继发脑出血

2024-06-28

继发脑出血(共8篇)

继发脑出血 篇1

脑出血继发癫痫的诊断标准:凡在首次脑出血后即刻至发病后2年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癫痫发作, 并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2.5%。早期癫痫发生率为87.8% (72/82) , 迟发性癫痫发生率为12.2%[1]。癫痫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最常见。我科收治脑出血患者1例, 患者在院期间因脑出血继发癫痫发生2次舌咬伤, 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好转,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 女, 47岁, 主因头昏、头痛2d, 突发昏迷2h余, 于2012年7月20日急诊平车入院。头颅CT示: (1)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大脑镰下疝; (2) 双侧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3) 幕上梗阻性脑积水。体温36.8℃, 脉搏8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76/106mm Hg (1mm Hg=0.133k Pa) , 昏迷状态, 呼之不应, 刺激无睁眼, 刺激肢体屈曲, 格拉斯哥评分5分 (E1V1M3) 。患者曾于2011年1月份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以: (1) 脑出血; (2) 高血压病收入住院治疗,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后急诊予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复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仍见大片不规则高密度影, 中线结构明显右偏;于2012年7月21日再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术,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抑酸、清除氧自由基等对症治疗。患者此次术后2次出现双上肢伸直, 牙关紧闭, 紧咬舌体, 持续时间为2min, 经抢救后症状缓解, 处于浅昏迷状态,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2.5mm, 对光反射灵敏, 刺激睁眼;双下肢及左侧上肢存在无意识活动, 但无遵嘱动作;右侧上肢刺痛屈曲反应;留置气管套管, 套管固定通畅, 病情稳定, 于8月12日应家属要求转外院行高压氧舱治疗。

2护理

2.1病情观察

脑出血早期癫痫一般指脑出血2周内的癫痫发作, 迟发性癫痫一般为脑出血2周后的癫痫发作。病情观察内容: (1) 患者发作有无规律性, 如夜间多发还是晨起多发等; (2) 发作的情况: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前有无先兆, 发作开始时抽搐的部位, 头、眼有无向一侧偏斜, 小便失禁、摔倒等情况; (3) 发作后患者昏睡时间, 有无头痛等。

2.2急救措施

患者癫痫发作时出现双上肢伸直, 牙关紧闭, 紧咬舌头。护士迅速安置患者平卧, 松开衣领, 将患者头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 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遵医嘱予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 0.9%生理盐水2ml+苯巴比妥0.1g肌内注射, 刺激下关穴并于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置开口器及压舌板撬开患者口腔, 用舌钳把舌头放回口腔, 用纱布卷成卷, 垫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癫痫发作停止后, 医师对舌伤口处行清创缝合。

2.3气管切开的护理

病室内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 室温20~22℃, 湿度60%~70%并定时通风;维持气管湿润, 用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遮盖气管套管外口, 保持纱布湿润, 纱布更换每天2~4次;保持气道湿化, 遵医嘱行药物雾化吸入;维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动作轻、稳、准、快, 选择合适吸痰管, 吸引压力不超过80~120mm Hg。

2.4基础护理

2.4.1口腔护理:操作前应先检查气囊充气是否足够, 以保证气囊与气管壁的密封[4]。患者取头偏一侧体位, 由1名护士固定患者头部, 开口器及气管插管。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操作时先借助压舌板, 手电筒照射, 观察口腔黏膜、舌面有无出血、肿胀、溃疡、霉菌感染, 以及分泌物的性质。采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溶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口唇, 后用1%~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擦洗一侧牙齿外面, 接着用生理盐水擦洗, 以同法清洁对侧。然后用弯血管钳夹紧1%~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依次擦洗一侧牙齿上内侧面、下内侧面、颊部, 同法清洁对侧。最后清洁舌面及硬腭部。因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口腔血渍、痰液分泌物时会放出新生氧, 产生泡沫, 要适时地用干棉球除去泡沫, 再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操作过程行口腔擦洗时应用弯血管钳夹紧棉球, 每次1个, 棉球蘸漱口溶液时不可过湿[2];操作时细心、轻柔、迅速、不刺激悬雍垂部位;及时清除口腔内泡沫, 必要时可行吸痰, 以预防患者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

2.4.2饮食护理: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 以支持机体消耗和康复的需要。予鼻饲流质饮食;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每次间隔不少于2h。

2.4.3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 每2小时1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及塑料床单上,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被褥应及时更换;使用的便盆不可脱瓷, 盆边要垫上布垫。已有褥疮可用0.5%氯己定擦拭, 保持疮面干燥, 可局部照射紫外线等[3]。

2.4.4泌尿系护理:留置导尿管应予定期开放和更换, 每次清理患者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帮助患者翻身时, 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患者卧位水平, 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清醒后及时拔除导尿管, 鼓励患者自主排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防止尿路感染。

2.4.5大便护理:昏迷患者有排便意向时往往有不安的表情和姿势, 可试用大便器;3d以上未解大便的患者应及时处理, 以防因用力排便, 引起颅内压增高;大便失禁, 应注意肛门及会阴部卫生, 可涂保护性润滑油。

2.5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诊断、病因、临床症状、影响病情因素、治疗方法和目的及用药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较全面的了解, 以正确看待疾病并做好配合工作。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 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病情平稳后即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及肢体功能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功能锻炼, 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总之, 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舌咬伤的急救及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丰富的临床知识, 高度的责任心, 能给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林瑞声, 徐昌明, 张顺开.脑出血继发癫痫发作[J].海南医学, 2001, 29 (4) :29-30.

[2] 李淑华.双氧水用于口腔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 2004, 31 (34) :54.

[3]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4.

[4] 金仙妹, 赵建江, 王海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26.

继发脑出血 篇2

【关键词】继发性脑室出血;微创软通道介入;治疗方法选择;枕角穿刺;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0-01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后,增加了病情的危险性和治疗处理上的复杂性。对此类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手术实际的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积极完善的救治脑室出血对于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6月应用“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技术”[1、2]治疗高血压继发脑室出血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曾有过脑中风病史12例,有糖尿病史10例。入院时均作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首次CT检查有轻度脑积水15例,脑中线结构明显移位28例。原发出血部位:提示原发出血部位基底节壳核区30例,丘脑区18例,小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4例。原发出血量:10-30ml 20例,31-60ml 30 例,60ml以上8 例。术前意识状态:[3]Ⅰ级8 例,Ⅱ级12 例,Ⅲ级 20例,Ⅳ级12 例,Ⅴ级 6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本组发病至手术为3h-4d,其中≤6h 4例,7-24h40 例,24-72h 10例,≥3d 4例。

1.2手术方法:本组15例行单纯脑内血肿穿刺,12例行单纯出血侧脑室枕角穿刺,18 例行血肿穿刺+对侧侧脑室枕角穿刺,12例行血肿穿刺+同侧脑室枕角穿刺,16 例行脑内血肿穿刺+双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

2 结果

术后经CT复查脑内血肿清除率约85%-96%,脑室内血肿清除率约90%-95%,血肿基本清除时间48h-72h,血肿穿刺管留置3-4d,侧脑室穿刺管引流留置时间5-8d[4]。本组死亡14 例,病死率24%。死亡原因:不可逆脑疝7 例,再出血3 例,严重肺部感染2 例,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 1例,消化道大出血 1例。生存病例6个月随访,按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计分:ADL1 15 例、ADL2 16 例、ADL3 9 例、ADL4 2例、ADL5 2例。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其治疗的关键除了解决因血肿本身压迫所致脑组织水肿、变性、软化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还要迅速解除部分病例因及发行脑室系统积血导致的急性脑脊液循环梗阻,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压迫,打破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病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挽救生命,减轻脑组织损伤,减少继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高质量。

3.1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

脑室继发性出血手术与否,在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应根据原发出血量、出血部位、脑室系统是否有梗阻、病情演变情况等综合因素决定。脑叶、壳核出血量>30ml,丘脑、小脑出血>10ml以上;发病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CT检查脑室系统明显扩大;血肿侧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仍有手术挽救生命的希望。

脑出血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符合改善脑出血病理生理的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从文献报道[5]及本组研究经验总结表明,手术应尽早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准备不能忽视,如术前CT非常重要,以及凝血功能,血糖与血压水平,气道通常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很有必要。本组44例(占全部病例的75.8%)手术在发病后24h内实施。

3.2 手术方法选择与注意点:

脑出血后发生继发脑室出血究竟采取什么微创方式要依据具体病情而定。笔者的经验是:①原发血肿破入脑室后形成一侧脑室铸型,血肿本身仍较大,应行对侧脑室枕角穿刺+原发血肿穿刺引流。②原发血肿破入脑室后形成双侧侧脑室铸型,三、四脑室铸型梗阻,应行双侧脑室枕角穿刺+原发血肿穿刺引流。③原发血肿破入脑室后,脑室及血量较少,无脑脊液循环受阻,可行原发血肿单纯穿刺引流。④血肿破入脑室后,原发血肿缩小,血肿大部分积聚在同侧脑室,可行血肿侧侧脑室枕角单纯穿刺引流。⑤小脑出血破入脑室,应行右侧脑室枕角穿刺+小脑血肿穿刺引流。

对于出现脑疝的先行对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迅速降低颅内压而缓解脑疝。行脑室和血肿穿刺时,应先作脑室穿刺,再作原发血肿穿刺,迅速降低颅压,保证手术安全。利用双针穿刺有利于平衡颅内压,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利用威海村松公司研发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作为穿刺引流装置。术中5ml注射器缓慢抽吸侧脑室内的凝血块,能迅速缓解脑室梗阻。

3.3术后处理重点:

3.3.1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血压的安全值因人而异,与其基础血压有关,血压的大起大落比血压的绝对值升高更危险,我们的经验是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维持在100毫米汞柱左右。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冬眠一号全量或半量肌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及早行气管切开。

3.3.2液化术:对脑室内血肿的液化是进行脑室出血外引流的前提。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降解为纤溶酶,可使显荣蛋白分解而使血凝块液化[6、7]。半衰期短,脑实质,脑室内应用于液化血凝块安全,有效,尤其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病灶在脑实质内,脑室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每次4-8万U)是安全的,加之CSF的不断分泌能将液化的出血经引流管排出。选择侧脑室枕角为穿刺点,有利于尿激酶与血肿充分作用,液化完全,能尽快解除三、四脑室积血,对恢复脑脊液循环有重要意义。脑室内注入较大剂量的尿激酶可迅速液化血凝块,从而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脊液循环及脑室周围的微循环。

3.3.3促进脑脊液分泌、清除积血的辅助性治疗:术前、术后停用或减量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脱水利尿药物;在心功能允许的条件下适度输注生理盐水及低渗葡萄糖溶液,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持续输注,抑制和解除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小剂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阻止红血球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减轻脑缺血、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刘振川,徐立明,赵仕欣,等.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2):137-138.

[2] 刘振川,纪维华,赵仕欣,等.老年人慢性硬模下血肿的微创介入治疗[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21(5):381-382.

[3]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主编.中国脑血管治疗专家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32-234.

[4] 王艳霞,台立稳.重型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治疗[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405

[5] 王国平,李淮玉,任明山,等.两种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J].安徽医学,2005,26(4):265-268.

[6] 王京.脑出血试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2;19:57-59.

继发脑出血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病人共14例, 其中初产妇8例, 经产妇6例;年龄21岁~41岁, 平均31岁;孕周30周~41周, 平均36周;全部为剖宫产;胎死宫内2例, 婴儿生存12例。去骨瓣减压术6例, 颅内血肿清除术8例。

2 结果

12例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及术后致残, 2例送往神经外科监护室继续治疗, 最终因诊断治疗及时, 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术后的病人在全身麻醉未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清醒后给予头部抬高15°~30°, 以利脑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2], 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 h后方可进食, 由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

3.2 神经外科专科护理

3.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病人多有高热, 多由术后残留血液吸收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 采用冬眠加物理降温的方法, 也可适当用激素, 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观察血压时应重视基础血压, 妊高症的血压特征是随不同测量者或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可出现较大的差异, 若血压波动较大, 常提示血管痉挛未得到控制, 病情可能恶化, 因此, 需要增加测量的次数, 将测得的血压值与基础血压相比较, 为治疗及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3]。

3.2.2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与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有联动作用, 检测过程中需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并结合颅内压数据, 进行综合、准确判断, 抓住抢救时机。一旦病人术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 应警惕再次出血, 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3.2.3 引流管的护理

头部引流管在开颅后经常使用, 通过引流可以观察颅内压及颅内出血的情况。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告知病人及家属引流管的重要性, 勿自行拔出;观察记录引流量的颜色、性状和量, 正常情况下术后1 d或2 d引流液为淡血性液, 颜色逐渐变淡, 若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液或术后血性液逐渐加深, 常提示有出血;引流量过少应考虑引流管阻塞的可能, 采用自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 适当降低引流管的高度等方法来进行处理, 若以上方法均无效, 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 警惕颅内再出血的发生[4]。

3.3 药物的使用及观察

目前治疗妊高症原则是降压、扩容、解痉利尿。解痉药物硫酸镁应用需谨慎, 静脉滴注硫酸镁应慢速, 避免高浓度硫酸镁引起反射减弱或产生中毒反应, 熟悉葡萄糖酸钙急救应用;利尿剂, 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 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避免水电解质紊乱;扩容能增加重要器官的有效循环血量, 保证重要器官的组织供氧, 但其加重心脏负荷, 可发生肺水肿及心衰, 应用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5]。

3.4 子宫复旧的护理

使用大量硫酸镁的产妇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 因此, 应严密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术后即刻、30 min、1 h、2 h各观察1次, 并且按压宫底, 以免血块积压影响子宫收缩, 及时更换护理垫。同时记录宫底高度、恶露的性质及量, 若发生恶露感染, 可以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或0.1%苯扎氯铵清洗会阴, 每天2次或3次, 尽量保持会阴清洁及干燥[6]。

3.5 心理护理

病人会非常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 易造成情绪低落, 产生抑郁, 护士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 通过心理支持和帮助, 提高其信心和勇气, 克服心理障碍, 保障心情愉快。

4 小结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脑出血病情危重, 术后护理较大地影响着手术成功率, 当术后病人出现呕吐抽搐、瞳孔散大、血压增高, 引流量血性增多, 应警惕颅内再出血和病情危重的可能。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的病人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 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使病人在各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 对减少并发症, 降低产妇伤残率,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预防妊高症继发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病人的合理术后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经CT确诊的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病人术后提供规范化整体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及神经外科专科等护理, 使其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治疗。[结果]12例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及术后致残的现象, 2例因脑梗死伴意识障碍送往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结论]术后规范化整体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 加快病人康复。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雪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病人的手术室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2) :102-103.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4-385.

[3]李桂杰.45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 1995, 6 (2) :112-113.

[4]李文楠, 韩丽华, 王林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3) :350-351.

[5]田晓梅.妊高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7) :1806-1807.

继发脑出血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突发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42~81岁, 平均 (51.8±6.2) 岁;观察组中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43~82岁, 平均 (52.4±5.9) 岁。两组样本临床资料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①输液护理:对患者的输液护理采取静脉留置针办法, 在输液时要时刻观察输液管是否通畅, 防止堵塞引发事故, 输液药液主要采用的是甘露醇, 输液护理时需熟练掌握准确快速的静脉注入手法以保障有效达到降压目的, 同时, 为避免诱发脑水肿症状, 应备置足量的药液并严格控制药液流速。②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区进行清扫消毒、开窗通气, 将病区湿度和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 控制患者亲朋好友的探视时间, 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及时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采取护理措施始终控制患者体温在38.5℃以下, 使用甘露醇时尤其监测每小时尿量, 当出入尿量异常时, 及时上报并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避免引发脱水情况。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病情影响, 临床上通常会发生头痛、恶心等症状, 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随着病情加重而丧失, 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从而诱发患者恐惧、紧张、焦躁、悲观、孤独等一系列消极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前, 首先要充分意识到随着病情发展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 然后切身处地的从患者角度出发, 在照顾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 尤其重视其心理疏导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其病理、病情程度和相关护理措施,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 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尽一切可能缓解患者精神压力, 鼓励患者保持平稳情绪和积极的治疗信心, 护理人员以平等、体贴、关心的态度和患者建立起互信的情感, 争取获得患者配合, 积极开展护理工作。②并发症预防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多喝温水, 注意保持尿路的清洁功效, 以此有效降低会阴部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油腻、多食新鲜蔬果及高蛋白食物, 尤其对于瘫痪患者, 通过合理饮食降低便秘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如果发生便秘也应根据便秘程度采取低压灌肠或者使用开塞露;鼓励患者增加吸氧量, 护士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 如果气管受阻严重威胁生命, 应立即切开气管辅助呼吸, 防止肺炎并发症状;增强病房环境及患者个人卫生的清洁工作,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规范的开展翻身和按摩护理, 疏通患者血液循环功能, 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

1.3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 计数以χ2为检验标准, 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该病患者通常会伴随较多的慢性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3]。临床开展保守治疗具有比较明确的临床效果, 但治疗后也会引发较多并发症[4]。在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对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疾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率, 联合康复治疗有效的促进病情恢复。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遵守规范的护理操作并能够体贴耐心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保持足够从容平稳的心态和高度责任感, 及时向医师和上级护理部门汇报, 立即针对患者病情重新调整护理措施, 避免患者遭受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有效控制病情恶化。采取保守治疗护理需要对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血压、饮食、运动量等各项情况进行更为精密的监测和分析, 同时, 护理人员开导并鼓励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可显著增加治疗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对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开展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综合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改善率为97.0%, 并发症发生率为3.3%, 护理满意度为100.0%, 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可显著增加治疗效果,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守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哈斯高娃.成人继发性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12) :1443-1445.

[2]杨留庚.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5) :90.

[3]谢彩颜, 朱玉兰, 潘艳芳, 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1) :207-208.

胃贯通伤术后继发大出血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胃贯通伤继发大出血患者8例, 全部为男性, 平均年龄在25~65之间, 平均为50岁, 其中车祸引起胃贯通伤术后再出血2例 (手术证实) , 胃、十二指肠应急性溃疡出血6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和休克症状。

2 结果

8例全部抢救成功, 无一例死亡, 全部康复出院。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生命体征。 (2) 意识变化。 (3) 瞳孔变化。 (4) 精神状态。 (5) 一般情况:如表情与面容;皮肤与粘膜;姿势与体位;排泄物、呕吐物、饮食、睡眠;治疗后反应等。胃贯通伤术后继发大出血的患者病情变化快并且复杂, 具有危险性,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与处理, 将错过抢救时机引起严重后果, 对这类病人的病情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地进行综合性观察, 制订护理计划, 实行责任制护理, 注意病情的微小变化。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神志和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尿量及其它排泄物性质的变化,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 并将观察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 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3.2 管道护理

密切观察各管道, 如胃管, 腹腔引流管, 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预防扭曲、滑脱, 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如发现引流量和颜色不正常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渗血较少可应用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入胃内局部止血, 方法为100 mL生理盐水内加肾上腺素8 mg, 经胃管注入胃内, 每次注入量为100~200 mL, 夹闭胃管后15~30 min后抽出, 可以反复应用, 直至胃液变清为止。如出血量过大, 应考虑再次手术。

3.3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全麻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采取半坐卧位, 利于腹腔引流, 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毒素的吸收。由于体位是病人休息与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合适的体位对治疗疾病, 减轻症状, 减少疲劳, 预防并发症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腹部手术后患者除引流管留置与切口疼痛外, 被动体位引起的不适是干扰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通过体位护理, 使患者的舒适度增加, 促进呼吸、循环功能与引流作用, 让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得到了改善与提高。

3.4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术后突然呕血, 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所以责任护士要特别加强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做好细心的思想工作, 并关心体贴病人, 了解心理状况, 给患者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 及患者如何需要配合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稳定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5 饮食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 术后3~5 d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 拔除胃管后可先适量给予温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例如稀饭或者面条、汤汁与菜汁等, 饮食量与次数需要严格遵循少量多餐原则, 可建议为4~6次/d。饮食方面要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出血期间除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口服止血药外, 还应该禁饮禁食[3]。出血停止后先尝试进食少量温热流质饮食, 观察有无出血迹象。如果无出血迹象, 可以从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食、普食, 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平日服用的药物如利尿剂、心得安等能研磨的尽量研成粉末, 不能研磨的以小颗粒为主[4]。

3.6 健康指导

鼓励患者及家属了解继发出血的相关知识及禁食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紧张恐惧心理, 合理安排生活, 增强体质, 戒烟戒酒, 定期体检。

4 讨论

由于车祸引起的胃贯通伤病情复杂, 多数合并其他脏器和组织损伤, 加之全身情况差, 机体抵抗力低下, 产生胃、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 易造成术后继续大出血[5]。因此早期严密观察并采取有效地措施, 对防止休克发生十分关键。本组2例手术6例保守治疗成功, 主要在于早发现, 如胃管引流出新鲜血性液, 烦躁, 脉搏细速, 血压不稳, 皮肤湿冷, 尿量减少或无尿等等, 及时报告医师, 立即采取应急治疗措施, 阻滞病情恶性发展。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 避免患者因出血产生恐惧而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态度要耐心、细心, 遇有紧急情况要妥善处置, 精通抢救工作流程, 胆大心细、分秒必争, 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忙乱, 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所以, 加强术后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重视各管道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 可以帮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 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医疗纠纷, 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胃贯通伤术后继发大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治疗的8例胃贯通伤术后继发大出血患者, 进行病情观察, 加强管道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 例抢救成功, 无一例死亡, 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对几例胃贯通伤继发大出血的抢救观摩和护理, 可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出快速的应急治疗护理措施, 使患者病情迅速得以救治, 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减少经济负担。

关键词:胃贯通伤,护理

参考文献

[1]蒋丽丽, 应红芳.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0 (11) :29-30.

[2]Ferguson JW, Tripathi D, Hayes PC.Review article:the management of a-cute variceal bleeding[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3, 18 (3) :253-262.

[3]Horninger W, Janetschek H, Bartsch G.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 mor-tality and morbidity[J].J Urol, 1993, 149 (5) :322.

[4]李巧香, 原天香.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 (4) :21-22.

继发脑出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40~75岁, 平均 (56.7±5.8) 岁;全部患者入院时, 均为发病12 h以上, 经CT检查确认, 患者均为基底节点出血, 血肿量为18~32 ml, 平均 (25.4±5.4) ml, 全部患者均伴有明显偏瘫、失语等障碍。全部患者均为发病12 h内入院, 且全部经CT检测为基底节区发生出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n=20) 与对照组 (n=20) , 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发病12 h内CT证实为基底节出血, 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排除标准:血肿已进入脑室, 且伴脑室积血、蛛网膜下出血, 或者颅内具有多发性出血;外伤、吸毒、使用抗凝药物、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颅内出血;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治疗或随访期间再出血;失访、死亡[3]。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支持、感染预防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微孔手术治疗, 入院后24 h内行CT定位检查, 给予患者微孔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 首次血肿清除量不大于CT检测血肿量的50%, 当血肿量小于术前血肿量的20%时, 给予拔针。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 术后复查CT, 必要时给予尿激酶溶解血栓, 促进血肿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脑水肿增量及GCS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 测量血肿和水肿血肿复合物的体积:π/6长轴×短轴×出血层面高度。脑水肿增量:水肿量=血肿水肿复合物量-血肿量;相对脑水肿增量= (复查时水肿量-入院水肿量) /入院水肿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周, 观察两组患者脑水肿增量情况发现, 治疗后第1、2、3周, 治疗组脑水肿增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治疗组患者GCS评分 (4.2±2.4) 分, 对照组患者GCS评分 (2.1±1.1) 分,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bage, HICH) 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 它极具破坏性、致残率和死亡率等特点, 其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患者病死率很高, 全球每年有超过千万人患病。高血压继发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近几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饮食结构的调整, 高血压继发脑出血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给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手术为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 血肿体积>30 ml为手术治疗指征, 但临床发现, 即使血肿<30 ml左右的基底节血肿, 在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后, 仍会使一部分血肿残留[4]。

脑水肿是影响高血压继发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研究证实, 脑水肿也是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而引起脑水肿的因素较多。其中, 凝血酶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物质, 其对血脑屏障的破坏和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是高血压继发脑出血脑水肿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血肿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物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中晚期起着重要的作用;血肿渗出的血浆蛋白, 其积聚于血肿周围脑白质, 也可引起血肿周围脑水肿;再灌注损伤也是引起脑水肿发生的机制之一[5]。因此, 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脑水肿对于预防患者继发性脑损伤,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瓣成形开颅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继发脑出血的方法, 虽然可有效清除血肿, 改善预后, 但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 也会对正常脑组织带来一定损伤, 反而会加重脑水肿的发生, 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传统观念认为, 幕上血肿开颅术的指征为血肿体积>30 ml, 但也有研究指出, 血肿体积在30 ml左右的情况下, 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预后仍较差, 且致残率高, 并发症高且复杂[6]。微孔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操作方法, 其可以较小的损伤, 有效清除血肿, 降低颅内压, 预防手术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在采用微孔手术治疗的时候, 采用CT给予术前精准定位, 掌握穿刺方向, 防止穿刺针位于血肿边缘或腔外, 以保证手术效果。穿刺后严格控制溶栓药物的使用时间及使用量, 避免术中、术后再出血。早期脑水肿在前3 d, 呈明显增大的趋势, 多数患者在第3~7天达到高峰, 早期微孔手术可在脑水肿达到高峰阶段前, 为达到减压的目的, 可通过采取逐步清除血肿的方法, 首次抽吸血肿量偏多, 以缓解脑水肿,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在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再出血微孔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 术中尽量少用甘露醇等以降低再出血。为提高穿刺技术, 术前应采用CT精准定位, 防止穿刺针刺入血肿边缘或腔外, 这也是控制术中及术后发生再出血的重要方法[1]。本组研究中, 通过采用早期微孔手术及时清除自发性脑出血形成的脑血肿, 此术式在于清除血肿, 减轻血肿占位效应, 降低颅内压, 及由于血肿分解而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而设计, 以期减轻脑水肿增量, 促进患者意识、语言、肢体活动等功能的早期恢复, 降低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观察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治疗组患者脑水肿增量越来越小, 且其减少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表明微创手术后, 血肿体积的减少, 明显减轻了脑水肿的发生。同时, 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而GCS评分的改善, 表明患者肺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器官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得到有效下降。正是由于早期微孔穿刺手术引流血肿, 减轻血肿占位效应, 减少血肿体积, 减少血肿分解产物引起的继发性损伤, 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总之, 早期微孔手术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并发症低等特点, 对患者生理影响较小, 对早期中小量血肿的患者行早期微孔手术利于早期恢复。早期微孔手术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增量, 减少患者继发性损伤, 恢复早期神经功能,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 本组患者均针对基底节血肿, 且血肿大小为18~32 ml, 其数量较小, 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在改善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方面的作用, 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n=20) 与对照组 (n=20) ,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支持、感染预防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微孔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脑水肿增量及GCS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2、3周, 治疗组脑水肿增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为 (4.2±2.4) 分, 对照组为 (2.1±1.1) 分,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微孔手术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增量, 减少患者继发性损伤, 恢复早期神经功能,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 微孔手术在预防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改善预后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早期微孔手术,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脑出血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内科, 2015, 10 (3) :383-385.

[2]陈泉, 夏磊, 程冠亮.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 (10) :1918-1921.

[3]程娟.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8 (10) :787-791.

[4]杨瑞玲, 吴成翰, 王开宇.脑出血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表达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 (3) :338-342.

[5]叶欣, 万曙, 詹仁雅.NF-κB信号通路和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 (2) :171-175.

[6]徐岳峰.早期微孔手术对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 15 (7) :1030-1031.

继发脑出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2例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 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1例。观察组中男39例, 女22例;年龄59~88岁, 平均 (65.8±4.1) 岁;总出血量4~19ml, 平均 (9.3±2.7) ml;丘脑出血30例, 基底核出血22例, 脑室出血6例, 皮质下出血3例。对照组中男38例, 女23例;年龄59~87岁, 平均 (65.4±4.3) 岁;总出血量5~18ml, 平均 (9.6±2.5) ml;丘脑出血31例, 基底核出血21例, 脑室出血7例, 皮质下出血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 采用脱水、止血与降压等相关措施。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病情监测、体位、饮食等干预内容。观察组患者增加舒适护理干预, 通过在多方面增加舒适程度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如下: (1) 舒适环境干预:护理人员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 以患者感觉最适宜且最利于患者休息为标准, 勤换病服及床单被罩, 定期开窗换气, 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必要时采取技术手段为患者病房内清洗消毒。 (2) 舒适心理干预: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危害影响程度较大, 加之自身家庭压力较重, 使得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负荷, 影响临床的治愈效果。责任护士通过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抚慰与关爱, 增强其内心抵抗力, 同时清晰、准确地介绍疾病的常识, 多讲述成功案例, 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 减轻消极情绪, 保证治疗的正常开展。 (3) 舒适生理干预:保证患者的卧床休息质量, 给予气垫床, 并将头部适当抬高, 取仰卧位, 每4h协助患者翻身1次。日常静脉滴注治疗主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开展, 避免穿刺失败而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感受, 特别在应用甘露醇时, 应增加热敷。加强日常巡视工作, 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并且积极给予临床疑虑解答。此外, 对患者的基本护理同样重要, 包括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等, 注意保持清洁, 防止细菌滋生。根据患者患肢的具体情况和耐受程度制定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方案, 日常中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同时需耐心细致的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关节等。保持与患者的平等沟通, 对身体有缺陷的患者, 如语言障碍患者, 可采取手势、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 保持沟通的有效性,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后为患者疏解心中负面情绪。针对存在肢体功能异常的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促进患肢功能有效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康复出院且无神经功能异常;良:干预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仅存在轻微神经功能异常;可: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且行走能力下降;差:植物状态或死亡。优良率=优率+良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 (86.9%) 高于对照组 (62.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因较为复杂, 动脉粥样硬化、脑内静动脉瘤以及脑外伤均为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脑出血, 前者属于神经外科范畴。非外伤性脑出血又分两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出血[2]。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是由继发性高血压而引起的脑出血, 患者由于长期血压水平偏高, 在运动或情绪波动情况下也存在脑出血的可能[3]。疾病的发病速度与进展速度均较快, 大量患者短时间内便会影响到体内器官的功能, 引发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增加病死率, 因此, 已成为神经内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以往临床多选用外科手术治疗, 但手术对患者产生的损伤与经济压力均不容忽视, 所以针对存在手术禁忌证或出血量较少的患者更适宜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止血、降压、抑制脑水肿等方式来促进疾病逆转, 而脑组织病变的严重性使得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舒适护理能稳定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的身心状态, 保证治疗的有序开展,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负性情绪, 促进患者的恢复。朱小玲[4]的临床研究中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患者也采用了舒适护理干预, 结果表现舒适护理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均充分证明开展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 可确保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 提高保守治疗的效果,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保守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2例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 (86.9%) 高于对照组 (62.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 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21 (9) :2011-2013.

[2] 阿荣高娃.浅谈脑出血的病因[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2) :111-112.

[3] 王彩平.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1) :3855.

继发脑出血 篇8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2008年在我院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及腰椎穿刺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78例。其中继发癫痫26例。全部病例符合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1], 继发性癫痫发作符合国际癫痫联盟痫性发作分类方案诊断标准, 既往无癫痫史,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发作。发病2周内出现癫痫发作为早期癫痫发作, 发病2周后出现癫痫发作为迟发性癫痫发作。男17例, 女9例;年龄22岁~83岁, 平均52.5岁, 以50岁~60岁多见。

1.2 临床表现

癫痫分类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2], 其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1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 癫痫持续状态3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11例, 于发病7 d内癫痫发作的12例, 发病8 d~14 d出现癫痫发作的8例, 发病15 d后出现癫痫发作的6例。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本组癫痫发作1次者10例, 发作2次者4例, 发作3次~5次者6例, 5次以上3例, 癫痫持续状态3例;其中1例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时间为1 min~5 min, 无数次连续10 d;1例癫痫发作持续状态, 为持续10 min~30 min, 每30 min~60 min发作一次, 连续3 d;1例死亡为癫痫发作持续状态。

起病形式, 1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为突然起病, 有26例出现癫痫发作症状, 其中安静状态起病 3 例, 活动状态起病23 例。

临床特点, 26例均以急性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头痛21例, 呕吐17例, 意识障碍12例, 病理征阳性5例, 脑膜刺激征19例。

1.3 功能及影像学检查

根据Fisher通过CT检查出血量及部位提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3]。Ⅰ级:未发现出血;Ⅱ级:弥散性或小于1 mm薄层血肿;Ⅲ级:局部有凝血块和/或血肿1 mm以上;Ⅳ级: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无蛛网膜下腔出血, 但有脑室内或脑内血肿。本组Ⅰ级4例, Ⅱ级7例, Ⅲ级9例, Ⅳ级6例。在全身强直性-阵挛发作 (11例) 和癫痫持续状态 (3例) 的14例中, Ⅰ级1例, Ⅱ级2例, Ⅲ级7例, Ⅳ级4例;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7例中, Ⅰ级1例 , Ⅱ级4例, Ⅲ级2例;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5例中, Ⅰ级3例, Ⅱ级1例, Ⅲ级1例;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且多数与出血量多、出血范围大密切相关, 癫痫发作的类型与脑组织直接受损部位和程度有关。

脑电图检查3例, 1例为癫痫发作持续状态, 重度不正常脑电图;2例单纯部分癫痫发作, 为中度不正常脑电图。

1.4 治疗及转归

对于癫痫患者及癫痫发作者, 给安定10 mg~20 mg静脉注射, 苯巴比妥钠100 mg肌肉注射, 可以重复给药, 以后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口服。早期癫痫发作者共20例, 根据发作类型抗痫治疗4周后停药, 经半年到9年的随访未再复发。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3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 抢救成功2例, 死亡1例, 成功的2例也存在脑积水、痴呆的后遗症。迟发性癫痫发作6例, 按癫痫规范化治疗。

2 讨 论

本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4.61% (26/178) , 与国内外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生率6%~20%[4]相符。

早期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机械性刺激或缺血刺激致使脑神经元放电急速加剧、增大、同步化而引起癫痫发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引起痫性放电,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应急反应, 使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和血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破坏, 引起异常放电。

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是, 因为中风囊的机械刺激, 神经元变性, 反应性异常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胶质瘢痕形成、萎缩、粘连、移位、囊腔形成和小血管的增生, 形成癫痫灶致癫痫发作。

本结果显示, 早发性癫痫较易控制, 关键是首次发作时选择快速起效的药物以减少病死率, 对于迟发性癫痫, 由于存在中风囊的长期刺激, 需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 长期规则的服药,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者,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有严重影响, 甚或成为直接致死的原因之一。对以突然发病伴急性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的早期癫痫发作患者, 应首先考虑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 及时做CT及腰椎穿刺等检查, 是减少误诊误治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6.

[3]田增民, 刘宗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 3 (1) :16.

上一篇:亲自下一篇:北京地方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