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服务

2024-06-07

图书馆文化服务(共12篇)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1

公平或曰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基于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权的确认,是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我国宪法将“平等权”列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首位,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此可见平等权之重要。公民文化权利作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同样应当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因此,平等的原则也必然应当延续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一、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②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③参与文化生活权;④接受教育和培训权;⑤文化创意权。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公平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即指每个公民(包括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服务时,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服务机会的公平,主要体现为服务对象的全体性或者说服务必须惠及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不应有任何地域、城乡、种族、身份等的歧视。所谓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过程的公平,则指不论服务对象为何人,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从而享有平等的文化服务。

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宏观层面的要求指,政府在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文化资源配置、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调整等重大宏观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微观层面的要求则是,政府各具体部门,以及政府扶持资助的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各项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

三、以图书馆公共服务为例看公平性原则的实现

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城市和农村仍然有一支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求文化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公民的文化权利尚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平性原则的提出,很大程度上针对了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公平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在中国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往往会由于制度与技术的设定使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49年就发布了旨在推进图书馆公共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该宣言阐述了一个具有国际代表意义的图书馆精神与理念,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平民教育及国际互谅的生力军,进而推动和平。”以此为标志,图书馆保障公众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社会功能被突出地强调并付诸实践。

对图书馆业来说,图书馆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在进行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订、资源配置、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等重大宏观决策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二是从微观层面看,图书馆在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一视同仁,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近两年党和政府实施了很多新措施来改善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书屋工程、城市职工书屋建设,还是流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城市工业区外来工图书馆的建设都体现了以全民为文化服务对象的公平性。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把农民工纳入他们的服务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图书馆公共服务公平性原则得到一定体现。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普遍均.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图书与情报,2007,(5):4-7.

[2]张静,陈文生,赵建明.从公民的文化权利看图书馆公共服务原则[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7-9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2

现如今信息文化已经逐渐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图书馆本就是属于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因此在新的信息背景下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它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实时的调整自己的服务营销政策,这样才可以抓住机遇,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使图书馆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营销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长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被称之为是高校的心脏,它不管是在高校的教学还是科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使用,高校的学生的教师所面临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和新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名词不断出现,比如复合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和图书馆2.0等,这些都表明了图书馆已经跟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调整了自己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但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用户核心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也不再是首要的信息源了。OCLC面向成员图书馆推出了一项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查询起点的用户已经上升到了84%。其他相关的研究数据也显示:正在大学就读或者是将来就读大学的人,经常使用网络,所以他们并不了解图书馆。尽管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等提供数字化的服务和资源,但是知道的用户却很少,图书馆当前所发挥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学生自习室。因此图书馆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和网络进行激烈的竞争,使用户更加的信赖。当然想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图书馆和其他的非营利性或者是营利性的企业是相同的,也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服务。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高校的一些图书馆就已经开始关注服务营销了,而且也产生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这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不良的作用。

二、新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含义和意义

(一)新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含义

营销文化是从商业领域延伸过来的概念,一直到近些年才被应用到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在商业领域对服务营销文化界定的概念有很多,但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一个概念是:营销文化其实就是整个组织共享的统一的价值观和理念,它是整个企业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更好的把握企业的营销行为,再为员工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标准。尽管对服务营销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这几点:营销文化的核心是营销形象、哲学和营销理念等。所以对于图书馆而言,其服务营销文化就是在图书馆具体的营销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营销形象、理念和相适应的制度与规范等。

(二)新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意义

1.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营销意识得到提升

国内高校的图书馆基本上都属于非营利性的机构,因此不管是员工的工资还是图书的购置等基本的运营费用都是来源于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财政拨款,而拨款的金额则是和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的招生规模息息相关,与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并不直接产生关系。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营销意识十分薄弱,必须要加强高校服务营销文化的建设,通过对服务营销理念的培训和思考、营销形象的设计、建立一些具体的规范制度等,逐渐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服务营销意识。

2.使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意识得到提升

服务营销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因此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加强服务营销文化的建设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做到比之前更加的重视自己的用户,即高校的学生的教师,要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调整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让自己提供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营销意识得到提高,增加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然后再借助于各种途径来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极大的宣传。

三、新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的理念

营销理念又被称之为营销哲学,它对具体的营销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也贯穿了整个营销活动,因此营销理念是否正确会直接决定着营销的成效。根据R.Singh博士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图书馆的服务营销理念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高度市场导向的图书馆,他们把用户当做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核心,经常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次是中度市场导向的图书馆,主要是把图书馆作为营销活动的中心,所考虑的重点也是图书馆的营销效果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平衡;最后是低度市场导向的图书馆,基本上不会有实际的营销方面的具体措施。其实这三个类型基本上包含了当前图书馆的三种营销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十分困难的。第一,服务理念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第二,图书馆在不同的工作中会选择不同的营销理念。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的形象

服务营销的形象就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所为用户提供的那些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印象或者是事物的综合体。而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服务形象就是高校的师生对图书馆综合服务的评价和印象的综合。在新的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虽然借助于新信息技术调整了自己的服务形式和服务理念,比如大力发展数字馆藏等,为用户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等,但是因为没有采取正确的服务营销策略,在很多的用户看来,图书馆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树立起新的服务形象,比如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等。高校图书馆要充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这样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得的资源在图书馆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另外要彻底的扭转“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图书借还”的形象。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和着装形象等,这样可以打造出更高层次的形象。

三、新信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品牌的营销策略

现在信息发展迅速,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也都逐渐迈入了全球化。对于企业而言,它们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且品牌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营销来说,服务的产品是无形的,所以用户更加注重的就是品牌的好坏了,图书馆应该建设好自己的品牌服务,实施切实可行的服务营销品牌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是信息服务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普通的生产企业一样,更加重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第二,要树立起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品牌,通过各种方式把图书馆推介出去,让图书馆的资源、设施以及优势和特色数据库等都让用户感受到,使图书馆的声誉和形象进一步的树立,建设信息服务的品牌。第三,要做好品牌的保护和创新工作。图书馆的品牌创新主要是通过各种营销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实现的,以此来提高服务产品的信息度。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本就是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因此它所面临的信息市场也是瞬息万变的,而且还要面对着很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用户实际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会面临的社会挑战。而且还要在这些挑战发生之间及时的做好应对措施,快速做出反应。对于营销服务来说,创新是最根本的,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可以密切关注到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而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服务。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1.用户的服务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图书馆用户服务需求创新就是要和用户建立起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关系,然后再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也可以及时的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另外还需要对图书馆内部的管理进行创新,使服务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如图书馆可以培训信息服务的对象,使其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掌握检索的技巧和方法,使用户的需求动机被进一步的激发出来。

2.开发出新的服务产品

为读者提供新产品来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图书馆全部经营活动的核心工作。所谓提供新的服务产品就是要注重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做好以读者为服务的核心,研究读者在获得信息服务之后所得到的反馈,而且也要及时的调整图书馆的经营目标,让用户可以最大限度的满意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3.对读者的不满要足够的重视很多的企业发现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密接触可以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些反馈的信息,进而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而且也发现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满意的客户,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抱怨,而且还有一些忠告和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企业进一步的改善服务、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都十分的重要。

(三)高校图书馆要做到服务差异化

当前读者的需求正在变得也来越个性化,和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对于图书馆而言也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不然图书馆就会失去大量的读者,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图书馆需要对提供的服务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也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从而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差异化服务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服务模式要做到差异化、服务技术、服务概念和服务传播等都要做到差异化。另外差异,还可以表现在自己有而竞争对手没有,或者是竞争对手有,但是本馆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越,差异还可以表现在与竞争对手有差别的做法。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起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从而使其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群.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11):55-59,70.

[2]赵雯.信息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创新科技,(11):67-68.

[3]孙莉群.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策略研究[J].晋图学刊,(2):63-65.

文化沙龙:图书馆延伸服务新途径 篇3

关键词 文化沙龙 延伸服务 社会活动 公益讲座 社会职能

分类号 G252.1

Cultural Salon:A New Way of Library Service Extension

Zhou Kuanhua, Li Haiya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library service extension, library public lecture series serves as a productive and well-received public platform to enrich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public, expands the social impact and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Cultural salon is a new form of library service extension, and is being launched in some libraries nowadays. It exhibits some similarities with public lectures,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s the Gemini-like library extension service, cultural salon and public lectur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dd beauty to each other.

Keywords Cultural salon. Extension service. Social activities. Public lecture. Social function.

“沙龙”一词,即客厅之意,一般指17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在法国特别流行[1]。在现代社会,沙龙的内涵已经超越了精英人士聚会交谈的特定范畴,成为公众平等对话、分享思想和知识的重要平台。图书馆文化沙龙,作为延伸服务的一种新的形式,正在一些图书馆开展,这与图书馆目前广泛开展的讲座业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文化沙龙与公益讲座,作为延伸服务的双子星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1 图书馆文化沙龙的目标及特点

文化沙龙作为服务读者、推动阅读的新鲜途径,可以使得图书馆真正地贴近人的生活,生气勃勃,使得每一个参加者都可以分享心得,并在相互影响与碰撞中不断地产生阅读需求,感知与思索,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文明。

1.1 开放性:保障读者权利

无论从社会发展、公民权利还是图书馆自身特质的角度,平等自由都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理念。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写道:“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近年来平等自由的理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实践。

文化沙龙的开放性恰恰有助于保障和延伸读者的权利,沙龙和图书馆的平等自由原则相契合,为不同社会和专业背景的人相互融合提供了平台。参加沙龙的成员包括专家学者、爱好者、对此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且更多的是后两者。每场沙龙的人不多,但在这里,不论身份,不论背景,在特定的主题中,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每位成员发表见解,直抒胸臆,对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互动。

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终身教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事情,还必须延伸到家庭、社会,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公共图书馆向来被认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它的大门向所有的人打开,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它为人们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完善和更新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极为有利的条件。沙龙是图书馆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不论年龄,不论背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学习、沟通与共享中自由成长。

1.2 互动性:读者之间的分享与促进

《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陈薇写道:“尽管阅读是一项私人体验,然而,它更需要被组织与被激励。如学者熊培云所说,‘历史的波澜壮阔,无不源于日常的积累与生长’,公民自发的阅读集合,是书香社会的民间救赎力量。分享阅读,不是一种姿态,而应是一种常态。”[2]

沙龙正是提供了分享、聆听与沟通的平台,参加沙龙的成员在理想状态下既是讲述者,也是聆听者,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共同获得成长,发现生活的闪光点,撞击思想的火花,使得思考更有弹性。

沙龙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有趣和好玩的东西,也可以发现长期被忽略掉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沙龙的分享,是建立在独立感知与思考的基础上,这样的见解才是属于个人的,并且对他人有所助益,经过了积淀与思索,表述与交互,这样的分享才是有效的。

2 文化沙龙的必备要素

图书馆文化沙龙的举办,必须以主题带动,汇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除了面对面交流外,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增进沙龙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逐渐达到默契和谐的氛围,使得沙龙更具向心力,包容性与开放性。

nlc202309042155

对于图书馆组织沙龙,读者参与自治是最主要的,如沙龙参与的进退、激励机制、沙龙主持人的推选方法、沙龙主题的选择、沙龙的日常维护、对沙龙如何评价、促进,这些都是需要读者参与讨论议定的问题。

2.1 汇聚志同道合的人

豆瓣网的创始人杨勃曾说,他们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3]。于是豆瓣通过喜爱的书、影、音、活动、话题,感兴趣的人、事,通过共享、社交、协作来聚拢趣味相投的人,最终帮助用户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文化沙龙也是这样,通过主题、感兴趣的话题、图书;通过平等分享的图书馆平台,汇聚志同道合的人,更能对彼此有所裨益,有所启发。对于沙龙成员,须有进入、退出与激励的机制,将成员按照兴趣、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组,以组为基础举办相关主题沙龙活动。

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成员,沙龙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批成员的聚拢,必须是平等开放的,只要对沙龙的主题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图书馆要做的只是广撒网,巧收网,可以根据借阅记录从读者当中产生,向社会广而告之,广泛宣传,同时积极地借用公益组织、高校社团、媒体等相互契合、较有针对性的力量,共同组织沙龙活动。

金陵图书馆曾以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战火中的文人”系列沙龙,汇聚了一批对此主题感兴趣的读者,主办方提前推荐了与主题相关的推荐书目,沙龙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陈虹教授的引领下,读者们对每个分主题都进行了提前阅读和深入思考,并在现场进行交流,观点的融合、分歧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所有人都在讨论中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

2.2 沙龙成员的角色

一般来说,就一场具体的沙龙而言,沙龙成员有主要发言人,有人做提问互动,有人做协作发言,也有人在认真聆听,还有沙龙主持人,形成良好的分享互动的场面。

理想的文化沙龙不能变成讲座的主讲人几乎是“一言堂”的局面。杭州图书馆的“杭图沙龙”开展得风生水起,但在开始的阶段也是经过了很多磨合,读者会负责人夏立春介绍:“讲座模式运用到沙龙里,却不太受沙龙读者们的欢迎。有很多主讲嘉宾真的很认真很用心地在讲他的成果,底下却是昏昏欲睡的读者,这样的沙龙自然很不成功,长期如此必然会流失掉一大部分读者,沙龙自然就显得有些冷冷清清了。”[4]沙龙主持人既要穿针引线,启发成员的智慧,协调不同的看法,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巧妙地进行时间控制、话题转移、引出新话题等调度事务。所以,一个有经验、有见解、懂协调、有沟通和谈话技巧的沙龙主持人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龙的深度和氛围。主要的若干发言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沙龙中的讨论进行一些分析,这同样需要对于主题相当地掌握、熟悉。

沙龙成员更重要的角色还在于自主管理,沙龙小组须有热心的几位小组长多多沟通联络,并策划选题,对沙龙进行日常维护,只有读者参与、自主管理,文化沙龙才能充满生命力,不断地办出新颖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杭图沙龙,从沙龙的策划、主持、图文记录、现场服务、场外活动等等均由杭图沙龙读者会及热心读者主导完成,读者们还办起了《文澜沙龙》杂志,建立了qq群、论坛,经常聚会,便于商量交流。

2.3 有话可说的主题

沙龙讨论主题的选择同样十分关键。沙龙不是培训班,不是听课,来参加的每位成员必须事先做准备,熟悉话题,拿出自己的见解,就算是“围观”,也得有个说头,在头脑里有化学反应,否则只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无法达到沙龙平等对话和彼此分享的精髓,无法达到由读书和沟通达到的健康身体、丰富心灵的目的。

对于主题的选择,主要还是在文化、艺术、阅读、生活领域,原则就是对于精神有所触动,同时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让大家有话可说,可以分享、引发思考、共鸣,同时也可以有本时本地的特色,也可以是社会热门事件,唯有此,沙龙才能生机勃发,真正成为沙龙本身。

厦门图书馆、金陵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都曾经做过阅读与电影的沙龙活动,厦门图书馆的沙龙活动着重于谈论商业片等影片形态,并且组织观影活动:金陵图书馆的沙龙则侧重于文本与电影的比较、独立阅读,并按照主题将电影进行归类,组织系列活动。

2.4 打造沙龙氛围

营造良好的氛围是调动沙龙参与者积极性与热情的有效方法,选择一处妥帖的沙龙举办地点,参与者可以迅速进入情境,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氛围既包括硬性的,也包括软性的,沙龙现场有图书,有与主题相关的其他软性内容,营造相对独立的沙龙环境。

沙龙成员的特质也影响着沙龙的整体氛围。沙龙的成员须得乐于与人沟通交流,有些人一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忘乎所以,不容别人发声,而有些人总是担心出错,不敢发声讨论,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读书心得的分享和交流。

3 图书馆与沙龙

首先,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拢沙龙成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对于沙龙的推荐书目进行专架陈列,或者预约借阅,调动沙龙成员的积极性,图书馆也可在这样的服务中进一步地亲民、开放。

1986年,金陵图书馆在图书馆界首开先河,成立读者协会,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扩大为南京市读者协会,这项举动拓展和深化了图书馆服务,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并由此面向大众读者展开了多项延伸服务,许多当年的会员,如今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提起读者协会,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怀念和赞许[5]292。

其次,沙龙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还在于线上线下,以及沙龙之外的沟通。沙龙成员之间形成读书求知的共同体,他们对于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文化沙龙有归属感,彼此之间有可以联络的通道,读者爱去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开辟多种多样的交流渠道,可以定期聚会就沙龙事务进行磋商和讨论。正在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与沙龙密切结合,在微信平台的用户群中对沙龙成员进行分组,沙龙向读者发送活动消息,既可以发送给全部成员,也可以发送给特定小组成员,同时图书馆利用手机平台与读者密切沟通交流。

沙龙成熟之后,可以建立发表书面文字的平台,为沙龙留下文字、图片资料,并发表对沙龙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于沙龙所涉及的主题评论、心得,这些有利于沙龙吸引更多的读者,也为读者留下阅读和分享的记忆与印迹。

对于图书馆来说,沙龙的进出机制是必须把关的,对于成员申报的主题,图书馆须进行主讲提纲的审定,并与读者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在沙龙举办之后对沙龙进行评价,保证沙龙的方向与水平,如沙龙不能符合要求,则不能作为主讲人在沙龙中充分讲解自己的观点。

4 结语

徐雁教授在《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编纂大旨中说:“面对现实的种种困窘,常人不免在时代性的浮躁中,迷失精神家园的自我构建方向。”[5]13现代社会资讯多、节奏快,压力大,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沙龙更像是和读者一起进行的一种修炼:阅读、生活、思考、分享,精神得以自主,书越读越活,同时,社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文明。

参考文献:

[ 1 ]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普及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3370.

[ 2 ] 陈薇.书香社会的少数支持[EB/OL].(2011-09-01)[2014-06-06].http://newsweek.inewsweek.cn/magazine.php?id=1357.

[ 3 ] 杨勃.豆瓣的初衷.[EB/OL].(2011-06-01)[2014-06-06].http://blog.douban.com/douban/2011/06/01/1437/.

[ 4 ] 卢之也.做一个无门槛、平民化的交流平台:杭图沙龙负责人夏立春访谈[J].杭州我们,2012(6):33-35.

[ 5 ] 徐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4

传统图书馆只是被动服务读者,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改变这一理念, 提倡主动服务及创造读者。现实的读者是那种具有潜在阅读需求并与图书馆建立阅读关系的人, 潜在读者是指具有阅读能力及需求, 但缺乏阅读行为的人。这就需要将潜在读者转变为现实读者, 最大限度地提升图书的价值。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更注重对图书馆的宣传, 向公众主动展现自己的藏书及服务模式, 让读者了解图书馆, 进而激发阅读的需要。例如, 现代图书馆往往采用开设讲座、引导读者参观等形式来推销图书馆。所以, 良好的服务是吸引及创造读者的重要途径[1]11。另外, 现代图书馆的检索工具是将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融为一体的电子化检索技术, 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 对潜在的读者进行培训便可使一部分潜在读者变为现实读者。

一、现代图书馆中服务理念的作用及服务文化建设

1. 服务理念在现代图书馆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及组织机构, 其服务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及内隐两种形式。这里外显的形式主要是指以文字或符号所展示的有形化信息, 其是图书馆服务活动的重要导向。内隐的形式主要体现为服务人员的内在素质, 是一种内在的未显化的思想意识。图书馆如果要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仅仅通过外显的服务理念是不够的, 还应将内隐意识转化为有形的信息导向, 最终成为一种外显的自觉意识。例如, 服务至上的理念是图书馆始终秉承的理念, 而其很难体现出图书馆的个性化特色。有专家提出:“真正区分图书馆的并不是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及特色馆藏, 而是其独具特色的服务理念。”[2]57不同的服务理念有着不同的服务特色, 这便造就了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 现代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理念, 并成为一种社会竞争的准则。

2.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首先,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应体现组织者的优势, 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例如, 通过信息获取、知识挖掘与重组等开发价值较大的目标数据, 寻求知识之间内在的、动态的联系, 为服务创新做准备。同时, 还应基于人类认识的隐性知识, 对某个领域进行突破, 以产生新的知识。例如, 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等先进技术, 将各种信息融合起来进行识别、图形处理及综合分析, 最终以信息单元为创新基础形成知识的“知识”。其次,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还体现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包括词表导航、代理服务、个性化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等。词表导航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词, 系统自动检索相关的内容;代理服务是指数据被添加新数据库时, 可以命令搜索引擎的代理通知用户;网上咨询服务指的是网上定题服务, 是图书馆咨询人员提供网上的需求信息的服务过程。第三, 加强用户培训, 提升用户的自我服务水平, 以便让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复的事务性服务中解脱出来, 促进更多的科研开发。

3. 服务理念下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同时图书馆在传播及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图书馆的服务首先需要正确的服务理念, 然后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与方式, 同时在提倡创新服务的同时还应创新图书馆服务文化, 建立真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服务机构, 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要立足于服务, 而服务的特色、水平、观念等便整合成一种文化体系, 这时服务便成为一种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便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 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制度规范等综合性的文化。服务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对读者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服务价值观, 其能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及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现代图书馆就应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创建自己特有的服务文化,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另外, 当前属于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工作者就应在新形势下创新思维及技术, 掌握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方向[3]102。

二、现代图书馆中服务理念与服务文化的创新

1.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文化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特别是如何满足当前人的价值与信息需求便成为图书馆存在的首要价值。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开始向信息化、虚拟化方向发展。这样, 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开始由特定的人群向社会化服务变革, 这都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另外, 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 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方位的图书馆服务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依然成为现代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读者来说, 图书馆的真正魅力来源于其所提供的服务, 同时图书馆服务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现代图书馆更能全方位地服务不同读者, 其不再是单向的文献供给, 而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及信息。所以, 现代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中心, 并以“全人类的智慧服务于全人类”为其追求的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观念的变革, 才有管理方法及技术上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落后的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障碍, 这也进一步推动对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研究与创新, 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渐为图书馆界所接受。

2.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创新。

服务理念是确立一个图书馆发展定位的核心, 是服务品牌确立的决定因素。所以, 现代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明确定位及特色的服务理念。首先, 应确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是由于图书馆中的人、财、物及文献资源的管理与建设都是通过人的工作与劳动来实现的。所以, 在图书馆整个服务环节中应坚持“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开放、平等的服务。其次, 牢固树立竞争服务理念。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服务机构, 伴随着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服务机构的普及而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中, 报纸的阅读排在第一, 图书、杂志等排在次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人们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阅读开始向网络迈进。面临以上的竞争与挑战, 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服务工作中进行创新, 进一步做好信息的开发、检索与过滤等工作。同时, 还应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4]233。第三, 协作及个性化服务理念。在当前繁复的网络背景下, 文献资源的数量大幅度增长, 而读者对文献资源也有着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多个服务机构进行相互协作,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背景下, 还应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及文献资源的优势, 开展特色及个性化服务, 以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 现代图书馆服务文化系统的建构。

首先, 应创新服务观念, 重视文化管理, 通过新时期的管理思想改革不合理的服务方式, 让读者享受愉快的图书馆服务氛围。同时, 管理者还应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 建立特色数据库, 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进一步发展。其次, 建立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 重视员工在图书馆服务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及其他非理性因素。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与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形成创新团队。第三, 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方式, 如搜集读者的兴趣, 以便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读者兴趣模型, 并根据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阅读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与优化。图书馆应始终将读者作为关注的焦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群体的积极性, 充分展现图书馆服务的文化功能。第四, 有效评价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内在的服务环境, 从中找出服务与读者需求的差距, 并预测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第五, 建立健全图书馆服务的文化机制。例如, 通过关心、尊重员工, 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 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 还要让员工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服务理念等形成认同感, 这便能团结员工的思想及行为, 产生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

4. 服务文化建构的路径探析。

服务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培育, 经过大量的工作而逐渐巩固下来的。首先,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文化建构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延伸服务。其次,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常规的书目检索、咨询服务外, 还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这也是现代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 许多图书馆都在积极以自己的馆藏资源为基础, 开展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第三,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其服务文化构建的重要保障。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及其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其对满足读者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学科馆员制度是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为了适应读者需求的多样化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措施。第四, 将服务品牌纳入服务文化之中, 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好的服务品牌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并有效发挥其文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俊兰.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3) .

[2]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建设, 2009 (1) .

[3]张书杰.图书馆服务理念及模式构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8 (1) .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5

摘要:文章通过了解县级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深入研究县级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出县级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文化服务;对策

一、引言

国务院李总理在年4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会议中指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全民阅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传承和弘扬包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收集、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优秀文化,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承载和传递者,为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图书馆是保障公民获取文化权利基础性公共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定义及其职能概述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县级地方政府资助、管理和出资建设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学习的场所。和专业性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范围更加广泛,从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公民可以在此学习,享受图书馆提供包括期刊杂志、通俗读本、参考书籍、公共信息等阅读服务,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社会文化机构,储存着大量的知识资源,是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和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学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而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和免费的无期限的继续教育,将同等的服务提供给所有的服务对象。因此,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县级公共图书馆属于文献信息服务行业,主要职能是将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给广大民众,传递资讯信息,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效益。其主要工作目的是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承担着传递科学知识信息、对人类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实施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总之,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学习、交流、传递知识的场所,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三、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责任,图书馆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推行“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1.图书馆是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

在我国文化、科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因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包含了公共性、学术性、服务性、教育性、社会性等。具体来讲,社会大众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通过在图书馆内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智力资源、社会教育开发与开展等功能。是政府实现公共文化职能的重要力量。

2.图书馆是社会教、文化信息以及文化活动的中心

图书馆的存在,使人们终身教育的理想得到了实现。因此,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社会教育的开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之后,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中,图书馆活动场所日趋增多,如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展览厅等等,从环境与技术层面提升了文化活动的整体品味。

3.图书馆为文化服务提供文化知识

图书馆是保护地方人类文化遗产、收集文献资料的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往往保存着详实可靠的地方历史数据和官方资料,如风土人情、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各级图书馆都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科学的收集和保存,形成丰富的馆藏,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从物质层面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4.有利于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顺利实施

信息时代,图书馆开始大规模建设惠及全民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随着乡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一系列文化工程的实施,基层图书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网络系统正在形成。极大的方便了读者,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保证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间有效联接的关键。在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惠及全民。

四、县级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图书馆内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建设资金

公益性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属性,因此,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其经费主要来源。根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的使用设施存在着严重老化问题,因为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更新,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具备了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方可以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县级图书馆人员知识、专业配备结构存在不合理,业务能力较低,专业素质单一,并且,县级图书馆缺乏相应的高科技综合素质人才,无法高效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无法为用户提供有关国外科技发展的信息咨询。

五、促进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

1.科学优化馆藏结构

县级图书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为馆藏图书建设,其建设成效会对图书馆其他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要想使馆藏结构更加的合理,就需要有足够的投入,及时购买相应的书籍。通过购买馆藏书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读者。其次,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经费资源,合理选择购买书籍,既需要考虑读者的专业阅读需求,又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休闲书籍。

2.拓展服务内容,建设特色资源

首先要结合县级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梳理现有的业务流程,改变图书馆馆员传统理念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主动性,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其次,要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积极联系其它图书馆,构建互相合作的关系,将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同时,要把握自身特色,构建特色资源。要采取相应措施,对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服务性能、服务效率大力提升,促使信息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将更加有竞争力的信息咨询服务提供给读者。

3.将图书馆建设与科普工作结合

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中,需要有机结合本县的科普工作,把握机会,开拓创新。考虑百姓需求和实际生活,经常举办一些公益讲座、阅读活动。这样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不仅可以得到提升,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大发展。

4.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会直接体现本地区的文明程度,也会影响到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本地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进来,使图书馆事业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策资源的支持,充分利用这些资金、政策等,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5.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也离不开合理的人员结构,因此,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对馆员进行培训学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应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具体可采取业务技能培训学习、馆内岗位之间人员互换学习、在职学历教育等方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胜任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型馆员,提升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素萍.浅议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1).

[2]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6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新常态 省级公共图书馆 服务功能

分类号 G258.21

Abstract Instructed by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s service function orientation,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s service function orientation, researche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s services function orient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locates its service function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social education, reading and learning, information service, leisure culture, an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Public culture. New normal.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unction.

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谋篇之年。在公共文化服务大发展中,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以新的服务理念认识新常态下的服务环境,以新的发展方式适应新常态下的服务转型,找准新常态下的服务功能定位,逐步确立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服务创新的带头人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的排头兵作用,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在“十三五”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的引领性文件及其内涵

1.1 引领性文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主办的面对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附件《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这不仅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任务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法律保障,更是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的引领性文件[2]。

1.2 定位内涵

我国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我国主要有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馆——国家图书馆;第二层级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馆——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三层级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承上启下馆——地市级图书馆;第四层级是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馆——县级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层级公共图书馆应该认清自身的职能和使命,科学定位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3]。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在政府支持下的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广大民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的中枢平台。省级公共图书馆位居国家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之间,肩负承上启下重任,理应根据《意见》精神,转变思想观念,确定服务定位,切实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所谓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就是让省级这个层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国家级、地市级、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有所不同,以省域文化需求为中心,形成核心竞争力。正如湖南省图书馆馆长张勇所说:“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能体现该省域文献载体文化积累、传承和发展的成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表现阅读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是省域知本文化的标志和表征”[4]。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定位,国内外早有研究,但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研究的文献并不多。有学者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中心机构,理当成为省域内信息资源储备中心和参考咨询、情报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中心;也有学者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既是信息咨询研究中心、教育支持中心、文化遗产中心,也是阅读中心、信息中心和休闲中心[5]。

2 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思考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研究其服务功能定位应以《意见》提出的“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五条原则为基本遵循,重视载体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服务标准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服务效能,彰显其江苏省知本文化标志和表征的地位,使其更好地发挥履行国家政策、引领发展潮流的表率作用[6]。南京图书馆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全力向“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兼具综合性和研究型的现代化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迈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

nlc202309080946

2.1 社会教育功能

2.1.1 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心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省域文献信息资源汇聚与交流的中心。省级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激发了人们阅读和学习的欲望,为社会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可靠的保证。南京图书馆要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场馆宽阔优雅、馆员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和服务一流的优势,为读者营造浓郁的精神氛围和恬淡的文化氛围。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积极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培训教育工作,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片展、普法教育展,增加部队、学校、社区、监狱等流通服务点,定期配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唤醒全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的理想殿堂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发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作用。

2.1.2 成为社会教育中心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社会教育学习中心是公共图书馆的天赋使命,且伴随着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始终。南京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理应成为学习、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教育中心。在构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坚持正确导向,为低龄儿童制定启蒙教育计划;为青少年配备科普教育教材;为民众的终身教育提供学习指南。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教育的要求,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素质的大力提升[8]。

2.2 阅读学习功能

2.2.1 培养全民阅读风尚

阅读风尚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科学和思想的大师们,且能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南京图书馆,是培养全民阅读风尚的重要基地,首先要为读者提供类型多样、载体丰富的资源,吸引读者阅读;其次要做好导读工作,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目,使更多的人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同时加大全民阅读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学习,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培养全民阅读风尚的功能和作用。

2.2.2 培养阅读推广人

省级公共图书馆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全民阅读推广培训班,可以激发全民阅读兴趣,培养全民阅读习惯,增强全民阅读意识,提高全民阅读水平。以群众需求为“指挥棒”,加大免费培训力度,才能影响更多的人成为阅读推广人员。南京图书馆开创的“南图阅读节”“陶风读书会”等品牌,以交流互动的方式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读者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从而吸引众多的读者参与阅读、喜爱阅读,营造了全社会的阅读意识和求知氛围。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南京图书馆要在培养民众自觉成为全民阅读的推广人和阅读文化环境的建设者方面继续努力[9]。

2.3 信息服务功能

2.3.1 开创均衡发展局面

让文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促进公共文化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域范围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肩负与其他层级、类型的图书馆不同性质的使命和职能,应秉持“以人为本”“公平、均等”的信息服务理念,服务人群不分男女老幼、穷人富人;服务地域不分东南西北、城市乡村,开创信息服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在为企业、科研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知识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地方文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等高层次信息增值服务方面,应发挥省馆的优势,实现服务项目的多元化和一体化,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2.3.2 开创“创客空间”模式

“创客空间”近几年在美国图书馆界蔚然成风,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课题一直方兴未艾。美国部分图书馆已经成功构建的“创客空间”,不仅为读者学习提供图书资源,还为读者的探索和拓展提供空间。国内也有图书馆筹划构建“创客空间”,将其作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自然延伸,纳入图书馆服务的新体系。这一举措必将掀起图书馆服务的新浪潮。尝试借鉴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模式,在南京图书馆开创“创客空间”,既可以为读者提供学习空间、交流空间、灵感空间和展示空间,支撑读者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展现,也可以推动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前迈进一大步,增强省级公共图书馆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提供新的契机[10]。

2.4 文化休闲功能

2.4.1 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文化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为满足多方面需要而追求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南京图书馆应继续精心打造“南图讲座”“南图读书节”“陶风读书会”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南图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为更好地促进江苏全民阅读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在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年每个周六、周日举办免费讲座的同时,继续开展“南图讲座基层行”巡讲活动,用品牌服务基层,打造“南图讲座”新亮点。应继续打造“南图会展”品牌,做好自展,拓展巡展,引进优展,扩大“南图会展”的影响力,营造文化休闲氛围。

2.4.2 打造文化休闲空间

“第二起居室”的概念第一次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引向传统图书馆使命概念以外的世界,具有“柳暗花明”的效果。“第三文化空间”的概念是国际图书馆界受到“第二起居室”概念的启发而引入的,更恰当地描绘了人们对未来公共图书馆定位的蓝图。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应具备社会性、公共性、文化性和休闲性。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南京图书馆应努力打造“第三文化空间”,创新文化休闲服务,使读者能在文化中享乐休闲,在休闲中品味文化,乐在其中,味在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化休闲需求,最广泛地让读者获取精神、文化和生活的享受。国外以文化休闲创新服务的经验很多,如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发起的“国际图书馆游戏日”活动等,都可以借鉴[11]。

nlc202309080946

2.5 引领发展功能

2.5.1 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要构建针对新兴互联网的数字资源服务终端,利用更先进的网络技术拓宽数字资源服务范围、抢占新的数字资源服务领地,迎合移动终端的数字资源服务,建立手机数字图书馆、少儿数字图书馆和盲人数字图书馆。以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指导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运用新技术,搭建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提高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的建设,使之遍布全省各区、县图书馆。加快引进和应用中外文知识发现和统一检索平台,积极利用OCLC平台推进国际馆际互借,真正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在全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电子阅览室工程”以及“古籍保护工程”。加快对馆藏历史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形成古籍数据库平台,建设江苏古籍全文数据库。启动馆藏珍贵历史文献修复计划,组织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专家到市、县图书馆,指导古籍修复、保护工作。实施馆藏多媒体资源抢救性数字化加工和回溯标引建库等项目,以创新技术应用和文献资源保护优势,引领全省市、县图书馆持续发展[12]。

2.5.2 构建三大系统共享平台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要摈弃单打独斗的信息资源服务方式,依靠“三大系统”的合纵连横开展信息资源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省级公共图书馆本应以收集、保存和整合文化信息资源,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研发地方文化创意产品,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创新文化产品的服务方式,支持省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己任。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域范围内文献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最大的文献信息研究所和咨询机构,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标准化强等优势,而本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同样也具有多方面优势,南京图书馆应主导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合作与联盟,在构建省域范围内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体系,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实现省域内资源、服务的优势互补,建设文化新江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结语

省级公共图书馆大多位居省会城市,在民众心中占有重要位置。省级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建设理念、设施布局、管理运行和服务提供等方面不断反思,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才能确定相应的馆藏特色、设施布局和建设规模,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南京图书馆将在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以社会教育、阅读学习、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引领发展等服务作为功能定位,发挥在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实现其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 巫志南,冯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34-41.

[ 2 ] 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4-12.

[ 3 ] 王瑞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J].图书与情报,2009(5):122-126.

[ 4 ] 程小澜,张勇,许建业,等.省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6-11.

[ 5 ] 李晓新.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23-27.

[ 6 ] 闫小斌,惠娟澈.从国家文化战略看图书馆服务定位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3(7):64-67.

[ 7 ] 柯平,尹静.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40-45.

[ 8 ] 方标军.南京图书馆战略定位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5):3-6.

[ 9 ] 袁睿.新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定位与举措[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5):46-49.

[10] 陈林.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调查报告解读[J].图书馆学研究,2015(50):85-88.

[11] 明娟.美国图书馆“游戏日”活动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3):137-143.

[12] 田青.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的定位与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182-185.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7

——模式多样,风格迥异。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特色的服务模式。如:苏州图书馆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合作模式;“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东莞图书馆实施模式;嘉兴多方投资建设图书馆模式等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等。

——经验交流,多层探索。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借鉴各地的文化经验,建立以文化生活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在国外,墨尔本将图书馆定义为一个人们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发挥图书馆在全开放空间的基础作用,为人民提供多种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家庭图书馆服务、儿童图书馆服务、少数族裔与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以及围绕地方建设开展的相关活动,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增加了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多点关联,资源整合。纵横模式整合各类图书馆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关联企业、高校、社区等相关单位,如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强化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为全国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廊坊市图书馆在结合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各地优势,拓展了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范围,提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目前,廊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有了质的改变:

一是图书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廊坊市辖2区2市6县,建有两个一级图书馆,一个二级图书馆,两个三级图书馆,三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馆虽尚未定级,但其高标准的配置,高水平的服务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还有两个县、区由于历史欠帐等原因,先前存在阵地设施缺项的情况,随着示范区创建过程要求,也在逐步得到落实,形成了全市公共图书馆均配置的局面。在全市的所有乡镇(街道)中,建设有综合文化站105个,均配备了40平米以上的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全市四分之三的村街建有文化活动室,同样配有农家书屋。

二是服务水平质量提升。人均占有藏书、藏书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书、人均到馆次数等指标均较示范区创建前提升幅度巨大。

三是人力资源充足保量。充分对各县(区)的公共图书馆配备独立编制工作人员,两家图书馆与中学图书馆合建,工作人员属教育局编制,同时,全市的10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内通过聘用、返聘等多种手段落实了有3名专职人员。

四是经费保障幅度提升。廊坊市图书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模式,在经费投入上列入每年的开支预算,并针对购书、设备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专项列支。

一、廊坊图书馆支点框架

廊坊图书馆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常规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点地位添砖加瓦。

(一)“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

“书香廊坊”主要包括廊坊文化沙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等四大部分内容,形式上有沙龙、讲座、故事会、荐购会、主题活动等等,2015年共计举办30多场活动,参与读者超过3000人,丰富了廊坊公共文化建设内容。

(二)“文化体验大讲堂”系列活动。

文化体验大讲堂本身也属于读书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但是该内容以讲座形式为主,以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以主导,充分通过邀请名师来给参与的人群进行理论性的引导。

(三)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在日常服务中,前台有专人盯岗,并设立了自助借阅机、自助办证机,休息区配备有检索机。馆内设有儿童、社科、文学等11个公共阅览厅、借阅室,均有专人负责。图书馆中还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四)打造“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廊坊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组成,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覆盖城乡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至今,在市区试点建成1个县级分馆、3个社区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联盟、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相结合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二、廊坊图书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点地位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于阵地建设、服务形式以及全面性和普及性,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点正是这一地位的充分体现。

(一)拓展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廊坊市图书馆在通过构建“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之下,形成了全市范围市县两级、政企共用、社区互联等共建共享的服务网络。“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高质量维系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督促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廊坊市实际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起廊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质。

(二)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为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共享性在馆内专设了残疾人通道、盲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多个特殊人群的借阅厅(室)。

三、廊坊图书馆搭建支点地位的可行性

(一)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符合本地实际。

廊坊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南方总分馆建设模式多有不同,可作为中部地区的示范。如分采分编、人员分管等,虽然不如南方标准的总分馆更具可控性,但这种模式更符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可实践性。

(二)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效显著。

“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来,建成了19个分馆,3个自助图书馆,并联网运行,整合书目数据152万册,有效读者7.2万人次。

(三)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具有全国示范作用。

我市在全国首次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这是紧密型的联盟建设模式,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间的壁垒。

四、廊坊市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创新亮点

(一)拓展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读者利用率。

廊坊市图书馆在此背景下,着重考虑现代人群的需求、生活方式,利用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微信、短信、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云报屏等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服务;利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全天候服务等。

(二)打造品牌活动,共享图书馆文化服务。

支点搭建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硬件设备的强化,更要注重活动软实力的开展。廊坊市图书馆以打造“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为基石,推动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延伸与拓展。“书香廊坊”以市图书馆各个场馆为基础,进行经典名著电影展播,“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拍卖义卖、捐赠互换,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软实力,推动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

[2]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5〕40号).

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机制研究 篇8

一、开展用户研究并确定用户的服务要求

明确用户的服务需求是图书馆进行有效服务的前提条件, 用户的需要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图书馆可以从服务理念、服务氛围、服务行为、服务产品、服务技术设备等方面对用户进行研究, 明确用户的服务需求。要为用户努力创造优质的服务条件, 要积极地引导用户的需要, 挖掘用户深层次的潜在的对知识的获取、检索、组织的需求, 对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外, 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广泛的需求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的服务只有融入到用户的场景和社区, 才会显示图书馆更全面的功能, 才会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能力

(一) 启动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形式上可接近的参考咨询模式, 通过建立参考咨询部, 设立参考咨询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科专业用户的专业性需求;在服务量上, 存在着用户提问的内容宽泛、数量庞大和咨询人员的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 是一种用户目标驱动的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它要求参考咨询人员对学科专业和参考咨询工作都有特长;它需要参考咨询人员具有超前意识, 主动出击, 深入目标用户;它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 并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它要求与用户的联系更明确、更紧密, 建立针对具体用户或用户过程的服务责任制。

(二) 启动以用户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针对具体用户的需要和过程而提供连续性服务的服务模式。开展网上资源知识导航服务、建立专业知识库、开展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等新兴知识服务中都体现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用户的专业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借阅历史记录等的分析, 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最新资源和服务动态的方式来进行个性化服务, 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知识需求, 用推送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随时进行信息查询、筛选, 主动向用户推送自己定制的知识信息, 以保障用户利用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方式来进行个性化服务。

(三) 启动多种咨询方式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面临搜索引擎服务商的竞争, 用户信息获取能力日益增强,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更新, web2.0技术的出现,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即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也随之出现。合作式数字参考服务是指基于网络由多个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合作, 将专家、学科专门知识与用户交互联系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分布式的虚拟参考服务系统。它将会发展成为未来图书馆咨询服务的主流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服务, 服务对象社会化, 咨询队伍由馆员、专家、用户共同构成, 向信息共享空间发展, 借鉴搜索引擎在线问答服务模式, 纵向沟通与横向联合发展, 与传统咨询方式相结合, 构建完善的服务方式。

(四) 启动导读制度体系, 增设导读专员。

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最前沿就是导读, 读者进入图书馆后, 一个好的导读专员能使读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图书馆建立导读制度体系, 增设导读专员, 开展导读工作满足读者需要非常重要。图书馆可以制作导读手册, 发放学科书籍新书推介等方法来做好导读服务, 引导读者阅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优质文献。

三、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机制

(一) 构建决策优化机制。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始终, 决策对管理来说异常关键, 图书馆应成立科学决策团队, 建构起以发展目标为依据、发展战略作保证的预警决策机制, 建立决策执行责任制、建立决策跟踪监督制, 优化制度及观念层面, 形成合理的素质培养, 才能确保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 构建领导、组织机制。

从长远发展来看, 图书馆宜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图书馆理事会是一种新型领导机制, 它能够很好地界定图书馆理事会与馆长、员工的关系, 实现有效授权、明确责权、分工与合作, 能够克服过去图书馆馆长一言堂的问题, 能够确保决策的科学与合理性。

(三) 构建竞争机制。

对内需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收益、上岗条件、对聘用对象、内容、程序、方法等实行公开化;对外需要实现聘用对象的社会化、契约化, 从而在馆内建立起一套公正、公开、公平、择优的竞争用人机制。

(四) 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

图书馆开展服务同样需要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 对员工进行指导和支持, 使员工尽可能地以更高的效率有效地完成工作。

(五) 构建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助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展开, 防止职能“弱化”、避免工作“泛化”、杜绝矛盾“激化”。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注重工作的协调、强化工作的配合, 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做到齐抓共管, 联合开展, 确保工作力量的到位。

四、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测评机制。

定期对图书馆的服务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 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提, 是确立服务重点、合理调配人力, 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树立服务形象的重要基础。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中, 指标体系与服务质量的相关度, 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式以及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问题, 都有可能影响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 现实服务评估和前瞻性预测相结合。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用户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所感知的效果与在接受图书馆服务前的效果预期的匹配程度。前瞻性预测是指建立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读者需求分析预测、制订最优服务方案、对人员进行素质教育等;现实服务评估包括服务质量评价、服务质量差距分析、质量跟踪回访等。二者相结合, 有利于图书馆了解服务质量的水平和不同图书馆间服务质量的对比。

(二) 用户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评价事物的价值有三个要素:主体、标准和客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中, 图书馆是提供服务的主体, 用户或读者是消费服务的客体, 因此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必须由用户来评价。图书馆作为服务主体, 由三个要素:资源、人和信息产品组成, 要素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质量, 所以理应允许主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评价。用户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三) 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测评所使用的指标首先必须是能反映服务质量本质属性的指标;其次, 科学的测评必须在考虑有效性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测评参数的可操作性, 做到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四)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定量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量化考核指标, 直接用数值来表示服务绩效, 而定性是将服务绩效细节化为相应的指标, 分成若干等级来进行测评。将两种测评方法相结合, 可以全面地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状况以及整体效果。

五、建立健全服务预防补救机制

现代图书馆服务, 是一个复杂的服务领域, 涉及到诸多主客观因素, 比如人、财、物、环境等。随着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无法按照预先确定的服务程序来进行, 图书馆的服务失误不可避免。认知、态度和补救方式等要素是影响图书馆服务补救绩效的基本因素。图书馆应该重视服务补救的对策研究, 从提高对服务补救的认识水平、构建服务补救运行机制、提高图书馆员服务补救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服务补救, 预防补救机制由此产生。

(一) 服务补救一定要及时。

图书馆也是一个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机构, 在出现服务失误时要做到即时性、主动性反应, 目的是通过这种反应将服务失误对顾客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至最低, 快速查明事故的主要原因, 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避免引起读者的不满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二) 服务补救应该是一组优化组合的措施。

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补救措施应该是可供读者自行选择的一组方法, 由读者自己选择最适合的补救措施, 让读者多方面感受到服务补救的好处, 最大限度降低读者对服务失误带来的不满情绪, 提高图书馆的信誉度和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忠诚度。

(三) 图书馆应该采用预防与补救相结合的办法, 降低服务失误频率。

预防和补救是补救机制中的两个不同侧重点。补救是对已经造成的失误的处理和改进, 属于反馈控制;预防则是对非常规工作环境的预测和防备, 属于前馈控制, 其目的是将可能出现的服务失误扼杀在萌芽状态。图书馆应该从多方面强化预防与补救, 主要包括强化服务补救意识、制定服务标准、开辟投诉渠道、构建服务补救系统及加强图书馆的人员素质管理等。

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行为, 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在当前信息资源日益丰富, 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条件下, 现代图书馆要在时代的竞争中生存, 要在图书馆发展进程中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就要实现服务的创新。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承载体, 是服务文化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因此, 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 是构建和谐图书馆服务文化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冯琼.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8.

[2]方小苏.从公共产权角度看图书馆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6.

[3]韦文辉.浅析图书馆文化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 2002.4.

[4]马卓男.论图书馆文化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8.

[5]龙梅宁.论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2.

[6]张洪斌.试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及其运作机制[J].图书馆, 2009.3.

[7]祝春晖.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06.2.

[8]钱佳平.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2.

[9]黄润芬.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3.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9

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具体定义, 当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有关各大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是关于图书馆的文化展览方面。其实所谓的“文化展览”, 指的是图书馆内部操作人员通过展示陈列品等物品, 再凭借实体环境空间和网络虚拟环境空间, 借以传达与艺术生活、文化气息相关的文化建设; 第二是关于图书馆的文化项目方面。“文化项目”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些诸如专家讲坛、名人系列、读书交流会等以熏陶读者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建设服务, 类似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宽了读者们的知识面, 更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学科能力和素养。第三是关于图书馆的娱乐空间文化方面。所谓的“娱乐空间文化”指的是图书馆在实体环境的基础上所创设出来的一种娱乐空间文化体系, 像是咖啡厅、电脑室等等。

1. 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优势

( 1) 校园图书馆与校园全体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密的联系,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不可分割。图书馆内部的资源建设为全校师生谋取福利, 同时, 全校师生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只为彼此之间能够产生更为有效的互动合作。不管是学校教师们开展课堂教学备课、实施课题项目, 还是学生们的论文撰写、资料查询等等, 都离不开校园图书馆的这种便捷服务。可以说, 图书馆的建设, 为当今的学术化校园规建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它的这种综合性服务规模决定了它将直接或间接地与校园成员产生联系, 并一齐推动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

( 2) 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基本上都集结了整个人类史上最伟大学术成就和人文经典著作, 它是人类智慧的代表, 凝聚着全人类的思想精华。也正是它的这一明显特征, 使其担负的责任使命也格外深远, 不仅要传授以人类各学科领域的大量理论知识储备, 更是要将这种文化精粹传播世界, 并传承给后代子孙。这些珍贵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只有在图书馆这样专门的藏书机构里, 才能予以完整的保存。因而我们说, 图书馆为这些宝贵材料的收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使得这些优秀的人类文明结晶一代代的感染者广大世人, 并不断丰富这些理论中的内容。

( 3) 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 图书馆还是对当代校园师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文化基地。它是除了学校课堂环境以外的另一个对学生发展个人素质的一个常用场合, 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是学生课堂之外的小型社会课堂。它的职能, 与一般的课堂环境不同, 它主要是担负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任, 这与课堂环境上的授业解惑任务是彼此大不相同的。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校园活动单位,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书籍阅读积淀的前提之下, 培养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由此我们可知, 称它为当代校园师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文化基地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2.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方面的三大职能

总体而言,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担负了三大职能, 我们分别解释如下:

( 1) 首先, 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文化建设职能是“引导职能”。我们通常说的图书馆文化, 其实本质上就是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理念。那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理念指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这样说,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就是“服务”二字,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 也是它存在的最直接来源, 更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始终主线。它决定着图书馆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 以及这种价值的程度多少。也就是说, 它是衡量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基本指标。

( 2) 第二, 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职能是“鼓励职能”。所谓的图书馆文化建设鼓励职能, 是通过一系列的图书馆外界环境刺激, 使馆内的全体成员产生的一种昂扬向上的反应和表现。一种具有优良氛围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环境, 为所有成员创设的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从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产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 馆内的所有成员会把自己与图书馆这个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始终以一种积极的面貌完成每日的工作。除此以外, 一种具有优良氛围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环境, 还通常能够充分满足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 只有真正从需求出发满足人, 才能在根源上促进人的各项积极性, 往往这种激励的效果事半功倍。

( 3) 最后一种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职能是“制约职能”。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制约职能, 指的是通过图书馆的制度层面进行的约束作用。通过各项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道德标准, 使所有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一种具有优良氛围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环境, 可以有效地制约所有工作员工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说, 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能够在思想层面约束人的某些行为的,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 文化也是隐形的, 它在潜移默化之中的这种巨大作用绝不是硬性的规章制度所能代替的。

3.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策略 ( 1) 使图书馆文化建设服务更加多元化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宗旨, 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服务, 最行之有效的一个策略就是使图书馆文化建设服务更加多元化。只有在服务多元化的前提下, 才能从更广的范围内扩大学生群体的来源, 使大家都纷纷有兴趣前往图书馆寻求这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说, 馆藏宣传就是其中口碑很好的一种服务类型, 还有像不定期开办书画作品展、优秀图书集会等等, 都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宣传效果, 颇受当今各大高校师生的欢迎。因此, 建议图书馆在发挥其效用的同时, 多多利用其本身固有的资源优势, 在最大限度上鼓励现如今的大学生多阅读, 多思考, 多讨论, 多研究, 彼此之间碰撞思想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师生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校图书馆服务也随之不断拓展、深化,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进行文化服务的优势, 其次从引导职能、鼓励职能、制约职能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三大职能;最后本文提出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幼华, 陈进, 郝雁.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 (2) :35-41.

[2]张月群.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06) :55-59.

[3]徐长林, 杨玲, 李艳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3) :79-81.

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如何发挥作用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服务,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更应成为新时期执行十二五计划的典范。

一、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充分发挥报刊文献资源优势作用

第一、报刊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报刊文献资源优势发挥作用,其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服务。在当前这种文化信息极为丰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传统印刷类、电子类、大众媒体,又有新兴的网络媒体,同时还有各种人际传播渠道。各种信息渠道在时效性、成本易获得性、信息表现力、易保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人们在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共同影响了人们对信息渠道的选择。据文化调查报告公布,电视和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两者的利用率非常接近,分别为74.6%和72.3%。从报纸和电视的认可中可以看出,它们所具备的时效性强、信息获取成本低廉,在内容上既广泛又方便,既有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发展问题,又有生活、法律、健康等贴进大众生活的优势作用,所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首选。

第二、报刊文献资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从报刊的种类看,目前在我国公开发行的报刊有八千多种,内部发行的报刊也有近万种。图书馆搜集信息的途径主要从报刊中精选,每年订阅的报纸和期刊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我馆在每年订购报刊前,首先广泛征求教研人员和读者意见;其次从报刊管理人员处搜集、了解借阅情况;再次是对照上年订购情况,确保重点期刊的连续性,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报刊中优胜劣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报刊的订购质量,形成一个高质量优管理的报刊文献资料库。

二、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充分发挥服务多渠道优势作用

第一、文化是传播的基础,传播是文化服务的形式。图书馆从古到今起着传承精神文明,传播选进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图书馆着实成为构建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应不断深化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在各省、市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文化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单一的借借还还工作,而是向多渠道灵活化、方便化快速发展。有的省、市发展较快,利用电子网络平台传播文化信息,如上海的信息港平台就建立在上海图书馆内,上海图书馆文化信息服务与每户闭路电视系统相连,让人民群众享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其他省、市图书馆有的和农村文化馆相联谊,经常定期送书下乡,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帮助农民捕捉信息、搜集信息,提供需要帮助解决的各种信息咨询问题。如此像这样的文化服务,很受广大人民的赞许和欢迎。文化就像流淌在人们身上的血脉,把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第二、图书馆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文化服务也逐步由“事业型”模式向“产业型”模式转变。“产业型”模式具有有偿服务性质,这种文化服务给图书馆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经济效益。一些图书馆除保留传统的无偿服务项目外,又开辟了一些按价值规律进行的有偿服务,这种服务并不影响公益文化事业特征。一是上网下载、复印;二是通过图书馆信息系统平台搜集信息、阅读电子文献等;三是通过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培训等形式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参加;四是针对青少年开发智力功能教育活动等等服务内容多样,不拘一格的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怎样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作用

第一,加强“以人为本”的办馆方针。现代图书馆建设,不仅要加强文化资源建设,而且还要加强环境设施建设。要注意营造具有一定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这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举措。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服务手段、学习环境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馆内要设有宽敞明亮的报刊阅览室、看书读报学习室、电子阅览室等供读者使用学习的场所。还要注意室内采光好、空气清新、经常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环境优雅、安静宜人学习的活动场所。

第二、加强图书馆文本资源和现代数字资源建设。为满足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社会群体对文化服务多样的要求,力争双管齐下,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文本资源馆藏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积极推动馆际合作,逐步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整合文献资源建设,不仅可以使信息渠道拓宽,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农村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要建立以城带乡的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或者文化馆进行文化联谊帮扶。一是经常定期送书下乡,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二是还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宣传教育片等活动形式,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内容可以包括文化、经济、法律、科普、健康、农业等方面。通过文化联谊帮扶活动,可以缩短城乡文化差距,一方面促使城市和农村和谐发展;另一面让农民享有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提高了农民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经济文化

廊坊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奋发向上的廊坊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知识信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信息资源对整个城市的影响至关重要。信息本身不仅具有财富的属性,而且还能将非资源型物质转化为资源,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知识含量,以及转换信息的形态,使之产生增值效应,从而创造财富。[1]面对旺盛的社会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显然力不从心。而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是本地区重要的知识信息集散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廊坊市高校云集,科学合理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廊坊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实现其自身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转变观念,服务社会,发展自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探索。200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第21条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5年7月在“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国际研讨会上签署《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承诺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应加强协调与合作,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2]。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在管理过程中的本位主义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化服务意识,从社会公众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也为自己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可以提高其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盘活闲置的文献资源,还可以通过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吸纳社会资金,有效解决图书馆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同时还能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更大价值。

二、解决矛盾,优化关系,有序开放

1.校内资源与开放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来源于国家教育拨款,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缴款,它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因此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完全公益化。其次,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许多资源与社会读者的需求不适应。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额定有限的,在扩大招生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对教学科研的信息服务工作产生冲击。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与本校服务在资源消费上是有争夺、有矛盾的,在现有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全面服务社会是不现实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充分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有原则、有限制、有前提、有选择、量力而行地部分开放,大肆强调社会化,必然会削弱和挤占校内服务,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面提到,高校图书馆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即享受其社会化服务不可能完全免单,但也不能完全按市场收费。这似乎与“公益性”相矛盾,但事实上又确有其收费的理由,况且经费问题始终是困扰各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应适当开展合理的有偿服务,首先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在保证经费消耗持平的情况下再谈为社会做贡献。尤其是对企业单位或科研项目组而言,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确实能给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适当收取费用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各高校图书馆绝不能将社会化服务当成其创收的手段,应该更加注重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应本着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收费与免费相区别的原则,在两者持平并重的情况下再考虑社会效益务必优于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应想方设法提高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专业、优质、顺畅的学习平台,唤起广大市民的阅读热情,弘扬民族先进文化,最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使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满足,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城市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3]。

3.资源共享与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仅代表权利人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其目标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均可以自由获取任何信息,它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存在矛盾。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关系问题,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首先应加强法制宣传和引导,强化社会读者的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其次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内使用资源。此外,还要注意保护不断创设的知识产权新权利,如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数据库的特别保护、网络传输权、植物新品种权等。

三、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优质开放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协调、服务、监督四个方面。廊坊市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制定好发展战略,成立由政府主导、高校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协会参加的联盟管理委员会,鼓励各高校自愿加入图书馆联盟,并定期为图书馆联盟拨付专项发展经费,保证加入联盟的高校图书馆获得一定收益。其次是协调地方科技、教育、财政、文化等部门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体系。同时,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图书馆联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约束和奖励机制。在建立奖励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监督,尤其是要让社会公众和各机关团体参与其中,确保评估全面、公平和公正,督促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全力配合图书馆联盟的工作,充分利用本馆特色资源,在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上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的运作机制。廊坊市政府与各高校图书馆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必将实现高校图书馆向全社会的优质开放。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各高校图书馆还不能实现对社会的全面开放。全面社会化是廊坊市政府和各高校图书馆今后努力的方向,国外那种“人人读书”的城市在不久的将来终究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曾荣玉.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最大效益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

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25-27.

[2] 洪跃,王贵海.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

图书情报工作,2013,(7).

[3] 吴瑾.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须处理好几大关系[J].图

图书馆文化服务 篇12

1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

1.1 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为维护公民平等阅读权利所产生的图书馆体系、知识体系和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一个地区在规划图书馆建设时,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在图书馆建设当中。在这个理念支配下,建立“以市图书馆、镇区图书馆、村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流动车为纵线,以企业、学校等其他系统图书馆为横线的有形图书馆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现代通讯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有限电视网为依托的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无形网”[3]。依托这种有形和无形网络的构建,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和文化服务延伸到各个角落。高校图书馆作为这个知识信息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应该打破以往只为本校读者服务的状态,努力向广大社会读者服务。

1.2 实践图书馆使命的需要

国际图联于1999年颁发的《图书馆与智力自由宣言》中宣称:每个人都有了解、表达、传播、创造知识的自由权利,而保障这些权利就成为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核心职责。

2005年7月8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举办“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与服务创新”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期间通过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简称《宣言》),对于推动我国大学图书馆之间、大学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消除信息鸿沟,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宣言》中提到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如“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社会服务”、“使社会公众获益”、“努力向社会开放”、“各界更广泛的参与”等。尽管表述不同,但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为社会读者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利条件

2.1 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高校图书馆1700多所,藏书6亿多册。如果把高校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向文献信息资源相对贫乏的社会公众开放,那么不仅会推动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习型、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高校图书馆逐步地走向社会,并且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通过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会提供出比公共图书馆更加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会更具专业特色。

2.2 良好的馆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馆员是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扮演着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了解各种信息来源及获取方式,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控制,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各高校都有一些资深的馆员,他们是知识的导航员和信息咨询专家,可以引导读者在网络知识空间中遨游。

2.3 丰富的设备资源

丰富的信息资源需要有完备的管理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存贮、传递。在这一点上,高校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社会读者来说,走进大学图书馆,置身优雅的学习环境,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是一种纯净的精神享受。通过这种文化的浸染熏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基本策略

3.1 倡导社会阅读,培植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

图书馆在倡导大众阅读的内容和理念上应不断推陈出新,努力营造大众阅读氛围。近年来,我国开展的“知识工程”在全国高举“全民读书”的旗帜,努力建设一个“阅读社会”,并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读书日”,这既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确立文化消费理念,引导读者合理进行文化消费,培植快乐阅读、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提升读者的文化消费层次、审美能力,把高校中浓郁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扩展到社会,引导公众提高文化鉴赏能力,疏离低俗文化,真正达到“倡导全民阅读,传递知识文明,打造书香城市,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

3.2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完善联合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电视媒体制作等文化服务中心的联系,彼此协作,共同组织活动,形成一张社会文化的服务大网。这样不但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辐射范围,而且也提高了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3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在信息社会里,树立全方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技术上的优势,积极参与图书馆间的联合协作,为构筑地方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协作网,构建完备的地区文献资源共享保障体系。一是利用完善的自动化网络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和智能化、个性化的主页,整合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对社会开放馆藏资源。广大读者在网上进行查询、检索,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不断增长。二是积极与政府、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如:提供专门学科领域需求分析、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调查和报道、协助查阅和提供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参考咨询服务等,并按不同专业,建立相应的专业网站,提供网上服务。

3.4 构建特色馆藏

在网络环境下,特色是图书馆的生命,特色是图书馆的竞争力,没有特色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就失去了意义。高校图书馆具有人才、技术、设备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优势,有能力参与当地文献资源的挖掘与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因此,构建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是保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吸引读者的前提条件之一。

4 结语

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命脉,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摒弃陈旧观念,创新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担当重任,寻找发展空间,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施展图书馆的功能,惠利于民,实现服务功能和自身价值的同步倍增,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现代政府职能[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6179578.html.

[2]柯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M].北京图书出版社,2011.

上一篇: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下一篇:感染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