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2024-09-28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通用8篇)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1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摘 要:在分析当前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发展情况的背景下,探讨了开展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有效构建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希望对于今后的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延伸服务,服务模式 引言

纵观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经济发达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格外严重,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通过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使其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偏远的角落,这是有利于对于上述存在的地域不平衡问题进行改善,实现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未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图书馆延伸服务,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提出,其并没有统一化的定义,也有相关学者给出统一的规范性的内容。根据相关的研究文献,一般来说,其包括广义的图书馆延伸服务和狭义的图书馆延伸服务。前者主要是指在当前的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所有的相关服务的总和,这就涉及到相关的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图书馆服务,也涉及到相关的在内容和网络方面的延伸服务。只有原来不存在而新开站的服务内容都可以归纳到图书馆延伸服务中。在狭义的图书馆延伸服务理解中,主要涉及到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要对象集中在边远地区,能够通过切实的措施,将图书馆服务带到当地民众中去,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民众,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中的民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大城市的图书馆服务过程,能够体会到公共图书馆的良好服务。必要性分析与思考

第一,当前正在建设的要求实现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中,少不了应有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根据相关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意见,以及对我国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相关的文化发展纲要,可以看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则是应该进一步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这里面自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服务内容,要实现相关的惠及全民、普遍均等、服务全社会的基本要求,则应该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能?蛴行Ю?用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资源,使其能服务于边远乡镇,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保障实现边远地区的基本文化权利。

第二,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对于基层和边远地区民众来说非常重要,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整体方面分析,一直对于其服务的地域辐射、覆盖面等的规划和设计存在一定的缺失,这样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存在造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不合理,有时候会过大,不合理的布局也会造成图书馆服务太过于集中于城市以及中心地区的情况,这样自然会影响到边远地区的民众往往很难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部分学者通过相关的调研,明确指出我国的乡镇社区图书馆存在很大的问题,往往能难开展切实有效的基本图书馆服务,更难以开展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所以,应该进一步通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加强,切实提升边远地区的图书馆服务水平,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并重视开发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保证边远地区的民众能够更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第三,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应该重视图书馆延伸服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视野基本目标,则是将图书馆服务实现惠及全民、普及均等的目标,尽量能够让最偏远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集中力量开展实现乡镇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实现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主要则是利用分布在各个乡镇、社区的图书馆来实现,这就应该实现星罗密布的基本图书馆健康发展,这是保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模式的构建几点思考

3.1 组织网络模式

当前,结合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延伸服务应该遵从“都市一小城镇一乡镇”的三级结构,能实现城乡结合相应社区服务网络结构模式[1]。一是,实现都市社区服务网点组织。首先从实际出发,进行细化都市区域,从而更好保证服务范围以及网点分布情况,满足联网情况下的资源分享要求。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由公共图书馆牵头,联合相关的社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满足服务互通;公共图书馆通过和社区合作,通过特定区域内的社区进行分馆设置,能实现该区域内的服务要求;通过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在社区内进行相关的流通点的设置,提供满足居民的咨询、借阅等服务要求;利用流动图书馆的优势,将巡回服务更好地在各个社区内展开。二是,小城镇服务网点的组织结果。相比都市社区来说,小城镇社区规模上要小得多,从其实际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其较为简单的社区结构,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利用原有的镇图书馆或文化中心,以及中学图书馆,通过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其成为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图书馆;通过社区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要求通过社区出资,可以利用县公共图书馆在有条件的小城镇社区中设置分馆方式来提供服务;通过城镇企业赞助,或者由群众主办等方式,能实现公共图书馆进行相关的业务指导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现深入基层的要求;三是,建设乡镇服务网点的组织结构。这部分主要要考虑其面对广大农村居民,且存在小型化、多样化以及点多面广的特点,在组建乡镇社区服务网点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下列方面的内容:将发展规划纳入小城镇社区服务网点体系中;通过社区唯一的图书馆,集中各方的力量,保证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选择乡镇服务点位于人口规模较大的居民点。

3.2 规划建设模式

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情况,其社区化的延伸服务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2,3]:一是,改造原有社区图书馆的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对于原来的乡镇、社区、街道的图书馆进行改造,满足社区服务的要求,这种模式具有投资较少、效果明显的特点。但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从政府角度出现进行干预和协调来处理相关的合作情况,具体实施可能较为复杂;二是,通过公共图书馆开设分馆的模式,能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延伸,这种做法往往较为简单。读者能在社区所分社的阅览室、分馆中借阅到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能进一步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中心辐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图书馆服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之处,由于经费问题,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运营问题都很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将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尽可能延伸到每一个有实际需求的社区中,也难以实现,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模式。在社区管理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各方的社会团体以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能实现社区图书馆的共同集资建设。结合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大部分社区都是由于一个单位或者某几个单位的职工和家属为主,这样能够更好利用企业的力量来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减轻政府负担,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体现出良好的社区文明的精神面貌;四是,住宅小区的自建模式。部分小区在进行楼盘开发阶段,就已经开始将会所、商店、学校、图书馆等纳入建设范畴,由房地产开发商来负责兴建,实现小区居民来公共承担运行管理的开支。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不应该局限于单一化的模式,应该从实际出发,实现因地制宜,能够结合社区特点来寻找到最为适合于图书馆发展的模式。

3.3 资源采集模式

从经费成本的角度考虑,对于社区服务网点中的信息资源采集来说,一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资源采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文献信息资源来源方面,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社区服务网点根据相关购书经费来合理安排相关的采购计划,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丰富化,应该通过资源轮换以及馆际互借方式进行补充;二是,在本馆的收藏原则以及范围方面,应该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重点集中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开展能被广大居民容易接受的文献信息资料收集活动,可以补充大家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面的资源;三是,对于期刊图书召回分配说,肯定每年都存在难以充分利用许多图书和期刊的问题,应该认识到这部分期刊信息的失效期并没有那么短,因而可以进行再次的充分利用,通过过期期刊召回制度,结合期刊特点和社区发展情况,按照一定配额进行社区内之间交流,目的则是进一步有效解决社区图书馆馆藏问题,有效提升期刊利用率,并给出较好的解决模式。

3.4 运行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建立运行管理中,应该遵从特定的机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相关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社区延伸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运行管理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一是,突出信息交流范式的管理机制,主要?Y合信息交流的规律要求,以及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管理以及组织活动,保障服务体系的延伸,能实现最大化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应用,图书馆工作的判定标准就是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二是,突出居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一切都要从居民的实际信息需求出发来进一步延伸社区服务,突出社区居民的中心地位,激发居民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同时,保障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水平;三是,从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角度考虑,应该将市场竞争引入社区延伸服务中,体现出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进行经费筹措过程中,秉承谁付费谁享受、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得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加,保证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四是,实现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管理机制。结合社区延伸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价值体系来不断完善,还应保持系统的开放性,鼓励和外界世界开展系统化交流,通过外部力量的帮助能进一步发展社区延伸服务;五是,实现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源与技术设施的进一步优化,在开展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过程中,应保证秉承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可以将社区服务网点视为单独个体,这样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以及独立性,还应要求相关网点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合理优化实现权利、义务均衡的契约关系,保证能够更好提升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3.5 模式构建发展的原则

第一,在进行服务延伸与项目延伸中,应该保持稳定规定持续发展原则,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建设,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够更好为社区民众生活服务。由此来看,则是有助于保障实现公民素质能力的全方面提升,实现所在社区中群体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其所承载的服务内容,而并不将其视为一次性的政府政绩。

第二,在规模建设与规模效应中应该注重实效建设。为了进一步了解延伸服务的效果,并不仅仅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分布点数量进行判断,而应该综合考虑,同时,也不能仅仅从投资规模效益角度分析,应该保证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力争能够在最节省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最为需要的服务。

第三,在优势发展与平衡发展中应该体现出统筹规划特点。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起所具有的的集群化合作优势,这是实现政府职能以及图书馆职业责任的结合,在开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延伸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在政府优势前提下,进一步得到相关的经费、政策的支持,以谋求更大的扶持弱势发展的均衡性。结语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明的象征,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细胞,与社区服务和社区人民的生活相辅相成。通过上述分析,应该认识到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以满足新时期的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珈琪.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电子世界,2013,(6).[2]张秀敏.谈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3]包宏伟.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3,(7).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2

一、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组织网络模式

目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应形成“都市一一小城镇一一乡镇”图书馆的三级结构, 组织城乡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

1、都市社区服务网点的组织。

首先必须对都市进行区域细分, 确定每一个网点的位置和服务范围, 进而通过合作或联网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1) 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在特定的区域设置分馆, 为该区域中全体居民提供服务。 (2) 由公共图书馆牵头, 联合一定区域内的社区图书馆,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服务互联互通。 (3) 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设立流通点, 提供借阅、咨询等服务。 (4) 设立流动图书馆, 在各社区间开展巡回服务。

2、小城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小城镇社区的规模较之都市社区要小得多, 社区结构也比较简单, 条件极为有利,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社区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由社区出资和主办, 县公共图书馆设置分馆的方式组织小城镇社区图书馆; (2) 将原有的街道、镇图书馆 (文化中心) 或中学图书馆发展为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图书馆; (3) 由城镇企业赞助并责成团组织或妇联等群众组织承办, 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部分资源, 借助群众组织和社会力量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基层。

3、乡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其布局的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 小型多样, 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组织和发展乡镇社区服务网点应注意: (1) 发展规划应纳入小城镇社区服务网点体系的统一规划之中; (2) 应成为社区惟一的图书馆, 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学生、农民和乡镇企业工人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一般设置在规模较大的居民点。

二、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规划建设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

1、公共图书馆开设社区分馆模式。

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 比较简单易行。通常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根据社区的要求, 在社区设置分馆或阅览室, 读者在住家附近就可以借到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它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中心辐射作用,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但我国公共图书馆本身数量不多, 且相当一些经费短缺自身维持困难, 即使是发达城市和地区, 由于社区数量较大, 公共图书馆要把分馆延伸到每一个社区,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这种模式只适合部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2、对社区内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的模式。

是指对原来的街道、乡镇图书馆或社区内某一社会组织的图书馆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社区图书馆。这种模式投资少, 见效快。但可能涉及到原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协调, 需要被改造图书馆的合作与配合才能顺利实施。

3、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模式。

是指由社区管理部门出面, 协调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 共同集资建设社区图书馆。在我国许多城市相当多的社区中, 其居民构成基本上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为主, 单位出资兴建的社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庭, 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减轻国家负担, 也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住宅小区自建的模式。

是在小区建设时就把图书馆同学校、商店、会所一样纳入建设计划, 由房地产商出资兴建, 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其运行管理费用由小区居民共同分担。当然, 我国发展社区图书馆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 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为每一个社区找到一种最适合其图书馆发展的模式。

三、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资源采集模式

由于经费短缺的缘故, 社区服务网点的信息资源采集问题历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构建新的模式:

1、本馆的收藏原则和范围问题。

收藏应该少而精, 侧重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 同时注意收集一些休闲娱乐方面的资源。

2、文献信息资源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 有条件的社区服务网点按固定的购书经费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另一方面, 应通过从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轮换等方式来补充自己的馆藏资源。

3、期刊图书召回分配问题。

每年许多图书和期刊积压没有得到切实利用, 而有些期刊信息的失效期其实没有那么短, 因此可以建立一种过期期刊召回制度, 把与社区发展有关的有利用价值的期刊按一定的配额发给各社区。这对解决社区图书馆馆藏问题和解决期刊发行剩余的问题都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解决模式。

四、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 其建立、运营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机制。我们认为, 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应该包括:

1、以居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向社区延伸服务必须满足社区居民的信息需求而存在的, 其管理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中心。要通过不断激发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需求, 来增加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活力和动力。

2、适应信息交流范式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按照信息交流的墓本规律和社区居民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律来组织、管理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把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利用, 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图书馆工作的标准。

3、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必须引入市场竞争的观念, 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要增加服务项目,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少投入高产出;可以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付费谁享受的办法筹措经费。

4、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围绕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来实现自身的完善, 同时又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与外界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 善于用外部力量来促进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

5、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社区延伸服务体系的文献资源与技术设施的布局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的原则。社区服务网点作为个体,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但众多网点之间, 又必须坚持协作协调, 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权利、义务均衡的原则形成契约关系, 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五、模式构建发展的原则

1、服务延伸与项目延伸一一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建设与文化工程项目的不同在于它的功用是图书馆职业功能拓展和社会责任的延伸, 是社区民众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它体现的是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素质上的努力, 是社会或社区对于所辖群体的人文关怀, 是人与人之间公平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它必须是永续的服务, 而不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或者政府政绩。

2、规模建设与规模效应一一实效建设。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布点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延伸的实际效果, 分馆建设的投资也不能完全反映服务的实质效应, 而以适度的规模延伸, “花最少的钱给最多的居民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是其建设的宗旨。所以它必须是实效的服务, 是基层社区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

3、优势发展与平衡发展一一统筹规划。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创业创新 创新空间 上海图书馆 产业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16

Exploration on the Service Pattern of Public Libraries Facing Creative Thought and Venture Practice Needs

Zhou Yin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gree with the mass peoples innovation and user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model, focus o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grassroots entrepreneurs. Making full use of services elements such as library resources, space and tools, it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literature service mode to application, easy to get oriented diversified and inclusive type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reative thought and venture practice. Innovation space. Shanghai Library. Industry library.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2]。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积淀科技、文化和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公众获取知识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政府服务大众、培养公众学习、创新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技术及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应该、而且是力所能及的事[3]。

本文主要研究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户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点着眼于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空间、工具等服务要素,探索将传统单一的文献服务模式转型为面向应用、易于获取的多元化普惠型服务体系,以此促进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等人群创业创新信息的汇聚共享,实现“让创业创新更容易”的目标。

1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情况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实践较早出现在美国,主要开展旨在鼓励创新协作的创客空间服务,提供DIY爱好者们交流复杂的工具和专长的场所[4]。如2013年6月,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开放“创客实验室”项目,提供Sketchup、Inkscape、Meshlab等软件及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硬件工具,以主题工作坊的服务模式鼓励各类创新协作项目的学习和参与[5];同年7月,哥伦比亚特区公共图书馆推出一个命名为Dream Lab的数字化协作共享空间,配置3D打印机、设计类软件、计算机工具及其他电子设备,并与商业孵化机构进行合作,由图书馆馆员向创业者们推介适用的商业研究资源,创业者使用Dream Lab服务并为其提供公益项目[6]。近两年,国内公共图书馆也开始陆续推出创客工作空间,配置3D打印机等设计工具供用户进行创意制作交流。

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创客空间服务多基于政府资金扶持,提供免费场地、工具和相关文献资源等供用户使用[7],尚未将用户的创业创新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提供贯穿全流程的孵化支持。

本文以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服务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有效融入创业创新实践过程,帮助创业创新者在政策资讯、国内外技术动态、专利分布、标准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有助于创业创新者了解国内外市场格局,盈利空间,以及市场风险,从而孵化出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创业创新者,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由“藏”致“用”的转化,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该项服务的开展有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在文献采购、分析、揭示和咨询等业务上的快速发展,有力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

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成立于2013年7月。其引入创客空间概念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相结合,旨在为用户提供面向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整合型主题服务空间,将多维度的文献信息资源与用户的创新创意实践相融合,辅以用于专业设计的软硬件工具,打造一个开放、互动、创意汇聚的新型服务形态。2014年6月,上海图书馆在分析创·新空间运行一年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产业图书馆”服务区,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产业政策、技术动向、市场研究等产业化专题资讯服务,构建贯穿创业创新应用实践的全方位生态环境,形成从灵感激发、创意交流、设计制作、作品展示、成果发布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支持服务模式。

2 公共图书馆创新空间服务实践

2.1 激发创意灵感

创·新空间整合了纸质馆藏、数字资源、实物展品、创意沙龙等多元化创意信息源,用以激发创意灵感,主题覆盖视觉艺术、服装珠宝、园林建筑、室内设计、机械设计等方面。用户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名家设计作品,感触前沿时尚资讯,在跨界的设计艺术中寻求创意灵感。同时,举办各类创意设计、艺术作品展览交流活动,邀请专业设计师、艺术家和相关行业从业者分享经验,交流创意,激发设计灵感的碰撞,迸发创新活力。

2.2 配置软硬件工具

作为面向应用的服务体系构建,保障用户实践设计理念的软硬件工具配置是服务链的重要一环。创·新空间中的“设计师工作室”根据目前的服务主题,配置包括平面绘图、三维建模、机械制作、视频动画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电脑及相关外设,注重面向实际应用的教程、素材、标准库等周边资源保障,为用户打造便捷高效的创新创意实践环境。用户的作品可通过数字式创意展示台进行互动交流,或使用空间内配备的3D打印机进行样品制作,实现创意理念的具象化实践。

2.3 深化专题文献服务

初创型小微企业和草根创业者需要对政策导向、市场用户需求、技术专利风险等信息进行充分研究,以明确其创业定位和方向[8]。然而,目前大部分创业创新者尚未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挖掘意识和技能,或苦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源。公共图书馆可尝试探索将传统文献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的情报服务模式结合,寻求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面向应用的新型服务业态,切实服务于用户的创业创新实践,提升文献资源服务利用效果。如深化专题文献服务应用,面向细分产业,引入三次文献,从情报分析角度对资源进行系统揭示;开展面向产业的应用专利、标准文献使用培训和案例讲解,帮助用户了解和掌握相关文献的使用,并发挥其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2.4 确立“互联网+”服务思维

在进行实体空间布局的同时,公共图书馆更需要借助网络空间延伸服务范围和深化服务内涵,实现多元化的文献整合揭示,提供更便利的接入途径,积极主动地把服务元素送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场所。“产业图书馆”网站的建立即是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以互联网思维提升服务能力的创新尝试,网络空间除了映射实体空间的服务功能外,更可提供创业创新者的成果项目展示。开放型的平台鼓励更多用户的参与互动,以成果项目形成用户群的自主聚集,结合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建立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 公共图书馆创业创新服务模式的瓶颈及对策

从实践层面看,面向创业创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尚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成熟固化的业务流程和布局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创新的效率,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资源、服务、管理等诸多层面探索真正的范式转型。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服务模式意味着高效灵活的业务重组和优化,需要对公共图书馆传统的资源配置、业务版块、人员结构等方面都进行大量调整,理顺从创意激发、设计实践到产业化探索的服务布局。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两年来的服务实践遇到了诸多相关业务流程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分类配置。上海图书馆阅览区的文献(近2~3年)基本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予以排列开架阅览,根据语种和文献类型分布于不同楼层的阅览室内,长期以来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服务模式,便于用户查阅。创·新空间作为主题阅览室,需要兼顾文献多元性和实用性,创新创意类主题文献分布甚广,涉及的文献细分类目繁多且不具有连续性,如工艺美术设计、图案设计、工业设计、印花设计、服装制鞋、建筑设计等,涉及的产业研究报告、设计类软件教程等文献分类更为庞杂,对阅览区文献排架管理造成一定障碍。更重要的是,目前此类文献都未独立采购复本,基本是从原图书阅览区迁移至此,因此造成其他阅览区图书体系不完整,为用户使用带来不便。目前,创·新空间通过对用户文献使用情况的持续跟踪分析,逐步根据用户需求优化文献配置,尝试对使用率高的文献形成较为精准的定位,考量是否需要加购复本建立独立馆藏。

(2)资源采购模式。面向创业创新应用的资源采购模式,包括产业报告、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采购、OA资源整合、软件工具配置等,需要从经费来源、授权模式、系统整合、应用揭示等方面研究新业态。如公共图书馆对于软件资源的采购一般通过信息化预算对采购项目进行规划部署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目前的信息化项目预算仅包含对通用类办公管理软件的采购,并未设立购置读者用设计类专业软件的相关项目,不适用于专业设计类软件的购置,造成该项服务资金来源没有固定渠道的尴尬。目前,创·新空间“设计师工作室”采用社会项目经费购置相关软件,但该项经费缺乏可持续机制,不利于软件后期更新维护经费的持续保障。因此,申报新业务经费常态划拨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设计类软件工具应用服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馆员队伍发展。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优化馆员队伍配置,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方专家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各类专家咨询互动,构建“社会化馆员”的开放型知识共享系统[9];同时,鼓励馆员深入创业创新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行业动态,切实把握用户需求,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型[10]。

(4)空间功能布局。在公共图书馆内引入创客空间概念,通过各类主题沙龙、用户体验、讲座展览的形式,鼓励用户交流互动、协作共享,形成具有活力的“动态型”空间氛围。显然,这与传统公共图书馆阅览室专注于阅读研究的“静态型”空间氛围在声音控制、用户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矛盾[11]。目前,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采用在同一阅览空间部署不同功能版块的开放式布局模式,对讨论交流区、创意设计区、产业研究区按“噪音”递减原则进行空间布局,未设立物理隔断,仍保持整体空间区域的完整性。当然,在目前物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开放式的布局仍不可避免地会对部分用户的阅读行为造成影响。今后也将考虑引入软隔断或声屏障的方式优化空间布局,形成更灵活多元的复合空间。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4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3·6 呈缴本(legal deposit copy)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总则

4·1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4·2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其基本服务应当免费。

4·3 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就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统筹兼顾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促进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4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

4·5 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检验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的尺度,是评估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依据。

4·6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除执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服务资源

5·1 馆舍建筑指标

5·1·1公共图书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并应按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为了保证读者阅览空间和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能力,总建筑面积、阅览室用房使用面积的比例、总阅览座位数应按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执行。并为残障读者的无障碍服务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5·1·2 建筑功能总体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遵循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通畅、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

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5·1·3 电子信息设备 5·1·3·1 计算机

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供读者使用。各级政府应支持图书馆配备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备。所需计算机数量见表1。

表1 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设备配置及用途指标

等级 计算机总数量(台)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台)其中:OPAC计算机数量(台)省级馆

100以上

60以上

12以上 地级馆

60以上

40以上

8以上 县级馆

30以上

20以上

4以上

注1:省级馆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级图书馆;地级馆包含地(市、地区、盟、州)级图书馆;县级馆包含县(市)级图书馆。

注2:OPAC(Online PublicAccessCatalogue)指在线公共检索目录。5·1·3·2网络与宽带接入 公共图书馆网络与宽带接入,是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见表2。

表2 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

等级

互联网接口

局域网主干

局域网分支 省级馆

≥100兆

≥千兆

≥百兆 地级馆

≥10兆

≥千兆

≥百兆 县级馆

≥2兆

≥百兆

≥百兆

5·1·3·3 信息节点

信息节点指在馆内与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接口,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不少于阅览座位的30%,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多于阅览座位数。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无线网络接入服务。5·2 人力资源 5·2·1 人员要求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应平等对待所有公众,尊重和维护读者隐私。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仪表端庄,使用文明用语,热忱并努力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5·2·2 人员配备

公共图书馆应配备数量适宜的工作人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

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人员: 具有助理馆员等各类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

非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须经过省级及以上学会(协会)、图书馆、大学院系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课程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320学时并成绩合格。5·2·3 人员数量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读者服务量等因素。5·2·4 教育培训

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每年用于人员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应占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 ~2.5%。年人均受教育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

5·2·5 志愿者队伍

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5·3 文献资源 5·3·1 馆藏文献

5·3·1·1 文献采集原则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与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本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 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

与本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采集方针及服务功能相匹配; 有利于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有利于积淀与丰富历史文献。5·3·1·2 馆藏文献总量

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公共图书馆应在确保印刷型文献入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电子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当地读者和居住的外籍人员的需求,积极配置相应的外文文献。

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图书、报刊合订本的册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分别应达到135万册、24万册、4.5万册以上,省、地、县级馆年人均新增藏量分别应达0.017、0.01、0.006册以上。

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以品种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年入藏量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100种以上。5·3·1·3 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服务的职能。其他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收藏与本地少数民族状况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5·3·2 呈缴本

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呈缴本的入藏应符合本馆的文献入藏原则和范围,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5·3·3 政府出版物

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5·3·4 文献购置经费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由各级政府投入,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省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52元以上;地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3元以上;县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18元以上。文献购置经费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加。

图书馆应在文献购置经费中安排电子文献购置经费,并根据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情况逐年提高或不断调整其与印刷型文献的比例。服务效能

6·1 基本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为读者免费提供多语种、多种载体的文献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咨询服务,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6·1·1 服务时间

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6·1·2 流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6·1·3 总分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6·2 拓展服务 6·2·1 远程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6·2·2 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6·3 服务效率

6·3·1 文献加工处理时间

公共图书馆需根据不同类型(如印刷型、电子、缩微等)、不同来源(如购买、受赠、交换等)的文献资源特点和服务要求,优化文献加工处理流程,缩短文献加工处理周期,提高文献加工处理效率。

文献加工处理时间以文献到馆至文献上架(或上线)服务的时间间隔计。其中,报纸到馆当天上架服务,期刊到馆2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分别在图书到馆20、15、7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6·3·2 闭架文献获取时间

闭架文献获取时间以读者递交调阅单到读者获取文献之间的间隔时间计。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书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古籍等特种文献,另按相关规定执行。

6·3·3 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

开架图书提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的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分别不低于96%、95%、94%。6·3·4 馆藏外借量

馆藏外借量以外借文献册数计。

公共图书馆应合理调整外借文献范围、外借文献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保持馆藏外借量逐年增长。6·3·5 人均借阅量

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读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用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适时调整外借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并在流通规则合理范围内,保持人均借阅量逐年增长。6·3·6 电子文献使用量

电子文献使用量由数据库检索量、全文下载量组成。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电子文献,举办电子文献使用辅导讲座,提升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信息素养,保持电子文献使用量逐年增长。6·3·7 文献提供响应时间

文献提供响应时间以收到读者文献请求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并告知读者文献获取的具体时间。6·3·8 参考咨询响应时间

公共图书馆需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有效缩短文献咨询的响应时间。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现场、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实时、短信等。

响应时间是以收到读者咨询提问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现场、电话、网上实时咨询需在服务时间内当即回复读者,其它方式的咨询服务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服务宣传

7·1 导引标识

7·1·1 方位区域标识

公共图书馆导引标识系统应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和图形建立,公共信息标识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根据需求可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对照。

公共图书馆应在主体建筑外竖立明显的导向标识。

公共图书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划分,如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等,以方便读者到达目标区域。

公共图书馆应在每一楼层设立醒目的布局功能标识。7·1·2 文献排架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在阅览区和书库设置文献排架标识。7·1·3 无障碍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7·2 服务告示

7·2·1 告示内容和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公约、读者须知、借阅(使用)规则、服务承诺等基本服务政策应在馆内醒目位置和图书馆网站的相关栏目向读者公示,其他服务政策及各类服务信息等应通过各种途径方便读者获取。7·2·2 闭馆告示

因故须暂时闭馆,须向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其同意后,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如遇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发事件须临时闭馆或关闭部分区域、暂停部分服务的,应及时向读者公告。7·3 馆藏揭示

公共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管理与书目检索系统,将纸质、电子和缩微等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目录向公众揭示,提供题名、著者、主题等基本检索途径,方便读者查询。

公共图书馆还应通过网站、宣传资料、专题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推介、揭示最新入藏的文献和特色馆藏。7·4 活动推广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媒体、网站、宣传资料、宣传栏及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等形式,邀请、吸引读者的参与和互动。服务监督与反馈

8·1 监督途径和方法

公共图书馆应在馆舍显著位置设立读者意见箱(簿),公开监督电话,开设网上投诉通道,建立馆长接待日制度,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来自读者的意见或投诉,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并整改落实。8·2 读者满意度调查

读者满意度调查表中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的选项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读者满意度以参与问卷调查的读者中选择“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计。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应在85%(含)以上。

公共图书馆每年应进行一次读者满意度调查,可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向馆内读者随机发放读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发放数量,省、地、县级图书馆分别不少于500、300、100份,回收率不低于80%。

公共图书馆应对回收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调查数据应系统整理,建档保存。(本附件由课题组负责人王世伟提供)

图书馆学生公共服务心得分享1 篇5

這個星期日早上跟同學到大里圖書館服務,我學習到了如何整理圖書館的書,還書的處理,舊報紙的處理,這些都是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感覺很新鮮。

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排書,排書的目的就是讓人能更容易找到需要的書籍,增加同學的便利性,也讓圖書館的環境更好,讓以後來借書的同學更加方便。

在整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圖書館的知識,排書也是有很多學問的,這也讓我了解到了平時一直在圖書館的阿姨的辛苦,一直看著密密麻麻的數字,才看幾次我都頭暈了,更何況他們天天看,真的很佩服他們。

我在圖書館排書所學到的就是態度,絕對不能亂排,這樣會造成其他想借書的同學的困擾。在圖書館也要很安靜,不能打擾到別人,偶爾讓自己安靜一下其實也是不錯的。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6

(征求意见稿)

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2011年5月,湖南省县(市、区)公共图书馆馆长集会于省城长沙,面对新机遇,凝聚新共识,共商新发展,形成以下服务公约:

一、践行职业理念,坚守公益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都宣示了平等、免费、开放、以人为本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庄严承诺。2005年以来历届“百县馆长论坛”形成的多个“共识”,进一步明晰了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国家新近出台的“免费开放”政策,为公共图书馆践行职业理念提供了保障条件。我们完全认同并努力践行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保障公众权益,全面实行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服务。

二、服务基层大众,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和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全民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全体人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我们将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领域,支持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我们将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为基层大众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文化休闲提供服务;我们将为县域发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在促进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彰显地方特色,传承湖湘文化。我们肩负着传承湖湘文化的历史责任,我们将加强地域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馆藏体系,开展特色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能力,使县(市、区)图书馆成为地域文献的收藏与服务中心,成为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心。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馆效益。我们将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合理配置馆舍、馆藏、人力、技术等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图书馆,改革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

试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篇7

流动图书馆以“零馆藏”模式, 组织文献和信息“包”在基层服务站点中流动和利用, 其主要构成模块有文献配送管理部门、信息配送组织部门和服务网络建设部门等。“流动图书馆”馆内不设阅览室, 主要是利用流动车等手段向设在政府机关、基层图书馆 (室) 、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服务网点传递文献、知识及信息,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阅读学习权、发展权提供服务。“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网点具有开展文献服务、传播服务和组织开展读者读书活动、文化活动等职能。“流动图书馆”的社区分馆或基层服务站点可以建立在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 也可以设在基层图书馆 (室) 、中小学、医院、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敬老院、部队、监狱等。社区分馆或服务站点的规模一般不大, 工作人员在10人以下, 面积100平方左右, 藏书万册上下。其中, 服务站点以联办形式为主, 由所在地单位提供场地、人员、设施及服务, “流动图书馆”将统一集中采购、统一分编和标识的图书, 发送到服务站点 (社区分馆) , 并进行统一调剂和服务办理。

“流动图书馆”建设是省、市级区域中心公共图书馆利用大馆的资源优势、设施优势、人才优势, 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初级网络, 以中心馆服务的网络化发展带动基层图书馆 (室) 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 我馆汽车馆流动站已经发展到16个, 包括学校、监狱等, 遍及城乡各地, 并将定期为农民开展送书上门服务, 提供最新信息和文化共享信息资源服务等, 效果非常好。

2. 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社会顺应居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需求, 而建立起来的种特定的文献信息机构, 它通过对文献信息的选择组合、储存和传递, 为社区内所有的居民提供服务。与公共图书馆的相比, 社区图书馆具有区域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特征;它在服务方式上更灵活、更简便、更快捷。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联系广人民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公共图书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

2.1 社区图书馆的现实需要和职能定位

2.1.1 社区图书馆的现实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的生活与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区只有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 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 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社区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形成的重要举措。日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新建社区分散于城市周边地区, 而现有公共图书馆都设在城市市心区, 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广人居民对图书馆的多种需求, 也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人口分布创办社区图书馆, 能使居民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 成为传播知识的节点。因此, 社区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2.1.2 社区图书馆的职能定位

教育培训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 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拓展, 社区图书馆是专门为其下属社区服务的文献信息机构, 它不仅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而且因分布于各个社区而有其独特性: (1)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的文献信息中心。社区图书馆具有系统的收集、整理、保存各学科文献的职能, 它以全方位开放的形式, 使社区居民可按个人需求随时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它不仅担负着沟通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联系的任务, 而且还承担着增进社区成员交流的重任。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实用的信息服务, 并促进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使社区居民掌握发展先机、取得竞争优势。 (2)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的终身学校。随着社会各种竞争的加剧, 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社区图书馆利用馆员、设备及文献信息进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并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 配合家庭教育的需求, 成为社区居民“终生教育的学校”社区图书馆并成为社区的文化体闲中心。在社区图书馆里, 上班族可以缓解一天的身心疲惫;孩子们这里寓教于乐地学习, 快乐成长;老人们可关心国家人大事, 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传播, 社区图书馆的文化体闲功能日益突出。 (3) 社区图书馆是馆藏资源的一部分,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网络技术, 与县、区公共图书馆合作构建读者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馆际互借平台, 使读者进入社区图书馆就可借阅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2.2 社区图书馆的现实不足

2.2.1 社区图书馆存在着数量少、规

模小、馆藏结构小等特点, 另社区图书馆建设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在发达城市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 社区图书馆不但没有普及, 而且已有的社区图书馆模比较小, 藏书量多为万册左右, 相当多的藏书为捐赠的旧书或者被低层次的庸俗文学作品充斥, 新书、社科类书籍极少, 网络资源建设就是种奢谈。这严重影响了社区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2.2.2 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低、社会效

益差、数量少、规模小、馆藏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制约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具体体现为:服务层次低, 不少社区图书馆只起到租书店的作用;工作人员人多是社区聘请临时或退休人员充任, 缺乏专业培训;业务极不规范;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业务无法开展等。

2.2.3 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社区只是居民的基层单位或自治组织, 不少社区图书馆几乎是个空架子, 人员配置、购书经费、基础设施等都得不到保障。

2.2.4 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滞后。

我国社区图书馆条件比较简陋, 只有极少数图书馆真正实现了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策略选择

实现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正常化, 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的科学决策。就国家而言, 应制定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划与管理条例, 加强对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与领导。就各级地方政府来说, 要根据本地区社会发展计划、人口分布等, 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置社区图书馆, 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

3.1 构建多元模式, 体现市场运作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投资形式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其一, 政府部门拿出一定资金建设公益性的社区公共图书馆 (如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分馆) 。其二, 社区物业管理部门自建 (如山物业公司在其所属社区内筹建图书馆) 。其三, 社区与企业合办, 即企业出部分资金, 可以以企业为图书馆命名, 替企业作宣传。其四, 社区居民自助, 即在社区居委会的倡导下, 以捐资、捐物、捐书报刊等形式自建社区图书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与经济有关的行为必须接受市场调节, 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社区图书馆建设也不例外。

3.2 优化资源结构, 实现资源共享

实用的信息资源, 是社区图书馆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社区图书馆资源建设应以读者需求为目标, 以体闲、保健、娱乐、少儿启蒙读物等为主, 应实现印刷型文献、数字文献和网络信息共享相结合。

总之, 公共图书馆的普及与大众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使每个公民充分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使之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目标。

摘要:本文论述公共图书馆的汽车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对服务的延伸, 说明了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汽车馆,社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那艳.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站服务实效略探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01

[2]杨文珠.论社区图书馆的文化定位.图书馆学研究.2008/03

[3]卜雪敏.广州少年儿童汽车图书馆正式启动.图书馆论坛.2007/06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篇8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延伸阅读服务 模拟联合国活动 服务方向

分类号 G258.2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thought of public library’s extending reading service which triggered by the Model United Nations activ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library extending reading service and extension reading and library extension service,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extending reading service. From association of activity and inertia, reader research, reading space design, the combination of human and books, it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xtending reading service in public library.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Extending reading service. Model United Nations activities. Service direction.

1 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发的思考

联合国文献资源是联合国为了宣传联合国的宗旨和使命,向当地的居民及读者开放和推广联合国的文献资源。此一系列举措皆依托于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即联合国图书馆)的托存图书馆系统。目前,我国的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数量共计21家,位居世界第二。其中获取托存资格的公共图书馆共5家,分别是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香港市政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早在1947年便获得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资格,是我国最早获得此殊荣的图书馆之一,收集涵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全部文献资料。截止2013年底,重庆图书馆联合国文献托存区已入藏图书及期刊2.4万余册,文件近27万件。

尽管重庆图书馆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联合国文献馆藏资源,但这部分文献的现状却是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面临着无读者、无利用、无开发的“三无”局面。为此,重庆图书馆于2013年引进了近年来在国内大热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以期在提高联合国文献利用率的同时也能引起业内人士的相关重视。所谓“模拟联合国”活动(Model United Nations,以下简称“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联合国会议的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作为各国代表,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等来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1]。重庆图书馆引入模联活动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来说尚属首例,此活动开展以来,经过了校园及社会宣讲、联合国文献相关培训及会议各阶段,重庆图书馆始终都不遗余力对联合国文献进行宣传与推广。

据笔者的调查,共计208名青少年参加了此次活动,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9份,问卷有效率为79.33%。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5~25岁,其中15~20岁的中学生占比高达92.73%。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利用联合国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备模联会议(92.30%)、了解时事热点问题(58.71%)、准备研究论文(14.67%)及其他目的(3.66%)。经过图书馆的校园、社会宣讲和培训后,有33.47%的调查对象对联合国文献的托存制度比较了解,25.92%的调查对象对联合国文献检索工具比较熟悉,3.70%表示非常熟悉。经过此次活动,重庆图书馆的联合国文献借阅量与利用率上升了10倍之多。

这样的转变,究其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我们将静态的阅读服务融入于具象而动态的活动中。以模联为例,读者无论是作为与会代表还是观摩嘉宾,他们都确确实实体验到了一份联合国文献诞生的过程,以及这份文件所带来的涟漪反应。在这样一个信息呈几何状膨胀发展的时代,读者通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体验快速了解文献的内容的同时可引发其对相关文献的兴趣与利用。从模联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一份启示,书面的文字与信息不仅仅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与读者互动,读者也不仅仅只能通过传统形式的阅读才能获得知识与信息,以创新的方式引导读者通过自身的各个感官体验新型的阅读,可谓是图书馆阅读服务领域的一种延伸。

2 公共图书馆延伸阅读服务之含义

2.1 区别于普通意义的延伸阅读

阅读在《辞海》中的解释为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我国学术界普遍将阅读定义为“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表、公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国际上认为“阅读”的定义实际应由七个有机部分组成:一是识别,对字母符号图表公式等认知;二是接收,眼睛接收信息后通过神经传送到大脑;三是内部结合,将信息和可以联系的联系起来,属于基本理解过程;四是外部联合,将以前的知识储备与当前阅读的信息结合,连接、分析、批判、鉴赏、选择和摈弃;五是保存,储存信息;六是交流,将吸收的信息投入到应用,语言沟通、写作、演讲等;七是思维,大脑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额外功能[2]。

nlc202309042024

所谓“延伸阅读”简单来说,就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东西或者知识,想要进一步了解,进而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这与图书馆的延伸阅读服务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延伸阅读是读者主动寻找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观诗各随所得”都是指读者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知识储备、情致感受)对阅读对象自由理解的过程,读者之“情”决定着他们在阅读时与作品内蕴相“遇”和从作品所“得”,并根据其“情”和所“得”进一步搜索和寻找相关文献资料。这一过程是读者主动,图书馆则处于被动。

其次,延伸阅读与传统阅读一样,阅读对象仍局限于书面的语言或符号,如文字、图表、公式等,再经运化,转变成有意义的知识、行为、实践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在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新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形式愈发多面化,微阅读、轻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冲击着大众读者,大众更加需要面广而宽及能快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而图书馆的延伸阅读服务,则是通过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提供读者体验式的阅读,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书面的语言和符号,而是读者可以切实通过人体感觉机能(视觉、嗅觉、听觉、触感、味觉)的刺激获得具象而动态的知识和信息。

2.2 区别于图书馆延伸服务

目前,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论。为了把握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规律,将图书馆服务分为基础服务与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立足于现有基础服务,利用本馆及服务体系内的其他机构的现有文献及网络、馆员、设备、品牌、信息技术等资源,在理念、技术、时间、空间、内容、群体范围上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效果,结合多种形式,最终可转化为基础性服务的服务形式[3]。这样的服务形式衍生出了多种模式,如延长开馆时间、增加流动图书车、建立图书流通点、举办专家讲座、开发读者资源等等。

图书馆的延伸阅读服务严格来说归属于延伸服务的一种,但是延伸阅读服务更加立足于图书馆服务的根本与基础——“阅读对象(书)”与“阅读”关系。

2.3 图书馆延伸阅读服务的概念

综上所述,图书馆延伸阅读服务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职能,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现有文献、空间及特有的设施与资源(网络、馆员、设备、品牌、信息技术等),在充分研究读者阅读行为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与传统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激发读者感官机能,主动引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有效拓展读者阅读对象的延伸服务形式。

成功的延伸阅读服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图书馆起主导作用,主动地、先于读者地满足其特定的兴趣与需要;二是动静结合,读者可体验可感官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体验式阅读并最终落实于阅读对象本身;三是氛围及空间的营造具有高度的可访性,读者可以在此服务及环境下认识新老朋友,通过相互的交流赋予阅读实践与应用意义;四是读者产生扩展或延伸阅读对象的需求与欲望。

3 公共图书馆延伸阅读服务之方向

3.1 静态和动态阅读相结合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在获取信息上越来越容易,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的特长,如何保持住信息中心的地位,让图书馆变成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呢?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为台湾著名的大型连锁书店之一,开业20年来,持续邀请文化界、学术界人士参与讲堂、展览、座谈、出版等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约500多场演讲与展览,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标志。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诚品将书面的语言与符号赋予其多种表现形式(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文学、舞蹈、摄影、建筑、旅游、烹调等等),让读者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感知、来阅读。如诚品将林奕华在台湾转型大剧场的关键作品《包法利夫人》呈现给读者和观众,就是将福楼拜的经典小说由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活动的过程[4]。诚品所举办的文化活动并非简单地流于商业形式,而是将书与读者密切结合,且一直没有脱离“书”与“阅读”的本职。这样的理念与服务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所谓延伸阅读服务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单纯的、静态的文献资源,而是能够追根溯源,把文献附加的信息动态地提供给读者。以重庆图书馆模联活动为例,工作人员将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通过一场场生动形象的、高度仿真的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参与者了解其诞生的过程、组成部分、每一个符号代表的意义,甚至是某份文草案、决议或文件对国际时事带来的影响与作用。这一将静态文献变“活”的过程,以最直观、趣味的形式,使读者对联合国文件有了直观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读者对联合国及其相关文献的兴趣,其结果便是曾经阳春白雪、束之高阁的联合国文献得到了来自重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利用。

3.2 阅读“读者”

首先,阅读“读者”指的是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如诚品书店通过别具特色的性别研究、台湾研究、自然生态环保研究,以及对讀者行为模式的调查与研究等,逐渐开发了许多台湾先前尚未成熟的出版书种。图书馆要想先于读者,按其所需提供延伸阅读服务,就需要对读者阅读行为及阅读需求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图书馆除了关注书本身的知识信息以外,更应该关注阅读这些书的人,以及这些人的资源的开发与提升。

其次,广泛而深度的读者参与,亦是延伸阅读服务成功的关键。以新西兰丹尼丁市立图书馆营建“青少年空间”为例,其营建初期的很多创意和灵感源自对当地青年社团的广泛咨询,同时吸收当地青年服务机构的领导人与青年作家作为项目团队成员。“青少年空间”的开幕则配合丹尼丁的国家青年周活动,邀请当地青年音乐家参与策划与实施,一方面展示丹尼丁独立的青年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展示了多元及参与的公共图书馆青年空间魅力[5]。

nlc202309042024

最后,阅读“读者”也是读者相互之间的 “阅读”。起源于丹麦的“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通过简单的方式、积极的态度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在这项服务中,出借的不是常规的书籍,而是一个个的真人,这些“出借的人”在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读者可以与这些“出借的人”进行非正式的交流,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6]。这就是读者之间的相互阅读,通过这种相互阅读,不但能够把具有相关兴趣爱好的读者聚集在一起,也为某一方面的知识的开发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动力。所以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指的是把具有某方面知识的人士聚集起来,进行口述历史、口述现场等的拍录,这是图书馆对人的资源的开发和提升。

3.3 因人设馆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较多的阅读方式是免费的、读者自主式的阅读,而延伸阅读的服务不同于粗犷式、大开间、随意性的阅读服务,是以满足不同用户或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来聚集服务资源的模式,形成能够整合信息资源、休闲、创意、活动、社交等多元化功能与服务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模式[7]。例如,为了更细致地为3~8岁儿童进行阅读服务,重庆图书馆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识字量不多、想象力丰富、还处于读图年龄的阅读心理特点,精选了图多字少的绘本,然后专门辟出一块场地,设立绘本馆,整个绘本馆陈列的全部是绘本图书,四周的墙壁上手绘了绘本图书的内容,有《逃家小兔》《艾拉第一次上台》《布鲁姆博士被卡住了》《搬过来,搬过去》等,就连墙壁上的电源开关也用泡沫做成一朵朵的“云朵面包”盖上,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孩子们一旦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童话王国,甚至有的孩子说,到了这里,就像进入了书中。再如,湖南省图书馆中的女子图书馆,抓住女性的特点,整个阅览室以粉红和紫色为基调,每一张桌子上都配有桌布和鲜花,布置得温馨惬意,图书的摆放也非常有特色,按照育儿、职场、美容、养生等几个主题进行陈列。上述两例都是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打造不同的阅读空间,实现延伸阅读服务。

3.4 实现“书-人-书”三位一体的完美延伸阅读服务

开展延伸阅读服务时还需注意的重要一点是,要引导读者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利用阅读对象内化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从而进一步扩大和搜寻更多相关文献信息的兴趣与欲望。

如模拟联合国活动,青年读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联合国文献,为自己的观点或者动议寻找理论支撑,这一过程就是他们走进书的过程;通过查阅、比较、分析、研究文献,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就是他们形成观点的过程,也是书走进人(书-人)的过程。在会议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代表不断的磋商、探讨、表决,最后形成一本独一无二的“模拟联合国文献”(模联会议相关的草案与决议),这就是人制作出书(人-书)的过程。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要场所,阅读服务会向精细化、个性化、私人化、深入化的方向发展,不但要为读者提供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读者延伸阅读,让阅读的感觉延伸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馆员要转变服务的理念,不断开发与书有关的新的服务种类,让读者的图书馆之行真正成为文化之旅,让图书馆在馆员和读者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发展,成为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 1 ] 模擬联合国简介[EB/OL].(2010-09-30)[2014-09-01].http://www.unachina.org/mnlhg/mnlhgjj/268050.shtml.

[ 2 ] 李源记忆心理研究室.开发你的潜能:超级快速“阅读”[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3-4.

[ 3 ] 刘娟.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边界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3):1-5.

[ 4 ] 刘毓雯.诚品书店是怎样赚钱的[N].北京青年报,2014-05-09(D2).

[ 5 ] Su I. Our Library Their Space:The Dunedin City Library Teen Space[J].APLIS,2010(6):61-66.

[ 6 ] 陈琳.国内外“Human Library”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2011(1):117-118.

[ 7 ] 高小军.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2013(1):99-104.

陈 盈 重庆图书馆助理馆员。重庆,400037。

刘晓景 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重庆,400037。

(收稿日期:2014-08-27 编校:方 玮)

上一篇:单位领导个人总结下一篇:纳税会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