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2024-05-19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精选9篇)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论文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重要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组织自身资源和社会文化机构的资源向公众提供的文化类的商品和服务。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特点是专业化、个性化和便利性。

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已成为众多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定位,各种类型的读者早已被图书馆界进行了细分和研究,而如何为不同类型的读者进行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直是全校师生,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信息需求,藏书的数量稳步增长,专业性书籍和数据库更是精益求精,服务模式也从封闭转向了开放。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延伸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半径,结合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方面是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的一个有力补充;另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服务定位,从而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重要举措

(一)针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延伸服务,对图书馆馆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及服务策略研究。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经过事先相关业务的培训,图书馆员恐怕很难适应,效果也会不容乐观。培训内容应该包括:不同社区的硬件设施及人文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区中人员的年龄比例及知识文化程度的全面认识。这两项培训内容应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进行,然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服务策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所处的255社区,其境内居民多为社区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及其家属,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服务策略应侧重于高端的精品化服务,比如定期举办一系列的经典文学读书会活动,使居民在闲暇之余享受高雅文学带来的愉悦,这同时也能调动社区中文化水平较高居民的读书积极性,于无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从更大的方面看,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社会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群,因此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加大信息资源和设备的更新,强化社会服务理念,建立一整套包括从图书阅览及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服务、馆员岗位职责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序进行。

(二)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做好深层次专业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必须也要考虑到社会上的一些研究个人、研究团体、中小型企业主等。这些用户群体所需的文献信息大多是专精的、前沿的国内外科学信息,来帮助其完成工作和生产研究。因此,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策略应该是主动参与到其研究工作中,主动了解追踪其研究进展、了解其动态的信息需求,并将其所需的国内外科研信息加工整理及时推送给他们,同时对服务效果进行回访,以期更好地满足用户。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有专业化的信息背景,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并兼备较高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社会化服务是一种非常考验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我们的图书馆馆员坚持不懈的学习、钻研,首先自己先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才能胜任这种更加深层的专业信息服务。在这种服务中,除了馆员的人为因素以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凭借自己的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在这种社会化服务中脱颖而出,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高校图书馆也应利用这一契机,用信誉良好的服务宣传自己、壮大自己,努力把自己建成地方的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形成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概念、联盟组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把整个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图书馆事业也是如此,例如把唐山市各类型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图书馆联盟,将文献信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不仅有利于优化图书馆设备、人员和管理方面的格局,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还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认知,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更有利于各类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全可以通过通讯技术,联合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构建公益性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延伸服务领域,把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和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同搞一些文化活动,如将馆内复本较多的书籍拿出一部分供社会读者借阅;在活动现场为人民群众提供答疑解惑和参考咨询服务;还可以帮助社区建立小型的图书馆,并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等,为构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积极配合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主动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图书馆学会是一个地区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之间业务工作的行业组织,它的职责就是把该地区各级各类的图书馆组织起来,使得这些图书馆之间资源互补、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使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民所用,造福人类。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响应图书馆学会的号召,尽可能多地参加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及联欢活动,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从而促进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唐山市的图书馆学会在2014年8月份邀请了石家庄市河北大学的3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为青年馆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图情知识的讲座培训,唐山市的各级图书馆都有派馆员参加。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使得青年馆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对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面向社会群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不应是一时规划的冲动行为,而应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找到高校图书馆融入社会中的最佳切入点,更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从服务中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及不足之处,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教育职能

一、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由其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决定的, 高校图书馆汇集了大量的文化资料, 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料, 其丰富的馆藏资源, 能够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要想更好地通过提供服务履行自己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就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 社会化服务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同时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也是受社会需求、图书馆发展现状及社会学习理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 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决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 作为图书资源丰富的高校图书馆, 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要求其不仅要为高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教育需求, 还应该服务于公众, 使其图书馆的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 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会。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长, 这种需求对公共信息和公用图书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 作为为教育服务的高校图书馆, 有义务对外开放馆藏的丰富资源, 为社会公众服务, 缓解公用图书馆压力。

(三) 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会。

目前在我国, 图书馆的发展并没有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的图书馆资源较高校图书馆来说比较匮乏, 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并且公共图书馆图书更新周期较长, 不能快速传递很多最新的科技文化信息, 而高校图书馆则会及时更新, 满足师生科研资料需求。因此, 只有开放高校图书馆, 为社会公民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馆藏知识服务, 才能促进图书馆行业的发展。

(四) 终身学习理念决定高校图书馆必将服务于社会。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而现代化的建设已经提高了很多人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 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改变服务模式, 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人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提供必要的基础, 创建学习型的社会, 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图书馆, 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对外进行信息的开放, 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管理上改革创新, 寻找到有效的服务途径, 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电子信息馆藏资源, 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一) 开放信息化渠道, 优化图书馆服务。

信息化渠道, 是图书馆资料和图书信息快速传递的通道。因此, 想要为社会服务, 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职能, 首先要对外进行信息开放, 为公共提供合理的信息化服务和图书服务, 让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化途径进入高校图书馆学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门户的开放, 同时使得校外公众能够更好地享有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除此之外,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途径和特殊的通道为社会服务, 在不影响校内师生的情况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 提供特殊通道, 改善图书馆管理模式。

进行对外开放, 实现社会化服务, 提高高校图书馆为社会的服务, 高校就要改善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方案,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作出贡献, 保障知识和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要有别于原来的管理模式, 对于进入图书馆学习的校外公众, 要有区别于在校师生的通道, 对于校外用户, 要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为其提供资源服务的前提下, 对借还书和电子信息服务都要使用有效的管理模式, 避免在借还书和电子信息服务过程中与在校师生间的信息发生冲突。

(三) 对外扩大影响, 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的大众读书呈现出看书难、看书不方便等情况。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实现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和一些文化讲座等形式为社会用户提供服务。通过这些方法,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可以更多地为大众所认同, 更好地服务于大众。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类型的知识讲座如:一周一小时讲座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为公众提供各行业的基本常识和各类图书的使用知识等。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读者更方便的查阅, 也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同时,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 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和信息档案, 通过电子信息等途径为工作提供服务, 以便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

(四)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实现人性化服务。

好的图书馆, 仅仅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为公众服务的有效途径是不够的, 还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因此, 想要实现社会化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 离不开图书馆管理人员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为校外社会用户提供一系列好的人工服务, 也是树立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 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在实现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高校和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资源与用户的关系;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的关系;图书馆职能与服务项目之间的关系等。

(一) 资源与用户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 必然存在用户急剧上升的情况, 原有的资源无法满足现在的用户需求, 会呈现出馆藏资源的供不应求现象。因此, 为满足社会用户的学习资源需求, 高校图书馆要进行资源结构的调整,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需求冲突, 优化图书馆资源采购模式, 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标准, 及时补充空缺的图书资料数量。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 将纸质图书信息资料转变为电子信息资源, 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向公众开放, 实现图书资源的两用及信息的快速传递。

(二) 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后, 由于社会用户与在校用户对于资源的需求不同, 会对在校师生的图书资料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处理好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的关系。一般来说, 高校图书馆即使已经向社会开放, 但其主要任务还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科研方面的资料和其他一些信息服务, 因此, 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保证本校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 同时, 在保证校内用户利益的条件下为校外的社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的使用保障, 争取获得每位用户的认可, 树立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三) 图书馆职能与服务项目之间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 首先要在保障其基本教育职能的条件下进行, 首先要为学校师生的科研提供必要的资源信息, 必须要在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实际条件下, 在服务中量力而行, 同时努力为社会公众创造条件;其次要保证有效服务途径的正常开放, 不能盲目开展对外服务, 必须要在自己的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条件下进行, 树立高校良好的服务形象。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进行的过程, 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探索, 要想加快转向社会化服务的步伐, 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通过有效的途径服务于社会, 才能尽快实现转型,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职能。

参考文献

[1].陈丹华, 李丽.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徐刚, 王洪志.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3].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4].李久林.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之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形势

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其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所以本文对于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因为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本文首先从二者的定位谈起,进一步阐述了构建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希望能够为其进一步的构建提供帮助。

1、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扶持的省份,在文化、政治以及经济方面都要做到齐头并进,因此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理应起到带头作用。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因此,作为其中的重点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在文化公共体系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定位。第一,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的定位。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为群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的场所。而图书馆主要的财政来源都是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些补贴应用在书籍的采购过程中,这样群众才会拥有免费试用的权利。第二,图书馆还具有普及科学知识以及终身教育的定位。图书馆为全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所以在素质教育愈发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对素质教育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在拓展终身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借助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令公众获取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云南省图书馆为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要建设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机制,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第三,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还具有学术科研的地位。图书馆起着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在图书馆中可以查找信息,所以称得上是科研学术的重要阵地,具有学术科研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因此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学术科研作用,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才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2、对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1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能。要想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体系予以进一步的构建,首先就应该从专业人员的能力出发。需要做到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以及思路,在社会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建设要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样才能为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当下我国正在践行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道路,有关文化建设的一切都应该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思路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将读者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创新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2.2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一个优良的服务场地以及服务环境,是做好文化服务的首要前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应加强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应加大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的投入,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设置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加强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公共图书馆的软环境,增加藏书的数量、提高藏书的质量,为公众创造一个优良的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例如在做好各项系统、平台、网络管理维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网站建设,提升可看性和可读性,提高网站访问量,开通微信订阅号,扩大网络服务覆盖面等方式,都是实现文化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2.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构建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还要坚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服务方式。首先应进一步建设特色数字文化资源。云南省图书馆针对云南特有的民族地域特点,完成了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例如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基诺族、普米族、德昂族、哈尼族多媒体资源库”、“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佤族”,《贝叶文化多媒体资源库》、《毕摩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东巴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云南少数名族服饰专题片》等一系列民族资源数据库,启动实施《云南珠宝玉石多媒体数据库》、《云南普洱茶多媒体资源库》等极具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其次,将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放在延伸以及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云南省图书馆以少儿阅览室为阵地,建设省内首个图书馆“创客文化空间”,此外,还开展的“国际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服务活动,实施“送书进老年公寓”等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再次,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等形式,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主要从图书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期发展中的定位以及构建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图书馆建设是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学术科研、终身教育以及公益性三个重要的定位,将这三项定位具体落实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中,是新形勢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窦瑞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2(14).

[2]张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文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2).

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比较 篇4

[摘要]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中日两国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服务政策、服务人员和服务效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中国;日本;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比较

1、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概述

公共图书馆是各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服务性质与服务宗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体上相一致,着力于保障和实现公众广泛且与时俱进的文化权利。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一通过文献资源借阅提供基础文化服务;二通过咨询、培训、讲座等方式提供高层次文化服务。[1]

2、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内容比较

2.1特殊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对象应该包括所有公众。而其中对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特殊文化服务需求的关注体现了两国差异。与中国相比,日本公共图书馆对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起步较早,专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形式多样化;对少年儿童的服务更加强调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的趣味性。

2.2服务的具体内容

中日两国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多数服务内容大体相同,相较于中国,值得提出和学习借鉴的是日本提供的先进和特色文化服务,如办证方便快捷,提供自助复印,通过实体馆和网络资源均可实现24小时的资料预约、续借和归还服务,多数地区提供异地还书服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支援服务,可以对议会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供议会决策参考;为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支援服务涉及到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

3、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方式比较

3.1服务时间

《中规范》要求: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日本92% 的公共图书馆全年开馆天数在250-349 天之间。由此可见,中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差异不大,两国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周末与法定节假日尽量开放。不同之处是日本的开馆时间连续,不设午间休息时间,为读者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3]

3.2服务范围

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地区只有一个小图书室,有的甚至享受不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日本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因社会经济发达、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及受到法律政策的约束,资金、物质和人员配备有相应的规定,文化服务覆盖全国,地区发展相对比较平衡。

3.3服务理念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建设强调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4]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便利、完善、均等的文化服务。日本的服务理念内涵与中国的相似,都强调为读者考虑,向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相较于中国而言,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均等化和无偿化服务理念更加突出,这些服务理念落实的范围和程度走在中国前面。

4、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政策比较

2001 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法规与标准的研究正式起步。早在1950年,日本就制定了内容详尽的《日本图书馆法》。1991年5月29日,日本又颁布实施了《日本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和运行规范》(以下简称《日规范》),《日规范》是对《图书馆法》的补充,这与中国公共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侧重于规范读者利用图书馆、指导图书馆员服务行为的目的有所不同。[5]两国相比,中国的图书馆立法起步晚,发展不尽完善,需要在以后的摸索中继续进步。

5、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人员比较

5.1人员结构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员一般仅粗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辅助人员。日本设置教育委员会专门机构管理图书馆专业人员。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统一管理。

5.2服务态度

在理论层面,中日两国都比较关注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强调“读者至上”,提倡“微笑服务”,要求有礼貌地对待读者,耐心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在现实层面,受馆员自身素质和管理体制、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的读者受到公图书馆员冷遇的次数明显高于日本。日本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周到的礼仪目前在我国很难做到。加强馆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完善奖惩方面的管理体制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6、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果比较

服务监督与反馈的实施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果的实施情况。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应重视监督和反馈,及时获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中规范》规定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应“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来自读者的意见或投诉,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并整改落实。”还确立了一些具体措施,如设立读者意见箱(簿);公开读者电话;设网上投诉、反馈通道;建立馆长接待日;组建社会监督队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每年应进行一次读者满意度调查。[4]日本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服务效果的获得大体方式与中国相似,同样重视读者的直接反馈意见。相比较而言,日本的读者监督与反馈措施开展得比较广泛,落实得更加到位。

参考文献

[1]朱洪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3):299

[2]任宇轩.浅论日本公立图书馆的服务[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94-96

[3]李国新.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与馆员休假形态研究――考察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3):79-80

[4]王世伟.《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编制及其特点论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80:6-10

[5]王云红,王丹编译.为了人类的共生共存 发展日本公共图书馆多文化服务新计划[J].医学信息,2008(8):1352-1353

作者简介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5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机制

一、课题背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本课题将结合嘉定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研究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原则措施,通过大力引进社会力量,特别是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更好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嘉定区委区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7月,嘉定区创建成为上海市唯一一个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而连续三次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提升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硬件建设方面,覆盖全区的区、镇(街道)、村(居委)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已经建成,嘉定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嘉定区博物馆新馆、韩天衡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院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已成文化地标。12个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60个实际运行的村(居委)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近200个基层文化延伸服务点,基本形成“十五分钟文化圈”设施网络。

在软件服务方面,全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做到免费对外开放,近年打造的“百姓系列”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有效供给。目前,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为核心,依托市级“东方配送”,下联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形成“联网配送”格局。以百姓大舞台、百姓大展台、百姓说唱团、百姓剧场、百姓讲座、百姓影院、百姓艺术课堂为内容支撑,每年开展各类文化配送2万余场次,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嘉定区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着眼更高的发展目标,站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高度看,嘉定区的公共文化发展何去何从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比如:全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能使用仍有差距;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神经末梢”供血不足,基层公共文化的活力有待加强;群众成为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和群众自主管理公共文化的机制有待突破,等等。

嘉定区的公共文化发展,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取得一些新的突破,需要分析当前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当前,嘉定区正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而多年来一尘不变的公共文化资源配臵方式却存在一些弊端,以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为主要运作主体的模式,难以取得新的突破。

(一)政府一元化的主体身份存在弊端。多年来的思维惯性,使得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大包大揽,一方面难以形成公共文化建设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导致社会力量难以涉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造就了一些社会组织和社会专业管理团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看客,难以实质性介入。

(二)经费投入单一存在弊端。这种单一的投入导致公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概念根深蒂固,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既然是政府提供的,就应该无偿。这种“无偿”的枷锁不仅约束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和范围,也时常造成公共文化资源浪费和不均等服务,而每年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文化资源(专业剧团演出)也有违文化市场规律,同时也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资源配置方式存在弊端。高层政策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活动,纵然资源充沛、质量皆优,却常有脱离实际、不受欢迎的情况发生,尤其是一些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本意惠民为民,事实上却成了一项配送“任务”,活动参与率较低,甚至需要基层工作人员以“组织”的方式拉拢受众,3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配送方式,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服务非均等性。

四、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机制探索 嘉定区的公共文化发展,固然要坚持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但不能不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当前,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机制,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不仅符合文化部《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也契合嘉定区的实际,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实践的可行之路。

(一)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情况

近年来,嘉定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大力帮助,在一些领域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上海创投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上海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测评、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的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议事会、上海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策划的市民广场舞大赛、上海开心麻花传媒有限公司参与的嘉定区白领话剧社,等等。社会力量参与的这些项目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对嘉定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一大批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文化类社会组织正在积极入驻嘉定,他们有兴趣、有热情、有信心加入到嘉定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也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较好的服务能力,如安亭镇“艺沙龙”团队组织、菊园新区的“布谷鸟”文化义工、嘉 4 定镇街道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聚乐轩文化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等。可以说,嘉定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势头,对于推动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但当前,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公共文化的参与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1、文化类社会组织总量少、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较少,嘉定区共有正式注册的和群众迫切的文化需求不相匹配;截至2014年底,在嘉定区社团局注册的社会组织478个,其中文化类社会组织有19个,文化类社会组织占比不到4%。二是能力较弱,这些组织、团队的行政化色彩较浓,参与方式也是以被动参与为主。自娱自乐的组织、团队多,有能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运作文化机构的组织极少。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对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研不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不够熟悉,实际服务能力水平较低。

2、相关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的社会化运作不重视。总体上,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文化管理部门,对于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作用的重视程度不高,思想不够解放,表现在:一是对文化类社会组织总体上不信任,认为这类社会组织的 5 目的是赢利挣钱,缺乏公益性,有时不讲政治,难以掌控。二是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能力不信任,公共文化的活动、项目习惯于交给事业单位,不敢放手交给社会组织。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单一,竞争意识薄弱;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偏于传统,创新力不足;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活力等。

3、支持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尚未形成。一是仍然存在注册难的现象,文化类社会组织在注册时手续繁琐,往往需要多次往返民政文化部门,且有诸多门槛和限制;二是经费支持不够,多数组织自生自灭,有些很有意义的文化项目难以维持;三是现有政策倾向于支持官办机构,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四是参与路径不畅通,很多情况下,政府找不到合适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找不到合适的参与途径。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应把握的原则 正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的路径,要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必要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政府要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有力保障者,在完善资源配臵、引进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公共文化,鼓励群众成为公共文化主体方面,要起主导作用,把握好方向。

二是坚持公益性原则。社会化组织在管理公共文化过程 6 中,出于自身生存考虑,可能会出现“造血”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象,但是在实际的对公共文化的管理运作中,应当以非营利性和坚持公益性为原则,真正把实惠留给市民百姓。

三是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的原则。文化类社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健全供给网络、规范阵地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供需互动、关注特殊群体等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是坚持以考评为抓手的原则。对文化类社会组织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文化业务考核。引进社会公众测评机制,邀请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几点建议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改善公共文化资源配臵方式,尤其在引入竞争机制方面为文化类社会组织创造有利条件。要创新群众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使公共文化的全过程有群众参与、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断丰富公共文化的供给;同时,应严格依法行政,在法治框架下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帮助他们提供服务能力。建议如下:

1、政府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政府要有广阔的胸怀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条船,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掌舵”上,把“划桨” 7 的事情交给群众,交给社会组织,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公共文化资源配臵上,群众需要什么才做什么,而不是政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分类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介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可通过以下途径推进:

一是尝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模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臵资源的作用,坚持无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做有益补充的原则,尝试在新中心、分中心实行社会专业组织的全委托或部分委托。二是推广文化项目委托模式。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为原则,实行政府搭台、市场推动、社会参与、规范服务,鼓励各中心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实行文化项目专业组织的委托管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鼓励文化活动社会参与、事企联办等模式。整合集成区域各类文化资源,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引导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团队、文化类企业、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普及市民文化自 8 治委员会模式。广泛调动、吸收市民力量,形成以志愿者、义工为骨干的市民文化自治委员会,充分参与到各中心设施、管理、活动及其它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文化团队自主管理委员会,继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团队及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类似嘉定镇街道“聚乐轩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的群众文化团队自治组织。在总结群文团队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等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鼓励群众自主开展文化创作的机制,对文化爱好者开展的公益文化活动进行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委员会由热心群文事业的人士组成,包括群文活动的热心参与者、文化馆离职的专业馆员等。委员会可以充当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代表群众向区文化馆、区文广局提出服务诉求,以提高群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参与对群文活动团队的管理、考评,争取群众支持等。

3、分层培育公共文化社会服务组织。文化类社会组织要想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拿来主义”直接“使用”,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需要政府部门的培育。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制定完善关于文化类社会组织的规章,明确功能定位。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文化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 9 依法依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政府向文化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社会组织年检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开展运营绩效评估和社会信用评估,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运营。

一要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类实体,鼓励基层文化人员、文化团队负责人、文化志愿者、文化爱好者等领办创办各类文化服务组织。二是发育举手机制,制定文化类社会组织主体资质标准、社会化管理监督管理办法等,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合格社会主体形成区级推荐名录。三是鼓励各类专业化文化社会组织联合协作,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引导支持各类社会文化组织从单个环节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提高其文化产品提供综合实力。四是积极发挥文化类行业协会服务功能,为行业内组织和成员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撑。

3、出台并完善公共文化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领域。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社会捐赠管理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对公益文化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的捐赠,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组织提供优惠和便利、对积极捐赠的法人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应 10 搭建合作平台,吸引企事业联办或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文化推介会,向社会公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以企业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举办公益艺术培训、公益文化活动等。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及民间自办文化事业发展,对于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企业及个人组建的文化室、图书室等,予以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扶持。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6

——对江苏省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随着21世纪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各级政府开始越来越多的尝试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这是一种“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投资、贷款贴息”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购买的方式给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由于我国公共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各城市都在摸索和学习中前进。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项目购买(目前主要形式)、岗位购买。

项目购买主要表现为:在一些重大文化活动或品牌文化建设中,政府不包办一切,采取委托生产获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政府加以引导或者采取奖励措施。譬如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的文化服务品牌——“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由文艺团体每年提供1000场演出,政府每场补贴3000元,文艺团体则下基层、下农村无偿为老百姓演出,用政府购买演出活动这种方式惠及农村百姓。

至于岗位购买,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通博物苑的保安保洁岗位。占地 7万多平方米的南通博物苑其保安保洁是个繁重的任务,再加上博物苑是南通市重要的对外窗口,经常面临各种重大接待任务,这更对保安保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博物苑对保安保洁工作采取社会化管理,通过岗位购买,与中房物业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现状: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此了解甚少,不少市民对此还很陌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文化服务大多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其经济效益难以显现(起码在短期内无法显现),所以社会力量参与的热度还不高、积极性还不够。思考: 由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案例可以看出,要达到公共服务购买的效果, 在公共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发挥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双方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保持民间组织在服务购买中的独立性,并建立公开的竞争程序机制,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民间组织的信任,民间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1、政府严格制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项目、内容,实行阳光操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杜绝腐败。

2、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补助,对博物院、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加大开放补助,将补助资金纳入单位预算予以安排,确保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7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社会功能,初探

作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 其也属于公共文化产品 (服务) 的主要生产者, 有效地参与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然而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下, 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加强其智能, 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服务大众, 这也是当前的公共图书馆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当前国内的图书馆均是以政府作为主要引导者, 而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则为补充, 从而不断地传播先进的文化, 来确保公民的基本文化要求, 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 来满足公民的相关文化需求, 主要的公益性场所与文化机构。其也是能够有效的延伸与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场所, 然而21世纪是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 也导致人们对于相关文化需求不断地增加, 进一步的促进了国家加大了这些方面上的投入力度, 因此也相应的制定与颁布了一些文化法规以及政策, 从而符合人们的文化要求。具体表现在扶持设立大量的公共文化图书馆, 与此同时补充相关的服务设施, 从而促进了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与市场繁荣, 以此来丰富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最大限度的增强国民素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即使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然而其事业的基础却比较薄弱, 尤其是县级图书馆, 经费设备不足, 馆藏不够丰富, 专业人员缺乏, 服务意识不够强, 致使图书馆的相关公共文化职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县级图书馆积极的增加馆藏数量, 有效地提高馆藏质量, 同时要不断充实专业人员, 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并且为广大读者构建起较好的服务条件与环境, 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员走进与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多措并举提升县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一)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文献收藏品种

从古至今, 文献的主要保存方式经历了龟甲兽骨与纸草泥版, 到现在则发展到印刷书目, 还有电子光盘和胶片等。古代典籍一直到如今的现代化的数字信息, 均可以将其划入图书馆的馆藏之中。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数字化信息逐渐增多, 也具有比较广泛的普及性。面对这种情况, 则要县级图书馆不断的转换其储存的方式, 以此来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还要结合相关的文化信息, 来实现工程建设方面的共享资源。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馆藏的数字化以及资源馆藏化这两种方式, 以此来有效地提高数字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力度, 以此来协调两者关系, 使其能够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对方的不足。由于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拨款, 要增加图书馆文献收藏品种, 增加先进的服务功能设备, 需要地方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 加大财政投入, 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需求。

通过以上方式, 能够极大的丰富与拓展图书馆以及其知识资源, 促进其成为居民进行文献与艺术欣赏的殿堂。与此同时, 还能够成为读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 最大限度的将县级图书馆构建成为设备较为先进的文化活动场所, 从而能够为公众提供学术会议以及报告会与研讨会的文化活动中心。

(二) 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职业素养

提高县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需要构建一支具有较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工作队伍, 以此来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方面, 要加强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从而便于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要采取自学、互相交流学习等形式, 构建温馨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得学习观念深入员工心中。与此同时, 还要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把其作为一项长期需要遵循的制度。同时, 还可以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 开展各种类型的竞技比赛, 比如业务知识竞赛与演讲比赛等, 从而提高广大员工的学习的兴趣。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使员工加深了解到自身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切实转变服务观念。

另一方面,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符合读者的要求, 来获得较好的满意度。因此,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切实转变观念, 实现同读者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从而将被动的、接纳式的服务转变为自主的创新型、参与型的服务。通过上述方式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 帮助工作人员能够优化读者的工作, 构建服务品牌, 逐渐扩大社会职能, 寻找出更加深层次的发展。

三、增强社会监督职能, 构建文明的服务环境

为了充分有效地展现出社会各界对于图书馆工作的监督, 还可以向社会进行文明服务监督员的公开招聘。提倡动员社会力量对于图书馆的文明服务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督与举报, 以此来督促图书馆更加地为读者服务, 杜绝不文明的行为。在推动整个图书馆工作在不断改进服务的基础上,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以人为本,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

其次要构建和谐、优美的服务环境, 图书馆建设在硬件上要狠下功夫, 保证图书馆的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使读者一进图书馆, 就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不断得以应用, 也将成为图书馆服务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当前全国文化与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县级图书馆对于全国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拓展图书馆服务。县级图书馆在这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使其尽快融入方便与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之中。

四、延伸图书馆社会功能的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文化素质方面的差异, 城乡居民之间对于文化与价值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分歧, 从而导致了城乡文化之间出现了分裂。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 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 促使一些农村居民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若不能使他们较好的融合城乡文化, 则会带来较为尖锐的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为文化的宝库与社会文化力的核心, 图书馆能够规范与塑造公众的思想与精神世界, 努力提高县级居民的文化知识与科学技能, 帮助他们不断的提高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与创业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消除城乡文化之间的隔阂, 实现城乡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由于县级图书馆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因此可以举办各种展览、讲座以及培训班等, 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展板系统, 来开展相关法律与文化知识的讲座, 从而不断丰富居民知识需要和文化精神生活。

再者不断的延伸县级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能够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信息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场所, 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 相关特长以及优势, 制定一些能够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的培训计划, 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凝聚民心民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城市文明展现的主要窗口, 县级图书馆有效的表现出城市的文明的程度, 同时还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因此, 县级图书馆要在不断发展以及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上, 开展计算机互联网, 数字电视等相关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实际情况来进行农村教育网络构建, 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奉。还可以开展信息资料的查询业务, 预约借阅和科研立项等信息跟踪服务与相关培训和辅导。只有这样, 县级图书馆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夏玉华, 孙少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3 (2) :123-125.

[2]饶文谊.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在学科建设中的服务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2 (3) :78-79.

[3]赵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分析研究[J].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 2012, 2912) :12-15.

[4]Martín-Merino, Elisa;Johansson, Saga;Morris.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in UK PrimaryCare[J].Drug Safety, 2011, 34 (11) :1061-1077.

[5]Justin T.Saunders, Vijay Nambi, James A.de Lemos.Cardiac Troponin T Measured by a Highly Sensitive Assay Predic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Clinical Perspective[J].Circulation, 2011, 123, (13) :1367-1376.

[6]董秀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2010, 14 (4) :6-13.

[7]韩君.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和换位思维[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19 (7) :156-157.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8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

引言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的公共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通过服务读者,使读者受到知识的熏陶,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为目标,从而切实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性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的文化机构,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它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进行终身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县级公共图书馆最大的特性就是公益性,这也是它的本质特征,同样也是它存在的意义,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它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库伦旗图书馆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馆内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技术部、采编部、借书处、少年儿童阅览室、以及地方文献咨询室等,藏书达400000册,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图书、文献、综合性普及读物等馆藏,其中地方文献咨询室藏有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宝贵纸质文献资料,并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我馆于2013年还获得“国家二级图书馆”的美誉。在丰富的资源支持下,它伴随着人们发展,承载着重大的文化使命。在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以及社会功能日渐完善,并且要重新整合服务模式、理念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对人们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人们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公共免费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保障人们的文化权利是其宗旨和目标。

(一)保障公共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一条便利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了方便。保障人们的公共阅读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广泛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发挥其文化职能就要设立分馆,扩大公共图书馆覆盖面,拓展服务网点,在乡镇、社区、嘎查村、消防大队、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图书馆(室)及草原书屋,图书流通点,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社区、农牧民读者的要求,从而为城乡居民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使其在浓郁的社会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丰富读者活动

公共图书馆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展览、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从而将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这样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县级图书馆不能以读者阅览作为自己发展的主要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讲座、青少年进行读书演讲会,读者书画展览、书评,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预约借书,咨询服务,定题服务,送书上门等形式提升了人们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地使县级图书馆变成了社会大学,第二教育基地,不仅使人们充分了解了图书馆、还促进其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文明建设。

(三)服务弱势群体

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没有群体限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不仅没有限制,还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服务弱势群体的措施。弱势群体包括未成年、盲人、老年人。为了保障弱势群体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比如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可以在充足的经费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少儿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还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为了保障盲人的权利,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专门的盲人阅读区域,在电子阅览室设置专用电脑以及专用软件,或者是直接送书上门;老年人由于年纪问题阅读有一些障碍,图书馆可以为老年人配备专门的老花镜、雨具等贴心的照顾,还要为其配备专门的电脑,保证其搜索;此外对于驻地部队、还有犯人都可以实行送书上门的服务,从而扩大读者的范围,使其拓展到部队、监狱等地方,为其带来充足的精神食粮。

(四)整合文献资源

县级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供文化资源方面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日常发展中要加强文献资源的整合,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本馆的现代化设施,保证实现“共享资源”的信息化,从而规范文献的保存、利用、转化和服务,建立相关文献数据库,实现与国家文献信息中心对接、共享,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从而规范化管理文献资源。

库伦旗图书馆在日常的发展中要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整合,通过多种渠道对本区域内各个地方的特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使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首页上供人们参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已有的人才资源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重组,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整合搜索引擎系统,从而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的阅读体验。

结语

在公共服务体系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它担负着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公共服务体系视域下,县级公共图书馆要保障人们终身阅读、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整合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而为人们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形式,从而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01:124-126.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 篇9

—桦甸市文化馆扶持社会力量 参与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桦甸市文化馆 徐学新

桦甸市位于吉林市南部,总面积625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79个行政村,5个街道,18个社区,全市总人口45万。共设有1个文化馆,10个乡镇(街)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9个村文化活动室,建有社区文艺团队25个,农村文化大院(文艺团队)169个。

近年来,桦甸市文化馆能够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职能,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重点,以辅导和服务为手段,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把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有效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多元化、社会化。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一)扶持社会力量成立公共文化服务组织。“需要决定存在”。社会办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近几年在我市发展起来的。在文化馆的悉心培育、指导和扶持下,目前全市共有基本成型的业余文艺团队、农村文化大院等各类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194个,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1、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遍布城乡日益发展

早在几年前,农村自办文化组织在桦甸还几乎为空白,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我市农村乡镇,总量达

个,主要类型为小剧团、健身操(舞)队、文化大院等,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同时,业余文艺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心向心”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夹皮沟镇农民艺术团、朝鲜族老年协会艺术团等30支业余文艺团体。

从活动内容看,这些社会自办文化组织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文艺团队、小剧团、小乐队等,如赵龙义创办的夹皮沟镇农民艺术团、“心向心”老年艺术团、二道甸子镇唐国民乐队等。二是综合性的,既有文艺活动,也有体育、秧歌活动,如常山镇靠山村强英文化大院等。三是健身秧歌(舞)队,如二道甸子镇袁素琴秧歌队、桦鹤腰鼓队、永吉街集厂子村孟范珍文化大院等。四是民间绘画(剪纸)方面的,如公吉乡公吉村茧厂社王咏梅文化大院,公吉乡西河沿村陈淑江文化大院等。这些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了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态势。

2、创办主体意识比较明确

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富而思乐,特别是一些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或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群体,要通过自办文化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夹皮沟农民赵龙义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吸引了30余名文艺骨干凝聚在周围,配备了汽车,成立了艺术团,除自娱自乐外,还进行一些商业性演出,每年收入万余元。

3、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文化站,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和活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屯,文化站更是鞭长莫及,而这正是恰恰最需要文化的地方。自办文化的农民他们就生产、生活在农民中间,最知道和了解农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投其所好”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对于公办文化来讲,起了一定的补充作用,逐渐成为农村公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4、指导与辅导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于社会自办文化指导与辅导方面,文化馆主要是以大力加强业余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文化培训为手段,不断提高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平。几年来,文化部门常年举办民间画创作班、舞蹈班、器乐班、声乐班、书法班、文学创作班、中老年健身舞班及免费培训、讲座等,几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00人次以上,夯实了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此外,还派出优秀的辅导干部深入业余团体、农村文化大院进行组织、辅导,充实节目内容,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并从中抽调优秀节目,组成演出队深入社区、农村、厂矿、军营进行演出,服务人民,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还利用文化馆文艺小分队送文化下基层演出这个平台,吸纳农村文化大院、小剧团、小乐队文艺骨干进行同台演出,边演出,边辅导,不断提高文艺骨干的业务水平。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有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积极向上的的公共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学习提高等实用功能,也肩负着文化传播、宣传教育的重大使命,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文化馆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宗旨,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承载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开展节庆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文化馆都组织开展庆祝活动,如“迎新春”民族音乐会、迎新年歌舞晚会、秧歌巡游表演、彩灯展览、元宵节灯谜活动、元宵节焰火晚会、冰雕展、大型书画展、电影晚会等,节日期间,群众参与型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切实营造了热烈、吉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文化氛围。

二是坚持开展不同层次的文艺展演活动。每两年一次的“金秋农民文艺汇演”旨在展示广大农民的文化风采,采取乡镇层层选拔,集中展演的形式,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2008年的第十四届“金秋农民文艺会演”参演节目62个,演员300余人,历时两天,创历史之最。此外,每年一次的“少儿艺术大奖赛”,也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

三是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004年我市第一个文化广场建成至今,文化馆每年都组织辅导各业余文艺团队排练3—4台文艺节目,参加“金城白桦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每年参与广场文艺演出的群众都达5000余人,演出节目达400余个,成为我市群众文化的一大亮点。2006年,首届“白桦节”期间,我们组织舞指飞扬乐队、小白桦少儿艺术学校、桦鹤腰鼓队、集厂子秧歌队、老干部大学艺术团、南环社区秧歌队等19支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了群众文化一条街活动。2007年10月份,我们组织文化馆艺术团、幸福社区艺术团、朝鲜族老年协会艺术团、老干部大学艺术团、老年协会艺术团在市文化广场开展了“文化广场大家唱”活动,进行了5场演出。2008年以来,共举办主要由群众参与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达68场次,“小白桦”艺术团、“朝老协”艺术团、金城艺术团、文联艺术团、舞指飞扬乐队、老年大学艺术团、幸福社区艺术团、夹皮沟镇农民艺术团等25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脱颖而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担当主角,为广场文化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随着广场文化活动数量的增加,活动品位不断提高,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既有群众自娱自乐、有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也有专业艺术表演、交响音乐

会,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充分融入广场,使全市人民不断享受文化盛宴。

四是组织业余文艺团体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赛事活动,不断提高其艺术品位和档次。2008年,我市业余文艺骨干演出的舞蹈“小背篓”“看秧歌”、戏曲联唱、京剧“钓金鱼”、评剧“小桥送线”五个节目被吉林市选取中,应邀在吉林市世纪广场演出。还有部分节目被吉林省电视台《农村俱乐部》节目组选中,赴九台市土门岭演出。2009、2012年,我市朝鲜族老年协会艺术团先后两次参加了吉林市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优秀组织奖和节目一等奖。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鼓励社会力量以投资和赞助方式支持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和文化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社会力量是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受市场经济利益的调节,民营经济、企业资本作为有组织的社会形态正逐渐成为文化投资的主体,其投资文化事业的信心和能力在民间力量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在我市,在文化馆的积极引导和运作下,社会各单位、部门、企业竞相以发展和宣传企业产品、增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不断把资本投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域。如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方面的投入和捐赠。我市每年举办的“迎新春”歌舞联欢晚会、元宵节秧歌巡游表演、元宵节灯谜晚会、金秋农民文艺汇演、送文化下基层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由龙兴集团、光明大药房、百姓超市、联通公司、白雪书屋、石油等企业、部门提供支持和赞助举行的。目前,这类由文化搭台、文企联姻、由社会资本支持的社会参与型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我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补充与

延伸,不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极大地推动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高效运转。

(四)强化社会力量能力和水平,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品牌的支撑与构筑。多年来,桦甸之所以能够拥有民间绘画这样的享誉海内外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正是缘于文化馆能够以抓好民间绘画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辅导工作为手段,挖掘和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民间绘画人才,使桦甸的民间绘画象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鲜花一样,开遍了桦甸的青山沃野,跻身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林。

为了提高民间画的创作水平,文化馆每年都举办优秀作者研讨班、骨干作者培训班2—3次,聘请省、市群艺馆优秀辅导老师进行绘画理论知识授课和作品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重点对青年农民、妇女、农村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培养,每年都有3000余人受到培训。文化馆还坚持从小抓起,对各乡镇中小学校美术教师进行民间画理论知识和创作技法培训,在乡镇中小学第二课堂设立民间画课程。在公吉乡建立了集培训、辅导、创作交流和展示于一体的农民画院,接待农民画作者创作,农民参观,举办辅导班,组织农民学习。组织民间画骨干作者赴省内外民间画乡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眼界和创作水平。在文化馆的组织和带动下,吸引了一大批民间绘画爱好者加入到民间绘画创作队伍,使桦甸民间绘画得到了较快发展。

目前,我市民间绘画作者有1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2人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提名奖”,5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吉林省民间艺术家”,9人被命名为“吉林市民间艺术家”。有4人被吉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吉林市优秀民间艺术人才”。有5000余件作品参加了第

七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建设成果展、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回展、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画展、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时代新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新作展、“迎世博盛会、展城乡风采”中国农民画原创作品展、江苏六合.中国农民画精品邀请展暨中国农民画发展高层论坛活动、第三届中国农民画展等全国、省、市级民间画展览,20件作品获全国金奖,186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等收藏,并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6个国家展出。

二、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目前我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总体状况看,虽然近几年有所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经费短缺矛盾相当突出,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瓶颈”。

(一)政府及文化职能部门认识上有待提高

政府及文化职能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机制,用时随手拿来,不用时束之高阁,不能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同等对待,亟需加强和改进。

(二)政府引导有待加强

由于缺乏政府引导与服务,社会办文化活动往往以创办人的主观意志、喜好为转移,缺乏多样性,随意性强,品位不高。缺乏一套完整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协办、市场运作”的模式,来引导社会及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三)缺乏相应投入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社会力量办文化自身“造血”功能差,缺乏长久的生命力,由于财力有限,难以扩大规模,出现阵地难巩固、队伍难稳定、活动难开展的局面,做大做强较难。

(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待拓展

由于日常运行经费短缺、日常管理不能及时跟上等原因,不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文化大院经费难保障、内容不丰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很突出,没有真正实现从文化建设的客体向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共有的主体转变。

三、对今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及更大范围的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此,我们对今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

通过政策引导,将非政府承担的职能积极推向社会,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力量调节,共同兴办社会文化的新格局,构建起能够全面满足公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

(二)强化服务,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

探索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营造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社会力量把获取经济效益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和辅导 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活动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品位,切实发挥其在丰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四)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扶持力度

上一篇:别了六月的优美句子下一篇:老矿区转型发展思路(张金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