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共11篇)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囊括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服务开展、社会文化的参与度以及生活中涉及精神享受的多种方面。图书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点地位,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实框架。目前,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了如下的现实状况:
——模式多样,风格迥异。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特色的服务模式。如:苏州图书馆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合作模式;“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东莞图书馆实施模式;嘉兴多方投资建设图书馆模式等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等。
——经验交流,多层探索。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借鉴各地的文化经验,建立以文化生活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在国外,墨尔本将图书馆定义为一个人们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发挥图书馆在全开放空间的基础作用,为人民提供多种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家庭图书馆服务、儿童图书馆服务、少数族裔与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以及围绕地方建设开展的相关活动,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增加了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多点关联,资源整合。纵横模式整合各类图书馆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关联企业、高校、社区等相关单位,如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强化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为全国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廊坊市图书馆在结合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各地优势,拓展了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范围,提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目前,廊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有了质的改变:
一是图书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廊坊市辖2区2市6县,建有两个一级图书馆,一个二级图书馆,两个三级图书馆,三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馆虽尚未定级,但其高标准的配置,高水平的服务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还有两个县、区由于历史欠帐等原因,先前存在阵地设施缺项的情况,随着示范区创建过程要求,也在逐步得到落实,形成了全市公共图书馆均配置的局面。在全市的所有乡镇(街道)中,建设有综合文化站105个,均配备了40平米以上的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全市四分之三的村街建有文化活动室,同样配有农家书屋。
二是服务水平质量提升。人均占有藏书、藏书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书、人均到馆次数等指标均较示范区创建前提升幅度巨大。
三是人力资源充足保量。充分对各县(区)的公共图书馆配备独立编制工作人员,两家图书馆与中学图书馆合建,工作人员属教育局编制,同时,全市的10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内通过聘用、返聘等多种手段落实了有3名专职人员。
四是经费保障幅度提升。廊坊市图书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模式,在经费投入上列入每年的开支预算,并针对购书、设备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专项列支。
一、廊坊图书馆支点框架
廊坊图书馆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常规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点地位添砖加瓦。
(一)“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
“书香廊坊”主要包括廊坊文化沙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等四大部分内容,形式上有沙龙、讲座、故事会、荐购会、主题活动等等,2015年共计举办30多场活动,参与读者超过3000人,丰富了廊坊公共文化建设内容。
(二)“文化体验大讲堂”系列活动。
文化体验大讲堂本身也属于读书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但是该内容以讲座形式为主,以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以主导,充分通过邀请名师来给参与的人群进行理论性的引导。
(三)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在日常服务中,前台有专人盯岗,并设立了自助借阅机、自助办证机,休息区配备有检索机。馆内设有儿童、社科、文学等11个公共阅览厅、借阅室,均有专人负责。图书馆中还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四)打造“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廊坊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加快构建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组成,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覆盖城乡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至今,在市区试点建成1个县级分馆、3个社区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联盟、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相结合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二、廊坊图书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点地位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于阵地建设、服务形式以及全面性和普及性,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点正是这一地位的充分体现。
(一)拓展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廊坊市图书馆在通过构建“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之下,形成了全市范围市县两级、政企共用、社区互联等共建共享的服务网络。“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高质量维系图书馆日常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督促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廊坊市实际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起廊坊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质。
(二)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
廊坊市图书馆为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共享性在馆内专设了残疾人通道、盲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多个特殊人群的借阅厅(室)。
三、廊坊图书馆搭建支点地位的可行性
(一)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符合本地实际。
廊坊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南方总分馆建设模式多有不同,可作为中部地区的示范。如分采分编、人员分管等,虽然不如南方标准的总分馆更具可控性,但这种模式更符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可实践性。
(二)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效显著。
“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来,建成了19个分馆,3个自助图书馆,并联网运行,整合书目数据152万册,有效读者7.2万人次。
(三)廊坊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具有全国示范作用。
我市在全国首次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这是紧密型的联盟建设模式,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间的壁垒。
四、廊坊市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创新亮点
(一)拓展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读者利用率。
廊坊市图书馆在此背景下,着重考虑现代人群的需求、生活方式,利用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微信、短信、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云报屏等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服务;利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全天候服务等。
(二)打造品牌活动,共享图书馆文化服务。
支点搭建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硬件设备的强化,更要注重活动软实力的开展。廊坊市图书馆以打造“书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动为基石,推动图书馆支点地位的延伸与拓展。“书香廊坊”以市图书馆各个场馆为基础,进行经典名著电影展播,“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拍卖义卖、捐赠互换,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软实力,推动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
[2]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5〕40号).
[3]2016年1月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廊坊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成果汇编——<研究成果篇>、<政策文件篇>、<试点建设篇>、<重点项目篇>》.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2
鄂托克旗图书馆馆长 刘亚涛
摘 要:本文论述了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承担的职责,提出通过创新基层图书馆现行管理与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切实保障基层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角色;服务
图书馆是一个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开展教育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基层图书馆与一些大型图书馆在软硬件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图书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而言,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如何使基层图书馆真正成为服务基层大众的场所;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职能效应,进而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得力助手,这是我们每个基层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基层图书馆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基层图书馆的天职。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臵从中央到地方, 随行政层级的降低而呈层级递减状态, 即机构层级越高,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越充足;反之, 机构层级越低,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越缺乏。如县级的基层图书馆,它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就显得较单薄。这种特点是导致县级基层图书馆业务经费配臵失衡、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以我馆为例:我馆于1999年10月被授予“国家三级图书馆”,担负着为全旗10多万大众的服务工作,以及分布在全旗方圆2.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 个基层苏木镇,76个嘎查(村)76个文化室和69个草原书屋,128个文化户,22个社区文化室等服务点的业务指导工作,但是我馆服务资源严重缺乏,现在岗人数仅1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员的比例是60%;馆内设施简陋,馆藏单一,数量少,经费不足,读者寥寥无几,活动无从谈起。
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基层。现有的国情是我国广大基层群众人口比例大, 但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在现有体制下, 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还是由基层的县级图书馆来组织和提供。因此, 能否办好基层图书馆, 不仅是一个文化为群众服务的观点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当前, 我们倡导办好基层图书馆, 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加强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 这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更是保障广大民众基本文化知识满足的需要。
二、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世纪是社会信息全面发展的时代, 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管理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 基层图书馆又担负着开发智力资源和传播知识信息等诸多功能, 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 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含量是多元化的, 这就给基层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基层图书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㈠创新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公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⑴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一是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制定本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并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确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二是通过政策法规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人大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基层图书馆从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律保证。三是增加投入。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四是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地方政府领导应有超前意识,将图书管理人员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先进馆参观交流,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⑵开拓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农村牧区。
1、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建设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我们应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基层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的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基层业务辅导站。对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在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建设方面肯投入,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的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基层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些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
二是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基层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苏木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入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文化站、图书室。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基层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苏木镇文化站、图书室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牧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文献内容更适合本地区读者阅读特点。与此同时,要重视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以我馆为例:我馆担负着全旗6个苏木镇文化站、草原书屋、农家书屋、图书室业务辅导与示范的重任。近年来,我们不间断的为主要苏木镇和边远牧区提供业务培训指导,经常深入基层,尤其对技术力量薄弱环节给予上门服务。2010年10月29日我馆举办了68个嘎查村业务人员关于图书分类和编目的集中培训班;在基层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数据图书编目的试运行,分别为蒙西镇、木肯淖乡、苏米图苏木、阿尔巴斯苏木四个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苏木乡镇基层服务点进行图书录入指导,截止目前,我们为基层12个嘎查(村)整理图书36000余册。同时,我馆利用每年全旗“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融入到农村牧区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主流之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图书站建设。建立社区分站,不仅方便了成人读者,也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场所,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以我馆为例:我馆在旗府所在地乌兰镇范围内社区建立了10个读者服务站和共享工程服务点,将国家资源中心和我资源中心自创的馆藏资源有针对性的分发到各个站点,每个点配发图书500册,每个月轮换一次,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作为社区图书站专门开展丰富社区未成年人精神生活的活动,每年都会在学生寒暑假时期为社区未成年人组织电子阅览活动,通过移动播放器等载体为社区未成年人播放有益的视频节目。并且在我们的网站上传一些适合未成年的读物、讲座、益智类游戏等,此举,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同时也引导了孩子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使用、利用互联网。
⑶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
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将为基层图书馆改变馆容馆貌提供有利契机,而且将为基层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公众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基层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自治区、市分中心联网,使基层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
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我馆为例:2008年12月12日,自治区文化厅与我旗人民政府签订了县级支中心建设管理责任书;2009年5月,旗政府为我中心落实专项经费20万元,我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建成了123平米可容纳40人同时在线浏览的电子阅览室,25平米信息网络机房,接入了百兆宽带互联网,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卫星接收、互联网连接,12月,所有配套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从2010年开始,旗财政每年为我中心核定专项经费9万元。可以说共享工程落户我旗,为我馆在硬件上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共享工程设备运行以后,我们利用蒙科立多种图书管理系统将馆内所有的资源包括报刊、杂志、图书、地方文献从“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阅览室管理”等环节上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建立了读者检索系统和读者刷卡借还系统,截止目前,我们共录入图书20000余册,回溯建库20000余册,录入报纸1800,杂志5400份,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的借还需求。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将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模式进一步给予了完善、细化,将馆内已有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从行政、业务、行为规范三个方面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规章,并借“五月图书宣传周”、“八月十五中秋节”、“信息技术培训班”、“建立机关、学校、社区、军营读者服务站”、等载体,将馆内的服务内容逐步向外拓展和延伸,使广大读者借助活动的开展很快熟练掌握和了解了图书馆所提供的后续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基层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就会得到进一步延伸,服务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改进;就会有更多的基层群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为提高广大基层群众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惠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图书馆论坛,2006(1)
2、李国新.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时代任务.图书馆,2005(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3
【关键词】 图书馆;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工作者是网络时代知识信息的导航员,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使者。作为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播的重要社会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给公众获取信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条件,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服务机构,已趋向于边缘化,面临服务对象流失与自身定位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问题;进而从技术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给出公共图书馆应对挑战的策略,并分析图书馆在建设地区文化,提升地区文明程度过程中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面对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中国入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大环境,仅仅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成绩是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的,应当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本文首先从读者流失,信息更新滞后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进而从引入“云计算”网络技术整合设备与加强无线网覆盖;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备”完善馆藏管理;建立发展图书馆辅助服务设施;重视报刊阅览,适应“速读时代”四方面给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与其对建设地区文化,提升地区文明程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得益于大量知识信息的数字化,每个网民都能借助搜索引擎获取各领域的各种信息。常见的例子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网搜索百度、谷歌等网络,而非翻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与信息获得的便利性相结合,使公众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快的看到新出版的图书以及更大更全的存书量。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机构,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加之在管理决策过程中面临层层审批,使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回应读者的需求,存在滞后问题,造成读者流失,削弱了其在建设地区文化中的作用。
现今,纸质书刊正经历着“电子化”的蜕变,电子书正一步步的走入我们的生活。它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下载浏览用户需要的特定信息,并且轻便环保。虽然由于版权保护以及技术、阅读习惯等问题,目前电子书尚不能与传统图书抗衡,但可以预见图书日益电子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作用
公共图书馆不能固守于传统纸质图书,不能将自己限于搬书、借书的角色,而是要引入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同时拓展服务思路,将公共图书馆打造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与信息中心。因此,加快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选之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其作用:
(一)引入“云计算”网络技术整合设备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延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它能将运算、存储及视频等以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其核心思想是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给每一个成员使用。在公共图书馆中,它可以高效地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海量的电子图书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首先,使整合服务的资源得到拓展,不只是是文献信息资源,还包括科学数据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以及计算资源等。
第二,服务对象扩大,读者不再受到纸质图书有限数量的限制,大量读者可以同时使用共同的图书资源。
第三,整合服务方式发生改变,“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相关数据存储其中,“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何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服务,用户在任何地点、时间都可以便捷、安全的获取“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
第四,服务种类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将文献信息服务拓展到信息搜索服务、社区沟通学习服务等方面,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公共平台上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第五,更强调交互式、个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可以为读者提供其需要的特定信息,在大量数字化信息中提取与用户相关的更为有用的信息。
(二)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备”的馆藏管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技术,以其容量大、寿命长、耐污损、非接触、自动化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对象识别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实际运用中主要包括自助办证系统、自助借還书机系统设备、24小时室外自助归还书机系统设备、馆藏清点系统设备、安全门系统设备等。
具体而言:自助办证系统可以让读者通过二代身份证,自助办理读者证,减轻人工办证的繁琐手续,方便快捷。自助借还系统设备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进行流通资料的借还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资料进行借还处理。馆藏清点系统是一种针对RFID标签的扫描、统计设备,通过对书架上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的扫描,可以帮助排架,查找和统计特定的流通资料等。安全门系统设备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安全识别的系统,用于流通部门对流通资料进行安全控制,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这一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监督防盗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负担的同时为延长图书工开放时间提供了条件。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引入可以实现对藏书和图书流通过程的实时监控,方便读者查阅与工作人员管理;可以实现新到图书的半自动录入,减轻书库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图书报刊盘点的质量与效率。
(三)图书馆辅助设施的建立与新发展
从传统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是藏书与读书的地方,涉及到服务的地方也仅与书有关。然而,时至今日,在各行各业都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顾客体验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也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与多元化的服务。具体包括图书馆内无限网络的覆盖、公共讨论区与咖啡厅等辅助设施的建立。
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内无线网的覆盖有助于读者更为快捷有效的获取信息,并且在读书学习之余便于其娱乐放松,使图书馆散发出人文气息,成为一个地区的综合性信息文化中心。
遍览国内外知名图书馆,咖啡厅似乎无一缺席。它为读书学习的氛围添了一丝清香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增加了一定的经费。当然,咖啡厅要管理得当,得与图书馆的品位相称。
(四)重视报刊阅览,适应“速读时代”
报刊阅览室一直存在,但是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要更重视它的作用。因为忙碌的读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读一本长篇巨著,他们更倾向于翻阅一份自己感兴趣的报纸或杂志,来快速的获取有趣或有用的信息,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被称为“速读时代”的原因之一。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期刊订阅种类,更为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
三、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民众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有效方式是教育,而民众个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源于阅读。毋庸置疑,我市的市民文化层次和道德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这就为进一步建设图书馆提供了必要性: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提高市民文化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城市和谐。
四、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在新时期开展的文化建设举措,也是图书馆展示自身,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地位的良好机遇。图书馆应紧紧抓住机遇,在完善自身,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维维恩·沃勒《公共图书馆立足于数字化时代的合理性》
2、鐘琼,孙爱媛.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3、杜云.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4、褚军亮宋立荣《云计算用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初探》《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第42卷第6期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以来, 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这一载体的建设高度重视,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 确立了到2015年,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的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国家图书馆与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框架构成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激活, 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十分活跃。
在图书馆数量、馆舍面积、藏书数量、人均藏书量、财政拨款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健全、覆盖不够广泛, 相关理论研究也存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空间。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
1、资源发展不均衡问题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广延伸
不均衡城乡之间利益、不公平的发展机遇、反差较大的生存环境是我国现阶段严峻现实, 给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冲击很大, 东西部之间, 在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重视程度最低, 相关投入少, 经费严重不足, 甚至有些地区公共图书馆平均建筑面积还不足国家规定的达标面积三分之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广不够, 读着对体系缺乏了解, 也谈不上关注。与服务大众的性质严重不符, 对大众的公益性, 没能发挥充分。吸引读者的服务模式手段落后, 在服务、感知、环境上不能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公益体系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不能灵活的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上,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从内部服务体系的建设看, 推广延伸效果不好。
2、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保障
由于我国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法”的欠缺, 地方的公共图书馆条例, 还在实践论证的不断摸索阶段, 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很不平衡, 这是因为现有的安全机制是不完善的结果。公民文化权利意识薄弱, 很多人不知道享受文化的权利和利益, 一些领导干部, 也忽略了公民的文化权利和利益, 玩忽职守, 由于现有的文化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是不完善, 引起公众的文化决策机制失灵,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能完全反映人民的意愿, 因此, 公民的文化需求是很难实现的。
三、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1、加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推广力度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大众,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并提高一般公众的科技文化认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深入发展的社会, 政府主导推广及宣传争取公众支持。图书馆服务体系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各种方式如电视, 广播, 报纸, 杂志, 互联网促进社会职能, 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功能, 加深一般公众和广大公众理解图书馆和服务系统。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各种媒体介绍图书馆基本情况, 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各种媒介介绍该馆的基本情况以及进行查阅、借还的方式方法, 加强广大市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情况的了解, 方便其进行图书资料的查阅此外, 政府和公共图书馆也应积极采取行动, 吸收其他力量参与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 乡, 镇, 村, 和其他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制约整个服务体系的发展。因此, 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措施吸引其他力量参与系统。
2、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机制
(1) 完善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
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应在各项公共服务上建立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细则, 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行业自律机制, 是公共图书馆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保障。他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有效的建立一个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监督的平台, 促使图书馆服务更好的开展, 增强可操作性。我们应该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立足我国国情, 图书馆自身特色, 建设共性与个性共融的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 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 外部立法保障
在“综合治理”的意义上, 必须有图书馆专门法和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约束, 才能有效的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事业, 从而形成保障机制。只有立法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明确, 为这些功能创造条件, 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保证其发展, 则是一种保证政策实施的行为规范, 使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具备可操作性。加快制定并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相关立法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到目前为止, 我国公共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立法正在起草, 《公共图书馆法》的尽快出台是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富琳.关于加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4)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5
[关键词]文化建设;体系;县级;建设原则;服务原则
公共的文化体系是以群众为中心,在政府的引导下,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服务。而且公共的文化体系需要全体群众参与,覆盖面要包括所有的乡镇。在这个文化体系中,群众享有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县级图书馆在文化体系中占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县级图书馆的现状,并且阐述了建设的原则。
一、县级图书馆发展现状
1.覆盖率低。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有2860所,平均46.89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率为86.10%。
2.办馆条件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约占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25%,有76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总数的30%,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6册。2010年,全国2512所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无运行经费的有251所,占总数的10%。无购书经费的有727所,占总数的28.9%。
3.发展不平衡。从服务半径看,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标准为4km。2009年,我国平均每46.89万人、每3368km2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二、县级图书馆的建设原则
1、坚持以中央、省、市三级公共财政投入为支撑
我国党中央在开展文化建设中指出,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大,但是得到满足的情况少,文化需求矛盾是影响我过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重点的工作,就是丰富群众的精神领域、实现群众的文化追求。我国城乡差距不但体现在经济水平上,还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县乡的文化设施少,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少于城市,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使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以圖书馆为例,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图书馆划分是按照政府的级别。但是县级政府在所有政府中,级别最低,而且财政状况不好,因此,在党中央要求下,中央、省、市要为县乡的文化建设成立专门的资金,为县乡的文化建设提供资金的支持,以免出现资金不足,影响文化建设的情况。县乡在文化建设中,资金压力大,但是在中央、省、市的分担下,压力减轻,从而使县级的图书馆建设有了资金保障,也有利与县乡开展文化建设。因此,县乡在开展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坚持政府的领导,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便利性的服务。
2、坚持以提供普遍均等服务为建设目标
从国际的角度上看,判断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是否处于一个高水平的状态,主要根据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领域,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多,覆盖面广,那么公共图书馆发展进程快,水平高。国际图联对图书馆的数量以及密度要求高,希望公共的图书馆能够保持一个高密度状态,基本上是每两万人就要有一个图书馆。很多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密度都符合国家图联的标准,而且密度是在标准之上。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明显不足,密度不够。因此,我国在县级开展图书馆建设的时候,要坚持均等的目标。我国很多的城市在建设图书馆的时候,追求图书馆规模,希望能将图书馆建设成一个城市的标志建筑,但是事实上这类的大型图书馆的覆盖面并不广泛,且花费的资金多。图书馆只是具有标志性的作用,却缺少了实质的价值。因此县级在建设图书馆的时候,要以密度为中心,增加数量而不是追求大型建筑,使群众能够享有均等的服务。
三、县级图书馆服务原则
1、政府主导推进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
总分馆制是国外在管理公共图书馆的一个有效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能够将图书馆中的人员。费用以及书籍合理的调动。总馆的书籍配送到分馆,分馆之间资源共享都需要使用一条特殊的物流专线,保证运送中不出现书籍丢失的现象,也使书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很多的读者喜欢在图书馆中阅读,但是也有一部分喜欢借阅,但是在借阅中也出现一些状况,借不到书是一个问题,何时能够借到想阅读的书是困扰读者的问题。在总分馆中,读者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预约模式不但可以预约时间,还可以选择借阅的地点,为读书提供便利。我国的总分馆制发展逐渐成熟,而且在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中使用。使用总分馆制已经演变为一种趋势,总分馆制对于县级的图书馆来说十分的有利,县城的图书馆中,存储的书籍种类单一,书籍的数量少,很多县级都存在着,借不到书的现象。而形势总分馆制度后,城市中的书籍可以配送到县城,丰富了馆内书籍的内容。
2、利用省或市级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展数字资源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方式更加多样。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网民阅读倾向中,34.4%的网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其中21.4%倾向“网络在线阅读”,10.2%倾向“在手机上阅读”,还有2.8%倾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由此可见,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已经成为读者最主要的数字化阅读方式。
在数字化阅读兴起的背景下,许多省、市公共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产品在本地区范围内的使用权,通过市、县级图书馆将数字资源服务范围扩大到基层。县级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省、市级数字图书馆平台的资源,为本地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借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深化服务
2010年,文化部分别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县级图书馆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参与这两项工程,建设集互联网信息查询、数字图书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体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馆内公共电子阅览室和网络,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同时,为本地区广大读者提供实时、高效的网上文献远程传递服务、互联网信息浏览与查询、电子文献阅览、网络应用有关的各类学习、培训等服务。
四、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在县城建设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而且我国的县城图书馆状态不客观,因此要加快建设。但是在建设中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首先是资金,中央、省、市可以为县城的图书馆建设承担一部分资金,其次,在建设中要坚持均等的目标。县城的图书馆在建成投入使用中,也要坚持通借通还的原则,使所有群众都能享受服务。
参考文献
[1]“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EB/OL].2011-12 -03.
[2]王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9.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篇6
作为现代社会知识搜集、存储、传播中心的公共图书馆, 是通过服务管理来实现其功能和价值的, 在处身于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背景下, 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 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亦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提高公共图书馆专业化水平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绝不是仅仅在于改善服务条件, 更在于提高服务质量, 所以,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适时服务和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员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服务水平、业务技能直接影响读者服务的质量。公共图书馆服务要建立在职业思想、专业知识体系和支撑技术的基础上, 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专业机构的基本标志, 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必有之路。公共图书馆要把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 在馆藏体系构建、文献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社会阅读推广等业务工作中挖掘和体现专业服务内涵, 实现由图书馆服务向专业化图书馆服务的转变, 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馆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图书馆事业, 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 树立敬业意识、开展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读者、奉献社会的优质服务。由于我们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性, 每天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读者, 那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员应该本着积极、平和、热情的态度竭诚为读者服务。读者不是你的上帝, 是你的亲人。只要我们图书馆员把读者当亲人, 那么你的工作就是最优秀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应该有创新意识。
2 严管理出成效
如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管理是保证图书馆应特别重视馆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创新的能力以满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 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根据馆员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每一位图书馆员都有获得不断更新知识的机会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图书馆员还应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 通过竞争来激发图书馆员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激励图书馆员积极上进, 主动发挥潜力。
抓优质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 才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满意度。图书馆员在提供知识信息和检索服务的过程中, 一方面是文化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 另一方面是素质修养、服务质量的展示过程, 馆员起着主导作用, 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
因此, 图书馆员必须建立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模式, 拓展信息服务范围, 图书馆员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是自己始终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 才能及时抓住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 主动为用户服务。
创造和谐的氛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文化的殿堂, 是一所“终身大学”, 其丰富的馆藏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图书馆人努力争取实现的理想, 这包括:图书馆的建筑格局、设施布局、室内装修等也包括图书馆的和谐人文环境, 良好的和谐氛围。
图书馆在建筑布局上要简洁明亮, 让读者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在布局上根据不同阅览室的读者人数对图书馆阅览功能分区进行明确, 科学规划, 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的信息查询和图书借阅, 根据不同读者的学习习惯和特别需要可在图书馆内适当地设置供个人使用的个人学习研究和供多人使用的讨论室。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 重视人的本性价值以及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人既包括图书馆员也包括读者。因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又要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管理意识, 以馆员为本就是要树立创新服务的观念, 尊重爱护馆员, 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积极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努力克服不和谐的因素, 营造良好氛围。
3 创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首先是服务理念的更新。“一切为了读者, 以读者为中心”, 读者是第一要素, 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馆要从读者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围绕读者开展一切工作。以读者为本位、主体, 即“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界共认的新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的本质始终是人文的, “以人为本”应当贯穿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其核心的价值观是“读者第一”。人性化的服务的内涵应当包括:一切以读者的需要为前提, 想读者所想, 急读者所急。图书馆的发展亦受到广泛关注, 得到社会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人性化服务还体现在要尊重读者, 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提倡“无等级差别服务, 无身份界限服务, 无强制服务, 无歧视服务”的四无服务精辟地概括了平等服务的内涵, 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 其资源实现了数字化, 传输实现了网络化。传统的服务方式必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需要改变。首先要变封闭服务为开放服务, 即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应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开放, 最大限度地提供读者获取信息的便利。其次要变被动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即在提供服务时要主动出击, 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信息传递给个人。第三要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向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包括文献传递、定题服务、代查代译、索取原始文献、学科跟踪服务以及文化展示、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培训辅导等积极多变的信息服务和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知识服务是提供知识内容的服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 从大量的文献或数据库集合中发现并找出对口有效的知识, 并用简明、科学、富于逻辑的方式显示出来。知识服务要求馆员要有相当的素质, 具有分析信息需求以及检索、综合组织信息的能力。知识服务是围绕知识增值和创新的服务。注重和强调通过馆员独特的知识和能力, 为用户创造价值。图书馆通过发挥馆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用户提供创造性服务, 以提高用户的知识应用和创新效率, 充分体现知识服务的创新价值。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当今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 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着力的。当前, 尤其需要把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作为着力点来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试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 篇7
一、城乡联动, 齐抓共建, 加快推进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 集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文化塑市”战略,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建成了由市图书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 村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组成的三级公共图书文化服务网络, 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图书文化发展成果。
该市出台多项建设措施,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丰富图书的种类, 新增加电子阅览图书,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作用。市图书馆已由国家三级图书馆提升到国家二级图书馆的标准, 服务功能也日趋齐全。同时, 对已经建成的2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2个社区图书活动室、近20个边防哨所书屋、部分贫困村和边远村屯书屋进行改造升级, 极大提升了图书借阅功能。
二、以点带面, 中心下移, 开展多彩公共图书服务活动
(一) 图书主题文化活动连续有效
每年7—8月的文化活动月和挂锄农闲期间, 该市都组织全市性的图书阅读活动, 每年都选定一个图书阅读主题, 动员城乡群众广泛参与, 组织各种读书会、图书角, 努力形成全民阅读的高潮。累计至今, 集安已举办图书阅读节5次, 参与人员累计超过10万人。
(二) 社区图书阅读活动进一步活跃
现市区有社区图书阅览室12处, 经常参与图书阅读的人员达3万余人。还成立6个群众性图书阅读协会, 年举办各种阅读讲演比赛10次以上, 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
(三) 图书阅读辅助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集安市始终坚持图书销售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 每年邀请一个书商或一个出版社, 组织一批物美价廉、实用性强的图书, 来集进行为期两周的图书展销活动。积极参加市电视台、通化电视台举办的农家书屋读书知识电视大奖赛, 以此推进农民读书热潮的产生, 提高农民读书的兴趣。在农民农闲、冬闲时节组织读书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图书交流活动, 以防农家书屋闲置和空转。
三、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陈旧, 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
与公共图书文化体系建设相关的个别部门、个别领导观念陈旧, 思想僵化, 没有从狭隘的文化观念中解放出来。认为图书文化就是看看书、学学知识, 重要性充其量也就是“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没有认识到图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 不能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 不注重图书文化与社会的结合, 与经济的磨合, 与时代的融合, 从而影响了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 经费不足、发展滞后、创新不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投入不足, 必定造成图书馆、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场馆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设施图书得不到更新、维修、添置, 图书文化从业人员得不到系统培训, 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 只能开展一些传统性的简单的图书阅览活动, 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久而久之, 造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公共图书文化体系建设。
(三) 各部门缺乏协调配合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 它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不单单是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事情, 大文化概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具体实施时, 却因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同, 而各行其职, 各负其责, 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配合、支持, 不能适应“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 “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变。
四、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破解途径
(一)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切实落实
要把促进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高度上去实施, 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树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观念, 走先进图书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相结合的路子。注意图书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融入到综合国力提升之中。
(二) 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公共图书文化体系建设力度
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文化体系建设, 影响了各项图书阅读活动的开展, 也严重制约了图书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把图书文化事业经费预算纳入到当地财政预算总盘子, 对该项事业的投入必须逐年增长, 不能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三) 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图书文化工作者队伍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8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事业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许多城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建设模式, 比如:江苏的多元化模式、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然而, 成就背后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 结构不合理问题
从上下结构上来看, 城乡公共图书馆中, 顶层、中层、底层三个层级的图书馆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规划不合理的情况。三个层级之间发展不协调, 其中底层结构的图书馆发展最为薄弱。
从类型结构上来看,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按年龄层次可划分为成人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 其中成人图书馆得到的重视比少儿图书馆多, 而少儿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按服务对象的层次来划分则可以分为大众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 而这两种类型的图书馆并没有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设计。
从形态结构上来看,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因拨款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由国家全额拨款建设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可以称之为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 由国家拨款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建设而成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可称之为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 由社会个人资金投入建设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可以称之为私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这三种服务模式里, 后两种模式的发展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比重不够大, 造成比例结构不合理。
(二) 布局不均衡问题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 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如我国的东部和中部, 在图书馆的数量上面要远远多于西部地区, 而西部地区有些省市的图书馆建设长期未得到落实。就小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建设而言, 也存在空间布局不均衡的现象, 人口数量与图书馆数量不对应。
从城乡布局来看, 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重心还是在城市, 农村的图书馆建设存在资金不足、基本设施严重缺乏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 也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
从网点布局上来看, 当前的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布局和城乡布局时, 对社会人口居住点、人口流动点和特殊人群服务网点的考虑有所欠缺。这就导致图书馆的覆盖面存在盲区, 影响了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把握。根据上面所做的现状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 优化结构
1. 优化图书馆的上下结构。
首先, 要建设好处在底层结构的基层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是最为薄弱的, 比如城乡结合部和进城务工者居住区的图书馆建设, 就处在难以维持的境地中。其次, 要促进顶层、中层、底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再次, 要科学规划图书馆的数量, 有针对性地布置乡镇、社区、特殊人群聚集区等的图书馆数目。
2. 优化图书馆的类型结构。
在几个类型的图书馆当中, 少儿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排除建设少儿图书馆或设立少儿服务区时的随意性。青少年儿童也是一个数目庞大的读者群, 他们的文化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 所以应适当增加少儿图书馆的比重。研究型图书馆与大众型图书馆的建设, 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安排。
3. 优化图书馆的形态结构。
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与私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的加入,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国家的资金款项不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补充, 优化资金的配置。因此我们要鼓励、引导这两种模式的发展。
(二) 合理规划布局
1.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我国东西部图书馆建设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要优于西部。所以, 在规划布局图书馆的建设时, 要把重点放在西部地区, 增加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的投入。而小区域内图书馆的布局也要注意考虑人口数量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尽量将图书馆建在人口数量较多的地方。
2. 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城乡发展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图书馆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农村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处在劣势中, 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城乡间的合作, 实行城市帮扶农村政策。同时, 乡镇农村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比如推行“农家书屋”工程等。
3. 合理规划网点布局。
在进行网点布局时, 要综合考虑人口居住点和人口流动点等因素, 将图书馆设立在社区会所、商厦、车站等地, 使图书馆文化融入到居民的生活、工作、教育等方方面面中, 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正因为其艰难, 所以要从宏观上把握建设大局, 从微观上完善建设中的细节, 力求公共图书馆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广大的普及率和覆盖面,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摘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环, 它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等诸多方面。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及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意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群文天地, 2011 (08) .
[2]熊伟.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J].图书馆杂志, 2011 (12)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范式创新
一、理念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前提要素
1.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内涵和品牌最主要的标志, 蕴含了城市的形象、品味、文化等因素。特别是对于赣州这样高速发展的城市, 其宣传和示范作用更是显著, 因此, 以图书馆立城、筑建根基就显得尤为必要, 赣州图书馆应该以强化服务为宗旨, 以规范管理为抓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提升服务层次为目的, 通过服务体系创新活动, 不断提高赣州市公共图书馆全体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打造一支善于学习、政治坚定、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 为实现赣州市的改革发展目标、推进赣州市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用“图书馆之城”打造赣州市城市文化名片, 展现赣州作为“拥有厚重历史城市”的人文精神, 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2. 提高阅读率, 加快资源共建共享进程。
据统计, 我国国民阅读率自2004年已来呈下滑趋势, 读者进入图书馆的“毛阅读量”也呈下降态势。造成阅读率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横向方向来说, 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而从纵向方向来说, 传统纸质文献将受到更多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获取的网络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冲击。基于此, 图书馆宜更加快速地缩短资料更新时间, 将更加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及时传递到读者手中, 同时积极拓展与延伸新的公共服务空间, 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缩小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数字鸿沟”, 提高读者的阅读率。
就赣州市图书馆近十多年变革而言, 随着赣州市经济和社会形势日益发展,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内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想要发挥现代图书馆建设优势, 就必须在充分考虑与赣州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可行性的基础上, 依据赣州市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重点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工程, 宜以全市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室为基本单元, 将各地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实施数字化升级,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 建成互联网上的赣州市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 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市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3. 以文化惠民, 履行公共社会责任。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是实现均等化目标的关键, 图书馆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相结合, 与保护和弘扬民族精神, 推动区域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相结合, 确保有限的投入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繁杂的公共文化系统中找到一条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行动路径, 用优质、完善的服务去启发、唤醒读者渴望与自信, 激发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热情, 凝聚社会力量, 实现社会文献资源整合,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 发挥图书馆基本职能, 作为处于在赣州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 应责无旁贷地为读者提供更全更新的服务, 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 尽可能地保障信息资源平等, 让更多的读者获取均等的发展机会, 帮助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寻找到所需求的文献资源,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倡导快乐阅读,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履行社会责任。
二、制度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核心
1. 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 从内部环境来看, 图书馆管理从机构设置到各种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奖惩措施都要逐步完善, 要把图书馆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使图书馆管理有章可循。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应摈弃从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涉的管理模式, 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转变。
当前图书馆制度设计, 从强调维护读者权利、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与自由获取, 到提倡服务意识以及技术应用中的人性化系统设计等, 都是一种基于职业立场的价值追求, 这样一种职业立场的知识传统对强化图书馆传统价值、改善图书馆道德秩序, 无疑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制度不仅是一种职业行为的引导机制, 同时也是个人行为的引导机制。如果制度始终不能关注并着手解决个人在职业环境中所遭遇的各种困扰———职业倦怠、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空间等问题, 它也就很难使个人找到对自己直接有益的行动路线, 毕竟, 任何外在的他律形式, 只有转化为个体的自律, 才能最终转化为个体自觉自主的行为。
2. 创新评价体系。
勿容置疑, 评价指标体系对现代图书馆导向性作用是巨大的, 但因种种原因, 现行评价指标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过程轻结果、重普遍轻差异之弊端, 难以对图书馆服务做出科学、客观、准确、合理的评价, 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因此, 必须对当前的评价系统进行改革和优化, 坚持以读者满意度作为评价图书馆服务各环节的目标, 在考虑专家经验基础上, 充分融合读者认知构建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并经实例验证, 最终达到“效果较好且适用性强”效果。
评价指标和结果的变化, 用来比较同一图书馆在不同时期的绩效, 比用来比较不同的图书馆作用更大, 价值更高。图书馆类型不同, 性质、功能、特点、服务人群有区别, 所处的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也不一样, 因此在相当大程度上很难做科学意义上的横向比较。比如, “目标人群覆盖率”, 一般情况下数值高比数值低好, 但是对一个专业图书馆来说, 相对低的数值并不能表示不好。即便是同样性质的图书馆, 城市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 都会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 对于这些因素图书馆无能为力, 因此用在图书馆之间的比较上就没有意义。只有在背景、问题和程序都相同的情况下, 才能比较不同的图书馆;同时又反复提及把指标和结果用作不同图书馆的比较时, “必须非常谨慎”。现实中, 评价结果被用作形形色色的“排行榜”, 质量评价由此走向了歧途, 功能变异, 误导百姓。制定专门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和读者满意度评价, 增设“服务均等化”和“就近服务”指标, 设计出“评估标准统一, 定级标准有区别”的评价方案。这是图书馆评估需要从吸取国际普遍经验中防止的倾向。
三、范式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手段
范式概念可追溯到库恩 (T.S.Kuhn) 在其196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通过创造性地引入“范式”概念, 并将之视为科学研究活动开展的基础, 以及科学研究的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 进而描绘出基于范式及其变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图景。自此, 范式作为一个独特的概念, 是一种思维理念和思维框架。
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式是以政府为主体与核心的, 既忽视公众的权利和义务, 又忽视公共图书信息服务的其他提供者的权利和责任, 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范式目的是以满足公众的图书信息服务需求为价值取向, 图书馆核心价值与服务体系框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21世纪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文化创新的必然需要。
公共图书馆的范式随着信息环境演变的不可预测, 信息技术发展难以判断, 读者需求与行为变化莫测, 在改革和发展中寻求主动权, 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优化变革, 驾驭信息环境的变化, 适应新时期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与行为变化, 打破传统, 挑战自我, 建立适变性的新型公共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 2011 (4) :11-13.
[2]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3.
[3]程焕文, 等.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图书与情报, 2007 (5) :4-7.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86-01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及现状
公元前668年,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图书馆相继建立。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才促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据史料记载,1914年全中国共有省級公共图书馆18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才开始相继建立,截止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2440所。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
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应当本着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基本性、大众性、公平性的原则。构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2 如何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1 发挥行业组织领头羊作用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咨询和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双重任务。其中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是所在地区图书馆的业务交流中心,它们还有对各级中小型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培训等职能。还要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建立社区、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庞大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基层图书馆网。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发挥当地图书馆领头羊作用,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科学、规范发展。
2.2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硬件条件
2.2.1 政府规划和经费保障
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公共图书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已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中。
2.2.2 要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理想的馆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社区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图书馆基础性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应避免出现社区文化活动室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混设一起,存在一室多用,哪个部门检查挂哪块牌的现象。
2.2.3 要加快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快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间及与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3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式
2.3.1 建立总分馆制
一般各省公共图书馆设立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为分馆也就是基层图书馆,在总馆和分馆之间的居民区设立图书流动站,形成能够覆盖众多人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部队官兵、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等,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2012年吉林省图书馆为公安消防总队送新书6500余册。为长春监狱办了集体借书卡,一次性借书几千余册,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2.3.2 公共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学校延伸
自2011年8月起,吉林省图书馆率先启动了“百姓书房”推广计划,开创了“图书馆进商场、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之先河。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已在政务大厅、欧亚卖场、长春市绿园区、武警消防总队等建立了多家百姓书房。绿园区首批的55个“百姓书房”已经全部建成,2014年预计将再建50个。其总体目标是通过3到5年,在全区51个社区、2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鲍家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经费十分有限,2012年7月,吉林省图书馆“百姓书房”正式落户该校,为学校送去了1451册崭新的图书。截至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已经在省内27所学校建立了“学生书房”,其中23家都是像鲍家小学这样的贫困学校。
与传统的分馆相比,“百姓书房”突出了居民自行管理的特点,减少了图书馆人员设置,同时,加强了后期图书流转,使更多人受益。
2.3.3 要着力建设“农家书屋”网络
据调查,中国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课本,人均0.1册书/年,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作为最末端文化阵地,是建在农民自己家门口,农民自己管理的文化设施,当前,要在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向农村自然村的延伸。
2.4 建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1)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读者与馆藏文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员的素质对馆藏的挖掘和文献的充分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熟悉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应该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工作中自学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让全体公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做好读者及用户培训工作,帮助读者及用户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种讲座、参观和现场实习指导等培训活动,帮助读者及用户快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数据库,全面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3 结语
总之,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网络体系的基石,在整个图书馆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要当成重点,使之纳入到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让基层公共图书馆成为公共图书馆散布在各地的分馆,从而让百姓可以方便、快捷、免费地获得公共图书馆“贴身”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广钦,张丽.关于面向公众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
[2]韩琳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创新[J].华章,2013(14).
[3]冯庆.新时代的图书馆员要具备5职能[N].深圳特区报,2009-11-17.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篇1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程,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一大批馆舍漂亮、藏书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纷纷建成投入开放。不少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也陆续建成。图书馆内设备增加、人员增加、藏书增加, 也是明摆着的事实。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逐年增加, 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产品日益丰富。2010年, 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近3.3亿, 文献外借达2.6亿册次,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公共图书馆, 或使用数字图书馆等方式进行阅读与学习, 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然而就全国而言,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仍然举步维艰, 困难很大, 问题不少, 距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要是:
(1) 馆藏更新过慢, 资助力度不够;
(2) 图书馆外观陈旧、选址不够合理;
(3) 图书馆规章制度过严;
(4) 开放时间不够人性化;
(5) 图书馆或图书馆员的公众形象有待改善;
(6) 少数民众对利用图书馆藏的兴趣下降;
(7) 图书馆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充分;
(8) 国民获取图书的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
(9) 少数人坦陈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利用图书馆。
从当代图书馆的职能, 联想到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现状, 笔者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改革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 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措施
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没有围墙的大学”, 公共图书馆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肯定。社会愈发展, 文明程度愈高, 图书馆事业愈益发展和受到重视。西方发达国家把图书资料与能源、原材料列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些国家都花巨资建造现代化的图书馆, 就是懂得图书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与作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肯定的看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水平, 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在当地的图书馆里看出来。图书馆是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发达程度的标志。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保障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和国家补帖、慈善抽奖活动、文化发展基金给予的相应赞助, 国家文化传媒和体育部筹集部分资金等等渠道。
另外还要通过有偿服务, 图书馆提供免费服务在大多数国家作为法律形式被固定下来, 比如:英国则是图书馆有偿服务开展的比较普遍的国家, 有关数据显示, 在一般情况下, 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中有将近90%源于地方政府的直接财政支持, 而大约10%的开支源于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或其他资金来源, 如图书逾期罚款、图书预借费、馆际互借费、声像资料的外借、图书馆资料复印费、活动场地的租用费以及各类基金会的赞助。
2 探索更多的服务渠道和服务网点
城市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商业连锁中心共建, 比如:设立阅读角;书籍可以统借统还等等。办流动图书馆服务, 送书到社区, 到乡间, 经常举办读书评选, “读书之星”鼓励大众的参与;利用志愿者组织提供家庭图书递送服务, 志愿服务组织帮助各地图书馆将图书或声像资料送到有需要的当地居民家中。这些志愿者不仅会定期为那些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家庭图书递送服务, 而且还会与他们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还要进行服务宣传和推广等重要措施。让大众认识到传统图书馆不仅是信息服务的场所, 也是他们接受终身教育、提高信息素养技能的学习中心。当地居民不仅可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和各种声像资料的外借服务、利用内容广泛的参考信息源、地方特色馆藏, 而且还可以参加图书馆在不同时间举办的各类学习课程。
3 管理立法化, 服务规范化
图书馆立法在图书馆界已经叫了好多年, 至今仍无结果。为了加快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速度, 图书馆立法不应再拖延了。国家立法, 只有立法才有底线, 才有被追究的可能, 图书馆工作从本质上讲, 是从属于教育和科技事业的。生产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 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 公共图书馆事业应和教育、科研事业一样, 排在优先发展的行列, 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至少应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通过图书馆立法, 使图书馆事业有法可依, 加快发展进程。图书馆立法应对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馆舍、设备、藏书、人员有明确和要求, 服务的规范化, 关键在于执行, 在于考评。
4 提高图书馆的总体素质
这里所讲的总体素质, 是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而言。应该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比起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来事大大发展了。然而对比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图书馆除了要抓好硬件建设 (馆舍、设备、藏书、经费等) 外, 还有努力抓好软件建设 (管理、业务及人员素质等) 。管理好一个现代化图书馆并不容易, 要让有专业知识、懂业务、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当领导。图书馆内的各项业务工作———阅读、外借、分类编目、藏书排架、资料整理、目录管理、参考咨询等等, 还要具备文献知识与专业知识, 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能力、各种文献的把握与获取能力、网络知识与各种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团队精神。
5 参与国际交流, 融入世界图书馆大家庭
县级图书馆的水平是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标志, 县级及以下公共图书馆与省市级馆的差距, 见诸于文献的业务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图书馆服务要开放, 前提是认识要开放, 理念要开放, 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 图书馆事业要接收国际组织的职业、专业指导,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公共图书馆努力的方向, 让更多的老百姓, 特别是乡镇、村、街道也能够象大学生一样坐在图书馆里查阅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能够共享到文化资源和相关知识, 所咨询的问题能够得到最适当的答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文化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提高, 文化提高了国民素质也提高了,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社会的和谐, 才能更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存娟.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1, (09)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荐阅读:
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06-21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07-03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08-27
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论文08-17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09-28
湖南省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07-29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05-19
免费开放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05-14
三馆合一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公共服务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