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2024-08-27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通用12篇)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1

公共属性图书馆的进展, 同读者存有的需要难以脱离:如果缺失了这种侧重类别的服务, 那么图书馆所藏有的多重资料, 就难以凸显运用的现实价值。从这个视角看, 面对读者所设定的服务, 就属于图书馆内含工作的归宿点, 也是中心性的馆内工作成分。目前, 公共属性图书馆所供应的服务, 已带有逐渐成熟的性质, 但是还没能凸显读者需要。因此, 要强调面对读者需要的可行服务策略。

一、现存的多重需求

要供应让读者较为满足的馆内服务, 首先要明晰读者存有的现实需要, 解析读者所喜好的馆内服务类别。伴随图书馆领域内的科技进展, 旧有的公共属性馆内服务, 难以同读者的新模式需要契合。在新的时段内, 读者存有的服务类别需求, 通常涵盖了如下的层次:

(一) 多重信息

近些年, 现代属性的科技快速进展, 多重新产出的媒体类别, 逐渐在代替旧有的纸质藏书。同时, 具备了多样功用的新模式媒介, 也提升了读者娱乐的便利属性, 并变更了惯常的沟通渠道。在这样的状态下, 带有便捷优点的网络, 供应了互动类别的传递平台, 不会遇有限缩性的时空条件。

网络改造了惯常的阅读路径, 读者在各类别的场所以内, 只要上网查验必要的那些消息, 就能下载到适宜性的阅读原料, 网络归属于现代属性图书馆的侧重成分。公共类别的图书馆, 被当做重点性的读者培育场合, 有必要拓展信息状态的阅读原料, 创设新模式消息服务, 提升数字化带有的层级。

(二) 馆内氛围

伴随居民平日生活水准的升高, 读者也具备了更高层级的馆内氛围要求。这种氛围类别的要求, 凸显在物质状态的馆内环境上。因此, 读者希望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能配有优雅的馆舍状态, 超出单一类别的物质气氛, 构造出沟通读者心灵的那种环境。

在阅览室以内, 读者可以感知到优雅的休闲及求知气氛, 并获取厚重的心灵层级关怀。除了要带有空间属性的环境构造外, 阅读室所具备的洁净和艺术特性, 也凸显了必要的价值。

(三) 优良价值

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要侧重内在类别的进步动力, 这就是优良的馆内服务价值。图书馆所供应的服务, 要能折射现实层次的多重思考, 关心人存在带有的意义。读者希望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能把读者当成服务依托的中心, 方便所有馆内的读者。这就显示出公共属性图书馆, 所注重的人文类别价值。

二、可行的服务路径

设定出可行的服务路径, 改造不适宜的读者服务, 对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有着侧重的价值。新模式的供应服务路径, 可以维护好读者本源性的文化类别权利, 促动衡平的文化类别服务, 发挥出这一服务属性机构带有的职能。这样一来, 图书馆特有的服务及约束水准就上升了。具体而言, 可行性很强的服务途径, 涵盖了如下的层次:

(一) 延展内涵

要改造旧有的馆内阅读构造, 延展信息层次的馆藏。增添电子类别的多样文献, 便利读者采纳先进属性的手段去吸取消息及知识。要妥善搜集并归整电子类别的阅读原料、出版材料、地方属性的文献, 以及惯用的印刷类别馆藏。解析读者带有的需要, 搜集那些启发属性、预测属性和创设属性很强的消息及知识。

摸索新产出的馆藏技巧, 跟紧读者在信息层次内的需要。及时明晰真实的数字属性消息, 经由导航的专用类设施, 来探究读者带有的动态、查验新产出的消息, 并供应实效性的馆内服务。这样的馆内导航, 涵盖了面对书目、面对搜索性能、面对阅读层次内涵的指引。

(二) 创设渠道

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创设的是消息配置的适宜性构架, 为读者供应平衡的消息渠道。这样的新颖服务方法, 平衡了各层次内的关联, 构造了完善属性很强的认知保证, 从而在消息及知识的层次以内, 保护了读者选取资源的平衡性。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要构造出主动类别的消息服务, 延展这一服务带有的范围。确认分享馆藏的根本理念, 摸索分享的现实渠道;运用好现代属性的消息存储, 来变换数据带有的外在形状, 保护馆藏内各类别数值的稳固及安全。

(三) 构造环境

构造出生态属性的馆内环境, 可以供应优美和洁净的阅读所在氛围, 有序指引馆内的读者, 并提升读者的认知层级。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要改造外部带有的环境, 提供精神层次内的感染及文化共鸣, 凸显出尊重认知的馆内宗旨。例如:在设置馆内存有的阅览室、检索室等分支类别架构时, 要表达出厚重的读者关怀。

要限缩那些不是很必要的馆内约束, 让读者可以感悟到更加愉悦及轻松的馆藏环境。注重服务层次上的各类别细节, 保护好读者存有的阅读权利。这样一来, 读者就摆脱了额外属性的阅读拘束, 可以自由获取到喜好的那些知识, 图书馆就变为精神层级内的享受场合。

结语:

在新的时段内, 公共属性的图书馆, 有必要构造起适宜性的服务对策, 明晰并逐渐满足多样读者存有的图书类别需求。要凸显自身建设的必要价值, 构造起质地优良的图书服务架构;要创设和谐的馆内阅读气氛, 确认科技含量很高的管理新路径。公共属性图书馆包含的服务者, 应当采纳更为稳固的服务心态, 营造出侧重供应服务的馆内氛围。解析读者服务层次内存有的弊病, 有助于供应针对性很强的读者服务框架。

摘要:面对读者展开的各类别服务, 归属于中心的图书馆性质工作。这一类服务所在层级, 决定了馆内工作层次;搜集、归整及拓展馆藏的关联工作, 都带有服务读者的本源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 公共属性图书馆包含的馆员, 起到衔接纽带的侧重作用。在信息类别科技不停进展的时段内, 要稳固并提升这种服务所在级别, 就要注重发觉信息属性的服务模式, 增添公共图书馆带有的竞争能力, 服务于存有多重需求的读者。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恩良.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J].群文天地, 2012 (01) .

[2]陈小琳.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J].考试周刊, 2011 (06) .

[3]王丽杰.浅谈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08 (12) .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2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要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公民的文化需求。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理念不利于公民高效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不强、开放时间不合理、对入馆人员要求过多等,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树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实现主动地管理服务,以读者为主,降低入馆的要求,努力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善图书馆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用真挚、友善的态度进行服务,使广大读者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文化诉求。

2.2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图书馆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加工,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在基层建立电子图书阅览室,形成信息服务网络,促进数字化信息的全面覆盖。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储藏量,增加图书馆信息的信息获取数量,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以及文献的阅读和浏览,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3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设立图书管理库、室、吧等,满足不同读书习惯、不同喜好读者的不同需求。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高,政府应努力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改善图书馆的内部设施和环境,增加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并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归档和整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读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更多的人走进公共图书馆,高效的利用图书馆,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实现。

2.4丰富教育形式

公众的读书需求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建设时也应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要,可以有传统的阅读和现代的电子阅览等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需求。还有利用影视资料进行讲座,下载比较优秀的读书资料,制作成课件为读者播放。可以邀请名人或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加强读者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举办舞台演出,通过评书、舞台剧等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表演出来,加强对文学历史的了解,使一些志趣相投的读者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3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机遇,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抓好机遇,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树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林春.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1(1):213-214.

[2]郑瑞爽.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5):4-5.

[3]倪佳.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8(12):189-190.

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细节服务研究 篇3

残疾读者是图书馆特殊的用户群体,由于残疾人在身心各方面的限制,他们容易感觉到孤独与自卑,情绪波动大,与外界交流有限,在享受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图书馆在传播知识信息并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承担着保证读者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的职责,在帮助残疾读者克服心理障碍、利用信息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国外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的相关文献,针对国内公共图书残疾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从细节做起,提高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的服务质量。

一、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

(一)国外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

国外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起步较早,早在1868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就开始接受盲人图书并为其提供借阅服务。1973年美国通过《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康复法案)在法律上确保残疾人平等享受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的权利。2001年,ALA也制定《针对残疾人的图书馆服务》,对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了相当完善的残疾读者服务体系,为各类型的残疾读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从地铁车站出口到府立中央图书馆的道路两侧铺设点字道路,在图书馆前的东西横断人行道上设置音声信号,在图书馆内的电梯和导引设施上也都刻印点字文字,这些措施都便利了残疾人顺利找到并可以无障碍的利用图书馆。该馆在残疾人服务方面,还开展了以下特色项目:为视觉残疾人提供对面朗读服务;邮寄外借服务;计算机画面音声化、画面点字化和画面扩大化的计算机服务;视觉残疾儿童文库服务。美国各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专设的水龙头、公用低位电话和残疾读者专用厕所、残疾读者专用电梯。在文献传递方面,由于残疾读者不方便到馆,图书馆便采用送书上门、邮递、电话预约等方式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国外图书馆不仅为听力有障碍的读者提供带有旁白的电影,还免费给他们提供文本电话(即TTY, text telephone)。美国一些公共图书馆还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些低难度、高趣味的读物和玩具。如: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图书馆早在1967年就曾与ALA儿童服务部下属的“图书馆对特殊儿童服务委员会”合作, 为智障儿童示范服务两年, 在智障儿童服务方面颇有建树。

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公共图书馆在为残疾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不但注意建立相应的服务制度,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灵活多样的服务,而且还注重服务的细节,从残疾读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服务,使图书馆为残疾读者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

国内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起步较国外公共图书馆晚,199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法律上开始保障残疾人利益。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才取得一定的进展。如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图书馆、北京西城区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书籍外,还提供防磁声像柜及有声读物磁带、MP3光盘、盲人专用电脑和复读机。还提供书刊及有声读物借阅和电脑操作培训等服务。昆明图书馆还为盲人读者提供电脑键盘练习器材,帮助盲人读者熟悉电脑键盘。在北京西城区图书馆,每一层的各厅室及卫生间出人口都设置了先进的红外线控制的语音提示系统,帮助盲人读者正确辨别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

总体而言,国内公共图书馆在残疾读者服务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手段和服务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服务细节上更是关注太少。

二、国内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细节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公共图书馆在针对残疾人服务方面的进展只是在服务设施上的逐步完善,对残疾读者的服务还停留在“我认为残疾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层面上。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文献信息资源量少、类型单一;文献传递方式单一;没有形成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缺乏科学管理;图书馆只购进盲文书籍、读屏软件等相关配置,没有考虑视障读者自身的需求;服务的残疾读者对象类型少,国内公共图书馆主要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其他类型,如肢残读者、听力语言障碍读者、智障读者的服务就很少。

(一)服务方式单一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对残疾读者只提供一般的借阅服务,坐等用户上门,而没有研究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对残疾读者的外借服务只局限于普通的个人外借、预约借书,对于不方便到馆的肢残读者获取文献造成不便。对于盲文书籍,某些图书馆为了保护文献不受损而不提供外借服务,因此盲人读者必须到馆阅读。很少有图书馆考虑残疾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专门为他们提供邮递外借、送书上门、面对面朗读等服务。

(二)服务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无障碍建筑”的建设,国内图书馆也开始建设无障碍设施。但是,据笔者实际调查走访,至今为止,大部分图书馆只提供残疾人专用道、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卫生间,而且存在着一种“图书馆只提供设施,不管使用率”的现象,没有针对残疾读者的生理特征提供类似低位公用电话、低位检索台等设施。甚至很多图书馆为保证图书馆建筑的美观而没有铺设盲道。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建设这些无障碍的设施时更是忽视了很多细节问题。譬如设施布局不合理:阅览室的书架布局不利于轮椅通行;通道不连贯,在进入图书馆后,也没有残疾读者通道的提示,盲道不直接通向盲人阅览室。在阅览室设置方面,一些图书馆很少为残疾读者(肢残读者)开辟专门的阅览室,而是在一般读者阅览室规划一部分作为残疾读者阅览室,使残疾读者没有安全感。

(三)服务手段落后

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一般分为人工手段和技术手段两种。人工手段主要体现在服务人员的配置上,国内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没有安排专业的图书馆员为残疾读者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技术手段,国内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技术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除了人工辅助之外,通过设置音声信号、文本电话、计算机画面音声化、画面点字化和画面扩大化的计算机服务为残疾读者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四)服务制度不细致、缺乏细分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整体的服务制度缺乏人性关怀、缺乏细分,缺少针对对个别群体制定的服务制度。据我们实地调查,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都没有针对特定残疾读者服务而制定专门的服务制度,就算有些图书馆确实也有相关的制度,但目的却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创建先进,执行早以被束之高阁。

三、从细节做起提高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质量的措施

(一)增强图书馆员细节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质

1、培养针对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应该正确确立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杜绝急功近利的思想,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从服务之中寻找乐趣与成就感。另外,为残疾人服务的馆员应该了解残疾人使用的特殊书籍和设备,如视障读者的盲文书籍和读屏软件、为听力障碍人提供的特殊设备、为肢残读者提供的电梯等,以便可以及时解决残疾读者在使用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肢残读者,图书馆员应该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图书馆及馆内的各个阅览室,并帮助他们使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尽力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服务。

2、构建和残疾读者之间的友好关系

为残疾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员应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察觉残疾人需要的帮助,比如肢残读者去卫生间不便却无法直接说明,盲人读者需要喝水或者需要一些物品不能直接找到,那么图书馆员应该对这类特殊情况能及时了解并提供帮助;图书馆员还应经常和图书馆经常来的残疾读者成为朋友,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并及时告诉他们图书馆新增的书籍或设备,还有为他们举办的讲座或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细致体贴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残疾读者的反映、建议和需求改进图书馆的服务。

3、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服务氛围

残疾读者到馆率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图书馆应该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氛围。如读者上门时笑脸相迎,主动上前询问,提供服务;在回答残疾读者的问题时,图书馆员应该热情并有耐心,不能让残疾读者有给馆员添麻烦的感觉;在图书馆挂一些温馨提示的小标语牌,让残疾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员就在他们身边,可以随时找到帮助。让残疾读者感觉自己是处在一个安全的、被照顾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残疾读者利用馆藏资源。

(二)细节处完善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

针对视障读者,视障读者的阅览室硬尽量靠近图书馆入口,方便视障读者找到阅览室。再次,残疾人专用电梯可以在上下键、楼层键、开/关门键旁边刻上点字;在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的洗手池等设施附近刻上点字。这样就方便视障读者使用电梯和卫生间。并且在这些设施中安置对讲装置,残疾读者在使用时遇到任何困难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在图书馆各出入口设置标识牌,方便肢残读者、听力障碍读者等找到各地方的出入口。同时也方便的其他健全读者。最后,为残疾读者设置低位检索台、低位公用电话、低位平面示意图、低位洗手池,方便坐轮椅的读者使用。在技术手段上,引进先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文本电话(TTY, text telephone)、盲文阅读器、盲文打字机等设备,从而扩大残疾读者可利用资源的数量,逐步实现残疾读者与一般健全读者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残疾读者提供更加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

从细节改善原有的环境,为残疾读者提供一个温馨的、安全的阅读环境,让残疾读者感到图书馆对他们的关怀。

(三)完善为残疾读者服务的制度

为残疾读者群体建立专门的服务制度。图书馆应该考虑到残疾读者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建立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制度,服务制度要具有人性关怀、针对对个别群体制定相关的服务制度,为保证残疾读者享受获取信息需求的权利提供制度的保障。

为残疾读者建立专门的档案库制度。现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的信息是与健全读者信息一起管理的,这样图书馆员对残疾读者就不是很了解。要做好残疾读者服务工作、提高残疾读者服务质量,就必须要了解残疾读者的相关信息。残疾读者档案库中要有每位在图书馆办理过证件的残疾读者的详细信息,如年龄、性别、残疾状况、家庭情况、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由于残疾人数量是有限的,办理残疾读者证件的人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不存在人数太多无法管理的情况。

关注残疾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为残疾读者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

1、引进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多种方式文献传递服务

国内的公共图书馆现在大多数都只为残疾读者提供盲文文献借阅服务、提供配备“永德读屏”等读屏软件的电脑上网服务,文献传递方式单一。引进青年志愿者活动,既可以弥补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的短缺的不足,也可以为残疾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为残疾读者提供送书上门并上门回收、面对面朗读服务、邮寄外借、对到馆残疾读者进行协助等活动。

2、建立社区图书馆或者汽车图书馆,让图书馆的服务深入

图书馆除了在本馆内提供细致的服务外,还可以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各个社区,这样,可以让残疾读者更方便的到达图书馆,可以更方便地与图书馆员交流。建立图书馆与各个社区点的联系,让残疾人可以在家向图书馆提出自己需要的书籍或者光盘等,然后由图书馆送到该残疾人所在的社区,而不用残疾人亲自去图书馆取,方便残疾读者。

3、为残疾读者提供各种娱乐或者阅读讲座活动。

国内公共图书馆一般都为残疾读者提供关于健康知识方面的讲座,但是活动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残疾读者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该为残疾读者“量身定制”满足残疾读者需求的活动。如:与当地残联合作开展“读屏电脑”使用培训活动;由于现在盲文点字书籍处于“单拼”向“双拼”转换的阶段,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残联合作开展“双拼”点字的学习活动;为残疾读者举办定期读者交流会,给他们提供属于自己这个群体的交流空间。图书馆应该建立与残疾读者的沟通、交流机制,残疾读者可以将自己的需要告知图书馆,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残疾读者需求提供服务,这样就可以使“我认为残疾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现象逐渐消失。

四、结语

截至2006年,我国残疾人数量已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社会对残疾读者的知识援助、提高残疾读者的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的重要职责,图书馆在对残疾读者提供帮助、丰富读者文化生活的工作上更要发挥重大作用。图书馆要进一步针对残疾读者倾斜,从细节之处,关注残疾读者的需求,让他们真正能在和谐安全无障碍无歧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最后,虽然我们提出了要做好细节服务真正关注残疾读者的权益,但是真正残疾读者内心所想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做好细节服务的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度,以免在服务过程中反而使他们感到被过于关注带来的尴尬。

参考文献:

[1]肖雪,王子舟.国外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历史与现状[J].图书情报知识,2006(5):21.

[2]王筱霞.日本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思考——从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谈起[J].图书馆学刊,2002(2).

[3]张莹莹,高恩山.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工作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图书馆,2008(2).

[4]肖莉.论图书馆如何为特殊读者提供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5(25).

[5]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R].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陈新,第一号,2006年12月1日.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4

一、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②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③参与文化生活权;④接受教育和培训权;⑤文化创意权。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公平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即指每个公民(包括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服务时,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服务机会的公平,主要体现为服务对象的全体性或者说服务必须惠及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不应有任何地域、城乡、种族、身份等的歧视。所谓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过程的公平,则指不论服务对象为何人,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从而享有平等的文化服务。

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宏观层面的要求指,政府在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文化资源配置、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调整等重大宏观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微观层面的要求则是,政府各具体部门,以及政府扶持资助的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各项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

三、以图书馆公共服务为例看公平性原则的实现

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城市和农村仍然有一支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求文化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公民的文化权利尚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平性原则的提出,很大程度上针对了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公平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在中国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往往会由于制度与技术的设定使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49年就发布了旨在推进图书馆公共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该宣言阐述了一个具有国际代表意义的图书馆精神与理念,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平民教育及国际互谅的生力军,进而推动和平。”以此为标志,图书馆保障公众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社会功能被突出地强调并付诸实践。

对图书馆业来说,图书馆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在进行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订、资源配置、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等重大宏观决策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二是从微观层面看,图书馆在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一视同仁,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近两年党和政府实施了很多新措施来改善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书屋工程、城市职工书屋建设,还是流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城市工业区外来工图书馆的建设都体现了以全民为文化服务对象的公平性。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把农民工纳入他们的服务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图书馆公共服务公平性原则得到一定体现。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普遍均.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图书与情报,2007,(5):4-7.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5

摘 要:文章以文昌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手段来破解这种困境,以便推动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城乡民众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19-03

关键词:政府购?I;图书馆服务;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购买服务的政策及构建服务体系的意义

1.1 政策鼓励和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从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201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海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出台了《海南省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起草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施暂行办法》,同时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2016―2020)》,其中就包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图书馆(分馆、室)、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运营和管理服务。因此,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应利用好政策,加快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工作。

1.2 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意义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向基层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服务体系建设属于民生工程,在实现平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应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用足用好政策,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来实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目标,向基层民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落实“文化惠民”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化,对提高社会民众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昌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原因

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础情况

文昌市(县级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共有17个镇,255个行政村,人口59万。目前,文昌市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家,面积2,700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室)17家,各个文化站大楼均为300余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配有2,000册以上图书和报刊、10台电脑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设备;255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室及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有1,500册图书。全市建成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7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55个,基本实现了市、乡镇、村服务网点的覆盖。

2.2 文献资源建设与自动化建设

截至2016年年底,文昌市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5.2万册,其中古籍3,000册,电子图书25万种;全市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有纸质图书3.40万册,所有的行政村农家书屋有图书38.25万册,全市纸质书总藏量57.15万册,人均0.96册。目前,文昌市图书馆使用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该集成管理软件具有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室)的总分馆制功能。

2.3 网络体系建设

文昌市图书馆(共享工程市支中心)及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分别接入由海南省图书馆承担通信专项费用的“中国有线海南分公司10M数据专网”或“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10M数据专网”,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可直接阅读海南省“共享工程分中心”及文昌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各个行政村文化室尚未开通通信专网。存在的问题

3.1 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行政村文化室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文昌市新建的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因为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一级,所以乡镇与行政村在经费、人员和业务开展方面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设备被挪用借用、场地被挤占、人员不专职等问题比较严重,大多数乡镇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没有真正提供服务的能力,工作不能实现常态化。共享工程基层点的设备到位后,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造成设备闲置,不能服务于民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大多由村委会干部兼职管理,没有相应报酬,服务积极性不高,只有少部分能够保证正常开放,总体来看其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2 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行政村文化室宣传不到位且选址不佳

文昌市的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的开放时间短,宣传不到位,没有多少民众知道文化站图书馆(室)是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和免费上网的;有一部分行政村文化站选址离自然村太远,民众感觉不方便。由此可见,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

3.3 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文昌市图书馆、各文化站图书馆(室)人员普遍不足,市图书馆在职在编4人,各个文化站图书馆(室)由镇社会事务中心管理,图书室大部分没有专职管理员,其开放工作难以实现常态化,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部分均由村委会干部兼职管理。目前,基层图书馆(室)最缺乏的是电脑及网络技术人才,因共享工程的设备及电子阅览室都需要专业人员的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免费开放。

3.4 缺乏有效管理

文昌市的各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各自为政、互相独立、资源分散、综合服务能力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文化主管部门及文昌市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室)和行政村文化室只有监督、指导的职能,无法直接、有效地实施管理,因此,要保证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创新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基层图书馆的阵地、设备和资源,才能构建完整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府购买服务和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

4.1 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而社会力量凭借其掌握的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入图书馆服务,尤其是其人事管理和用人方面机制灵活,服务效率较高,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能。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引入社会化管理机制,这将成为基层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必然选择。

4.2 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4.2.1 成功案例可借鉴。近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将图书馆的物业、食堂等进行外包,还将图书编目、数据库建设、电子阅览室管理等业务进行了外包,并已运作成熟且普遍采用,取得初步成效。较早开启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是广州市南沙区政府,2011年南沙区政府将南沙区图书馆整体外包,即把该馆的运营和管理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外包”给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约束和细化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其外包就是购买的一种方式。2013年,芜湖市镜湖区文广新局与安徽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订镜湖区图书馆的服务外包合同;2014年,合肥市为加快滨湖世纪新区图书馆建设,也购买了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服务;2012年,海南省三亚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运行及维护项目也外包给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上述图书馆的购买服务经几年来的运行证明是成功的,提供的服务总体上令人满意。

4.2.2 基础框架已基本形成有利于购买服务构建服务体系的实施。文昌市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已开通数据专网,市图书馆的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具有与文化站图书馆(室)的总分馆制功能,可以实现市图书馆与乡镇图书馆(室)文献的通借通还,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共享工程的资源均能在乡镇图书馆阅读,市与乡镇服务网络框架的建成有利于购买服务后的服务体系构建。

4.2.3 实现基层民众渴望就近、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愿望。文昌市大多数乡镇、行政村的图书馆资源不足、服务网点少,人们迫切需要有更多可供读书休闲的图书馆和高效的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构建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免费向民众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方便民众就近阅读与借阅,而且能免费获取文昌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自然会受到基层民众的欢迎。

4.3 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基层图书馆体系的格局调整

建立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科学、合理设置图书馆服务网点,既要考虑城区密集人口的地点布局,又要兼顾农村偏远的地方,网点设置要体现公平、合理、便民等。文昌行政区自1995年撤县建市后,市区扩建面积倍增,各乡镇建设也快速发展,现有龙楼航天小镇、高隆湾书香小镇、东郊椰林风情小镇、会文互联网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加快建设。现图书馆服务网点与文昌市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对图书馆网点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置。现文昌市有两个城区,老市区在文城镇,新市区在清澜港,两个城区相距12公里,老市区居住人口集中,现有文昌市图书馆,而清澜港新市区没有设置图书馆或分馆。清澜港新市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新办公区,是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港口、三沙市补给基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中转枢纽,人口正在逐步增多;龙楼镇为“龙楼航天镇”,是航天发射基地,目前该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航天城和铜鼓岭滨海旅游度假项目为发展目标,该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相继到该镇购房、置业、度假等,人口在快速增长。文昌市政府应以国家赋予的购买服务政策构建和完善本市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书香文昌”,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发展,可以在清澜新城区和龙楼镇原有的图书馆(室)基础上改建、扩建或新建馆舍,设置为市(县)级分馆,使图书馆分布设置更加合理。

4.4 分步骤、分层次实施

以市政府投资为主体,构建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把文化站图书馆(室)逐步建成分馆,把村级文化室建成服务网点,可先在有一定基础的乡镇进行建设,采取“以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前进”的方式,使市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同时,政府也要考虑到市、乡、村馆藏图书资源存量不足的问题,应将分散在文化站图书馆(室)、科技书屋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整合在一起,并纳入服务体系之中,对整合的图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管理运营、资源流通和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一体化。

4.5 政府购买基层图书馆服务内容及其运行模式

4.5.1 购买内容。①市级分馆和乡镇图书馆(室)全部项目。文昌市图书馆具有全公益性和专业性,是全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龙头,具有稳定行业的作用,并具有指导基层图书馆工作的职责,故不列为社会化管理。市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将全市分馆和乡镇图书馆(室)的业务管理、职能运行、资源采购、阅读活动、设施设备、馆员招聘、后勤保障全部委托给社会力量来运作和管理,即购买整体服务。②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服务网点部分项目。因为行政村服务网点多、分布广,如购买全部项目则会加重财政负担,前期先购买部分项目较为实际可行。部分项目为:图书采购、统一分编、著录加工、图书配送、图书轮换、设备维护、技术支持。③系统管理平台和数字资源管理。全市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使用市图书馆的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政府购买服务后承接方所采购的纸质文献书目数据存贮于市图书馆系统,各乡、村纸质文献各有标注,条形码加前缀区别,文献实现通借通还。独立式设备数字资源,如歌德电子借阅机由承接方采购;网络版数字资源由市图书馆采购,平台统一管理使用。④行政村服?胀?点的管理。由文化主管部门协助,将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点、村邮站的管理整合为1―2人负责,政府财政资金进行补助,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好村级服务网点。

4.5.2 运行模式。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为使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应由文昌市政府、财政局、文化主管部门依据法规建立规范的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程序和制度,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体现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并符合政府采购有关法规,以期达到政府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承接方及社会民众受益、合作共赢的目标。②由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等编制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规划、购买服务目录及实施方案,经审定后购买实施,并编制服务数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要素的指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文本,双方签订合同按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③组建由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读者代表组成的核算小组,负责对承接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核算、验收,政府根据该小组的统计评价结果对照评价体系按质按量列出的相应价格汇总支付,以年结算。

4.6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文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市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读者代表组成监督评估小组,监督评估全部项目内容、实施情况、服务效果等,对政府购买方和服务承接方进行客观的评估,让读者与公众满意,以期达到构建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让基层民众享有普遍、均等、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思考 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19-02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读者的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目标,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联系图书馆和读者的桥梁,因此说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新时期随着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读者获取知识的目的、渠道和需求也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需要。

1 目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读者服务工作效果的好坏标志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很多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业务建设、读者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但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文献载体的改变,读者服务工作出现了服务滞后,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

1.1 受传统图书馆观念的束缚,重藏轻用、重物轻人的状况依然存在

多年来,公共图书馆一直面临着经费紧张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将价格较高的工具书、珍贵的合订本等相关文献束之高阁,不对读者开放,使读者可望而不可即。同时国家对图书馆的评估,着重点也是放在馆藏面积、藏书数量等“物”的硬件设施方面,而忽视了对图书馆核心工作的考核,即读者服务工作水平高低、效果优良的考评。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方面,依然侧重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及投入,而忽视对读者进行深层次、多形式服务的要求。

1.2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不能满足读者对多载体文献资源的需求

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普及,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的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2002年哈尔滨市图书馆曾对4000名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读者希望通过利用光盘检索、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获取文献资源,获取方式希望选用“复制”和“文件传输”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人们对各类型电子文献的需求以及获取方式又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以反映出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出的新变化。

目前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需求,而越来越多的读者将目光转向更快捷、更详细的各类型电子文献资源的获取。针对这种情况多数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电子文献服务项目。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对于各类型电子文献服务工作的开展不到位。

第一,多數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步入误区。原本应该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资源查询并下载用的电子阅览室,受增加图书馆盈利理论的误导下,开始向读者收取费用,并不限制读者上网的目的,因此也使电子阅览室查询、获取文献资料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具有了网吧的性质。

第二,电子文献资源不丰富。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购买数据资源提供给读者,另一种就是加强馆际合作,实现馆际资源共享。单纯的购买数据资源,加强本馆的数据资源建设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一是经费的问题,每年的购书经费是有限的,因此所购买数据资源和图书同样也是有限的;二是所购买数据资源的专业类型的问题,同样由于经费有限,所购买的专业类型一定不能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求。而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则是满足读者需求,扩大资源类型的最根本解决方式。1999年1月15日,全国122个图书情报单位在北京图书馆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这标志着网络环境下,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共建共享的发展阶段。2000年6月12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宣告成立,同年12月26日,中心网络服务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基础建设正式启动实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改革试点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2001年,上海图书馆率先带动上海各区县图书馆联网服务系统工程正式启动,目的是通过网络,读者在上海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均可享受到上海地区各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但是,在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依然难以消除,因此现阶段达成资源共享的局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三,电子文献资源的获取和传递服务开展不到位。由于上述中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读者对电子文献资源的获取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其次文献传递服务方式又由于受传统服务方式思想的影响,各种网上服务如网上预借、馆际互借、电子邮件等远程服务没有开展起来,再加上目前馆员对网上服务方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自身基本素质的问题,使得电子文献的传递工作开展不能得以顺利进行。

2 深化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2.1 更新观念,创新服务思想,转变服务观念

首先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保证传统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图书馆馆员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培养图书馆馆员的创新意识。并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服务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过去简单的借阅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创造全新的读者服务理念。

2.2 坚持公共图书馆主体服务公益性,适当增加图书馆造血功能

公共图书馆的本质是为全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因而图书馆应杜绝以盈利性为手段,向读者收取各种文献使用费用,防止图书馆本质特征和主体功能产生异化,违背图书馆公益性的原则。

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仅靠国家经费的投入,确实是举步艰难,每年所拨给的购书经费都是极其有限的,更不要说图书馆员的待遇问题。在不与公益性服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开发一个营利性信息咨询机构,加强科研开发,为本地区大中企业单位提供专题服务、定题服务,一方面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一方面也达到了为图书馆创收的目的。

2.3 加强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建设步伐,满足读者多方位的需求

根据我国图书馆界现在的状况,实现全国性跨地区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还是有很多困难,但是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活动还是很具有操作性的。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的经验,从地区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入手来满足本地区读者对各类型文献资源的需求。

2.4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读者服务工作

网络时代,由于读者对各类型电子文献的需求,使得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要求。同时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提高,也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水平的服务方式。

(1)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也就是网上咨询服务,网上咨询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咨询工作分两个方面,一是提供读者在线咨询业务,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二是文献代检工作,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参考咨询员提出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咨询员根据读者提供的文献内容范围,利用主题词从各种数据库中收集尽可能全面的文献信息,利用电子邮件等网络文件传输形式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服务。

(2)开展网上预借、催还、续借等服务工作。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图书馆网站检索所需要图书,并可直接向图书馆提出预借,续借等服务项目,省去读者来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间。此项工作的开展将突破服务时空界限,实现快捷信息服务的宗旨。

(3)开展馆际互借服务。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就是对于本馆没有的文献,在本馆读者需要时,根据馆际互借制度协议,从其他图书馆馆借入提供给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他文献情报部门之间相互利用对方的文献资源来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服务形式,在不同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

(4)加强读者培训工作。开办各种读者培训班,主要包括馆藏数据库查询,各类型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本馆数据资源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文献传输等一般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向读者宣传介绍有哪些优秀数据资源可供读者利用。

(5)开展“一站式”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读者需要,开办专题阅览室,将分散的文献集中整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满足读者对专题文献的需求。

2.5 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对馆员基本素质的要求,馆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在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他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起着信息导航员和信息顾问的角色,因此,提升馆员素质,不断加强馆员继续教育的工作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提升了馆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

参考文献

[1]蒋焕琴.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2006,3.

[2]洪玲.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3]张冬吉.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初探[J].理论观察,2006,2.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究 篇7

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是服务于社会, 以读者的需要为服务导向, 想读者所想, 急读者所急,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应该坚持以文献为主, 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咨询, 还是环境的创建、管理工作始终贯彻“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思想。一切工作紧紧围绕读者开展, 以读者的满意衡量工作的价值和绩效。使读者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主人, 努力形成以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所以, 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去塑造与完善图书馆工作者的形象, 不管是生活上的挫折, 还是工作上的不顺利, 只要走到工作台前, 我们就要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 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做好读者服务

1. 要做到文明服务

(1) 文明服务的基本要求, 就是在保证设施、设备的质量和环境文明的前提下, 坚持以服务读者为核心, 以职业道德为准则, 实现服务的优质与礼貌。其基本要求是:A、服务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方便、明亮。B、服务设施:设施完好、服务工具齐全。C、服务质量:藏书丰富、分编准确、排架整齐、便于检索。D、服务态度:热情、耐心、言行举止文明礼貌, 动作规范。E、服务时间:准时开馆, 服务快捷, 尽量减少读者等候的时间。F、特殊服务:尽量满足老、弱、病、残等特殊读者的特殊要求, 或特殊时间内、或特殊需要的服务。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上的基本要求。

(2) 在服务语言上我们要作到标准、确切。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讲普通话, 而且要发音正确。我们是一个市级的公共图书馆, 读者是各种各样的, 有外地的, 如果你说地方语的话, 本地的还好些, 外来的读者就有可能听不懂你说的话。第二就是要礼貌、文雅。我们在与读者交淡时要热情、耐心有礼貌。不要用粗俗的语言和读者讲话。再有就是在和读者交谈一些专业性、技术性的问题时, 要恰到好处。在服务中最忌讳的就是故意用一些所谓的专业用语, 让读者听不明白。

(3) 在仪容仪表上我们首选要作到微笑服务。微笑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多的读者满意, 能缩短我们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距离, 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 也是乐业敬业的一种表现。在穿衣打扮上要得体。美观大方, 和谐统一。统一着装能引导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不仅让读者赏心悦目, 更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在这一方面我们馆有欠缺, 应加大力度做到这一点。在做到文明服务的同时, 我们还得从其它方面加以改变和提高。如开放时间的长短, 开架范围的大小等。

2、开展个性化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尊重读者, 以读者为本, 为读者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要符合人性, 即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 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包容人性的弱点, 同时以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开展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开展这样一些工作: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处理问题;拓展开馆运行时间;设置人性化的图书馆用语和宣传卡片;利用资源实施快捷和便利的关怀;推出代为读者购书服务;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等。

三、要适应图书馆的发展, 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图书馆诸要素中, 人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了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因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一切工作, 影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广泛使用,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在职人员的自身素质, 成为摆在每个图书馆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在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现代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首先应对每个在职人员的知识现状逐个了解, 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别做出每个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并组织实施。其次是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周密的安排, 要根据每个在职人员的知识结构逐个对待, 避免一窝蜂一齐上的做法。再次, 做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检查督促工作。要求在职人员通过学习写出读书心得, 并在适当的时候, 在职人员进行考试, 并对考试成绩优良者给予物质奖励, 以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

2. 加强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本身很难出成果, 只能替读者解答问题, 提供咨询, 帮助读者查找资料, 为读者服务, 也就是说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为读者做嫁衣。工作人员做好这看似简单又难以出成绩的工作, 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 同时还应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热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才能关心读者, 急读者之所急, 想读者之所想, 做读者的知心朋友, 才能把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做好。

综上所述, 想要利用好图书馆, 使它更好为读者服务, 就必须在图书馆建设上跟上时代要求, 使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上。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有了现代管理手段和能胜任驾驭现代手段的管理人才, 才能使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的图书馆大多沉浸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中, 在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呼唤着资源共享时代的到来。似乎只要技术成功就能带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实现, 随之图书馆人的素质的提高就能成为现实,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似乎我们的读者满意度也会提高一样, 然而, 我们是否想过, 就是这种物质性的改造仅仅是提供了便捷的外在条件, 而真正实现图书馆教育职能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水平的原动力却是我们图书馆人对社会的忧患意识与强烈的责任心, 还有我们的脚踏实地的各项服务举措的实施。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内在动力机制, 才能充分地利用外在的技术条件, 积极开拓图书馆事业发展尤其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各个层面的空间。

摘要:图书馆的工作是以读者为轴心, 一旦离开了读者, 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强化员工素质、做好导读工作、主动解难释疑、构建和谐氛围、在为读者服务时主动热情、以优秀的品质, 周到的服务, 熟悉的业务呈献给读者。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梅娟, 孙国霞, 姜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7 (02) .

[2]吕鹏.浅谈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 (09) .

[3]徐青平, 马砚斌.新技术理论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3 (06) .

[4]张和芬.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从访问美国、加拿大图书馆谈起[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 (06) .

[5]周向荣, 尹银怀.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图书馆员角色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 (05) .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8

1 城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读者服务工作效果与图书馆服务水平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即21世纪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 读者服务出现了停滞的状态, 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图书馆观念仍存在——重藏轻用、重物轻人

由于缺乏经费, 对于比较昂贵的图书, 管理人员就会特别收藏, 外界的读者不能随意的外界翻看, 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国家主要从馆藏面积、藏书数量等方面考核图书馆, 忽略了图书馆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读者服务工作水平和效果。因此, 目前公共图书馆仍重视硬件忽略了软件 (读者服务) 。

1.2 21世纪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 读者的需求方式也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据调查, 对于文献资源的获取, 部分读者提倡使用光盘检索、电子期刊或者数据库等获取方式。因网络的普及, 为了方便, 人们往往对电子文献更感兴趣。因此, 对于获取电子文献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得出:21世纪下读者呈现出了新的需求。

1.3 文献资源利用率低

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如下:第一, 书籍种类不齐全;第二, 没有合理有效分类整理资源, 给读者带来不便;第三, 书籍没有及时更新或者工作人员在采购书籍时, 工作没有做到位, 盲目的选择;第五, 宣传力度不够, 读者不知某些图书的存在, 造成资源的浪费。

1.4 个性化服务不到位

如今, 读者的要求变得多元化和信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 读者对以前的传统方式逐渐不认同, 因此, 图书馆需要提供更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检索, 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 采取相应的服务即个性化服务。

1.5 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

因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少, 所以, 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不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因缺乏沟通, 造成两者之间不断的起冲突。第二, 因缺乏沟通, 工作人员不了解读者的需求,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或者不足, 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 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进入21世纪后,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或者对服务工作创新。本文主要从对服务内容创新, 提高服务品味;提高馆员的素质, 对于形象的建设予以重视, 打造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提供资源共享的服务和对服务理念的创新四个方面深入分析。

2.1 对服务理念的创新

若想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即应创造新的服务理念。第一, 建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公共图书馆工作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求, 应以读者为核心, 读者的满意度是衡量的标尺。为了让读者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到对读者的爱护、尊重和关心。第二个是建立公平的理念。资源需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配置,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2.2 对服务内容创新, 提高服务品味

第一, 对个性化服务予以重视。读者服务工作应该是涉及到每一位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杜绝对每一位读者的服务方式都是一种固定模式即不能千篇一律。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主要是因为读者年龄、性别、学科、需求或者职业的不同。所以, 依据读者的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建立个性化服务。它对读者服务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 开展定题信息服务。定期向读者或者企业举行专题综合信息服务 (提供具有超前性、开拓性和引导性的信息) , 为读者提供既便利又最新的信息。第三, 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常说的一句话: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图书馆也如此, 根据自身的资源、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一些现实条件, 建设特色数据库供读者使用。第四, 对于服务方式的创新。21世纪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顺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也应改变传统的传统的服务方式, 提供全新有效的服务。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 比如电子邮件、信息检索、电子布告栏、文件传输等服务方式。

2.3 提高馆员的素质, 对于形象的建设予以重视, 打造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

馆员需具备以下四点: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素质指的是要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图书馆员要不断地学习, 提升自身的素质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 目的是跟上时代读者需求的步伐。图书馆时刻在更新文献资料。面对全新的资料, 馆员需要依照读者要求, 整理出相关的资料。这就需要馆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表达能力。为了时刻走在最前面, 就要求馆员具有勤于思考, 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2.4 提供资源共享的服务

因技术的不断进步,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读者可以利用检索工具, 输入关键字, 下载自己所需的内容。这样的话, 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大大的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利用资源共享服务, 服务对象不仅是本馆读者的服务还有网上读者;同时也拓展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的信息服务空间。

3 结论

综上所述, 21世纪——网络和信息化的时代,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挑战。即所存在挑战, 比如:传统图书馆观念仍存在——重藏轻用、重物轻人;21世纪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个性化服务不到位和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对读者工作的创新, 才能满足此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服务内容创新, 提高服务品味;提高馆员的素质, 对于形象的建设予以重视, 打造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提供资源共享的服务和对服务理念的创新。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急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读者的各种需求, 需改变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对服务工作应予以创新。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和对服务工作的创新两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21世纪,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利, 吴慰慈.再论2 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 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2000 (7) .

[2]陈小琳.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J].考试周刊, 2011 (48) :33-34.

[3]白云.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7) :99-100.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9

日本还存在着大量致力于未成年人服务的民间机构组织, 例如“读书推进运动协议会”, 其职责主要是以地区为单位组织各类读书活动, 广泛推荐书籍。为更好的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 日本政府于2002年开始构建覆盖全国的民间组织机构网络系统, 每5年编辑发行《全国读书团体总览》, 以促进各组织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日本政府另设立“儿童梦想基金会”资助这类民间组织机构举办活动。

日本国内众多规模不一的公共图书馆, 几乎都设有儿童阅览专区, 为少年儿童提供人性化、专有化的建筑空间和阅读空间。区内装潢设计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 墙面装饰有趣味十足的贴图, 配备低矮桌椅以便儿童舒适阅读, 书架上的书籍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摆设。少儿区还提供玩具和益智游戏等设施, 旨在通过玩耍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例如, 长滨市立HIWA图书馆提供围棋、象棋等棋牌类服务;长滨市立长滨图书馆提供布制图书, 较纸质图书具有柔软、鲜艳的特点, 防止幼小读者触摸图书时受伤, 同时布制图书特殊的触感可以促进低龄儿童的智力发育。许多儿童阅览区附设有专门的“故事屋”活动区域, 地面铺有地毯供小孩任意玩耍, 座椅上配备了收听录音带的插口, 孩子们可以自由收听录音故事。有的馆还在儿童阅览区内设置了专供儿童使用的宾馆式卫生间。

自1993年开始, “全国儿童读物联盟委员会”筹划建立日本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儿童图书馆———“国际儿童图书馆” (ILCL) 。1995年国立国会图书馆 (NDL) 批准了该委员会提交的“建议由NDL向国际儿童图书馆提供书籍的方案”。ILCL作为国立图书馆的支部图书馆, 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建成, 同年5月5日 (日本儿童节) 开馆, 其服务主要面向18岁以下的读者。2012年暑假期间, 馆内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座, 例如“一千零一夜”讲座、京都学校的儿童文化研讨会等。国际儿童馆有两处极富人文特色的地方, 即馆内一楼的自助餐室和供自带便当的读者用餐的露天席位。

日本公共图书馆始终秉承“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原则, 为未成年人提供细致体贴的人性化服务和富有创意的特色服务, 努力为未成年读者创造良好的借阅环境, 以求最大程度地为未成年读者提供方便。

在日本众多公共图书馆中, 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的残疾儿童服务起步较早, 对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残疾儿童服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专门设立视觉残疾儿童文库, 于每月的第二周和第四周为视觉残疾儿童开展图书朗读会。该儿童文库另一特色服务是为视觉残疾儿童制作可触绘本和点字读物。可触绘本的内页由树脂、羽毛、毛线、彩纸、布等材料制作, 给视觉残疾儿童带来各式各样的触摸体验。2000年后, 大阪府立中央图书馆引入了点字翻译软件, 提高了点字儿童读物的制作效率。类似的, 浦安市图书馆为弱视儿童读者提供色彩鲜艳的布艺模型教具, 如鲸鱼、鸡蛋等, 即使弱视儿童也能辨认得出这些教具的颜色与形状。此外, 东京的公共图书馆还举办面向听觉残疾儿童的手语读书会。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事业始于20世纪末, 儿童数字图书馆项目是该馆数字图书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1996年, 国立国会图书馆开始进行儿童图书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为其所藏的儿童图书编制书目记录, 其中一部分目录可用声音作交互式信息检索, 读者仅通过对话就可以得到其所需的图书信息。

日本公共图书馆作为该国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 担负着社会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职责, 得到了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 包括国家给予的各类法规政策支持、经济支持以及来自众多社会组织团体与儿童机构的帮助。二战后以《图书馆法》的颁布为契机, 日本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逐步迈入世界领先水平行列, 不仅在硬件设施与技术支持上追求先进, 其细致入微、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撑起的“服务软实力”更加值得称道。日本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人性化、法制化和先进化等特点, 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咏彤.日本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特色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04) .

[2]李国新.日本公共图书馆立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 (02) .

[3]孙颉, 原保忠.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少儿服务及启示[J].现代情报, 2010 (10) .

[4]王隽.日本图书馆的儿童服务工作及其启示[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 (01) .

[5]万亚平.日本“儿童读书推进运动”评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01) .

[6]李国新.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 (04) .

[7]俞月丽.日本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与服务[J].图书馆论坛, 2008 (05) .

[8]李国新.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 (03) .

[9]陈奕.日本图书馆法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4 (04) .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议 篇10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核心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 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有两大项, 一是藏书工作:即指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藏书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 或称社会服务工作。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相联系, 互为条件, 都是图书馆直接间接为读者服务活动的组成部分, 二者不可偏废。但二者在图书馆工作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 以及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变迁, 图书馆业务工作也逐渐由藏书工作转移到读者工作方面, 形成了以读者工作为重心的现代图书馆工作体制的新格局。

我们大家清楚, 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要求, 而进行的各项直接为读者服务的活动。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任务是让读者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书刊, 以最大的限度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图书馆读者工作包括文献宣传、图书流通、阅读辅导、信息参考、专题咨询解答等, 读者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 读者工作的点点滴滴体现了图书馆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两位方针, 是否遵循服务创新的理念, 建设发展图书馆事业。图书馆的藏书丰富, 文献资源多多固然重要, 它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但光有雄厚的文献资源, 而不强调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读者工作自然不会做好。一个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做不好, 就不能充分发挥已有文献资源的作用, 换句话说, 这个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就没有做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评估、衡量一个公共图书馆的绩效, 不是看你拥有多少藏书和古籍珍本, 而是看你在为读者服务方面做了多少事, 提供了哪些优质的服务, 看读者和老百姓给图书馆的赞扬是多还是少。所以说图书馆围绕读者所开展的工作是图书馆的重中之重, 无疑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我们盐田区图书馆作为深圳市的一个区级公共图书馆, 理当为盐田本辖区居民和外来建设者等群体服好务, 应向其提供丰富的书刊资料, 传递广博的文献信息,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 认真履行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如何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现代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机构, 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各类文献,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 提供广大公民的道德素质, 以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的进步。所以, 对一个图书馆来说, 如果没有读者, 就意味着没有图书馆的生存土壤, 因为读者是图书馆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 做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是图书馆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是图书馆追求的最终理想的目标。我认为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就应该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

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 任务完成的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树立为读者服务崇高思想,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对管理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做一件事之前, 我们必须有一个态度, 对图书馆人来说就是要热爱图书馆事业, 尊重读者, 热爱读者服务工作,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想, 工作认真负责, 待客热情周到。我们服务读者还应具备专深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因为这些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读者服务工作人员首先要熟悉自己的业务,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知识, 熟悉本馆馆藏文献、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具备辅导读者阅读的能力、熟悉读者阅读倾向、熟练使用中文工具书, 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读者服务意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自然就能够把读者服务工作做好。

(二) 做好图书馆本身的宣传工作。

长期以来, 公共图书馆对自己的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读者对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功能了解不多, 有人还把图书馆当成是出售图书的单位。拿我们盐田区图书馆来说, 图书馆的位置就位于最繁华热闹的市民广场, 但仍然有不少人不知有图书馆这个读书文化场所。从某种角度上讲, 我们图书馆本身在宣传自己方面有欠缺。知道图书馆的人少, 来读书的人自然会少, 借书证的办证率, 读者人数也同样上不去。这样就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和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为了扩大读者队伍, 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公共图书馆应广泛宣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在社会和读者中间树立起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鼓励, 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欲望, 让图书馆始终成为读者学习、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与此同时, 图书馆也应相对增加服务时间和服务项目, 力求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淘金, 使之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人气更加旺盛。

(三) 做好图书馆流通工作。

对于我们盐田区图书馆来说, 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居民、公务员和外来建设者群体。读者的阅读需要有明显的不同, 有的需要文艺小说, 有的需要道德修养读本和科技知识读物等, 文献的流通量也就明显不一样。公务员、辖区居民和外来工就是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 居民素质的提高, 代表一个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和整体文化水平, 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 帮助其掌握和利用各种图书、工具书, 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做好馆藏文献“各有所用”, 读者“各有所需”。

(四) 做好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

图书宣传是各种各样的, 如揭示馆藏、新书推介等, 引导读者了解图书, 利用图书, 扩大图书流通范围, 有效发挥藏书的作用, 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阅读辅导, 是在读者利用图书馆和在阅读方法等方面给予帮助, 协助读者充分利用馆藏, 提高阅读能力, 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阅读辅导工作有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检索等, 可以使读者了解图书馆藏书情况和使用方法, 以获得利用图书馆各种书刊资料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为自己的需要查找与选择书刊, 培养其读书能力。

总之, 公共图书馆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就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 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达到最好的服务效果,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采取有力措施, 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作风、内容、方式、手段都紧紧迎合发展趋势的需要, 工作中做到服务态度主动化、服务方向社会化, 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 这样才能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 使图书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摘要:读者工作是一项既讲究科学性, 又强调服务性的工作, 它是图书馆核心工作。图书馆任务完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工作。本文通过论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 提出了如何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方略。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洪林.读者服务工作[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研究 篇1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10(c)-0000-00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服务大众的社会职能,其外借服务能够满足读者文化知识的渴求,外借服务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图书借阅方式,能够使得读者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的分配图书的阅读时间。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外借服务存在的种种弊端随之显现,促使公共图书馆改革和服务的创新。

1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相对落后

受城市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城市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利用率不够高,馆藏种类相对较少等弊端,使得读者只能依靠传统的手工借阅方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刊物还是封闭式的管理,使得读者不能自由对书刊进行选择和借阅,不仅会占用读者相当多的时间,也给图书馆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增大了他们的工作量。

1.2公共图书管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

公共图书馆管理员由于受文化水平、个人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对读者的懈怠、不厌烦等情绪。由于城市和地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大大增加。受内部工作压力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管理员缺乏工作的耐心和毅力,而且由于本身文化素質的限制,对图书馆的馆藏分类,计算机操作管理等并不能及时的进行熟练掌握。再加上工作流程的繁琐,难免会对读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创新研究

2.1改革图书馆的整体布局

传统图书馆往往给人一种庄严、沉闷的感觉,使读者走进图书馆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改变和调整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不仅能够使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归属感,还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在环境的布置上可以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来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桌椅的选择上可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颜色相对艳丽的色调,或者将木质的椅子,改为布艺的沙发等。

2.2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公共图书馆要想真正做到为读者服务,必须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平时要注意加强对管理员文化知识水平以及服务理念的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保证始终能够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到人性化的服务。要求管理员必须精通馆藏图书的分类体系,熟练掌握每一个岗位操作流程。并且要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牢固掌握各管理应用软件的操作流程,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管理机构要定期对管理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图书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以督促管理员的工作和学习。例如对需要计算机实际操作的岗位,尽量安排年轻人、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去担任。借阅服务窗口,尽量安排工作经验和阅历较为丰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担任,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也会让读者在一种欢欣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图书的借阅。

2.3开辟图书借阅的绿色通道

所谓的图书借阅绿色通道指的是要根据一部分特殊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图书借阅管理。为了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的借阅需求,可以开辟专门的老年人和儿童专区,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实行电话或者网络预约服务,并送书上门;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在儿童阅读区设定一些游乐设施,或者设立趣味性的桌椅等,增加儿童的阅读兴趣;针对一些残疾人,可以设立专门的残疾人借阅通道,以方便其进出图书馆,或者也可以像对待老年人那样,设定专门的预约热线,提供上门送书服务,还可以针对聋哑人购置专门的阅读书籍等,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外借服务更为人性化。

2.4大力引进科技新成果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着公共图书馆的外借服务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更为的方便快捷,在减少管理员工作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外借的服务水平。而且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促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设的电子阅览室,也使得图书馆的外借服务更为人性化,打破了常规的借阅的限制,不仅大大提高了馆藏图书的利用率,而且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大众的社会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5改革图书馆外借制度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外借制度有着各种各样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得相当多的读者不能充分享受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所以公共图书馆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大力改革外借制度,拓宽图书外借渠道。对图书的借阅对象上可以适当的放宽借阅条件,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及主要读者的实际知识结构和需求,在图书的种类和借阅数量上进行适当的增加,并且延长外借期限。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费用的基础上,适当的延长读者的节约时间,可以由原来的两个月延长至三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图书借阅数量上,可以由原来的3册,增加到6册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公共图书馆外借服务的改革创新。公共图书馆要想更好的发展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要积极进行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改革创新。公共图书馆只有实行更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肖容梅,吴晞.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03).

[2] 姚萌.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10).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篇12

关键词:特殊读者群体,供贴心服务,人文关怀,信息资源

特殊读者群体是指图书馆一般读者之外的读者群, 在这里是指少年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我国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 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 提供平等的服务, 这其中包括为一般读者之外的特殊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人文关怀, 这不仅是对人的特殊关照, 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展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为特殊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 为特殊群体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文献、知识、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全面的发展, 特殊读者群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读者群体创设符合他们需求的环境是做好特殊群体服务的关键。我国新建的图书馆在服务环境创设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也有许多图书馆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对此不够重视, 或对服务环境的设计和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 导致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无法达到特殊读者群体的期望。良好的图书馆环境, 会对特殊读者产生巨大的作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当特殊读者来到图书馆时, 优雅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带给他们的是一种踏入神圣知识殿堂的感觉, 在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中, 调动一切对于视觉的有效语言来烘托这种气氛, 感染特殊读者。一句名人的格言或一幅来自艺术家感发而成的作品, 其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的感召。特殊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 既可在名言中思索, 又可以在作品的色彩中唤起向往。

2 开展针对性服务, 满足不同特殊读者群体读书需求

2.1 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 激发阅读的兴趣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宣传好的图书。如少儿图书馆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 向小读者推荐某一类图书, 丰富多彩的图书吸引了他, 引起了他对各类图书的兴趣。志趣比兴趣、乐趣进了一步, 有了自觉性, 阅读动机稳定而持久。在进行阅读指导时, 少儿图书馆员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从而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 进而增长知识。

2.2 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 老龄人口加速增多,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 老年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限制, 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有别于一般读者的特殊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开展老年人喜欢的读者活动;开展上门服务, 服务对象涵盖行动不便、高龄老年人, 服务形式包括预约借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

2.3 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 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圆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逐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 调整思路, 重视对农民工的服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包括世界读书日活动、读书节活动、服务宣传周活动、农民读书月活动, 引导农民工阅读;通过宣传和培训, 让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性质, 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

2.4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研究残疾读者的阅读心理, 满足残疾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残疾读者具有脆弱、敏感、自卑等心理特点,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他们服务过程中要端正思想, 研究残疾读者的心理需求, 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培养残疾人积极健康的观念, 为他们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人文关怀;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推荐一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的相关书籍, 让残疾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3 为特殊群体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是新形式下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县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 为特殊群体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新的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 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随着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 服务手段也不断得到改善, 现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 特殊群体提供视听服务, 开展直观、形象的服务活动。如图书馆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 为读者提供专题咨询、数据库检索、网上浏览等服务的同时及时整合各种最新文化信息资源送到各基层服务点, 让边远地区的特殊读者及时获取新的信息。

4 结语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上虽然有一些进展, 但是进展缓慢, 在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 只能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做一些表面工作, 为他们服务的项目少, 图书馆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 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

参考文献

[1]何伟劲.浅谈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读者的服务[J].兰州教育学院报, 2013 (7) :115-117.

[2]蒋霞美.我国图书馆老年服务研究述评图书馆杂志2014, 33 (7) :53-57.

[3]颜敏, 郑淼.东莞农民工阅读需求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15) .

上一篇:家具结构设计下一篇:老年股骨颈骨骨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