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2024-06-2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共12篇)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培养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文化软实力渐入人们的视野, 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主要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摇篮, 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国素质教育”项目。

一、图书馆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图书馆在提高全民素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国民素质, 国家软实力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就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 普遍的国民素质水平较低, 并且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文化的软实力, 只有增强过得文化软实体即提高国民素质, 才能够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领导曾经在视察图书馆时就表示, “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 大兴勤奋学习之风。”

向全民开放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全社会服务, 满足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国民素质[1]。想要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扩大其教育功能, 他是千百年育人的最好方法, 图使馆一直是读者的教育中心。他克服了学校教育目标的统一限制, 让每个读者可以来图书馆, 图书馆与国内最新的媒体联网, 使读者第一时间找到最新的信息。

二、以图书馆为基础, 提高全民素质

1. 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图书馆是知识的储存库, 是传递人类知识和文化的地方, 图书馆会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书籍和文件, 还要对其传播的信息进行处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始终是占主导地位, 利于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图书馆负责指导国家伦理道德的作用, 担负着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教育体系的责任。图书馆是读者在里面学习, 使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推荐好书给读者, 图书馆是国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让读者思想和审美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净化读者的灵魂, 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引导人们追求完美的人生。图书馆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的重要基地, 它必须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不会容忍各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和垃圾文化的各种反动意见书籍。

2. 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美国世界实践表明, 社会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素质低, 不能认为是未开发的宝藏, 只有通过发展,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力资源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 技能的劳动力只有掌握高技能优秀人才。资源, 是最宝贵的财富, 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最大资源之一。图书馆不仅要组织知识, 管理知识为主要功能, 同时全国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图书馆不仅拥有大量的管理知识经验, 也有教育国家科学文化素质经验, 所以图书馆应成为国家科技与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要加快发展现代教育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图书馆应首先依靠信息网络, 图书馆应全方位, 多层次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其次, 图书馆应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2]。图书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服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实用的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分子除了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外, 就会通过图书馆来获取科技知识, 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3. 提高国民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江泽民同志说:“图书馆是人民终身的学校”。图书馆对于人们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很多读者知道想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去图书馆, 但是大多数去过图书馆的人都没有真正的学会利用图书馆的信息, 并且他们也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想要读者更好的理解并且使用图书馆, 首先就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利用图书馆的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读者充分了解到图书馆的性质、作用, 知道图书馆是系统、有序化的书目情报机构, 是知识的宝库;同时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各部门的职能、服务设施以及服务方式等;还要让读者了解到图书馆的最实用的检索工具, 以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借阅方式

1. 调整开馆时间及开放方式

图书馆应该根据当地读者的作息时间以及需求, 对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做进一步的调整, 还要根据读者的借阅特点适当的进行延长时间, 比如大多数的学生读者一般都会选择在放学以后, 这样就要延长一段时间, 保证读者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能够阅读到图书馆的书籍。很多图书馆的保藏本书籍都很少对读者开放,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阅读范围, 建议图书馆将这些书籍对外开放, 图书的破损是不可避免的。图书馆应该改善传统的借阅方式, 将某些图书扫描成电子版, 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阅读, 这样既节约读者的时间, 又能够减少图书馆的工作量, 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2. 宣传新书, 进行网络导读

图书馆更加应该做好宣传新书的的工作,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图书馆借阅。要根据读者的文化水平、工作类型等方面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宣传活动。现在是科技时代, 图书馆的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很多读者面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感到很无助, 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去哪里自己想要的信息, 针对这些问题, 图书馆要进一步的开设计算机的操作流程、使用网络图书馆的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来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图书馆要根据当地读者的类型举行不同种类的读书活动, 比如针对青年人, 就要开展一些关于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一些有活力的活动, 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还要经常开展一些针对中老年人的活动, 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四、结语

丰富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是增强图书馆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图书馆以至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能否培养出精神境界高上、技术知识强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图书馆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需要图书馆不断的创造新的、好的条件,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筱霞.创造学习型社会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更新[J].辽宁省图书馆出版社, 2014 (2) .22.23.

[2]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30.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2

公共图书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作用不大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有关措施,既可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又可使公共图书馆获得发展.

作 者:安杰  作者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黑龙江,大庆,166200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 “”(15) 分类号:G2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素质教育   作用  

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再认识 篇3

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地位是指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那么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如何定位?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社会地位。

(一)图书馆先导性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

1、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引导者

江泽民同志题词:“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公民素质是关键,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基本目标。终身学习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物质需求,这就为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平台。图书馆用自己的馆藏资源和信息资料为民众提供服务,用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引领社会学习潮流,用舒适优雅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民众终身学习的学校。

2、图书馆是科学信息的传播者

图书馆是解决信息不平衡现象的专门机构,是将信息资料依据一定的规则收集组织起来,进行信息整理和信息资源配置,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在图书馆检索获取,以满足各种专业、各种爱好、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现在许多新兴产业单位将情报收集处理工作交由图书馆来做,这不仅能使委托方迅速及时收集到需求的资源,也为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平台,增强了信息的传播能力。

(二)图书馆基础性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

1、图书馆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知识和人类文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机构之一,承担着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的责任,从藏书楼对文献保存开始,到现在完善的分类管理,始终都发挥着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作用。图书馆成为了人类文化传承的殿堂,奠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2、图书馆是社会创新的推动者

图书馆汇集各种资源,建起数据库,形成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成为现代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拥有者,奠定了图书馆在信息传递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动信息化建设,而图书馆是信息化建设的枢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成,有力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迅速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扩大了中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图书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增强了对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增强了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对人民的影响力,对世界文明的辐射力。

社会创新首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在创新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又渗透于任何创新活动之中。她对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美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图书馆是文化创新的承担者,它既是历史文明的传承者,创新资源的提供者,还是科技研发的参与者,社会文化的教育者。所以说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突出,作用强大。

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社会作用是某项工作或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就是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动力和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将愈加凸显。

(一)先进文化的倡导作用

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凝聚人民意志和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也是一个执政党务实执政的基础,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的时期,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倡导作用更为重要。它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真理,发掘、阐述、转化、继承和发扬积极向上的文化成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推动先进文化传播。

(二)国家创新的支撑作用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图书馆在国家创新中的基本任务就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管理、传递,以便为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需求者提供文献信息,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发挥支持和保障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创新依赖于科技研发。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集散与传播的枢纽、信息资源的重要宝库,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利用的重要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动机的燃料。图书馆贮存着丰富的科学信息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政策信息资源、国际经济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都是科技开发利用的素材和资料,只要加以开发和利用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形成,造成了社会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加。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主题,稳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图书馆是一个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的地方,这一特殊的氛围是任何机构无法比拟的。它以丰富馆藏文献,先进的文化成果、整洁幽雅的环境氛围、舒适宜人的服务手段,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情报的场所,丰富和补充精神文化的园地,对释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压力以及缓解疲惫、烦躁的心理都有很大作用。同时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享用图书资源,不论身份贵贱、职务高低、文化程度,都可根据自身喜好、意愿,尽情地享受图书馆藏资源,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愿望,凸显了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它不仅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主阵地。

(四)社会生活的升华作用

胡锦涛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在当今社会结构复杂、国际影响非常显现的情形下,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中不可缺少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国民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境界。必须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同时,精神力量在过去的时光中流失太多,淡化了我们应当世代相传、永久珍惜的精神财富和民族传统,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古国里,物质贫穷不应属于中国人民,精神贫困和精神空虚不应属于中华民族。提升国民精神力量和精神境界是图书馆应当承担的责任。

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必须看到先进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要保持先进就得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永无止境,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必须不断追求知识,获取信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就是为提高大众综合素质服务的。

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时间的缩短,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科学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很多人会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图书馆,吸取精神营养,寻找新的生活乐趣。图书馆在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科技水平,将国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还将在鼓舞民众斗志,追求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精神境界,提升社会生活品味上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龙基,关志英.构筑图书馆文化提高图书馆软实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

[2]白国应.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十大作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5).

[3]卿雪梅.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06(11).

[4]郭娟娟.图书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6).

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和谐,公共图书馆

和谐社会是一个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社会。文化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在三大文明的协调与和谐发展要求之中。在中国古代,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孔子的“致中和”、“和为贵”, 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董仲舒的“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 张载的“天人合一”等等, 无不蕴含着对和谐境界的追求。在当今中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在全党全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和努力奋斗的进程中, 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1 和谐社会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和”被广泛地应用于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谐”有协调、融洽的含义。因此,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之意, 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调和。比如,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 认为“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孔子极力主张“中庸”, 认为不偏不倚谓之“中”, 无过无不及叫做“庸”;他还说过“过犹不及”, 即为人处事和运筹决策, 必须做到恰到好处, 做过了头和做得不够, 同样是错误的。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认为只要内部和谐, 上下齐心协力, 就能无往而不胜;孟子还有“天人合一”的说法, 从中也可以看出“和”的观念。荀子提出“和则一, 一则多力”, 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和谐相处, 就能取得一致, 增大力量。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 但它们始终能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这些都表明在数千年前的先哲那里, 从一开始就把追求社会的和谐状态, 作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理念。当然, 如果我们从几千年的角度纵向观察, 在中国传统文化各种和谐社会的理想中, 最具代表性的应当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指一种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和讲究礼仪的社会, 而更高级的社会则是一种公有共享、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追求、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不都有这种理想社会影响的痕迹吗?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家和万事兴”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合理的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是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合理的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的结果。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尽管含有唯心主义的成份, 但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和谐社会中图书馆的作用

2.1 图书馆的基本作用

关于图书馆的作用,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 一致认为主要是四种: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 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就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 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二是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 担负着教育职能。三是传递科学情报。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 是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四是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 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 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 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五是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能够满足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 能够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轻视的社会整合功能。

2.2 和谐社会中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文化的核心, 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问题,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民族的生生衍续, 靠的都是文化的维系。先进文化、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一个社会的和谐, 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图书馆在今日中国打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文化氛围、思想道德和价值评判体系方面, 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精神家园, 应该有所作为、大有可为, 守土有责、责无旁贷。这时, 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为:

2.2.1 升级共同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实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色。不同的人文及文化背景, 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不同的行为方式, 都需要进行对话、融会、整合与引导。换言之,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虽然千姿百态, 但是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 在文化发展上, 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这就是说, 就近、经常地去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是能够引导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 在书本的交流中学习借鉴, 在思想的碰撞中扬弃升华。尤其是当今世界处于纷争变幻和当代中国处于加快发展的时代, 各种矛盾交织纠结的时候, 进一步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的资源优势, 是能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去领会“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深刻寓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理念, 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使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在这方面, 图书馆显示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图书馆天生就是这样的, 它所收藏的知识产品, 无论是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等, 一定是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 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 包含着道德规范, 体现着文化判断。一个民族的成长, 一个社会的进步, 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 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2.2.2 激活蓬勃的创造力。

当今社会, 任何科学研究, 理论创新, 都必须从收集、掌握、熟悉图书资料开始, 掌握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掌握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现状, 掌握相邻学科所提供的多层次文献资料, 以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 作出新概括, 取得新发展, 获得新结论。一个人要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就必须从记载已有科技成果的图书资料中去学习、消化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优秀成果, 以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示。同时, 新的知识、信息, 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交流,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书刊资料来进行的。有人将图书馆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这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所包涵的内容是极其丰富、无边无际的, 人活到老, 学到老也永远学不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图书馆作为求知者的良师益友, 它对任何人是没有围墙的, 只要你踏进图书馆的大门, 它绝不会辜负你的辛勤劳动。其实, 图书馆更应称作是“没有围墙的研究所”:一是图书馆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齐全的设备。二是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 它拥有丰富的藏书并使人产生求知的欲望。三是图书馆有一个人所学知识的延伸和知识结构以外的各种综合性知识。四是图书馆通常是学者荟集的场所, 那里能找到学术同道或解惑者。

总之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是打造文化和谐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是升级共同的凝聚力和激活蓬勃的创造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虞云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 2005-05-18 (1) .[1]虞云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 2005-05-18 (1) .

[2]李青.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7) .[2]李青.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7) .

[3]李建华.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5) .[3]李建华.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5) .

[4]戚杰, 魏建华.公共图书馆的本质职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3 (3) .[4]戚杰, 魏建华.公共图书馆的本质职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3 (3) .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5

基层图书馆的产生与应用,增加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人们学习知识、了解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馆藏比较丰富,可以对人们的差异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图书馆是一种公共设施,是面对全社会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对相关知识以及信息等进行获取,尤其是对于一些退休人员、农民工以及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来说,可以有效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层图书馆的功能也在日益完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图书信息进行快速获取,让读者可以在图书海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平等的、便捷的、廉价的学习的平台,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图书馆不仅有利于人们对知识以及信息等的获取,同时也可以对人类的知识、经验以及文化遗产等进行有效保留,成了当今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保护对象是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所有文化遗产,既可以是古代书籍,又可以是现代信息。从保护的形式来看,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各种馆藏进行了电子化以及数字化提升,实现了文献资料的永久保存。图书馆中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为文娱活动开展、理论研究以及文化传播等提供资源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彰显地方的文化特色,对当地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应该意识到自身职能的重要性,通过信息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有效整理,对文献资源库进行完善,进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图书查阅和图书咨询服务。

2.3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对于公共文化体系来说,其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对人们的文化权益进行保障,对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而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它是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以及文化空间提供等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还十分先进、十分优秀,可以为各种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在提高人们生活情趣、拓宽他们视野的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可以多举办一些公共文化活动,比如图书讲座、文化展览以及学术会议等等,为人们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并将这些活动作为载体,增强人们对先进文化的了解,进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2]。

2.4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首先,人们可以在图书馆内对某一知识、某一信息等进行交流,将图书馆作为互动场所,在互相切磋、互相帮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其次,图书馆可以开展自由对话活动,为相关人员、专家和读者等提供沟通场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后,图书馆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比如文化讲座、影视观摩、读书漂流会、音乐欣赏以及学术交流等等,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去艺术方面的享受。由此可见,基层图书馆属于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对人们文化素养、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5可以为人们提供免费的服务

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可以为人们提供免费的信息获取服务,并实现了人们利用信息的平等和自由。基层图书馆是国家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是基于国家财政支持下的一种公益文化事业,因此有义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免费的读书服务。在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下,人们可以对知识进行自由获取,对自身的文化权益进行有效保障,在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精神的同时,也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

3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3.1注重人才建设

对于公共服务理念来说,不仅是基层图书馆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对人们的切身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便捷的、优质的文化服务。另外,图书馆也需要做好人才建设工作,从理论、服务、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服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进而对人们的差异化需求以及新环境等进行适应,将图书馆理念、精神等发扬光大,增强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可度,为后续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进而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通过校园招聘以及网站招聘等对人才进行引进,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3.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基层图书馆的构建属于重点内容,也是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应该全面发挥自身在人才、资源、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对乡镇图书室以及文化站等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可以在当地建立图书流动站或者是图书辅导站等,在督促、指导的基础上,提高乡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图书馆也可以从藏书结构、规章制度、读者服务以及图书借阅等方面对乡镇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辅导,进而增强乡镇图书室以及文化站等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对于一些技術水平低、馆藏有限、资金缺乏的图书室或者是文化站,基层图书馆可以和其进行流动合作,比如可以通过流动图书车或者是流动图书箱等,对图书馆藏进行合理调配,根据各个乡镇的图书使用情况,对图书进行合理安排,进而对文献资料不足、馆藏内容单一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4]。

3.3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基层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应该借助时代优势,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图书馆需要对自身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对图书检索系统、馆藏数据库、信息共享工程等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电子阅览室,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增强人们对信息技术以及图书馆等的体验,进而对他们在科普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

总而言之,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类生活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又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系的建设水平。因此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应该对公共文化体系的价值以及自身的重要作用等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来增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效果,进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实现国家以及社会等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波,张静.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2(12):314-317.

[2]李淑华.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图书情报导刊,,17(1):55-56.

[3]王菊.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决策与信息(下半月),(4):154-155.

试谈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愿景 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愿景;文化

1.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愿景

1.1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历史是这个国家的荣耀,也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因素,同时更是是一个国家主权完整的根本参照,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历史的沉淀。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从产生到发展,再到鼎盛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者,民族文化沉淀着一个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在這个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时代,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公共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传承作用一直都能够在历史的沿革中展现出来,在新的历史时代中,这种传承者的作用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后人瞻仰前人成就的凭借。

1.2网络信息时代的传教士

上世纪后半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超过八成,而在我国这个欠发达国家中,网络普及率也已经超过了四成,并且这一数字逐年递增。信息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一个传教士来解决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与我国公民网络普及率较低的基本矛盾。而图书馆,这个与人民保持最紧密联系的文化传播地,自然就会在新的历史时代中承担起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教士的角色,为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像传播百家道统一样,也成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教士。

1.3社会主义人文气息的构建者

何为社会主义人文气息?所谓的社会主义人文气息指的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爱护人和尊重人,肯定每一位公民的社会地位和国家地位,形成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人文气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图书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一直以来对于我国基层社会建设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更是许多人民不断补充自我、充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新的历史时代中,要构建社会主义人文气息,就必须注重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的发挥,用图书馆最接地气的特征和方式,让更多的公民体会到社会主义人文气息。

2.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愿景的实现途径

2.1坚持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

图书馆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汇聚地,而人类历史文化则是历史上做出武术贡献的普通人民的宝贵聪明才智的凝聚,图书馆存在的基础来自于人民,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也在于人民。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代中,承担着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重任,承担着网络信息时代传教士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文气息构建的重担。首先,坚持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明确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公共图书馆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民所需即我所需的原则,根据人民的现实需求,按照人民的最迫切的网络信息时代的特殊所需,多引入一些网络信息时代的刊物、著作等;其次,坚持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业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为以后更加方便的为民服务提供保障。

2.2加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现状来看,虽然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较为普遍,基本上每一个基层行政区域都设置有公共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馆,都是上世纪末期及本世纪初期建成的,这些图书馆的设置,目的在于尽快提高全民素质,与国家建设相同步。但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公共图书馆所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人民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的需求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而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却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网络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人民所需。所以当下之急,就是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备,比如引进公共图书馆的网络搜索设备,比如建立公共图书馆配套的电子阅览室等等。当然,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该美化公共图书馆周围环境,为阅览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图书阅览环境等。

2.3科学选购有益书籍

科学选购有益书籍,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愿景的现实所需,根据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时代的时代特点,根据历史特点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特点、社会主义人文气息的构建特点,多选择一些信息网络技术相关的书籍,多选择一些民族文化相关的书籍,多选择一些能够有助于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书籍,把这三个方面的有益书籍的选购作为重点,科学选购有益书籍,,才能够实现好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愿景。

2.4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和内容

图书馆自身定位与创新发展,数字图书馆技术带来了新的活力以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中心、以网络发布为纽带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情报部门所采用,数字化为公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纸质文献有益补充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信息化将会推动图书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公共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会更全面、更生动、更具有层次性。以学会活动为契机,搞好图书馆间的协作及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通过加强业务建设与学术研究,积极主动地参加行业及地区的图书馆协会,参与学术交流,并以此为契机,了解周边情况,尤其要加强图书馆间协作,通过联合目录共知,通过网络共建,通过馆际互借与协作共享。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是与人民保持最紧密关系的图书馆,它在基层社会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当下公共图书馆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必须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模式,革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形式,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公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2]胡靖华.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多层次电子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03).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7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1. 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定义出发, 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承担重要责任。

社会和谐环境的建立的重要途径在于坚持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创建一个公正、公平、充满生机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离不开高效率、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这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趋势, 更是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职责所在。从工作本质上看, 公共图书馆是开放的、平等的社会服务性质的机构, 教育有服务性、开放性以及公益性质, 这也决定了公共图书馆能为社会每个成员提供免费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能为群众提供精神财富, 只有这样充足的社会服务, 才能让社会大众彼此和谐, 如此社会才能保持和谐氛围。

另外, 作为公民人权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保证公民权利上, 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容低估的, 在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过程中应从这一角度进行考量, 尽管近年来才提出维护社会信息的公平, 但信息公平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虽然公共图书馆事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其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始终坚持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伴随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发展, “公民信息权利得到保障”的内容必将得到完善。公共图书馆具有贴近百姓、坚持平民化社会服务的特色, 社会大众能够在公共图书馆自由出入, 接受服务, 而不会因为地域、环境、经济条件一系列的外因而将信息进行区别享受, 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信息接收的公平性。

2. 从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职能出发,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相当于和谐社会的基础性质的工作。

“服务社会大众, 传播科学知识”是公共图书馆的最为基本的职能,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营造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与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是互为因果的特殊关系。所以,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 公共图书馆工作目标以及基本职能和谐社会大环境建设的追求以及目标具有一致性, 例如, 在1904年, 政府在建设湖南图书馆时, 确立的宗旨是“开通智识, 输入文明”, 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间公共图书馆,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在服务社会、启迪民智、传播精神文化以及推动社会的和谐进程中, 公共图书馆作用突出, 从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生产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突出贡献, 国内政府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为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全民教育、提升全民文化水平、提高国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除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之外, 还具有较强的社会建设推动作用。

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时间过程中可以看出来,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能促进社会阅读,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 另外一方面, 对于部分无法参与学校教学的公民, 能加强教育培训, 增加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声音。

公共图书馆还具有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 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来看, 引领先进文明的社会风尚、弘扬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是其重要的表现, 公共图书馆倡导群众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来, 能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发展社会和谐环境的重要中心, 更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人们和谐共处的国泰民安的图画。

3. 从公共图书馆坚持的工作理念出发, 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和谐社会, 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人受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关心, 社会的发展重视激发人的热情, 发挥人的个性, 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理要求予以充分满足。和谐社会, 人们安居乐业, 国家安定团结。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 一定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加大对“公共”与“平等”意识的宣传、提倡, 让社会大众充分享受保存在图书馆的所有知识。

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关于构建公共图书馆的宣言, 宣告公共图书馆对所有人都平等对待, 没有年龄、国籍、语言、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的限制, 为所有人提供图书服务, 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是对全民开放的, 由此可以看到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宗旨就是图书共有共享、平等自由利用, 精髓就是平等思想。

21世纪初, 公共图书馆运动再一次重申了图书平等享有的理念, 并且逐渐将理念的精神内容不断提升到制度层面, 构建信息公平和保障制度。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最终与最高目标就是, 积极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 湖南图书馆首次开办了盲人图书馆, 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 不断满足更多群体的读书需求。同时还举办了志愿者招募活动, 为盲人朋友邮寄书本或是送书上门, 切实解决盲人读者的实际需求, 真正做到了公共图书馆平等对待所有人的宗旨, 努力满足一切读者的实际需求, 充分且直接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策略探究

1. 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

为了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需要强化服务意识,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意识, 不断将服务领域进行拓展;培养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情操;加强服务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 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通过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 保证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 能在公共图书馆获得人人享受文化的平等待遇, 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强化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保证政府的经费投入, 争取将投资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 能在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过程中, 形成公共图书馆良性发展机制。在保证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开发力度, 加强公共图书馆充满特色的数据库的建立, 保证社会信息资源进行电子化的顺利实施。

2. 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 面对新技术、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变化, 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需要更高素质的馆员, 对馆员在知识方面、学习能力方面要求提高。同时, 还要求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流畅的人际沟通能力、较高的工作能力、积极的创新能力。

图书馆馆员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掌握好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知识, 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知识, 并能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 如对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进行字段设置、录入各类数据库、有效运用各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测试、切实维护数据库等。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了然于胸, 清楚明确图书馆馆藏具体情况, 积极了解图书馆收藏的各类图书的专业知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具体, 事无巨细, 这就需要馆员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沟通能力与综合判断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检索、加工、开发与利用文献资料。总的说来, 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能较快地接受、利用新技术, 不断发展自身、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形势、新变化。

3. 加强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 提升公共图书馆美誉度、知名度。

图书馆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宣传, 利用撰写新闻稿等方法来传播信息, 创造声势, 在营造舆论环境的同时, 提高全民阅读、全民素质提升的意识。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信息推广会议、畅销书展、专家学术性质讲座等活动与群众形成良性的互动, 提高公共图书馆知名度的同时, 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类型, 公共图书馆具有鲜明代表性以及明显的个性特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公共图书馆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与国际图书馆惯例相符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的、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新理念。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在构建和谐的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服务大众、开拓进取, 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 营造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无可取代的作用。

摘要: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的追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有重要作用, 论文对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作用进行了探究, 提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作用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作用

参考文献

[1]邱丽华.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应发挥的作[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9) .

[2]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 2006 (1) .

[3]林敏.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图书馆学刊, 2006 (2) .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8

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界一直对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问题进行着不断的反思。有专家认为:公共图书馆作为某一地区图书馆的中心机构, 首先应成为该地区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主要承担参考咨询、情报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也有专家认为:公共图书馆功能实现的顺序为信息咨询研究中心、教育支持中心、阅读中心、社区信息中心和社区中心。笔者以为,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是独立运用现代化传播方式、广泛覆盖全社会城乡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的中枢平台, 图书馆的未来应该是实体和数字化资源的“复合体”。

1.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定位。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因此图书馆有义务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和无偿服务, 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无偿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公益性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更好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此可见,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能更好地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2.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及倡导社会阅读功能定位。

社会教育职能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 也是公共图书馆存在理由的有力注解。省级公共图书馆鼓励自主学习, 培养公众的终身学习习惯, 保障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资料, 支持终身教育, 并参与远程教育;同时也支持正规教育, 辅助公众完成正规教育计划, 可以在学校设立图书馆分馆或流动图书站, 开展馆际互借, 为学校图书馆或资料室配备资料, 制订学生假期阅读计划, 组织阅读活动, 提供作业辅导等。再次, 支持儿童教育, 提供家庭教学配备的相应资料与培训。2011年9月份福建省图书馆少儿分馆在百年馆庆之际开馆了, 先进的设备, 优质的服务, 立刻在整个福州市区掀起了一场少儿学习的风暴, 可见, 公共图书馆在少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培养公众阅读习惯和能力的主要场所, 组织开展学生阅读活动和社会公众阅读活动, 提供儿童阅读方法技能指导, 提供教师或家长对儿童阅读相关资料的引导;组织书评、作者见面会活动, 宣传推荐书目, 引导阅读方向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使阅读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爱好和普遍习惯的推动者, 是阅读文化环境的建设者。

3.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定位。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 以人为本, 无偿提供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 如当地生活基本信息 (就业、消费、法律、医疗等) , 当地政府机构、企业、科教文卫等机构及其人员信息、地方志等。通过信息服务进而改善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参与社会的程度与质量, 并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扩展, 成为信息提供者。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这也给省级公共图书馆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 如何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政府信息成了近年来图书馆界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发展

1. 开展和创新讲座事业, 拓展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实施品牌战略, 精心打造服务精品, 使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富有活力和竞争力,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近年来尤其是公共讲座已经成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倡导社会阅读等功能的主要途径和品牌服务。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建省社科联合作“东南周末讲坛”品牌, 每年举办52场系列科普类讲座, 52场经典书籍阅读、艺术赏析类讲座。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展《国图———东南周末讲坛》专家大型讲座每年4场。开展以摄影、书法、漫画为题材的主题展览20余场, 还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展“文津图书获奖作品”大型展览和宣传推广活动。2011年又打造了“市民生活课堂”的品牌活动。2010年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单位和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 加强信息服务, 包括加强省级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逐渐成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公共图书馆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等提供的信息服务除了提供原始文献、咨询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编发剪报、内参、刊物和课题研究、专题综述之外, 更应该提高服务层次, 重点开发高质量的、权威性的二三次文献产品, 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自身信息组织、检索上的优势, 及时准确全面收集、加工、整理信息。例如, 在为政府机关及科研机构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福建省图书馆为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协等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参考, 编辑信息集萃等;同时还为国内图书馆提供馆际互借和电子文献传递工作。另外, 为全省重大的政务活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是省级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的一项创新和探索, 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更新与服务策略的转变。截至2010年10月的11个月时间里, 我馆参考咨询部馆内及网上共接待读者48717人次, 其中网络参考咨询29312人次, 口头咨询13190次, 电话咨询5192人次, E-mail咨询352人次, 专题咨询671人次, 共完成大大小小的咨询课题802个, 专题咨询达37528条, 网络参考咨询35727条;近年来, 福建省图书馆开展图书馆服务走进“两会”活动, 深入省政协、省人大会议驻地, 为全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现场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咨询服务, 搭建起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受到代表和委员的欢迎和好评。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 政府信息服务成省级公共图书馆一个全新的服务模块。我馆从2008年初着手筹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心, 于同年5月1日在中文工具书阅览室开辟专题阅览区, 正式挂牌成立“福建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同日对读者开放, 到2011年5月, 我馆开设了专门的“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廉政专题阅览室”。自成立以来, 共接收福建省政府下属43个单位送交的2003年迄今的文件49446件, 接待读者3019人次 (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 。同时, 我馆多次组织人员对外宣传政府信息服务工作, 并相应地着手建立政府信息服务数据库, 应该说, 在政府信息服务中, 我馆走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前列。

3. 拓展基层延伸服务。

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拓展基层延伸服务, 建立分馆或发展基层图书馆, 扩展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水平, 统一资源共享, 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 通过建立馆外流通点和“流动图书车”等形式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出去。福建省图书馆积极发挥图书资源优势, 拓宽服务领域, 积极推进廉政文化书籍“六进” (社区、农村、学校、部队、监狱、机关) 创建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 福建省图书馆就跨出馆门,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把服务延伸到了社区、农村、学校、部队、流通点, 开展了“流动图书馆”和“流动图书网点”的送书活动, 在社区、驻榕部队、武警、残疾人康复中心、少管所、劳教戒毒所、幼儿园、小学、省政协等建立了65个图书流动服务点和分馆, 每年向分馆和流通点送书2万多册。2010年八一前夕, 又与驻某地高炮旅和驻榕61731部队协作建立分馆, 向部队战士提供2000册的爱国主义、廉政专题、军事专题的各类书籍和光盘, 还为部队开通35万种电子图书, 1.7万种电子期刊数据库, 总量达27TB。

21世纪, 省级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时代。这是在我国“知识工程”、“共享工程”、“创新型国家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基础上的新发展, 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普遍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架和完善, 为公共图书馆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生存挑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目标要求公共图书馆为自身战略定位和创新服务作出更大的努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其作用与发展。探讨了新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阐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目标要求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自身战略定位和创新服务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原则解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 (5) .

[2]袁俊喜.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 2011 (3) .

[6]李璞.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1) .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9

政府信息职能是政府诸多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政府信息职能作用是我国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也是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的需求。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强化法制建设,是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以对公共事务的知情、了解为前提的。如果不能获取政府的信息,人民就无法参政议政、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消除疑虑误解,批驳不实传言,公民才能了解自己的地位、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并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同时,政府信息公开还可以使公民和社会组织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应对危机、渡过难关。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要通过公共图书馆合理有序地公开,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从公共图书馆发布政府信息的效果来看,应当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保密性和无障碍性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和特点。

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

我国重视政府信息职能工作的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民主的直接表现,信息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的表现,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表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开化和进步程度。而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民主是公众参政、议政和管理国家的前提条件,而公众参与又反过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民主的发展进程。信息民主不是完全自由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人民与政府的长期的、反复的博弈过程中逐渐地从社会中一点一滴地生长出来的,并能够形成一种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力量。我国政府一直力求成为服务型的政府,并将之作为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加强完善政府信息职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政府信息有如下几个特点:

1.1阶级性。府信息是政府行政系统运行的基础,属于政治信息的一种。既然是政治信息,它必然具有政治信息的共性——阶级性,反映了一定阶级、阶层、集团的活动内容、决策动向和利益要求等。

1.2等级性。政府信息涉及的范围和反映的对象极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规模庞大,数量繁多。其重要性及要求的保密程度各不相同,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等重要的政府信息,需要严格的保密;而涉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信息,则需要对社会予以公开。

1.3客观性。包括内容和载体的客观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客观性。内容的客观性是指政府信息必须客观如实地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规律;载体的客观性是指政府信息必须通过客观存在的载体表现出来。信息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承载才能被人们所掌握。政府信息也不例外,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通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府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府信息必须通过公告、通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客观存在的这些形式来表现上述载体的具体内容。

1.4时效性。面对巨大数量的外界动态信息和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运转系统,政府信息也必须及时地予以调整和修改。事过境迁的“晚间新闻”只能是误导公众,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5价值性。政府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政府可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目标;公众根据获取的政府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政府行为做出评判,从而创造经济价值和精神财富。

2 基层图书馆在政府信息职能中的作用

一是加大对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宣传工作。二是提供便于弱势群体了解政府信息的措施。三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发挥基层图书馆资源优势

3 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3.1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信息是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使用、保存的涉及经济、科学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共同创造的财富,也是人们考察、评价社会情况,从事各种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法》应当明确信息公开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对于违反公开义务的,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3.2确立“政府信息公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该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政府信息公开法》中的体现。它意味着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差别,都具有平等获取和使用政府信息的权利。笔者要强调的是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政府信息的日趋庞杂,解读政府信息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高,政府不得以信息的高度专业化为由来剥夺公民的知情权。

3.3法制统一原则。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在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长期封建割据历史和地方保护传统的国家,保证整个国家的法制统一显得非常重要。在行政立法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必须强调法律和法规、规章等的条款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反对部门垄断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

3.4可操作性原则。为了方便社会各界获得政府信息,同时也便于社会监督,各级政府机关应当编制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3.5市场化原则。即申请人获得政府信息后可以市场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其他形式的商业开发。对于这种再开发行为,政府机关不得禁止或者以版权保护等理由进行限制,也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放任政府机关借公开信息牟利等于变相抬高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成本,这将会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篇10

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

我们所探讨的图书馆的社会化, 主要指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也是指图书馆服务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融入整个社会服务系统的过程, 最终改造成为社会化的图书馆。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是通过创新办馆理念、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和领域来实现的。而全新的办馆理念则是以延伸服务的实现为标志的, 只有把握了延伸服务理念的内涵, 并在实践中切实履行, 才是真正更新办馆理念, 也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进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应该看到, 图书馆的社会化过程既是一个差异性的过程, 也是图书馆服务人性化、个性化的进程。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特征

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服务理念初步确立, 社会化服务方式丰富多彩, 社会化服务内容日趋多元化。要实现社会化、现代图书馆应通过观念的更新和各种服务方式的探索, 努力学习、实践其他社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规范, 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 从而形成自觉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 取得“社会人”的资格, 使自身成为在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员。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种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图书馆社会化的过程。

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趋势

当我们的图书馆还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时, 是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近年来, 一些发达地区图书馆的探索实践证明:图书馆只有顺应全球性的社会化浪潮, 不断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发展。

目前, 许多前卫的图书馆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图书借借还还、单一的服务模式, 而是以如何尽可能满足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作为调整自身办馆理念、业务设置进而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坐标, 寻找尽可能多的“扩张”结合点, 力求实现服务值的最大化。也许不久的将来, 人们再到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来享受图书服务, 或许与图书无关, 更重要的是来享受文化、娱乐、信息、社会教育甚至仅仅是休闲的服务。

1.“读者的图书馆”必然向“社会的图书馆”发展。

(1) 什么是“社会的图书馆”。无论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规律, 或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用户的需求规律, 还是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来看, “读者的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 用新技术装备起来后, 必然向“社会的图书馆”发展, 这是图书馆世界的大趋势。所谓“社会的图书馆”, 是指面向全社会, 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社会的科学能力组成部分的, 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现代化的文献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图书馆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点和面的传统图书馆, 而是网络的、整体的、多维的现代化图书馆。

(2) “社会的图书馆”是从“读者的图书馆”发展而来的。“社会的图书馆”是从“读者的图书馆”发展而来的, 它具有阮冈纳赞“五定律”的一切优点, 如读者的广泛性、图书的分开性、使用的方便性、管理的科学性等等, 并且以现代化手段充分完善它们, 使之更广泛、更开放、更便捷、更科学。它不仅仅为自己的读者而存在, 对自己的读者负责, 而且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对全社会负责。随着社会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增长, 现代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跳出自己原先那种狭隘的小圈子, 发展为面向全社会、进而向全世界开放, 与世界性的信息市场进行交换的信息体。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超出了“读者”这个概念, 其出发点和归宿已上升为“社会”这个广阔的范畴。这是阮冈纳赞的第5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合乎规律的必然发展。

2. 缩小社会成员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不会再仅仅着眼于一个个读者, 它越出读者或读者群的界限, 面向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因而, 更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使服务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对于图书馆的读者来说, 他得到的服务更好、更充分、更完善, 他不仅能使用一个馆的藏书, 得到一个图书馆员的帮助, 而且可以得到整个图书馆网络的服务和帮助, 通过图书馆的现代技术手段, 可以充分享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一切文化成果。这是以前所无法做到的。另外, 从前较少得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成员, 如残疾人、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及犯有罪错的人等, 都将得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优良的服务。因为, 社会的文明进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缩小社会成员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 让所有社会成员都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四、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化服务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理念的确立。

理念的变革和确立植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 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乃至环境都变化了, 客观上要求文化服务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 也是图书馆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现代发展观认为:一切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都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 (生活方式) 为前提。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确立亦应以此为准绳。在实践层面上, 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社会化新思维的力量不断突显的魅力:采编一体化, 社会化, 网络资源、数据库建设社会化, 人员素质专家化, 馆藏资源社会化, 社会资源馆藏化等办馆思想都标志着开放性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正在形成。

2. 社会化服务方式多样, 内容日趋多元化。

当今社会, 人们对现代图书馆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化, 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散在的相关学说已处处可见, 实践的探索更是百花齐放, 色彩斑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网络服务、社区服务、展览、展销等新兴服务样式已屡见不鲜;甚至纯粹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 服务承诺制等经济领域的运作模式, 都已经在现代图书馆的服务中悄然运用。

现在的图书馆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图书服务模式, 向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延伸, 人们的许多工作、学习、生活需要将能够在图书馆得到满足。日趋多元化的服务将使未来的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信息、咨询、文化、娱乐和休闲中心。

3. 服务社会化是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要在青少年时代学到一定的知识便可以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人们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必须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谢拉曾说过:“社会越文明, 社会结构越复杂, 就越需要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大众终身学习的场所, 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服务对象必然会是社会民众。它要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必然要从自我封闭、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可见, 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知识社会的内在需要。

4. 服务社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本, 是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这一切正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又是网络覆盖全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环境要求信息服务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因此, 必须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纳入一种“大服务”、“大体系”的模式之中, 把图书馆工作放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 重视并积极考虑如何做好社会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作用

地方公共图书馆是免费向公民提供学习读书的场所,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与智慧的集散地, 图书馆是一个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开展教育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千百年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发挥着文献收集、整理、保存等。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基层图书馆与一些大型图书馆在软硬件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图书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而言,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如何使基层图书馆真正成为服务基层大众的场所;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职能效应,如何在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所有图书馆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

地方图书馆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基层图书馆的天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 能否办好地方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为群众服务的观点问题。当前, 我们倡导办好地方图书馆, 重视地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加强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 这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更是保障广大民众基本文化知识满足的需要。

二、地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近年来,地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管理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 地方图书馆又担负着开发智力资源和传播知识信息等诸多功能, 特别是在区县农村, 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含量是多元化的, 这就给基层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基层图书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公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一是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制定本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并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确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3.开拓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农村

充分发挥地方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建设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当地文化站、图书室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基层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些文化站、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4.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图书站建设。建立社区分站,不仅方便了成人读者,也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场所,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同时,作为社区图书站专门开展丰富社区未成年人精神生活的活动,每年都会在学生寒暑假时期为社区未成年人组织电子阅览活动,通过移动播放器等载体为社区未成年人播放有益的视频节目。并且在我们的网站上传一些适合未成年的读物、讲座、益智类游戏等,此举,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同时也引导了孩子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使用、利用互联网。

三、加强地方图书馆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丰富服务内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对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建设和大众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面向基层服务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犹如共享工程的两大推进器,因此,必须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建共享工程资源库群,以及创新地方特色服务,构筑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共享工程的实施,首先要以各级图书馆等文化单位为依托,形成具体的承载和运行网络。促进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图书馆走近群众身边。

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将为基层图书馆改变馆容馆貌提供有利契机,而且将为基层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公众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地方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使地方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新形势网络环境下应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观念,是图书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服务宗旨都不能改变。相反,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观念还应更进一步地得到加强。图书馆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地变革,拓宽思路,利用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篇12

1.1 图书馆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哲学领域的基本命题。价值有主体和客体之说, 在提及价值时必然会存在“是谁的价值, 对谁而言”的问题。当人作为价值主体存在时, 其满足的是自身的需要, 也即人的自我价值;当人作为他人、群体、社会需要的对象时则成为价值客体, 实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根本上来说, 在尊重客体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主体的社会存在和客观需要决定了客体的价值, 客体的价值因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呈现多元特质。[1]

目前学界对“图书馆价值”一词的提法主要侧重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也即将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置于价值客体的位置, 所考查的是图书馆为满足个人、群体、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客观需要而具有的社会意义, 具体内容可参见图1。[2]

个人、群体和社会 (主体) ←评价→图书馆 (客体)

价值关系

图1图书馆社会价值关系图[2]

1.2 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回顾历史, 图书馆的价值在实践中, 逐渐被认识, 并升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简称ALA) 主席Willam Summers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呼吁重估图书馆永恒的价值。1986年,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 braries, 简称ACRL) 主席Griffin在一次会议中将“信息平等获取, 馆藏平衡”等作为学院图书馆的价值标准。在1997/1998的ACRL会议上, 当值主席Lee Hisle以“面对新千年: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中, 确认服务价值、促进教育、公平使用等作为图书馆的价值。1998年, ALA主席Barbars Ford把图书馆价值概括为:维护知识自由、保护用户隐私、尊重知识产权等[3]。

上世纪80年代末, 我国开始探索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比较早的文章有陈耀盛于1989年在《四川图书馆学报》第6期上发表的《图书馆价值初探》和张嘉黔于1989年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期上发表《对〈图书馆价值论〉一文的思考》。直到今天, 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国内各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

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有:文献信息的价值、读者价值、社会价值、资金提供者价值、馆员价值等方面。

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4]。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把文献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并通过对外开放, 把知识传递给社会, 体现社会价值。因此, 保证图书文献信息的有价性, 是图书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读者, 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 做好图书馆的定位, 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图书馆普遍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和公平的标准获得图书馆的服务”[5]。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读者价值可以反应图书馆价值, 同时, 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反馈,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价值并不能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 其价值主要是通过文化的收集、存储与传承, 提高全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 并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及引发的经济效益来体现。图书馆服务是全人类的, 其宗旨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接受知识的权利, 更加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性。更重要的, 图书馆是社会所需要的, 在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作为公益型社会主义图书馆, 必须倡导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6,7,8]

公众向图书馆提供支持是对图书馆价值的认可, 也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公众在享受图书馆服务获取知识的同时, 有责任向图书馆提供精神或物质层面上的支持, 鼓励图书馆做得更好。与此同时, 公众可以得到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获取最新、优质的文化信息。

图书馆价值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图书馆员价值。我们不仅需要将普遍服务明确确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而且要采取切实的变革措施推进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实现[5]。图书馆员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 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

1.3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

2000年前后, 国内图书情报界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图书馆价值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容及体系的讨论上, 并认为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教育与学习等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9,10,11]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一部分, 而且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核心价值表现在其社会性与公益性。图书馆核心价值就是图书馆应该毫无保留地动用技术、人力与资源去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总体应表现在保障读者自由利用知识的公益性上。免费、优质、高效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同时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

目前, 我国图书馆界把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在保障公民生存权、受教育权、思想自由权、休息权等宪法权利派生而来的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接受权、利用权的实现上。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 因此, 图书馆价值又体现在提高人类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上[13]。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可以回答图书馆因何而在、为何而在、如何存在的问题。它因知识的积聚而生、它为传承文明而在、以知识服务图存。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 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知识转移[14]。

2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2.1 加强馆内建设

图书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集地与窗口, 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图书馆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考核标准, 也就是说社会可以检验图书馆的价值。

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这个有机体在社会的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地发展壮大。现代信息资源海量增加, 对人类社会活动各个领域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图书馆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是为大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知识的地方大学生们都能从图书馆得到帮助并最终走向社会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最高体现”[15]。因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内部建设, 提高馆员素质、及时图书更新、系统图书管理、建立并完善便捷借阅模式和意见反馈渠道, 提高服务质量, 在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服务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2.2 图书馆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 其工作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 对打造图书馆优质文献信息服务的形象尤为重要。目前, 国内对图书馆员的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从图书馆的规模和岗位设置情况来评价其工作人员的数量是否符合定编, 以及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情况, 包括工作人员的文化 (学历) 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 (学科) 结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还应特别重视对图书馆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以及信息素质、信息道德素质的评价。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评价内容还包括有关对人员定编、聘任制度和在职培训情况的考查。[16]

2.3 信息资源分配

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 但需要进一步开发, 图书馆人有义务和责任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本身固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各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不同, 有针对性的对馆内藏书进行优化调整, 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及图书的更新,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 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在这里, 要求图书馆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促进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和转化。

2.4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指的是给读者最直接的服务, 包括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读者评价四项指标。读者能够看到服务的质量,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 做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对提高图书馆形象至关重要。[16]

基本服务:开馆时间, 指读者可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书刊开架率, 指开架服务的书刊文献占全部馆藏文献的比例;年均外借/下载量, 指年读者借书量 (册) 或年读者下载电子文献量;网上服务, 指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涉及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 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 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 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 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文献复制服务:指图书馆为读者复制文献的数量 (页或次/年) 。

信息咨询服务, 该指标评价图书馆情报工作职能的发挥情况, 有关内容包括:信息咨询, 咨询服务项目, 年定题或专题服务量 (个)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量 (次或页) , 需求满足情况;信息编译报道, 年编译篇数或次数。

信息素质教育, 指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效果, 内容包括:读者教育, 年受教育读者数 (人次) ;文检课教育, 年开课次数, 听课人数, 通过考试人数;校园文化建设, 年办讲座数, 办宣传栏数;学生参与管理, 年使用学生工数。

读者评价:读者评价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图书馆评价的基本模式, 具有综合性图书馆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而不仅仅是综合性图书馆评价的补充形式, 特别是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面, 更具客观性和具体性。读者评价活动的经常开展, 有助于将图书馆评价推向更加深入、广泛的层次。

2.5 提高成本利用率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20世纪60年代以后, 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为证明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 近几年, 欧美国家开始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图书馆价值进行成本评估。

通过比较图书馆的效益和成本, 评估图书馆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消费者剩余和条件价值, 用经济效益的形式展现图书馆效益。其中, 图书馆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运营费用与图书资本费用。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一方面, 要加强图书馆运行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要收藏有效图书,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Measuring Your Library's Value》中作者提到, 一般图书馆很少编制资产负债表、很少注意折旧费用等问题, 但可以通过保险评估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的成本资产。同时要给图书馆的资产列清单, 清单应包括建筑与房产、家具、设备、交通工具和藏书等。[17]

2.6 发展中求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大读者对信息及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 对图书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 体现最大的社会价值。2008年10月, 《图书馆服务宣言》正式发布, “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数字资源提能力和使用效率, 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可以体现在:第一, 应用Web2.0使图书馆能够较好地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开展网上免费信息站点导航服务。第二, 针对读者需要建设起开放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多样型服务等服务模式。[18]

3 结语

图书馆的功能是收集、整理、珍藏和传递文化,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在公共空间拥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完善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工作, 从加强馆内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分配、读者服务、提高成本利用率和发展中求创新等方面, 把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每个公民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 有责任加入到图书馆建设中来。相信图书馆会越来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

摘要:图书馆社会价值, 即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含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教育与学习等。为完善图书馆管理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本文从加强馆内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分配、读者服务、提高成本利用率和发展中求创新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把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

上一篇:脑卒中高危人群下一篇:点估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