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2024-10-22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共10篇)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1

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共享工程的推进带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然而资金资源的匮乏、专业技术的缺失以及组织管理的混乱依然是基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的坚实壁垒;同时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国际环境要求公共图书馆要拓展服务职能向纵深发展, 开辟基层文化服务空间, 提高藏书利用率, 保障基层公民的文化信息生活需求。借助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专业优势, 在政府主导下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延伸, 是基层组织文化繁荣和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的双赢渠道。

一、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组织网络模式

目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应形成“都市一一小城镇一一乡镇”图书馆的三级结构, 组织城乡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

1、都市社区服务网点的组织。

首先必须对都市进行区域细分, 确定每一个网点的位置和服务范围, 进而通过合作或联网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1) 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在特定的区域设置分馆, 为该区域中全体居民提供服务。 (2) 由公共图书馆牵头, 联合一定区域内的社区图书馆,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服务互联互通。 (3) 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设立流通点, 提供借阅、咨询等服务。 (4) 设立流动图书馆, 在各社区间开展巡回服务。

2、小城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小城镇社区的规模较之都市社区要小得多, 社区结构也比较简单, 条件极为有利,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社区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由社区出资和主办, 县公共图书馆设置分馆的方式组织小城镇社区图书馆; (2) 将原有的街道、镇图书馆 (文化中心) 或中学图书馆发展为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图书馆; (3) 由城镇企业赞助并责成团组织或妇联等群众组织承办, 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部分资源, 借助群众组织和社会力量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基层。

3、乡镇服务网点的组织。

其布局的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 小型多样, 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组织和发展乡镇社区服务网点应注意: (1) 发展规划应纳入小城镇社区服务网点体系的统一规划之中; (2) 应成为社区惟一的图书馆, 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学生、农民和乡镇企业工人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一般设置在规模较大的居民点。

二、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规划建设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公共图书馆社区延伸服务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

1、公共图书馆开设社区分馆模式。

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 比较简单易行。通常由市、区公共图书馆根据社区的要求, 在社区设置分馆或阅览室, 读者在住家附近就可以借到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它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中心辐射作用,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但我国公共图书馆本身数量不多, 且相当一些经费短缺自身维持困难, 即使是发达城市和地区, 由于社区数量较大, 公共图书馆要把分馆延伸到每一个社区,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这种模式只适合部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2、对社区内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的模式。

是指对原来的街道、乡镇图书馆或社区内某一社会组织的图书馆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社区图书馆。这种模式投资少, 见效快。但可能涉及到原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协调, 需要被改造图书馆的合作与配合才能顺利实施。

3、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模式。

是指由社区管理部门出面, 协调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 共同集资建设社区图书馆。在我国许多城市相当多的社区中, 其居民构成基本上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为主, 单位出资兴建的社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庭, 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减轻国家负担, 也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住宅小区自建的模式。

是在小区建设时就把图书馆同学校、商店、会所一样纳入建设计划, 由房地产商出资兴建, 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其运行管理费用由小区居民共同分担。当然, 我国发展社区图书馆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 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为每一个社区找到一种最适合其图书馆发展的模式。

三、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资源采集模式

由于经费短缺的缘故, 社区服务网点的信息资源采集问题历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构建新的模式:

1、本馆的收藏原则和范围问题。

收藏应该少而精, 侧重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 同时注意收集一些休闲娱乐方面的资源。

2、文献信息资源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 有条件的社区服务网点按固定的购书经费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另一方面, 应通过从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轮换等方式来补充自己的馆藏资源。

3、期刊图书召回分配问题。

每年许多图书和期刊积压没有得到切实利用, 而有些期刊信息的失效期其实没有那么短, 因此可以建立一种过期期刊召回制度, 把与社区发展有关的有利用价值的期刊按一定的配额发给各社区。这对解决社区图书馆馆藏问题和解决期刊发行剩余的问题都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解决模式。

四、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 其建立、运营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机制。我们认为, 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应该包括:

1、以居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向社区延伸服务必须满足社区居民的信息需求而存在的, 其管理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中心。要通过不断激发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需求, 来增加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活力和动力。

2、适应信息交流范式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按照信息交流的墓本规律和社区居民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律来组织、管理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把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利用, 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图书馆工作的标准。

3、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必须引入市场竞争的观念, 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要增加服务项目,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少投入高产出;可以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付费谁享受的办法筹措经费。

4、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管理机制。

社区延伸服务体系要围绕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来实现自身的完善, 同时又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与外界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 善于用外部力量来促进社区延伸服务的发展。

5、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机制。

这是指社区延伸服务体系的文献资源与技术设施的布局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的原则。社区服务网点作为个体,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但众多网点之间, 又必须坚持协作协调, 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权利、义务均衡的原则形成契约关系, 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五、模式构建发展的原则

1、服务延伸与项目延伸一一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建设与文化工程项目的不同在于它的功用是图书馆职业功能拓展和社会责任的延伸, 是社区民众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它体现的是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民素质上的努力, 是社会或社区对于所辖群体的人文关怀, 是人与人之间公平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它必须是永续的服务, 而不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或者政府政绩。

2、规模建设与规模效应一一实效建设。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网络的布点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延伸的实际效果, 分馆建设的投资也不能完全反映服务的实质效应, 而以适度的规模延伸, “花最少的钱给最多的居民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是其建设的宗旨。所以它必须是实效的服务, 是基层社区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

3、优势发展与平衡发展一一统筹规划。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集群化合作, 是政府的职能责任, 是图书馆的职业责任, 也是每个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意识责任。服务体系的延伸要兼顾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 在鼓励优势发展的同时以政策和经费扶持弱势发展的均衡。

公共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图书馆;社区;服务;文化

一、公共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发挥着组织引导的作用

社区在开展每一项文化活动时都需要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要想加快社区文化的建设,我们不仅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必须要重视其组织引导作用。一般来说,当社区开展活动时,群众往往是自发性的参与,若此时对他们通过一定的引导作用,那么群众将会带动群众,从而加快社区文化的建设力度。但是如果没有对此加以重视,那么社区文化建设也将会受到阻碍,也就制约了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公共图书馆与社区相互合作,可以提供一定的图书报刊等,通过健康的文化与生活来引导群众,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得到休闲,还能够提高其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

2、发挥着教育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与社区相互协作,将公共图书馆馆藏提供出来,此时群众也就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能够为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阅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向社区读者拓展到具体措施

1、常年办证,手续简便

目前,公共图书馆以采取直接发放借阅证、提供学习场所等为主要服务方式,开放阅览室及网上信息资源,便利社区读者学习。

2、加强宣传,吸引读者

通过环境优化、美化与宣传吸引读者,提供能够让读者应用在生产实践之中的书目与书刊,以实用性科技信息让读者朋友在生产中获得成功,在经济上尝到甜头,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争取潜在读者。

3、举办讲座,吸引读者

公共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和场地优势,可以举办潜显易懂、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各种科技知识讲座,开展文化传播,吸收社区居民与农民朋友参加。

4、深入社区,发展读者

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吸引农民读者是公共图书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馆员组织读者来到图书馆参观并阅读书刊,能够不失时机地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为图书馆赢得社区读者。

5、平等服务,赢得读者

在服务实践中,要平等接待每一位读者,认真对待每一本书的借阅、每一项课题资料的收集等所有服务,不因事小而不为,也不因繁琐而推脱,赢得读者好评。

6、改进服务,挽留读者

图书馆第一线服务的馆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社区读者的批评和建议,图书馆相关部门则积极接受批评,采纳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以积极的优质服务认真挽留读者。

三、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1、培育社区文化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将馆内的文献资料提供给社区,由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在其中的学习使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使他们采用各种正确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管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2、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馆藏和计算机网络提供一般的知识信息,还能针对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大力拓展其信息开发职能,调整搜集整理信息的方向,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实用信息,如生活信息、经济信息以及人才信息等等,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来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3、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时间逐渐缩短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提高休闲质量,追求自我发展,以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自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为公众提供知识休闲场所的功能。公共图书馆是人们的“家庭书柜”,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雅的、自在的休闲空间。

四、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观念的转变

1、从“被需要”到“互为需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社会非常重视个人的发展,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新自己的服务观念,将服务对象扩展到社区,通过与社区的相互合作,成为互为需要的重要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注入“经营”理念

公共图书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效益并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如果我们不将该因素融入到其中,那么公共图书馆必将只会在形式上与社区协作,而无法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现代化社会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将经营管理效益融入到其中来增加读者,这样才不会被其他文化教育机构占领市场,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实力,通过进一步开发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内容来获得更多的读者,才能够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的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广泛性是公共图书馆向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之一,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只能够向个体服务,这明显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将个体服务转变为群体服务,为社区的各类人群提供更多的图书,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2、服务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公益文化事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是社区的知识宝库,是信息集散枢纽,是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采用多样式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才能承担起传播文化知识、倡导社会读书、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扩大服务对象,与社区相互合作,这样还可以促進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服务,是发挥图书馆传播文化和教育职能的一条捷径,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同时在逐步演进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过仕明.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对策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6.(6)

[2]倪丽萍.社区图书馆与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建设.图书馆学刊,2006.(1)

[3]汤艳.浅谈县区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工作.图书馆学刊,2005.(4)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3

关键词:虚拟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未来分析

公共图书馆在全新的发展趋势下面临着某些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信息的快速传播,而且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接近于零,进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影响到图书馆就使得很多人不再愿意去图书馆借阅或者看书。另一方面,人们群众对图书馆的认识水平不够,认为公共图书馆可有可无,加上人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很多人已经越来越没有时间进行图书的阅读了,更不用提去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阅。同时公共图书馆所能获得财政支持和资金支持都有明显的降低,不少公共图书馆因为资金的问题难以继续运作,进而导致图书馆服务的中断。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的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难促使相关人员进行的研究,进而提出了解决图书馆具体问题的方案,其中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虚拟的图书馆可以说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虚拟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大大增加,而且对社区的服务质量也有了极大的飞跃,不管社区位于城市还是乡下,只要能够使用虚拟图书馆,读者就可以获得高效的图书馆服务。

一、虚拟图书馆与社区

虚拟图书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源于公共图书馆对虚拟社区的发展说的大力支持,虚拟图书馆可以高效地服务于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读者可以通过相关的社区进入图书馆的资源库,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在资源内部进行查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下载。

人们的行为随着环境的改变出现改变,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虚拟社区由一群可能认识可能不认识的人群组成,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有交集也可能没有交集,但是他们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在网络空间里,这些人也可以进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包括聊天、交友、玩游戏等,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具有多重身份,而且在虚拟社区内个人的行为具有了相当的随意性,这就使得不少人对其有一定程度的沉迷,将来这些虚拟社区的人数还会不停增加,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社区,而且不少人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多种操作,这是之前不存在的。

图书馆作为公众进行精神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虚拟社区里也会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在虚拟图书馆除了可以阅读本地图书馆的资源,而且由于图书馆可以进行联网,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读者通过虚拟图书馆可以查阅海量的资源。

二、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分析

由于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对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那么虚拟图书馆的飞速发展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虚拟图书馆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补充部分吗?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虚拟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将会很快,但是虚拟图书馆的发展主要依赖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在虚拟图书馆的电子书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人们对于虚拟图书馆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虚拟图书馆的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快要公共图书馆,对于使用者而言这是其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但是虚拟图书馆的资源来源于出版社的书籍,其更新实质上极度依赖出版社,所以虚拟图书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社的意见,出版社对电子书上的要求会直接反映给虚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为了取得著作的电子版权,必然对出版社的相关要求进行一定的满足,进而促进了虚拟图书馆的发展和完善。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多个影响因素,其中链接网络的各种图书馆的数量及其资源的数量,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能在网络上查阅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虚拟图书馆的质量,近年公共图书馆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的数量正在不断上涨,进而说明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正在建立与完善当中。根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中为读者提供海量数据库的数量占到80%,而且有60%的图书馆可以进行远程搜索服务,还有不少于40%的图书馆可以进行在线查询服务。

为了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要积极纳入社区的虚拟图书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识别资源的真伪和优良,因为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导致内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对于某些分散的图书资源要进行一定的整合与编排,进而方便相关读者的使用。公共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还要积极开发具有主导地位的项目和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提高本馆的知名度。对于虚拟图书馆中的链接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每个链接的有效性,同时对于链接的内容要提前进行一定的核查。对于本地的虚拟图书馆要积极链接国家的网络或者区域网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积极改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还要仔细审查本馆的服务指南,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指引。为了丰富本地的馆藏资源,要积极获取地方、省、国家的相关信息和资源。图书馆学和情报文献学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虚拟图书馆的发展给图书馆学和情报文献学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和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就必须加强对相关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

虚拟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虚拟图书馆的补充,所以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要积极运用虚拟图书馆的内容,不断提升本馆的资源和信息,同时通过采用相关先进科技为图书馆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娇.探析-3代高校3D虚拟图书馆社区的问题及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2]张娇.当代高校3D虚拟图书馆社区共享空间的研究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5(3).

[3]周芳笃,龙艳军.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初探[J].河北科技图苑,2012,25(6).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4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24-03

The Function of County Public Library in Cultural Service

Wang Yan(Huating Library, Huating, Gansu, 744100)

Abstract: County public library is one of the main units in providing cultural services for people. By getting funds through various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county libraries can provide service to communities and the vulnerable. Bu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new technolog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unty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stud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24-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原有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与服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也在短短几年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概念、构建主体、公共文化财政及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创新、文化法律法规、绩效管理与评估、农村(及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本文在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县级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县级图书馆作用体现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交流与合作等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是我国在2004年以后逐步提出的,之前我们国家一直把文化领域称为文化事业(2000年前)、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2000年“十一五”规划)。在涵义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概念的变身,虽然两者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但相比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背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在政府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主导的借用一些市场化的成功做法提供主要文化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实现途径和服务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包括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都参与了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文化性、益智性等特点。[2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需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为目的,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从内容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资源的保护,包括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古籍的整理等;二是公共文化资源的创新。这主要由哲学社会科学来提供;三是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尤其是要满足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文化需求;从体系组成上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3 ]

目前,我国要在有限的财力下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就必须构建一个全社会办文化的良性机制,由社会各个方面组成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应该由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四个方面组成。在各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中,政府的文化行政机构为公共文化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监督者;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是产品的提供者、实施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前者经常以委托者的面目出现,后者则以受委托者、代理者的身份出现。其中,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中坚力量、又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主要生产者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独有的、在主体构成上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最大特色。到目前为止,仅文化部系统的文化事业机构就有约5万个,从业人员50余万人,这其中被明确确认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馆、站即占了4万多个。在构建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文化事业单位仍将承担大量的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4 ]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图书馆

2.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县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大主体,而县级图书馆则是这一大主体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县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集镇文化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以及影剧院、乡镇文化站等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建设的物质保障。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任务。[5 ]公共文化场所是群众接受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场所,只有形成一个以公有文化设施为主导,社会团体、民办文化设施作补充的,遍及农村集镇,合理布局、公平准入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才能实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图书馆作用体现

就县级图书馆个体来说,虽然其具有规模较小等局限性特点,但同时如果将其置于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来讲,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县级城市居民并延伸及其周边农村地区,资金来源有政府投资、基金会投资、企业投资及居民捐助等方式,具有服务对象多、影响范围广、分布局域广、经费来源广等特点,成为我国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县级图书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加强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这个薄弱环节的建设,国家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也正在加大。笔者以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从县级图书馆覆盖基层等优势等体现出来。

(1)覆盖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虽然处于县级城市,但其数量最多,与广大的县级城市居民及周边的农民公众直接发生联系,满足人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需要,是最易达到全民的公共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模式。

(2)服务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是普及群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种“平台”,属于公共物品。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特点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满足公民文化权利、支持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作为公共图书馆一部分的县级图书馆也不例外。

(3)服务弱势群体。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县级城市的民众,包括广大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群众,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交流渠道少,存在广大的经济或信息获取上的弱势群体,县级图书馆对帮助当地民众获取知识摆脱贫穷具有重要作用。

2.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

在全社会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县级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创新观念,延伸服务,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观念,改变看门守摊、借借还还、重藏轻用、不讲实效、落伍的封闭管理、被动与单项服务的落后办馆模式,利用多种先进的发展服务模式,促进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1)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网络的建设模式,在不改变原有图书馆体系行政隶属及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专事各种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共同为读者服务。这种图书馆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它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馆的辐射作用,在资金、人员、文献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网络。目前,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图书馆已经建设成了成功的总分馆模式,因而县级图书馆的总分馆构建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成熟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一方面开展与上级馆、省馆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开展与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单位(公司)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站)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乡镇乃至农村地区。

(2)中心图书馆模式。县级图书馆不仅需要为县城民众服务,其服务还需要延伸到乡镇与农村,通过送书下乡、送服务下乡等服务,成为基层百姓文化服务中心站。县级图书馆可以采取流动服务车的形式为社区或农村地区的人们提供图书借阅、信息咨询等服务,使图书馆把固定服务和流通服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县级图书馆之间、县级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之间通过流通服务车互通有无,发挥所藏图书信息资源的最大功能与流通。

(3)依托学校图书馆发展模式。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县级图书馆可以联和这些学校图书馆对村民开放。在学校内建立图书馆服务于广大师生和周围地区的普通村民,行使乡村图书馆的职能。一些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就采取了这样的模式。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中心”成立的“中国青树图书馆服务中心”,其目的是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设立为学生服务、同时又面向社区开放的乡村中学图书馆。[6 ]

(4)多方资金共建模式。县级图书馆在发展中除向政府申请资金投资外,还应注意吸纳多方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其实,图书馆一直是慈善基金事业资助的重点领域之一,图书馆基金会就是专门资助图书馆项目的,如:健华图书馆联盟、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盖茨基金会“全球图书馆项目”、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图书项目、滋根基金会的图书室项目等;一些海外华侨、港澳台企业家、慈善人士等个人捐赠资助也是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部分,如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而兴建的被称为“乡村第一图书馆”的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7 ]此外,与企事业团体、个人联合开办单位(公司)或个人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也应是县级图书馆发展中需要的尝试。

3结语

公共图书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石的县级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其实就是吸纳基金会、个人募捐及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金,整合或联和当地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利用,更多建设能够开放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面向县级城市、乡镇乃至农村地区的公众提供服务,进而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在发展建设中,县级图书馆应该注意:(1)注意对新技术的利用。Web2.0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兴起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县级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开展书目推送、短信通知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2)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前,我国好多地区出现了图书馆红红火火开办、平平淡淡维持、冷冷清清收场的尴尬局面。[8 ]县级图书馆在发展中可通过制度保障、协议约定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3)加强交流与合作。县级图书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需要抓住一切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成功的服务理念与经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还应注意与其它馆的合作,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4)注意与共享工程的合作与利用。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传播了科普知识,丰富了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县级图书馆需要把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和现代远程教育等结合起来,推动文化资源进乡入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年历程[EB/OL].[2009-08-20].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xwgzrd/2008/wh/t20080201_320523.htm.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EB/OL].[2009-08-20].http://syl1890.blog.hexun.com/22996514_d.html.

[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注意先进文化[EB/OL].[2009-08-20].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

anti/jdty37/1092399.htm.

[4]略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EB/OL]. [2009-08-20].http://www.ccmedu.com/bbs4_4573.html.

[5]全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EB/OL].[2009-08-20].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6-10/08/content

_7221501.htm.

[6]王素芳.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10):33-39.

[7]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散记[EB/OL].[2009-08-20].http://www.news365.com.cn/wxpd/ds/rdjj/t20040610_95490.htm.

[8]纪文杰等.民办基层图书馆(室)发展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5,(3):95-97.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5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因其地缘关系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强大优势。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出击,在做好保障本校师生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当地民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权利,从而不断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一)具有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高校图书馆2879所,学科门类齐全,内容庞杂,数量庞大,涵盖文史哲艺、商管法教、理工农医等。有些发展迅速的高校图书馆同时建立内容庞大的电子信息数据库,设立多种联机检索终端,承接各类联机检索业务。这些都是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无法比拟的,也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二)具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完善的设施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也加快了建设进程,拥有庞大的文献馆藏量,载体形式实现多样化,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结合,同时也加快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普遍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智能系统管理。比如:图书自助管理系统、多媒体阅览室、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和文献信息资源搜索系统等。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服务条件和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条件有能力满足社区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

(三)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力资源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学历层次都得到了很大改观。同时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为社会输送了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队伍正在向专业化和高学历方向发展,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这些为满足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也为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限性

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和服务意识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大多持谨慎态度,与社区公共文化互动交流不够密切,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方面,实践的不多,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一)思想观念落后,立场决定态度

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高校图书馆与驻地联系并不密切,与当地合作更多的是在经济领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忽视了和社区文化共建和资源联合的优势。

同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向校外民众提供服务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原因如下:首先,因为高校并未要求图书馆有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义务,开展对社区民众服务不在职责范围内;其次,开展校外服务意味着同样的薪酬却增加额外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最后,思想认识保守,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公共文化相关机构的责任,与高校图书馆无关。

(二)管理难度增加,存在校园安全等问题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民众开放,必定与广大师生利益形成冲突,一是社区读者借阅图书期刊等资源,虽然提高了利用率,但是也加快了图书期刊破损,增加了采购难度;二是社区民众缺乏入馆培训,一旦进入校内图书馆进行书刊借阅,必定会造成书刊胡乱摆放,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基于对校内师生的人身财物等安全考虑,许多高校进行半封闭管理,有门卫值班把岗,外来人员需要登记入内,造成了社区民众进出不够便捷。

(三)人员和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偏少,负责本校的教研工作任务紧迫,开展校外服务无疑增加了工作任务,无形中阻碍了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互动交流的和谐发展。同时,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然涉及到资金投入问题,具体操作产生的费用由哪方面支持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由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才能解决。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

由于各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考虑到自身建设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模式和方式,认真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同时,还需要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社区文化机构协调沟通,共同为当地公共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发挥作用。

(一)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联盟,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发挥资源优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所图书馆都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文献资源信息的需求。为了满足民众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和社区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机构组建联盟,打造资源共建和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播广度和深度,更好的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联盟集团可以合资购买昂贵的数据库,合作开展咨询服务,共同开发数据库,以此实现联合采购、文献传递和联机编目等多种功能。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改善社区基层文化场馆基础薄弱、资源不足的状况,为社区民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合理规划,向社区民众提供文献资源服务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部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与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精力分配有关。由于四六级和研究生等相关资格考试的压力,相关专业类书籍借阅率居高不下,各类文学经典作品和热门畅销类书籍也深受学生青睐,除此以外,一些科普类和百科综合类书籍却少有问津。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WEB2.0技术的应用,我国网民数量激增。据调查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日益普及,使数字化阅读日益普遍化,相应加剧了纸质文献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在做好本校师生文献需求的前提下,错开师生和社区民众借阅时间,向社区民众免费开放,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协助和支持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建设

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从技术、设备和业务等方面对社区公共文化机构给予支持和帮助。在资源和设备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把一些利用率不高、专业性不强的文献资源和设备,通过帮扶支援形式捐赠给基层场馆;同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帮助基层场馆进行专业指导,建立馆藏数据库,规范化管理文献信息资源。通过这些形式,达到帮扶社区基层文化场馆规范化服务运行和优质服务于社区民众的目的。

(四)协同社区,共同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地方特色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的特点,浓缩了一个地区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变迁。地方特色文献是地方特色的宝贵记忆和有效传承。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色,拥有特色数据库。而同在一个区域发展的社区图书馆,拥有的地方性文献常常是和高校图书馆互为补充的,因此二者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依靠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进行统一编目和索引编制,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一起打造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资源中心,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五)共同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公众不断攀升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地方公共图书馆联合开展多种阅读活动,营造阅读氛围。比如利用节假日举办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开展“馨香阅读,共建和谐社会”阅演讲活动,设立新书专柜,制作阅读推荐书单,举办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惠及大众的阅读阵地,使阅读成为公民的好习惯,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从而不断提升公民文化素质水平。

四、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加快了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在这一大环境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挥信息资源传播作用,深化服务模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需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地位日益突显,本文立足地方高校图书馆,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局限性,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常琛.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97-99.

[2]李育嫦.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8):45-47.

[3]杨燕.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4.

[4]袁贞,朱丽华.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模式[J].兰台世界,2011(7):71-72.

[5]张玲.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2):197-200.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共性问题探索 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性,创新性,意见

公共文化服务的构想早在2006年就提了出来, 从那之后公共文化服务就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凝聚力的表现, 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图书馆服务是社会文化服务的一部分,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关乎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对公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组成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独立的建立的图书馆服务的综合, 它主要是建立遍及社会每个公众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惠及每一个人, 它的存在能够更好的普及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成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 纵向主要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村六个级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而横向主要包括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两大组成部分。

2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性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下面几个。

第一, 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的第一性, 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要素。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在于它的公共性, 同时公共性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统一目标。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全民教育的强有力的保障, 它为个人或者是全社会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它具有使每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受益的作用,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的氛围。

第二, 公益性。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基本的特性, 所谓的公益性就是指它对公众的开放是完全免费的, 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公共图书馆的免费不仅仅是公民拥有免费借阅图书的权利, 还可以免费在图书馆场地进行不限时的阅读、参考资料免费查询、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一些关于图书节的活动和讲座面向民众都是免费的, 与此同时网络图书馆也是免费的等等。公益性更好的促进了民众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文化市场。

第三, 平等性。平等性是公共图书馆公共性的本质, 图书馆要想真正的实现为民众服务的目的, 就一定要保障平等性的服务。所谓的平等性就是指图书馆面向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级别之分, 没有任何人有特权, 图书的借阅等等其它一切图书馆举行的活动对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人们对图书的选择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来控制对图书的选择。

第四, 公平性。社会生活中公平正义一直以来都是维持社会正常的原则,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公平性的原则同样也是维持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原则, 公平性的原则也写入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有“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的规定。公平不仅表现在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 还包括享有公平的待遇。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看书的人, 不能因为身份、种族、年龄、宗教信仰或者语言的不同而有不公平的待遇, 不能歧视任何人, 对待所有的人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第五, 开放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场所, 它对每一个人都完全开放, 人们进入图书馆无需任何证件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自由的出入, 自由的借阅各种书籍。所谓的开放还包括图书馆的所有书籍都是对读者开放的,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没有任何权利拒绝读者借阅书籍。

第六, 创新性。公共图书馆坚持服务创新, 观念创新, 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中。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是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比较慢,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的差距, 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近相同, 也制约着人们的文化发展。发达地区的人相比较而言就比中西部和农村的人们文化素质和觉悟都过高一些。二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的问题, 建设规模的大小不一, 对于同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规模的大小不一, 就没有办法同一的执行决策, 一些比较小规模的公共图书馆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落后了, 而依靠小规模图书馆的人的文化发展也就受到了影响。三是农村的图书馆规范的问题, 好多的文化书籍由于受到各种复杂的因素, 无法进入到农村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四是如何借鉴外国的先进的管理公共图书馆的理念, 让其能够很好的为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服务。

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地区的问题, 政府要对农村的图书馆建设投入更多地关注与帮助, 对农村的经费投入要高于对城市的投入经费, 东部沿海发达的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因为单单靠经费的投入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要想从根部解决问题就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真正的带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尽量统一图书馆的建设规模, 如果实在不行, 要积极地帮助建设统一规模的图书馆。还有就是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 发展多元化的图书馆, 积极地学习和创新, 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所选择的进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 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进行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事关我国的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文化建设是我们中华民族长兴不衰的基础, 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是我国在世界地位的表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建设不仅有利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 还有利于我国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跃英.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为例[J].探求, 2011 (6) .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7

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基层。现有的国情是我国广大基层群众人口比例大, 但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在现有体制下, 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还是由基层的县级图书馆来组织和提供。因此, 能否办好基层图书馆, 不仅是一个文化为群众服务的观点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最基层的图书馆, 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属性, 并承担收集、整理、提供反映县级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 在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是基层图书服务的重要一翼。其身处农村前沿阵地, 以广大农民的渴求和当前农村对科技信息的迫切需要为己任, 面向农村, 面向社会,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倡导办好基层图书馆, 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加强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 这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更是保障广大民众基本文化知识满足的需要。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中, 公共图书馆已经证明自己有很多存在理由———它除了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 还承担着教育使命、信息保障使命、传统扫盲使命 (维持读写能力) 、数字扫盲使命 (培育信息素养) 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十七大报告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基本文化权益”是指读书、看报、观看电影电视、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诉求。十七大报告重申要“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表明, “十一五”启动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在将继续得到较大力度的财政支持, 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也将继续向社区和乡村延伸。因此, 贵州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但笔者认为, 要使贵州图书馆的公共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公共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及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的建设。

1 加快公共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 要求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将公共图书馆当作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规划和布局, 让图书馆的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图书馆法的设立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图书馆法是调整图书馆管理及服务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图书馆政策的具体化和定型化, 规范和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 协调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的外部关系。但是我国至今尚无一部统一、完整的图书馆法, 这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将一定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运行的实在状况称之为图书馆业态的话, 那么, 图书馆事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目标、规则、运行机制的设计则是图书馆制度。图书馆制度依赖法律保障。没有法律也就谈不上制度。

图书馆事业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 代表着普通公众的公共利益。是一项需要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的事业, 也是一项公益性和服务性事业, 以服务公众、提高全民素质为本。对于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来说, 追求的目标应该完善国家文化与教育体系。只有在法律框架下, 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图书馆事业的内在活力, 保障图书馆事业高效、和谐运行。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对图书馆进行统一控制的手段, 将图书馆事业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将图书馆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通过明确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等, 确保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使图书馆事业在发展历程中做到有据可依, 有理可循, 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散乱性, 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 实行总馆分馆制, 实现区域内文献资源共享

总馆分馆制的组织结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分馆形式;另一种是比较松散的总分馆形式。严格意义上的总分馆形式的特点是, 总分馆属于同一个上级行政管理机构, 具有相同的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这种体系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有较强的适用性。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形式大都是这种类型。比较松散的总分馆形式的特点是, 总分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总馆与分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 从业务建设的角度出发, 以联盟的形式提供统一和相关的共享资源及服务, 实际上具有图书馆联盟的性质。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国来看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在一些发达地区, 公共图书馆的总馆分馆制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上海图书馆自2001年6月以来, 以上海图书馆为中心馆, 各区县图书馆及高校、科研等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 已有三十多家图书馆成为中心馆的分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 以10个县区图书馆为分中心馆, 最终联接34个街道、乡镇图书馆的三级图书馆网络;广州图书馆多年来也一直在探索联合办馆的方式, 目前已在市区建立了13个分馆。

贵州省县级图书馆要实现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使其公共性得到最大的体现, 笔者认为应该以建设公共图书馆网络为基础, 以知识导航为动力, 以资源共享为目标, 围绕“建机制、创模式、育人才、出效益”的建设宗旨, 推动贵州省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以实现图书信息物流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知识导航数字化、信息咨询专家化、文献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征集协作化、人才培养制度化、管理体制契约化。就是以总/分馆的模式, 整合贵州省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固有体制。因此, 建立“流动图书馆”总分馆体制是目前较适合的方式。

流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是在不改变原有各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 由省财政投入资金, 贵州省图书馆牵头承办, 与贵州省各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联合办馆的一种契约化体制。它有效地打破了原有“条块分割”的体制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 由贵州省图书馆统购统编, 合理分配贵州省的文献资源, 通过各个“流动分馆”的网络化建设, 使文献资源在贵州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流动共享。

贵州省“流动图书馆”的试点建设工作在2008年开始启动, 分别在惠水、施秉、福泉、锦屏和贵阳市白云区五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了“流动图书馆”分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也使得这五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当地的公共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 对于缓解贵州省边远欠发达地区群众长时期的“读书难”困难作用十分明显。自2008年五月至十一月仅半年的时间, 贵州省五个流动图书馆试点分馆累计接待读者就达49172人次。

贵州省“流动图书馆”的试点建设既注重了人文建设, 同时也保障了广大农村读者的文化权利。享受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将是衡量政府工作绩效的基本指标, 如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利得不到体现, 则意味着政府的失职。在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 公共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群众、最普遍、最常规的一种文化服务。作为政府主办的公共图书馆, 政府应让其服务的方向和重点是贴近基层民众, 使之能真切感受并享受文化成果, 得到公共图书馆免费、公平的服务。

3 积极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是放在基层农村, 笔者认为贵州省各县级图书馆应调整传统服务杠杆, 把对基层农村的服务纳入重要工作内容。要加强对本地区基层和农民文化需求的了解, 提供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他们无法获得的各种知识资源, 加强对乡镇图书室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甚至直接参与到乡镇图书室的服务工作和服务活动中, 发挥各自服务的长处和优势。要加强硬件建设工作,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改善办馆条件、增加藏书数量和提高藏书质量, 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 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 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一直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比如:开放时间的不合理, 借阅制度的繁琐, 对入馆读者年龄的限制, 对书刊利用的诸多限制等, 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应转变服务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把读者放在第一位的观念。要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确定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 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普通人上班的时间错开, 使广大群众可以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和借书。减少各种限制来降低图书馆利用门槛, 简化借阅手续等等, 让所有经过图书馆的人都可以进入阅览室, 让读者感受利用图书馆的便捷。平等对待进入图书馆的一切读者, 为普通公民的文化生活雪中送炭。同时, 要注入人性化服务理念, 营造人文氛围, 倾注人文情愫, 弘扬人文精神,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使各服务环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让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 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参考文献

[1]王子舟.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与公共目标[J].图书馆论坛, 2004, 24 (6) .

[2]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J].图书与情报, 2007 (1) :1-9.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8

1 公共图书馆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作用

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公共图书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多重职能发展趋势。当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进行教育、文化传播、培养阅读兴趣和信息服务等。因此, 在先进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发挥中不可替代的作, 对公共文化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受众提供大量的知识资源, 通过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 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 公共图书馆在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中的传播者与受众

2.1 公共图书馆的传播者

传播者是公共图书馆能够顺利参与先进文化信息传播的最为重要的执行者。传播者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文化信息传播, 他们的传播学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的效果。一直以来, 我们就十分重视对受众使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但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变化, 对传播者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也要受到关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信息服务一直都是被动服务, 即读者主动到图书馆中获取文化信息, 这就导致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缺少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因此, 非常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针对传播者的培养制度, 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传播学理论知识, 从而在传播先进公共文化信息过程中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

2.2 公共图书馆的受众

公共图书馆参与先进公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是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受到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人口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中, 要分析受众的职业、文化程度、人口结构等因素, 了解不同人群的信息接收能力, 注重维护不同受众的获得文化信息的权利。因此,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对受众素养的研究, 从而尽可能的为受众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的信息服务。

3 公共图书馆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职能

3.1 提供社会价值实现驱动

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文化信息需要。公共图书馆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帮助个体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 完成终生学习的目标。[2]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信息中心, 可以为当地文化发展提供支持条件。因此, 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 公共图书馆发展着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提供社会需求驱动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成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 我国精神文化资源无法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部分地区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依然不足。与此同时,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社会成员普遍缺乏信息素养, 专门从事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人员也相对较少, 因此, 社会成员获取公共文化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公共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也就随之增大。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 更是时代赋予社会的责任, 对于满足社会成员的信息需求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近二十年来, 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临机遇和挑战。第一, 公共图书馆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成本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得到有效降低。通过利用网络, 社会成员在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阅读的情况下, 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文化信息, 享受到各种文化信息服务。第二,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确保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过程更加的便利。近二十年来, 互联网得到了广泛普及, 在此之前, 图书馆只能在读者到馆后才能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是被动的, 公共图书馆想要提供更为广泛的延伸服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数字化存储效率, 有效克服地域差异和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引起的不便, 而互联网可以使得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服务不再受到地域限制。第三, 在公共图书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各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为广泛和全面的先进文化信息。

3.4 提供分众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信息的传播者, 自身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因此, 其在文化信息服务中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公共图书馆的受众多样化, 所以要根据当地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细分受众。如, 从人口结构角度来看, 受众可以分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从民族角度来看, 还可以根据民族或信仰来划分受众。公共图书馆的传播者要分析受众的需要、知识水平等因素, 选择科学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细分受众, 公共图书馆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 为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奠定基础。

4 推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4.1 推动多媒体资源整合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新媒体文化信息资源特色的多种类型图书馆, 如电子型、互联网型等。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资源整合, 特别是对文本、音频、视频和图像等资源要进行科学规划, 将这些文化信息资源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此外, 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等资源整合, 为社会成员建立一站式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4.2 推动多系统信息资源整合

当前, 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得到了国家政府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 参与和开展公共文化的部门和机构也日渐增多, 其中文化、教育、新闻等组成了内容丰富的资源系统。各部门和机构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过程中, 会不断运用和产生出大量的信息资源, 因此, 公共图书馆就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 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以及优势, 主动与各资源系统进行资源整合, 从而尽可能的引入外部文化信息资源, 最终改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改善服务模式, 推动先进公共文化信息的传播。

总之, 公共图书参与先进公共文化信息传播, 达到维护社会信息和知识公平的目的, 有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jvv NJo_BATUos Bxez Ad5YJq SNFf On-nma SHEK_Tp LKI3v X-BAf DX_NXtbs Bt7IC1ad S_1Ybn_IUXAy6Etpy GK, 1994.

遍布荷兰的公共图书馆 篇9

荷兰的公共图书馆于20世纪初由私人发起创办。到1911年,这一机构的各种设施已日趋完善,资金来源逐渐形成了体系。公共图书馆形成初期,曾遭到维护教会图书馆的罗马天主教会及基督教某些分支教会的反对。20世纪60年代,这些教会图书馆开始与公共图书馆相融合。如今,二者区别已不存在。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由二战前的城市扩展到乡村,除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公共图书馆以外,由省级图书馆中心提供的如“流动图书车”等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总数少于3万人的城镇乡村居民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目前,荷兰共有包括省级图书馆中心在内的540多家公共图书馆。

政府资助

尽管各地公共图书馆以基金会形式存在,并向会员收取少量的年费,但政府的资助一直不可或缺。从1987年起,地方政府每年会收到中央政府下发的社会与文化基金。由于本基金在用途上的分配由地方政府自定,造成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益设施不可避免的竞争局面。而资金是否充足和竞争意识的差异,导致各地图书馆在藏书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方面差异显著。

多元化服务

老少咸宜

所有公共图书馆均面向社会各界人士。无论是服务对象或服务方法,还是在信息资料涉及的领域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无论年龄大小、职业和社会层次的高低,每个人都可以在那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或其他音像图片等资料。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已趋于发展成集各种信息媒体为一体的文化机构,囊括各个学科的广阔知识领域,以便公众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社会技能及社会竞争力,保障他们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及求知的自由与权利。

同时,人们可以在公共图书馆欣赏到各种艺术展览或音乐演出,参加图书馆安排的与作者见面会,并聆听各类讲座。由于荷兰政府提倡对侨居荷兰的外国人进行融入社会教育,许多图书馆还为此专门向这些人提供有关书报、光碟及辅助荷语学习的工具书。

数字化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荷兰各公共图书馆开始将视线转向数字化服务。它们购置了电脑,以方便客户上网查询有关藏书书目等资料。这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图书馆网站借到他们想借的书籍或音像制品,并进行预定或延期。而且,各地图书馆还将电子邮件或网上信息报作为与读者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数字化服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全面、更大规模地服务百姓提供了基础,而各图书馆之间的互联网也使他们在人力资源分配上获得最佳效益。

目前,各公共图书馆一起成立了一家全国性网站(bibliotheek.nl)及网上问答手册(al@din)以便读者查询。另外,如果读者想借的书籍非本馆藏书,那图书馆也会帮忙从其他图书馆调借。

阿姆斯特丹中央图书馆

阿姆斯特丹中央图书馆是荷兰目前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位于阿城火车站附近,俯瞰艾河。新建的包括地下室在内的十层建筑,总面积 达2.75万平方米。2007年7月7日投入使用以来,阿城中央图书馆接待的人数已超过百万。

除大小阅览室外,馆内还设有会议中心、剧院等公共设施。那里的展厅也不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走进图书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阅览空间和琳琅满目的书籍。各种媒体按主题分类,每一层除了供大家伏案读书的长桌、座椅外,还都设有柔软舒适的沙发供读者使用。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 篇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 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 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2005年12月底,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 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的最好定义, 它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意义, 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方向。公共图书馆作为公民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学”, 应满足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和保障。

图书馆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 承载着保存文献、传承历史文化的重大使命。而现代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与开放性等特点, 使其具备的社会职能日益增强和完善。尤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的今天, 图书馆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 公共图书馆必须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体系上重新整合, 要以人为本, 挖掘更适合现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生存因素, 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引领作用,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位置

1. 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决定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是在文化覆盖上体现国家和政府在管理上的平等和公正, 进而促进社会科学、和谐地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实现全覆盖社会的背景下, 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力和利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等基本文化需求。

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和实现必须依附各种社会文化服务主体, 县级公共图书馆就是利用对信息技术资源的配备与整合, 摒除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社会阶层获得服务不平衡的因素, 秉承其职业信念和操守, 将文化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获得图书馆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构建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责任。

2.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 (或社区) 建立的文献信息中心, 以收集、整理、保存、开发、服务为基本任务, 面向社会所有人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 保证社会和个人平等、自由地获取信息并加以利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如下特点: (1) 公益性。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行使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必要途径, 保证公民能够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属公共服务范畴, 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和特点。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信息资源的收集、信息分配的调整、信息自由的维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其经费来自地方财政支持, 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有义务为所有公民提供优质免费的服务。 (2) 公平性。县级公共图书馆保障了社会的弱势老人、儿童、落后地区的特殊人群、少数民族等在信息或知识公平获取的权益问题上, 享用到同社会上层人士一样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性使其容易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进特殊弱势群体, 是他们获取信息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为城乡居民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学”。县级公共图书馆使公民获取教育和信息的权利、享受文化成果和科技进步的权利、参加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等得到有力保障, 因此, 县级公共图书馆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和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向公民提供便捷阅读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平台, 是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 对全体公民提供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 维护公民平等接受文化服务的权益。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要承担相应的作用。

1. 保障公众阅读, 促进公众终身学习。

首先,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场所。通过广泛设立图书馆 (室) 或分馆, 营造全民阅读的浓郁氛围, 让图书馆 (室) 覆盖城乡,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阅读条件, 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其次, 为公众收集并提供各类文本资源和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提升文化水平。第三,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民众的“第二课堂”, 通过阅读辅导, 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信息咨询平台, 为公众答疑解惑;通过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全面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2. 丰富读者活动, 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县级公共图书馆通过组织文化展览、举办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 延伸文化服务内容, 满足公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多年来, 大丰市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服务项目已拓展到讲座朗诵、文化展览、专题陈列、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学术交流、网上咨询、文献提供、新书发布、多媒体互动、文化休闲等多种形式, 汇集了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和思想流, 成了市民继续学习的终身学校和文化休闲的“第二起居室”。近年来, 我们每年开展有影响的读书活动30余次, 如“全民读书月”活动;“读者座谈会”;读者服务成果展;读书演讲比赛;与市委、市政府一起开展“三下乡”活动;配合妇联开展“妇女环保志愿者”咨询服务;与文化市场联合举办法制年宣传;与团市委、市妇联举办少儿文化艺术展和少儿优秀征文展;与教育局联合举办少儿、美术、书法、诗歌作品评奖比赛;与科协联合举办科普宣传周, 与社区、部队一起开展图书宣传周;与兄弟单位一起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等。

3. 服务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 保障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

近几年来,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认识上更为全面, 在服务措施和力度上有所加强。一是为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如大丰市图书馆设有独立的少儿图书馆, 并有少儿图书专项经费, 使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了可靠保证。二是设立盲人阅览区域。在大丰市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机房, 专门设立了两台盲人阅览电脑, 安装了盲人阅览软件, 还定期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三是为老年读者服务。大丰市图书馆阅览室便民区内, 专门为老年读者配备了老花镜、针线盒、雨具等物品;公共电子阅览室机房内专门为老年读者开辟了四台电脑, 这些电脑调高了分辨率, 增加了辅助阅读软件, 安装了手写识别输入法。四是为驻地部队服务, 定期送书到军营, 开展军民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五是为服刑犯人服务, 近年来大丰市图书馆的服务还延伸到了部队、监狱, 分别在武警部队、看守所等建立分馆, 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4. 整合文献资源, 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供优质文化信息资源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职责, 因此, 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重新整合信息资源, 建设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一是开发特色馆藏资源。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 对其中重要的资料、数据分门别类加工、整理成专题数据库, 并放在图书馆网站供读者查阅。二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 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 采集网络上所需的信息, 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 并进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形成使用方便的专题数据库。三是采购商用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四是整合资源检索系统。在建设专题数据库和引进数据库的同时, 依据一个统一的标准, 将各类数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统一检索, 形成对读者的一站式服务。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时, 只需在统一的使用界面下轻轻一点, 所要信息就能全部呈现在面前。

综上所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在新时期开展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更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展示自身文化服务, 扩大社会知名度, 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大好时机。图书馆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在完善自身、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 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奋力进取,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成为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7 (4) .

[2]李婷.延伸图书馆公益服务, 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馆, 2007 (5) .

[3]叶丹.浅析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 2009 (1) .

[4]杨向明.加强“共享工程”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8) .

[5]华凌.对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与支撑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 .

[6]耿丽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图书馆服务-对推动全民阅读的思考[J].图书情报通讯, 2010 (3) .

[7]杨玉鳞.也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的作用[J].当代图书馆, 2009 (12) .

上一篇:水平钻进下一篇:盐城高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