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高校大学生

2024-10-22

盐城高校大学生(精选9篇)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1

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创业研究者的关注。期刊上出现很多创业研究者发表的相关论文,但是研究者并未对新媒体有严格的概念界定[1]。笔者认为,新媒体是指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迅猛发展的下列媒体:第一类是社会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淘宝、京东商城、拍拍、买卖网等;第二类是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针对校园用户的护花网,针对订餐群体的美团网;第三类是在常用的社交网络上附加的宣传。例如附加在微信上的微商号,在QQ空间里的说说、微博、贴吧等。搜索引擎也是一种新媒体。 十几年前的初次创业者,资金充足的,会使用广播、 电视、街头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会使用发传单、上门推销的方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我们把这些媒介方式称为传媒媒体。当一部分家庭主妇在跑商场寻找自己满意的产品时,部分时髦者已经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足不出户搞定自己的所有需求。以互联网为核心,包含智能手机、IPAD、电脑、现代物流、应用软件等软硬件技术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关注和使用。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具有很多的优势。

降低了产品宣传推广的成本。利用传统的媒体,或者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例如利用电视广告或街头广告;或者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例如印发传单或上门推销。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创业个体或团体,这些成本的付出,增加了其成功创业的风险。而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现代物流等技术,创业者只需支付一定的上网流量费用加上相对少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即可完成产品或服务的营销。

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创业者利用微信、微博、QQ空间等新媒体,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产品提供给潜在的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顾客的反馈意见,能够随时保持和客户的联系,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可用“创业者发布信息迅速、顾客接受信息及时、客户关系管理便捷”来形容这个特点。

扩大了消费市场。传统的创业者在挖掘自己的客户时,费时费力。而大学生创业者利用新媒体这种形式,很容易将自己的客户迅速地从校园内扩展到校外,从一个地域拓展到互联网上自己所希望拓展的地区。另外,借助新媒体,也可以进行精准的营销。这些都扩大了创业者的业务市场。

新媒体同时也是培育创业者以及创业者进行交流的平台[2]。创业导师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创业者密切沟通,搭建服务平台,使创业者少走弯路。不少高校也利用新媒体搭建了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建构电子网络杂志等,便利了创业者的交流。

一、盐城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情况调查

盐城市是苏北的经济大市,在市区有4所高校, 其中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都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了解市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的现状,为市政府推进全民创业提供建议, 促进高校搞好创业服务工作,2015年4月份本文作者在市人社局和各高校的协助下,对四高校(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为自编的《市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创业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 团队人数、营业额和盈利情况等;二是利用新媒体创业的情况;三是意见和建议。

笔者在四高校向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下发了问卷,共421份,回收417份,其中有效问卷412份。412份有效样本的填表人,按性别分类, 男性有252,女性160;按年级分类,大一98人, 毕业班103人,其他211人;按学历层次分类,大专169人,本科243人;按专业分类,理工213人, 经贸86人,文史40人,其他73人。在412个有效样本中,入驻创业园的有168个,占比40.8%。 未入驻的有242个,占比59.2%。未入驻的项目中, 大部分是淘宝网店或微商项目。提供产品的347个, 占比84.2%;提供技术服务或培训服务的45个,占比10.9%;皆提供的20个,占比4.9%。

笔者也对部分创业项目负责人通过现场走访、 座谈等形式,对他们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情况进行了了解。笔者也同各高校的部分主管创业的领导同志、创业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访谈,交流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园、学生项目运营状况等。

二、调查结果

笔者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基本的数理统计分析,再结合现场走访、座谈交流,将盐城市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的现状归纳如下:

(1)创业者利用新媒体的比例非常高。在调查的412个项目中,利用新媒体的占85.7%(353个)。笔者还注意到,未在创业园入驻的项目利用新媒体的比例高于入驻的项目,这是因为各高校都有很多自营淘宝网店或独立进行微商经营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入驻创业园。

(2)利用新媒体创业的项目同质竞争的情况普遍。在本次调查的创业者中,存在一个高校有37个创业者有利用淘宝、微信、qq、贴吧等新媒体方式销售女装的。其他类型的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此类状况。同质的竞争,降低了创业者的利润, 提高了创业者的经营风险。

(3)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的水平较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体项目通过新媒体获得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较低,纯电商项目营业额较低。笔者调查的多数实体项目,通过新媒体途径获得的营业额低于50%。纯电商项目月营业额超过2万元的仅占27.2%。第二是创业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潜力[3]。 在调查的353个有利用新媒体的创业项目中,65.4% (231个)的项目,仅仅利用了一种新媒体;能利用3种以上的新媒体进行创业的仅占15.8%(56个)。很少有创业者能综合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优势。 第三是大学生把握新媒体的能力较低,例如未能有效地把握潜在顾客的心理,过度的营销引起潜在客户反感;在沟通和反馈时不够及时或者表达不得体。笔者调查到一个成功的利用新媒体创业者,在手机上同时安装微信、掌上大学、乐外卖三个App, 充分利用微信的用户普及优势,利用掌上大学的精确定向营销优势,充分利用乐外卖的一个账号可以经营多个店铺并可进行网上支付的优势,成功地进行了创业。但是这种成功的案例很少。

(4)大学生创业利用新媒体,以以销售市场上现成的产品为主。在笔者调查的353个项目中, 大部分都是销售已成品,只有少数是销售自己加工制作的产品或提供服务。这同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有关系。

三、意见和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当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1)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促成大学校园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桥头堡。近年来,国家和省市越来越重视创业工作,创业的实际成效在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并不理想,没有形成“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局面。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应高度重视,宣传通过新媒体进行创业能降低成本、便利沟通、扩大市场等优势,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兴趣,促进高校形成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热潮。

(2)政府和高校应积极引导,切实帮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服务地域很大一部分是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社区。高校或政府可以搭建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受众的电商交易服务平台,便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对于需要场地、资金支持的电商创业者,可以提供支持。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可在大学课程学习上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3)应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推广普及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实战能力[4]。可以开设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培训课程,讲授新媒体、网络营销、淘宝网店经营、微商经营等知识,可以请使用新媒体创业有成者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如盐城市人社局和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在2015年5月27日开始了市第一期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80个课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4)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应注意资源整合,打造优秀创业团队,塑造品牌[5]。利用新媒体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似,存在较严重的同质竞争。通过资源整合,既可以做大做强,又可以减轻创业者的成本。高校乃至同一地域的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组成创业团队,共同利用新媒体,协调时间,分享客户资源,以期塑造知名的品牌。

四、结语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可以帮助创业者降低成本、及时响应客户、扩大市场。政府、高校、 全社会都要积极努力,推动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促成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2

盐城工学院(二本)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282亩,校舍建筑面积60.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0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3亿元,图书馆藏书187万余册。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18个教学院部,76个本科专业。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盐城市高校大学生作为分析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研究主要对象。根据需要像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发放1 000份调查问卷,每所高校发放250份,共回收947份,其中有效问卷914份,有效回收率为91.4%。

1.2 方法

数理统计、问卷调查、逻辑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盐城地区大学生休闲体育项目前三位分别是跑步、自行车、游泳。并且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篮球作为第四位男生选择比例要高于女生。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盐城地区高校大学生在休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特点,能够广泛的进行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特别是球类运动受到更多的大学生的欢迎。前六位男生休闲体育参与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跑步、乒乓球、自行车、游泳。前六位女生休闲体育参与项目依次是瑜伽、跑步、健美操、舞蹈、游泳、自行车。女生在项目选择上要高于男生。并且女生更加注重形体美,在休闲体育的选择上主要是并不剧烈的活动项目。

盐城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与其他朋友一起。学生将休闲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能够提升朋友之间的感情,同时认识全新的朋友,这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休闲体育活动会与其他交流项目共同应用,学生一起参与到锻炼中,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在内心中产生愉悦的感觉,同样能够延长运动的时间。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特点,个人习惯、生活规律、背景不同都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休闲体育活动的看法态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就造成了个人独自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性增大。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或者学生集体参与班级或者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这也是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模式。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相互协作的能力,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这也是其他组织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高校大学生集体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不多见,这主要是班级不能够组织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造成的。高校大学生想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但是并没有机会,这也是造成休闲体育活动不能够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

2.2 盐城地区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场所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校内免费的体育场所,只有较小部分的学生选择收费场所。收费场所在设施、环境等方面质量较高,并且收费相对较高,学生也能够接受。并且在收费场所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但是价格较高限制了多数学生利用体育场所。同时大多数的免费场所处于生活区,距离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较远,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在收费场所锻炼的学生女生比例相对较高,这主要与女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男生活动项目选择在公共场地相对较好,并且能够更快地找到运动伙伴。女生进行的瑜伽、健身操等体育活动在公共场所并不适合,主要在环境相对较好的收费场所才能够进行。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女生在收费体育场所比例相对较高的局面。

3 强化盐城地区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

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丰富理论知识,强化体育运动效果,并且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休闲体育活动能够有序地开展。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因此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组织指导。这对于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制定具有灵活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开展计划,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娱乐性等特点都能够充分地吸引到学生参与其中,针对休闲体育活动要开展有效的管理。

要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完善体育社团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动项目的开展。体育社团是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育社团能够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集合到一起,共同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并且不会受到体育教学计划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树立学生的体育活动仪式。体育社团能够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自由地选择参与的体育比赛项目。体育社团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体育活动,满足身心发展的需求。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身体素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构建学生的服务意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社团对于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体育社团的开展情况进行完善。

学校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要积极构建良好的运动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完善基础场馆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活动环境。学生要分配好锻炼时间,这样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活动效果。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相互影响帮助,提升体育活动积极性。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选择好休闲项目,保证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积极配合体育管理引导,能够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上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在质量、数量以及种类上都需要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休闲体育活动顺利地开展。盐城地区高校正在逐渐地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体育设施进行改造,为高校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场馆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趣,改善体育教学局面,能够形成课外与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且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基础资源实现了合理分配。学校体院场所应该与大学生人数保证一定的比例,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体育诉求,丰富体育场馆类型建设,增设武术馆、游泳馆等场所,丰富学生的体育类型。强化对休闲体育活动的研究,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可以增加关于休闲体育活动的理论课程,推动理论知识的传播,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对休闲体育活动能够形成系统的认识体系,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开展休闲体育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扩大兴趣爱好,能够养成休闲体育活动的习惯。同时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选择余地,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丰富学校的体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盐城地区高校应高强化网络宣传功能的发挥,在各高校网络主页上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化方式保证休闲体育活动知识能够进行有效地传播与发布,这样就能够弥补在教学模式上的不足。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对休闲体育活动进行查询,开展网上交流活动,高校要构建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统一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恢复,有效的交流互动能够提升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丰富休闲体育活动知识,不断地开拓学生的眼界。

4 结语

盐城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利用休闲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效果相对较差,大多休闲时间只是参与到上网等活动中,没有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严重地影响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即便是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实际期望值也会受到体育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够进行室内场馆锻炼,但是利用休闲时间并不尽如人意。这种期望值差异性将会严重地阻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符合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宗旨。对于存在的情况,盐城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宣传工具,开展对健康休闲体育的报道,将休闲体育内涵能够进行传达,构建学生全新的体育休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通过形成良好的休闲体育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休闲体育活动需要各方面进行完善配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意愿,能够使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树立团队意识,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化研究,关注学生未来成长,是休闲体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休闲体育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立富.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4(12):25.

[2]李霞.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4):18.

[3]李欣.校园体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8):20.

盐城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简介 篇4

盐城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是隶属于校团委指导的大型学生文化艺术团体。1988年始创于盐城工业专科学校,1996年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85年的盐城职业大学合并建立盐城工学院。它以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为宗旨,以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根本。组建以来,大学生艺术团为盐城工学院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大学生艺术团下设办公室、团务部、企划部、档案管理部、宣传部、外联部、歌唱部、舞蹈部、器乐部、曲艺部、模特部、播音主持部十二个分支。

艺术团组建以来,在沈忱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获得了20多个奖项。其中,笛舞“梦里水乡”在2010年春参加“校园时代全国青年少年才艺电视展演”和“魅力校园”2010全国青年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中均获优秀节目“金奖”和盐城工学院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奖等。男女二重唱《农家乐》和舞蹈《风云九十载》在“魅力校园”第七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十二届全国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等。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5

《教育法》中有“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政策, 这是贫困大学生有权利获得社会资助与政府有责任制定有关保障他们社会政策的依据。由教育部、财政部印制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提到, 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一、社会资助的涵义

资助, 就是用财物来帮助。学生资助就是社会各方用财物来帮助学生。学生资助从来源上看, 有政府公共资金、工商企业出资、宗教及慈善机构的捐赠、个人捐款, 及至国际机构或多边机构资助等。其中, 政府是对学生最主要的资助者, 其资助力度和资助覆盖面都是企业团体和个人所无法比拟的。从形式上看, 政府资助是国家对受教育者的一种经济帮助, 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与个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教育实质上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和再创造的一种特有形式, 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一种社会性遗传方式。没有教育, 人类的经验无法传递, 人类的文明无法继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而是全社会的事业与责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消除人们求学过程中的经济障碍, 学生资助则势在必行。各种社会力量的捐资助学行为也正源于此。

关于社会资助的涵义, 有学者认为, 社会资助按照资助主体的性质, 可将资助分为正式资助和非正式资助两种。正式资助主要指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系统;非正式资助指来自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科研机构、个人等非本校或非政府部门捐资, 旨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体系。社会资助属于非正式资助, 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体系的重要补充。社会资助的方式多样, 可以是无偿投入, 即赠予性的, 也可以是以借贷的形式提供资助, 还可以是以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资助。

二、高校社会资助的模式

关于社会资助的资助模式, 部分学者认为, 社会资助的主体为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社会资助的形式有:不同额度的奖学金资助或直接捐赠;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借贷或为学生向金融机构借贷提供担保。

根据对社会资助已有的研究和部分法律或政策的间接描述, 结合盐城工学院的实际社会资助情况, 认为高校社会资助的资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会团体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 社会团体主要有慈善机构、校友会、基金会等;二是个人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三是企业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

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目前在校设立的社会资助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李凤祥助学扶困基金会”奖助学金, “圣泰阀门”奖助学金, “慰平”奖学金, 市长特困基金, “言子”奖学金, 市中心血站“爱心”助学金, 市慈善总会福彩爱心助学11511工程等。

三、高校社会资助的现状

从当前情况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仍然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 社会资助只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暂时地缓解了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社会资助和政府、学校资助的渠道不同, 它主要是来源于社会力量, 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一) 资助呈现出非持续性。

很多社会资助的项目不是连续资助的, 一般都设有资助年限, 在某高校设立几年, 每年资助多少人多少钱。这一方面是由于资助单位经费的短缺, 另一方面可能是资助单位将资助目标转向了其他高校。

(二) 资助呈现出多元性。

一般情况下, 社会资助的项目都有自己的资助原则:有的是针对某一区域指定年级的学生, 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盐城市慈善总会福彩爱心助学11511工程的资助对象就是针对盐城籍的大二学生, 个别情况可以放宽到江苏省籍贯;有的是针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盐城市中心血站“爱心”助学金针对的是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也是由资助单位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很多社会资助项目对学生的在校各方面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般是针对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主要是由于资助经费和名额有限, 不可能做到像政府出资设立的国家助学金以及高校设立的困难补助等那样, 资助面覆盖所有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 资助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不同学校接受的社会资助不同。名气较大的学校, 接受的资助就较多, 名气较小的学校, 接受的资助就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捐助者希望扩大社会影响的心态有关, 也与各高校自身筹款工作的力度、方式等有关, 还与各高校培养的人才有关, 名牌高校易出杰出校友, 这些杰出校友事业有成在母校设立奖助学金, 有的就是直接捐赠, 某名牌大学杰出校友一次就捐赠给母校1亿元。二是不同地区接受的社会资助不同。发达地区资金较为充足, 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 政府和社会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扶助贫困大学生,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个人与企业拿不出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 社会公益部门发展缓慢, 在这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以江苏高校为例, 苏南和苏北高校在获得社会资助方面就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四、完善高校社会资助体系的方法与措施

在高等教育引入多元化投资体制以来,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直接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大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社会支持和救助还可能引发高校以及社会严重的稳定问题, 因此, 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完善的社会资助体系就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一) 统筹安排各项社会资助。

为保证每项社会资助活动都能顺利、充分地开展, 在不与当前资助工作冲突的前提下, 保证以足够的时间、精力做好每项社会资助工作, 同时也让社会资助单位或个人感受到学校对资助项目的重视和对继续资助的渴求。

(二) 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定时定期向学校和资助方汇报学习、生活等情况 (其中有已经毕业的学生) , 主动让出受助名额, 为资助单位送锦旗, 给资助单位寄祝福贺卡等。对于一次资助四年的学生,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坚持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原理, 每年都进行量化考核, 如出现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学习成绩滑坡、思想落伍等, 取消该学生的资助资格, 重新选取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

(三) 科学评审。

在每年的社会资助项目评审中, 坚持差额评选的方法, 邀请专家进行匿名评审, 力争选出最符合条件的学生。

(四) 合理分配社会资助资源。

原则上当年已经获得过社会资助的学生不再继续获得其它社会资助,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五)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工。

如去儿童福利院、敬老院进行慰问, 为灾区募捐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去资助单位实习考察等。

五、对高校社会资助的几点建议

目前国内的高校, 对于贫困生社会资助工作的重要性普遍比较重视, 在吸引、吸收社会捐助方面也做出了努力, 不断加强对社会资助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在此, 就高校社会资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切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才可以并且有机会获得各项资助。

(二) 积极引进社会资助项目。

高校应积极引进社会资助项目, 优先争取可以提供持续资助的社会资助项目, 优先争取资助额度较大的社会资助项目, 不放弃争取任何可以提供资助的社会资助项目。

(三) 积极加强与社会资助方合作。

高校在与社会资助方进行合作时, 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同时也尽可能满足社会资助方提出的合理要求, 始终奉行“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

(四) 坚持优先考虑原则。

是在学生申请社会资助项目的过程中, 优先考虑申请并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申请并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因家庭经济困难确实交不起学费和住宿费。

(五) 切实设置社会资助项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大多数社会资助项目对学生并无具体的成绩要求, 但是可以设置个底线———要求申请学生无不及格的科目。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资助集中在部分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为切实了解受助学生的状况、激励受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和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校与资助方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的方式。一方面, 受助学生可以踊跃发言, 畅谈自己的感受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议。另一方面, 资助方代表可以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来拉近与受助学生的距离, 因为大多数资助者基本是白手起家、通过个人打拼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期间的辛苦多是常人所没经历的, 而且大多数资助者也是出身贫穷, 联系当初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以及渴望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的想法, 这些都会引起受助学生的共鸣, 可以很好地起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让受助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要求积极上进的动力等。

参考文献

[1].方钫妍.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 2011

[2].于冲, 李立文.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蔡颖.高校社会资助工作的信息不对称浅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6

选择备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篮球为切入点, 试图构建适宜当今大学生发展的篮球教学模式,以期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此更好地实现体育宗旨,完善人的发展,为专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盐城师范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学校2名高校体育部主任、6名教师与12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并整理与篮球教学、公共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相关的期刊与书籍。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制定问卷,分别发送128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82% ,根据信、效度检测,其值在有效范围内,可采用。

3.访谈法

就学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学校公共体育学生、教师及公共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访谈、交流获取到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俱乐部教学的特征分析

将篮球俱乐部模式应用在高校教学模式中可以深入地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落实到实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篮球教学俱乐部有如下的特征。

1.普及性和娱乐性

在推行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时,可以由学生进行组织,同时,体育系、团委与学生会也可以参与组织活动,外界的优秀运动员、俱乐部也可以参与进来,可以为大量的队员提供机会,既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兼具普及型与娱乐性的优势[2]。

2.随意性特征

在成立篮球俱乐部后,可以随时开展比赛,比赛活动不会受到场地和时间的影响,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比赛,灵活性很强。篮球俱乐部可以在节假日举行比赛,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社会性特征

篮球俱乐部成员需要缴纳一定的会费,会员可以通过俱乐部走向社会,这既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学生参加俱乐部是完全处于自己的意愿,只要定期缴纳会费、承认相关章程,就可以参与进来,这可以达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

4.反馈性与竞技性特征

成立篮球俱乐部能够宣传篮球运动,提升学生参与篮球锻炼的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组织篮球竞赛,其间可以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高校间也可以定期举行比赛,帮助学生养成坚毅、勇敢的品质[3]。

(二)盐城师范学院实施篮球俱乐部教学的意义

高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在高校中广泛地应用篮球俱乐部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实施篮球俱乐部模式是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的客观要求,学校成立篮球俱乐部能够接纳大量的学生,不会受到性别的限制,可以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俱乐部活动。这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高校体育属于体育教学的高层次教学,篮球俱乐部的推广也是贯彻落实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客观需求。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阶段,他们不喜欢枯燥的教学模式,在课余时间,需要业余活动的调节,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也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篮球俱乐部可以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 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建立一种课上带动课下的教育模式,这无疑能够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3.调动教师的参与兴趣

部分高校实施的是单调的课外辅导教学法,一些基础水平较好的同学体育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本研究的调查显示,体育经费、教师待遇水平、领导重视是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而成立篮球教学俱乐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兴趣,可以从劳动报酬与内容形式两方面培养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取到相应的报酬,这样,他们就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4.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

成立篮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开展篮球俱乐部之后,可以邀请专家、裁判来校内培训,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外观摩,俱乐部可以在练兵、组队、战术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此外,还可以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篮球指导,提供开放的场馆与运动器材,让学生感受到篮球锻炼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5.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很多学校之所以篮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不顺利,就是由于缺乏相关组织机构与教师的管理,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开展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实施会员制管理模式,规范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篮球教学活动的水平。此外,篮球教学俱乐部中实施的是竞争机制, 可以有效调动教练的积极性,给他们带来荣誉感和责任感[4]。

(三)盐城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现状

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运动水平、展示自我、娱乐消遣几个方面,表1的结果显示学生们对篮球锻炼的目的中娱乐消遣占得比例较多。这就显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非常关注自己个性的发展。

2.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

由表2可知,学生对于篮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戏、排球的喜爱程 度分别为45. 8% 、40. 8% 、39. 2% 、45. 8% 、 38. 3% ,这说明,学生对于篮球的喜爱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能够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能够为俱乐部提供大量的会员,这可以为盐城师范学院篮球俱乐部的开展奠定好坚实的群众基础。

3.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由表3可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就是领导是否重视与工资待遇水平,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果主要由学校领导决定,开展俱乐部教学与学校领导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表4研究还显示,学生之所以缺乏参与篮球俱乐部的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比赛活动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参与兴趣。

(四)盐城师范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1.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往往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来反映的[5]。在如今的在校大学生中( 除体育专业外) ,按照技术水平划分可分为四个等级: 三级基础教学俱乐部、二级专项教学俱乐部、一级院级教学俱乐部和校级教学俱乐部; 此外,由学生兴趣开设篮球裁判教学俱乐部。 在盐城师范学院,三级和二级的比较普遍,可对一级及校级俱乐部的组建与教学缺乏指导和扶持。

2.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对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对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过程正确、合理的设计是成功应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保障。首先,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步骤时,教师应在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以若干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另外,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应该有针对性的篮球游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模拟教学比赛时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分组,并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适宜的技战术,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经费管理

经费是支撑俱乐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经费充足,活动多,经费少,则活动少。加之学校对篮球俱乐部不重视,所以经费并未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同时俱乐部教学模式应拓展思路,攫取各方资金顺应经济潮流的发展。

三、结论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7

一、关于校区情况的基本问题

一是数量问题。对于所在学校有几个校区的问题,5所大学调查对象给出的答案不一致,即有一定群体对高校多校区的数量不明确。在对象的区分度上,以5所高校为整体来统计,干部回答准确率为92%,教师回答准确率为53%,学生回答准确率为29%。

二是调查对象与多校区的联系。从对5所高校的总体了解情况来看,回答都去过的占16.7%;去过临近校区的为20.3%;只熟悉本校区的为28.4%;一般不去的占33.8%。

这两项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师生对所在高校的多校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缺乏基本了解。

1.对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优缺点的认识

从5所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优点方面,34.7%的调查对象选择“学科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繁荣学术文化,促进交叉学科发展”;36.9%的调查对象选择“办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多元的学习条件”;12.2%的调查对象选择“借力原有大学品牌,文化辐射作用彰显,有利于形象建设”;14.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类型文化融合,有利于整体文化品格的提升”。在缺点方面,认为“文化管理难度大”的占41.9%;“湮灭了原有高校的文化个性”的占21.2%;认为“文化冲突明显,高校文化整体性遭到破坏”的占14.0%;认为“不同学校的文化传统不同,不利于文化的传承”的占20.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高校保持文化的整体性、个性和传统。但是调查数据的整体占比都不是很高,说明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调查对象也缺乏较为一致的观点。

2.目前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对新校区(被合并学校或扩展后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的占37.8%;认为“物质文化重复建设,新旧校区文化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的占38.3%;认为“有形建设容易,无形的精神文化融入困难”的占59.0%;认为“地理环境不佳,地处荒郊之地本身就没有文化底蕴”的占34.2%。这表明,在新校区精神文化融合的问题上,调查对象具有高度一致性。

对老校区(合并主体学校或扩展前原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因为办学重心转移,老校区不受重视了”的占39.2%;认为“老校区物质投入少,缺乏对物质文化的保护”的占41.0%;认为“缺乏与新校区的联动,对新进教师和学生都不了解”的占67.57%。这表明,新老校区师生缺乏充分互动,同时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老校区的物质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3.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的方式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制定了整体性的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的占54.5%;认为“有专门的校园文化管理和统筹机构”的占38.3%;认为“划拨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占30.2%;认为“不同校区自行管理”的占3.6%。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不一,根据笔者的了解,所有被调查的高校都制订了校园文化专项发展规划,但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并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校级协调机构,这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的最普遍现象。

二、多校区校园文化的特征

1.多样性

多校区校园中,各校区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更因所处的位置地域不同,环境各异,各校区的辐射和影响力也肯定会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独有性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同学校都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而“自我扩展型”的多校区模式下各校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周边资源和功能定位均有差异,使得各校区形成有别于其他校区且为自身特有并逐渐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

3.复杂性

“合并重构型”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文化传统、建设目标、建筑风格等迥然不同,通过一纸公文行政化组合在一起。但校园文化不会自然融为一体,必然会发生碰撞、传承、扬弃、融合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可能会因碰撞而产生摩擦乃至割裂,甚至导致校园文化的迷失与混乱。

4.共生性

一方面,多校区校园文化是各校区特色的自我体现;另一方面,因与其他校区文化的和谐相处,长期共存,共生于校本部宏观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特有文化,通过若干年的积淀和积累,必然对整个高校的校园文化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

1.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新校区一般都斥几亿巨资兴建,经过精心规划,建筑上力求具有现代感与完美,这一点对拓展型多校区高校来说尤为突出。但是,物质环境只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符号和校园文化的外化,而精神和传统才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才是其要表现的最终归属。

2.对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别

对合并重构型高校而言,各校在合并前,其办学实力、隶属关系、学校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合并后在许多方面容易产生主次之分,其中在校园文化的整合方面也显得较为突出。

校园文化的整合重构往往以“大”校、“强”校为蓝本,忽视“小”校、“弱”校在校园文化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人为地造成各校区间校园文化的割裂与矛盾。而对自我扩展型高校来说,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老校区建设,轻视新校区建设。

3.指导理论体系尚待成熟

多校区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这一模式仍在探索中。而关于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不多甚至缺乏,理论架构也未完全成型,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体系,这也正是当前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高校多校区形成的状态不同,不同的校区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其校园文化建设的表象各具特征。本文基于盐城的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探索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文化建设管理的方式,思考多校区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中有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多校区,校园文化,对策,调查

参考文献

[1]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2009.

[2]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8

1 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1. 1社团活动方式单一

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日益增多, 但实质上参差不齐, 同时在社团建立之初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 社团活动流于形式, 内容空洞乏味。而内容决定形式, 学生社团应该根据性质的不同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可以在校内, 可以在校外, 可以学院内部参与, 也可跨专业联合。多形式、多内容、有层次的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了解企业的市场需求打下基础。

1. 2 社团管理机制匮乏

学生社团对成员的选拔门槛没有限制, 也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 导致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 缺乏创新力、凝聚力,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1]。同时, 社团内部缺乏规范的章程和明确的监督机制, 责任分工不明确。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社团是否合格取决于该社团是否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奖惩条例。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 对不服从管理的同学进行约束,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社团的凝聚力。

1. 3 社团建设深度不足

一个社团活动层次的高低与社团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目前, 国内大部分社团指导教师均由院系辅导员或团总支的教师担任。他们因为平时负责实务多或者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 不能对社团的建设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有力的指导, 从而导致社团活动的效果不如预期。因此, 社团想要得到健康的发展, 社团活动想要实现突出的成效, 需要为社团配备一名专业的指导教师。只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社团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 4 社团活动缺乏长效性

受资金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学生社团很难策划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虽然每年各大高校都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 可是这些活动形式大同小异, 持续时间短暂, 而且缺乏有力的宣传, 学生很难深入地参与进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宣传模式即将被淘汰, 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校社团与时俱进, 敢于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宣传社团活动, 如PU平台、微博、微信等。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些宣传手段, 对社团的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引起更多的同学关注活动, 参与活动。

2 提升社团专业化的策略

社团的建设应该与学院或学校专业特色相关, 通过开展专业特色的活动,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 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夯实基础。所以, 在策划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应该注重参与度、专业性、能效性等, 活动的核心是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1 符合学院的专业发展需求

根据专业的不同开展相应的活动, 以盐城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为例,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 ( 师范)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金融数学四个专业, 如基于师范类专业而言, 协会围绕师范生开展“三字一话”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 协会定期举办C语言或Java编程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等;统计专业的学生到学校周边调研统计相应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 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苏北赛、全国赛、美国 ( 国际)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2. 2 分层次有目标开展活动

社团从建立初就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样活动的参与度才会比较高, 同时社团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也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 这样活动的目的效果才能显现。在具体策划方案中, 要深入到普通同学中进行调研, 分析学生对哪类的活动感兴趣, 参加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想从中获取何种知识, 及时反馈学生群体的需求。随后应该与社团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对方案加以商定修改, 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从专业基本技能着手, 高年级主要从社会实践方面考虑, 最后形成确定的方案。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高, 社团才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社团活动的质量才能大幅提升,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力。

2. 3 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目前高校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没有太多机会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针对存在的问题, 专业特色类社团可以搭建课外实践平台,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盐城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有实验室资源、软件外包实践基地, 并和多家学校、软件公司、统计局都有联络, 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2]。社团可利用这些资源, 提前与之联系, 相应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构建校外实践平台, 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学校听课、上课、开班会, 为以后作为合格的教师夯实基础; 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公司见习, 接触现代企业制度管理,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以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2. 4 增加专业指导教师的比重

社团专业化成为高校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特色专业社团运行中, 因为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局限性, 专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开展活动时, 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也要多与指导教师沟通, 利用师资力量, 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保障活动开展的效用。

3 社团专业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 1有利于“适应型”人才的培育

社团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社团活动的兴起丰富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使更多的学生不止满足于书本知识, 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在实践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缩小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同时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 了解市场需求, 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社团专业化发展势必为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 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 2 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专业特色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 社团成员间, 成员与指导教师间要互相交流沟通,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社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活动中大学生既可以增加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专业素养, 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 又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 3 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从教学过程和人才的培养来看, 教师是客体, 是外因,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 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主要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过程[3]。社团专业化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开展活动, 成为知识的主人, 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参加活动中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综上, 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相辅相成, 通过社团实践活动与专业理论知识的配合,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进步、技能提升、素质培养, 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分析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提升社团专业化的策略, 以及社团专业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以期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 推动学生思想进步、技能提升、素质培养, 从而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高校,社团专业化,人才培养,措施及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冶敏.制约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1) :132-133.

[2]郑召丽, 王琪, 等.浅谈高校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的措施及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8) :121-122.

盐城高校大学生 篇9

关键词:铁军精神,思政工作,盐城工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 高等院校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关注包括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内等重点学生对象的健康成长。而近年来在高校连年扩招与全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形势下, 不少院校中农村生源大学生数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摆到突出位置, 特别是精神品格的塑造, 成为当前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工学院建校52年以来形成的有盐工特色的新时代铁军精神, 为新时期高等院校有效开展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特别是如何培育正确的精神品格, 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思路与探索模式。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主力部队之一, 新四军在当时中华大地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 其功绩不仅仅在于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更在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军精神。一般而言, 铁军精神主要是对新四军的战斗品格与内在精神高度凝炼的整体性概括, 具体包括爱国爱民、英勇向前的爱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协作互助的团结精神;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求学精神;为民服务、民生为本的公仆精神。

盐城工学院座落在新四军军部重建之地的苏北盐城, 薪火相承的传统最终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为核心理念, 与校训“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紧密结合, 具有盐城工学院办学育人特色的新时代铁军精神。具体而言, 笃学是锻炼铁的意志的本质需要, 是理解铁军精神的切入点;格致是秉承铁的作风的探索创新, 是践行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厚德是坚定铁的信念的精神载体, 是贯穿铁军精神的生命线;重行是严守铁的纪律的最终结果, 是实践铁军精神的指向归属。新时代盐工铁军精神代表着盐工全体师生的人格品行与精神风貌。

农村生源大学生主要是指在就读高等学校之前和在读期间, 所在家庭为农村常住户, 在读期间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村常住家庭的在校大学生。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统计数据, 我国现有9亿农业人口, 教育人口比重超过30%, 但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明显低于国际人口大国平均水平。农村大学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方面思想端正, 学习刻苦努力, 做事细心负责, 独立处理能力强, 勤劳踏实, 生活朴素。另一方面与城镇生源相比, 大多数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城镇学生, 在个人阅历、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局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 社会经济水平明显上升, 家庭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在物质供给普遍富裕的前提下, 后代子女精神意志的培养被摆到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自古以来就有重商风气的江浙地区, 当代农村大学生品质意志的塑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 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铁军精神, 是新时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 重塑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铁军精神的历史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爱国传统与民族抗争精神。从《离骚》开始出现的强烈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 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开启的中国近代史, 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势力时都表现出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迫的顽强的抗争精神。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名是铁军精神的雏形。其直接源头来自于大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 向往真理、不怕牺牲的战斗品格直接指导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开展了坚苦卓越的抗日战斗。铁军精神是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独立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彰扬, 在农村大学生群体中倡导铁军精神是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其次, 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铁军精神, 是高等教育在革命老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新时期在经济富裕条件下磨炼与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气质与集体优秀品格的必然结果。特定历史背景必然形成特定时代独有的历史品格。铁军精神的形成与北伐战争中的革命军队、抗战时期新四军所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不开, 当时历史现状与时代条件客观造就出铁军精神特定的时代品格。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虽然市场经济进一步繁荣,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但不少重要经济指标人均比重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当前形势下讲求铁军精神, 以铁军标准培养与要求农村大学生, 这既有利于其良好个人品格的培养, 又有利于扭转高校中日益弥漫的金钱至上的拜金风气, 重塑当代农村大学生优秀的集体品格。

最后, 就江浙地区而言, 在社会普遍富裕、重商风气浓厚的条件下, 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继续弘扬铁军精神是当前条件下革命老区地方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与财富成为是非成败评判标准的前提下, 弘扬铁军精神建设对于维护革命老区高校自身发展, 保障高校纯学术与科研自由发展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关系到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同时, 巩固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细化学生群体教育对象, 为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问题的解答, 特别是如何培养农村大学生, 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主要应从高等院校、农村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就高等院校而言, 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主要可从管理层级、就业指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从管理角度来看, 高校自身是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政工作关键所在。

在高校管理层级设置上, 高校管理应明确分工, 层级分明, 完善的管理体制必然为农村学生在校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首先, 在学生会与学生干部方面, 做到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每学年进行换届选举, 所有学生干部通过公开竞选、面试、考察等方式, 结合学院领导、辅导员意见最终进行确定。既确保学生竞争的公平、有序, 又保证每一位要求上进的农村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与健康成长。其次, 在学生社团方面, 制订有关政策促进校内各级注册学生社团、协会的合理发展, 保障其他各类民间社团的正常运转, 为农村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开辟新的空间。此外, 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与竞赛, 学校或学院每年应创办或承办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学科专业竞赛、趣味活动竞赛, 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引导农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与各类活动竞赛, 提高农村学生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 促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就业指导方面, 高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实行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竞争力, 确保就业模式多样化。一方面实现就业途径多元化, 鼓励家庭社会层次较高、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村大学生, 动用社会人脉资源, 从而形成以家庭自主型就业为主的就业模式, 学生就业质量高。同时, 广辟其他就业途径, 形成包括自主创业、网络途径、学校推荐等在内的全方位、多门路的就业网。另一方面促进就业渠道、就业形式多样化, 既要积极指导农村学生参加考研、考公务员、村官、选调、支援西部开发和苏北计划, 又要切实引导农村学生创新创业,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家庭优势, 走自主创业道路。

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而言, 高等院校应建设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素质硬的辅导员队伍。一方面要提高辅导员队伍关于处理农村大学生问题的理论水平, 定期组织学习与案例讨论, 掌握系统的思政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应在与农村学生、农村家庭交往实践中, 不断提高科学运用思政规律独立解决农村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准备预案, 事发时迅速启动, 协调各类资源协同处理, 事后整理资料存档。同时, 辅导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 对待农村学生要有耐心, 及时关注其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动向。

就农村生源大学生本人而言, 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主要表现在要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适调方面。高校应鼓励农村大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与交际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 有利于农村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有利于维护交际群体稳定, 有利于校园和谐。由于城乡有别, 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易遇到困难, 如与城镇独生子女难于相处, 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关心集体利益无从入手, 等等。如不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心理矫治, 将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心理矫治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 一方面,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由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另一方面, 需要家长配合, 定期与学校沟通, 必要时需要家长带问题学生到医院接受治疗。

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开展, 农村大学生容易出现如下四类常见问题, 应引起高校思想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常见问题包括, 首先, 过度上网, 迷溺网络。绝大部分学生大二开始带电脑来学校, 使用电脑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的娱乐时间, 不少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导致逃课、晚上不回宿舍, 严重影响了学习, 荒废了学业, 引发安全隐患, 身心均受到伤害。其次, 沉迷于谈恋爱。虽然恋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需求, 但只要不影响学习, 高校一般就不会作过多干涉。但如果醉心于恋爱, 甚至校外租房非法同居, 则既在同学中间造成了恶劣影响, 又败坏了学校声誉, 更不利于学生本人身心健康成长。最次, 过多的、不正常社会交往。个别同学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与人搞好关系上, 甚至结交闲杂人员, 沾染社会不良习气, 易引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最后, 考试舞弊。部分农村学生可能因不适应高校生活而跟不上学习进度, 进而考试时存在侥幸心理, 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法考试作弊。对舞弊行为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在平时将考试纪律深入到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心中。

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应充分协调学生家长在内的所有资源。大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农村学生家长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正视大学教育与以往教育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能力重审与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学生家长应重审子女能力, 重新定位与评估子女现状。现今农村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法律意义的成年人, 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 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行为责任。因此, 农村大学生一方面应能独立生活, 生活上能自理, 经济上妥善开支, 这也是农村生源学生的长处。另一方面应能为自己在校的所作所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不少高校要求每位新生在报到时与学校签定自律安全协议。

学生家长应及时变更学习方法理念。高等教育完全不同于以往班主任、任课老师从早到晚全程监督的被动学习模式, 而完全依靠学生自觉自律基础之上的自主学习, 强调的是主动学习。高等教育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目标, 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 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并自我督促执行;专业学习要主动出击, 遇有疑问要主动、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 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独立寻找答案。

综上所述, 铁军精神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 其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 当前条件下铁军精神在革命老区地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出高校文化独有的内涵与外延, 成为民族文明精髓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工新时代铁军精神用“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和校训“笃学格致、厚德重行”共同刻写的盐工史程, 既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特定内涵, 又必然产生与时代价值并行的普遍意义, 其解决模式与思路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 2006 (5) :57-58.

[2]霍晓玲.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 3:74-77.

[3]新四军战史编辑室.新四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化下一篇: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