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2024-06-07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精选12篇)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1

摘要:本文以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中的用户档案信息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简要分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及其用户档案信息概念的基础上, 详细且深入地分析了用户档案信息的构建价值和应用价值, 以期为广大图书馆资源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用户档案信息,价值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 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所有事物发展和进步的趋势。以大学的图书馆管理为例, 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已被人们广泛推崇。基于此, 作者对该服务中的重要板块, 即用户档案信息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 希望可以剖析出该内容构建和应用的实际价值, 以指导和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及用户档案信息的概念分析

(一) 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

顾名思义, 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 就是高校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 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的一系列信息服务。该服务伴随互联网发展而生, 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范围来分, 主要包括检索和文献两大服务内容。在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中, 面对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 如何提升并强化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已然成为现阶段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研发和创新的重要课题。

(二) 大学数字图书馆用户档案信息

在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中, 其用户档案信息, 主要是指广大互联网用户使用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原始记录, 不仅包括互联网用户的基本信息, 还包括其浏览、接收、使用各类资源的后续信息。根据内容而言, 大学数字图书馆中的用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五类。第一类, 用户基本信息, 如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业、联系方式、工作单位以及重要证件号码等。第二类, 用户特殊信息, 如用户的学术背景、科研兴趣、知识结构以及科研方向等。第三类, 用户资源信息, 如人脉、技能、文献等各方面的资源。第四类, 用户需求信息, 主要是指互联网用户对整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情况, 如咨询、文献等各种信息。第五类, 用户评价信息, 主要是指互联网用户针对大学数字图书馆各项服务给出的直观评价。

二、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用户档案信息的构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 用户档案信息的构建价值

就数字图书馆用户档案信息而言, 其构建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其一, 用户档案信息是互联网用户选择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最佳方式。在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今天, 其容纳的用户群体也日趋庞大。基于此, 用户档案信息的建立和构造, 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大学数字图书馆在信息选择这一服务上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说, 大学数字图书馆中用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 可实现互联网用户的按需自行取用和按类自行取用。其二, 用户档案信息可推动和促进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程度的提升和优化。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义务, 还有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之中。为此, 针对所有的网络用户群体, 建立一个完整且详细的档案信息库, 不仅可以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还可以推动和促进大学数字图书馆与其他数字图书馆双向互动的实现。其三, 用户档案信息是整个大学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由于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服务都是智能化的, 所以, 除去用户自发主动的搜索信息外, 用户档案信息就是其智能化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知, 一旦用户档案的信息系统有效, 那么, 不仅可以为电子资源中的一卡通服务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还可以实现大学数字图书馆利用的最大化, 使其开放性、专用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加强。

(二) 用户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

就大学数字图书馆来说, 其用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简单, 不仅要获取制度、计算机网络、人力资源以及通信技术等各方面的有力保障, 还要研究和分析统计用户的有效数据。除此之外, 在信息描述、档案格式、数据统计等各方面进行统一标准的构建和创设, 也是用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系统构建完成后, 其实际应用便有了相应的价值。当然, 就用户档案信息而言, 数字信息技术是其应用的重要载体。利用该技术, 便可整合分析、归纳研究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档案信息, 从而为大学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建设性决策参考。除此之外, 在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积极应用用户档案信息, 还可以建设与之相应的用户服务系统, 使得整个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个性化、专业化以及全面化。

结束语:

事实上, 针对大学数字图书馆而言, 无论是用户档案信息的构建, 还是其后续应用, 都是推动和促进整个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更加健全和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 用户的档案信息其实是一种针对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有效互动反馈。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便可构成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系统, 从而使得整个大学数字图书馆服务在其自身效率和质量上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成军.域下知识管理视域下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档案视究[J].电子测试, 2013, 12:127-128.

[2]胡凤萍.基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读者档案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17:119-120.

[3]李慧.用户档案信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价值[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 05:53-55.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2

[摘要]基于CNKI检索结果,探讨国内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对研究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和研究者进行统计。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必要性、评价方法、评价对象研究等是该领域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价值评价;成本效益;价值回报;图书馆

用户信息和知识获取途径变得丰富而多样,图书馆知识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其社会价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同时,受到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西方国家中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服务机构均着手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技术,通过产出控制和引入竞争来提升公共事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价值评估成为国外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而国内图书馆价值和成效评估研究还较少,尚处于国外经验推介和个别实证研究的探索阶段[1]。为了解国内图书馆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现状和成果,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检索基本情况

考虑到论文题目是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笔者以“价值评估”“价值评价”“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效益评价”“投入回报”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子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文献136条(检索时间为2013年12月1日),剔除不相关或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文献,得到相关研究文献123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6篇,期刊论文116篇。

1.1 时间统计

对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得图1。1)国内首篇图书馆服务价值评估的论文为张蕾撰写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效益评价》,该文于1987年3月在《黑龙江图书馆》(现为《图书馆建设》)上刊出。作者围绕图书馆为何要进行效益评价、图书馆效益评价应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开展效益评价等三个问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这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基于国外的经验和研究逐步关注图书馆价值评估。2)研究文献总量偏低,虽然总体上来看,相关研究成果量逐年增加,但前期增长缓慢,自2010年后增加较为明显,这与国内图书馆财政拨款、缺乏企业管理思维和绩效评价意识相关。3)硕博士论文均出现在2009年以后。这说明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的兴起,尤其在财政危图1图书馆价值研究文献时间统计

机的背景下,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变革迫在眉睫,西方国家大力建设企业型政府,推动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和服务配置,图书馆的效用和价值评估备受关注。受此启发和影响,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并系统深入对图书馆的绩效和价值进行全面考量。4)考虑到检索日期,2013年的文献统计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但仍将其纳入统计范畴,只是为全面了解价值评价研究内容的变化。

1.2来源期刊

116篇期刊论文发表在54种刊物上,按照载文量统计排名前十的期刊见表1。1)这10本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的近一半成果,但研究成果发表相对仍较分散,文献聚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这10本期刊均是中文核心期刊,由此说明,一方面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主题较新,且符合国内图书馆未来建设和发展方向,核心刊物在做积极引导,希望更多学者关注图书馆服务绩效和价值,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学者在国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图书馆特点,研究体系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深入。

表1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统计情况

序号刊名发文量

(篇)发文量占比(%)1图书情报工作97.762图书馆建设97.763情报杂志86.904情报科学65.175图书馆学研究65.176大学图书馆学报43.457图书馆工作与研究43.458图书馆杂志43.459图书馆32.5910图书馆理论与实践32.59小计5648.281.3 作者分析

116篇研究论文的作者共141人(包括合作者),其中发文3篇者1人(贾国柱)、2篇者5人(何志兰、汪徽志、向林芳、殷沈琴、赵伯兴),由此可见,如其他主题研究一样,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的核心作者和团队尚未形成,研究成果呈点状和散状分布,对研究者而言,尚未建立完整和系统的研究体系。

2研究内容分析

当前研究文献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图书馆价值评估必要性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一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变革运动席卷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让政府着手管理改革为国民提供更优服务。对图书馆最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基于管理普适性的原则,企业管理领域的项目预算、业绩评价、用户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2)绩效管理被引入。图书馆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文化服务机构,由于资金一直靠政府直接投入,长期以来,忽视了对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评价,而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全过程和服务质量被列为公众监测和评价的对象,图书馆的3E标准,即经济、效率和效益备受关注。3)关注产出控制。图书馆也逐步开始制定预算、核算成本、控制产出,并以此为基础向公众证明其价值,向政府申请资金投入。4)竞争引入。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各机构之间展开竞争,通过用户检验,优胜劣汰。5)重塑用户为中心。虽然图书馆始终将用户和读者视为第一位的,但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考核,往往只会流于口号,而新公共管理将公众视为顾客,公共部门是否应该提供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必须根据顾客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这种调整的明显特征就是政府财政投入的不同配置。

归纳起来,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根据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要求,应关注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估。2)图书馆始终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那么理应关注图书馆服务对用户影响的成效评估。3)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服务阵地,既然强调的是服务社会文化,那么关注图书馆服务对社会贡献的价值评估。4)图书馆面临用户减少、信息中心地位削弱等挑战,自身有开展价值评估研究的诉求,通过评估结果向公众和社会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

2.2 图书馆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目前比较成熟的图书馆价值量化评估方法主要有3种:CBA(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收益分析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条件价值分析法和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分析法。

2.2.1 CBA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顾名思义,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然而运用于图书馆价值评估绝非易事。首先,图书馆的收益包含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包含用户使用文献资源、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空间服务产生的收益,间接收益包含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对其工作、学习产生的收益,间接收益的隐蔽性导致其计量的困难性;其次,图书馆组织的非盈利性,导致对其直接、间接收益货币化衡量的困难性。正如Neal K.Kaske所述,利用成本―收益评估图书馆的价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这么做,Neal在IMLS(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资助下,组建项目团队,进行CBA法的开发与测试,该方法首次被应用于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后又被推广至众多大中型图书馆,整个项目历时10年(1993―2004年),构建了适应图书馆的CBA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并形成著作“衡量图书馆的价值:如何为图书馆做成本―收益分析”[3]。

2.2.2 CVM条件价值分析法。条件价值评估法是评价非市场物品与资源经济价值的一种常用工具,又称意愿调查法。最初由Ciriacy Wantrup S.V.于1947年提出,它采用效用最大化原理,以得到商品或服务价值为目的,通过调查方式确认该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其基本思路是假定存在一个市场或者存在一种支付方式,把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来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把被调查者希望得到最小补偿货物量才愿意放弃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称为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简称WTA),从而揭示被调查者对该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确认其非市场价值[4]。该方法应用的具体流程包括:1)确立调查对象和范围;2)设计调查内容和问卷;3)开展调查;4)汇总统计调查结果;5)对调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5]。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率先于1999年应用CVM对图书馆价值进行评估,随后大英图书馆、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等也应用CVM进行价值评估。国内的袁顺波对国外CVM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汪徽志对CVM方法在国内图书馆界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殷沈琴运用CVM方法计算出上海图书馆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为3.65~9.82亿元[6]。

2.2.3 ROI投资回报分析法。ROI(Return on investment)即投资回报率,指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回报。1982年,Dona H W.King率先将ROI应用于能源数据库的价值评价,后续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ROI在图书馆定量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流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图书馆基于文献借阅和使用量计算出学术型图书馆的ROI最具影响力。UIUC图书馆试图通过详细数据计算出图书馆投入相对项目基金收益的投资回报,该项目历时三年,分为两个阶段:1)建立图书馆ROI模型,并核算出2006年UIUC每一美元的图书馆经费投入可以换来4.38美元的项目收益。2)项目组将UIUC模型推广至8个不同国家的8所不同图书馆,验证该模型的普适性,并算出这8所高校的ROI为15??54:1~0.64:1,揭示了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立项中的重要性[7]。国内图书馆人自2008年后关注图书馆ROI研究,钟丽华对数字资源建设的ROI进行分析,李晟光针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ROI进行探讨[8]。

2.3 图书馆价值评估对象研究

目前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信息资源价值评价,包括纸质资源建设评价、特色资源建设评价、数据库建设评价和数字资源建设评价。研究者结合具体资源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情况,按不同读者群分类计算,最后核算出信息资源的价值,并通过案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验[9]。2)工作内容价值评估,包括采编流程效益分析、期刊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和图书馆技术支持效益分析,该类评估围绕图书馆工作内容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分析展开[10]。对图书馆工作内容的效益进行评价,有助于馆员和用户认清图书馆各类工作的投入、产出及其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以评价的结果为基础形成改进对策。3)用户服务价值评估,这是图书馆价值评估的重点。为用户服务并产生效益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用户服务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服务流通成本、人才培训费和馆员智力成本;而用户服务的效益除了显性的信息和知识提供,更包含用户信息需求被满足的感知价值[11]。4)图书馆管理价值评价,包括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效益分析。图书馆管理的成本是在用户服务支持活动中的各项投入或消耗的资源,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而高效管理带来的效益更多体现在用户成本的节约和用户收益的放大两个方面[12]。

2.4 其他相关问题

现有研究除了关注图书馆价值评价的必要性、评估方法和评价对象等内容,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探讨。由于图书馆服务价值取决用户的感知和体验,因此存在部分主观因素,而当前流行的3种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比如CBA方法源于对企业短期获利能力的评价,因此对图书馆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开展文化教育、辅助教学等长期社会效益无法评测。而CVM的评估理念较难理解,且评估过程对技术手段的要求高,导致评估活动的成本增加,不利于图书馆使用,同时这种建立在市场假想基础上的评估不可避免会造成各种偏差,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而ROI只是局部诠释了图书馆的价值,比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等,且在评估图书馆带来的隐形价值和隐形收益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图书馆价值评估方法系统化是今后图书馆评估的发展方向,只有考虑各种评估方法和手段的系统化集成,才能构建图书馆全方位的价值评估体系。

3结语

国内学者在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国内馆情的价值评价模式和方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价值评价,多角度、全方位向公众证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随着图书馆价值评价研究的持续深入,研究者应用其他专业领域的理论与思想不断丰富图书馆评估体系,形成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评估活动和研究,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明显得以提升。图书馆人将会继续努力,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促使图书馆服务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贾国柱,熊伟.国外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0(1):84―88.[2] 张蕾.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效益评价[J].黑龙江图书馆,1987(1):18―22.[3] Measure your library’s value[EB/OL].[2010-09-20].http://libraryacademicvalue.org.[4] 胡莲香,杨卫红.国内运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图书馆价值的研究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2):70―75.[5] 殷沈琴,温国强.图书馆物有所值吗?――国外图书馆应用CVM测量投资回报率的实践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80―83.[6] 殷沈琴,赵睿杰.公共图书馆价值评估实证研究――运用CVM评估上海图书馆的价值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2):17―20.[7] 陆萍.国内外基于投资回报的高校图书馆价值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3):39―43.[8] 金洁琴.国内外基于投资回报的图书馆价值研究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3):60―63.[9] 赵霞琦.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数字资源建设价值评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70―73.[10] 张文惠.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图书馆采编流程效益评价[J].情报杂志,2008(4):31―33,36.[11] 胡国芳.图书馆开展主动信息服务的成本效益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66―69.[12] 谢春枝.图书馆联盟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决策选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25―30.[收稿日期]2013-12-23

[作者简介]陈方锐(1987―),女,本科,助理馆员,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研究。

(上接第49页)

11月7日至9日,广西图书馆学会韦绍芬参加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承办的“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2013年3月,接到《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通知》后,学会秘书处及时通过信函和网站进行了转发,宣传动员全区会员积极撰文参加年会的征文活动,并在“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向主办方提交论文37篇,其中2篇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15篇获三等奖。为让基层图书馆员能有机会现场体验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盛况,了解与图书馆相关的最新技术、资源、设备及服务,聆听业界专家的学术报告,学习先进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学会秘书处配合理事长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资助了10个县级图书馆的馆长到上海浦东参会。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3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工作;文献信息;价值

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其价值是通过为读者寻找和提供知识信息实现的。所以,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形式或内容都要赢得社会承认和读者接受,文献信息只有通过读者的接受利用才能实现其意义,图书馆也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读者服务工作是实现图书馆价值的中心环节。

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表现和特点

知识经济的兴起,图书馆的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知识信息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兴衰。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其社会价值将会更为明显和突出。

(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智力开发性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和宝库,图书馆员是使知识资源再生的活载体。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正是通过馆藏知识资源和能使知识资源再生的活载体——图书馆员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开发读者智力资源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本质属性,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价值的根本体现。“知识是人类的世袭财产,是照耀世界的火炬”。开发读者智力资源,不单单表现在文献的外借和内阅人次的增加上,主要表现在提高读者素质和利用文献的技能,使读者自觉萌发利用文献的需要。作为信息创造者--读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将直接推动其创造产品——信息质量的提高,而只有图书馆服务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建设带来效益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才会承认服务工作的价值。

(二)服务工作的价值潜在性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用智力开发智力,用智力开发生产力,是一项知识工程。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累积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它不是盈利性的生产部门,它所从事的是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所存贮的知识资源,以满足读者尽可能多的需求的非盈利性的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服务工作所创造的效益是通过读者接受知识信息,提高知识信息再生的创造能力,实现知识信息商品化,并最终物化为生产成果这样一个知识链条来完成的,其效益往往是间接地隐蔽地融汇在生产成果之中了。

(三)服务工作的知识增值性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知识信息与读者的中介活动,图书馆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分析等一系列劳动过程之后,服务部门才能把知识信息传递给读者。知识信息除具有其内在的自身价值外,还具有外在的输出价值。图书馆的传递过程就是知识信息的输出过程。读者在接受图书馆的传递和输出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创新,进而实现知识信息增值的目标,这种知识信息的链接过程就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工作具有输出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不仅停留在读者需求的满足上,还应注意服务效益的取得和评价。所以发现和挖掘馆藏资源中的信息和知识,提高服务的知识含量,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输出价值才能实现和提高。

(四)服务工作价值的社会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图书馆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地保存了人类文化遗产,文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化身”和载体。所以搜集和保存文献,是图书馆固有的属性,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为人们提供各种知识,实现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能力的目的。这种社会价值是通过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而显示出来的。图书馆教育,苟善用之,其影响于社会、于人生者,且甚于学校。

二、实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价值的新思维

21世纪,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传播机构、信息交流中心,必须彻底改变陈旧的服务观念,强调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估与衡量标准,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促进图书馆事业向高层次发展。

(一)树立四种观念

第一,服务观念。服务性是图书馆工作的最大特点,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和中心,是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员要明确一个中心和一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要立足于馆藏知识资源,深化服务,走馆藏知识资源内涵发展的道路;一个基本点即要立足于现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走出坐等上门、被动服务的低谷。甘当铺路石,为他人做嫁衣裳。树立服务质量至上、读者至上的观念。服务观念的变革是图书馆深化服务、主动服务,合理调整内部结构的关键,是知识信息能够发挥潜在价值的基础。

第二,时代观念。在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图书馆服务工作固守一隅,默守陈规,只能是划地为牢,把图书馆服务工作僵死化,丧失服务工作所具有的生命活力。图书馆存在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氛围之中,应将用户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时效观念、风险观念等引入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使知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今后图书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努力方向。

第三,信息观念。新世纪图书馆信息资源由馆藏的“实”资源和网上的“虚”资源构成,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中重要环节,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靠自己有限的馆藏资源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能的。信息是比物质与能源更有力量的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巨大财富,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员要树立信息观念,要有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信息管理者、提供者和信息海洋的领航员。

第四,效益观念。提供信息、传递知识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信息、情报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使用的人越多,传播的区域越广,其价值就越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益要靠知识的投资去增效,靠高质量的文献开发去增效,靠高水平的服务去增效,靠参与科研项目,为用户提供各种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去增效。树立知识价值观,增强服务效益观,将有利于改变图书馆的封闭状态,使图书馆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

(二)增强四种意识

第一,导航意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业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献信息数字化载体多样化,服务手段自动化、网络化,服务职能向文献信息的导航和重组转变,文献信息保障模式向共建共享转变。因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将放在数字化信息的搜集、整序和保障上来,放到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图书馆员将在信息服务中充当领航员的角色。导航意识的加强有助于图书馆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是图书馆员走向专业化、学者化的有效途径。第二,忧患意识。图书馆员的时代感、緊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每一位图书馆员对服务工作倾注热情和创造力的力量之源。忧患,然后知不足。因此,图书馆员要弘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拚搏精神,抓住图书馆改革的机遇,知难而上,谋求图书馆服务工作新的突破,真正体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第三,务实意识。图书馆工作是服务性极强的工作,图书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服务而开展的,而图书馆工作的价值也恰恰渗透到了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目前,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服务工作的落后状态还严重存在。要真正体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必须继续加强图书馆员务实工作意识的职业道德教育。离开了图书馆最大的能动因素--图书馆员,或者说图书馆员务实工作意识的弱化,即使运用先进技术也可能办出一个落后的图书馆来。务实意识是图书馆员主动服务、深化服务、最大范围开发读者智力资源的工作基石。背离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图书馆服务工作便没有了着力点,服务工作的价值观理念也就失去了理想的通道。第四,参与意识。历史将图书馆事业推进到了一个科学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境界。现代化图书馆建设依然十分强调以人为本。信息服务技术手段的革命需要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实现。图书馆要赋予图书馆员一定的“参政权”,使他们具有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的权利。增强参与意识将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获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曾风华,秦旭.浅谈图书馆在科技兴教中的支柱作用[J].文献工作研究,2000,(2).

[2]余和生.价值观:图书馆学研究新的增长点[J].上饶师专学报,1999,(4).

[3]解灵芝.略论图书馆工作的社会价值[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3,(4).

谈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价值分析 篇4

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健康服务,是医院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一个部分,也应改变过去只为医务人员服务的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把为病人服务纳入图书馆的工作领域,为病人在患病期间提供医学知识,配合医务人员参与对病人的医疗、咨询、康复服务的全过程,是图书馆工作的新方向。

1 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的必要性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众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人的生老病死也越来越关心。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卫生、保健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知识。他们也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甚至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来了解卫生、保健、医疗知识。在信息社会,他们是需求信息资源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是医院图书馆潜在的服务对象。我们应顺应潮流,将医院图书馆向病人开放。

1.2

人们一旦生了疾病,希望在就医过程中,能为其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设备先进、环境舒适的医疗环境,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且已不再满足于单向被动地接受医务人员的治疗,而是迫切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身的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经济上的负担,以便对自己的治疗进行最有效、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医生有义务把诊断和治疗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的利弊、包括不利的后果告诉患者,并应征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同意。这就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生护士由于工作繁忙,信息又那么多,再加上医学是一门风险学科,未知数太多,要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已成了我国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医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图书、期刊和其它信息资源,帮助病人全面地了解疾病及防病治病知识,纠正病人从其它途径获得的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医生将采取的治疗手段,让病人和医生一起作出诊疗决定。这样一来,病人将会更好地配合治疗,促使病早日康复。

1.3 医院建立病人图书馆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逐渐普及。

国内医院图书馆通过书籍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也时有报道,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籍对病人的影响日益为广大医生、病人所接受。因为现代医学不仅强调对疾病的治疗,更着重病人的心理治疗。对于病人,其身心健康不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更应注重自身的调节。而自身调节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读书。病人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启迪心智,医治愚昧,还能调节情绪,促使体内各种激素自然分泌,从而消除生理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疲惫。“阅读疗法”在使病人尽快消除担忧惧怕,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上所起的作用是某些单纯的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1]。

病人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的潜在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面向病人,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服务,也为医院的发展寻找良好的契机。

2 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2.1 有利于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与伪科学与迷信思想作斗争

病人在住院期间,医院图书馆凭借自身的图书、期刊、文献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主动为病人提供医学信息服务,使病人更多地了解、熟悉并提高自身在医学知识和防病、治病意识和卫生保健观念,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有利于全民族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全社会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有利于破除迷信,与伪科学与迷信思想作斗争。

2.2 有利于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病人往往对自身在疾病和医院紧张的气氛感到恐惧和忧虑。医院通过为病人提供图书、信息服务、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医疗环境,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了解自己的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

2.3 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

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服务,帮助医护人员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缓和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作用。

2.4 有利于改善医院形象,增强竞争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家医院研究的课题。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给社会留下美好的印象,扩大知名度,给社会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广大病人带来亲切感和信任感,是我们目前医院工作的重点,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无疑会给医院增添文明气息,它对提高医院的效益具有积极的效用。

2.5 有利于医院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它既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又增加了图书利用率,可以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长期以来图书馆形成了与社会隔绝的自我封闭与束缚的格局,为了打破这一格局,医院图书馆要提倡为病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促进信息服务社会化,使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医院图书馆有潜在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价值。

3 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3.1 服务的方式

3.1.1

病人及其家属是医院图书馆的特殊读者群,图书馆应根据病人的需求,根据医院资金及人员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单独设病人图书馆,由图书馆负责,护理部门协助,向病人和家属开放。条件不具备的,可设病人阅览室,利用现有医院图书馆的馆藏,将那些适合病人阅读的书刊陈列,供病人阅览,或让病人、家属直接到馆内查阅文献,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1.2

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于卧床、行走困难的病人,为其开列推荐书目。根据其对疾病和康复知识了解程度,由护理人员或病人家属为其到病人图书馆办理借阅。

3.1.3

在护理人员的配合下为特殊病人(如盲人)和文化程度较低、阅读困难的病人提供其它类型文献的服务。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提供音乐、广播、幻灯、电视、录像等特殊服务。

3.1.4 代理书刊查询和馆际互借服务。

对于那些从事科研、创作、教育等较高层次的病人,他们对书刊的阅读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在他们身体、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病人的要求,适时、适量地为其提供专业书刊服务。如果医院图书馆馆藏不能满足其需求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可设法为其办理院外图书馆情报单位的书刊查询、代借服务。

3.1.5 网络信息服务。

图书馆不仅要进一步做好传统形式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应通过开发外馆馆藏和网络资源,为病人提供服务。

3.2 服务内容

3.2.1 介绍医院概况和特长

利用医学知识讲座、宣传橱窗、简报、小册子、广播、录像等手段,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发挥医院的特长,带给医院现代色彩,同时增进了医院的文化氛围。向病人和家属宣传、医院的概况和特长,使病人加深对医院的了解,使他们更安心于医院养病。

3.2.2 帮助病人了解自身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向他们介绍、推荐和宣传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关的书刊与资料。要选择一些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刊物,如《糖尿病人的自我诊疗》、《肝炎的防治》、《手术护理》、《大众医学》、《健康顾问》等。这方面的资料近年各出版社出了很多,它们对病人和家属的治疗保健和护理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2]。

3.2.3 咨询服务

医院图书馆可配合临床科室做好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有关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部分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有恐惧心理或担忧,我们可以通过接待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等形式,解除他们心里的这种担忧,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了解病情和诊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熟悉病人出院后的护理、保健方法,防止疾病复发。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的病人,或病情复杂的病人,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咨询,如最新的诊疗方法、它们的效果与利弊(包括种种不利的后果),让病人自己选择治疗方案,或医患共同决定医疗方案。

3.2.4 电子邮件(E-mail)、电子文件(FTP)传递

即应病人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专家进行高效、快速的联系,索取资料等等。

3.2.5 网上专家会诊

国内外众多的医院网站,都设有专家会诊这一栏目,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及医学知识,帮助病人或家属进行网上会诊(包括择院、择医、医疗文书的整理、翻译等),进一步明确诊疗方案。

3.2.6 信息查询

即通过图书馆自己的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为病人检索所需的信息。这里的信息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病人疾病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与病人本身工作相关的信息[3]。

在信息时代,在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病人会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了解自身的疾病和诊断治疗方法,甚至于自己跑到外地去寻找专家会诊、咨询。获取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和迅速、便捷,促进了医患关系从医生单方面决定诊治方案向医患双方共同决定诊治方案转移,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因势利导帮助病人做好这件工作呢?第一解决了病人的困难、投专家无门和往返之苦。第二帮助医院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做好了病人及其家属的工作,有利地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声誉。第三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样的大好事为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这一新的课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为使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医院的管理者和医院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韩焕玲.从阅读治疗谈建立病人图书馆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学,2007,(2):168-170.

[2]刘启珍.浅议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J].医学信息,2009,22(7):1192-1193.

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 篇5

【摘  要  题】信息服务

【关  键  词】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 著作权 价值 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G250.76 D9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88-05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of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such as freedom, justice, order and efficiency, The use of dialectics theory such 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heory of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 the role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between identity and struggle of contradictions, the uneven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dictions ,and the disciplin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tc. To explore the value choice of copyright legis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 to provide th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about drafting the copyright law suited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copyright; value; dialectics

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但由于我国著作权立法的不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和用户的著作权保护意识淡泊,使得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诸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立法问题,国内外各界专家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各抒己见,始终未达成统一。深入剖析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其实质即反映在不同价值观的问题上。因此,笔者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以解决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要从立法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和各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权衡利弊各种价值取向,并选择一种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佳价值选择方案。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法的价值取向是一定的主体在法的活动中,面对法的价值冲突,进行法的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1]。本文将主要从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角度,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立法中的自由、秩序、效率、正义、安全诸多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述各种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的逻辑辩证关系,以及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和科学地把握各价值取向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提供参考。

1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多元价值取向

在法律的诸多价值取向当中,自由、秩序、效率、正义是法律价值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它们分别或共同为各种法所追求,成为各种法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各部门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使得诸价值取向在具体体现时,各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选择。

1.1 自由价值

自由作为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是相对的,是被理性所控制的自由。在信息自由方面,对于信息所有者、信息持有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针对信息自由的价值追求来说三方是一致的,但这三者在同时作为主体的人,并行使各自自由权利时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其中一方的完全自由,就等于剥夺另一方的全部自由。例如,在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产生,提高了信息处理、利用和传播的效率,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由于网络具有的无限复制性、全球传播性和交互性,又使它与传统的物理空间不同,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这个虚拟空间称为无主管、无疆界、无警察的三无“自由世界”。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更加难以识辩和控制,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所造成的严重侵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自由是有限度的,是永远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如果信息利用者恣意行使自己的所谓“自由”,结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这也正是著作权法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实现公民自由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这项规定既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所秉承的著作权使用者信息获取自由的价值取向,又体现了其自由价值取向是有一定限度的。该法条中虽未明确提及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但这一条款已被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依据而广泛使用。如CASHL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在通过网络发送给用户的每一篇文献中,都注明了这一条款,以提醒著作权使用者遵守著作权的规定。

1.2 正义价值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法的正义,是著作权保护立法的最高价值追求。在法的价值中,正义价值含有公平、公正、公道、平等权利等内涵,成为立法中首要的和最高的追求目标。一定的正义观念是一定时代法律的基本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主导着法律的状况[2]。

在我国著作权保护法的制定过程中,法的正义价值应是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通过规范信息所有者、持有者和使用者在信息的占有、使用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能够根据法律的指导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处处体现着正义的价值取向。对于保护著作权使用者合理使用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中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正义”价值取向,在第二章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中得以充分体现。但两者的正义价值取向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相关规定中,为解决两者正义价值的对立统一性,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正义价值取向的应有作用。

1.3 秩序价值

在众多的法律价值中,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没有秩序,法所追求的正义、自由、效率等价值就无从谈起,秩序是法的直接追求,其他价值是以秩序价值为基础,没有秩序价值的存在,就没有法的其他价值。

著作权法是保证各类原创作品有序传播,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信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著作权保护法,就是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搜集、利用信息的行动指南。这个指南在社会上确立起一种秩序,使人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行为有组织、有规律地进行,由此,个人从对秩序的信赖中获得精神安抚,而政府和企业则得到他们孜孜以求的信息使用权,双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立法的初衷即是通过立法规范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合理使用,平衡著作权人与使用者的利益,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利用秩序,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各条款中对著作权人应享有的权益、著作权使用者的合理使用、相关转让合同等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充分体现出对“秩序”价值的选择与应用。

1.4 效率价值

效率并非法的传统价值,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律经济学的诞生才把效率观念全面导入法律之中,提出法的宗旨是以效率价值得以极大化的方式来分配和使用资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第一章第一条即充分表明著作权立法的效率价值选择,即: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此外,在提高解决著作权问题的效率方面,在第一章第八条中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通过这一条款的规定可以大大提高解决著作权授权的效率问题。

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我国著作权立法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思考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取向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的现象,每一价值取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其他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系统 论的观点来看,可以把诸价值取向看作在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中。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系统的整体性来看,诸价值取向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其性质、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从系统的结构性来看,诸价值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结构,对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系统的层次性来看,系统中诸价值要素在系统中具有依次隶属的层次关系,不同层次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此可见,要适度选择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要素在系统中的最佳价值取向,要把握它们之间的普遍联系,并站在系统的角度,权衡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诸多价值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诸多价值要素的层次关系,把诸多价值要素放在活的有机整体中进行分析论证,以寻求系统的最大效益。在这里,系统可特定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研究如何处理好该著作权立法系统中的诸多价值要素的关系,以发挥该系统最大功能是本文要论证的主要内容。

2.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义、秩序、效率和自由体现了著作权立法时所遵循的不同价值准则和观念,并且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可以把其看作是在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一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价值要素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自由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作为法的内蕴价值的自由是理性所支持的自由,其所奉行的公式不是“人人想怎样就可怎样”,而是“人人应当怎样就可怎样”,与之相一致,法的秩序有利于公民充分享有其应有的行为自由[3]。其斗争性表现在:自由强调的是主体个性的发挥,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和维持,自由难免有打破既有秩序的倾向,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自由以维持平衡。例如,为了尊重著作权人的基本权利,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使用秩序,必须规范著作权使用者在收集、处理和应用著作权人的原创作品等各个环节的行为,用一定的规则约束著作权使用者的自由。

此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秩序和正义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有利于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法的正义所追求的目标,而离开了正义作为基础,秩序也会失去其维持的根基,难以为继。其斗争性表现在:秩序和正义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冲突,人们有时为了秩序不得不牺牲一点正义,或者为了正义,也不得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秩序。例如,尊重著作权使用者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其为了科学研究等非经济利益,通过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实现对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权利,是法的正义要求。另外,著作权作品是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也是著作权人的一种智力性的劳动成果,对其实行有效的保护,同样是法的正义要求。但如果过于强调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则形成极少数人垄断的状况,不利于信息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同理,如果过于强调著作权使用者的正义要求,将会使著作权人的正义要求受损,造成信息获取的无序状态,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著作权立法中,不得不限制著作权人及著作权使用者的部分正义要求,以满足有利于信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秩序需求。

另外,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正义与效益价值取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只有追求正义的法,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一个不讲求效益的社会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因为没有了实施正义的物质基础,也不可能维护正义。但二者中间也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效益相对来说,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关注的是他人和群体利益;两者从不同的出发点作用于同一对象,自然会产生矛盾。例如,正义要求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对其著作权作品占有、控制更多的权利,但著作权人享受的权利越多,可供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就越少,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阻碍各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发展。

综上可见,自由、正义、秩序、效率既有同一性的一面,又有斗争性的一面。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既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要对诸要素进行辩证的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的方向去逆向思维,并且进行“换位思考”,以探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性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与妥协,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机制,以达到双蠃的目的,这将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秉承的首要原则。

2.2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事物的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结合中才能实现。斗争性和同一性在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时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时斗争性起主要作用。事物的发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过程中,要自觉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促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著作权立法这一统一体内部的诸多价值取向,其所具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着立法向着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演变。因此,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诸多价值取向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要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要权衡利弊,协调差异,化解冲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创造“双赢”的局面。

2.3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的过程中,对于诸多价值取向的选择要有所侧重,既要坚持有两点的重点论,又要坚持有重点的两点论,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

把著作权立法看作是由诸多价值取向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效率、正义、自由和秩序等各种价值取向作为统一体内部的各种要素,在立法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区分统一体内部诸多价值要素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来说,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明确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从而合理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策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并已深刻认识到只追求效率而忽视其他价值取向对我国后续发展的危害,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也将日益加强,著作权保护将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音符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应把正义、秩序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主要矛盾,把自由、效率作为著作权保护立法统一体内部的次要矛盾来权衡利弊,并以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大政方针为指导,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著作权保护法。

2.4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时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对于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等各种价值取向的把握上,应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平衡各种价值取向的利益得失。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及发展态势也在不断地发展,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各种价值取向将产生一定的质变,应及时判断质变发展的结果,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著作权立法,使之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4]。

3 结语

法的各个价值之间在本质上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只有彼此相互平衡、相互促进时方能实现终极目标[5]。价值选择的结果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6]。价值选择的未来倾向,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模式,价值选择要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7]。笔者认为,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率各价值取向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立法之本,诸项价值在不同国情、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献出不同的组合方式,诸项价值在著作权立法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等,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这也正是应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意义之所在。此外,运用辩证法理论视角研究著作权立法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将更有利于保证著作权立法在价值选择上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便于我们更好地均衡自由、正义、秩序和效率诸多价值取向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的著作权法,为保障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征.“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J].东方论坛,2009,(6):95.

[2]孙美丽.美国和欧盟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J].情报科学,2004,(10):1266-1267.

[3]付子堂.法理学进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9.

[4]肖光等著.知识产权法的辩证法思考[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98.

[5]余雅风. 论我国教育立法的价值选择[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0(7):105.

[6]胡晓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成本和价值选择[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81.

[7]曾志琼. 科学发展观价值选择的未来性和整体性[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2.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一般认为,顾客价值是指顾客的感知价值,是顾客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做出的总体评价,即价值=顾客所获得的收益/顾客获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这里,用户获得的收益包括物质收益与精神收益,用户的付出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等一系列成本。

目前,顾客价值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营销管理中,很少在其他管理活动中应用。本文主要在顾客感知价值的理论框架下,以用户为导向,探讨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的图书馆服务策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价值。

1 高校图书馆用户感知价值分析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全校的师生员工就是顾客,即图书馆用户。图书馆用户感知价值是其在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及服务过程中经过利益权衡、主观评价而获得的一种价值,是用户所得到的最直接的情感和对图书馆最真实的评价。这种价值是由用户自身决定的,当用户感觉其所获得的价值大于付出的成本时,则其就获得了较高的感知价值。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感知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及服务后,获取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与读者沟通,及时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注重用户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从不同角度对用户行为进行褒奖,如对优秀用户适当延长借阅时间或增加其借书量;对于为图书馆做出重大贡献或利用资源取得较大成果的用户,可以聘请其为“荣誉馆员”等,使用户感受到图书馆对其重视。提升用户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2 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2.1 建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应站在用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以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的,因此,图书馆的一切工作要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要重视每一次服务过程,每一项服务都应使用户减少在时间上、体力上和精力上的支付。重视每个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善于、勤于、乐于同用户交流,通过交流,为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运用图书馆的方式和方法。用户进入图书馆人性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人人为我,处处为我”的被关心的心里愉悦感、亲和感。[1]这种感觉给用户树立较好的图书馆形象,从而使用户在心理上愿意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并最终转化为其认可的价值。

2.2 加强图书馆内部环境建设,满足用户情感和归属需求

用户的情感和归属需求,是其获取服务过程中的最基本需求。图书馆用户在接受图书馆服务时,希望能有清新、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阅读。这样用户在接受到图书馆服务之后,会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所以,图书馆应当努力营造舒适、和谐的图书馆环境。室内布局、分区要合理,标识牌清晰明确,格调、色彩搭配要协调,同时要注意室内绿化。除传统的借阅区外,还应设计相应的休闲区、自由讨论区及开放式展览区以及生活服务区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使用户在图书馆中产生愉悦感和归属感,能够得到情感满足的同时并收获价值。[2]

2.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建立在满足用户需求之上,它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工作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考虑多层次用户的需求,同时兼顾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加强用户参与到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中来,如建立“网上文献选购系统”,直接听取用户的意见,进行合理的采购。[3]对于个别用户的特殊需求,馆藏资源不能很好适应和满足的,可采取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等不同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关或互补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参与建设的荣誉感及体会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方式。目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科研需求和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对有关学科的专题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加工和整合,形成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馆藏资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最大限度提升用户价值。

2.4 加强图书馆员工建设,提高用户服务质量

图书馆实现用户价值的所有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依靠图书馆员工来完成。图书馆馆员的满意度与用户感知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满意的员工会和用户建立积极关系而不满的馆员则会直接或间接的将负面情绪传递给用户。同时,满意的员工乐于提出革新的建议,而不满的员工通常会不喜欢变化和学习。[4]因此,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其创新行为。将员工利益与图书馆的利益、用户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潜能。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在各方面得以提升,超越自我。

3 结束语

由于用户感知价值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只有用户真正感觉到了价值的实现,才会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认可,愿意继续接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及服务。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创新策略,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使用户感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摘要: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框架下,剖析了图书馆用户感知价值及其表现形式,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强各项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价值。

关键词:用户,用户价值,用户感知价值,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秦雪凤.图书馆用户感知价值的提升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7,(2).

[2]彭春红.基于用户体验价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探索,2011,(9).

[3]王洁慧,胡筱华.顾客价值战略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J].图书馆学刊,2010,(10).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8

在倡导全民读书、终身读书,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下,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加突显。全心全意服务于社会, 致力于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推动全民学习, 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各种读者的不同需求, 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

个性化服务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确认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的自由选择权。即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 自由地定制自己的信息需求条件, 也就是自由地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自己设置的个性化页面。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现代化图书馆, 其基本特征是馆藏的数字化、存储容量的海量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 使读者能够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 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图书馆节点, 经过一定授权, 动态地、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获取与自己的需求相符的信息。

一、个性化服务促进了图书馆价值的深化

在馆藏数字化阶段, 公共图书馆已经建立的内容检索系统仍然处于现代信息服务的初级阶段, 系统只能按照用户提出的查询指令在海量信息资源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对应内容, 再把检索结果组织起来返回给用户。而这样的检索结果往往存在相当多的无关信息和漏检, 仍然需要用户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才能提取出对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 在这个阶段信息服务仍然处于“人找信息”的形态。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人找信息”进入“信息找人”阶段, 大大促进了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便捷性。这是因为, 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把读者信息需求组成过滤条件, 将资源流中符合需求的内容提取出来为读者服务。这样过滤之后, 每个读者都可得到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的有用信息。相应地, 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便形成一种对不同读者提供不同信息的新形态, 即个性化主动服务的形态。在这种服务中, 读者不必如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那样自己搜索和筛选信息, 只要正确地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条件, 便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来自图书馆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有用信息。而在图书馆方面, 在运用网络技术筛选、整合信息资源并将有用信息提供给相应读者的过程中, 形成了“信息找人”的新型服务形态。

二、个性化服务体现了信息服务机构对读者主体地位的确认

个性化服务的核心就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一切以人为中心来衡量, 人是一切事物一切行为的价值标准。而当代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正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这一价值追求。在信息服务由“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中, 一方面,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另一方面, 服务对象的角色由无差异的平面化的读者群向有血有肉的、有着各不相同的情感诉求与信息需求的个体转变, 这种转变是一种主体性的提升。在这种转变中, 读者作为信息需求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强化。个性化服务就是承认读者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即承认读者是情感丰富、思想内涵各不相同的主体, 并在这一前提下为其提供内容各异的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实现“信息找人”的主动服务时, 必须先确认不同读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在读者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条件时, 系统在确认每一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主体地位的确认。这种确认, 就是尊重读者的主体性, 也就是尊重读者的个性化人格, 尊重读者这一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应得到满足的权利。

三、个性化服务实现了对所有读者的信息消费平等权的确认

对读者的主体地位的确认, 对读者的主体性的尊重, 其前提就是对不同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的确认。个性化服务语境下的主体只能是相互对等的个体的人, 只有承认个体之间的平等, 才是真正体现人的主体性。个性化服务在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相应不同内容的信息时, 即表现了对读者平等权的尊重。个性化服务就是承认读者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特点, 并通过提供相应个性化的信息予以确认。这样, 个性化服务就在信息服务中表达出对读者利用信息的平等权的确认:它通过信息服务确认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定制和享用适合于自己的信息资源, 确认在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平台上每一个信息需求的主体都是平等的。系统平等地面对每位读者的个性和特点为其选择并传递所需的信息资源, 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动态地更新资源和服务内容。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兴趣、爱好及其相应的信息需求平等地利用这一服务, 定制个性化的界面, 准确、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勃.个性化服务——读者服务人性化的最佳体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5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9

关键词:图书管理,教育教学,价值服务

图书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价值, 可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材知识, 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 让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全面, 图书管理以图书资源为突破口, 满足教育教学工作信息需求, 有很大优势。

一、图书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图书馆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 可以称之为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然而,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教师和学生对图书管理的要求, 不再是简单的文献图书推荐和供给, 更重要的是图书文献和信息资源, 从图书管理中汲取有用信息。图书管理水平高低势必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汲取水平, 应高效开展图书管理工作, 最大化发挥图书功能, 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 高效图书管理工作, 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图书管理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阵地, 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增加了图书广度和深度的阅读面。良好的图书管理, 清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前沿动态, 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的困难, 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为教与学搜集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更加顺利和及时。

二、做好图书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策略

(一) 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管理应以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中心, 图书管理人员应立足教育教学工作, 同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 了解图书真实需求, 为教与学提供高质量文献资料, 满足教与学要求。同时, 图书管理人员要把握教育教学动态, 了解教育教学课题, 为教育教学提供前沿理论和实践文献资料, 为教与学提供借阅书目和信息资源, 做好教与学信息导航工作, 为教与学主动服务。另外, 图书管理人员还应结合教育教学工作, 举办图书阅读活动, 实现图书阅读实效性, 提高图书阅读效果。

(二) 整合图书管理教育教学资源

图书管理要做好资源整合, 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 选择和推荐相适应的文献资料, 优化和丰富图书藏书结构, 提高图书资源实效性。图书管理人员应及时结合教育教学动态, 更新和优化图书藏书结构。同时, 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革新传统教学理念,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 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鼓励学生借助图书资源, 养成自主探究习惯, 丰富图书阅读活动, 以图书为载体, 相互交流对话, 拓展知识视野, 扩大知识容量。此外, 学生应积极利用图书资源, 自主实践学习, 善于借助图书资料, 探究知识, 养成查阅图书习惯, 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

(三) 图书管理业务能力促进教育教学

图书管理工作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 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结合教与学需要, 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图书服务。当前, 处于信息化时代, 图书管理内容丰富多彩, 图书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技能, 掌握数字化资源基础操作技能, 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电子办公培训, 增强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为建设数字化图书作出贡献, 为教育教学工作发挥作用。

(四) 优化图书环境隐性教育功能

图书管理工作离不开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图书环境, 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氛围, 以隐性的教育方式熏陶教师和学生。图书管理人员要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管理, 专人负责图书馆摆列陈设, 实现图书管理整齐有序, 渗透人性化教育理念, 让教师和学生感受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图书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图书环境隐性教育功能, 在图书馆装裱名人名句、规章制度等, 对教师和学生有警醒教育作用, 优化图书环境隐性教育功能, 顺利开展图书管理工作, 助推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 图书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人类智慧, 收藏、管理、传递图书文献和信息资源, 践行教育教学工作。图书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集中体现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课堂”重任, 故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 可以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模式、整合图书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图书管理业务能力促进教育教学、优化图书环境隐性教育功能, 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不断开发图书资源,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召红.加强图书管理.有效服务教育教学工作[J].学周刊, 2016 (05) :204.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10

1 医院图书馆员的特色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医院图书馆聘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为学科馆员, 与对应学科的医学专家、教授、医疗骨干联系, 主动、深入地了解他们对于学科建设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文献服务工作。

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医院图书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也使现在的图书馆服务也与传统的服务有所区别, 服务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特色方式:

1.1 挖掘服务的特色

特色服务改变了图书馆以往"我提供什么服务, 读者就接受什么服务"的服务方式, 开创了"读者需要什么服务, 我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图书馆服务发展道路。目前图书馆服务中心已从一般服务向高层次服务转移, 其服务是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先进技术, 更多地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分析、捕获、重组、传递等多样化服务, 得到的是关于数据总体特征和所需信息发展趋势的预测。

特色知识挖掘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 针对人们的需要提炼出来的服务, 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提供图书馆特色服务不仅是用户需要, 更是提高图书馆知识含量服务的主要手段, 并以形成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形式。如向用户提供智能查询等服务模式。

1.2 信息推送服务的特色

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和提供检索的要求, 将资源库中最新信息在指定的时间内及时通知用户的一种服务。一般是利用智能软件全自动进行或借助电子邮箱信息推送。此项服务的开展是考虑到学术资源网站新的信息不是日日更新, 用户不能每日浏览有关网站, 而图书馆应以内容发生变化或新信息为提示内容, 在用户点击网站时, 用最快捷主动的方式推送出最新的信息给用户。

1.3 信息导航服务的特色

在当代创新年代, 知识层次需求不同, 特别是在大学图书馆、科研部门, 学术科研后气氛浓厚, 对一般的信息检索、查询都已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 在当前学术资源网站应接不暇时, 急需解决自己寻找的信息资源就非常不容易, 需要一种导航式特色服务帮助寻找资源。如:查询学校发展最新动态、科研课题内容信息的重组与潜在信息的二次开发、解答各种学科数据、重点学科网上的收集和整序等。能提供给用户的是可利用、可借鉴、有规律、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重点学科网上资源收集, 有专业介绍、学科导航、网上数据库等, 是一种突出了网上信息整合服务。因此, 现代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 要求从事导航人员, 不仅要熟悉图书馆资源的组织、构成、检索系统、网络信息的分布以致功能的运用, 还要善于知识的积累和回答读者咨询、为用户提供查找、选择、使用各种合适资源的方法。

1.4 构建网页服务的特色

特色服务是将现实资源数字化为虚拟资源后, 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服务。到图书馆查找文献是多种用户群体。如何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 满足读者研究并急于解决的科研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架构网页技术是满足用户与馆员交流、快速直接查询资源和突出特色服务的有效途径。在网页可开设个人网页、在线参考咨询、课题网站、电子邮件信箱等, 构建全面和直接支持用户信息活动的信息服务机制。

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图书馆 (特别是学校图书馆) 仍还属于在建设探索、研究阶段。但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构建, 引进与及时开发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特色服务系统体系, 将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 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预测, 特色信息服务位列图书馆技术发展趋势之首。毫无疑问, 特色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方向, 前景无限广阔。

为了把更好的医学图书馆服务做好, 图书馆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定向的跟踪服务不同学科的医疗医学专家需要在其不同的医学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工作, 作为医院图书馆这一直接提供专业文献资料的服务机构, 需要做到的是做好定向的跟踪服务, 了解重点学科带头人的文献需求, 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建立"个人专业内容档案"和"重点学科科研项目主题词档案", 据此实行重点、定向的跟踪服务, 同时, 做好科技论文的检索服务工作和信息报道工作, 应该主动向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 编制有关专题文献书目、文摘、综述、述评, 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还应该建立重点学科的数据库, 有针对性地完成信息的收集、选择、传递, 及时向医学专家、教授、医疗骨干通报新到馆的中外文献信息, 定期提供相应专业、学科的最新核心期刊的刊次, 定期收集并提供国内外重点学科的最新动态的专题书目、资料等。 (2) 特色数据库的建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 图书馆藏逐步从收藏印刷型文献为主转变为兼收各种光盘版、网络版文献等, 使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向多元化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医学图书馆应结合自己馆藏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以用户的需求为向导, 建立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医学信息资源, 为用户提供与日俱增深层次的医学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依赖于特色专题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并形成专题库。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对重点学科的学术成果和高级人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论文数据库和人才数据库等。同时, 增加网上数字化信息的收藏, 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信息产品, 更好地为医务人员服务。在工作中注重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搞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网络环境下服务工作的基础, 需要专业人员充分掌握和应用现代化手段, 拓宽信息获取途径, 利用各类型信息资源, 收集、整理、分类及编印专题信息资料, 提供给专科部门和课题研究组, 为了提高专题信息的利用率, 还要及时和定期更新数据库内容, 并主动介绍。 (3) 加强图书馆员自身的素质图书馆员要更好的为学科带头人服务, 就必须要努力地、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 各对应学科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和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 对于自己所对口服务的信息需求, 能够深入进去, 了解相关的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 同时, 也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技术, 并利用网络捕捉、发现最新的文献信息。

同时, 还要加强对医院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主动地参加有关的短期培训班, 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情报语言、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检索功能和技巧以及网络服务器的使用方法等。

最后, 还要注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医学图书馆员作为公益部门的形象代表, 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时间中, 图书馆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研究新问题, 注重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以及信息内容的创新。

2 医院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向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向也跟随这个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确定自己作为图书馆主体的重要地位, 加强自己的素质, 从内心真正接受读者。

2.1 医院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向

在网络时代下, 医院图书馆员扮演的是信息的收集者、教育者、导航员等角色, 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员在医院图书馆的主体地位, 而读者, 只是图书馆员的服务对象,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要将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使自己的服务能够帮助学科带头人更有效率地进行学术研究, 了解行业的最新学术动态, 向他们展示行内内部的最新学术成果, 如果图书馆员不把自己作为主题来看, 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变的被动, 使信息检索的效率大打折扣。

2.2 职业价值取向的多方面融合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注重自我价值的大背景下, 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标准就在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大融合, 即考虑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特征的个人发展和以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为特征的经济利益并举, 物质与精神并重。

医院馆员的工作虽然很难体现出直接的经济价值, 但是, 它的服务性会直接体现在对专家、学者的服务上, 在提供最新最快的服务同时也为专家学者开启了一道学术研究的新大陆, 由此也体现出图书馆员工作的重要的社会意义。

2.3 职业价值取向的自我导向性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馆员职业价值的观念的转变, 馆员的主题意识正在逐渐增强, 他们渴求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强调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所以, 图书馆员要增强自我导向性, 在工作中增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创新和超越, 专业图书馆员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严谨的工作态度, 而且还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知识创新能力。作为图书馆发展决定因素的馆员, 特别是从事知识含量较高的信息咨询工作的信息服务人员, 其创新意识将决定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等方面有所突破, 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快、更准、更好的信息服务。

3 为自己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3.1 为自己找一个能做出最大贡献的位置

曾有一个采访美国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马特公司驻中国女副总的访谈节目。当时一位男嘉宾提出疑问:众所周知沃尔马特公司的员工待遇在同类型企业中是最低的, 而员工为何还能愉快工作, 保持始终热情如一的优质服务?女副总答了几条, 如沃尔马特一向注重信息共享, 对员工不存在机密;沃尔马特所有员工均被称为"合伙人", 没有上下级观念, 相互之间直呼其名;注重员工的培训等等。她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很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一定要与员工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这样, 员工工作起来才有被认同感, 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 自然就能快乐热情地工作。而这一点, 恰恰就是培养图书馆员职业价值的方式, 要想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就首先要使自己所做的职业得到社会的以及同事的尊重。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找一个能贡献最大的位置, 使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认可, 这无疑是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 有其特定的学科价值, 图书馆员自觉积极的职业行为既是促进图书馆职业发展, 又是提升职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员要明确新时期自身职业的内涵, 找准发展方向, 塑造和完善成功的馆员形象, 凸显自己的职业价值, 要在强化认同感的基础上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选择之中, 把自身的发展最大限度的结合在一起, 做到爱业、敬业、专业、勤业、精业。

3.2 增强自我长处的认知

图书馆界普遍认为21世纪图书馆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网络化, 二是数字化。这两者都是现代图书馆在技术层面上的主要特征。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是21世纪图书馆运作的平台, 这种网络背景下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将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 图书馆员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 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所从事的工作也将更多的与网络有关, 所以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3.2.1 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水平

由于我国医院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程度发展的不平衡,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 尚未的二次开发, 设备的升级维护等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 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水平是首要问题, 要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有的馆仍然处于传统手工作业阶段, 计算机基本操作尚未掌握, 谈何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难普及究其原因是图书馆行业的现状不具备与其它部门竞争的实力。造成现有馆员队伍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汲收应用, 系统先必要的。

3.2.2 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国馆员队伍构成的现状, 且不说各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具备规定学历的、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即使是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馆员队伍中, 具有某一学科知识背景, 又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也为数不多。为更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馆员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要重点考虑的。

3.2.3 外语能力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联入网络并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使得科技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而网络中流动的信息中英文信息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中文信息仅占千分之几。要想在网络中畅游, 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则需要非常高的外语阅读水平, 尤其是英语水平。可见精通外语, 尤其是英语便成为数字图书馆员的必备工具。

3.3 图书馆员要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

培养图书馆员的自身职业价值的培养离不开对自身价值观的培养, 要做的就是尽力使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如果个人的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观不一致, 不是组织的集体荣誉受损, 就是个人遭受挫折。而一旦组织确定的价值是正确的, 就要使其成为全员的共识。而作为集体的一员就有责任通过自我调节培养和适应新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智敏, 马竹英.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三种境界[J].图书管理与实践, 2006 (4) :26-27.

[2]王秀勤.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图书馆管理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 15 (4) :16-18.

[3]梁灿兴.可获得性理论中图书馆领域的角色分配[J].图书馆, 2002 (5) :1-8, 12.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 资源发现服务 大数据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3-0132-03

随着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及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组成形式、类型和数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发展与变化为读者的多途径、多空间获得与发现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与可能。然而,丰富多样的资源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却也因为不同的信息资源在组织结构、资源分布和访问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给读者的资源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图书馆也一直通过利用技术,如建设门户网站与数据库、提供OPAC检索与全文链接等,来努力实现对数字资源的最大程度整合,但这些以通过资源名称检索和链接来揭示资源存在的服务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在社会信息活动中需要信息资源时想到的信息获取途径往往是利用谷歌、百度、搜狐等一站式搜索引擎和Google Scholar、SCIRUS、INFOMINE等学术搜索引擎,使得图书馆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也使得不少商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商业价值。于是,在元数据检索、关联检索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应运而生,如Primo、EBSCO Discovery Service(EDS)、Encore等,OCLC也推出了自己的一站式知识资源发现与服务系统Worldcat Local,这些系统通过类似Google的简单检索框,采用统一路径以实现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发现和获取。

1 从资源整合到资源发现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图书馆快速的完成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但随着各类数字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所占比重的升高,传统的OPAC等查询检索系统不能对丰富的数字资源、网络资源、OA资源进行一站式检索的弊端进一步显现,为了为读者提供统一的资源一站式检索接口,图书馆将追求的目光开始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方向,图书馆界掀起了一股大到国家共享工程项目,小到每个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机构知识库、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资源整合热潮,但由于建设时期、开发平台、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这些资源的联合统一检索无法轻易实现,如何实现资源数据的收割、获取、融合与展现,成为了资源进一步整合的攻克方向。

数据关联整合、实时跨库检索和元数据集中索引检索是图书馆界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式。数据关联整合通过检索词准确定位资源,如通过作者、主题词等找出密切相关联的资源[1];实时跨库检索是在对各异构分布资源平台、数据和协议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XML标准数据格式和Open URL、ODL、OAI等标准通用检索协议,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将读者的查询请求即时构造成各数据源特定的检索表达式,同时并行分发给各分布异构数据源,经各数据源实时检索处理后,将检索结果聚合、去重、排序整合后,统一呈现给读者[2];元数据集中索引检索是在分析各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元数据特性基础上,参照元数据国际标准规范,构建新的元数据体系,再通过数据映射、抽取等技术手段,对各数据源的元数据进行收集、收割,经查重、聚合、修正等数据规范化加工后,集中存储到中心元数据仓储中,实现对所有异构资源的元数据分类聚合与统一,最终建立一个单一的元数据集中式索引[3]。

这些多种更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技术的出现,让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走向了深入,向着资源语义化等方向发展,但在实际的整合中,数据的关联整合须建立在规范的数据描述基础上,而目前对数据的规范描述特别是科学数据的规范描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OCLC等机构间的规范标准也相差较多;实时跨库检索尽管实现了对异构资源库的实时并发检索,但却因为受限于数据库的协议标准、访问方式和网络联通状况等因素,随着外部数据源的逐渐增多,整合难度随之加大,容易出现整合检索进程缓慢与中断现象;元数据集中索引的整合检索需要数据提供商许可才可采集、索引元数据,如果数据提供商不许可则完全不能整合。可以看出,每一种资源整合技术都展现出了自己颇具优势的一面,如关联整合展现出了在提高检索深度方面的巨大优势,但对目前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进行全部的关联整合还不现实。因此,如何集成多种技术,进而为读者提供既有资源整合、又能实现资源发现的检索成为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下一个课题。Primo等资源发现系统就是实现了跨库检索与元数据集中检索的功能集中与融合,这些资源发现系统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都是从跨库检索与元数据集中索引两个层面进行检索,最后经去重整合后统一展现给用户,巧妙的利用了两大整合技术的优势,提升了用户的检索体验,满足了读者一站式资源检索需求,实现了从资源整合到资源发现的图书馆资源服务转变。

2 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的实现与实践

资源发现服务主要是通过资源发现系统来实现的,工作原理是系统提供商通过与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对海量的、来自异构资源的元数据和部分对象数据,采用分析、抽取等手段进行预收集,并将这些数据按映射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的格式,纳入到元数据标准体系中, 形成一个预聚合的元数据联合索引库,在本地或者远程中心平台提供统一的搜索服务[4-5]。自2009年Proquest旗下的Serials Solution公司推出第一款网络级资源发现系统Summon以来,短短几年间,越来越多的资源发现系统陆续发布,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进行了引进和应用。据2009年一项针对美国ARL(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100所高校图书馆成员使用新一代资源发现系统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成员馆采用了新一代资源发现界面[6]。另一项调查也显示,仅在2010年引进Summon、Primo、Worldcat Local与Encore四大主要资源发现系统的图书馆就有1270家, 累计安装达2875家[7]。我国的图书馆特别是一些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始了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的引进与应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了Summon系统[8], 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科院高能所图书馆、农科院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引进了Primo系统[9-10]。

nlc202309022347

3 资源发现服务的研究关注点

尽管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成功的应用资源发现系统,但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资源发现系统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一方面,引进资源发现系统的图书馆数量非常有限,且主要集中在高校。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一款自主开发的资源发现系统,对其的学术研究也还不深入。现有的研究主题从对资源发现系统的介绍与比较、系统的发展趋势、系统的产生场景与需求等较为宏观浅层的研究深化到了发现系统的算法优化设计、基于DOM中间件技术的资源发现模式等涉及系统算法设计优化、平台开发创新的较深层面,但由于研究群体较为单薄,研究成果有限,资源发现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3.1 资源发现服务的需求与场景分析

以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为代表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量科学数据的产生而到来,图书馆用户特别是其中的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将随之发生变化,为满足这些用户信息需求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也正在进一步深化与转变,基于结构复杂、类型多样、数量巨大的大数据相关业务也逐渐成为支撑这些服务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抓取、数据语义化等大数据技术去实现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保障。对资源发现服务来说,如何从这些存在差异的场景、需求中去发现用户的差异需求,进而提高可以解决用户问题的信息知识,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3.2 资源发现服务系统的选择

目前,图书馆应用的资源发现系统主要是Summon、Primo、Worldcat Local与Encore等,这些资源发现系统在资源的检索原理、元数据获取方式、服务模式等基本相同,但在数据来源与数据量、功能与服务、定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随着图书馆对资源发现服务的重视,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发现系统会投入市场,如何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服务系统的选择资源发现服务系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资源发现系统的选择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难题。对我国的图书馆来说,还需考虑到汉化的情况。如何根据自身的服务特征、存在场景与用户需求,进而得出最优的选择方案无疑将是未来资源发现服务的另一大关注点。

3.3 资源发现服务的接口与标准化

目前市场上的发现系统主要由以色列、美国等国的公司或OCLC等组织研发,对于国际元数据收录较多、中文元数据收录较少,如全球图书馆行业的领军机构OCLC推出的Worldcat Local以强大的Worldcat为基础, 提供了全世界近2万个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和部分数字资源的信息共17亿条[11],但其中收录的中文元数据资源却只有国家图书馆2010年上传的230万条中文资源数据[12]。因此,在我国图书馆的引进和应用系统时,如何实现对用户需求最大的中文元数据覆盖收录与自己馆藏资源的覆盖收录都会是系统选择中的一大考虑因素。资源发现系统规范标准的缺失使得市场上的系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除以上中文资源欠缺之外,资源发现系统的元数据访问获取方式、服务功能等都也存在差异,在实践应用中,为了与现有的资源数据、服务平台等无缝、安全对接,如,馆藏资源和系统覆盖资源的外部访问和调用;通过资源调用接口特定的资源内容、格式、使用数量和频度等权限信息,保护资源提供者的资源在可控范围内被合法和安全利用范围内;等等。将有越来越多的开放接口API被开发和应用,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研究也会日益被重视。

4 结语

近几年兴起的资源发现服务系统自推出以来,国内外图书馆的快速引进与应用说明了其存在的价值与竞争力,但目前从其发展的系统数量较少且无中文系统、研究文献不足、应用还不普遍等现状都可以看出,资源发现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延伸服务、科学研究的增长点。对其的关注点也还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系统的本身服务以及文中所述的接口与标准化等方面,还可能随着科学研究第四科学研究范式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对用户个体场景的分析等都可能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的研究只是关于资源发现服务的一个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熊拥军.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05.

[2]李晓莹.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检索系统功能分析[J].情报杂志,2007,(2):134-136.

[3]严武军,马小燕.高校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168-170.

[4]聂华.发现服务——通向深度整合与便捷获取的路径[C].2011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四川成都,2011.

[5]包凌,蒋颖.图书馆统一资源发现系统的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67-72.

[6]韩志萍.美国图书馆界新一代资源发现前端的兴起及应用—兼议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管理,2009,(30):55-62.

[7]Breeding Marshall.The new frontier[J].Library Journal, 2011,136(6):24-34.

[8]北京大学启用Serials Solutions Summon发现服务[EB/OL].[2012-12-10].http://www.serialssolutions.com/news/serials-solutions-peking-university-summon-simplified.

[9]Prim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案例[EB/OL].[2012-12-10].http://www.exlibris.com.cn/support/casestudy.Html.

[10]项英,李向军.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系统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 2012,(11):1682-1685.

[11]孙杨.OCLCWorldcat local发展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5):46-54.

[12]国家图书馆加入OCLC WorldCat资源共享网络[EB/OL].[2011-07-19].http://www.ccnt.gov.cn/xxfb/xwzx/whxw/201004/t20100429_78833.html.

图书馆服务价值研究 篇12

一.当代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与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不同于社会上的图书馆, 因为他所面对的借阅团体是学生, 而不是相对复杂的社会人员。那么,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也自然不同于社会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现代中国, 各高校图书馆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以生文本”的价值体系一方面包含了图书馆努力提高更新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包含了图书馆人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当代图书馆管理文化是指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总和。它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 同时具有自己的特色, 是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意识的存在。图书馆文化的形成, 是一个图书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与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关系

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与图书馆文化作为图书馆组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者存在着诸多的联系。首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规范作用。一个真正的核心价值体系一旦形成, 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图书馆的管理文化的形成。而图书馆管理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意识, 它是受到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才形成的, 所以, 图书馆管理文化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载体, 它所呈现的文化特征, 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集中体现。同时,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也是一个发展着的事物, 它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后不断深化。所以, 图书馆管理文化同样也影响着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二者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着各自的发展。

(一)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对图书馆文化的规范作用。

一种核心价值的形成, 会直接或是间接地对其主体起到规范作用。作为高校图书馆, “以生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体系。这其中包括图书馆本身不断的对自身进行改进, 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以此更好的为学生群体服务;同时也强调图书馆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图书馆完善自我, 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观, 对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建馆的目的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提供便利。这也是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首先,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读者服务, 这一核心价值观要求图书馆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硬件设备, 比如新修图书馆以扩大其容量;装修图书馆以使其舒适的环境更好的服务学生;及时购买新书以充实馆藏的资源, 并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等等。这些要求, 促使图书馆员不断地完善自己, 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文化体制。除了硬件方面不断地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 图书馆还须在软件上加以努力, 这也是图书馆文化的最核心的一部分。软件方面的完善不比硬件的完善直接, 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上的更新, 它包含很多方面, 图书馆制度、图书馆员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影响下, 图书馆自觉地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 诸如借阅制度的建立, 所借图书超期罚款制度, 阅览室借阅制度以及图书馆员工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的。高校图书馆一旦建立“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 就会一切从学生读者的角度出发, 为学生的借阅方便而努力, 为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努力, 从而形成一套“以生为本”的图书馆借阅制度。这是图书馆文化的体现。图书馆服务文化也是建立在核心价值体系之上的。在当下的社会, 服务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满足别人提出的要求, 而是作为一种更高的服务文化出现。它要求服务者在满足他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 更好的为他人服务, 比如为受服务者提供拓展性的帮助、为受服务者提供知识领域以外的服务等等。这同时也就提高了对服务者素质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当代高校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专业, 而且要全面。这也是在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图书馆的服务文化。

其次, 图书馆员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社会价值衡量的。图书馆员在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 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包括专业素质、服务能力、思想觉悟在内的诸多素质。随着这些素质的不断提高, 图书馆员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学生读者服务同时, 也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伴随着图书馆员人生价值的实现, 图书馆也就随之形成了相应的图书馆员文化。

(二) 高校图书馆管理文化是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

图书馆管理文化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载体, 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的体现。所谓核心价值体系, 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是人们的一种内在的意识观念, 是一个抽象的事物。那么, 它会被我们感知, 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载体来呈现, 图书馆文化便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影响下, 它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的图书馆文化现象, 比如图书馆建筑、图书馆馆藏书目、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设置等等, 直接或间接的体现着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的解读。这些都是在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呈现的, 所以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

(三) 高校图书馆管理文化也影响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

高校图书馆价值体系与图书馆管理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规范着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其实, 图书馆文化也同样影响着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哲学上说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观, 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而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力就是图书馆文化的影响。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具体的外部可以感知的事物, 它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有着极其敏感的特性, 因为它所包含的面相当的广, 所以许多变化的事物都会影响其变化。如, 大学新生的入校, 因为这些新生与以前的学生读者是处在不同的时代, 他们有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他们对图书馆的看法也会与其他的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 图书馆也就要改变对策才能更好的为这一类学生服务, 从而就引起了图书馆文化格局的改变, 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会随之不断地深化。

可见,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总体上规范着高校的图书馆文化, 决定其基本的构架。同时, 高校图书馆管理文化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集中体现, 在一定的时期内, 图书馆文化会逐渐的影响其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二者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着“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

参考文献

[1]肖希明.《图书馆研究进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喜中.《图书馆管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王惠君 荀昌荣.《图书馆文化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支农.《以人为本, 彰显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J].梧州学院学报.2010.

上一篇:上跨既有铁路下一篇:信息可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