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创新(精选12篇)
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大”提出,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关键在于创新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本领, 不断推动图书馆工作上新水平, 登新台阶, 出新举措。
1 服务创新
就是使潜在用户感受到不同于从前的崭新内容, 即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手段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方式。让用户感受新的服务, 对服务传递过程做巨大变动, 或者对现存的服务内容、服务传递过程逐步做出改善。也可以只是简单地变更附加服务的某些成分, 或者与竞争者相比改变服务定位。
2 图书馆服务方式
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应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目前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以通过流通阅览、文献咨询等为读者服务为主, 利用数据库查询、网络查询、光盘检索和馆藏图书、文献资料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网络化与资源共享的全方位服务, 成为方便读者、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同时开展参考咨询、专题检索、定题服务等形式来解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依托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还开发出了自助借还图书、网上预约、续借、电话自助服务、手机掌上图书馆、电子读报等服务方式, 大大地方便了读者获得文献信息需求。但是, 从目前我们现有文献知识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来看, 读者主动索取文献的意识与技术都还相当欠缺, 有了先进的设备却不会用或用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 如何促进文献中的客观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主观知识, 并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核心, 是每个馆员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 图书馆外延服务创新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必然是传统服务项目与现代服务项目的统一体。创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核心就是解决文献信息和知识藏用矛盾的各项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依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来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从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看, 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急需拓宽, 走出图书馆, 走向社会为更多的读者服务, 应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因此, 图书馆的外延服务急需创新, 其外延服务才是提供超出读者期望的服务或价值。
3.1 外延服务要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
从读者角度讲, 他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文献信息, 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进展, 哪怕是在家或节假日都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所需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时间, 业务流程必须以读者为中心, 面对读者观念及需求的变化, 摒弃陈旧的服务观念, 与时俱进, 根据读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 研究合理的服务方式, 最大限度地使读者感到满意。
3.2 提高服务质量要注重内涵与外延的有效整合与统一
图书馆的服务往往是以“图书为中心”, 不顾读者的感受, 按照固有的方式推荐给读者, 要求读者接收这种方式。而“以读者为中心”则是将读者的真正需求放在第一位, 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提供“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服务, 是一种面对面的、心贴心的, 能够维持得比较长久的高级服务方式, 以扩大外延服务反作用于内涵, 以外延的改变确立内涵的不变。
3.3 积极应对社会的需要, 开辟外延服务功能, 主动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要摆脱传统观念的约束, 工作要大胆创新, 建立开放型的服务模式, 大胆跳出固定不变的活动场所, 积极应对社会需求, 主动为读者服务, 把丰富的知识传递到社会各个地方, 使更多读者认同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是人们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 最大限度地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4 图书馆开辟外延服务的内容
对于图书馆来说, 馆舍再大, 藏书再多, 也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因此, 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 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尤为重要, 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 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用户的需求。
4.1 为经济服务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面对生存竞争 (尤其是中小企业) , 要在瞬息万变中求得生存并获得利润, 必须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和科学的经营决策, 企业需要最有价值、最具时效的信息。信息既是资源又是商机, 是企业生存的必须条件。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 应与企业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导向性、智囊性服务, 使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 为企业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应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方向, 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成为经济时代信息服务中心。
2) 举办新知交流会, 提供电子资料库及最热门的资讯整体产业相关议题。不定期邀请各领域产业分析师以及顾问, 举办新知交流会活动, 有利读者快速掌握产业活动, 抢得先机。
4.2 为科研服务
4.2.1 需求调研
休·鲁格说:“你首先要努力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为科研服务中, 图书馆应做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 对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重点开发和辅助开发, 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差异, 以科学的方法, 系统地、有目的地归纳出多门类、系列化的信息, 并在信息量、深度性、连续性、导向性等方面有所拓展。
4.2.2 信息开发
在掌握读者信息需要的基础上, 图书馆应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提炼、评选, 并最终选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信息, 尽可能帮助读者达到预期目标。
4.2.3 信息参考
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明、传播与应用, 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提供科研机构急需或难以解决的信息需求, 如精选出国外的科研信息、专利、最新的研究成果、科技报告等, 使科研机构从中获益。
4.2.4 主动服务
加强图书馆与科研机构的信息沟通, 走出图书馆, 主动与科研所, 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取得联系, 获取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项和进展情况, 与科研人员开展互动, 根据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服务方式, 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4.2.5 信息共享
图书馆可以突破学科的界限, 成为有共同兴趣和工作内容研究人员之间的连接器, 为科研人员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创造空间, 可以将科研人员集合到交叉的主题上, 帮助他们开展科学交流与科研合作, 以产生新的发现。
4.2.6 热门专题服务
针对科研机构或课题主持人, 想要长期了解与观察特定专题的业务需要, 提供相关资讯, 协助研究团队解决缺乏时间找资料或不知道如何找资料的难题。
4.3 为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心所在。那么该如何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值得研究。
4.3.1 拓展读者用户群体
读者需要什么服务?需求是什么?这是图书馆最为关心和首先要了解的关键问题。在社会发展中, 图书馆应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把潜在读者发展成现实读者, 最大限度地发掘读者群体和读者个体。随着信息资源的深入发展, 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读者信息需求也不断产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事业部门、企业、居民都会成为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使潜在读者不断成为新的现实读者。
4.3.2 与读者交流互动
通过与读者的交流, 建立一个利于读者舒适求知的环境, 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来, 使读者更了解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与资源, 应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需求。与读者的交流, 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 便于我们能主动改进服务方法。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采用电话访谈、交流会、网页广告、用户培训等方式推广图书馆的服务, 并且每个学科馆员都建有自己的个人博客, 以方便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5 建立馆员培训制度
“图书馆员是事业的灵魂”, 这是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句名言。服务创新所做的一切活动, 是需要掌握全面知识才能完成的。所以, 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人, 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除要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 还必须向其他专业渗透, 以便了解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增强自身的文献搜集、整理、加工、检索等能力。真正把馆藏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 并准确、及时地提供给读者。为此, 图书馆必须从整体上建立馆员培训制度, 经常性地开展教育训练, 利用完善的共通性训练、部门训练、新人训练 (包括认识读者、认识同业、服务方法、) 等, 展现馆员多元的能力, 以资任用考核。不定期开展讲评制度, 包括问题的界定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文字运用能力、交流能力、图表运用能力、简报表达能力等。同时应按照现代图书馆的需求,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配置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
6 结束语
服务和创新连在一起, 就是在服务上要有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不断创新才是高质量服务的“源头活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涌出, 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 图书馆只有深化服务内容, 不断创新, 大胆尝试, 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内在价值, 服务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迪德, 赫尔.服务创新[M].李靖华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2]张薇, 徐旭光, 石明芳.新加坡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 2010 (7) :91-93.
[3]赵林英.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项目的服务创新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70-71.
[4]余春燕.打造文化亮点外延服务功能[J].贵图学刊, 2009 (3) :67-68.
[5]李名洋, 鄢小燕.面向科研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 (1) :54-58.
[6]杨讴.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0 (10) :118-119.
[7]谢玉宁.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拓展与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03 (4) :21-22.
[8]许育松.试论和谐社会下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2) :4-5.
[9]赵钢.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情报, 2005 (12) :153-155.
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2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信息时代竞争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条件下,服务创新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机制,培育服务人才,提升服务效益.
作 者:蔡史霓 Cai Shini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30刊 名:图书馆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年,卷(期):“”(4)分类号:G25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服务 创新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22-02
联合阅读推广,让大学生亲近阅读。联合阅读推广是指高校图书馆与多个机构联合组织各种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扩大阅读推广范围,提高阅读推广效益,具体包括馆系合作、馆际合作、馆社合作等。馆系合作,是指高校图书馆与学院、系、所等教学部门合作,学科馆员与任课教师共同实施阅读指导,将阅读嵌入教学过程。馆际合作,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或其他合作机制进行多方面的业务合作,如合作发展馆藏、电子资源采购、联合参考咨询、联合编目等,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馆社合作,是指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出版企业、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共同举办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通过社会舆论引导,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阅读推广的成效。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推广阅读,如成立读者QQ群、读者之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阅读组织,加强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忠诚度和关注度。
重视阅读体验,让大学生爱上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体验。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吸引大学生走进图书馆享受阅读过程,是高校图书馆阅读促进的前提。高校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大学生阅读出现的新情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发数字化阅读资源,逐步实现网络阅读、手机阅读、MP5阅读、光盘阅读等新的数字化阅读模式,并开展网络书评及奖励等活动,依托新媒体时尚新颖、互动分享、界面友好等优势,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开展阅读、享受阅读。二是在数字化通信基础上开展咨询服务,通过电子邮件、网页表单或使用在线聊天软件等,建立信息共享空间,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三是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移动服务和24小时自助还书服务,形成一个移动的、与用户相伴随行的服务空间,更好地服务大学生,使他们享受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服务,从而进一步爱上阅读。
提升知识服务,让大学生善于阅读。知识服务是指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处理,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信息服务。当前,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不仅体现在阅读数量的减少,而且体现在缺乏独立自主地通过新媒体获取有益、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首先,健全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加强信息道德培养,将信息安全、信息规范、信息法律法规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引导大学生合理规范地利用信息资源,提升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其次,图书馆员不仅应成为大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且应成为知识服务的领航者。应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信息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撑;嵌入相关学科专业,为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升科技查新和查引服务,引领大学生站在科学技术前沿,找到深化阅读的领域和方向,助力研究型人才培养。
一、发挥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势
人工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递体现着传统信息服务的特点,而现代信息服务对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可以针对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及电子资源发展的产物,处于整个文献服务体系的建设核心地位,拥有大量数字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已将中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外文图书、外文期刊、外文论文等各个资源全部涵盖[6]。上述资源对图书馆资源欠缺的状况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读者可以享受到海量的数字资源和全面的服务。信息服务是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而发生的革命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来说,其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的出现,预示着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其以新技术或网络提供数字馆藏,对图书馆信息用户提供检索、获取或推送、咨询等服务项目。就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来看,多个要素构成了其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其中,数字化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信息用户,用户是该服务体系的主体,必须一切围绕用户来开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二、积极做好电子图书阅读方式的推广服务
伴随数字图书馆的建立,高校图书馆阅读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变革过程,其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传统的阅读服务,同时还要开展电子图书的阅读服务。电子图书的阅读方式推广也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8]。从广义上来看,电子图书是一种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阅读的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图书。从当前看,读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阅读电子图书:
1、在线阅读电子图书方式。所谓在线阅读方式,也就是借助于网络浏览器进行的阅读方式。如可以登录到电子图书网站上,对其电子图书开展在线免费或在线付费阅览两种形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线免费阅读都面临国内外电子图书网站所提供的电子图书种类比较少的局面,并且上面所提供的也大多非新出版的图书。而在线付费情况则较好,当读者完成注册进行付费阅览过程中,可依据付费的具体情况,对该网站所提供的全部图书进行阅览,其主要特点是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下载离线阅读电子图书方式。所谓下载离线阅读方式,也就是利用特定的阅读软件进行的阅读。离线阅读可以通过免费下载或付费下载的电子图书副本,移到个人电脑(PC)或个人数据处理器(PDA)等电子阅读设备上阅读电子图书。比较常见的阅读软件有超星SSReader、MicrosoftReader、方正ApabiReader、Acrobate-bookreader等[9]。
3、光盘阅读电子图书。用户采用光盘阅读方式,也就是在其个人电脑或其他电子阅读设备上,对存储在光盘上的电子图书进行离线阅读。很多网站都有有偿刻录光盘的服务项目,可以为读者提供光盘版电子图书的离线阅读方式。此外,很多出版社在提供纸质印刷书的同时,还把提供光盘版电子图书或再出版网络版电子图书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方便读者离线阅读。
总之,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积极改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创新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新途径,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服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万华;谈我馆的学生管理员制度[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年04期
[2] 谢蓉;上海松江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年01期
[3] 王新明;构建图书馆联盟的要素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年05期
[4] 熊俊超;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导读[J];图书馆论坛;2003年03期
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4
1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意义
第一, 拓宽图书馆服务是社会多元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元馆藏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同语种、不同内容的文献资源能够反映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有利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文化沟通、学习以及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认同, 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与兼容互摄。第二, 图书馆应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尊重每一位读者的文化权益、宗教信仰, 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这是社会信息公平的体现, 保障每个人的文化权益。第三, 图书馆在承认、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有助于外来人口对现居地产生情感归属,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 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而从长远来看, 优质的多元文化服务作为当地的文化软件, 有利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和外来人才。国外图书馆界的多元文化服务起步较早, 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经验。近年来, 我国图书馆界也逐渐认识到这项服务的重要性, 不少图书馆还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希望有更多的图书馆能够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2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的建议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 应顺应多元文化发展的要求,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 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文化需求。事实上,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已经受到国际图书馆界的充分重视。目前, 国际上相关的指导性方针、宣言主要有:《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 (1998年版) 以及2006年8月国际图联理事会批准通过的《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我国图书馆应该以这些文件为依据, 借鉴国外成熟的实践经验, 积极拓展我国的图书馆服务。具体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2.1确定服务对象, 明确服务需求。开展多元文化服务之前, 图书馆先要确定服务的具体对象。从宏观上看, 我国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对象的范围较广。首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风俗、生活习性;其次,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增多, 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来华投资、居住的外国人也不断增加, 已形成了一些外国人聚居的社区。这些群体均可成为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具体来说, 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的人口构成情况, 特别是民族、语言和文化少数群体的构成情况, 确定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确定后, 应对其进行需求分析, 以确定合适的服务策略、方式、内容等。就外籍居民来说, 他们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语言障碍和信息不足, 因而图书馆可以开设汉语学习课程, 并提供有关当地的医疗、教育、旅游、就业等信息。此外, 他们居住在新环境中, 仍有接触祖国文化的需要, 所以图书馆应尽量为他们提供与其祖国历史、文化、艺术有关的馆藏资源。2.2建立服务制度, 有效配置资源。为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图书馆需要树立为民族、语言、文化属少数群体的读者服务的意识, 然后通过相应的制度规定, 有效配置专属的服务资源, 保障服务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该服务制度的建立包括:a.在经费分配方面, 编列多元文化服务的专用经费;b.在图书馆建筑与内部空间的配置方面, 设立民族、语言、文化少数群体相对独立的使用空间;c.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设立图书馆员在多元文化、语言方面应有的能力标准, 并按此标准聘用相关馆员;d.在馆际合作方面, 应与其他图书馆建立共享多元文化服务的资源与经验的合作关系等。2.3合理建设馆藏, 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需要。建设合理的多元馆藏是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基础。为来自民族、语言、文化属少数群体的读者采集图书资料时应考虑该群体的规模和阅读需要, 努力使馆藏反映所服务地区的多样性特征。馆藏资料类型应包括纸本图书、报纸、期刊及其他的连续性出版物、视听资料和电子资源等。首先, 要提供以各少数群体所使用或能接受的文字书写的文献, 这些文献能够反映少数群体的文化。其次, 图书馆在服务当地的少数民族方面, 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 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馆藏的建设, 以促进其民族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开发。第三, 要配备汉语学习所必须的各种资料, 包括音视频资源等。上面已经提到, 语言障碍是语言少数群体的一大问题, 因此图书馆要提供汉语学习的相关文献资源, 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开设汉语学习课程, 以帮助有需要的少数群体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2.4针对少数群体, 开展信息服务。图书馆对少数群体要热情服务。外来人口到达新环境后, 会有一种陌生感。图书馆应以欢迎的姿态, 及时为其介绍当地的情况, 积极提供就业、教育、法律、社会服务、健康常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信息, 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在向少数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时, 应注意使用他们常用的语言, 并要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例如, 为方便外籍读者,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应以他们所用的文字来呈现;而图书馆的馆内指引系统也应尽量采用多语种标识或国际通用的非语言标识;图书馆与外籍读者之间一些重要的交流信息, 像读者证的申请须知、图书的逾期通知、借阅规定、读者指南等, 都应以外籍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提供。2.5组织文化活动, 促进文化交流。图书馆是社会群体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信息来源。作为社会文化中心之一, 图书馆可通过举办少数群体的民俗活动、文化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电影放映、文化遗产展览等, 使少数群体有机会传承其文化, 同时也有助于其他社会群体了解其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公共图书馆的经验, 他们在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时, 非常注重和当地社区居民的互动。如"多元文化家庭故事会项目" (Multicultural family storytime project) , 就是邀请当地社区中的移民家庭帮助图书馆搜集其祖国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歌曲、游戏等, 并与社区其他居民分享, 促进了跨文化的理解, 繁荣了社区文化。2.6重视馆员培训, 提高多元文化素养。开展优质高效的多元文化服务, 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从人员构成上说, 提供这项服务的馆员最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能反映当地的文化多样性'。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 要注意聘用具备多语言、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也可直接招聘民族、语言、文化少数群体中的成员。此外, 图书馆在对馆员进行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 应安排多元文化课程, 使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多元文化素养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当然, 承担多元文化服务的馆员还必须具有热忱、主动的服务态度, 以消除少数群体读者的心理不适, 使他们乐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2.7积极宣传推广, 吸引多元文化读者。要增强少数群体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积极的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当地开设有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新闻媒体, 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图书馆可直接向其投放多元文化馆藏与服务的相关信息, 使少数群体了解图书馆。如果尚无此类新闻媒体, 图书馆可通过向当地社区分发宣传材料等方式, 推广多元文化服务, 当然, 宣传材料应用少数群体首选的文字来书写。目前, 很多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网站, 如果能根据当地语言少数群体的情况开发多语种的网站版本, 就能为少数群体了解、利用图书馆提供极大的方便, 这也是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 吸引多元文化读者的一个方法。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提高图书馆服务进行讨论。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提高,拓展
参考文献
[1]王培林.服务科学研究与分析[J].图书馆, 2008, 27 (3) :2-7.
[2]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53.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 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方式和手段 总分馆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它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三项重要内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三是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前两个问题,人们比较重视,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比较大,也比较容易见成效。后一个问题,人们还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是很多,而恰恰是后者影响前两者功能的发挥。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公共图书馆是直接为读者服务的,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要想读者之所想,做读者之所需。图书馆的工作必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读者的需求变化了,服务方式和手段也要相应地变化,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就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就会被读者所抛弃。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读者的需求,主动为读者服务,就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吸引更多的读者。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实现图书馆功能的途径和桥梁。从哲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目标任务与方式手段是相互依存的,目标任务依赖于方式手段,方式手段为目标任务服务。一定的目标任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才能达成,离开了方式手段,目标任务就会落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过河首先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没有桥或船,就无法过河。方式手段是实现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桥梁。如果我们不研究服务方式手段的创新,为读者服务、办读者满意的图书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部颁布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题中应有之意。一个图书馆的优劣,不仅表现在它的硬件设施上,更是表现在它的服务上,而服务方式和手段则是其服务水准的外在表现。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主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内容很丰富,不同的图书馆有不同的做法,福田区图书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创立总分馆体制,构建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过去的图书馆,都按行政关系隶属于不同的主体,各馆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通,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馆藏雷同,读者多头办证,奔波于各馆之间,虽多有不便但也无可奈何,这是体制性弊病。福田区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把建立总分馆体制作为办馆模式,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实现业务一体化、标准化,资源共享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通借通还。现已建成1个区馆(总馆)、8个街道分馆和92个社区(主题)分馆。福田辖区居民离最近的图书馆平均距离不超过600米,图书馆办到了读者家门口。
在总馆建设方面:
1、精心设计,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将阅览桌与书架交替排列,读者坐在书架之间,取阅方便,犹如在自家书房;把好位置留给读者。靠窗位置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最大限度地用于放置阅览桌,供读者使用;设置露天休憩平台。将三楼和四楼的露天平台定位为读者专用休憩区,种植植物,设置太阳伞雅座。
2、传统藏书加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总分馆藏书共计140万册,报刊2100余种,1.2万余份。建立了福田区数字图书馆及网站,拥有了23.5万种电子图书、7800余种电子期刊,馆藏数字资源容量达到1.8tb,并且实现了馆内局域网无限制使用与馆外统一认证登陆使用,读者可免费上网和下载。
3、构建人性化服务平台,实现通借通还。通过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建立起以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为核心的总分馆统一管理业务平台。所有图书可以在总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还,而且图书归还后馆藏地点自动变更为当前馆,可以立即上架流通,不必送回原馆,真正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
在分馆建设方面:
1、社区分馆与主题分馆相结合。为了避免各分馆藏书重复、雷同,在某些人群集中的地方建立主题分馆,如老年图书馆、少儿英语图书馆、书画图书馆、艺术图书馆和设计图书馆。
2、基本馆藏与特色馆藏相结合。各分馆的馆藏采用基本加特色,除满足大多数普通读者的基本藏书外,经过充分调查,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口构成、职业、年龄等特点,分别为其配备旅游、美食、养生保健、书画艺术、音乐、外语、普法、廉政等特色藏书。
举办“大家讲坛”,塑造文化品牌。“大家讲坛”是从读者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区馆和各街道、社区图书馆经常举办读者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艺术沙龙、专题报告等等。全区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种读者活动800余场次,参与读者1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生活,激励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
精心设计,塑造品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讲座的名称确定为“大家讲坛”。“大家”既包括名人名家,又包括大众百姓。“大家讲坛”是大家讲给大家听,人人可为讲者,个个都是听众。为了塑造品牌,我们聘请专业设计师为“大家讲坛”设计了独特的徽标、固定的海报样式和大幅背景板,作为“大家讲坛”的标识。“大家讲坛”时间相对固定,每月举办两次,每次都在星期六下午。“大家讲坛”的每次讲座,都进行全程录像并刻成光碟,将视频放在本馆网页上供读者点播,还全程速记,整理成文,汇编成册,供读者借阅。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环保、建筑、历史、民俗等内容。已经连续举办150余期,听众达2万余人次。还举办“大家讲坛社区行”,下社区、进工厂,将知识送到社区居民和外来工中间。
开展特色服务,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是延时、错时、错峰服务。延时服务:总分馆全面延长开放时间。区图书馆由原来每周开放64小时延长为72小时,街道馆由原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60小时,社区图书馆由原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54小时。错时休息:各图书馆之间错开闭馆休息时间,让读者每天都有地方读书。区图书馆周二闭馆,与市馆周一闭馆错开;各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图书馆也分别错开闭馆休息时间,周一至周五轮流闭馆休息,保证居民周围每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图书馆对外开放。错峰开馆:在保证每周开放总时间的前提下,根据各社区居民、读者对象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的不同,错开对外开放时间,以保证在读者最多的时段开放服务,在读者最少的时段进行休息。
二是信息化技术服务。短信服务:利用手机短信提醒读者到期还书、查询借阅情况、办理续借手续,或者将公益讲座、公益电影等各种活动消息及时发送给读者。数字图书进网吧:与网吧签定协议,将福田数字图书馆服务延伸到辖区网吧电脑终端,实现网吧电脑终端对福田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刊资源的无障碍免费使用。
四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四点钟学校:区馆及各街道、社区图书馆,每天下午4点钟接待周边小学生一起看书、写作业,进行课外辅导,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关爱服务:针对残障、老年等人群的服务,如在莲花北社区康复中心设立固定服务点定期上门更新图书,在区图书馆及部分街道馆设立盲文图书阅览区,为视障读者提供特殊文献借阅服务。企业服务点: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小型图书室,企业负责提供场地和管理员,区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管理系统和培训管理员。服务点仅对本企业员工服务,图书参与流通。企业流动书架:区图书馆在企业设流动书架,给企业办理集体借书证。企业向区图书馆成批地借还书。企业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再向员工借还书。流动服务:租用车辆定期或不定期将最新图书送至人流较多但没有场地建立分馆或固定服务点的地方,方便读者办证和借阅。
结 论
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6
关键词 省级公共图书馆 总分馆 服务体系 读者服务
分类号 G252.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05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Zhu Zhiwei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rvice models of branch library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the ideas about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and innovations in the reader servi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irteenth five-year’.
Keyword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Branch library system. Service system. Reader service.
省级公共图书馆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职能,它的定位应是一个以馆藏文献为支撑,依托现代技术,融合众多文化内容,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文化综合体,并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和服务举措的不断创新来实现服务工作的转变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放眼当前国际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总分馆制。
1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主要模式对比
1870年,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开放了世界上第一座分馆,此后总分馆制作为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波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推广开来。我国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末,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总分馆制、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等多种模式。各国、各地区政府和图书馆界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探索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1 国内外的总分馆制模式
1.1.1 美国模式
总分馆制是构成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各县、郡和市的公共图书馆都在辖区内设立了许多分馆,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按照预算下拨所需经费,同时也接收各类公益捐款。总馆承担统一管理和协调职能,分馆实际上是总馆的一个分支或派出机构,总分馆之间组成高度统一、协调、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统一管理设备、人员、经费、文献、检索、流通、咨询等,实行通证通借通还服务。
1.1.2 日本模式
日本公共图书馆按照都、道、府、县立和市、区、町、村立两级来设置,相关经费由政府承担,并在各个社区建立起下一级地域馆或借阅点,确保市民步行20分钟能见到一个图书馆。为此,日本各地区建立起由“中央图书馆(总馆)”“地域图书馆(地域馆)”“图书停靠所(巡回借阅点)”和“汽车移动图书馆(串联补充)”等组成的总分馆制体系。同一服务体系的不同图书馆,设置主体和资金来源相同,采取集中调配、统一管理。
1.1.3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担任总馆,下辖3个区域图书馆和21个社区图书馆。总馆负责整个系统文献资源的采编配送、读者活动的策划和参考咨询服务,社区图书馆主要负责文献借阅服务。读者通证通借通还,全国各地的邮筒可作为还书箱。
1.1.4 上海城市中心图书馆模式
上海是由市馆担任总馆,各区(县)馆作为分馆而形成的服务体系。各分馆保持原有的行政、人事和财政关系不变,由上海市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平台、技术设备、规范标准和协调管理,各分馆与总馆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共同搭建一个全市范围的图书馆合作协调服务网络。读者凭“一卡通”在全网内的任意一个图书服务点,享受均值的通借通还服务。
1.1.5 杭州“中心馆——总分馆”工程
杭州市在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与公共财政投入方式的前提下,设计了“中心馆(杭州市馆)——总(区县/市)馆——分馆(乡镇、街道)——亚分馆(村、社区)”体系作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运行模式。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立起覆盖城乡、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高效节约、服务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读者可持统一借书证到服务网内任何一个图书馆或服务网点借还文献资源。
1.2 国内外总分馆模式对比总结
国外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建设主体,人财物统一调配管理,服务网点统一规划建设,业务活动统一策划组织。统一的管理机制是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国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各馆基本上都保持原有的行政关系,人事和财政都在各自原有的框架内,彼此之间通过协议,以总分馆制或区域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享文献资源,特别是牵头馆在文献资源、技术设备和协调管理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共享。由此可见,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财、物的隶属关系以及统一的管理机制,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总分馆制模式对于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nlc202309091012
2 未来几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坚持惠民服务导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各省域范围内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与其它层级、类型的图书馆拥有不同性质的使命和职能,理应秉持“以人为本”“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全省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推进公共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均衡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公民。
2.2 实现单体图书馆服务向总分馆体系服务的转变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省域范围内最大单体的公共文献信息集散地,也是最大的文献信息研究所和咨询机构,只有坚持共建共享,实现省域内资源、服务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吸收采纳国外发达国家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优点和长处,结合中国各地分级财政的客观实际,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以省级馆为基础,构建全省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规范业务管理,融合各馆资源,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实现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提高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与本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合作,形成省域范围内完整的图书馆共建共享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多功能、多载体、多元化、网络化、公众化、全开放、全免费、全时段的公共文化共享服务空间。
2.3 积极推进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服务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开始向“互联网+图书馆”的数字时代快速转换,也推动了图书馆存在实体的逐步虚拟化。图书馆不再单单以实际馆藏为主要评估指标,其获取网络信息的权限和能力及特色数字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成果,将成为衡量馆藏含金量的重要参数,因此要逐步树立重视虚拟馆藏使用权,淡化实际馆藏拥有权的理念。图书馆在增加印刷型文献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数字类文献的开发与收藏,通过连接Internet、DIALOG等联机检索系统和OCLC书目服务机构以及网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向读者提供内容广泛、虚实结合的文献资源服务。在专业网站导航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网上资源的价值和分布,对网络信息整序、分类,使其有序化、系统化,并与实体馆藏文献相融合,共同构建一个覆盖面广、保障力强,适宜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馆藏结构,为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未来几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
3.1 建立健全“一卡通”管理服务和自助服务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龙头,要充分借助“一卡通”服务来实现区域内的集中管理,借助统一的采购、编目、配送的文献保障模式,建立起包含通借通还、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服务等内容的读者服务保障体系。让读者无论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查询服务网络的文献资源,并通过实体传送或网络传递,便捷地得到所需资料和信息。各成员馆应广泛采用RFID技术和手机自助智能服务系统,不断加大自助借还服务、图书智能分拣、图书智动盘点、图书智能定位和安全防盗门禁等设备的投入,积极开设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区,实现阵地服务各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和全时化,有效地节约读者操作时间,方便读者检索查找,减轻工作人员压力,提高架位的准确度,加快图书的流通速度,真正实现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
3.2 藏用并举,构建分层分线相结合的藏书体系
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主要划分为两大类:①按文献收藏和使用的层次分为:保存本书库(闭架)、基藏书库(闭架)和流通书库(全开架);②按照藏书的利用率分为:一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60%左右)、二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30%左右)和三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10%左右)。分层构建的缺点是重藏轻用,文献的使用价值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分线布局的不足是重用轻藏,削弱了省级公共馆在文献保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藏”与“用”是始终图书馆面临的一对矛盾。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和分线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藏用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中,保存本书库相对独立,功能上偏重于典藏,承担起当地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职责。其余各类文献按照读者利用率高低和到馆年限,分为流通书库(全开架)和储备书库(开架与闭架相结合)两个层次,两者之间是一个动态、开放、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流动的整体,对读者实行“藏、借、阅、检、咨”一体化的服务,充分发挥馆藏各类文献资源的作用。
3.3 逐步完善流动图书点(站)建设
省馆应当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源、服务手段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实施面向全社会、跨行业间的流动图书点(站)的建设工作,重点考虑在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和城市边远地区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站),将省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省馆根据各流通服务点(站)的自身条件、人员组成和阅读倾向,针对性地组织书刊资源和数字资源,使用统一配置的管理系统和服务规则,按时汇总流通数据,定期进行效益考核。省馆对各流通服务点(站)的文献资源应定期更新调配,对管理人员要不断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和宣传讲座,提升各流通服务点(站)的活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省馆的服务延伸能力,扩大读者服务的覆盖面。
3.4 加强与实体书店联合,创新读者选书荐购模式
借鉴内蒙古图书馆实施的“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读者服务创新思路,各地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各自馆藏采选政策和读者需求,加强与实体书店的合作,再造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由读者、书店和图书馆共同参与,集“借、采、藏”为一体的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需求共享、渠道共享。打破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壁垒和通道障碍,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员”,实现读者参与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带动图书馆服务核心指标——目标人群覆盖率、持证率、到馆率、点击率的跨越式提升。给书店带来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书店的顾客,给读者创造选书的便利,为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条件,实现多方共赢。
nlc202309091012
3.5 利用新媒体技术,倡导泛在阅读
泛在阅读是指社会公民以终身学习为目的,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流行的传播媒体,随时随地开展阅读活动,获取有益信息的过程。高科技数字载体(如电子书、手机等)正在不断地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专家预测,到2030年,90%的人将持有E-book,阅读趋势的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和泛在化必将给出版业和图书馆界带来深刻地变革。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趋势,有机地将传统图书馆的“实”与泛在图书馆的“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数字文献资源的采购量,增强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简化读者利用的手续,为读者提供即时便捷、周到细致的阅读服务和信息服务,让实体图书馆成为市民获取泛在化阅读服务的首选窗口和通道。
3.6 打造“创客空间”,营造亲民、开放、互动的学习交流空间
积极打造符合地区实情、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图书馆这座知识之城里成为创造者,已成为当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当搭建以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为支撑的复合型学习创造空间,不仅要有服务于产业、学习和研究的理念,还要提供用于创造的专用设计软件、制图设备、多媒体触屏、3D打印等设备平台以及沉浸式的数字技术互动空间,更要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展览、讲座、沙龙、竞赛等交流活动,激发创意灵感,引发思维变革,开启头脑风暴,形成专家、馆员、读者之间的多向交流,推动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知识服务”和“万众创造”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十三五”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馆,其服务功能定位就是要以“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为原则,重视载体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和办馆效益,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志和象征。
参考文献:
[ 1 ] 程琼,傅佳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伦理困境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15-19.
[ 2 ] 吴自勤.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J].学习论坛,2014(3):63-65.
[ 3 ] 马宁.抓管理 塑形象 内外兼修 努力提升南京图书馆新馆综合服务水平[J].新世纪图书馆,2007(1):3-4.
[ 4 ] 郭海明.“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74-77.
[ 5 ] 黄体杨.我国农村图书馆(室)界定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08(2):86-89.
[ 6 ] 方标军.南京图书馆战略定位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5):3-6.
[ 7 ] 梁亮,冯继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要素探讨:以“大杭州”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4):29-33.
朱志伟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16-03-20 编校:曹晓文)
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7
创新服务、延伸服务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体现其价值的发展之路,如在公共图书馆界开展的总分馆服务模式、24小时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开展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学科化服务等。可以说,新时期,我国图书馆界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都在各自的服务领域开拓创新,思考发展之路,作为我国图书馆中坚力量的高职图书馆必须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之路,以跟上全国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
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一)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其中,对电子期刊资源的需求量最大。而直接购买相关数据库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主要途径,可以在短时期内极大充实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更加广泛地为教师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
同时,有条件的高职图书馆还应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出版工具等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重点,整合馆内已有数字化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高职图书馆在确定建立某种专题数据库之前,要对相关数据库开发现状及本校教师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及教师需求的特点,对建立某学科、某专业的专题数据库进行科学论证。在确定建设某一特色数据库之后,图书馆就要加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持之以恒地进行开发建设,使数据库在内容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特色性,同时,还应注意数据库的更新,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师个性化和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图书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其服务能力,图书馆的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来开展,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就是要求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首先,服务人员要加强和改善与读者的关系,尤其是站在读者服务前沿的流通、阅览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以热情真诚的服务,为读者架起一座通向知识的大桥。其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改变图书馆服务于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脱节的现状,主动走向社会,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改进服务项目,以保障满足社会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
(三)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馆员职责。各部门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包括相应的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学科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做图书入库,还要让他们参与信息技术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内容更有兴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多做督促和指导,并定期对学生馆员进行考核,使勤工助学的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积极肯干,服从管理。严格考勤,准时到岗并在出勤表上签到,做好考勤记录。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消极怠工,不玩忽职守。
(四)利用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改善高职图书馆的组织行为
由于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可以采用如下措施:第一,认真分析图书馆员的需要层次,根据馆员组成结构,既要找出共性需要,也要找出个性需要,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第二,了解馆员的个性特征,安排其在恰当的岗位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馆员的才干;第三,为馆员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既包括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让馆员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也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第四,在图书馆中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拉开奖金等级,把报酬与工作量挂钩,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图书馆工作。
(五)参与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
日常的读者服务应包括流通服务和阅览服务、及一般咨询服务。这些部门都是图书馆工作的前沿阵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决定。然而,工作繁忙与人员紧张往往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开展。在这些服务工作中可以大量使用学生助理管理员,如让他们负责新书及还回的图书上架、移架、整理等具体工作,将会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人手不足而存在的矛盾,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而言:一是借助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图书馆图书外借工作。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一般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因此,在这一时间读者最多,工作量最大。这个时间段图书馆利用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学生外借书库的开放借阅工作。二是借助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工作。学生管理员主要工作是维持阅览室的秩序,整理好阅览室内的期刊、报纸,给其他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览环境。
(六)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开展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对用户有需求、而本馆没有馆藏的纸质图书、期刊等文献通过馆际互借实现互惠阅览。馆际互借的实现途径有两条: (1) 利用省内高职通用借书证,用户可以在省内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借阅。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馆际互借,但同样可以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2) 校内用户向图书馆提出的借阅申请,系本馆未馆藏的文献,图书馆接受申请后向协议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在物流的协助下完成图书馆间的借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馆际互借。目前,仅限于区域高职联合体之间开展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范圣眉.浅析中学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员的培养与管理实践.2011-12.
[2]张峥嵘.浅谈我国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2011-12.
[3]杨玉婕.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思考.2011-12.
[4]陈昕.浅谈高职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12-01.
[5]李福芳.浅论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1-12.
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探析 篇8
一、管理创新
(一) 整合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和知识服务的基础。任何图书馆都需要建设面向自己用户群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设包括馆藏的各类纸质资源、多媒体资源、电子资源, 也包括拥有使用权的非馆藏电子资源的自有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藏书与文献捐赠制度、图书馆经费捐赠与赞助制度,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充实文献资源建设。在资源开发上发掘本地地方文献特色, 如善本古籍、地方名人手稿、绘画, 以及近年来趋热的家谱等典藏, 形成地方区域性特色文化内涵,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 将各部门、各单位所拥有或积累的信息资源纳入信息共享统一框架, 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合作建库, 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 形成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使海量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与增值, 从而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
(二) 构建知识仓库。图书馆通过结合各地现有的知识储备, 按照主题途径、关键词途径、分类途径等进行信息组织, 构建覆盖各产业的综合性知识仓库。建立行业知识仓库, 按照行业管理及业务流程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内容涵盖该行业各方面的知识, 充分满足该行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使用;建立综合情报知识仓库, 通过每日动态更新, 帮助行业和企业及时捕获竞争情报, 把握市场方向, 增强应变能力;建立企业管理知识仓库, 满足企业决策系统中不同岗位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向企业决策人员传输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传播全新的商业竞争理念, 提升经营者的经营思想和综合能力。
二、服务创新
(一) 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多样化服务。服务多样化是指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要丰富多彩, 让每一个读者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图书馆组织图书推荐专栏、专架, 举办读者沙龙、知识竞赛、报告会、专题讲座、馆藏文献宣传展等活动, 常年举办公益展览、公益讲座、一句话书评, 每周举办阵地读书、周末电影鉴赏等系列活动, 为读者复制文献, 提供数字形式的音像视频等服务, 把四面八方的读者请进来, 创建一个读者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知识平台。二是多元化服务。创新服务内容是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揭示馆藏;开展网上预约、借阅、馆际互借等新服务;建立多种目录、索引、数据库、资源导引库;开展信息导航等向复合化、多元化发展的服务。通过主页进行信息服务, 实现信息查询、虚拟资源利用、互动服务、定题服务、原文提供等功能;形成一个新旧兼容, 多元并存, 相互支撑的新格局, 逐渐地将传统服务向现代数字化服务延伸,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以方便使用与充分享用。
(二) 服务手段创新。一是美化阅读环境, 留住传统读者。通过扩大阅览室面积, 营造一个宽敞舒适环境。同时, 投入资金, 美化环境, 新增电脑、阅览桌椅、书架报柜、绿色植物等, 大厅、回廊等都以格言装饰, 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等, 以更加优美的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二是优化服务措施, 推出系列新举措。包括延长开馆时间;设立闭馆还书箱;在大厅设咨询服务台, 更切合读者需求;量化学科馆员的工作, 通过E-mail为学者主动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明确读者疑问解答流程, 包括联机检索疑问、光盘利用疑问、资料查找疑问、网上续借疑问、投诉、图书推荐等。三是开通智能服务, 提升资源利用。开通以手机为媒介的掌上图书馆服务, 满足读者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信息, 使用图书馆资源, 享受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开通IT体验服务, 为读者提供一个互动式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应用体验平台, 满足读者对图形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编程等主流软件学习、展示、交流的需要。
三、技术创新
(一) 以自助图书馆为核心, 促进延伸服务。自助图书馆项目全称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 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突破了图书馆馆舍建筑的功能局限, 有效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外延, 更好地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就近、自助、互动、便捷, 有力地促进了全民阅读。构筑起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有机统一的全方位图书馆服务体系, 让图书文献进入大流通, 以构成虚实相结合的“图书馆之城”。
(二) 利用Web技术, 构建互动式网络服务平台。现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主要还是一个由文献资源内容为主的平台, 而不是能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应用平台。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个性化定制服务、RSS服务、Tag, 使用户能快速方便地多途径获取所需信息;通过E-mail、BBS、QQ、MSN等信息交流平台和工具实现沟通;利用IM技术, 使没有机会参加某一会议的人员也能像在会议现场一样, 及时了解会议的动态,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Web2.0技术, 建立学科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共享协作的虚拟社区, 通过博客、新闻聚合、维基和MSN咨询平台等手段实现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等。
参考文献
[1] .王聪聪.从标准化走向均等化——对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10.1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 篇9
1 服务创新工作的必要性
在高校图书馆中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其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都有很大进步, 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 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 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还不够。因此, 图书馆员要增强危机意识, 树立服务创新意识, 馆员应主动为读者服务, 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内容上快、新、细、精, 传统和现代知识相互促进,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2 服务创新工作的方式
2.1 服务理念创新
图书馆服务工作应围绕“读者第一”的观念展开, 发展个性化服务, 考虑读者的独特信息需求和个人特点, 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所提供的相关文献并不一定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员应提供最符合读者个人需求的信息, 服务的一切手段和内容都要以高校读者是否满意为前提和目标。这种个性化服务的构建模式是可行的, 读者是愿意接受和真心喜爱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2.2 创造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科研的主要基地, 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 才能吸引广大读者到馆学习和借阅, 提高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一方面, 图书馆规划布局应与环境相和谐, 室内温度、湿度、空间高度应设计合理, 保持室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 装饰和摆设应该突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如悬挂名人的经典语录、警世格言、世界名画等,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在窗台、走廊、墙角处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来调节读者心情, 消除阅读疲劳, 同时也能净化空气, 有效改善和美化图书馆的环境。其次, 在图书馆设置简洁醒目的指引牌和导读牌, 让读者很容易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信息。清晰、规范、醒目的指引标志在读者查找书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知识创新方式有了一定变化, 新技术则为新的创新方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重新定位和角色变换也是图书馆对创新时代的一种积极回应。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馆员的参与, 因此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与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2.3.1 微笑服务
馆员应围绕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转变服务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挥“主人翁”的工作态度以“微笑的面容、规范的语言、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服务于每一位读者通过馆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质的服务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现代图书馆的文化精神和服务理念。微笑可以消除读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增强馆员的亲和力, 拉近馆员与读者的距离, 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 喜欢来图书馆, 增加读者到馆率。微笑能提高馆员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与读者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更能了解读者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2.3.2 建立培训机制
图书馆应加大对馆员的继续教育, 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培训,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应及时更新, 更快的跟上最新图书管理系统。新进人员在知识和时间技术上存在局限应通过培训来适应图书馆的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培训, 由专业人才对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馆员必须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强烈的竞争意识, 能够针对不同读者多角度、全方位灵活地选择各种资源信息, 帮助读者得到可利用的信息。因为, 高校图书馆馆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符合的知识结构和娴熟的现代技术水平才能应对服务创新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
2.3.3 意见箱、意见薄的设立
在阅览室配备意见簿, 供读者随时反映问题, 派人定期查阅汇总其中的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读者可将自己对服务工作的意见通过意见箱、意见薄等倾吐自己的心声, 反馈到图书馆, 图书馆人员再对反馈意见进行整改, 分析总结服务工作, 使创新工作顺利进行。在读者意见簿里积极反映问题, 这都会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
总而言之, 图书馆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服务创新就要更新观念, 完善制度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力度, 向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在高校科研与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更好地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柳金发, 熊承钢.图书馆:教育创新·资源建设[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6) :202.
[2]全国冶金院校图书馆研究会.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知识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9) :118-119.
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 篇10
一、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因
自古以来, 图书馆就被人们所关注, 它存贮了大量的书籍, 便于读者获取知识,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国图书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古代藏书阁、近代图书馆以及正在建设的现代图书馆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读者与书知识间的距离被缩短, 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实现网上借阅和电子书阅读, 更加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因此, 随着读者对图书馆要求的增加, 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实现创新, 以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求。同时我国图书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充分发挥读书馆的职能和价值, 才能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加之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不断发展, 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方式, 实现高水平的服务。
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经验与研究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 图书馆存储图书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和丰富, 其对图书的管理经营方式更加先进, 读者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 而这一时期, 我国图书馆实现了经营理念、服务内容、科学技术及管理方式四方面的创新。
在经营理念方面, 我国图书馆更加关注经营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坚持以读者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和中心, 驱动着图书馆去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内容方面, 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体, 服务内容是图书各类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 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始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行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等, 使读者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在科学技术方面, 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占据核心地位, 现在, 我国图书馆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读者能更加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在管理方式方面, 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建立电子书库, 实现个性化服务, 读者可以利用网络手段来获取信息和资源。
三、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我国各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和探索发现, 图书馆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 我国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趋势有以先进技术为工具、理念创新、合作与共享、服务社会四个方面。
1. 先进技术为工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改变世界的最好工具, 同时使人们的生活、学习等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所以,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信息整合和图书分类等。目前, 我国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如Web2.0等先进技术,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进步, 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为读者服务中。但我们也要看到, 尽管图书馆在科技使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使社会认可其管理, 但依旧缺少实践经验, 更多的只是理论研究和探讨。
2. 理念创新。
实现创新首先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复杂的事情, 而管理理念正是实现创新的先导, 在创新过程中, 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体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图书馆管理的学者十分重视图书管理与服务的理念, 如图书馆读者服务“三适当”准则、“图书馆五原则”等, 都体现了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因此, 在未来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过程中, 图书馆应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创新图书馆理念, 提出使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的方法。
3. 合作与共享。
合作有利于图书馆行业的发展, 部分地区通过行业内的联盟实现了极大的成功,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 我国图书馆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管理更加规范, 而且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重复的情况, 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 未来的图书馆管理必然出现合作和共享的发展趋势。
4. 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我们一直把科学技术当做第一生产力, 提倡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活水平。图书馆内具有大量的书籍, 其基本功能是以为用户提供借阅书籍为主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 对学生自由获取更多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现在, 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逐渐向社会人士提供服务,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 向社会提供服务也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个发展趋势。
四、结语
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对社会文化发展和读者获取知识十分重要, 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各方面因素,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可以共同完成。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趋势难以通过本文完全确定, 而且随着读者要求个性化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加, 对图书馆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本文讲述的以先进技术为工具、理念创新、合作与分享以及服务社会必然会成为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创新趋势之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读者更加专业化、网络化, 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图书馆服务必定要实现创新以满足读者需求。通过探究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研究未来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趋势, 并认为其发展趋势是以先进技术为工具, 理念创新, 合作与共享。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创新服务是图书馆的方向 篇11
图书馆服务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终身教育观念,通过多途径、多形式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磨练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专业服务素质。我们馆为提高创新服务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行动。走出去学习业务,请进来学习业务,坚持订阅《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等重点专业期刊,以帮助工作人员学习充电,鼓励工作人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学会征文赛事活动。把品德、知识、效能、业绩作为图书馆服务者的标准。
以人为核心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来自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创新管理。图书馆服务者要把图书馆规章制度作为行动准则,实行创新服务手段、服务行为、服务方式的规范管理。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绩效挂钩、奖惩结合,《规章制度汇编》人手一册。创新管理,促服务质量提高。
图书馆硬、软件建设的人性化管理。从建筑布局到配套设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创新服务理念。因为县馆座落在县城中心,所以给读者带来了便利。利用图书馆的场地设施,我馆为老年人开办报刊阅览室,为少年专门开设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法制园地,中小学生阅读基地,多功能阅览室。为方便读者,专供茶水;为防下雨,给读者准备雨具;在外借处设立工具书专架,为爱好科研的读者查询资料提供便利;为盲人读者专设盲道;为残疾读者专设阅览专架、电子图书。充分利用场地,发挥创新服务功能作用。
创新服务内容要丰富多彩,扩大社会效益
破除过去图书馆收藏和借阅单一的服务形式,要大胆地创新手段,丰富多彩地开展社会服务。除了需要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良好地服务及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外,还应展开多形式的读书活动。丰富广大民众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社会民众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引领更多的社会民众利用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广大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平台,用各种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等读者活动,来传达党的政策方针、法律知识。特别在县级基层馆利用各种手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读者文化素质,更能增强县级图书馆文化氛围。近几年,我馆承办了全县红色书籍漂流大型系列活动。以红书为主题,举办了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演讲大赛,以红书为主题,在全县举办征文大赛;主办反腐倡廉图片展览,邀请著名作家潘军先生主讲《文学创作与升华漫谈》系列讲座;邀请黄梅戏艺术家黄新德主讲《黄梅戏发展与沿革》,全县票友踊跃参与,用心听讲;邀请浙江大学研究院专家李杬春先生作《著名诗人海子研究漫谈》讲座等。《大讲谈》这一创新举措,引起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广大爱好文学艺术者读者及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创新服务特色服务倾力社会
“為人找书,为书找人,让固定书架变为活书架,让死书变为活书。”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新时期我们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面对受众群体的不同文化信息需求,我馆开展送书、送科普知识、送电子文化信息进社区、到农村、到部队、到企业、到看守所、到学校、到残障读者家上门服务。几年来,我馆把此项工作做得极具细致化、制度化、规模化。全县共建六十个免费图书流动服务点,保证每季度每个点能更换新书一次,年流动新书2万套册,这样让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更加突出。使人们不因为年龄的差别,身体残疾的如否,平等享受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我馆并坚持不懈地开展图书服务站点的建设和图书管理业务辅导工作,让图书馆创新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创新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目的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网络系统,依托各级图书馆,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点,将优秀传统的文化资源和各类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传输传输到村村寨寨,传输到广大群众身边,实现资源共享。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手段,也是普及知识最佳载体。为我馆创新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我馆通过省级服务中心向广大读者播放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科普、法律、生活、卫生等百科知识,跟踪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送光盘到基层,会同各级基层点开展各类到群众身边的活动,使我馆创新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2
一、信息科技及其优势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 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 传统的信息服务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 人们只需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Interne在全世界的迅速扩展, 标志着网络环境的形成。目前我国已开通了中国公用Internet网 (CHINA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金桥网 (CHINAGBN)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国家科技信息网 (STINET) , 这些网络外联国际互联网, 内联全国主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信息机构, 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 网络的末端已由机构、企业延伸至家庭、个人, 形成了我国的网络环境。
1. 开展高效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界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发挥图书馆协作网络的作用, 按地区与学科分工, 担负起搜索网络资源的重任, 对本地或本学科网络资源进行整理, 并将网络资源按类著录标引, 组建相关的目录库, 以方便网民。建立网上专题数据库, 搜索引擎的普遍适应特定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专指性之间的矛盾, 给图书馆提供了有所作为的空间。图书馆还可以将国家教育部系统的CALIS计划出一个子项目“重点学科导航库”。人们评价一个图书馆已不再看它占有多少文献, 而主要看它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组织信息的能力的高低。中国期刊网提供3500种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 近300万篇全文文献, 6600种期刊的近1000万条引文文献和近400万条题录、文摘。中国技术网上拥有许多大型有偿数据库, 中国教育科研网拥有众多高校教育信息, 大学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 (http://www.superReader.com) 存有大量数字化图书,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许多大型企业站点, 这些资源均是图书馆开展高效信息服务的范本。
2. 信息服务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社会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主要有:电子文献与书目服务;网络资源导航;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开放性的信息检索系统) ;网络信息开发等。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应具备以下几个观念:
(1) 合作与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应该说是一个宏观概念, 它是图书馆数字化过程后的一种结果和状态, 针对某一个特定用户来说, 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互相配合, 在网上形成了资源保障体系, 使读者仿佛面对一个庞大的“图书馆”。事实证明, 有特色、有个性的数据库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有规模、有较高检索价值的数据库是图书馆竞争能力所在, 经常更新、扩充和保持内容新颖的数据库不会被淘汰。
(2) 建立人才观念。未来的图书馆是传统服务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和谐统一的整体, 因此, 指导性、导航性服务将贯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 生产信息产品将成为主要工作内容。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外语水平、信息整理与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个性化服务的意义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 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个性化服务是技术进步的必然反应。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一直靠传统的手工操作为读者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走向自动化, 而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进展而出现的。另一方面, 当前蓬勃发展的信息咨询业向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挑战, 图书馆信息服务只有转变“坐”、“等”观念, 主动地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 实行个性化服务,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推送服务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1. 信息推送服务及其特征
推送服务是在1996年由Pomtcoast公司率先倡导和使用的, 推出的推送软件名为pomtcastnetwotk, 它是一个基于Intetnet网络环境的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的网络专题服务系统, 它可以根据用户明确的信息请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化习惯的分析, 自动搜集用户最可能发生兴趣的信息然后在适当时候传递至用户电子邮箱或桌面。从推送服务的方式上看, 推送服务有两个明显特征:
(1) 主动性。主动性是推进服务最突出的功能。用户只需在首次使用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定制信息资源, 并设立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 以后就会定期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不需要用户每次提出查询要求, 信息推送服务则会通过E-mail, 播放一个声音, 显示一个图符, 激活一个屏幕保护程序等形式把变化了的信息通知给用户。
(2) 针对性。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 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 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 用户获得的信息是根据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量身定制的, 是从大量的无关信息中过滤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特征和相对的精确性。
2. 推送服务方式
(1) 邮件式。现在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主动把最新信息发送给用户。许多网站都利用这种方式提供电子期刊、报纸、新闻的订阅服务。如www mercury2mail.com网站, 只要你进入该网站, 从体育、新闻、天气、金融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mercurymail的电子邮件就会定期给你提供订制的信息。
(2) 频道式。即将某些网页定义为浏览器中的频道, 也就是说频道是一个定期或不定期通知的web站点, 用户可以像选择电视频道那样去收看感兴趣的、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
四、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措施
1. 要将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 必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它包括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 是通过填问答表方式了解, 做到这一点比较简单, 关键是如何了解用户的显性需求。隐性需求主要是系统通过观察用户信息使用行为, 比如用户访问的页面、次数、逗留时间等, 以此来准确地获得用户的信息需要,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完善相应的人工智能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等技术。
2. 个性化服务质量的高低, 是个性化服务能否存在的前提。现在个性化服务系统推荐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新闻、股市方面的大众信息, 至于学术信息的推荐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信息分类、标引不够精确, 推送信息与用户现时信息之间存在滞后现象, 因此要加强与用户及时交互和反馈;让用户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服务效果, 从而改进推荐质量,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虽然个性化服务在国内外发展还刚刚起步, 不是很成熟, 但它在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方面已体现出相当的优越性。因此, 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研究, 创造良好的个性化服务的人文环境和技术环境, 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 应该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略分析.长春大学学报, 2003, (4) :106-128.
[2]肖时占.网络推送技术、原理、应用问题及对策.图书馆杂志, 2003, (5) :32-34.
【图书馆服务创新】推荐阅读:
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06-21
创新图书馆服务质量09-02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12-15
党校图书馆创新服务12-23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07-13
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论文10-24
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11-14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12-18
创新图书服务10-27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