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创新(共12篇)
高校图书馆创新 篇1
一、高校图书馆创新是历史发展必然
江泽民曾在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馆藏总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 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 通过创新, 建立一套新的运行机制, 使其焕发无限生机, 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比较封闭。
在宏观上, 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工作和事业进行管理协调, 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 使其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 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 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 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 从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员创新的手脚, 也压抑了创新的积极性, 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不足, 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 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馆员素质普遍偏低。
馆员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 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 去伪存真, 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 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 由于历史原因, 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学历层次低, 工作只能简单应付, 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 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 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4、缺乏全局观念, 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仍然习惯于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等级标准, 共享意识淡薄, 缺乏全局观念, 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办法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优质的服务可以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满意度。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价值都要通过服务这个环节来实现。在各种服务活动中, 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使读者能够公正、公平、自由、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各种文献信息, 平等享受各种服务, 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建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管理机制, 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 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 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 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 强调服务的效果, 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 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出人才的问题上, 要鼓励和支持
冒险、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目前, 我国图书馆界的论资排辈现象仍相当普遍, 压制了大批年轻的创新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图书馆本着珍惜人才、人才为本的原则, 选好、培养好、用好、关心好杰出青年人才的成长, 在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上向创新人才倾斜,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党组织还应把培养和造就青年创新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时刻放在心上, 紧紧抓在手中, 在馆内构建一种活泼的创新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 不拘一格选人才。
4、努力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 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 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 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 开拓新局面。
因此, 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 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把短期培训、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 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四、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对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不同于图书
馆的具体业务活动, 但也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图书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 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或背离客观事实, 而应该找到一个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外单位的好经验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 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在市场经济行情的最佳结合点上创造地形成适宜本馆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在知识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体制转型期各类矛盾纷繁复杂的新世纪, 图书馆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决策方式, 建立一支由本馆和外单位优秀人才组成的智囊团, 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从而提高创新决策的效率, 减少由于思考不周而造成的失误。另外, 管理创新既离不开纵向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 也离不开横向借鉴兄弟馆的成功经验。应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 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办事, 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努力达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预期目的。
3、走群众路线, 实行开放式管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讲科学、顺民心、重民意, 应本着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负责的精神来作规划, 图发展。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坚持“从读者中来, 到读者中去”。实践证明, 图书馆的创新行为只有为广大员工和读者所接受, 其创新意识和决策才能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动力。
五、总结
图书馆要适应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抓住机遇、抓紧改革重点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开放的经济, 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图书馆;从管理观念上转变思维, 从以前的“重藏轻用”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这样体现了管理的本质, 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图书馆的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 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体现人的尊严, 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霞, 段晋平.构建和谐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3.
[3]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图书馆杂志, 2003.1.
[4]付立宏, 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5]花明.论以人为本观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高校图书馆创新 篇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所具备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层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不仅包括要引进更多的文献资料、运用更为先进的管理设备,还要实现人力资源、图书馆布局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全方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都需要进行创新。共同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全校师生以及社会读者共同参与,鼎力支持,才能实现更为理想化的管理创新。持久性,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完成最终的创新目标。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意识,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87-2
创新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在各个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创新管理,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大的限度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存和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为子孙后代提供丰富的经验。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高校图书馆该如何进行创新管理呢?笔者有如下看法:
一、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关键要以人为本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念,其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广泛重视。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教师,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要以广大的高校师生读者为本;二是要以从事图书管理的教师为本。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所创造的价值,既包含知识、管理资源,又包含信息、团队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牢固树立“读者第一”,“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这是发展的命脉。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离不开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管理时还应强调以从事图书管理的教师为本,因为这是实现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根基。无论是读者还是图书管理员都不能把“以人为本”作为“自我防卫”的借口,一味的只谈索取。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大,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才能从中得以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党和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情况一贯要求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想要创新管理一定要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广义上的“精简”原则是指依法设置国家机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定员定岗,国家机关之间职责明确,层次清楚。在这里笔者所提的“精简”原则是指高校想要创新图书馆工作,必须要严格规划机构设置,控制人员编制,从根本上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一套科学且相适应的机构编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精简”不能简单理解为数量上的减少,主要是指切实转变高校图书馆工作职能,减少工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运行效能。
所谓“统一”原则,在此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高校图书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统一。二是图书馆各内设机构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统一。从高校图书馆整体上所负担的责任出发,通盘考虑职责的具体配置和机构的具体设置,使之适应学校党委、行政职能的全面高效履行,并且形成与其他部门间相互协调的配合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所谓“效能”原则,是指高校图书馆机构编制工作要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优化人员编制,不断改善图书馆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于人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高校整体效能的提高。坚持“效能”原则,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分工合理。职能划分科学、合理,是保证行政效能的前提。二是权责一致。责任与职权是机构的两大要素,两者的相互关系状况,直接制约着机构的效能。在图书馆内设机构的设置上,要坚持一个机构负有多大责任,就应赋予多大职权,反之,有多大职权,就应该承担多大责任。
三、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可以借鉴商业化模式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是每一位从事该行业工作人员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探索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可以借鉴商业化模式,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探索高校图书馆商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想要更好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使其利用率越来越高,为广大的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量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探索高校图书馆商业化模式,而且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其次,探索高校图书馆商业化模式,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探索高校图书馆商业化模式就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图书馆管理。要管好馆藏资源,更好的为广大的师生服务,就要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科学配置并合理使用资源,以商业化的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最后,探索高校图书馆商业化模式,是保障广大师生切实利益的需要。广大的师生是高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是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师生提高知识的“宝库”,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走商业化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增加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社会图书馆的交流机会,为师生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资源。
四、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想要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这就要求其必须高效运转,因此,对于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来说,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制度入手。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就是按现有的需求实行定岗、定员、定额。定崗就是按各内设机构的功能及工作环节设立岗位;定员就是针对某个岗位按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安排的固定数量的人数;定额就是按图书馆制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为实现分目标所需完成的岗位工作量。
(二)建立健全采购制度
高校图书馆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定期采购书籍,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采购制度,图书采购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财务纪律,要贯彻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图书采购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员福利制度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力量,作为高校一定要重视,想要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图书馆员的工作任务量,来为其提供一些福利,这样既可以促进在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又可以吸引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来此工作,从而达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彩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04).
[2]崔海峰.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考[J].图书馆界,2011,(01).
[3]王蕾.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当代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3,(15).
[4]崔文媛.高校图书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情报,2007,(12).
高校图书馆创新 篇4
(1.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angxi Nanchang 330013;2.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Jiangxi Nanchang 330046)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0 引言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高校有目的、有意识地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借助外部环境的支持,准确识别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有效应对科技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创性地进行研究开发,并把研究开发成果实现转化及产业化的能力。
高校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应用和创新为核心。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硬件条件对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三大体系构成。知识社会新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即面向知识社会的科学2.0、技术2.0和管理2.0的发展。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1]。
创新2.0是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典型创新模式,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它的应用可以让人了解到,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所引发的科技创新模式的改变———企业从被动使用专业科技人员在实验室研发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变到直接或通过创新平台参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过程。
创新之所以能突破扩散理论,进入创新2.0时代,主要取决于知识社会下形成的新环境。首先,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网络的形成突破了知识传播传统上的物理瓶颈,人类可以利用知识网络更快捷和方便地共享和传播知识与信息。其次,知识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性,使人为构建的知识壁垒和信息壁垒在如今的知识网络环境下越来越难以为继。而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知识社会的信息爆炸问题。信息可以传播不等于信息有效传播,利于知识被快速检索、理解和运用的众多知识封装技术使得知识也得以构件化和模块化,从而便于更多人利用。上述知识社会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更广泛的创新群体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上从事科技创新活动[2]。
2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教育部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是“作好流通阅览、资源传送和参考咨询工作,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的重心必须与高校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强化知识在科技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支撑作用,为高校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与信息服务。
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技创新所提供的纸质图书期刊、数字资源、科研信息、科技查新等是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需的要素,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和保障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活动不可缺少要素。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高校专业知识为重点,与信息传递相结合的知识平台;建立服务高校科研人员便捷地获取知识,及时准确地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加强信息交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高校科技创新的两种重要途径。
3 建立与完善适应本校科技创新需求的专业知识平台
高校图书馆构建适应本校科技创新需求的专业知识网络体系,对实现更快捷、更方便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和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知识组织的学科化、知识化和体系化来有效地传播信息,实现知识被快速检索、理解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信息进行有序化处理,形成了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登记、分类、编目、排序等一系列的知识组织方法。随着数字化信息资源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统一的学科化、知识化和体系化管理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业知识平台就是构建分专业的信息资源中心。各中心主要负责采集、整理、存贮和研究专业教学与科研数字化资源,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与开发,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教师和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资源,建立动态的、全面的、整合的、结构化的、存取利用方便的教学、科研与学习信息资源体系,为广大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和专业支持。
通过专业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教学与科研对信息的需求和数据的获取,通过互动充分了解并发掘教师与学生的现实和潜在需求。通过分析用户使用数据资源的情况,确保建设最有效的电子资源,积极主动地向用户推送最可能需要的信息,努力构建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同时,积极参与区域性的和专业性的资源共享、共建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本校师生和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4 加强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专业知识网络为基础,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的有效方式。围绕高校专业知识、人才、项目以及社会创新环境,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是改善高校科研基础条件、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1)展示专业领域的科技动态;(2)开发专业知识库和知识仓储,面向特定学科群体,针对具体的用途,系统地采集机构中各种人群需要的各种层次和范围的知识信息,开发个性化知识库,并可集成为更大的专业知识仓储[3];(3)呈现本校在该专业领域发表的论文和论文被引用情况,在该专业领域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和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在该专业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成果的应用情况;(4)展示本校在该专业领域的人才建设情况;(5)收集与该专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科研试验部门和企业情况等。
5 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由封闭、单一和被动转变为开放、多方位和主动,图书馆员既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又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投入到科技创新服务当中。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报知识,具有信息组织、加工和整合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有强烈的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图书馆高素质专业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
随着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加大,服务方式的转变,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必须由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组成,只有建立一支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的潜能。
6 结束语
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宝库,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建设具有高校专业特色的知识平台与创新平台,加强图书馆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对高校科技创新起着更加有效的综合服务支撑作用。
摘要:高校科技创新正在迅速成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高校科技创新与企业相互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宝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具有高校专业特色的知识平台与创新平台建设,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校科技创新,知识平台,科技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宋刚.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6):1-6.
[2]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篇5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作 者:谢丽华 XIE Li-hua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罔书馆,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2)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究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58-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图书馆只有不断依靠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尤其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更应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内容管理和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组合,图书馆组织要素除馆藏文献、图书管理员、资金、设备外,还包括图书馆的用户以及与图书馆活动发生联系的各职能部门。同时,管理创新不仅仅是要求各组织要素正常运行,更是科学地统筹安排各个环节,使之高效、合理,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 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图书馆创新活动的前提。过去我们一贯倡导“读者第一”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我们应适当调整观念,坚持“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相结合的服务理念。“读者第一”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要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一切为用户着想,极大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主动、全面、及时、准确、个性化的服务。而“图书馆员第一”所蕴含是:馆员永远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馆员的素质,就是服务的素质,就是图书馆的质量。全体图书馆馆员应树立起知识信息的收集、流通、使用、更新、创造等新理念;树立强烈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图书馆应对各方面压力保持高效快捷运转的保障。目前,不少图书馆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在思想观念、人事管理、分配制度上仍旧实行过去的管理方法:平均主义、大锅饭、唯学历、论资历等,使得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制,有限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与现代化服务手段和理念极不相称。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在办馆模式上实现创新管理,就必须改革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从而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 构建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图书馆管理的分配模式要建立在公平合理、按劳分配、充分体现人员价值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传统的平均主义和以职称工资为标准的分配形式,实行以岗位职能和效益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注重岗位及工作效绩、个人贡献。实现“最佳岗位、最佳贡献和最佳报酬”,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其自身价值。
2.2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各种奖惩制度
图书馆全面推行聘用制,切实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奖惩与绩效挂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定岗定编,层层聘任,双向选择;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与工作业绩挂钩、与科研成果挂钩等。通过这些措施,激活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馆员在竞争平台上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减少人才隐性浪费现象。
2.3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图书馆要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必须注重知识创新、优化人员组合,协同作战,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馆长、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的最佳人才结构。建立创新机制,一方面在馆内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动员全馆上下积极纳谏,使每位员工都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在馆外利用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库。对于图书馆而言,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3 高校图书馆内容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内容管理就是协助高校图书馆组织与个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内容的创建、存储、分享、应用、创新,并在图书馆个人、集体、业务、战略等诸方面产生价值的过程。而内容管理产品就是支撑图书馆管理的一种工具。
信息时代,不断膨胀的内容量与图书馆较低的内容处理效率产生了急需弥合的反差。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如规章制度、年度总结、部门数据库、统计报告)大都零散存在于图书馆各部门或各工作人员的头脑中,查询与使用很不方便。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一些重复、零散的信息,如编写年度部门总结,统计各科室的相关数据。而这种非结构化的信息过去是以表格、文档等纸质媒介分散存在的,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宝贵的工作时间才能找到诸如同事、部门联系方式、部门服务信息等内容,寻找与利用资源的时间严重失调,很多时间没有直接运用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上,造成图书馆成本的浪费。
另外,图书馆的各项规模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很多事情都已经做过,每个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技能,当来了相似的工作任务却还要重新开始,不知如何将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施内容管理就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实现内容增值的需要。
目前,协同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它包括图书馆内务部门之间,或图书馆与高校各职能部门如各学院、处、室,或是图书馆与外部企业,包括供应商、服务商、读者之间的业务往来。内容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及信息的增值利用,对于外部来讲,可以形成真正的协同网络的组成部分。有效内容管理是实现良好的整合关系管理的重要保证。
4 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战略创新
图书馆馆员必须根据图书馆具体的管理活动和个人自的条件,培养和发展个人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单位也应该为馆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馆员个人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多数图书馆注重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培训,使馆员获得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有些能力的形成,短期的培训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实践、不断学习,逐渐得到提高。
4.1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途径及条件
4.1.1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途径
(1)建立网络。馆员通过与周围的同事、同行、教师、学生等建立关系,形成个人交往网络,在讨论、交换、分享彼此信息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管理能力。
(2)解决难题。馆员通过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来挖掘个人潜力,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管理技能。
(3)承担责任。图书管理工作具有面对面接触的特点,意味着馆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促使馆员积极学习,接受挑战。
4.1.2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条件
大多数专业图书管理人员都希望把自己的技能与图书管理工作未来的需求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图书馆领导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馆员目前已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应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正确引导馆员能力的发展。
(1)内部沟通。馆员个人能力有些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得的,那么,在图书馆里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保持畅通的内部沟通,对于发挥馆员的创造性十分重要。
(2)授权管理。图书馆领导应授予馆员必要的管理工作决策权,使每位馆员成为面对面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授权措施可以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锻炼其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
(3)工作设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图、工作岗位说明书、工作任务表、工作细则等都是为了达到严格、统一的工作标准,以利于图书的经营和管理。但馆员可能会对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产生厌倦,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使他们的工作更有挑战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4)建立信任感。作为图书馆的领导,应努力了解馆员的优点和不足,了解他们的兴趣、价值和信仰,在他们中培养建立信任感,帮助他们制定较高的标准并为其达到这些标准给予支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馆员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2 有组织、有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
培训是提高馆员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图书馆领导必须做好馆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使他们灵活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
4.2.1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图书馆学、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让馆员在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2 制度保证
采取强制性的制度制约,对馆员教育做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立法保证。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图书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馆员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做出具体规定。有了规章制约,还需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4.2.3 考核评估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可以用事实说明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培训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保证培训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提高馆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4.2.4 激励机制
建立图书馆馆员培养的激励机制,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培训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时间和经费也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图书馆馆员的培养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夕琳.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2] 梁欣.高校图书馆实施内容管理探讨[J].情报探索.2008,5.
[3] 陈贵龙.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刍议[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 田向华,杨立新.浅谈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5.
[5] 李小军.和谐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 李洁.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完善人性化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篇7
1 服务理念的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20世纪末以来, 对图书馆管理产生最深远影响的理念莫过于“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求, 实现人的价值, 追求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 以充满人文关怀, 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来开展图书馆活动。这一理念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上, 就是“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宗旨, 就是“读者是上帝”, “读者永远是对的”的“馆训”。为了使读者满意, 图书馆以藏阅一体化取代了长期沿袭下来的闭架借阅模式;以延长开放时间打破了机关式的作息制度;以个性化服务丰富了传统的服务内容;以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方便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检索与获取。
树立品牌意识与特色服务的理念。目前在网络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下, 不仅全社会的信息服务竞争日趋激烈, 在校园内, 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各二级院所也竞相开发信息资源和服务领域,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校园内的信息服务中心地位正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因此, 网络环境下, 扩大规模, 全面出击, 并非图书馆发展的最佳出路。相反, 盲目发展有可能使高校图书馆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 图书馆应树立品牌意识和特色服务的理念, 充分利用网络及自身的专业优势, 开发特色产品, 提供特色服务, 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
树立开放的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将从原来的馆藏文献信息管理转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服务, 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树立开放的网络服务新理念, 一方面要摈弃传统的、狭隘的封闭式资源管理和被动服务的旧观念、旧做法, 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同时, 作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最重要是要确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理念, 要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 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 逐步创造条件进入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整体资源优势。
2 服务模式的创新
网络环境的形成, 使得高校图书馆必须以网络为平台, 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采取全方位的、主动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信息服务模式。网络信息资源的形成, 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体系, 丰富了馆藏资源, 还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以往以书刊借阅为主的简单服务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网络传输所替代。这就要求把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开放的文献信息系统, 使读者通过图书馆既可以借阅书刊, 又可以网上冲浪;既可以自由检索, 又可以向馆员咨询;既可以利用工具书, 又可以检索数据库。
各类馆藏书目文献信息、光盘数据库、全文与特色数据库等纷纷上网, 读者身处任何地方均可借助终端轻松上网检索、浏览。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阅览, 就必须充分研究和分析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心理, 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倾向和阅读目的, 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组织馆藏, 同时给读者营造出体现个性、舒畅宽松的阅读环境, 变被动封闭式服务为主动高效服务。
在参考咨询服务中,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问答和发布式的简单咨询模式, 开展定向、定题、定人的主动咨询服务, 全天候、全方位地接受读者所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 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正确答案, 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
3 服务内容的创新
要了解、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阅读需求, 及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深层次地开发各种信息服务和特色服务, 并强调自我服务和网络个性化服务, 始终站在读者角度去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格局, 从而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导读服务是一项主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 通过导读服务, 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更充分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系统地积累和组织知识库, 开展网络咨询导读服务;利用图书馆网页和宣传报道等形式, 主动向读者介绍本馆数字化馆藏情况和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及不同的专业特征, 积极开展专业性导读服务、专题图书导读服务、学术问题导读服务、休闲娱乐性图书导读服务等。
特色服务。有人形象而尖锐的指出:因特网上的信息如果有一英里宽, 则只有一英寸深。也就是说网上信息虽然多, 但良莠不分, 要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颇费周折。如果图书馆从读者阅读需求出发, 从事网上资源专题镜像工作, 筛选, 整序网上杂乱无章的信息, 建立有特色的网上资源图书馆, 并且持之以恒, 日臻完善, 形成行业差别优势, 这就是服务特色。
个性服务。建立文献传递工作站, 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传递路线, 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文献传递工作站, 用户首先检索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确定需要的研究文献, 然后从个人计算机上发出申请, 传到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站, 再通过馆际互借子系统将申请送到拥有该文献的图书馆, 这一资源图书馆将文献扫描进自己的文献传递工作站, 直接传回到提出申请的读者手里。
惊喜服务。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休闲书屋”, 读者可以只花很少的钱要一杯香茗咖啡, 抱着一本喜爱的读物慢慢欣赏;首都图书馆在一楼设立的“康复阅览室”和为残疾读者准备的轮椅;上海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区;上海黄浦区图书馆按“国际视窗”, “投资理财”, “设计新潮”三个专题, 陈列各种载体文献的涉外信息服务以及湖南图书馆从方便读者出发, 大胆对原综合书库进行了改造, 将原有的高书架换成了低书架, 整个书库进行了装修, 书架中设置了供读者休息的椅子, 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 宽松的极具人文意蕴的阅读氛围。这些“满意加惊喜”的超值服务, 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要。
4 服务手段的创新
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为文献信息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服务手段的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单一、被动式的服务方式, 采用主动介入、导向式的新的服务手段,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服务必须有成效, 能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图书馆要在自己的网页上设立网络导航系统, 编制学科、专业和专题网络检索工具, 网络检索指南等, 充当读者的“信息导航员”, 实现网络信息导航的价值最大化。
为了使图书馆之间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之间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互补, 达到“一馆编目, 多馆共享”的目标, 从而有效地实现网上书目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 必须建立起社会化网络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为读者揭示、提供他馆的数字化资源, 提高读者利用“虚拟馆藏”的知识信息的能力。
要积极采用营销手段来拓展服务范围, 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书馆营销策略就是在抽象理念到实际产出的价值链上对文献、信息、技术、馆员、读者进行连接, 即对信息资源、技术服务、读者服务、信息消费间互动的过程进行连接。网络信息的营销极具互动性, 是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要发挥网络化优势, 提供CDROM数据通信、国际联机、电子邮件、图文传真等多种服务, 以追求读者满意为标准, 用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极富创造性的服务手段来赢得读者。
5 服务人才的创新
服务人才的创新, 即创新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实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提高图书馆综合服务的关键也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创新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大力加强思想工作, 从严要求防范在先;第二有计划地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第三建立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真正做到领导落实, 措施落实, 责任落实;第四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即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思考, 把人才作为资源来看待, 并加以开发;第五加大形成激励机制的力度, 谨慎决策, 整体设计, 周密安排, 协同推进, 从而形成人才集聚, 人尽其才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康华.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面面观[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4) .
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探讨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下社会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科学文献、书籍储存、管理及传播的机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理论、 方法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注重其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的科学创新,才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1.文化特征。高校图书馆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不仅是信息知识和人类文明的载体,更能体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图书馆文化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结晶,是文明传播重要的场所。
2.学科特征。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是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题是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因此在图书馆早期的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需求, 依据学科专业建设及文献工作的具体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以期知识的获取、检索、传播更加便捷化,从而优化书籍服务功能。
3.教育特征。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就是其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依据高校学生知识传播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开展的专业知识教育是对图书馆基本的要求。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需与高校的科研需求、课程需要相对接,这样图书馆才能起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4.信息特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知识体系趋向繁杂,人的精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一生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需依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确定自身学习的方向。因此,在巨大的知识数据库中寻找知识的导向,捕捉及利用文化信息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加强信息化管理是创新型管理的关键。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战略创新措施
1.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力提高的途径。图书馆管理员需依据个人的条件和具体的管理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的能力,而图书馆也需为管理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的条件。(1) 建立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学生、教师、同事、同行等建立的关系,形成个人交往脉络,在分享、交换、讨论彼此信息的过程中,其见识及知识得到了增长,进而提高了其管理图书馆的能力。(2)直面难题。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来培养其分析、创造力、洞察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其专业管理的技能。(3)承担责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面对面接触,也就是管理人员需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既是压力,但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的动力,迎接工作挑战,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2.打破陈旧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第一步要认识到以往管理理念的缺点,陈旧的管理理念只能将图书馆作为藏书馆,阻碍了读者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应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改变高校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的现状。树立书籍、 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采用以读者的借阅量来评判图书馆等级和规模。还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注重管理人员和读者的交流,实时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图书管理员应该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创新。这样才有可能拜托落后的管理理念,需求适合高校的创新管理模式。
3.转变单一的服务模式。面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对象单一的情况,应探索出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之策,必须把浅层次借书还书的服务模式转型为信息特色的服务模式。第一步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书籍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图书馆才尽到其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已不能满足于由海量的书籍中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书籍资源进行加工,即把现有的以书籍单元分类转变为以知识单元分类,并在网络建立检索平台,以便读者较为容易查阅到所需的信息。此外,管理人员还应与读者有着一定的联系,了解读者特色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还需和外界有着联系,建立更为科学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对象和领域,构建信息共享体制,更快速的了解外界的需求,获得更高的读者的满意度,这样才能将以往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型为多种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篇9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原则分析
(一)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是所谓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管理人员作为基本,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以及信任管理人员,从而能够满足管理人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适当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坚持培养以及重用,采取心理方面的引导以及政策对其进行相互激励,从而建立起全员的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管理人员自身的潜能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能够更好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发展献出自己一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带动高校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为社会以及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二是以人为本的精髓不仅将自己当作人看,同时也需要将他人当作人看,做到关心人以及理解人和尊重人,人主要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并且人们群众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所在,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能够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主张的人们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基本相符合,因此必须要具有一个十分清醒的意识,并且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尊重以及保护所有的用户能够平等对图书馆的资料进行使用,这不仅是以人为本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实践意义,因此在对图书馆进行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做到以人文本,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促进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管理原则分析。
目前社会中普遍认为信息产业是已经具有良好前景的朝阳产业,并且信息市场已经涵盖巨大商机的一个主流市场,对于信息管理和经营等已经提到企业和机关单位的议事日程中,对于信息存储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较为司空见惯的一种事情,通过提高信息观念,根据信息的传播规律做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然而高校图书馆有信息存储和交汇以及产生等多种功能,管理人员主要作为知识载体,并且也是信息库的建设和维护人员,将会直接发挥着连接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肩负起社会发展使命,从而能为学习科研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于信息方面的咨询以及管理。
(三)系统管理原则分析。
一是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根据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馆内以及馆外之间的关系。在这之中,馆内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以及馆长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然而针对于馆外关系而言,主要包括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和一些研究部门的关系等,协调的最终目标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优化,因此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有效地对系统管理原则进行落实,保证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化发展。二是高校图书馆主要是由不同的系统所构成,并且也在一定程度具有层次性以及结构性,图书馆的管理创新目标是通过对所有要素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列,从而能够全面提高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分析
(一)必须要确定学校科研服务原则。
一是作为一个学术性的机构来说,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不断对自身的学术含量进行提高,在图书馆中,一方面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出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需要写一些文章和评职称,并且利用图书馆的资料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二是对于高校,教学必须要出精品,并且科研上档次,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在高校图书馆中,虽然并不是学校教学以及科研的一个主要阵地,然而完全可以成为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的一个过渡带。三是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优势以及专业特长进行充分利用,比如一些过硬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通过和专家学者进行合作,进一步对课题进行有效的讨论,能够直接参与到学术方面的研究,最终达到优势互补。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服务大局的原则,同时也要自觉去延伸以及拓展教学功能,从而能够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及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确定图书管理创新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我国图书馆而言,如今在管理体制方面依然采取馆长负责制度,馆长是图书馆的主心骨,所以选择好的馆长十分重要,馆长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的成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学习领导并不是认为图书馆工作具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对干部进行安排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草率,所指定的人员自身对于图书馆工作并不感兴趣,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同时如果外行人做领导,从而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长期无法提高。图书馆自身存在的特点导致对图书馆馆长这个职位具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只有我国目前管理人员门槛较低,因此这种情况不可以长期继续下去,必须要对其作出相应的改变。
(三)必须重视软件建设以及确定环境育人的理念。
对于环境而言,人的教育主要是潜移默化的,是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效果。在最近几年来,我国每一个高校已经投入足够的财力对图书馆进行建设以及相关设备的配套工作,使其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但是和硬件相比较,图书馆软件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集中表现在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建设和以及馆风建设较为落后。因此在对图书馆软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并且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图书馆的软件设施,从而保证图书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满足实际需要,带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创新。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来说,主要将创新作为时代的基础,在高校图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这个时代的精神进行掌握,从而能够自觉树立起创新观念,这样才能对知识时代的调整给予应对,在知识经济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时高校图书管理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展,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为图书馆增添生机,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中的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2(24):140~144
[2]牛敏.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6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篇10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学校组成部分中,高校图书馆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职能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搜集和整理各种文献信息并向师生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为主要方式。而且,图书馆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向师生提供文献资料的方式来体现。这样的一种职能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需要图书馆改革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人本时代的到来 ,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更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 ,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 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 实现读者和馆员的全面进步 , 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职能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在服务对象方面,现代图书馆不仅要面向大学生提供知识资源服务,还要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提供各种文化功能服务。在职能形式方面,图书馆逐渐由传统的以文献搜集与文献信息服务为核心职能的服务向以知识服务和文化服务为核心职能的转变。图书馆职能形式的现代转变,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这种人本论的职能服务方式,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图书馆各项服务职能都围绕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来展开,师生学习、科研需要是图书馆服务的实践归宿点。其二,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是一种能动性的管理方式,即需要图书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要。第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管理者需具备较高的综合服务素质,能够掌握各种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能够把握到科技信息发展的前言动态趋势,能够想师生之所想,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知识信息服务。
二、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推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这首先要求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全面分析。概括而言,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分别为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调、服务的技术方式落后。
1、思想落后,观念保守,缺乏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理念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在向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虽然大都宣称秉承和实行了“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但在实践中却不能有效贯彻这一管理理念。服务态度较差,形式主义色彩严重。从图书服务工作实践看,许多图书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片面突出形象过程建设,缺少为师生学习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的敬业精神和管理经验。
2、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现有图书管理制度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从知识储存的信息媒介、档案信息传播的方式方法到文献资料保管的规范程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特点。服务手段单一,主要以图书借阅作为主要的职能形式。提供服务的方式缺乏现代技术支撑,仍然采取以人工服务为主要的服务方式。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
3、服务内容缺乏创新
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图书借阅服务、学术能力培训、特色信息服务、个性化讲座等各种内容。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践机制看,内容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服务职能发挥的主要形式。“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是其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因此,在观念变更、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理论视野,提升服务质量,是图书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三、提升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有效措施
1、转变服务理念,用现代图书管理的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工作理念影响着工作过程的开展。作为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工作者应及时补充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勇于接受新知识,善于汲取新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学校领导也要从各方面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积极鼓励现有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改革进程中,逐步树立起了“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教育服务结构,其服务理念驱动着其为用户服务的行为和质量,我国高校图书馆因此非常重视理念建设和创新,如“读者永远是正确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第二课堂”等就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或应用的用户服务理念。
2、创新工作手段,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信息服务路径
高校图书服务工作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善于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以拓展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从而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高校图书馆人员除了继承和发挥传统知识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开辟包括网上阅读功能、电子文献的自动上传功能等各项内容在内的综合服务功能。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把握到知识信息服务工作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引进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工作手段,提高知识信息服务的质量。
3、多渠道开拓服务空间,不断推进服务内容创新
如上文所言,“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是其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从当前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看,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特色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培训和讲座、数据库服务等形式在内,内容极为丰富,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体现了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今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内容方面,还必将作进一步的创新。图书馆的职能形式将不仅仅局限于以有形图书馆为主要载体形式的状态,网络图书馆、课堂图书馆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形式都必将随之而出,那时,我国高校图书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摘要:与高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指导精神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从不同方面契入,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为建设现代大学发挥积极作用。为此,需要以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从服务观念的转变、人员素质的提升、服务方式的转型等不同方面努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透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篇11
摘 要: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环境,是所有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必须关心的问题,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79-02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也非常快。图书馆,这个作为象牙塔里的知识支柱,也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必须具备时代性特征。当前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管理模式,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需要,才能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真正价值。虽然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各种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图书馆管理专业出生的人员短缺,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当前这个知识和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实力,此实力主要体现就是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员队伍。当前不仅需要管理员掌握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如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数据检索等等,还必须有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罕见有这样的人才,甚至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素质。
其次,目前很多高校,把图书馆作为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安排地点,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附属性,学校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个人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空间小,发展机会太少。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学习和进修方面的机会和条件远远低于教学单位人员,打击上进心非常强的那一部分人员,并且使得专业性人员更加不愿意从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必然会造成图书馆管理人才的流逝,使得高校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得不到保证,这些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将会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障碍,最终必然会影响高校本身的发展。
再次,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有待改善,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信息的使用,推动着图书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高度的信息化,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很多人认为,网络技术的应用,终究会给图书馆管理带来彻底的解放,使得很多人原来重视技术管理,而轻视了人文管理,他们认为一切问题,只要有计算机就迎刃而解了。以至于现在图书馆出现了一些读者不太愿意看到的现象,图书馆书很多,系统很先进,但是有些书本却不是完全开放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操作计算机非常灵活,却对读者并不热情。虽然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更新得非常快,但是图书馆文献的利用频率却并没有提升。
最后,高校图书馆普遍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所谓激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工作的进程和效率,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类似于奖励又不同于奖励,奖励侧重物质方面,而激励侧重精神)。通过激励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单位效益,通过制度培训发挥自身价格值,与单位共同成长。目前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出现“大锅饭”的现象,在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状态下,很难提高馆员的积极性,缺乏为图书馆发展奋斗终生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很难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是作为一个非营利附属部门,图书馆管理工作在学校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可,学校的一些行政管理方式,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很难到达自我高度的认可,造成管理人员效率低下,积极性不够,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要想使高校图书馆向前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改革创新。
首先,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任何管理工作要想创新,前提就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在这个高速新化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不创新,就很难发展前进。现代图书馆必须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之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其主要就是为读者服务,没有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当前,高校图书馆要想应对不断激烈的竞争,就必须主动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生存,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发展。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服务呢?这个应该由读者来评判。只有读者认为满意的服务才是高质量的服务,如果读者不满意,无论其是否达到什么评价标准,都不能视为高质量的服务。图书馆应该把高校教师、学生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视为图书馆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评价标准。只有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教师、学生的要求趋同时,才能是越来越满意的服务,才能被称之为高质量的服务。因为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决定他们是否更加乐意学习,更加乐意走进图书馆。良好的图书馆服务才能提高高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把自己的服务质量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坚持以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时刻分析他们的真实需要,只有以此理念来展开全馆工作,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其次,建立比较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现在管理过程中,如何调动被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非常的重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许多激励机制,这个值得我们大多数高校学习,因为只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激励。当然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很多图书馆馆员文化参差不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不同情况,实行多样化激励机制。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文献管理,还要求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调动图书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专业水平优秀的可以评职称,还可以进修学习或者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再次,注意组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员队伍,当代这个知识和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人才才是一个团体长期发展坚实的后盾。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要想在激励竞争的环境下保持领先的地位,就必须把人才视为核心。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已经存在的管理人员,注重提高其本身的水平,如根据图书馆的岗位需要,把图书馆管理人员送出去进修,以更新现有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结构,提升其管理水平,对于以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引进,要注意其专业知识出生,更多地引进图书馆相关专业的人才,并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最后,开展不同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利用现有的资源,借助外在社会力量,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国家需要改革开放,国家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肯定是不会进步的,也就是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同样,我们的高校图书馆事业也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封闭,自己在那里想法子,我们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树立敢于挑战的理念,走出去,到外界接受更加激烈的挑战,敢于挑战,才能在各方挑战中,吸收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加速的发展。
目前,受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也正处于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使得我们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更多问题、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各项水平,实现更高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只有实行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读者满意了,高校图书馆才能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小平.浅析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59-61.
[2]马江宝,赵萍.关于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5)
[3]卢子博.中国跨世纪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8,(3).
[4]岳凌云.图书馆管理模式新议[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4).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篇12
一、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时代特征
进入21世纪,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 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 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 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数字图书馆管理的时代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管理特征。主要是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方式的数字化以及知识获取和传播的数字化。二是基于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图书馆储存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建立在内部网 (Intranet) 和外部网 (Internet) 基础上的图书馆管理呈现鲜明的网络服务特点。三是虚拟化管理特征。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而是由各方人士通过资源共享、共同管理而建立的虚拟图书馆。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 缺乏复合型人才。
当前高校图书馆队伍的学历层次不够高、专业类型不够宽泛。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以信息、计算机、通讯三位一体的图书馆信息工作迫切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又接受过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训练的复合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筛选、重组、序化、传播的能力;较强的英文阅读、口语能力及极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体能等。但目前, 高校图书馆中真正达到以上要求的图书馆员人数不容乐观。
(二) 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
随着高科技以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馆员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 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的信息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的这一服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普遍基于文本信息、特别是二次文献文本信息的检索。因此, 所解决的只能是一般用户需求, 而不能解决高级访问需求, 不能实现高效管理, 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和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 就没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
(一)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馆员素质。
加强制度创新, 提高馆员素质, 是当前图书馆谋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制度创新就要以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精简机构、绩效挂钩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提高馆员素质将成为影响图书馆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应根据自身人才状况, 首先, 在招聘新进人员时, 就充分考虑其多样化的专业背景, 这样也就从源头上, 为所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其次, 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学科门类越分越细, 就更多的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因此, 根据馆内所有不同专业馆员的特点, 制定一个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继续教育以保证使掌握图书馆用户服务规律、文献开发利用知识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方面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不形成断层, 同时鼓励图书馆员走复合型、学科专家型的自我成才的道路, 把自己培养成既是图书馆文献信息专家, 又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者。总之, 通过各种人才策略, 指导图书馆员要善于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
(二)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数字化时代为用户提供数字信息服务, 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有着天壤之别。面对网络化、电子化、社会化信息服务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冲击, 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树立现代化的创新意识,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建立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对此, 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了解图书馆常规服务体系, 还要有娴熟的驾驭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以用户为中心, 面向知识内容服务。馆员要具备根据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能力为基础, 帮助用户检索和快速服务的能力。在服务方式上,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是基于内容的专业高效化垂直服务, 而知识服务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 根据用户的需求状态, 连续地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总之, 21世纪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纪,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势必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国际化发展。高校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 要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 充实资源, 厚积薄发。一改图书馆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 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以此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的时代特征, 提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进而从加强制度创新提高馆员素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方面提出对策, 以此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方山.图书馆管理创新浅论[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2].李敏.论图书馆创新[J].东岳论丛, 2002, 4
[3].郭彦新.论图书馆管理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 2
[4].张燕.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5].李昕.图书馆管理创新刍议[J].情报探索, 2006, 1
[6].魏承兰.提高大学图书馆管理效益之策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 1
【高校图书馆创新】推荐阅读: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06-02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创新06-30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07-19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11-05
高校图书馆09-03
高校图书馆职业07-22
传统高校图书馆10-17
高校图书馆网络05-15
艺术高校图书馆05-27
高校图书馆职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