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职能新论

2024-10-16

高校图书馆职能新论(精选5篇)

高校图书馆职能新论 篇1

0 引言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具有存史、励志等的重要作用,是广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顾名思义地方文献就是“记录某一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其内容是反映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知识宝库,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纪录,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对于推动当地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管理收藏的一大主力,必须突出亮点,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1 收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意义

由于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它是地方高校及本地区教学、科研、生产活动的丰富的情报资源。地方高校是本地区的最高学府,高校图书馆作为其最大的文献资源库,收藏大数量的地方文献,逐步发展成为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既可以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可以兼顾本地区科研生产、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于地方文献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精神文化风貌,有利于宣传地方文化,便于学生了解当地史实,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的特点

2.1 形式的多样性

以地域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地方文献除了包括传统的公开发表的各种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杂文、美术作品、摄影、书画作品等以外,还有应该包括碑文、作者手迹、文件档案、录音、录像等文献形式。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以及特色的形成原因、发展基础,记录当地经过长期的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保持和发扬当地的物质文化特色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2]。它反映出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方面,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到该地地理人文、民风民俗,甚至名人轶事、种族延续等无不涵盖,是其它学科文献所无法超越的。

2.2 明鲜的地域性

地方文献详确地记录了一个地域的政治、地貌、经济、文化等人文科学与自然状况,常常被称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文献资源。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地方出版物和本地人士著录中记载了许多本地从古至今各方面的资料。它所记录的对象一定是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名胜古迹、文化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实,这也是地方文献最本质的特点。

2.3 较强的资料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来自于社会、自然、基层等方面,它属于原始记录,特别是大量的统计资料,信息内容丰富可信、资料性很强,无论从形式到内容涉及到了某一地域内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无以伦比的作用。

2.4 资料的稀缺性

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近现代文献,许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堪称是唯一的,有的是偶然性出版物,有的是一次性出版物,很多地方文献出版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就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还是很少的。如部分县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就自不待言了。

3 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地方区域性资料建设的长期系统工程。在对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即完整系统的原则、专门性原则和特有性原则。由于高校图书馆人力和财力的有限,在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因优先考虑社会需求,分清轻重缓急来确定文献收集整理的重点。

3.1 完整系统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产生为满足地方社会的需要,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社会需要会表现出它的连续性。如年鉴、族谱等都是按年度连续编排出版的,对于这些地方文献,应不断采购,使它保持完整。只有在连续地记载下统计数据才有利于教学科研的需求,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出该地区该领域的资料。

3.2 专门性原则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人物、事物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特定区域、又或者与这一区域有关的范围内,与该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及对该地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事件等;除此以外,地方文献内容的专门性也是很强的,记一人,讲一事,说一地等等十分广泛,资源庞大复杂。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也是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体现。它们两者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于现代与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3]。在这些方面,高校图书馆没办法做到全面收藏,就应该有所侧重地收藏,收藏与本单位教学科研有关的的地方文献。便于保证收藏质量,更大地为本单位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服务。

3.3 特有性原则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收藏与其他图书馆不同且具有自己特有性的地方文献。特有性的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应该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同时应该要考虑该文献是否具有必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否位居于无法取代的地位以及在必较长的时段内能否保持其优势。

4 收集与整理中因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组建具有地方性特点著述资料室,对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搜集整理时应该注意按该地域高校图书馆的特点,确定优先收集与整理范围。它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收集与整理之前应该根据各个馆情况、设专设或兼职人员。在大量调查、了解、采访的基础上划分出搜集的先后,选择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地方文献,还要选择对地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地方文献。反映该地域的资源调查报告、国土资料开发利用资料等应该采取急用先搜的原则,优先进行搜集整理。

4.2 采用由远到近的原则,逐步扩大收集与整理范围。

对于要做到收集与整理的完整性、系统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人员仔细的了解、寻访、征集。搜集中还应该不失时机的了解情况,由远到近、似点带面逐步扩大搜集。

4.3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零散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零散资料一般来说内容广泛、人员涉及面广收集与整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这一类资料一旦经过收集与整理后,最是能体现出该地方文献的特色,也能够促进该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搜集工作中应该把这类资料列为重中之重。

4.4

在收集与整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对各种文献资料作认真、仔细的鉴别,最后根据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区分出重点入藏和一般入藏的文献。作品鉴别工作可以请各学科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员承担,这样更有利搜集工作的发展。总之收集与整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针对各体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收集与整理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高校自己馆藏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知识就是力量,地方文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创建新的知识经济体系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作用。“把图书馆中蕴藏着的丰富知识资源开发出来,为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提供深层次服务,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这是新世纪图书馆事业肩负的重要任务[4]。”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的一部分,它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甚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努力地收集与整理出更多、更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为读者的需要尽一臂之力,为服务读者、为服务会,发挥出其特有的贡献。

摘要:对于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中因注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高人们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切实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文献,收集,整理,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传清,肖雪梅.略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57-59.

[2]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图书馆论坛,2000,(5):3-6.

[3]任庆芳.论临沂地方文献与临沂文化的关系.兰台世界,2006,(1):66-67.

[4]孙家正编著.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总序[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7.

如何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2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这一趋势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带来了更大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及具体表现,提出了新时期强化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大学生;信息素质

1.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就将开展社会教育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并称为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包括对信息收集、整理、提供和使用的整个过程,教育职能是其主要功能和价值取向之一,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条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是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对读者利用文献的方法教育。

高校图书馆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其任务是为培养专科以上专门人才所进行的文化知识素质、思想修养的综合性教育,对其阅读、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熏陶,配合教育教学具体目标的教育实施,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表现

2.1从外在的表现形式来看,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教育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作用

(1)书籍的启迪作用。书本是无言的“老师”,是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泉。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将图书馆比作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2)馆员的课堂教育作用。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一般都开设专门的文献信息管理和检索课程,这一教学任务通常都是由图书馆员来承担完成的。这是图书馆员唯一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的、集中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

(3)馆员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馆员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馆员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图书馆员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选好书、读好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图书馆是存储知识的宝库。谁拥有了图书馆,谁就拥有了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谁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谁就拥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2.2从教育的内涵和效果来讲,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作用

(1)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图书馆是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图书馆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馆员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服务会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2)专业知识教育作用。图书馆是师生读者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永不走的“老师”。它对教师的教学、学习进修、科学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不懈地读书学习不仅获得了自己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而且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进而为将来成才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文献信息的中心,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大学生正是借助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培养和锻炼了自己进行信息收集、检索、整理等基本技能。

(4)体育教育。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有关体育方面的图书信息资源,不仅为加快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大学生了解和获取感兴趣的体育信息知识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5)美育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教育作用主要致力于大学生审美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它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美的事物,如文学、艺术、美术、音乐、书法、摄影及相关的图书、资料、数据、信息与网络等,来激发大学生审美情趣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3.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强化措施

在新时期,强化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的服务。现代社会信息更新很快,图书馆应保证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最新的资料。为了大学生读者更加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我们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服务。

3.1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为了促进图书馆与读者更好的交流,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图书馆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专题研讨会和读书演讲会或推荐优秀作品,介绍并指导学生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图书馆在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注重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在文献资源载体方面,首先,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还要逐渐加大电子资源的入藏比例,广泛收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同时强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收藏,从而实现传统的纸质资源和现代的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图书馆。其次,各高校之间应建立数字化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馆际互借。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3.3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在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等有关课程的形式,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资源和人员等优势并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无论从形式、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必须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形式,应与专业课相结合,将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及方法融人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经常沟通,对所教课程进行分析,既分工又合作,让学生的信息体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直接参与到专业学习中,不再是孤立和盲目的。应进一步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报告及科研课题等方面的训练,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对文献信息检索课有了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真正认识到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意义。

3.4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信息能力的获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特点,加大投入,引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结束语

数字时代改变了图书馆的内部工作要求和外部技术坏境,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不会改变,高校图书馆人要面对现实,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加快图书馆建设步伐,把握和利用好网络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朱强.新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变革创新,应对挑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07-117.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职能研究 篇3

(一) 学校领导对信息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部门而存在, 和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其他部门相比, 自然处于次要地位, 顺理成章地, 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大家知道,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 如果没有领导充分的重视, 那将是寸步难行。作为主抓图书馆工作的学校领导, 应该看到: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以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

(二) 学校的学习风气不浓厚。

这里的学习风气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理想、精神、态度、习惯、行为等在整体上的综合反映, 是衡量学校风气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学风的好坏, 决定着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劣, 关系着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目前, 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一切向钱看”、“重关系, 轻能力”, “实用主义”等大环境的影响, 放松了自己的学习, 没有自觉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 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成功实现。

(三)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 信息意识缺乏导致不善于捕捉信息。

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没有形成个人独立学习的能力, 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不感兴趣或不够重视, 不主动地利用大学图书馆获取课堂以外的信息, 信息意识淡薄。虽然有些大学生经常上网却只是满足于休闲、娱乐和聊天, 经常浏览学校的主页, 却很少关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 对信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 不善于捕捉信息。

2. 信息道德欠佳产生不良信息行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信息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的现象, 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如不少大学生往往只对图书馆的藏书、环境、技术设备等感兴趣, 而忽视对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学习, 在图书馆资源利用中, 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不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的为了满足个人的信息资源的需要, 恶意下载电子资源, 损坏图书、期刊, 侵害他人共享信息的权利, 更有甚者, 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散布虚假或不良信息等。

(三) 信息组织和检索知识匮乏造成信息检索能力较差。

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组织、存贮和检索。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忽视前者, 对文献信息组织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概念掌握不够, 从而直接影响到信息检索的效果。信息检索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信息检索效率低或者检索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如许多大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电脑, 但由于缺乏把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方法相结合而获取信息所必需的检索技能, 无法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导致检索结果的不理想。

(四) 图书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领导者缺乏应有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目前, 许多图书馆领导确实能够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 更新观念, 积极进取, 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推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 这将有利于图书馆信息教育职能的实现。但是, 也有的图书馆领导干部思想比较落后, 甚至墨守陈规, 固守教条, 缺乏现代管理学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很难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 这势必影响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发挥, 从而影响图书馆信息教育职能的实现。

2. 对信息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

信息教育的特点:一是知识性。知识来源于信息, 知识对大学生的信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技能性。在大学生的信息教育中, 我们往往对信息教育的知识性、技能性、价值性、创新性和过程性认识不足, 不能紧紧围绕信息教育特点开展大学生信息教育, 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并重, 突出创新特点, 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信息教育的职能, 进而真正实现由信息向知识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和能力向技术转化的逐步提高, 增强大学生自我超越的创新能力。

3.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能满足信息教育的需要。

虽然与其他部门相比, 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印刷型文献很丰富, 但缺乏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第二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构不尽合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结构的动态规划, 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教育的特征, 不能反映教学用书的范围和特色。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教育职能的策略

(一) 充分重视信息教育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

在信息社会中, 人的信息素养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人必备的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是学习型社会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还应该认识到, 近些年来, 信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 其问题的核心是人们要学会如何去适应信息社会, 也就是说, 人们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读和写的能力以外, 还应该具有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能力, 以及在新的形势下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 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教育的网络信息环境, 离不开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完善的硬件资源和丰富的软件资源是信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必须加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建设。在硬件上, 首先要加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 建立数字化的图书馆, 并开设公共检索系统、公共流通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网上查询系统和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等。

(三) 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馆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馆员应该具备很高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馆员进行大学生信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它决定着图书馆实施大学生信息教育的成败。馆员的信息能力主要是指馆员获取、利用、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具体包括:一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 特别是网络信息传播工具。二是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和方法, 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三是了解信息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四是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源和信息技术找到需要的信息并传播信息, 使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 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高校图书馆职能新论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教育职能 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结构的根本性改革,高等教育也逐渐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更加的注重学生的综合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虽然在目前的我国高校内部,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然非常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就很高。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改革中心,也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作用的平台所在。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表现

目前高等院校都在逐渐向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办学层次的多样化,这对于现代的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提出了新的标准。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如果原地踏步的话,必然会面临着大量信息机构的挑战,面临生存的危机,需要思考自身应该做什么来适应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当前图书馆已经慢慢成为高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辅助教育转变成为主导地位,从被动的位置转变成了主动教育的角色。

(一)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它在文献数据和用户之间构建了连通的桥梁,用户能够通过图书馆这项渠道来获取自身所查询的文献信息,文献的信息价值得到了体现,也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基本是以纸质文献的借阅工作作为主体服务的,文献的借阅前提是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是一种被动性的服务。目前网络信息的发展导致图书馆失去的自身的优势,用户要在丰富繁杂的信息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就是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管理员应该有条理有计划的组织各种信息,对于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增值,通过合理的方式提供给图书馆用户。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的图书馆能够通过网络系统,甚至是手机来向高校人员提供个性化的自助服务方式。图书的续借、预约、查询等信息都能够很方便的进行操作。

(二)图书馆教育的系统化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在教育界中素质教育是中心。而高校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动者和实践者,而信息也是图书馆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作用的核心方面。在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中,文献检索课已经被纳入到教学计划体系中来,学校也分配了大量的人员来深入研究对文献检索课的改良,以其为中心开展了相关课题的建设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通过文献检索课的普及,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而且图书馆教育的领域也从高校内部延伸到了社会层面,实现了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和多样化建设。

(三)图书馆管理人本化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它体现了高校内部教育的核心价值趋向,能够引导学生思想的完善和进步。高等院校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够脱离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强调人本化。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带有一定的导向性,再辅助以舆论宣传,能够帮助图书馆在用户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能够培养用户的学习意识。同时很多规定都是人们自发的行为,是他们对于自身的约束,通过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能够巩固图书馆对于用户的引导,将资源为主的管理重心转移到用户身上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能够构建多种信息系统,接受用户的使用反馈,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将用户的需求同图书馆的业务联系起来,能够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措施

(一)加强文献检索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文件检索课程能够教导大学生自主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对该门课的开设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是必须的。因此,高校应该将该课程的开设目标定位在加强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使得他们能够实现终身的学习。同时,语言障碍是一道坎,高校应该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毕竟很多先进的信息知识都是英文的。在开展信息检索理论层面教学的时候,高校也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向他们提供动手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自发的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多样化的信息检索,熟悉使用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网络信息服务。

(二)构建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服务的不足,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采用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能。在当前的图书馆中,采用的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各种形式所受到的评价也是很多元化的,由此可见,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图书馆教育职能工作存在相当的难度。图书馆难以运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在高校内部构建定期的调查地址,对于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处理,再相应的调整图书馆服务工作。高校还能够邀请有关图书馆管理的专家,设计出一个合理完善的评估系统,方便图书馆实现自我评价,同时得到其他机构对于图书馆的综合性评价。

(三)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转变自身的服务理念,在改革之中寻求发展。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图书馆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需要加强自身信息内容的管理分析工作,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在收藏文献时要加强精品意识,保证自身馆藏的特色,还能够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来建设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保障体系。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加强和其他馆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相互的合作发展实现贡献活动,提高对现代信息资源冲击的应对能力。在目前很多高校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是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这能够成为文献资源信息建设的经典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能够将学校的精品课程所取得的成果放置在网络上,方便校内外的用户进行参考学习。条件允许的话,高校能够建设特定的教参室,实现一站式服务。

(四)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延伸,深化终身教育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大众化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传统的在校师生扩展到了接受后学历教育的各个群体。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今已经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高校图书馆要更加注重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加强教学的空间性,丰富教学的内容。随着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逐渐加强向社会开放的力度。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图书馆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高校图书馆应该实现自我思考,构建完善的资源体系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加强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系统化,在管理层面注重人文管理的思想,对于文献检索课进行改革,建设精品资源体系,不断地深化终身教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刘莹.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 情报资料工作,2000(02).

[2]胡海荣. 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之路——兼论温州市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A]. 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3]周永红. 中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D]. 湘潭大学,200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职能浅析 篇5

关键词:图书馆,高等学校,社会化职能

0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突破了传统图书馆之间的严格界限,每一个图书馆成为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在系统内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人都是自己的读者。这样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校园内师生读者,更多的将会是社会读者,所以说高校图书馆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馆,而是现实意义上社会馆,其服务职能随之扩大。

1 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职能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职能,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化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为社会读者所提供的图书信息服务。这是知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新特征。

1.1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位公民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实施不仅依赖于学习主体的自觉行动,更需借助于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的参与和配合。图书馆是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提供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国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对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读者对情报信息服务的需求。但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丰富,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的情况下,拓展其社会化职能,向社会读者及时准确地提供文献信息,成为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客观需要。

1.2 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一种趋势,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图书馆为企业和社区用户开展服务很普遍,如日本80%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接待校外读者的服务量占整个服务量的40%;意大利的大学中各学院及各学科的中心图书馆对都向全社会开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社会化服务的尝试。如武汉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与地区图书馆合作向社会开放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为扩大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展社会化服务将成为一种客观需求。

1.3 完善自身职能的客观需求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一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浏览车”,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不仅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同时担负着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任[1]。除具有上述职能外,还具有现代图书馆一般的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由政府财政拨款购置,来源于公共税收,属于社会公共财富,应是全体公民共享、共用的公益性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化服务,是其身职能的完善,也是其重要的职责。

2 拓展社会化职能的可行性

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职能,需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社会有需求;二是图书馆本身具备社会服务的能力。

2.1 公众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当今知识爆炸时期,情报信息瞬息万变,人们对知识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需要及时、准确掌握最新的知识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大成分是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库来供给,由些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10年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社会调查,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8份,在“你是否希望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全面开放?”调查项中,有639人回答希望开放,占收回有效问卷的83.2%。这充分说明公众希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强烈愿望。

2.2 高校图书馆独特的自身优势

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数量多,共有1794所,藏书量大,约7亿册,服务系统完备,特色鲜明,具有服务社会的自身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类型较多(包括有书目索引、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各种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等),覆盖面广,专业特色鲜明;二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导航先进,图书借阅、信息服务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阅读与获取方法;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能够辅导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收集、加工、整理,以及咨询、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职能目前依然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图书馆数字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不够,技术需要加强

馆藏资源数字化、存储网络信息化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其中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海量信息管理系统,存储对象包括数字化的图书、图片、音像、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内容、卫星数据、气象数据、地理数据、政府文件及新闻、电影、软件等各种各样的人文与科学数据,要求信息量很大,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仍然有限,需要大量的充实,才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化职能。建立数字图书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新技术来支持,如网络对信息安全的可用性、实用性、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等技术都需要加强。

3.2 管理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职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由于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信息化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实现。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高素质人才相对较少,亟待加强。

3.3 宣传教育不够,用户了解使用有限

网上用户教育成为当前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缺乏对用户的宣传教育,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制作课件、编写教程,开展网上用户教育力度不够。很多用户不知道文献的类型与特点,不知道检索程序及获取原文的方法,导致用户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使用效率很低。

3.4 管理水平偏低,影响使用效率

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贯穿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从管理体制的变革到建设规划、实施规划、运行模式、维护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决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在信息化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服务方式,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体制是无法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全新服务模式的需要,必将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实现。

4 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与对策

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不仅是读者范围的变化与工作数量的增加,也是管理模式和理念的更新。为更好的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做到:

4.1 加快图书馆立法,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供法律依据

为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国家应尽快制订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权利与义务、经费保障等法律条文,既要保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中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读者在图书馆的人身安全权、人格尊严权、文献资料的平等使用权等权益,做到有法可依。

4.2 加快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网络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

为满足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实

际需求,应加快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一是加快图书馆联盟合作体的建设[2],利用网络联合编目与合作开发数据库,实现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实力;二是广泛利用BBS、留言板、咨询信箱、电子信箱等形式开展专家导读、情报跟踪、科研查新、文献代查、信息调研及检索等信息服务,扩大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职能。三是积极开发“地方性”文献,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丰富高校图书馆信网络息资源。四是多形式、多层次拓展服务内容,扩大高校图书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如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搭建远程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网上书目查询、联合目录查询系统、电子资源查询系统、咨询系统等;建立服务社会页面,利用网络为社会用户提供科技查新、原文传递、参考咨询服务等;利用网络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互动式交流和信息反馈等;开展网上馆藏目录查询、续借、咨询服务、网络导航、文献传递等服务。

4.3 更新观念,增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在认识和观念上进行更新。一是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模式,增强高校为地方服务的意识,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扩大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二是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改革高校图书馆传统封闭式的“私家书斋”形式,变“校内开放”为“社会开放”,真正体现大学图书馆作为地区文献信息中心的价值[3],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充分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4.4 完善管理机制,规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程序

做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其内部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做保障,才能处理好图书馆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建立校内与校外协调的平衡机制,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程序的规范化。

4.5 充分利用高校育人功能,积极开展社会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社会读者成分比较复杂,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各不相同,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对网络的使用和熟练程度、对获取文献信息方法和手段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既不利于他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也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高校的育人功能,根据社会读者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社会读者掌握获取信息的策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等。

总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封闭的管理理念与体系正在向现代的、开放的管理理念与体系过渡。这种体制机制的变革,最明显、最直接地反映在信息服务系统。应该积极投身于这场变革,更新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面向社会开放,正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2]陈丹华,李丽.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258-260.

上一篇:诚信伦理下一篇:诗性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