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24-11-05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共10篇)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 要: 慕课以全新的学习模式给高校图书馆在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提供慕课教学场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慕课课程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应对慕课进行的服务创新。

关键词: 慕课 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1.慕课的发展

“慕课”是英文缩写M00Cs的音译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0rIline Courses,一般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本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名校名师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学习共享。

“M00C”代表的四个词汇表达了慕课的主要特征:Massive(大规模):有成千上万规模的学习者;Open(开放):有学习愿望的人都可参与学习,体现的是“创用共享”的理念;0nline(在线):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打破时空限制;Courses(课程):全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和学习流程的优质网络课程。慕课为促进传统学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更为无数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学习机会提供了可能。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共同设计和研究了在线课程《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提出MOoC这个概念;曼尼托巴大学的25位付费学生和两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课程学习;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十六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掀开世界顶尖大学通力合作的慕课浪潮;美国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慕课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史上的最大革新。

我国慕课亦迅速兴起,2013年重点高校广泛开展,开启中文慕课元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慕课三大组织之一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本土化的中文慕课联盟平台雏形出现,上海30多所高校成立了“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九校联盟也建立了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

2.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高校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的重要场所,慕课课程学习必然影响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传授信息素养技能、倡导资源开放获取等职能使其成为教学研究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图书馆将是慕课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3年3月18日,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举办了主题为“M00Cs和图书馆:巨大机遇还是颠覆性挑战?”的研讨会,对慕课和图书馆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讨论,给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消亡论顿起,慕课的来临使悲观的情绪又浮出水面,如Gremmels认为慕课环境没有给图书馆员留下位置;Dillt认为在作为三大慕课提供商之一的Udacity平台上,受设计理念、技术架构、运作流程和自我满足性能的限制,图书馆馆员根本无法参与。我国一些图书馆专家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慕课环境下的角色定位、用户需求、版权壁垒、服务模式等面临挑战,迫使图书馆积极探索与慕课学习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

3.基于慕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提供慕课学习场所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在实体与虚拟形式上已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Ic),配备有研修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站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这些资源使得图书馆成为慕课的有益补充。作为拥有大量资源和良好学习空间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是学生参加慕课学习的最佳场所。

3.2创新信息素质教育

在慕课中,图书馆馆员的作用是支持慕课学生评估自己的信息需求,判别有用的资源,提高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查找、评估、获取、管理和综合使用信息的技能。图书馆馆员可以和教师―起共同制订课程计划和课程指南,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帮助指导,培训文献检索技能,在明确学生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基础上,提供本馆网站“教程”和研究指南,引导学生获取可以参考的优质学术资源。

3.3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

慕课背景下,教师希望将课程上网,需要制作和编辑视频方面的课件,需要视听教学的装备以录制慕课,安装适当软件的计算机以编辑原始视频,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等等。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空间的多媒体工作站进行技术辅导,或以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方式提供这种支持。

3.4自我开发慕课课程

图书馆可以自己制作慕课课程,首先可以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制作成课件,加入一个成熟的慕课平台,并通过社会化媒体和解决问题的练习丰富它。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制作发布不同专题的慕课,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制作了“汉学101”慕课课程,向用户介绍如何利用馆藏丰富的中国历史研究资料,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的慕课课程“普通网络症状的治疗”,这些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技术教育,2013(11):5-10.[2]刘恩涛,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2):67-71.[3]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2

1 信息文化的内涵

国内对于信息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 但归结起来, 可以说信息文化就是指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 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文化形态, 它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 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 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1]。这种新的文化也同其他文化一样, 涵盖了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形态等四大层面的文化。

2 信息文化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作用

2.1 引领和导向作用

本功能主要指信息文化通过影响和改变图书馆的信息价值观来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服务质量, 从而满足读者的需求, 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认同[2]。信息文化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影响着读者信息价值观、诚信度, 甚至影响者读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价值观, 可以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可以促进人和组织全面协调发展。信息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指引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2 激励和协调作用

信息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人放在首要位置, 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 发挥人的创造精神, 通过对人的激励和协调来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通过塑造统一的图书馆信息价值观, 来挖掘馆员的潜能、激发馆员的激情、协调馆员的信息行为, 促使全体馆员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追求更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不断地创新服务方法, 开拓新的服务途径、提升服务质量。

2.3 效率和效益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文化的引导、激励和协调下, 强化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使高校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竞争优势。高校图书馆通过管理的信息化,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不但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 信息检索效率的增强, 使传统的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而且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和增加新的服务业务, 最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服务观念落后, 服务层次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原因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了图书馆服务观念落后和服务层次过低。其主要表现在:第一, 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足, 坐等读者上门, 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第二, 大多数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仍然表现为代查代检、信息咨询 (有的学校还没有设立信息咨询部) 、复印资料等。服务的内容缺乏深加工, 服务的层次仍然比较低, 学科跟踪服务、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服务还没有开展起来。第三, 图书馆的社会服务雷声大、雨点稀, 没有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 资源整合不足, 共享程度不高

在高校, 学校的很多部门都产生和保存着有价值的资源, 但图书馆对各种资源缺乏有效的的整合。多数图书馆只是将本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可以在主页进行统一的检索和下载。而分散在学校其他部门的资源, 如专家到校的讲座视频、学校老师外出调研的资料等缺乏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表现为整合过的资源, 缺乏特色, 缺乏馆际协作。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数字化过程中, 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使高校图书馆缺乏统一组织、统一协调, 整个高校图书馆界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 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3.3 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机制缺失

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水平。目前, 高校图书馆由于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资源重复建设、大量信息无法共享、服务队伍人心涣散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馆长的专业素养及思想观念。不少馆长不是图书情报的专业人士, 甚至是原来学校的行政人员, 对图书馆定位错误, 把图书馆当作行政机构去管理,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缺失。二是和时代发展脱节。当今, 信息化、网络化大发展, 有的图书馆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 发展严重滞后。三是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缺乏透明稳定的服务流程、科学有效的服务手段、明确开放的服务标准、强而有力的服务监督、及时有效的服务反馈、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等, 阻碍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发展。

4 信息文化背景下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思考

4.1 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要创新信息服务首先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强调人的核心地位, 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这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基础, 更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动力所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将图书馆馆员看成是社会人, 考虑到馆员的需求、价值观、社会地位, 关心馆员来关注馆员的社会需求、人际关系等, 从而激励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服务, 即图书馆的一切服务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而展开的。传统的图书馆强调如何增加馆藏, 如何引进现代化设备, 而不是考虑如何吸引读者, 如何使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 甚至还以种种规章制度约束读者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服务应当是想读者之所想, 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 研究读者的需求, 建立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沟通渠道,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2 主动服务, 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图书馆的服务不能坐等读者上门。要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服务、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图书馆馆员应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 采用新的服务方式, 将读者所需的信息推送的读者的手中, 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比如说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 了解其信息需求, 可以将就业相关的信息送到学生的教室;与专业老师定期联系, 将其在教学、科研中所需的最新的信息及时发送给相关的专业老师。

4.3 深化服务, 拓展服务的范围及层次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文献服务为主。服务内容上主要以原始文献的保存和提供为主, 主要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的借阅和复制等浅层信息服务, 缺乏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服务。

信息化时代, 随着信息文化环境的形成, 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以读者的需求为核心, 深化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层次, 设法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要。如网络个性化服务,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按照读者需求和喜好方式自动定制、搜寻、加工、推送信息, 满足各类读者的信息需求, 极大提高了信息服务效率, 展现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4.4 大力开展自助和互动式服务

信息时代, 高校图书馆应以少而精的队伍通过大力开展读者自助和互动式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培训、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信息推送、微博互动等方式来开展互助式服务。通过对读者开展信息素养、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相关教育使其掌握信息的系列知识, 能够为自我提供服务, 同时也能够为其他读者提供服务。

4.5 创新信息行为, 做好信息服务营销

信息行为是指与信息有关的人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满足信息需求的目的而生产、获取、加工、传递和使用信息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3]。在信息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从自身的结构、组织、管理到外部的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和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 克服观念障碍, 通过体制改革, 创新信息行为。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营销, 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对其信息资源与服务进行分析、调研、计划、组织、促销、分销, 实现与信息用户的价值交换, 满足信息用户信息需要的一系列过程[4]。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营销强调以信息用户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图书馆信息营销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双重使命和核心业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营销和服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和实践:借助现代媒介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培养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和依靠;善于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增值服务;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践行社会职能;加强人才培养, 打造精英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董焱.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社, 2003:46-47.

[2]蒋知义, 邹凯.图书馆信息文化的作用及其塑造[J].新世纪图馆, 2007, 5 (1) :33-35.

[3]邹凯, 黄付艳.信息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图书馆信息行为创新[J].情报杂志, 2007, 26 (5) :123-125.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3

关键词: 慕课 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1.慕课的发展

“慕课”是英文缩写M00Cs的音译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0rIline Courses,一般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本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名校名师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学习共享。

“M00C”代表的四个词汇表达了慕课的主要特征:Massive(大规模):有成千上万规模的学习者;Open(开放):有学习愿望的人都可参与学习,体现的是“创用共享”的理念;0nline(在线):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打破时空限制;Courses(课程):全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和学习流程的优质网络课程。慕课为促进传统学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更为无数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学习机会提供了可能。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共同设计和研究了在线课程《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提出MOoC这个概念;曼尼托巴大学的25位付费学生和两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课程学习;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十六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掀开世界顶尖大学通力合作的慕课浪潮;美国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慕课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史上的最大革新。

我国慕课亦迅速兴起,2013年重点高校广泛开展,开启中文慕课元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慕课三大组织之一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本土化的中文慕课联盟平台雏形出现,上海30多所高校成立了“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九校联盟也建立了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

2.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高校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的重要场所,慕课课程学习必然影响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传授信息素养技能、倡导资源开放获取等职能使其成为教学研究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图书馆将是慕课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3年3月18日,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举办了主题为“M00Cs和图书馆:巨大机遇还是颠覆性挑战?”的研讨会,对慕课和图书馆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讨论,给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消亡论顿起,慕课的来临使悲观的情绪又浮出水面,如Gremmels认为慕课环境没有给图书馆员留下位置;Dillt认为在作为三大慕课提供商之一的Udacity平台上,受设计理念、技术架构、运作流程和自我满足性能的限制,图书馆馆员根本无法参与。我国一些图书馆专家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慕课环境下的角色定位、用户需求、版权壁垒、服务模式等面临挑战,迫使图书馆积极探索与慕课学习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

3.基于慕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提供慕课学习场所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在实体与虚拟形式上已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Ic),配备有研修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站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这些资源使得图书馆成为慕课的有益补充。作为拥有大量资源和良好学习空间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是学生参加慕课学习的最佳场所。

3.2创新信息素质教育

在慕课中,图书馆馆员的作用是支持慕课学生评估自己的信息需求,判别有用的资源,提高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查找、评估、获取、管理和综合使用信息的技能。图书馆馆员可以和教师—起共同制订课程计划和课程指南,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帮助指导,培训文献检索技能,在明确学生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基础上,提供本馆网站“教程”和研究指南,引导学生获取可以参考的优质学术资源。

3.3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

慕课背景下,教师希望将课程上网,需要制作和編辑视频方面的课件,需要视听教学的装备以录制慕课,安装适当软件的计算机以编辑原始视频,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等等。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空间的多媒体工作站进行技术辅导,或以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方式提供这种支持。

3.4自我开发慕课课程

图书馆可以自己制作慕课课程,首先可以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制作成课件,加入一个成熟的慕课平台,并通过社会化媒体和解决问题的练习丰富它。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制作发布不同专题的慕课,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制作了“汉学101”慕课课程,向用户介绍如何利用馆藏丰富的中国历史研究资料,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的慕课课程“普通网络症状的治疗”,这些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技术教育,2013(11):5-10.

[2]刘恩涛,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2):67-71.

慕课背景下高校数学教育途径论文 篇4

一、慕课课程在高校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业都不断加强与互联网的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快速、便捷,与此同时,为了不断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各大高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加大了与信息科技的有机结合,不断引进多媒体课程,丰富课堂模式和课堂氛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1)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课程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的不断进步是需要科技的推动,而科技的创新发展又是需要具体的实际应用。慕课课程的出现就是科技的体现,身为处在高科技社会中的大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技能之一。而且,将传统的教育教学与信息科技相结合,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能够不断推动高校的教育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教育形式,同时也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推广到方方面面,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认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爱好,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慕课课程的引进和使用,丰富了课堂形式,通过视频的形式将一些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更加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感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的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让课堂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原来数学课堂也是很有趣的,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能够提高高校数学教学效率,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慕课课程体现了互联网科技的强大性,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超强的记忆存储功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慕课网络课程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程学习进度,对于疑难点,教师可以详细的进行讲解,而其他了解性知识点,可以播放慕课课程。在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课程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数学教育途径研究

(1)首先,各大高校要重视慕课网络课程的建设。网络课程的推广使用,需要良好的网络硬件设施,为了保障慕课网络课程的使用,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对教育网络交流平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高校积极参与慕课网络课程的建设,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保证教育网络交流平台能够长远发展。

(2)在慕课课程选择时,数学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中使用慕课课程时,需要及时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要求选择性地播放网络课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障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也要合理分配好网络课程的使用时间,确保该堂课所讲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三、总结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慕课课程走进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需要教师正确运用网络课程,同时也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熟练的掌握。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合理、科学地将慕课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保障教学效率,从而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彦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3(12):202-203.

[2]张真子.试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14(05):34-35.

[3]曹助我.关于上海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浅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3(4).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5

在现如今社会信息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归根纠底是由老师的专业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民办高校必须组建成立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在聘请任教老师以及组建教师队伍的时候,民办高校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老师的整体素养,必须将教师的专业能力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然后再对是否具高尚的品德、积极地进取心、为人师表的品质、富有爱心的德行等其他因素进行审核,将这样全面型的人才组建成的教师队伍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能够使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5]。与此同时,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培养策略,对民办高校的老师进行管理,可以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并且规范的发展。比如,定时定期的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不仅使老师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在教育学生时,也能够有更高的层次,而且对民办高校管理教师队伍以及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以上的内容,为民办高校的教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管理,而且还要不断地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办高校稳健的发展。

2.2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各个体系的不断改革变化,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由以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成现如今的素质教育模式,并且在新课改的明确倡导下,高校老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水平作为教育的重点。所以,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课程结构,必须要不断地改革完善,使其与当今社会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相符,逐渐建立成一个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及课程设计相符合的、严谨合理的教学系统[6]。比如,在现如今社会信息大数据的发展背景的影响之下,微课堂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由课上变成课下,在课堂中,老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发生变化,老师由之前的主体地位变成辅助地位,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地位变成现如今的主体核心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老师强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基本消除,真正达到了将课教学模式翻转的目的。还有,在现如今互联网技术普遍运用的情况中,出现了类似尔雅课程、超星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学生能够自行的设计出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和内容,老师通过课下学生在网络进度共享中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具体作业完成的情况,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有比较准确的掌握和了解,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对具体的课程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的学习模式使课堂学习时间不再以讲解新的知识为主,而是作为评价,将学生在网络上经过自学之后无法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最终解决,进而保证课堂主体核心仍然以学生为主,老师仍然作为指导和引导,完全符合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针对以上能够看出,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老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7]。

2.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人对民办高校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远不及公办院校好,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就要求民办高校相关看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将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教育加注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对民办高校的内涵有正确的了解,了解民办高校是被国家承认、法律允许,在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公立院校。在现如今大数据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翻转课堂以及微课堂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重视并逐渐接受,因此,老师就要对学生自主约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指导的监管,将翻转课堂和微课堂的积极一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此能够认真对待,在这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乐趣被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8]。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加强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实践培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顺应不断改革变化的和教育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日益正规和规范,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设施以及辅助的设备逐渐变得完善、先进,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使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是我国推进和完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创新的基础因素和关键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我们带来的优点和好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最大限度的实现民办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围绕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展开详细的探究,我们能够知道,虽然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但在师资队伍的水平、教育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结构、教学方向等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所以,想要将健全快速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水平,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娜.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探究[J].考试与评价,(04):20.

[2]王蔷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与思路转变[J].江苏高教,(06):155~157.

[3]赵彦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价值工程,(01):214~215.

[4]张晓琳.浅析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价值工程,2014(30):293~294.

[5]方敏.论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18~20.

[6]林小娟.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创新的路径[J].改革与开放,(04):57,59.

[7]王丛,商薇.关于创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17):119.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6

1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Coursera与慕课”项目介绍

创建于1740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四所大学之一,属于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早在就和著名慕课平台提供商Coursera合作推出慕课,是首批与之合作的四所院校之一。为了帮助教师在Coursera平台上发布慕课,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1]在其网站上专门开设了“Coursera与慕课”栏目,并通过其韦格尔(Weigle)信息共享空间,为教师提供慕课制作的设施与技术使用服务。

1.1资源推荐

资源推荐栏目主要有Coursera版权模板的使用、免费开放资源的使用推荐、网上课程制作和数字媒体实验室的指导使用等服务。免费开放资源又叫开放内容,用户在特定范围内可以免费和永久使用。这种特定范围简称为5R,即保留(Retain)、重复使用(Reuse)、修订(Revise)、重新混合(Remix)、再传播(Redistribute)[2]。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图书馆在其“Coursera与慕课”网页上开设了免费开放资源指引和链接,推广和帮助读者使用开放的网络资源。这些开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源。设立于18并在18正式对外开放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知识库,保存各类收藏近一亿四千五百万项。它的收藏量还在以每天一万件的数量递增。国会图书馆在网上专门开设有教育栏目,栏目下设有教师资源库、课程计划与职业发展帮助,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3]。这些原始资料经过精心挑选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每个专题都有便捷的PDF格式打印链接,教师可以从中了解专题的时代背景、相关的引文信息,并用这些专题组织课堂教学的思路、组织学生互动分析环节等。国会图书馆还提供美国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外部资料链接,它们分别被按照地区、内容和资料的形式进行仔细的分类。

(2)通过知识共享协议提供的免费资源。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简称CC)协议是一种创作的授权方式。版权持有人表明同意将自己作品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和使用,一个简单、有效和普遍的做法是使用知识共享协议,它介于传统版权的“保有所有权利”和公有领域的“不保留任何权利”两者之间,是作者对自己作品保留“部分权利”的弹性做法。知识共享为版权人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及版权协议,以应用于作者发表在网络上的内容,一般用于设计、摄影、图片作品的开放式分享。宾西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向教师推荐的多属于知识共享协议内容,如: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明尼苏达大学开放教材目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知识共享图片库、纽约公立图书馆数字画廊、美国国会图书馆印刷品和照片库等。

(3)公有领域的资源。“公有领域”的概念,作为财产权利体系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罗马法》中 “共有物”、“公有物”、“社会所有物”的定义。对公有领域确切称谓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对版权期限结束后,资源“进入公有领域使用”。公有领域的作品不受版权法保护、可以供任何人免费使用或用于商业用途[4]。公有领域资源是教学资源、研究资料的一个丰富来源。一个作品在公有领域出现有三种可能:一是美国政府出版物。例如:国会的章程和报告、联邦法院的司法裁决、国务院编制的研究计划等,还有相对应的州和地方政府、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的出版物、报告和网站等。二是真理性或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与贝多芬的作品、大部分早期的无声电影、牛顿的物理学说、Serpent加密算法、动力飞行等。三是超过版权保护期限的作品。由于在版权法框架内公有领域的情况复杂,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在网页上还提供其他院校的版权服务链接,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版权服务[5]、哥伦比亚大学版权顾问办公室等[6]。

1.2设施与技术使用服务

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通过其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数字学术服务。数字学术服务又称电子学术服务,近几年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得到积极推动和发展。它为教学和科研团队提供工具、技术和服务,以强化、便利团队之间学术交流合作与分享;数字学术服务由图书馆员、教育设计者、教学技术专家共同合作,使用户体验从单向变成双向互动。因而,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学术的主流。

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中心叫Weigle信息共享空间[7],主要支持教师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业完成。该中心拥有十个团体学习室、十二个“数据餐厅”、两个开放空间、一个高科技教学研讨功能室和一个能提供视频会议和录音的媒体创作实验室。媒体创作实验室是一个高触感的自助设施,为教师的在线课程和慕课制作提供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

在线课程制作的步骤包括:开发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的内容范围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投入部分包括详细的讲稿、视听设备和硬件的设置、录音、编辑、后期修饰、课程资料的许可使用等。另外,上传、监测和课程的修正也算入教师的工作量[8]。Weigle信息共享空间的媒体创作实验室为教师提供利用计算机队列程序来编制教学大纲、进行媒体创作、课程评估和修改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为教师省掉许多课程制作步骤,减轻工作量。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7

1 人性化服务的含义

所谓人性化服务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是一种随着社会高度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趋向所派生出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在如今的社会里这样的服务开始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邻域中推广。就该文而言主要是在高校图书馆中推行,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质的机构存在。所以,人性化服务的推广更加符合高校图书馆的性质,更加奠定了图书馆知识殿堂的地位。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是从读者的知识结构、个性化需求、行为方式、心理趋向等方面的需求。人性化最主要的特色是为了与读者建立和谐、有爱、温暖的文化氛围,以尊重读者,服务读者为第一要义。同时,人性化服务有利于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建立平等关系的途径,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在飞快地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人才储备量急速增加,这样的现状就意味着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那么,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也就在不断地扩大,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在不断地充实,服务也需要不断地加强。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人性化服务得到现如今图书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图书馆的本质是服务,而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正确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地让读者的到馆率稳定增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需求。

2 人性化服务与秩序管理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人性化服务以外还需要秩序管理。人性化服务与秩序管理在一定的处理上有相对的矛盾性,在图书馆界不断地强调读者重要性的条件下,人性化服务被不断地强化,秩序管理则相对地被弱化。但是其实二者真正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相得益彰的。由于目前过分强调人性化服务使得现在大多数人只知人性化服务不知秩序管理,在服务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没有做到管理细化,图书馆管理员没有实质的依据去管理个别的读者。当个别读者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肆意吃零食影响他人学习,或者肆意侵占他人座位等不良行为。这些无纪律无秩序管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人性化服务,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化服务与秩序管理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性化服务是向大多数读者人性化服务而不是向极个别的读者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秩序管理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人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和谐温馨人文氛围的终极目标,而秩序管理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而要实现人性化服务和秩序管理双赢的局面,最大挑战是要得到读者的支持和认同。

3 秩序管理是人性化服务的保证

3.1 秩序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象征着知识的海洋,图书馆既是信息服务机构又是教育机构。以人为本,这是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立足的点,科学需要人的推动和运营。所以,为建立完善的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人尽一生最大地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的发展,公共社区的出现,加上人类特有理性和德行的发展使得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理性管理自觉出现。作为公共秩序的管理者当然希望人类的道德起关键作用,但是不得不强调的是每个人对于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存在着差异性和层次性。人的软弱性在自律上的节制还是存在缺陷,所以,最终约束人们的公共秩序还是需要理性的秩序管理。只有理性的秩序管理才能有效地使得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正常活动。所以,高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中需要有效地进行秩序管理,在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下细化管理规则,这是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保证。所以,对于读者而言在图书馆中享受个性化的服务和享受资源的利用是读者的权利,但是读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自身的义务。

3.2 秩序管理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性

当然,想要实现人性化服务除了读者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外。图书管理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相当重要的。高校图书馆的秩序管理工作就是将有限的图书资源,尽可能地共享给广大社会群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够有利于实现人性化服务。这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符合广大社会群众进行图书阅览的各项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得到一定提高,因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其服务性质比经济获利性质强很多,它更注重的是管理人员通过比较优质的服务来为广大社会群众的阅读与借阅提供便利。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趋利性质普遍较为明显,一旦没有很明显的经济利益,而只是更多地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逐步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更好地规范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为高校图书馆实现长远健康有效的人性化服务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 高校的图书馆秩序管理需要人的支持

4.1 读者的认同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知识的有效获得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这就尤为突出了图书馆中的重要性。那么高校中的图书馆便是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实现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建设最有效的途径。由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秩序管理是实现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保证和手段,那么我们想要有效地实现图书馆秩序管理首先需要得到读者的认同感。

高校图书馆是培育高等人才的场所,大学生本身应是有文化、有修养的高等人才。而所谓认同是指被管理者理解认同甚至是支持管理者实施的一些管理措施。所以,图书馆实行秩序管理是很容易被读者认同,只要图书馆管理者从事实出发。例如,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原则理念,实事求是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服务。还有尽量做到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地获取读者所需的信息。同时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设计中尽量让读者感受到有主人翁的感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秩序管理的认同感,这也为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4.2 图书馆管理员的有效管理能力

高校图书馆在人性化服务的背景下秩序管理离不开图书馆员的有效管理能力。现如今大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仍旧采用陈旧的被动服务管理模式,没有任何的创新和活力,图书管理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那么想要实现人性化服务首先要改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现状。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图书管理员要能有效地管理图书馆秩序,并且能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合理且符合大多读者的管理制度。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前提,重视本体自身的发展进步也是图书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健康良性发展的终极目标,而秩序管理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员读者是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因素,在实现人性化服务这一目标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之努力。这是一个漫长而久远的目标,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只有人才能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始终与之保持一致性与适应性,不管是管理员的素质提高还是读者的现实需求。所以,发展人性化服务实质也是人的发展。

摘要: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与秩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是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只有在人性化服务的背景下实现秩序管理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有序的良性发展下去,所以,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倡导这种良性发展。图书服务管理者应注重在推行图书馆人性化背景下的秩序管理时取得读者的认同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秩序管理,参与性

参考文献

[1]赵志仁.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背景下的秩序管理[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7-80.

[2]董晓云.浅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服务[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6-57.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44-02

网络技术的使用,加快了图书馆信息和知识的创新,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1.1 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引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一环。[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大量增加了电子型、网络型信息资源,网上的资源共享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形成一种电子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环境。

1.2 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改变了原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易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人和机器协调运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3 提升管理的工作效率

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开通了网上预约图书,预约书到馆后的管理很重要,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图书馆管理状况。必须按照到馆时间专架存放,便于预约者快捷取书借阅。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建议

2.1 服务理念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直接服务于教学教研的主要窗口。高校图书馆应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从简单的借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选择、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高水平高效率为师生提供有助于提高教学教研质量的知识信息服务,让读者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这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现代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为中心,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型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2]把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重新确立图书馆资源价值观,变文献资源“以藏为主”为“以用为主”,形成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格局。

2.2 服务方式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拓展读者服务深度和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除做好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类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外,还应注重广大师生关心的各种信息,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培训。比如向新生讲授文献分类常识和图书馆目录知识,指导图书馆目录的使用;对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课程,培养他们的检索意识,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与技能,重点介绍光盘检索系统、联机检索系统、Internet网络检索系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培训,帮助读者掌握网络环境下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技巧,提高读者的现代信息意识和技能。高校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在年龄、学科、职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

2.3 服务素质的创新

图书馆服务的水平高低,主要是由工作人员素质决定的。高校图书馆要激励馆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各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岗位培训、专业进修等措施来强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要求馆员不仅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过硬的外语基础,其角色也由传统的单一化文献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员,向以提供知识单元服务的多元化角色转变,努力使自己成为信息专家、信息提供者、信息管理者、信息顾问等。[3]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才能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创新者。

2.4 服务内容的创新

首先,要加大对读者的宣传服务,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有何服务方式、有哪些资源,使读者快速准确地查阅到他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要加大软硬件技术投入,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在设备技术条件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然后是加强对工作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性能和作用。图书馆通过网络开展数字参考咨询和高层次的情报调研、定题跟踪、专题检索等服务,图书馆员将成为网络资源利用的专家。网络环境下的服务,依靠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远距离交流。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新。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将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知识型信息研发机构,其工作手段主要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具有文献信息高速收集、加工、整合、管理、发散、传播的有机系统,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创新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快、更准、更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锦荣.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图书馆,2007(6):55

2 高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8(8):140

3 叶至斌.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4):126

University Library Web-based services under

the Inno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hen Wanmei

Abstract: Traditional library functions of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nd provide documentation and other services, now is not suitable for a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standards,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re exacerbated this tre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service personalization” i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and innovativ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University Library as a clas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ow to organiz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is a worthy su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library services and propose innovative ideas include the service of innovation, service mode of innov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innovation.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9

一、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方式单一化

大多数图书馆在提供知识信息时, 仅仅把馆藏的文献信息由读者自己选择, 读者只能按图书馆有“什么知识”就取什么, 有多少就取多少。这种简单的被动服务模式, 只会把许许多多的求知者拒之门外。

(二) 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未被开发出来

大量宝藏“沉睡”于“书山文海”和“海量的网络信息”之中, 而求知者们往往无力去汲取其中的“精华”。图书馆工作者又多忙于事务性的管理, 无暇开发本馆的知识信息资源和网上知识信息资源, 更无精神与时间去编制目录和索引供工作人员和读者查检文献信息, 使读者寻找需求的资料信息无从着手, 馆员也只知大概, 无法准确指导。

(三) 图书馆还未能有效地取用网络上的知识信息资源给予专家、学者们, 任凭它们在网络中“沉积”或者“消亡”

以东南沿海某大学图书馆为例:按国际惯例将每年获得的文献资料信息购置费的40%用于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 而将60%左右的经费用作购置期刊资料和各种信息资源, 那么相应的到馆使用文献资料, 前者与后者使用的比例应是2:3, 可是据统计该馆每天 (每学期到馆7395人次) 到馆的师生却只有34:51 (共计教师研究生每天85人, 而师生总数是7000多人) 。平均一学期里一个教师 (或研究生) 到馆利用资料信息和文献只一次, 而图书馆员们就在人均只一次到馆时间里也很少为他们指导, 帮助他们寻找之所需。因此, 我们更要强调:加强知识信息资源的开发、服务、组织与创新。

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熟悉;所归纳、收集;所利用、发展。当前知识信息资源愈来愈多样化、特征化、个性化、精深化, 这就是人们对 (文献) 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与创新的结果。

二、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途径

(一) 开发图书馆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 健全完善馆藏知识信息的目录与索引体系, 指导读者按图索骥, 是做好知识信息服务的要务

图书馆蕴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也有一批开发这些“宝藏”的人才队伍, 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面前, 应该先行准备好与授课内容和科研项目相对应的文献信息目录与索引的资料清单及索引中的文献信息资料原件 (或复印与打印件及网络下载信息) 。

(二) 参与建立全国图书馆的联机编目系统及国际合作体O C LC联合编目组织与目录体系

参与建立全国图书馆的联机编目系统及国际合作体O C LC联合编目组织与目录体系, 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信息齐全的网上信息资源体系。指引读者由国家图书馆、北京高校馆、中国数字图书馆等按学科类别查找网上信息资源 (网上数据库、电子报刊、专业网页) 等。收集整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组建成图书馆总信息资源体系, 提供量多质优的网上信息, 为信息服务开拓新的生长点。

(三) 加快知识信息的重组创新, 在信息的开发、管理上研究创新

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是研究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应该是采取“集成、高效、新意”的特色服务。专业用户不仅需要知识含量高、使用价值大、无须二次加工就可利用的信息, 而且需要将分散的各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加以集中组织, 进行文献信息内涵知识的二次开发, 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思路有用的新知识信息。

图书馆按用户的需求, 索取相关知识信息, 分析各方面主题的关联, 寻找用于“创新”的知识信息, 为用户研究与开发创新服务。在已有科研成果基础上, 对现有文献信息加以分析、比较, 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筛选提炼, 为专家提供新的研究切入点或者方向。在对知识信息的检索、搜集、分析及进行取舍和编辑等组织处理工作后, 增加了信息产品的知识含量, 反映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发展。

(四) 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 健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为使全国有着广泛的各类型的信息资源, 各地的大多数图书馆应参加大型数据库按文献信息分类分摊建库, 以建设各地方特色数据库。

(五) 脚踏实地地做好知识信息创新服务, 为图书信息服务增添新亮点

1. 直接主动地提供一次的信息服务

馆藏和网络上存在大量原始事实数据、凭证式文献信息资源。按用户需求, 以图书馆员对馆藏与网络的熟悉应用及所具有的图书情报工作技能能够较为迅速准确地从文献信息海洋中查检出读者所需的知识信息, 直接为其所用。这类服务投入智力劳动相对较少, 属于较简单的文献信息服务, 如我们通过光盘数据库检索查报刊文章的篇名按键找文。

2. 向读者推介文献信息的二次信息服务

1) 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 如对重大事案的处置提供情报。2008年1月底至2月5日的突发风雪灾害, 采取应急预案。提供灾民食品、干净的饮用水, 对医院、铁路要害部门给予备用发电车的信息、咨询、建议等供领导决策。

2) 向本地区领导提供经济发展策略, 使当地的经济理念得到落实, 这就是定专题为决策者展开发展的思路。

3) 对某个专题的服务将涉及到的文献资料信息编制成目录或索引, 使来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从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倘若来馆学者每日51人, 有约一半的教师我们都能以推介方式帮助解决, 那这样的服务就是较为成功的了, 读者就会越来越喜欢找图书馆解决问题。

3. 对知识信息进行智能化创新, 提供创新信息服务

4. 创新知识信息的深层次服务———图书馆员的参与式服务

(三) 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知识素质, 并具有丰富知识信息与较高综合能力, 发挥管理层对馆员的激励作用

1) 增强图书馆馆员专业服务的能力。

2) 扩大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眼界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深度、精度, 加大参与式文献信息服务的力度。

3) 管理层站在较高的层面创造发挥馆员创意的氛围和环境, 用各种方式培养、提升馆员们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只有不断地激励馆员, 使馆员们努力学习并在岗位上得到更快发展。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在高校的图书馆中, 馆藏内容与日常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在图书馆中设置不同的专业区域, 旨在为大学生、教师等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但是往往会由于专业课程类型多, 使得图书馆呈现混乱的状态, 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大大下降, 读者服务的创新性受到严重限制。为了提升读者服务质量, 实现服务形式的创新性, 应强化对网络技术的应用, 以适应现代大学生、教职工等的需求。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 含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立足于高校专业课程, 根据教学需求、学生需求来对图书类型进行不断的补充, 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 大学生、教职工等是图书馆的主要读者, 为了实现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强化图书馆建设, 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从读者本身的需求着手, 强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实现读者服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 将网络技术应用其中是必然选择。在网络环境下, 应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之中, 实现服务的不断创新, 选择更贴近大学生、教师关注的方法, 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打造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运行系统, 不受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可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及时为读者排忧解难, 提高图书馆读者的满意度。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一) 强化图书馆服务团队建设。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建设应以提高服务水平为重要目标, 强化读者服务的创新性, 强化图书馆服务团队的合理化建议, 在具备原有专业服务意识的同时, 还要强化对图书馆服务团队信息技术水平的训练,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寻找。对于图书馆而言, 服务非常关键, 图书馆服务团队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强化团队建设, 强化对服务人员的在职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能力, 进而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从专业的角度着手, 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为了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 应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引进, 既要具备高度的图书管理能力, 还要具备高质量的外语水平, 同时兼具高质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是实现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此外, 为了打造更为专业的图书馆服务团队, 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 严格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 为读者提供热心的服务。

(二) 打造信息化读者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性的实现, 应强化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制定更具个性化、人性化与信息化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 建立网上图书馆, 将实体图书馆中的藏书信息及时上传至网络, 将纸质的图书信息转化为电子版本, 是图书馆的一项重大进步。面对当前问题, 必须打造信息化读者服务平台, 以网络平台载体开展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其一, 建立高校图书馆专属网站, 为校内大学生、教职工等设置专属编号, 进入图书馆后可通过登录的方式进行。在网站中会将各个专业的图书进行分类, 点击相应的图书分类, 读者即可获得更多的信息。其二, 在图书馆网站中会设置客服专栏, 读者有什么疑问可直接与客服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 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三, 在图书馆的网站中, 还会设置反馈专栏, 读者可将重要信息及时反馈到该区域, 如急求某一类型的图书或对一些图书的点评等, 同时还可以对服务进行评价, 如有不足, 就会根据读者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改进。

(三) 强化对网络资源的挖掘。为了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应从读者角度出发, 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借助现代丰富的网络资源, 实现对新知识、新图书的及时补充, 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源, 在网络系统中强化对科研、教育、生产等最终图书信息的搜寻, 旨在满足读者的需求, 为读者提供便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应顺应时代的要求, 强化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打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 制定切实有效的图书馆电子平台, 积极开展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推送与服务, 符合现代大学生、教职工的兴趣,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打造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平台, 开展网上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 为读者提供更具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 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始终不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鲁霞, 邓国勇, 吴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 2013 (02) :41-44.

上一篇:智慧井盖商业计划书下一篇:斜拉链巡检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