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

2024-09-06

慕课背景(精选12篇)

慕课背景 篇1

一、引言

时至今日, 网络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把网络引用到教育领域中, 便催生了网络课程教育这一全新教育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 网络课程教育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和应用, 尤其是在国外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我国高校来说, 网络课程教育也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慕课 (MOOCs) 的出现。MOOCs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 中文译为“慕课”。“慕课”兴起于2011 年, 来自美国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几所知名高校的几名教师把自己学校制作的精品课程上传到网上,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地大学生的兴趣, 注册人数迅速突破百万。与时下盛行的网络公开课不同, “慕课”基于大数据技术, 是实现了包括学习进度管理、实时在线交流答疑、作业批改等在内的, 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新型在线教育。“慕课”的兴起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界的革新热潮, 各国知名大学相继加入, 我国也不例外。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知名学府都先后推出了自已的“慕课”, 新一轮在线教育革命已经掀起, 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和教师角色都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并倒逼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教师如何从传统教育中的“旧”角色脱胎为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教育背景下的“新”角色。

二、当前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教师角色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到位, 最终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哈默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提供者。而王蔷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几个角色, 如激发者、引导者和研究者。当前我国高校不乏名师、专家, 能完美地诠释以上所提的一个或几个角色, 成为受大学生追棒和热爱的高校教师, 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在尝试、在挑战传统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和学科教学领域, 如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 崔其升的“自主学习”, 还有刘援等人提出的体验式外语教学等, 都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然而事实是,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扮演好自已的角色, 尤其是在高校, 没有升学压力, 没有家长的要求和监督, 他们有的被大学生称为高校课堂的“糊弄者”;他们有的死守传统教育几十年如一日, 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未改变, 一直坚守“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的俗套;有的利用网络课程在课堂上整堂播放网络课, 不讲解, 不组织学生讨论, 不布置学生任务, 成为隐身教师;有的是纯粹的“课件”播放者, 由于“课件”具有信息承载量大、表现形式多样、便捷等多种优点, 颇受大学教师青睐, 其本意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也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很多教师似乎太过注重其优势而形成了对它的依赖, 尤其是一些出版社的教材本身就有配套的课件, 这更为教师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他们在课堂上直接播放课件, 然后复述一下课件上面的内容, 沦为了一名纯粹的“课件”播放者;更有高校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 不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只好借助考试和学分来要挟学生, 学生为了得到出勤分数, 为了不挂科才勉为其难地来听课, 但大多在课堂上睡觉, play mobilephone (玩手机) , 这样的教师沦为了高校学分制的工具。

三、“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 “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冲击

网络课程教育毫无疑问撬动了传统大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根基, “慕课”的出现更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思潮, 它如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高校课堂, 撼动着高校教师的角色和地位, 因其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 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它不需要有学校的学籍, 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 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慕课”推出微证书后, 更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概念, 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让自主学习者感受了充分的自由和多样的选择。这对当前的教育观念、教育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冲击。新的形势在倒逼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 而教师也被迫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人们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高校教师还需要吗?课堂教学还需要吗?教师是不是要下岗了?高校将消失吗?专家和知名教授给了我们答案。来自恩波利州立大学的马库斯·D·柴尔德里斯教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认为未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不能代替大学生的教学工作, 只是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体验。北京大学的尚俊杰教授认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流程再造, 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专业化。”2013 年多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成为热点话题, 但其中重要的观点认为它的鲶鱼效应显而易见, 但别想让它解决一切问题。由此可见, 网络课程教育不能代替高校教育, 网络更不能代替高校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引导, 不能代替师生情感的培养, 不能实现同学之间的合作, 不能为同学们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记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教育内涵的提升, 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而实现以上目标, 除了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外, 教师的角色转变才能最终践行一切教育革新。

(二)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1.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评估者

“慕课”课程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上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显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因此提高学习的效果。研究显示, 人的高度专注时间约在15 到20 分钟, 慕课课程的时长就是按这个规律来编排的, 它不需要学生拿整块的时间正襟危坐地进行学习, 而是闲暇时不经意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压力不大, 方式灵活。当学生听不懂时还可以反复学习, 反复观看, 这在实体课堂上是做不到的, 你不能要求教师为你个人重复讲一个知识点, 因为教师要照顾的是全体同学。另外, “慕课”区别于普通的网络课程的地方是在课程中间可以穿插问题、布置任务, 甚至随堂测试等。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了解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当一门课程的所有测试都过关后, 学生还可以获得微证书, 微证书的作用尽管不能等同于毕业证或资格证, 但它也能充分证明持证者自修过某门课程, 这对用人单位而言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当然, 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学习方式, 要求学习者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学生最为缺乏的也就是这种自制力和自主性, 这就需要教师来设计和监控,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进行互相监督, 组长充当教师的助手,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和反馈, 教师也可根据慕课内容布置一定的任务, 促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而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又将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学业成绩。

2.成为教学设计者和课堂教学导演

“慕课”的出现无疑挑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同样的课程, 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教学方法更生动、内容更丰富、讲解更清晰、时间更灵活、费用同样低廉甚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 课堂教学便有危机了。在此情况下, 大学教师若想继续保持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教师可顺应形势, 利用“慕课”的平台, 搜罗全球的优质课程, 拿过来供自已所用, 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 加上当前大学生上网机会无处不在, 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 布置学生在课外先“听课”, 课堂上着重分享、讨论和拓展延伸, 采用课内课外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也促使教师从一名讲授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导演者。

3.成为一名学习者和在线教育革命的主动参与者

当危机来临时, 我们只有勇敢面对, 主动参与, 而不是逃避, 才不至手足无措。两年多的时间, “慕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被称为“慕课”的“三驾马车”的Coursera与edX、udacity三个平台注册人数与日俱增。单Coursera, 全球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 共享386门课程, 注册学生超过400万。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 ‘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 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 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 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7 月9 日, 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也认为“‘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 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在他看来, “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 翻转课堂, 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 如果我们不主动参与, 我们终将在这一轮教育革命中被冲刷、淘汰。如何参与?教师们应该加紧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并熟练运用, 同时整合本单位优质资源, 通过团队合作和课程组合形式, 尝试制作自已的网络课程, 设计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估机制, 让自已和学生共同融入这个新的教育大潮中。

4.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新的教育形势促使高校教师对自身惯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研究, 这显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一个课堂的管理者和讲授者, 转变为研究者和反思者。陆昉认为, 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以“慕课”为契机, 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从容面对, 要参与其中, 但不是赶热闹。事实上, 在线教育是不能代替学校教育的, 更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教师们目前该做的是研究如何在新的在线教育革命中想办法突破当前教学的瓶颈, 解决教学中存的问题, 借以提高教育质量。

5.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和导师

“慕课”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掌握知识, 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的或是最主要的渠道时, 教师应该考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成为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指引学生朝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

四、结语

正如前文提及的, “慕课”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一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二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对于教师来说, 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育革新对教师职业标准的要求反而更高。无论是Ipad教学还是“慕课”的汹涌而至, 都只是一种教学的形式和工具, 教育永远不只是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塞进学生的脑袋里, 教育要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大学要从传授知识的地方变成产生知识的地方, 这样, 师生在头脑风暴中思维碰撞, 在心灵交流中生成智慧, 才不再是一种愿景。教师角色的转换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曼丽, 张羽, 黄振中.慕课正酝酿着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 2013-5-23.

[2]曹继军, 颜维奇.慕课来了, 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 2013-7-16.

[3]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中国教育报, 2013-9-23.

慕课背景 篇2

【摘要】文中首先概述了慕课的内容,其次分析了慕课背景下推进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优势,包括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再次,指出了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思维有待更新、教学水平有待统一、教学监督效果有待优化、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最后提出了几点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建议,包括围绕教学效果进行重新评定与考核、任课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完善传统教学方法、有效拓展高职英语教学知识面,旨在提升高职英语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慕课;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一、前言

在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十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加适应工作岗位,提升工作效能。在实际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均在课堂中采用了“慕课”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期间,该种教学模式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此,针对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慕课概述

慕课(MOOC)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在教学中应用时,其所依赖的基础是以往发布的资源及学习管理系统,通过对该类资源与互联网中开放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而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1]。进行“MOOC”字面意思的解读时,M其指代的是一种大规模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不同。而第一个“O”指代的是“Open”开放的意思,意在表明其是在兴趣的支持下,想要进行学习就能够随时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无需受到国籍、的限制,仅需注册一个邮箱,就能够参与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课堂学习中。第二个“O”指代的是“Online”在线的含义,在不限空间、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最后一个“C”指代的是“Course”课程的含义,综合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慕课”教学形式应用,就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进行授课。

三、慕课背景下推进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在我国以往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首选教学流程,然后再进行更具专业性的英语知识学习。此种教学方式应用之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必然随之降低,进一步形成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之间脱轨的问题[2]。以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为例,其基础英语的教学课程被普遍安排在大一,而相关专业课则被安排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学习,如果单一性的站在两者教学内容而言,则关联性比较弱。此时,应用慕课教学方式开展相应的英语课程教学,能够充分将专业所涉及到的英语知识教授于学生,充分改革了传统教学中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学习兴趣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慕课教学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辅助教学。具体而言,将“微课”作为教学资源的载体,进一步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分析,借以丰富固有教学资源[3]。其次,在具体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领域或模块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就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个性筛选出更加适合的学习内容。再次,学生可以进一步针对所选择的.英语课程及内容进行更具深入性的探讨,提升英语语言的应用实践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慕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学习形式上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这使得学生对于原本枯燥的英语学习会重新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人网络在线学习能力的同时,同时也为学生网络环境沟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有待更新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学校的布置安排之下应用了慕课教学形式开展相关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并为从思维深处认同该种教学方式,自然对于该种教学方式应用的深入钻研程度也远远不够,继而形成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在形式上,高职院校已经应用慕课等先进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思维上,仍旧秉承传统的教学思维,那么相应的教学效果提升微乎其微就成为预想中的结果[4]。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思维贯穿的教学活动中,慕课教学的引进,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优势。由此可见,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加深并同化高职英语教师对于慕课这一全新教学方式的认知度就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水平有待统一

在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资源都是决定学生知识学习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基础。例如,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高等本科院校相比较,在资源的划分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本科院校在资源获取的起点上之上就已经超出高职院校[5]。在这一认知前提上,统一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资源获取渠道就成为重要教学管理内容。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不仅在英语教学资源上比较欠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比较有限,部分比较高难度的英语知识点或内容甚至教师都未涉猎研究,此种状况下教师所教授出来的学生学习质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水平的不统一,即便是在同等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依旧会影响到慕课教学的最终呈现效果。

(三)教学监督效果有待优化

与一同经历高考进入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单纯依赖于学生自控提升学习效果,那英语的教学效果优化空间必然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并未充分认知到该点内容,在应用慕课进行授课时,就放松了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力度[6]。例如:英语教师在应用慕课进行教学时,学生仅需打开线上教学窗口即可进行学习,此时多数教师在进行考勤统计时仅是将在线状态作为出勤标准,学生在线期间,是否真正投入学习状态教师并未深入去了解和调查,此漏洞的出现,引发部分投机取巧同学仅是将教学窗口打开而并未认真听课,无形中降低了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一直是社会技术人才的主要输出阵地,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往往与学生未来毕业实际工作之间关联性不大的问题,与岗位技术应用中涉及到的英语内容相差甚远,追根溯源在于其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7]。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英语教学唯有以实用性语言教学这一结果为目标,才能真正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起到帮助。另一方面,院校方面对于英语教学的不重视,也是导致该学科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最终造成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掌握与技能学习之间脱节。

五、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一)围绕教学效果进行重新评定与考核

在应用慕课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时,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及考核形式。一般情况下,应用慕课进行学习后,所有原本应该在课堂上提问、解决的问题都会通过慕课网络线上解决,此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成果评定时,就应该围绕学生在慕课论坛中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学习认真程度进行评定,做好结合实际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得出学生每一学期中,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还应该使用“课上30%+线上30%+期末40%”的英语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借以实现对于英语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目标。得出考核结果之后,教师应该围绕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总结,用以调整后续的教学侧重点。

(二)任课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在慕课教学背景之下,虽然通过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形式将英语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能够平等性的享受教学资源。但是,在授课主体上,教师还是需要承担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责任,那么在教学资源平等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就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应该改革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刻认知自身在整个教学课堂上的地位,扭转之前所沿行的知识占有者理念,积极去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助学者。其次,为了充分优化教学质量,英语教师还应该实时关注慕课更新状况,“淘出”与高职院校相契合的教学课程,借以实现在线课程与线下教学之间的转换。最后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身,发生为一名“自主型”教师,及时与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慕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意在通过更好的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最大程度提升学习效果。

(三)完善传统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慕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形式,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极强的优越性。在这一基础上,英语教师想要更好的完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完成对于慕课教学模式的认同,并对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更具深入性的研究。其次,有效与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结合,意在从多个角度完善慕课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自制力并不高,在这一基础上单纯的将全部教学内容依赖于慕课教学方式完成教学,教师则无法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监督管制。此时应该采用“传统+慕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出面授课程、慕课网络课程和英语交流讨论三种类型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借此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四)有效拓展高职英语教学知识面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多数来源于课本之上,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所能够涉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内容十分有限,对于学生自身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也欠佳。在这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之下,教师想要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面,慕课教学就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慕课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海量的英语知识中选择出更符合现阶段学习阶段的信息内容,按照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为其配置不同的英语知识内容,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得以提升学习质量。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慕课教学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方面,学生自身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积极性。另一方面,慕课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更易于接受,对于知识的吸收效果也十分良好,最终为我国整体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水平实现阶段性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响.浅谈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3):29-32.

[2]郭沫.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J].科技经济导刊,,23(36):188-189.

[3]董丽娜,马丽华,王会强.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40-42.

[4]石彤,王丹丹.浅谈慕课的发展现状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6,19(23):412-412.

[5]许金花.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16,32(13):71-72.

[6]刘玉颖,胡兰红.基于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读天下,2017,27(5):145-146.

慕课背景 篇3

【关键词】慕课 ; 课程教学改革 ;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4-02

自2008年加拿大的Dave Cormier 和美国的Bryan Alexander 两位学者首次提出“慕课”以来,慕课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世界范围内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慕课潮流的席卷而来,是否预示着大学将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历史性的“质”的革命?抑或“慕课”只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出来的盛行一时的“语言泡沫”?单就电力类课程教学而言,“慕课”这一信息网络技术与高校教育技术的新兴产物,是否有助于优质教学的打造?是否能够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问题均需结合信息技术时代特点和教育机制改革目标,对“慕课”作客观分析和认真研判。

一、“慕课”的起源与价值认识

“慕课”是“MOOC”的音译,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08年,“慕课”由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位学者首次提出。[1]到2012年,“慕课”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领域的流行语,《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MOOC元年”,而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网站被称为“MOOC平台的三驾马车”。[2]就我国而言,2013年是“慕课”盛行之年,故2013年是MOOC本土化之年,自此,中国开始融入MOOC浪潮。对于“慕课”风暴的来袭,任何国家或高校,均需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否则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将落后以及大学将沦落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将绝非危言耸听。

从MOOC的四要素来看,开放(Open)是“慕课”之核心;课程(Course)是“慕课”之内容;在线(Online)是“慕课”之时空形式;大规模(Massive)是“慕课”之结果和影响力[1,3]。基于“慕课”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将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式教学,而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行为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讲台将成为全球少数名校名师的舞台,众多教师将由台前的“传道授业者”转而成为幕后的“解惑者”;另外,大学课程将由团队共同完成,除了课程讲授以外,还需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评价、服务及管理体系,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模式转变。

“慕课”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慕课”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门类的课程教学呢?

二、电力类课程教育特点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高校是电力人才的培养基地,而电力类课程教育是培养电力人才的关键环节。电力类课程以工程技术为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均是电力类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

就电力类课程本身而言,基础理论课程是电力入门之基础,且电力类各基础理论课环环相扣,知识点循序渐进,具有理论成熟、知识体系精炼等特点。专业课程是电力类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分歧点,各方向的专业课程内容差异较大,且电力行业发展飞快,尤其是当前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电力事业在全球迅猛展开,专业课程前沿动态具有时新性,专业课程内容亦须紧跟时代步伐,实时更新,方能教育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电力人才。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工程技术类知识应用于实际电力行业的必经之路,“纸上谈兵”并非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方是电力类人才的追求,若想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配置相应的试验设备,构造与电力现场相符的模拟环境,以期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为电力人才的输出“磨好枪”、“加满油”,另外,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亦是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孕育新时代的精英人才。

三、“慕课”背景下的电力类课程教学改革

将“慕课”与电力课程教学相结合,即通过在线提供电力类课程的教学微视频,学习者在有网络的地方可自行登录观看学习;“慕课”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通过作业或考试等途径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律,以期不断改进和完善“慕课”资源;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在线学习小组或在线论坛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或者课下与教师研讨;对于过程评估合格且通过课程考试的学习者,将颁发该课程的微证书。

就电力类的基础理论课程而言,基于其课程知识点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可利用顶级学府中名教师的微课程进行电力类基础理论知识的“慕课”教学,让任何学习者均可不出国甚至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国内外顶级学府的优质教学资源,从理论上来讲,“慕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预期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慕课”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5]:教师必须心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予学生,教师为了制作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必须在幕后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并作出反馈,仅少数名校名师会作为主课程讲授的“主角”,出现于荧屏之上;就学生而言,学生需明确自己在“慕课”中的主导地位,提高自制力,自觉抵制网络中的“灰色文化”,专心于课程学习,同时慕课的国際性对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加强外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以期能够顺利享受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endprint

就电力类的专业课程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课堂将专业技术的动态和前沿传授给学生,若完全依赖于“慕课”教学,为了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就要求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与电力类专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否则学生无法通过“慕课”掌握专业动态,从内容更新而重新录制教学视屏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来看,“慕课”未必是电力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慕课”优势,同时能够保持学生专业知识的“源头活水”,与“慕课”伴生出来的集合在线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将更适合于电力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将SPOC与MOOC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比单一的“慕课”教学更适合于电力类专业课程,亦是其他学科门类课程值得效仿的有效策略之一。

就专业实践教学而言,“慕课”可借助先进网络技术,将电力类实践教学从实验室搬到荧屏之上,在线教学平台可突破实践教学时间和地域限制,彻底改变当前实验室或实习地的实践教学模式。然而,电力类学子毕业后可能会作为一线工作者从事电力相关工作,“纸上谈兵”终非上策,必须通过“真枪实弹”去体验理论到实际的成果转换。为了弥补“慕课”模式下实践教学的不足,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新常态的形成,该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和操作、教师面授监督和指导的电力类实践教学新模式。

四、“慕课”带给电力类课程教学的挑战

“慕课”作为一柄双刃剑,在给电力类课程教学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管理体制改革、微证书认定机制、资金投入来源、文化交汇与冲突等多方面带了强劲的挑战。从管理体制方面来看,教育模式的“质”的改革,需要政府和教育机构拟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且与“慕课”背景相符的教学规则、考评标准和微证书认定规则。从社会认可度来看,如何将“慕课”与现有学历学位认证相关联,如何让电力单位认可“慕课”背景下的学历证书,均是“慕课”带来的必须正视的挑战。从资金投入和来源来看,“慕课”的制作、开发和运行,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支持,想要 “慕课”教学模式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合适的运营方式,同时必须保证经费的来源。另外,国外的电力背景与中国并非完全相同,如何将“慕课”中所学的基于国外电力系统背景的知识迁移到我国电力系统中来呢?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结语

“慕课”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冲击是巨大且真实的,如果有人认为“慕课”将会改变和颠覆大学的社会功能,将彻底改变沿袭已久的传统教育模式只是无稽之谈。因此,面临“慕课”这一影响巨大的数字时代的产物,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客观对待,敢于更新自己的观念,迎接新事物,并积极采取改革措施应对之,只有立足教育规律,接受“慕课”的挑战,加快改革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在“慕课”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桑新民. MOOCs 熱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2]花宏艳. MOOC 浪潮来袭与中国大学的应对策略[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 68-69.

[3]马若龙,袁松鹤. 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0-26.

[4]贺健伟,陈华贵,陈群等.基于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96-97.

[5]单勇,张净玉. 专业基础课程引入MOOC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1-222.

“慕课”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篇4

MOOC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低廉甚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这将迫使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MOOC浪潮下,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而非课程的主导者。在教学关系上,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引导与帮助,从 “教学”转变到 “导学”; 师生关系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更加趋于平等,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第一,教师应当研究自主学习模式。因为有效的 “教” 与 “学” 模式设计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宜的学习主题、 “学案” 设计、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分享协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通过 “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关课程,通过有计划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有针对性的系统练习、个体参与互动带来的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MOOC的出现无疑给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然而,如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激发每个学习者的自觉性和潜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进行有效合理的导学案设计与课程设计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导学案设计与课程设计中关键要从问题入手,注重学习过程,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引领全局的目的; 同时需要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让学生能够课外独立学习,课内合作学习; 实现学生主体回归,使得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创新、批评思辨等能力; 课堂教学实现从多讲到多学,教师从前台到身后,学生由配角到主体的目标。

第二,教师应当强化课堂管理与实践环节设计。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果断处理,以便对后续教学目标进行调节; 通过结合MOOC课程与学生的反馈,进行合理的实践环节设计,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当注重个性差异与分层教育。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学生受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影响,必然存在个人发展的客观差异。教育的价值首先是要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而MOOC的出现为分层递进、因材施教的实现提供了优良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行动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指导,进行分层矫正与调节,实现分层评价,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佳化发展。

慕课背景 篇5

【摘要】当今社会,“慕课”二字已炙手可热,各大高校纷纷引进。它最早起源于美国顶级高校,是一种大型的网络公开课,即一种在线教育方式,它能解决当前全国高等教育学费昂贵、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及自主学习要求旺盛等问题,但其受自身特征约束,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如何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慕课 在线教育 传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0-02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简称“MOOC”或“MOOCS”,它是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开发模式,其课程覆盖内容十分广泛,它作为新时代的“教科书”,正从知识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对传统意义的高校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慕课的特点与类型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1)慕课“微视频”

慕课最明显的特点是“微视频”,即微课,与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的网络教学视频不一样,它只有15分钟内容,虽然如此,但能有效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并维持学习有效性。

(2)慕课强调“先学后教”

慕课强调“先学后教”,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翻转,“先学后教”指学生先听课,即先在网上听教师的授课视频,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种模式让学生换了个时间和地方听教师授课。

(3)大规模

慕课规模较大,参与者众多,一门课有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同时学习。

(4)慕课是一门“开放性在线课程”

慕课是一门“开放性在线课程”,因为慕课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而且不设定学习的门槛,只要有需要,人们都可以参与慕课的学习、讨论和交流。

(5)慕课具有“互动性”

慕课的“互动性”表现在它不是教师单方面给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或者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学内容,而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学生之间也有互动。

(6)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般慕课会包含作业、测验、考试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规定有一定的时间,即它们受时间限制,学习者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至今,全球开设共计约14000多门慕课,涉及到的语言达到200多种,其中美国开设的慕课数量位居首列,亚洲共有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约300多门慕课,欧洲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的慕课门数约占全球慕课门数总和的四分之一。

中国于2013年引进慕课概念,根据coursera数据显示,在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大约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位,2013年加入coursera平台的学习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5所学校,同年,这五所大学宣布加入edx。其中北京大学共开设了9门慕课,并且在edx上进行全球教学。

2014年,在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相当大。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加入coursera平台。

仅一年时间,中国大学的慕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状态。

3.新形势下慕课对高等学校革命性影响

(1)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冲击

其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传统高校教学方式是讲授式,先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接受并理解,此种方式较容易使得学生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慕课正好改变了这一状况,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借助慕课平台能较好地利用资源,学以致用,它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它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对教师的冲击

慕课的出现必然会对教师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它会造就一批“特级教授”,青年教师的地位将受到要挟,他们即将面临成为慕课助手的境遇,或者直接被淘汰。

(3)对高校的冲击

高校教育体系既不会随着慕课出现立即消失,也不会被颠覆,因为即使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到世界,但智慧养成的过程对慕课来说是无法解决的,网络在线听课不利于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及校园文化的熏陶,也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师生互动时的真实场景,更重要的是维系大学合法性的原因是社会承认机制。

(4)引发教育主权纷争

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库尔塞在《单向度人》中明确指出:“这种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政治的世界,……,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技术合理性变成了政治的合理性”。慕课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慕课的崇拜。慕课促使教育向“非制度化”转换,但同时它具备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全国文化壁垒被攻破,其统计结果“大数据”正对各国教育的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以总结出,“慕课”平台重新展露出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上的主导权力以及经济运作、文化渗透的政治阴谋。

4.高等院校对慕课的价值追求

(1)慕课的利弊

“慕课”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难分胜负。它在高校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成大规模的慕课联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还包括一些视频的拍摄、剪辑、合成等,工程量十分巨大。二是慕课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向学生讲解系统的知识构架,对整体知识的整合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三是慕课的自主性比较大,学生变成了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和进度都由学生自身调控,但这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调控能力比较强的基础上。对于部分高校学生欠缺主观学习欲望的情况,慕课目前还不能得到普遍推广。

(2)“慕课”的价值

“慕课”的价值之一在于驱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它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到世界各个角落,供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接收到最顶尖高校名师的课程,乃至拿到学位认证书。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共享文化”精神,同时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表现之一。

“慕课”的价值之二在于促进了大学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当面讲授为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形成高效能的课堂教学。但“慕课”形成了一种以改变学生上课时间和地点及上课方式为目的的课堂,它变成为师生之间探究深度知识、思辨、互动的实践场所,且是教学模式变成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种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慕课”的价值之三在于学习者能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获得知识形式比较单一,而“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同时它是开放的,而且能重复播放资源,因此,学者能从多个渠道获得知识。

“慕课”的价值之四在于学习者能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获得知识是学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是讲过的内容,是不会有记录的。而“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同时它是开放的,而且能重复播放资源,且可以搜寻统一主题的课程进行参考,因此,学者能从多个渠道获得知识,所以学者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

综上,高校慕课的应用价值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几点:第一,应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加强,无论技术多先进、设备多优质、课程资源多丰富,“慕课”优势也无法体现。第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慕课”改变了教学模式,从而也会对教师有所要求,那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也应该随之调整。

5.结语

慕课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血液,促使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授课风格,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的平台,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慕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还未完全普及,还需要各方不断努力,不断融合和吸收传统教育的优点。

参考文献:

慕课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建 篇6

【关键词】慕课 教学模式 创建 日语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同样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育行业对先进技术的融合性极高,从最初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到现在依托网络技术的慕课教学方式,都体现出了教育行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技术性。本文将慕课为基础,对《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进行相关分析。

二、《综合日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日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近年来,日语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已经开发出了在线词典、专业的日语学习网站、在线日语广播等多种节目,这为高校日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教学不足。

(1)专业日语教学局限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传统日语教学模式比较固定,灌输式、讲解式为主,这主要是受课程教学目标与课时数限制所导致的的。《综合日语》课程知识点多、教学任务复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挑战,为完成任务,教师只能采取灌输式讲解方式;而学生也只能机械的记笔记、单词、语法、课文、发音等,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受到影响,降低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不均衡。当前,我国教学资源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各地区、各学校、各专业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各不相同,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的不公平性。另外,受区域影响,日语课程在北、上、广、黑、吉、辽各省市的发展水平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以上地区日企多、日籍留学生较多,日语专业学生可得到实践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其他日企、日籍留学生相对较少的地区,则更加需要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等形式填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空白。

三、慕课背景下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创建

1.慕课理论介绍。慕课具有大规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主要特征为自我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短小精悍的课程内容、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同伴互评的评价方式。慕课教学模式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慕课不仅促使学校之间展开了合作和竞争,还促使高等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教学由个体行为逐渐演变为团队合作的模式,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配置,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日语慕课创建。

(1)慕课规划。首先,在建立《综合日语》慕课前,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源准备工作。课程资料方面需要准备课程的教学视频;人员方面需要对慕课创建人员进行专业的Mooc培训,使教师熟悉慕课创建的基本流程;然后还要组件慕课团队,将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相应的技术人员,如视频制作人、讲解人等。其次,课程规划。创建团队要对《综合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活动形式、考核方式进行重新规划,并将各项规划进行任务分解,对规划分几个阶段完成、人员配置、出现问题时的对策等细节进行全面考虑;规划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以及实现的具体途径。再次,样例制作。课程规划完成后,需要制作具有代表性的样例,试用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确定无误后才能制作全部课程。最后,课程试用。慕课制作完毕后即可上传使用,教师或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内容选择。

(2)慕课创建过程。视频、练习和讨论是慕课的基本结构,视频是课程内容传播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对视频制作进行严格控制。视频时间为3-10分钟为宜,整个视频是对某个主题的完整展示,视频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做好不同视频之间的过度和衔接,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练习是教学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测验类、作业和练习,测验类可以客观题为主,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拓展性,练习则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讨论模块是为学生创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因此,讨论模块可分为学习者交流区、作业交流区和主题讨论区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3.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1)教学理念。教育部在对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阐述时提到日语教学重心应进行适当调整,在初级阶段应由原来的“教”逐渐过渡到学生的“学”,以此为指导,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反复训练、只学不用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2)教学内容。慕课背景下的《综合日语》课程教学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其中线上内容主要有教师发布的课程视频、快速测试、课程作业、课程考试以及补充讲义;学生需要完成并提交线上作业、学习社区交流。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真正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另外,当前使用的《综合日语》教材系统性较强,但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较为落后。随着慕课课程的推进,教师或学生可以将网络上搜集到的日语素材发布到慕课学习网络平台,这样可以充分感受到当下日本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这种不局限于教材的教学,更能体现语言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活动。慕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方式。结合线上学习发布的课程学习内容,在线下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考察学生的对线上学习任务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堂笔记负担,使学生有精力、有时间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下可以自主完成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可通过平台与教师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而教师可通过讨论或审阅学生练习,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性的设计课堂教学。

(4)教学考核。考核是课程教学效果的测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导向作用。传统的日语教学考核以语言知识点、语法为中心,这就导致了教学也围绕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后的《综合日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日语素养、日语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主,考核也应该围绕学生能力进行。可将考核分为三个模块:日语基础知识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日语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测试的形式进行;日语运用能力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其他实践运用能力,以日常测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可通过期末撰写实践报告、调查研究等形式展开。以上三个模块的分值比例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在确保学生能取得学分的基础上,实现人才的选拔,同时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提供参考。

四、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性、在线的教学形式,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师利用慕课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综合日语》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积极引入慕课教学形式,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日语教学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日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以进一步提升《综合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为所用。

参考文献:

[1]李育英.如何提高综合日语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 44:90-91.

[2]张正军.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论宁波大学之做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5:105-108.

[3]黄爱华.《综合日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3:86-88.

[4]刘倩.慕课背景下日语教学改革初探[J].亚太教育,2015,11: 157+156.

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篇7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与专业契合度不高。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不高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英语教学难以达到“着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这一课程要求。英语教学与专业契合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契合。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是安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之后,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二是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的契合度不高,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都比较低,与专业课程的适应程度并不高,难以充分发挥高职英语教学价值。

2.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学习一门语言课程的重要因素,但在高职教学中,英语环境的缺乏已经是高职院校中存在已久的问题。虽然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门学习课程,但许多院校更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高,导致教师与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态度也不够严谨,英语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升。此外,学生自身对英语课程的喜好程度以及自控能力也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慕课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势

1.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时空限制带来的好处较多,学生不仅能实现自由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师还能借鉴其他不同时间的优秀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英语的教学效率。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借助慕课实现的高职英语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视频,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另外,慕课系统中的大部分教学视频都是专业的英语教学资源,若是教师能够将其与专业英语实现充分结合,可以将慕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视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自主学习中,在线视频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在线视频进行观看与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其长远发展的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最终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慕课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平台和学习帮助,通过视频的自主分析与理解。长此以往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促使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进而提高英语课程的学习效率。

三、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1.结合视频进行教学。结合教学视频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按照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选择适应的专业英语教学视频作为辅助。在高职教学中,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重点不同,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色,选择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在进行英语知识讲解的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特色的结合,继而有效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与作用。另外,教师还可借助慕课系统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为教师针对性教学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

2.利用慕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其他学术性教学相比,高职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师的要求都不高,导致部分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针对这一现象,学院可利用慕课,组织英语教师进行学习。慕课系统中的课程大多是优秀的英语教师的专业视频,能够满足对教师进行培训的需要。同时,该系统还有比较完善的测试程序,能够对专业培训起到一定的检测与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与教学成本,还能够促使教师对这一系统有更深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该系统。

3.丰富教学方式。在高职教学中,英语教学一般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关,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教学方式一般比较单一,大多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及时进行记录并理解为主,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将慕课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系统实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将慕课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结合视频进行教学、利用慕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高职教学的效率与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慕课背景下医学实践教学应用前景 篇8

第一个慕课教学视频早在2006年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后几年, 更为一些国外著名教授推崇, 仅斯坦福大学教授的一堂慕课就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约16万名学生注册学习[1]。哈佛、麻省理工这类顶级学府也相继联合投资商推出数个慕课平台, 涵盖近百门课程[2]。

1慕课的特点

1.1大规模

主要表现为参与课程人数众多。不同于传统课程对人数的限制, 一门慕课动辄上万人一同学习, 教学受益范围可无限扩大。据统计, 共有12 725位学生在杜克大学运行的生物电课程进行了注册[3];斯坦福大学称约30万的学生登记入读了他们的3门电脑课程[4]。

1.2开放性

慕课的学习无门槛限制。只要有网络和了解教授课程所用的语言, 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慕课, 甚至在一些慕课发展较成熟的国家, 学生缴纳一定费用后还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或证书。

1.3在线

慕课学习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不需要远行即可学习许多优秀课程, 不受时间、空间约束。

2慕课的优势

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而慕课的出现正推动着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并宣布启动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 该联盟的加盟单位基本涵盖国内所有的医药院校[5]。慕课作为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新型平台, 必将成为医学教育新的发展趋势。2.1抓住了学生学习的规律

有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而传统医学课程教授时间多在45分钟左右, 课程冗长且枯燥乏味。慕课则是以3~15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 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得到显著提高, 这在教学效果上更具优势[6]。另外, 慕课不同于传统课堂定时定点的学习要求, 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学习感兴趣的医学课程。

2.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课程内容繁多, 一堂课需要学生了解并记忆许多知识点。与传统教育相比, 慕课视频除教师的讲解外, 还配合了一些生动的图片及动画等,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一些类似于游戏通关式的小测验, 学生只有在答对问题后才能继续学习后面的知识。这一新颖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慕课课程涉及广泛,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讲师,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3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现翻转课堂

传统医学课程内容艰涩, 在紧凑的课程安排下, 知识点难以理解记忆, 学生为应付考试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因而, 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 除了把握和梳理知识点、合理地控制学习时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外, 还设计了一些小测验,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能利用充分的课堂时间对学生整理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见解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医学教育也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保留足够的课堂时间, 让学生能更多地与教师交流、学习, 以积累临床经验。因而课前授业、课上讨论练习的翻转课堂模式给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4拥有大量的共享资源

不论你处在哪所院校, 通过慕课, 你都能获取一流大学的教学资源[7]。目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而有的院校即便有优质的资源, 也因为师资力量有限, 不能使所有学生选择该课程。

2.5提供丰富的教学数据

发展迅速的慕课教学平台不只涵盖视频课程, 还推出了许多新的功能, 例如教师能通过相关学习软件直接读取学生视频学习进度的数据。慕课论坛讨论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参与性及思维方向[8], 同时还便于教师收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视频的评价。

2.6收费更加合理

绝大多数的慕课都是免费的, 不论你在哪里, 也不论你是否有足够的金钱来支付学习费用, 你只需要上网就能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优质学习资源。这与动辄上万学费的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相比,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而那些以个人或院校名义开设的医学培训机构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达芙妮·科勒则将这一教学革新称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9]。

2.7学生的参与性更强

在传统医学教学领域, 优秀的教学资源大多比较缺乏, 学生只能选择学校以及所学的专业, 而讲师以及所学的课程、时间是学校安排好的。这种被动学习的情况难免造成学习积极性的丧失, 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性质学习而不是兴趣。慕课则不同, 它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10], 学生学习完全依赖自己的喜好,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师、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8空间优势显著

慕课属于网络课程, 只需在家就能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给那些已经工作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便利, 无需出门, 时时都能学习最优秀、最经典的医学课程, 而传统课堂必然存在空间限制[11]。

2.9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

慕课数据是公开的, 它直观地表现了教师慕课视频制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视频的喜爱程度, 为评定教师工作提供了更公正的平台。在反馈作用的机制下,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增强, 势必积极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12]。因此, 在慕课不断发展的趋势下, 必将出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3慕课存在的问题

慕课虽然具备诸多优点,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3.1慕课的制作难度大

一个精品慕课, 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同时除学术人员外, 还需要电影或电视导演、编剧、动画师、设计师、灯光师、网络设计工程师等。因此, 对课程量大、学习内容丰富的医学专业而言, 既要制作生动形象的慕课视频, 又要满足医学教育的质量, 无疑需要更大投入, 这给慕课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2教师教学工作评定标准缺乏

教师作为慕课制作的中坚力量, 仍缺乏相应的教学工作评定标准来保障自身利益。慕课的兴起必然造成传统教学资源的缩减, 课时数量跟教师的工资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定标准, 难免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阻碍慕课的施行。

3.3在实践性教育中存在不足

因注册学习慕课的人数众多, 师生之间缺乏直接交流, 更无法对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医学教育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 更注重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临床技能训练中, 沟通技巧、问诊、体格检查和基本的临床操作等都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练习及教师亲自指导, 这是无法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同样, 医学教育不仅限于对知识的学习, 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13]。相对于传统教学, 慕课在实践性教学中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之处。

3.4慕课尚无完善的评估机制及标准

慕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视频课程, 还是一个获得学分进而获得相应学位的渠道, 因此, 对学生的评定尤为重要。而医学专业偏向于文科类, 因此就不能简单采用现有的计算机评估、学生互评、网络考试等进行教学评估[14]。此外, 关于模仿和剽窃的问题, 慕课也不能幸免。伯克利加州大学David教授在他教授软件工程课程时, 发现了一起严重的抄袭事件, 这些学生的作业完全相同、一字不差, 人数多达二十余人。因此, 我们仍需要对慕课的评估机制和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3.5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

相较于传统教育的被动学习, 慕课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通常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与意志力。当学习完全变成一种自主行为且不受外在因素约束的时候,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制造一个松懈的机会, 因此, 便出现了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的现象。

4结语

慕课虽不能取代传统教育, 但它能成为一个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慕课交互性论坛, 可增强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进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我们应该理性地去认识和了解慕课,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

摘要: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MOOCs) 的兴起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教学形态多样化提供可能。面对慕课热潮, 是顺应潮流积极改革, 还是墨守成规, 亦或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新型教学道路, 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丰富慕课资源, 以实现医学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协调发展。

慕课背景 篇9

“慕课”是由英语MOOC直接音译过来的, 其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 也就是MOOC所代表的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网上学习,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在线课程。自2008年“慕课”这个术语被第一次提出以来, 全世界著名高校和一大批教学工作者都开发主办自己的网络开放课程,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平台是:Udacity, Coursera, 以及ed X。2013年是国内慕课蓬勃发展的一年, 不但国内著名高校北大、清华纷纷加入世界著名慕课平台, 同时各大高校也在研发自己的慕课平台。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科技英语课程的授课, 但是其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是普通英语的教学, 不需要也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用英语的教学。虽然在中国加入WTO后,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现有的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 课程滞后于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慕课的兴起带来了在线课程的新体验, 使学习者有了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迫切需求, 也给研究生学术英语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给其课程的设置以新的灵感。

二、慕课对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启示

1 . 优化研究生英语课程模式, 凸显学术英语课程的地位。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ESP又分为学术英语 (EAP) 和职业英语 (EOP)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西方学术英语教学课程已经成为预备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步辅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术英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 在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 (第一外语)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是由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部分构成。实践教学中, 各个学校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模式。由于主客观的原因, 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只能在基础的通识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挤压下生存。

慕课时代, 虽然在线课程使用的语言不同, 但大多数课程是由英语讲授的, 不同学科的学生猛然从基础英语转化到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纯英语的课程中, 面对大量的专业方面词汇和不同于基础英语的句子和语篇结构, 此外还要通过种种学习社群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理解, 与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及老师进行交流, 在线学习遭遇语言瓶颈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在线课程的新体验, 使学生有了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迫切需求, 客观上为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2.改变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慕课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以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因此对于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来说, 把这些课程都制作成慕课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 慕课这种在线教学也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课堂教学。然而慕课的视屏教学方式为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借鉴和转变。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甄选适合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在线视频课程, 列如TED演讲中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视屏;同时对于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等有规律可依, 具有可复制性的学术英语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的形式, 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新模式, 达到教学互补。翻转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次序、课堂内与外以及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优质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的学术需求。“慕课”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 学术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 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理论是国际教学领域用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一理论, 我们对河北工业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他们的学术英语需求类型及需求程度进行深入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及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术英语呈现出多种需求。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标, 研究生需要进行大量专业学术交流, 他们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撰写学术论文、阅读学术专著等。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单纯的语言学习向学术英语方向转变, 让英语真正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有力工具。EAP通过语言技能的强化, 使学生在慕课平台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下, 按需选择, 为下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4.提高教师素养,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学术英语的教学对老师的理论知识系统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慕课”时代更是需要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慕课时代下的学术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翻转课堂的实现使得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得以弱化, 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助力者, 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提供者的角色。其次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楚的认知, 不要妄自菲薄。教师在慕课背景及学术英语的教学背景下, 不但要对相关理论及技术进行学习, 更要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教师依然是课程的构建者, 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 英语教师的地位在学术英语课程中是不可取代的。此外慕课平台也为教师的群体合作提供了机会。传统教学中, 青年教师的成长就离不开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 新时代下, 教师更是可以通过慕课这个平台和各国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实现学术沟通与交流,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慕课的到来以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 包括英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术英语则成为提高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慕课这样国际合作的背景下, 学术英语课程要抓住其发展的机遇, 迎接挑战, 为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开创出一条崭新的“混合模式”的教学体系。

摘要:慕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也为处于改革十字路口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启示。甄选制作适合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的教学视频课程, 设置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将助力于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改革, 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慕课,学术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吾文泉, 周文娟.基于“慕课”现象的ESP教学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12) .

[2]张鸷远.“慕课” (MOOCs) 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2) .

[3]姚少霞.“慕课”时代的教师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6) .

[4]陈光海, 韩晋川, 汪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8) .

[5]马武林, 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3) .

慕课背景 篇10

当前的慕课平台主要包括C oursera、ed X和U dacity, 以及一些名校如斯坦福大学等组建的慕课平台。2013年,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相继加入到了慕课平台ed X和C oursera, 实现了部分课程的网络共享和学习。《数控加工制作》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 是《机械制图与A uto C A 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 也是《机械认知与装拆实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等操作技能方面的再一次提升, 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打下基础。

二、《数控加工制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数控加工制作》包括数控机床结构, 刀具、夹具及材料知识, 以及插补和刀补等理论知识, 而开课时间一般在大二的上学期或下学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懈怠的情绪, 对理论部分的讲解兴趣不大,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15分钟, 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难于让学生对《数控加工制作》的理论部分有较好的掌握, 迫切需要改革。

(二) 实践部分内容琐碎

当前, 实践部分主要通过教师在机床前现场讲解零件安装、刀具选择以及对刀等内容, 内容较多, 一遍讲完, 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印象, 加之班级学生较多, 有些学生根本看不到听不到, 能很好掌握的只有几个注意听讲的同学, 如果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讲解, 教师的工作量会很大, 况且还是会有一些学生不会操作, 效率不高, 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慕课的特点

慕课, 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 不仅仅是将众多的课程资源放到网上,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同时可以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在线上进行提问并得到教师或学生的快速响应, 学习完成后线上做作业, 通过系统自动批阅,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教师差缺补漏, 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增加更多的网上交流环节, 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内容的学习及实践。

四、知识点细分

借鉴名师教学成果以及精品课程内容, 将《数控加工制作》的内容进行细分, 以讲解10分钟的内容为一个单元, 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 视频的长度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看下去的兴趣, 学生对长篇累牍的教学课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和耐心。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于零碎, 并且每一段视频最好是一个完整的部分, 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比如, 可以把车床的结构讲解分为一个单元, 大约需要7, 8分钟时间, 对照车床首先介绍车床的几大组成, 再将镜头聚焦到每一个模块上面详细讲解每一部件的结构及用途, 让学生能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五、课堂教学过程

完成知识点细分以后, 就要通过录屏软件或摄像机进行教学课件的录制并传到网上, 录制视频需要注意一定要精神饱满, 吐字清晰, 能够提起学生看下去的兴趣。把所有课件传到网上的同时, 还需要制作和视频课件相关的文档, 如果视频看不太清楚, 可以通过文档详细的讲解进一步学习, 以及和教学视频相关的作业, 作业最好是选择和判断, 有利于通过系统自动批改,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由于所有课件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 课堂教学的安排可以更加灵活一些, 比如理论方面的内容, 直线、圆弧插补以及刀补的内容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在课下学习以后到课堂上讲解, 其他同学负责找茬, 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六、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课下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 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教师安排按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有一小部分同学可能会应付了事, 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 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对此, 慕课系统可以直接获取每位同学在线学习的进度, 以及参与讨论、提问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次数, 还可以记录每位同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根据以上方式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能够在网上实时监督学习情况, 并催促进度慢的同学抓紧学习。此外, 为避免一些同学打开视频以后不学习的情况, 故意设置如下, 如果视频播放过程超过两分钟没有鼠标点击, 就会终止视频播放, 相当于学生没有观看视频。通过以上种种方式管理、监督学生, 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课下的在线学习学到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效果与分析

通过两个数控专业班级的实验, 发现, 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完成教学课件的学习, 部分同学能够很好的理解授课内容并完成对全班同学的讲解, 有几个同学参与度不高, 经过和班主任沟通后, 发现这几个同学平时不怎么学习, 天天联网打游戏, 对这样的同学要不抛弃不放弃, 让他们几个晚自习时间到机房在教师监督下单独训练, 这些同学在随后的课程学习中积极性明显提高, 能够完成70%的在线学习。

此外,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 其他同学参与度不高, 他们感觉都看过了, 好像是浪费时间, 这个时间我会让讲课学生先停下来, 问一下学生是不是已经都学会了, 不需要听了, 如果说已经真的掌握很好, 那就跳过去讲解下一部分, 如果是别的原因, 教师要适时引导, 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摘要:在慕课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 基于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文重点研究了数控加工制作课程的慕课可行性, 并提出了本课程教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慕课,数控加工制作,教改,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孙金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2]吕海, 翟华丽.关于数控实习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慕课背景 篇11

【关键词】慕课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3-03

当前,以Coursera、Udacity、edX等为代表的“慕课”,正以其强大广泛的辐射性能、高品质的课程教学、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创新考核方式等特征,革新着人类文明传承方式和知识学习方式。“慕课”掀起的教育领域的革命,被认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正引领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新趋势。随着“慕课”的普及,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作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的通史类课程如何适应“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或者说,这一场基于网络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会为历史学专业通史类课程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通史类课程应如何应对慕课的潮流?我们应如何吸收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高校历史学专业亟须面对和回答的。本文以高校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为例,探讨慕课背景下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和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识压缩与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凸显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涵盖1840年至今的历史,有三门课程,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百年的历史中,它涵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曲折探索,也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以及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内容非常庞杂。但在当前学分制的大背景下,通史类基础课的课时不断压缩。因此,按照传统的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事件、史实为载体的传统课程讲授,无法深入挖掘中国近代史的内涵和本质。

(二)传统理论教学无法彰显近现代史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类课程每个历史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当前学术界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讲述的是1949年至今的历史,包括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就课本的内容而言,讲授内容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内容,勾勒了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从教学核心而言,应该着重叙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厌倦各种枯燥的政策、会议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历程和社会发展路径很难有深刻的认识识和思考。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即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历史是疏离的,学生无法真正走入这段历史,用正确的价值观、充沛的情感去感悟这段历史,使得国史的功能无法有效彰显。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另外,由于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或不完善,致使学生课程实践环节收效甚微,实践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不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课堂模式的意义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利用课题项目推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如何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对慕课浪潮下的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以时间为轴线的历史事件为载体的理论授课模式的摒弃意味着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由粗浅的知识掌握走向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新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方案,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为历史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甚至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项目化课堂模式的构建的实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改变授课教师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很少参与课外指导的现象,上课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课内课外指导。同时也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故步自封,而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研究不断的反省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互动。

三、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诚然,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属人文通识类课程。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理念革新和技术革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实现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吸收慕课的教学理念,以弥补通史课程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通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学习+课题研讨+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开展研究性授课模式是解决这一尴尬困境的有效途径。其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构建研讨性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学术界的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教材因为篇幅的限制,编写模式强调革命高潮和阶级斗争。以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为主线,内容比较集中于政治史和革命史。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研讨性,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在抓住课题主线的同时,应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努力把学生引向近代社会各个层面,从而激起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兴趣。

此外,还应坚持将国内外当前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引进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思考国外学术界研究问题的范式与国内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除学术研究成果外,还需要将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与当前国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

如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突破传统的胡绳、范文澜对近代史解读的模式,用现代化的视野看19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选择以及现代化过程。以此来作为解释近现代历史的框架与参照系,“政治选择”路径使学生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运用新的解释框架,来重新认识中国百年以来的历史演变。

如我们将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分为清末开明专制化时代、早期议会民主、袁世凯的强人政治、国民党权威政治、全能主义计划体制与邓小平的后全能主义型现代化发展模式这六次政治选择。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运动是由这些不同政治模式前后相继构成的。这是一个在不同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持续进行的政治社会运动,其凝聚中国人集体经验的历史选择和社会发展过程。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历史考察揭示,思考这一历史进程发展的原因,探讨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传统国家,其政治体制变迁的轨迹以及对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启示。由此而进一步考察各种内外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百年现代化政治选择,在当时解决了什么问题,又面临了什么新的矛盾或困境,为什么前一种政治选择会被后一种政治选择取代,这些政治选择在现实中的正面与负面效果又有哪些。这一系列问题一次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到新的高度。新的教学体系给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路路径,有利于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引领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近代史的相关问题。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让学生能更好把握当前中国学术界在近现代史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将来的毕业论文或本科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思考的方向和路径。除了学术研究成果外,还应该坚持将国内外不同的各派争鸣的学术观点引进课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让他们对整部中国近现代史有更好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悟。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使命,积极开拓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

(二)以项目为主体推动教学,强化教学实践

构建研讨性课堂,主要路径是将学生由客体转变为主体。让学生由听课的被动客体转变为自主研究的主体。因此要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史料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边学边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强化研究性授课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和值得争论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历史。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围绕各种各种的问题,以课题项目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如中国现代史领域有许多热点和值得争论的问题,围绕如何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的“右倾”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的作用和失误、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十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特点以及影响、抗日战争中的汉奸问题、延安整风等等各种问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在指导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努力吸收学界的各种观点,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以更开阔的是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中国现代史。

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以家乡的抗日战争为课题作出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课题展示。在课堂上,将抗争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内容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规定每组代表一个中国的特定势力:共产党,国民党,对日合作者和民主党派。每一组的任务就是熟读并研究本小组所代表势力的立场和政策,进行课堂演示和辩论。每一组阐释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困境解读以及未来计划,并指出对手的缺陷。实践证明,这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功,还需要重视史料教学。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课题研讨,都要重视将相关的原始史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亲历史料,尽力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曾经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件和生活,引领他们学会在历史的表象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笔者认为,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的通史课程变为历史学专业师生共同研究的有深度思考的课堂。

(三)紧跟学术前沿,创新考核模式

受教育的个体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张试卷考核全部学生的现状如何改变,能否做些改善?这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如何创新,何以成为创新型考核项目之际,如何设置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笔者认为,创新型考核效果与评价体系建构应该是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应努力建构一种全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即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考核,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成绩评定,创新教学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实现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落脚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程实习参观、课程作业、学年论文、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除了传统教学实践环节外,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有希望借助网络平台,吸收“慕课”的优势,探索新的考核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洞察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史实效性特点将“口述史的研究与实践”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中,探索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新路径。希冀改变一刀切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结合课题研讨、口述史的开展以及课程考核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全面的考核。

口述史学是一种收集、保存史料、抢救史料的方法,也是一种生动的历史教学手段、它把以往的静态历史教学变为一种动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口述史学的研究与实践纳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的考核,达到了培养考核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史学理论、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文字写作、与人交往及克服困难等一系列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当前慕课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网络教学、视频教学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无法回避这波浪潮。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紧跟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才能使课堂保持时效性和前沿性。因此课程的考核模式也应该利用当前“慕课”和“微课”的特点,创新考核模式。笔者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中吸收“微课”的特点,以开放性的视角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就自己对共和国的理解做一段微视频。这次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亲身调查,通过各种形式用微视频记录下了他们对共和国史的理解。他们的作业内容涵盖非常广,形式多样、灵活,有创意、有创见。学生用自己对共和国史的感悟和最新技术手段,丰富了共和国史的内容,也使国史的呈现形式更多样化。

诚然,一种新的课堂模式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笔者认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洞察能力、史观和阅读兴趣进行综合考核,需要根据教学实践作业、课题研讨表现和期末考核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学理论,同时在项目研讨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应用能力,能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同创新的能力,是“慕课”浪潮下高校历史学通史课程可以尝试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McAleese R.Towards a meta-language of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75(2)

[2]Yorkey R A.Study skills course for foreigncollege students[J].TESOL,1970(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8)

【作者简介】黎 瑛(1979— ),女,广西容县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近代社会史。

慕课背景 篇12

一、 慕课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慕课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其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产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英语教学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慕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英语学习平台, 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解决学生专业、高职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 对于巩固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有着极大作用。

2.英语教学体系方面。由于慕课是在全面分析高职教育后构建的, 因此, 其有着较强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等, 不但可以使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还能使各个教学知识点整合到一起, 从而在营造专业教学氛围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培养,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3.英语学习方式方面。在慕课背景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促进英语学习方式不断创新有着极大作用。在实践教学中, 慕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仪器等营造学习氛围, 不但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注重混合式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受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慕课教学模式需要与其它教学模式结合使用, 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因此, 注重混合式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 将讨论课程、面授课程、视频课程等结合在一起, 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促进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最终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例如:在面授课程中, 充分利用慕课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提升意识等有着重要影响, 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注重学生学习途径的多样化。在慕课背景下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能全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辅助作用, 从而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途径多样化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了解更多知识内容, 对于快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着极大帮助。例如:将慕课模式和上机学习结合在一起,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查询各种资料, 以通过网站、学习平台、论坛等获得更多英语方面的信息, 不但能节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终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与此同时, 在慕课背景下, 学生可以合理运用网络搜索英语方面的资料, 并登陆相关学习网站与教师、通信进行在线讨论,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BBS这个英语学习论坛上, 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练习题目, 并参加一些测试, 在练习完以后不但能立刻知道自己的不足, 还能获得更多英语学习方法, 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升教学水平。一般情况下, 高职英语教学包括的内容有语法、词汇、口语、写作、翻译等多个方面, 需要涉及的领域有医学、新闻、商务、公共等, 。因此,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高贵, 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注重教学结构的不断优化,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 最终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 注重教学顺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让学生积极搜集小说、演讲、新闻等方面的资料, 才能确保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得到最有效利用, 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慕课是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 对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有着极大作用。因此, 高度重视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的转变, 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J].知识经济, 2015, 20:164-165.

[2]马军兰.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J].学园, 2015, 13:80.

【慕课背景】推荐阅读:

入学背景07-16

实践背景07-19

英语背景07-21

背景数据07-21

成因背景05-13

认知背景05-22

研究背景05-24

理财背景05-27

组织背景05-30

背景估计06-03

上一篇:苏菲主义下一篇:结构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