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背景

2024-07-21

英语背景(精选12篇)

英语背景 篇1

学好一门外国语, 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同语言本身打交道的问题, 还牵涉背景知识。地理、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信仰等, 都构成这种背景知识, 不同民族对事物的分析方法和特殊观点, 同样也是值得参考的。

例如关于方位次序, 汉语是“东南西北”, 英语常是north (北) , south (南) , east (东) , west (西) 。在汉语中, “北”居末位, 英语“north”居首位。汉语尊“东”, 放在首位;英语“east”排第三, 还在“south”后。汉语和英语对于方位次序之争, 又可见于:东北 (northeast) , 西北 (northwest) , 东南 (southeast) , 西南 (southwest) 。

语言表达的差异, 源于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汉语尊东, 因为日出于东。英国人和航海渊源很深, 以北为方位之首。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陪美国游客到一所绿化很好的大学校园时说:“This campus is filled with trees.”这位美国人却补充:“Yes, filled with trees and shrubs.”因为呈现在眼前的, 不只是trees (树) , 还有shrubs (灌木) , 二者在英语中有别。然而某种灌木达到一定的高度, 具有通常所说的“树”的外形时, 他们往往混称。如一棵直立的蔷薇, 既称为rose bush, 也可称为rose tree;甚至香蕉是草本植物, 由于外形似树, 英美人也叫它banana tree。这样, 既有一般的习惯, 又有偶然的例外。

可再举一例:“葡萄树”在汉语是现成的说法, 所以英语vine在一些英汉词典中就有“葡萄树”的译法。不要以为“葡萄树”的“树”相当于tree, 在英美人看来, 任何植物尽管有相当的高度, 但如果需要攀缘而上, 不能自己直立, 终究不能成为tree。葡萄藤正是这类植物, 因此不应进入tree的行列。

撇开自然, 谈到社会关系, 另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先说关于亲属的称呼。众所周知,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期特别长, 形成了浓厚的“家族”的观念, 因而亲情称呼较为繁复, 分得比较细致。汉语有姨母、姑母、婶母、舅舅, 英语则笼统称之为aunt。汉语中各有所指的伯父、叔父、舅你、姑丈、姨丈, 又都可译成英语的uncle。问题在于, 当我们在英语作品中遇到aunt或uncle这两个词要译成汉语时, 如不查清在原书中二者和当事人是什么样的亲属关系, 就可能错译。

从家庭进入广大的社会, 是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不妨先举一个常用词作说明。在涉及人和人的关系时, 我们如用considerate这个词形容某人, 在英美人听来, 这是有浓厚的涵义的, 诸如善于体贴、关怀等意义都在其中了, 其他国家的人却未必体会如此深刻。

再则, 社会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英国人认为美国人把家庭女工或非全日帮工称为ladyhelp或help之类不妥当。今天, 英国人也把help用于这个意义了。原来, 英国人喜欢在信封上男性收信者姓名后用Esq.这个尊称略语, 现在则很少用到。若不对时刻演变的风俗习惯多多留心, 将会墨守成规, 难以适应新情况, 而造成用语不当, 甚至有误。

总之, 学习英语, 应该至少对英国、美国这两个主要使用英语国家的自然环境、制度、信仰、生活方式、主要风俗习惯等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应该扩大阅读范围, 广泛地涉猎历史、传记、政治、经济、教育、地理、游记、通俗科技等各种书刊, 留心英语报章上五花八门的广告。长期坚持, 必定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体会英美文化的背景特征, 以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

英语背景 篇2

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浅析

语言教学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一个国家特有的宗教、民俗乃至人们的性格、喜好都会影响到语言.因此,要想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井将其正确运用于日常变际中,就必须努力掌握其后深层的文化底蕴.

作 者:高媛蛭 作者单位: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唐山,063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642关键词:文化 语言 宗教 性格 民俗

英语背景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语法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及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改革背景要求当前的英语教学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且由以前重视读、写的教育方式转变为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交流的听、说的英语教学。在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依然有大量学生不会使用英语的客观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进一步改善当前英语教学的尴尬处境。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对于当前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在缺少大量语料输入的情况下,并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现象,如果掌握了英语的语法,就能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高效的组织语言,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当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1、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错误认识

当前对待大学英语是否还需要进行语法教学形成了两种较为极端的做法:进行语法教学和不进行语法教学。进行语法教学的教师认为语法对于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大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会开展英语语法教学;而不进行语法教学的教师认为在中学时已经进行了系统的语法教学,当前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足以满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但是这两种做法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学普遍进行扩招的情况下,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与扩招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在重本院校里依然有很多学生很难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在专科院校也有英语底子很好的学生,如果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不能客观的认识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性,而盲目的选择进行语法或者不进行语法教学,都很难满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2、错误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当前的语法教学方式为先向学生讲授相关的语法知识,仍然是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语法教学,让学生记下相关的语法知识后再通过大量做习题的方式掌握英语语法。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语法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很好,但是课后的遗忘率非常高,造成这样的后果的最主要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人类对语法知识的认识上,是先从认识语言现象开始,当语言现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将语言现象总结为抽象的语法知识,只有经过这样的认识过程,对语法知识的认识才能深刻,才能有效的降低对英语语法的遗忘。而当前的语法教学方式正好与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相左,导致当前的填鸭式语法教学看似学生都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但是却无法在实际的英语交流或使用中的正确的进行应用。这种错误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浪费了大量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并且向学生传授了错误的语法学习方法,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盲目的使用百科全书式的语法教材进行学习依然很难提升应用英语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造成了很多学生用很多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仍然学不会英语的情况,这种错误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在降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同时给学生学习英语指了一条错误的学习道路。

3、学生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当前的大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对学习英语语法的积极性不高是当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是学习英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当前的大学课程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各种证书的备考会占用当前大学生的大量时间,能用到学习英语上的时间并不多,而在学习很少的时间的情况下很难让英语得到提升,慢慢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当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存在问题,由于当前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高,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语法问题,而是词汇问题,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把大量学习英语的时间用在了背词汇书上面,用在英语语法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最后,当前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加分,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会使用英语,这就造成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級为目的,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准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用在学习语法上的时间。正是因为学习英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以及学习英语的目的等原因,造成当前的大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对学习英语语法缺乏兴趣。

三、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1、根据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语法教学

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英语较差的学生,其对中学的语法知识掌握不足,就必须重视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如果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不进行语法教学,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很难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甚至会让这部分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受到打击以至最终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学生而言,在中学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应当弱化英语语法的教学。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有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灵活的开展语法教学。因此,在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是否还需要进行语法教学以及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当占多大的比重应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

2、重视学习语法知识的一般规律

大学英语的语法教育应当重视学习语法知识的一般规律,改变以往的违反认识自然一般规律的教学方式。英语语法的教学应当重视英语语言现象的输入,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大量的英语语言现象,在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将语言现象总结升华为英语语法,这样学生掌握英语的语法就不再是抽象的语法知识,而是现实的英语现象的客观规律,有相关的语言现象支撑情况下更能在实际的交流中活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因此,在当前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应当在不违背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从展示英语语言现象入手总结语法,缩短对英语语法的认识过程,提高英语语法的教学效率。

小结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改变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观念,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是否还需要进行语法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并且掌握了基本语法的情况下再进行基础的语法教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在英语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语法教学显然无法实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是否进行语法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而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也应当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语法教学方式,采用新的语法教学方式提升语法教学效率提升应用英语的能力。(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翠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信念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 杨洪玉,郑立,周咏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7-100.

论英语学习者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学英语,文化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教授英语的基础知识,还应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来传授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言的文化。在教学中,即将所学教材内容包括句子、语篇、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地导入。

一、英语学习者所学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

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经常说出一些使英美国家的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用汉语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是不正确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遇到的实例,可以体现出他们需要注意英语背景知识。

1. 衣食住行。

快餐店在英语国家极为普遍,走到哪都会看到超级市场、火车站、娱乐场所、商业区、大学校园,在快餐店一般不必付小费,衣着趋向简单随便。但在许多场合有规矩可循,在正式的场合要求穿戴白领结的夜礼服,一般是在正式的舞会或特殊的宴会。付小费的风气在英语国家服务行业很流行。美国人喜欢庭院售物,每隔几年要处理一次家中多余的物品,为了方便买主,主人都用标签注明物品的价钱。

2. 社交往来。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很大,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用“大哥”、“大妈”、“大爷”之类。这些称呼不适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他们通常在问候时问及天气,有时只需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就称赞的内容来说,话题很多,包括人的才智、表现、技能、仪表、装饰、家具等。英语国家中,客人一提出告别便马上离开显得唐突,如是宴请活动,客人吃完饭后马上告别更是不礼貌的。

3. 非语言交际。

比如女士优先;外国人礼貌式的亲吻或拥抱;英语国家的人常用扬头动作招呼人过来;他们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围观”会使他们感到反感;在中英交往中,他们感到很不习惯中国人往往采取沉默态度;有戴戒指的习俗,等等。另外,中国人到英语国家后,总是感到人员稀少、地域空广,而他们在我国会感到住宅拥挤,他们非常注重领地观念,维护自己的隐私。

4. 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他们把“龙”视为罪恶的象征,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狮子”(lion)被尊为百兽之王,“猫头鹰”(owl)却是表示智慧的鸟;在欧洲,“蝙蝠”(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与罪恶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肥胖”(fat, stout),在我国,人们认为是富态、发福,但在西方,人们认为肥胖是不可取的,所以,肥胖作为形容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在交往中应注意避免。

5. 文学典故。

例如: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来源于《圣经》,是令人向往的乐土;阿基利斯脚肿(Achilles’heel)来源于希腊神话,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希腊神话中有希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力无比的英雄形象;戈尔迪结(Gordian knot)也是希腊传说,在英语中是棘手问题的意思;扑剑而亡(to fall on one’s sword)来源于罗马,古罗马人尚武,一旦斗争失败,很多人就触剑而死,现在比喻某人在灾难来临之时,勇于承担全部责任的意思;在希腊语中,尤利卡(Eureka)一词表示与创造发明者有关的事物,现在西方人仍喜欢使用此词;挪亚方舟(Noah’s ark)故事源于《圣经·旧约全书》,现在指避难所。当在教学中遇到这些典故,教师应该查阅资料,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

以上几点是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传达西方文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

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教、学双向交流的每一个步骤,精心设计活动,这样,教师就会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对学生的差异心中也会有数。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计划一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

教师本人应注重提高个人的西方文化知识的素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要把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有机地相结合;以及要更新拓宽知识体系,扩展教学视野,扩充信息储存量,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必须掌握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时洞悉新信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分门别类,围绕教学核心内容授课。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几大类。衣食住行方面,包括:用餐、租房、吃饭礼仪、交通、学校、衣着、购物等;社会交际方面,包括:问候、介绍、致谢、宴请、送礼、约会、告别、交友等;节日庆祝方面、有文化内涵的词汇、非语言交际方面等也可以给学生作总结,使学生在习得背景知识时具有目的性。

3. 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借助共有知识的帮助,而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可以通过母语的积极介入发挥作用。当最初见到一个句子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工具书、翻阅有关参考资料等,背景知识的习得是学生所接触课本时必然碰到且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已有的英语知识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

4. 教师在授课时应寓教于乐。

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英语,而在我国学习英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几人对话、歌舞表演、英语竞赛、看英语录像、猜词句游戏、模仿名人演讲、学习西方成语、谚语、文学典故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气氛,使学生能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能够尽量在此环境中用英文进行思考、学习。营造文化背景知识氛围包括外部氛围和活动内的语言氛围两方面。外部氛围包括在教室内外张贴英美学生的照片、外国风景画,经常放英文歌曲,常让学生观看外国人生活及活动的影碟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联欢。活动内的语言氛围,包括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可以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学生;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更多地、大胆地、流利地使用英语。

5.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激发兴趣有助于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学英语时,大多数学生出于新鲜好奇,对这门课颇感兴趣,愿意了解很多国外的新鲜事物,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幻灯、多媒体、实物、影片等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教唱英语歌曲、讲解西方文学典故的小故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完全靠死记硬背,则教学效果显著。

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使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会用英语来思考问题,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有效结合,互相联系、彼此促进,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综上所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念等,把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的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考研英语高频背景词汇大 篇5

anti-virus programs杀毒软件

assembler汇编程序

bar code条形码

beeper传呼机

buffer storage缓冲存储器

call instruction呼叫指令

cellular手机

comsat通讯卫星

cordless telephone无绳电话

cursor光标

cyber crimes网上犯罪

cyberspace电脑空间,网络世界

desktop台式计算机

digital television数字电视

electronic control电子控制

electronic hearing aid电子助听器

encryption加密

fast-forward(放录像带等时的快进)

fiber optic technology光纤技术

firewall防火墙

flat panel display平板显示技术

floppy disk软盘

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

hacker黑客

identifier标识符

intelligent system智能系统

intranet内联网

IT-industry信息产业

jumbotran(电视机的)超大屏幕

know-how(技术)诀窍

laser激光

long-distance educational system远程教育系统

microprocessor微处理机

minicomputer小型计算机

modem调制解调器

multimedia多媒体

multimedia learning system多媒体学习系统

netsurfed网虫

on-1ine service网上服务

palmtop(:PDA)掌上电脑

password.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密码

portable便携式计算机

snooper窥探者

software package软件包

solar collector太阳能收集器

terminal终端设备

video camera摄像机

videodisc影碟

workstation计算机工作站

xerox静电复印

Y2k bug千年虫

zip-code邮政编码

active trade balance贸易顺差

adverse trade balance贸易逆差

appropriate拨款

auditor审计员。查帐员

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

bargain减价出售的商品,便宜货

hoard 0f directors董事会

bond债券

bottom line盈亏表

brisk(生意)兴隆

bubble economy泡沫经济

budget预算

business restructuring商业重组

capital资本

cargo manifest货物清单

commodities fair商品展销会

confiscate没收

corporation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counteroffer还价

creditor债权人

customs海关

dealer商人,贩子,证券经纪人

deficit赤字,亏空

deflationary policy紧缩银根政策

demands and supplies供需

depreciation贬值

depression经济萧条期

divided红利.股利

domestic market国内市场

duty-free免税

economic decline经济衰退

economic fluctuation经济波动

economic recovery经济复苏

economic stability经济稳定

economic strategy经济战略

economist经济学家

enterprise in the red亏损企业

entrepreneur企业家,中间商

executive director常务董事

export.oriented

economy外向型经济

fake and poor quality commodities假冒伪劣产品

fierce competition激烈的竞争

fluctuation波动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head office总部

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

income tax所得税

inflation通货膨胀

installment分期付款

interest rate利率

investment投资,投资额

invoice发票

labor and management劳资双方

labor force劳动力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大规模妁西部开发

levy征(税)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有限责任公司

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market-oriented economy市场经济

market research市场调研

merger合并公司

monetary货币的

monopoly垄断

mortgage抵押.抵押货款

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最惠国待遇

multinational多国经营的,跨国经营的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

negotiation谈判;洽谈

patent system专利制度

patron老主顾

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

potential market市场潜力

price hike物价上涨

principal本金

Private enterprise私人企业

Private property私人财产

productivity生产率

productivity revolution生产力革命

profitable赢利的

promotion促销

property tax财产税

public funding公共基金

recession衰退

reckoning结账

retail零售

revenue财政收入,税收

security证券

self-faised funds自筹资金

slack不景气

smuggle走私

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制度)

soft investment environment投资软环境

speculation投机倒把

staff members职员

stagnant(经济)停滞,不发展

stamp duty印花税

statistical统计的

stock现货,股票。公债

stockbroker股票,证券经纪人

stock holder股东;股票持有人

strategic战略的

surplus赢余

tariff(进口)关税

tax break税额优惠

taxpayer纳税人

teller(=cashier)出纳员

trade、^rind贸易风

transaction交易;买卖

trust信托

wholesale批发

accusation控告

acquit宣判无罪

amend修正

amnesty特赦

appeal上诉

apprehend拘押,逮捕

arbitration仲裁,调停

armed conflicts武装冲突

attorney律师

authorize授权

autonomous自治的

bilateral talks双边会淡

civil law民法

code法规,法典

confinement关押,禁闭

congressman国会议员

conspiracy阴谋

constitution宪法

consul领事

convict宣判有罪

court法院

court of appeal中级法院

custody拘留

criminal law刑法

decree法令

defendant被告

defender辩护人

defuse缓合,平息

despot独裁者

disarmament解除武装

enforce实施,使生效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practice国际惯例

英语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背景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79-01

一、“英语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外,还应对“英语背景知识”适当介绍,以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既可顺利应对各级各类考试,又可实现交流的目的。因此,熟悉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起着重要作用。

二、实例剖析及典故出处

1.at the eleventh hour

The general manager changed the plan at the eleventh hour.

【正】总经理在最后一刻改变了计划。

【误】总经理在十一点钟改变了计划。

在古代,犹太人把白天分为12个小时——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所谓“at the eleventh hour”,是指白天12个小时的“第11个小时”,即傍晚4:00到5:00这段时间。后引申为“在最后时刻,在最后关头”,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章耶稣给门徒所讲的一则寓言:

有个葡萄园主,准备雇佣帮工,谈妥工钱后,雇工便来干活。由于雇工住地远近不同,因此,上工时间各异。但是,不论早来,还是晚到,哪怕“at the eleventh hour”到达,其报酬一样。如此一来,早来的雇工表示不满。但园主却说,原先讲定的工钱并没有少付,晚来者得到同样工钱,园主心甘情愿,大家不必争议。

耶稣讲这个寓言,是把葡萄园比作“天国”,表示进入天国不分先后,最后一刻也来得及。

2.birthday suit

Sophia went into the bathroom and found Mary in her birthday suit.

【正】索菲亚走进浴室,发现玛丽一丝不挂。

【误】索菲亚走进浴室,发现玛丽穿着生日礼服。

所谓“生日礼服”,也就是婴儿呱呱降临到人世时所穿的衣服,这种“生日礼服”自然是一丝不挂,就像亚当和夏娃当初在“伊甸园”里一样——赤身裸体。然而,“赤身裸体”总嫌过于直接、露骨,因此,人们便用birthday suit来比喻。

3.ghost writer

I think that she,ll be writing it herself. She doesn,t need a ghost writer.

【正】我觉得她会自己动笔,无需他人捉刀。

【误】我认为她会亲自动笔,无需写鬼故事的作家。

ghost的意思除“鬼,幽灵”外,还可指“影子”——“被算作出席、出勤而实际并未到场的人”。因而,ghostwriter 也就指看不见的作家,即在背后替别人写作的“捉刀人、代笔者”,而不是“写鬼故事的作家”或者“鬼才作家”。

无论中外,重要人物退休后往往要撰写回忆录,即便是刚刚成名的公众人物也常常如此。事实上,其作品大多离不开“ghost writer(捉刀人;影子写手)”。如此一来,他们得名,ghost writer获利。

4.the writing/finger on the wall

Didnt he see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正】难道他没看到不祥之兆吗?

【误】难道他没看到墙上写的字吗?

根据《旧约圣经·但以理书》记载,有一天,巴比伦国王伯沙撒在王宫中设宴招待他的臣仆、王后和嫔妃。就在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一只大手突然显现,并在墙上写下三个神秘的词:弥尼、提客勒、毗勒斯。面对如此情景,个个目瞪口呆。国王伯沙撒也是心惊胆战,于是派人把先知但以理找来。但以理看过之后对国王说:“神曾把国王、权柄、荣誉和威严赐给你的父亲尼布甲尼撒,但是他孤傲专横,被革去王位。你是他儿子,虽然知道这一切,但仍不自重,竟然冒渎天神,将他殿中的器皿拿来跟你的后妃饮酒,神特来警告你。“弥尼”——你的王位已完结;“提客勒”——你在天秤里的分量无足轻重;“毗勒斯”——你的国家即将分裂,复归于玛代人和波斯人。伯沙萨知道但以理说的是神的意志。当夜,伯沙萨被杀,玛代人大利乌夺取了巴比伦的王位。从此,the writing/finger on the wall意为“凶兆”。绝不是“墙报、宣传栏”或电影明星的“手印”等。

5.Narcissus

Most people speak of him as a Narcissus.

【正】大多数人都说他很自恋/是个孤芳自赏者。

【误】大多数人都说他简直就是一个水仙。

古希腊神话中,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生下一子名叫纳喀索斯。纳喀索斯出世以后,其父母去求神示,欲知其命运如何。神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纳喀索斯成长为翩翩少年。其父母因为记住了那句神示,纳喀索斯仍不知自己长相。他常常在树林里打猎。林中许多神女都很喜欢他的美貌和风姿,愿与他亲近。有个名叫厄科的神女爱上了他,紧随其左右。可纳喀索斯对她无动于衷。一天,纳喀索斯突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感觉非常美丽:一双明眸、一头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启的朱唇、妩媚的面容,想必是水中神女。纳喀索斯心中喜悦,竟爱上了水中倒影,于是伸手拥抱,那个影子悄然不见了。用嘴唇去亲吻倒影,水面便化作一片漪涟。他望着水中倒影,流连忘返,最后倒在地上,闭上了双眼。后来,在纳喀索斯倒下的地方,绽放出一株株娇黄的水仙花,散发出淡淡幽香。原来,宙斯使纳喀索斯化作“水仙花”,以抚慰那些神女。今天,心理学家把自爱成疾的病症称为“自恋症”或“水仙花症”。

参考文献:

[1] 谢金良《西方文学典故词典》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07)

整合专业背景,优化英语教学 篇7

一、从专业需求着手,设计英语教学情境

不可否认,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结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专业技能学习与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相整合,适当的融入专业特色,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以中职物流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借鉴职场英语的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如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等,为学生就业服务。比如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如果你是一名某物流公司的客服代表,公司领导让你解决一件国外客户投诉并要求取消订单的事宜。这样的特定情境,可以将学习过程融入特定的任务执行过程中,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掌握与Customer Service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打电话的技巧,处理投诉的方法和客户的沟通交流等,也能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回复客户投诉的信函,用英语与客户一对一的有效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的听、说、写的英语能力,商务礼仪和文化差别、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等,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具大挑战,这样的模拟职场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不仅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积极心理,也大大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能基于专业需求,参考专业课教学方式,可以体现中职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实际,这不仅能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减少枯燥性,也能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发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渗透专业特色,整合与巧用英语教学资源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专业特色,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渗透专业特色,突出中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平时教学中的对话与常用句子、语法等知识置于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场景中,这样的教学比单独教句型更有效。

例如在物流专业教学英语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整合,如仓储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过程涉及使用到的物流英语知识较为频繁,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影视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仓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仓库”和“仓储”的区别,学到自己感兴趣又实用的内容。再比如在旅游专业的班级上“倒装句”这一内容时,我曾这样出示练习题:

So much of interestthat most visitors simply run of time before seeing it all.

A.Beijing does offerB.Beijing offers

C.does Beijing offerD.Beijing does offer

这样的练习内容突出了专业特色,避免练习的单调与乏味,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记住在so…that…结构中的so+adj./adv.位于句首时,应将主句部分倒装。

三、结合专业发展,强化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课程,中职英语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立足于当前,更要面向未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中职汽修为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市场已然走向国际化,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相应的辅助设备、维修技术等涉及到的英文显示也是屡见不鲜,这就需要身在汽修一线的中职学生能够既能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要熟悉英语知识。为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汽修专业与英语教学相整合,使二者同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学的目的,甚至可以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如操作时的英文说明、维修时的英文说明、英文维修手册等,让学生去亲身感知和实践,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能提高中职学生与企业对接时的竞争力。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也应抓住机遇,适应新技术变化对企业一线技能人才的变化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课程,才能上出学生喜欢又真正实用的英语课堂,发挥中职英语的良好导向作用。

总之,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积极反思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中职英语与专业文化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强化英语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专业需求、专业特色、专业发展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元素,创设职业情境,做到与专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以此强化英语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中职英语教学,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专业文化,旅游专业,整合

参考文献

[1]李锦红.如何结合中职专业特色实施英语教学[J].广东教育,2012.10:41-42

英语背景 篇8

1 生态课堂的内涵及发展变革

(1) 生态课堂内涵

生态课堂毋庸置疑是以生态思想作为理论指导, 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健康的、共生的课堂, 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师生协作, 身心和谐, 环境共存。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更具活力与前瞻力, 不只局限于目前英语教学追求成绩升学等方面的考虑, 而是着眼于师生的长远发展, “为明天做好充足准备”, 是可持续的课堂。

(2) 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行为主义英语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之主义英语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知识技能, 需要学习者经过认知和习得过程方可掌握,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模式更为强调学生个人的主动建构性。人们对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逐渐加深, 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它不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有所扬弃, 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彼此互补的关系。

(3) 生态课堂与英语生态课堂的关系

英语生态课堂是生态课堂在英语学科的实际应用, 与其他学科一样, 除了进行语言学习外, 也应统衡学生全面发展, 外语课堂较之其他课堂针对生态课堂构建, 对学生及老师的要求更高,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时, 应结合中国外语学习的特点, 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及语言的差异,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2 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目前面对考试压力及社会竞争,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 教学重点依旧放在语言知识的掌握上,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为了确保良好的考试结果, 教师在课堂上反复题海战术, 训练学生, 这其实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做的, 但是又不得已为之。因此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诸多失衡, 例如课堂评价单一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失衡、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实际教学行为之间的失衡等, 现针对诸多失衡, 提出一些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的策略。

(1) 教师应秉持生态视域, 生态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课堂上多采用交际活动, 注重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过程中反思, 在过程中进步。采用多元发展的评价观, 给学生持续的鼓励, 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谐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自信自主的精神风貌, 拓宽学生心理发展空间。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抱有期待, 正如“皮革马利翁”效应所讲那样, 教师的期待与认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教师应把生态课堂的生态性、系统性、人本性和有效性四原则统一于实际教学目标中。教师还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不是工厂, 流水线作业生产同样的产品, 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复杂的个体, 值得我们平等重视, 有助于整个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挖掘学生潜力

学生是新生的向上的力量, 其潜力是巨大无穷的, 正如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一样, 教育界不再只是呼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而是有许多人确实已经实施了这一指示, 其核心就是督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问题, 这和我们的英语生态课堂学生观的理念不谋而合, 学生理应成为问题的发现者, 然后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在就疑问展开积极的合作性探究, 最后老师在课堂上成为问题的“点拨者”。这与传统课堂不同之处在于,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动”,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少动”, 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平台, 当然这一平台始终在老师的“注视”之下合理发展。

(3) 创建平等互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生生关系

学生是十分复杂的个体,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 学生之间的关系尤为微妙,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 学生的鲜明个性更为突出, 很多班级都有一些紧密联系的“小团体”, 处理稍有不慎, 便会引发矛盾,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创新, 为了加快生态课堂建设, 就忽视了其中有关学生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英语生态课堂上, 作为教师要认真统筹兼顾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竞争对于激发年轻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而合作又是促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实施适度的竞争, 让学生适度紧张, 都想争取最后好的结果, 但是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采取不当的方式, 盲目竞争。合作也要分工明确, 给每位同学表现的机会, 课堂活动处理好了是团队协作能力的摇篮, 处理不好则是滋生懒惰消极的沃土。学生应把课堂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 当做是提升自己的过程, 而不是争强好胜出风头的好时机, 生生之间友好互利、共同进步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对于学习和为以后的生活的准备意义都十分重大。

(4) 加快课堂环境建设,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适当的色彩、噪音、温度、光线、桌椅摆放、班级文化风貌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因素。传统的桌椅摆放, 有助于教师讲授知识, 但是在一些讨论式、探究式小组活动中, 限制了学生间的交流, 无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及创造性的提升, 而环形或块状分布的桌椅摆放无疑弥补了这一不足。英语生态课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配合教学内容及方式对教学环境做出一些修改, 例如在讲解西方圣诞节文化的英语课上, 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做一些节日卡片, 买一些气球圣诞帽子, 制作模拟圣诞树, 把教室营造成一种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让学生有临其境之感, 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自己参与到了课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因此他们对课程的关注度也大为提升。

3 结论

此次高考英语改革尽管阻力重重, 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多方面涉及群体观念的体现, 是对我们英语教育的一次“输血”, 每次变革都伴随一定程度的进步, 而英语生态课堂建设也是一样, 任何课堂形式的有效性, 均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英语生态课堂大范围的实现,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期间还需不断更新理念。但不可否认生态英语课堂构建过程, 是师生不断和谐成长的过程, 是变革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的过程, 有助于使我国英语教学避免在生态问题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失衡。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阅读 篇9

阅读在历年的英语高考中,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近几年英语高考的不断改革, 更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 不难发现, 单一考查英语语法知识点的题越来越少, 而更侧重于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 阅读理解题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题越来越少, 而需要根据文意解答的题的数量在逐渐增多 (比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 总结文章中心内容, 给文章拟适当标题等类型的题等等) , 题型及考查方向的变化也促使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变化。

就学生阅读这一块而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在学生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细节理解题易丢分

造成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耐性不够, 不能够沉稳地读完整篇文章,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仅仅只看几个单词就选出答案。

二、无法正确把握文章主题

造成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单词词汇量不够, 且对大多数单词的理解比较单一, 不能正确和灵活的运用单词本身和其合成、转化、派生词。

三、逻辑思维不严谨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独立学习能力差, 在学习过程中, 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思维, 学习方法死板不够灵活。

阅读理解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综合性运用的一种检验,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也始终坚持“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这一主题, 考试所选文章也越来越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现实, 那么, 针对上述提到的几个问题, 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的这种渴望, 会促使人进一步去了解去探索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 学习也是如此, 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想去学习的欲望, 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想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这一比较难的科目, 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它, 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结合学生实际去设计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 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他们, 比如电影, 音乐, 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注意中学到知识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不要太刻意去强调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点,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一门课, 因为喜欢, 就会有进步。

2.注重教学环节设计, 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教学教材的运用, 把每一单元中的Reading部分当作阅读理解来练习, 在讲授过程中, 教授学生相应做题技巧, 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熟练度及运用, 如何在提升学生阅读速度的同时提升做题的正确率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得首先明确阅读理解主要考查两类题目:细节和全文, 能够在题干部分看见文章信息的为细节题, 若看不到题目, 类似于“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text?”或“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text?”这类的题目, 则为考查全文内容的题, 在讲授过程中, 应随时提醒学生谨记一点:无论是考察细节还是全文, 要做的第一步都应是先找到原文中与题目相对应的句子, 然后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最后找到文章中出现此关键词的句子, 再联系上下文综合理解, 得出答案;而对于考查全文内容的题目, 则应侧重于去文章中找到以下三类句子:位于转折词后的句子, 位于表示举例词之前的句子和表动作或事情正在进行的句子, 在综合理解这些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再结合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最后得出答案。

3.给予学生更多空间, 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过度依赖于老师, 一旦脱离老师的指导, 就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而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这一转变, 让学生从带着耳朵听, 拿着笔抄笔记的时代转向需要自己动脑思考, 动手动口的时代, 而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快的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 从而导致在学习中跟不上节奏,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来解决角色转变带来的负面作用, 就要求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我们, 要有足够的耐性和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消除角色转变带来的不适应。

英语背景 篇10

1 关于英语高考改革的讨论

英语高考改革引发了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大讨论, 多数学者指出英语高考改革对高校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英语社会化考试可能出现学生对英语的重视度下降, 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会下降。[1]英语高考分值要不要降低以及降多少的问题, 需要有科学的依据, [2]不能单纯以实用价值来判断一个学科的重要性。[3]

目前社会上对英语教学批评颇多, 把母语水平下降归咎于英语学习。“汉语热”与“英语降温”既不是矛盾, 也不成问题。[4,5]第一, 外语学习能够促进母语学习的。第二, 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通过外语学习获得的其他知识和情感体验会促进学生对母语的感悟和使用能力。外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琳提出在高考英语中加大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分数权重, 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能取消听力测试;实行英语“一年多考”则有关部门可考虑增加口试的可能性等一系列建议。[6]龚亚夫指出, 外语界也应反思目前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深层问题。外语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减负, 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需统一外语水平认定标准;降低外语提前考试对课堂教学的冲击。[7]有的学者指出了英语社会化考试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认为不论英语考试如何改革, 英语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8,9]

2 高考改革缘何拿英语“开刀”

英语高考改革的争议由来已久, 英语教学效率不高、“费时低效”是其症结所在。升井华认为中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是, (1) 教学大纲所依附词表的滞后。大学词表所收部分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低层次重复上, 所收词汇与实际应用脱节或在形成词表时编者根本不考虑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2) 教学内容的滞后。只追求教学内容“选自名家”, 有“可教性与可学性”, 而忽略最重要的实用性。[10]

戴炜栋则认为造成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其一, 将外语课视作知识课, 把语言知识当成语言能力, 以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不重视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其二,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和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衔接不紧密, 基础阶段的教育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 忽视了口语和写作的练习。[11]

赵忠德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英语教学的症结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2) 英语教师也是学得者; (3) 英语课是技能课; (4) 英语学成功夫在课外。[12]在外语学习中, 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成功的外语学习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13]“外语学习不仅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 而且还要最好地利用这些时间”。[14]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课外时间是无限的。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功夫在课外。我们不应该只看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 然后就说它“费时”, 而应该算一算他们真正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是多少。[15]就目前外语教学现状而言, 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 (1) 学习者的积极情感; (2) 正确的外语学习理念; (3) 通晓外语教学和学习手段的有性; (4) 彻底丢掉以考促学的幻想。[16]

我国的英语教学“费事低效”, 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不能简单地把这个责任归结于英语教师, 或者一味相信“英语无用论”, “英语退出高考”等言论。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 不会引起社会不学英语。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高考转变当前“费时低效”的英语教学现状, 如何以英语高考改革为契机,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3 以英语高考改革为契机,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 应称之为外语”。[17]外语是在非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学得的, 完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的过程。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 各少数民族的外语学习, 大部分都是经历了母语、汉语再到英语这样一个三语习得的过程。长期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教育资源匮乏, 英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却又面临着不同于汉族学生的众多困难。[18,19,20,21]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少数民族学生必须要有更加强烈的学习外语的动机、学习自主性, 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才能学好外语。

英语高考改革是机遇, 不是英语教与学的危机。民族地区高校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 改变“费时低效”的教学现状。高考英语改革逐步在全国展开已成态势, 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要契合这次改革把“传授语言知识”这个观念, 回归到语言工具的本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在强调英语工具性, 不能忽视其人文性。推进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然而, 民族地区师资问题较为突出。民族地区高校可以通过职前培训和职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职前培训注重理论提升, 加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三语习得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 加深教师对在少数民族学生认知状况、认知特征的差异和第三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等的了解。鉴于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的问题, 职后培养则因加强学历教育, 结合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现状的需求, 开展短期培训, 教学互评, 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 拓展和提高教师理论素养。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能力,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这将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三语外语教育落后的关键之所在。

3.2 着力探索外语/三语理论研究, 找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特点

(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而不是只教书。民族地区教师对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重视, 许多教师仅凭经验教学, 制约了外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英语教师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三语言习得等相关理论, 对比国内针对汉族学生开展的有关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发展和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理论、教学策略等,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在系统、合理地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 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研究、跟踪研究、历时研究等途径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在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同时, 对实际的教学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3 着力编写适合民族学生实际的本土化补充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在教材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 其中有很多内容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生活不符。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学习者的特殊性, 省、市自治区和高校可以组织一批对少数民族地区情况了解, 对外语也精通的专家专门编写本土化教材、校本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 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 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外语教材。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 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容除了介绍西方文化知识, 还应包括国内的农村生活, 少数民族的经典文化、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民族歌舞等。总之, 要通过本土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使民族地区学生有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教材, 使教材民族化、实用化、现代化。

4 结束语

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次高考英语改革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应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努力从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理论学习与科研能力和开发本土化教材入手, 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次英语高考改革为契机, 逐渐改变“费时低效”的教学现状, 破解制约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的瓶颈, 逐步实现英语教育从传统的“知识课”向注重方法和能力培养的“技能课”转变, 提高英语教育的效率,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摘要:该文以英语高考改革入手, 探讨了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认为民族地区应该以英语高考改革为契机, 加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度, 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减负背景下的高三英语复习 篇11

关于育人与教书

如果抛开对人的教育而谈英语教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反思品质和学习习惯。记得一位知名校长在一次会上讲过教师工作的十个关注:

1.充分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学生的内心。

2.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信心。

3.充分关注情感因素。

4.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5.关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过程。

6.充分关注师生关系。

7.充分关注教学方法。

8.充分关注个人学习与学习共同体;关注个人学习策略。

9.充分关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组织形式,坚持民主平等、理解、包容、多元视角、分享竞争。

10.关注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仔细研读这十个关注,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讲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造成长环境,培养师生关系。教师教育行为的实施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接受程度。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讲到:“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力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喜欢英语,对英语感兴趣,就要让学生对英语老师感兴趣。我们首先就要尊重和关爱学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先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就要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学会他们的说话方式,学会他们的交流方式,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布置任务,批评、指责学生。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他们,为他们的发展着想,所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关于专业判断

笔者认为,一名高三教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计划做得多么详尽,也不仅仅在于他能把某堂课讲得多么精彩,重要的是他對专业知识的敏感度。这个敏感度或许就是驾驭教学内容、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一个内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而教师对任何一个内容的解读方式和理解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向。花精力精心整合教材,解读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是贯穿整个复习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做得好,能节省学生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也不能指望学校看到学生成绩不理想,就给我们增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才是上策,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更多的事情就要提高效率,就要教师做足功课。教师的功课就是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纲领性文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把这些内容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合适的内容。例如:我们不能把阶段性的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对学生自然状态的测验,可能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采取更合适的应对措施。

关于精讲多练和复习流程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学生的英语知识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实践而获取的一种能力。要做到精讲多练,就需要教师课前做足功课,精讲什么,这些内容怎么讲等等,需要仔细研究。学生操练的内容不仅需要教师仔细筛选,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编制,甚至对同一个班的同学做不同的练习,提不同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所采用的复习流程。

大体如下:

1.语法梳理:把重点语法归纳、梳理、训练。

2.教授新课:完成8 模块4 单元以及9-10 两个模块(以培养训练阅读技能为主要目的)。

3.一轮复习:大体用时13 周左右,复习时以培养技能、理解能力为主线。

4.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考试板块分项进行处理。

5.综合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要说明的是,每个过程都不是孤立的,每个过程的名称只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复习内容或者说是主线,在这个阶段中以复习这个内容为主,再辅以一条或者两条辅线,这样在每个阶段有其重点复习内容,同时又串联起了它的知识。例如:在第一阶段梳理语法和第二阶段讲授新课时,我们把词汇复习和作文训练作为辅线,在这个阶段把1-8 模块的词汇通过不同的方式复习一遍,并对不同文体的作文归纳训练,努力做到重点分布合理、抓住基础、善于归纳、点面结合、讲义自创、步骤清晰。

英语教学与文化知识背景传授 篇12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传授,民族心理,跨文化交际

不少人认为,英语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等。因此,上课时教师只注意对语言点进行讲解,对句型进行操练。其实,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可分为狭义文化背景知识和广义文化背景知识。

一、狭义文化背景知识

狭义文化背景知识是指某种语言所反映出的文化痕迹或人们从某种语言中所能窥见的某个民族文化因素,它包括: (1) 无等值词,如,“county”,译成中文是“县”,而实际上在英国指“郡”(最大的地方行政区),在美国指“县”(州以下的行政区); (2) 有背景意义的词,如,“watergate”,源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其影响之广以致现在很多社会丑闻都冠以“某某门”; (3) 有文化感情色彩的词,如,“The Heel of Achilles”,也称the Achilles’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eg:The shortage of fortitude is his heel of Achilles./His Achilles’heel was his pride———he would get very angry if anyone criticized his work. (4) 成语典故,如,“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or sth.you like best的意思。eg:She didn’t think of the beautiful umbrella bought the day before should become a Helen of Troy in her family.Because of this she and her husband quarreled. (5) 名言警句,如,莎剧名言“Neither borrower nor lender be, for the loan will lose both itself and friend of thee.”; (6) 客套用语,如,“Lady first”反映出西方文化对妇女的尊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狭义文化背景知识实际上是词语文化知识。对于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授课时还是乐于讲解的。

二、广义文化背景知识

广义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概貌,以及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传统、生活习惯、乡风民俗、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广义文化背景知识并非是一门高深的专门化学问,而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广博的“杂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讲授一些广义文化背景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作者。

但是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认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成绩关系不大,是可讲、可不讲的知识。或是由于教师缺乏所学外语国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因此用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评判,其结果便对学生产生了误导。比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七课“The Sampler”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圣诞节前,为了促销,某布丁店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店中的布丁。有个年轻人想探究是否有人会利用这种机会只吃不买,正当他向店里的年轻售货员询问时,一个连着几年都来免费品尝布丁的老人出现了。这位老人穿得虽然不好,却很整洁,他挨个地品尝布丁,并一一作出评价,似乎真是想为自己挑一块布丁。出于对这个流连于布丁柜前只尝不买的贫穷老人的怜悯,年轻人心头一热,冲动地迎上前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为老人买块布丁。不想这老人虽穷,却没有完全失去自尊,因此他不但没有领情,反而觉得受到了侮辱。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他也用年轻人对他说话时的咬文嚼字的口气,十分文雅却很坚决地拒绝了年轻人的提议。接着他从破旧的钱包里一分一毛地努力凑足钱,声势浩大地为自己买了一块那家店里最大最贵的布丁。年轻人的冒失行为不但让年轻人自己碰了个软钉子,感觉灰溜溜的,而且把老人逼到了绝路:从此以后,他不但不好意思再来品尝布丁,而且今后一段时间里的日子不知怎样过法,真让人为他担心。

仔细分析一下文章,我们不难看出,老人是属于那种虽穷困潦倒,却不想失去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的那种人。且看他出场时的衣着:“He was poorly but neatly dressed.”(他穿得虽不好,却很整洁)。“不好”是因拮据,“整洁”是因自尊;品尝布丁时“breaking off occasionally to wipe his red eyes with a large tornhandkerchief”(间或停下来用一大块破手绢擦擦自己的红眼睛)“红眼睛”和“破手绢”是因贫病,“用手帕擦”(而不是用衣袖去擦)反映出他过去养成的良好习惯;一边品尝,一边对种种布丁作出评判,好像始终找不到一块令他满意的布丁,这种种做作,是用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此时,老人的内心一定非常的敏感和脆弱,这时他最怕的就是被别人看出他是在白吃,因此小青年的善意会被他误解,或者他明知年轻人的好意,但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故意端起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另一方面,小青年有着典型的学生气的性格———善良、热情、冲动。这两种人相会在这么一个场合下,必然碰擦出了冲突的火花。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想通过这对老少之间的冲突,说明人际交往之间的分寸的重要,如果仅仅单纯出于一方对另一方的好心,却不注意接受方的心理状态,会令事与愿违。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有些人只简单、肤浅地认为这篇文章反映的是美国老人的悲惨晚景。并由此想到,在中国,老人是家中宝,可以帮儿女做家务、带孩子,跟儿女们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其实这是典型的用中国人的心理和观念去评判美国人、美国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它会导致对作者本意的误解,产生“正打歪着”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避免产生这种结果的方法,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分别给甲、乙两个班的学生上了“The Sampler”这一课。在甲班上课时,由于觉得现在的学生对外部世界比较了解了,故只讲课文,未对美国这个民族的性格作介绍,等课文上完后,学生纷纷对老人的做法表示不解,说他傻,说有人替自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一个中国农村的老汉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呢。这让笔者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产生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从美国国家形成的历史及其对美国人的性格的养成作了补充介绍,此后,学生方对老人的做法表示理解。有了这次教训后,笔者在乙班上这一课时,首先介绍了美国人的性格和美国老人的心态这些属于文化层面的背景知识;其次在分析课文时,运用图表,罗列出老人的衣着、外貌、健康状况和言谈举止等特征。

最终,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老人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他吃白食是迫于经济上的无奈,因此,他对年轻人的善意所作出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上一篇:家庭体育服务下一篇:艺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