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背景(精选12篇)
实践背景 篇1
培养应用型人才, 已成为闽江学院办学的导向。然而, 基于理学背景发展起来的地理科学系, 要从根本上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思路, 必然要进行多方面教学改革。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为例, 探讨基于理学背景下工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材——《区域分析规划课程实践指导与案例选编》的编写思路。
一、理学背景下实践教材编写的现实需求
1.学科知识发展使课程教材反映内容滞后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日新月异, 且不说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 单说海峡西岸经济区自2004年初提出后, 经过全省上下5年的努力, 2009年5月就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区;还有全国城市经济圈的划分凸显海峡西岸城市群、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的影响力;不同行政层面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国土部关于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而出台的新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等等。这些内容在我们所选择的最新且最权威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2版) 》中都没有反映, 因为该教材是基于2005年之前的统计数据及支撑材料, 也就是说, 教材中知识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滞后,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调整, 这也为编写适合地方高校教学的实践教材提出了需求。
2.行业发展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教师讲授的大多数内容均源于统编教材, 这就限定了教师的授课范围, 而且教材的内容偏重于理论假设或学科原理介绍。学生学习理论是有必要的, 而行业对应聘学生更关注在校期间是否参与过专业相关的实践?是否了解这个专业在行业发展中新变化?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利用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 结合理论课教学介绍行业发展的需求, 并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 我们利用《宁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研项目, 就更新了《区域分析与规划》第十一章的“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内容;同时为便于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我们编写“科研项目技术方案”, 针对科研项目较详细介绍工作流程、工作深度与广度、工作基本步骤等。一方面, 学生在实践中比较容易掌握区域规划的编制程序及CAD、ArcGIS、MapGIS等行业所需要软件对数据处理与管理;另一方面也表明, 对本科学生而言, 没有一本系统的指导书, 他们是很难介入科研实践的。
3.就业需求更看重学生系统实践能力
最近, 为了完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我们一直在调查走访已经毕业或正在参与毕业实习的同学, 几乎100%的同学都反映他们在面试时用人单位都会问:“在学校期间有否参与专业实践?都有哪些实践能力?”尽管我们系构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实践 (验) 、专业综合实践与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体系, 但到目前为止, 均没有固定实践教材支撑, 基本上根据教师偏好实施实践教学, 有的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有的教学内容不足, 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因此, 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 系统的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实践教材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愈显重要。
二、理学背景下实践教材编写的理念
1.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实践教材是课程教材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必须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总目的, 这要求教师既能传授课程教材反映的学科内容, 又要求能把学科最前沿的内容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实践表明, 根据专业教学目标、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的地位及课程在学科体系 (基础理论课、应用理论课、技术工程理论课) 中地位对课程教材模块化处理, 每个模块均对理论掌握、实践技能、综合巩固、课后扩展 (主要指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性课题) 提出具体要求。这样, 师生均能把实践内容与教材内容较好的结合, 激发创新欲望, 从而提升教学层次。
2.整合教师科研成果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 它们彼此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教师的科研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纵向研究课题, 主要是反映学科领域 (含理论建设层次、社会应用层次) 的学术性思考;二是地方政府或企业委托的横向性科研, 主要是高校教师把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地方或企业发展需要。无论哪个方面都深刻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对教学的理解, 在教材中整合教师科研成果, 这样实践教材中呈现的案例就不是那么枯燥, 而是与课程学习内容有机结合, 特别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对教学案例的精彩点评,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行业的深层次认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形成参与科研的愿望。
3.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知识, 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而专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应具备的能力, 取决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与学习者自己的素养有关。在当前“宽口径、通识性”本科教育模式下, 不可能在四年时间内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但却可以培养该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 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比如, 就《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材来说, 全书达600多页, 课时才48个学时, 而且就学习一个学期。掌握这门课博大的知识体系, 不仅需要时间, 而且还需要实践的经验。而这门课的专业技能如分析区域、调查区域、构思区域发展的能力及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技术 (CAD、草图大师、PhotoShop、3DMax、GIS等软件的操作) 却是我们应该强化的。因此, 在案例编选时, 要注重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的引导与专业软件技术的应用。
三、《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实践指导与案例选编》的框架探讨
《区域分析与规划》, 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主干课程之一, 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介于应用与技术工程理论之间的一门实用课程。而选用的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 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 同时也是全国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教材。全书分为两大块内容, 即区域分析部分与区域规划部分。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规划学等许多学科领域。由此可看出, 该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为更好地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地理科学系专业课程建设的需求, 提出编写《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实践指导与案例选编》的编写框架, 具体从四个部分来构建。第一, 根据《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教学大纲》对教材反映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区域研究的相关知识、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中的各专项规划”等进行模块化处理, 分析出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巩固及课后扩展等具体要求。第二, 根据教材反映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 选择具有巩固教学知识的实际案例, 分析案例中体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区域、分析区域、构思区域发展的方法。第三, 是围绕课程实践的要求, 编写本专业课程实践所需主要软件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主要涉及到ArcGIS、CAD、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技能操作与应用。第四, 是实践教材的拓展, 主要围绕课程中有关探索性课题,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际区域如何形成研究性项目, 如何进行研究及研究结论的撰写等, 同时揉合教师的有关科研案例。
众所周知, 工学是十分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对理学背景的师生来说, 如果没有一本指导性强的、且有一定工学内涵的实践教材, 教与学双方均难以真正实现“按需要发展人”的办学理念。如何编写这类教材对理学背景下的教师是一个挑战, 但也必须是那些长期参与科研实践能力的理学背景人员, 才能对理学与工学特点均有深入理解, 才能编写好适合理学背景学生学习的实践指导教材。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实质性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俭.理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教学研究, 2001, (4) .
[2]张敬.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00, (2) .
[3]生云龙.高校实现“教学与科研统一”理念的制度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04) .
[4]徐新, 李桂源.论大学教学与科研的互动[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05) .
[5]徐荣华, 宋亚男.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
[6]徐娜, 刘培蕾.对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1) .
实践背景 篇2
1.1实践活动背景
(地理条件)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而这些古镇坐落在十堰市各个县,虽然路途较远,但是前往古镇的交通便利。对于我们大学生调研队,行走在老街旧巷的机会就更多。
(政策扶持)古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依托十堰本身具有的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尽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的同时也保留了这些独特的历史痕迹。
(资源条件与文化传承)十堰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武当的道教文化熏陶,更是有十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古镇记载着历史的变迁,浓郁的文化气息引领我们走进古镇并去追寻那些年代所沿袭下来的风情民俗。
(响应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我们希望以本次实践为载体,尽自己绵薄之力来响应号召,弘扬中华文化。
十堰有许多古镇,而黄龙古镇与上津古镇是这些古镇中人口较多,具有典型文化传承意义的,作为了本次实践地点。
我和其他八位同学组成十堰古镇文化调研队,进行了以“对十堰古镇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2实践活动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调查和研究十堰古镇文化,收集整理那些不为人知的古镇,深入调查古镇的发展,宣扬古镇背后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了解古镇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居民个人素养。1.3实践活动介绍 1.3.1实践活动目的
对十堰古镇的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古镇的存在时间,历史背景,保护与发展现状,通过宣传使古镇走入更多人的眼球,并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弘扬。
1.3.2实践活动时间
2017年6月23日——2017年6月25日
1.3.3实践活动成员介绍
李威辰(本次社会实践负责人)男,共青团员,河南省商丘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班长,大一上学期获得二等人民奖学金,获得新生杯篮球赛冠军,学习认真,态度端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周兴成男,共青团员,湖北省襄阳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学习委员和院学生会秘书处部长,大一上学期获得二等人民奖学金,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富有团队精神。
程强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2班学生,现任材科162班组织委员,语言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承担责任,富有团队意识。
刘文悦女,共青团员,湖北省襄阳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学院材控163班学生,大一上学期获得一等人民奖学金,学习认真,性格开朗,奋发向上,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比赛,具有团队意识。
张天亮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学习委员和公共数学协会学习部部长,新生杯辩论赛冠军,志愿服务积极分子,学习刻苦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吴明娟女,共青团员,湖北省宜昌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现任材科163班心理委员,志愿活动积极分子,学习部成员,学习刻苦认真,乐于助人。
周君男,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163班学生,性格大方,活泼开朗,为人真诚,勤奋学习,富有团队精神,对人对事富有热情与责任。杨雄凯男,共青团员,张勇男,共青团员,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控162班学生,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文艺部部长,大一上学期获得职业规划演讲比赛三等奖及共青杯辩论赛冠军,新生杯篮球赛季军,学习认真,尊重师长,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比赛,对工作富有热情,积极向上。1.3.4实践活动地点
湖北省十堰市黄龙古镇,上津古镇
1.3.5实践活动对象
古镇居民、政府部门、普通大众、游客等
1.3.6实践活动方法
网上调查、走访大众、面谈采访、调查问卷、抽样访谈
1.3.7实践时间安排 1、6月23日前,团队进行资料调查搜集,问题整理,相互讨论,确定主题,列出此次探究十堰古镇文化我们想要了解的以及面对的问题,形成调查问卷定稿,就出发时间,行驶路线进行讨论,做好出行准备。2、6月23日,从学校前往黄龙古镇,就古镇现有状况,存在时间,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提出现有发展问题记录并讨论解决措施。3、6月24日,从学校前往上津古镇,对古镇当地特色建筑进行参观,从古镇居民那里了解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记录并拍摄以便后期分析。4、6月25日,到了山陕会馆,采访游客,与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访谈,了解其历史背景,特有文化象征。5、6月25日以后的假期,据社会实践的经历,进行新闻稿撰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书写,并在网上进行宣传。
1.3.8实践活动经费
实践背景 篇3
一、构建自主发展愿景促进教育均衡
构建起明晰的学校发展愿景,能够使得学校全体成员当下的努力显得更有意义;学校发展愿景更多地关注学校作为教育场所的精神追求,是要解决“我们想要共同创造什么”的问题。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是由周市镇人民政府投资建造的公办学校,系昆山市北部居住区配套工程。学校占地面积86亩,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小学8轨48班,幼儿园4轨12班,各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配有电子白板、数字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是目前昆山设施一流的新创办的现代化小学。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成功申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商住小区群配套学校自主发展的研究》,学校以“为全体学生的成功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务实、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勤业、乐业、精业”为教风,以“乐学、勤学、会学、活学”为学风,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先后被确认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活动基地、江苏省绿化标准园林式单位、苏州市常规示范小学、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单位、昆山德育先进学校等。我们将始终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兴教、科研育师”的研究思路,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二、建设和谐的教师团队促进教育均衡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因而,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让学校的一切制度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让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他们认识并真实地经历精心育人的过程,感受自身追求成功、享受快乐、促使生命质量升华的过程。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品位。对于教师来说,必须鼓励他们把工作当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创造性过程。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产生促进教师产生改变现状和实现学校变革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而且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帮助。第三,打造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在《创设成长空间,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课题中,我们着重开展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一是引导、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包括规定内容(品格修养、学习研讨、教育研究)和自选内容。要求教师带着发展目标参与学校各“培训站点”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外出培训时结合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借鉴,自学与发展目标相关的论文、资料等,参与与自己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科研活动。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活动设计及实施。每学期初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列出菜单式活动目录,供教师进行自主选择。并整理教师参与活动情况的记录,总结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规律、方法、策略;对教师发展提供建议和咨询。 三是完善积分考核评价制度。按照要求、发展重点不同,给予不同的分值。规定每位教师一学期必须达到一定分值才算合格。定期将教师积分情况反馈给教师本人,将其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依据。四是改革评价制度。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合作精神、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等,以此形成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以下四种模式的评价方式值得实践:一是线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二是块状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三是环状评价,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四是网状评价,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三、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教育均衡
1、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学中,老师再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模样,而是学生的朋友。课堂上允许学生反驳、质问,让学生愿意说出他们心里想的每一句话。这种氛围的创设不仅在课前,还需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运用精妙的教学设计,激情的导语和适宜的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互动,主动求索。实践证明,只有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敢于自主思考,善于自主探索,勤于自我体验,勇于自我反思。
2、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课堂上,老师要确保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到学生会的,或者经过自己努力能解决的,老师坚决不讲。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学生就能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经过教师精当的点拨、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会更高,思维拓展会更深刻,自主学习会更持久,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要在教师主导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己去学。同时,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努力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要注重学生的学法迁移,帮助他们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最后值得重视的是,以教育资源共享与开发促进教育均衡。一是搭建平台,充实资源库:二是利用学习网站,学会学习:三是实施学校发展共同体工程。
转型背景下思政工作的实践 篇4
牟平公司坚持开展以弘扬企业精神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 引导和激励全体干部员工建设和弘扬以“卓越”为灵魂的统一企业文化, 通过做好情绪“稳压器”、工作“主心骨”、文化“正能量”三个环节工作, 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攻坚任务的同频共振, 促进了转型背景下的队伍稳定和形象提升。
当好情绪“稳定器”
公司注重上级精神的宣贯落实, 努力将各项改革的预期目标向员工说清楚, 引导员工正确对待改革, 积极支持改革, 让“思想共鸣、行动同步”成为公司自觉自信的“和谐音”。
舆论引导紧跟。面对改革任务新形势, 公司除了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栏、学习园地组织宣贯上级政策外, 领导班子成员还通过调研走访等形式深入基层, 实地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做什么、盼什么, 及时掌握舆论导向, 解疑释惑, 引导员工树立大局意识, 正视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自去年以来, 公司领导班子调研走访达96次。为把政策解释清楚, 在重点任务开展前, 公司专门抽调能力强、业务精的中层干部组成政策宣讲小组, 走进部门、基层进行政策宣讲和现场答疑, 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榜样示范紧跟。结合烟台东部新区起步区建设和工作实际, 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改革先锋”活动和星级员工选树、优秀人才评选等活动, 让先进人物登光荣台、上光荣榜, 并通过公司办公大厅LED屏幕、企业文化教育中心“风采专栏”展示先进典型, 营造力争上游、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自2012年以来, 先后有23名先进典型在各类活动中脱颖而出, 有6名员工入选市级优秀人才, 成为各专业岗位的工作标兵。
矛盾化解紧跟。针对在机构改革、岗位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 公司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 并组织有群众威信、工作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党员干部, 对工作、学习和心理压力过重的员工, 实施“一对一”“面对面”交流谈心。先后组织不同类型的座谈会26个, 开展个别谈心75人次, 发放调查问卷2686份, 收集合理化建议75条, 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 确保了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
当好工作“主心骨”
公司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当好员工的“主心骨”。
抓执行促意识提升。对照省、市公司统一印发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固化管理和工作程序。开展党支部“两定”达标管理、“三信”教育转变作风工程等活动, 认真抓好制度落地, 让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执行中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供电所、工作现场到位监督活动, 以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光明服务公司党支部为骨干力量的“彩虹党员服务队”与全区500余个村庄、600余家企业开展包保活动, 快速、高效解决“涉电”问题, 在实践中锤炼队伍, 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培训促能力提升。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专业结构性缺员情况, 公司针对性制定涉及各专业岗位的综合培训计划和部门 (班组) 自主培训计划,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定单培训”模式, 满足学员“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愿望。近两年来, 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 累计培训1120余人次。2013年9月份, 公司主动与烟台大学、区委党校联系沟通, 精心制定培训方案, 为全体党务人员开设了传统国学、心理健康等课程, 让学员们普遍感到“实用、管用”, 对提高个人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围绕廉政教育工作, 坚持举办“拒腐防变每月一课”、廉洁文化“六进”等活动。2013年以来, 在各供电所巡回播放警示教育视频30次, 共计480人次参加廉洁教育;组织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139人到莱山区法院参观“贪污腐败案件”现场庭审, 提高了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自控能力。同年12月份, 公司荣获山东省廉洁文化“六进”示范点荣誉称号。
抓保障解日常难题。着眼于“职工无小事”的实际需要, 公司认真落实“五访五必访”制度。2013年以来, 共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及困难职工64人次,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公司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提高离退休职工的政治待遇, 公司为每位正式离退人员征订了《山东电力报》、《快乐老人报》等报刊。对离退休党员根据离岗前所在部门情况, 适时安排到相应的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 组织包括农电工在内的职工进行健康查体, 并对全体育龄妇女全面健康检查, 保障了职工的健康需求。为解决员工工作日“就餐难”问题, 公司按照省公司健康食堂的标准, 改造公司本部和供电所食堂, 保证员工吃得安全、放心、舒心。对在施工一线加班的工作人员, 公司实施“温馨餐车跑一线”行动, 让一线员工中午或晚间就地用餐, 省时省力, 消除了他们来回奔波之苦。
增添文化“正能量”
员工精神面貌的转变, 来源于其自身价值得到企业认可的内在动力, 公司通过及时补给文化“正能量”, 激发广大员工在改革攻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搭建“建言”平台, 提高员工责任意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月”活动、职工代表巡视调研活动及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职工代表慰问一线等活动。开通“网上合理化建议系统”和3处“经理信箱”, 畅通了员工建言献策渠道。2013年6月份以来, 通过各个渠道征集的75条合理化建议,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68条得到有效落实。
搭建活动平台, 激发员工奉献精神。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主题, 搭建班组长 (专工) 经验交流平台, 组织发动公司18个班组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提升活动。截至目前, 公司共评选省级达标班组15个、省级先进班组3个、省级优秀班组长3人、省级优秀创新成果3项, 班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3月, 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雁之队”组织开展“为民服务, 风雨彩虹”智能电表宣传活动, 综合业务及业务咨询工单由活动前的515次/周下降到350次/周, 下降幅度达32%。公司机关党支部定期组织“善小”志愿服务队开展“进大集、进果园、进农户、进乡村”“四进治膜”宣传活动, 助力解决反光膜清理难题, 及时消除线路安全隐患。
实践背景 篇5
活动背景:
习总书记在全国人大闭幕式中讲话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安徽省著名“211”工程大学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为了全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知识与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我们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实践中服务人民,了解社会,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践背景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增强;实践能力从2001年开始,我国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开始进行,到2005年秋,新课程改革结束,新课程在试点地区全面开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主旨,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旨在培养初中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培养初中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能力
通常我们一提到实践能力就是指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在说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语文实践能力就是指培养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但是,这其实是对语文教学中实践能力的不正确的理解。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语文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指进行课外活动,而将课本上练习题、课堂语文实践等丢到一旁,语文实践能力包括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早读课上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朗读和背诵。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思考题,还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进行。
在听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听的内容,学会快速地从听的内容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说的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两方面训练,一是阐述式的或演讲式的单人说,二是双向或多向对话交流中的对话说,前者要注意围绕主题思路清晰地说,后者则还要考虑配合原则、礼貌原则等;在读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广度上要求读得多,深度上要求读到深,理解得深;在写的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学会把心中所想转化为书面文字。
二、有针对性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将自己学到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当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死板地讲解,还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的讲解,并且鼓励学生在课上多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结合教材进行语文教学,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对语文教学中初中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这里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語言表达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思维的的一项综合能力,逻辑思维逻辑能力是指 初中生通过一种自然的可掌握的规律来思考事情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主要是指对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不断地加强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多多举办课堂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情景教学,模拟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亲身实践,思考该怎样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小的活动圈子的话,那么社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圈子,在学校里只有教师、学生,在社会上就不一样了,鼓励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加实战演习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大舞台上,学生可以通过与多种多样的人进行交流,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知识系统和实践系统是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传统的观点认为语文教学中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是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学科,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培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实践中发现语文的乐趣,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参考文献:
[1]雷良启,于英媛.吸收党带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造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2).
[3] 刘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之初探.[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167.
[4] 吕晓莅.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199.
新课程背景下戏剧教学思考与实践 篇7
语文课程既然负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世界先进文化的特殊使命,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小说、戏剧、影视的阅读兴趣、欣赏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欣赏习惯,作为课程理念和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兴趣,以及由此养成的良好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但在高中阶段要从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高中毕业以后也要继续从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汲取思想艺术营养,从而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培养欣赏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的兴趣与能力,不但是高中生阶段性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其未来和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正因如此,当进入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备课组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小说戏剧常是这样一个固定流程: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一说情节线索,必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分段分层;讲人物分析,必是“快速罗列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文字然后提炼出人物性格特征;谈环境描写,必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讲艺术特色,必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描写”,夸张和讽刺手法或语言风格,等等。讲得又多又细,条分缕析,一篇经典小说的阅读审美也就大功告成。一篇课文这样教学生会有语文知识上的收获,但篇篇如此就会形成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教学,且不说审美疲劳,教师的教学悬念没有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了,阅读和发现的快乐就荡然无存。甚至有时学生还没来得及充分熟悉文本,走马观花,大致了解情节,就针对以上流程依赖过去的模式“贴标签”、“扣帽子”,完全脱离阅读教学对文本的关注。
备课组经过多次研讨,达成一个小说戏剧教学的总原则:不必面面俱到,每篇突破一点,力求拓展一面,以此指导我们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
一、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兴趣点切入文本。
在执教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哈姆雷特》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举动为何迟迟未行?”这个问题与教材节选部分并无联系,但为了保护同学可贵的思考精神,我马上将阅读《哈姆雷特》全剧的任务布置下去,宣布在一周后师生共同研讨该问题。
一周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这一问题。有同学说哈姆雷特生性优柔寡断,还有同学认为他缺乏行动力量,更有同学指出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对死亡做了深深的思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才能产生效果。课堂上教师问这问那,讲这讲那,势必使学生与作品产生隔膜,学生缺乏“自得”的基础,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就会成为“外加”负担,磨灭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即使最感人的文章,教师讲析到第三课时,学生也已觉索然无味了。所以我们要在各篇教学中明确分析重点,做到一篇一个重点,几篇一个体系,学习鉴赏方法,把握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引导鼓励学生紧密结合小说、戏剧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作出令人信服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欣赏批评。如果我们在授课中能达到解决学生自读时没读懂、没想到、没发现的层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重点的分析就会成为课堂的“亮点”,以及学生学完之后最有收获的地方。
二、要聚焦一点,挖掘提升。
围绕哈姆雷特对死亡深刻思考的观点,我引导学生注意哈姆雷特生活的中世纪这一时代背景。那是一个禁锢的桎梏束缚人类灵魂的时代,哈姆雷特和当时的所有人一样,相信灵魂的不朽。他有深刻的天堂地狱观,摆脱不了宗教的旨意:“永在之主,为什么禁止自杀,制定了那森严戒律?”“如果我下手,正在他洗清了灵魂,明天有资格有准备的时候,这仇算报了吗?”因此每当需要他行动的时候,他就犹豫、彷徨,举起利剑又垂落到地上。背负着信仰带来的精神苦难,陷入如此深的困惑,哈姆雷特不停地审问自己,追问自己复仇后将受到怎样的天罚或天宠。当我引导学生深思人物命运时,学生沉浸在“小人物大时代”的深刻感悟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以前,我们搜集教学资料,对课本里的小说、戏剧基本都找到了相应的影视版,本想通过影视作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深刻理解小说、戏剧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学小说、戏剧前,学生期待影视剧的播放不去阅读文本,看过影视剧后,又自认为已经把握了作品,更不会去研究文本。这就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肯自己去阅读,不肯自己去思考作品的内涵,去思考作者想作品表达什么,自己又读出了什么,形成了一种阅读的惰性,不利于真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新课标对阅读鉴赏,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特别强调“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品”,而让学生根植于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得到更深刻的体验、感悟。比如: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增加切身体会;大胆想象,改写续写情节;补写戏剧潜台词,把握人物性格(话剧《雷雨》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重点,我们采用补写潜台词的方法来解读人物心理与思想性格,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产生争鸣。教师也可以有所选择,因势利导地播放影视片断,设置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从作者和导演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甚至把改编和原作进行对比。《哈姆雷特》教学完毕之后,我们一起欣赏1996年重拍的电影,比较感受改编者为适应新时期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对原著所作的改动。
四、鼓励学生学写剧评及短剧,培养创作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学写剧评与短剧。学生初写剧评难度较大,要注意引导,如评论戏剧人物,让学生注意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对戏剧人物喜爱或憎恶的理由。如有的学生的练笔《我眼中的周朴园》、《繁漪的命运》等,写得就很不错,基本形成了剧评的雏形。通过练笔,学生懂得了如何欣赏戏剧作品,懂得如何评价戏剧人物,慢慢提高对戏剧文学的鉴赏品位。还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校园生活中带戏剧性的故事,把它编成校园剧,排练表演,这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有的学生就创作了“随便浪费粮食可耻”、“随地吐痰,引病烧身”等主题的校园短剧,风趣幽默,且富有教育意义。
当然,教无定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叶老早就谆谆教诲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归根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组成的各种文章为主要材料来实施教育教学的,是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言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的,当然,在这一具体的过程中,在自然而然中,也会润物无声地实施人文情感教育。总之,走出当前小说、戏剧教学的困境,最关键的是不求全骛深,不搞繁琐分析,寻找契机,巧妙引入,适度运用,让学生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读小说,力求读出人物,读出作者,读出自我,读出人生,读出人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矿藏,充分实现小说、戏剧鉴赏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艺术。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戏剧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作者在戏剧教学中以激趣为前提, 以解疑为切口, 深入开掘, 培养个性化解读,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品位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
实践背景 篇8
令人担忧的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是学生无兴趣, 无心学习语文。大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预习抓不着要点、教师布置预习大多数学生只当任务完成, 应付了事, 预习中遇到困难不查工具书、不查资料, 没有掌握预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就情感态度而言, 完全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只是等待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机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于是无心学习语文, 阅读习惯很难养成。教师的“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 制约着农村阅读教学的发展。我们这些边远的农村初中, 除了学生学习条件较差以外, 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制约着农村阅读教学的发展, 农村初中教师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教学经验,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有限, 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有的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 他们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 也就无法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而且, 在农村中学最不缺的就是语文教师, 无论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 还是经过二次进修的, 只要有个文凭就能教语文, 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就可以上课了。而真正能胜任语文教学的并没有几个, 个别教学能力强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 和有经验的教师留不着, 根本谈不上专业对口教学, 只能将计就计按现有教师维持学校教学工作, 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阅读语文的能力较低。
三是阅读教学以考试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穿新鞋走老路可心说是农村初中部份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工作的概括, 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 去感悟, 而是用枯燥的字词句篇的分析, 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 做题目, 背答案, 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尤其是在边远农村家长、社会、学校门只看学校学生上重点中学的升学率, 致使部份农村教师阅读教学想的是语文分数, 忽略了语文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及阅读时间少, 与课标要求差距大。农村学校书源不足, 学生可看的书太少。学生家中有语文学习类藏书很少, 加之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语文阅读的资料, 对学习语文没有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完全依靠课本, 依靠教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人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实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随时关注学生阅读体验, 指导学生充分享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生活美、语言美、情感美, 世界上所有美的东西都是通过作品来表现, 让学生受到感染, 爱上阅读, 我还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成功之处给以画龙点睛的鼓励, 使他们充分体验成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产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 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最后, 我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语文。这样, 我采用“关注阅读——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幸福——自主享受阅读的乐趣”的模式培养了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是重视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首先本人要求学生在课本中积累各种语言材料, 其次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 对所积累的材料和优美的课文要有感情的朗读, 读后能复述文章的大体内容;最后, 对课文中精妙句子和段落篇章要给学生提出背诵的要求。
三是重视丰富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内容, 积极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我们建议学校应购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料 (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部分推荐) 的必读从书让学生借阅。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资料的情况, 在教学中我时有目的的提前推荐学生借阅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变被动阅读为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 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各种刊物和其它各科的课外读物, 对丰富学生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在教学中, 始终遵循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以语文阅读教学为重点,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 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能有兴趣阅读并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
实践背景 篇9
作为一名教学改革第一线教师,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对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分小组进行活动, 合作探究
根据教学的需要,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合作探究。如《经济生活》综合探究———“讲求效率, 维护公平”。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然后学生按教材要求收集整理资料, 作为自己辩论的根据。1.教师预先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在小组内部交流和思考。2.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与其他学生商讨。3.教师让学生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鼓励学生提出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其他学生认真思考, 允许有独立见解, 最后全体学生达成共识。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应充分发扬课堂民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 但教师必须担负起领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 变“谈话”为“交谈”, 并抓住其他同学的主要观点, 将讨论引向深入。
二、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动情的、想说又能说、想做亦能做的宽松气氛, 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里面有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是学生达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必经阶段, 是为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 我们教师要舍得在这方面花力气。根据教材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境,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政治生活》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我设立了模拟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情境。我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模拟无序选举;一组模拟有序选举;一组模拟专家学者。然后模拟选举过程, 专家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在进行真实体验后, 理解“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
三、结合本单元课文知识, 进行知识迁移, 充实综合探究课的内容
每一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课的内容, 总是与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上综合探究课时,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联系前面课文的知识内容, 对综合探究课进行扩充。如《经济生活》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首先, 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所学过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包括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其次, 我还选择课本中一两个典型案例, 给学生做示范讲解。像“海尔集团的发展”“远涉重洋的徐工机械”“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洲金融风暴”等, 图文结合, 形式多样, 是很好的示范材料。
四、提高课堂提问的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提问的目的上, 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身心发展, 终身学习的愿望, 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课堂提问成为沟通、理解, 培养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政治生活》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中, 首先提出“什么是政府的权威?”“什么因素决定政府的权威?”“什么是区分政府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根本标志?”三个问题, 让学生对政府的权威有了初步了解;其次举出正反两方面事例, 提出“请比较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你还能提供其他案例吗?”“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能对这些结论加以补充吗?”等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政府树立权威的重要性和措施;最后提出“请列举一年来扬州市政府施政的几件大事, 并分析这些大事的起因、过程、结果与政府权威的关系。”“能否以小组为单位给本市政府负责人写一份《关于提升政府权威的建议书》?”等问题, 这要求学生得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这样, 我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了独立探索与思考的能力。
五、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把互联网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能让学生迅速而全面地掌握大量的课外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互联网, 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探究相关课题的发展过程, 处理资料,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或一篇小论文。
慕课背景下医学实践教学应用前景 篇10
第一个慕课教学视频早在2006年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后几年, 更为一些国外著名教授推崇, 仅斯坦福大学教授的一堂慕课就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约16万名学生注册学习[1]。哈佛、麻省理工这类顶级学府也相继联合投资商推出数个慕课平台, 涵盖近百门课程[2]。
1慕课的特点
1.1大规模
主要表现为参与课程人数众多。不同于传统课程对人数的限制, 一门慕课动辄上万人一同学习, 教学受益范围可无限扩大。据统计, 共有12 725位学生在杜克大学运行的生物电课程进行了注册[3];斯坦福大学称约30万的学生登记入读了他们的3门电脑课程[4]。
1.2开放性
慕课的学习无门槛限制。只要有网络和了解教授课程所用的语言, 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慕课, 甚至在一些慕课发展较成熟的国家, 学生缴纳一定费用后还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或证书。
1.3在线
慕课学习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不需要远行即可学习许多优秀课程, 不受时间、空间约束。
2慕课的优势
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而慕课的出现正推动着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并宣布启动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 该联盟的加盟单位基本涵盖国内所有的医药院校[5]。慕课作为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新型平台, 必将成为医学教育新的发展趋势。2.1抓住了学生学习的规律
有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而传统医学课程教授时间多在45分钟左右, 课程冗长且枯燥乏味。慕课则是以3~15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 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得到显著提高, 这在教学效果上更具优势[6]。另外, 慕课不同于传统课堂定时定点的学习要求, 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学习感兴趣的医学课程。
2.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课程内容繁多, 一堂课需要学生了解并记忆许多知识点。与传统教育相比, 慕课视频除教师的讲解外, 还配合了一些生动的图片及动画等,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一些类似于游戏通关式的小测验, 学生只有在答对问题后才能继续学习后面的知识。这一新颖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慕课课程涉及广泛,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讲师,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3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现翻转课堂
传统医学课程内容艰涩, 在紧凑的课程安排下, 知识点难以理解记忆, 学生为应付考试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因而, 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 除了把握和梳理知识点、合理地控制学习时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外, 还设计了一些小测验,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能利用充分的课堂时间对学生整理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见解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医学教育也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保留足够的课堂时间, 让学生能更多地与教师交流、学习, 以积累临床经验。因而课前授业、课上讨论练习的翻转课堂模式给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4拥有大量的共享资源
不论你处在哪所院校, 通过慕课, 你都能获取一流大学的教学资源[7]。目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而有的院校即便有优质的资源, 也因为师资力量有限, 不能使所有学生选择该课程。
2.5提供丰富的教学数据
发展迅速的慕课教学平台不只涵盖视频课程, 还推出了许多新的功能, 例如教师能通过相关学习软件直接读取学生视频学习进度的数据。慕课论坛讨论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参与性及思维方向[8], 同时还便于教师收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视频的评价。
2.6收费更加合理
绝大多数的慕课都是免费的, 不论你在哪里, 也不论你是否有足够的金钱来支付学习费用, 你只需要上网就能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优质学习资源。这与动辄上万学费的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相比,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而那些以个人或院校名义开设的医学培训机构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达芙妮·科勒则将这一教学革新称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9]。
2.7学生的参与性更强
在传统医学教学领域, 优秀的教学资源大多比较缺乏, 学生只能选择学校以及所学的专业, 而讲师以及所学的课程、时间是学校安排好的。这种被动学习的情况难免造成学习积极性的丧失, 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性质学习而不是兴趣。慕课则不同, 它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10], 学生学习完全依赖自己的喜好,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师、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8空间优势显著
慕课属于网络课程, 只需在家就能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给那些已经工作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便利, 无需出门, 时时都能学习最优秀、最经典的医学课程, 而传统课堂必然存在空间限制[11]。
2.9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
慕课数据是公开的, 它直观地表现了教师慕课视频制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视频的喜爱程度, 为评定教师工作提供了更公正的平台。在反馈作用的机制下,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增强, 势必积极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12]。因此, 在慕课不断发展的趋势下, 必将出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3慕课存在的问题
慕课虽然具备诸多优点,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3.1慕课的制作难度大
一个精品慕课, 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同时除学术人员外, 还需要电影或电视导演、编剧、动画师、设计师、灯光师、网络设计工程师等。因此, 对课程量大、学习内容丰富的医学专业而言, 既要制作生动形象的慕课视频, 又要满足医学教育的质量, 无疑需要更大投入, 这给慕课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2教师教学工作评定标准缺乏
教师作为慕课制作的中坚力量, 仍缺乏相应的教学工作评定标准来保障自身利益。慕课的兴起必然造成传统教学资源的缩减, 课时数量跟教师的工资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定标准, 难免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阻碍慕课的施行。
3.3在实践性教育中存在不足
因注册学习慕课的人数众多, 师生之间缺乏直接交流, 更无法对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医学教育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 更注重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临床技能训练中, 沟通技巧、问诊、体格检查和基本的临床操作等都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练习及教师亲自指导, 这是无法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同样, 医学教育不仅限于对知识的学习, 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13]。相对于传统教学, 慕课在实践性教学中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之处。
3.4慕课尚无完善的评估机制及标准
慕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视频课程, 还是一个获得学分进而获得相应学位的渠道, 因此, 对学生的评定尤为重要。而医学专业偏向于文科类, 因此就不能简单采用现有的计算机评估、学生互评、网络考试等进行教学评估[14]。此外, 关于模仿和剽窃的问题, 慕课也不能幸免。伯克利加州大学David教授在他教授软件工程课程时, 发现了一起严重的抄袭事件, 这些学生的作业完全相同、一字不差, 人数多达二十余人。因此, 我们仍需要对慕课的评估机制和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3.5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
相较于传统教育的被动学习, 慕课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通常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与意志力。当学习完全变成一种自主行为且不受外在因素约束的时候,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制造一个松懈的机会, 因此, 便出现了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的现象。
4结语
慕课虽不能取代传统教育, 但它能成为一个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慕课交互性论坛, 可增强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进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我们应该理性地去认识和了解慕课,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
摘要: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MOOCs) 的兴起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教学形态多样化提供可能。面对慕课热潮, 是顺应潮流积极改革, 还是墨守成规, 亦或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新型教学道路, 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丰富慕课资源, 以实现医学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协调发展。
实践背景 篇11
一、课改引领楹联,楹联丰富课改
1.以新课改的理论为指导,促进楹联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学校的楹联教育,必须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才能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提升楹联教育的效果。我们借鉴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指导学生,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体验学习的方法来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楹联创作当中,使他们真正体验楹联创作的乐趣,教育效果十分显著。这一事实说明,开展楹联教育,必须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展示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把握楹联的文体特点和创作要求。
2.开展楹联教育拓展了新课改的实践途径,丰富了课改的内涵
课程改革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生学习创作楹联的过程,是深化认知、丰富实践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我校在实施楹联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欣赏、创作楹联提供了一系列实践的平台,如建立良好的开放式课堂,提供广泛的素材供学生选择,组建楹联创作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幸福地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弘杨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审美能力。
二、兴趣激发动力,实践彰显活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科学、有效地落实楹联教育的功能,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1.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楹联的积极性,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我校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兴趣。从空间上看,处处有联,如门联、墙联、楼名联、名人塑像联、碑廊联、园圃联、教室联、楼梯联等;从时间上看,时时有联,如会议联、重大活动联、班级的“今日对联”、学校的每周征联和每月一期的《校园楹联报》等。
2.研发校本课程,推进楹联教育
为了扎实、有效、有序地开展楹联教育,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编写教材时结合楹联特点,力求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先后编写了《走进对联》、《怀文联语》等校本教材,涉及楹联典故、楹联知识、名联解读、师生习作等内容。
3.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习乐趣
在形式上,有出句、对句、课文联、活动主题联等征联创作活动;在内容上,有关注传统节日的、体现重大活动的、复习迎考的、国家大事的,等等。总之,多姿多彩的征联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培养了学生学习楹联的兴趣。
三、丰富教育内涵,拓展课改视野
开展楹联教育,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大进步,也拓展了教育的视野,推动着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楹联教育丰富了学生素质中的“中国元素”
楹联是国粹,是中华文脉的渊源之一。它对传承民族文化,连接世界生活同等重要。我校学生在接受楹联教育以后,不仅知道过春节时春联怎么贴,还能在作文里、在讲话中运用楹联,这些都是学生素质中“中国元素”的自然流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恰当地运用楹联来增强文化魅力,不仅我们中国人会感到无比自豪,外国朋友也会羡慕不已。
2.楹联教育体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新课标精神
楹联教育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开展楹联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例如,班级开展班训征联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就是自主教育的具体表现;学校开展重大节日和重要时事征联活动,学生就去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既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3.楹联教育拓宽了现代教育的的思路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特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面对新形势,开展楹联教育,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素质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现代教育只有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更具内涵,更有深度。
秉承国粹,历练品德,使楹联教育的德育功能得到了彰显,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相信,通过楹联教育达到德育目的,即将由今天技术层面的操作,升华到明天的艺术德育高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R].
[2]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余文尉.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8(4).
[5]严考亮.传统格言楹联的德育价值[J].中国德育,2007(10).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实践背景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兴趣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许多初中学校越来越关注于对初中学生的教育, 希望能够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但是, 就目前中国教学的现状来看, 初中学校的这一个目标还不能实现, 因为学生能否喜欢学习, 教师的教育方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在的教育正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时期, 所以许多初中老师还没有彻底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模式, 使得“新课改”教育教学方案难以顺利实施。
一、初中数学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许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 多集中在“黑板式”教学方式上。所谓“黑板式”教学就是授课老师在讲台上以自己为中心, 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一句话都不说, 一个题都不问, 而老师总是不停嘴讲题, 不停地往黑板上写解题的步骤, 虽然说,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想着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知识, 为中考打下基础, 但是往往忽略了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觉得数学课很无聊, 死气沉沉的, 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数学成绩提不上去。
(二) 课后作业量大, 学生负担沉重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 所以这无疑给教学老师带来了压力。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 其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数学这门学课本身就具有抽象化的特点, 使得学生不敢接触数学, 这就使得初中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到阻碍, 往往使课程赶不上进度, 所以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课后所留的作业量也逐渐变多, 而且安排极其不合理, 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打好数学基础, 再加上老师留的作业多, 所以产生了沉重的学习压力, 而对于老师留的作业也只是应付一下, 要不就抄抄同学的作业, 或者到书店买一些参考答案, 所以说初中数学老师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甚至会让学生造成厌学的心理。
二、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式
(一) 采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老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逐渐让自己成为台后工作者, 在课堂中只仅仅起到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只有这样的民主课堂, 才会让学生们所接受。比如, 在上数学课之前, 如果是教授新知识的话, 老师可以将知识简单地介绍一下, 把重点的,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用最少的时间和最浅显的语言讲给学生听, 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 将自己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指出来, 老师先不要急于解答, 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讲解, 最后老师可以做一下补充。除此之外, 老师还可以在讲完新知识的时候, 出一两道比较简单的、贴近生活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之后,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并相互补充答案, 之后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上发言, 将小组内讨论出来的答案讲给全班学生听, 讲完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补充, 使得答案更加完整, 最后老师可以进行总结, 把同学们的答案归纳起来, 让学生真正明白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授课方式,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所在, 从而愿意付出时间主动地投入到其中, 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 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数学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学校所提供的这一便利条件, 数学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就不用再在黑板上书写解题步骤,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学更多的新知识。不仅如此, 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新奇, 因为屏幕的动态性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目光,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那么, 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从而不断的思考问题, 逐渐养成了“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 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其具有叛逆心理和急躁情绪, 特别是触及到自己自尊的时候, 反应会更大。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数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仅要讲好课,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 有的学生基础差, 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想办法鼓励这些学生, 比如在进行完一次考试时, 老师可以请该类学生到办公室里进行一次谈心, 以朋友的身份与同学交流, 并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例如, 最近你学习挺认真, 或者最近考试又提高了成绩之类的话,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忽略自己。
当然, 除了以上几个措施以外, 还有许多好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不要求多, 主要求精。让学生做完这一道题目之后, 对这一类题目都能融类旁通, 只有这样的学习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好学初中数学, 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姜玉宝.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3) .
【实践背景】推荐阅读: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背景10-11
医学背景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0-26
入学背景07-16
英语背景07-21
背景数据07-21
高校背景10-13
法制背景10-16
背景再现10-16
电商背景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