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背景

2024-07-16

入学背景(共4篇)

入学背景 篇1

注册入学是和非注册入学相应的一种入学方式,主要的适用对象是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实现注册入学,继续完成学业的一种形式。目前这种注册入学的试点学校主要是高职院校。这种注册入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受学习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目前也适应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就更加注重实际的能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本文从注册入学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注册入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提出几个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注册入学的基本含义及特殊意义

从注册入学的内容和实施的细节来看,我们认为注册入学为学生接受进一步的学习,学习更多的技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因为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时候,对于一线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注册入学就是一种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平台的创举。因此总的来看,这是符合我们社会发展需求的。

二、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注册入学的实施目的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注册入学的学生需要在高职院校学到的知识更加注重实际的能力。但是注册入学背景下的学生和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录取的学生在基本的素质上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例如在自身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效果,这显然是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笔者总结出以下两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对于通过注册入学的大部分的学生而言是在高中阶段对于学习就有一些厌烦,缺乏学习的兴趣,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习惯和对于学习的看法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外部的约束减少,学生很容易就放松自己,这显然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是不利的,学生自身也难以学到真正的“本领”。

2.学生在现有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难以学到真正的技能。经过注册入学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难以学到真正的能力,其中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一点就是学生在高职院校中需要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和不断的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较少,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是口头上,难有机会给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的机会,这显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中,这是不符合注册入学的办学初衷的。

三、注册入学背景下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

结合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基本情况,笔者提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方法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1.从学校自身出发,改变教育理念。从学校自身出发,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问题,因为通过注册入学的学生最需要的实际的技能,这一点和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样的,甚至是更迫切的。因此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切中要害,抓住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是从学校层面应该亟需改善的地方。从教育部门到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到每一位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形成这种理念,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具体就应该和相应的单位合作,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实操平台。

2.从学生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从学生出发,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矫正,给学生形成注册入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加具有实用性的人才的理念。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从自身的转变开始,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在外部给学生更多的督促,至少在学生学习之初需要更多的督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能力和技能的学习局面。这是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发展的。

3.从课外入手,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课外入手主要是针对学校对于听说能力培养的环境,例如在学校提倡双语教学、开展英语演讲比赛,阅读英文说明说等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英语听说能力。在学校设立英语角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和平台。这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注册入学的学生更应该认清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注册入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更加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江苏省试点的注册入学在普通高职院校内开展,其中英语教育教学依然是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注册入学的试点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注册入学,听说能力,培养

注册入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篇2

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但实际上由于学生生源骤减,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有可能被高职高专校录取。因为注册入学的学校可以没有固定的录取分数线。因此,注册入学后,注册入学的学生主要是高考分数低的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因此,至2011年以来,高职高专入学学生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些单招的学生甚至只是初中水平。就英语单科成绩而言,一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下降,低分段学生较多;二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在注册入学的学生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兴趣,少部分同学甚至厌恶英语学习,完全放弃了英语学习。

注册入学条件下的改革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面临注册入学条件下的学生的新情况,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生源质量变化的新情况。

一、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的总体水平下降,且又参差不齐,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分层次教学。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用)》中就指出“各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各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较高要求、一般要求或基本要求。分层次的依据是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同种教材,但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同时也可以采用滚动教学的模式,学期末低层次班级的学生的部分学生可以进入高层次的班级学习,高层次班级末尾的同学滚动到低层次班级学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让真正愿意学习的同学集中到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断的滚动教学,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开展后续的英语教学。能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以继续职业英语、甚至专业英语的学习;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修职业英语、专业英语;只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做要求。

二、实行任务型教学

注册入学后,学生的水平是下降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完成不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或是团队的合作达到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针对注册入学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好任务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任务也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有动力去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中学到知识。

三、模块化教学

注册入学的学生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跟不上班级的正常进度,才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要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针对注册入学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基本情况,在全院统一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教学。每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即词汇,阅读和写作。在词汇模块教学时,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在词汇中挑出10个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关度较高的词汇,作为4会词汇,反复讲解操练;这部分词汇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还编写了校本教辅材料供学生配套使用。其余词汇要求学生看到知道意思即可。阅读模块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从每一单元找出一个知识点,对该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拓展,课文其他部分略讲或不讲。在校本教辅中,用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在写作模块中,也重点讲解贴近生活的应用文。经过教学实践,三个模块的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改革

教学评估是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能否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分为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两大类。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一般是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后,以一次性的考试或其他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教师通过该次评估的结果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最终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形成性评估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估,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目前大学英语课程采用终结性评估较多。对于这些考分低,基础差的同学显然不能采取传统的终结性教学评估模式。

在教学评估上。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针对终结性评估模式学生及格率不高,对学生打击较大,学生无信心学习的情况,改变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不再以一次期末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而是形成了由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

为了公平,英语教师在开课时就向学生公布该门课程的评估标准,以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这三个形成性评估及一次终结性评估(一次小测试,不在期末)构成。比例分别为10%、30%、40%及20%。针对注册入学的这些学生,首先要保证他们能按时进教室上课,并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作业主要由课文相关词汇练习,阅读练习,写作练习或课文相关内容口语作业拓展,教师在对每单元进行分析,在有关单元给学生布置口语作业,如完成场景对话,表演电影等;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之后,学生把口语内容拍成视频交给教师,或课堂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现场展示。这些新的考核方法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担心,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和使用机会。

在学期结束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成绩,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自己的课程成绩。以此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估,既没有脱离传统的考核模式,又增加了新的考核模式,让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包括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评估模式。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评估的改革,学生明显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入学背景 篇3

但是, 也正因为如此, 选择注册入学的学生大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弱。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 由于自身竞争力的原因, 招收到的注册入学生成绩比公办院校更低, 这对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由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 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马列主义公共课,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一类是通用知识类, 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一类是素质拓展类, 包括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选修课则是在课余时间开设的, 学生可根据学院有关规定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学习, 如电影欣赏、摄影技巧、艺术与生活、商务礼仪等。

2009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 张尧学院士指出:“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 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 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如同建造一座座高楼大厦, 职业道德是地基, 专业技能是框架, 而这座大厦要能经受风雨屹立不倒, 必须能适应多种功能,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确定了我国核心技能体系框架, 将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作为我国职业核心技能的八个重要模块。这八大模块, 就如同地基上的八根柱子。而在这些核心技能中, 大部分都与公共基础教学密切相关。

张尧学院士曾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 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培养, 也就是专业实践课体系和公共基础课体系。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 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知识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快速的今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工作, 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打好职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

二、注册入学后公共基础课面临的困难

(一) 学生层面

对于注册入学的学生而言, 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最难学的是通用知识课程, 尤其是英语和高等数学, 因为这两门课都是中学阶段基础课程的延伸与提高, 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而选择注册入学的学生在高考中考分最低的往往就是这两门课程。正因为高中学得不够好, 所以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丧失学习信心, 进入高职后更无法适应。而有的学生则认为, 将来就业时要用到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础课没有用处, 所以不愿意在基础课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二) 学校层面

近几年来, 民办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由于注册入学的原因而比以前更为激烈。学生选择学校通常要考虑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出路如何, 尤其是对民办高职院校, 由于学费比公办高职要高很多, 更需要有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模式。因此, 民办高职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比以往更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 有些学校还采取了类似工学结合的方式。但是, 学生三年在校的学时是有限的, 所以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时数上就面临着被缩减的危险。由于思想政治类课程、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军事类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在课时上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性要求, 不得随意减少, 所以通常民办高职院校只能在英语和高等数学上进行调整, 而这两门课的任课教师则普遍认为由于学生基础较差, 甚至必须要补高中阶段的课, 更需要加大课时才行。这类矛盾往往使民办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进退维谷。

三、注册入学后的公共基础课改革方向

针对注册入学的学生现状、结合民办院校的实际, 笔者认为, 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为就业服务的基本导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民办院校提高吸引力、扩大知名度的基本思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也必须要走与职业化相关的发展道路, 在内容上与专业课紧密结合, 使学科之间的知识可以互相渗透, 为学生上好专业课打下基础, 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有:第一, 在制订公共基础课教学计划时, 邀请相关系部的专业教师及企业的管理人员或专家参与, 教学内容要体现出职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第二, 公共基础课教师的配置要按专业固定, 教师必须熟悉相关专业后续专业课的设置内容, 了解行业需要, 注重对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及时更新教学知识点, 使之能及时反映新的技术发展, 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 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和访谈, 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趋势, 掌握他们在职业中运用到基础知识的情况, 修订教学计划, 尽量把就业最相关的公共基础课内容教给学生。

(二) 建立课程模块式的基础架构

由于学制原因,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学期, 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学生开始实习。而在民办院校注册入学, 随着实践教学的全面加强, 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必定会酌情减少。而且有的专业由于顶岗实习的需要, 公共基础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按学期全院共同开设、进度一致, 因为有的专业可能被安排大一下学期外出实习一到两个月, 而有的专业则是在大二, 这对教学计划的设置将会带来很大困难。这就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 构建多门基础课统筹优化、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架构模式。以大学英语为例, 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 以基本日常会话、口语交流为主, 所有专业均适用;专业模块, 即专业英语部分, 不同专业内容不同;进阶模块, 适合于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或者准备参加专转本和四六级等级考试的学生。每个模块设置2—4个学分, 三大模块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 最少学完两个模块。这样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选择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好的则可以跳过基础模块, 直接学习专业模块和进阶模块。而且学生可以在在校学习期间, 根据自身条件和专业要求, 自由选择在哪个学期学习。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等科学文化类课程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保证学生的实训课程不和公共基础课冲突, 同时, 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的培养。

(三) 建立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手段

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 更重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缺点之一, 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许多专业课程由于技术性强需要教师的指导, 甚至需要边做边学, 自学比较困难, 但对于公共基础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而言, 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教”阶段进行翻转, 实现“学—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自学, 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 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提问学生,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掌控者, 自己决定学习生活, 主动参与每一个过程, 以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基于信息时代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公共基础课教学不可避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等都是现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尝试的教学手段。为了将公共基础课有效的教学时数用在教学难点上, 可以将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章节实现网络教学, 让学生课余通过浏览教学网站、观看微课视频、在线答疑、完成网络作业的方式, 在网络上自主学习,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局限,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四) 建立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一般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 通过考试或测试使学生认识自己某门课程的实力进而改正自己的学习, 换句话说就是“一考定终身”式的单一评价办法。此种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因为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身心都处于最好的状态, 容易受到突发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考试结果容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办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通常都会很多次地经受这种挫折, 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再采取这样的方式, 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就会更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排斥的心理。所以评价方式必须要进行改变。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 第一要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也就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把终极性的考试化整为零, 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 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可以通过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情况、课后参与网络教学、进行网上答疑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成绩计入总分, 使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第二要重视职业证书, 以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代替相应的考试, 以参加各类竞赛代替相关公共基础课程考试, 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与对应课程相关的竞赛、比赛可以获得加分, 这样既拓展了公共基础课考核的方式方法, 又为学生增加就业竞争力开拓了新的路径。

总之, 在教育市场竞争严峻的今天, 面对注册入学日益成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推行的招生形式, 民办高等院校在教学上必须与时俱进, 主动进行改革和调整, 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从而赢得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裴智新.对高职教育“注册入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7) .

[2]王宏, 李晓军, 张春玲.高职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9) .

[3]胡艳.以公共基础课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三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14 (10) .

[4]叶小明.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维度考量与路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9) .

入学背景 篇4

一、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注册入学背景下,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 注册入学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差距大。在相同的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授课计划,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下, 必然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无用武之地, 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强人所难的局面, 这也是高职公共英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在此种情况培养出的学生对于英语掌握根本无法达到“实用, 够用”的程度。究其原因, 还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没有真正的贯彻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原则。

1.从够用角度出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以此定位教学, 从够用角度, 以学生入学英语成绩为依据, 把教学需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平行阶段:一, 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二,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三, 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设置与此三个课程目标相对应的课程, 并开设在不同的时段, 供学生选择。切实解决一个目标贯穿所有学生, 一改把“够用”设定为对所有学生的“够用”, 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方面考虑, 在相同学习时间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各课程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使“够用”成为每个学生的“够用”。

2.从实用角度出发。高职学生学习公共英语目的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或者阅读外国文学著作, 而是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可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以及处理简单的涉外业务。在注册入学招生背景下, 对于学生入学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 从实用角度出发, 更多地突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固然重要, 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 并加强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侧重与专业相结合, 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涉外交流。切实的用实用性来指导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如何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围绕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注重课程语境设定与学生专业相接轨。明确在注册入学背景下, 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应该达到的标准, 并细化达到此标准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英语应用能力, 以及在未来工作中能做什么。切实践行“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改革教材内容, 并使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相配合。注册入学背景下, 学生分数差距的加大, 想要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就要考虑学生的输入能力与输出能力, 那么在分层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自己多年招收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学情的总体情况分析, 编写适合自己学生招收学生程度的教材内容, 更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不同, 制定更加具有实用性与时代性的教材。

注册入学背景下, 高职公共英语对学生今后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亦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大纲中明确提出, “三年制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规范书写各类应用文, 熟悉行业中常用的中英文文本, 借助工具书查阅科技资料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郭光明.江苏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 (8) .

【入学背景】推荐阅读:

入学准备01-17

入学方式01-20

入学体检05-15

入学测试06-10

入学心理07-03

子女入学08-09

入学制度08-11

入学教学11-06

入学机会11-06

入学问题11-30

上一篇:新闻漫画的创作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