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后感想

2024-07-04

入学后感想(精选13篇)

入学后感想 篇1

入学感想

2013年9月9号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一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当我第一次跨入潍坊学院的大门时,即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学长、学姐们亲切地为新生讲解学校情况;老师们热心地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同一宿舍的小伙伴们,非常温和的自我介绍。我们每一个大一新生从各自的家乡乘坐火车来到这个我们未来四年的生活土地,带着乡音,带着纯朴,带着梦想,带着我们对生活的那份真诚与执着,让梦想在潍坊学院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芽、开花。

正如七堇年在随笔中写道: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理想,及时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生活或许有不如意,或许有许多快乐与悲伤,惊喜与失意。但只要我们每一个学子都坚持着自己内心的信念,任何困难终会迎刃而解,任何烦恼终会幻化成风,变成你迎向阳光时嘴角的一抹微笑。

潍坊学院的住宿生活让我们的心开始走向一起,让我们开始了解彼此的生活,让我们开始为彼此的一点一滴着想。我们学会自理,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开始经历着人生中许多许多的第一次,开始踏入我们之前幻想过无数次的社会。我想潍坊学院现在是我们无数大一新生今后的人生课堂,更是我们今后走向社会的思想启蒙导师。潍坊学院的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在我看来更加贴近生活、关怀人性,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正

应了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往往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更好的教育。

不管今后我们在哪里,遇见什么人,从事怎样的工作,开展怎样的故事,都不会忘记带给我们人生重要一课的母校——潍坊学院。

大学,我们弘德学子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入学后感想 篇2

关键词:“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课, 新生入学教育在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情感认同的同时, 也影响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它是新生进入校园的关键第一课。入学教育搞不好, 会给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成长带来很多后续负面影响。现在, 全国高校普遍地迎来了“90后”大学新生, 他们已经成为校园主力军。随着时代、社会以及受众主体变化, 传统入学教育模式和思路已经很难再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重新思考高校入学教育理念和方式。

一、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基本内容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入学教育主要包括:校情校史教育、院系专业教育、纪律观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生活常识教育、安全及法制教育等等, 有的学校还将职业生涯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人格素养教育等也纳入了入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范畴。就其内容来看, 已经比较全面和丰富。不过各学校又各有偏好, 选择性地进行了其中几种教育内容, 全部兼顾者寥寥无几。由于时间设置、经费支持以及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 受教育时间较短。

国内高校的入学教育大多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两周内, 有些还将军训以及基础课教育穿插进行。由于时间短, 内容多, 内容衔接和连续性差, 教育模块区分不够细致和具体, 结果往往是新生对大学的生活、学习还没有太多感受和适应, 入学教育就结束了, 因而入学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明显。

(二) 入学教育师资力量准备不足。

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从事入学教育工作的师资结构欠研究。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上是依靠学校专门的学生工作者以及部分学生干部, 而广泛的专业教师和专家级人员参与有限, 从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教师很少参与其中, 社会资源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运用与整合也非常少见。二是从事入学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准备和创新不足。很多的入学教育工作者只是入学教育的执行者, 他们或许能很好地完成相关任务, 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理论, 却不擅长总结新情况, 探索新经验, 结果长年累月就造成了入学教育内容模式化而陷入枯燥和滞后, 形式单调化而陷入陈旧和乏味。

(三) 教育内容的枯燥和教育形式的单调。

虽然前面我们罗列的可供选择的入学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而且有的高校也确实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 但是由于入学教育形式的单调性, 那些丰富的内容也最终难逃枯燥乏味的命运。现在, 不少学校在入学教育形式上依然习惯于选择简便易行的开会、讲座、报告等形式。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形式正好与“90后”学生普遍张扬的个性和叛逆的性格形成鲜明的矛盾。最后, 过多的宣教只能招致过多的腻烦, 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

“90后”大学新生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生活环境较为优越, 所受挫折相对较小, 而且很多属于独生子女, 倍受父母呵护, 进入大学校园时尚未真正实现“心理断乳”。而且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置身于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面对的是社会问题突出、矛盾多发的关键时期, 再加上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侵入, 这些都给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进而产生很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影响, “90后”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往往普遍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自我意识强, 但缺乏集体认同感。

“90后”大学生生活在急剧变化且多元化的时代, 生活方式多样, 思想认识多元, 他们思维独立且自信, 渴望成为焦点并且得到别人的关注, 自我意识强烈, 所以在这个群体里面, 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突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喜欢独自决断, 对他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会感到腻烦, 对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放弃和改变, 对很多事物则保留怀疑的态度, 不会轻易趋同。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 反映在对集体的认识上, 往往很难产生一种认同感。

(二)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 但缺乏理性判断能力。

“90后”大学生喜欢尝试和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他们对新学校新生活充满新奇感, 渴望在大学里全方位展现自己, 自我提升愿望强烈。但是, 这种新鲜的热度由于缺少合理的计划和坚持的毅力很快就会消失。“90后”大学生普遍地对网络比较迷信, 通过网络对社会充满着好奇心。但是由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缺少全面了解, 以及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缺少深入分析, 他们在接触某些复杂社会问题时, 往往会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 因而极易产生主观片面甚至偏激的认识, 进而逐渐地迷失自我。

(三) 自尊心较强, 但心理抗压能力弱。

“90后”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来源于他们长期以来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则来自于他们相对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这种生活环境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自理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的不足, 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缺少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些小小的挫折或者批评, 都有可能伤害到其自尊心, 使其一蹶不振, 甚至还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处理方式。

这些代表新生力量的“90后”们, 一方面朝气蓬勃、精明能干、注重实际、个性张扬、自信十足、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另一方面又内心空虚、心理脆弱、崇尚物质、敏感而稍带自私、缺乏团队忠诚感。他们是集万千矛盾于一体的全新主体。这些便是我们新生入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情况, 我们必需对以往的入学教育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 以便适应这种新变化。

三、“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一) 构建立体交互的长效入学教育机制。

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位精心设置, 构建时间、空间立体交互的长效入学教育机制, 成为我们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目前, 很多院校将“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仍然限定在开学后的前两至三周, 这其中还包括一到两周的军训, 时间紧, 内容多, 新生很难马上进入大学生状态, 很多学生甚至在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下就茫然地度过了整个大一学年。所以, 传统入学教育在效果上通常会大打折扣。由此, 笔者认为, 应当把入学教育工作覆盖到整个大一学年, 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集体适应教育阶段,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并适应大学环境和学习生活, 了解学校及专业的相关基本情况, 逐渐熟悉身边同学及老师等;第二阶段是灵活分散教育阶段, 这个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 比如礼仪交际教育、安全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在空间上,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融课堂、校园、实践基地以及社会于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而在整个过程中, 我们应该针对“90后”新生心理及性格特点, 将专业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精神等有机整合进来, 使学生真心融入新校园、新集体, 逐渐接触大课堂、大社会, 努力开辟新起点、新人生, 帮助学生全面平衡健康发展。

(二) 配备多方联动的综合入学教育资源。

入学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联动才能很好进行的复杂工程, 决不仅仅限于专门教师的工作。因此, 要使“90后”新生的入学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就必须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一是从事入学教育的专门工作者要与各专业课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有机结合, 密切配合, 把新生入学教育与后期的学习密切衔接起来, 并将其贯穿于其中。二是学校入学教育工作需要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邀请相关家长参与其中的某个阶段的教育。三是要尤其重视社会化教育力量。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有待于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给予发掘和利用。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 及早地接触社会, 感知社会, 或者了解其将来所处的行业, 有助于“90后”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确立良好的学习发展规划,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四是积极发挥大学精神及校园文化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良好文化氛围对新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彰显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为前提, 积极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科学地塑造学生群体, 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 引入参与体验式科学入学教育模式。

对于“90后”新生来说, 听到的永远比不上其看到的真实, 看到的又永远没有其经历过的感受深刻。因此, 我们在尊重学生和学校实际前提下, 应该充实并合理安排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入学教育内容, 积极创新生动活泼的入学教育组织形式, 将“实践”的因素体现在“90后”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在实践教学中,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与体验式”。我们应该将这种方式广泛引进到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所谓参与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 就是以新生为教育主体, 从他们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 合理设置相关活动及情景,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而使其对教育内容持一种情感上的认同。为此, 我们必须努力抛弃过去“开大会、作报告”的简单枯燥形式, 精心设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比如, 校园一日游活动, 让新生自己负责组织, 自我安排导游和解说, 他们在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校园环境和历史的熟悉;开展新生校园调查与报道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 积极参与校园管理, 以此培养其爱校情感, 增强自律和他律;开展文体文化活动、班级竞赛活动、军训活动、师生交流和新老生交流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和交流活动、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 增强“90后”新生各种意识和情感。只要我们能将“参与体验式”教育模式巧妙安排在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才可能使那些入学教育内容对于“90后”新生来说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然后外化于行, 从而达到“实践育德”的良好效果。

“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初探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90后”;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67-01

“90后”新生给大学校园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考验。如何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关系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90后”大学新生思想特点以及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1、“90后”大学新生对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焦虑

大学新生都是带着憧憬、期待进入大学校园的,但不同的校园环境条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截然不同。有的校园环境优雅,有的却令新生大跌眼镜。同时,许多新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连最简单的家务劳动都不让他们做,而离家在外的住校生活又要求他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来没有和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同学之间存在的地域、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差异,让有些新生手足无措。因此,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使之适应新环境,迅速过度到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消除新生的焦虑情绪和担忧是非常必要的。

2、“90后”大学新生对学习不适应,产生恐惧

学习方法的转变是高中走向大学的重要飞跃。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方法和高中大相径庭,很多新生仍沉浸在高考后的轻松和喜悦状态中,对大学陡变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一堂课下来,可能不知所云,于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效率比起高中大打折扣,结果往往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也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再加上大学本来就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导致其心理压力更大,信心丧失,乃至思想颓废,于是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吧和游戏中,甚至沉溺其中,荒废学业。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起到中学到大学的衔接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作好“角色转换”,以免出现“卡壳”现象。

3、“90后”大学新生缺乏人生目标,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

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考上自己希望的大学是非常明确的目标也是奋斗的最大动力。而考上大学以后,最容易出现目标迷失,面对着大学期间出国、考研、找对象、找工作等多个目标如何定位,是很大困扰。因此,帮助和引导新生为自己寻找一个与新环境相符合的人生目标,是新生入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大学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新生是按所报专业录取的,但也有一部分新生是通过调剂录取的,因而对所学专业存在疑虑。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熟悉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消除思想上的各种疑虑、增加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4、“90后”大学新生情绪情感脆弱不稳定、缺乏独立性、受挫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在情感上更显早熟和直率,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友谊和爱情,但在友谊和爱情、爱情和学业等纠葛和矛盾面前显得迷茫和脆弱。同时,“90后”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其抗挫能力、自制力等也相应提高。在一项对大学生“遇到挫折心态”的问卷调查中,有72.3%的新生表示遭遇挫折后,自己心里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新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体现了大多数新生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要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做好角色的转变,正确面对挫折,处理好情感问题,将压力变为动力。

二、结合“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原有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军训教育

军训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堂,通过军训可以使学生熟悉大学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磨练和增强学生的意志、毅力、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大学阶段健康成长以及顺利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完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调学习方法教育

引导教育新生改进学习方式、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好学习。组织新老生经验交流座谈会,选择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就专业知识、在校勤工助学、参与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行交流。由于交流双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互动性强。交流双方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所以高年级学生的现身说法比学生工作者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3、做好适应性教育

我们要分阶段层层递进地针对新生不适应的状况来开展教育,例如针对新生的各类不适应问题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生在入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一些普遍会产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展现在大学新生的面前,以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同时我们建议应当将原本为两周的入学适应教育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将整个大学生活开始的第一学期看作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和教育期。

4、建立入学教育考评制度

我们要把入学教育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年度工作及考核内容,对各学院加强工作指导和过程监控,把计划、总结、问卷调查、教师反馈、活动竞赛、新生考核结果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改变入学教育工作常常“无果而终”的现状。并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接受入学教育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并评定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总之,大学是风雨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经历,蕴含了无限的智慧与潜力。希望我们通过对“90后”大学新生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减少失望、避免失败、安全、愉快、成功地完成大学之旅。

参考文献:

MBA入学感想 篇4

首先,九点整准时开启了户外拓展活动。初秋的合肥依然烈日炎炎,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热情,我们几百名同学聚集在操场上,列队、分组,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第一个 “击鼓颠球”项目打开了天同学们的激情。十分钟的练习,每一支队伍都投入到紧张的联系之中。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需要每一个伙伴的用心体会,全心的参与和认真的配合。真正的比赛开始了,哨声一响,十二支队伍便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成绩很快出来,我们队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虽说还不错,但是依然难掩伙伴们没拿到第一的失望之情。我们只练习了两次,我们完全有时间再练一到二次的,那样的话,或许我们可以拿到更好的名次。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映射出了很多的道理。不能去的一点小成绩就觉得满足了,要不断的拔高标准,不断的超越自我。但我们并没有灰心,很快便投入到接下来的活动中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一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收获了欢声笑语,也收获了友谊,更是从拓展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价值以及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晚饭后,各班组织了班级会议。我们上海班的同学齐聚一堂,选出了我们第一届的班委成员,我们的朱继辛、肖嘉、傅嫣娜、田书明、杨安等等12位同学荣誉当选。紧接着我们制定了班级的口号和目标,力争成为2010级的优秀班级。

第二天,我们在科大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毕金初副书记、倪瑞副院长、古继宝书记做了热烈的致辞。老生代表吴倩、新生代表戴安娜代表科大MBA的同学们做了热烈的发言。余玉刚院长、翁清雄教授更是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两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却彻底改变我的我曾经的想法。入学前,有人告诉我MBA就是混学历,就是上课打瞌睡,下课

吃喝玩乐。或许有的商学院确实是这样,但科大的商学院一定不是这样。通过观看科大各项赛事的精彩视频,我对MBA学习有了心得认知。MBA将可以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知识学习,让我们对管理学、对商业有更更系统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MBA是第我们的第二次塑造,在这里可以让你重新认知团队,让你变得乐意加入大家庭,让你从内向变开朗;MBA更是意志力的锻造,通过一列的活动和赛事,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使我们初步具备从优秀到卓越的基本素养。

入学军训感想 篇5

因为哥哥当过兵,让我对军训有了很大憧憬。我知道会苦,但我不怕。和别的同学不一样XX99是我的第一次军训。心里感觉很激动。有的人说军训过程中教官很变态很讨厌。有的人说教官很体贴很负责。对于军训的浮想联翩使我在军训前几天都很难安然入睡,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军训是苦的,经过三天的训练腰酸背痛不用说了,大腿更是连走路都隐隐作痛。忍着痛,也尽力将每一步走好,坚持到最后。

军训时辣的,严明的纪律,在军训生活中必不可少,一不留神听错口令就会被罚,脸上被晒得火辣辣的滋味可真不好收。

军训是甜的。很荣幸被选入国旗班的我每天跟着一位新教官训练军姿齐步正步。二十多个人的新班级里我们很团结。步履一致。我们被教官夸做是最优秀的“班”。那是一种自豪,滋润着每个人的心

炎炎烈日的两天带有寒意的两个阴天都过去了。四个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的训练过去了,我们也迎来了圣德学校的闭营仪式出人意料的暴晒使我们措手不及。在长达将近两个小时的仪式中,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一定要多到最好,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终于,五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回想着这五天来的生活,我们难以忘怀。军训让我们本来还有些陌生的同学们互相熟知。十二个人的寝室里温馨和睦。军训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坚强。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劣习。直到我们一个个坐上返回的客车路过门口看到教官们向我们挥手才感觉我们真的要分开。

五天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已经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教官,我们的好教官。

真诚的向您致敬!。

大学入学感想 篇6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踏进大学校园两个月有余了,在这两个月的生活里,我学到了很多,也的得到了很多。

大学,这是我一直憧憬的地方,这里有美好的环境,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太多我所向往的东西了。然而,高中时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如今考上大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意外,一个让我惊喜甚至可以说是让我激动的意外。毕竟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我会考上,而我也更应该去珍惜这个机会,更好地充实自己的人生。

在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他们或幽默,或反而,但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可爱而可亲。

大学的生活没有高中时忙碌了,课程少了,作业也少了,也正因为此,大学的课余时间会更多,若是我们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参加那么一两个社团,我们的生活便会十分的单调苍白。

正因为此,我加入了学校的义工联,在义工联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学会了怎样去与别人相处,收获一份份真挚的友谊;掌握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我也懂得了什么是团队精神,人要与同伴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一个多月的生活是快乐的,洋溢着欢笑的,也许我们有时候会很忙,忙活着工作的事情,学习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生活却很充实,不会去担心着三年就那样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朋友寥寥无几,生活更是苍白单一。

这些日子,我过得十分充实,也在义工联里交到了知心的好友,也希望将来能认识到更多的人,见识到更多的事物。

在义工联,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定向越野吧,很开心,很刺激,当然也很累,于是我在那天晚上是我在整个学校睡得最香的一晚。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义工联的亲们打成一片,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3-2班

入学后感想 篇7

对大多数关于延后入学学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从长远来看, 延后入学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比他们小的同学好, 而且到三年级的时候, 所有短期优势都不存在了。

我最喜欢的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节目之一是《天才小医生》, 它反映了“美国梦”理智的一面———如果道奇聪明到10岁就能完成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业, 那么不管常规如何, 他都可能成为一位少年外科医生。美国曾聚集过一些冲破教育制度的束缚而突然冒出来的天才少年。卡尔·萨冈在16岁就读完了高中。斯蒂芬·霍金在20岁就从牛津毕业了。莫扎特才6岁, 就开始巡回演出了。

唉!不会再有这种事情了。今天教育的最大发展趋势是相反的:抑制孩子的发展。而且他们“越聪明” (或者从统计学的角度说, 他们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 他们被耽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种做法被称作“延后入学”, 这种做法就像是推迟大学生运动员学程一年, 等他们再长一岁时再上场参加比赛。美国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 将近10%的幼儿园学生实际上可以提前一年入学。

这种做法在私立学校和富裕家庭中尤为普遍。对康涅狄格州教育资料所作的一项分析表明, 富裕地区延后入学的比率上升到了20%, 而低收入地区的比率是2%到3%。

从发现趋势的角度来看, 只有重视美国富人和穷人之间正在扩大的差距, 晚上学的聪明孩子才会引起人的兴趣。过去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与享有特权的学生的竞争中似乎不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现在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他们的同班同学整整小了一岁。

但事实是, 同天才儿童相比, 晚上幼儿园的孩子是一种更大的趋势。除了父母因个人原因而推迟入学的孩子外, 还有一个学生群体的人数正在稳步上升, 他们就是因制度原因被学校推迟入学的学生。如果推迟入学意味着故意不让5岁的适龄儿童上幼儿园, 那么学校一直在悄悄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学生的入学年龄。

在过去的25年中——各州对联邦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大胆提出的新标准 (新标准的目标是对美国小学进行更严格的规范) 都作出了反应, 几乎每一个州都把幼儿园的报名截止时间从12月份提前到了9月份左右, 这样就可以保证刚满5岁的孩子在第二年进入幼儿园。

因此, 在没有联邦政府统一规划或认可的情况下, 美国一直在推迟正规教育的开始时间。《芝加哥论坛报》将这称为“幼儿园的老龄化”。过去, 几乎没有6岁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 而现在, 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有很多, 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6岁。

除了不得不多付一年托儿费的父母和在休息时还可能看到孩子在调皮的老师外, 谁还关心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推断, 对美国而言, 这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因为, 你可以推迟上学的年龄, 但除非你在处理其他生活大事时不考虑年龄, 否则, 你就会面临一些以前没有的, 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结果。比如:中学里的性行为。研究者告诉我们美国人失去童贞的平均年龄是16.9岁。这样一来, 如果这个年龄在过去是上10年级的话, 那么现在则是上9年级。我们可以预料, 在未来几年将发生一次全国性的反对中学生性行为的抗议活动。

上11年级的士兵。让青年人在18岁从中学毕业所带来的好处之一是, 在承担法律责任、行使投票权和服兵役方面, 18岁是一个人成年的明确的界限。但现在如果孩子们19岁才从中学毕业, 那么接下来要征兵的话, 征兵委员会就得把目光投向美国的11年级的学生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尤其是对于那些过分小心的家长而言?

高中投票人。我们不需要在高中模拟全国性的选举了———我们需要真正的选举。也许总统候选人会不得不把高中管理人员确定为拉票活动的目标人群。

…………

当然, 人们会说, 学生 (尤其是男生) 上学晚是一件很好的事。既然众所周知, “女孩比男孩成熟得快”, 那么, 男孩稍微晚点儿上学可能最终会拉近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而且, 既然女孩在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方面要优于男孩, 那么晚点儿上学或许不失为让男孩重振雄风的一种好办法。

入学后感想 篇8

照顾孩子力不从心,她辞了职

有了儿子,安的生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儿子,眼看儿子要上学了,安担心儿子上学后不习惯学校生活,于是,给儿子报名参加了数学思维训练班、英语口语班、语文看图说话班……送儿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回到家还要陪儿子完成各类辅导班作业,安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考虑很久,安决定辞职,打算等儿子上初中或高中后,再回到工作岗位。谁知儿子上小学后,一切竟和预期的背道而驰。

安担心儿子学习跟不上,白天她在家认真研究儿子学习的内容,等儿子回家后好辅导他作业。可她对儿子的表现总是不满意。每次看着儿子作业本上的一个个叉叉,就忍不住发火:明明题目复习过,为什么还做不出来?背诵的课文,简简单单几句话,要翻来覆去背上很久才能背出来。看着儿子那一个个蚯蚓一样的字,气就不打一处来,常拿起橡皮擦掉让他重写。可结果却是,儿子的字越写越难看,越写越不认真。学校里测验了,很多孩子都是满分,可儿子却考得很差,如今,尽管开学才一个多月,但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伴随着安的怒火和儿子的眼泪度过。她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她与儿子间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分析】

付出与收获不平衡

为什么安会陷入如此境地?

其一,安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希望孩子能像预期中的一样成长。可孩子是动态的,不可能按部就班地长大。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应该”和“一定”,她认为的教育方法未必对孩子是最合适的。

其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错,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孩子们是在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学习长大的。因此,要学习容忍孩子身上出现的错误,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其三,因为不工作,安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因此,孩子的一举一动在她眼里被无限地放大了,对儿子的不满也被无限地放大了。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她的焦虑状况已比较严重。为儿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所以必然期望获得更多。当儿子入学遇到一系列问题后,她对儿子的优秀产生了质疑,进而质疑自己的付出是否有价值,直接导致焦虑。目前的状态已影响到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她自己的健康,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

【支招】

拉孩子爸爸“入伙”

从安目前的状态来说,做全职妈妈并不是很合适。当她把注意力都投入到儿子身上后,对于自己、先生和整个家庭的关心会有所缺失。时间一长,这种状况会诱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可能导致家庭不稳定。而且有的全职妈妈在回归家庭后,会慢慢地与整个社会脱节,游离于社交之外,这种状态也会给妈妈自身带来心理阴影。可考虑回到工作岗位上,用工作来转移自己聚焦在儿子身上的注意力,分化自己的焦虑。一旦焦虑得到缓解,安对待儿子的态度就会不同,她才能慢慢地发现儿子的“优秀”。

另外,要充分重视先生对儿子的教育。在安的描述中,她把儿子的教育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忽略了父亲的教育作用。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说,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同样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爱细腻、温柔,而父亲的爱表现为粗犷、豪放,两者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孩子的感受也不同。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孩子慢慢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他教会孩子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因此,家庭教育中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入学感想 篇9

进了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操场,经过对三十五中学的了解,我还知道了整个初中部竟有两个操场,操场里有篮球架子和排球场地。教学楼也有很多栋。我的小学只有一个操场,教学楼也只有三栋,初中和小学还真是没法比。

然后我看见操场的一角围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走近一看原来是分班名单。小学时最好的朋友也被分到了三十五中学,不知道她被分到哪个班了,最好跟我一个班啊,我这样想着。怀着些许紧张地心情阅读着分班名单,首先是看到了朋友的名字,在9班,我又看了下面的名字,可惜并没有找到自己名字。这实在是令人遗憾。接着,我又看到了几个认识的名字,遗憾的是我都不是跟他们一个班。终于,我在四班的那一列看到了我的大名,还有一个小学时的同班同学。虽然在小学和他没有很多交往,不过总算有较熟的人了。

按照相应的班级楼层进了班,除了那位小学同学,竟然有以前认识的人!我和他上过同一个补习班,关系还算融洽。他也发现了我,看起来很高兴。并和我打了招呼,我也欢快的回应了。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简单整理了一下书包,班主任就进来了,是个看起来非常和蔼的女老师,带着宽边眼镜,披散着头发,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过了十几分钟,老师安排了所有同学的座位,便开始讲这几天入学训练的要求。要练习“健身拳”这套操。健身拳?名字听起来很好啊,期待这部健身操。排好队到了楼下,初中部校长说了这几天的目标,要完成什么就开始分班训练了。我们班分到的体育老师是所有体育老师里唯一一个戴眼镜的,也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特别的凶。他先看我们如何齐步走、站姿、蹲姿。矫正我们的口号声音的大小。然后是全年级一起做“健身拳”,跟着前面领操的老师,只要跟着做、认真学,就会觉得非常简单。做完了这些,回班早已是大汗淋漓。老师又讲了一些事,就放学了。

研究生入学感想 篇10

一样的景物却是不一样的风景。再一次踏进母校校门,心中着实感慨万千。昔日熟悉的身影已各自散落在天涯,耳边眼前仍然是当年的我们。只是一瞬间,会有某种错觉,旁边饭桌上的你似曾相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相聚于西农,这是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我们所拥有的美好。

9月6日,吴常信先生为我们上了至关重要的研究生第一课,意义深远。这位博学而谦虚的科学家,这位和蔼而矍铄的老人让我心里莫名触动,这份触动也许是对西农深深的爱和对未来无限的期许。要做事,先做人,这是中国最老的古理。吴先生的报告,用最朴素的语言,最深动的例子,告诉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正如吴先生所言,科研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诚信则是整个人类生存的根基。在我们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体验研究和试验带来的乐趣时,一定要谨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研究过程或许枯燥,可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动摇,不退缩,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再辛苦的跋涉也会有收获。

不论我们来自何方,不论我们是否仍执着的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在奋斗,不论西农是否满足你所有的期待与好奇,我们已经扬帆起航,这就是你所拥有的时间,你所拥有的美好,与其坐着哀叹,不如起身追逐。你无法改变身边的环境,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内心保持最初的澄澈和坚持,逐渐的适应外物。不管你之前有多优秀,不管你之前有多自卑,来到西农,本身已经是你的成功,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种下自己心中的太阳。

入学后感想 篇11

【摘 要】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思考适合他们的入学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入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指导新生顺利度过大学初期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扬帆起航”的重要作用。如何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适应“9O后”学生的新特点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一、分析“90后”学生的新特点

(一)积极性高,抗挫力差

“90后”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积极性高,竞争意识强,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抗挫折能力差,一旦在竞争中失利,就会一蹶不振,甚至会直接影响其日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个性鲜明,协作力差

“90后”学生追求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因此个性鲜明。但是棱角分明的“90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较差。

(三)自信心强,自理力差

“90后”学生成长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从小就听惯了称赞和夸奖,加之教师的鼓励式教育,使他们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但事实上,许多学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进入大学,开始集体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备受考验。

(四)被动灌输,自学力差

大学的学习方法和高中大相径庭,很多学生仍旧以高中的学习方法应对大学的课程,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不能及时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成绩不理想,也有同学因此丧失信心,恶性循环,直至荒废学业。

二、应对“90后”学生新特点,创新入学教育方式

(一)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

个性鲜明是“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要因人而异,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细节处着手,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挖掘在学生思想引导、生活指导、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就业择业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的指导,想办法使我们各个工作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1]。

(二)集合各方力量,发挥多重作用

首先,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机会很有限,因此,要注重通过手机、信件、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建立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获取反馈信息,以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共同努力。

其次,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我院创新推行“导生”模式,即选拔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组织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新生。一来,这些导生都是学长学姐,让新生感觉更亲切,也没有面对老师时的压迫感;再者,我们是按专业安排导生,导生能切身为新生提供很多好的建议,也能解答新生很多的疑问,让新生在刚入大学的迷茫期找到了一位优秀的领路人。

此外,辅导员老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小觑。辅导员老师直接管理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必须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及时积极地引导学生。

最后,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并适应自我管理。如果能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就业都是有莫大帮助的。

(三)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内容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对“90后”新生入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要确保新生入学教育不会流于形式,让新生在入学教育中找准自己的目标和现实位置,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新生入学教育的本质[2]。我院根据“90后”新生特点,特制定了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1.爱校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校训,以学校的历史、优秀校友的事迹等内容激发起新生对学校的认同和热爱。

2.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重点包括:向新生介绍学校周边环境,讲解交通、消防、治安等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加强防盗、防骗、防火教育,督促学生保护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举办安全急救知识讲座,介绍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各项急救措施。

3.纪律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大学学生管理手册》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校风校纪的建设,让同学们入学之初就养成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4.适应教育。介绍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指导;组织学生干部向新生介绍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相关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5.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心理冲突和不适,因此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尽快把心态调整好。

6.文明教育。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反映了高校的整体精神面貌[3]。在新生中广泛宣传开展课堂文明、考场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等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个人素养。

7.专业思想教育。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就业前景等等,促进新生对专业的了解;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大学时期努力的总方向,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希望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能够帮助新生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励新生拼搏进取,成功且无悔地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娟,李宝平.“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7):10,12.

[2]李绪文.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71.

入学后感想 篇12

现在喜逢《中华建设》这个良师益友作为向导,读了几期文章和论述,深受启发。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当初在建设领域工作的情景。那时没有认真学习建设领域的系统理论知识,而只凭所见所闻和小型的实践来指导工作,多半是从感性认识出发,而缺乏理性的分析,这必有误,而且背离了创新的时代要求。

《中华建设》是从实践中来的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我反复地阅读,对照检查,感到受益匪浅,启示很多,大有恨杂志出版太晚之感。

《中华建设》是学习的园地又是交流的平台。交流是提高的起点,虽然各地都有其独特的经验,但要走出去才能获得“财宝”。闭关自守、闭门造车都是没有出息的,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各地有各地的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出好经验。正所谓,不通过实践就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中华建设》提供的启示。

《中华建设》是建设领域的耳目喉舌,也是建设领域的文明窗口。过去只知干,不管什么理论,只凭感性认识,没有什么理性认识,这样的结果是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盲目从事,结果出了问题,不知所措。有的上下埋怨、互相指责、互相推诿,在这种情况下是多么希望有一个“瞭望哨”和“交流平台”。《中华建设》正好充当了这样的一种角色,它具有全国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既有系统性,更有群众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专业性的指导刊物。凡涉及建设系统的方方面面均有之。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互相借鉴,“双补互赢”。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耳目喉舌,可以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可以了解各地的建设情况,可以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把蕴藏在内心的话语和文章,投向《中华建设》园地。总之,我要为这块园地当好园丁, 耕耘好、保护好、推广好, 使它不断成长壮大、交流惠人、扩大影响, 使中华大地都来关注《中华建设》。冉�

大学新生感言_入学感想 篇13

我对大学的感想

大学,是每一个莘莘学子都向往的一个地方。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圣地,更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地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就可以从中很好的体现。很幸运的是,通过高中三年的不懈拼搏,我考上了那个人人都向往的学习圣地,当我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跨进学校的大门时,里面的一切都是让我如此惊叹。不管是从学校的环境,还是学习氛围,我觉得都比高中高了一个档次。学校的教室里不再听到同学们的郎朗读书声,倒是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息。虽然每节课的时间比高中多了那么几十分钟,但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面,也好比“光阴似箭”,才上课没多久,不一会儿,下课的铃声又随之响起。每天的课不多,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各种社团活动,或者自己在学习各种技能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地方。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估计每个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是多才多艺的人才吧。

已经进入大学一个月了,感觉都挺好的,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我的室友吧。才来的第一天就和他们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在他们眼中见到我的第一眼已经不在是新同学,而是许久未见的好哥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每天形影不离。也许这是大学送我的一份特殊“礼物”。

这就是我在大学的一个月给我的感悟,其实进入了大学,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学里面不单单是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更主要是靠自己约束自己,进入大学,就更应该有规划,有目标,大学生活固然美好。但是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进入大学的初衷和自己的伟大抱负。

崭新的未来

他人口中的美好远不及自己的亲身体验。现在的中国家长与老师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到时候想怎么耍就怎么耍”可现实却是:由于就业困难,大学生现在的压力特别大,整天不是考证就是兼职积累经验。

高中时的我就已经对我的人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规划:①先考证,越多越好,英语四六级、普通话、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驾驶证等。②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兼职,例如:在兼职中能学到技术、积累经验、锻炼胆量等。③升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专科文凭已变得一文不值了,想要以后的生活更好,除了升本别无选择。④等学有所成后,在外工作两年积累经验和金钱,然后开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⑤我希望我可以拥有一家服装设计公司,我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我所期待的大学,首先应该是占地广阔、环境优美、高楼耸立。校园内到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茵,走在林荫小道上,踩着满地的落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啊!

我所期待的大学,应该是紧张而又忙碌的。拥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习气氛。教授开设的精品课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等等,每一项都充满着诱惑力。紧张的神经,忙碌的身影,使大学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我所期待的大学,应该是轻松洒脱、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闲暇时,可以约上知己去逛街、爬山,或者互谈一下人生,讨论讨论专业。未来的生活都是精彩又丰富的!

我们入学已有一个月了,度过了最苦的军训,但也放了一个小长假。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我了解这个学校的基本情况,虽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好,但也挺不错的。学校的大肥鱼就是一个特色,又大又好看,吃起来肯定也特别好吃吧。学校的绿色环境做得特别好,从学院的绿色大草坪就能看出来,绿油油的,看着就心旷神怡。

学校开设的社团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给了我们很多的选择,给予了我们一定的自由。学校学分的制定在给予我们自由的基础上也不忘提醒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只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应该将它作为跳板,飞向更高的远方!

我眼中的大学

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憧憬自己的大学,认为自己的大学应该会很美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同学,不会很辛苦,作业会很少,自己有大把的休息时间。

高考过后,来到了这所大学。起初,就是有点与想象不一样,但是既然来到了这个学校就说明缘分指引,这个学校有我要遇见的人,要经历的事,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都要在这里发生。既来之,则安之。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但只要她们最后要到达的那个终点是她们所期望的那个终点,自己不放弃自己。起点低就比起点高的人多努力多学习一点。

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了,成年了就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要有担当,遵纪守法,做社会上的一个良好公民。

我认为大学里的老师不会太多参与,就是一个自己要懂得自律自立,大学也是一个半社会的环境,应该既要做好学业,又要锻炼自己,培养兴趣,发掘自己的才能,不能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大好时光。

其实我也觉得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挺好的,实践出真知。我感觉我就是那种读书读莽了,实践能力就有点差。在大学期间里,也要适当做做兼职,也不一味做很累的兼职,也做一做能培养自己能力的那种,多认识一点有见识见解优秀的人,做兼职就不用向家里要生活费,自己也可以学习安排生活费,学习理财,学会独立。

读大学的过程挣了钱,也可以多出去旅游一下,看看外面的人,外面的事,外面的风景,既可以放松自己,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总的看法,谢谢观阅!

入学第一感

进入大学,我带着曾经无限的憧憬与幻想,进入了梦开始的地方。

其实大学没有高中时想象的自由,有的还是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出去以后步入的将是社会,必须用能力去征服,才能把它踩在脚底下。

其实我进入大学后,我常常会有失落感,但是我会尽快的调整好自己个人的态度,因为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进入大学后,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我们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下来,没有目标的日子是盲目的。三年后的路你决定怎么样走?其实无外乎两条:就业或升本!而无论选择哪一种,我都要逐步的积攒自己的资本。

相信一句话: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没有,只要自己敢去做!

我的大学生活

时光飞逝,一晃眼高中生活就过去了,步入大学,一切都有很大的变化,认识了更多的同学,更多的老师,让我的人脉越来越广。开学的时候,面试班长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鼓励自己站上了讲台,很感谢辅导员看重了我,让我担任了班长这个职业,让我更好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从公布班长后,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班级,带个好头。

在和同学们经过了10天的相处后,我们开始准备紧张又刺激的军训,一开始我觉得军训是很苦很累的,但真正开始军训后我才发现,军训不仅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国防教育,而且我们还应该学习军人那种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精神。在这15天里,我明白了吃苦耐劳是多么重要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军训,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提高了我自身的团队意识。

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学姐给我推荐了新媒体这个平台,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在规定的时间去参加了面试,也很荣幸面试的时候学姐们让我通过了两次面试,但我想到自己的自身问题,和学姐的推荐下,我选择了来到电视台,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学姐们的热情都让我深深的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让学姐和老师们失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以后,我要更好的规划,劳逸结合,定好长远的目标,然后用小目标来作为里程碑,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在电视台这个大家庭中,学到更多东西,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大学憧憬

大学,是一个让人向往,同时也是一个最复杂的一个读书阶段。它不在是像以前一样只注重知识方面,更多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的提升,可以让正在读书阶段的人了解到社会的现实情况。

大学,是一个可以让所有想要得到另一半的自己向往的地方,在所有恋爱阶段最无憾的场所,在这里有着另一半的故事,在这里喜欢的都可以明目张胆的追求,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他人异样的眼光。在这里是一个自由的小世界,可以让我们提高更好的自主管理的方法。

在这里一切都要靠自己,以前的老师总说,到了大学一切就都轻松了,只有当自己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话也不能全信。在这个让人容易沉迷的小世界中,我们一定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可以是在生活的自律,可以是学习上的规划,可以是对未来的安排。

生活上的自律:参加学生组织,锻炼你自己。学校里有很多组织,广播台、学生会、社团等,去加入他们,这些组织很能锻炼人。也可以去做一些兼职工作不仅能锻炼你的能力,也能赚点外快,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上的规划:对于学习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学习成绩看的过于重,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多数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后用不上,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你学的未必就是你以后干的(这仅仅是我的一些拙见)。

对于未来有着太多不切定的因素,在这里我就不谈太多,一切看自己,事在认为,相信自己,成为自己眼中的风景!

我对大学的规划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耳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说的是你们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相比较高中,我们的大学自己的时间真的很多,老师不在占用你的时间,没有那么繁重的作业,在大学是自由的,没在有那多规矩束缚你,你可以自由恋爱,不会管控你上网时间,你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但是大学真的很忙,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在一个新的环境我们要学会独立,也要有能力处理身边的关系,协调学习与生活。以前有父母安排,现在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在大一的时候我们了解自己的专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制定自己的目标,两年后是专升本,还是找工作。专升本需要什么条件,要考英语级,计算机等。找工作需要什么专业证等等一系列的事。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在大学之后几年为了这个而努力,更好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学不是欢乐园,我们两年学完别人四年学完的专业知识我们要的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的同时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内心形成一个强大闭环,没有缺口。

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成为自己人生跳板的机会,为自己的人生加分!

入学感想

〈大学〉在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出现,延伸于今天的大学,意义非凡,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古代的大学是传授人们知识的书,而现在是高等教育的机构,代名词,在我的印象在于我的第一次梦想中,我记得在我很小时候,就在想我以后要努力进入大学,学习我想的,成为有能力的人,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虽然不是本科的大学,选择了我不太喜欢的专业,但我觉得只有我们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在最好的年华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浪费了时间。在许多人眼里认为大学非常的好耍,就是该放松自己的时候,可其实不是这样理解的。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年,有点让我措手不及,首先就是我们要去了解学校的环境,慢慢的适应它,其次我们要有个规划,我们怎么好好的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最后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自己,提升自己。在大学里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自觉,自律才是关键,现在又不像是高中生活,要有人管你去学,逼着你去学,我们现在是自己学,决定着你以后想过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

在大学里,我们还可以认识与结交许多的同学,学长学姐,和你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学习,使自己提升能力,在以后文凭与能力是两者兼备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全面发展自己,现在我们要努力,而不是玩耍的时候。

大学是每个读书人的渴望,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希望能进入好的大学,当我刚进入这个大学里,看见为啥这学校与其他的不同,和自己所理想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都不想读了,专业选的也不合自己心意,但为了我的梦想,还是选择了坚持,无论它有多不完美,只要你有学的恒心,俗话说的,师傅送进门,修行靠个人,加油!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也有能力去做好,永不言败!最后,告诉正在奋斗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加油,为了更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加油,奋斗吧,你们是最棒的,如今随着科学的发达,对学问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现在大学这文凭都不算什么很高的名称了,还有很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前奋斗,而不是往后退。

以上是我对大学的感想,总体来说,它就是给我个提升自己的平台,而我要通过这个平台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入学记忆

初入时手忙脚乱打破了生活。来不及在挥挥手的昨天,却已转瞬即逝到了今天。前一秒的昨日,现一秒的今日。

来来往往的人群,形同陌路的我们都已踏入军训后的日子中。在校园的桂花树,有闻到了熟悉而陌生的味道。在仰望天空中,又回到往常一样的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探索大学中,即生活道道长途。仍做喜欢的事儿,看喜欢的书,喝喜欢的星巴克……大学中,有各种各样的阅历让人生丰富多彩。它又是一种社交,时刻提醒,对猜不到的未来抱有一颗常态的心,充满朴素与迷离。参加兴趣的社团,沉浸图书馆的海洋,做生活的小账单,还是准时的三点一线,包涵了对生活向往。荀子曰:“学不可以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即自立自强,严守律己,取长补短,敢于竞争。对身边事物的认识,都应善于发现,善于吸收,将其吸纳为自己的知识。

关于对大学的感想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刚经历过高考的我,几个月的洒脱之后,对大学的生活没有一丁点的“防备”,也只不过是出人嘴,入我耳而已。人生天天都是现场直播,我带着一丝丝的好奇和激动的心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学院,一步步的向着我的大学迈进。

进入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院独具匠心的大门。门口有自由自在的鱼儿,红的,金的,黑的,白的……可爱极了,好似在给我打招呼。此时此刻,我仿佛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鱼儿,具体是哪种颜色哪种尺寸哪种鱼,无人知晓……整个水池子是大学,那些四处游走的鱼不就是莘莘学子吗?也要遵循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则。

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句亲切的问候,那样甜美的笑容如同化了融冰的春水。九月的太阳是那样的温柔,我们在她的照顾下一起走过了军训;在学院的桂花香的陪伴中,几个好友一起手挽手的回宿舍,奔食堂,上早课。处处伴有欢声笑语,加各种社团,交好友,练胆识,不断鞭策自我。

是让环境适应自己,淘汰自己?还是让自己来适应环境,甚至改变自己?答案肯定是后者。在大学的生活里,不要随波浊流,不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你要做的是你自己,在这样美好的生活中,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尽管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

上一篇:挖蚯蚓的现代诗歌下一篇:英语关于爱情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