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策略(共10篇)
入学教育策略 篇1
当前, 高校学生均以“95后”为主体, 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时代既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又给他们的发展设置了较多的考验。在这个特殊的人生转变时期, 他们很容易产生迷惑。当面临错综复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时, 由于社会实践不足、辨别力不强等因素, 他们有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 高校应转变教育思路, 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新模式, 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好人生规划。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调整工作方式, 帮助大学新生转变角色, 适应大学生活。
一、新时期一些大学生的特点
1. 自我意识强, 感恩思想弱。
新时期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 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1”模式中长大, 优越的生长环境、成长条件和家长的溺爱导致一些人“自我”心理比较严重, 在平时学习和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 不会关心他人。加上社会上一些实用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功利思想的影响, 让他们更加关注个人需求, 一味索取, 不懂感恩和回报, 缺乏必要的感恩心理[1]。
2. 个人理念强, 团队意识弱。
特殊的成长环境使“95后”一些大学生形成了较强的个人理念, 他们注重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人际交往中重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理性的分析和安排。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他们较为明显地倾向于个人利益。团队意识的欠缺已成为困扰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问题[2]。
3. 自尊心强, 心理承受能力弱。
新时期大学生自尊心强, 自我实现欲望强, 希望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 但不愿主动接受别人的教育。同时, 因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 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方面他们自幼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 从小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 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 开始独立学习生活, 处理人际关系, 一旦遇到挫折, 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产生心理问题。这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3]。
4. 网络化意识强, 社会化意识弱。
网络的发展让新时期大学生有了独特的生长环境。大学生对网络十分依赖, 部分学生几乎把课余时间全用在网络上。他们能从网络下载各种所需的资料, 能从网络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甚至认为网络是无所不能的, 从而出现网络依赖症。打电话、发信息、QQ、陌陌、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沟通形式, 而传统信件、贺卡和聚会等现实社会交流方式已被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欠缺使得一些人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和排斥, 并且形成“不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的恶性循环。他们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逐渐脱离现实, 常常找不到归宿感, 不能正常地与人交流, 最终导致“宅男”、“宅女”式人物的出现。当前, “网络综合征”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4]。
二、新时期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新策略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四年是学生确立人生理想, 锤炼坚强意志的重要阶段。在知识、技术、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需要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是整个大学期间思想、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有助于为新生全面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可以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及各班级会议上, 向入学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学校取得的成就、办学的愿景, 让每位新生了解校训精神内涵,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大学生入学教育, 有的高校校长为新生上大学第一课。与此同时, 高校还可通过举办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及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新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
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 一些人会出现暂时性的理想目标缺失, 同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社会现状使大学新生对未来感到困惑。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实施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对整个大学生活及今后的就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能有效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内涵, 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精细化分析, 把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相结合, 并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正向发展。入学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应包括专业现状解析、专业发展展望、职业发展规划、人生目标规划等。让新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引导新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确立自我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高校可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成功人士分享会”, 甚至可以组织新生参加毕业生招聘会等, 激发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这些措施可提高新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对自我的认识, 有助于帮助他们尽早确立个人目标。高校可充分利用目标导学法, 使学生不断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不断强化自我目标, 激励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努力奋斗。
3. 创新入学教育活动方式。
大学新生初来校园彼此互不熟悉、缺乏了解, 一般会感到孤独, 导致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高校应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把新生入学教育当做首要任务。首先, 建议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设置成一门完整的教学课程, 并按必修课的方式实行, 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增强入学教育效果。同时, 建议高校统筹资源精心设计全面的入学教育活动, 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校园讲座、学术讲座、学生团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让新生在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融入大学、开阔视野、锻炼自我。例如, 为调动新生学习学生手册的积极性, 可以举办学生手册有奖知识竞赛问答活动,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提高学生参加入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总之, 应把入学教育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起来, 紧扣入学教育目标,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5,6]。加强入学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不但可以提高新生对入学教育活动的兴趣, 还会使入学教育活动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4. 强化网络育人模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 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入学教育活动, 不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还能开辟高校入学教育的新模式。例如, 高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新生qq或微信群, 也可以通过开设微博, 及时发布相关入学教育相关信息, 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学生活, 提前安排和规划大学生活, 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快速平稳过渡。又如利用QQ群使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进行实时互动讨论, 通过网络平台检验和巩固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此外, 高校辅导员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新生思想动态, 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7]。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既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 又有利于防止今后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一些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失落、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思想心理。高校可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和压力, 增强适应能力。另外, 个别心理疏导是一种很常见、直接有效的方法。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与个别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真诚辅导、工作协助等方式, 拉近与新生之间的距离, 让其将一些不良情绪和想法尽快得以合理有效地倾诉和排解。同时,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警示性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认知上的偏差和不足。
三、结语
新生入学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顺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大学生活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 入学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是多样化的, 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新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健康成长成才。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对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大学生以“95后”为主体。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 了解掌握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 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是做好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只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深入探讨入学教育管理的新策略, 才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赵争, 杨亚鸣.“95后”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问题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 2014 (5) :101.
[2]王雅君.提升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入学教育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 1:86-88.
[3]娄颖颖.“95后”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0 (34) :141-142.
[4]孙琳.工科高校“科高校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2 (37) :249-251.
[5]刘鑫.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2 (32) :85-87.
[6]丁桂英.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5 (15) :12-16.
[7]王艳.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 3 (7) :32-35.
浅谈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解决策略 篇2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入学难;解决策略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和平安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对于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问题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办法解决,再苦不能苦教育,不能让国家的花朵没有绽放就要凋零。
一、剖析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原因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农民工一般是过了年就去外面打工,一般一去就是一年,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本身就是有限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更是跟不上了,孩子一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过,到了上学的年纪,很多问题就会相继而来,父母都想让孩子陪在自己身边,但是去城里上学要面临户口问题,还会有户籍问题等,而且在城里的开销也是很大的,甚至有的孩子到了城里上学还会面临攀比问题。如果把孩子留在乡下让年迈的父母照顾,那孩子的教育可能就会跟不上,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已经年迈的父母本身受过的教育就是有限的,而且如果隔辈教育,孩子的叛逆性和思想更加没办法及时沟通。所以,这是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都很难权衡的问题。
根据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农民工子女中达到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的人数就已经有997.1万人,通过数字,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感觉了,也应该能理解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难处。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合理设置小学和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上学。”另外,限制上学的还有就是户籍限制,根据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规定,我国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日常生活中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本地户口、外地户口对于一个人的就业、福利待遇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即没有本地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就没办法享受到与当地学生一样的义务教育待遇,一般如果去另一个地方上学,都
需要缴纳借读费。
首先,谈谈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3次改革,从1985年开始的3次改革依次为:第一次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二次的“以国务院为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再到现在的“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其中包含的义务教育的费用都是由各级政府负责,对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经费则是由当地县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划拨的,所以,学生受教育的地方有着局限性。而没有父母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其次,如果农民工想要陪伴孩子,让孩子去城市上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进入公立学校关卡重重,国家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而对于各教育厅公布的对接受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的落实却面临各种问题,而且公立学校进去就已经很难
了,办理入学手续的费用对于工资单薄的农民工来说也是份不少的支出。对于一些私立学校,学费支出更是多得让农民工汗颜。所以,要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建议
在教育领域,农民工子女作為一种弱势群体,其先天的弱势地位是自然存在的事实。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去调整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出身,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在这样一个平等的社会里是不应存在的观念。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积极地想办法去改变这种差异,尽可能在政策还有生活中去协调这种关系。
我们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改变现状,让
孩子都有学可上,这样,随着孩子们文化的提高,我国的现状才可以得到根本的改变。对于“地方负责,分级办学”的投入体制,着力义务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我们还可以采取“省级统筹,责任分担”的模式。因为农民工子女大部分是跟随自己父母跨省跨地区来到不同的地区,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
绝不是一个地方的责任,需要各个地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推动实施,对于农民工子女流动量大的地区,我们可以通过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到双方政府责任分担,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顺利入学。另外,对于限制学生入学的户籍制度,学生上学没有学籍就没办法升学,不可避免地老要换学校,或要疏通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使户籍和学籍相脱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受到户籍的拖累转学困难,如果可以统一学籍信息,
推进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这样,学生去哪个城市上学都是可以的,当然,每个制度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灵活地转变。
另外,要从根本上让各基层地区和学校认识到,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农民工城镇稳定就业,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各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我们可以在农民工集中地采取就近入学原则,允许合格的私立学校的建立,当地政府要大力整合公办学校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再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对公立学校实施扩容建设,使其最大限度地接纳农民工子女,使他们可以有着一样的环境得到相同的教育。对于离公立学校较远的农民工子女,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就近去学校学习,根据情况给他们的孩子安排住宿,解决农民工交通不便带来的障碍。总体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办学校的资源,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成立专门的组织对所在区域内现有的私立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指挥辅导和管理,起到辅助学生上好学的监督、辅助作用。我们不仅只是把学生带到学校就算大功告成了,我们还要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好关。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适时建立公正、合理并切合实际的评价体制和监督机制,通过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考核机制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温家宝同志曾经就深刻地谈到并出书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根源所在,根据根源对症下药,相信这个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让农民工子女人人都有学上,而且还会有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萍.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看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1991(12).
[2]王志玲.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探析[J].农业科学,2012-05.
[3]杨润勇.新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07).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小学)
入学教育策略 篇3
一、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一)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
新生在进入技工院校后,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校有较强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依赖老师,并且当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会主动指导。但是进入技工院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控制作用不如中学明显,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律。学习方式的改变导致学生对技工院校生活不习惯;其次,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进入技工院校后,课程不如中学多,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大量增加,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二)人际关系变化造成的不适应
进入技工院校之后,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进入陌生的环境要面对陌生的同学,要跟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同时,还要十分重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这种小心翼翼的交往方式,使新生难以适应技工院校的生活。另外,新生在进入技工院校时,跟自己之前的朋友交往时间大大缩短,容易导致生产孤独感,难以适应技工院校的生活。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适应
由于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重点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的学习氛围、管理制度及课程内容与学生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着较大差距。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导致新生在进入技工院校后有着强烈的挫败感,容易产生对技工院校生活的抵制心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会造成技工院校新生入学后的不适应。
二、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防治策略
(一)学生方面
针对新生在进入技工院校后不适应技工院校生活的问题,技工院校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缩短适应时间。首先,新生应正确对待自身的处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新生不能因为陌生环境而否定自己,而是要加强自我调整,增强自信心,勇敢地接受和面对未来的生活。其次,新生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应积极向他人求助。新生可以向朋友、家长、教师等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进行咨询,寻求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学校方面
首先,技工院校应开展新生教育,加强新生对学校的了解。技工院校可以根据新生的特征,对新生进行专题教育,为新生介绍学校的生活规律、课程设置、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专业教师还要向本专业的学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开学教育,对技工院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生涯进行规划,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其次,技工院校应积极建立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尽快融入技工院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技工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技工院校应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及思想动态,并对新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最后,学校应积极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开展专项心理辅导,解决新生的心理困惑,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面对技工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问题,家庭应积极重视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首先,家长要重视孩子角色转变的引导,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以及这一阶段的责任,避免孩子在技工院校学习和生活的盲目性;其次,孩子在进入技工院校后,面临陌生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这时,家长应积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入学后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未知的生活。
大多数技工院校新生在入学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难以适应技工院校的生活。技工院校积极重视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探索科学的防治方法。但是,新生的入学适应需要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来克服。因此,文章从学生方面、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探索了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防治策略,以提高技工院校新生的适应能力。
摘要:技工院校新生入学时总会遇到各种不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析了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策略,以为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中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篇4
【摘要】中职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开启中职生活的新起点,其目的在于帮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围绕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活动。全面而规范的入学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适应,还是对于学校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毕业进入中职后,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诸如环境发生了变化,来了一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同学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第一次处理生活日常事务;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同学打交道;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在悄然无声地发生了变化,比如身体、心理、角色等。在面临这些变化时,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彷徨、焦虑、紧张、失落、孤独感。比如有的学生在入学初,选择了打退堂鼓;有的学生被学校劝退;有的学生违反了校规等。因此,能否通过入学教育使他们正确认知学校,认知其所学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中职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规划新的生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职生涯。
二、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的设计
中职生源具有多元性、广泛性的特点,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加上学习基础差,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律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落等,这些都为新生入学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和生源的特点,做好统一部署,建立学校统一指挥,学工部门为主体,以系为单位,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司其职,同时统一协调,多层次、多方位的为入校新生提供全面、周到而细致的服务。比如后勤部门负责的食堂,食堂的卫生、饭菜品种口味价格、工作人员态度会影响新生入学;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影响新生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例如工作人员不小心把学生的名字打错了或者念错了。因此,我们要让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部门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内容设计上主要有入学面试笔试、军训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校规校纪和常规管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启蒙教育。
三、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入学试和笔试
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大规模的笔试和面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的管理理念,提前明确作为中职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2、军训教育
军训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科目训练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升国旗、国旗下的讲话、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军事科目训的形式主要有队列训练、内务知识、军事常识等。通过军训教育,目的在于迅速将一个散乱的新生群体组织为一个统一的集体,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生活意识,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到新奇而陌生的集体中,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另外,军训教育中,通过教官和班主任老师的观察,再辅以一些文化活动,例如拉歌、联欢活动等,可以发现和培养一批班干部,为日后的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奠定良好的开端。
3、校情校史教育
学校的发展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题材,可以通过讲座、橱窗展览、校内电子屏幕、参观等形式让学生直接、全面地获知学校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软硬件配套设施、师资力量,了解学校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发展前景,了解学校已经毕业学生的去向,了解学校目前现任领导班级成员等重要信息,加深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印象,从而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另外,需让学生了解学校各区域的功能,了解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部门。
4、校规校纪和常规管理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学生在初中有着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抽烟、生活无规律、染发等,如果在中职入学时不加以规范和约束,会给学生本人和周围同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必要在入学教育时使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校规校纪,让新生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努力做一个合格文明的中职生,主要内容有:中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同时明确告知新生学校会常抓不懈得加强校纪校规的教育和监督。此外,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管理,比如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奖学金评定办法、资助政策、宿舍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管理、学生会管理等。
5、安全法制教育
中职生入学的年龄大都集中在15-16岁之间,他们大多数人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轻易地相信他人,比如相信推销的产品、大街上张贴的招聘广告、诈骗短信等。因此,有必要开展以防骗、防盗、防火、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卫生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各种求助渠道和方式,同时梳理在校园生活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向学生讲述校园的伤害事故案例及处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组织新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会遵纪守法,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并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来自外部的伤害。
6、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变化,新生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为了让新生身心愉悦地生活和学习,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不适应现象、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寻求帮助等。
7、专业启蒙教育
中职生毕业之后直接面向社会,从入学初,就开始朝着“职业人”方向努力。因此通过讲座、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的区别及其优势所在,同时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沉浸在中考失落的阴影下,明确不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得充实快乐;同时帮助新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基本状况,比如课程有哪些、如何学好专业课程、专业前景、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等问题,了解企业对目前中职生在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使得新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三年中职生活进行较早的规划。另外介绍学校课堂外的特色活动,比如第二课堂、晚自习兴趣班、职业技能大赛等,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好本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素养同时,多参加活动,锻炼胆量,积累经验,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集中的入学教育,更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本校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常抓不懈地对新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入学适应期,身心愉悦得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少,刘张晓.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讨[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6.24
[2]黄政月,李耀宏.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06
[3]吴晓进.中职校学生安全教育调研分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J].2015.10
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篇5
不同于以往中小学的生长学习环境, 进入大学, 无论从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新的环境, 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 遇到各种难题。
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考一结束, 高校就忙于组织试卷评阅、录取合格考生以及调剂补录, 紧张、大量、高效率要求的工作, 使相关学生工作部门或者疲于方式方法的创新, 或者缺乏足够调查取证的时间去更新“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 以至于每年的大部分教育内容渐趋固定化、常规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文明养成教育
在新生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育新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 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的努力。
学习相关道德教育材料, 提高新生的公民道德观念,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 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使新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2.2 校史校情、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 以介绍本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 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校友所取得的成就, 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优秀教师讲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体会, 介绍钻研科学技术的经验, 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使学生热爱专业, 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 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通过校史教育, 使入学新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力量, 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学校校训、已取得的优势、成绩和荣誉, 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
2.3 安全意识、适应性教育
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环节,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 增强新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内容, 聘请校内外民警和保卫干部, 以报告会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 增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帮助新生减少孤独感, 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新生, 使其不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在情感上引起波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设施介绍, 便于学生自理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教学设施介绍, 为新生提供上课指南;大学生活一般规律介绍, 如作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以及容易违返的纪律制度介绍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内容主要为大学教与学的方法、特点介绍、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做实验课等。
2.4 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要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认真做好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 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对职业前景不能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应认真组织各学科老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同学们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 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他们专业的就业方向, 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
3 入学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
以上介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四大主要内容, 对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成效, 可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的大一新生茫然、大二学生空虚、大三学生压抑以及大四学生急躁的现状, 加之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 压力明显增大, 说明入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入学阶段的即时教育, 而因从根本上延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发挥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 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入学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以学生为本,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认真捕捉学生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及学生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高度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规范的全面发展人才。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将入学教育灌注和融入到校园文化其中, 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充分感受到大学校园的跳跃和活力, 感受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促进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塑造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而促进入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以市场为导向, 广渠道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毕业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工作,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 入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对学生做出前置有效的就业指导, 让学生在入校时就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概念, 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 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 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 从而不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教育, 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题报告, 可以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也可以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 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3.3 以服务为基准, 长时期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
新生入校对环境有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长期关心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首先, 建设好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政团辅导员队伍;其次,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可靠、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队伍;再次, 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能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大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新生的实际情况给于阶段性的指导,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配备专门的辅导人员, 树立以关心为本的服务理念, 做到“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真正听学生所言, 感学生所需, 及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引, 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就业, 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摘要:从对高校入学教育工作必要性的分析开篇, 阐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常规的方式方法及其成效, 进而研究入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得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庆承松.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3) .
[2]邱荣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6, (1) .
新生入学教育探微 篇6
一、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开展新生教育, 第一时间进行校史、校情, 屯垦史、区情教育, 可以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
增强对学校、学院、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研判。
(二) 开展新生教育, 有助于新生更快地转变学习方
式, 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 树立专业学习目标, 确定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
(三) 开展新生教育, 有助于新生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视觉。
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理智观察校情社情、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等等,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塑造良好的心态。
总之, 开展新生教育就是要做到让新生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引导介入, 实现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新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积极乐观等基本目标, 并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涯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
二、新生入学教育新方法
立足多年来的实践,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教育环节, 各部门通力合作, 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新生教育工作是不断变化的,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在变化, 从2010年起, 入校的新生都将为“90后”, 在变化中, 积极探究不同的新生教育方案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 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教育期, 分阶段适时推进教育。
1. 将录取之日即定为新生教育期之开端。学习借鉴
北京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模式, 将新生教育工作前置, 把新生教育的战斗堡垒提前至录取之日起。
(1) 通过将新疆、兵团、大学、学院、专业等相关人文信息、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大学生学习生活攻略等资料制作成电子工具 (例如Flash、光盘等) , 采用漫画等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到新生手中, 让新生对即将步入的新环境新生活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在附随的电子工具中也可丰富其内容, 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需要做好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加以说明、引导、分享, 有利于新生在漫漫假期与家人一同提前准备好一切所需用品和思想准备。
(2) 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 通过建设学生会网站和学院网站开辟新生专区, 以论坛的形式和问答的形式开展新生教育。此外, 在录取通知书寄出至报到前夕, 为本院新生建立如“2010石大新生”QQ群, 并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并告知新生, 并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与新生在QQ群中就报到前的一些准备事项进行交流。
2. 开学入校的第一至两周为集中教育期, 集中开展新生教育。
这段时间, 开展详尽的爱国爱校爱院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专业教育、班集体团支部教育、党团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引导, 等等。
3. 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为稳定教育期, 全面开展适应教育。
这里的稳定包含了两种含义, 一是教育实施者将教育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渗透到整个学期, 结合新生特点平行开展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二是使学生稳步适应大学生活, 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心理和生理趋于良好的适应过程。
4. 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为反馈、调整期, 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
将开展了一学期的教育结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自我总结等形式, 加以总结反馈, 帮助学院进一步完善新生教育方案, 帮助学生弥补教育中的疏漏, 查遗补缺, 引导学生在新的学期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会自觉制定新的学习生活规划, 逐渐掌握学习生活科学自理, 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 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与锻炼, 迈进成人成才之路。
(二) 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群体空间, 分层分类实施教育。
所谓分层教育, 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兴趣、学科、成长背景、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 以取得综合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层教育的提出, 是基于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 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水平, 对新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心理健康教育。
2.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教育。
3.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 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识。考上大学, 走进大学校园,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他们充满了憧憬, 充满了激情。学院要认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集中系统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要充分考虑刚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 分层次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方案, 认真规划培训内容。在新生报到后的一个月内, 可以调集党建专家或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务工作者进行授课, 通过集中培训, 使少数民族新生在走进大学之初就能感受到政治上追求进步, 积极营造向党组织靠拢的浓厚氛围。此外, 还要加强汉族学生尤其是疆外生源学生的新疆地方史和民族团结教育, 依托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一对一手拉手教育等活动, 目前来看成效显著。
4. 密切关注不同年龄的新生需求和学习生活适应情况, 对大龄及较小年龄的新生给予一定合适的关心和引导。
5. 适应现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信息化交流特
点, 我们引导各新生班建立班级交流平台, 加强班级同学交流的同时, 还积极主动地引导新生班委及活跃的同学加入学生会干部交流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 加强建设和指导力度, 吸引不同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不一的新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 实现“四自四学会”的目标。
(三) 探索、创新发展新生教育内容, 优化实施教育途径。
1. 强化实施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在大学期间、未来职业路径等生涯的意识和技能, 发展综合素质能力, 促进自己今后生涯发展的活动, 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就职业生涯规划而言, 就包括职业选择与定位、确定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设计职业发展阶递路径、制定职业发展策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的心理辅导及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等。入学教育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是要让大一新生从入学一开始就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组织, 并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加以指导。
2. 引导学习意识教育。
第一, 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第二, 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转变;第三, 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 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第五, 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文献资料。
3. 拓展生活指导教育。
包括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的培养, 还包括对新生面临的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等多方面的指导。
4. 健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
初入大学的新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表象的误导。为此, 入学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通过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 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 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 在入学教育中要通过讲座等方式, 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辅导员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帮助新生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在入学教育中, 安全教育必不可少。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宿舍防火、防盗、防诈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5. 积极倡导同辈教育影响。
构建和利用多种教育平台和手段,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对大学新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具体操作简述如下:积极交流, 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及早宣讲党团知识, 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 发挥优秀毕业生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6. 迅速建设通畅、完善的交流平台。
通过各方努力, 新生教育的受体已基本了解如何在新生期进行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 如果能在班集体、团支部、宿舍、学生组织中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引导, 积极参与到各项适应教育和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来, 发挥新生群体内部每生的示范教育力量, 就能实现同辈教育、自觉约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总而言之,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就应该要求每一名新生积极的、主动地调整心态, 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新定位;不要因为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要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要因为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要因为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要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实践证明, 尽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但是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 做好这项工作会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新生教育是指新生从步入大学生涯至基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期间, 学校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年级学长等对其所提供的咨询、帮扶、引导和教育, 以及组织引导新生群体内部以实现“四自四学会”目标的教育行为与举措。本文在简要阐述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生教育,新方法,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鲁洁等.德育新论[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 2009.3.
入学教育策略 篇7
关键词:大学新生,交往教育,必要性,内涵,途径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 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性格和习惯的差异, 往往会让他们出现交往上的困难与障碍。如何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群体, 交往教育就成为了必修的第一堂课。但是根据对广东省内外几十所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调查, 当前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种类繁多, 但是却没有交往教育, 只是在其他教育中偶有提及。当前大学生交往问题的日益增多, 有些同学由于交往障碍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 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交往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校新生交往教育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指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 (我与你) 的对话和敞亮, 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他还把教育定位为:“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雅斯贝尔斯对交往和教育所作的独到分析, 对于我们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他看来,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交往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交往活动, 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他还指出:“如果存在的交往成为现实的话, 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 也理解自己和现实, 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
新生入学, 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环境的变换必然带给学生心理压力。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交往教育, 正确引导他们, 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 新生们就能够既理解他人和历史, 也理解自己和现实。也就是说, 首先他们能够理解他人、认识他人, 在交往和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融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 他们也能理解自己和实际状况, 发现自身在不足, 分析自己和现实的差距, 从而尽快作出调整。
综合对交往教育的分析, 可以看出高校新生交往教育就是运用交往教育的理念, 针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开展的, 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提高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高校新生开展交往教育的必要性
要减少大学生中的交往问题, 为将来的交往树立良好开端, 就有必要在新生中开展满足新生需要、符合新生情感的交往教育。因为新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素质, 正确的交往教育不仅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新生的成长, 更能够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提高大学的质量。
1. 交往教育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新生成长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交往, 交往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要有效地引导、组织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在心理上都有交往的渴望, 但在行动上却缺乏主动性, 交往能力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对交往存在畏惧心理, 甚至自我封闭。
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正确引导新生, 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培养合理的交往动机, 提高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 这样他们就能在新的人际环境中掌握、协调好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新生迅速消除对环境的不适应, 而且对心理健康状况起着任何因素都代替不了的作用。
2.交往教育能促进大学质量的提高
交往是大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大学理想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 交往教育对大学质量的提高也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新生交往教育又是整个交往教育的重要开端, 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来提高新生的交往素质乃至高层次的综合素质, 那么在提高大学的质量上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3. 交往教育能克服精神堕落的表现, 促进学术的交流
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 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在这个追求真理、弘扬学术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交往的方式”。作为大学新生就更要关注交往, 学会追求真理的基本本领———彼此交谈和讨论, “不要简单重复自己的意见, 而要听听别人怎样去进行哲思活动的”。要走进真理光照之源, 在学术上有所成绩, 必须能在思想上、精神上进行交流。
三、新生交往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1. 交往教育的内容
(1) 系统化、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
新生只有一些过去在小学、中学和家庭生活中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 但是这些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没有在他们的思想上形成一个体系, 他们也不会自觉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系统和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目的就是让新生把在生活中掌握的零散的交往经验进行系统总结, 学会分析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状态, 提高交往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及控制能力。
(2) 从观念和意识出发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与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 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种基本形式, 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既交往的基本形式就是竞争与合作, 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需要这两种意识。对新生进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动机、团队协作精神等。
(3) 交往语言的学习
“交往具有语言性的特点, 交往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具有意义的符号, 是人的思想的物化表现, 也是人们彼此间进行交往的媒介和工具, 是表达自己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 语言不仅是交往成为可能的逻辑条件, 而且是交往成为事实的现实条件”。哈贝马斯也指出:人际交往中的“话语”、“言说”、“表达”、“参与”等, 在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与“认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生着具体而复杂的实质性联系。任何交往行为都是以语言作为中介的, 不管是体态语言、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而新生在语言上的欠缺往往阻碍了他们交往的进行。因此, 对新生进行交往语言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交往的语言艺术, 则能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和谐。
(4) 交往礼仪知识的学习
交往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涵养, 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和交往技巧, 往往在办事和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不能只认为只有职业人士才要讲究交往礼仪, 作为大学新生同样需要懂得和掌握, 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生活, 更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交往教育的实施原则和途径
有了交往教育内容, 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把这些内容传递给新生,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 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实施原则
有交往就必须有交往的规则、理念和意识。否则, 交往就会失去航向, 无法进入和谐、有序、完美的理想的状态。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启示我们, 教育活动应是在身心敞放、相互平等的氛围中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在这种对话关系中, 交往教育要求双方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 要共同参与, 相互敞开胸怀, 相互接纳, 达到精神的共鸣。因此, 对新生进行交往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2) 实施途径
新生交往教育要打破过去其他教育“满堂灌”的形式, 不能一味采用讲座或者报告, 而要采用体验式的交往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新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培养交往中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和交往技巧等, 从而为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所谓体验式的新生交往教育就是以体验式学习为理念, 从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 以新生为教育主体, 学校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 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教育方式。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是对新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良好措施。通过对各种活动的参与, 新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交往技巧的掌握会亲身去体验, 认真的去学习, 以达到自身的提高。
例如, “认识你真好”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第一, 让新生站成两排, 相隔1米距离, 并且两两相对;第二, 新生相互鞠躬, 身体要弯腰成90°, 高喊“××你好”;第三, 向前迈一步, 交会于队伍中央, 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你好”;第四, 相互作自我介绍, 要求每人四句;第五, 请对方填写“认识你真好”的卡片。要求:在20分钟内, 至少找到十位非本小组的同学签名, 看谁能签得最多。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则。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 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交往, 指导老师只是负责把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告诉新生, 并且发给他们所用的材料, 之后新生就要按游戏规则主动去认识身边的新同学。他们用鞠躬和高喊对方名字 (新生身上都挂有姓名牌) 的方式打破彼此之间的陌生和拘束感。之后双方做自我介绍并填写卡片几轮之后新生都打破了被动感主动积极地去认识了不少的同学, 他们之间的陌生感消除了, 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只是体验式交往教育实施的一个案例, 此案例通过小小的体验式游戏, 以小见大, 把交往教育的内容 (主动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语言、礼仪等) 诠释的淋漓精致。新生们通过此游戏体会到在以后的生活中, 不能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 要积极主动地去多交朋友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 和更多的朋友交往, 还能够开拓视野, 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学校应该重视新生的交往教育, 创新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真正发挥交往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联通作用, 使精神和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2][德]哈贝玛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
[3]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方煜东.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其针对性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5]刘惊铎.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0) .
[6]白逸仙.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5) .
入学“考爹”是教育的悲哀 篇8
小学生入学, 家长考试, 世界上有这么荒唐的事吗?这实在有失常规。其实不仅家长考试不合常规, 孩子入学进行考试本身就不合常规。小学生、初中都是划片报名, 和成绩没有什么关系, 没上过学的孩子怎么还要考试, 这不是太荒唐吗?孩子入学, 根本不需要考试, 只要在规定的划片范围内, 学校就不得拒绝。
现在一些学校以报名学生太多为由搞招生考试, 本身就说明当地学校的布局存在严重不均衡, 更说明当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教育部门的管理存在问题。还有, 报名者太多, 是不是家庭都按照划片的规定报名, 应当进行质询, 如果没有, 说明里面存在不公和滥权现象。
孩子上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 但没有入学就考试, 这是在考什么?只能是在考孩子的家庭实力, 在考孩子在幼儿园和培训班所受的教育。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接受培训的质量一般会比较差, 处于劣势的可能性也大。而条件好的家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就此看来, 考试决定入学, 不仅是机会均等的问题, 而是拼家庭实力, 有践踏教育权和嫌贫爱富之嫌。
孩子入学, 家长考试, 本身就匪夷所思, 是乱点鸳鸯谱。难道家长水平低, 孩子就应当失去上学的权利?是不是考公务员也要让家长参加考试呢?如果是这样, 有权有钱、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真是有福了。虽然公务员考试不考家长, 但许多地方曝出背后就存在“拼爹”现象, 现在看来, 不仅考公务员要“拼爹”, 上小学也要“拼爹”啊!否则, 考试的意义何在?
“拼爹”真是无处不在。现实中, 一些有权有钱的家庭的孩子总会有更多机会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机会, 这不是什么秘密。因此学校可以从有钱有权的家长处得到这样那样的好处, 至少可以在收择校费的时候, 能收得更多更顺利些。我怀疑让家长考试, 正是一次“摸底”考试, 意在通过这个手段, 摸清家长的底细。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6-0069-01
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个特殊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可塑空间,作为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课题选题的缘由、目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95”后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征。
第二,当今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之中学由高考指挥棒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使他们进人大学校园后,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行为上的惰性等对大学生活不适的现象。因此,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必须作为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二、本体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大学教育模式与中学教育模式差别
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面对刚从中学毕业的大一新生,如何让大学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为能否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
第一,角色转变: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在中学时,新生当中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学校的佼佼者,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中,他们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普通而平凡的众多学生之一。
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普通基础知识学习”转变为“自学为主的自学学习”。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老师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主要是靠自己的自觉和控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家庭生活”转变为“半社会化的集体生活”。在中学时,许多生活琐事都是父母解决,学生只需要专心学习。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都要由自己处理安排;
第四,个性发展的转变,从“无个性状态”转变为“充分重视个性化发展”。在中学,学生们只是埋头苦学,学生们就像在同一模子中“浇注”出来的,没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在有着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培养。
第二部分:目前新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单一,对新生特点认识不足:目前大一新生都是95后,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竞争意识强烈,心理素质偏低,抗挫折能力较差等。
第二,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入学教育往往被认为仅仅是学生工作内容之一,由辅导员唱“独角戏”,教育效果不全面,学校其他部门,专业教师和专家级人员参与有限。
第三部分: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第一,基础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在基础教育进行的同时,针对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高的情况,重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少数经济贫困群体和心理障碍群体要加强疏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等等,使新生进校后能转变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
第二,加强专业教育:学生对这个问题最为关心,入校后迫切想知道专业的内容与就业去向,适当的专业教育是学生培养学业兴趣的起点。
第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建立学生档案,积极跟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争取获得家长对大学教育理念的认同与支持,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第四,全面教育:除了专家教授、辅导员、班主任对新生的引导教育以外,还要广泛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参与新生教育。专业老师、班主任等担任新生“生活指导老师”,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解读教学计划、指导选课等:或是选拔思想觉悟高、专业基础扎实、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干部任新生班主任助理。在实施中,为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可考虑给予老师一定的课时和工作量,给学生一定的学分,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多方共赢。
第五,新生自我管理教育:通过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以优秀学生本身的影响力作指导,加强新生中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带动新生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建成.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张有理.大一新生[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务均.浅谈加强新入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篇10
1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思想上准备不足
中学时期强烈的升学愿望, 给予了学生们较大的压力, 但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当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没有了这些压力, 也不用再置身于以前那种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 反而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因此, 新生一旦没准备充分, 往往在思想上就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 不利于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1.2学习上不适应
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中学, 因此两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学学习是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只需要按照计划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即可;大学的学习则是学生主导, 老师从旁加以辅导, 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 注重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 如果新生自控能力不强, 且又不能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则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甚至挂科的现象。不仅如此, 很多新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找不到很好的渠道对所选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志愿, 又或者是随大流, 根据专业名称在社会上的所谓“声望”进行选择。因此, 由于他们对专业的陌生, 进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所选专业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爱好、特长等方面不一致,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1.3生活上不习惯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紧, 新生当中有不少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里, 饮食起居父母一手操办, 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然较差, 故需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 校园内过的是集体生活,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显著, 集体观念意识薄弱, 社交能力又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很容易会因为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同学发生矛盾。
2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2.1加强领导, 措施到位
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首要前提就是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 (系) 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每学年新生入学前, 由担任组长的校领导牵头召集小组所有成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具体部署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各二级学院 (系) 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有所侧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要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同时, 在工作进程中, 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抓好具体的落实和督导, 认真总结经验, 及时发现不足, 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内容丰富, 确保成效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在抓好这些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 融入感恩、恋爱、网络、理财、女生自护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让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时代性。
2.3形式多样, 精心组织
要增强教育效果, 还要在策划和活动组织方面下苦功,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一方面, 积极探索新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路径, 如开展系列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户外素质拓展实践等, 以此为平台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 紧紧抓住他们喜好新鲜事物这个特点, 开拓网络教育, 利用QQ、微博、BBS等载体与他们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 并深入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给予新生及时的、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 是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 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完善、健全与自身适应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去塑造, 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