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共11篇)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篇1
2012.09.12——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张元粉,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非常欢迎大家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来到上口一中,今天在座的有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同学,虽然年级不同,但在这之前这个学校对于你们来说都是一样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这里,来聊一聊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初中的三年或四年的生活吧。
从小学进入中学,我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你是否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我们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来分析初中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看看大家的问题是不是这些呢?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你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新生入学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来到这个学校,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学校的光荣传统,学校的名师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学校的各种机构和服务设施;学校的文化建设;校纪校规和各种奖励措施;本班任课教师情况等等。还要了解学校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文体活动中心、食堂等。其次,要准备认识新同学了。为使同学们能尽快的相互认识,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可用下面的小方法试试,每位学生制作一张个人名片挂在胸前,名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全班学生任意走动,可以互相观看名片,并与交换名片的学生自由交谈。这个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主持来练练。再次,也是较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掌握中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先让大家谈谈入学感受,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 讨论与交流每一门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班长在同学们讨论后做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知识。最后可根据个人情况
制订个人学期学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计划,与小组成员两人结伴订立学习计划及实施契约,并请同学帮助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最后,大家一起建立班级目标与规范,为增加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做准备。如我们的班规 :(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
①小组讨论分析本班发展状况,找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
②各小组订立班级发展目标与规范?
③小组合作进行美术设计,将小组订立的班规制作成墙报?
④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及解释小组订立的班规?⑤评出最佳班规?最佳美术设计?最佳解说?
⑥大家一起整合出本班本学期的发展目标与规范?
进行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我们的学校,对你们的班级以及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人生是一次的旅行,这一次旅行又分好多阶段,你们刚刚结束了小学阶段,步入了初中阶段,对于新的旅程,充满着好奇和期盼,在这里,你们继续攀登知识的高峰,同时,也应该庆幸,接下来的青春年华,有那么多人陪你一起走,在这条路上,你不会感到孤独,你会结识更多好朋友,结下最真挚纯真的友谊。同时,还有众多的老师做你们的向导,陪伴你们一起走过这段青涩而又珍贵的时间。接下来的三年或四年,你或许会一帆风顺,或许或遭遇挫折,磕磕绊绊,无论怎样,同学们,都要微笑走下去,当你心存迷茫或忧虑时,请记得还有一个我随时准备为你排忧解难,请相信我的人格和职业素养一定会让你满意而归。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对大家的自我心理调节有帮助: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以后慢慢了解,也祝福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微笑面对每一天。谢谢。
新 生 入 学 心 理 健 康
教育 上口 一
2012.09.12中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篇2
心理健康,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基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发挥, 对工作的效率和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 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还必须靠健康的心理做保证。所以, 引导大学生重视心理卫生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是大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大学生心理困惑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心理不健康的诱因和表象。刚入学的大学生, 往往会出现一些具有相似性或普遍性的心理困惑, 这些心理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 就会恶性循环, 演变成心理不健康的直接诱因, 主要的心理困惑及成因如下。
1.1 初入学的失落
大多数学生, 进入大学之前, 往往把大学校园想象成梦幻中的“天堂”, 理想的“象牙塔”, 烂漫奇特, 美妙无比。而实际上, 进校后发现并非如此, 和以前的设想感受大不相同。大学不是想象中自由的天堂, 现实中严格的纪律、紧张的学习、繁重的作业以及“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把原有的想象冲击得无影无踪。于是, 不少人感到极度失望, 热情下降, 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苦闷。
1.2 发展目标不明
绝大多数同学上高中时目标都非常明确, 考大学就是唯一目标, 自己所有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服从这个目标, 于是, 努力学习、废寝忘食、披星戴月、艰苦奋战、过五关、斩六将, 最终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而入学后, 面对全新的教育模式、全新的学习生活, 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等等问题, 变得模糊不清, 行为变得缺乏热情、茫然不知所措。
1.3 学习适应不良
大学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 其教育方式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有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习惯于中学那种处处离不开老师指导的学习方法, 已经难以适应以主动性、探索性、快节奏为特征的大学学习方法, 一时间, 很多人产生了学什么, 怎样学等等困惑, 从而产生学习并不轻松的思想, 进而开始担心不及格、挂科、补考, 并为此而烦恼。据统计, 大学四年中, 大一时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人数最多。所以有人用“七不知”来描述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上课不知听什么, 下课不知干什么, 拿起书不知看什么, 躺在床上不知想什么, 作业不知抄了什么, 考试不知答的什么, 浑身难受不知为什么。”[1]
1.4 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由于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变化, 交往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面临着全新的人际环境, 诸多的人际关系, 包括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舍友关系、同乡关系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 有的同学因为缺乏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知识, 处理不当, 整日郁郁寡欢, 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 精神压力很大, 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因此, 很多同学常常由于不能恰当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诸多问题, 而产生自卑、害羞、孤僻、猜疑、嫉妒、固执、封闭、逆反、排他、冷漠等交往的障碍。
1.5 恋爱心理困惑
不少新生进入大学校园, 看到有些高年级同学正在谈恋爱, 而产生心理困惑。一方面主观上认为上大学一定要努力完成学业, 学业重于爱情, 不能因谈情说爱而耽误学习;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讲, 正处于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人生黄金季节, 不可能人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而不去思考恋爱问题, 大部分人都想追求一份浪漫、纯洁的爱情。这样, 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谈恋爱与不谈恋爱的心理矛盾, 进而导致心理困惑。
2 加强引导, 保持心理健康
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 保持健康心理。心理是否健康事关人生幸福和事业发展, 要想避免心灵苦恼, 保持心理健康, 需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 全面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而实际上,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自知, 常常是当局者迷。不少人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气质、性格缺乏准确的了解, 因而不自量力, 想入非非;有的过分自卑怯懦、失去信心。这就需要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客观的估价, 即不狂妄, 也不妄自菲薄, 对自己的不足与缺陷, 要勇于承认, 并努力弥补, 防止过高或过低地错估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还要学会承认、接受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并努力改善;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适当的展示它、发挥它,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别人了解你, 进而接纳你。
2.2 正视现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学生面对的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不宜从自己的息怒哀乐出发去看待社会。如果逃避现实, 终日沉溺在空想之中, 就容易产生困扰、冲突和挫折。因此, 入学后应尽快的去了解、熟悉并努力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主动和同学交往, 让周围的人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视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努力正确去克服、解决。
2.3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有些人耐挫折力不强, 心理承受力差, 一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很容易造成心理苦恼, 感到无法接受也无法解决。以后的生活中, 只要感到不顺利或遇到挫折, 就表现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行为, 这就难以适应社会。因此, 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去经风雨、见世面, 可有意给自己出些难题, 再自己去设法克服解决, 从而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2]。
2.4 学会自我调适, 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大学的学习生活, 与这以前的学习生活相比有很大差异, 教师授课进度快、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概括性强, 是以主动性、探索性、快节奏为特征的。而大学新生的“七不知”则使他们放松了学习, 学习生活变得盲目、被动。因而, 学校对新生的学习教育应注意:首先, 说明大学学习的特征, 指导新生改变学习观念,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强调学生要自觉学习, 培养其学习热情、激励其学习激情;其次进行学习方法介绍和学习经验交流, 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策略, 轻松地学习, 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 善于利用校内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 充实自己又努力完成计划, 愉快度过四年大学生活。
2.5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
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 它可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 使剩余的精力、体力得到释放, 改善心境, 消除心理压力, 还可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 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方法, 对增进心理健康, 大有裨益。如遇到苦恼、刺激、挫折、失败时, 暂时离开所面临的情境,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转移注意力, 将不良情绪替换;对人谦让、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对别人宽容、克制、忍让, 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制定使自己愉快, 又切实可行的修身养性的计划等, 以增强自己的情趣与活力, 使生活充实, 富有乐趣;多参加校内学生社团活动, 不仅能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 还能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在丰富多彩的氛围中度过大学生活[3]。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和谐统一, 才是健康概念的完整内涵。现代社会的健康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 生理机能正常”,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 心理是否健康事关人生幸福和事业发展。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于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1]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 2007 (9) .
[2]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M].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8.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篇3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普查 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43-01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我国当代大学新生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心理疾患率呈上升势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因病退学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危害极大。一些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也指出: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一阶段最容易发生大学生自杀等意外事故。我校在近几年的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中也发现有超过15.7%的新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各教育阶段学校的认可,各高校也纷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入学教育范畴。但目前对于如何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方法,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 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入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不免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进而对未来生活产生困惑和不安。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高校以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为依据,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新生开展的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为培养新生具备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适应性教育和承前启后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了解新生的需要及关注的问题,探究学生喜欢并能积极参与的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帮助新生在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成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成功度过艰难的心理适应期,迈好独立人生的第一步,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1 致新生的一封信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更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认识不足或刻意回避,进而导致轻度的心理困扰演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入学后就能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所了解,我校在新生报到现场,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每位学生发一封信,这封信祝贺同学之余会告诉大家进入大学后也可能会有一些困扰,以及学校都有哪些渠道可以帮助其解决困扰。这种方式,对于帮助新生对心理健康形成最初的正确认识,对心理咨询中心的概况有所了解,树立求助意识和掌握求助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3.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多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只有人人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才可以自救,而最好的普及知识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因此,我校在新生入校这一关键时期为全校新生开设6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人际交往及恋爱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3.3 新生主题团体活动
为了帮助全体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學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信心,我校决定新生入学后,全校新生班级都要开展两次“主题教育活动”,分别是团队建设和自信心培养。心理咨询中心精心设计详细的方案,然后针对方案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分体验和讲授两部分完成,培训后为辅导员、班主任在各新生班级中开展此项活动。此活动已在我校连续开展两年,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效果非常好。
3.4 新生心理普查
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选择scl-90、UPI等心理测验量表,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不定期开展专题心理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测试及调研结果,我们会把一部分分值较低的让辅导员先谈,如果谈完确定有问题再由转介到咨询中心。普查中分值较高的同学,咨询中心会在短时间内一一安排约谈回访。在新生中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3.5 校园心理剧展演
校园心理椐通过心理的创造及演绎,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全新的表现形式,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心理剧,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打破了传统说教式的心理辅导,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我校会选取往届心理健康月中心理剧大赛的优秀剧目集中巡演,这些贴近大学生活的剧目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新同学对大学生活的深入思考,对未来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警示和启迪。
几年来,通过课堂知识传授、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剧汇演、心理普查、致新生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一新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尽快度过大学适应期,以平和的心态,良好的状态,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崭新的大学生活,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更加重视心理健康,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竹,李力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84-86.
[2]余爱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4-16.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篇4
★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
839《心理学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一、考试科目简介: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主要包含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两门课程。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课。本门课程着重考察了考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的知识视野,同时考察考生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心理学重要分支之一。本门课程主要考察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心理发展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理论;要求考生能够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初步分析与解决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有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类目:
1、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三)脑机能学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注意概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特性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六)错觉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遗忘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概念
(三)推理
(四)问题解决
(五)创造性思维
(六)表象
(七)想象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二)需要
(三)意志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三)智力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理论
(三)气质
(四)性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
(一)社会化
(二)社会认识
(三)社会关系
(四)社会影响
2、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六、童年期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生理发育
(二)认知发展
(三)自我发展
(四)社会性发展
(五)情绪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三)人格发展
(四)临终心理
三、考试题型分布: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 篇5
新生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中很重要的一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目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了解课程安排和学习特点,让新生认同所学专业,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汽车工程学校教学处直接领导专业专业教师(包括实训教师)做好专业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及时间如下:
一、认识专业——1课时1、2、3、汽车行业现状 学校的专业介绍及专业师资介绍 专业对应的岗位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包括职业资格证书)——1课时
参考专业新课程标准中的调查报告并及时更新
三、专业学法指导——1课时
四、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安排——0.5课时
以上内容安排在上午进行,由教学主任主讲,全体新生集中收听。以下内容由班主任引领参观,每个实验室由一名实训教师或专业教师主讲。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篇6
------谈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会有很多地方不适应,除了功课的增加,关键是意识上一下子还不能适应,因此,及时抓好新生入校后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是今后搞好班级管理,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一步。
刚步入初一的新生,多是自控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课堂课间都会有总总懒散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强化教育,悉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顺利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
首先,要加强新生的纪律观念教育。让新生了解应该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班主任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应从集体观念、文明礼貌、劳动卫生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明确要求新生人人都要都能够做一名守纪、刻苦、文明的优秀中学生。
其次,班主任要尽早摸清每个新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新生个性特长、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等。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仔细观察新生的各种表现,把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及时做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学生改掉旧习惯,团结同学,刻苦学习,积极向上。
其三,在教学中,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授课前的教育指导,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怎样预习,如何听课、记笔记,如何巩固所学知识等等。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把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
新生入学教育探微 篇7
一、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开展新生教育, 第一时间进行校史、校情, 屯垦史、区情教育, 可以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
增强对学校、学院、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研判。
(二) 开展新生教育, 有助于新生更快地转变学习方
式, 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 树立专业学习目标, 确定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
(三) 开展新生教育, 有助于新生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视觉。
帮助大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理智观察校情社情、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等等,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塑造良好的心态。
总之, 开展新生教育就是要做到让新生通过科学合适的教育引导介入, 实现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新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积极乐观等基本目标, 并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涯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
二、新生入学教育新方法
立足多年来的实践,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教育环节, 各部门通力合作, 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新生教育工作是不断变化的,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在变化, 从2010年起, 入校的新生都将为“90后”, 在变化中, 积极探究不同的新生教育方案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 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教育期, 分阶段适时推进教育。
1. 将录取之日即定为新生教育期之开端。学习借鉴
北京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模式, 将新生教育工作前置, 把新生教育的战斗堡垒提前至录取之日起。
(1) 通过将新疆、兵团、大学、学院、专业等相关人文信息、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大学生学习生活攻略等资料制作成电子工具 (例如Flash、光盘等) , 采用漫画等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到新生手中, 让新生对即将步入的新环境新生活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在附随的电子工具中也可丰富其内容, 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需要做好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加以说明、引导、分享, 有利于新生在漫漫假期与家人一同提前准备好一切所需用品和思想准备。
(2) 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 通过建设学生会网站和学院网站开辟新生专区, 以论坛的形式和问答的形式开展新生教育。此外, 在录取通知书寄出至报到前夕, 为本院新生建立如“2010石大新生”QQ群, 并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并告知新生, 并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与新生在QQ群中就报到前的一些准备事项进行交流。
2. 开学入校的第一至两周为集中教育期, 集中开展新生教育。
这段时间, 开展详尽的爱国爱校爱院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专业教育、班集体团支部教育、党团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引导, 等等。
3. 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为稳定教育期, 全面开展适应教育。
这里的稳定包含了两种含义, 一是教育实施者将教育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渗透到整个学期, 结合新生特点平行开展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二是使学生稳步适应大学生活, 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心理和生理趋于良好的适应过程。
4. 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为反馈、调整期, 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教育。
将开展了一学期的教育结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自我总结等形式, 加以总结反馈, 帮助学院进一步完善新生教育方案, 帮助学生弥补教育中的疏漏, 查遗补缺, 引导学生在新的学期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会自觉制定新的学习生活规划, 逐渐掌握学习生活科学自理, 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 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与锻炼, 迈进成人成才之路。
(二) 探索、划分科学的新生群体空间, 分层分类实施教育。
所谓分层教育, 是指根据学生的思想、兴趣、学科、成长背景、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采取分类教育的办法, 以取得综合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层教育的提出, 是基于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 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水平, 对新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心理健康教育。
2.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教育。
3.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 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识。考上大学, 走进大学校园,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他们充满了憧憬, 充满了激情。学院要认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集中系统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要充分考虑刚入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 分层次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方案, 认真规划培训内容。在新生报到后的一个月内, 可以调集党建专家或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务工作者进行授课, 通过集中培训, 使少数民族新生在走进大学之初就能感受到政治上追求进步, 积极营造向党组织靠拢的浓厚氛围。此外, 还要加强汉族学生尤其是疆外生源学生的新疆地方史和民族团结教育, 依托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一对一手拉手教育等活动, 目前来看成效显著。
4. 密切关注不同年龄的新生需求和学习生活适应情况, 对大龄及较小年龄的新生给予一定合适的关心和引导。
5. 适应现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信息化交流特
点, 我们引导各新生班建立班级交流平台, 加强班级同学交流的同时, 还积极主动地引导新生班委及活跃的同学加入学生会干部交流平台。
充分依托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 加强建设和指导力度, 吸引不同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不一的新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 实现“四自四学会”的目标。
(三) 探索、创新发展新生教育内容, 优化实施教育途径。
1. 强化实施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在大学期间、未来职业路径等生涯的意识和技能, 发展综合素质能力, 促进自己今后生涯发展的活动, 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就职业生涯规划而言, 就包括职业选择与定位、确定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设计职业发展阶递路径、制定职业发展策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的心理辅导及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等。入学教育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是要让大一新生从入学一开始就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组织, 并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加以指导。
2. 引导学习意识教育。
第一, 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第二, 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转变;第三, 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 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第五, 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文献资料。
3. 拓展生活指导教育。
包括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的培养, 还包括对新生面临的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等多方面的指导。
4. 健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
初入大学的新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表象的误导。为此, 入学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通过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 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一些新生在入学初会对大学里新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适应, 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对此, 在入学教育中要通过讲座等方式, 对新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辅导员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问题的基础上,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帮助新生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在入学教育中, 安全教育必不可少。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宿舍防火、防盗、防诈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5. 积极倡导同辈教育影响。
构建和利用多种教育平台和手段,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对大学新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具体操作简述如下:积极交流, 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及早宣讲党团知识, 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 发挥优秀毕业生和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6. 迅速建设通畅、完善的交流平台。
通过各方努力, 新生教育的受体已基本了解如何在新生期进行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 如果能在班集体、团支部、宿舍、学生组织中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引导, 积极参与到各项适应教育和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来, 发挥新生群体内部每生的示范教育力量, 就能实现同辈教育、自觉约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总而言之,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就应该要求每一名新生积极的、主动地调整心态, 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新定位;不要因为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要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要因为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要因为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要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实践证明, 尽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但是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 做好这项工作会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新生教育是指新生从步入大学生涯至基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期间, 学校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年级学长等对其所提供的咨询、帮扶、引导和教育, 以及组织引导新生群体内部以实现“四自四学会”目标的教育行为与举措。本文在简要阐述加强和完善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生教育,新方法,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鲁洁等.德育新论[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 2009.3.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篇8
关键词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08-03
作者简介 胡月梅(1973—),女,江苏宿迁人,本科,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一、听力障碍儿童入学时的心理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刚离家时的失落心理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大量的“留守听力障碍儿童”被送入学校。这些听力障碍儿童有的由爷爷奶奶看管,有的由自己的亲戚看管。他们长期见不到父母,情感上出现了极度的“亲情饥渴”。还有的听力障碍儿童生活在离异家庭,有的只有母亲照顾、有的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家庭的不健全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孤寂、自卑的心理。
(二)家校不同地方带来焦虑心理
听力障碍儿童入学前在家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思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学校后,生活上几乎不能自理,出现了烦躁、紧张的不安的情绪。
(三)新环境下自我保护的封闭心理
听力障碍儿童在入学前,他们大都是在家里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生活,和别人的交际范围较小。来到学校以后,有不少听力障碍儿童仍然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出现“闭锁性”的心理特点。
(四)对家校教育形式改变带来的紧张心理
在进入学校前,大多数家长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家长过分溺爱型,另一种是家长不管不问型。孩子在家中没有任何约束,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受学校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约束,心理极度紧张。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上述心理问题,下面从班主任、教师、生活指导老师、家长等方面谈谈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成为听力障碍儿童的“第二妈妈”
听力障碍儿童刚入学时非常想父母或爷爷奶奶,教师在上课时要照顾到听力障碍儿童的这种心理。尤其是班主任,更要用妈妈式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听力障碍儿童,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有人照顾,有人疼爱,从而摆脱因思念家长而带来的焦虑心理。帮助他们走出这段“心理孤寂期”。同时,教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多给听力障碍儿童一点关爱。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是脆弱的,老师和他们谈话要讲究方法,还要考虑后果,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当他们犯错误时,班主任不能简单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听力障碍儿童知错并改正后,班主任要对他们给予及时的鼓励。这样容易加深听力障碍儿童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教师要做听力障碍儿童的大朋友,和听力障碍儿童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在班级里,让他们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班主任要做孩子的大朋友除了关心听力障碍儿童的思想、学习外,还要虚心听取听力障碍儿童的意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解决问题。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班主任在组织活动方面要考虑到听力障碍儿童的实际情况
听力障碍儿童的入学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活动。班主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适应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首先,活动要有针对性。结合听力障碍儿童每一阶段的思想问题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我们根据有些听力障碍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编了一个儿童动画剧《小熊上学》,通过小熊在学校的种种表现,让学生看后互相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没做好,起到了说服教育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其次,要及时结合活动进行教育。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结合活动进行教育。让听力障碍儿童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对在哪儿;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不对在哪儿,从而让班级听力障碍儿童都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班主任还要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交往意识
听力障碍儿童长期生活在家长的呵护下,缺少生活经验,同时具有孤独、任性、胆怯、自卑等不良的性格发展趋向。听力障碍儿童进入学校后,整个交往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了许多新的交往对象,可是他们的交往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教师要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交往意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交往意识,教师就要与听力障碍儿童多交往,引起他们的注意、赢得他们的信任,再带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采取游戏的方法。并且要通过观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交往中的弱点,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教师要宽容孩子的错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要让课堂要成为听力障碍儿童的乐园,教师以听力障碍儿童为主体,构建聋校“绿色课堂”。“绿色课堂”就是做到和谐、高效,在课堂中,要以听力障碍儿童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听力障碍儿童的课堂,尊重听力障碍儿童学习的权利,认同听力障碍儿童也是一个自然的人,承认手语的语言地位,允许鼓励听力障碍儿童用自己的母语(手语)进行沟通。听力障碍儿童除了上课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生活教师在一起。特别是刚入学的听力障碍儿童,在生活方面需要生活教师手把手地教。怎么穿衣,怎么洗漱,打扫卫生,以及吃饭、就寝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生活教师的指导。这要求生活教师不但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恒心。其次,生活教师不但要掌握手语,还要能看懂听力障碍儿童的自然手语,才能和听力障碍儿童有效沟通,解决听力障碍儿童的思想问题,教育好听力障碍儿童,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消除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顾虑,鼓励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迈好人生学习的第一步。
学校要密切配合家长,使听力障碍儿童在学校所学到的交往知识、方法、技能,能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得到巩固。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明确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各种能力对孩子一生有积极的意义,不要因为孩子是听力障碍儿童就不重视和培养他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家长怎样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能力,怎样为听力障碍儿童创设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入学教育手册序言 篇9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但是,现在孩子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对长辈的关心多停留在表面,实际行动较少,不少独生子女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变得如此的麻木不仁呢?为什么平时我们对孩子关怀得无微不至,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几千年传承的“孝”的美德,正在年轻一代身上弱化、异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
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不难理解,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无疑是有缺陷的,而人格不完善,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从小培养孩子尊老、孝敬的美德,对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孝敬教育。儒家把“孝悌忠信”当作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是孝敬父母,悌是敬爱兄弟,忠是忠于国家,信是要讲信用。孝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古代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道德尺度。从孝出发,才能家和万事兴,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
入学教育讲稿 篇10
同学们:
今天,你们已经正式入学了,我非常欢迎你们成为我校的一名新生。我多么希望同学们每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希望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横穿公路;不在公路上玩耍嬉戏;早晚按时上学和回家。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和大同学一起走,这样就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起码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假如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路边摊点不卫生食品,不购买不熟悉的游动摊点的食品,就不会发生食物中毒;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梯的扶手上下滑,课间不追逐打闹,不翻爬院墙,不用石子乱砸,不玩泥土,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其实我们都知道,许多的安全问题和意外伤害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第一,警钟常鸣,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骑车同学要不骑英雄车,骑车不带人,步行同学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穿过马路要左右看看,等到没有车辆通过时,方可过去。
不吃路边摊点上的不卫生食品,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课间不追逐、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从楼梯的扶手上上下滑,行至拐弯处,要放慢脚步,预防相撞;千万不要聚集学生在走廊上跳跃和玩耍。
运动时,要遵守运动规则,注意自我保护。
不翻爬围墙,即使是球出围墙,也不能翻越,可告知老师,用其他方法解决;要杜绝用石子砸人。
教育局长谈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篇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线联平
为了确保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北京市大力加强市级统筹引导,切实抓好扩大优质资源——做大“蛋糕”,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图,推进均衡发展。
据统计,2014年与2013年相比,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单位增加145%,优质教育学位增加38%。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严格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新政,被媒体称之为“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具体措施有取消共建生、压缩推优比例、规范特长生入学、严格划片入学,出台《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严明纪律的若干规定》,全市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实施计划管理,加强学籍管理,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依据系统数据建立新生学籍。
如果说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图”是一个平面构图——从点到线、再到面扩大优质资源效应,那么,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优质教育资源贯通的立体网络将成为一个新的显著特点——着力从面到体,多维度构建纵向贯通的立体布局,力推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初高中对接等实质性举措,学段贯通、课程贯通、资源贯通,提供在本区域9年乃至12年“连续消费”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服务。
2015年,是首都基础教育继往开来、纵深推进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首都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关键之年,北京市将用切实行动去回应人民的期待、实现人民的期盼,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无缝培养链”。
办好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
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 崔国涛
近年来,长春市不断提高初中推荐生比例,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推荐方式进入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不断完善“大学区”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使一大批原来的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实现了生源回流。
2015年,长春市将稳步推进中小学招生工作改革,进一步依法完善科学、明晰、便利的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推进学区制入学。在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科学适度调整学区。结合实际采取单校划片、多校划片方式或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方式,实现公办小学100%、公办初中90%以上划片入学的目标。
继续坚持免试入学。各中小学校的招生入学工作与各种学科竞赛和笔试、面试等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分离。
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和公办学位派送。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按时进行中小学网上报名,辖区政府依据“两个一致”原则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派送公办学校学位。
继续实行优质公办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中心城区原改制学校退回公办后的空余学位,继续由辖区政府统筹,面向区域或大学区进行电脑派位。
长春市将强化执纪问责,严格落实招生入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坚决禁止一切违规行为,为招生工作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环境。
引导学校从争抢生源转向狠抓教学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
为给每一个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确保教育公平,长沙市小学招生完全实行划片招生。招生原则是“公示学区、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校际之间办学条件不均衡是加剧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长沙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必要教学点建设,城区控制好教育规划用地调整和现有学校调并,近几年长沙市新建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多所,扩充优质学位,满足老百姓入学需求。
全市投入58亿多元高标准建设合格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13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4年分别提质改造193所、137所,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长沙市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取对口支援、委托管理、捆绑发展和“多推一”发展模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把好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目前长沙市中小学已有了10多个教育集团。
长沙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正在积极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增值评价理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引导学校从竞争生源转变到狠抓教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着眼长远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
成都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国务院确定的“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率为8.3%,较2013年下降0.8个百分点。在2014年成都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基础教育满意度名列全市第一名。
2015年,成都市在招生入学方面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时回应百姓对教育的重大关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印发文件明确规定小学的学位规划、划片范围、信息公开及入学的安排、要求;对公办、民办学校小升初工作的时间、办法、程序做出明确要求。
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2015年成都市规定民办学校由各校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方式,但不得以考试或委托其他机构考试或变相考试形式进行选拔招生。每一位小学毕业生原则上限报3所。各民办学校自主录取,安排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确认录取资格的时间应不少于3天。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治理“择校热”的根本,必须着眼长远,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成都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目的,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成都市在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之后,将致力于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质提升,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品质卓越,学有良教”的教育目标。
nlc202309011752
在均衡基础上寻找优质教育新突破
大连市教育局局长赵阳
近年来,大连市逐步扩大“指标到校”比例,2014年已达到70%。“指标到校”政策的实施,对均衡生源结构,抑制择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连市将就近入学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项目,与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年底将督导结果进行通报,并对违规违纪者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目前,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已经进入到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模式,100%的小学和初中实行了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逐年减少,学生择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以七年级为例,城市学生择校率已由5年前的8.5%下降到目前的1.4%。
2015年,大连市将在“均衡”的基础上,在“优质”上寻找新的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就近入学方案,着力聚焦主城区、热点学校择校问题,对名校、热点学校的择校生比例进一步严格控制。突出重点时段和重点学段,特别抓好入学前期政策解读、规划与引导。二是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提高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探索学校联盟、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点,把优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辐射出去,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更多一些,进一步满足百姓“就近上学,而且是就近上好学”的愿望。
公平招生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
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
福州市公办小学招生逐步建立起查验“两证”(户口簿、房产证)、招生情况公示以及建立片内生档案的制度,较好地实现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公平。
目前福州市100%的公办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公办初中接收的小学毕业生99%以上是按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
在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的基础上,福州市将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着重通过小片区初中招生改革的路径促进招生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福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城区小升初改革方案,将优质初中、相邻的相对薄弱初中及对口的小学捆绑成小片区,以小片区为单位在对口升学的基础上引入电脑派位机制。小升初改革方案待进一步完善后向社会公布。
福州市将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在招生政策制定与调整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尊重民意,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公信力。同时,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规范招生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学校公布招生计划数、政策照顾生名单及依据、片内生名单及所在社区,鼓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试点小学入学预报名工作。
福州市将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学习其他城市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
2015年,贵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目标是全面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原则上所有的小学全生源、90%以上的初中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贵阳市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纳入重点民生工作。进一步巩固“京筑教育合作”取得的成果,继续扩大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在贵阳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去年引进6所北京和山东优质学校落地贵阳办分校,14所与北京市结成“友好姊妹学校”的基础上,今年9月确保从外地引进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十五中的贵阳分校或联盟校等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挂牌开学,进一步提升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继续深化学区制改革,有效发挥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五统一”(统一校舍、法人、管理、教学、招生)的模式,实施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普校等方式,在区域内以学区化为手段,抱团发展,学区内部实现教师干部交流、学生交流等,有效提高学区内各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家长满意片内学校,愿意片内选择,方便学生就读。
严肃查处考试入学、凭证书入学、违规招收择校生等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硬软件建设并举破解“择校热”
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秦德亮
2014年,哈尔滨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坚持实施阳光招生,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强化督促考核,经过市、区、校的共同努力,全市公办小学100%实现划学区入学,公办初中100%实现对口招生,每所公办初中就近入学学生比例至少在95%以上。
2015年,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完善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完善民办学校的招生办法,规范招生面谈方式和内容,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健全特长生招生监督机制,严格控制招生比例;完善分班办法,试行电脑随机分班,增加社会公信力。
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实现阳光招生。将学校信息、招生政策、招生办法、招生程序、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公示制度的落实机制,明确市、区、校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限,并逐级监督落实到位。
抓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严格管控。把主城区、热点学校和招生、分班等关键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破解难题,强化监管。
为切实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我们坚持硬、软件建设并重,坚持学校自主发展和资源共享相结合,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规范有序的招生运作系统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
近年来,杭州市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为核心,不断加大招生领域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坚持将招生公平进行到底。着力构建了规范有序的招生运作系统,打造了公开透明的招生监督体系。全市有关招生工作的投诉在逐年下降,连续3年实现择校乱收费“零投诉”。
nlc202309011752
2015年,杭州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
继续在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上下功夫。我们将实施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扩大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缓解入学压力。同时通过深化名校集团化战略,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入学政策,使招生入学政策规则更细化、刚性更强、操作更规范。
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大对招生政策的宣传,通过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招生时间安排、政策解读、学区划分等信息的公开,方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招生信息。完善招生报名的一站式服务机制,让家长一校报名即能方便快捷完成入学手续,避免四处奔波。
在强化招生工作监督上下功夫。在加强招生结果等信息公开、完善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学校招生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做好就近入学政策保障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
南京市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保障和工作落实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用“扩容”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结对帮扶、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校际联盟等多元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继续推进小班化教育和学校特色化建设,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相对薄弱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用“摇号”落实“多校划片”入学。按照“全面、全员、全程”(即全面——所有热点公办学校在实现单校划片后有空余学额的全部要拿出来摇号;全员——所有符合本区域内享有摇号派位资格的学生均可报名;全程——所有摇号工作方案和程序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原则,继续推进热点公办学校空余学额摇号工作。
用“平台”监管义务教育招生。加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综合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招生管理平台,落实招生工作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并对接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用“评估”倒逼区级管理职责。以“南京市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为抓手,围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优质均衡、改革创新”五个方面,形成对区域初中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并在评价“教育公平”的7个指标中增加了评估权重,增设了扣分制,形成倒逼态势。
用“改革”建立教育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存量和质量,真正实现联管、托管、带管学校从文化、理念、管理到教育、教学、评价的全方位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布点、全覆盖。
多措并举缓解“学区房热”
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
像宁波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也更高,加之进城务工人员不断涌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如何解决好近年来涌现出的“学区房热”“民办初中择校热”等现象,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关键。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推进:
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交流,扩大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报送推荐生名额比例,淡化学生及家长对热点初中的过分追崇。
推行共同发展学区。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相对均衡的实际,将城区数所小学和对口初中组成一个共同发展学区,实施学区内校长、教师的合理交流。学区内小学招生视生源分布情况按就近、合理、公平原则进行统筹,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当年生源较多学校服务区内设置两校公共缓冲区域,对该区域内学生按学生家长意愿进行调剂,如果报名人数过多,应公开公平地进行随机派位,使共同发展学区内各小学的班额相近。
立足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坚持民办初中应立足当地教育发展实际,合理设置招生范围,以不考试为前提,依法依规自主进行招生。
形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常态
济南市教育局局长陈东生
济南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并着力构建政策导向、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规范入学程序,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公示制度,坚持义务教育按学区免试入学,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特长生和进行招生考试,依法保障本市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实现“应上尽上”。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认定及入学操作流程,开展剩余学位及赋分标准社会化公示工作,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本区域学位情况,优先安排赋分较高的随迁子女入学,有效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机会的公平。
统筹招生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做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已多次召开县(区)调度会,研究今年的整体招生政策,各区在4月份前完成对学校容量、适龄儿童数量进行摸底,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方案,并在学校门口、网站、社区、街道等发布招生通告,便于家长知晓。
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之本。济南市将通过进一步丰富义务教育学区制内涵,推动学区内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一体化,形成学校管理体系的新格局;通过完善集团化发展、联合办学、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办学体制,形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新常态。
提升上海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
2014年,上海基本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入学,每所学校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的目标。
一是网上登记统一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加强招生规范管理,为全市适龄儿童的家长以及县(区)招生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务,2015年开发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主要用于入学信息登记、民办学校网上报名、相关证件审核等工作。
nlc202309011752
二是人人入学机会均等。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向市民公开招生入学排序细则,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同时,倡导推行静安区“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学生”(双胞胎、单独二孩例外)的试点经验,由县(区)教育部门根据适龄儿童户口迁入年限、购房年限以及与直系亲属同住等情况来安排学生,抵制房产商炒作“学区房”,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公平、公正性。
三是规范管理民办招生。为给社会上的“非理性”择校降温,上海市逐年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招生的规范管理和监管力度。2014年,实行民办小学招生“三个统一”“两个限定”“两个公开”“三个承诺”的办法,2015年,这些监管措施延伸至民办初中。
四是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在上海,有近九成适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市、区两级政府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其入学机会的公平与受教育过程的公平。
以规则保障教育机会公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旭
近年来,重庆市把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当作教育民生大事来抓,强化制度建设,抓好招生入学规则设计,同时坚持以均衡促公平,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要求,重庆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以规则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读义务教育机会公平。
一是科学划分片区,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政策,小学入学全部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小升初”主要实行划片招生,城区入学矛盾突出的个别县(区),采取电脑派位、多校划片等灵活多样、群众普遍接受的办法,从今年起,全市“小升初”取消推优、保送入学方式,全部实行就近入学。二是坚持同城待遇,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纳入”政策,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只需提供户籍证明、务工证明、住(租)房证明、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四证”,随迁子女就可与城镇学生一样入学、一样免费、一样读书。三是注重学段贯通,引导生源合理分布。推行小学与初中对口入学,小学毕业生主要按对口直升、划片入学等方式,就读本地初中。实行普通高中将70%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政策,江津、綦江等县(区)实现了100%的高中指标到校,全市13万初中毕业生免试直升高中,促进了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四是划定政策红线,治理择校乱收费。把“禁止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乱收费,一律不得收取择校费”作为招生政策红线,任何县(区)学校不得逾越。
采取填志愿和派位相结合方式招生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璟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意见,配套制定了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系列措施,确保2015年秋季新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一是合理规划学区布局。结合实际,天津市将小学和初中结合成为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入学:单校划片是将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对口直升的方式,将小学毕业生以校为单位,整体升入对口初中。多校划片是将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
二是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天津市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托管服务、引进高校及社会资源等多项措施,建立区域共享机制,着力办好百姓身边每一所学校,提升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水平。学区片内的初中实施校长轮岗、教师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天津市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指导意见,采取县(区)内流动、学区内流动、教育集团内流动和新入职教师流动等多种交流轮岗方式,探索建立均衡配置师资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市教委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密切合作,认真研究制定就近入学政策宣传方案,先后举办四次新闻发布会,解读全市和各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宣传促进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推介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
巩固和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目前西安市已经对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努力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
一是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项政策: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及时适当调整学区服务范围;进一步做好登记入学管理,严格执行“划定学区、学校登记、县(区)审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学、公示公告”的登记入学程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办理流程各项要求和时限;积极稳妥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增大学位供给和资金保障;认真研究和解决义务教育入学中的特殊问题,依法保障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二是依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继续稳妥实施民办学校初中招生改革,实施县(区)监督下的民办学校“自主招生”;规范民办小学招生收费行为。三是加快构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新常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法保障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强化政策舆论宣传;加强全程监督检查,重点纠正违规招生、随意接收择校生及乱收费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县(区)两级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对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投诉监督;切实促进均衡发展,努力扩大学位供给,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切实解决城市新增人口就学问题。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控制择校,需要标本兼治。青岛市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科学制定并实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家门口有学上。2014年,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2014~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设施配置提出了近期建设计划和远期预留规划。6年内,全市将新增1900余所幼儿园和中小学。《规划》将加大对农村学校、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配置,重点解决城市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以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的新增学位需求。2014~2016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或异地迁建各级各类教育设施593所。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推荐阅读:
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07-24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09-03
健康心理教育09-24
军校心理健康教育07-22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05-2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06-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06-23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06-24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07-03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