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2024-07-03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精选12篇)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1

目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校对此也作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如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整体来看,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常常忽略这项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群体, 即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要想引导、帮助学生, 成功胜任这一工作, 他们的心理状况必须是健康的。关于如何加强和提升这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可以从心理督导、培训学习以及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几个方面入手, 文章着重从建立教师心理档案这个视角进行探讨, 阐述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明确心理档案的内容、论述心理档案的建构程序等问题。

一、建构的意义

1. 有利于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筛选和鉴别。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必须由经过专业心理学训练, 并且具备从事这项工作的心理素养的人员可以胜任。目前, 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较复杂, 既有专业人员, 也有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 对于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考量。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档案是在运用各种专业心理测量、心理访谈等方法对个体进行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能够把不符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从教师群体中筛选和鉴别出来, 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合理建构。

2. 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自我了解和成长。

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需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 心理档案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途径, 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 心理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个体, 也会遇到心理困惑或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等, 心理档案向教师提供了每个人的发展状况, 有助于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 扬长避短, 从而真正做到与来访者共同成长。

3. 有利于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管理。

心理健康教师档案的建立无论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学校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 他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传播者, 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 关注这部分教师的心理档案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另外, 对于学校而言, 心理健康教师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对教师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教师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以及现状, 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储备坚实的师资力量, 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内容的构成

“所谓心理档案的内容, 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 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1]144参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教师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 即教师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工作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主要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社会功能状况等。具体说来, 需要从如下几部分内容入手。 (1) 个人简要履历。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学历、目前从事的具体工作、工龄、兴趣爱好等。 (2) 身体健康状况。一个发展完善的个体, 身心健康应该是统一的, 尤其身体首先要健康, 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包括一般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病史以及家族病史。 (3)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兴趣、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工作绩效、对工作的满意度等。 (4) 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亲人或朋友的死亡、得重病、结婚或离婚、孩子的出生、人际冲突、生活状况的改变以及对自己有影响的重大挫折或困难。 (5) 个性特征。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 主要有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兴趣与态度、人际关系及教师品德的特点等。 (6) 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病史和心理健康的评定, 精神病史指之前是否出现过精神疾病、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是否有创伤史;心理健康的评定包括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以及心理危机源的分析。 (7) 主要社会关系。心理教师与学生相比, 其生活的环境及接触的人事物更要复杂些, 他们的社会关系状况能直接影响或者反映教师的人格特质以及工作绩效, 主要包括个体的家庭关系状况以及社会人际状况。

三、建构的程序

1. 建档时间的确立。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时间大多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关于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档案的论述甚少, 因此何时建立这一问题并没有一致的观点。我们认为结合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质, 心理档案的建立在教师上岗前就要进行, 便于筛选和后期的管理, 同时要采取阶段性的动态建构手段, 每半年或者一年定期进行一次心理复测, 使教师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2. 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通常采用心理测量软件, 如“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以及“16PF”。鉴于心理教师的职业特质, 我们认为心理档案的建立可采取教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因为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都有丰富的心理评估经验, 所以他们可以从人格特征、人际状况、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他评的方法以心理测量为主要依据, “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是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此外, 还要结合心理访谈、心理督导、日常言行的观察等途径掌握教师个人信息。

3. 心理档案资料的分析。

对于心理测量结果要按照计分标准严格进行统计, 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心理教师对测量软件的使用以及测量结果的解释比较熟知, 因此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 一般只需呈现测验结果及其解释即可。而对于教师自评和他评中所获取的心理档案资料, 建档者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 全面准确地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四、需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

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不仅只停留在了解个体信息的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利用心理档案的作用机制加强对心理教师的管理和督导, 完善心理教师的素养, 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心理咨询是一项相对危险复杂的职业, 咨询师自身必须有超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避免受每个个案的影响, 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心理督导和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此外, 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督导及培训等专题研究。

2. 心理档案与心理督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承担着助人者的角色和功能, 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 自身也需要被心理督导, 才能保证高质量地、持续性地完成工作。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督导问题在国内仍是一个空白, 许多环节的操作没有达成共识。但心理督导的功能不容置疑, 它不但能提升被督导者的人际沟通技能, 增强自信心, 同时有助于自身问题的疏导和释放。中国心理学会关于心理督导师的要求是“资深的心理师”, 大多由职称级别高、从业年限长、接受过正规的心理治疗培训的专家担任此项工作[2]947。鉴于目前资深心理督导师的数量有限, 学校既可以邀请资深心理督导师对教师进行督导, 也可以采取教师相互之间的浅层督导, 这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3. 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应包括确立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心理档案信息反馈机制以及规范心理档案查阅制度。从现实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心理档案都由心理咨询室进行管理, 我们建议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机构, 学生和教师心理档案分开管理, 从而便于建档、管理以及研究。档案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必须要严格明确, 此外保密机制必须要有。心理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 涉及个体隐私的部分, 除了个体本人、建档人员以及心理督导者可以查阅外, 不能把信息随意泄露给其他人。

4. 确保建档人员的从业水平。

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相比, 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档案包含的内容多而复杂, 建档过程难度大, 对教师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必须要准确可靠。因此, 建档人员的从业水平要高, 无论在心理学领域还是档案领域都应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学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初步探讨, 建档内容的构成、建立的程序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学校管理中的这一个环节提供参考, 有效解决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郝秀英.论档案工作的人性化服务[J].河北大学学报, 2009 (3) .

[2]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守则制订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J].心理学报, 2007 (5) .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2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机构档案目录

一、基础资料

1、健康教育纳入政府(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的文件或依据。

2、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成立文件,健康教育所(科)编制文件、人员名单、办公条件及设备清单。

3、健康教育专项经费预算、拨付及支出财务凭证。

4、健康教育中长期规划。

5、政府有关控烟的文件。

6、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应急预案。

二、工作资料

7、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8、创建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9、公共场所卫生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情况统计及现场照片。

10、无烟单位、控烟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文件、档案及表彰现场照片等。

11、开展控烟宣传、检查文件、资料。

12、媒体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广播、电视、报纸设置健康教育栏(节)目名称及时段、频率证明。(电台、电视台内部健康教育资料:见广播电视局有关资料。报社内部健康教育资料:见日报社资料。)

13、健康教育场景管理资料,包括场景设置区域、数量、更换记录及板面小样或照片。

14、健康教育活动(讲座、培训、咨询)有关文件及活动记录及音像资料。

15、健康教育资料样稿及发放登记统计。

16、各行业相关资料及创卫督查资料(分类存档)。

街道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辖区面积、户数、人数、辖区单位名册、社区(居委会)名册、健康教育画廊一览表(地点、管理部门或单位)

二、组织管理

1、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有关文件(必须有街道办事处领导分管)

2、健康教育有关文件

3、健康教育网络图和名单(包括各社区、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健康教育画廊;8幢楼以上(或3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建有健康教育画廊)

5、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6、健康教育经费开支依据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画廊出刊记录(每季更换一次,有照片或底稿)

2、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记录(每户居民应有2种以上卫生知识资料)

3、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每月不少于1次(讲座、咨询活动、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重点人群为老人、青少年、妇女)

4、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

5、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规范和准则

6、健康知识、行为考核统计表和考核调查问卷(每次附一份样卷、统计考核人数、知晓率、行为形成率)

7、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居委会)的有关资料

8、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建立时间、人员、工作用房面积、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开展健康教育情况、居民健康调查及健康档案、家庭病床等有关资料)

社区(居委会)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辖区户数、人数、辖区单位名单、居民小区数、健康教育画廊数

二、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小组名单

2、健康教育网络名单(包括区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工厂、公共场所等)

3、有关文件、制度

4、健康教育计划、总结

5、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记录(底稿或照片)

6、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记录(留有底样)

7、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包括会议、培训、讲座、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卫生评比等)

8、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测试或调查(每次留有样卷、成绩单,其余单独成册)

医院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二、组织管理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分管领导的文件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每科室、病区有1-2名健康教育人员)

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开展健康教育各项经费开支票据(清单)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宣传栏个数、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

2、健康教育工作记录(会议、培训、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

3、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照相机、录像机、VCD机等)

4、印发的各类健康教育资料(附发放登记)

5、每年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相关健康危害因素防制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率、测试卷(留样卷)及成绩单、纪实图片、培训小结等

6.门诊健康教育。门诊设有健康教育咨询台,候诊厅(室)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备有多种可阅读的卫生知识读物;

7、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的有关资料(形式不少于四种),病区有健康教育专栏或橱窗;《盐阜卫生》至少要征订到病室。

8、健康教育处方使用率达门诊初诊病人的80%(按月或季统计,并把当年的处方小样附在统计表后)。

9、开展卫生节日和预防传染病宣传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每年活动6次以上)

10、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照片(每年6次以上)

11、开展卫生节日和防病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每年活动6次以上)

12、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调查或考核资料(测试卷小样、成绩统计表)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有关文件)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 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健康教育画廊(宣传栏)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每季更换一次)

5.健康教育活动记录(会议、培训、讲座、卫生科普知识录像片、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6.各类健康教育资料(传单、读本、卫生科普书报刊等)

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调查或考核资料(每次附样卷,其余单独成册)8.控烟制度和措施,有控烟计划、总结 9.张帖禁烟标志,有控烟宣传资料

10.被评为无吸烟单位的请提供有关文件和评先材料。

工厂(企业)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二、组织管理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

3、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

4、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5、健康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凭证)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宣传栏个数,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

2、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照片(会议、培训、讲座、录像、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

3、新工人上岗前健康知识培训情况(培训登记表、讲义或教材、培训主持人、纪实图片、培训小结)

4、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环保、妇保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培训登记表、教材或讲义、考试卷、成绩表、纪实图片、培训小结)

5、印发的各种健康教育资料(留底样,有发放记录)

6、厂报、刊出刊情况(刊登卫生知识内容部分)

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留有样卷、测试成绩)

特殊行业(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车站 机场 商场 宾馆 酒店 影剧院 歌舞厅

银行 农贸市场 屠宰厂(场)食品加工厂(场)

一、基本情况

概况(面积、客流量、功能运作等)

二、健康教育工作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2.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3.健康教育画廊内容每季更换一次(留底稿或照片)

4.公共场所要有控烟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内容;播放卫生知识和禁烟宣传字幕(播出时间、内容、光盘等资料)5.新职工上岗前的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记录、讲义或教材)6.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讲座、卫生科普录像、文体活动、卫生评比等)7.控烟制度和劝阻顾客吸烟措施,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设吸烟区 8.被评为无吸烟单位的请提供有关文件或评先材料

中、小学校,幼儿园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健康教育

1.学校领导分管健康教育文件(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计划、总结 3.健康教育任课老师名单 4.健康教育任课老师培训情况 5.健康教育教具一览表 6.健康教育教材(考核时抽查)

7.健康教育教案(考核时抽查)8.健康教育课程安排表 9.健康教育画廊出刊底稿、照片 10.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和照片

11.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学校自评资料

12.健康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每次留样卷,其余单独成册)

13.中、小学六病防治工作情况(含防治工作措施和计划、总结,每年学生体检情况综合分析报告等)

大中专院校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网络人员名单(包括系、年级、班级等)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健康教育画廊个数,出刊底稿、照片

5.健康教育讲座等资料(包括通知、主讲人、讲稿、受众、照片等)6.健康教育活动记录(会议、培训、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资料(每次留样卷,其他单独成册)

8.心理咨询室的设置文件,心理医生名册,心理咨询工作情况及相关统计数据

工地创卫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工地概况

二、健康教育与控烟工作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部门、姓名、职务、学历)

3、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情况(每季度更换一次,更换记录和底稿或相集)

4、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照片(讲座、录像、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

5、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留底样,有发放登记)

6、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测试卷,成绩单)

7、控制吸烟制度和措施

8、控制吸烟宣传资料

火车站、汽车站等窗口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概况(面积、客流量、营运管理等)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2.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3.新职工上岗前的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记录、讲义或教材)4.对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讲座、录像、文体活动)5.健康教育画廊内容每季更换一次(留底稿或照片)

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健康管理 篇3

具体而言,通过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可以了解您的身体年龄,判断患病倾向,由医生向您提供健康生活处方及行动计划。长期(终生)跟踪您的健康,最大限度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同时,及时指导就医,降低个人医疗花费,提高您的保健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生命质量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如何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

【准备工作】

1.选择健康顾问

如果您的身体未曾出现什么重大疾病,那么,选择一个全科医生做您的健康顾问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现在我国有些医院有“治未病中心”在那里寻找医生作为健康顾问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疾病在身,可请您就诊的医生做健康顾问。目前我们的公立医院里还很少设有全科医生,如果经济状况允许,可以选择一个外资诊所的全科医生或健康管理公司的健康顾问。现在,不少健康管理公司都接受电话咨询或上门医疗服务,您可以通过最快捷的方式与医生保持联系。

2.了解家族病况

向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询问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什么疾病;询问爷爷奶奶那一辈甚至曾祖父曾祖母那一辈有没有什么疾病,并一一记下。当然,自己小时候患过什么严重的疾病,治疗情况如何,也要向父母问清楚,记录在案。

3.整理自己的体检报告和就医资料

将所有的体检报告和就医资料找出来,找出那些有异常结果的检查单。整理自己服过或正在服药的名称。其中,也包括保健食品。

4.准备好材料

若打算做纸质版的健康档案,准备好材料:笔记本(有的笔记本没有页码,需认真标注页码),黑色碳素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折叠式档案夹,胶水或订书机。若打算做电子版的健康档案,则需准备好相机或扫描仪。

【详细内容】

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恒心的工作。内容应该齐全,重要信息不能有遗漏。个人健康档案可用纸质记录,也可用电子版记录。为了便于读者借鉴,本文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纸质版健康档案

》第1页内容

建档时间:2013.9.1

建立人:朱强

》第3页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姓名:朱强

出生年月:1958.1.25

性别:男

婚育:已婚,育有1子1女

教育程度:大专

职业:国企办公室主任

种族:汉

血型:A型

联系方式:132XXXXXXXX

》第5页内容(背面空白,方便日后补充内容。下同)

第二部分:健康行为资料

吸烟史:25年,平均每天10支。已戒烟3年。

饮酒史:无酒瘾,偶尔应酬喝酒。曾醉酒10次,其中8次因酒精中毒而入院就医。

饮食习惯:饮食总体比较清淡,喜食咸菜。每天喝茶。

运动:上下班开车,几乎无运动,周末偶尔爬山。2013年3月开始,起床后运动30分钟,晚饭后散步40分钟。

睡眠: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

》第7页内容

第三部分:既往疾病资料

家族史:爷爷、父亲、外公均因癌症去世,其他不详。

既往史:

(1)10岁左右患过黄疸型肝炎,后自愈;

(2)1992年做胆囊手术,清除胆囊结石;

(3)2000年体检查出血脂异常,后经治疗,2001年体检后恢复正常;

(4)2002年体检查出糖尿病;

(5)2009年因患病毒性心肌炎,住院半个月痊愈出院。

(6)药物过敏史:无。

》第9页内容

第四部分:现在疾病状况

(1)2013年体检结果显示尿酸偏高、血脂异常,医生建议运动和饮食相结合控制,没有进行药物治疗。

(2)2型糖尿病,使用药物“诺和灵N (通用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每天晚上8点1次,每次36单位。

(3)到医院就诊,医生调整了降糖药的剂量,并增加了一种药物。使用药物“诺和灵N”和“优泌林(通用名: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每天2次,早晨7点优泌林30单位,晚上诺和灵20单位。2013.9.21

(4)到医院做检查,血脂恢复正常,但尿酸还是异常,医生没有开治尿酸高的药,只说了不能喝啤酒,不吃或少吃嘌呤高的食物。2013.9.21

编者注:没有疾病者,此处写“无”。

》第11页内容

第五部分:养生建议

身体状况:阴虚体质;尿酸高;血糖高。

养生建议:

(1)少食或不食含糖量高和含嘌呤高的食物。

(2)适当多吃鱼(青鱼、鲱鱼、鲑鱼等)、蛋、乳、黄瓜、莴笋、木耳、猕猴桃、苹果、百合等食物。适当多喝枸杞菊花茶。

(3)避免熬夜、剧烈运动。

(4)最佳运动是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

》笔记本倒数第五页

第六部分:重要检查单据和检测表粘贴

(1)2013年前住院的出院说明书或诊断证明书。

(2)2013.8.1~2013.9.1血糖监测数据。

(3)2013年体检结果中异常部分。

nlc202309012244

说明:

1.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至少包括以上6个部分。有慢性病者在慢性病的管理上需特别仔细。比如糖尿病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近期血糖监测情况要详细、清晰地记录。

2.纸质档案的页码有可能记载满,可在满了的那一页最后用括号写上(下转X页)。在接续的那一页开头写上(上接X页)。

3.在以后进行个人档案补充时,每一条增加的后面均要标注日期。因为病情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4.若非本人进行档案补充,补充者除了标注日期外,还应写上姓名。

5.不要用圆珠笔,否则时间久了,有可能会模糊一片,看不清楚。

6.那些正常的检查报告和单据全部放到一个折叠式的档案夹里,与笔记本放在同一个地方保存。

电子版健康档案

电子版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型,一种是自己用word建立档案型。

软件型大部分是为医疗卫生单位或是健康管理相关机构而制的,健康档案记载的东西非常详细。2009年新标准规定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将会实行标准化,它们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社区卫生档案。此标准化的实行,使我国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化。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医生和各种健康服务机构相继出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永久性保存各次健康体检结果及化验数据,该电子档案终身为会员保存,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阅。

如果自己要建立电子档案,由于个人家庭方面的健康软件很少,即使有也不完善,并且下载安装也比较麻烦。因此,自行建立的电子档案,可以简单地用word文档将纸质版的内容记录在电脑里。同时,将检查结果用照片或扫描的形式转成电子版,插入到健康档案中。

说明:

1.自行建立的文档型电子版无需页码的下转和上接,每次完善时写上日期即可。

2.检查结果,一般是有异常检查结果均需要转成电子版插入健康档案保存。不可遗漏。

【保存】

纸质版的健康档案,保存相对比较简单:

1.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潮、防虫。

2.放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让家人知晓。如果发生急症自己意识丧失,家人可以将健康档案带上就医。

电子版的健康档案,保存注意事项为:

1.最重要的就是备份。电脑什么时候罢工,我们无法预知。因此,一定要让自己的健康档案在电脑出问题的时候能在其他地方拿到。因此,每一次的健康档案记录完善后,均应备份,比如发到自己的邮箱或用U盘等保存。

2.为了便于查看携带,每次就医之前可将电子档案打印出来,交由医生查看。也可直接将装有健康档案的u盘带在身上。

【编后】记得有位读者来信说,“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是对家人最大的尽责和最好的爱护”。是的,自己的身体好了,您才有足够的精力给予亲人幸福和安宁。疾病缠身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灾难,对家人也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给自己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开始,慢慢延伸到为家人做健康档案,做您自己的健康管理师,做您家人的健康管理师。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4

大学生一向被社会称之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随着我国新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系列,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比例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头上曾经的光环已经不再像昔日那样耀眼夺目。再加之由于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导致社会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难以达到大学生心理预期的结果,因此,使得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约1/4 的人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调查也表明,约有四成的大学新生和半数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较为严重,已经上升为心理危机[1]56,甚至频频引发象牙塔内的惨案,如清华大学女生铊中毒案、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宿舍命案、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等。这些惨剧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危机所致,所以,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设的意义

高校所有这些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咨询活动,都需要通过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形式予以真实有效地记录,以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原始凭证和历史记载,以便对大学生进行在校期间的全程心理健康跟踪服务。这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作用,不仅可以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而且可以为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乃至终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提供历史阶段性的心理健康记录。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不可或缺的档案信息资源,应当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95。当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技术支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开发其在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也可为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也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方法,它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有3 成以上的高校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其中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比例已达半数以上。长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践已证明,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众多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建设、管理与应用还未得到全面普及,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前进阶段,有些高校特别是历史发展历程较短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即使那些已经建立此类档案的高校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内容项目不完备、心理测评方法不规范、建档工作专业化水平低、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不高、资源共享程度不强、档案功能没有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此类档案建设已经标准化相比,我国高校的此类工作还存在随意性强和缺乏制度化与标准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立的科学完整性与应用开发方面,专门的研究还不多。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构建与应用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工作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完善,此项工作也亟须建立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进而形成科学管理的体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学生心理健康育与咨询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源,主要可以通过高校学生处等大学生管理相关部门来获取。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姓名、别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直系亲属状况、血型、健康状况、所在系部、所学专业、入学时间等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往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最重要基础数据,它们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育与咨询服务机构在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育与咨询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3]77。它们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终生大数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这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基本信息时,需要格外认真、细致,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差错,防止由此造成不应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隐患。在高校的现实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与此相关的事件。如某高校在大学生入校后所进行的体检中,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将相邻两名大学生的体验结果录入错误,从而造成身体健康的大学生由于看到体检结果中自己患有某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半年后果然忧郁成疾,成为真正的患者。后来偶然发现了其中的缘由,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彻底打消了低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活动记载信息。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内容。它主要含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接访记录档案信息。包括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大学生的来访时间记录,寻求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问题的分类、性质、内容、严重级别,还应包括来访大学生当时的服饰、体态、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记录。第二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过程记录档案信息。包括针对来访大学生所提出的心理健康与咨询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接访工作人员所采用的处理程序、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处理结果、来访者满意度等记录信息。其中双方的语言交谈内容和心理测试内容是重要的档案记录信息。此外,还应包括符合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规定所允许的有关服务过程的相关录音、录像、图片、照片等各种类型的全程记录信息。当然,其中有些过程记录信息需要遵循必要的保密要求,为来访大学生提供个人隐私权的相关保护。第三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反馈记录档案信息。包括曾经来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追踪记录、定期随访记录、效果记录、来访者的相关信息反馈等。这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记录,不仅包括纸质档案记录载体,还应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摄像头等各种形式的数字化电子档案记录载体。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经过长期累积形成本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后,需要加强对其管理,方可更好地做到长期保存、及时参考、随时调用和资源共享。在这其中,将传统纸质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数字化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是重要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具体就是采用数字化电子扫描、数码相机拍照、高清摄像头录制等相应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所有的纸质载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载体。由于这种数字化档案载体具有长期保存,载体介质不易损坏,可任意复制,便于远程传送,便于档案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因此,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最佳载体形式,也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网络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也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互联网的网络中,要融入大数据的洪流中,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无法回避的,同时也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必要的互联网节点。在互联网上,不仅可以实现本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实现本行业、本地区、本省、本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资源共享。使本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信息资源成为互联网节点中的一员,使得本校的这一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信息资源数据汇入大数据的洪流之中,成为更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的可参考数据。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的意义所在。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设的背景、意义、现状、主要内容和网络化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档案建设进行了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篇5

(一)、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动态的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还能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极端情况发生,有效的做到预防、预警和干预;学生家长也能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到孩子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目前学校刚刚开学,在学生入校后两三个月时间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得到宝贵的原始数据,如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还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可以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工具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要凭借心理测试量表,将测试的结果记录在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采用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三)、学生心理挡案系统应该包含的四大模块

A.心理健康测评模块: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健康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专家指导意见。

B.心理档案管理模块:学校人数非常多,测试完毕后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

C.学籍档案管理模块: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因素。如:考试成绩、自我鉴定情况、老师的评语、家庭因素等。该模块同时解决了学生学籍电子信息化,极大的方便了学校管理。

D.危机预警模块:对测试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系统自动将该学生纳入危机预警系统,提醒老师重点关注该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可以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关注。

(四)、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六大主要功能:

1.完善的心理测试功能。学生按照学号或者事先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系统进行测试,管理员及时的得到测试报告。心理测评包括心理健康、个性特征、智力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心理等几大方面,可系统地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测试报告不仅有测试结果,还有指导意见,并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指导策略,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因材施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完善的档案管理功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通过档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关键点是可以连续的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的记录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记录学生成长每一步”。

3.强大的科研统计、分析功能: 系统既可对整个学校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对某一年级、班级或某一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寄宿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等)、某一年龄段、某一性别等做团体和个体分析;还可以对某个人的前后施测的差异性、显著性、共同性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分析,直观生动。

4.完善的查询功能:对于庞大的学生信息数据,快捷、方便的查询功能是必须的。老师只要输入学号,或者姓名,或者班级,就能按范围找到想要的信息。

5.家校联动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和学校的联动机制,学生家长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及考试成绩、老师评价、自我鉴定等信息,有利于学校、家长形成合力,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档案研究综述 篇6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心理档案的研究进展,明确心理档案研究领域的拓展空间,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在“篇名”模式下输入“心理档案”or“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1988年至2013年11月间相关文献366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心理档案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推进心理档案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布。文献检索显示,国内对心理档案的研究始于1988年,此后教育学、心理学、档案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心理档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表1 心理档案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表

注:表中“%”是指年度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图1 心理档案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图

从心理档案文献数量年度变化趋势上看,1988年~1997年为心理档案研究的起步阶段,年度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该阶段10年间,共产生20篇文献,仅占文献总量的5.5%。1998年~2004年为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年度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该阶段7年间共有66篇文献,占文献总量的18%。2005年~2010年是心理档案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年度文献数量较多,且增长明显,其中2000年达到顶峰,文献46篇,占文献总量的12.6%。该阶段6年间文献数量为187篇,占文献总量的51.1%。2011年以来,心理档案研究趋于平稳,年度文献数量有所回落。

2.2 文献来源分布。笔者对文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2 文献来源分布表

从文献来源看,期刊文献301篇,占文献总量的82.2%,其中档案学专业期刊96篇,占文献总量的26.2%,档案学核心期刊58篇,占文献总量的15.8%,此处档案学核心期刊为档案学专业领域2012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的9种期刊。硕士学位论文9篇,占文献总量的2.5%,报纸文献47篇,占文献总量的12.8%,其中国内唯一的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5篇,仅占文献总量的1.4%。可以看出,心理档案研究成果形式以期刊论文为主,档案学核心期刊论文和相关硕士论文仅占文献总量的18.3%,说明档案学界对心理档案的研究数量较少,且不够深入和系统。

2.3 文献主题和作者分布。从文献关键词统计可以看出,文献共涉及40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率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是:“心理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管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所涉文献304篇次,占全部关键词所涉文献总量413篇次的73.6%。366篇文献中,涉及学生心理档案的182篇,其中涉及大学生心理档案的166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49.7%和45.4%,可以看出心理档案的研究主题相对集中。

从文献依托的基金项目来看,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及学校资助项目等不同层级的立项资助。课题涉及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档案管理等不同领域,且以心理学领域研究为主,说明心理档案研究具有多角度和学科交叉特点。

表3 心理档案研究依托的基金项目情况

从文献作者来看,集中研究心理档案的作者多为心理学、档案学领域的学者教师,以及直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校档案人员,科研成果较多的作者主要有于应华、谢小红、李海红等。文献作者的学科背景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档案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领域,研究视角宽泛。

3 心理档案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心理档案”的提出及实践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广东首次建立国内小学生心理档案,同年南开大学首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开展心理档案的研究工作。

3.1 心理档案的概念和内容。综合来看,心理档案就是把心理测验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评定结果整理成档案的形式,记录个体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和个体心理行为的文件资料。根据所涉人群不同,分为学生、员工、教师、警察、运动员、官兵、幼儿、特殊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档案;根据所涉对象多少,分为集体和个体心理档案;根据功能不同,心理档案又可分为个性档案、智力档案、能力档案和其他心理素质档案。一般来讲,心理档案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家庭情况、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咨询辅导记录与综合评定建议等。此外,心理档案具体内容可根据所涉主体、建档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减调整。

3.2 心理档案的意义和作用。沈云林(1995年)指出,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为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人才提供可靠材料,为招生、招工、分配、征兵等各条渠道输送和安置人才提供必要参考。钱福永(1996年)认为,心理档案为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寸晓刚、凌文辁(2002年)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指出,心理档案有利于开展对人的个性识别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平台。

3.3 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学者们普遍认为,构建和管理心理档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保密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等。心理档案构建方面,胡秋良(1992年)认为,建立心理档案主要包括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精选和编制测验工具、实施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评定等环节。栗继祖、任华良(1998年)建议利用计算机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建立心理档案。李燕(2010年)从档案管理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管理方式、保管期限、设定密级等,对心理档案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此外,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当前心理档案管理中存在形式化、低专业化、简单化等问题,以及心理档案利用中存在只重视心理档案反映出的严重心理问题、对倾向性心理问题重视不够等的不良现象。促进心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是当前心理档案工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4 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文献显示,1993年北京理工大学最早成功研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此后,姜英杰等(1996)采用FOXPRO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图形技术和加密技术等设计了心理档案管理系统。阳志平等(2003年)开发了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PAS)。冯猛、张劲勇(2010年)基于UML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设计了高职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王玲(2011年)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式设计,建立了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的两层数据库程序体系结构。张俊杰、张华(2012年)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心理档案系统中多量表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校正,极大提高了导出规则有效性和准确性。周建君(2012年)设计了基于C/S体系结构军人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心理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5 以心理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刘智等(2002年)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提供早期心理干预势在必行。钟向阳等(2005年)研究认为运用EPQ、UPI等心理测量工具进行以心理档案建设和危机对象干预为主要内容的新生预防性心理教育模式是有效的。朱为冰等(2005年)实证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必要建立《市民心理健康档案》。付达、胡文东(2012年)研究认为建立心理档案时,使用16PF作为初筛测验,MMPI作为复检测验,能较完善建立心理档案。

4 研究现状分析

4.1 心理档案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特点。心理档案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档案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心理档案从建立、管理到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使心理档案研究视角更为宽泛,有效地促进心理档案在多个领域实际应用和科学管理。

4.2 重复性研究较多。文献统计显示,心理档案研究中涉及学生心理档案的182篇,其中涉及大学生心理档案的166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49.7%和45.4%,研究主题相对集中。而在心理档案理论研究中,研究内容多数涉及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心理档案的内容和建立原则、心理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等,研究主题大同小异,重复研究较多。

4.3 档案学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出自档案界学者的心理档案研究文献,一是总体数量不多,二是档案管理业务探讨较少。实践也表明,心理档案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按照档案管理的行业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从山东随机抽取3个城市( 淄博市、潍坊市、菏泽市) ,然后从3个城市中按城乡随机抽取一个城区或县( 市) ,再从该区或县( 市) 中随机抽取3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抽取3个社区或村,每个社区或村随机调查50 - 60户家庭。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2013年7月到2014年9月对所抽取的3个城市的每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进行调查,本次研究调查3100户家庭,合计调查9328人。

1. 2分组

对所收集整理的资料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按调查人群年收入的四分位数分组,将调查人群分为5组: 即年人均收入< 8000元组( I组) 、8000 - 15000元组( Ⅱ 组) 、 15000 - 20000元组( Ⅲ 组) 、20000 - 30000元组( Ⅳ组) 、> 30000元组( Ⅴ组) 。按文化程度将调查人群分4组: 小学及以下组、初中组、高中或中专组、大专及以上组。

1.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受益归属分析法( Benefit Incidence Analysis,BIA) 分析城乡之间、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受益方及受益程度。其中,受益程度采用Kakawani指数测算; 服务利用公平性程度采用集中指数测算。

1集中指数( Concentration Index,CI) 是世界银行推荐的用于评估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健康和卫生服务不公平的指标[1]。 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S = ( Yi+ Yi + 1) ( Xi + 1- Xi) ,其中,Y0= 0,X0= 0,CI = 2 ( 0. 5 - S)

其中,Yi表示第i组的卫生服务利用的累计百分比,Xi表示第i组的人口累计百分比,S表示集中曲线下面积。当集中指数为正值时,表示卫生服务利用不利于低收入群体,随着集中指数数值增大,公平性越差; 集中指数为0,所有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是相同的; 集中指数为负值时,表示卫生服务利用有利于低收入群体,随着集中指数绝对值增大,公平性越好。

2Kakwani指数。其取值在[- 2,1]之间。当Kakwani指数为正值时,表示卫生服务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是有益的,即高收入人群受益程度较高; 当Kakwani指数为0时,卫生服务的利用是在各收入水平居民之间是等比例的; 当Kakwani指数为负值时,卫生服务利用的受益人群则是低收入人群,即低收入人群受益程度较高。[2]

2结果

本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调查针对9328名研究对象。其中,城市居民4789人( 51. 3% ) ,农村居民4539人( 48. 7% ) ; 小学及以下2949人( 31. 6% ) 、初中2758人( 29. 6% ) 、高中或中专1885人( 20. 2% ) 、大专及以上1736人( 18. 6% ) ,农村初中及以下居民5707人( 61. 2% ) ,城市初中及以下居民3314人( 50. 0% ) ; < 8000元组( Ⅰ组) 1450人( 15. 5% ) 、8000 - 15000元组( Ⅱ组) 1899人( 20. 4% ) 、15000 - 20000元组( Ⅲ组) 2401人( 25. 7% ) 、20000 - 30000元组( Ⅳ组) 1551人( 16. 7% ) 、≥ 30000元组( Ⅴ组) 2027人( 21. 7% ) 。

2.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受益情况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档案及健康管理两项服务,其服务内容是针对全部调查人群( 9328人) 进行分析的。 通过表1发现,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利用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健康档案服务的建档率为66. 6% ,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率为99. 1% ; 农村居民建档率及健康教育利用率均高于城市居民,表明农村居民两项服务的受益程度高于城市居民; 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利用率高于健康档案建档率,表明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服务受益程度要高于健康档案。

2. 2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受益情况分析

由表2可以计算出,不同文化组人群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 01和0. 0004,表示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的利用更倾向于文化程度高的居民,也就是说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受益程度高。同时,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在实际利用中,从健康档案的建档情况来看,除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之外, 其余组别的建档比例均高于调查人群,表明初中、高中或大专、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受益程度较高; 从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情况来看,仅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健康教育利用比高于调查人群,表明大专及以上居民健康教育服务的受益程度较高。

2. 3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的服务受益情况分析

表3显示,Ⅰ组、Ⅱ组、Ⅲ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比例均高于调查人群,表明Ⅰ组、Ⅱ组、Ⅲ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受益程度较高; Ⅰ组、Ⅲ组、Ⅴ组健康教育利用比均高于调查人群,表明Ⅰ 组、Ⅲ组、Ⅴ组居民健康教育服务受益程度较高。通过比较发现,低收入水平组( Ⅰ组) 的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的受益程度较高。

通过计算,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的集中指数分别为- 0. 0192和- 0. 0110,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的Kakwani指数分别为- 0. 39和- 0. 38( 具体结果见表4) 。 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集中指数均为负值,表明两项服务均有利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其中健康档案集中指数的绝对值较大,表明健康档案的的受益分布更有利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的Kakwani指数均为负值,表明两项服务总体上有利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通过两项服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收入水平差异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3讨论与建议

3. 1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利用受益程度均高于城市居民

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健康教育利用率及健康档案建档率水平都低于农村居民,即城市居民在两项服务的利用上受益程度较低。原因主要在于城市居民生活节奏较快,工作繁忙,主动或自愿接受健康教育活动或建立健康档案的人较少。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居民的首选机构[3],双方关系较为密切,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服务的开展较为顺利。

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服务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两项基本卫生服务项目需要社会各方参与其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存在着对卫生服务不配合、利用态度不积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4]。因此,应动员全社会参与, 鼓励城乡居民自觉参加,使其切身感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带来的实惠和利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对于政策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也可以间接地影响服务的绩效考核,对于进一步推进均等化和提升服务效果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可增加 “公共卫生服务券”、建立城乡居民参与卫生机构考核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机制,使居民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消费者,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服务到现在的主动要求服务,让群众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主动了解政策和服务项目,从而达到积极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5]。同时,各级卫生机构和各级部门之间应形成有机的联动与配合,明确各级卫生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6]。

3. 2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档案服务受益程度高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均为正,表明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更倾向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对于居民来说,各项公共政策,尤其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知识—信念—行为”的过程。因此,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卫生服务提供方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居民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改进传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拓展不同的宣传渠道,加大对于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确保民众对于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知晓渠道畅通, 实现公众参与公共政策; 由于各类人群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和需求各异[7],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信息,提高公众知晓率并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8]。

3. 3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受益程度较高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8

美国曾经指出, 在患者身上每花1美元用于健康教育服务, 就会为国家节约6美元的医疗费用开支。可见医院对广大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它来源于对临床病历的深层次发记录、分析与总结, 是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 它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前提, 结合临床诊疗活动, 通过患者的亲身体会验证、传播健康知识和行为, 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医院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是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深层次改革, 是当今时代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胆创新和转型, 此项工作在医院广泛开展, 是将治病与防病相互结合, 达到共同促进, 治病的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是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让人民通过自身的行动就将疾病拒于千里之外, 拥有健康体魄, 望远了说, 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医疗保险事业的转型、和谐社会的建设, 望近了说, 个人拥有健康身体、家庭成员健康, 家就和谐, 社会就稳定, 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 是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大好事业。因此医院通过对大量的诊疗活动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和提炼, 形成一套系统的资料, 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一) 向全社会积累和提供丰富的健康教育信息资源

严格意义上讲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健康促进。何谓“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来普及健康行为和习惯, 使需求者掌握健康或康复技能, 最终达到促进人们的健康质量、促进全人类的健康质量。医疗卫生单位有丰富的健康资源、有活灵活现的健康实例、有长期保存的病历档案、有将科研与医疗全面结合的有力条件, 总结患者健康档案形成系统的健康教育档案是经过临床实践的, 它来源于临床, 实践于临床, 再服务于临床, 扩大到社会, 为社会提供健康教育有力的证据和辩证依据, 便于人们快速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胜于雄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哲理同样也适用于此。

医院在从事诊疗诊疗活动过程中, 将健康教育溶于整个医疗服务活动, 结合临床症状开具第三张处方——健康教育处方, 对患者从饮食起居到生活习惯再到康复治疗起指导作用, 同时纳入病历管理的内容, 形成健康档案, 并对其加以归类、分析、提炼、总结, 再返回到临床予以实践、检验和论证, 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 是将治疗、科研、教学、预防全面结合的理论体系。健康教育档案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大众, 从而起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同时向全社会提供丰富的健康教育信息资源, 指导全人类健康发展。

(二) 医院健康档案来源于临床并服务于社会, 它的社会效益不能忽视

即治病救人, 辅助治疗患者疾病, 又通过大量的、现实的临床实例分析对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予以论证, 从中起着强有说服力的作用。大量事实易于广大群体主动接受, 并付诸行动。人们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比对健康教育档案逐渐改善生活和行为习惯, 如:锻炼的最佳时间、食物配伍禁忌、饮水量掌握、人体随四季更替地域变迁的改变、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如何预防常见病症和传染病、家族病史的规避方法、康复技能和意外自救技能的学习、社会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等等一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能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生活状况, 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医保压力, 也是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行为。

二、医院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的最终目的

医院通过健康教育过程提炼、总结形成档案, 既是对患者的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 也是对卫生事业、国民经济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是对今后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大胆探索和尝试, 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初见成效。现就医院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总结如下:

1.强化人们关注健康意识, 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

2.传播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 (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 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升;

3.记录临床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总结、统计病种病历, 掌握大量事实依据, 辅助医疗活动, 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

5.将治病转为防病, 对非正常的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进行预防, 为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

6.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摒弃陋习, 养成良好习惯, 号召全社会崇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

7.增强健康理念, 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

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建档路径探析 篇9

1. 明确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程序。

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过程, 按照先后顺序, 需经过如下三个阶段:一是确定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 包括运动员的自然状况及家庭情况, 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受教育水平、职业、人际关系重大变故等;运动员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资料, 如运动员的自省材料、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各种鉴定评语;心理素质教育和辅导过程中形成的材料, 如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过程、运动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UPI) 问卷调查、SCL—90测量表等。二是选择适当工具进行测量。迄今为止, 我国运动心理学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测量工具是借用普通心理学的常用测量工具及国外的常用测量工具。目前, 许多运动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设计、发展和完善适用于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 如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 奈特弗的“注意方式与人际交往方式问卷”、“体育成就动机量表”、“运动归因方式问卷”等。三是对测量结果的整理与建档。首先是对测验数据的客观统计, 可通过统计软件和计算机来完成;然后是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要提出心理教育策略;最后是设计心理健康档案的表达方式, 如文本的形式、音像的形式等, 从而完成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的整个建档程序。

2. 明确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原则。

在建立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之前, 应先聘请专家根据各体育训练中心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 再由心理教育者根据标准运用多种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 分析调查结果并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结构, 最后由专业人员对资料进行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客观公正地分析, 并根据结果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运动员成绩等方面提出培养建议, 进而建立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在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心理健康档案中的材料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记录运动员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不能主观臆测, 随意增减或更改记录。二是发展性原则。除每年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等全面普查外, 在归入心理健康档案之后, 还要经常检查了解运动员心理发展动态, 及时加以补充、修改。三是连续性原则。保证心理健康档案材料连续完整, 为教练员研究运动员心理轨迹、查找心理疾病原因及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四是保密性原则。建档时应尊重运动员个人信息的隐私性, 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不轻易向非专业人员提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档案材料。五是教育性原则。把建立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视为运动员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建档过程中增强对运动员心理的了解和运动员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程序的了解。六是经济性原则。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

3. 完善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制。

首先, 制定《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条例》, 明确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性质、任务、特点、体制, 并对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规范。其次, 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应保证组织机构落实, 职责任务明确, 明确管理体制与领导关系, 建立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 根据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的数量配备适当人员, 做到人员落实、管理规范、运作有序。

4. 建立运动员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篇10

一是人际沟通障碍造成的心理紧张。档案工作是案头工作, 长期和文件资料打交道, 和外界接触较少, 档案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场所, 往往不善于交际。但是, 档案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 对外工作交往关系频繁复杂。做好档案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能主动与各级档案管理部门, 社会其他行业和单位以及本单位内部各处室进行密切业务联系,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 容易造成人际沟通能力较为缺乏的人员处于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

二是社会地位较低引起的心理失衡。长期以来, 社会上许多人缺乏档案意识, 他们不了解档案及档案事业的重要性, 加上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 见效也相对较慢, 因此, 对档案工作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是工作繁琐、复杂、压力大, 一方面自己的地位和工作价值又得不到社会、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承认, 因此, 许多档案工作人员在经历一个时段的档案工作时间后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逐渐对自己所从事的档案工作产生不满情绪, 牢骚满腹, 自怨自艾, 不思进取。

三是个人发展受限导致的心理焦虑。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部门既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部门又是一个“冷”、“边”的部门, “好人不愿意干, 差人干不了”。一方面档案部门的待遇普遍不高, 又缺乏创收渠道, 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健费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 档案工作人员不容易出成绩, 又不引人注目, 即使工作再努力, 也无人知晓或提升无望。因此, 一些档案工作人员由于个人的发展受限, 于是消极地评价自己, 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 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由此产生心理焦虑。

四是工作空间狭窄产生的心理抑郁。大多数单位都不太重视档案工作环境的硬件建设, 档案室一般被安排在较偏僻的地方, 档案人员工作场所不仅面积狭小, 而且设施陈旧、老化, 工作环境较差。长期在狭窄的空间和较为封闭的环境工作, 再加上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工作的单一性, 缺乏乐观精神的人员容易出现心理抑郁症状。

五是档案管理变革导致的心理压力。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档案管理的手段也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发展。当前, 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点, 这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使档案工作任务的难度、工作量、挑战性都比以往大大增加, 使大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技能落伍的档案工作人员都面临着工作观念、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的全面转变和提升, 这必然给以往较为“轻闲”的档案工作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人说, 20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癌症类疾病的解决, 而21世纪, 人类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精神方面问题的解决。造成档案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 也有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认识、自我评价等内部因素。因此, 解决档案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既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努力, 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 共同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调适工作, 消除和缓解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 一方面, 社会要从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地位入手, 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格尔-巴萨德等专家认为, 当员工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组织的认同和尊重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剧烈的倦怠情绪, 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档案法规和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采取各种方式, 广泛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 使《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档案法制意识, 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在社会上树立档案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 从而减低档案工作人员心理失衡的外在心理压力。同时, 还要积极改善档案工作条件和待遇, 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各部门各单位要本着“对历史负责, 对子孙后代负责, 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态度, 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和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 保障档案工作经费, 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对正常开展档案工作所需的用房、设备等软硬件建设要予以充分重视, 对档案工作人员要给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切实解决好他们的职级待遇、工作环境、生活福利以及身体健康等实际问题, 从而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另一方面, 作为从事档案工作的个人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乐于奉献, 勇于创新, 坚定从事档案工作的信心, 甘于清苦, 甘做明心淡泊, 伏案工作的无名英雄。

同时,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也要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调适是指人们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以维护和保障心理健康而进行的心理调节和平衡。人生多变, 为适应复杂的环境, 只有不断地进行心理调适, 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档案工作人员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或处于心理健康问题, 就可以采取一些心理调适方法, 以缓解心理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从理论上讲, 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 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 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是自我承认法。假如完成一件不简单的档案工作任务或做出相当不错的成绩, 虽然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表扬, 只要自己感觉不错, 就肯定它, 确认自己的工作是高质量、创造性和有价值的。

二是自我转化法。在面对档案工作上的压力或个人事业挫折时, 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 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如抽出时间参加某些课程知识学习, 多参加一些有兴趣的活动, 利用假日郊游, 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 以求得心理平衡, 保护自己。

三是自我慰藉法。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 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不必苛求, 承认并接受现实, 以求得解脱。

四是适度渲泄法。因工作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 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渲泄”。如向朋友、老师倾诉, 一吐为快, 求得安慰、疏导、同情, 甚至也可以向亲友痛哭一场。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 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切忌把不良心情埋藏于心底如果自我心理调适无法解决, 则应正确对待并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中国, 接受心理医生咨询治疗的人数比例不到5%。在西方国家,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已成为现代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标志。美国有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 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因此,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绝不能讳疾忌医, 应及时到正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单位接受治疗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艳华, 刘-, 孙士广.档案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2

[2].邹敏.浅谈档案人员心理疏导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 2006, 17

[3].王媛.新时期要维护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健康[J].兰台世界, 2006, 23

为子女建立健康档案 篇11

一般来讲,儿童健康档案可包括以下内容:

1、生长发育资料:对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定期测量其身高、体重、胸围、头围,并与该年龄组的儿童平均值比较,观察其发育是否正常。进入学龄期后,除继续观察上述指标外,还应注意其视力的变化,以防止近视的发生。

2、预防接触史:胎儿出生后,到居住地段的防疫部门建立预防接种卡,定期预防接种并妥善保管;以便入园,入学查询。

3、各种疾病史:小孩以往的门诊、住院病历是记载各种疾病历史的原始依据,对今后医疗活动大有帮助,要逐年收集。防止丢失。

4、各种过敏史: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活动中出现的过敏情况,诸如食物过敏史、接触过敏史、药物过敏历,要记入档案,并及时提醒本人,使其避免进食过敏食物和接触过敏源,并为医生用药提供意见。

5、青春发育史: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青春期的转折也应有所掌握。如女孩的首次月经,男孩的首次遗精等,以便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并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毛病。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篇12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全面发展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近年来, 国内各项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与其同龄的其他职业的青年和正常的成年人。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情绪、强迫症状、社交障碍等, 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 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管理机制,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在躯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的动态记录, 是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教育、早期发现心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形成往往经过一段漫长时期, 如果能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评估, 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干预及治疗,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1. 高中阶段不良心理问题将延续至大学阶段。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阶段的生活。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6年褚卫东的调查表明:27.8%的高中生认为本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64.8%的学生认为“一般”, 7.4%的学生认为“较差”;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压力过大”、“学法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比例分别为52.9%、43.1%、41.2%[1]。孙士富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 问题检出率为20.5%, 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2]。2009年邓厚才的调查表明贵阳市城区37.5%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将影响其正常心理发育, 步入大学校园后, 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学方式的不同、对个体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更深要求, 都将给这些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部分新生在大学入学后不久便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 如:情绪不稳、低落, 适应环境困难, 焦虑紧张等, 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入学新生不仅需要躯体的健康检查, 更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测查。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心身发育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 其个体心理机制尚未健全, 意志控制力及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心理矛盾冲突, 常出现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不良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甚至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2002年, 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北京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6.51%;女生 (17.34%) 的比例高于男生 (16.07%) ;不同年级的学生中二年级最高 (17.56%) , 依次是三年级 (17%) 、四年级 (16.04%) 、一年级 (15.75%) , 来自非城市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其中边远农村的学生比例最高 (19%) [4]。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入学前两年心理健康指数有下滑倾向[5]。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萎靡不振, 同时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6]。苏亚玲等对2007级大学新生进行调查, 22.6%的调查对象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调查指出最近3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其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非独生子女,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低于非贫困生[7]。

近几年, 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明显增多。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口的2~4倍, 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 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8]。2006年刘连龙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 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 研究指出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 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9]。

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以上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得到密切关注,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有效防范心理疾病是当前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良个性因素, 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对周围事物的应对机制及行为模式, 有效预防心理疾病。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可及时准确地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 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使学生观察到自身心理的动态变化, 对兴趣爱好、职业取向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 让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学毕业生认识到何种职业更利于自身的发展及价值的体现, 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如何建立和科学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时间及保存年限。

2004年2月, 教育部规定:中国大学生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试,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专业人员对心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及维护, 建议在毕业时归入学生档案, 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久保存在本人档案中。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心理档案, 可将复件永久保存于学校, 便于对今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

2.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及可选择的心理测量工具。

介绍几种信效度较好的可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测量工具: (1) 大学生人格问卷, 该问卷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方面, 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2) 人格诊断问卷, 该问卷包括了分裂型、偏执型、回避型、强迫型、表演型、分裂样、自恋型、边缘型、依赖型、反社会型等十种人格障碍, 可了解学生的人格倾向并作为人格障碍的初步筛查工具; (3) 症状自评量表, 该量表可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进行评定; (4)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此表由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分量表组成, 可从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健康总体自测等9个维度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5) 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体验, 此两个量表可初步筛查被试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6)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可以对交往不良的学生进行评定; (7) 自杀态度问卷, 对于存在抑郁情绪及情绪波动性较大的学生, 可以进行该问卷调查, 了解其是否存在自杀倾向并及时采取措施。

3. 心理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各阶段均需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只有各项机制有效运行, 才能确保学生心理档案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功能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维护工作, 建立健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 又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在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对学生心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装, 存放在档案柜中,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完整的心理成长记录。资料收集过程中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重要信息,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档案特殊标注, 使收集的材料具有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服务。对心理档案随时更新、调整和补充, 力求准确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守保密制度, 不得将学生的心理档案材料随意外借或泄密。如要外用学生心理档案, 必须事先取得学习本人的同意,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使用。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心理档案时, 管理人员应满足学生要求, 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地解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计算机及网络等先进技术, 为学生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可以通过自设的用户名及密码随时查阅自己的档案内容, 并可以自行选择测试问卷进行回答及提交。学生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与心理辅导教师交流, 进行网上心理咨询, 避免了某些问题面谈的尴尬。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及心理辅导教师的辛勤付出, 更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充分理解。希望通过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应用,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健康型人才。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 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进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褚卫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 2006 (9) .

[2]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 2006 (10) .

[3]邓厚才.贵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8) .

[4]沈德立.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曾全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追踪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6]卢德平.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 .

[7]苏亚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0) .

[8]钱玉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因素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上一篇:地基工程问题下一篇:校企融合文化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