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2024-07-08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共10篇)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1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性目标中, 第一学段的作文训练定位是“写话”, 第二、三学段的定位是“习作”。语文教科书在鼓励小学生“敢写”和“爱写”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新教材体现单元教学思想, 发挥单元教学优势, 以单元为教学阶段, 每一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每一个单元都包括写作训练。以江苏版语文教材为例:第一学段单元内容由课文和练习组成, 练习中的“说说写写”栏目体现了写话的要求, 包含着“写话”的训练。第二、第三学段新教材单元内容包括课文、习作、练习。语文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 应依据新课标要求, 站在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高度, 利用单元教学所提供的思考空间,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 研究整套教材, 包括课文、习作、练习、插图, 高度重视“联系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新教材选文、练习、习作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关注和联系生活。教师在研究教材时, 要认真思考课文、练习、习作在联系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怎样利用这一特点有效引导学生写作文 (或写话) 。近年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的含义被窄化了, 部分教师将“联系生活”理解为仅仅是“联系学生熟悉或经历的生活”。其实, 这只是“联系生活”的一个角度。“联系生活”还包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或思考的问题”、必须具备的生活经验。否则, 《青蛙看海》、《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轮椅上的霍金》、《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等课文就“与生活无关”了。教材在联系生活方面眼界开阔, 不仅包括学生熟知的生活, 也包括了大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课文和练习, 在习作部分尽量将训练的内容靠近学生生活。教师在研读整套语文教材的过程中, 要整体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 理解整套教材的习作是从哪些方面联系生活的, 以便在整套教材的课文教学或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以江苏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 本册教材一共有7次习作。第1次习作, 要求学生依据从熟知的节日所寄托的人们美好情感与愿望中得到的启发, 自己设立一个节日, 写出自己设立的节日, 与大家分享快乐。第2次习作, 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第3次习作, 以书信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的家乡。第4次习作, 通过一件事的叙述, 一个场景的描写, 用上几个象声词。第5次习作, 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 要写得具体、生动。第6次习作, 选择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他走进你编的故事, 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交流。第7次习作, 提示学生学会用文字或照片及时记录打动自己心灵的真实情境和感受。根据教材提供的图文 (也可以自己选择图片) , 写一篇短文。这7次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的习作要求学生具体地写出某一事物但不要求想象或虚构;有的习作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熟知的事物, 发挥想象;有的习作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 要求学生在思考和想象的基础上成文。掌握了整册教材的习作要求和基本内容, 在整册教材的课文教学及练习阶段, 教师都应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点拨学生, 课文之所以写得生动, 主要是缘于作者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课文中丰富的想象, 是基于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理解。我们注意到, 本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前彩色插图的主题就是“留心观察生活”!整册教材前后联系, 我们不难发现, 在课文教学中, 要突出“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为学生习作打下基础, 而不是到写作时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观察生活”的提示和指导。

其次, 研究同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与习作的联系, 研究课文学习与单元写作训练的关系, 打破语文教学“读”“写”分家的格局。处理好作文训练与单元主题的关系, 从而考虑在单元教学中怎样围绕主题, 利用课文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写作。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由三篇课文、一次习作、一组练习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习作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三篇课文涉及的内容都是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乍一看, 似乎单元主题与习作要求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琢磨就发现, 三篇课文在介绍现代科技时, 都用了“对话”的方式———《石头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小稻秧脱险记》是物与物之间的对话, 《航天飞机》是“飞机”与虚拟的“智慧老人”之间的对话。在写法上, 同是对话, 对话主体不一样, 这就从三个角度启发学生如何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事物。如果教师把握了三篇课文的特点, 又把握了习作的要求, 就能有意识地在课文教学中突出“对话”的特点和方式,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还能怎样设计对话”。同时, 合理整合课外资源, 将课外用对话方式介绍事物的文章引入课堂, 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深学生对“对话”写法和角度的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和准备, 学生在本单元写作时, 自然会借鉴课文中对话的方式, 或两种文具对话, 或文具与学生对话, 或文具与老师对话, 或文具与童话世界中的形象对话……这样的语文教学, 由于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因此专门的、枯燥的“写作指导”被“扎实的课文学习”所取代, 既节约了教学时间, 又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学习写作。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对单元的整体把握至关重要, 这种“把握”能够使教师在备课时有明确的意识:如何整合单元知识?如何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写作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2

一、大班英语教学的优点和弊端

大班教学人数多,能激发孩子的竞争向上的学习意识,信息量相对比较多,不同的孩子之间的互相交流机会也多,更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也能促进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但是,大班教学也有其缺点。不同的孩子的兴趣、特点都有所差异,教师很难选择同学都喜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且老师很难全面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心理变化动态,也很容易造成班级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1.深入剖析孩子的独有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与众不同的,自然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这也是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因。教学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特点之后,将其中大多数孩子具有的共性特点提取出来,这有利于大班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现在孩子都喜欢被夸奖,教师可以在孩子完成一项任务之后给予全体学生共同鼓掌的方法激励,并授予某项称号。由于学生众多且课堂时间有限,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灌输制,强迫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真实接受。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方法,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会英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作用,大班教学更应该如此。

大班教学很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只要一个小学生走神,做小动作,就很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引起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单一模式。比如利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集中的表现式教学方式、班级座谈会的教学形式等,让孩子深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把握教学的“钥匙”。

3.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大班教学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的有效性,一个教师很难把握住全部孩子的注意力,这时候需要将班级小组化,让小组长管理自己小组的组员,保持学习的秩序化。6-8人效果更好,同时可以改变座位的方式,让同组孩子靠得更近,便于交流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各个小组竞赛,比如猜单词、造句等方式,激发孩子合作和竞争的精神。小组团队学习讨论要针对目的,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当然如果孩子感到在小组团队中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可以申请离开原有的小组而加入其他的团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可以进行团队评定、回答、打分。在愉悦活跃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在公平的情况下探求英语的乐趣,参与竞争。这将体现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学生的主导的作用。对于一些较难的英语题,不能一蹴而就,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将教学推向学习研究高潮。

4.制定班级秩序公约。大班教学必须有规矩、有秩序,教学进程方能顺利进行。比如制定如下班级秩序公约:为尊重他人,一人发言,其他人不能打断,若有不同意见的人,应在该人讲完之后举手;他人回答错误后,其他同学不得嘲笑,可以举手替他回答问题;小组组员应该尊重组长,听从组长的意见……这些班级秩序公约是创造生机勃勃课堂的关键,就好像打篮球一样,很多人一起投球中的概率很低,而一个一个同学排队投篮球中的概率就高些,加之老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辅导,投中的概率自然就更高。

大班教学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教学阵地,客观原因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调动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既然大班教学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客观环境,那么调动个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设计各种小组活动、制定班级普遍遵守的公约,提高孩子学生课堂的主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大班教学的优势。

课堂人数众多,学习水平良莠不齐是大班教学的缺点,但若教师运用好自己的“辅佐大臣”的角色,把孩子分成多个学习活动小组,调动起层次高的孩子充当“小皇帝”的作用,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就可以互相影响,相互帮助,得其所长,共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篇3

摘要:本文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了几点自己的教学感悟,主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由于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从课标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来开展教学活动。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谈几点感悟。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低年级小学生学好数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有了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一是通过关心爱护学生来培养学习兴趣。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说明要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课程,教师就必须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从学习上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三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情境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把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激发其学习欲望。

二、注重培?B多种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简算能力,以此来奠定数学计算的基础。一是注重口算能力培养。由于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进行计算,它完全靠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对笔算有重要提升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效率,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帮助。为此教师可运用比赛方式、游戏方式、抢答方式等多种方式,这样能激发小学生的口算兴趣。口算能力的训练,需要做到坚持经常,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二是注重估算能力培养。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性的判断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估算,就能判断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可用来检查计算的准确性;三是注重简算能力培养。培养简算能力,既能提高计算速度,又能培养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四是注重算理教学。算理作为计算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多种计算能力,必须加强算理教学。只有让学生了解算理,才能避免机械式的计算,才能做到灵活计算和奠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从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能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尽快向抽象思维能力过渡。一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需要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难点更容易理解,还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促进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把原来大脑中不存在的知识描绘出来,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在大脑中形象地描绘出来,有利于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想象能力。二是渗透数学思想来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把抽象的代数知识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注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一是注重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对提高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让他们学会倾听,要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一定要听清老师讲话的内容,不要无故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等;二是注重培养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能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时要做到:声音响亮、说话简洁明确、语句完整。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10的认识”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对10的认识时,有的学生说:我家养了10盆花;有的说:妈妈买了10个苹果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能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三是注重培养思考与质疑习惯。思考和质疑是学好数学的两个关键能力,也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良好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效率,主动质疑的习惯能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还应重视对良好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动手习惯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就需要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多种数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4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数学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既能收获到知识,又能得到快乐,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讲《认识钟表》,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多煤体课件和小闹钟等教学工具,运用猜谜的方式激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猜我是谁?”这时有的小学生会立即猜出来是钟表。我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里了解我,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听录音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带领小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以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之后组织小学生玩拨钟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拨出一个整时,试写出这个时刻,并在学习小组里介绍平时这个时间里自己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音视频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难为易,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讲《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屏幕上出现了超市购物的场景,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呀?”有的学生会说钱。然后我继续说:“是呀,钱的作用可真大,可以买食物,可以买玩具,还可以买书本。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民币。”我让小学生把老师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然后让小学生按照课件上出现的某个面值的人民币拿出手里相对应的人民币,然后向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还组织小学生把手里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观察他们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最后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引导师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根据刚才的实验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让小学生举出实际例子,经过师生交流探讨,最终学生知道推拉门、放缩尺等都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原理。

四、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有效的课堂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堂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经常用到的课堂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上升较快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数学成绩保持稳定的优秀生,教师要给予语言激励,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定义为: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倾听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日常工作中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争取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我们满怀希望地鼓励小学生,正确地呵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评价的主体,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5

目前, 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首套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正式出版, 这意味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将有很大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为三个部分, 即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 (教材、软件、教学方法和模式) 的改革, 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1. 教学大纲的修订。

第一是针对原教学大纲刚性太强、对各校的分类指导不足等问题, 把新大纲改为《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要求》) , 强调不同学校不同要求的分类指导, 同时增加了大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第二是把原大纲提出的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修改为提高听说能力为主;第三是针对我国英语教师普遍不足的现状, 采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 用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课堂与计算机并重的教学模式, 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学生的英语听说问题。这方面是英语教学大纲修改的核心。这部分工作从2002年开始启动, 2003年以教育部文件形式发出《要求》试行稿, 2007年下发了《要求》正式稿, 从而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从阅读写作为主转移到听说为主上来奠定了法律基础。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许多教师上英语课时主要是讲解语法、翻译和讲解课文为主, 粉笔黑板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媒介。随着高科技逐渐和教育接轨, 同时社会对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视, 《要求》提出使用计算机和英语教学软件解决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问题。

3.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从2007年开始, 在质量工程项目支持下, 开始研制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四、六级英语考试系统和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库的建设, 预计2009年可进行试点考试。2009年, 全国将有1000个考点, 试点计算机答题。采用机考后, 题型将发生很大变化, 英语作文也将采用“听力+作文”的模式, 考生需要听一段听力材料, 根据材料的要求进行写作。听力材料将主要来源于媒体新闻和信息。另外, 为了增加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考查, 机考还有可能给出一段语音材料, 让学生复述, 从而考查学生的发音和英语表达能力。

二、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1. 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学习体系和方法。

在我国,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应该怎样划分英语学习的重点和怎样衔接, 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许多教授英语的教师、专家认为应在高中阶段解决学生的英语听说问题。但就我国目前的条件来看, 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和足够的经费。另一方面, 即使使用信息技术, 广大农村也缺少既懂英语又懂信息技术的管理维护人才。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在上亿的中小学生中解决英语听说问题。英语学习阶段的分工合作应是, 基础教育阶段重在语法、词汇和阅读, 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强化听说;大学阶段主要解决听说能力, 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生阶段则应以快速专业阅读和写作为主, 重在提高专业阅读和表达能力, 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 依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和讨论等科研活动达到自我完善。

2. 改革提高英语教学在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

大学英语教学很重要, 但怎样抓, 学校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很难拿出具体办法。通过这次英语教学改革, 把以往的理论变成了可操作的实际, 引起了各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经费、管理等方面全力支持英语教学改革。例如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投入了近1000万元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抓、教务部门和设备处全力支持。许多大学把英语教学与学校的整体发展、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联系起来考虑, 使英语教学在学校建设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学习软件的英语学习模式正逐步得到广泛认可。重在培养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越来越清晰。教学改革是最难的事, 因为它是人、文化和观念的改革。迄今为止, 还没有哪门课能像大学英语一样推出新的教学模式, 并得到推广和广泛认可, 特别是学生的认可, 这是广大英语教师和出版社值得骄傲的大事, 是为国家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的大事, 是大的突破。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但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仅靠教师的课堂的教学远远不能让学生的听说能力有质的飞跃, 必须依靠学生在课后有量的积累, 即在教师指导之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学习, 不断摸索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便学生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 英语教学改革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学习、调查研究、努力实践, 为了学生利益多思考、多协调,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相信, 只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同心协力, 就一定能把英语教学改革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 2001, (3) .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5:11.

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6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性目标中,第一学段的作文训练定位是“写话”,第二、三学段的定位是“习作”。语文教科书在鼓励小学生“敢写”和“爱写”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新教材体现单元教学思想,发挥单元教学优势,以单元为教学阶段,每一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一个单元都包括写作训练。以江苏版语文教材为例:第一学段单元内容由课文和练习组成,练习中的“说说写写”栏目体现了写话的要求,包含着“写话”的训练。第二、第三学段新教材单元内容包括课文、习作、练习。语文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依据新课标要求,站在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高度,利用单元教学所提供的思考空间,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研究整套教材,包括课文、习作、练习、插图,高度重视“联系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新教材选文、练习、习作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关注和联系生活。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认真思考课文、练习、习作在联系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怎样利用这一特点有效引导学生写作文(或写话)。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的含义被窄化了,部分教师将“联系生活”理解为仅仅是“联系学生熟悉或经历的生活”。其实,这只是“联系生活”的一个角度。“联系生活”还包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或思考的问题”、必须具备的生活经验。否则,《青蛙看海》、《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轮椅上的霍金》、《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等课文就“与生活无关”了。教材在联系生活方面眼界开阔,不仅包括学生熟知的生活,也包括了大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课文和练习,在习作部分尽量将训练的内容靠近学生生活。教师在研读整套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要整体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理解整套教材的习作是从哪些方面联系生活的,以便在整套教材的课文教学或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以江苏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本册教材一共有7次习作。第1次习作,要求学生依据从熟知的节日所寄托的人们美好情感与愿望中得到的启发,自己设立一个节日,写出自己设立的节日,与大家分享快乐。第2次习作,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第3次习作,以书信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的家乡。第4次习作,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第5次习作,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第6次习作,选择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走进你编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交流。第7次习作,提示学生学会用文字或照片及时记录打动自己心灵的真实情境和感受。根据教材提供的图文(也可以自己选择图片),写一篇短文。这7次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习作要求学生具体地写出某一事物但不要求想象或虚构;有的习作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熟知的事物,发挥想象;有的习作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在思考和想象的基础上成文。掌握了整册教材的习作要求和基本内容,在整册教材的课文教学及练习阶段,教师都应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点拨学生,课文之所以写得生动,主要是缘于作者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是基于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理解。我们注意到,本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前彩色插图的主题就是“留心观察生活”!整册教材前后联系,我们不难发现,在课文教学中,要突出“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为学生习作打下基础,而不是到写作时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观察生活”的提示和指导。

其次,研究同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与习作的联系,研究课文学习与单元写作训练的关系,打破语文教学“读”“写”分家的格局。处理好作文训练与单元主题的关系,从而考虑在单元教学中怎样围绕主题,利用课文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写作。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由三篇课文、一次习作、一组练习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习作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三篇课文涉及的内容都是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乍一看,似乎单元主题与习作要求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琢磨就发现,三篇课文在介绍现代科技时,都用了“对话”的方式——《石头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小稻秧脱险记》是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航天飞机》是“飞机”与虚拟的“智慧老人”之间的对话。在写法上,同是对话,对话主体不一样,这就从三个角度启发学生如何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事物。如果教师把握了三篇课文的特点,又把握了习作的要求,就能有意识地在课文教学中突出“对话”的特点和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还能怎样设计对话”。同时,合理整合课外资源,将课外用对话方式介绍事物的文章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对话”写法和角度的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和准备,学生在本单元写作时,自然会借鉴课文中对话的方式,或两种文具对话,或文具与学生对话,或文具与老师对话,或文具与童话世界中的形象对话……这样的语文教学,由于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专门的、枯燥的“写作指导”被“扎实的课文学习”所取代,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学习写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对单元的整体把握至关重要,这种“把握”能够使教师在备课时有明确的意识:如何整合单元知识?如何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写作指导?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都重视联系学生生活。我们应该看到,只有联系生活,才能真正降低小学生写作的难度。其次,淡化文体要求,也是降低难度的一个有效举措。以上列举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练习中均不提出文体要求,追求“文从字顺”。只有联系生活并降低难度,才可能使小学生“敢写”和“爱写”。教师应意识到:“敢写”不等于“乱写”,“敢写”应建立在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之上;“爱写”不是缘于大量的、专门的“写作指导”,而是缘于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将课文学习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不露痕迹,自然而然,点点滴滴,汇成涓流,为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实现以上目标,“以单元为教学阶段”尤其重要。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围绕单元主题,通过单篇课文学习揣摩同一主题怎样从不同角度思考,学习课文作者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及写作经验。通过练习,巩固和积累写作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词汇、句子,并根据单元写作要求,在练习阶段适当拓展,通过相关文章的阅读,从思路、语言、经验等方面进一步启发学生,为学生写作做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7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分析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构建主义思想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保持教学的有效性,并体现在学习结果上。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学生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其认知功能是多元化的,不仅体现在智力上,还应包括情感、素质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学的核心,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这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外,教学最优化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从新课程改革思想来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标准。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时间与效益,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具备精准的时间与效益观念。第三,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反思与创新,这是推进更高水平教学的内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结合新课程改革思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要覆盖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这是有效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其次,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静态知识传递过程,这个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存在不确定性与生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学要素进行预设。再次,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这是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现状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有效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具有随意性,无法准确体现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得三者混乱、随意,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二是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而是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被动,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更多的是以简单基础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四是教学评价模糊,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二)影响因素分析

对以上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可知,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学生学习心理因素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因素三个方面。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小学数学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不合理期待、传统社会教育理念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因素而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兴趣、动机被压抑,并且也导致其认知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效果,进而影响了其情感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因素,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教师具备积极专业的教师精神,但其专业知识储备与专业教学水平并未完全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造成有效教学策略无法顺利实施。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优化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准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思想、教学目标等,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与方向是备课方向的指引力量,因此备课方向要体现三维目标,确保备课的方向性。通常教学目标是备课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落实到位。

(二)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8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和以前相比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基不牢,很难在数学的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开阔的视野。而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有效率的学习。但是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跟不上。所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当中。老师如何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过分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说在计算16×15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将16分成10和6两个数字,10×15等于150,6×15等于90,再将两个数字相加,计算出结果。这样新奇的方法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别爱玩的年龄段,学生间的交流比老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老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互相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欢乐中完成教学,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加强,而且合作学习也会使学生培养出合作意向,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提问。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形,然后由老师负责解答,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打得不牢的话对将来的学习是会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保证质量的完成,这样才不会在将来影响学生的深造。

小学英语教学课件背景 篇9

一、在字母教学中渗透相关的语音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音知识基础

在字母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时教给学生,提高其拼读单词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字母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学习字母Aa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掌握Aa在apple中的发音。之后,当学生见到bag等单词时,部分学生就可以试着读出这个单词了,学习信心就得到了提高。字母学习结束之后,可以逐步引入字母组合发音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养成直接拼读单词乃至句子的习惯。

二、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引导,实现提高学生心智水平的目标

在单词教学中,可以用字母接龙等游戏的方式激发其兴趣。比如,在教学eraser这个单词,学生在用自己手上的字母卡接龙时,发现字母卡不够用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个单词中有两个e,两个r,如果我们要完成拼接单词的任务,可以借别人的字母卡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所以要善于帮助别人、学会合作、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该单词中有两个字母被重复使用的现象,有了鲜明印象,单词记忆的准确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合作意识。随着单词学习量的增加,教师也要丰富单词拼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单词识记效果。

三、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充实教学内容,体现英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新版教材内容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以致用的理念得到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知意、熟读、背诵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综述等。比如关于环保的话题,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提问:What bad things did we do to the earth?(我们做了哪些对地球有害的事?)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我们应该怎样做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归类,尝试用学过的词组完成相关话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信息不断的输入更新,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内容主旨,也体会到了英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四、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让故事成为了解异域文化的重要桥梁

新教材每单元都有一则和本单元所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故事。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录音、声情并茂地范读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温婉生动的魅力,使学生的身心浸泡在英语语言所构建的文化氛围之中。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英语读物,那么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里让学生学习的,不仅是单词和句子,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他们在生动的情节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并从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关注和提高,教师不但应该拥有出色的课堂把控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帮扶小组,让学习轻松的学生与相对吃力的学生一对一结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也可以使教学过程中的关注对象和关注点更具针对性。角色不同:对小组长,要评价他们的帮扶能力及优异成绩的保持情况,对被帮扶的学生,要注重评价其进步幅度等;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设置多维度评价奖,比如“语音王”“单词记忆冠军”“进步突出”奖等。

总之,新教材使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体现。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用教育智慧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快乐的体验,有知识的收获。所以,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我们一线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积极应对新挑战,多方面实践新课标精神,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田径教学探析 篇10

1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田径课前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各种身体练习。通过身体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一般中枢与运动有关的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唤醒神经的暂时性联系, 加快运动动力定型交叉点的连通, 提高脑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 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器官的调节, 使动作做的准确、协调、灵敏。

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升高体温, 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带动植物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 从而提高整个肌体的运动能力。

另外, 通过准备活动的各种身体练习, 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以及身体素质等, 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田径运动技术。

2 调整田径教学指导思想

田径运动是人们追求健康、强壮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具有非常强的实效性。田径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束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习惯、健身能力, 以增强学生体质, 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科学选择锻炼手段、方法,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使田径运动更好地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服务。

3 拓宽田径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非常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田径教学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因此, 新的田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观念, 选择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 使之融入“主动体育”和“快乐体育”的中小学体育田径课程中;要以促进和提高人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需求与适应性为基础, 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等基本运动技术方法作为田径运动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对田径教材除要精选优化外, 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为健身手段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系统地掌握运用田径运动增强体质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深化田径教学改革, 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场地和器材举行多样的比赛和游戏,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田径运动中陶冶情操, 弘扬个性。

同时, 老师还要从兴趣入手, 调动学生参与的乐趣, 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愉快地投入到田径运动中来, 发挥其各自的专长, 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运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运动健身基础。例如, 跳远不仅是竞技运动那种形式跳远, 还可以是用助跳板跳远, 短距离助跑踏上高台向前跳远, 越过一定高度跳远, 甚至可以在不同地形中助跑跳远。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田径教学。

4 制定多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 确定合理、准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重要环节, 社会的需求和课程的联系, 主要是通过目标来实现的。田径课程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准确地把握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关系到田径课程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加强田径课程教学目标的探讨和研究, 是重塑和发展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基础地位的需要, 是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田径运动的需要。因此, 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明了, 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 影响到田径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影响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人们对田径运动的需求方式和需求内容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目标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和创新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条件下赋予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田径教学目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田径课程教学的健身目标。田径运动健身目标是以合理、适度、持之以恒地进行田径运动锻炼, 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第二, 田径课程教学的竞技目标。田径课程的竞技目标是在不断地完善运动技术, 最大限度地发展专项运动素质, 挑战运动项目的人体运动极限。田径课程的竞技目标是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对有田径专项技术特长或运动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或班级, 以及树立学校的品牌, 提高学校的声望, 促进校际之间的交往, 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而设定的。第三, 田径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课程的专业育人目标, 必须针对学生的选择在不同层次上设定目标;田径课程教学的一般育人目标田径课程:增强学生体能, 提高人体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技能, 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 全面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四, 田径课程教学的服务目标。田径课程能有效地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提供服务。田径课程的体能练习, 能有效地促进其它各运动项目的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的技术水平及运动成绩的提高。另外, 田径课程的健身运动项目也是服务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载体。

5 丰富田径教学方法模式

田径课的实施应以健身内容为主线, 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根本, 以健身方法、健身知识、健身理念的学习为主, 强调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传统的田径教学比较死板, 一般都是老师讲解技术要领, 然后学生不断的联系, 非常枯燥乏味。新课程标准下的田径教学要想改革, 必须多采用“启发式”、“诱导式”、“互帮式”等教学方法,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讲授、设疑、操作、角色互换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热情,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同时, 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兴趣, 建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都应该注意一下原则。

一要注意综合化, 不同走、跑、跳、投运动项目形式, 或某一项目中不同的练习方法, 经过不同形式的综合而实现新的创造, 出现新的学习内容。比如, 我们在学习跑的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手拉手跑、拉成圈跑, 也可以让学生拿着接力棒进行接力跑, 这样学生上跑步课时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

二要注意分解化, 把非常复杂的正规运动项目的动作进行分解, 包括分解其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 要用其中适合的部分内容作为田径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沙包的教学内容时, 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完整的技术教学过程, 可以选用出手时的最后用力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设想更多的他们能够想到的练习, 从“被教”到“我教”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完成力量性项目的学习。

6 完善田径教学考核体系

传统的田径教学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往往就看中学生的速度, 一块秒表定终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评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观念来评价学生。评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进行动态的评价。

首先, 由单一专项技术向竞技能力、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相结合全面评价的转变,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核心, 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 针对田径教学现行考核方法及标准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 帮助学生设立个人进步的目标, 使他们在每一次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一学段的学生因遗传、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体力差别要远远高于智力差别, 因此须考虑分级制定考核标准, 使得每个教学班级里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能力范围内进步幅度的合理评价。

再次, 在田径教学考核评价中要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如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创新精神等, 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凤龙.浅谈小学田径运动员的选材[J].体育师友, 2011 (3) .

[2]范定权.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快乐阅读, 2011 (14) .

[3]李秀芬, 郝博文, 冯宝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全面提升我省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调研[J].少年体育训练, 2011 (3) .

[4]宫彦.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体育教学[J].成才之路, 2011 (7) .

上一篇:物业安全管理答辩下一篇:视频后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