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共10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篇1
新世纪小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学初教学工作汇报
一、本学期准备做的工作:
1、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活动。
2、坚持四次常规工作检查。
3、参加旗教学能手、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区电教优质课评选活动。
4、实施三次集体备课和四次月反思活动。
5、组织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比赛。
6、参加旗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
7、加强六年级毕业班质量提高
8、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
9、认真做好教研教改,校本培训工作
10、加强课堂精细化管理
二、现已做工作:
1、开学前三天组织各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开齐开足了各类课程。
2、指定好学校教学、教研教改、校本培训、各科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完善健全了各类表薄册。
3、进行教学公开课。
4、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一次。
5、集体备课次、政治、业务学习各3次。
6、严格课后反思制度和课堂精细化管理。
7、召开六年级质量提高教学分析会。
三、取得效果
1、通过学习,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2、通过公开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打牢坚实的基础。
4、通过政治、业务学习提升了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定位
一、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定位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直接文化载体在为我国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上肩负着重要使命。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认识不足等原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还不尽如人意。根据社会学对课程的界定,英国课程论专家D.Lawton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教材作为课程的物质载体,同样具有课程的文化特性。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定位必须有其理论基础。
1.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为大学英语文化内容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元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它所提倡的是文化的多元和文化间的平等互进,该理论的本质是对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一种取向。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领袖人物杰姆·班克斯(J.Banks)极力主张在教材和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内容。
《要求》指出:“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材不再只是向学生输入“英美文化”“西方文化”,而是作为“世界文化”“国际文化知识”的承载和传递者,培养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定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文化定位要在选择一定量的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的同时,涵盖尽可能广的国家和地区文化,特别是要涵盖一定量的本土文化,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提升关于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力。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材应归类为Martin&Jin (1999)所提出的国际目的语文化教材(international target culture materials),即包含世界上所有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文化的教材、多元文化的教材。
二、《新世纪大学英语》的文化内容分析与文化定位讨论
笔者选择《新世纪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1~4册)中的64篇课文阅读材料作为文化内容素材进行分析。根据篇章主题分析显示,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选择素材可分为目的语国家文化(细分为英美国家文化、其他英语国家文化)、母语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比较文化4种,以篇数为单位,统计并计算出各种文化选择与配置的具体数据,以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要求。分析如下表:
从上表分析的结果看,《新》(1~4册)基本符合《要求》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要求,它包括了目的语国家文化、母语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比较文化四类。但从这四类文化所占的比重来看,该套教材的文化内容选择还是与大学英语文化定位有着差距。
从上表的具体数据来看,《新》(1~4册)在非英语国家文化的选取和编排上做得相对较好,整套教材有9.34%的内容是非英语国家文化,其中,涉及到的国家有法国、瑞典、前苏联、印度、马来西亚和希腊。浪漫的法国给人印象最深刻,而在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的课文B《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这改变了法国在人们心目中的陈旧印象:法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这些反映非英语国家文化的课文用英语为工具,给学习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窗户。
同时,从数据分析来看,《新世纪大学英语》(1~4册)还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 英美文化比重过大。
该套教材的英美文化比重占到了81.25%。这52篇文章大多选自原汁原味的英文散文集或是故事集,篇幅较长,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学习者在输入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英美文化的精髓。但是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英美文化的比重过大,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美国家文化的错觉,进而影响他们正确的文化学习观的形成,影响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2. 母语文化内容缺失。
该套教材的母语文化占到1.56%。近些年来,学生对英美等国家文化了解的增加,英汉双语表达英美文化能力有所提高,但同时母语文化的缺失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这样英语学习者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能有效地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
3. 比较文化内容单薄。
该套教材的比较文化内容占到6.25%。比较是文化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在文化学习中使用对比原则可以加深对目标文化的认知,帮助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的行为,从而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解释别人的行为。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注意对比,有助于加深彼此的理解,消除误解,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应当对自身的文化身份所认识和认同,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和其他不同的文化平等对话,而这种文化身份的认识和认同是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母语文化的内容和比较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不同的文化,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J M artin, C&L.Jin.C ultural m irrors:M aterials and m ethods i the EFL classroom[A].In E.H inkle (ed.) .C 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C am bridge:C am 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99.
[2]杰姆·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李萍绮, 译.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2.
[3]王春花.英语专业教材的文化内容评价及文化教学[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6) .
[4]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 (6) .
[5]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6]张蓓, 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 2004, (4) .
新世纪英语自主性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分层次 推进 实练 巩固
中英合编的新教材适宜组织和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探索课堂教学中练习活动的设计几分层推进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体会和做法阐述如下。
一、练习活动分层推进的层次
练习活动是指学习新语言项目时进行的旨在熟悉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语言功能的教学实践活动。分层推进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并按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和实践课堂练习活动,活动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发展,层层递进。练习活动分操练(Drill)实练(Practice)巩固(Consolidation)三个层次。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它们有以下特征:
第一层次----“操练”属于机械性控制式练习活动,活动由教师把握和控制。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是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本层次的活动宜简单可行,所设计的问题学生应无需过多思考便可回答,但是练习的密度要大,频率要高,要使学生处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之中。
第二层次 ----“实练”为半控制式的意义性练习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或监督作用,给予学生较宽的理解和思维空间,让他们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第一层次活动的基础上,把熟悉语言形式和把握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语言的理解,巩固新语言的习惯。实练活动节奏应相应放慢,频率放低,但活动仍需活泼和热烈。
第三层次 ----“巩固”属于自由式的交际性练习活动。自由式是指教师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完成有关活动。此层次的目的是试图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练习活动转化,使学生在多种模拟交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素质教学质量观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应试这个目标,反复操练,把题海式的练习作为主要方法。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英语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忽视了孩子的爱好爱好,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二期课改中所倡导的现代外语教学则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把握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个要求之下,就必须从课堂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既注重全面发展又承认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二期课改的精髓,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不同学生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应做到整体推进和个别化相结合。尤其是英语学科,学生的基础可能参次不齐,学生的爱好的浓厚也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兼顾全面,承认个性的教学过程观。
3、促进自主性学习自主发展观
英语学习是一种非母语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并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有效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英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双主体”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三个转变:由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活动的单向性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由只重教法的改进转变为教学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努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结合;由教学过程中英语基础知识教授式转变为注重思维练习的启发式,促进学生学力的提高,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学习评价观与传统的学习评价观完全不同。新的学习评价观是过程性学习评价,它与传统的终结性学习评价有着本质的差别:终结性学习评价只关注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它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漠不关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它将评价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努力的过程,关注他们的进步状况,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反馈功能。因此,我们应学会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对他们的关注和及时的鼓励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在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的教学特色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世纪英语》是依据theme-based(主题中心)的理念编写的。它的优点是:教学内容以模块为单位,教学活动内容在某一时段内具有集中性。例如在学习关于“职业”这一模块时,学生就有机会读职业,听说职业,写职业,涉及到“职业”的有关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变得很熟悉。为适应这种编排特点,在新世纪英语教学中,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都依据task-based(任务中心)的理念来组织。也就是说课本要求的听说读写实践都是由大大小小的task组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言知识,把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各项任务,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并对学生实践活动作出评估。在新世纪教材教学中,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1、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我们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发扬民主,讲究师生平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我们努力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主动亲近学生,让他们对老师产生自然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使课堂内外师生都能打成一片,成为一体,让情感因素在课堂内外发挥积极的作用。
2、自主性学习的具体指导和落实
在上好40分钟课的同时,我们认真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预习新课,通过部分理解、记忆,同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也使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等活动,便于把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②培养学生坚持听、读的习惯。③培养学生自觉扩大英语阅读范围的习惯。④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排疑解难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篇4
(此文于2000年12月获省三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21世纪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我认为是四大潮头的有机统一的结合体。第一,是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二,是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三,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四,是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我们中国小学语文教改,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这种民族复兴潮流,也是四大潮流的有机统一:第一,是改革开放;第二,是经济起飞;第三,是国家统一;第四,是文化复兴。面对这种时代潮流和民族精神,21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改走什么道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现代化与民族化统一的大道”,创造21世纪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新体系。
更切近地说,我们要进一步具体探索:怎样通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的途径,达到强化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的目标。这里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理论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富于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模式?积上下五千年研究探索,我认为文章要做在六个结合上,努力开出民族化与现代化统一的“六朵金花”。
第一,文道结合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当前特别应当注意突出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三个结合点:一是掌握祖**语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爱国主义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善于自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第二,情理结合的教学过程。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继承发扬了“从孔夫子到叶圣陶”开创的中国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优良民族传统,走出一条情理结合的大道;把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与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把审美情感与智力发展,把右脑开发与左脑开发有机地结合。
第三,读写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方面,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法,作了有益的探索,其基本经验与精神实质就是:把读与写,语言的内化理解活动与外化表达活动,乃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训练,全面发展。
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朗读的训练;加强听说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第四,师生结合的联合主体。中国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强调师生结合,联合主体,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一个突出任务,就是摒弃死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造启发式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三个为主: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学结合,以学为主。
第五,严活结合的训练方法,西方近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是:“活”字突出,“严”字不足,而中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传统的特点是:“严”字当关,“活”字不足。我们今天需要扬长避短,综合创新。
基础知识、基础训练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这是中国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论文 小学英语愉快教学初探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喜欢学、乐于学者治学的最高境界,愉快地学习方能取得最佳效果。“愉快教育”也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广的一项教改实验项目,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学中,融合于全部课外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发展了他们的个体,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教师作为创设英语环境的灵魂人物,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英语的王国里快乐飞翔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渗透着爱的教育,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学生们才能快乐地学习,以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气氛。,作为一个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你对他的爱。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任你。热爱孩子。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确,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 捷径就是爱之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灵魂工程师。而这种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嘴上,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从自己的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你爱学生,学生肯定也爱你,自然而然的也就喜欢你所带的学科。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英语快乐教学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诱导参与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都是在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的交际活动是难以实现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是客观现实在情境中的反应,是客观情景的声音和文字的符号。因此,英语要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教。在小学教学中,为了掌握语言知识,非常注重机械性或重复性训练,往往忽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景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要创设与课文心知密切联系的语境,使学生把该课知识点和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语言。这样不仅能使新知识得到强化,融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而且巩固已有的旧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生们乐意尝试的欲望特别强,要适时抓住时机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诱导积极参与满足心理欲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找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独立去想、去说、去练。如“Happy birthday”这一堂课设计为班里一名同学过生日的 整体情节,老师可带着生日礼物和蜡烛走进课堂,让大家随着录音机为该生齐唱“Happy birthday”,然后赠送礼物接受祝福。这样一堂课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渡过了,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且增进了友谊。
三教学方法丰富多变
在每一堂课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力图体现学生参与,易学、突出儿童的童趣和语言动作、使学生不会因方法单一而感到乏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回答法,看图说话法,情境对话法,准确听说法,诱导敢说法,启发多说法,以不同的方法切入不同的知识内容,如:猜一猜(Guess填空时),比一比(have a race 背诵单词比赛时),听一听(讲授新课或听力练习时),说一说(Learn to say掌握句型和对话时),唱英文歌曲(Listen and sing 可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四.愉快游戏法
游戏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铺助手段,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是字母教学、词汇教学还是句型教学,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小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让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动物,还有打电话,传话,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模仿。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篇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就唱“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样的儿歌。身为人师的我,听到学生这样唱,心里挺悲哀的。反思我们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虽然经历了众多教育专家和无数一线教师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因缺乏生活经验使学生习作 “假大空”现象难以杜绝……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过程变得快乐起来,让学生爱上作文呢?这些年来,我以市级课题《放飞童心,快乐作文》为依托,在作文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就浅谈几点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一、打破作文神秘感,让学生认识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不再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这是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作文跟日常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拿起笔写作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秘、很
特殊的任务。于是感叹作文之难、作文之苦。其实孩子们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常只要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就滔滔不绝的讲述,兴趣盎然地描绘,手舞足蹈的比划,可一提笔就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最终只是寥寥数句,穷于应付。为了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只要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明白,就成了作文,也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淡化”作文概念。要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出在上作文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如:刚接一个新班,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生畅所欲言。我说:“你们人太多了,我一下子记不住,大家写下来,让我慢慢看吧!”这节课,学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作文,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习作。
2、“淡化”作文时间。打破每周五下午固定作文课时间,让作文课与阅读课、班会、纪念日等有机衔接。如: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欣赏一组相同主题的文章后,接着写读后感;在母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接着以《永存一颗感恩的心》为题进行作文,因为学生有亲身体验,有感而发,作文都写得情真意切。
3、以说促写,降低作文难度。在写作训练时,我始终按照先说后写的训练顺序进行,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出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学生互相补充,我适时穿插点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说兴很浓。在说说笑笑,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一篇篇独具个性的口头作文已形成。这时,再将“口头”变成“书面”,自然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4、注重即时作文,捕捉写作时机。如我发试卷时故意把时间拖长,制造出一些悬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在小练笔上。因为学生有亲身感受,所以作文都写得真实生动。
5、帮助学生提炼作文素材。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素材。有一天下午我护送学生过马路,发现王增欣手里拿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我就问她,小女孩怎么玩起了男孩子的玩具,她说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弟弟捉了三只小山雀,她好不容易劝弟弟把小鸟放了,给弟弟买奥特曼玩具,是她给弟弟的奖励。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就让她把这件事写下来。第二天早上,她把写好的作文拿给我看,作文写得特别好,构思新颖,语言清新,充满着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我把这篇作文投给了《语文学习报》编辑部,很快就发表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学生的优秀习作得到发表,其意义不仅在于发表作品的这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使全班同学看到希望,受到鼓舞,从而产生了想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整体效应。
二、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领悟作文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看看现在的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假、大、空、抄、背、套”“八股腔”现象严重,读学生的作文,难以觉察到那份可贵的天性。字里行间,你触摸不到纯洁无瑕的童心,搜寻不到天真烂漫的童趣,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童真。有“真情实感”是对一篇文章内容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一定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让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并且一定要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不矫饰,不做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经过几学期的不懈努力,我班学生对作文不再神秘与恐惧了,渐渐地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初步感受到“快乐作文”带来的人乐趣。这正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苟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跳出课堂小圈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到广阔的空间中去观察、体验生活,解决学生习作中“无米之炊”的困难,以激发他们对习作的兴趣。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学生作文时
有材料可写了,有词汇可用了,作文时才不会犯愁,慢慢就会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生活。常言道:“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就应该把根基培植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获取鲜活写作的素材。
1、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习作时却无话可说。这都是没有养成认真观察,用心感悟的结果。我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与方法,首先对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要多看、多听。然后用脑想一想,哪些人你喜欢?哪些人你很讨厌?原因是什么?身边发生的这么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把这些人和事及自己的看法记下来,积累多了,作文时就有事可写了。渐渐地学生就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物中,努力找出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
我让学生坚持写《每日看点》,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印象最深的人和事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在每天晨读的前十分钟上台宣读进行交流,此方法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我班学生写的《妈妈的新发型》、《我们的网络教室》《球迷老爸》等公开发表的习作也都是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
2、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大自然多姿多彩,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不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利用节假日,我组织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品味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果、冬之雪。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自然触动了笔端。捉知了,河中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我班发表的《春之畅想》《我发现了蜘蛛的秘密》等学生作文,素材都都来源于观察日记。
3、引导学生走进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感受时代的脉搏。我经常带领学生参观高速公路的修建,参观乡镇企业,访问农家婚丧方式的变迁,亲近淳朴的乡风民俗,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4、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我组织开展了扳手腕比赛、跳绳比赛、智力大比拼、小鬼当家、吹气球比赛、倒走比赛等形式多样活动,开展了《走进春天》《家乡的传说》《漫游古诗园》《春联大观园》《春风中的清明节》《走进三国》 等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5、引导学生留意家庭生活。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小的家庭生活中也
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提炼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等等,来感受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回忆筛选那些发生在家庭里的点点滴滴,体会亲情的珍贵,孝顺父母,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我班刘洋同学写的《改门》构思巧妙,选材新颖,作文写他家里三次改大门,由木门改成小铁门,后来又改成大铁门,原因是家里运输工具的改变促使改门,运输工具由小木车变成手扶拖拉机,后来又变成大汽车。作文以小见大,通过大门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这个深刻的主题。这篇好作文就收益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感悟。
6、引导学生从日记中挖掘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课外练笔的最佳途径。我要求学生日记一定要真实。我批阅时,对日记中出现的好词佳句,我都用红笔划下来,每天的晨会上,我都让学生上台来读。我还在图书角设立了一个摘录袋,专门装学生的好词佳句,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2、重视课外阅读,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语言。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写作和阅读关系密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夯实人文底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汲取文学营养,领悟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为了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我对阅
读形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开发了课外阅读类课材《书海撷珠》,分为五个板块:
一、拓展阅读。根据教材课文内容或一个单元主题,推荐几篇主题相近的文章阅读,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信”就推荐《上帝的苹果》《天使之吻》《希望之弦》等文章。
二、好书推荐。如:《爱的教育》《雾都孤儿》《英雄人物故事》《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三、民族文化。如:《泼水节的来历》《戏剧中的脸谱》《齐鲁文化名人》《对联史话》。
四、当代文学。如:老舍的《春风》、冰心的《往事》、李雪峰的《没有一颗草不是花朵》。
五、古诗文天地。如《芙蓉楼送辛渐》《程门立雪》《劝学》,此教材内容与六年级课本内容紧密衔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效果很好。
另外,我还让学生一学期买一本文学名著,不能重复,同学之间交换着看。并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积累好词好段、名言警句,坚持写读书心得。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卡每周交流一次,先在小组内交流,评出最佳的作品,然后用多媒体在全班展示评比,期末进行总决赛,评出“十佳阅读明星”进行表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俗话说“熟能生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作文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反复进行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怎样让学生“勤动笔”
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了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就让学生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让学生仿照用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学习了《落花生》,就指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写自己鈡爱的一种植物;学习了《穷人》就让学生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为题进行想象与续写。这样训练,学生通过及时地练习使写作技法得到内化巩固,趁热打铁,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加强课外练笔。
单靠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让学生坚持写自由作文,让他们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并且设置专门的练习本,每周至少写一篇,我每周集中看一次,发现佳作及时在班里阅读并向报刊推荐,学生每学期的自由作文数量都在30篇以上。学生发表的作文《假如我是机器猫》《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春日暖阳《美丽的雪姑娘》都出自学生的课外练笔。学期结束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的作文、日记、读书心得装订成册,编成一本书,自己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荷》《芳草地》《小溪流》《叶笛》等,放在图书角上互相传阅。每学期评出10本班级优秀作文选并予
以奖励。我还是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小作家” 专栏里,让学生共同欣赏,定期向校刊《扬帆》和全国各地作文报刊投稿,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表彰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我班大半以上学生都有奖项。以上奖项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品尝到了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批改作文是一门艺术,批得过粗,学生以为老师敷衍他,对老师和作文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批得过细,修改的地方太多,学生就觉得自己的作文很差,丧失信心,我们语文老师整天挖山不止,焦头烂额,效果甚微,就是这个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名家的作品如此,批改小学生的作文更应该宽容,不要求全责备,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欣赏,拿着放大镜努力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爱上作文。我采取了多种评改方式,效果较好。
一、坚持面批面改。
学生打草有快有慢,我遇到完成习作的学生便开始面批面改,当面指出作文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修改完善。发现共性问题就在全班统一强调。虽然面批面改表面看来耗时费力,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它具有最大的实效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面改时,一般邻座都会围过来看、听,所以面批一篇四个学生听,其实是和四个学生进行了交流,这也就实现了面批效果的最大化。
二、共同批改,激发兴趣。
本学期,我尝试采用了一种由学生、教师共同写话式评语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习作后面设置“我的话(自评)”“同学的话(他评)”“老师的话(师评)”三个栏目。一篇习作完成后,自己先写一最得意的地方。然后在小组里传阅,写上讨论后的意见,最后老师再综合批阅。三级批改方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作文进步更快。(放课件)
三、用心去写人性化评语,让评语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评语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隧道,是传达教师对学生圣洁无私至爱的平台。精妙的评语给人如沐春风,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改进方向,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评语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每次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错别字太多”等,对写作怎么不厌烦呢?因此,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注意字斟句酌,以鼓励为主,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评语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结合。
1、多用鼓励性的评语。
一句赞美的话,能温暖一个冬天。“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在批改时拿着放大镜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生动形象的语句,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准确的标点,甚至较之以前工整的字体,我都以饱含激情和希望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懈努力。如:“这个词用得多妙呀” 并在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翘起来的大拇指图案,“我相信,只要你肯用功,作文水平一定会像数学一样出色。”等等鼓励性评语.2、巧用幽默性的评语。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甚至还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令人深思”的效果。例如,对作文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学生,我的评语是:“读你的文章就像吃包子,咬了好几口还吃不到馅儿?”我发现学生抄作文选,就写道:“没想到你的阅读面如此之广,模仿能力如此之强,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并在以假乱真下面加了着重号。结果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幽默评语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3、多用启发诱导式评语。
小学生,都爱听表扬自己的话,对作文评语也一样。对学生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我就用启发性的评语进行适当点拨。如鞠涛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学会了游泳。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高招,真让人感到遗憾!”通过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认识文章中的不足,鞠涛看了批语后,马上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出来。
4、评语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
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体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我在写评语时力求满怀深情,如缕缕春风,点点春雨,渗进学生的心田。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用心血来写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越多,它往往就越有光彩。我相信如果我们给孩子一片绿叶,他们将会给你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
初探小学英语情境教学 篇7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不注重英语学习的情境创设而只给学生灌以生硬的语言知识, 学生很快就会兴味索然, 这种状况将对学生以后若干年的英语学习造成无法补救的心理障碍。我们人人都知道, 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并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教师可以借助了实物、图片、动作等, 引导学牛进入较山贞实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材料感兴趣,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学得丰动, 从而提高英沿学习的效率。
例如, 在教授fruitsanddrinks时, 教师可以把实物如苹果、香蕉, 橙子、芒果、菠萝、梨子等水果和一杯茶、一杯牛奶、一杯果汁等饮料一起带进课堂, 针对实物来教授①anapple/orange a banana/pear/mango②acupoftea/coffee. aglassof milk/juice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的规则,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创设情境, 进行直观教学, 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边学边玩, 寓教于玩
对于大多数的小孩子来说, 最感兴趣的事那就是“玩”字了。是啊, 既然他们对玩很感兴趣, 那么咱们做老师的就带他们“玩”吧。学生在“玩”中学习, 实际上是-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的过程。例如, 对单词的巩固性学习,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玩”法:
1.看谁连词多:教师随意给出一个英语单词, 然后让学生以该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 给出第二个单词;再以第二个单词的最后-个字母开头, 给出第三个单词, 例如:good→dad→dog→green→nice→elephant→tiger→rubber→red→des k→…等。以次类推, 看谁正规定的时间内连出的单词最多, 然后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玩法简单易行, 学生参与的热情高, 单词巩固的效果好, “牵”出的单词多。
2. 看谁学得像:在进行语音模仿训练时, 为了帮助孩子们尝到地道的沿音语调, 我用录音机描放一句英语原声带, 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地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模仿, 其他同学共同评判, 最后评出该句的最佳模仿者。
3.男生强还是女生强:男生与女生在学习上很容易产生竞争。因此,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他们按性别自然分成两大组朗读单词或句子, 看男生的声音响亮还是女生的声音响亮; 男生的声音整齐还是女生的声音整齐;男生的语音准确还是女生的语音准确。有时, 我还会让他们推出双方的代表进行此类比赛。自尊心和荣誉感是人的天性, 这种天性在小学男生、女生的此类竞赛中尤其能达到极致的表现。
4.看谁记得多:几个单词, 几个句子, 一段对话, 学下来后, 我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 不看书, 尽是多地说出其中的词或句子, 然后, 根据数量的多少决出优胜个人或优胜小组。
总之, 教师通过想方设法设计种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使学生不以学习为苦, 反以学习为乐, 这是趣味教学的重要表现手段。
三、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
我除了经常在课堂给学习开展如“比谁学得好”、“比准记得多”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外, 还鼓励学生涌跃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如, 学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儿歌、英语会话表演, 做些同英语有关的游戏。这些英语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生活, 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创设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培养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得课内课外 , 紧密结合, 相得益彰。
四、钻研教材, 善用媒体
为了激发、保持和巩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帅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和掌握英语知识,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一定要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入手,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努力实现媒体组合教学过程的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情境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 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 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 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 我结合生词创设情境, 结合情境教学生词。
例如:在教学“hospital”时, 我利用动画制作一段动画。电脑先出示lucky, 然后很痛苦的样子, 握着左手, 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每一摆动, 就会出现一座医院, 让它摆上四次, 从而清楚地出现“hospital”, 学生很自然就会知道那是一间医院, 然后就会让lucky一边飞进医院一边说: “hospital, hospital, I am going to the hospital”多次泛读, 学生跟读。这样学生就学会了“hospital”的发音, 可以说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既省时又省力。
运用多媒体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研究证明, 一节课中小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分钟到20分钟。这一时间段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因而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时, 学生的注意力已不能高度集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让学生看画面, 根据画面的变化给人物配音, 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交际性练习。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初探 篇8
一、游戏设计要注意趣味性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的特点。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游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给每位参加游戏的学生取一个临时的英文名字,或让他(她)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玩评比游戏中可以把学生分成Apple Team和Banana team、Lion Team和Monkey Team等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最后由老师或学生为获胜队画一朵可爱的小花以示鼓舞。还可以用画画、猜谜语、唱歌、讲故事、背儿歌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游戏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舞台则属于学生,学生的充分参与,尝试到成功的快乐,进行有效的学习,发自内心的自觉地追求知识,既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旧课堂模式,又使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主人翁态度,体现出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选择游戏,确定什么时候进行游戏教学
游戏的形式可以分为同桌之间、四人小组、大组或整个班级,选择哪一种活动形式则根据具体的活动确定。英语课应该是高效快节奏,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能把太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游戏上,如果游戏代价太高,就很难用于实际教学之中的。游戏设计应该从整体考虑,让大部分学生比较轻松地成功,个别学生努力之下也能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英语很有趣。同一游戏应能改变成不同的类似游戏,以免学生对同一个游戏产生厌倦。游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英语,游戏的内容得与本课所学知识有关,这样就可以起到导入新语言知识,或是总结语言知识的作用。
三、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如在复习音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让两个学生戴上辅音音标头饰,用手搭起一座“伦敦桥”,让一组戴着元音音标头饰的学生通过,全班学生一起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唱到某句时,音乐一停,“桥”垮了,谁卡在“桥”里,谁就要把两个辅音和自己的元音拼读出来,或者让全班学生一起拼读。这种游戏参与的人多,可以很好地复习音标;同时,优美的音乐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使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得以激发,这比那种单纯拼读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们设计了“幸运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蓝色等,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小红旗。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四、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设计游戏
游戏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游戏对儿童心理的满足程度,游戏越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就越容易成功。所以设计游戏需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此外,英语游戏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避免差异性简化为语言潜能的差异或智商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风格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及情感态度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从而使英语游戏教学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游戏教学应尽可能顾及绝大部分学生的参与。
五、游戏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和新思维性
有些教师不清楚评价的多元性,总抓住某个细节或某个方面进行评价,不能综合化、多元化地进行评价,他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喝彩的多少而评定该堂课的好坏。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游戏评价的多元化,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某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以及新思维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有的学生听的技能较好,有的说的能力较强,还有的读或写的方面较出众。因此,评价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作出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从而鼓励各类学生新思维的发展,使评价具有创新性。
综合上述,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的话题时,必须围绕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才能获取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在英语课上适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巧妙设计的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引发求知欲,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游戏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薛俊彦,许芹.儿童教学游戏的探究与开发 [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6(5) .
2.孙志军. 玩中教,学中玩——浅谈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6(7).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篇9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 匡海江 ***
内容摘要:本文是我近段时间陶艺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陶艺历史和文化;其次是创新引导陶艺教学;最后是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现在的美术不仅仅体现学生能画几幅画,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原来的美术教育就显得过于狭义,我们美术教育必须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前进。我认为美术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对其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地方资源的优势,我本学期尝试性地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陶艺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已初步显示出了她的魅力,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那么陶艺教学有什么好处呢?结合我本学期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制陶工艺和悠久的陶艺文化。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于长盛不衰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已经趋为完善,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物。中国的陶艺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但近代却落伍了,特别是陶艺教育。从我们“荣昌陶器”的兴衰也不难看出我国陶器的发展。据现有史料记载,“荣昌陶器”在明清时期就已名扬于世,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的陶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明历史。“荣昌陶器”以荣昌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体亦为红、白色,胎薄,质坚,类瓷。多为工艺陶和日用陶,以泡菜坛、罐、茶壶等著称,是“荣昌陶器”的精髓。在上世纪60、70年代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的美誉,为中国陶艺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国外的陶艺教学实践证明,陶艺教育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丰富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既然陶艺教学有 如此优点,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陶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前阶段,讲述了陶器的一些历史,并且让学生们欣赏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陶器实物,了解了陶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品种。这样使儿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儿童们渴望用双手去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去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用创新观念来引导陶艺教学。
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陶艺教学之中去,使其充满活力。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开始学生们都有极大的新鲜感,因为孩子们有爱玩泥巴的天性,大家开始随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兽,但是在造型、方法、内容上显得很单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突破陈规,又能创新,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陶艺,热爱陶艺教育,并且确立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都要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是老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认为开展陶艺课是最得够体现儿童的创新精神的。陶艺课材料简单是与泥巴打交道,大家的兴趣浓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丰富的想象,眼睛看,脑子转,心里想,手上做,观察能力逐渐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 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则是其他一些课程难以比拟的。
三、怎样进行陶艺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1、首先是陶艺成形方式和装饰手法。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各种作品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品种繁多。那些陶器优美的形态,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作品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泥条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种方式教学。泥条、泥板成形比较方便成形快,变化的形式比较多样,更活性强。通过实践学生们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很感兴趣,能够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难度比较大,只能够做一些圆形的物体,这种方法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尝试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艺成形的方式上我进行了泥条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结合了挖、刻、划、拉等装饰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艺的表现力度。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做出一些自己喜爱的作品。
并且还结合儿童的特点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颜色进行装饰。在陶艺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虽然说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艺作品也十分兴奋,我还要求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展示,介绍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还指导学生们创新用其它方法来装饰自己的作品,使其更优美、精致。
2、在陶艺制作的内容上创新,具有儿童特色。
在陶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无不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陶艺教学如何在继承古代陶器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充分体现儿童个性的陶艺作品值得我们 思考。处于小学时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手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去表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陶艺教学中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小动物,卡通形象,动画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启发了我。在陶艺教学中能否可以融入儿童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呢?经过我的实践,卡通形象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内容。它简炼、夸张、拟人的造型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理解。关键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绘画通过泥巴塑造成立体的陶艺作品,使其更加生动,进一步培养儿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陶艺教学中我还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学生们总随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陶艺知识,对儿童进行最初阶段的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并开拓其想象的空间。开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乌龟、兔巴哥、皮卡丘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制作方法。我还事先准备一些图片资料给他们欣赏、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还讲解了身体比例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陶艺成形中发现美的造型,使学生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逐步深化对陶艺的认识、理解、潜移默化地掌握陶艺的技能,并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让陶艺通过卡通这种形式使儿童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 “玩泥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个性都不同。让学生们在经历了一段示范临摹之后,儿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个阶段儿童运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卡通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出有情感,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比如我在指导儿童进行陶艺创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别人雷 同,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欣赏一些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卡通陶艺的创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个性和内容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3、陶艺教学方法要不断变化,具有新颖性。
①利用我们“荣昌陶器”的优势和资源,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去参观了荣昌陶器厂,了解陶器的生产流程,为学生们介绍陶艺知识。请陶器民间艺人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欣赏优秀的陶器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娱乐的活动中受到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
②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把学生中对陶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交给大家讨论。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什么是陶艺?”“怎样用泥来制作?”“泥坯又如何变成精美的陶艺品?”“如何装饰自己的作品?”等等。发动学生敞开思维,集思广益,在平等讨论中自我解决问题。并且把学生们搜集到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艺术流派,陶艺的材质,工具设备,工艺过程等内容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
③我们还要走出校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去。学生们看见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都显得异常兴奋。我组织了学生搞一些小型的展览;陶艺精品义卖;参加各级比赛等。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还体验了生活的滋味。总之,现代的美术教学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艺教学也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陶艺教学来锻炼学生手、心、脑的结合;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经过我本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认为适当的陶艺教学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在我们具有“荣昌陶器”的地方资源中展开陶艺教学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地方特色。本文只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我希望陶艺教学能真正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其拥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书目《中国陶艺》,《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10
李马小学
杨小燕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李马小学
杨小燕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我给设计了三个练习小题,“朗读课文,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写笔顺”,可要求中下生做,“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可要求中上生做,“续编故事”要求愿意做的做。
三、课外辅导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读读背背古代诗歌,要求优生不仅理解诗意,而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诵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四、作业设计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教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我在教学《春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抄写词语
B摘录文中描写春笋的句子。C你还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D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图。
E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也来模仿小作者,一起来说说春天的景物吧。
[以上作业学生选两题完成] A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传统的作业形式偏重学生的反复抄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地照抄,既简单又乏味。在做这一类作业时,我做了小小的改革,生字的抄写仍然只抄3遍,第一遍我让学生按音序排列抄写,第二遍让学生按间架结构进行分类抄写,第三遍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抄写。这样,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要动手更要动脑,既改变了书写的机械性、单调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写法,还培养了归纳能力。
B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积累语言材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些积累的语言内化、运用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积累、想象、体味、感受优美词句,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随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这样,积累和语言文字就会如一泓清泉淌在学生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C类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自己去搜集、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D类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图,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们乐于画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图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图画好后,也就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E类作文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只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才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期待分层—— 成全梦想,体现个性
事实上,由于种种的原应,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会朝着父母老师所期待的方向走去。不过,世上的路有很多条,只要好好走,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我们班的赵鹏同学,他是个在各方面都反应迟钝的学生。可是他迷上了美术,表现力还不错,他的梦想是将来要考上美术学校,还要开个人画展呢。对于他,除了要求他做好一些基本的功课外,我尽量寻找机会让他在美术上有更大的锻炼机会,比如:和美术老师联系,多多培养他,有机会的话,让他的作品也能发表。
六、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象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②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07-05
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初探10-23
初中英语起始教学初探11-08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07-24
高职英语教学问题初探09-24
职高英语口语教学初探论文06-05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09-07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07-15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