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2024-09-29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精选10篇)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1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有极其重要而广泛作用,可以说英语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语。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不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母语学习环境的包围下,英语作为符号系统,而显得枯燥无味,甚至因为没有赋予适当的经验信息而变得抽象。不少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不喜欢学了,因为难以用于现实,也不易巩固,45分钟的英语学习环境也显得有些无奈,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而是用在外语学习上。这既说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说明其艰难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太差,根本就缺乏英语交际应用的语言环境,然而现代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却大大的改善了英语教学环境。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优化英语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学习语言知识,从而真正获得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较好的完成任务,首先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现代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英语学习交际应用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不说学生,即使我们教师也是听缺乏听力材料,说找不到说的对象,一年四季都难得见到一个外国人。而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国际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网络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因此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既要有与时代和新课标要求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努力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讲流利地道的英语,使学生受到英美标准发音的熏陶,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这样有利于激起学英语的欲望和兴趣。如果想提高英语水平,网上有很多英语学习网站的资源可供利用,比如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普特英语听力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听力材料,包括名人演讲,常速和慢速英语,新闻广播剪辑等等,既可在线听也可下载,还可声文对照。你也可以用网络收音机软件收听和收看英美等国家英语网络电视和电台的在线节目。

如果要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可以用MSN 和 Skype等即时通讯软件与世界各地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文字和语音及视频交流。笔者就曾用它们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日本、尼日利 亚等国的人士用英语网上聊天。这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很有帮助,而且还可以了解到现代英语的变化。如果有不会的词语你可以用金山词霸搜索客户端软件立刻查找或者进入网站查找,有的词还可听其发音。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首次把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的地位放在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之前。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实现了电子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计算机对图像、声音和文字的处理使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完善,这种聚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同时给英语课堂教学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是以前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能编制课件的计算机教师没有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经验,而英语教师又不会用计算机来编制课件;其二,缺乏编制课件的素材,即使制作出来也不太理想,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我们学校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利用率都很底。解决这两个问题也需要两个因素:〈一〉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自己学会使用电脑,熟练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如PowerPoint, Flash, FrontPage, Authorware, Director等制作软件,还要学会使用一些其他的工具软件如WinZip, WinRAR, Movie Maker, RealOne Player,Real Producer,X DVD Ripper,EO Video。Ulead AudioEditor,StreamBox VCR,Project URL Snooper 等。将教学内容编制成为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并将其拷贝到可移动存储设备如光盘或U盘上。然后就只须带一张小小的光盘或一个小小的U盘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了。〈二〉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想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又缺乏材料,网上丰富的图片、动画、音视资源供你利用,你可以在网络上去搜索你需要的东西,并将它们分类保存起来作为你制作课件的素材,以便以后根据需要随时使用。用它们你就可制作出精美、生动、声图并茂、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投影仪进行课堂教学比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笔者用从网上获得的图片、地图、动画、音视素材制作了Go for it 七年级下期一些英语课件很受学生欢迎,如在教学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时用PowerPoint制成的配有动物叫声的图片或动画的幻灯片来学习动物英文名称,然后进入一个Flash动物园,让学生看草图猜动物,回答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点击草图显现动物真实图片,并用声音播答案,再叫学生把各种动物图片拖到其英文名称上。再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和食性学习相关的描述性形容词,然后让他们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述各种动物,点击声音图标进行听力测试并在幻灯片上订正答案,然后用所学的动物名称和描述性形容词操练目标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Why do you like---? Because they are---.从开始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以来学生上英语课的积极性大增,有的以前对英语毫无兴趣,现在也开始表现出学英语积极性和兴趣。把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还可利用网上的在线网页教学课件和丰富的其他资源以及查阅任何你需要的信息。这就把课堂直接延伸到了互联网,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以前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课堂和教本,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使他们把英语学习时间延长到40分钟的课堂以外,到互联网上浩瀚的英语世界海洋里去遨游,教师只须向他们介绍适合他们利用的一些资源让他们去查找就行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进取。这样对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都极为有利。

随着学校网站的建立,计划将在我们学校网站上开辟英语天地,编制英语网页课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可以完全的自主学习,学生可全天候的在学校、家里或网吧里等任何联网的电脑上进入学校的英语教学站点学习英语。网页课件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本人,他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因此学生不必担心由于答案不准确而受到讥笑。在进行语音交流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发音不标准而感到羞愧。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大减少,学生能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成功,不断猎取新知识,培养自己应用英语的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帮助所有学生达到自身最高的标准。

当前学生上网打游戏、聊天的比较多,禁是禁不了的,只有引导他们转向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网上活动。以前就向学生介绍了网络上有极为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进入国内外许多大的图书馆去在线阅读想读的书,叫他们去查寻。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 时,跟他们介绍网上有很多笔友俱乐部,很多机构在帮助世界各国的孩子找笔友,叫他们到网上去查寻,找英语国家的中学生做笔友和网友,申请注册电子邮箱给国外的笔网友发电子邮件;并向他们介绍全球通用的MSN即时通讯软件和方便找到网友的Skype网络电话软件,用它们来与网络上讲英语的外国孩子直接进行文字、语音及视频交流。这既锻炼学生的说和写英语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达到了学有所用的效果,并认识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还叫他们形成习惯:上网就把金山词霸搜索网页打开,以方便随时查寻不知道的单词。一旦他们找到国外的网友,为了交往下去学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就大增,这个可能不是什么好方法,但对于比较普遍的缺乏学习英语兴趣、动机和英语应用交际环境的初中生来说,应该有实际效果的

四、引领学生共同遨游网络英语世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新课标要求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而有无合作精神也是学生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Internet进行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依赖于网上资源,又依赖于参与者的互相合作。这种合作学习形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也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无所不知”之师。而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

教师备课制作课件需要许多资料和多媒体素材,互联网上英语资料浩如渊海,虽然英语教师都有平等的机会来获得网上的资源,但要搜索到,并能利用上它们也不是容易的事,仅仅靠教师个人去搜集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把容易找到的资源分配给学生去找,自己去找难找的资源。而发动学生去搜集、查找有关资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如我在教学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过程中先叫学生去预习要学的内容,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我告诉他们我的电子邮箱,并叫他们凡是认为对教学有用的图片、资料就把它们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来,我在制作课件时就可以利用它们。

学生在网上漫游还可以发现更多的学习资源,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新发现,这样师生、生生协同合作既使网络资源达到更大程度地共享。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随着网络信息及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体制、方法和手段,必将被淘汰。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教育教学网络化向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优化英语教学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探讨,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2

一、课程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服务器运维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等工作岗位培养人才。而本课程主要面向的岗位为网络管理员, 经过调查, 该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包括:网络需求描述与网络规划、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网络设备连接配置、系统和应用服务的管理与维护、互联网连接与安全管理、网络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

二、课程总体设计

《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课程针对“网络管理员岗位”, 通过办公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学习, 能够组建中小型企业办公网络, 能够根据企业需求选择Internet接入方式, 会使用和简单配置网络设备,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熟悉IP地址的规划设计, 熟悉办公网络组建方案;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网络管理员的角度, 掌握企业网络常见故障及排除, 了解企业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具有敬业、诚信、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基于“能力本位、项目驱动、职场模拟”, 将工作过程融于实际任务教学。该课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课程以一个完整的企业工作项目“睿智公司办公网络的组建与维护”驱动, 划分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重构教学任务, 共分为5 个子项目 (模块、学习情境) , 15 个任务 (教学单元) , 并将“网吧的组建与维护”作为课外补充项目。项目设计和任务安排如下:

课外项目供学生巩固学习, 具体安排如下:

三、能力训练任务设计

为了达到课内综合项目“睿智公司办公网络的组建与维护”的总体要求, 特对各子项目设计能力训练任务, 明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训练方式和步骤及预期结果等, 每一项能力训练任务都安排4 课时, 依据训练任务展开教学。其中能力训练任务主要部分设计如下:

1. 网络规划与设备选型子项目包括:认识计算机网络结构和IP地址, 认识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局域网标准, 网络设备选型与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2. 办公网络布线与设备配置安装子项目包括:工作区布线, 布设办公区域有线和无线网络, 交换机连接使用及配置DHCP, VLAN划分与互通配置;

3. 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子项目包括:认识路由器、交换机, 路由器、交换机基本管理;

4. 使用网络设备接入互联网子项目包括:使用ADSL接入互联网, 配置路由, 实现广域网互联, 配置NAT;

5. 网络安全与监控子项目包括:防御ARP攻击, 监控上网行为, 安装使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

四、教学情境设计

针对“睿智公司办公网络的组建与维护”项目要求, 设计教学总情境如下:睿智公司是一家从事网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的公司, 其公司总部在湖南长沙 (CS) , 总公司现有128 人, 公司有财务部、市场研发部、销售部、行政部和生产部。分公司在衡阳, 主要有行政财务部、生产部和销售部。公司要求通过互联网与分公司互通, 对网络的安全有较高的要求, 公司会有自己的网站和FTP服务器供客户和员工的浏览和下载帮助文档。现在需要组建企业网络, 规划网络与IP, 设计实施方案, 购买网络设备和材料, 进行综合布线, 搭建有线、无线网络, 接入因特网, 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保障业务办公网络正常运行。作为参与该项目的网络管理员, 你该如何做?

设计总情境后, 针对各子项目和能力训练任务分别设计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对应的工作任务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70%, 终结性考核占30%。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纪律 (10%) 、单元实践成绩 (50%) 、项目总结及答辩 (10%) ;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上机考试 (30%) 。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 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成《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后, 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 对网络学习也产生了一定兴趣, 能够在实践中慢慢理解网络的一些基本原理, 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也有一些体会:1. 岗位分析要准确, 要通过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 得到职业岗位能力, 再得出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再进行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要尽量与真实企业需求的项目一致, 要有情境设计, 要有需求分析, 要有拓扑示意图。2. 项目设计和实施尽量吻合当前的教学条件, 项目设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可利用资源进行设计, 并且尽量按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来操作, 这样的项目才更有价值。当然, 该课程尚需不断深化改革, 以期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段小莉.浅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J].

[3]王光霞, 唐慧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1 (23) :26-29.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8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数学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是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信息技术是师生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远程教育网、校园网的综合运用,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自觉性。

3、信息技术促使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重要数据、操作过程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类材料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的资源环境,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无法全部生成。运用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在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1、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但以往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课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信息技术正好能弥补了这一点,他能挖掘教材潜力,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获得较多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相对较少,而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使数学教学变得不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愉悦的环境中能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兴趣盎然时,就轻松并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这种整合为我们数学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信息技术的运用,并改变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无法使课堂教学气氛、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效率等方面达到理想程度。教师普遍感觉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少活跃,大多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学生,而制约思维的发展。而现代化教育技术集录音、投影、幻灯、录像、电视、电脑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一体。能扬其之长,合理运用,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优化了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只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样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4、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让数学走进生活。

课下练习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但传统的练习方式单一,一道题目全班演练,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而成绩差的学习却无从着手,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数学训练,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 篇4

4.在网络广告传播、营销传播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由于既有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广告与营销活动的接受程度会不同。例如,在对广告创意和表现方式的认同程度、对促销活动的接受程度、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方面,都会产生差异。

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例如在对色彩的偏好方面,在对艺术形式偏好方面,在对艺术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性符号的诠释与禁忌方面等。这些方面,更多地会影响到网站设计。如果不熟悉另一种文化的相关规则,就可能引发误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应该说,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中都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作为一种全球性媒介作用的发挥。

因此,在网络传播中,我们更有必要提高对跨文化传播的认识,在明确自己传播目的的同时,了解传播对象的价值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找到传播的技巧。

二、不同文化下思维与行为习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不同。

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被称为“图形”(configural)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往往是“直线”(linear)的。

在图形式思维方式中,一个现象是通过它与另一个现象的关系来加以理解的。即通过“众”去理解“一”。而直线式思维,则是通过“一”去理解“众”。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美国学者霍尔曾提出了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与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两个概念。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例如,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长期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的.交流中,直接编码的信息是较少的,即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相反,两个陌生人的交流,却要花费更多的口舌。

霍尔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传播,而美国文化属于一种较低水平的语境传播。

对于高语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的表达的含蓄性,很多外国人都描述过自己的感受。法国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在《迂回与进入》一书中,引用了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一段话:

“仅仅听一位天子说话,是不可能明白他要说什么的。某个外国人,中文口语精熟、以至于能听懂每个句子、在需要时可以用中文写下来,但他很可能无法准确地表明说话者的思想。显然,这是因为说话者并不想说他真正所想的东西,而只满足于表达某种与他想法类似的东西,为的是让别人以此推断他的思想,或他的部分想法。

为成功地与中国人交往,外国人除了要有较深的语言知识外,还应具有很强的推断能力。……”

高低语境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它还与人们的行为特征相关。

威廉・B・古迪孔斯特的研究发现,高语境的人最初与他人接触时要比低语境的人更谨慎,更倾向于以陌生人的文化背景做出假设,问及更多关于陌生人背景的问题。他还提出,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方面,环境对低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小,对高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大。

丁允珠认为,低语境中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对立和直接冲突的态度,而在高语境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的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

其他研究还表明,在“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即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人的过程方面,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更倾向于自我披露,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为了保住面子,而较少自我披露。在语言的攻击性、好辩性方面,西方人也比东方人要更强。

跨文化传播学者列举的东西文化在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在跨文化的情境下更好的开展网络传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至少在以下方面,我们需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传播的技巧,以求更好的传播效果:

1.大众传播方面:

网络新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初探 篇5

——以“神马、浮云”为例

摘要:在语言教学中,词汇是最敏感,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信息高速传播与发展的今天,词汇的日新月异更加重了词汇学习者与教师的负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更要准确把握汉语新词汇的特点,注意新词汇的产生规律及构词特点,用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加准确理解新词新语,达到良好的沟通交流的目的。

关键字:网络新词浮云 对外汉语教学

网络在十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的普及率很低的专业性机器,到现在成为高应用率与高社会效益的大众工具,网络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语言也没能绕开网络独自发展。

网络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了大家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生活速度飞快的今天,大家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上对话。网络由于其虚拟与跨国界的特征,甚至激起了跨国文化交流的浪潮。这样的形势下,网络语言往往成为一种带有“世界语”的意味,行使着它的职责。

网络的语言呈现出一种“病毒式传播”的态势。即新词新语新句型产生周期短,传播范围广,网民认同率高等网络语言自己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媒介。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学习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学习客体。他们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中国高校的环境中,是无法避免网络的新词新语而完成汉语的学习的。虽然这些新词新语并不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纲》中的必要掌握的基本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快速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对外汉语教师也不应该刻意避开这些词汇。本研究意在探讨,如何能准确并且适时地将这些新词新语教与学生了解、掌握。

一、神马都是浮云

2010年是中国网民的盛典,在这一年中,中国网民创造了或者再造了许多新词新语,诸如:犀利哥、„„等等。这是网络发达的一个衍生文化。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了网民们狂欢的圣地,网民们在这里畅所欲言。这里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即使平时最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说话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将自己的快与不快与大家分享。在这里说话,不必要关注辞藻,不用担心是否会犯语病或者用错典故。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瞬间发明一个流行词语。这种“网络众生平等”的心态下,很多人愿意积极的加入各种“论坛”、“社区”甚至不分国界与种族。

2010年十一因为有了世博注定不平静,一个网名“蓉荣”的网友,因为爆料其极品朋友“小月月”的事迹而一下蹿红网络,仅仅两天就赢得了80万的点击率。“小月月”的蹿红,不排除作者虚构夸大的成分在里面,更有网友猎奇的心理在作祟。但是不管怎样,这名作者不仅赢得了高的点击率,更是创造了很多新词新语,火了2010连带2011。

其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就是“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快速风靡网络不仅仅是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更因为,这个简短的句子,代表了中国几亿网民,甚至是十几亿人民的共同的心理处境。在高消费低工资的生存状况下,一句无奈的解嘲。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 篇6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网络 评价

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据统计,仅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截至到4月就有30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相继开展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紧跟其后,许多中小学也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且继续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而在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方面,教育部于199月批准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式的学习。,四所试点高校共招收9000名网上学生;19至初,教育部又批准北京大学、财政部会计函授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试点。浙江大学在两年间招收了近3000名网上本科生和 200名网上研究生,并开设了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等课程。

很多教育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我们装备计算机并将其连接入网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

二是要针对网络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三是要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培训。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7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与以往体育教学的异同

首先, 在教育观念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为中心, 以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目标, 以课上练习为途径, 强调教师的“教”,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学”。师生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民主型。

其次, 在教学模式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 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听教师讲解技术要领等进行的, 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学模式也将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模式。

再次, 在师生交往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 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交往极为有限,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 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 自主构建。

最后, 在学生创造力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 习惯于用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 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 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交流与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克服了以往体育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进行体育教学

由于计算机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 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 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最简单的一类就是将有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挂图、示范动作等通过电脑处理后演示给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挂图中的动作制作成动画, 并出示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的文本与示范动作, 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和指导,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二类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如立定跳远教学中蹬地角度与身体运动的关系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很难使学生理解和看清, 我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蹬地的角度与身体的运动方向的关系, 使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其内在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往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展示学生看, 教师通过计算机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 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创设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情境, 通过任意改变问题条件, 自由输入各种参数, 观察、比较实验结果, 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 找出问题的焦点, 发现问题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 拓宽教学空间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网上学校应运而生, 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操场或教室, 而是向社会化发展, 教师主要的任务由“教”改变为“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可以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得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 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信息社会, 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 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 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相反, 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 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 利用电脑软件或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 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此外, 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 如体育专题网络、体育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体育专题新闻、体育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体育电子杂志等, 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Wu Zhenli

(1.Wuhan Urban Construction Workers 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s,Wuhan 430016,China;

2.Wuhan City Construction Committe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Wuhan 430016,China)

Abstract:What’s the network major ro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play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technology,if without clear location,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rained students to be qualified for the request of society.So we must make it clear what’s the demand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be employed,in that case we can make module courses which are targeted for the job demand.We als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and then we can train network technology workers which not only are qualified for theory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ability,so our students will have advantage i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ajor;Practical teaching

一、中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无须多说,网络专业岗位分布的广泛性众所周知,社会上需要大量的网络工作人员也是无容置疑的事实。为此,一些中职学校也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但现实中有多少中职生能“适应”社会用人的需求,真的很难说,学生走向社会时理论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就本人所了解,中职网络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技能含量都不高,原因在于目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很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

中职网络专业到底在网络技术领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至今定位不够清晰。学生步入社会,对网络技术只知道大概,真正在实践中又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中职学校未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二)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定位不清,课程设置当然也就是全面而非“具体”,很难充分把握“适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就业岗位定位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视乎是全懂各方面的皮毛,但不能深入,再加上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且缺乏适合中职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的有很强针对性的相关教材。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职校现有的师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直接从高校毕业到中专任教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不了解社会需求,如何实现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虽说在教学中,也尽量通过案例教学,将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工作过程传授给学生,但“说”和“做”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职业化、专业化的素养。

二、中职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国家“十二五”發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着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此,笔者认为,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网络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应该将中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造就网络工程、管理与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具体体现在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网络集成以及网络技术管理支撑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专业建设根本,构建和实施围绕服务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瞄准就业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并指导教学、参与教学,教师团队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学生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相融合。

三、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中职网络技能人才是具备一定的网络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只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才能造就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专业定位能力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对应的能力要求来确定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按照实际岗位对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构建形成诸如网络基础、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要求为核心,加强建设专业课程,来促进网络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较高水平的发展, 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技能要求,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素质需求等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按职业岗位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见下图)

采用模块化教学,使每一个教学模块对接一个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核心能力为主线,核心课程要围绕目标设置,加强专业骨干课程建设,并要体现鲜明的中职特色,达到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一致性,拉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水平建设。

(二)教学过程灵活化,能力培养自主化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体系分解,分解后按照要达到的目标将内容整合成几个小模块,小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分解成“网络概论、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与应用层”等五大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优化整合成若干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重构核心知识框架。设计多个实验项目,结合能力目标分成几类,每个实验项目设置较详细的背景描述和配套的思考题,在不同的环节中融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和实用价值,力求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初步具备局域网组网的技能,逐渐达到“组网”→“建网”→“管网”的教学目标,完成从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所需的实训实验。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为学生能胜任网络的设备运行、安装、调试和维护这些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组织沟通能力、网络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解决问题又具备创新精神。

(三)教材自主化,创新化

教师须在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既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观点,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教材观,自主化编写教材。针对中职学生除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到两年,专业课和实践课时间不足的学习特点,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编写教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的融合;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企业相关的用人需求,根据本学科相关的动态,有选择性的编写本教材的内容。

(四)突出学生学习的实战化、趣味化

中职学校要加大实训场所和设备的投入,尽量满足课程的实际性需求,当然不是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但教学过程中实践部分必须实战,可以创造性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教学。可将淘汰的计算机组建网络实验室,并配置二手路由器、交换机来完成局域网组建的实验,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房组建学校网吧,让学生自主建立,自己维护管理,老师可以在网络中制造各类“故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能起到很好的实战作用。如果实训条件好,加大设备投入,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立,从网络设计,到布线施工,安装、检测 调试 维护管理等一系的实战中获得收益,学生必定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样才能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证明,生动、活跃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散难点,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識,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五)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力度,全面开展“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

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网络工程建设和培训,同时通过“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共同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开办企业岗位“订单”班,将课堂转入企业一线,使学生更能感受社会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能缩短就业适应磨的合期。

参考文献:

[1]周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创新探析[J].职业教育,2010第4期

[2]蒋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3]刘善庭.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初探[J].管理观察,2009第12期

[4]黄伟敏.加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篇9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也发生着巨大变革。陈至立部长为此撰文指出: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网络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可以说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重点是教师;网络化课程体现着建构主义思想,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重点是学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境,通过与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达,来完成意义建构。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的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 ① 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外延性知识。 (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② 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令目标知识 (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知识)以及伴随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制成网页。网页的设计应体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性和相联性。最好设计成多套的学习路线,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③ 学生浏览网页,完成自主学习。在这种以网页浏览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操控电脑,浏览精心设计的关联性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通过讨论及接受个别辅导,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各种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为深层次的理解创造空间。 ④ 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而本网页不能解决的时候,可指导学生浏览互联网的其他网站,查询资料,解决问题。 ⑤ 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讨论层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深化,把自己的理解与熟悉或者写成论文、或者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制成网页,向其他学生展示,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论、观点进行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问题的设置是最要害的。教师应该让学习者知道将要学习什么,且这个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爱好。其次,资源的搜集与处理是重要的。资源是指一些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有关信息或网页清单,这些资源都是指导者预先选定的,以便学习者能将注重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这样学习者才会通过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和网页中所提供的相关资料,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求把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等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在上述整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策划者,包括前期探索环境的建立和探索过程中的适时引导。在后者中,教师处于一种同时兼顾整体和个体的状态,需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做出引导。

网络资源与英语教学初探 篇10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资源

一、引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学生今后 发展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 和决定着一个人今后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将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影 响和决定着这个人的发展方向及其人生轨迹。所以,我们的小 学语文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只关心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 养的现实发展水平,更不能只关心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应把学 生眼前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统一起来,更多地思考我们今天 的教育为学生明天的学习积淀了多少能量,为今后的发展找 到了怎样一个支点,从而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那 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如何实践,才能体现对学生发展的 终极关怀呢?笔者以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的东风东路小学,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开通了校园网,创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BBS论坛,这为我们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硬件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该模式过程见下表: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阅读课《我多想去看看》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实践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了解到身处南方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亲眼目睹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所以我就事先找了一段庆祝我国五十周年“国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在引出这段录像之前,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激发了学生急于看录像,抒发观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自主发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诵读配乐诗歌之后,让学生想想:“小作者多想去哪儿?他想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个语句,为什么?”这种属于阅读个性表达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为后来上机创作自己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地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心理、个性的发展。

(三)品词析句,点拨启导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在大家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提出诗歌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参与程度更加广泛。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性,建立起一个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课堂立体结构。其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我充分发掘这首诗歌的语言训练因素,努力实现具有综合性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内容:

1、引出诗歌中的隐性人物“妈妈”,设计“妈妈”和“孩子”对话的情境,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

2、自编歌曲,利用课间热身活动“唱课文”,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既再次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又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再者,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如:“这位同学很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理解、感悟语句,真会学习。”“这位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朋友,请你仔细欣赏他们的表演,给他们打打分。”“你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最后,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扩展资源,阅读积累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网络课的阅读质量。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选择与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如果按照惯例,仅仅从课文的题目选择拓展材料,无疑内容和层面都显得狭窄而无太大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爱国篇”,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诵读北京名胜篇”这两个方面来组合阅读材料,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拼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有效而成功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的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文化、积累了精神,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打字表达,读思结合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比如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它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五环”——“两点一线”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阅读课。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上,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中我用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以及我的表情,都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我们在学习完《两只小狮子》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狮子妈妈,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读。特别是在拓展阅读环节,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自主阅读,浏览网上阅读材料的时候具有的随意性和不持久性,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像比赛读,邀请小伙伴读,表演读,带着问题读,选择精彩片段读,抒发感想读,明白道理有收获地读------都是常用的阅读方法。

2、始终没有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脑不能代替老师,老师的角色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越充分,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3、语文学习综合性、生活化的体现。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仍不能忽视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百科全书”,应将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化,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运用、巩固语文知识。

五、结束语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已列入课程。传统教学将识字、阅读、写作分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而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合一,在拼音教学中就同步运用拼音输入法教学生在电脑上打字,为学生的创作表达奠定了基础。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提供孩子创造思维的舞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高三必知的话下一篇:院团委社外部08-09年上半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