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精选8篇)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1
合作编目——网络资源书目控制的必由之路
王绍平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200030)文 摘 对网络资源实行书目控制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资源数量大、增长快、稳定性 小,唯有走合作编目之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OCLC顺应网络资源发展的趋势推出CORC计划,把“编目资源共享”的概念引入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控制,其中颇有值得我们思索与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网络资源 书目控制 联机合作编目CORC计划
1网络资源书目控制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90年代以来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我们展现了网络资源的巨大脑力与潜能。但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一样,网络资源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信息无序,无用信息掺杂其间的污染,给有效利用制造了日益严重的障碍。
对网络资源内容的监管、对不良信息的过滤、用搜索引擎对无序信息的查询,正是为减轻网络上信息污染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图书情报机构在组织文献信息和书目控制方面的类似做法是:文献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利用。正如文献信息的扩展迫使人们注重文献信息的组织、控制那样,网络资源的激增也使网络资源的组织、控制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对网络资源实施控制的主体(包括政府的与社会的)中,图书情报机构有其独特的优势。图书情报机构对非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将其施行于网络资源的控制可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图书情报机构对网络资源进行编目,即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可以同耐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实行沈选、过滤、描述、标引,以便于查寻的方式把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这是利用网络资源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1]。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不少图书情报机构将其丰富的馆藏转化为网络资源,在网上开发Web界面的联机公共目录系统 Web PAC便是一例。
网络资源与非网络资源有共性,这是图书情报机构进行信息控制(主要是书目控制)的前提。但网络资源也有区别于非网络资源的个性。首先网络资源增长迅速、数量巨大。据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因特网上可编索引的网页已超过10亿[2],仅此一项,其增长规模已超越了现有的非网络资源。当然这10亿网页并非全部值得编目,但仅对其进行筛选,也非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可以应付。其次,网络资源变化多端,流动性大,稳定性小。目前MARC格式(USMARC与UNIMARC)都没有链接网络资源的856字段,由于网络信息地址时常更改,为了维护856宇段链接的有效性,就需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此外,网络资源本身的修改与版本更替也增加了网络资源编目的难度。2
从联机合作编目到“台作联机资源目录”
联机合作编目在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已成为传统文献书目控制的成熟方式。编目资源共享降低了编目成本,提高了编目效率,随之而来的编目工作社会化,促使图书馆的结构向有利于用户服务的方向调整。在美国,由于推行联机合作编目,近10年来几乎所有的公共、大学与专门图书馆都缩小了编目部的规模;有些图书馆甚至取消了馆内编目业务,把全部编目工作委托给OCLC等专门的编目中心。近年来,联机合作编目在国内日益受到图书情报界的关注,编目业务的标准化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发展为推进联机合作编目奠定了现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正在积极推行联机合作编目,编目资源的真正共建、共享可望在我国逐步推广。
网络资源编目既然是传统文献编目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而网络资源又具有数量大、增长快、稳定性小的特点,实行联矾合作编目更是理所当然的必由之路。美国的OCLC在积其数十年合作编目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顺应网络资源发展的趋势,及时推出“合作联机资源目录”(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Catalog,CORC)的构想,把“编目资源共享”的概念引入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控制,其中颇有值得我们思索与借鉴的地方。
CORC计划的有益尝试 3.1
概况
OCLC很早就致力于电子资源的组织与控制。它积极倡导元数据(metadata)格式的研究,参与制订了“都柏林核心”(Dublin Core)元数据规范;在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RDF、(资源描述框架)等工具描述电子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它在网上建设的Inter Cat与 NetFirst便是两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网络资源数据库。早在1997年,OCLC研究署(offce of Research)就信息技术与因特网的发展对未来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为联机联合目录的未来取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认为OCLC应该适时地将网络资源的合作编目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1998年8月研究署正式向 OCLC研究顾问委员会(Research Advisory Committee)提交了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计划的构想[3,4]。
CORC计划的目的是在自动化编目工具与图书馆合作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建设共享的网络资源数据库。这是将传统的图书馆实践与原则——文献信息的选择、描述、标引、利用——运用于网络信息存取的有意义的尝试,也是联矾联合目录向网络信息领域的扩展。
CORC建立的数据库有4个:资源记录数据库、规范数据库、寻路器(pathfinder)数据库、杜威十进分类法数据库。其中资源记录数据库相当于一般的书目数据库,以Dublin Core或MARC形式提供网络信息;寻路器(pathfinder)则以网页的形式揭示网络资源的书目信息及其与资源的超文本链接。
1999年1月,以 Inter Cat与 Net First中的数据为基础,开通了试验性的 CORC数据库。同年6月,已有80多个图书馆申请加入 CORC计划。OCLC将在2000年7月正式推出 CORC服务项目。3.2
功能与特点
CORC采用的软件平台与各种工具可以为图书情报人员建立网络资源数据库提供以下的服务[5,7]:
①快速生成资源记录(即书目记录);
②自动标引杜威十进分类法类号;
②自动抽取关键词;
④自动进行规范控制1.
⑤通过合作与机器协助的方法维护记录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⑥提供生成、编辑寻路器(Pathfinder)的先进工具。
人们可以按联机合作编目的程序从网上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经编目后上载给 CORC数据库,OCLC对输入记录进行审核(质量控制与查重);或者直接从 CORC数据库下载所需的网络资源记录,将其纳入本地的数据库。借助 CORC数据库,可以生成、编辑、输入、输出3种数据:资源记录、数字寻路器(digital pathfinder)、规范记录。资源记录描述网络资源的书目信息,可根据需要选择MARC或Dublin Core格式;数字寻路器能直接由资源记录生成。用户访问 CORC数据库的界面有多种:比如一组可测览的网页、标准的 OCLC SiteSearch界面、基于杜威分类法的测览器、Z39.50客户机等。
鉴于网络资源数量众多、流动性大的特点,CORC计划一方面充分吸取传统的联机合作编目的长处,另一方面尽量发挥自动化编目工具的功能以减轻网络资源采集、选择、描述、标引、维护的强度。
①根据用户提供的UBL,搜索、获取(harvest)相关域名的网页,为相关网页及其所有链接生成一系列的资源记录。而且可定向获取具有EAD(EncodingArchivaI Description)与TEI(Text Encoding lnitiative)头标的网页,并自动生成资源记录。CORC工具在获取某一网址后,能自动过滤出关键概念与关键词作为索引词。
②采用机器辅助方式标引分类号与主题词。安装了丰富的机助编目工具,如杖威十进分类法(DDC)、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标题表(MeSH)、美国国会图书馆名称规范档,以减轻编目人员的标引工作强度。
②由成员机构分担维护URL,当用户的记录包含无效的URL时,CORC的自动链接维护工具会通过“状态屏幕”及时通知用户,由用户进行核查、更正。3.3
软件平台与标准
CORC数据库的软件平台是 Mantis,这是一种适用于任何元数据定义与界面的网络资源编目系统工具箱[6]。目前存在着众多的元数据规范,这些规范虽具有相似性,但彼此难以兼容。为了支持任意的元数据定义与界面,Mantis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存储记录,以 RDF(资源.描述框架)作为底层的元数据格式。系统可根据需要显示MARC与DublinCore格式的数据,输出MARC 或RDF/XML格式的记录。
RDF是支持各种元数据应用的建模标准,它将网络资源分成“资源”、“性质”、“值”三部分:“资源”是可唯一识别的对象,如一篇文章;“性质”根据用户确定的语义来判定,如一篇文章的题名、著者;“值”是“性质”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词串,也可以是另一“资源”,如具体的题名、具体的著者。RDF模型或由RDF模型确定的每个元数据记录则用XML来描述。这里XML是描述RDF模型的句法。
当用户从数据库检索到一条无数据记录时,Mantis就把记录中的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指令充填到XML模板中。XML模板中的所有数据再按照显示指令转换成HTML 语言,传送到用户的浏览器。有修改权限的用户可对显示的记录进行编辑。由于在显示过程中数据宇段的隐含信息已嵌入HTML,用户可通过测览器直接进行编辑,Mantis在编辑过程中重建被充填的XML模板,纳人经过修改的宇段。用户把更新的记录提交数据库时,系统将被充填的XML模板同原始的XML模板进行比较,抽出填入的数据存进数据库。为使CORC数据库具备自动选择、标引等功能,Mantis还吸收了OCLC开发的其他一些软件,如用于检索的 SiteSearch、用于自动标引的Scorpion、用于因特网资源获取(harvesting)的 Kilroy、基于 Unicode的数据库引擎Pears等。
CORC计划的启示
CORC眼下还是一个试验的计划,但它已显示出合作编目在网络环境下的无限生命力。正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促成了联机联合目录的问世,从此步履艰难的合作编目不仅在发达国家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编目的常规手段,而且在国内也开始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自动化、网络化不但给合作编目带来了新的手段,还为合作编目注人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内容,展示了网络资源合作编目的诱人前景。
尽管目前国内的合作编目与网络资源的组织、控制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已迫使人们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因特网的扩展正使网络资源与非网络资源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网络资源可以有硬拷贝,非网络资源也可以有软拷贝,我们在对非网络资源实行合作编目时,将不得不经常考虑网络资源的存在。OCLC的 CORC计划是在数十年文献信息资源合作编目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并不意昧着我们必须先走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合作编目的路,再考虑网络信息的编目资源共享。既然网络资源的书目控制已载人议事日程,现在就应该末雨绸缎,对编目所用的格式、遵循的标准预作筹措,而更重要的是在推行联机合作编目的过程中考虑到网络资源编目的必要性,以免重蹈文献信息资源编目“各行其是”的覆辙。参考文献
黄纯元.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6):13—19 2
新华杜洛杉矶2000年1月19日电
Hic Key,Thomas,ChiIdress,Eric,Watson,Bradlley C.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ORC as on COLC office of
Research project.OCLC newsletter,no.239:28—31 4
Covert,Kay.The OCLC 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
project.[Online].AvaiIable:http://orc.rsch.oclc·org:6464/
tookit.html 5
OCLC CORC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line].Available:
http://trol Online cooperative cataloing CORC project 王绍平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副研究馆员。本文刊登于《图书馆杂志》2000.4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2
1 阐述图书编目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新态势
与其他传统媒介相比, 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容量, 而且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 发展十分迅速。为了适应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在图书编目工作中引入网络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对图书编目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新态势作如下分析。
1.1 改变图书馆编目对象
过去对文献资料进行编目的对象大部分是印刷性文献, 通常以纸质为载体。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图书编目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文献资料的载体已经不再单纯的使用纸质载体, 而是开始尝试使用声像型、缩微型、激光机读型、磁性机读型等载体模式, 逐渐扩展网络的信息资源, 也就是说文献资源中不仅存在实体文献, 而且也存在着虚拟文献。这些载体的变化导致图书馆编目对象日益丰富起来, 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和机读型文献, 这种机读型文献主要是以微缩声像为特征的电子出版物。同时图书馆编目对象还包括最近推陈出新的虚拟网络信息文献, 从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馆藏结构体系的结构层次和种类复杂多样, 再加上网络资源和信息容量过大, 缺乏一定的顺序性, 对资源的传递和更新速度较快, 给图书编目人员带来更高的要求和较大的挑战。图书编目人员必须在编目好图书资料的基础之上, 能够善于选择和取舍网络资源, 在对文献进行编目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质量较高的网站和网页。
1.2 调整和变革编目模式
各个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编目时, 过去往往采取传统的编目方式, 以图书观编目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为依据, 进行著录、标引馆藏文献并负责组织目录工作, 各个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各为一体, 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手工操作编目, 在这种状态下编目的信息资料并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一般只要求图书馆内的员工和相关读者进行查阅和使用, 极大的限制了图书馆作用的有效发挥。然而近年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变革给图书编目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现代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需求, 联机合作编目被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编编目工作中, 取代了传统落后的编目模式, 成为目前主要的编目手段。联机合作编目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按照图书馆约定的要求和规则, 采取某种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将客户端或者是本地终端高效的连接在远程中心数据库上, 以便能够及时便捷的运用科技处理和传送资料数据记录, 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实现资源共享, 将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利用联机合作编目的方式对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编目, 对图书馆编目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各个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加强合作, 促进馆藏编目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且还打破了各个图书编目工作独立工作的局面, 使得图书编目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使得图书馆系统能够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中形成自身的网络体系, 促进本行业或本地区的馆藏编目工作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 形成整体的图书馆网络系统, 促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1.3 扩展图书编目工作的服务范围
众所周知, 时间和空间经常会限制传统图书编目工作, 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也十分狭窄, 仅仅只对该图书馆馆内文献和与之相关的读者提供服务,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 要求图书馆必须对外界开放其馆藏资源, 为了适应网络化的发展环境, 馆藏编目工作的服务服务必须随之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 不断扩展图书编目工作的服务范围。第一,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不断丰富了馆藏编目的对象, 编目不再只以本图书馆馆内文献为唯一的对象, 并且不再局限于只为本馆读者提供服务, 而是将整个联机编目客户端规划到了服务的范畴。第二, 多样化的网络资源改变和扩展了图书编目工作的职责范围, 当今时代的图书馆具有多重功能, 服务也各式各样, 给读者提供了多重的选择, 不仅可以享受图书馆带来的检索型服务、多媒体数据库服务以及全文型服务等服务, 满足其对资源的快捷需求, 还能够额外的获得欣赏音乐和看电影等辅助性的娱乐性服务, 大大的增强了读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第三, 增添了编目人员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编目人员扮演着多种角色, 既可以整理和加工文献, 也可以开发和指导信息资源, 并且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也促使编目人员可以直接和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以便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 图书编目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简析
2.1 编目模式标准不统一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编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编目标准, 按照机读目录格式对文献进行编目。尽管我国制定了编目标准和规范, 但是各个图书馆在在执行编目工作时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编目人员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著录机读目录中特有的代码字段, 导致编目数据的使用范围大大受限, 不能进行联网, 只能供本馆内人员和读者使用, 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 不统一的著录标准和机读目录格式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在不同目录之间对数据的交换和应用, 导致编目资源出现重复浪费的现象。
2.2 联机编目不合理
网络技术引入到图书编目工作中, 采用联机编目模式, 可以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 构建图书馆编目网络化体系, 实现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但是每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 导致联机编目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 每个图书馆均具有自身的自动化系统, 并不支持TCP/IP网络协议, 对联机书目中心数据库的资源不能下载, 使得联机编目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第二, 不能有效的执行和管理文献编目标准。我国制定和出版的编目标准不能和编目规范相统一, 导致很多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编目时所参照的标准不一, 即使对统一标准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分歧, 大大降低了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 部分图书馆难以摆脱传统编目模式的影响, 不能有效利用联机编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网络环境下创新图书编目工作的有效路径
3.1 改变编目模式, 进行标准化建设
要想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在图书馆编目中应用联机联合编目方式, 必须以规范化和标准画的书目数据为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我国针对图书编目所制定的标准很不统一, 严重限制和阻碍了编目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 第一, 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对图书馆编目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规定明确全国各地图书馆所必须遵守的编目准则, 实现编目规则的统一性。第二, 在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编目的过程中, 应该采用联机联合编目模式, 替换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 并且各个图书编目人员必须能够在理解和规范机读目录格式方面达成一致, 著录时严格以机读目录格式为参考依据。第三, 图书馆编目标准不是一层不变的, 而会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就需要各馆编目人员能够不断调整自身的编目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一旦机读目录标准发生变化或者是政策出现变更和重新修订, 编目人员便及时对原有目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3.2 提高图书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图书编目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编目对象摆脱对传统以纸质为载体的馆藏文献的依赖, 逐渐转向了多种载体文献, 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高技术难度极大的增加了图书编目人员的工作量, 对图书编目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时代的编目人员必须高度关注对文献的编目工作, 特别是保证新书的质量, 以便其能够较快的在市场上流通。编目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图书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一, 编目人员需尽快对编目流程进行熟悉和掌握, 促进编目质量的提高。曾有学者对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进行如下分析:“通常的图书编目工作常被分成打包、盖章、贴条码、嵌磁条、数据套录、查重、分类、著录、编目校对、打书标、贴书标、打印送书清单、点书、送书等十几道工序”。由此可见编目流程是多么的繁琐复杂, 编目人员对编目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后, 便可极大的降低编目工作出现错误甚至被迫返工的可能性。第二, 编目人员必须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灵活而高效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编目人员主要采用套录编目方式对文献进行编目, 而获取套录数据可以从书商提供的数据、联机编目数据以及在版编目数据这三个渠道获得, 通过套录编目, 既可以节省编目成本, 节约时间, 降低重复劳动的几率, 促进编目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促进编目工作流程的简化, 实现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3 提高图书编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 促进了图书编目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网络技术被引入到编目工作当中, 编目人员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扩展。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编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编目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因此, 提高图书编目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编目人员对文献进行编目时必须树立自信心。编目人员要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和勇气面对发生改变和调整的工作方式和环境, 无论出现何种改变都能够坚定自身的信心不动摇, 对工作一直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 除了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外, 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以便应付工作所带来的挑战。第二, 图书馆必须加强对编目人员的培训力度。编目手段的日益网络化和技术化, 对编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专业知识过硬, 且对计算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编目人员才能满足现代编目手段的需求。然而目前很多编目人员却缺乏严谨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个人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 迫切要求加强对其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通过继续教育, 职业培训、在职研修以及业务交流等途径对他们进行综合培训, 以便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和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编目队伍。第三, 鼓励和指导图书编目人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除了要求编目人员对编目规则和技术进行熟悉和掌握以及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之外, 还应该鼓励编辑人员积极进行科研立项, 针对编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技术创新和突破, 以便使得编目工作更加实用化和规范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过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给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作为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编目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时代的来临, 对图书编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图书编目工作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限制了图书馆的继续发展, 亟待变革和创新。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所面临的的新形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以便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编目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清霞.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09) .
[2]林桦.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08) .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3
1网络环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共享到他馆的文献资源,同时获取科研、管理、经营及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冲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建筑实体,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基础从文献资源向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转化,扩展了信息服务的空间,使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稳定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得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生根本转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并最终导致了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已由传统纸质文献资源,扩展到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媒体在内的多样化资源,馆藏建设也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现实馆藏进入“现实加虚拟”的复合馆藏。馆藏文献结构与网络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各种数据库越来越成为用户通过网络寻求利用相关文献的重要手段。传统图书馆基本上采取一次性购人的方式获得文献馆藏,图书馆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拥有。有的可能是所有权,也有的可能仅仅是使用权。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只限于印刷文献或以其为主的馆际互借、合作采购、联合编目以及书刊目录的交换等。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通过网络对资源进行存贮、检索和传递,快速为用户提供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使广大读者随时可以查阅自己想要查阅的资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为新时代和谐文化提供的优质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图书馆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的基本方式,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基础,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不足矛盾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共享可有效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避免文献资源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充分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和谐文化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水平低,数字化进程慢
目前学校利用网络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学校信息基础结构薄弱,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网络信息来源广泛,不同的实体在组织加工数字资源时采用的方法、标准产生的数字资源类型也是多样化,缺乏指导性的标准环境,势必会影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在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开发商、购买者或管理者,主要考虑的是该信息资源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性是否方便,从而忽视了学校与其他资源的共享。导致信息资源内容相对单一,存储容量有限,以至于形成很多信息孤岛现象。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匮乏,使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较慢,有的数据库只有目录或目次,数字化进程慢,没有形成规模。
2缺乏指导性的建设标准
学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问题。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当中,数据标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依据标准建设的数据源,才能够无障碍、不失真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流通与交换;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很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都是没有互联网通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环境下的研制,各馆又自设系统,因此在一种平台上使用的软件不能在任意平台上使用,导致各馆之间的书目文献数据库无法有效衔接,很难组织起全国性、区域性、系统性网络化书目信息服务,无法实现馆际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3专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涉及的知识面既专业又宽泛,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提出多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电子设备的更新,新设备的引进、开发与利用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建设队伍,所涉及到的相关管理人才、数字图书馆员、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以及法律人才等都非常欠缺。目前,在图书馆界,普遍存在下列状况: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了解图书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高级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一般都比较单一化,且各学科人才配置比例不合理;专业人员专业基础知识更新较慢,网络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三、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事的设想
1加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构建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要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尽快成立为学校服务的多层管理机构,加快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制定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标准规范,版权保护与权利描述标准规范;整合学校及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成立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中心,加强自建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提高自建数据库的通用性。政府要加大投资与管理力度,多渠道筹集数据库建设资金,加快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外文数据库的共享建设,真正实现馆际间的共建共享,从而保证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树立良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观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形式多样的各类文献不断涌现,网络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向网络化信息化迈进,使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扩充新知识,拓宽思路,避免资金和人员的浪费,从重视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转向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环境,不仅要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语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还要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多途径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完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国际接轨为全社会服务,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图书馆”和“大服务”观。
3培养高素质的文献信息管理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服务观念从“为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馆际间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篇4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数量以几何数增加.信息存储载体多元化,信息存取网络化,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空间的`全球化拓展,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发展.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馆藏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实体馆藏资源,虚拟馆藏资源,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等问题.
作 者:厉宏 LI Hong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英文刊名: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4)分类号:G250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 实体馆藏资源 虚拟馆藏资源 特色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5
自编图书数据与CALIS联机合作编目图书数据在规范著录数据上的差异分析-以遵义医学院图书馆为例
介绍了CALIS数据现状,分析了遵义医学院图书馆的图书自编著录数据与CAIS联机合作编目图书著录规范数据在某些字段上存在的差异,指出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李黎 LI Li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图书馆,贵州遵义,563003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20(6) 分类号:G254 关键词:图书馆 编目著录 联合编目 规范数据 自编数据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6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姓名:孙晓伟学号:2010309200406
一、利用馆藏书目数据库查出本馆不同学科图书四种,外馆图书两种。
要求:
1、记录: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词
2、检索结果记录:书名、作者、出版项、藏书地点、索取号。
二、在互联网上查出5条关于本校最新重大新闻
要求:
1、不用本校网站
2、写出所查网站的 网址及检索表达式
3、记录新闻标题、新闻来源、主要内容。
三、数据库检索
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如下文章
1、爱滋病的产生机理及预防
2、H1N1及其控制策略
3、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4、我国经济发展研究
5、股票市场及金融监管
6、大学生素质教育
7、人的自我发展设计
8、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要求:
(1)写出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表达式
结果记录:论文标题、作者、论文来源(所载刊物名称、年、卷、期、页码)
(2)写出中英文文摘
四、写一篇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论文提纲
1、自己命题
2、检索相关参考文献8篇(中文6篇;外文2篇)
要求:
(1)写出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表达式
(2)结果记录:论文标题、作者、论文来源(所载刊物名称、年、卷、期、页码)(3)写出中英文文摘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篇7
一、中职图书馆资源的实际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中职图书馆由于受政策、制度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 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需求。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投入, 但是各中职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还是不足, 直接导致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发展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另外, 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局限使得当其面对泛滥的网络信息时往往迫切需要有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做自己的信息助手, 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面对现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状况以及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高的需求, 现有的中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内部和外部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所以面对现代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整合。但是要充分建立和使用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络信息资源的分配和流向是不均衡的, 信息资源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 而不是必然的, 信息不会自动地被掌握在每一个读者手中。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在于它赋予了读者以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 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不能很好地显示出来, 使读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其优越性,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一个多而杂, 丰富但是无序的状态, 也使网络信息资源不能发挥强大作用。因此, 只有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 这样才能让原本就受条件限制的中职图书馆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功效。
二、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
1.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搜集。要
对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第一步就是要搜集足够多的符合要求的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搜集的方法:
手动搜集。主要通过浏览Internet、查阅报刊、杂志、电视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人交流获得。其优点是搜索到的信息相关性比较强, 准确率高,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搜索的速度较慢, 效率比较低。
全程自动化的搜集。这种方式是使用搜索引擎和专业的搜索软件。搜索引擎作为能够在广泛的数据库中查找网络信息的工具, 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服务手段, 它将Internet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搜集、组织、归纳, 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 通过Internet, 向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它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找到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其产生的数据有可能比网上资源本身还大, 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能够随意解决非文本、压缩文件、图书、音频、视频、动画文件等的索引和编制问题。但是采用这种方式, 准确率也不高, 读者难以找到与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的有用的资料。另外, 还可以使用专业的搜集软件。其优点是方便、快捷, 而且搜集的结果比较齐全。但是就目前来说, 专业的、实用的搜索软件还不是很完善, 所以在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搜集的实际应用中, 可以采用人工搜集和专业的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2. 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
(1) 分类整合法。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中, 依照某种已经定义的概念结构, 分门别类地对信息资源逐层加以规划, 读者通过逐层阅读的方式进行筛选, 直到找到合适的信息线索, 从而利用信息线索找到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 (2) 专题检索法。提供专门的检索窗口, 并且进行多元检索, 读者只要在出口输入信息的关键词, 就可以找到所需信息线索。 (3) 专业软件法。该方法是将某学科或某领域的已经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媒介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 且提供若干检索入口, 读者通过检索入口, 就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或资料。
3. 对各中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
进行系统性管理。近些年来, 我国中职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发展较快, 但由于管理体制、资金、技术原因,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所以始终无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同地方之间、同地方的不同中职学校之间相互分割, 每个学校的体系比较独立, 这样就使得信息资源网络发展不协调一致, 并且存在者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浪费问题严重, 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这就意味着读者要获得准确的、合适的检索结果, 就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同时也加大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难度和广度。因此, 必须加强中职图书馆之间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沟通, 而实现资源共享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只有相互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满足读者的要求。
(1) 要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在全国的中职图书馆应用的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的保障系统, 同时加强各中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统一网络信息资源环境的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2) 加强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 尽快完成能够在全国中职图书馆联网的联合目录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
(3) 建立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 并建立公共查询系统, 通过集体契约的方式来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一些外文的信息数据库, 通过各中职学校的分工协作, 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
(4) 建立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 中职图书馆可以借助这种数据库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查询新书报道。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高效的联合采购机构, 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调控。
(5) 建立统一的各中职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系统, 处理各中职图书馆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相互预约借阅等。
由此可见, 中职图书馆必须通过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高效地对各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有效的整合, 并实现共享, 才能突破中职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瓶颈。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篇8
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赖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有赖于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势必会给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服务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也就是物理实体的馆藏。现在,随着网络环境的出现,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的虚拟馆藏也应运而生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并且因其具有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由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组成。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资源除外。
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协议或申请手续才能借阅等,因而具有间接性。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能够从提供单一的文献信息服务,向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转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虚拟馆藏在图书馆的信息提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馆藏会取代现实馆藏。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缺陷以及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决定印刷型书刊仍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
总之,物理实体的馆藏和虚拟馆藏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新的获取方式就为图书馆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数据库建设和网上信息的组织管理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
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地引入到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传统图书馆正逐步实现向自动化乃至数字图书馆的演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将要取代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组织管理和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但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3.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的出现,给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和信息资源的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对其传统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有科学技术、旅游、消遣和奇闻轶事一类的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重要信息,也有与大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或数百个数据库。在过去,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是自给自足,馆际之间的交流很少。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通过大规模的网络互联,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解决了馆藏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由于有了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多行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共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网络技术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了各个图书馆中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改变了过去图书馆专为某一地区服务或者某一图书资料馆藏有多余,而在其他图书馆中缺少,也即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读者可以利用电子图书馆系统浏览、使用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献
[1]张俊本.浅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
【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推荐阅读:
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12-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12-02
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07-04
图书馆信息资源变化06-09
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06-11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07-11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08-27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