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2024-11-06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12篇)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1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分散在全省各地的42所高等职业学校 (分院) 组成, 各校图书馆均显得基础差, 底子薄, 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少而杂, 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满意度不高。如何为读者提供急需的资源, 提供快捷、方便的检索服务, 同时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校信息资源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否将异地高职校图书馆拥有的教学教参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 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而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崭新的信息资源集合体, 并使读者能够在统一的数据存取模式下, 通过统一用户界面完成对不同数据资源检索利用, 即建成一站式、读者可检索利用的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是当今高职校图书馆应当考虑与实践的课题。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1. 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信息资源整合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澳大利亚800多个图书馆和书店合作启动了图书馆澳大利亚项目, 项目的核心是加拿大国家书目数据库, 库中记录了4200万条书目数据 (其中包括政府出版物书目数据) , 允许参与的图书馆和书店能够共享这些书目数据信息, 该项目用于参考咨询、馆藏发展、编目和馆际互借。近年来, 信息整合成为欧美国家信息资源整合的主流模式。全美十大公共馆一半以上都使用Web Feat Prism。

2. 我国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程度不同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馆, 其整合工作更是走在前面。曾有学者做过专题调查, 被调查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开展了字顺、学科导航的简单数据整合, 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3所图书馆分别推出跨库检索系统服务, 可实现全文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特种文献数据库等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在统一界面下的一次性检索。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还未见报道。为此, 我们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

目前我省高职校图书馆中, 有较多馆藏仍以传统的印刷型纸质文献为主。有一些馆藏资源趋于新型多样, 如:电子型信息资源、网络型资源等, 它们之间的整合需要进行合理全面的规划, 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2. 电子型信息资源整合。

电子型资源种类繁多, 高职校图书馆基本收藏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 (库) 、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数字镜像或链接方式提供的、分散式管理的数据资源。合理规划各类电子资源比例是进行整合的前提, 确立合理的整合机制, 根据读者需求合理分配各种数据库, 实现异质电子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以实现互操作和跨库检索, 建立统一的异构检索平台。

3. 高职校图书馆馆际间的资源整合。

从本校图书馆到全省各高职校图书馆以及引进省外馆际间资源, 包括各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教学方面的课件、讲座、精品课、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 整合成一个有机体, 成为可查可用的信息资源。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是采用调查法、文献法。

信息资源整合所选取的技术方式方法:资源、素材存储依托数据库技术为主。数据资源的访问交流方式以导航方式为主, 辅以跨库检索技术、OPAC2.0系统等。

2.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课题准备阶段 (2010.9-2010.12) ;第二阶段, 为对高职校的教育资源采集整理阶段 (2010.9-2012.10) ;第三阶段, 为资源、素材的归类、技术处理、整合阶段 (2010.10-2012.10) ;第四阶段, 为课题成果测试、成果总结鉴定、结题阶段 (2012.10) 。

四、研究结果

1. 完成对全省高职校图书馆资源状况调查。

撰写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馆藏信息资源调研报告》 (见《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9期) 。调查数据显示, 各所分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量小而且馆藏资源类型多样化, 有印本式、数字型、光盘版、网络版, 有购买类、自建类信息资源, 存储介质分散、无序。由于各种资源杂乱无序, 缺乏对其线索的组织控制, 因而无法方便地检索利用, 造成极大的浪费。

2. 已经制作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查询主页。

该平台的内容。文献信息资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纸质资源类:我们将传统的中图法分类中的22类图书, 重新按高职校专业归类, 分为建筑水利类、生物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财经贸易类、医药卫生类、电子类、计算机等类专业图书。第二类为电子资源类:中国知网和万方期刊、百链云数字图书馆、冰果英语、超星电子图书、读秀数据库。第三类为特色资源:职业资格考试题数据库、数字报纸、核心期刊查询、教学资源 (PPT) 。该平台的价值, 一是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同一个界面寻找不同专业的文献信息;二是读者可以对不同介质的文献资料选择利用, 既可查、借纸质的文献资料, 又可阅览或下载电子文献资料;三是可以进行文献传递, 即介绍给他人或向他人索取, 解决了如果本馆没有不仅能知道什么地方有, 还可向具有这种文献资料的馆方借的问题。

3. 已经与多家同类学校图书馆 (不同专业类型的学校) 商定今后方便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思路

1. 存在的问题。

上述可见, 只要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上建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平台, 这样几十所高职校的读者就可以共享这个“平台”, 但是, 目前这个平台还不可以使用, 因为各高职校都是属于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下设的分院, 只有总院的网站上建设有这个“平台”, 各高职校 (分院) 才可以使用, 否则信息资源的供应商就可能会来找各所高职校的麻烦。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由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购买文献信息资源, 并且在总院的网站上设立《江苏省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平台》, 各分院的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上的资源。建设这个平台所需的资金如果需要从各分院收取时, 建议根据某个分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分档次计费。

摘要: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课题组针对全省同类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问题, 提出建设“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图书馆资源检索平台”, 为高职校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检索利用途径, 也为同类高职校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平台

参考文献

[1]钱仁贵.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情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9) :202-204.

[2]张燕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情报, 2007, (8) :29-33.

[3]钱仁贵.高职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 2010, (11) :256-257.

[4]刘镜, 张维庆, 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10) .

[5]钱铃飞.高校信息资源整合实施方法的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 2007, (4) .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2

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探

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网为平台,以新疆林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按照科技期刊库、科技文献库、科技成果库、政策法规库、技术标准库、科技专家库等分类,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林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借以实现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新疆林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和林业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

作 者:刘红波 李子宁 郑朝晖 LIU Hong-bo LI Zi-ning ZHENG Zhao-hui  作者单位: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63 刊 名:河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3(1) 分类号:G203 关键词:新疆林业科技   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库建设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3

关键词:武术文化 数字图书资源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52-0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由于问题提出以及建设时间都比较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本文就先从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的必要性说起。

1 建立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意义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都有其独自的风格以及潜在的开发能力,借助计算机技术等能够更好的开发文化资源,使得武术文化潜在的优势能够被更好的利用。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了社会上的热点之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能够很好的对武术文化进行保护,另外传统武术文化也需要一个能够交流、传承以及推广的平台,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也能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具有长远性。

2 建立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必要性

建立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一方面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时武术文化传播变革的需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武术文化可以说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文化,尤其是青少年,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体委对传统武术整理时,大概整理了129种拳种,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传统的武术文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所特有的图文声像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面对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与计算机的结合,因此武术文化也很有必要进行数字化管理,数字图书资源平台也有利于武术文化的储存与传播。

3 建立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现状及建议

3.1 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武术电子资源更多的是分布在武术协会、武术学校以及如新浪搜狐等的综合性门户网络,而且很多现有的武术电子资源所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无数新闻动态、产品介绍以及比赛信息等,教学等的内容多是集中在知网空间,内容比较单一,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对武术调查的结果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少、质量差,几乎没什么影响力总体来说就是武术网站不够具有专业性,科研价值也不强,第二点就是没有什么特色,定位不清楚,电子资源很是分散、无序,内容比较肤浅,没有经过系统严谨的整理,内容乏而无味;第三点便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页设计不合理,搜索利用非常的不方便;第四点便现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整体严重缺乏生命力。

3.2 建立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几点建议

一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定位以及建设的一些原则,可以把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定位为:为武术教学科研而服务,内容要包含鲜明的主题,要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内容主要包含归家机以及升级非物质武术文化遗产;整个平台最好以静态页面为主,可适量采取动静结合,把图像、音频等设计其中,使得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要符合先进性、稳定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在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建立中,最好选用比较稳定易于操作的软件,在数据的加工过程中也要符合相关准则,在收录资源时,要做到多种资源相结合,保证原始资源的权威性,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资源要经过严格筛选,资源要以武术教学与科研训练等为主,另外这些武术资源也要及时的更新,保证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充满生命力。

三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软件不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可以自主开发,也可以选用现有的一些商业软件,我国数字图书馆常用的软件包括清华同方的TPI、北大方正的德赛(DESi)以及麦达数字图书系统等,一般选择软件时除了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到所选取的系统要与其他数字系统爆出一直,以方便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这里举出两种检索入口,一种可以根据武术拳种来进入,另一个入口就是根据内容主题、题目等来进入。

四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建设中,数字图书馆质量的基础就是数据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这也是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由于不同的数据所涉及的数据标准不同,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参照DC、BRAcore等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以及国内的一些标准来制定,以方便以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五是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建立完成以后,需要对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需要组建一个更加专业性的团队,要想保证数据库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据库建设成员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这些团队人员要具有相关的武术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对现有的一些人员要加紧培训,以保证日常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干礼与维护。在对武术文化数字图书资源平台进行管理时,学校还要做出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以便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述了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的意义,接着又论述了建立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的必然性,最后又说明了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的发展,在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中仍然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杨艳红,韩红雨.河北传统武术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2013(7):78-80.

[2]杨艳红.河北省武术网站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4):89-91.

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分析 篇4

1 建设区域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性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 而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师生。以往, 这2类图书馆只给予各自的读者群体服务, 但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2大读者群的需求发生了转变:高校的读者为了扩大知识面, 需要借助公共图书馆了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随着社会读者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 社会读者具有了应用技术研究的需求, 而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 建设区域数字图书馆实现服务共享, 进而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成为区域内各类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实现服务平台共享、将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好的基础。

2 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区域资源共享服务需要依托服务平台进行, 而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情况成为了衡量平台建设是否成熟的标准。

2.1 确保各区域资源的及时更新

区域平台的资源中有各种商业性质的数据库, 而相应的数据库能自动更新、维护各馆数据。采用远程访问的形式合作可做到实时更新;采用镜像更新可通过网络做到每月或每周更新。这些方法替代了传统的技术人员上门更新或邮寄媒体介质拷贝, 从而缩短了时间消耗。但对于OA开放数据等资源, 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 因此, 应及时更新模块,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从而确保区域平台数据全面、新颖。

2.2 建立互动平台和信息交流系统

学术研究的关键在于交流。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 还拥有众多的读者, 其层次和领域应各不相同。因此, 可设立相应的交流模块, 为读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创造机会, 并能在平台上获得其他读者的意见, 这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大量读者的充分交流, 从而实现共享数字资源和人的智力资源。

2.3 提供相应的学科服务

随着国内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引入, 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科馆员深入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 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 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因此, 为了更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 有必要提供学科导航等学科服务, 这有利于读者迅速找到学科资源。

3 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匮乏, 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 简化复杂的查找过程, 以读者信息资源需求的满意程度为目标, 立足于读者的实际需求, 这对图书馆资源开展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因地方经济的差异, 图书馆多以期刊、论文和图书等为主要内容, 严重缺少市场调研报告等信息, 而这些信息又是读者急需的内容。因此, 对于发展图书馆事业而言, 我们应高度重视其特色程度, 努力使馆藏资源数据库更加丰富。

3.2 网络科技环境的集成能力较低

评价信息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是集成能力。及时汇总和更新信息, 以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集成有效的资源, 这是成熟网络信息资源环境的要求。

3.3 用户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

在我国, 多数图书馆所提供给读者的主要是文献检索服务。其中, 虽然应用了现代化的数据库查找方式, 但传统观念的束缚依然存在, 比如缺乏深层次的现代化信息加工服务, 且存在严重的雷同性。因此,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围绕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 深刻变革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此外, 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资金不足会严重制约平台的发展, 导致硬件设施更新缓慢, 无法有效地利用资源, 最终使平台的设计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4 完善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措施

4.1 重视图书馆区域资源的积累和优化

在图书馆区域资源的积累和优化中, 应注意以下4点: (1) 围绕图书馆主要的用户群体, 研究图书馆馆藏内容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整理和收集市场文献资料, 讨论图书情报;根据市场的需求整合特色馆藏资源, 实现系统化、层次化, 使馆藏目录具备地域特色,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2) 依托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型图书馆馆藏, 有选择地拓宽图书资源渠道, 以构建特色馆藏资源。 (3) 关注国内外开发的先进图书检索工具, 以提高图书馆的软件设施水平。 (4) 需要更加细致、丰富地推广馆藏资源, 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加强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

4.2 完善图书馆的区域资源信息服务

在图书馆的区域资源信息服务中, 应完善以下3方面的内容: (1) 注重与读者的沟通是特色资源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向。应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的资源, 统计、记录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 并分出不同的资源层面。 (2) 图书管理员应积极地向读者宣传特色资源, 通过所构建的特色资源使读者亲身感受到特色资源服务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信息和知识服务应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3 提高区域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构建过程中, 区域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共享特色资源平台应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其中, 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还必须坚守服务岗位, 紧跟时代潮流, 在服务态度上树立“博学、深究”的治学理念, 并定期分类和管理馆藏资料。在新形势下,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以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导向, 熟练运用网络平台。

4.4 创新资源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

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图书馆顺利发展的保障。在建设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过程中, 应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调管理, 并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 进而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合理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设图书馆区域数字共享平台应结合实际情况, 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按规律操作。我们要不断积累和优化区域图书馆的资源, 努力扩展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 以读者为本创新服务, 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建设好图书馆的区域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桂英.对党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思[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3) :56-58.

新航知识产权共享平台信息 篇5

密码:ares2013 AppID:wx1a7cd96a9b33bda4 秘钥:25700cc7af95f6f5e5324c965ccd5c34

微信支付:1383608102@1383608102

372087 友盟统计: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Xhkj@3905505 支付宝:956100488@qq.com Xinhangip123 中国网建:短信发送平台,宁夏新航信息科技

657360 IOS开发者账户: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Nxxh@3905505 正式包:

com.xinhang.intellectual 上传包

com.intellectual.xinHang 分享api安卓账户:

5a9e4809f43e4815500000b0 分享ios账户:

5a9e4886f29d9836ae000213

MD5:

01:FC:67:14:BD:9C:B6:D1:4B:92:D9:E5:3B:C7:64:DC

SHA1: 00:A9:63:A5:FF:26:37:65:5F:1E:38:51:A9:A6:11:B3:7B:A3:DF:76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6

关键词:微信平台 图书馆 信息服务

1.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

自从新浪和腾讯推出微博和微信,如今的社会就进入了 “微时代”。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它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單聊及群聊,微信提供公众平台 、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还能将内容给好友以及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我们不得不承认,微时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传播中心,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微时代的到来势必会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近几年,大量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开通,大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

2.微信服务的优势

2.1用户广泛

信息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3G、4G和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手机上网提供了便利,也使手机成为了重要的上网工具。微信的使用载体为智能手机,因此促进了微信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

2.2用户操作便捷

微信的迅速发展与其操作便捷是分不开的,微信注册简单快捷,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优点。微信不但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和添加微信号来添加和关注好友,还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QQ、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好友的添加和关注,更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展开。

2.3形式多变

微信比传统交流方式更有优势,用户之间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还可以发送包括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混合信息,让信息交流更形像具体。另外,微信公众帐号还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使用户之间的距离,就是指尖到屏幕之间的距离。

3.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意义

3.1 开阔了图书馆管理员的眼界

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公众群中人员的喜好、兴趣,公众对于热点事情的看法会在平台内发布,开阔了管理人员的眼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获取网络信息,改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推动工作的开展,使图书馆的信息更具体更丰富。

3.2 提高读者的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是指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影响人们的思想。图书馆微信是给读者解惑的平台,也是读者交流知识、分享成果的重要渠道。图书馆融汇了所有专家和学者的学术经验,以便读者分享。

3.3 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交流

读者可以通过微信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在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需求,及时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与读者进行沟通。微信交流的方式,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增强了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感。

4.微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

4.1 搜索用户,主动提供服务

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群发的方式发布馆讯、通知,如图书馆节假日的开馆(闭馆)时间调整、发送图书馆的最新新闻、公告、新书通报、新进数据库等。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图书馆学术讲座信息,向读者告知讲座的内容、讲座时间、主讲嘉宾,使那些对图书馆学术讲座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快速知道图书馆将要举办讲座,提前安排时间做好准备。另外,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发出一些提醒类信息,比如说当读者学习繁忙,有时会忘记图书的归还时间,图书馆可以在借阅的图书即将到期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把图书催还信息单独发送给读者,提醒读者还书日期。

4.2 利用微信提高信息服务关注度

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愿意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如何利用微信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关注度变得更加重要。首先,确定目标人群,对使用微信的好友发送问候语,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利用微信对他们的帮助。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主动进行的,更能激起读者们的关注及被尊重的感觉。其次,微信问候形式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还可通过简短、生动、活泼、亲切的视频、图片、语音、涂鸦等方式表达,能瞬间拉近图书馆与用户的距离。

4.3 组织微信好友开展学科馆员服务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信好友进行专业的分类,提供科学的服务。首先,由于信息免费发送,也可语音交流,微信更容易让读者选择与管理人员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图书馆可以通过在网页公布微信号,让读者自己添加好友,也可以主动地搜集学科用户。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需要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需要通过微信语音进行交流。即使读者在外地,也可以通过微信免费获取学科信息的服务,拉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距离,有利于服务的持续开展。

4.4 提供在线咨询的服务

图书馆开通微信并公布微信号码后,使用微信的用户可搜索到图书馆微信帐号,当用户有需求时,可向图书馆微信发送需求信息。如当读者或老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需要获取相关信息时,可以发送咨询信息。当图书馆收到咨询后,可立即搜索信息,并及时给予反馈,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回答,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4.5 应用微信建立信息共享互助网

微信作为一种目前最大化利用互动性的社交媒体,在信息的双向交流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信息共享的服务,由于微信信息传递是免费的,比较方便快捷,读者容易尝试,有利于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图书馆馆员还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建立学习互助网,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即使距离遥远、互不认识的微信用户之间也可以建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小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馆员可以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201-202.

[2]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78-81.

[3]江波,覃燕梅.基于微信的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EJ].现代情报,2013,33(6):41-44.

[4]韦敏革.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5):46-49.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7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共享云

0 引言

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这些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器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这样的云模式提升了可用性。

1 云计算对图书馆的作用

1.1克服传统图书馆的高成本低效益弊端, 传统纸质图书馆馆藏成本大分散性强共享性差, 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数字图书馆以海量的内容和较低的成本, 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 但仍然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即时搜索下载的需求国际互联网和软件大厂商开发利用云计算技术, 使图书馆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和便捷使用。

1.2构建图书馆数字联盟, 一是建立馆际联盟, 整合分享馆藏资源。二是建立传统图书馆与第三方数字资源供应商和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的联盟, 实现传统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图书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联盟与融合, 图书馆向个人和机构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应用服务这些联盟作为图书馆云计算应用与服务的支撑, 共同协作, 向用户提供服务[1]。

1.3建立图书馆数字化标准云计算图书馆通过执行统一的图书馆数字化标准, 尤其是建设图书馆标准化的技术和接口, 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统一的云计算开放接口, 节约迁移改造和合作成本, 在保持图书馆特色的同时, 保证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

1.4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服务扩展以云计算为手段提供的服务, 可以更加贴近用户个性化应用, 衍生出更多新的服务项目[2]。

2 建立共享云平台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各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各自为政, 普遍现象是不仅学校甚至院系各自建设小型数据中心, 并且这些小型数据中心还需要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 建立独立的机房, 造成大量IT资源的重复建设。如果利用云平台, 为各高校教育单位提供一个可以共享使用的计算机教学与应用实践平台, 彻底改变传统一对一配置的格局, 减少学校在基础设施上的被动重复投资, 大大减轻资金压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3]。

3 基于云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可分为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三种服务模式的层次架构、关系是基于读者云阅读服务与云阅读体验角度出发, 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4 智能化管理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读者云服务环境具有网络安全威胁增多, 云基础设施异构性强读者云阅读活动开放性要求高, 云阅读服务模式与用户需求多变的特点, 同时, 读者云阅读服务可能会跨越不同的网络平台, 云阅读活动海量数据传输具有极大不确定性。此外图书馆三种云服务模式之间耦合性差, 云服务平台易用性与可重用性要求高, 成为制约云服务平台建设与读者云阅读服务模式安全高效性的主要因素[4]。

5 云应用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支柱之一, 目前, 欧美国家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开展基于云计算机的图书馆建设模式, 同时也成为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发展方向。云计算的图书馆建设将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大潮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关键位置, 云计算应用也将成为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1) 以Iaas为核心的云计算中心将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图书馆系统应用提供有力的后台保障。目前, 高校图书馆网站用户量的快速增长, 内容日趋多媒体化, 如提供教学视频在线收看服务, 高校图书馆网站要处理海量数据, 就需要以IaaS应用为核心的云计算作为有效支撑。目前已经建成的西安交大云计算中心就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和公共计算服务平台统一的超级计算中心。他作为高校图书馆住处资源中心, 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目标, 有效地节省资金投入和防止资源浪费。在未来发展中, 将面向全国高校提供辐射服务。奖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支撑。 (2) 以PaaS为核心的云服务平台将助力“服务型高校图书馆体系”建设, 建立“一站式”、“一网式”的云服务平台, 提供更高水平的信息资源, 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加快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变, 促进服务型高校图书馆建设。 (3) 基于云计算交换平台将实现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各高校届图书馆信息源工作协同。云计算模式的“信息集成、资源”特性将在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交换平台中发挥巨大作用[5]。

6 结束语

在进行学校在大力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也受到建设经费所限, 要求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其设备需求, 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并与信息的快速访问和有效利用相结合, 成为教育行业电子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萍.图书馆检索系统利用关键词检索的必要性.图书馆学研究, 2004 (2) .

[2]陈香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6) .

[3]Laverna, Saunders.Building the virtual reference.http://www.infotoday.com/it/mar01/saunders.htm.

[4]晏凌.INTERNET信息资源的组织策略.图书情报工作, 2000 (5) .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8

1“医学数字图书馆平台”介绍

“医学数字图书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北京数图华资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综合性知识管理平台。它包括医学资源整合和存放,模块的添加与优化,并能配合医院实施VPN服务模式、个性化资源需求推送服务。平台借助高效而实用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搭建,界面直观,使用简单,内容丰富,用户只需掌握常规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就能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2 平台在本院的安装和使用

2009年6月,本院正式购进“平台”,数据安装于服务器的硬盘上,采用镜像服务模式。全院任何只要与医院HIS接口相联终端,24 h随时都可登录数字图书馆。在IE直接输入http://172.20.0.252:88,或者登录办公自动化系统(OA) (http://204.181.18.38/wjyyoa),点击第一项“数字图书馆”即可进入平台首页。据读者需要,点击栏目按钮,即可进行检索、浏览、下载等,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的影响。

3 平台信息资源整合

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就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分散无序、相对独立的信息对象进行类聚、融合和重组,使其重新组织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的信息资源整体[2]。以下是本院平台的资源整合情况。

3.1 本地镜像资源

2003年起,本院图书馆先后引进了CHKD、FMJS、CMCC、CMCI、CMAC和万方数据(包括中华医学会期刊库和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6种中外文期刊库。现将这些厂商不同、内容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技术不同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平台上,实现了馆藏资源的多样化、数字化和现代化,使相当多的资源和信息形成了知识体系,上升到了系统管理的高度。

3.2 平台基本资源

购买平台即包含8个医药资源数据库:中文图书库(11631册);视频库(4374部);图谱库(14696幅);课件库(课件、动画930个);医学考试库(试题21万道);卫生管理库(有“医院管理”、“政策法规”、“医院国际通用管理标准”4167篇);临床理论库又称知识库(含“医学理论”、“手术指南”、“护理规范”、“药品大全”9992篇);医法讲座库(“名家解读法规”、“运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医院管理”88个视频)。

3.3 外文电子书资源

数图华资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和代理Booksearched外文图书库2.5万册外文电子原版书,其中医药卫生类近万册,可根据各院实际需求选购。本院把书目公布于OA网,通知全院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挑选,然后由图书馆汇总,确定订购数量。每年有新增书目,可不断地随时添加。

3.4 自建特色资源

独具特色的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3]。以本院图书馆藏书和其他文献资料为基础数字化加工所建的特色数据库,在数字图书馆首页设为“自建资源”栏。一是本院经典的权威的纸质馆藏文献,二是重点专科学术性强的、质量高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序化和重组,三是临床医护人员的科研、专题讲座、论文、课件等,四是兄弟医院有价值的内部资源共享,将这些材料交代理公司数字化后添加到平台该栏目。

3.5 馆藏书目资源

本院使用网络版图书管理软件,期刊的订购、登到和流通通过软件操作,图书和期刊合订本依据软件完美的著录标准和著录规范进行编目,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链接到平台,以便读者馆藏资源查询、预约和续借。

4 使用“平台”的特点和意义

4.1 资源整合形成体系

一般数据库无法系统地采用知识挖掘技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增值处理。各种资源分属于不同的数据库,各数据库又由不同的数据厂商提供,难以以一个整体面貌提供给读者,进行异构数据库的数据整合,消除信息孤岛,降低运行成本,成了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难题[4]。本院购买的6个期刊数据库,分别由4个数据库厂商提供,各自有代理商负责,只能让读者孤立地使用各个数据库,分别登录网址,易忘记或搞错,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使用了平台,统一纳入了同一界面,只要记住一个网址,就能方便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真正实现了一站式的服务。

4.2 投资少,馆藏丰富

各类图书馆都面临着经费困难的问题,纸质版中外文图书特别是科技书籍价格昂贵,相反电子书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相差几十甚至上千倍。本院使用“平台”,不仅弥补了纸质馆藏不足的缺陷,而且极大丰富了馆藏资源,有期刊、中外文书、法律法规、视频、图谱、课件、案例等。

4.3 考试的理想平台

医疗行业是关于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执业人员从定级取得执业资格直至退休必须持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测评、进修、考试、晋升均要不断的学习深造,如有一套自动化平台将是管理者的迫切需要。医学考试系统是集“三基”训练、执业资格考试、执业水平考核于一体的考试解决方案,现有10万道模拟试题。不仅适用于科教科和护理部平时定期考试,还可用于考研、晋级、职业医师、药师、护师考试练习和人力资源评测之用,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练习,组卷的模式完全自己控制。以前本院只有科教科单机版“东大‘三基’题库”,每次考试必须人工抽题,打印,考生集中在一起答题,然后批卷;用平台后,只要管理员抽题、组建考试方案,通知考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管理员和主考官在网上查阅和批卷,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分,考生只要在局域网的终端注册考试,可根据工作时间随时进行。

4.4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平台”的使用,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服务范围。不仅可提供高效的全天候的信息查询服务,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即时查找,获取知识文献。系统中可以根据书名、作者、关键词等快速查询,查到即可阅读,没有时间限制,而且通过VIP技术突破空间界限,使医生在院外亦可登录本院“平台”。各种数字化加工由代理商公司免费提供,解放了馆员劳动力。

5 结语

总之,医院图书馆必须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医药知识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和调整策略,强化管理理念,丰富和整合电子资源,把数字图书馆建设得更加完善,满足现代化医院的科技发展需要。

摘要:文章介绍了“医学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及在本院的使用情况, 阐述了如何将各种数据库和馆藏资源整合于同一平台, 分析了使用平台的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医学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席玉爱, 刘芳, 闫茹.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平台建设[J].晋图学刊, 2010, (6) :23-25.

[2]高驰, 王秀平.医学科技文献平台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9, 18 (9) :24-25.

[3]朱蓉.中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与强化信息服务的措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 20 (6) :36-38.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9

一、完善学校图书室设备,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 依据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及与各学科教材相关资料配齐学校图书室图书。保证图书室对学生全天开放, 并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教师随时进行阅读指导。其次,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因此, 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自由阅读, 自由写笔记。而且, 形式要不拘一格, 不求统一, 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动机, 从而使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好帮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 就会减轻疲劳, 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对于小学生来讲, 教科书文本虽然语言优美, 词句生动, 但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是陌生的, 如遥远的恐龙时代是神秘的, 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过只有一个路途遥远的概念。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文章大都是结果性的文章, 是作者思想的升华, 是人物品质的颂扬。学生阅读课内文章经常会有只知其面而不解其意, 不能融会贯通的困惑。文章学完了, 总感觉未到心灵深处。故而,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 对文章的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 只是为了任务而学习, 没有兴趣。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 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 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 学会积累。

l.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 认真投入, 和作者想在一起

读书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 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 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才会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2. 教会学生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创造的发源地。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 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汇报会

机引入竞争机制, 激励情趣。

四、培养创造性, 让课外阅读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在教学中,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学完文章之后, 往往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所以在教学中, 我就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补充资料的机会。如《太阳》一文, 学生在文中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后, 我布置学生到图书室去读书学生的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太阳黑子是什么, 恒星究竟怎么回事……”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丰富了, 知识面广了, 甚至想驾着特殊飞船去与太阳交朋友,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再如, 在教学《赠汪伦》一文后, 我又鼓励大家再次走入图书室, 看一看还有哪些描写朋友之间送别的古诗, 并试着背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收集了《送元二使安西》《送兄》《送灵澈上人》等十几首, 而且熟读成诵, 更喜人的是还有的学生仿照这些诗自己也创作了送别诗, 虽然语言简单、稚嫩, 但在我的眼里它比任何一首名诗佳作都要可贵, 因为这些诗的作者年仅10岁。

五、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思想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升华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现代社会传播媒体已经多样化了, 文字阅读还像历来认为的那么重要吗?”专家认为, 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 是其他媒体不能取代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 科技高度发达, 现代传媒无孔不入, 人们还是要从文字阅读中求得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 精神就愈健康与勇敢。”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充分读书,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 充分地读书, 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过程。因此, 要让学生大量的读书。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内容, 但不是所有内容。40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再次告诉我们, 学生要走出课本, 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当前社会上的图书种类繁多, 学生或家长不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怎样选择图书, 看书的盲目性, 致使学生实际收益不大。这时, 学校图书室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这里书籍多, 可供选择性大。学生在这里实现了阅读愿望, 在这里品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领悟到了阅读的真谛。学生不出校门, 便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真是美哉!实践证明, 孩子们读课外书, 知识丰富了, 在日常运用现代汉语时, 也往往多一些雅致与凝重, 少一份苍白与漂浮;多一份精练与轻灵, 少一份芜杂与笨拙。学生在读课外书中, 体验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那如诗如画的境界, 更感悟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热情, 更让学生在读书中, 形成了良好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10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馆藏资源更加丰富,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尤为重要。随书光盘、电子图书、DVD及CD光盘、视频等多种非纸制文献大量出现, 成为新的资源———非书资源, 图书馆必须打破原有单一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收藏方式。

非书资源, 顾名思义, 是指各种记录有信息并专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非纸张印刷型物质载体 (包括随书 (刊) 光盘、音像资源、课件等) 。对图书馆来说, 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 恰当选择一款适合本馆的非书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 显得尤其重要。

2. 手工管理随书光盘的现状及不足

附带光盘的图书越来越多, 虽然有利于丰富高校馆藏, 但是如何管理和有效利用这些随书光盘就成为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图书馆主要以手工形式对随书光盘进行管理, 虽然其服务管理起来较为简单, 但对光盘的使用存在明显缺点。

其一, 光盘的使用受借阅期限和开馆使用时间的限制, 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供有限的读者使用;其二, 随书光盘特有的质地属性决定了在携带或计算机上使用时易磨损、划伤、丢失, 因此, 无法像图书一样进行频繁借阅。所以, 过去我馆并不提供对随书光盘的借阅, 导致学生和教师对其利用率极低。因此, 图书馆的非书资源迫切需要一个成熟、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加快,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逐渐在图书馆中成熟应用, 非书资源管理系统便有了用武之地。

3. 我馆流媒体VOD音视频资源的使用情况

我馆的流媒体用的是美萍VOD点播系统, 其软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 没有流媒体后台, 因此无法进行快进和后退, 受网络的影响很大;其二, 不支持提供下载功能, 只能在线浏览;其三, 文件录入格式的分类和标注内容很少, 无法自由进行修改;其四, 视频只能支持.rm格式, 前台视频浏览也只能用RealPlayer软件, 局限性太大;其五, 不支持镜像光盘ISO功能;其六, 数据库是自建小型数据库模式, 和市面通用数据库无法兼容, 无法导出和删除数据内容, 数据丢失后很难恢复, 所以美萍VOD点播系统只能算是一个音视频的插件。

由于我馆是艺术类高校图书馆, 学生对于音视频资源的需求很大, 当今世界又是网络的世界, 因此如果网络响应缓慢, 大部分人就不会再使用它, 利用率也明显下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用户从远程或本地登录Web应用页面就可以在线检索所需资源, 在线浏览和下载光盘资料, 可以实时免实体光盘运行各种格式数字资源、执行各类程序, 进行流媒体资源的VOD/AOD即时影音点播系统。

4. 现有非书资源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

国内主要有五家公司提供非书资源管理系统, 分别是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平台”, 南京昂克科技有限公司的“非书资源管理系统”, 杭州卓源科技有限公司的“CD Tower”, 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和合肥博西数据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博西非书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上述公司产品的调研, 结合艺术类高校的特色, 针对我馆的需要, 管理平台要满足以下几方面。

4.1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能, 与图书馆其他系统 (尤其是汇文OPAC系统) 实现无缝连接, 读者通过图书馆原有的汇文OPAC系统对自己所需的书目进行检索, 当检索到含有随书光盘的书目时, 在OPAC记录检索页面会自动出现该条记录的随书光盘链接, 只需点击便可以实现在线浏览、部分下载或全盘下载操作;读者也可以在非书资源管理平台中直接查找自己所需的光盘, 当检索到光盘记录时, 可以通过点击题名直接进入汇文OPAC系统, 获取相关链的纸制书目的信息。

4.2集中管理各类型的非书资源, 站在读者的角度, 根据读者的确实需求对图书馆中的各种电子音像资料, 如CD、MP3、VCD、DVD、磁带、录像带、随书 (刊) 光盘、电子图书、教学课件等非纸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 并提供在线浏览及下载服务。

4.3具有很好的流媒体支持,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读者通过Web点击图书馆音视频资源, 可以在线流畅视听, 也可以高速下载, 并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类型,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五种非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如下:

5. 结语

昂克、CD Tower0、博文系统和博西系统主要是针对图书馆非书资源中随书 (刊) 光盘的管理和服务来开发的, 对于音视频资料、课件等其他类型非书资源的管理不能很好地支持。而“畅想之星”在解决各类非书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集成性好, 灵活性高, 尤其在与OPAC及其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整合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在流媒体的终端接受延迟、环境适应性、系统稳定性和交互性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 如何结合“畅想之星”现有的非书资源管理系统, 研发出适合艺术类高校特有的平台, 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南京昂克非纸质资源管理系统介绍[EB/O].2012.

[2]陈志.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 2011.

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篇11

关键词:WCF技术;移动互联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solving cross-platform problems with Microsoft WCF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with cross-platform as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which includes empirical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technology frame model、services platform user requirement model、services platform and system testing platform,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cross-platform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

Key words: WCF technology;Mobile Internet;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platform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支持档案馆(室)把可公开的各类档案、信息上传网络,开展远程利用。”[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的Web技术已不能满足档案信息服务的需要。用户对于新兴的移动客户端依赖越来越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已不能仅限于传统的Web平台。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跨平台功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既可以满足传统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移动客户的需求,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 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技术与架构

1.1 WCF技术的演进。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它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目前,跨平台服务技术主要采用WebService,在微软推出WCF后,采用新的WCF技术解决方案就变得非常普遍。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服务作为中间的介质,[2]支持多种通信协议Http/Https、Remoting、命名管道、TCP/UDP、MSMQ、对等网、消息可达性、事务流等功能。[3]WCF技术在开发移动客户端上具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向下兼容;二是安全性高。微软公司在发布.NET Framework 3.0/3.5版本中,新加入了WCF技术。WCF是微软开发的一系列支持分布式系统的面向服务编程的应用模型,具体整合了.net Remoting、Web Service、Socket、MSMQ和WSE 等技术,支持跨进程、跨机器甚至跨平台的数据通信,是微软在.NET Framework 3.0/3.5中针对服务领域推出的一项新技术。[4]WCF为了快速响应客户端服务请求,允许应用程序将功能以服务的方式进行操作,不仅有利于业务逻辑封装,而且实现了服务端与客户端的解耦。

1.2 平台开发架构。移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采用微软的.NET体系结构设计,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同时结合VSS(Visual Source Safe)进行代码管理,需要设计三个解决方案,分别为WCF服务解决方案、Web后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与移动客户端解决方案。WCF服务解决方案主要解决通用操作、数据库操作、具有的业务逻辑及服务的发布,对于Web后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与移动客户端解决方案,开发的前提是调用经过授权的WCF解决方案中发布的WCF服务,然后进行各自的功能开发,该项目开发的解决方案是跨平台的,在开发上还需要借助于VSS才能够共同完成,平台的开发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探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型构建,建设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个性化的服务平台,致力于学术成果能够更加便捷、自由地传播和利用,有效缓解传统学术期刊所面临的困境,积极探寻传统学术期刊发展的生长点,不断拓展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沟通渠道,大力推动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5]构建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共享与交流为手段,以知识挖掘和创新为目的,为广大用户实现档案信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提供新的举措。

2 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内容

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的内容包括服务综合管理平台、Web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移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今后可扩展到主流的移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大体系。在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框架模型、服务平台用户需求模型和服务平台系统试验平台。

2.1 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的实证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在运用网络技术传递档案信息,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及统筹规划,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充分共享。[6]如广州地铁集团公司构建基于公司全业务的档案服务平台,覆盖总公司、建设、运营、房产等各项业务;[7]浙江省海盐县建立了档案馆局域网内数字档案馆系统、政务外网集中式虚拟数字档案室系统、政务外网档案信息远程利用系统、互联网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查询利用中心网站系统等四大共享平台。[8]通过实际调研现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WCF应用案例,分析跨平台技术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的组织与整合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其特点及不足之处,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对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进行整合。从信息共享的本质特征上看,必须解决信息质量最优化、共享程度最高效等实质问题,其核心是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创新, 对使用规则进行共同约定。[9]实证研究方法如图2所示:

2.2 构建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框架模型。构建基于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确定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分析服务平台需要提供哪些平台进行共享与交流,建立接口开发标准体系。构建服务平台发布规范文档,提供一个开放的、跨平台的服务定义标准。构建用户中心管理平台,优化共享平台使用者的需求集合,使共享平台能够满足Web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管理平台。构建服务平台服务发布体系,实现可扩展的服务快速响应。具体模型架构如图3所示:

2.3 构建服务平台用户需求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以档案利用需求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横向与纵向整合与共享为手段,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目标的一种信息共享系统,[10]需要深入剖析用户对共享平台的心理需求,对服务平台用户需求进行抽象后再作需求建模。针对用户行为进行分类,通过用户对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开发需求分析,确定用户需求模型,对服务平台的统一开发模型进行建模,构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服务平台用户模型,构建符合开发用户与普通网络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用户需求模型如图4所示:

2.4 构建服务平台系统试验平台。基于以上研究,选择一个应用背景,建立网络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快速共享的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三个方面:服务管理平台、Web档案信息资源平台与移动客户端档案信息资源平台。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通过Web管理界面,实现服务访问用户的权限控制,Web档案信息资源平台是在Web平台上供用户操作的应用系统,移动客户端档案信息资源平台是发布到iPhone商城、安卓应用商城以及新兴的WP商城的客户端软件,该软件可供不同平台的智能手机客户端进行平台的搜索下载及后继的软件操作。

3 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效果分析

基于WCF技术构建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与交流应用服务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纳入本系统的研究之中,中心服务平台支撑起所有平台的中心基数数据服务是本平台的最大特点,这就决定了本平台在多重标准的平台上构建统一的服务意义重大,这样可以为未来的跨平台的服务建设提供示范效果。

3.1 WCF技术成为不同平台沟通的桥梁。构建基于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前,首先要实现对微软新技术WCF进行研究,同时需要对目前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移动客户端进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需要考虑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移动平台的安全控制,目前至少需要控制Web平台、IOS平台、Android平台以及微软的WP10平台,WCF正是不同平台信息连接的桥梁。

3.2 WCF服务接口快速编码实现效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要真正实现跨平台实时数据共享,涉及的WCF开发服务非常多,需要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操作编写对应的WCF服务,这样才能满足移动客户端实际的开发所需,本系统采用管理端动态配置的方式实现WCF服务自动匹配,即设计WCF服务表,用来存储WCF服务所需的必要信息,该表包含服务名称、服务编码、动作类型(增删改查、存储过程、SQL语句)、操作表以及输入XML的字段信息。在快速接口配置实现后,通过在Web管理端进行WCF服务配置,在移动平台调用该服务进行数据操作,本测试采用用户信息注册为例,测试情况如图5所示:

通过从Web页面上进行WCF服务信息的配置,在移动客户端进行档案信息的输入,在数据库中可以实时查看移动客户端的输入档案信息。通过该方式实现移动WCF服务的后继开发,随着功能的增加,代码的编写工作量不会有新的增加。[11]

总之,把WCF技术运用到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之中,平台建立后会产生的效应:一是任何用户通过Web平台注册后可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同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下载;二是通过智能手机、Pad等相关移动设备,可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访问与利用,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效率,增强利用服务效果,[12]实现不同平台的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实时共享。构建基于WCF技术的跨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还涉及运营管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J].中国档案,2014(5):12~14.

[2]李文滔.基于WCF架构的应用开发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2):19~21.

[3]Kola Siva Tharun. ADVANTAGES OF WCF OVER WEB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Mobile Computing [J].2013(4):340~345.

[4]王成良,李韧,王主丁.面向服务架构的电力分布式计算系统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1(2):69~73.

[5]廖建萍.浅析开放存取环境下国内图书馆面临的问题[J].情报探索,2009(4):42~44.

[6]张林华,冯厚娟.信息共享空间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0(6):30~33.

[7]王彩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以广州地铁集团公司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5(5):98~101.

[8]傅荣校,夏红平,王茂法.基于县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海盐县为例[J].中国档案,2015(11):62~63.

[9]诸云强,徐敏.分布式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4):88~90

[10]刘丽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管理,2014(5):70~71.

[11]卞咸杰,杨静,周彩根.基于WCF技术的移动科技论文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论文,2015(8):984~989.

辽宁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 篇12

2009年5月,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计划,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 以智能控制为手段, 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1], 可见实行电网信息化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途径[2], 建设通信信息平台尤为重要。2013年,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正式出版《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 明确提出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对各种电网信息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协同处理, 为电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等各阶段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多元数字化信息。因此, 如何设计并建造一个能够满足当前电网需求并对电网未来发展具有充分扩展性、达到电网全覆盖性的信息平台, 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3]。

电网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系统环境中, 设计建设了各自的信息平台, 不同平台互相独立, 难以互通, 随着时间推移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4,5];而电网详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数据存储于这些信息平台中, 由于这些平台建设过程中, 缺乏总体规划, 平台之间无法互通共享, 因此存在严重的数据冗余和信息多源差异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建设信息平台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标准以及统一的网络系统平台[6]。

鉴于上述情况及现状, 辽宁电力公司将设计并建设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将电网公司的运营、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整合, 满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条件, 同时也提升智能电网中的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7,8]。

1 电网信息共享平台概述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以及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为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传统技术上的制约以及开发先进的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基础[9]。电力生产和使用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和电网公司管理上的复杂性, 决定了电网的分布式和分层式的运营和控制管理结构[10]。基于上述现状, 针对现阶段电网公司中信息资源整合和电力系统控制管理等问题, 提出在电网中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整合不同电网业务子系统的数据[11]。电网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为电力企业提供统一控制、管理[12]。所谓统一, 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网络平台、统一设计标准, 其意义有:贯彻国家电网建设精神, 避免组网模式混乱, 网络结构不统一;解决设备互连、网络互联、应用系统互连等问题, 实现信息共享;节约投资成本, 确保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网络构造思想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之处就是数据的整合, 从数据整合出发, 需要实现基础数据定义的统一化、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结合上述要求, 现有IEC61970/61968 CIM模型可满足数据整合的要求, 利用CIM信息模型描绘典型情况下电力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所含的电力企业全部对象, 可实现规范基础数据定义、指导数据库设计等功能, 并为电力系统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编码方案[13,14]。可基于CIM模型构建所设想的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达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15]。CIM电网信息模型如图1所示。

2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

2.1 平台设计思想及功能

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了解辽宁电网的信息管理现状, 结合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要求, 设计科学的软件模型, 实现电网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将电力公司物资采购、生活生产等常规工作通过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记录;功能基本覆盖电网信息的常规管理过程;实现数据的存储、共享、复制转移等, 为电力企业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16]。

平台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功能, 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知识录入。将原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将具体信息资源进行模板化规范, 包括标题、内容、格式等, 按照规范发布到知识管理系统内。

2) 对资源架构分类, 形成资源地图。构建项目资源库、产品资源库、技术资源库等结构体系。

3) 构建资源权限体系。将企业人员、组织架构信息接入系统, 形成安全共享的知识体系。

4) 资源库积累。建立日常机制, 确定管理流程, 实现知识的日常积累, 保证资源库的常用常新。

5) 全面建立企业知识统计分析机制。通过审查资源共享平台内的资源情况, 对企业信息资源评估, 确保企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

2.2 平台设计原则

从平台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 该平台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平台定位。在建设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 要明确目标平台的服务对象是辽宁电网, 平台主要完成信息资源数据存储、管理、共享等工作。

2) 平台开发技术的先进性与应用合理性。一般情况下, 希望所开发的平台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但在实际的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开发费用, 在保证技术先进、应用合理基础上, 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3) 平台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开放的平台, 支持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共享;平台设计采用分层结构, 方便进行功能扩展;平台对管理者以及用户提供维护工具, 以便对授权数据进行增、减、删、改等。

4) 平台安全性。这是开发平台最核心的技术, 要保证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 必须对所有账号进行管理, 提供安全保证机制。

5) 平台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要求用户在进行数据操作时, 有形象、直观的用户界面。

2.3 平台总体架构

辽宁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参考CIM电网信息模型, 通过电网公司服务总线以及数据抽取、转换、装载 (Extract-TransformLoad, ETL) 技术, 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其他电网信息化系统, 进行数据互通共享。通过可视化报表、决策支撑功能单元与电网门户互动, 实现可视化信息的展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 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能够有效解决现网数据格式不统一、质量不可控的问题, 同时也方便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 需要采用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 与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能量信息系统 (Energy Information System, EIS) 、GIS、规划系统对接。利用标准的CIM模型实现电网资源、资产设备、用电客户、拓扑连接、量测资源等相关逻辑资源的设计和抽象。利用关系模式设计统一存储数据的数据库, 通过标准的SOA适配器与电网服务总线相连。在适配接口处, 对逻辑模型的实体类、属性及关系进行转换。在所辖各业务系统中, 根据统一电网信息模型要求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需求, 大部分业务系统数据均采用经过抽取后的准实时数据。

在信息资源安全方面, 目前辽宁电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 并且为此构建了双网物理隔离的方式, 防止信息资源外泄以及非法入侵。在所设计的电网资源共享平台中, 应考虑“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等安全防范特征。

2.4 平台分层结构

目标平台为4层结构[17,18], 分别为显示层、数据访问层、动态链接库层及数据库层,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层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1) 数据库层主要实现针对电网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 针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规范、不同类别数据库的格式性差异, 通过统一的数据清洗, 剔除不符合规范的数据元素, 确保高层能够正确处理。

2) 动态链接库层为基础性的数据提供标准的数据索引, 并在此针对管理者提供快速检索、查询的数据优化组织结构。

3) 数据访问层重点考虑数据对外的接口形态, 通过标准的数据模型, 提供显示层进行展现。

3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地区供电局与所辖厂站及市县供电局进行信息共享的纽带, 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公布电网信息的途径。所设计的电网数据信息管理主要涉及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图纸管理、投招标管理、项目管理、用户管理。

3.1 运行管理

1) 变电站信息。电网的分区结构方式形成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区域, 并经联络线与相邻区域相连。各变电站相互独立, 同时又可互相支援。平台设计了变电站管理模块, 管理地区所属变电站数据信息, 保证查阅辽宁地区电网的输、配电信息的便利性与时效性。

2) 运行检修信息。运行检修信息管理为电网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电网运行、电网检修动态信息查询、检索与分析的功能, 以达到充分利用电网信息数据调整生产运行、方便设备检修, 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设备管理

1) 基本设备信息。基本设备信息管理的对象是整个辽宁电网输配电过程中的各种主设备, 实现对主设备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形成辅助的管理系统, 以不断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2) 二次设备信息。二次设备是指整个地区参与电网输、配电生产过程的各种辅助设备,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预防电力事故有重大作用。二次设备信息管理是对二次设备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

3.3 图纸管理

图纸管理包括纸质图纸及其电子版, 以及软件绘制图纸的管理。电力图纸的使用和管理涉及电网公司众多部门的数据信息集合、处理及应用, 工程图纸的电子化、集成化是提高管理、查阅效率、保护电网数据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3.4 投招标管理

对辽宁电力公司的投标、招标项目各环节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整理, 存储投招标书纸质版照片以及电子版, 方便查阅, 为以后的投招标工作提供辅助。

3.5 项目管理

对辽宁电力公司参与项目的各环节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整理, 存储项目合同书、技术要求、详细设计、验收报告纸质版照片以及电子版, 方便后期项目审查以及事故追责等。

3.6 用户管理

提供用户账户信息修改、管理等功能。本平台的数据库是网络数据库, 数据信息对所有合法用户共享。对于不同单位、部门的用户, 只能在权限范围内浏览本单位、本部门信息管理中的数据, 从而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

4 结语

上一篇: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下一篇:接地短路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