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2024-07-09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共11篇)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1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随着世界性经济的腾飞,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作为公益事业将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与挑战。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技术的突破, 将把传统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 网络化的新境地。

1 21世纪图书馆

1.1 图书馆管理现代化

图书馆管理手段现代化, 大多数图书馆使用计算机, 建成计算机集成系统, 并向网络化发展,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模型方法的应用, 为图书馆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方法管理图书馆, 是提高图书馆业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2 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改革

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是图书馆本身的自我完善, 其要求是改善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具体制度。图书馆将逐步变计划管理, 在办馆模式上, 正由传统的采访, 期刊, 流通等单功能部门向多功能部门发展, 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1.3 校园网

图书馆网是信息网络最基础的一个层次, 它属于区域网, 其特点是通信范围小, 一般只有几公里之内, 因此一般为一所图书馆或部门所拥有, 建设费用相对较低, 该系统建成后实现单位内联网, 届时通过各处微机均可查询馆内已建成的各种数据库。并通过文化信息共享网与全国联网, 通过因特网使用大量国际信息资源。

1.4 因特网

因特网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用户可以通过书目检索, 检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图书馆和各种专业结构的馆藏目录。该网有各种数据库, 可以提供全文资料, 同享公共软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重点建设地域文化特色的数据库与通信网络, 分主干网、地区网、图书馆内网三个层次, 主干网与因特网联通, 用户开发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十分方便。

1.5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工程项目的信息基础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运用电子技术, 通过计算机网络, 使广大用户能方便地利用分散在不同存储处的电子出版物。数字图书馆由众多图书情报机构的情报信息源选择, 获取所需的情报资料。

2 新世纪图书馆的素质与图书馆员的培训

21世纪信息和知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用的作用, 这无疑给以存储、传播知识信息为目的的图书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图书馆事业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素质。

2.1 图书馆员的素质

21世纪的图书馆, 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因此图书馆员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技术。要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从传统的藏书模式向文献信息中心过渡, 由人工智能服务向多功能的综合智能网络化智能业务系统发展, 这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的必然选择, 未来的图书馆将是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上一个重要节点, 而图书馆员将成为网络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推动图书馆网络进程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 要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综合信息服务, 就必须有一只面向网络应用的图书馆队伍, 必须培养出既有文献资源管理基础, 又掌握组织和提供现代信息服务能力的复合型馆员。复合型馆员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图书馆事业, 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读者,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自觉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 拥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 这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2.2 图书馆员的培训

图书馆员要具有牢固的图书馆学、文献学的基础, 还应具有熟练的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具有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等现代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文献信息意识、文献信息处理能力及现代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新设备、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除了要引进高级人才外, 图书馆要采取一些措施, 运用各种方式, 努力搞好馆员的培训, 提高现有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 让馆员成为即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外语, 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成为合格的图书馆员。

3 21世纪图书馆员新角色

新世纪图书馆员将承担以下重要角色, 这些角色将对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将要发挥重要作用。

3.1 网络信息导航员

新世纪的图书馆员是网上的图书馆员, 他承担着网络信息导航的功能, 主要有: (1) .网上信息的智能化检索; (2) 图书馆OPAC与WEB目录、搜索引擎的组织, 通过超文本链接和深度链接等.将内容相关的信息集中; (3) 基于网络的SDI服务; (4)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5) 研究个人、团体与社会的信息需求, 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6) 信息发布与信息推送服务; (7)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3.2 知识资源管理员

未来的图书馆员将成为知识资源管理员, 其主要职能包括: (l) 信息资源过滤, 形成有价值的知识包; (2) 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资源; (3) 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 提高知识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与学术资源的效用; (4) 引导知识资源的生产和传播; (5) 参与社会化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 (6) 有效地实现知识资源营销; (7) 熟悉知识人力资源, 善于发现隐性知识, 组织虚拟知识库; (8) 有关知识资源的项目管理, 如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或数据库的建设项目。

3.3 数字资源专家

(l) 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规划; (2) 将馆藏特色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 (3) 组织数字资源, 包括与数字资源供应商的联络、数字资源的订购、签订使用协议等; (4) 数字资源整合, 建立一站式资源平台, 或建立数字资源网站; (5) 解决数字资源传递中的各种障碍和技术问题, 包括网络和信息终端的问题; (6) 提高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能力和数字资源协作能力, 与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共同建设共享的虚拟数字资源体系; (7) 联合或协调数字资源集团; (8)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3.4 信息素养师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是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乃至“信息文化”, 的一个复合概念。图书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 以加速社会信息流动、改善信息环境为己任, 培养个人的信息意识和社会整体的信息意识; (2) 培训用户。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吸收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培养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即与外界做有意义的沟通的能力, 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 并善于利用信息媒介特别是网络与社会交互; (3) 阅读指导, 包括传统意义的读书, 现代意义的读图, 研究和指导阅读和网络阅读的艺术; (4) 指导组织学习, 指建立在知识共享意义上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蒋志伟, 李培敏.网络时代的大学图书馆员[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3 (2) :21-24.

[2]Lynch, B.P.Smlth, K.R..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性质正在变化[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 (l) :2-9, 40

[3]Gorman, M著;周永大译.元数据还是编目——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原载《因特网编目杂志》1999年第2卷第l期,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2 (3) :59-63.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2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 特色馆藏 发展策略

一、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结构建立特色馆藏

作为衡量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藏书结构是在充分分析图书馆职能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要求每一类藏书都达到相应的构成和比例,其主要包括藏书类型、藏书级别、藏书依据以及藏书比例四项内容,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馆还应在充分参考学生自身条件和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又分为以重点学科为导向、以专业特色为依据、建设特色化的馆藏以及以师生需求为基础等内容。

(一)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文献采访方针

作为图书馆采访原则的直接体现,文献采访方针也是采访的依据,它规定了各类图书所占的比例、重点藏书的确定以及图书学科的范围等内容;而采访的计划则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依据和指南,制定计划时必须遵循思想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合理的分配采购图书的各项费用。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基础差、没有长远的规划、文献资源不足、采购能力有限以及藏书层次不高等现状,我们必须充分分析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馆藏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采访计划。

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专业型人才,所以在采购图书时也应以实训类的文献为重点,合理的优化各类图书的采购比例,实现图书馆藏的特色化。还应准确的掌握师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动态,采访计划也应与科研和教学息息相关。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馆可以不求多和广,但必须专业文献鲜明,应重点追求采购图书的质量。

(二)提高馆藏的文献质量和利用率

(1)全面的搜集出版发行信息。文献的采访质量与出版发行的信息是密切相关的,全面的掌握了出版发行信息后,就能够合理的调整文献的采访计划,优化图书馆藏书的结构。最常用的掌握出版发行信息的方法就是查阅书评和书目,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采访人员才能鉴别文献的质量并且理解图书的内容价值。另外,也可以借助于网络搜集出版发行的信息,在网络上还可以免费的浏览到图书的个别章节,也可以把好图书的质量关。(2)专业课的教学进行选书。要想保证图书馆的藏书能够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的科研需求和教学需要,采购图书时还必须与专业课的教师共同商议。在采购之前,采购人员可以将最新的书目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就可以将对科研教学有益的书目筛选出来,既满足采购图书的目的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采购资金的效益。(3)民主选书。图书采访人既要深入到教学一线中去,准确地掌握科研教学的需求,同时更要做好与读者的沟通工作,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同样也把最新的书目提供给读者,真正地将选书的权力交给教师和学生。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与教师教学的实际课堂相比,图书馆就像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館员应抓住这一机会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向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刊,从而有针对性的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图书馆的馆员也是在扮演着教师的角色的。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图书馆馆员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普通的服务人员,只需要简单的负责还书和借书的工作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学生咨询往往都无法回答,这样不但降低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利用率,同时也不可能得到学生们的尊重。因此对于职业技术院校来说,应大力建设一支集图书馆馆员和教师于一身的全新的馆员团队,必须具备十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和咨询,应高效的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在图书馆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舒畅的心情,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图书馆的官员也要始终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然为人师表就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态度友好并且真诚,即使有些读者的要求是过分并且无理的,图书馆馆员也应始终以一个宽容的态度耐心的解决读者们心中的各类疑问,同时图书馆馆员在工作之余也要深入的学习与其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的服务水平。

三、建立馆际和行业的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在新世纪的信息时代下,文献资源的共享应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馆应与专业处的资料室实现资源共享

每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都是有自己的校园网站的,因此,图书馆馆员就应在校园网站中建立一个以图书馆为主的以各个专业处的资料室为分支的网络信息中心。对于这个网络信息中心必须整体建设、统筹规划并且统一管理,大力的整合和优化学校各个专业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资源,从而使本校的资源体系更具特色化,建立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和能够资源共享的服务保障体系,方便对本校的文献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和统一管理,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职业技术学校文献资源的整体效益。

(二)针对特色化的专业文献,职业技术学校应联合职教馆进行共建共享

职业技术学校应准确的对本校各个重点专业进行合作和分工,同时联合学校各专业的职教馆,实现特色专业文献的共建共享。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电力类的职业技术学校,我们就可以建立电力构造和电力设计等更具特色的数据库,同时应充分分析馆藏的特点和职教的情况,建立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职教信息库、本校教职工论文和专著数据库、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以及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而同一区域的职业技术学校或是同一类别的职业技术学校也应加强协调和沟通,结合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弥补彼此文献资源上的不足,发挥各自图书馆馆藏的优势,从而真正的实现各个职业技术学校之间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要想更加充分并且高效地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从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建立学校图书馆馆藏的特色化、建立健全的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以及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的服务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真正地做好了这些内容,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于学校的科研、教育和教学工作,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十分有限的经费的经济效益,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充分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特定的领域中形成了更加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体系和更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应萍. 论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秦佰念.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工作人员的要求. 图书馆论坛,2003.

[3]毕玉修.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分析与馆藏建设. 图书馆学刊,2008.

[4]蒋永福.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变化趋势. 图书馆学刊,1999.

论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建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建设,模式

一、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将对既有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 既最快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步伐, 又直接面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 信息贮量的局限

传统的图书馆基本以纸质知识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 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档案等。这些文献载体与数字化的信息载体 (如CD光盘等) 相比, 表现出信息贮量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憾。如以每本书50万字计, 每张CD可存贮1000本书的信息, 按目前技术水准, 5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藏书, 只需5000张左右CD即可贮存, 而5000张CD只需几个文件柜即可收藏。

(二) 阅读方式的局限

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基本上采取办证借阅和开架阅览的方式, 这种服务方式无疑受时间、区域、借阅数量等诸多因素限制, 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需求, 当然也难以为远离图书馆的广大城乡读者提供远程阅读服务。

(三) 资源利用的局限

现在的图书馆由于创办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不同, 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大中专学校及一些科研单位, 各图书馆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和网络沟通, 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些读者为查找某些急需资料, 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图书馆 (甚至不同地区图书馆) 之间来回奔波, 既浪费时间, 又耗费精力, 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相比, 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由于时下图书馆的上述局限性, 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信息需求在剧增, 另一方面图书馆却日渐萧条和冷落, 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大多为互联网所吸引。面对当今图书馆出现的尴尬局面, 图书馆业内人士在忧虑和思考, 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也在关注和思考。图书馆的出路在哪里?它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颇具代表性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即“必然衰落论”和“存在合理论”。“必然衰落论”者认为, 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信息资源的日益减少, 随着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 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落。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发表的“图书馆未来”一文认为:“一旦计算机显示器显示质量在稳定性、对比度、分辨率及色彩等方面超越纸张, 而且必要的通讯能满足要求, 图书馆及纸张文稿将迅速消失。”“存在合理论”者认为, 以纸质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传统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也必将随着未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 只要人类文明不消失, 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图书馆也必将存在下去。如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在发表“图书馆未来”一文的同时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就认为:“一种理想的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移动并且能在任何环境下运行, 不需要能源供应, 不需要预热便能够立即使用, 它应该具有高度的信息存贮能力, 无限制地保留信息而不会损伤、退化;也不会意外消除。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适合上述说明, 即使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有一种非电子设备完全符合以上特征, 甚至具备更多优点, 它已经存在了500多年, 这就是图书。”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 人类所有的创造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实际上, 数字化的信息载体 (互联网和光盘等) 与纸质载体 (图书和报刊等) 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它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才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

(一) 硬件设备建设是基础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 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刊, 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 因而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不断扩大、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间, 人们渴望从图书馆获得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服务, 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 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或者是说对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 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 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是基础。而提到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的典范, 则不可不提数字图书馆, 下面就以数字图书馆为例, 介绍一下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建设。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用来存放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平台。不同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对服务器性能要求有很大不同, 同时也受读者数量、网络情况等因素影响, 所以在选择服务器时最好能将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Web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版数据系统分开存放于不同的服务器上, 不仅可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易扩充性, 成本也可比较低;如果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平台只存放和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 不仅可扩充性差, 扩充成本也高。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存储设备。数字图书馆的成熟从硬件条件上讲是与网络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分不开的, 没有这两者, 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如果存储设备扩充性差, 那将来要再引进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就不能被存储, 进而也就谈不上利用。

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方面, 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一味追风, 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和高档次, 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上。殊不知,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数字资源。没有资源, 再好的硬件也无异于一堆废铜烂铁。所以, 在硬件设备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二) 软件建设是核心

提到软件,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电脑软件、设备软件。但我们这里提到的“软件”, 却是针对硬件设备而言的, 或者说, 称其为图书馆建设的“软环境”更为恰当。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的建设, “软环境”是核心, 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 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是全球追求的目标, 而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也有高低优劣之分, 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依靠的是优质信息服务, 那么什么是优质信息服务?笔者把它界定为个性化服务、精品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远程化服务和时效性服务, 即四化一性服务的整合。

第一, 个性化服务。在网络化时代,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的不同所造成的, 人们带着个性化的需求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便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这种需求。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 是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 它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 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 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网上功能及其他网上服务方式等, 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第二, 精品化服务。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 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 其种类繁多, 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 鱼龙混杂, 信息污染现象严重, 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 延长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时间。因此, 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 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使用户感觉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有所值, 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 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 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

第三, 特色化服务。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特色化服务主要依托于特色化实体馆藏, 而在网络环境下, 有限的馆藏资源和无限的网络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 图书馆应该深入加工自己的文献资源, 深入到知识单元内部, 借助于网上信息资源, 建立自己的特色化数据库。因而, 当今环境下的特色化服务主要是指特色化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服务, 特色数据库由特色内容和特色技术构成:特色内容是指根据馆藏特点, 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 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内容体系, 这一内容体系应为“你无我有, 你有我优”;特色技术是指要有一定的规模, 有有效的检索功能, 有多媒体信息, 有互动界面, 能提供全文检索等。特色化数据库是服务的内容, 它是吸引用户最为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 图书馆还要考虑为用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形式, 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 为其提供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建立读者库, 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 以读者服务读者。以此给用户一种惊喜, 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四, 远程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从特定部门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转变, 信息服务已经逐步趋向国际化。美国IBM的信息网络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达90多个, 城市达650多个, 用户达100多万[5], 由此可窥见信息服务远程化之一斑。目前, 远程求医、远程求知、远程贸易、远程签约、远程教学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因此, 图书馆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应运而生。远程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 它改写了文献—馆员—读者的流通方式, 进而发展为信息—网络—读者的传输方式, 它能提供最直接和最直观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库下载、信息传递和信息咨询, 它是一种集咨询、文献检索、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服务。

第五, 时效性服务。网络服务最大的优势应是速度, 在信息社会, 速度往往是制胜的关键。据美国有关咨询公司调查, 如果一个网站不能在8秒中之内吸引上网者, 那么上网者就会离开;联邦快递公司也认为在航空包裹运送业务中的竞争优势不是价格, 而是传送的速度, 即“绝对、无条件地在一夜之内送达”。同样, 针对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 如果图书馆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其服务滞后, 那么在前一段时间极具价值的信息现在可能就一文不值, 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时效是快捷与效率的结合, 它意味着用户量的增长。图书馆只有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服务才能避免科研工作的延迟、重复, 才能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 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

2. 提高馆员素质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 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 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 信息资料占20%, 而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馆员作用的重要性。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 其中增强其信息意识最为关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除此之外, 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 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 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 因而提高馆员素质已是一个图书馆谋求发展不争的事实。图书馆一方面应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 抬高工作人员进入的门槛, 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 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知识结构, 不要害怕人员的流失, 而要为馆员提供完善自我的土壤和环境, 以“馆格魅力”吸引住自己的馆员。在当前环境下, 图书馆尤其要重视培养员工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3. 实施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源于管理学, 现已被图书馆学者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 它是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技术为手段, 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虽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在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 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和创新, 如何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 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 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扩散效应。需要提及的是知识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 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 图书馆不仅创造知识, 而且经营知识, 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 使图书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 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些机制包括动力机制 (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 、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等。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模式设想

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 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 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 (主要表现形式如各种互联网站、音像信息中心等) 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 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复合型图书馆将融数字化信息载体与纸质信息载体为一体, 承担着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的搜集、储存、传播、开发的重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复合型图书馆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它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普通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是线性文本和虚拟文本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建筑和计算机界面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内部采集与馆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图书管理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与读者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 等等。

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 面对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巨大需求, 以“复合型”作为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的图书馆业, 必须抓住时代机遇, 加快发展步伐, 以开创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 (4) .

[2]石聿根.论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94-96.

[3]王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图书情报工作, 2002, (8) :17-21.

[4][7]赵建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论坛, 2002, (8) :92-93.

[5]罗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国信息导报, 1997, (2) :15-16.

[6]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图书馆, 2000, (3) :5-7.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4

浅议信息时代如何提高中职图书馆馆员素质

图书馆页的素质水平,是使中职学校图书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关键要求之一.本文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并就提高馆员素质的必要性,馆员素质的主要内容及提高馆员素质的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作 者:彭娜 作者单位:贵州省经济学校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08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33关键词:提高素质 图书馆馆员 中职学校

微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篇5

关键词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信息服务

分类号G250.73

On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Micro Era

Huang Meilin

AbstractWith the micro-blog and micro message were born, micro-blog library and micro message library were opened one after another all over the country.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micro-blogandmicro message to carry out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It’s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It is suggested to enhence the attention of the library micro-blog to promote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o use the micro message to carry out 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o develop the new service items wifh micro-blog and micro message.

KeywordsMicro-blog library. Micro messag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 本文系湖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R2014019)阶段性成果。

0引言

自从2011年新浪和腾讯陆续推出微博和微信以来,社会就步入了一个所谓的“微时代”,百度百科对之作出如此定义:“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比起长篇博客和需付一定费用的短信和彩信,短小精悍的微博以及零费用的微信更受人们青睐,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在全国城乡普及开来。微博、微信的“微”,不仅体现在其篇幅短小和交流快捷等特点上,而且它有如毛细血管一般渗透于社会肌体每一个人的情感、生活、工作等细微层面。微博和微信俨然成为官员、学者、明星乃至草根等各色人群的自媒体,一个普通百姓可以借助它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可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微博和微信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社会能量,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不得不承认,微时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传播中心,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微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图书馆信息服务观念和工作模式上的重大变革。最近两三年,大量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开通,它们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还为开发新的信息服务项目、拓宽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一些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的界面简单粗糙、内容贫乏枯燥且更新缓慢,尤其缺乏互动交流,可见主人没有真正用心去耕耘这片新开发的土壤,更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新技术的独特功效。如何将微博和微信有机结合并运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之中?这是图书馆界正在探讨的一个新课题。通过网上现状调查,笔者试图将二者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1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的现状

1.1微博图书馆的现状

2011年被图书馆学界称为微博图书馆元年,因为,多达137个微博图书馆在这一年相继开通,约占总数的83.7%。近两年,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粉丝数量或听众数量急剧猛增,如清华大学的新浪微博粉丝由2012年底的12 962人增至2013年底的42 451人,一年内增长3.28培。又如新疆图书馆腾讯微博听众已达77 884人,数量可观,而上海图书馆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更加惊人,达到了259 513人。

微博图书馆在宣传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咨询活动、进行用户调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笔者在《图书馆微博功能优势与角色定位》一文中所总结的,“图书馆微博充当了图书馆的宣传者、信息咨询者、用户调研者和公关协调者的角色,已成为用户交流的一大平台。”[1]以下是笔者就“宣传视频”“活动公告”“信息咨询”等六个基本项目的开展情况对5所著名高校图书馆和6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新浪微博进行调查的结果(见表1)。

表1 微博图书馆开展现状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11所图书馆均利用微博开展了“活动公告”“新书介绍”“信息咨询”等三项服务,达100%。9所图书馆在其微博中开展了“话题讨论”,约占总数的81%。而开展“视频宣传教育”的仅有4所,占总数的36%,进行了“用户调查”的仅有3所,占总数的27%。可见,大多数图书馆把微博功能主要定位在“活动公告”“新书介绍”“信息咨询”三项上,对其它功能的开发利用不是十分重视。从粉丝数量上看,公共图书馆明显高于高校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粉丝数居于首位,远远高于其他图书馆。

1.2微信图书馆现状

微信图书馆是一种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由腾讯公司推出,它是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一个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人们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支持PC、移动互联网,还可绑定私人帐号群发信息。既然2011年被称微博图书馆元年,那么2013年可称为微信图书馆元年。2013年5月有人曾作专项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九个月内,已有75家图书馆先后开通了微信[2],图书馆之所以踊跃注册,是因为看到了微信用户迅猛增长的现实。2013年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我国微信用户已超过4亿户[3]。以下是2013年开通的10家图书馆的微信开通现状(见表2)。

表2微信图书馆开展现状调查表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图书馆把微信功能主要定位于“活动公告”“信息咨询”“新书推介”等项目,和图书馆微博的功能定位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的主要功能上,大多数图书馆都一致认可微信适合互动交流的特性,并尝试推广应用。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预见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广阔前景,并着手探索实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6月20日举办了“崭露头角的微信图书馆服务”学术沙龙,特邀多位著名高校图书馆馆长、馆员和在校大学生围绕“图书馆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工作和服务”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微信是方兴未艾、迅速发展的移动通讯工具……图书馆……应该善于利用微信这种符合读者习惯的工具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自2012年10月该院开通微信服务以来,仅半年时间内,用户已多达1 000人,开展的微信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4]。

2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功能优势比较

从时间上看,微博显然先于微信上市,许多图书馆都是先开通微博,后开通微信。从服务项目看,二者有许多重叠之处。当微博和微信二者摆在面前,我们有必要将二者进行认真比较,深入发掘其各自特长,让它们在信息服务中充当最合适的角色。以下是二者在工作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见表3)。

表3微博图书馆与微信图书馆在工作中的特点比较

从表3比较分析看出,微信图书馆在“互动交流”和“新书推介、活动公告”上更具灵活性和主动性。在“话题讨论”上,微博图书馆比较适合公开性的话题,而微信图书馆适合隐私性话题。在发送视频、图片、文字等方面,微博显得很方便,而微信在发送视频上略受局限,有的系统不支持,还有的要受视频大小的限制。

有人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分析认为,微博是媒体,是商家发布促销和营销信息的媒体,而微信则更加侧重互动,是商家与用户之间进一步沟通的平台。从图书馆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微博图书馆可比作一个宣传广播台,对广大用户起着“广而告之”的作用,而图书馆微信可比作一部公用电话,便于馆员和用户开展“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因此,微博图书馆在可公开的话题讨论、活动宣传、信息资源介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被用来全面宣传图书馆的活动和资源,博得广大用户的普遍关注。微信图书馆在个性化信息咨询、读者个性化问卷调查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更便于馆员和用户开展灵活快捷的沟通交流。

3几点建议

从目前开通的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看,大多数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活动宣传和公告等项目上,缺乏较为深入的信息咨询服务。如果仅仅为了赶时髦而一窝蜂地开通图书馆微博和微信,那么日后的低关注度和“僵尸粉”势必将这些微博微信图书馆推向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信息服务。

3.1增强微博的关注度,全面宣传图书馆信息资源

微博比微信具有更强的自媒体特性,其宣传的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关注度。图书馆要想尽办法增强自身吸引力,保住忠实收听者和粉丝的数量。

首先,信息内容要丰富多彩,更新快。办微博就如同办报刊杂志,“新颖”“实用”是创办的理念,正如新浪微博网站提出的广告用语“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否则必将失去其生命力。新疆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新疆图书馆微博开辟了“地方文献推荐”“诗词中的新疆”“地名中的新疆”等专栏,杭州图书馆推出“生活品质之城”摄影图片展,它们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吸引着广大用户的眼球。

其次,互动交流要迅速快捷。图书馆用户在微博上提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反馈,那么,他必将失去继续参与交流的信心,丧失对微博图书馆的信任和关注。首都图书馆比较注重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某一天,首都图书馆部分年轻读者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对老年人长期占据电脑上网现象表示强烈不满,值班馆员立刻在微博上进行回应,并及时解决了问题,赢得读者的赞许,还收获了许多改进意见。

最后,微博图书馆应该成为全面宣传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各项活动的最为活跃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制作和传播一部图书馆宣传片不失为宣传图书馆自身形象、开展读者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传播视频正是微博较为突出的一项功能。建议拍摄这类视频时不要拘泥于形式和内容,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爱好为主要目的。例如,台湾某些高校图书馆就敢于在肃穆安静的图书殿堂大胆采用诙谐幽默、逗趣搞笑的形式来表现图书馆的学习和生活,表达师生们对图书馆的眷恋和热爱之情[5]。

3.2利用微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自跨入信息时代以来,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因此,个性化信息服务一直是新时期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微信在互动交流方面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其针对性、私密性和个性化等性能使其成为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最佳平台。这一平台的支撑极大地依赖于一支具备良好素养的工作团队。信息服务人员工作素养主要包括工作责任感、人际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几个方面。图书馆应从这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长期培训,并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微信服务通常是馆员和用户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关于服务质量的好坏,用户深有体会,因此,建议图书馆让用户直接参与馆员服务的监督和考评。

3.3利用微博和微信功能拓展新的服务项目

3.3.1利用微信的LBS开展定位服务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是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功能的,目前校园内已有大学生在图书馆内利用这一功能寻求馆内同学的帮助,为自己迅速而准确地寻找自习座位。图书馆可借鉴这一做法,运用此项功能主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找书、找座位、找插座、找网口等。

3.3.2为手机用户提供图书信息检索

在淘宝、亚玛逊、京东商城等书城,用户只需输入书名、作者等信息,即可检索到相关结果,显示出书的简介、书评、索取号等各种详细信息。图书馆也可开发这一功能,让用户通过手机直接检索馆内相关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已经开发了一款软件,只要添加微信“libscnu”,便可在手机上快速查询图书馆的书籍信息[6]。

3.3.3利用图书馆APP开展信息服务

目前,许多IT技术公司把产品研发市场对准高校图书馆。南京乐致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为东南大学开发了个性化图书馆门户系统,为该图书馆和学院构建各种定制的资源利用系统、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这些公司已经将图书馆信息提供给手机客户端,图书馆可以充分运用这类新开发的信息软件广泛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另外,建议图书馆对用户进行明细分组,如性别、师生、院系、专业、兴趣等,这样更便于发送针对性较强的信息,提高信息发送的精准性。

4结语

微博与微信将图书馆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用户终端,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各种信息服务。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微博和微信毕竟只是技术服务平台,归根结蒂,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效还是要依靠高素质工作团队来完成。我们相信,随着微博和微信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强化,图书馆将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 1 ]黄梅林.图书馆微博的功能优势与角色定位[J].图书馆界,2013(2):4-7.

[ 2 ]王勇,洪斌.微信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3(9):45-49.

[ 3 ]人民日报海外版.我国微信用户数量超过4亿[EB/OL].(2013-07-25)[2013-11-22].http://www.chinast-

ock.com.cn/yhwz_about.do?methodCall=getDetailInfo&

docId=3592004.

[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图书馆举办“崭露头角的微信图书馆服务”学术沙龙[EB/OL].(2013-06-20)

[2013-11-22].http://www.bisu.edu.cn/Item/41530.aspx.

[ 5 ]黄梅林.高校图书馆宣传片的制作与传播[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102-107.

[ 6 ]羊城晚报.微信摇一摇图书立马到[EB/OL].(2013-03-29)[2013-11-22].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

jryw/2013-03-29/content_8633183.html.

黄梅林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湖北孝感,432100。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6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 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 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 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 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 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 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 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 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 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 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 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 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 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 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 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黑龙江马晓梅

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 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 既无权, 又无钱, 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 因此, 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 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 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 由于建造年代较久, 规模、面积都较小, 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 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 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 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 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 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 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 随着物价的上涨, 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 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 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 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 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 新书购买量下降, 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 不用纸张实物, 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 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四) 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 都追求高效、快速, 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 传统的图书馆藏书, 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 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 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 而在电子图书室中, 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 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 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 同时, 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 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 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 导致发展基金短缺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 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 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 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 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 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 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 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 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二) 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 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 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 编个号、登个记, 简单机械, 易懂易学易做, 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 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 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 相应的配件设施, 网络布局, 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 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 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 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 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 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 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 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同时, 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 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 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 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 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 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 必须人人懂, 个个精, 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 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 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 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 主观配合客观, 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 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已经快速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围绕网络展开各种应用也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 人们对网络多媒体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 而人们可以不到传统的图书馆通过网络就可以看书。

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馆论坛,建设,策略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提升, 信息产业也趁势迅速崛起, 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更是势不可挡。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计算机技能的平均水平, 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网络信息的便利变得越来越靠近, 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畅通。本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建设, 很显然, 图书馆作为大众吸收知识精华的圣地, 不仅需要了解远古时代, 而且也需要探知现在以及未来的世界, 最重要的坚持原则就是要能够与时俱进, 这就需要图书馆进行良好的网络信息建设。只有文献资料等跟上时代的脚步, 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产生最基本的信赖与欢乐。

1 现阶段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系统面临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之下, 图书馆的相关人员逐渐意识到图书馆建立专属网站的必要性, 它不仅可以方便读者借书, 并且能够改善图书馆借书方面的管理秩序, 对于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更加的准确与方便。但是, 把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并且应用于图书馆这一举措, 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不太成熟, 信息系统面临着很多问题。

1.1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有限

1.1.1 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基本处于一对一的交流状态。

一般情况之下, 交流的方式仅限于QQ在线交流, 电子邮件交流以及电话交流等等, 而且, 基本都是读者有疑问, 工作人员针对问题对应回答。这种方式不仅会降低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而且大大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效率, 反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重复性, 思维也会因此而逐渐变得懒惰与迟钝。这种交流方式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工作人员的被动性, 即使人们采取了加强网站搜寻力度以及丰富文献资料等措施, 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这种被动的状况。

1.1.2 上述的交谈内容都是不公开的, 信息封锁非常严重

很多图书馆的性质以及设备条件都决定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交谈内容的非公开性, 这样就把交流信息封锁在这两个人当中, 经过很长时间之后, 很多信息资源就这样慢慢被忘记了, 这对于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互相交流与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另外, 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内容也可能存在不妥之处, 比如, 记录错误, 理解错误以及传达错误等等, 都不会的得到及时的纠正与处理, 这将不利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良好利用。

1.2 绝大多数图书馆的专属网站建设很不到位

网站建设对于读者了解与利用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网站提供的平台都特别有限, 这样不仅图书馆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而且读者也不能真正了解全面图书馆的资源。网站建设最缺乏的平台就是读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平台, 基于对知识的渴求, 读者之间的交流才更加深入与全面, 对于信息的分享与传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都没有健全的读者交流平台, 因此, 建立读者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如何构建与管理图书馆论坛

2.1 图书馆网站的建立都是由管理人员进行的, 进行图书馆论坛的设立与发布都是切实可行的举措

很多网站的网页制作都是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设计, 并且需要经过详细地制作与编排, 然后再进行发布。但是, 对于图书馆论坛的建设, 可以分部分进行, 不需要所有模块制作完成之后再发布, 只要这一模块已经成熟, 那么它就可以提前进行发布, 同时对读者开放, 因此, 并不需要专业人士的过多参与, 大大减小了制作的难度。

2.2 论坛建设一定要认真谨慎, 内容设置要精心, 管理制度要严格

虽然论坛创立比较容易, 但是, 要把论坛做好做强, 真正成为读者与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 就需要用心经营。用于读者与工作人员交流的平台, 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士进行亲自管理与安排, 最终由馆长进行决策安排, 而用于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 可以交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或者是导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论坛的良好建设需要人们共同维护, 制度一定要严格, 对于一些“灌水”和设置“沙发”等的行为, 予以坚决的制止, 一经发现一定要立即删除并且予以警告。还有一些人会发起没有意义的帖子, 对于这种危害论坛风气的东西也应该及时地删除, 以免带来不良影响。值得一提的就是等级评定这件事, 应该有比较严格的提升制度, 不能只看其发帖的多少, 更需要注重其发帖的质量, 很多管理人员会进行评定标准与系统的严格删选与确定, 最后进行积分, 按照分数进行等级划分。

2.3 基于网络环境的混乱局面, 论坛实名制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环境正在逐渐恶化, 并且还引发了一些网络犯罪, 因此, 实名制以及终身制的采取都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必然举措。现在绝大多数学校, 学生一旦毕业离校就不在活跃于学校论坛, 因此, 图书馆论坛的终身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继续学习与交流,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 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另外, 这一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学生的心灵, 他们出去工作需要有归属感, 这一政策不仅有很大的优惠, 而且能够拉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

3 结语

图书馆论坛的建设能够为图书馆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效益, 因此, 人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推广, 笔者相信, 在计算机发展迅猛的今天, 图书馆大力进行论坛建设势在必行, 图书馆论坛的广泛应用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ctsgxb/2010-5.aspx.关雷, 王春晓.建设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论坛[J/OL].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5.http://social.wanfangdata.com.cn/Locate.ashx?ArticleId=sctsgxb201005022&Name=%e5%85%b3%e9%9b%b7.

[2]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wh/2010-7.aspx.向高潮.高职院校建设图书馆论坛的尝试[J/OL].科教文汇, 2010, 7.http://social.wanfangdata.com.cn/Locate.ashx?ArticleId=kjwh201007086&Name=%e5%90%91%e9%ab%98%e6%bd%ae.

[3]http://c.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sglt/2012-1.aspx曾清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再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12, 1.

信息时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刍议 篇8

社区图书馆 (community library) , 是根据现代都市居住形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 文化建设是其灵魂, 而构建社区图书馆又是文化建设中的一块基石。社区图书馆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 其发展历程, 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笔者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些认识。

2 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构建和谐社会, 离不开和谐的社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 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 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2.1 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已呈现良好势头, 并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方便和服务。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 社区图书馆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发展较好的多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 而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依然很滞后, 有些地区甚至还是空白;第二, 社区图书馆建设缺少规划, 许多地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只是为响应上级政策, 表面工作多, 实际内容少, 缺乏规划和管理, 不仅未起到方便居民的作用, 反而造成浪费;第三, 社区图书馆在实际运作中重建设, 轻服务, 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第四, 社区图书馆缺乏政策保障, 从建设要求、标准到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 都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也是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够稳定、迅速的重要原因;第五, 社区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一支较为活跃的新生力量, 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进一步繁荣社区经济。

2.2 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2.2.1 社区图书馆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新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要由政府进行全面规划, 科学地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 做到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可采用总、分馆模式, 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建立总馆, 在其他社区设立分馆或图书室。总馆负责文献资源采购、编目、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统一组织, 对人员、经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2.2 加强对社区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

做好馆藏建设工作

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真正发挥贴近居民的优势, 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并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对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 可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电话采访和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应包括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及休闲娱乐偏好等多个方面。

对调查结果, 要汇总到总馆进行统一分析, 确定各社区共有的一般需求和各社区特有的需求。针对一般需求, 应由总馆统一采购相应的图书或期刊, 并分发到各社区图书馆;各分馆之间可定期交换藏书或期刊, 以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针对各社区的特殊需求, 可在社区图书室建立相应的特色馆藏。对于特色馆藏, 应由总馆统一规划, 各图书室不可雷同。通过基本馆藏的基础之上建设的特色馆藏, 既能满足各社区读者共有的、普遍的需求, 亦能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特殊需求。

2.2.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网络建设, 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为适应信息社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着眼于长远发展, 把社区图书馆建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小型多样、灵活方便的网络化新型社区信息中心。社区内总分馆应建立统一的网络, 并建立相应的网站;同时, 应与市、区公共图书馆实现网络互联, 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馆际合作, 提供网络咨询服务 (如劳动就业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 , 开展网络教育和读者培训工作, 加强社区居民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总馆应聘任专、兼职信息咨询员, 组成信息咨询服务组, 专门负责解答读者咨询的问题。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 可通过网络向市、区公共图书馆请求帮助和指导。

2.2.4. 密切与社区的联系, 贴近社区生活, 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文化中心

社区是社区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 密切与社区的联系, 社区图书馆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首先, 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 可与社区失业人员安置结合起来, 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 让其负责一些辅助性工作;其次, 在服务上要切实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 服务内容要针对居民需求, 服务态度要温和友好, 使居民们乐于走进社区图书馆;再次, 社区图书馆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还可以与居委会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 如举办“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减轻紧张工作的压力”等讲座, 帮助解决一些工作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寒暑假期间, 还可以举办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参加的活动, 并让孩子们从中获取知识。

通过上述活动, 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参与和利用, 使居民真正感觉到社区图书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者, 使社区图书馆真正融入社区、贴近居民, 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2.2.5. 在工作中优化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意识, 讲求服务效益, 主动服务社会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区图书馆要注重社会需求、改善服务方式、扩大服务领域、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调整工作方向, 改变重藏轻用、重积累、轻开发的运营观念;讲求创新和效益, 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效益服务目标的管理机制;开展多种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及各社区协调发展, 协同作战的服务活动。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不断增加服务项目, 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教育、生活的全面需求。

结语

近些年, 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市区, 社会流动人员越来越多, 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分布于居民区, 可以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 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教育, 提高文化涵养, 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社区经济繁荣, 使社会长治久安。社区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已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城市所必需的文化设施之一, 重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对于繁荣城市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 提高居民素质,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社区图书馆将遍布我国城市的各个社区, 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摘要:社区图书馆是通过文献信息的选择、组合、贮存和传递来为社区内居民服务的图书馆。它依据人口分布而不是行政区划来设置, 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我国, 人们对社区图书馆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 积极开展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已成为图书馆人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就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浅谈些构想。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构建,中国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议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11) :45-48.

[2]李忠霞.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7 (4) :178-180+154.

[3]田蔚蔚.中国社区图书馆发展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203-204.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9

1、电子阅读方兴未艾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社会生活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发生了深刻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2008年7月24日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权威发布, “截至2008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还显示, 有68.1%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1)

计算机和网络在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阅读习惯。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纸质图书价格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络学习和网络阅读。2008年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识字者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 “达到44.9%, 比2005年提高了17.1%”, (2) 呈现出新媒体强劲的增长势头, 图书阅读率为48.8%, 仅比2005年的48.7%提高0.1%, 而此前图书阅读率则连年下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年3月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预测, “到2010年, 新出版的图书中50%将是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进行阅读的电子图书。” (3)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传统的纸质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站。2006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年) 》就阐明了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内容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 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平滑过渡。广泛利用各种数字内容显示终端和传播技术, 发展‘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多种数字网络出版形式。实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 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运营环境和监管方式。”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 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投资4.907亿元, 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00TB, 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达130 TB的国家数字图书馆 (http://www nlc.gov.cn/) 于今年的9月9日正式开馆。目前, 该馆免费开放版权过期的数字资源, 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服务。有趣的是, 今年的9月10日, 时下堪称实力派的文坛中坚力量———包括蒋子龙在内的全国30省 (市) 作协主席——也“不甘寂寞”, 欣然接受成就网络写手的“中文起点”网站 (http://www.qidian.com/) 的邀请, 参与网络文学竞赛, 在网络上为自己的作品“寻求出路”, 而竞赛的“评委”则是普通的网络读者。有评论指出:“传统作家以如此豪华的阵容落地网络平台, 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而言都具备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5) 其最大意义就在于为传统的文学作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传播渠道。虽然网络阅读取代传统阅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但网络阅读形式逐步成为主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上这些都表明传统的纸质出版业在信息时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传统的纸质出版业在出版内容、信息载体、生产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应进行改革和创新, 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快捷、覆盖面广、受众多的优势, 开创文化传播的一片新天地。

2、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读的优势

《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印度图书馆学阮冈纳赞的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 他在第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 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 (6) 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人们确实找到了当年无法预言的手段———电子图书———来实现传播知识的功能, 并日显其优势:

(1) 降低学习成本, 即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互联网为每个人的阅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 许多免费的图书网是读者的绝佳选择。只要你的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允许, 你就可以尽情地在网络上下载自己所喜欢的电子图书。即使是付费的电子图书, 你也能花较少的费用阅读和下载大量的图书。笔者的一套正版《中文电子家庭藏书》仅12张光盘, 却收录了中外经典名著3000余册, 图书门类涉及政治、中外文学、家庭生活、法律、经济、历史、军事等, 而其价格优势也是纸质图书无法相比的。

(2) 拓展图书内容的呈现形式, 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图书拓展了纸质图书单一的文字、图片的呈现方式, 新的声音、动画、视频的呈现方式, 使得电子图书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直观。如今许多阅读软件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书签记忆功能, 受到阅读者的喜爱。电子阅读通过超链接、搜索引擎、在线帮助等可实时地帮助阅读者理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做到非线性阅读。阅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络 (如QQ读者群等) 与天南海北的书友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方法。随着电子阅读或带有电子阅读功能的电子产品 (如电子阅读器、电子听书机) 的出现, 使得人们可以随身携带比纸质图书数量多得多的“书籍”, 随时随地地“看书”和“听书”, 充分利用空闲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3) 数字图书的存储方便, 存储容量大, 节约场地。一张早期的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就可以存储一部70多万字的《红楼梦》名著, 更何况如今大容量的U盘、移动硬盘、硬盘更是可以储存海量的电子图书数据。纸质的《四库全书》如收集齐全需36000多册, 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而光盘版《四库全书》仅为90G的存储空间, 按通常的DVD光盘容量计算, 只需20张, 节约场地的优势不言而喻。

(4) 提高图书使用率, 减少维护劳动强度。电子图书可以提供多人同时阅读, 并不受纸质图书“先来后到”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同时, 只要管理得当, 做好经常性的数据备份, 就不存在图书折旧、破损、遗失的问题, 也大大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他们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节约了图书的投资成本。

二、高校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化过渡的必要性

1、图书馆电子化是教学、科研的需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主流技术”。 (7) 从教的角度来看, 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或“讲稿+话筒”的教学模式, 他们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通过文、声、图、像向学员全方位、多角度地输出信息,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电子图书馆则是教学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手段, 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 教师都可通过电子图书馆, 在搜索栏中键入需查找内容的关键词便可得到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 大大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科研课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图书资料的支持。通过电子图书馆的搜索, 可以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程度, 还可以得到相关观点、信息、资料。

从学的角度来看,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自带计算机, 而电子图书馆则是学生课后时间的好去处, 在那里, 学生们可以方便地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资料, 从不同角度加深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弥补了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开放时间固定、借书量有限的不足。

2、图书馆电子化是远程学习的需要

高校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 除了全日制学历教育外, 还出现了在职培训、短期培训、函授教育等形式。特别是短期培训、函授教育由于培训时间短, 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有限, 这就需要保证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提供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源, 利用工作之余投入自学。同时, 学员还要完成培训期间布置的社会调研任务, 这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只要学员拥有电子图书馆的账号、密码, 就能保证他们远程学习的需要。

三、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初步设想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 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高校在教学、科研上也要有所创新与发展, 而这些都离不开图书资源的支持。进入信息时代, 高校改造传统图书馆、建设电子图书馆势在必行, 这将使更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受训对象受益。

电子图书馆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将图书、期刊的内容以数字的方式存储, 通过网络通道为用户提供检索、查询和浏览全文的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硬件、软件、人员、资源等方面的建设。

1、硬件建设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关键要把好“安全”关, 安全即确保身份登录和图书资源数据传输的安全。无论是校园网还是英特网, 安全隐患都不容忽视, 端口扫描、网络监听、木马植入、黑客入侵都将对服务器及其内部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 要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及时下载漏洞补丁、安装安全软件, 同时还要重视用户登录的安全。如果是通过英特网登录, 最好应通过架设VPN遂道, 设计高安全性的电子身份验证。如果没有一个高安全性的身份论证方案, 不管其他安全设施有多严密, 整个VPN的功能都将失效。出于安全的考虑, 电子图书系统应配备CA身份认证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硬件设备应配置防火墙、CA身份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系统应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当然这些设备也可以和内部网络的其他系统共用。

2、软件建设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建设对图书资源的管理、使用以及系统更新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系统应包含图书管理模块 (电子图书管理和纸质图书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 (包括读者权限分配) 等, 应具备批量新增图书功能、批量或部分导出已有图书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功能、全部或部分图书目录导出功能、提供与浏览图书资源相关的浏览器、播放器软件的下载, 支持常见格式的文档 (txt、doc、xls、ppt、htm、html、pdf) 、图像 (jpg、jpeg、gif、png、bmp) 的浏览, 支持常见格式的音 (wav、mp3、mid) 视 (mpg、mpeg、avi、asf、wmv、rm) 频点播以及远程资源访问和资源上传。

3、人员建设

虽然电子图书馆的资源浏览、下载可以全自动地运行, 但这并不等于系统的维护就可以放任自流, 许多维护工作还必须由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如安全性检测、初始和日常的建库及编目、资源的增加、纸质图书和报刊的电子化等。因此, 亟需建设一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图书系统管理的图书管理员队伍。管理员应能独立地进行相关操作, 并能对本校教职工和学员进行电子图书阅读操作的培训, 不懂计算机技术将制约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管理员应掌握纸质图书电子化的制作技术, 包括扫描仪的安装、使用、文字扫描识别、图像文件的简单处理、PDF格式文件的编辑和制作, 如何从互联网下载、存储、处理免费电子图书等。

4、资源建设

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必须是可持续的, 这对电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是电子数字图书馆的生命线。如果没有新图书资源的补充, 就如一个不更新内容的网站, 其命运可想而知。因此, 学校每年对电子图书的购置要作一定的投入, 如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 订购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http://www.cnki.net/index.htm) 中10个专辑、168个专题中的部分专辑或专题的全文下载权限 (http://school.cnki.net/order/) 。此外, 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不断充实电子图书资源, 如从国家图馆 (http://www.nlc.gov.cn/) 、e READ (http://www.isoshu.com/index cn.html) 、中华文化网 (http://culture.china.com/reading/) 等网站下载免费电子图书, 另外, 还应将馆藏纸质图书有选择地予以电子化处理, 制作成通常的PDF文件, 多方面地拓宽资源来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

[2]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855/83267/7571407.html

[3]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www.nlc.gov.cn/yjfw/2007/0330/article_529.htm

[4]中国广州: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503/nod e_508/2006-11/1163388855139447.shtm

[5]腾讯网:lhttp://book.qq.com/a/20080909/000006.htm

[6]阮冈纳赞 (印度) :《图书馆学五定律》, 1988年11月第308页、第336页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10

【关键词】信息;图书馆;创新;素质

图书馆事业中最核心的因素为图书管理员,一个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离不开一位素质良好的图书管理员,而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以人文素质为核心内容,强调通过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团队,来实施图书馆信息现代化的服务管理。

一、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高的原因分析

(1)图书馆服务是信息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尤其是在图书的分类、保管、借进借出等主要环节中,均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图书馆管理员需要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培训,现行的电子信息技术已将传统的人工借阅检索操作逐步取代,在创新服务方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代化覆盖的时代,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适应多种类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人群是多种类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群所阅读的相关书籍也是不同的,直接导致图书馆所需提供的书籍及相关服务也是多样化的。读者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专业性,还不乏广泛性与综合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快速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广泛渊博的各类知识,才能较好地应对各层次读者的提问与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大众。(3)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模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各类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力也由之前的藏书数量及建规模转变为信息化实现程度及服务质量。因此现代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就必须从各方面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更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与读者需求相匹配。由此可见,提高馆管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图书管理员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承载者,必须深知党的方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去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阅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为图书馆赋予衷心、为读者赋予耐心、为工作赋予责任心。图书管理员应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不断奉献,提升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一心服务于读者。由此可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2)职业道德素质。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心、全心投入图书管理事业,并能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淡泊名利,公正地对待工作及任何一位读者。在日益进步的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清醒地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3)技能素质。知识的多少是通过技能来表现的。一是逃离纸质信息的工作方式,充分使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产物计算机为工作设备,通过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根据环境的不断发展,将服务对象从之前的学生中解放出来,服务尽可能广泛地面相各行各业的读者,积极与客户交流沟通,尽量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4)创新素质。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新时代的创新更侧重于自身能力创新。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良好的创新能为自身带来一种新的体验与思想。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发掘自身及工作中的潜力,勤奋学习,善于用脑,积极研究更好的信息时代服务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图书管理员也被赋予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必须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提出创新的工作模式,带动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5)心理素质。随着图书馆事业中更多新技术新想法的加入,使目前图书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竞争压力的驱使之下,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地面对突发事件与困难。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调节,培养一定的抗压能力,从容地面对一切,乐观地去对待现实工作中所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勇于挑战,不断学习新时代的现代化技术知识,制定工作目标,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改善学习方式,化压力为动力。凭借着顽强的心理素质与热情的工作态度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方式

(1)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阵营,承载着构建文明社会服务的重任。其中图书管理员作为其中的核心因素,应遵循读者至上的服务理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践党的方针,通过向优秀人物学习的方式,带动身边每一位图书管理员工,树立敬业精神,并坚持以诚实信用为标准,服务于读者。并用广泛的知识完善自己,组成一批阵容强大的管理员团队。(2)形成竞争氛围。竞争是推动社会及个人发展进步的不懈动力,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可以使自身处于警惕状态,化压力为动力。图书馆想要在新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证图书管理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与能力,其中不仅要培养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建立工作人员中的竞争关系,并采取激励手段促进竞争的进行。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认为图书馆象征着安静与稳定,而图书馆事业的现存状况迫使人们必须打破这种观念,形成竞争氛围,并建立相应制度保障其正常运行。具体可以根据各种岗位的特点和需求,规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并保存个人档案,以便年终进行个人考核,并通过奖惩制度进行员工激励。适当的竞争可以给员工营造危机感,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新时代要求。(3)改变学习观念。首先要给图书管理员灌输终身化学习理念,自主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继续教育,使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知识及各方面能力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快速变化的新时代。其次是要培养群体学习的习惯,抛开以往孤军奋战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式学习,在团体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吸取其他人的优势,营造更积极的学习氛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要建立多元化学习观念,拓展学习内容,在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化培训,并开发图书管理员的潜在能力,形成一职多能的职能模式。这就要求现代化图书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善于思考。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应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关系。所以应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通过多向式学习来提升自我。(4)建立培训制度。培训制度应建立在继续教育的基础上,管理员应按照计划,遵循步骤,由外而内地接受培训,并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和個人能力爱好,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有条件的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增加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涉猎范围。培养一部分馆内骨干精英,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给予培训。与此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掌握程度,不断掌握新时代高新技术并得以应用,以复合型人才的角色融入工作,融入社会。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馆中的主体因素,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懈的学习与磨练,增加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善于思考,勇于承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读者,并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满足新时代对图书馆做出的更新要求,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中的全面性人才,以自己的能力承担起现代图书馆复兴之路的重任。

参 考 文 献

[1]金华英.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2008(1)

[2]王飞.浅析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素质培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王连杰.网络化图书馆管理员素质的提升[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篇11

为了对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现状进行全面把握, 笔者调查了我国8所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网络平台, 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可知, 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已将学科信息服务归为自身建设以及发展的重点内容, 对学科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整合给予了充分重视,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手段便是数字化方式, 虽然现阶段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尚属良好,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 服务专业性有限、服务深度不足、馆员数量偏少等, 亟待快速且有效的改善。

2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影响因素

2.1 馆藏资源与受众需求不符

参照布拉德福定律,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只有达到75%~85%时, 才能表明其馆藏体系具有较好的理想性。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甚至存在部分文献借阅率为0的情况, 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馆藏资源与受众需求不符。

2.2 学科馆员没有良好的信任度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 要严格遵照适用原则, 通过有效途径获取科研受众信息, 并对其需求给予一定满足。不过, 现阶段, 学科馆员在与院系受众进行联系过程中, 很难得到受众的信任。虽然学科馆员与该校教师存在研究、课程建设以及馆藏发现等方面的合作, 但教师对其参与行为没有作出积极反应, 导致学科馆员工作内容有限, 长此以往, 难以获取受众的信任, 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困难。

2.3 受众群体的选择面较窄

当前, 我国的美术类高校多以创作型院系为主, 但创作型院系师生在文本文献方面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致使美术类高校图书馆难以大范围开展学科服务。相对比而言, 美术类高校中的美术理论院系师生在文献文本资源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 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偏重方向导致其受众群体选择面非常窄, 学科服务能效无法得以全面发挥。

2.4 学科馆员缺乏信息素养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源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不仅要做到美术知识底蕴深厚, 信息学以及文献学知识丰富, 还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加工与组织能力以及敏锐信息意识。而现实则是,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严重缺乏基础素质, 难以胜任工作需求。

2.5 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要想建立健全学科服务制度, 并促使其永葆活力, 实现健康发展, 必须针对其制定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3 改善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策略

3.1 明确学科服务需求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首先,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要以需求较为旺盛的受众为服务对象, 强化图书馆学科服务宣传力度;其次,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及时帮助受众快速获取个人订阅难度系数较大, 因此, 美术类高校可以向全校受众发放问卷调查, 掌握受众的服务需求以及需求范围, 然后在个别院系开展试点服务, 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认知度以及影响力。

3.2 强化学科服务内容深度

首先, 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对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互动化建设, 例如, 发动本校各个院系师生共同接受图书馆资源采访、开设书展、成立新书陈列室、收集极具特色且学术性以及研究性较强的文献资源等, 以此提高受众对图书馆的兴趣, 扩大学科服务的知名度。其次, 促使学科服务中的咨询工作实现普遍化, 例如, 将学科服务划分为科研合作伙伴、读者信息环境设计以及普通服务3个层面, 针对不同的受众给予针对性服务, 提高学科馆员与受众的交流与沟通, 优化学科服务质量。

3.3 改善学科服务组织形式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学科服务创建全新的组织形式, 例如, “1+n+n”模式。高校首先要聘请知识沟通与团队管理专家出任学科馆员领导者;其次, 要全面提高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以及科学专业背景, 可以积极招聘流通部、技术部以及采编部成员;最后, 要设立学科联络员, 帮助其熟识图书馆业务, 然后由其配合学科馆员与各个院系负责人进行主动联系, 为其提供有针对性以及利用价值的学科服务。

3.4 构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一个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即IC空间, 为受众提供一个具备综合性协作、设施以及服务的学习空间。首先, 就实体层面而言, 美术类高校应构建学科分馆, 例如, 与各个院系的资料室进行充分联系, 掌握受众需求, 然后通过与资料室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构建小组讨论区、虚拟参考区以及学科动态墙等措施, 将各个院系的资料室构建成学科分馆。就虚拟层面而言, 高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相互交流功能的利用率以及宣传力, 将大量美术类信息资源引入图书馆中, 以此吸引更多受众, 提高图书馆活力。

3.5 强化学科馆员信息素养

现阶段,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之处, 美术类高校应积极招纳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或是招聘在学科服务方面具有较高参与积极性的专业性图情人员, 并从现有学科馆员中挑选出学科服务强制较高的人员, 对其进行内部培养,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科服务的再教育以及从业培训, 以此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 创新学科服务知识结构, 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在本校各个院系中, 选拔具有学科信息服务兴趣以及志向的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储备人才, 然后对其进行专业的图情知识训练, 促使其成长为高信息素养的学科馆员。

3.6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不但可以对美术类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体系进行有效完善, 还能促使学科馆员更具工作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文献资源服务,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 结语

我国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只有紧抓受众实际需求, 并结合自身状况, 改善学科馆员素养, 丰富馆藏资源,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学科服务,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服务水平与质量, 进而为更多的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促使自身的应用能效得以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高敏, 廖志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10) :25-27.

[2]韩丽风, 徐璐.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10 (12) :45-48.

[3]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 :63-69.

[4]王卫红, 王雪梅, 黄克文, 等.谈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几个问题[J].情报探索, 2015 (8) :99-101.

[5]王卫红.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J].图书馆学刊, 2012 (11) :21-23.

上一篇:近3年NBA下一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