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时代

2024-09-07

网络信息化时代(通用12篇)

网络信息化时代 篇1

一、影响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电子、网络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如今,信息已经逐步上升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了无限好处。在我们享受信息系统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必须正视资源共享带来的安全和威胁。据美国FBI统计,每年因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量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都是依靠从国外引进。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几乎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并且Windows程序能够自动搜集有关用户的信息,即使用户已经指明不要这样做,注册程序还是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微软,这些无疑给我国的用户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二)网络安全的大敌——黑客。

“黑客”一词来源于英语hack意为“恶作剧”,今天被人们引用到计算机领域,意指那些未经许可擅自闯入别人计算机系统的人。

1、黑客攻击的方式。

(1)外部攻击,是指外部黑客通过各种手段,从该子网以外的地方向该子网或者该子网内的系统发动攻击。外部攻击的时间一般发生在目标系统当地时间的晚上或者凌晨时分,外部攻击发起者一般不会用自己的机器直接发动攻击,而是通过跳板的方式,对目标进行迂回攻击,以迷惑系统管理员,防止暴露真实身份;(2)内部攻击,是指本单位的内部人员,通过所在的局域同,向本单位的其他系统发动攻击,在本机上进行非法越权访问也是本地攻击。本地攻击不排除使用跳板的可能;(3)伪外部攻击,是指内部人员为了掩盖攻击者的身份,从本地获取目标的一些必要信息后,攻击过程从外部远程发起,造成外部入侵的假象,从而使追查者以为攻击者是来自外单位。

2、黑客攻击的主要类型。

主要有:(1)窃听,主要通过检测从连线上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来收集所需要的信号;(2)口令陷阱,是指设计一个代码模块(运行后和登录屏幕一样)。使用户看到的是两个登录屏幕,第一次登录显示失败后,用户被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而实际上第一次登录并未失败,代码设计者只是将登录的数据写入一个数据文件以便今后使用,从而非法进入该系统;(3)拒绝服务,是指临时降低系统性能,系统崩溃而需要人工重新启动,或因数据永久性的丢失而导致较大范围的系统崩渍;(4)非法访问,是指了解到某个机构的账户,该机构的网络又缺少安全防范措施,侵入者可通过远程拨号访问该机构的网络,从而破坏该机构的网络系统;(5)篡改信息,是指数据传输的内容被改变而用户未发觉,并导致一种未授权后果;(6)特洛伊木马,是指把黑客设计的程序伪装成系统上已存在的某一程序,而该系统用户并不知情,当运行该程序时,黑客程序同时被启动运行,从而达到毁坏数据,破坏系统的目的。

二、网络信息安全性的目标及要求

(一)网络信息安全性目标。

1、保密性,是指不向未授权用户泄露信息和资源;2、完整性,是指保证信息和资源不被非授权的用户修改或利用;3、可用性,是指保证信息和资源不拒绝授权用户的访问。

(二)网络信息安全性要求。

1、安全策略,是指有一种由系统实施的、明确的、定义好的安全策略;2、安全级别,是指为表示信息的不同敏感程度,按保密程度的不同对信息进行层次划分;3、安全标识,是指用于安全可靠地识别每个主体。主体(通常为用户)必须在得到身份验证之后才能访问客体;4、安全标记,是指每个客体(通常为文件)必须有一个安全标记,这个标记显示客体的安全级别并记录哪些主体可以对特定的客体进行访问;5、安全机制,是指计算机系统必须有一系列实施网络安全的机制,并且能够评价这些安全机制的有效性;6、安全管理,是指主要是指安全服务管理和安全机制的管理。

三、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一)网络层的安全管理。

用户应该制定网络安全规范,明确各级部门对网络使用的范围与权限,保证经授权许可的信息才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信。

1、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在向鉴别机制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判断某一主体对特定网络资源是否能访问。

2、密码保护。

设置密码是最常用的网络安全手段,而密码的获取是黑客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获取密码的方法有:字符穷举法、字典穷举法、密码文件破译法、特洛伊木马法等。

3、地址转换。

使用地址转换技术,让IP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CP或UDP的端口号在进出内部网时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屏蔽网络内部细节,防止外部黑客利用IP探测技术发现内部网络结构和服务器真实地址。

4、安装防火墙。

防火端技术是近年来维护网络安全的较重要的手段,他是一个位于内联网与因特同之间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起来的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组成体,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

5、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传统的防火墙技术对于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无能为力(而据调查50/100的攻击来自于内部),对于病毒的入侵也束手无策,在此基础上,出现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它弥补了防火墙的不足。IDS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为制定网络的安全策略提供依据。

(二)系统的安全管理。

是指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1、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Linux已被证明是高性能、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有着空前强大的网络功能。除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外,还应配备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设备重新配置或升级;2、安装所有的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的补丁程序,随时与销售商保持联系,以取得最新的补丁程序;3、更新操作系统和与网络相关的软件,在计算机桌面上,删除未与局域网相连的用户,检查与局域网相连的用户的网络适配器、网卡、协议,除上网使用的适配器外,其他的协议都要删除;4、开发我国自己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产品。要做到网络信息安全,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摆脱国外产品的限制,努力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三)注重用户的安全管理。

1、提高安全意识。不随便运行不太了解的人给你的程序;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运行黑客程序。2、实施单一的登录机制。实行一人一个账号一个口令的管理模式。可采用ATM和PIN密钥管理、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和口令等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彭珺,高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1.

[2]袁宏昊.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科技咨讯,2009.14.

[3]张爱华.试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6.9.

网络信息化时代 篇2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让我们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走进信息网络时代作文一:

去年,我家新添了电脑这个高科技玩意儿,他的用处可大了。

下面,我就介绍介绍我的新朋友吧:他的头好似一个正方形,是黑皮肤人。在电脑国王里,越是黑越美,所以,我的这个朋友,算是很漂亮的了。 他的头有一个特别功能,就是可以随时转动,就像一个“魔术师”。主机是他的大脑,你可别看小他的“大脑”了,在里面,都是一些贵重物品,他能把所有的信息、资料存在这个大脑里。显示器是电脑的眼睛和嘴巴。你只要把正确的命令诉说给你的好朋友电脑知道,他就会眼前一亮,立刻出现在显示器上,一句不漏地把你要的程序“说”出来。“鼠标”是他的手,随时让你控制。当然,我说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他的一部分,还有音箱、稳压电源ups、控制器……他们的功能可神奇啦!

如今已是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了,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知识也不仅只限于白纸黑字的书本了。电脑领着我们又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新天地。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电脑。在电脑中,科技令我们更加方便。E-mail已代替了信封;E-mail已代替了书本、黑板;QQ等网络聊天工具已代替了电话,并可以使我们虽然身距千里,但仍然能见到对方。

电脑是很先进的,也使我们感到新奇。在医学界,电脑的作用是很大的。医学,医生们用电脑来提们治病。一些需要非常精细的手术,但是现在不需要动手术,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了 ,就可以把病的病治好。还有许多科学家利用电脑完了许多重要的实验。就像“非典”,是科学家们利用电脑来分析得知非典的来原,提取了精,才让许多幸免于难。

许多科学家都是用到电脑的,有许多精确的数字都是利用电脑才可以得出来的。电脑是个好东西,他为我提供了我从未体验过的方便与快乐。

电脑载着我,畅游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他领着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走进信息网络时代作文二:

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里,“网络”这俩字儿更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对于平时“触网”的.人们来说,如何正确的运用网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实,简单来说,网络只不过是个虚拟世界,它好比一条高速公路,它可以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村落。网络确实非常神奇,它的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我们在其中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给我们的生活以极大的帮助。坐在家里便可以浏览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就可以收到相隔万里发来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你想要的各方面的信息等。

然而,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中小学生带来许多隐患。各种各样黑色的阴影正在向我们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等就像包着糖皮的炮弹一颗颗的向我们发射而来。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心怀好奇的同学们。许多学生旷课跑到网吧中玩游戏,聊QQ,看不良照片,有的甚至于干脆通宵在网吧玩游戏上网,并且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还有的竞在操作非法网站,这样既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身心健康发展,还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的学业。

网络还是犯罪团伙底下隐蔽的世界。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这个虚拟而又辽阔的世界,进行犯罪活动。他们披着互联网的保护衣、隐形衣,使人们看不到他们黑暗的心灵、丑恶的心灵。经常在电视上和报纸上会报道“XXX女子或男子被网上犯罪分子骗取了XXX钱”,还有的更可怕,“XXX女子被犯罪分子杀害”,这些都是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互联网隐藏着许多的黑暗。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黑客”,他们到处散播病毒,使互联网的速度大大降低了,严重阻塞了互联网这条盘虬卧龙般的高速公路。更可恨的是,一些不法网站竟然在网上提供色情图片、暴力视频、文字等,严重毒害着人们纯洁的心灵。

我们生活在高科技时代,有利也有弊,这是一个无法更改、泯灭的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来做到绿色上网,做网络的主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坠入虚幻世界—网络幽谷的俘虏。

走进信息网络时代作文三:

据说,在奥运会期间,唐僧师徒经过北京鸟巢,遇到一个小女孩——就是我。

当时,从鸟巢传出一阵阵欢呼声和掌声,唐僧便随便找了个路人问了问,那个路人居然是我。唐僧问道:“女施主,我们是从东土大唐到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这里面如此的吵闹,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你连这个也不知道?里面在举办奥运会呢!”我一边说,一边捂着嘴在偷笑:都什么年代了,还“女施主”笑死我了。“那里面是什么比赛呢?”唐僧问道。“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对了,您的大徒弟孙悟空不是神通广大吗?可以叫他去看看。我也想跟他比试比试,看看是孙悟空厉害,还是高科技厉害。”“是啊,猴哥,比试比试,让她见识见识你的七十二变。”猪八戒也来凑热闹。孙悟空果真答应了。“你师傅就来当评委,只要谁更快把答案告诉你师傅,就算赢。”我把规则告诉了孙悟空。“俺老孙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你肯定没我快,快开始吧。”孙悟空已经等不及了。比赛开始了,我原地坐下,稍稍点动了小手指,变把答案告诉了唐僧。孙悟空把筋斗云喊了出来,飞到鸟巢中央,看了看,又飞了回来。“师傅,我回……”

悟空还没说完,唐僧变插过话:“悟空,不用说了,是女施主赢了。”悟空恨不服气,我便告诉他:“这其中有个奥秘:我手中的这个玩意儿叫电脑,可别小看它,只要你连接了互联网,轻轻地动下手指,就像是把全世界连成了一家,无论是多么远的地方,都能在一瞬间,知道那儿消息。所以悟空并不是输给了我,而是输给了高科技。”悟空恍然大悟,对唐僧说:“师傅,等取完经,我一定要学电脑。”接着又对我说,“下次我还要跟你比试!”“我们也要学电脑。”猪八戒和沙僧说。

网络信息化时代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问题;创新策略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主要指的就是互联网上的综合新网站和各种专业型网站发布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与传统的报纸新闻相比,网络新闻更加具有新闻传播价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因此,相关的新闻部门应该重视网络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不断更新网络新闻,保证网络新闻编辑的全时化特点,并强化新闻媒体及网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保证网络新闻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全时化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传统的新闻信息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化时代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网络新闻编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全时化特点。全时化主要指的是全天候、全过程和全历史。因此,网络编辑要想提高新闻编辑水平,就需要二十四小时待命,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突发事故资料,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网络编辑还应该具有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能力,对新闻要有敏感度,把最有价值的新闻深挖出来,从而达到吸引网民眼球的目的。

(二)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强烈的整合性

在过去以往的传统媒体中,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时空整合能力,才能对新闻事件和信息量进行有效收集和整理。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目前都在使用网络传播新闻。网络新闻需要新闻编辑能够时刻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对空间和时间形成良好的关注,从而能够及时同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网络新闻编辑整合的最佳效果。

二、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

(一)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傳统的报纸信息在传播中存在一定的时差性,但是,网络新闻传播能够保证第一时间让人们看到信息,既方便又快捷。同时,网络编辑不仅能够第一时间与受众沟通,又能保证新闻的实效性。但是,科技的发展也给网络新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新闻更新速度太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虚假新闻较多

目前,网络新闻编辑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此,网络新闻编辑为了追求被关注率,就不断的将新闻同质化,从而使得网络新闻出现了虚假现象。同时,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经常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扭曲新闻、恶意篡改新闻,从而使得虚假新闻现象日益严重。

(三)网络新闻娱乐化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人们为了缓解内心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喜欢看一些轻松娱乐的新闻节目。因此,很多新闻部门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就不断将网络新闻娱乐化。一般情况下,网络新闻内容的娱乐化被叫做网络人性化的体现。很多新闻部门加大了对网络新闻娱乐化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一些社会价值低的新闻成为社会热点,最终导致了整体的网络新闻呈现娱乐化,与网络新闻的真实内涵相违背,破坏了社会的良好风气。

三、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针对以上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新闻部门应该从中吸取工作经验,体现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抵制虚假新闻,了解并满足受众针对性需求,从而能保证网络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都有哪些:

(一)了解并满足受众针对性需求

受众的新闻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青少年喜欢查阅社会热点新闻、中年人喜欢社会类新闻、老年人喜欢民生健康新闻等等。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就应该不断深入挖掘新闻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目前,网络新闻已经不再是以往媒体的单方面制造,而是变成了多层级、多角度传播,由此可见,网络新闻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应该时刻了解受众需要,满足受众针对性的需求。

(二)强化新闻媒体及网民的社会责任感

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果只是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对网络新闻的传播进行监督,这样的做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网络编辑应该提升自身的觉悟,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网络传播环境。同时,网络新闻编辑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从而保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制造虚假恶劣的新闻。另外,还应该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新闻传播和互动环境。

(三)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各方面监督监管

为了保证网络新闻传播的有序进行,相关部门应该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加强各方面监督,让法律来规范网络新闻的传播,给新闻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对相关的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新闻编辑发表的言论具有真实性,坚持公平、公开原则,从而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给网络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的新闻部门应该把握新闻编辑的工作重点,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要了解并满足受众针对性需求,并强化新闻媒体及网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刁凡.提高网络新闻编辑质量的实践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312.

[2]韩丽苹,李爽.试论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38.

[3]纪承华.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分析与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03:1+13.

[4]林晨.新闻编辑基本能力及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5,14:34-35.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正在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将使世界各国图书馆连结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共同体, 建设跨国界、跨地域的虚拟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及运用, 促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新阶段。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将来自分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具有海量信息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库, 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1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记录,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 存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磁介质、光介质及其他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种类繁多, 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取、传递、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社会网络化日益普及不断发展进步,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及利用信息的模式正发生极大的变化。网络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 能够给人们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和知识, 任何人只要拥有PC机和信息通道连接, 就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漫游信息世界。各种先进的网上搜索引擎, SCOM、YAHOO、搜狐等工具的面世, 使人们只需轻轻点击一下, 就可以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能够较好的满足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需求, 并且消除了传统图书馆中一些人为的负面影响。它以“快、专、精、准”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

网络资源和虚拟图书馆建设呈社会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但是, 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建设始终优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因此,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没有真正完善数字化技术, 馆藏文献的文本内容还无法实现完全数字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仍有很大的延续, 新技术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范围, 而不是立即消灭、取代原有的手段。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将长期生存, 互相依赖共同发展。

2 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资源共享进入新境地。网络环境下, 文献信息共享模式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现代“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并重”的转变。使图书馆藏的内涵超越了传统馆藏的印刷文本、缩微资料、视听资料范畴, 其范围已扩展到各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包含了各种信息格式:录像带、磁带、软盘、CD-ROM光盘等, 还有其他信息类型:应用软件、节目文档、多媒体、超文本等。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多元化趋势及“馆藏虚拟化”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 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 图书馆整体结构将趋向于向社会全面开放, 其服务功能将趋向于多元化。除传统利用馆藏文献的借阅、查询服务外, 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信息服务。如为读者提供联机目录查询、开展网上联机检索、馆际互借、网络信息导航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运用, 为高水平、高层次的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与因特网连结, 读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化技术是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关键。与促进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还包括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并具有交互功能, 密切结合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信息存贮等众多领域的科学技术。

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仅仅局限于馆际之间印刷型文献的互补互惠、包际互借、协调采购等有限的资源互补分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 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约束, 打破了地域和组织机构的局限, 使用户在任何地方, 都能随意访问全球图书馆及情报资料中心的电子信息资源。

3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社会化及网络环境的持续不断变化对图书馆情报部门资源共享产生了深刻影响。虚拟图书馆将成为全球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端或节点。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整体化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从重分工、重拥有转变为重存取、重利用, 并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取、传递和利用, 这种模式将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模式。

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共建与共享改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使图书馆日常工作内部的各道工序互相融合, 部门科室之间的职能更加相近、界限变得模糊、服务内容将走向集成化、整体化。许多图书馆业务活动借助于网络进行, 如网上编目、网上查询、网上互借、知识导航等。基本实现了采编一体化、借阅一体化、信息服务与文献服务一体化。

因此, 图书馆与情报服务中心必须建立社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彻底转变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第一”的观念。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 依据自身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数据库,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传输的枢纽, 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学者贝克 (S.K.Baker) 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 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中的一部分, 必须摆脱自己自足的状态, 必须发展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形式。必须准备将自己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为做好信息服务,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化及文献所载信息的高度集中化、高度和谐平衡是现代文献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这种模式不仅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可协调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而且,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使“馆藏”的局限性扩展到计算机网络, 使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可利用的资源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使文献信息的可获知能力 (accessibility) , 可获得能力 (availability) 作为重要概念将取代“文献资源保障率”, 同时, 文献资源保障不再拥有 (ownership) 的同义记号, 它结合了可获知能力于可获得能力并运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网络将来自馆藏及其他不同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存贮, 其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资源要重新进行识别、发现、删除、分组整合、加工处理, 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整合及研究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广、快、精、准”的报导系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有利于促使知识信息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 (D.B.Simpson) 指出:“有效的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 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有利于我们规划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

网络时代呼唤信息道德教育 篇5

网络时代呼唤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伴生而来的道德问题也日渐显现.大学生正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体,大学校园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伦理道德上的困惑.高等学校应当及时审慎地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开辟信息伦理道德课程,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批判能力,增强学生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更好地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 者:刘锦东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社科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年,卷(期):23(1)分类号:B82-05关键词:网络 信息道德

网络信息化时代 篇6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分析方法

1 企业信息安全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2012年,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的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今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开支法案,禁止包括司法部、商务部、航空航天局及联邦调查局在内的联邦政府机构,采购“中国所有、运营或提供补贴的企业制造、加工或组装的信息技术产品”。而与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被美国拒之门外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却能长驱直入,而且,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从手机到服务器,从办公软件到操作系统,从搜索引擎到无线通信技术,美国“八大金刚”几乎渗透到了中国网络的每一个环节;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每一个部门几乎都有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子。因此在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在选取硬件方面必须慎之又慎,尤其在棱镜笼罩中国的讨论中。

2 企业在信息安全重点方面

2.1 硬件方面 有消息称,我国60%以上的企业组建了局域网。在局域网中,服务器的硬件安全问题勿需赘述,毕竟多年来服务器厂商一直对此比较重视。相反,PC的信息安全才应当引起企业注意,因为过去人们一直忽视了这个问题。采用安全电脑,无疑是从硬件上增强企业PC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2.2 软件方面 在谈到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时,人们首要想到问题的可能就是购买杀毒软件。事实上,除了杀毒软件,还有许许多多的安全软件值得企业用户投资。IDC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安全软件这一领域的增长将为安全管理、访问授权、识别技术、安全内容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VPN技术、入侵检测,以及风险管理等几个产品领域分享。

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要解决网络安全,首先要明确实现目标:①身份真实性:对通信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识别。②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③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对数据进行任何破坏。④服务可用性:防止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被不当地拒绝。⑤不可否认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智,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⑥系统可控性:能够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⑦系统易用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条件下,系统应该操作简单、维护方便。⑧可审查性:对出现问题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一个成功的入侵检测系统,不仅可使系统管理员时刻了解网络系统(包括程序、文件和硬件设备等)的任何变更,还能给网络安全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它应该管理配置简单,还应根据网络规模、系统构造和安全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作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时间和报警等。根据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和现有的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4 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安全

从发展趋向来看,电子商务正在形成全球性的发展潮流。目前很多安全技术应用在了电子商务网站上面,比如:信息保密措施、交易者身份的保密、系统隔离、访问控制、系统扫描、安全检测等。总之,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硬件为基础,配备由各种安全软件产品组成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从而建立起一个能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动态防范系统。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网络安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风险,随后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技术手段的改进,到规章制度的完善;从单机系统的安全加固,到整体网络的安全管理。本方案从技术手段上、从可操作性上都易于实现、易于部署,为众多行业提供了网络安全解决手段。也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有效地防范信息系统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威胁,把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

[2]陈家琪.计算机网络安全[J].上海理工大学,电子教材,2005.

[3]洪国彬.电子商务平安和治理[M].北京摘要:电子产业出版社,2006.

[4]贾伟.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安[M].北京摘要:国防产业出版社,2006.

[5]张福德.电子商务平安认证实用技术[M].北京摘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6]杨铭.网络安全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7]沈苏彬.网络安全原理及应用[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8]陈钟.信息与网络安全[J].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电子教材,2006.

[9]肖松岭.网络安全技术内幕[J].科学出版社,2008:349-351.

信息时代的网络维权问题 篇7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在给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和变化的同时, 也在公众权利的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一种综合了传统媒介优势的大众化媒体, 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使得信息的分享更加便利, 不但可以制造出许多新的“声音”, 而且也明显地拓展了人们行使自身权利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渠道;另一方面它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增强公民参与权和知情权方面的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 从一定程度上说,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化力量。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网络维权作为一种数字化生存的方式以及它所带动的人们维权方式和途径的变革方兴未艾。

网络维权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近年来的网络上发生的公共事件都有个统一的命名:网络维权。网络维权是科技赋予时代的又一新生事物。传统的维权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通过法律的方式、举报信的方式 (匿名或者实名) 、上访的方式 (集体或者个人) 。但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利用网络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关于网络维权还没有权威的定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维权是人们利用网络进行自身权益维护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具体讲, 网络维权意指公民通过网络爆料的方式呼吁网民、相关的政府领导、政府部门关注受害者或者弱势群体以及违规、违法的事件, (1) 使某些个体性事件转化为公众事件, 从而形成民意, 利用公众的力量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维权方式。

特点。 (1) 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当事者采用网络进行维权时, 在开放式论坛、博客或微博Twitter等上面发的帖子通过网络的传播可能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从而将个体性事件转化为公众事件, 这就增加了维权的可能性。 (2) 虚拟化。虚拟化是指当事者只需要利用互联网这种媒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不需要关注网络技术本身。其所发信息的传播和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他们需要的一切, 甚至包括法律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3) 便捷化。便捷化一方面是指与传统的维权方式进行比较, 利用网络进行维权没有那么繁琐的程序;另一方面对维权者而言, 他们只要有一个可上网的设备就可以将自己的遭遇如实发布到网络上。 (4) 成本低、见效快。在网络上, 只要当事者的维权帖文受到关注, 有点击有回复就可能会得到答复, 而不需要像传统维权那样的繁琐程序和高体甚至是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积极介入, 事态的进展也会得以不断地跟进, 其影响力也会持续扩大。

网络维权产生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天然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全球性、多媒体性和新媒体特性等诸多优势, 网络媒体的这些优势使得它具有了比传统媒体优越得多的传播条件, 成为对社会与公众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2)

加大了公众维权的力度。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 人们在了解各种生存环境变化信息的同时, 也参与对生存环境的多元描述与多元解读;网络技术的实时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功能打破了信息垄断, 瓦解了统一舆论, 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公共领域的组织界限和特征, 在为公众维权打开一条全新之路的同时也加大了公众维权的力度。如“黑砖窑事件”, 当《400位父亲呼唤在黑砖窑中做奴工的儿子》的帖文出现在天涯杂谈时, 得到的不仅仅是高点击率以及海量的回复,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评论, 评论人不仅有著名的报纸评论员还有普通的网友, 当互联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黑砖窑的评论的时候, 政府部门想视而不见都是不可能的。 (3) 这些事件无不表明网络让公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比单个行动更有力量。同时, 这些事件也表明了在中国社会已经逐渐显露出了网络舆论时代的新特征。

拓宽了公众维权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已成为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网络的无边、无形、无限为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提供了理想的信息平台 (4) , 也为各种信息的社会传播与全民通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网络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前提下也应该为公民的维权提供可以借用的机会, 同时它也正在成为公众交流信息、表达意见的自由论坛, 为公众维权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民意广场。随着互联网这种传播自由度很高的信息平台的开通, 不断地开辟了公众的话语空间, 也为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比如近些年关于产品的维权, 基本上都是当事人通过传统的维权无法得到解决才到网络上曝光, 而商家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不得不答应事主的索赔。

减少公众维权的成本。随着网络影响力的增强, 民众更愿意采取网络维权的方式, 这主要是其成本低、见效快。以往维权者经常单枪匹马作战, 维权成本还比较高, 打官司的结果常常是“胜负皆赔钱”。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带来了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 同时也为消费者权益的维权提供了便捷、行动的成本大大降低。维权人士可以很方便地利用互联网、手机, 将维权案件的材料通过文字与图片, 快速地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海内外广为关注的“邓玉娇事件”经媒体披露后, 网友纷纷写诗、立传, 印带有邓玉娇头像的文化衫声援邓玉娇。 (5)

增大了公众“博弈”的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大量社会性软件的出现, 它也对各种活动提供支持, 提供丰富的交流方式, 如移动飞信、移动QQ、移动博客、视频博客、论坛等, 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移动虚拟网络社区。另外, 网络所提供的公共“话语空间”与“透明开放、兼容并包”的精神不谋而合, 其实质正在于可以超越一切狭隘的一己之言, 通过大家的相互沟通而达成共识, 并广泛地融合形成舆论, 真正代表了民意, 从而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的认同。正如C.泰勒所言:“透过自由结社, 整个社会能够自我建构和自我协调”, 它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者影响国家政策的形成。” (6)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网络维权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段时期以来, 王帅帖案、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案等, 一系列借助网络维护公民权益的事件, 显示了网络这一新传播技术的社会威力。 (7) 不可否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利用网络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越来越成为公民维权所选择的一种重要工具和途径。但在网络维权中, 一方面事件在传播中, 真实与虚假信息并存, 维权与诽谤难辨;另一方面, 中国的网络维权目前毕竟还处于探索阶段, 对于在真实事件上大规模地具体运用上仍还有一定的距离,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公众维权意识与知识有待提高。网络的力量再大, 也只是为公众提供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 公众维权的最终实现还得借助于法律途径来解决。由于一些维权者对于维权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是很熟悉, 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因此, 在维权过程中, 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结果也不甚满意;还有一些维权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 在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上, 往往不能抱着正确的心态而且态度也不够冷静, 对于维权的各项事由也不能做到有理有据, 而是一味地求全责备, 结果就只能增加权益维护的难度。事实上, 如果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维权意识并具有比较专业的知识, 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这样也就能够有利于实现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 网络维权的合理、有序、有效,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政府立法的加强、引导规范网络舆论。由于网络维权相对来说是新生事物,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网络维权政策, 不断完善立法的过程, 使网络维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广大群众维权提供畅通的渠道, 将网络维权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公众参与度的不断扩大, 网上维权的力量也将不断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网络的无限性和自由性, 它在给人们提供维护自身权利渠道的同时也为某些人滥用网络自由、造谣惑众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 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 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也必须遵循传统舆论监督的规则, 现实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应在网络上得以延伸和遵会责任。 (8)

加强行业维权。在互联网时代, 利用网络进行维权可以得到公众支持, 在结成联盟、经验分享、形成舆论声势等方面的确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当面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维权问题时, 维权者的一己之力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例如, 网络盗版问题, 由于网络的无限性、网络盗版的隐蔽性以及盗版技术的不断提高, 单纯依靠著作者本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绝非易事。这时, 网络维权的任务主要不应该让著作者自己承担, 而需要社会和行业来共同承担。比如,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就站出来, 代表广大作家向Google搜索引擎讨回公道, 一向强硬的Google在文字著作权协会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 不得不同意纠正他们过去的做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也使我们看到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 (9)

加大对微博、手机等新兴网络媒体的管控力度, 同时引导社交网站的本土化发展。由于微博的信息发布门槛较低, 存在不够专业全面、容易制造虚假新闻等缺点, 极易成为谣言的温床。因此, 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大对其网站有害信息的管控力度, 同时加强对本土社交网站的扶持和引导, 帮助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手机媒体, 我们既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手机媒体中的民意, 以畅通民主的渠道引导舆论。同时, 还应加快手机媒体管理的法制化, 加快手机实名制的落实工作。 (10)

结语

利用网络来维权不仅可以成为化解现实矛盾冲突, 保证社会平衡运行的重要途径, 而且也预示着社会民主机制向高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它在推动社会民主进程中也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必须注意到, “网络维权”是一把双刃剑, 公民在通过这种方式维权的时候, 也必须符合相关法律, 如果偏离事实, 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 网络为公众维权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开辟了新的平台, 对于正当的维权,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 利用网络媒体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还需要公民维权意识、知识水平、法律规范和社会文化等诸要素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但笔者相信, 网络维权的前途是光明的。[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课题批准号:CX10S-022R) ]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 利用网络这一大众公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本文在对网络维权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网络维权产生的影响及其需要改进之处, 以期构建更加和谐的维权环境。

关键词:网络维权,力度,渠道,成本

参考文献

[1][4]《网络维权成为新兴的维权方式》, http://www.55188.com/viewthread.php?tid=3286961.

[2]常凌翀:《新时期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现代视听》, 2009 (8) 。

[3]赵振宇:《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探析》, 《青年记者》, 2009 (6) 。

[5][7][10]程晓乐:《浅谈互联网时代网络维权的新特点和应对之道》, 《江苏邮电报》, 2010 (6) 。

[6]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 《公法评论》, 2001 (2) 。

[8]范明献、王年妹:《传统媒体应积极扮演专业角色——谈传统媒体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应承担的责任》, 《青年记者》, 2009 (8) 。

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 篇8

1 网络教学及其优势

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其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网络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共享教学资源: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其核心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教师提供的课件、在线辅导、练习材料、答颖、讨论、答案分析等,也包括学生提供的学习心得、意见反馈、作品展示等。

2)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1)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2)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巧妙地结合起来,感官刺激效果好,教学演示直观生动,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3)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交互性强,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网络教学克服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方便。

2 如何更好地网络教学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膨胀和知识快速更新,导致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网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教师正确引导

不断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教师始终站在教学的最前沿,起着主导作用,不可盲目夸大网络的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组织和编制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网络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并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导,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在网络教学这种开放性学习环境下,教师还需要通过记录登陆次数、检查作业、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以使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还必须不断搜集新的知识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收集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教学中,提高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能力,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2.2 学生积极主动

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过程具有高度自主性,其核心要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容易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技术,在海量信息中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来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网络教学需要交互教学环境的强有力支撑,师生、生生之间要积极互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和学生交流,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实时对问题展开讨论并解决,完成多向交流作用,也可提问学生,考核课程知识。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碰到问题需要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某些学习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

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学生通过互动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在教师指导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3 创建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平台,学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支持、统计、分析、预测和管理,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发式学习的强有力的工具,为日常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拓展。

本文以广东省考试中心开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例说明如何创建一个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该学习平台是以知识点学习为基础、能力测试为手段、应用技能掌握为目的,提供一个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学生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登陆到平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平台上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包含如下功能:

1)用户管理:本学期分配给教师辅导的学生名单。教师可以查看本人所辅导学生的详细信息。

2)作业管理:根据本身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参照教学内容按章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必须设定关于本次作业的标题、作业上交的截止日期,附件资料和关于本次作业的内容说明等参数。

3)知识点管理:以知识点为最小单位,提供了与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视频”、“知识点精讲”、“知识点的辅导”、“阅读材料”和“知识点测试”等。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去辅导学生的学习。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录制有关知识点学习的视频录像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观看。

4)单元测试:学生完成每章课程学习后进行的知识点测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该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布置单元测试。

5)强化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

6)综合测试:等同于模拟考试,参考现行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形式让学生熟悉考试的环境。

7)职场实训:该模块提供一些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实际案例及操作要素,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实例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自身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8)统计信息:随时对学生详细学习数据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该平台还有发布信息、讨论区和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教学平台中获取充足的教学资源,按教师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教师发布的作业和测试随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交流,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轻松的学习环境。

4 结束语

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以及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者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教育热点。该文在分析网络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从师生两个不同角度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教学,最后以实例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朱宏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08(9).

[2]谢雪平,全小平.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5).

[3]鲍丰.浅析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J].考试周刊,2011(59)

[4]刘军永.浅析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常见问题[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10).

[5]李刚,马晓玲.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

[6]周雪梅.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4).

[7]俞永江.关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1(3).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制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借贷,法律,规制

一、网络借贷的基本涵义

(一) 网络借贷的定义

笔者参考了国外的Zopa、Prosper, 以及国内的拍拍贷等网站, 对其特点、性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得出了如下的定义。网络借贷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 在信息共享的环境当中, 借贷双方通过竞标的方式取得相关的融资服务, 以及议价的场所, 在双方借贷行为完毕之后需要支付给融资平台一定的手续费用。由此可见, 在网络借贷的平台当中, 并不需要银行一类的金融机构提供中介服务。

(二) 网络借贷的特征

第一, 网络借贷需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网络借贷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 其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突破了传统的闭合式信息传递模式。借贷的双方可以依据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 弥补传统借贷方式中借贷双方信息掌握不均衡的缺陷。无论是借款者, 还是投资者, 都可以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易活动, 并且依据信息做好调查的工作。

第二, 主体范围比较广。在网络借贷行为当中, 借款人和放贷者遍布在全球各地, 这突破了传统的熟人借贷的局面。而在网络借贷当中扮演借款者角色的, 通常是一些个体经营者、小微企业、个人等, 他们往往会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的资金, 如果采用传统银行借贷的方式, 则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 并且经历复杂的审查程序, 这会为其借款造成重重阻碍。此时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 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金。

第三, 形式多样化, 更加快捷方便。在网络借贷当中, 借贷主体双方数量不一, 可以是一对一, 也可以是多对多。借贷的双方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 以及能够供给的资金数量, 判断此次借贷过程中风险的大小, 通过自行协商或者在平台的协调下, 成功完成一笔借贷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 不需要经历复杂繁琐的审核程序, 只需要在网络中输入信息, 搜索信用符合标准的贷款者和借款者, 则可以快速地完成借贷工作。

二、网络借贷风险的成因探析

(一) 我国网络借贷的现状分析

美国的prosoer是国际上最早出现网络借贷的国家, 2007年我国参照美国的借贷模式, 开创了“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随着拍拍贷的逐渐流行与壮大, 诸如人人贷、宜信等借贷公司纷纷涌现出来, 并且正式投入了运营。一些在日常生活, 或者经营活动当中遇到经济难题, 急需要用钱的借款者可以通过浏览网站搜集相关的信息, 只需要支付高于银行利率的利息, 并不需要提供任何的担保, 就可以获得了大额的借款。同时对于闲余资金比较多的人, 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的钱借给需要的人, 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息。网络借贷平台直接越过了银行这一中介机构, 连通了借款人和贷款者, 是对传统融资模式的一种突破, 有利于借贷双方的互利共赢。网络借贷平台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吸引了大批的用户, 对传统的商业银行起到了强烈的冲击。我国的拍拍贷自从2007年开始创立, 到目前为止注册的用户已经突破了50万人。随着网络借贷平台的逐渐兴起与发展, 关于平台的负面新闻也在频繁出现。很多的新闻道出平台运营中的违法行为, 用户对这些网站的信赖程度在逐渐降低, 潜藏的金融风险在不断地加剧。正如上文所述, 在网络借贷平台中隐藏着一系列的风险, 这些风险会对借贷双方产生很大的威胁, 影响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 导致市场无法平稳的运行。近几年, 银监会不断发布了通知, 对小额的网络贷款进行了规制。笔者认为,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 潜在的风险会越来越多, 要想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所在,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完善我国的网络借贷监管的法律体系。

(二) 监管主体模糊

1.监管主体缺乏统一性

首先, 无论是通信管理部门, 还是工商管理部门, 都没有对平台经营的业务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网络借贷平台在申请营业执照的过程中, 工商部门只需要对其注册的资本、平台的联系方式等等必要信息进行审查, 对业务的范围没有过问的权利。而通信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监督, 同样也不涉及业务的经营, 这就导致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信贷的风险;其次, 网络借贷涉及金钱从借出方向借款方流转, 投资方的权益保护问题, 同时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秩序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 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职权。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通常将网络借贷平台视为中介机构,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 银监会的这一类金融机构无法对其进行监管, 这也造成了一些风险。

2.传统监管力度不足

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 需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建立为其提供保障。但是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还不成熟, 因此有关于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关立法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没有单独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在实践当中, 只能参考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以及对中介机构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监管。这一传统的监管方式, 存在力度不足的缺陷, 造成了交易过程中违规行为严重, 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信用监管力度的不足, 造成了信贷风险。

(三) 缺乏对市场准入的法律规范

1.缺少对平台注册资本的规定

在网络借贷当中, 平台的角色更多的倾向于中介机构, 但是仍然不能忽略对其注册资本的要求与规范。因为网络借贷兴起的时间比较短, 我国也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网络借贷行为, 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公司法》当中的规定, 对平台的注册资本审查。未修改前的公司法对公司的注册资本作出严格的要求, 但在2013年《公司法》经历了修改之后, 最低注册资本的制度被取消, 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公司可以容易地进入到市场经济中。《公司法》放宽公司成立条件的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平台的创立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影响了平台整体质量, 导致投资者很可能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 我国的法律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设立, 都对其注册资本的数量作出严格的规定, 但是仍未关注到网络借贷平台这个领域。结合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发展的趋势, 以及在借贷当中潜藏的风险, 法律都应当尽快对平台设立的注册资本作出严格要求。

2.缺少对人员从业资格的认定

除了法律对借贷平台的注册资本没有作出严格的规定, 对平台的从业人员资质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标准。在我国金融领域当中, 银行、保险和证券三个行业的工作人员, 都需要具备严格的资质要求, 才可以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在行业内部, 定期需要开展培训工作, 无论是公司的高管人员, 还是普通的基层员工, 都需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 才可以胜任岗位。但是在网络平台当中, 并没有统一的资格认证标准, 导致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工作中也常常出现不正当的操作行为, 甚至会引发道德和法律风险。

(四) 交易过程缺少法律规范

1.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如果在每个风险环节没有隔离制度, 那么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很可能导致连环效应的发生, 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与新兴的借贷平台相比较, 我国的证券行业中有明确的防控隔离制度,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风险, 该环节会迅速被隔离, 保证将客户利益降到最低。同时在《证券法》当中也重点要求了不同的业务项目, 应当分开运行, 不可混为一谈。网络借贷平台正式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才导致平台内部出现暗箱操作的问题。

2.缺少网络托管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的《证券法》当中, 第139条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 主要保管客户的资金;同时该条还规定了客户的资金属于其个人的财产, 及时证券公司经营不善, 出现倒闭的现象, 也不能将客户的资金列入公司破产的财产范围之内。通过以上条文的表述可以看出, 我国的证券行业对于市场交易的规定比较完善, 监控力度也比较强。相比之下, 网络借贷平台由于刚刚兴起, 对于这方面的规定还有所缺乏, 对客户资金的安全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 平台逐渐成为了资金池, 也面临着非法集资的风险。

3.合同的标准不统一

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无论是借贷双方之间的合同, 还是平台与出借者之间的财务管理合同, 其合同的模板和格式都是由平台提供, 并没有进过三方的协商程序, 没有得到三方当事人的完全接受。并且很多的投资者有着强烈的投资意识, 基于获得较高的利益, 往往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风险。

三、完善网络借贷的法律规制途径

(一) 监管主体的明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 网络借贷平台服务的对象涉及到全国各个角落, 甚至部分平台已经扩展到了海外市场, 如果仍然通过某一个地方的金融监督部门来对其进行监管, 显然无法全面地覆盖所有的业务。每一个金融市场当中, 有自己专门的监管机构。这一传统的监管模式, 针对性比较强, 也正是因为这一模式的沿用, 导致了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管, 处在监管的范围之外。对于银行这一种类的金融机构, 从其设立开始, 一直到最终的终止, 始终由我国的银监会来行使监督的任务, 对其经营活动的开展, 经营范围的确立等等, 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一些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其业务的开展也需要依靠银监会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 银监会能够监督到业务的开展, 掌握一定的功能监管的权利。综上, 根据我国对金融行业监管的传统, 以及网络借贷平台自身的性质, 网络借贷平台应当受到银监会的监管, 且银监会应当作为统一的监管主体。

(二)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1.明确注册资本

因为网络平台发展时间比较短, 对其注册资本的法律规制研究较少, 笔者认为可以重点参照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标准, 来对网络借贷平台的注册资本进行法律规制。如果该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 并且整体的运营规模偏小, 则可以在正常标准基础之上适当降低准入标准。为了有效控制行业内部的风险, 可以通过设立行业基金的方式, 来应对突发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2.对发起人资格明确限制

在注册资本参考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之上, 对网络借贷平台发起人资格的审查也可以参照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规定。比如我国的广东省, 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资格限制成, 当地的骨干企业, 因为其一般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为了推动网络借贷平台进一步发展, 可以适当将发起人的范围由公司法人扩大到有能力的自然人。在自然人作为发起人进行审查的时候, 需要审查其资信等级、经济实力、是否有过犯罪等。

3.严格控制从业人员的资格

对从业人员的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借贷平台的高层管理人员, 应当到监管部门做好登记工作, 将个人具体信息、是否有过犯罪等详细备案;第二, 对禁止从业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即董监高的成员一旦出现了下列情形当中的任何一种, 则无法再进入到该行业领域从事相关的工作。主要包括: (1) 在银行中留下不良记录, 长期拖欠贷款没有偿还; (2) 担任公职, 被开除的经历; (3) 以前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 但是因为违反了行业规定, 被开除; (4) 具有犯罪记录, 或者因为失职而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且自己为主要的负责人。

(三) 规范交易的过程

1.合同标准的明确统一

合同模板的制定主体应当是监管部门, 在结合交易特点、满足交易各方主体需求的基础之上, 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合同内容设置方面, 应当更多关注弱方的利益保护问题。在内容规范上, 要明确不同的主体应当履行的义务, 和可以享受的权利, 避免后期因为权利义务不明确, 而产生一系列矛盾。

2.完善资金托管的制度

对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托管问题, 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也造成一定的风险。在网络借贷中, 银行作为托管机构, 应当与平台达成一致意见, 由银行来保管托管的资金, 建立相应的托管制度。

3.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借贷平台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业务活动, 因此内部管理比较杂乱。在实践当中也多表现出了线上、线下区分不明显的情况。对于网络借贷的平台来说, 对借款者的资格审查不完善, 导致产生借贷风险。因此网络借贷的行业内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网络借贷每个环节的控制。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我国目前的网络借贷平台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很多的平台业务的开展, 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围, 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基于这个问题, 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网络借贷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并且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加以规制。

参考文献

[1]张玉梅.P2P小额网络贷款模式研究[J].决策参考生产力研究, 2010.12.

[2]黄震, 何璇.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金融电子化, 2013.2.

[3]李雪静.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 7:101-104.

[4]吴晓光, 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 2011:32-35.

信息技术教学与网络时代 篇10

以下简要谈谈笔者对信息技术学科在网络时代下的几点看法及具体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 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1. 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 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 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 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 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 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教师谈网色变, 隔离网络。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 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 于事无补。

二、 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 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

时代在发展, 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 在欧美国家, 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 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 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 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 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 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 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 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 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 规避不良影响, 为学习生活服务, 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 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 却往往忽略了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具体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 开发教学资源, 规范网络文明。通过在校园局域网内部建立教学资源网站, 让无限互联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到网上, 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外部网络的诱惑, 又能让学生在课上体验到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校园网建立的信息技术教学园地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 引导学生登陆自己的个人平台发表看法, 交流意见等, 师生之间实现网上交流, 规范学生网络上的言行, 培养学生网络文明用语。

2. 用活教学工具, 构建网络安全。大部分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仅仅局限于广播、收发文件等功能, 远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例如利用电子教学软件设置上网限制, 通过建立学生访问网址的黑白名单, 实现有效引导学生安全、健康上网, 阻止不良网站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于个别极端学生, 可以使用学生限制功能, 实行限制某位同学可浏览的网站、可用的程序等, 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上课行为习惯, 提高自控意识。

3. 把握教材内容, 渗透信息素养。在教学模式中, 有目的地选取专题内容结合教学,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领悟人文精神。如在讲“信息交流”一课时,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讨论网络成瘾症的由来, 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师生互动, 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在母亲节等节日来临时, 结合word文档的教学, 布置学生有关节日贺卡的制作, 积极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等交流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 模拟危险情境, 提高安全意识。传统的宣讲效果有限, 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适当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网络文明与安全意识。例如, 模拟计算机“中毒”状态, 启发学生杀毒、防毒意识;播放“熊猫烧香”病毒制作与散布者的视频信息, 提醒学生网络世界绝非自由世界, 也同样有法可依;选取典型网络诈骗案例, 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自主探究加密与解密技术, 引导学生安全设定个人账号密码,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浅谈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篇11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体系;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39-01

一、信息

信息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一般属性,因此可以得出信息的属性,其主要包括为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抽象性、依附性、动态性、异步性、共享性、可传递性、可交换性、可处理性和可伪性等。信息的功能是信息属性的表现,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信息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信息是决策的根据;信息是控制的灵魂;信息是思维的原料。

信息作用指信息本人的信息资源或其实现信息的过程(包括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分发和管理等)中所发生的偶然或有目的的改变。这种改变具有不以信息本人意愿为转移的性质。信息作用可以不直接通过信息而是通过对其所支持信息本人(包括个人、组织、社会、国家等)施加“物理”影响,或者对信息本人本身(如人的感觉器官、团体的管理机构等)施加影响来实现。信息损失是信息本人所不希望的、具有否定价值的意图改变其信息资源的信息的价值。信息作用的消极价值是具有产生损害信息本人利益,影响需求的满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效果,增大活动消耗和妨碍活动组织及管理等作用。信息损失可以从其损失的数量和概率两方面进行定量评估。而信息损失的数量和概率又主要取决于信息本人、客体、风险源和信息作用等特点,社会与法律基础,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信息对抗手段的数量和能力等因素。

二、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是信息对抗的组成的一部分。信息对抗中,对信息本人双方都不仅企图通过信息作用给对方造成信息或其他损失,而且还需防止类似作用给己方造成损失,即保障己方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指的是一种防止与避免信息损失的受保护状态。只有当可能的信息损失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信息才是安全的。信息安全保障包括防护、检测和恢复三类机制。在信息系统中,为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着大量的防护、检测和恢复的各种组合。信息安全技术保护的对象是各种信息技术系统,如在军事方面,保护的对象有通信系统、军队指挥的自动化系统、武装控制系统、侦察系统、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及为信息保障服务的技术系统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具有实现阻止、防护、情报与报警、检测、恢复和响应等六种机制,体现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技术的优势互补的人与机系统。应该围绕技术能力的形成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如:防护与阻止能力;情报与监测能力;检测与识别能力;评估与决策能力;感知与显示能力;响应与恢复能力等。基于防护 、检测与响应这三种机制,完整的网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防护、检测、管理和应急等四种体系,还有风险管理与控制、信息共享与分析这两个中心。所以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信息安全的最终任务是保护信息资源能被用户安全使用,并且禁止那些非法用户、入侵者、攻击者和黑客不法偷盗、使用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的保护体制包括电磁的辐射、环境安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因素和信息的安全管理、法律和心理因素等机制。信息安全可以划分为5重保护屏障,而这5重屏障又层层相套,各有不同的保护手段保护所针对的对象,从而完成不同的防卫任务。信息安全就可以从内与外、进与出、正常与异常、犯规与犯罪等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三、信息安全体系

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是有技术安全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还有管理体系共同构建而成。技术安全体系是提供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技术保障系统,是由物理和系统这两大类安全技术组成。组织机构体系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组织保障系统,是由机构、岗位和人事三部分构成的体系,机构设置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管理体系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灵魂,主要是由法律管理、制度管理和培训管理组成。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我们可以从技术方面来确保信息的安全,其包括物理安全技术、数据的备份与容灾、加密与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漏洞扫描技术、隔离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系统访问控制与审计技术、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技术。物理安全技术主要保护的是计算机及其通信线路免遭水、火、有害物质和气体及其他不利因素等的损坏。因此物理安全可以包含环境的安全、电源系统的安全、电磁防护与设备的安全技术和通信线路等安全技术。而在数据安全战略中,数据备份是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数据备份的主要目的是能重新利用,也就是说,备份工作的核心是数据的恢复。一个成熟的备份系统能够安全、方便并又高效地恢复数据。密码学也是保护数据常用的技术,它主要是研究数据的加密和变换的学科,它是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等诸多学科组成。现代密码学是对数据进行主动的安全保护,如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等技术。 从大的方面,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加密技术主要是针对的是数据的安全,系统安全一般采用的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及其它安全防范技术等措施。

四、结束语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是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又多了一个空间——网络空间,而在这空间里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预防和保护信息安全技术需要不断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注意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在以后信息化时代里信息安全问题仍是不可松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春光,郭方方.防火墙入侵检测与VPN[M].北京大学邮电出版社,2010

[2]周明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黄征.信息安全技术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信息时代网络监控的作用 篇12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监控,软件

一、信息时代下网络监控的必要性

如今,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商业运作时都通过网络实现,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令很多企业从中受益, 不但较以前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但无形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二、信息时代下网络监控的特性

网络监控之所以能成为主流, 是因为其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在远端可以看见清晰的图像, 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如今网络监控一般都需要特定的软件才能实现, 从普遍性来讲, 网络监控一般都具备以下重要特征:

1. 监控系统的网络性

监控系统的网络特性是指系统的结构由集总化向集散化过渡, 集散式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层分级的形式, 组成集散式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均采用标准化、系列化以及模块化的设计, 这种配置具有开放性好、通用性强、控制功能较为完善、数据处理较为方便、系统组态足够灵活、安装调试及维修便捷化的重要特点。网络性打破了布控须臾和设备扩展的地域与数量的局限, 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共享。

2. 监控系统的数字性

数字化是指系统中的视频、音频、控制等信息从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的过程。监控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压缩, 辅之开放式的协议, 才能犟信息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实现无缝的对接, 从而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终端的控制。

三、信息时代下网络监控的基本数据与作用

1. 数据捕获

数据捕获部分又可以分为硬件实现部分和软件实现部分, 硬件部分就是相应的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设备, 软件部分有许多的开放源码, 例如著名的libpcap以及其在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版本Winpcap等。实施网络监控首先需要收集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收集通信信息的工具很多, 例如嗅探器、信息包捕获器 (如tcpdump) 等。

2. 监控作用

网络监控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可以禁止制定网站和邮箱以及聊天软件及文件传输的使用, 在企业中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员工对外泄密, 造成企业的损失;可以对用机、上网、游戏进行严格控制, 对电脑的端口及设备实施有力控制, 监控者可以轻松掌握网络流量及使用情况, 对监督审查网络使用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 监控系统一般在硬件上应有高速的处理速度, 实时处理被监控点的数据, 可靠性应有较高的保障, 有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 安装、调试、维修以及升级进行起来较为方便, 系统具有扩展和升级的空间;在软件上具备丰富的系统管理软件并支持开放的网络歇息, 操作起来安全可靠, 系统维护简易, 除了图像现实、声音采集以及监控功能外, 还应具备录像存储、检索回放、控制功能及报警功能等, 如有特殊需要, 还可配有电子地图等附加功能。

四、信息时代下的网络监控应用模式

前文已经有所提及, 目前网络监控的实现一般都要靠特定的软件来实现, 如今此类软件种类繁多, 结构庞大, 功能也较为复杂。下面对网络监控软件的模式进行浅要的分析。

1. 监听模式

通过抓取总线MAC层数据侦方式而获得监听数据, 并利用网络通讯协议原理而实现控制的方法;因此监听模式最大的弱点原理性的, 也就是说需要如下方法之一来解决安装问题:

(1) 通过镜像交换机

可网管的镜像交换机首先是比较贵并需要专业的配置, 而目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带镜像交换机, 另外假如规模比较小的话, 那么增加购买镜像交换机意味成本的提高, 另外有些便宜的交换机虽然带镜像功能, 但在镜像后由于双向数据流处理不完善而导致交换机瞬间阻塞现象;但相比HUB模式来说, 使用镜像交换机实现监听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2) 通过代理/网关服务器

所以代理/网关服务器, 就是在这个电脑通过WINDOWS连接共享设置、SYGATE、CCPROXY、ISA等, 其他电脑通过这个代理/网关服务器分享上网;一般都是双网卡模式。

2. 网关模式

按照治理目标区分为:内网监控和外网监控两种, 内网监控的主要目标是治理网内电脑的所有资源和使用过程;比如网内的电脑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行为操作等等;外网监控的主要目标是监视网内电脑上网内容和治理上网行为;比如网络监控、邮件监控、上网监控、网页监控、FTP监控、MSN聊天内容监控、游戏监控、流量监视和限制等等。

3. 旁路模式

原理是使用ARP技术建立虚拟网关, 只能适合于小型的网络, 并环境中不能有限制旁路模式;路由或火墙的限制或被监视电脑安装了ARP火墙都会导致无法旁路成功, 因为你一边在禁止旁路一边却正在旁路, 所以自相矛盾;同时如网内同时多个旁路将会导致混乱而中断网络;但只要条件该方式是最简单的部署以及最方便的安装设置。

总结:网络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捷与方便, 更多的是带来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上的改变, 但随之而来的是看似无穷无尽的各种安全威胁, 这就要求网络的监控从最初的技术层面向需求层面过渡, 网络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对新世纪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信息时代下的网络监控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鑫, 信息监控系统的作用[J].网络传播, 2005 (5)

[2]靳秀凤, 在政府推动社会监控报警网络建设中发挥行业组织与中介服务的作用[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 (5)

[3]陆超芬, 基于VPN的远程监控技术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1)

上一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下一篇:初中成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