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2024-12-02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共10篇)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1

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和信息流动的极端自由,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广阔空间,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过度膨胀和泛滥,成为信息污垢繁衍和传播的滋生地,严重妨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导致一些辨别能力差的上网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上出现迷惘,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一、网络信息污染及主要形式

网络信息污染是指互联网信息流中混杂着许多过时、虚假、淫秽、反动信息,影响人们正常吸收和利用信息的现象。归纳起来,当前互联网中的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指包含与信息量无关的多余、重复、无价值的信息。在互联网中,相当一部分站点主要是转载其他媒体的信息,经过重组后发布。有的网站不注重信息质量,盲目转载与报道,使得许多相同的信息被搬来搬去,从而导致多余、重复、无价值的信息孳生泛滥,有用信息相对匮乏。

(二)过时信息

过时(老化)信息主要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措施,导致已失去时效的或已老化无用的信息不能及时被删除而长期存在于网络传播中,占用网络信息存储空间,加重了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负担。

(三)虚假信息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由于网上信息发布没有严格的新闻审查和核实机构,使得大量虚假、错误的信息涌入互联网,也给信息制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还有人利用这种网络技术之便,出于某种目的传播虚假信息,如假广告、假中介、假新闻、假招聘等,以此诱导和欺骗信息使用者。

(四)污秽信息

污秽信息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监控的困难和缺少网上信息把关机制,给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污垢。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淫秽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低级趣味的信息以及封建迷信、流言蜚语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而且意识形态的各种言论,如反政府、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等信息,在网上也肆意传播。

(五)病毒信息

目前网络上大约有几千种病毒传播流行,每天又有5-10种新病毒在不断地产生和蔓延。1病毒是网络信息污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人为恶意编造的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易于被数据、文件携带传递到不同的网段和用户的计算机上。它不仅干扰和破坏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会发展成为一种恐怖的计算机犯罪,使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计算机系统一旦遭遇病毒袭击,轻则文档丢失、死机,重则系统瘫痪,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六)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即垃圾信件。据《光明日报》关于2003年国内垃圾邮件有关数据表明:服务器上收的垃圾邮件为1500亿封,流入用户邮箱的有470亿封,人均收到1.85封,垃圾邮件浪费网民时间多达15亿小时。2垃圾邮件对网络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导致网络传输拥挤,影响正常通信,给邮箱所有者带来很多麻烦,既浪费时间,又造成正常电子邮件的通信困难。

二、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危害

目前各高等院校普遍构筑了网络系统,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汲取知识和思想营养的重要工具。根据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18岁-24岁年龄段的网民占全部网民的35.2%,其中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占了相当大比例。3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大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查阅、搜集大量信息来获取知识,而面对一大堆冗余信息、过时信息和虚假信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其进行精简和筛选。由于大学生们的时间、精力和对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信息污染直接导致他们对信息的甄别、利用成本的提高和劳动效率的下降;网络信息污染同样导致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师生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污染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危害其身心健康

高校作为文化研究中心,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国外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通过宣传西方思想对我国主流文化进行侵蚀,通过心理战策反、蛊惑煽动、招募非法组织成员、传播犯罪技术等方式,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不仅会造成各种自由化和反动思潮纷涌,毁坏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培养阵地,而且将严重污染青年学生的心灵,造成一代人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变质,毁掉中华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大学生偷看他人邮件、侵犯他人隐私及版权、传播和发布不健康信息等不道德现象,以及盗窃信息技术情报、篡改数据资源、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网络信息污染的恶果。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信息泛滥,内容刺激,而且形式新颖、声形并茂,对于喜欢并追求感官刺激的年轻人来说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些自制力较弱、思想不成熟的学生沉迷其间不能自拔,价值观、道德观扭曲,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甚至走向犯罪,严重危害了其身心健康。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防治校园网络信息污染

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变化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本领,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开发和信息利用的能力,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

大学生要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如地畅游,就必须具有抗御风浪的本领——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网络是工具,信息是资源,人是主体。培养个体的、社会的良好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时代对大学生们的迫切要求,也是杜绝和消除信息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一)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引导其远离信息污染源

加强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要重点培养其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有效查找,快速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并及时获取所需信息;能够分析、评价、筛选、判断所获得的信息,摒弃错误信息和有害信息,汲取有价值信息。面对网络信息污染,高校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硬件设施完备、信息资源充足、信息专家集中等优势,培养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引导广大学生远离信息污染源。

为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污染的危害,减少大学生因信息污染而浪费检索时间,高校应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重组,加强信息导航和咨询服务,帮助广大学生远离污染信息,直接获取有价值信息。一是加强信息导航服务。高校图书情报部门应针对不同的学科,分类收集整理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汇总,并编制与之相配套的一、二次文献,加工整合,编制该学科的学术资源指南,为广大学生提供信息导引服务。二是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利用各类数据库和网络,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浓缩、转换、创新,为大学生提供最佳或多种可供选择的线索、依据、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知识信息,提高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的能力。

(二)培养自觉防污意识,防治校园网络信息污染

防污意识是信息利用者对具有污染、冗余和噪声的信息源的主动防护的敏感程度。包括信息利用者理解与处理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有意识地去调节人类与信息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以达到保护、利用和改造信息环境,以及净化、美化、优化信息环境的目的,为推进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创造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的自觉意识。

防治网络信息污染,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和技术手段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从长久计,加强信息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人们良好的信息意识及防污意识,提高人们的整体信息素质,才是根本之道。因为,法律管理和技术防范虽然能够消除和防范部分信息污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但想以此彻底杜绝信息污染,完全净化信息环境是不现实的。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信息污物在滋生、繁衍和传播,在寻找可以污染和侵蚀的对象,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防污意识,不能鉴别和抵御有害信息的误导和侵蚀,就可能受到伤害。因而,培养良好的防污意识、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的抵抗力成为防治信息污染的关键。

(三)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灵魂,信息素质的高低、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整个信息环境的好坏。网络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对参与网络活动的每个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要求人们更加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准则,实现信息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使广大学生能够在自由驰骋的网络中,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增强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合理使用与发展信息技术,尊重他人劳动和信息产权,遏制不良的欲望,形成道德自律,自觉维护网络世界健康有序发展。

如果说工业污染主要危害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那么,网络信息污染则主要危害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防治信息污染、净化和美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的关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内因。

摘要:校园网络信息污染有多种形式,包括冗余信息、过时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病毒信息、垃圾信息等。它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污染其思想意识、危害其身心健康。为此,要培养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其远离信息污染源;培养自觉防污意识,防治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关键词:网络信息污染,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素心,王汝芳,张广森.论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J].2007,(3):48.

[2].丹娜.让网友一起反垃圾邮件[N].光明日报,2004-08-1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7/1/22/212245.doc,2007-01-23.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2

燃煤小锅炉淘汰完成95%

今年我区将累计完成燃煤小锅炉淘汰总任务的95%,并加快推进银川市西夏热电(二期)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元锰业热电联产项目。中卫热电完成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并实现供热;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进一步扩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全区各市、县(区)城市建成区(石嘴山市为规划区),除保留必要的应急和调峰燃煤采暖锅炉外,热电联产项目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20蒸吨/小时以下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同时,对现有火电、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国控、区控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加强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放要求的,实施除尘、脱硫、脱硝达标或提标改造。对新、改、扩建挥发性有机物(VOCs)项目实施VOCs总量控制,重点实施石油化工、煤化工、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纺织印染等行业VOCs排查治理。

城市源污染控制到位

各地城市建成区建筑和拆迁施工,道路、管道等工地要严格落实扬尘防控措施;出台全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设备机械使用、检查、考核办法;渣土拉运车辆要严格落实清洗、密闭覆盖等要求,并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与城管部门联网;全区现有固体废物填埋场实现洒水降尘和场区运输道路硬化;城市建成区内不得利用空地堆存建筑垃圾、渣土等,批而未建用地及渣土堆放场所必须采取防尘措施;餐饮服务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行清洁能源改造;加强公园建设,落实城市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园林绿化建设要求;禁止焚烧秸秆和杂草、枯枝落叶等杂物。

移动源污染防治有措施

当心负面信息污染孩子的心灵 篇3

怒气从何而来

安女士今年41岁,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会计师。她10年前离异,带着儿子安荃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其间,她交过几个男友,都不成功,她似乎已经适应了独身生活。安荃今年17岁,身高1.78米,读高二,学习成绩中等。安荃平时少言寡语,在班里人缘不好。同学们都说他不好相处,动不动就怀疑别人居心不良,因而对他敬而远之。

两个月来,安荃在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引起了班主任的关注。

在学校组织的班级足球赛上,安荃所在班被对方踢进了一个球。安荃激动地上前与裁判理论。他认为对方犯规在先,进球应属无效。裁判不以为然,判进球有效,示意比赛继续进行。安荃突然爆发,推搡裁判,质问:“你收了多少贿赂?”裁判目瞪口呆,全场愕然,随即哄笑。本来嘛,一场班级间的友谊比赛,哪会牵扯到经济利益。安荃由此成为堂·吉诃德式的古怪人物,饱受大家的嘲笑。

不久,安荃又闹出了笑话。有一天晚自习,安荃中途出教室上厕所,在走廊上看到本班一名女生从物理老师办公室跑出来,边跑边抹眼泪。安荃上前询问,女生不答,径直跑回教室。安荃大怒,一脚踢开老师办公室,准备匡扶正义。但他马上傻眼了,因为办公室里是三名女老师。后来安荃解释,他以为是某个无耻的男老师骚扰女生,一时冲动,想替受辱的同学出头。其实,物理老师只是批评了那名女生两句,没有任何过分的举动,而女生哭泣,仅仅是因为脸皮薄。

“这孩子是不是脑筋有什么问题啊?这么容易冲动。”鉴于安荃的本意是维护正义,老师们没有追究他的无礼,但还是向安荃的班主任表达了她们的担忧。班主任严肃地批评了安荃,警告他以后不可再意气用事。此时,安荃发现自己在同学中有了英雄般的影响力。他暗自得意,但是没过多久他爆棚的自信心就像气球那样被戳破了。

五一节放假前,老师通知学生,假期为7天,不补课。学生欢呼雀跃。老师接着说,假期结束后马上举行月考,希望同学们假期自觉复习。学生们顿时炸了窝。“为什么不在假期前月考?”“成心不让好好过节嘛!”“我们被耍了!我们太天真了!”老师不肯收回成命,因为这是学校的统一安排,而且是学校多年来的传统。安荃和同学们心里憋了一口恶气,却也无可奈何。

中午,安荃来到食堂吃饭。因为心情不好,买茶鸡蛋时因为赚鸡蛋小与卖饭的师傅争执了几句,被同学劝开了。紧接着,安荃发现菜里有一只死苍蝇,顿时怒不可遏,端起菜就冲向卖饭窗口。卖饭的师傅认为安荃是故意找茬儿,自己捉了一只苍蝇来嫁祸于人,所以不但不道歉,反而骂安荃道德败坏。不少同学站在安荃一边,指责食堂的卫生、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安荃见有人响应,胆子大起来,只见他猛地把碗里的菜扣向师傅的脸,大叫:“那你吃去吧!同学们,这样坑人的食堂,不如砸了吧!”同学们愣了两秒,随即疯狂起来,无数碗、盆、筷子抛向窗口,有的学生掀翻了座椅,有的学生爬上柱子扯下“为师生服务”的横幅,然后点燃……场面完全失控,300多名高中男生在食堂胡闹了半个小时,直到校长亲自出面才罢手。

食堂在打砸事件中损失严重。作为事件的挑起者和煽动者,安荃原本要被学校开除,甚至有可能接受派出所的治安处罚,但在班主任的一再恳求下,学校网开一面,只给了安荃记大过处分,条件是必须接受精神检查,如果有问题,必须进行治疗。

在医院,安荃没有被诊断出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医生在诊断书上写有“逻辑清晰,意识、反应正常。自控能力较弱,与年龄相符”的评语,意思是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口头提醒安女士,安荃心中怒气过盛,有一定的焦躁情绪,最好接受心理辅导,以免再闯祸。

“孩子心中的怒气从何而来?”安女士不解。医生没有回答,只说心理辅导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于是,在医生的推荐下,安女士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

另外一种网瘾

通过与安女士深入沟通我了解到,安荃生活习惯良好,喜欢上网却没有玩游戏的瘾,让她十分放心。她甚至说:“我发现,上网对安荃是好事,帮助他成长。现在,他思想挺成熟的,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都蛮深刻的。我相信,以后走上社会,他不会吃大亏的。”

“何以见得?”我问。

“免疫了呗!”安女士不无得意地说,“对社会丑恶现象见怪不怪,对坏人的骗术了如指掌,这样的综合素质或许不能帮他考上名校,但他比同龄人成熟,会更快在社会上立足。”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闯这么大的祸?”

安女士语塞。随后,她不好意思地说:“或许,是负面信息太多的缘故吧?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其实,安女士本人也有关注负面信息的偏好。交谈中,她的手机不时响一下,她都会停止谈话,查看手机,然后告诉我某某事件又有什么新进展。我发现,她关注的都是负面信息。

“您是否认为自己关注信息有选择性,即更多关注负面信息?”我问。

安女士愣住了,抿了抿嘴唇,不知如何回答。

我笑道:“我只是瞎猜。”

“不,您猜得很准,”安女士说,“我是有这样的倾向。不过,这有什么不好吗?”

我说:“网上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选择地关注负面信息,有可能影响心理状态,外在表现就是负面情绪较多,进而导致行为失常。”

“您是说我心理阴暗吗?”安女士大惊。

我告诉她,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容易给自己造成心理污染。社会心理学先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勒温有一个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一个人的道德感和行为受社会心理整体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也能反作用于整体,形成社会学家所说的“社会传染”。而且,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立场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如果传播者一味关注负面信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社会,无疑是片面的,势必加剧社会心理的不安全感。“如果关注负面信息达到偏执的程度,也是一种上瘾,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上瘾。”我说。

nlc202309031042

“可是,我只是自己关注罢了,没有传播给别人呀。”

“安荃又是受谁的影响?”

安女士哑口无言。

现实生活中,像安女士这样有关注负面信息嗜好的人很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以追溯到人性中嫉妒、自私等劣根性。客观地说,几千年来,受农耕文化影响,中国人既形成了保守自私、麻木看客的心理,也有忧患天下、悲天悯人的意识,还有影响深远的面子问题。在这些心理的综合作用下,就会产生仇富、攀比、敏感、自我保护等情绪,而负面消息的肆意传播大都与这些心理或情绪有关,于是看不得别人的好,还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坏。另外,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负面信息较多,贪污腐败、强权横行、道德失范令人侧目,官民差距、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触目惊心。因为社会不完美,自然会使公众产生负面情绪,当社会诉求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得到回应,负面消息就会乘虚而入,成为迎合社会诉求的产物,并使公众患上“坏消息综合征”。而受众之所以对这些负面消息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它承载着与他们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阅读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他们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长期刻意关注负面信息对人的心理有重大危害,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和女性。”我说。

“为什么对女性的心理影响更大?”安女士问。

“因为女性更容易对负面信息的内容反复思考。”我说。加拿大学者马林做过一个针对60名志愿者的实验:用文字的形式向他们呈现12条新闻简讯,一种条件下,12条新闻都是中性的,另一种条件下,12条新闻都是负面的,然后进行一系列取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阅读负面新闻不会令被试者的皮质醇(即应激激素,作用是操控情绪和健康、免疫细胞和炎症、血管和血压间联系,压力状态下维持血压稳定和控制过度发炎)水平升高,但是在随后的带有一定压力的工作中,女性被试者的皮质醇的水平显著升高,男性则不受此影响。在第二天的回访中,女性相比于男性对于负面新闻的记忆也更深刻。研究者表示,负面新闻之所以对女性影响更大,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容易对负面新闻的内容反复思考。另外,从进化史的角度看,女性承担着抚养后代的任务,这可能让她们更富有同情心,也更容易记住环境中的危险信息。“您是单亲母亲,关注负面信息几乎是本能反应,不是您的错。”我安慰道。

“是我的错,因为我影响到了儿子。”安女士纠正我。

心灵需要阳光

过多关注负面信息,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降低人的幸福感。心理学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痛苦等一系列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这些不积极、不健康的情绪会使人的身体产生不适感,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若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就可能影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对生活的理解会越来越偏激,甚至对社会的前途感到无望。对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加深远。

在妈妈的影响下,安荃不知不觉养成了关注负面信息的习惯,加上他生活在单亲家庭,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缺少在行为举止上的效仿榜样,性格上难免会有自卑、胆小倾向,所以他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不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荷尔蒙分泌旺盛,安荃明显有了反抗意识,所以他大胆质疑裁判,冒失攻击老师。当他感觉自己赢得了同学的拥戴,自信心陡然提升,于是在月考压力下与食堂师傅发生摩擦,进而挑起争端,引发打砸事件。“追根溯源,主要是过多关注负面信息,使孩子心中积攒了过多的负面情绪,遇到本来不算问题的问题,也会突然爆发。”我总结道。

“您的分析顺理成章。可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改变孩子,您要首先改变自己。”我说。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直接的情感反应,是因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别人的情绪,是事关生活幸福的永恒主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就表达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心态的向往。然而,豁达淡然的处世态度往往只是一种期盼,真正做到不被现实所影响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细节,都会对内心产生微妙的触动。重要的是,不能只看到肮脏的垃圾,还要看到美丽的鲜花;不能只看到丑陋、猥琐和荒唐,还要让阳光照进心灵,看到优雅、善良和正义。“其实,网上的正面信息并不少,只是您的心态把它们屏蔽了。”我说。

我告诉安女士,《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说,蓬草在丛麻中生长,不用扶持就会长得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色的泥土中,也会随之变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身心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希望和信仰才能产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高尚、美好、善良的事物,能够唤起人们的宽容、感激、温情、友爱等正面情感。所以,有意识地关注正面信息,就是从社会中吸取正能量。

“如果再看到负面信息,我该怎么跟孩子解释呢?总不能勒令他不看吧?”安女士问。

“不必回避。”我说,“看到负面信息,正是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理解社会的好机会,只要不刻意关注,负面信息就不会伤害人的心理。”

安女士大悟,同时羞愧不已,为她当初的糊涂。

【编辑:陈彤】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4

事情的起因源于另一位男星——安在焕因高利贷重压于2008年9月自杀身亡后, 网上即有传言称安的“债主”正是崔真实, 虽然经查证和澄清, 已经确系为谣言, 但对负面传言“非常敏感”的崔真实, 已经被这件事情所深深伤害, 于是撒手离开了让她享尽荣耀又不堪其扰的世界。

长期以来, 韩国都堪称世界上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之一。根据韩国信息通信部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 韩国6岁以上的上网人口达3482万, 约占总人口的73%。为了维护网络的健康和安全,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和经济权益, 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推动实施网络实名制。迄今, 韩国已通过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 对网络邮箱、网络论坛、博客乃至网络视频实行实名制, 成为全球贯彻实名制最彻底的国家之一, 这也使得韩国成为网络安全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 网络背后的各种可能性却是始料未及的。

事实上, 这一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 正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满足大众信息需求和正常媒介生态规律之间的矛盾。中国人自古就有“人言可畏”之说, 一方面, 网络的确为自由的发言开了一扇足够大的门户, 网络媒介本身所具备的高度的综合性、充分的交互性和方便快捷, 使得它已经成为21世纪最受推崇的信息传播媒介;但另一方面, 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言论氛围同时也赋予了谣言传播的可乘之机, 各种或是有毒害、或是虚假的信息在大众媒介的帮助下得以迅速传播, 从而混淆视听, 造成社会的信息污染, 进而可能会导致类似于崔真实事件中的事实被蒙蔽, 而虚假信息在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同时, 也引起了社会本不必要的争议。

双刃的“人肉搜索”带来的“网络暴力”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民的群体效应日渐凸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的年终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上半年, 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人, 在新增的网民群体中, 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

说来奇怪, 近些年来, 互联网的愈加开放给了公众史无前例的信息开放度, 但是由于“每台计算机后都可能是一只狗”这样的假设成立, 使用者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成为当前网络传播中的重要伦理问题。近年来出现在中国最大的论坛中的“人肉搜索”正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 将传统的网络关系演变为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的典型网络社群关系。

“人肉搜索”正是动员网民的力量 (一般出现在论坛中) , 通过各个点的私人关系, 取得信息的方式, 力求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确的资料和信息。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灾区犹如一片信息“孤岛”, 谷歌等网络搜索企业和猫扑等论坛制作出了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 通过寻亲搜索平台, 在短期内收集了大量的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 让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搜索。

根据邵培仁教授的观点, 网络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网络信息污染, 网络资源失衡, 网络信息失范和网络文化危机。“人肉搜索”的发展, 由于网络并不是一面干净的墙, 个人私欲的膨胀, 使得这面墙越来越向着个人化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谁掌握了语言霸权, 谁就能够引导网民的道德倾向。

受众话语权的丧失

约翰·密尔在他的《论自由》中写道:“假定全体人类统一持有一种意见, 而仅仅一人持有相反的意见, 这时, 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要使人类沉默较为正当。”

崔真实事件的发生, 要反思的不仅仅是那些制造谣言的网民, 与其说是个别的狂热的安在焕的“粉丝”将崔真实推到了道德的悬崖边, 不如说是这样的网络环境应该为这样类似的行为负责。正像勒庞描述社会大众心理时所说的:“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 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 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 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 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 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 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一种状态, 因为没有更好的说法, 我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 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 一个心理群体。” (1) 一个命题的提出, 背后所导致的争论, 先入为主的思想很容易在这场争论中占据主导, 即使是错误的信息甚至是诽谤。“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意见领袖的言行, 而在潜意识中, 则多半藏着通过模仿”。

在自杀事件后, 散布消息的韩国公民白某也受到了“人肉搜索”的威胁, 韩国门户网站纷纷致力于阻止白某的个人信息扩散, 白某的个人信息包括照片、姓名、毕业院校、工作岗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和购物记录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和博客轻松查到。白某的迷你小窝已经贴满了恶意留言。“你也应该体会一下崔真实的痛苦”、“看到照片感觉你真是一个魔女”、“永远诅咒你”等留言的人身攻击程度很高。随着对白某的谴责声音逐渐高涨, 赛我网从2008年10月7日下午开始切断进入白某的迷你小窝, 门户网站也开始删除包含其个人信息的文章等, 不断进行管制。

从谣言开始, 到一场夹杂着仇恨的人肉搜索结束, 站在事件的末尾, 其实在一场网络暴力和网络信息污染的闹剧背后, 无论是肇事者还是当事人, 甚至只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 都是这样一场“网络暴动”的直接受害者。

网络信息的动态失衡和实名制困境

崔真实的去世也使韩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进网络监管的改革, “限制性本人确认制” (以下简称“确认制”) 再次被提上日程。所谓“确认制”, 即要求根据身份证对网上发帖、留言的网友进行身份确认, 基本等同于中国所称的“实名制”。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已经表示, 计划从2008年11月起, 将适用“确认制”的网站, 从日用户数量超过20万的网络媒体和30万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 扩大到日用户数量超过10万的所有网站。如果这一方案实施, 则几乎所有稍有影响的网站, 都将实行实名制。执政的韩国大国家党甚至提出应通过更为严格的《崔真实法案》。大国家党国会议员代表洪准杓甚至表示:“如果不引入网上污蔑罪及网络实名制 (限制性本人确认制) , 网上恶意留言引起的弊端将持续出现, 定期国会应通过《崔真实法案》。”

旨在减少信息污染的网络实名制看似刻不容缓, 但是与言论自由相比, 为了保障隐私权而牺牲网络“最大的魅力”——匿名制, 在普通民众中没有得到多少积极的回应。在新浪2005年发起的一项网民调查中, 对互联网实名制持完全赞成态度的只有两成左右。这一结果表明, 不少网民仍然对实名制心存芥蒂。

学者何双秋认为, 由于缺乏媒体把关人的机制, 众多隐私化的个体空间被打开。大众以暴力的形式将众多个人的隐私性内容发布在网络媒体空间上, 不断地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网络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暴力的盛宴。而作为幻想暴力而言, 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单纯的“观察式”暴力, 而转变为一种亲身参与的虚拟性暴力。 (2)

抑制媒介信息污染建议

网络作为当今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 (3) 如何保证它的纯净和完整, 继续健康地发挥它的信息平台作用, 已经成为传播学尤其是传播生态学与现实问题接轨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在尊重公民知情权的情况下, 加快网络立法, 维护公民的基本隐私, 抑制虚假信息和有毒信息的传播。

加快建立互联网信息监督机构, 完善上网环境, 禁止有害于网络信息生态的信息的自由流动。在北京成立的“亚洲电子商业联盟”提出在香港设立一个“电子海关”的概念, 即运用网络监测技术在网络的各级出入口对来往的信息尤其是越境数据流进行过滤, 将不宜出口的保密或宝贵信息留在国内, 将不符合国情或有害的信息挡在网络之外, 同时允许公安部门在手续完备的情况下, 对有重大犯罪嫌疑的站点进行监听或破译, 以免网络成为犯罪天堂。

提高用户者的素质和识别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局限性, 仅仅从立法和监督的角度来控制网络环境的信息污染有时会显得力度不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控污, 必须切断一切可能的污染源。而这就得从“人”这个总的发生源着手进行。应该通过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有意识地帮助人们不断提高思想修养, 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准则。

结语

加拿大著名传媒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曾经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 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当下的我们, 一边享受着网络文明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繁荣胜景, 一边也日趋感觉到网络信息生态的失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

中国近年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 网络的作用可谓非莫大焉, 毫无疑问, 这张恢恢天网, 让罪恶行径无处藏身,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发布消息和评论, 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 狂欢背后有很多像崔真实这样的人因为谣言而不免受伤, 也因为舆论监督无法及时跟上现实发展, 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崔真实事件因为网络而起, 造谣者也因为网络而几乎失去了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指望。所以, 为了避免类似的网络悲剧的重演, 监管当局有必要在保证民主知情权的情况下, 加强对网络信息, 尤其是论坛的舆论监督。同时要注意强化大众传播法制, 加强媒介生态环保投入, 与民众配合, 早日制定出相关的检测和治理标准, 尽量避免像崔真实这样的悲剧再度上演。

参考文献

①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②何双秋:《网络时代传媒暴力的新特点》, 《传媒观察》, 2008 (8) 。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5

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学会利用“格式——行为”设置在浏览器中打开首页时弹出另一窗口的效果。

2、学会正确处理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污染。

教学重点:进行一步美化网页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了解大家是怎样看待“白色污染”的。了解到“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严重性。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师: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的塑料废物。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需数百年才能分解,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如果这些废弃的塑料能正确处理的话,还能为人类所利用,成为再生利用的原料等。

课前我们一起调查有关“白色污染”的问题,下面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二、网搜集资料,解决调查时遇到的困难。

三、设计制作网页结构图。

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设计网页结构图。

四、制作网页。

.设计页面

网站首页多为图片信息,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图片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强,能让人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已经很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减少白色污染。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页面颜色的选择也要尽量突出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形式要简洁,不杂乱。让人能从页面形式和内容上体会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进一步介绍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

2.弹出新窗口

网上可以经常见到在打开一个窗口时,弹出另一窗口。另一窗口通常是一些特别提示、广告宣传等,用来提醒人们网站的变化或用来做广告宣传等。在本课中,像一些号召人们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宣传语就可以采用弹出新窗口的形式呈现。

五、欣赏作品,共同提高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6

一、农村信息污染及其影响

1. 农村信息污染的界定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 欺骗性, 误导性信息元素, 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 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信息【2】。农村信息污染概念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活生产信息过量的异常现象, 即向农民传播农村信息速度和容量超过了农民所能处理和利用的限度, 致使农民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过量的农村信息反而对农民的选择造成了困扰, 使许多农民产生了被农村信息“狂轰滥炸”的感觉, 而无从挑选真正有用的农村信息加以利用。第二,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虚假的异常现象, 即信息媒介向农民传播的农村信息不可靠, 农村信息资源中混入了不确定性、诈骗性、错误性信息的异常现象。第三,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活生产信息重复的异常现象, 即大量复述、转抄、甚至剽窃, 使许多农村信息和信息源成为言之无物的语言空壳。

2. 农村信息污染的影响

农村信息污染阻碍了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方面, 农村信息污染影响了农民农业生产生活。由于农村信息污染, 使得农民对施肥、防虫害、选种、气象、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等相关农业信息的了解不够全面、

有效和准确, 从而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 农村信息污染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农业现代化, 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繁荣, 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文明和谐的目标。农村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农村信息污染使农村信息失真, 阻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二、农村信息污染的途径

1. 农村信息源的污染

从信息制造者的角度来说, 农村信息制造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专家制造、评析, 且由政府组织传播的有利于农民生活生产的信息。这类信息农民认为较为可靠, 因为此类信息由政府组织, 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帮助农民更科学的生活生产。目的虽好, 但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它需要既懂得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诸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情况显示, 此类人才相当匮乏, 绝大多数人懂得农业知识但不懂得信息技术, 熟悉信息技术但对农业知识又了解甚少。另一类, 部分信息服务机构将信息市场化、商业化, 完成加工包装之后再传播给农民群众。他们主要以盈利为目的, 再者, 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致使市场上屡屡出现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坑农害农。调研显示, 99.40%的农民买到过假种子、假化肥, 4.00%的农民经常买到假化肥、假种子, 只有1.00%的农民没有买到过假化肥、假种子, 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信息污染确实存在并且很严重。现在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以及农村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种子、化肥等农资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 传播过程中的农村信息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的传输途径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先进。信息的传输由以前的函授信件邮寄到各地的方式、简单的人工培训传播方式增加到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一系列新型的传播方式,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农村信息化的步伐。但同时由于传播信息途径更加便捷, 传播速度更快, 也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无法接收过量信息和消化信息。大量信息未经过筛选就被传播, 在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流行, 致使农民无法甄别, 不知道怎么选择与吸收。再者, 近年来, 我国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壮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很多信息服务机构与国家政府分离, 走向市场, 这的确对于信息结构的重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也越来越露骨。另外, 由于传播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扮演好宏观调控市场和帮助农民消化接受信息的作用, 以至于农村信息污染更加严重。

三、农村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1. 农村信息垃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 网络已经渗透到农村。虽然它给农村了解外部信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农村提供了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环境, 但同时也带来诸多农村信息垃圾。第一, 由于网上信息言论的自由而且缺少相关机构的核实, 使得大量无用甚至错误的农村信息涌入互联网;第二, 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 站点间盲目的互相转载信息, 使农村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第三, 由于没有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 使得许多过时的农村信息得不到有效地处理而长期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的困扰。

2. 农村信息干扰

农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会受到损失, 容易使农民断章取义, 这样就会影响农民接收农村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这种农村信息干扰阻碍了农村信息市场的正常发育, 加剧了农村信息污染, 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 农村信息误导

农村信息误导是因为部分农村信息的不确定性, 致使农民无法选择正确、有效而全面的农村信息, 从而造成农民在农业生活生产中损失严重的现象。一方面, 由于农村信息间的信息相关性, 使得农村信息包含了多种可能性, 造成信息失真, 致使农村信息误导;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 没有及时地更新农村信息, 致使农村信息误导。

4. 农村信息剩余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 各级政府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 有关于农村的信息迅速增加, 农民获取信息的媒介也增多。当农村信息增长速度超过农民吸收和利用能力的时候, 过量的农村信息和过快的农村信息更新速度对农民而言反而变成了一种拖累, 文化知识水平的不足也致使农民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从而降低了农村信息的利用和吸收率, 造成信息吸收量与信息生产量的不均衡。

四、解决农村信息污染的措施

1. 加快发展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好坏决定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3】。要想解决农村信息污染, 首先要发展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调研显示, 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同时导致农村信息采集、农村信息处理, 农村信息发布和传输滞后。所以在充分利用已有设施的同时, 要提高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 健全指标体系, 积极探索科学的采集方法, 对农村信息采集渠道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调整, 提高农村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2. 加大宣传普及教育力度, 提高农村用户的信息素养

由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低, 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也有利于农村信息的传播【4】。政府机关应为农民提供更多免费或低费使用的网络中心或体验中心, 通过正确引导, 使他们逐步了解和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选派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如政府可以定期下乡开设网络信息讲座、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 加大广播宣传, 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对农村信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而提高农村用户的信息素养。

3. 建设多种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并加大对其监督管理力度

坚持一站多能,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 逐渐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结构。目前我国为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建设了多种农村信息服务站点, 包括气象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农业技术服务站、文化服务站等。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制订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 (试行) 》, 并在年底由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联合组织对全国农村信息员和综合信息服务站进行双重考核评估,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污染问题。

4. 要重视专业农村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培养人才才是硬道理【5】。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复合型”人才, 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别。现在懂得互联网知识的人其实很多, 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知识却知之甚少, 大量信息技术人才不能将互联网知识应用于农民的生活生产服务。重视专业的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污染问题, 也有利于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5. 优化网络环境, 创造一个“绿色上网”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收入的提升, 电脑开始逐渐走进农村家庭。由于“村村通”工程、“宽带下乡”工程, 鼓励宽带运营企业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 推进光纤到村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农民上网的普及逐渐成为可能。可以通过设立网上信息管理部门, 核实农村信息并及时处理过时的农村信息, 为农民创造一个“绿色上网”的平台, 使得网络信息的功能能够最大化。

摘要:农村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到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的调研, 着重分析了农村信息污染的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提出了解决农村信息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信息污染,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方亮.浅析农村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及优化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10) :66.

[2]夏日.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污染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 2011 (8) .

[3]陈冉.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87.

[4]李宁.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研究[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6) :27.

关于信息污染问题的几点浅见 篇7

其实, 恶搞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是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风格, 用恶搞去消化解构严肃的新闻的确可以给观众以娱乐, 但时下的网络恶搞对象已经由一般电视剧、电影以及流行歌曲发展到颠覆名著名篇、戏说“红色经典”和拿英雄人物“开涮”。

诚然, 随着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及手机的普遍应用,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带来了跨时代的变化和方便, 信息社会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传媒迅猛发展, 在给广大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之外, 同样为他们制造了众多的生活陷阱———信息污染。那些弥漫在网上的虚假信息、侵害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情色广播”、以暴力或色情面目出现的商业广告, 凡此种种, 构成了信息污染的洪水猛兽, 正在淹没一个转型社会的希望之光, 事实上也将我们宝贵的公共空间的建设推向了另一种极端。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信息污染已成为信息管理领域, 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一、信息污染的现状与特点

信息污染, 是指社会信息流中存在着的危害人类信息环境, 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正常利用的社会现象。信息污染概括起来讲, 可以包括: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失真、信息虚假、污秽信息 (黄色、迷信、诽谤攻击的信息) 、网上信息犯罪、病毒、黑客等。信息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 不可避免性。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孪生兄弟。信息技术像一把双刃剑, 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 在这个巨大的信息网中, 使用者既是信息的接受方, 也是信息的传播方, 同时也是传播媒体工具的拥有者。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台与外界连接的电脑, 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它是一种双向的传播, 甚至可以进行交互式的立体传播。在这里, 新闻媒体可以向社会发布信息,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通过建设自己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自己独家占有的资讯, 个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媒体与社会之间等等都建立起了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 互联网传播渠道的极大便利性, 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的程序与渠道, 与过去经过编辑、出版等过滤了的信息不同,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信息, 这些信息也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这种便利无疑给违法、有害和无用的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信息污染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第二, 信息超载。信息海量增长、信息过多过滥是这一特点的真实写照。据统计, 包括电子邮件、语音邮件、传真以及传统的通信信件在内, 美国职员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已高达190多条, 英国人是169条。以英国员工为例, 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信息, 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48个电话、23封电子邮件、11封语音邮件、20封普通信件、15则备忘录、11个传真、13条短信及8个移动电话。对此, 专业人士认为“信息超载将成为本世纪最严峻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 传统的媒体也不甘落后, 据统计,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 60余万种新书, 登记40多万项专利, 新增期刊近万种。全球有900多万个电视台, 几十万个雷达站, 30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都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等, 网络、电视、电话等现代通讯网络遍及全球各地, 新闻、调查、数据分析等各种信息像暴风雨般扑面而来, 数量之多, 更新之快, 令人眼花缭乱。“信息如海, 我们快被信息的洪水吞没了。”

第三, 信息虚假, 可信度低。在信息洪水般泛滥的同时, 虚假的信息及添加、拼凑、夸张、偏颇、残缺、失真、粗制滥造的信息也难免掺杂其中, 这是信息污染的又一特点。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在发布信息时, 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认真审查, 编辑加工的时间短, 使发布的信息有虚假或失真现象, 或者仅限于对内容的粗略简单描述, 缺乏精确概括和有深度的评价。因而, 多数分析家认为互联网为任何人发表其意见开辟了一个无拘束、不受限制的空间的事实, 可能会削弱它作为信息源的价值。另一方面, 网络媒体的中文原创信息不够。我国大部分网站目前还处于“拷贝借鉴阶段”, 没有原创队伍。由于利益的驱动, 一些商业网站没有把关或者把关不严, 往往会出现假新闻和造谣、传谣现象以及为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而制作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更有甚者, 正如本文开头所列举的那样, 近来还屡屡出现“恶搞”名作的现象, 这一切都危害到整个网络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还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经验, 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同时作为新生事物, 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和行为也存在一些误区。这些因素导致网络媒体中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件屡有发生, 降低了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第四, 垃圾信息充塞网络空间, 占据通道。垃圾信息包括冗余信息 (重复的、多余的、不想要的、无价值的信息) 和过时老化信息等。这类垃圾信息不仅充斥网上, 而且期刊、书籍等传媒也有, 其内容空洞、无病呻吟, 有的是剽窃、抄袭、拼凑之作, 有的则是多次重复发布, 成为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由于现代化的快节奏,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文献信息老化速度远远快于知识本身的老化速度, 信息库中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老化失效的信息, 要不断予以剔除。据资料显示, 在全球信息环境中, 信息垃圾比例不低于50%, 有的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

第五, 网络信息犯罪难以防范。网络信息犯罪中, 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对信息的窃取破坏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 而且这样的攻击破坏也都是无形的,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犯罪行为实施后, 对计算机硬件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失, 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据统计, 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 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还不到10%, 其中能定罪的则不到3%。

二、信息污染的影响及危害性

信息污染是信息时代的伴生物、副产品, 它像工厂的烟尘一样, 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及影响。

第一, 信息污染破坏了信息技术的安全环境。例如, 网络上的病毒和黑客攻击, 就有可能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 使我们不得不花费极大的代价来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及有效性。

第二, 垃圾信息浪费信息资源, 挤占了信息空间和通道。传统的报刊、书籍, 内容大同小异, 雷同抄袭的多, 新颖独创的少, 许多报刊辛辛苦苦地编辑出版发行, 但却少人问津, 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和精力。而网络上的电子垃圾更是满天飞, 挤占了大量的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 大大加重了网络服务商的负担,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 加大了人们选择和使用信息的难度, 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污染中的信息过载、信息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冗余等, 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筛选出准确、全面、有效的信息。英国路透社曾对欧洲各国的1300名企业经理进行调查, 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 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他们的决策效率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人员认为, 目前不少收集信息所耗费的成本, 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在过剩的信息海洋中, 人们的信息吸收利用率却在下降。据调查, 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对此,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 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第四, 易产生“信息污染综合症”, 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每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 就可能被信息污染。专家指出, 人体对外界信息, 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 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 来不及分解消化, 超出机体的承受力, 大脑就会受干扰而产生疲劳反应, 发生“信息消化不良”, 信息接受者烦躁不安、头昏脑涨, 思维及判断能力下降, 消化功能紊乱, 并可能殃及心血管系统, 导致血压高、心律不齐, 更为严重者会发生紧张性休克, 引发心理变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息污染综合症”。

第五, 导致网络犯罪日渐增多, 危害信息安全及人类社会生活和工作, 对人们的精神及现有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均造成负面影响。如网上信息的窃取和盗用, 信息的欺诈和勒索, 信息的攻击和破坏, 虚假信息, 色情、迷信信息等负面现象都是随着信息的发展而发展并愈演愈烈的, 成为信息社会的异化现象。

三、信息污染的防范对策

信息污染既然是信息社会的伴生物, 就是不可回避的。因此,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积极防范, 而不是因噎废食, 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 阻挡人类文明的发展。防范信息污染,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 对于政府和网络部门来说, 必须制定和完善国家信息政策,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净化“虚拟空间”。一要制定宏观信息政策,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创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信息资料, 吸引网民, 抢占网络阵地, 抵制网络不良现象的出现。二要进一步革新信息存储、加工处理、检索与传播技术,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缩短信息时滞, 减少信息污染。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计算机犯罪法、网络安全法, 以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四要加强国际合作, 以打击跨国界的计算机犯罪。五要研究开发信息“控污”技术、反病毒技术、反黑客技术, 利用网络技术打击网络犯罪, 防范信息污染。如设计“网络雷达”, 搜集并监视计算机的网上犯罪, 及时予以防备。此外, 国家还应强化信息市场管理, 加强信息质量监督。信息市场是信息产品流通、交易的场所, 同时也是信息污染存在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因而强化信息市场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对信息质量实行政府和网络主管部门监督监控, 可以优化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 保证信息能够正常产生和传播, 这也是防止信息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 新加坡屡出重典, 从互联网准入、渠道管理和法制建设三方面净化网络空间。在准入方面, 政府规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内容供应商、政党组织、宗教团体和其他拥有政治、宗教内容的网站, 都必须向新加坡媒体发展局申请许可证, 保证遵从“互联网行为准则”, 禁止出现破坏政治稳定和宗教团结的言行。在渠道管理方面, 新加坡的《广播法》要求, 三大服务供应商负有屏蔽某些特定网站的义务。根据“互联网行为准则”, 政府有权要求供应商移除网站中出现的令人反感的内容, 如宣扬色情、暴力、同性恋和种族仇视等的言论。供应商如不能履行义务将被处以罚款, 或者暂停营业执照。政府还鼓励服务供应商开发推广“家庭上网系统”, 协助用户过滤掉不适宜看到的内容。

其次, 对于个人来说, 面对信息过载和信息虚假等污染, 不管是从网上接收的信息, 还是从传统媒体上接收的信息, 都必须进行信息的识别和筛选,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整理, 以淘汰掉自己不想要的垃圾信息。正如OECD (经合组织) 报告所指出的那样:“选择相关信息, 忽略不相关信息, 识别信息的形式, 理解和释读以及学习新的忘掉旧的技艺, 所有这些能力日益显得越加重要。”否则,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就会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因此, 面对信息污染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要确立目标, 限定范围, 挑重点的看。也就是确立核心报刊和重点网站的浏览办法, 结合专业领域和感兴趣的问题, 进行有目的的浏览和选择。同时, 提高对所需信息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如果对生活目标和任务清楚, 注意力集中, 信息指向清晰, 自然就会忽略掉无关信息, 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选择信息要做到由点到面, 由核心到其他, 抓住主干, 逐渐缩小范围, 选择就会做到从容不迫, 心中有数, 直到目标达到。另外, 借助现有的索引、数据库、网上搜索引擎等工具, 从标题、关键词入手, 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重视筛选、鉴别。选择积累有一定量的信息资料后, 还要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认真的鉴别、比较, 特别是一个时期内的同类型的信息资料, 进行比较后, 其优劣好坏、重复冗余就一目了然了。在比较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集中信息中的要点进行综合、归纳、综述, 就可以对一个重要的信息或研究观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大概的了解与掌握, 可以去伪存真, 不被海量的信息所迷惑。三是要提高信息素养, 即辨别、提炼、过滤信息的能力。这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 不断地充实自己, 更新知识, 积累经验, 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观察力, 才能游刃有余地发掘信息, 理解和把握信息的精华, 沙里淘金。四是定制信息。在网上或图书馆及信息咨询公司定制所需的专业信息, 或者接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以节省大量的精力, 免受信息污染的干扰。五是阻挡垃圾邮件。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 针对有固定地址、主题等特点的垃圾邮件进行阻挡设置, 并可下载网站提供的防病毒、防垃圾软件。

再次, 对于图书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来说, 主要应对离散、无序的原始信息资源进行过滤、筛选、整合, 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使之有序化、便用化。同时, 培养信息导航、咨询人员和信息分析师, 加强各种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 既满足一般大众人员的信息需求, 又满足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做好信息资源的把关、初选工作, 以优质有序的各种信息数据库和灵活机动的信息咨询分析专家来达到防止信息污染、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建立集纳、筛选机制, 将分散的信息资料, 经过各专业、各学科的专家、工作者的筛选, 采购、集纳成本单位、本地区的信息数据库。同时, 建立适合个性化服务的各种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如北大图书馆开辟的“热点话题题录”特色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编制的各专业、各学科的专题资料数据库, 以及各级政府针对党政干部学习的理论参考数据库等等。二要培养信息分析师, 网络信息检索、咨询人员, 提供专业的、浓缩的、有价值的个性化服务, 使用户节约查找信息的时间, 免受冗余信息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沈伟光.中国信息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王凤山.信息时代的国家防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

[3]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4]游五洋, 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8

《制定程序》规定, 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过程采取政府主导、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产品进入重点管理目录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选择产量较大, 应用广泛的产品及材料;选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被无毒无害物质或低毒低害物质替代技术上已没有障碍, 经济上可行的产品;选择虽无法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替代, 却可以满足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 且满足限量标准的产品生产在技术上已没有障碍, 经济上是可行的产品。选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因污染严重而被限制的产品。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目录管理方式禁止或限制在电子信息产品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客观、公平、公正地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重点管理目录,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以下简称“重点管理目录”)由电子信息产品商品名称(涉及到进出口的应包含商品HS编码)、限制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及其限制使用期限组成,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进行逐年调整,采取逐批次颁布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第三条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过程采取政府主导、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公开、透明的方式。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编制、调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组织工作。

第五条确定产品进入重点管理目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产量较大,应用广泛,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威胁、破坏大,对人体健康损害大的产品及材料;

(2)选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被无毒无害物质或低毒低害物质替代技术上已没有障碍,经济上可行的产品;

(3)选择虽无法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却可以满足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且满足限量标准的产品生产在技术上已没有障碍,经济上是可行的产品。

(4)选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因污染严重而被限制的产品。

(5)选择其他应该被列入重点管理目录管理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专家数据库。专家由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进入专家数据库。

第七条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提出。

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可以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列入重点管理目录中的产品名单建议(提交的材料包括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和调研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议名单提交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部际工作协调小组讨论,确定建议名单。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成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任务是独立对拟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的产品进行技术、经济、产品强制认证予以评估并开展相关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部际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建议名单中产品所涉及的行业从专家数据库中遴选产生。

第九条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交由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技术性、经济性及产品强制认证等相关内容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将评估报告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报告,商认监委确定重点管理目录批次草案,并就重点管理目录批次草案内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为1个月。对影响面广的重点产品,在业内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商认监委对重点管理目录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目录经部际工作协调小组讨论确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可以将修订后的重点管理目录提交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重新评估。

第十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最终确定重点管理目录,并履行WTO/TBT通报义务。

第十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点管理目录通报期间的评议意见进行研究,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有关部门统一答复。

第十四条WTO/TBT通报程序结束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公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

第十五条进入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实施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与禁止的实施时间与公告时间的间隔一般不少于6个月。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问题的相关产品,可临时采取控制措施。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9

为推动污染减排, 河北省建立了五大信息化系统:

1、严密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系统主要由环境自动监测点到市监控中心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市级向省级传输的通信网络系统、集数据管理、应用、发布等功能的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综合业务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把握“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达到运行稳定、数据准确、连续性好的要求。

2、科学的总量统计核算系统

在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自动监控平台基础上, 特别开发了“河北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子系统、污染物信息智能审核子系统、污染物信息整合子系统、污染物信息统计分析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GIS) 整合。

3、严格的执法监督系统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环保执法基础数据库, 实现了网格、污染源、事件的标准化和维护管理手段;以GIS系统实现网格、污染源、事件的直观形象展示和管理;管理和规划网格责任体系;通过GIS图层, 实现对环境功能区域分析。系统提供了对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职位说明书等维护和管理;通过数据挖掘, 将过去监察案例, 构成环保知识库, 提供开发接口支持环保知识的导入, 丰富环保知识库, 从而最终形成环保执法及应急手册。提供面向领导和执法人员的管理模块, 提供与客户端功能类似的WEB应用服务。

责任体系考核系统是基于网格、污染源、责任人关系, 根据确定的责任评价模型对责任人进行自动打分, 逐步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考核评价模型。

数据层是平台运行的基础, 存储了系统运行需要展示的各类业务数据和现场执法监察数据。

4、畅通的信息交换系统

(1) 环保系统内部:省、市环保部门之间依靠省政府公务网建立环保业务专网, 实现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之间减排数据的实时传输。

(2) 环保系统与其他减排相关部门:目前, 为对建设项目和企业进行减排, 严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 两部门间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信息交换网络。将环保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环保守法基本情况。

5、公开的信息发布系统

(1) 加强对企业的公众监督, 利用互联网站接受公众对违法排污企业的举报, 环境监察部门查处后将处理结果反馈到互联网站上。

(2) 在726家省重点企业 (含城镇污水处理厂) 中实施环境五级信用管理制度, 把企业环保表现分为绿 (环境友好) 、蓝 (达标) 、橙 (一般) 、黄 (较差) 、黑 (很差) 五级。将综合评定结果通过互联网站随时向社会公开, 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分别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

网络时代信息污染 篇1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工业发展迅速, 人类消费急剧增加, 我们也迈进了互联网下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如今, 人们对地质污染的讨论及演变愈加重视, 汽车尾气排放, 工业废水和工业气体排放导致的大气中固体颗粒以及有毒气体的排放, 居民的用电量以及近年煤矿的开采和居民用水量都会影响地质的演变, 为了更好的预测今后城区地质环境演变模式, 我们找到近年城市居民耗水量, 污水的排放量及近年来汽车尾气的排放与治理方方面来研究本地区地质的演变趋势。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拟理论, 将此模型推广, 运用互联网进行土质污染的深入分析, 并依据此信息, 通过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处理相关数据, 进一步准确预测土质污染的演变规律, 为人们预防土质污染做出相应对策。

1 建立地质演变模型

已知每年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汽车保有量, 各年份用户用水量[1,2]与污水总量, 数据如表1。

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知污染物的排放是逐年增加的, 且呈一次函数不断上升, 而车辆的保有量也在不断上升。

如图1, 将年份与污水总量用MATLAB进行线性拟合, 得出函数是:

将年份与用总量用MATLAB进行线性拟合, 得出函数是:

如图2, 由两条直线函数方程式可以得出污水和居民用水量都呈直线增长。

几年来国家对污水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所以很多因素会影响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用灰度相关来预测以后地质演变的情况。

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数列预测GM (1, 1) 模型

灰色预测系统里的微分方程为Gm模型[3], G表示灰色, m表示model, Gm (1, 1) 表示一阶的一个变量的微分方程, Gm (1, 1) 建模[8]过程如下:

记录原始序列x为非负序列

生成相应的序列x (n) ;

2.2 通过建模求解A

确定模型:

所以根据x1 (k+1) 模型推测:如果政府和公民不加以维护和治理, 今后污染将演变得越来越糟糕。

2.3 验证灰色预测模型

检验方法:将1998年的污水量以及居民用水量带入方程式, 检验1999年污水及用水的量就可以检验此函数模型是否正确。已知1998年污水量为:5435, 居民用水量为:5453将来数代入方程式中可知1999年的土质污染程度, 与当年的土质污染程度近似相符, 所以此模型是合理的。

3 互联网组织结构与功能

3.1 组织结构

以Windows xp系统为操作平台, 对单独的执行程序界面进行执行[4], 此时填写下拉菜单和对话框所需内容, 点击相应按钮系统就会输出结果, 实现人机对话;本系统模型库即引入土质演变模型, 整合土壤重金属元素受人类影响的动态变化, 依据多元线性回归编译[5]相应程序块, 当运算时可快速调用;数据库利用VB的文件管理功能, 为用户创建数据文件。

3.2 系统功能

依据此模型, 通过输入各项影响土质演变的因素, 可大致推算出以后的土质演变规则。

参考文献

[1]曹志洪.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 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23 (3) :28-32.

[2]张甘霖, 朱永官, 傅伯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 2003, 23 (3) :539-546.

[3]谢乃明, 刘思峰.离散GM (1, 1) 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5 (1) :93-99.

[4]吴建平, 刘莹, 吴茜.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E辑, 2008, 38 (10) :1540-1564.

上一篇:开发构想下一篇:防火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