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发展

2024-09-09

网络时代发展(共12篇)

网络时代发展 篇1

无可争议, 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当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第四媒体, 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网络文化带来的快节奏阅读习惯, 使得一向以优雅闲淡示人的传统副刊步履维艰。早在三年前, 《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的文章, 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影响, 也对副刊的没落表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三年后的事实更印证了这样的叹息, 以哈尔滨为例, 晚报类报纸纷纷裁减了文艺类副刊版面, 有的副刊向时尚消费领域靠拢。

在我国, 副刊的发生发展自始与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五四”时期, 副刊承担着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重任。发展到现在, 不少报纸副刊依旧高举精神领袖的旗帜, 固守着自己的文学品位, 但这样的纯文学副刊正走向“小众化”。在“速食”年代, 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味文字之精美的人越来越少。

对此,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曾说, “当年的副刊文化品位给人的感觉比较高……人们会很从容地去品味。现在, 人们对于副刊的要求比过去淡薄了, 因为可供他们选择的文化鉴赏品越来越多, 他们阅读副刊的时间也比较匆忙, 即使有很多很有品位的作品, 大家也难得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去品味和欣赏。”

那么, 面对这样的严峻的现实, 传统媒体的副刊应该怎么应对?传统副刊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

化挑战为机遇,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首先应该看到, 网络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带来的并非只有挑战, 更有便捷。网络普及之后, 众多热爱文学的人们终于可以直接快速地发表自己的作品, 大批文学类网站纷纷崛起, 从安妮宝贝到当年明月, 网络造就了一茬又一茬优秀作者。这也给副刊带来了新鲜及时的优质稿源, 编辑们每天都能得到海量的稿件, 再无缺稿之虞。例如《连载》版面就获得了全新的改变, 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得写手信息, 大量网络原创稿件在出版社正式出版之前就可以刊登上报, 让读者先睹为快。有很大一批读者每天将《连载》裁下, 自己装订成书, 偶尔有特殊情况《连载》版停出一期, 立即就有读者来电询问。

网络的便捷, 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带入新纪元。纸笔邮寄的古老方式早以被人摒弃, 电子邮箱都不再先进, QQ、MSN等网络即时工具已经成为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日常使用的交流工具, 传递、修改、讨论稿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沟通完成。

当然, 过于庞大的稿件群也给编辑带来同样大的工作量, 因为网络来稿写作自由, 不受限制, 一些稿件在思想、立场上都有问题, 这使得甄别稿件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副刊编辑必须严谨认真, 加强业务能力的修养, 才能处理好网络来稿, 去劣存优。

紧跟时代步伐, 重新定位副刊版面

传统晚报副刊一般都刊登一些文艺性的作品, 例如散文、诗歌、杂文、文史掌故、书摘书评等。版面划分一般也以此为基础。这些与网站相比, 显出了劣势, 他们不仅有更丰富的涵盖, 还能利用视频、音频、flash等等手段, 将作品做得更为直观活泼, 精彩纷呈, 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 还能得到更多层次的感官享受。

因此, 传统副刊必须转变观念, 推陈出新, 跟上读者需求的步伐。例如《黑龙江晨报》在省内率先推出《网事》版面, 及时发布网上热点事件, 链接网友酷评, 精选写作风格特异的博客, 甚至精彩幽默的网络段子。版面推出后, 读者普遍反映令人耳目一新, 妙趣横生, 很快从一周一期增加到一周四期。

针对当下年轻一代爱看爱拍爱找茬的特点, 《黑龙江晨报》还推出《乌龙院》版面, 刊登生活中发现的小错误, 例如影视穿帮、牌匾错字、学者硬伤等, 每期还点缀一些让人捧腹的搞笑口误。版面推出后, 不仅反响热烈, 更有大量读者踊跃投稿, 并感谢这个版面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也让他们更加关注生活细节, 热爱生活。

可见, 只要在编辑过程中注意版面题材多样, 合理搭配栏目, 做到杂却不乱, 雅与俗交替出现, 版面内容丰富多彩, 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加强思想性, 提高副刊质量

面对电子媒体的凶猛攻势, 有些晚报基本放弃了传统副刊这块阵地, 也有的创造了“大副刊”的概念, 把副刊娱乐休闲化, 和汽车、美容、休闲、家居、房产等专刊类版面合并, 使原本已经小的可怜的精神乐园也变成了消费广场。这类大副刊的版面花哨, 靓车豪宅、美女美食, 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时尚消费文化的泛滥带来了报纸副刊越来越小资化、贵族化的趋势。

把专刊的留给专刊, 把副刊的还给副刊。副刊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性, 这当然也要求副刊编辑不断学习提高, 无论是在文艺理论还是文字水平上, 都要站在更高的起点。

《黑龙江晨报》于2008年年初推出的《交锋》就是这样的版面。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 思想领域得到了极大繁荣, 上至专家学者、下至普通百姓, 都要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从学术争论到日常生活, 思想交流和碰撞时时发生。《交锋》版每周选择一个最热点的问题, 选取观点不同的文章, 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评判。很快就获得了一批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的认可, 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思想的副刊, 这才是有思想的报纸。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提出挑战与应战的学说, 他认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逆境) 能激发人类社会内部的机能, 从而使文明得以发展延续。相反, 如果没有遭遇一定的外在环境的刺激, 这个社会的文明反而会走向衰落。刺激既不能太大而不能承受, 也不能太小而无法感应。“足以发挥最大刺激能力的挑战是在中间的一个点上, 这一点是在强度不足和强度过分之间的某一个地方。” (《历史研究》上册174页) 在报业竞争中, 汤因比所谓的“足以发挥最大刺激能力的挑战”已经出现, 这就是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与传统媒体争夺受众的事实。传统副刊只有紧跟时代脉搏, 融合最新思潮, 吸收网络的特点, 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 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晨报)

网络时代发展 篇2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INTERNET和电子商务都是炙手可热的经济学词汇。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开始被应用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的“金”字号工程、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电视台的网上节目、远程网络医疗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互联网在企业中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网上广告、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结算等,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侧面。而在企业内部,内联网INTRANET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子网,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都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内联网并入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共享,将会对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带来无限机遇。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网络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软件又是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及相应的软件发生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功能扩大化。传统会计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控制和监督。传统财务软件仅是将会计职能在电脑中进行复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没有对会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导致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互联网促使会计对象发生变化,使货币不再是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使借贷记账法不再是会计基本方法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会计内涵和外延的影响将使会计的功能趋于扩大化。

2.原始会计数据搜集分散化,而数据处理和财务管理集中化。通过互联网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节省了原始数据搜集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而原始数据能够被快速和准确地搜集,会降低财务管理及数据处理成本,可以集中管理所有的资金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财务信息的搜集、处理、使用动态化、实时化。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使得财务信息的发布和使用能够动态化、实时化。互联财务软件可以随时根据实时处理得出的账簿报表,将其结果通过网络传递到企业的主页上,或者报送有关管理决策部门,做到随时可见,及时做出决策。

4.财务信息无纸化。财务信息无纸化首先是数据输入的无纸化,其次是处理过程的无纸化,再就是财务信息输出的无纸化。未来的电子发票、电子订单、电子账单等各种电子单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将进一步促进账务信息的无纸化。

5.结算支付电子化。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的基本前提是网上支付电子化,结算支付的电子化预示着支票、现金、汇票等将逐步退出资金流通领域,也预示着企业间的结算将会进入高速度、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时代。

6.财务、业务协同化。财务软件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企业应用软件在大多数企业仍限于部门级使用,并没有和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相连接,更没有和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相连接。

企业中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一样,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条件不成熟。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将清除这一障碍,使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发展,也使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相连接,彼此共享,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协同。

7.决策支持群体化。决策支持群体化是指互联财务软件将使传统财务软件采用的单机或局域网决策方式变为广域网多人参与的决策支持方式,也就是可以由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各有关人员,通过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同时就某一问题进行决策。

8.财务人员工作方式网络化。互联财务将彻底改变旧的空间、时间、效率等观念,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会产生变革,实现在线办公、分散办公、移动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在线学习等。

9.财务部门扁平化。互联财务条件下,财务的职能扩大了,同时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分工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岗位可以取消或与其他岗位合并,可以取消原有的诸如成本二级核算等核算组织方式,变成一级核算,促使财务分工扁平化。

10.财务工具WEB化。财务工具WEB化一方面使财务核算和管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企业财务带来了巨大生机;另一方面由于其跨平台运行特性和瘦型客户机特性,却没有给企业带来过高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投资成本。高效低成本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面对如今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我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纷纷行动起来,提出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并设计和开发了网络财务软件。目前有关网络财务软件的说法很多,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网络财务软件的中心思想是: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企业内部、企业间网络以及互联网范围内整合起来,不仅能够具备以往的财务软件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处理,支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和网上理财服务。网络财务软件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应具备以下的新功能:

1.为企业提供集中式管理服务。网络财务软件采用在线管理和集中式管理模式,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能够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集团企业总部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资源和集团内部真正的信息共享,提高投资回报率,保障整个企业在有序的状态下发展。

2.使会计核算从静态走向动态。网络财务软件下的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和管理,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基于动态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层将能够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通过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实现在线管理,布置经营活动,做出财务安排。

3.支持业务协同的工作方式。网络财务软件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这种协同包括:企业内部的协同、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企业与社会部门的协同。

4.支持远程处理。网络财务软件支持远程处理工作,保障能够顺利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网络财务软件还应支持远程在线咨询,即支持网上会计核算业务的在线

咨询、财务制度的咨询、财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咨询等。

5.支持网上理财服务。用户要进行财务处理,不一定要购买软件,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由ASP提供对应用软件的更新、升级、数据管理及设备管理,使用者按服务项目和服务工作量来付费。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走向 篇3

作为旧媒介的传统媒体,在被网络打破既有的生存格局之后,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进入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比如,报纸的优势主要在于报道的可信度和深度。在网络时代,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未过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信息涌向受众。只有那些反映事物本真面目的新闻,才能给人以鲜明印象;媒介传播这样的新闻,才能在受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可选择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声誉良好的媒体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报纸在这方面有优良传统,今后应继续把握好走向,经受住市场的诱惑,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自律,因为这是事关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之计。

深度报道应该成为报纸立足的根本。网上报道一般属于短平快型,即使有深度报道,人们也不习惯于长时间通过屏幕阅读长篇大论。所以,报纸可以多做一些长篇深度报道。报纸的深度报道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以记者的长期观察积累、深入调研为基础,以独到的眼光和功力纵论态势走向,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体现出个体价值与个性风采。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电视应该在增加“视觉冲击力”方面下功夫,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以丰富的录像资料为支撑的特色栏目和娱乐节目,也是电视应发挥的特长。

其次,要吸收对方优点。传统媒体要以网络媒体为参照来探寻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吸收借鉴网络媒体在互动性、个性化、实时性等方面的优点,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报纸作为公众媒体,在提供各种有效信息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到社会转型期受众群体分化这一事实。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报纸也应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面向他们开辟有针对性的版面和专栏,以兼顾个性化传播。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下很多专业类报纸销售良好的原因。

为实现分众化传播,电视目前普遍采用了频道专门化的做法。有线电视可提供的频道增多,更加具体地满足特定观众的特定需要。电视媒体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数字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一种加载到电视上的软件在观众收视过程中逐步“掌握”每位观众的习惯、兴趣和爱好,并能据此挑选出受众喜欢的节目加以编排整理,按照观众自己的时间表,形成观看每天独特的收视频道。依靠数字化技术,电视台负责人、编辑、记者,可以同各个观众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在传统媒体中,由于反应较为敏捷,广播可以在“实时性”上逼近网络媒体。面对生存现实,广播是在报纸和电视的双重夹击下首先面向特定人群进行分众传播的,如今加上网络媒体的介入,广播只有更加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而且只要定位准确,前景就很乐观。热线电话直播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这一形式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积极响应,为广播开辟了又一生存空间

再次,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在固守自己阵地的同时,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传统媒体上网,可以对自身固有优势和网络特质进行充分整合,从而利用两种资源的优势来拓展生存空间。在我国,传统媒体上网正成为热潮。网络报刊,网络电视以一种综合性的形式走上网络,这也是传统媒体的变通之法。传统媒体要想走好上网之路,必须尽快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把长期积累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以利用好两种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

网络时代晚报发展策略分析 篇4

20世纪90年代, 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之后,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1998年5月, 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 人们开始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报纸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 也感到了危机和压力。

2009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似乎更加兴奋。中国记协网报道称, 在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 网络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 “两会”正成为网络媒体的盛宴。手机媒体同样借势全国“两会”扩展领地, 新华社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两会手机报”, 依靠“方便、快捷”吸引读者。有调查称, 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2009年还是中国的3G元年,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均首次在“两会”上推出了3G服务, 下载速度比普通的无线上网快了20多倍。据称, 随着3G服务的不断成熟, 上网将更具吸引力, 网络媒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 不仅是一种媒体, 还是一种崭新的理念、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面对网络的实时性, 曾经反应迅速的印刷媒体一下子变成了“老牛破车”;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报纸的受控性、单向性、被动性已经成为难以弥补的缺陷。那么, 纸质媒体会被网络媒介完全替代吗?经验表明, 只要善于把握机遇, 努力创新, 报纸依然能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精彩剧目。

二.晚报创新经验的总结与思考

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内各个地区的晚报, 面临网络危机所作出的反应, 可以看出, 创新能为晚报创造出路, 而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平台的创新:QQ、微博已风靡, 手机客户端在发展

网络媒体区别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最直接的地方, 在于其所占平台的不同。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也是其平台的优越性所赋予, 因此传统媒体在处理与网络、新媒体的关系时宜采取合作、包容的态度。《羊城晚报》在与网络的融合方面可谓颇有新意。2009年8月27日,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率先与QQ平台合作, 推出QQ爆料, 不仅拓宽了新闻线索的来源, 同时累积了人气, 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群。微博的出现与发展更有将报纸推向边缘产业的势头, 为此, 晚报与微博的融合与合作势在必行。当下晚报开设官方微博已不足为奇, 但是如何在微博的中获得人气, 扩大影响力仍然有待研究。

网络作为一个“大寄主”, 是各大晚报媒体争相抢夺地盘的主要战场, 随着手机3G网络的快速发展, 手机平台正趋于成为另一个报业争夺的主战场。2011年6月, 《钱江晚报》首先投入“晚报手机客户端”的尝试中,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经过两次的优化改版, 用户安装量也达到了近10万。”【1】而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手机用户而言, 10万这个数据仍有上涨的空间, “晚报手机客户端”或许能成为晚报在平台创新上的一个新机遇。

(二) 内容的创新:讲坛资源已开辟, 弃新迎旧或可行

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媒介的更新迅速, 光靠“赶技术”是不够的, 内容是任何媒介得以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于传统媒体晚报更是如是。在内容为王的原则指导下, 不少都市报都将举办各类讲坛来作为拓展新闻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讲坛类栏目的开设, 不仅有利于媒体自身打造文化品牌, 而且畅通了与受众之间互动的渠道。例如, 《合肥晚报》推出了“新安百姓讲坛”, 该讲坛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百姓所关心的问题筛选主题, 贴近民众, 取得较好反响。

在此, 笔者大胆假设, 在内容的创新上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议。即时性差已经成为晚报无法弥补的缺陷, 那么晚报也许可以放弃“新”字着重“旧”字, 不做“新闻”做“旧闻”。这里的弃“新”迎“旧”并不是指完全地忽视“新”, 而是以“旧新闻”为材料, “新热点”为主题, 推出一种回顾式, 总结式的“旧闻专题”。例如, 挑选已经出现的一些经典的假新闻, 或者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新闻, 或者某一年该地区的车祸新闻等等。当然, 这种筛选是要以旧闻数量以及当下热点作为参考依据的。

(三) 发行模式的创新:超市零售有商机, 看报购物齐进行

“发行是报纸的命根子”, 一句话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面对当下的危机, 对晚报的创新应该涉及方方面面, 发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晚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发行模式的创新自然也在晚报人的考虑之列。晚报的零售一直是报纸发行中不被重视的一块, 然而《青岛晚报》结合晚报与超市的共同特点, 成功推出了一种新的晚报零售模式———晚报进超市, 实现了报纸零售终端的多元化。“下午出报这一特定的出版发行时间, 决定了晚报对下午和晚间发行市场的辐射与控制, ”而“超市一天的客流高峰集中于下午4时到晚上9时, 最大的商品销售高峰也在这一时段。”【2】为此, 超市强大的人气、旺盛的客流, 恰好为晚报营造了一个难得的零售市场。

伴随着零售终端的创新, 捆绑销售的物品也可以随之进行创新。例如, 在“晚报进超市”的销售模式里, 晚报可以伴随购物袋进行捆绑销售, 买报纸送购物袋, 在需要花钱购买塑料袋的超市里, 市民应该会乐于选择通过买报纸获得购物袋。

(四) 形式的创新:3D报纸开创视觉新体验, 微报纸巧用“微”新意

报纸以内容为王, 但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 报纸作为读物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和业界重视的情况下, 挖掘新的报刊形式也成为媒体人的职能之一。当下较为引人注目的新的报刊形式当属“3D报纸”和“微报纸”。当3D电影风靡一时的时候, 借助3D技术而出版的报纸也应运而生。2010年4月16日, 湖北《十堰晚报》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 为传统报纸在新闻图片和副刊图片上创造出新的表现路径。“3D报刊的特点是有内容、有广告、有创意、有突破, 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也比平面媒体更立体、更直观、更丰富。”【3】正是由于这种新颖的视觉感官体验和立体的表现效果, 使得读者不再单凭自己的好恶只对报纸蜻蜓点水似地翻页而过, 会主动地去阅读、品味, 延长阅读时间, 提升新闻和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这点来看, 3D报刊让传统平面媒体多了一个为客户服务的新武器。

2012年6月, 秉承着“让阅读成为享受”理念的《金陵晚报》推出一份微报纸。微报纸在大小尺寸上仅为正常报纸的四分之一, 故而姓“微”。除此之外, 内容上报纸改变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 用最流行的“甄嬛体”为读者详解全球风云和身边新闻。而随微报纸上线的广告, 也凭借其天马行空的创意成为看点。

对于3D报纸、微报纸等新形式报纸的出现, 有人质疑它只是一时噱头, 无法成为长久的发展策略, 但若传统报刊能通过新颖的报刊形式, 引起受众的注意, 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品牌造势, 凝聚了注意力, 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 性质的改变:改晚姓早已成靡, 免费地铁报创新机

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攻势下, 以及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晚报更改出报时间, 投入早报市场参与竞争, 成为报业应对危机的缓兵之策。“从《兰州晚报》改早出开始, 至今, 参加全国晚报协会的152家晚报中已有130家弃晚从早。”【4】例如, 2006年8月底, 《扬子晚报》在一报两投的两难抉择中, 经全新改版, 下决心在早上出版, 即刻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除了参与早报市场竞争之外, 国内外的多家晚报变身地铁报, 开辟新的报业市场领域。晚报成功转型为地铁报的典范要属英国的《旗帜晚报》。在英国拥有183年历史的《旗帜晚报》, 经过3年报业大战, 成功转型为一份伦敦免费地铁报, 发行量达到60万份, 成为英国唯一一家幸存的免费地铁报。而在我国地铁报的发展还刚刚起步, 尤其是在那些地铁刚刚建成或在计划中的城市, 晚报向免费或者廉价地铁报转型, 不必扎堆到已经是过渡竞争的早报市场, 或者在传统晚报中固守, 因为地铁可以提供相对封闭、集中、甚至带有强迫性的规模消费的阅读环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网络时代下纸质媒体的现状, 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近几年内一些地区的晚报, 在面临网络带来的危机时所采用的成功策略,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晚报,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德仁.钱江晚报手机客户端:从无到有与从有到优[J].新闻实践, 2012 (9) .

[2]解福生, 张子倩.晚报进超市:细分市场一举多赢[J].中国报业, 2010 (3) .

[3]孙晓波.怎样看待报纸的3D“旋风”[J].中国地市报人, 2012 (6) .

网络时代发展 篇5

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2.会计核算的重心将发生转移

在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均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将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来获得发展,而是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商誉、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的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显著提高,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3.信息将作为资产进行计量

网络经济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一项新的信息资产“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商标一样,域名网址必须先申请,经全球域名机构lana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使用。域名网址往往与企业的名称、商标和产品名称密切相关。电子商务中,一个网址即代表一个企业,无论是“虚拟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只有通过域名网址,企业方可在网上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会计发展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如何计量这项资产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域名应是企业继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誉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4.会计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企业财务目标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也是相关者得益最大化。在传统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将企业持续经营划分为一个个相对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成为使用者的强烈要求;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随时登记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或根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中心浏览所需的数据;阅读者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这样,企业外部与内部的信息使用都可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网络计算将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极大延伸,会计核算效率极大提会计就业趋势高;动态核算将极大地改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丰富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实时报告将极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

5.会计人力资源价值将产生巨大变化

在网络经济下,一个崭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时代已来临。网络财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下,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原有财务系统引入网络技术。它的推出及应用,使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管理方式上割除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模式,支持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在信息提供上,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财务信息查询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利用算盘、纸、笔“老三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以及经营预测、决策,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6.会计信息更趋标准化,会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正改变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不少跨国公司通过internet向相关的信息客户发送可随时更新信息的联机财务报告,这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传递机构等逐步国际化和标准注册会计师复习策略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未来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而且还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等比较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另外还披露企业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等。

二、网络时代会计业务面临的问题

1.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会计信息化的趋势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企业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3.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行业会计的发展趋势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4.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与保密面临巨大威胁

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载体与信息相辅相成。传统会计实行纸质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新的管理方式。虽然磁介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查阅,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对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注册会计师发展趋势 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很容易被删改或消失而不留下痕迹;另外,由于电磁介质容易变形、损坏,使得会计信息存在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必须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存取数据时,要设置口令、密码,验明用户身份;修改、删除数据时,随时留存操作日志,留下操作的痕迹以便日后核查;每次操作完成退出系统时,系统都应提示用户进行备份,使得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直接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外,为防止非法篡改,还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特殊定义,未经授权不得改动。数据资料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对任何非法伪造、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全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寻求最佳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失误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因素,也有利用计算机舞弊或犯罪的人为因素。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指防止这些因素危及系统安全,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的所有措施。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尽可能选用安全等级高的操作系统产品,并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对计算机资源授权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向泉。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湖北财税,2002,(6)。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篇6

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卡片目录,对图书馆馆藏进行组织,核心技术是手工标引、编目等传统的手段,这是一种先组式的资源组织模式。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和MARC的出现,图书馆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卡片时代的图书馆,它还是一种先组式,而且MARC本身模式面向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手段,要远远多于支持用户检索。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图书馆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新阶段。这个阶段,图书馆功能和特点发生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馆藏管理向信息管理演变,从书目数据库到文摘、全文数据库,所追求的是用IT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实现,正在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通过基于语义网络、基于数据挖掘、基于知识发现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进行知识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数字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管理系统。另一是图书情报工作的组织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通常是读者必须按照图书馆已经组配好的资源体系、服务模式进行。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是以管理馆藏为核心的,在这个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服务。当前,数字图书馆研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接口和知识组织。这体现了数字图书馆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通过其他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流程,服务模式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当代公共图书馆还处于这种变化的过程之中。

二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在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如何在原来基础上再提升,其发展态势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来讲,不同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从资源层面上来讲,这里边涉及到很多问题,一是进行信息采集时如何进行整合,二是在整合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及时地集成产生的分布式的数据化信息资源,包括开放链接、跨库检索、一站式检索,还包括如何有效地整合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

第二,是提供新型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就是图书馆从单纯借还为主体逐渐地转向E-参考咨询(Elibrary),即从被动式的信息获取服务,向合作式的信息推荐方式发展。

第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本质问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允许用户定制的。传统图书馆是不能被用户定制的,从理论上讲,现代图书馆首先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支持用户自助式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再就是进行信息推荐,不仅仅是基于图书馆员的智力智能推荐,而是要基于计量方法、文献分析方法、语义方法、科学计量等方法客观地进行。

第四,是开展以图书馆联合体为基础的馆际合作。当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通过单馆保障完成信息服务,必须是建立一个馆际合作、共建共享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该体系应该有更强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是建设作为知识门户的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站应是一个服务型的系统,是用户获取资源、发现知识的重要窗口,应该把图书馆从资源组织到信息服务整个的业务流程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共同维护,构建一个基于服务的、以用户为主的图书馆平台。

第六,是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就变成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在复杂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用户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保持信息技能的实时提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检索技能问题。

第七,是构筑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随着数字化的日渐深入,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显性知识,还要开发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非正式交流,使研究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显性化。

第八,是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这个问题属于服务创新的范畴,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就是要追求“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的最佳服务;服务方式创新就是要追求“服务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图书馆必须构建一种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很快听取用户意见。我们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审视资源与服务的关系。以前是经费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服务;现代图书馆应该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即“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图书馆所倡导的“需求决定论”。

三 公共图书馆研究应以现实问题为中心

开展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以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应研究的现实问题包括:⑴公共图书馆开放服务的理念与实践;⑵公共图书馆实现平等服务的途径与模式;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与设计;⑷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⑸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⑹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研究;⑺Lib2.0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⑻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⑼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空间;⑽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布局;⑾悦读服务推广研究等等。开展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助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上述诸多的现实问题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现实课题。现就这个问题谈两点肤浅的看法。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主要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与弊端。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共享体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来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克服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性障碍。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有了联盟,图书馆界才真正迈向信息资源共享,联盟不仅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更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内在力量的源泉。图书馆通过联盟能够增强购买力,分摊费用,共同拥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权;通过联盟给资源供应商施加影响以降低电子资源的价格,便于开展系统操作和维护方面的协作以及联合编目。因此,图书馆联盟被认为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最有活力和最具可行性的组织形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正确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问题,应强调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均衡。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缺乏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这种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参加共享的成员馆投入和回报失衡,因而对资源共建共享持消极态度。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参加资源共享网络的各成员之间,能够依据他们对资源的投入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有长久的动力。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图书馆联盟必须明确规定成员馆的义务和权利,确定共建共享标准和监督措施,关注共建共享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切实解决成员馆之间的纠纷并进行合理的仲裁,科学地安排共建共享经费的预算、协调委员会的权限、任期和选择等利益平衡问题。

(本文系吴慰慈教授在201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报告)

网络时代UPS的发展趋势 篇7

网络UPS智能系统是由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其他多种技术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这种系统除了具有传统UPS不间断电源外, 而且有它本身的特点。

(一) 网络化。

通过SNMP标准, 可以监控或管理网络内任何一台UPS的运行, 并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同时侦测和管理多个远地工作站的UPS状态参数, 从而大大提高网络的效能和安全性。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网络管理员与UPS以及受UPS保护的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距离明显拉大。过去一台计算机配一台UPS, 即一台UPS只负责一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正如在网络中需要使用网络打印机来为多个用户服务一样, 在网络时代, 同样需要“网络UPS”。它拥有更大的蓄电量, 可以同时为多台计算机或其他外设服务, 并能够通过某种机制达成负载之间的动态平衡。此外, 将UPS系统与Internet技术紧密集成, 增加整个信息系统的易用性。虽然传统的技术如电话拨号、SNMP协议Telnet等已实现了对UPS的远程和集中监控, 但这些技术通常要求特定的设备配置和操作技能。Internet的普及对UPS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UPS厂商如APC已推出了可使用浏览器监控UPS的产品。使用Internet技术监控UPS系统将成为未来UPS技术的主流之一。

(二) 智能化。

为克服传统的UPS与计算机负载间、通信设备间互为独立, 相互之间无任何协调关系的弊端, 近年来, 出现了一种“智能化”的UPS供电系统。由于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UPS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型网络UPS内部都有微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的串行接口与服务器、PC或终端之间实现通信, 进行数据传输, 包括UPS工作状态、输入输出参数及各种指令。智能化UPS一方面实现了设备运行过程中自我状态的监控, 对一些故障现象进行预处理使其始终平稳可靠运行;另一方面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与UPS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 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实时监视可控制UPS电源的运行状态。网络时代的UPS产品已经由独立的外设产品发展成为整个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 数字化。UPS的数字化控制已成为发展趋势。数字化

UPS软件取代了大量的模拟器件,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而且通过修改软件, 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系统的各种特性, 这就增强了系统的柔性和智能性。另外DSP的采用, 使得一些早期的控制策略应用于UPS的控制之中成为可能。DSP技术的使用提高了UPS产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纯净度, 同时也提高了UPS产品自身的可靠性。UPS全数字化技术使UPS许多特性从硬件的设计转移到灵活并可升级的软件上来, 为用户提供十分快捷的设计与制造功能以及更完善、更灵活的运行与控制模式, 并提供非常简单方便地使用、安装、维护操作功能。全数字化UPS是新一代UPS, 它除具有高质量、高可靠、高指标、多功能等特点外, 还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要求, 由于将网络通讯和电源监控软件调控技术进行了完善的结合, 所以它将成为UPS发展的一种趋势。

(四) 绿色无污染。

采用配置有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的高频脉宽调制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的UPS输入功率因数一般都可被提高到0.99以上, 可使UPS电源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在几乎同相位的条件下, 其输入电流波形也呈现为正弦波。这样, 就可在大大提高对电能利用率的同时, 消除传统的UPS电源对市电电网所产生的谐波干扰和污染, 加强抗电磁干扰能力, 降低辐射干扰, 从而引出绿色无污染UPS的新概念。

(五) 小型化。

由于功率器件的工作频率的提高, 在UPS中采用体积更小、重量较轻的高频铁氧体磁芯变压器来代替硅钢片变压器, 特别是在小型UPS电源中普遍采用无逆变器输出变压器设计方案后, 使得小型UPS得以向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的方向发展。

(六) 高可靠性。

从寿命角度出发, 电解电容、光耦合器及排风扇等器件的寿命影响着电源的寿命。所以应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器件, 以提高集成度。

(七) 高效率。

PWM开关控制变换器运行的频率范围一般为30~50k Hz, 在这个范围内, 整个系统无论体积、重量、效率、可靠性和价格都基本实现了最佳。

UPS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种孤立的电源技术, UPS本身不再是单独的电源系统, 也不是在计算机环境中一个不被人们重视的外设。UPS已经完全融入计算机环境, 成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其间的信息交流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 UPS技术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后, 网络UPS必将在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的稳定、可靠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安全领域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在网络时代, 许多商业活动、个人生活都要通过网络建立联系, 用户对系统稳定性及数据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 如何提供24小时运行的高可用电源环境, 保障所承载的数据和应用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UPS”系统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网络,UPS,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成章.智能化UPS供电系统原理与维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2]丁一.UPS在信息网络中的应用.电气&智能建筑, 2003; (3)

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探讨 篇8

教育电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的电视技术与设备具有教育功能, 体现在应用程序的电视媒体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它的大众媒体和教育的双重属性, 体现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电大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应用中。所以说, 教育电视就是将教育电视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 对电视媒体和以电视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的资源和教学的过程进行的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1]。

1 教育电视所面对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育电视作为高度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应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同时在我国远程教育中也担任重要角色。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出现,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重大改变, 打破了原本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实现了双向互动, 在根源上动摇了传播的传统理念, 使电视这个昔日传媒王国的老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截止至2013年, 我国的使用互联网宽带的网民达到了6.1亿, 与此同时, 我国的手机宽带的网民也呈现增长趋势, 达到了5亿, 全国的整体宽带网民的数量在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同年相比, 我国的有线电视的用户只有1.5955亿户, 可以看出使用宽带的网民数量早已大大超越了收看有线电视的用户。收看电视的观众相比宽带网民, 也逐渐趋于老龄化。尤其是在互联网宽带用户中, 若要获取一些重要的信息, 网络已成为了重要的媒体信息的传播途径。

与此同时, 改革开放以来的电视产业逐步形成了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电视台, 也是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激烈的电视格局。在这个规模化竞争时代, 若有大的产出, 必有大的投入;若有小的投入, 就不会产出愈演愈烈的传媒产业的竞争, 这就使教育电视台的市场在原本微小的产业份额基础上, 更加萎缩。

在体制建设方面, 中国的教育电视是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机构, 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所管理, 同时又接受着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行业指导和管理, 处于较为复杂的双重管理之下;在资金来源方面, 资金相对匮乏、院士积累尚未完成是教育电视台挥之不去的“隐痛”, 而政府对教育电视严重不足的投入也成为一个巨大的顽疾;在内容建设方面, 构建特色不明、来源严重不足、质量差强人意、形态单调乏味的教育栏目, 对教育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桎梏和羁绊;在自身队伍建设方面, 行政领导支持不力, 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 良莠不齐的队内员工, 这也大大削弱了教育电视在整个电视产业的战斗能力[2]。

所以说, 无论是多媒体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还是电视业者对教育电视的微弱投入, 都给予了教育电视强烈的冲击。

2 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存在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建设的这个过程中, 教育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让现有的教育电视的传播形式陷入了窘境。但经过冷静思考之后, 我们发现即使是面对如此的挑战, 教育电视在教学传播中的地位依旧是不可替代的。相比教育电视, 互联网的宽带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互联网通过宽带网络技术解决了宽带传输的问题, 但是经过这种网络信号压缩后的图像和视听效果, 都不如预期所想[3]。

自21世纪开始,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这个发展战略, 国内对教育电视的重视更是可见一斑。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各地区经济发展部不平衡, 各地区人民的教育程度也南辕北辙, 对发达城市而言, 互联网和教育电视的教育效果差距甚微, 但对于中西部的部分地区而言, 这种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这也就是教育电视在全国覆盖率的问题上所占的重大优势, 也正是这种优势, 使得教育电视在开展全国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游刃有余。

3 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

3.1 建立专属网站

身处于网络时代, 人们所接收的信息无论是在传播手段, 还是传播的内容, 甚至是传播的方式与以往相比, 都更加快捷, 更加新颖, 更加广泛。网络时代亦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个性化的时代, 其实这对于教育电视而言, 是个新机遇。教育电视可以在这种氛围之下, 从中获取新鲜的信息, 灵活运用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

建立教育电视台的专属网站, 也就是将教育电视台所具有的优秀是音、视频资源与网络的传播方式相结合。运用网络强大的教学资源库, 丰富网站的教学内容板块, 增加教学领域范围, 为人们创造选择信息的环境。同时, 根据自身侧重点, 成了特色网站。网站的建立, 也使人们由原本被动、盲目接受他人推荐的信息的接受者, 慢慢向能够自主选择, 多角度分析信息的探究者转变。开发相关的学习软件, 学习者观看网站知识技能等相关视频的同时, 也可以自主的选择进入需要的情景模式, 反复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还可以开发相关游戏软件, 让学习者在娱乐的同时加固知识模块。

3.2 开发教育网站的手机客户端

根据我国移动互联网为例, 截止2013年九月,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达到8.12亿户, 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7.88亿户, 手机上网用户占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比重达到96.2%。而以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如此之迅猛发展, 在未来几年, 手机上网的用户将呈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4]。

教育作为朝阳行业, 也是不受时间、空间、经济等外界环境影响的。尤其是在我国有许多实体的教育传播机构, 如新东方、华图教育、中公教育等,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有许多的接受群体, 特别是在各大城市, 这些机构的主校分校都遍布全城各个角落, 然而, 在一些偏远地区, 还有一大批的受众也想成为这些机构中的一员, 但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 这些机构的板块还没有延伸到这里。因此, 在智能手机被大范围普及的时代, 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面前, 开发教育类网站的手机客户端刻不容缓。

以百度文库客户端为例, 用户在没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的前提下, 就可以使用手机, 通过移动互联网络, 百度文库的手机客户端来进行阅读各种小说、图书、文档资源。

3.3 发展交互式教育电视

所谓的交互式教育电视就是在当今使用数字电视的平台上, 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具有交互性能的电视形态。基于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是电视科技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 能提供可点播的具有高度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精彩节目, 带来全新的收看体验, 让收看者真正成为电视的主人。人们可以自主的定制喜爱的节目, 翻看节目单, 选择想要观看节目的时间, 这也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定点收看, 稍纵即逝的束缚。交互式教育电视也教育电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 让受众也参与之中, 使受众身临其境, 切身感受。

3.4 品牌化经营

在电视产业的经营氛围中, “品牌经营”发展迅猛。电视行业中的品牌包括了若干方面, 频道的品牌, 栏目的品牌以及主持人品牌。

在品牌经营之初, 必须明确的就是这个电视频道的定位。

观众的定位。观众的定位与观众的身体特征与生理体征有关。一个观众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他们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只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 切身体会他们的价值观, 平衡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 才能打造出让更多观众接受和喜爱的节目。

功能的定位。一个电视频道的功能有许多, 如综合、娱乐、服务、休闲、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 频道的宣传力度、电视节目的编排以及主持人的风格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教育电视而言, 频道的推广就是要着重于“教育”的品牌特点, 让人们只要播到教育电视频道, 就知道这个频道特色就是以“教育”为主。让人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反应弧, 只要涉及到与教育教学方面相关的内容, 就立马想到某个教育电视台的画面。

电视的节目编排考验着人们对节目的忠诚度, 而作为品牌的电视节目也必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拥有严格技术手段以及艺术层面, 满足于人们现在的精神需求的。

4 结论

互联网的出现, 是传统的教育电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实也是为教育电视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将互联网与教育电视有机的整合, 开拓教育电视的新兴市场;教育电视的栏目内部, 合理的规划, 品牌形象良好的塑造, 大力的发展交互式电视机制, 才能提高教育电视在整个电视产业的地位,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摘要:教育电视以它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的这些优势,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冲击下, 教育电视所处的环境与现状异常严峻。在网络化的进程中, 这种传统的传播媒体, 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突破困境, 谋求新的发展是当前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晓宏, 梁丽.近10年我国教育电视研究论文作者机构及地域统计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7.7

[2]王哲平.中国教育电视:历史、现状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12

[3]马俊国.浅谈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方向[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0.12

3G时代对网络发展的要求 篇9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作为下一代主流通信技术,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3G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 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并与固定网络兼容。同时, 它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多的类型及更低的成本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 3G技术成为各发达国家技术竞争的热点, 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样, 3G对我国也有重大意义。3G可以为我国带来新业务增值, 增强企业竞争力, 改变人们通信消费体验, 提高我国信息化程度, 为我国信息技术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在3G时代,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模式与2G网络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3G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有更完备的网络覆盖能力, 支持更高速率要求的数据服务, 并综合话音、数据及其他各种实时多媒体业务, 更重要的是, 3G网络的发展必须在2G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协同优化, 使用户在2G与3G交叉业务上无法感知网络的变化, 从而获得网络无缝过渡的效果。

因此, 3G时代的网络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2G技术的延伸, 而是全新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规划、网络容量、网络优化等多方面考虑, 相互兼顾, 互为协调, 全面发展。

一、3G对网络规划的要求

1.1 3G与2G网络规划方法的不同

建设任何类型的网络, 都要综合考虑覆盖、容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从网络建设的侧重点出发进行设计和建设[1]。

在基于GSM技术的网络中, 对网络质量的控制可以通过链路预算的计算结果及网络规划工具来分析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覆盖和容量可以作为相互独立的元素进行考虑, 二者可以相互独立, 分别进行。

而在以CDMA为基础的3G网络中, 覆盖、容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互影响, 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控制, 取得整个网络的平衡。这一点与GSM网络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

3G网络与GSM网络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主要区别如下:

(1) CDMA系统使用统一的频率, 所以不需要进行精心的频率规划

(2) 以CDMA技术为基础的网络, 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存在“呼吸效应”, 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网络的覆盖与容量, 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3) 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 具有软容量的特性

(4) 上行覆盖范围的限制受限于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和用户负荷 (干扰强度)

(5) 下行链路需要考虑避免过大的软切换交叠覆盖以及导频干扰

(6) 对于上下行链路进行独立的分析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链路特性

(7) 在3G网络中需要支持多种平台的用户终端, 在不同的服务等级质量要求下, 可以支持可变速率的数据业务

(8) 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 产生的网络干扰也动态变化

(9) 软切换在带来一定增益及改善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开销

1.2 3G网络规划的分析方法

3G系统主流技术基于CDMA。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的系统, 系统的覆盖范围受到系统容量的影响, 小区的业务量越多, 小区半径越小。由于业务是不时变化的, 覆盖范围也始终变化, 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区呼吸。小区覆盖的动态变化使得小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静态预测的方法将不适用, 因而对CDMA网络最好使用其它的方法来预测覆盖和容量。有效的方法是仿真和统计模型。

对3G系统网络规划的分析主要有四种方法:静态分析、静态仿真、动态仿真和事件仿真[2]。静态分析使用确定的算法得到网络性能的简单估算;静态仿真采用分析多幅网络“快照”的方法, 可以反映网络的平均性能;时序的动态仿真可以提供完整的容量与覆盖分析;事件仿真折中了静态仿真与动态仿真的方法, 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可以反映网络的时序性, 同时也避免了繁琐的计算。

二、3G对网络容量的要求

系统的容量是指系统能提供的可供同时通信的最大用户数目。由于3G的容量要用软容量和硬容量两方面同时衡量, 所以首先从系统的硬容量出发, 设计一个容量计算模型, 然后再考虑各种业务需求, 最终给出各种业务速率下和覆盖距离下的容量大小。

2.1容量计算模型

假设在理想情况下计算一个特定小区内用户的最大数量, 假设如下:

(1) 基站是单个的, 不存在小区间的干扰

(2) 基站处有良好的功率控制

这里所考虑的系统可与所有其它的外部干扰隔离, 设其移动用户载干比为:

假设此小区有Mmax个移动用户, 那么由M-1个干扰源导致的干扰功率为

这样载干比可表示为

代入式 (1) , 可得CDMA系统的容量为

其中W为传输带宽, n0为干扰的功率谱密度, R为传输数据速率, Eb为接收到的每比特有用信号的能量。

在式 (4) 中, 没有考虑基站天线的方向性, 也没有考虑系统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标准做法是基站使用把小区分成3个区域的定向, 这样就有效增容了G倍, 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用变量表示, 则相应的容量方程为[3]:

2.2覆盖半径与容量的关系

在3G中, 覆盖与容量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这是要考虑的, 不然将不能在覆盖范围与容量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找到最大链路传播路径和小区容量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为式 (5) 中的Eb/n0设计一个表达式, 因为它表示比特能量对噪声功率谱密之比, 由此它的另一个表达式为:

PG即为式 (5) 中的, 也就是处理增益, 之所以乘以1/Lmax, 是因为其能量传播与距离成反比.式 (5) 中的R即为各业务需求的数据速率。这样, 在给定设备参数和链路功率估算参数后, 就可得出在一定负载和业务要求下覆盖与容量之间的关系。

三、3G对网络优化的要求

3.1 3G网络优化中的典型问题

3G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系统, 投入使用后, 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变化:

(1) 终端用户的变化:用户的地理分布、信令呼叫模型

(2) 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新的建筑、道路、植被

(3) 网络结构的变化:基站分布和系统容量的变化

(4) 应用技术的变化:如HSDPA技术的引入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网络指标的变化, 因此相关的监测及优化工作都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的优化工作。

网络优化具体讲就是通过测试和分析, 发现系统的问题, 修改系统参数, 逐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如此反复不断进行, 最终使系统在接近最优的状态下工作。对于CDMA网络, 掉话率高、通信语音质量低、接通率低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导频污染、干扰、基站可能的射频偏差、覆盖问题等[4]。在3G网络优化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空洞

(2) 越区覆盖

(3) 导频污染

(4) 过多比例的软切换和异常切换

(5) 邻区漏做或错做

网络优化工作就是不断监视网络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不断地路测, 根据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设备、参数的调整, 使网络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能力, 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

3.2 3G网络优化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按照优化在移动系统从开通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网络优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工程型优化和维护型优化。前者在系统刚刚开通或每次扩容结束时进行,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以及新的设备安装开通后对原有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 工程型优化主要是进行清网排障的工作, 这是一个比较初级层次的优化;后者是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 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外界环境的改变等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状态的恶化, 此外, 随着运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不断深入了解, 会发现系统中某些不合理的成份。因此, 维护型优化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的系统优化, 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需要周期性地进行。

3.3 3G无线网络优化的周期和优化重点

3G网络优化从建网到成熟商用, 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网络规划设计阶段、网络建设初期、网络商用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的网络优化任务各不相同, 图1给出了不同时期网络优化的重点。

3.4 3G网络和2G网络的协同优化

3G系统相对于2G来说, 其频谱利用率更高, 同时可以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业务, 因此, 尽管目前3G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从中长期来看, 3G取代2G是必然的趋势。在我国, 现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覆盖良好的GSM网络, 3G网络的建设要依托2G网络, 以降低建网成本。为了提供业务的连续服务能力, 必须在城区实现3G的连续覆盖, 而全网络的连续覆盖, 则由2G网络提供。因此, GSM与3G系统的协同优化, 是3G时代网络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问题[5]。

3G和GSM融合组网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 但主要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2G/3G共用共享和2G/3G互操作。2G/3G共用共享主要包括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共用、核心网共用、基站站址设施共享等。2G/3G互操作主要指双模用户在空闲状态下的网络选择和在通话状态下的网间切换。

要想最有效地实现2G/3G共用共享和互操作, 使用能够同时支持2G/3G的SDR (无线软基站) 多模基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满足今后2G网络扩容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在未来实现平滑升级。

此外, 在语音业务方面, 3G和2G质量区别不大, 通常采用3G和2G双向切换, 以保证话音业务的连续, 保障用户的基本话音连续服务, 实现3G网络和2G网络的覆盖互为补充。

而对于数据业务, 3G和2G用户感受相差较大, 初期通常采用双向重选, 只要进入3G覆盖区域, 立即采取小区重选的方式回到3G网络, 以充分发挥3G网络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四、结语

在3G时代, 由于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 会使网络局部区域的覆盖变差, 网络性能下降,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 我们通常以均衡话务量、提高话音质量、减小掉话率以及提高覆盖率、切换成功率、数据吞吐量和接通率等目标来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性能。同时, 随着语音、数据业务和用户的快速增长, 网络容量也成为今后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 应当主要针对这三个主要方向, 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杨菠, 3G对网络规划和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J].现代电信科技, 2005, 12:26~27

[2]李继龙, 陈宇, 李迎阳.3G网络规划中的分析方法[J].移动通信, 2004, 5:68~69

[3]李·米勒.CDMA系统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4]赵绍刚.WCDMA无线网络系统的规划和优化[J].电信科学, 2005, 21:35~38.

3G时代对网络发展的要求 篇10

关键词:3G时代,网络规划,网络容量,网络优化

前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作为下一代主流通信技术,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3G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 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并与固定网络兼容。同时, 它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多的类型及更低的成本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 3G技术成为各发达国家技术竞争的热点, 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样, 3G对我国也有重大意义。3G可以为我国带来新业务增值, 增强企业竞争力, 改变人们通信消费体验, 提高我国信息化程度, 为我国信息技术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在3G时代,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模式与2G网络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3G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有更完备的网络覆盖能力, 支持更高速率要求的数据服务, 并综合话音、数据及其他各种实时多媒体业务, 更重要的是, 3G网络的发展必须在2G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协同优化, 使用户在2G与3G交叉业务上无法感知网络的变化, 从而获得网络无缝过渡的效果。

因此, 3G时代的网络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2G技术的延伸, 而是全新的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规划、网络容量、网络优化等多方面考虑, 相互兼顾, 互为协调, 全面发展。

一、3G对网络规划的要求

1.1 3G与2G网络规划方法的不同

建设任何类型的网络, 都要综合考虑覆盖、容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从网络建设的侧重点出发进行设计和建设[1]。

在基于GSM技术的网络中, 对网络质量的控制可以通过链路预算的计算结果及网络规划工具来分析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覆盖和容量可以作为相互独立的元素进行考虑, 二者可以相互独立, 分别进行。

而在以CDMA为基础的3G网络中, 覆盖、容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互影响, 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控制, 取得整个网络的平衡。这一点与GSM网络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

3G网络与GSM网络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主要区别如下:

(1) CDMA系统使用统一的频率, 所以不需要进行精心的频率规划

(2) 以CDMA技术为基础的网络, 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存在“呼吸效应”, 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网络的覆盖与容量, 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3) 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 具有软容量的特性

(4) 上行覆盖范围的限制受限于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和用户负荷 (干扰强度)

(5) 下行链路需要考虑避免过大的软切换交叠覆盖以及导频干扰

(6) 对于上下行链路进行独立的分析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链路特性

(7) 在3G网络中需要支持多种平台的用户终端, 在不同的服务等级质量要求下, 可以支持可变速率的数据业务

(8) 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 产生的网络干扰也动态变化

(9) 软切换在带来一定增益及改善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开销

1.2 3G网络规划的分析方法

3G系统主流技术基于CDMA。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的系统, 系统的覆盖范围受到系统容量的影响, 小区的业务量越多, 小区半径越小。由于业务是不时变化的, 覆盖范围也始终变化, 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区呼吸。小区覆盖的动态变化使得小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静态预测的方法将不适用, 因而对CDMA网络最好使用其它的方法来预测覆盖和容量。有效的方法是仿真和统计模型。

对3G系统网络规划的分析主要有四种方法:静态分析、静态仿真、动态仿真和事件仿真[2]。静态分析使用确定的算法得到网络性能的简单估算;静态仿真采用分析多幅网络“快照”的方法, 可以反映网络的平均性能;时序的动态仿真可以提供完整的容量与覆盖分析;事件仿真折中了静态仿真与动态仿真的方法, 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可以反映网络的时序性, 同时也避免了繁琐的计算。

二、3G对网络容量的要求

系统的容量是指系统能提供的可供同时通信的最大用户数目.。由于3G的容量要用软容量和硬容量两方面同时衡量, 所以首先从系统的硬容量出发, 设计一个容量计算模型, 然后再考虑各种业务需求, 最终给出各种业务速率下和覆盖距离下的容量大小。

2.1容量计算模型

假设在理想情况下计算一个特定小区内用户的最大数量, 假设如下:

(1) 基站是单个的, 不存在小区间的干扰

(2) 基站处有良好的功率控制

这里所考虑的系统可与所有其它的外部干扰隔离, 设其移动用户载干比为:

假设此小区有Mmax个移动用户, 那么由M-1个干扰源导致的干扰功率为 (2)

这样载干比可表示为

代入式 (1) , 可得CDMA系统的容量为

其中W为传输带宽, n0为干扰的功率谱密度, R为传输数据速率, Eb为接收到的每比特有用信号的能量。

在式 (4) 中, 没有考虑基站天线的方向性, 也没有考虑系统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标准做法是基站使用把小区分成3个区域的定向, 这样就有效增容了G倍, 语音发送信道的工作周期用变量表示, 则相应的容量方程为[3]:

2.2覆盖半径与容量的关系

在3G中, 覆盖与容量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这是要考虑的, 不然将不能在覆盖范围与容量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找到最大链路传播路径和小区容量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为式 (5) 中的Eb/n0设计一个表达式, 因为它表示比特能量对噪声功率谱密之比, 由此它的另一个表达式为:

PG即为式 (5) 中的RW, 也就是处理增益, 之所以乘以1/Lmax, 是因为其能量传播与距离成反比。式 (5) 中的R即为各业务需求的数据速率。这样, 在给定设备参数和链路功率估算参数后, 就可得出在一定负载和业务要求下覆盖与容量之间的系。

三、3G对网络优化的要求

3.1 3G网络优化中的典型问题

3G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系统, 投入使用后, 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变化:

(1) 终端用户的变化:用户的地理分布、信令呼叫模型

(2) 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新的建筑、道路、植被

(3) 网络结构的变化:基站分布和系统容量的变化

(4) 应用技术的变化:如HSDPA技术的引入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网络指标的变化, 因此相关的监测及优化工作都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的优化工作。

网络优化具体讲就是通过测试和分析, 发现系统的问题, 修改系统参数, 逐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如此反复不断进行, 最终使系统在接近最优的状态下工作。对于CDMA网络, 掉话率高、通信语音质量低、接通率低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导频污染、干扰、基站可能的射频偏差、覆盖问题等[4]。在3G网络优化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空洞

(2) 越区覆盖

(3) 导频污染

(4) 过多比例的软切换和异常切换

(5) 邻区漏做或错做

网络优化工作就是不断监视网络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不断地路测, 根据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设备、参数的调整, 使网络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能力, 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

3.2 3G网络优化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按照优化在移动系统从开通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网络优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工程型优化和维护型优化。前者在系统刚刚开通或每次扩容结束时进行,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以及新的设备安装开通后对原有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 工程型优化主要是进行清网排障的工作, 这是一个比较初级层次的优化;后者是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 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外界环境的改变等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状态的恶化, 此外, 随着运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不断深入了解, 会发现系统中某些不合理的成份。因此, 维护型优化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的系统优化, 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需要周期性地进行。

3.3 3G无线网络优化的周期和优化重点

3G网络优化从建网到成熟商用, 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网络规划设计阶段、网络建设初期、网络商用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的网络优化任务各不相同, 图1给出了不同时期网络优化的重点。

3.4 3G网络和2G网络的协同优化

3G系统相对于2G来说, 其频谱利用率更高, 同时可以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业务, 因此, 尽管目前3G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从中长期来看, 3G取代2G是必然的趋势。在我国, 现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覆盖良好的GSM网络, 3G网络的建设要依托2G网络, 以降低建网成本。为了提供业务的连续服务能力, 必须在城区实现3G的连续覆盖, 而全网络的连续覆盖, 则由2G网络提供。因此, GSM与3G系统的协同优化, 是3G时代网络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问题[5]。

3G和GSM融合组网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 但主要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2G/3G共用共享和2G/3G互操作。2G/3G共用共享主要包括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共用、核心网共用、基站站址设施共享等。2G/3G互操作主要指双模用户在空闲状态下的网络选择和在通话状态下的网间切换。

要想最有效地实现2G/3G共用共享和互操作, 使用能够同时支持2G/3G的SDR (无线软基站) 多模基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满足今后2G网络扩容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在未来实现平滑升级。

此外, 在语音业务方面, 3G和2G质量区别不大, 通常采用3G和2G双向切换, 以保证话音业务的连续, 保障用户的基本话音连续服务, 实现3G网络和2G网络的覆盖互为补充。

而对于数据业务, 3G和2G用户感受相差较大, 初期通常采用双向重选, 只要进入3G覆盖区域, 立即采取小区重选的方式回到3G网络, 以充分发挥3G网络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四、结语

在3G时代, 由于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 会使网络局部区域的覆盖变差, 网络性能下降,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 我们通常以均衡话务量、提高话音质量、减小掉话率以及提高覆盖率、切换成功率、数据吞吐量和接通率等目标来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性能。同时, 随着语音、数据业务和用户的快速增长, 网络容量也成为今后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 应当主要针对这三个主要方向, 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杨菠3G对网络规划和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J].现代电信科技, 2005, 12:26~27

[2].李继龙, 陈宇, 李迎阳.3G网络规划中的分析方法[J].移动通信, 2004, 5:68~69

[3].李·米勒.CDMA系统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4].赵绍刚.WCDMA无线网络系统的规划和优化[J].电信科学, 2005, 21:35~38.

浅析网络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篇11

【关键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思想;载体;服务模式;技术设备;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网络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改变,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明确认识到网络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网络时代档案管理思维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受到档案管理体制的约束,组织机构之间各自为政,而且对外交流较为缺乏。但在网络时代,拓宽知识面,创新工作思维,实现管理现代化,就要充分的借助网络来实现档案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快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利用。在网络时代,需要档案工作者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加快思维方式转变,树立起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以便于能够更限的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在档案服务工作中,需要以现实室藏与虚拟室藏作为重要信托,通过对有关文件信息和利用方法来对确保档案的保存、处置和利用,加快档案工作向网络化的转变进程。而且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加快推动档案资源网络多样化、开发网络集中化服务,树立服务至上原则,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思想,利用主动服务、动态服务来加快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网络时代档案内容和载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档案载体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但在当前网络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档案馆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档案馆藏在现实馆藏的基础上还虚拟馆藏得以发展起来,这不仅使档案资源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有效的丰富了档案馆藏的内容,使档案信息服务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也从藏量开始转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提供便利服务的程度。因此在当前,要想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则需要加快建设推动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现代化档案检索。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分阶段进行实施,在对馆藏进行全文存储有困难的情况下,则可以先建立一个案卷级目录中心,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一些珍贵档案和特色馆藏档案进行信息数字化处理,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所有文件及目录的数据库,以加快全文检索的功能。通过借助网络进一步从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上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深化,确保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

三、网络时代档案服务形式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需要树立全新的资源观来加快档案服务模式向社会化方向的发展,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这就对档案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馆藏,而且还需要自身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确保能够提供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大多服务主要以馆藏为主,围绕着馆藏档案开展服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受馆藏档案影响较大。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加快发展档案服务形式的迫在眉睫,通过对用户档案信息需求的调研,及时为用户提供有效档案信息,快捷有效地从过去被动服务的框架中脱离开来,通过解放思想,以全新的服务模式,采用主动上门服务来做到档案服务的与时俱进,从而更好的满足网络时代用户对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

四、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现有的技术设备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是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来传递信息。同传统的信息服务相比,其传递方式的信息量加大了,传递速度更快了。首先,档案信息资源必须转换成机器可读形式;其次,它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存取,因而档案馆必须具备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供服务。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实体,而是一个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联空间”。为了建立完善的网络化的档案服务体系,有效地增强档案馆整体能力的提高,档案馆要更新改造相应的技术设备与管理手段。优化网络结构与服务平台,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档案馆始终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需要。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适合现阶段档案馆使用的自动管理软件,做好日后升级、维护和不断的完善的管理模式。二是努力推进文档一体化的进程,真正做到将随时处理完毕的文件归档管理。三是文书立卷的改革要落到实处,早日见成效。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档案馆提供更加快捷服务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到档案信息的收(征)集、鉴定和安全保护上,简化文件整理步骤,适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需求,为建立档案数字化、方便档案检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向新型化方向发展

网络时代信息服务方式已由原来的实体服务转移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的优势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档案信息检索服务工具和电子邮件、远程登陆、文件传输等信息传递渠道。因而,网络环境对档案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他们要具备信息的敏锐性、组织能力的集成性、共事协调的合作性,不仅仅是现代检索工具的操作员,而应是分析、筛选信息的行家。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勇于竞争,更要不断去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领域、新课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档案事业,在做好档案基础工作的同时,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前档案行业与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为档案行业与国际化接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束语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行业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明确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确保更好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翠娟.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23.

[2]于柏云.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兰台世界,2013-08-25.

网络时代发展 篇12

一、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与特征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其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的90%以上,一枝独秀的背后隐藏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鲜明的特征。

1.依附于传统银行模式。即在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对柜台业务进行延伸,提供在线服务,是一个并不独立的网络银行。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银行的自建和并购实现。

成立于1969年的加拿大皇家银行是践行该模式的典范。作为加拿大市值最高、资产最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世界大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美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只提供金融批发业务,为了扩大该银行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地位,皇家银行瞄准当时业务已出现停止迹象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FNB在世界纯网络银行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里程碑的地位,是全球第一家纯网络银行,第一家获得联邦监管机构认证可以在万维网上营业的银行,也是首家在美国全部的50个洲均有客户的银行。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千万美元收购了SFNB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通过收购,顺利的进入美国的金融零售业务的市场,利用SFNB已拥有的庞大存款反哺加拿大的中小企业,从而达到自身获利的目的。重要的是,兼并以后,加拿大银行一举站在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前沿,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提高支票账户存款利息和购买超级服务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客户。加拿大皇家银行借助自身雄厚的实力收购了纯网络银行,完成了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无异于如虎添翼。

在当今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局面下,除了利用并购外,国外很多大银行主动转变观念,将传统银行业务做实之余,积极延展网络银行业务。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威尔士.法戈银行。该银行不仅将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转账、支付票据、申请新账户和签发支票等基本网络银行业务做的有声有色,还将客户提供为账簿管理、财务预算等业务做的风生水起。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依附于传统业务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特征:(1)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威尔士.法戈银行在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后,准确地把握了客户变化了的需求偏好,通过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并且经营成本极大的被降低。(2)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现竞争优势。加拿大皇家银行在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实时地兼并了在网络银行业务方面独树一帜的SFNB;威尔士.法戈银行在做新型的网络业务时积极地与微软货币、直觉和快讯建立战略联盟,做大做强了极具特色的软件包业务。(3)严格控制风险。SFNB在风险防范方面,无论是在硬件支撑方面还是在软件服务方面,都有一整套极其缜密的配套服务。

2.纯网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摆脱了注重于传统银行业务整合并配合的缺陷,完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专注于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它的主要优势也被普遍认为体现在交易费用的削减上,此外,该模式使银行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从而在战略和业务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创新。1995年10月18日由美国三家银行Area Bank股份公司、Wachovia银行公司、Hunting Bancshares股份公司、Secure ware和Five Space计算机公司联合在Internet上成立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即SFNB,是在因特网上提供诸如:基本电子支票业务、利息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基本储蓄业务、信用卡及CDS等大范围的多种银行服务的第一家银行,标志纯网络银行从设想变成现实。该银行采用惠普虚拟保险箱,可以保证安全可靠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服务范围极广。SFNB在风险防范方面也煞费苦心,它不仅设立了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而且收购了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公司———Five Paces,还与专门的安全解决方案开发公司———Secure Ware合并组成了安全第一技术公司,从而在风险方面做到了极致。

在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是以印第安那州第一网络银行(FIBI)为代表的全方位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休斯敦的康普银行(Compu Bank)和耐特银行(Net Bank)为代表的特色化发展模式。在FIBI看来,纯网络银行不具有任何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银行甚至可以取代传统银行,因此,他们主张并努力实现传统型银行所能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并且不断尝试着,比如推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以改变纯网络银行没有企业在线贷款的历史。而特色化发展模式则承认网络银行由于缺乏分支机构等劣势,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化服务,以求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他们反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比如康普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服务;耐特银行服务的特色在于以较高的利息吸引更多的客户。

从SFNB、FIBI以及康普银行等依托于纯网络银行模式的商业银行,可以看出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转变理念,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作为纯网络银行模式的先锋,这几家银行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能够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积极的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比如FIBI开创了“在线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先河;耐特银行能够始终保持自身的优势,持续以高利息向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核心优势是银行发展的源动力。(2)突出特色,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在当前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的背景下,SFNB,还是FIBI,亦或是康普银行和耐特银行并没有“人云亦云”,采取跟风行动,反而具有坚定的特色经营理念,取长补短,在已锁定的目标市场上,采取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做大做强,从而持续保持已有的核心优势。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网络银行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外网络银行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推进网络银行建设。

1.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方向。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从当前赚取存贷利差收入为主,逐步转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能单纯地追求外延式扩张,而要更加注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业务基础和各种资源优势,开发推广高技术含量和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把握当今金融业务的发展潮流,明确发展方向,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不断追求业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业务创新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较单一,缺乏精确的市场细分及明确的市场定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银行的优势,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挖掘、细分市场,对已有产品和业务改造、组合,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开拓迎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银行业务,并不断加强产权意识,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巩固业务成果。

3.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多渠道共建网络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大大拓展思路,尊重和顺应互联网的特点的规律,鼓励和允许建立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真正的网络银行,商业银行应改变当前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时闭门造车的窘境,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在类似银联之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网络银行;也可以在已经推出并成功运行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网络银行,同时彻底解决当前一些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平台)法律地位不清晰的问题,以求多渠道共建网络银行。

上一篇:边缘经济下一篇:天线方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