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关时代(共12篇)
网络公关时代 篇1
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社区论坛、博客、即时通迅、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短短十数年, 在科技和商业双重力量的推动下, 互联网不断颠覆人类的沟通与传播秩序, 也在持续创造新的传播渠道和模式。我们着重指出的是,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模式和方法,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平台和载体, 两者因为一个天然契合的根本属性——双向、互动传播和沟通, 在这个时代完美地邂逅了。
这是传媒业的网络时代, 也是传播业的公关时代。整个公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网络媒体的应用, 适应网络传播环境, 寻觅网络公关真谛。为此, 本刊推出这一封面专题, 以期公关专业人士能从编发的文章中, 获得一些方法, 或者启示。
网络公关时代 篇2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博传播媒介治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成为舆情研究新课题。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而法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因此,“微传播”是把双刃剑备受政企的重视。
微博作为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力,特别是轰动性消 息的传播范围之广,对信息当事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讶。因此,微博成为众多政企 展开网络口碑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结构的多样化 和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缺失,这就必然使得网络传播存在风险。
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感,网上泛娱乐化和炒作现象普遍,人们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这些导致网络负面信息更容易发酵传播,形成负面舆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对政企形象的破坏将是深远的。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各类舆情议论潮,陕西的“表哥”事件、广东的“表叔”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就是自媒体时代体现微博舆情威力的典型案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偶然集中发酵,使得政企对突然而至的网络舆情危机倍感压力,对事件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导致舆情 危机处置严重滞后,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第一时间法则。因此,如何突围微博舆情危机,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成为政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今,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条不起眼的负面信息经网络的发酵很可能突然演变成一场网络舆情灾难,而如果缺乏有效网络舆情的预警,突发而来的舆情风暴就会让政企在处理危机时乏力感倍增。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危机的强劲爆发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企业获取网络微博舆情动态,了解民意民声,实时监测微博相关话题信息的传播效果,监控微博虚假负面信息,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可以妥善的、有目的性的针对处置。
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自动 采集子系统与结果浏览子系统。可以对微博上一切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其监测范围囊括各大网络媒介的微博平台,并可对重点微博话 题实施重点监测,最后对检测结果生成各类数据图表和舆情日报周报。
新公关时代 篇3
2013年的上半年中,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足以作为这个新公关时代的绝佳注脚。
无论是3·15晚会中“8点20发”的闹剧还是不久前农夫山泉PK《京华时报》的公关大战中,传统的公关传播链条正在越发失控:主流媒体权威扫地,传播渠道的碎片化所带来的多元表达如同一场传播层面涤荡一切的法国大革命——精英阶层没落、旧秩序瓦解,人人掌握了话语权而新秩序尚未建立。对于公关公司来说,他们正面临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大变局,并处在风暴中心。
这种大变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媒介的横空出世,以及智能手机占据人们大部分碎片化时间为背景,在使得社会再次信息爆炸的同时,迅速影响了各个行业与人群。其中,它对传媒与公关行业——“靠加工信息吃饭”的两者彼此依附——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尼尔·波兹曼说:“一种新的媒介会改变既有的话语结构。”他说这个话的时候,美国正处在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时代,在他看来,电视这种图像化的媒介普及使得文化正处在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图像为中心的转换过程中,这将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那么,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微博、微信这样小篇幅碎片化的表达看作一种新的媒介,当碎片化的媒介形态与智能手机时代人们碎片化的使用场景相结合,整个传播形态将会发生什么改变?
“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小诗被波兹曼拿来形容电报出现时的人们面对到处都是脱离语境的信息所产生的惶恐。
今天的碎片化媒介比起印刷时代的电报出现时更加高密度、高频度、无处不在,柯勒律治那句“没有一滴可以喝”是作为受众对获取有效信息的无力感,而对于处在传播链条前端的公关来说,其商业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这个业态庞杂而零散的行业,即将重新洗牌。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大公司的衰败,并不是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而目前正在发生的这场信息传播的变革中,公关公司的客户需求(甲方需求)的变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因此,“适者生存”的游戏在公关行业将以更为戏剧化的方式上演。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很多业内人士心生疑问:这个行业将被重新定义吗?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需要重新考察这个行业的底层,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与逻辑进行梳理。
中国公关的第三次变革
根据传播媒介的变化,大体上中国公关行业迄今的发展经历了以“.COM”、“SNS”为标签(博客没能成为品牌宣传的优质平台,并在微博诞生后基本退出了公关行业视野)的两次变革。
在2008年开心网和人人网成为业界最热话题后仅仅过了两年,新浪微博的诞生,为公关行业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第三次变革,并且这场变革的“强震”一直延续到今天。
之所以说与前两次变革不同,那是因为这一次的变革难以标签化,最关键的是,它不但诞生出了多种新的信息媒介,并且改变了公关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
在第三次变革之前,虽然媒介有所变化,但公关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B2M,即把甲方想要的信息通过媒体传播、放大,不想要的信息通过媒体对冲、抹平。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渠道和信息效果是可控的。
而微博和随后微信的出现,带来了两个底层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传播渠道开始碎片化,爆料与反对意见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大众跨越了之前存在的四大传播渠道(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站),一下子被推到了甲方(或者公关公司)的面前。
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时,金山网络首席营销官刘新华对这两个变化所导致的后果进行了画龙点睛的描述:“以前企业信息的传播是窗帘模式,想让外界看到内部信息的多少是可以操纵的。而现在则是反向茶色玻璃模式:除了敏感数据,大众在外围可以把企业看得一清二楚。传播链条由可控到不可控,企业却对碎片化的媒介渠道无可奈何。”
当企业或者公关公司可以将传统四大媒介“短路”而直接与用户沟通的时候,直接向潜在用户营销便成为了必然选择。
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总裁熊剑向本刊给出的观察结论也直击要害:“之前企业发布一个新闻稿,各路媒体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加工,之后再发布,公关公司还可以监控这个环节。在新浪微博和微信诞生以后,已经没有人对新闻稿感兴趣了。”
于是,在“与大众零距离”和“媒介碎片化”这两个关键变革发生之后,公关公司自身的业务模式也发生了两种变革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包含内容与渠道的公关产品的变化——从B2M到B2C,公关公司的角色,由本来的媒介代理向自媒体转变——当大众完全开放给自己的时候,公关公司要开始适应公关产品从“传播”到“沟通”的变化。
这种变化,意味着公关产品由之前单调的新闻代理,转变为在直面大众的环境下进行多层次、高匹配度的公关产品规划,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采用精确度与主导性越来越强的传播策略,在这一方面,新浪的“话题云标签”内容运作,是这种顺势而为并取得成就的典范。
而从“传播”到“沟通”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将CRM(客户关系管理)委托给公关部门已经成为了可能。
这方面的典范是国产手机品牌魅族。由于远离北上广深,魅族在新品发布、品牌传播和CRM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利条件。但靠用户论坛起家的魅族,充分利用了新浪微博,特别是微信的自媒体平台(魅族科技官方、魅族迷、魅族贴吧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效应,通过多点开花进行了弥补。
第二个趋势,是公关与营销的融合。在逻辑上显而易见,当企业或者公关公司可以将传统四大媒介“短路”而直接与用户沟通的时候,直接向潜在用户营销便成为了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小米手机的微博营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实际上,公关公司也完全可以代理客户的这种销售渠道。
正阳公关公司是存在于北京数千家公关公司中的一个,曾在百度公关部任职的贾大宇和曾在蓝色光标任职的张瑞是正阳的两个创始人。成立仅4年的正阳并没有大公关公司手中的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客户,但凭借着为一家浏览器公司和一家PM2.5口罩产品进行以微博为主阵地的立体式事件营销,正阳成功打开了局面。特别是将一个口罩品牌一夜之间打造成最热卖PM2.5口罩的这一案例,为正阳带来了大量优质客户。
“所有乙方都有一个丙方的梦想。”张瑞对《商业价值》说:“但一路走来,尝试自己在报纸、电视、杂志、网站等媒体渠道掌握话语权的玩家都失败了。而这一次新浪微博和微信提供了新机会——平台是现成的,大众是零距离的,这个丙方的梦想从没有这么真实过。”
整合营销与方法论
其实,正阳当下的探索,正反映了公关行业与营销行业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在奥美内部刊物《观点》的2013年3月刊上,奥美广告中国区总裁陶雷所撰写的《关于广告公司未来的对话》一文,明确地预言了这一潮流。陶雷说道:“我们深信广告的最终产品形态将随着媒体碎片化和消费者媒体接触行为的多元化发生根本的改变……站在传统广告公司门口叫战的不光是数码创意公司,媒介代理公司也开始捞过界做生意了。因为‘媒介即是信息’,掌握新媒体应用可能性的他们自认为更接近这个新的创意平台。再有,几大搜索、社交、视频网站的人可能也认为它们将最终替代广告公司。”
随着公关与营销的融合,‘数字营销’这一行当正在越来越回到社会学领域,无论公关还是营销,内容与圈子(即碎片化后的媒介)的匹配工作都将成为必选动作。
熊剑则向本刊介绍,其实,关于数字媒体碎片化时代,公关与营销作为彼此独立的行业,一直都有更有效还是更无效的两派论争。但在两者融合的大前提下,显然是效果更好。
“随着公关与营销的融合,‘数字营销’这一行当正在越来越回到社会学领域,无论公关还是营销,内容与圈子(即碎片化后的媒介)的匹配工作都将成为必选动作。”熊剑说。
多年以前,被誉为“公关关系之父”的Edward Bernays曾经发过牢骚:“那些公关的术语不仅被滥用,而且成为了广告者、宣传员甚至个人的代名词。他们只是出于利益而试图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然而,按照我的定义,公关人是应用型社会科学家,他们为社会或雇主提供社会态度和行动方面的建议,从而帮他们获得赖以生存的公众支持。”
似乎,Bernays当初的理想主义已经得到了报偿,但是其形式并非是公关行业清者自清,而是公关与营销彻底融合。
“这一点在快消品领域尤其明显。”伟达公关的高级副总裁李菲对本刊说:“炒作、广告、产品发布和线上销售已经在微博上融为了一体。”
于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像正阳公关这样平时“养”几个微博营销帐号已经成为一些小型公关公司的标准配置,而金山网络这样的公司已然在2012年末撤销了公关部,将其与市场部合并。
实际上,人们已经看到,新浪微博之上的营销帐号已经泛滥,而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价值也已经开始显现。
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方法论疑问便很容易在感叹“形势一片大好”之后被提出来:在媒介碎片化的时代,公关公司(或者称之为营销公司)的策划案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正如前面所说,与营销结合之后的公关行业,正在越来越像一门社会科学。所以,回到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中去补补课,有助于使一项策划案不至于沦为一场无人捧场的独白。
《乌合之众》是闻名于世的群体心理学著作。而具有广场效应的微博,正是作为其精辟理论实践的最佳试验场。
根据古斯塔夫·勒庞的研究,处于群体中的个人在接受信息方面的偏好是: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和形象思维,热衷发挥经环境暗示后的想象力,以及喜欢被鼓励去实践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等,这些都会在群体中间引起共鸣。
“决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的相关要素是(被长期压抑的)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勒庞说:“群体永远不欢迎理性,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也并不是理性。群众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于是他们便像趋光的昆虫一样,本能地转向哪些迎合他们需要的巧舌如簧者。”
由此我们可知,在微博这样的具有广场效应的传播平台上,用逻辑与道理说服大众是绝对的下策。而3Q大战中腾讯的惨败和不久前农夫山泉的结局足以说明,这容易导致一场事与愿违的去中心化的无意义混战。
在‘新公关时代’,我们解决的不再是产品功能质量问题,而是大众情绪问题。
李菲用一句非常到位的话总结了这种局面的成因:“在‘新公关时代’,我们解决的不再是产品功能质量问题,而是大众情绪问题。”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一个公关策划能在碎片化信息洪流中获得传播力,上策是利用人们的共同记忆或者经验来进行正面倾诉,配以声音与形象,以引起最大程度的共鸣。在这一点上,《老男孩》做出了典范。但这种素材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谈及中策,也就是那些最常见的传播要素,在甲乙双方都有颇深资历的刘新华,给本刊记者讲述了它自己的一个精彩理论:丝袜理论。
他认为,在信息碎片化的新公关时代,大众与数字媒体之间似乎隔着一层丝袜,臃肿的信息已经难以到达大众,只有那些“小分子、高能量”的信息才能够穿过这层丝袜。而这些小分子高能量的信息就是:性、地域与族群差别,以及弱者的反抗。刘新华透露,年初金山出品的猎豹浏览器,就是利用了后两者成功出位。
硬币的另一面
在公关公司可以自己搭建媒介平台,营销与公关整合的时代,看似一切皆有可能。似乎,一个优秀的PR团队唯一不能突破的,只剩下时间。
然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在与《商业价值》谈及行业变革之时,奥美公关的联席董事总经理滕丽华显得很平静。她对本刊表示,10年前的时候,当奥美全球CEO跟自己讲到网络时代导致公关行业“倒三角时代”——即传播由从点到面转为由面到点——来临的时候,她很震惊。但经历了这几年的不断变革之后,她和团队在实践中发现,奥美这样的公司的蛋糕并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奥美公关副总裁宋磊,用中国传统哲学的“道”与“术”的概念,向《商业价值》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宋磊认为,表面上看,以“内容×渠道”为通常ROI考核的公关行业的确面临着内容与渠道两者同时变革的现实。但是,正是在传播碎片化、传播链条不可控的时代,企业及其产品追问自己“我是谁”的重要性就愈发明显。
滕丽华则从大众的视角认为,在人人都有话语权、互相矛盾观点满天飞的去中心化时代,权威的观点与声音,才是人们迫切渴求的。
滕丽华的这一观点,也正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明确提出的。在该书《第四章: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媒体的堕落》中勒庞忧心忡忡地写道:“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媒体正在堕落。这种所谓的堕落,并非说这些媒体都在道德方面走了下坡路,而是说它们正日渐变得人云亦云起来。在过去的时代里,作为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媒体掌握着丰富的信息来源,同时也以其学识和理性,担负着引导意见的作用。然而它却在逐步丧失自己的影响力……当然,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后,报纸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然而这只不过是因为它成了群众意见的传声筒,或是群众情绪的晴雨表。”
在媒体环境发生剧烈板块震荡过程中,公关行业是一个矛盾凸显的焦点,渠道碎片化、时空一体化的互联网大环境恰恰也是抛下经验包袱,重新整合影响力的绝佳契机。
在微博与微信的时代重读勒庞100多年前的这些话语,多少会有一些振聋发聩的感觉。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微博上的一些所谓“大V”,在靠着谄媚“热点”获得大量粉丝成为“公众意见领袖”,进行弹冠相庆之后,时至2013年,当反对他们观点的“大V”后来者居上之时,这些曾在3年间呼风唤雨的人开始变得灰头土脸、尴尬无比。
而新浪微博与CIC联合发布的《2012企业微博白皮书》,则从企业的角度证明了这种新公关时代的很多影响力其实是毫无价值的“飞沫”。
该《白皮书》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共有130565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其中,餐饮美食类企业独占鳌头,以近5万个企业微博帐号排名第1。汽车交通(以汽车经销商为主)(7546个)、商务服务(7212个)、电子商务(6594个)、IT企业(6047个)跻身前5。
然而,IT和电子商务企业——属于圈子内企业——的微博帐号的粉丝数量垄断了TOP5榜单。并且,数据显示,所有企业微博的整体平均活跃粉丝比仅为35%,并且在10余万个企业帐号中,仅有647个账户活跃粉丝比大于80%。
面对这组不给力的数据,《白皮书》也只能给出了“总体来看,企业微博互动粉丝比可待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这样的圆场的结论。
“很多甲方的官方微博都死掉了。”宋磊冷静地对本刊说:“并不是每一个甲方,在这个时代都需要Communication Value。”
“‘道’是不变的,”宋磊向《商业价值》抛出了他的核心观点:“在大变革时代,某些传统媒体不是贬值了,而是升值了。同时,掌握品牌传播之‘道’的管家对于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公关公司进化论
的确,像奥美与伟达这样的跨国公关巨头,因为自身的产品线丰富又在多个领域功力深厚,所以它们在行业变革来临之时可以有很多理由保持原有的节奏。
但其他的公关公司却不得不要求自己立刻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熊剑对本刊表示,在传统媒体时代,蓝色光标是不可能与4A广告公司竞争的。但在新的时代,蓝标已经嗅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其实,熊剑所负责的名为“数字营销机构”(BFD)的这一部门,正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在新公关时代布局的产物,它的一路演变本身就是公关行业几次变革的标本。
BFD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社会化营销部”,彼时只是蓝色光标在博客与BBS时代的一个布子。2008年,开心和人人的兴起,成为了公关行业与营销行业融合的第一个契机,“社会化营销部”也因此改名为“互动营销部”。2010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公关与营销融合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社会化营销部”遂改名为“数字营销部”。时至2012年,微博营销和微信公众帐号已然使得两个行业融合的趋势无法阻挡,于是,蓝色光标将旗下的几个相关部门与子公司(广告公司)整合成立了现在的“数字营销机构”并独立运作,其正式成为了蓝色光标集团(BFG)的两大事业群之一。
而像正阳这样的小型公关公司,因为“丙方梦想”的得以实现,更是有理由因新公关时代的到来而踌躇满志。正阳正在积极地招兵买马,并且已与一家专长于新媒体营销的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正阳的目标除了联手抢占市场份额之外,它准备正式从“媒介代理公司”向“策划型公关公司”转型。在贾大宇看来,这是百年不遇的好时机。
但贾大宇向本刊透露,他在准备大干一场的同时多少还有一些担心:当他拨出更多的资源发展业务、培养出高级行业人才之后,这些自己精心培养的员工会不会被大公关公司挖走?
“毕竟这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贾大宇对记者说:“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无论如何,顺应时代而变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虽然奥美、伟达、蓝色光标和正阳这四家公关公司,彼此有着不同的特质和定位,但它们在新公关时代的进化路线也都有一些共同点。
其一,它们都尽最大努力掌握技术武器,利用社会化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打造大洪水面前的诺亚方舟。
其二,密切关注媒介平台的变化以及社会流行思潮,随时准备构建“小分子、高能量”的标签,用“引爆点”驱动“乌合之众”,为甲方提供多重解决方案,向策划型公关转型。
只不过,在这场进化过程中,规模越大的公关公司为应对新变局所划拨的资源所占公司总资源比例就越小,因为这的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规模较小的公关公司,则将大量资源都倾斜到新业务中,因为这是它们在新时代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
或许,中小规模能够迅速转型的公关公司更多是出于在危险来临前的应激反应。而对于未来,大型公关公司并非没有思考,如果去深入思考这场变局,公关公司所需作出的应对远非投身新媒体营销那么简单。
尼尔·波兹曼说,电报摧毁了关于信息的原有定义,并赋予公众话语一种崭新的含义。电报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电报把信息变成一种商品,放在今天,微博亦如是。
我们现在每天接受的信息不再是逻辑严密的大段文字分析,而是脱离语境却足够标签化的段子、“干货”甚至“鸡汤”。在文字、图片加视频的全媒体营销时代,能够打动受众形成有效传播的往往是为特定人群营造出的特定感觉,比如海外留学人群的思乡之情、而立人群的青春回忆,文字、图片、视频等所有的传播媒介都是工具用来实现一种感觉的营造并一击即中。
这对于脱胎于印刷时代的经典公关理论自然造成巨大的挑战。试想,在印刷时代的鼎盛时期,林肯和道格拉斯竞选的年代,美国的公众可以聚集在广场上听两人逻辑环环相扣的演讲长达7个小时而不觉枯燥,而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看完万字以上的文章?经典的公关和传播大师多是驾驭文案的高手,今天的传播环境呼唤的却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驾驭公众情绪和情感的大师。
而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今天所谓的微博时代其实只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阶段而已,对于微博这一媒介的理解不能够脱离整个互联网大浪潮的方向,在这个互联网吞噬一切的时代,我们所身处的大环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大卫·盖勒特近期在《连线》杂志撰文称,互联网正在从基于空间的模式向基于时间的模式转变。这意味着,再上一个时代,信息的价值更多取决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这在PC互联网时代最为明显——报纸的头条、视频网站的首页、门户网站的头条都会是让任何公关公司目光发亮的宝贵渠道。
但是今天整个互联网向时间模式转变,时间线的价值越来越重,由此带来的形态便是时空的一体化。以新浪首页为例,10年前早上8点和晚上6点,新浪首页内容变化幅度不超过20%,而在今天,这种变化几乎是面目全非。信息的呈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信息不断取代旧的消息,一个新闻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由此带来另一个问题是空间意义上的所谓撤稿价值衰减,具备引爆条件的信息能够在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渠道的时间线上快速复制并借助关键节点传播开来。
浅谈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危机公关 篇4
一、什么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 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突发事件时所开展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简称。目的是通过公关手段消除不利影响、恢复企业形象, 将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网络危机公关的特点
(一) 意外性
在互联网上, 危机爆发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和扩展。危机的源头, 危机爆发的时间、规模和影响深度, 都是难以预料的。如:“百度被黑事件”,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搜索平台, 由于域名在美国域名注册商处被非法篡改, 2010年1月12日7:00开始, 全国各地均出现百度网站无法正常访问现象, 百度的突然被黑在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部分网友基于义愤报复性攻击其他外国网站, 百度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作出了回应, 立即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并迅速制定了应急方案。百度CEO李彦宏也通过网络发表了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 消除了广大网友的猜疑与疑虑, 确保了该事件的妥善解决, 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
(二) 聚焦性
在互联网时代, 危机信息传播速度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如“: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 2013年3月, 农夫山泉被消费者网上曝光喝出黑色不明物后, 迅速引起全国各地媒体广泛关注, 相继被各类媒体曝光被喝出棕色漂浮物以及“水源地垃圾围城”等负面消息, 使农夫山泉很快陷入危机之中。
(三) 破坏性
在互联网时代爆发出的危机常常具有“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特点,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危机的基本情况, 反应迟缓, 危机就会在网上迅速发酵恶化, 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或组织造成混乱和恐慌, 破坏企业形象, 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如:2011年6月突然爆发的“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后, 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 全国各地红十字会在事件发生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 该事件对各级红十字会造成的信任危机阴影至今未完全消除。
(四) 紧迫性
网络时代, 信息传播效率高。通过网络传播信息不仅速度快, 而且质量高, 信息传播周期大为缩短, 危机一旦爆发, 在网上就会快速蔓延, 如果能及时控制危机的恶化, 就能使企业避免更大的损失。如:“丰田杰路驰高速失控事件”, 2012年11月, 疑因定速巡航锁死, 一位丰田杰路驰车主在高速路上发生车祸。在尚未有权威技术鉴定出炉前, 网上已经传出多种“技术解说”版本, 直指丰田车质量问题, 丰田危机公关速度很快, 立即发布的声明中态度积极诚恳。虽然仍受质疑, 但良好的事后处理态度让丰田掌握了主动权, 丰田车销量在杰路驰事件发生后没有大幅下滑。
三、网络对企业危机公关的影响
网络时代里信息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将对企业组织传统的危机公关方式造成不小的冲击。近几年来, 许多企业危机事件是先在网上曝光, 再在社会上流传, 有时候, 危机的形成就来自于网络, 网上的一篇博客、一条微博、一条微信,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危机公关带来新的挑战, 也许只要几个小时, 甚至几分钟, 各种关于企业的负面信息就会遍布整个网络, 重创企业形象, 那么, 网络时代究竟对企业危机公关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 网络增加了企业危机的不可控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上的一张图片, 几分钟的视频, 甚至是短短的聊天对话, 都可能在网络上迅速传开, 相关信息就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出去。由于网络的大众性以及公众本身具有的正义感, 企业的负面消息很容易被传播, 这就增加了危机的不可控性, 企业危机公关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 网络信息更易被公众接受。网络时代, 每个网民都可以自由地通过微信、微博、博客、QQ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并通过转载、共享、跟帖等手段来相互交流。在网络环境里, 网民隐去真名, 没有顾忌, 也比较情绪化, 缺乏责任感, 网民的发泄也更具鼓动性和煽动性, 网民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 导致信息的客观性、严谨性、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言论自由, 而另一方面也为流言的传播营造了温床。如果一个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不能及时化解相关负面信息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网络上对该企业的负面评价将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 从而影响社会舆论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因此, 企业在危机公关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网络的巨大影响力, 否则企业将会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会破产。
第三, 网络信息传播缩短了企业对危机的反应时间。由于网络没有时空限制, 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大面积传播, 留给企业组织反应的时间大为缩短, 使危机管理工作愈加困难, 如不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处理不当, 小危机常常演变成大危机, 地区性危机常常演变成全国性危机, 给企业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四、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企业在这个随时可能爆发危机的网络时代, 如何改变传统危机公关方式, 丰富危机公关手段, 快速反应, 正确进行危机公关, 减少网络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已成为企业危机公关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预防措施
1. 设立网络安全专员。
鉴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企业除了设立日常的企业危机公关机构或专员, 负责统筹企业危机防范工作外, 还有必要设立网络安全专员一职, 通过互联网, 随时监控了解分析网上信息, 及时将有利或者不利的信息反馈到企业相关部门处理。
2. 建立网络危机公关应急预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科学预测评估危机发生后, 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从事件进展、影响轻重程度、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建立企业网络危机公关应急预案,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二) 应对策略
1. 启动网络危机公关应急预案。
当网络中出现不利于企业的舆论时, 企业应该立即启动网络危机公关应急预案, 与危机发生源头网站、发帖人进行沟通, 及时找出危机源头, 迅速控制网络传播事态, 避免事件在网络上被炒作扩大, 消除负面影响, 维护企业形象。
2. 通过网络及时正确表态, 一般来说, 危机发生后, 公众主要关心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益问题, 企业危机发生后, 无论谁对谁错, 企业应先主动承担责任, 在公众中建立一个责任企业的形象, 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二是尊重问题, 事件发生后, 公众非常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意见是否能被听取采纳, 自己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 企业应该放下身段, 设身处地为工作着想, 减少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对立。因此, 当企业危机出现后, 应及时通过企业网站、企业微博、企业微信等网络媒体及时正确表态, 安抚公众。
3. 及时还原事件真相。
危机事件发生后, 企业应立即组织人员, 对事件进行实地调查, 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及时还原事件真相, 调查工作力求尽快完成, 以便于公司决策层快速准确做出处理决定, 并将事件真相通过企业官方网站等权威媒体发布出来, 减少负面影响。
4. 制定计划, 进行处理。
企业应根据企业危机的类型和事件调查结果, 制定完善危机公关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解决消除危机带来的实际问题, 如有必要, 可通过网络公布相关信息, 向公众传递责任企业、阳光企业的正面形象。
网络公关时代 篇5
公关创建品牌、广告维护品牌,这是一条铁的品牌发展之路。
公关创建品牌,许多人把这句话的意思进行误读,以为公关仅仅就是单一的公关活动而不需要广告宣传。
公关创建品牌,事实上是告诉大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一定要借助公关活动的主题进行宣传,能够快速让消费者介入进来,而非单一产品或品牌广告叫卖。
而广告维护品牌意思又是说,即使你现在做的很强势,进行广告压缩就是一种自杀方式,绝大部分企业对于所谓已经成功的强势区域往往会采用压缩广告方式收取利润,并且乐此不疲。
在白酒营销中,有两个营销规律,抓住了事半功倍,没抓住事倍功半。一、一个新产品或者新品牌成功入市,公关的作用要强于广告
广告对于塑造老产品老品牌、提高品牌的活力作用较大,但对于新产品而言,公关造势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造势的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公关更能增加新产品的信任度,迅速提高知名度,并刺激产品销售。
单纯的广告不如依靠公关的借势与自身造势,创造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来的更猛。
二、广告塑造流通性品牌,公关塑造中高端品牌
对于低端大众性白酒产品,通过大传播、大广告、大促销,能够俘获目标消费人群。而对于中高端白酒而言,广告投放与产品的销售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
对于中高端酒品牌塑造并非是说不需要广告,而是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媒体传播不在于量大,而在于精准、有效和长期投放。适用于中高端白酒推广的硬广告形式大概有几类:一是高速路单立柱,通过城际之间、进城口等路段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二是各地的机关报、党报系统,利用报眼、整版、跨版等创新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三是各地的新闻频道地区新闻联播栏目,还有一些高端平面媒体及分众媒体。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老板,总是说,广告做的不少,铺货率也不低,为什么迟迟难见产品动销,迟迟不见品牌快速成长的关键症结。
三、公关营销表现形式举例
对于白酒企业如何做好公关营销呢?在这里我们举几个市场常见的公关营销方法。
1、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如明星见面会、名师讲座、名点旅游、各种研讨会、大事件揭幕式、主题性文化论坛、公益活动(赞助贫困学子、老人等)等。事件营销的优点是具有事件的关注性,有利于品牌的传播。缺点是事件营销的成本往往比较高;同时,事件营销往往具有很强的机会性。
此类活动需要企划部或市场部有专门的人员,通过赠酒、会议赞助、会友等形式获取公关机会。在公关活动过程中使中高端产品作为礼节性礼品进行赠送或者消费,或者以招待专用酒、福利指定用酒、定制酒等方式进行企业间合作。这些信息需要企业专门的市场部或企划部进行收集整理,不断完善、传播,形成品牌的荣誉与背书效应,并进行专题宣传。
当然,这种效应要快速进行传播,需要企业的企划宣传部进行软性宣传,同时通过地区办事处及经销商进行口口相传,增加传播覆盖面。
2、工业旅游
企业可以邀请部分重点客户、消费者参观酒厂生产线或企业有特色的经营场所,以一种旅游的方式使消费者体验到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和价值。让他亲身感觉到酒厂的厚重企业文化,感受到企业对他的重视,拉近他与企业的距离,通过这种体验式促销,势必会加强消费者对该白酒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同时他也会成为我们的活广告,整个品牌的形象就会逐步的建立起来。
区域品牌可以很好的利用其产地距离销售地近的优势,让消费者亲临现场,通过储酒、酿造、企业文化展区的多种体验,让其了解高端酒的酿造工艺,进行口碑宣传,实现品牌故事立体化,这比更多的硬广告效应更佳。
今天,各样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者对于难以了解的、神秘的东西充满了不信任感。工业旅游的方式使得企业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公关团购有了承载体,除了常规的一桌式品鉴会,每年企业及经销商可以组织核心消费者、终端老板进行厂区参观、了解酿酒工序,增加产品的价值感及信任度。另一面“请进来,说出去”的工作也增加了公关活动内容的复合性和口碑传播性。
3、品鉴会营销
品鉴会是白酒企业与目标消费者直接沟通的一种公关方式,尤其对中高端产品的推广作用明显,受到诸多酒类企业的重视,已成为酒类企业常规营销活动之一。品鉴会的成功不仅可以有效拉动新产品的推广,同时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作用也很有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白酒企业由于经验不足或组织不力,加之后续的跟踪不专业,往往使品鉴会沦落为一场“吃喝会”或者“文艺表演会”。耗费了很多的资源,未能达到应有的营销目标。品鉴会作为开拓市场的一部分,个性营销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属于低成本高产出的一种会议营销。
利用体验式的会议营销实现中高端酒类品牌价值的传递和塑造,从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是品鉴会营销的最终目的。酒类企业通过品鉴会的方式,对细分市场中的意见领袖进行
强力的公关活动,开发一部分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在建立“口碑效应”的同时,团购队伍及时跟进并进行客户维护,实现对目标市场的突破。
当然品鉴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开,会得到想象的结果,出力不讨好的也不少,有时候经过全面搜集整理的目标客户聚焦到一起反而觉得无话可说,没有交流的主题了,有时候还会流失不少客户。那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要给新参与的嘉宾和老客户有个共同交流的话题。要详细地了解客户的喜好,特定的人群举行特定的品鉴会。例如喜欢钓鱼的就组织钓鱼品鉴会,喜欢高尔夫的就组织高尔夫品鉴会、喜欢下棋就可以组织棋友品鉴会。形式可以多样,主题可以统一,这样之间就没有隔阂,很快进入角色,其间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和比赛,酒品相关的知识问答,效果自然就会好。
品鉴会营销并非仅仅适合中高端产品,大众性产品同样能见奇效,其中最为关键是如何选对目标消费群体,如何促进他们的进行口碑传播。
4、制造流行话题
一个品牌或产品在发展初始阶段,应当注入主题性、爆炸式的促销概念,并持续坚持下去,将其塑造为“流行性热点话题”,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为无论是消费者,经销商,还是媒体,都会对热点的东西产生高度的消费信任和竞相追捧;主题性促销信息经由消费者之间相互渗透,逐渐加强,有利于口碑传播,便会推动品牌越来越热,形成良性消费循环。如:砸金蛋;游世博;解密有奖(十三秘笈);中电脑等。
5、赞助活动
针对特殊节日针对特殊群体的赞助活动,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记者节、党代会等,就是赞助活动为目标消费群体能够品鉴本品牌产品,成为意见消费领袖,并进行口碑宣传。还有为了让消费者能够集体品尝到本产品在新店开业、新厂揭牌仪式、周年庆典、各类婚庆活动、各类会议进行等,免费品尝活动。
6、社区路演
路演,即户外展销。通过在消费者集中的社区或者户外场所开展娱乐游戏等互动活动吸引人气,中间穿插介绍企业和介绍产品、免费品尝、促销买赠、现场抽奖等现场互动活动,进行产品品牌推广。路演活动的现场气氛对于活动效果至关重要,稍微有些疏漏就可能造成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当然路演活动,一般比较适应去大众性产品,对于中高端产品适合度不是很高,而且比较适合乡镇市场。
7、植入式营销
所谓植入式促销就是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宣传导语植入到消费者消费流程的某一个环节当中去。如婚庆买酒达到10件提供商务车一部做为迎亲车队用车,生日聚会用酒达到5件提供生日蛋糕等等。如安徽许多酒水品牌喜欢利用电视台记者,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进行产品赠送来推广品牌。当然,植入式营销所用的物料都必须有品牌的元素在里面,以达
到有效宣传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的作用。
8、会员营销
消费者会员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消费者资料的数据库,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开展“一对一”的营销,为消费者提供细致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说消费者会员制度是一种营销策略,更是一种点对点的公关服务。
具体到利用消费者会员制度开展活动时,重要的是要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利益,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作为会员的好处,而实际运作时不少企业给予消费者会员的利益与普通消费者相差并不大,这样必然会造成会员制度的虎头蛇尾。
本文作者:智卓营销咨询 朱志明
大使国家公关新时代 篇6
中国一直缺失着一种国家公关战略。具体说,这种战略就是以整合的力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换位思考的、及时有效的方式来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很多层面上,中国习惯于谨言慎行,但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即使我们自己不想说,说中国的人也会逐渐增多。这时中国就更需要自己来说自己,而作为国家代表的大使实际上就成了国家发言人。
在2008年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驻英大使傅莹,通过英国媒体,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用英国人熟知的例子和易于接受的说法来讲中国敏感而复杂的事情。她的态度可嘉,她的诚恳可嘉,她的做法可嘉。以往,我们很多大使更善于在幕后发挥作用、解决问题。但我们必须要知道,今天是一个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媒介化事实”(mediated relative)的时代。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媒体告诉我们的:一个事件,媒体告诉我们发生了,即使它没发生也发生了;而相反,媒体没说过一个事件发生,即使它发生了也跟没发生一样。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外交虽然也很有特色,但中国的形象基本上没有进入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中国也没有主动把自己的真实情况送到西方国家民众的视野里。改革开放之后,张艺谋的电影、少林寺的功夫演出等等,在世界上都一度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但这些做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杂乱无章式的,有主动,但没有智慧,对中国形象的传播、对真实中国的传播往往有片面性,在增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了解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新的误会。这些年,崔天凯大使、孔泉大使、章启月大使等一批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成熟起来的外交官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傅莹大使在英国开展的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认为是可以叫做“大使国家公关”的新时代。
怎么讲呢?我觉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做到了“三说”:主动地说、智慧地说、及时地说。这是很棒的。以往中国在这三方面都做得不到位:1978年以前没有“主动地说”;“智慧地说”是2000年以后才有的,就是我们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问题了。例如,我们的外交官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小到外宣的小册子,大到大量的国家推介活动,甚至还给中国企业搭台,开展很多合作。我想这些都是大使公关非常重要的内涵,也是我们应该特别推崇的。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像傅莹大使这样的一批外交官,掌握了娴熟的外语交际手段,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传统底蕴,对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文化和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他们的作为让我们看到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又增添了新工具和新内容,这就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外交家的风范。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能在传统的报纸和电视上,而且也能在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上,看到傅莹大使的身影。她甚至还告诉大家,她很女生,也喜欢选秀节目。
我们的大使不应该是一尊雕像,而应该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可感可知的、有亲和力的人。大使代表国家尊严,但同时大使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吸引力。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50后”的外交官们开创了一个大使国家公关的新时代,他们开始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手段丰富了打造中国外交软实力的新途径。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外交软实力来自于它国际行动的合法性和主流价值观的吸引力,那么,大使就是这两者的最好的载体,也是最好的推广者。
“碎片化”时代的公关生存 篇7
公关业务模式的变化
新媒体浪潮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业务模式上的转变, 对于公关人才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点点鼠标就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低头刷刷微博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话题, 一个好公关的修养, 已不仅仅是写几篇好稿, 安排几场成功的发布会, 与媒体打好交道, 更要懂得数字营销与社交媒体之道。不少公司开始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 让他们在两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传统媒体时代的消费者如何接触信息。想象一下, 当新的一天开始时, 早上8点, 原来在上班的路上买一份报纸看重要的新闻, 这是第一个媒介阅读习惯。第二个习惯是, 到公司之后, 到门户网站看一些新闻, 如果是球迷就会点击“竞技风暴”栏目, 如果对IT感兴趣, 就会去看看新浪财经等。
媒体时代, 一天下来都是在工作, 也没有大量的娱乐时间, 下班后看一些卫视或央视的节目。
在新媒体时代, 消费者又是如何接触媒介信息的呢?在睁眼前, 整个人被媒介侵入了。早晨7点就刷朋友圈, 看看有没有用户跟我们互动, 看看朋友圈有没有报道一些相关公司的消息, 有没有报道行业的动态, 总之, 起床就被微信占据。
由此可见, 整个新媒体的场景和环境下, 所有的媒介接触习惯已经被微信割裂, 被很多的应用割裂, 这是用户行为习惯最大的变化。
再看看公关总监在新媒体时代是怎样工作的?早上9点, 他们在上班的路上一边查看媒体报道, 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 还要看微信公众号、微博, 还要看来自各方面的一些舆论, 以及不知道从哪儿曝出的负面消息。现在的消息碎片化, 东西很多很零散。如果发现微博上加V的用户曝出企业的负面新闻, 老板就会打电话问到底怎么回事, 是哪个企业曝的, 然后一路上电话不断。
到了公司, 人们都会评价该负面报道, 而如何定性和处理, 需统一口径。到了中午, 还不能吃饭, 需要紧急召开媒体发布会, 让公关公司以及公关部同事紧急处理。整个下午, 公关总监也是一直在忙碌与焦虑中度过。
新媒体公关三大挑战及应对
挑战1:企业脆弱化。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 信息愈加透明, 企业的“罩门”越来越多, 愈加脆弱。
挑战2:传播碎片化。不知道负面新闻到底从什么地方曝出, 也不知其扩散程度, 有时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挑战3:流程时效化。因为局势发展太快, 原来制定的标准化公关流程很可能会失效。
针对上述3大挑战, 公关行业需要构建完整解决体系和解决方案。
一、应对企业脆弱化,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全方位的议题管理体系。很多企业并不是全部都有这些问题, 但或多或少会遇到, 比如说劳资纠纷、财报亏损、产品质量、高管离职、竞品诋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动物保护等都是极易被攻击的企业罩门, 在新媒体时代一定会有应对的方法, 把这些公关议题种类梳理一遍, 第一个就是统一口径, 公司统一输出信息。第二个是高管的参与性。360的公关做得特别好, 疏通渠道就是媒介对话, 这个渠道非常复杂, 需要慢慢梳理, 这是一个体力活。第三方意见领袖的力量, 在近年来非常重要, 很多意见领袖也是传媒业专家, 他们一句话会对整个舆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敏感议题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 因为随时可能会受到攻击。
如何应对, 最重要就是全媒体的监测, 在传统时代非常好处理, 比如让梅花网提供一个报告出来, 也没有多少负面的东西, 大家看看就过去了, 但现在可以看到的负面信息实在太多。解决办法靠机器协助, 但真正作为信息判断跟沟通工作, 一定要交给公关人, 因为需要有自主判断能力:是不是危机, 会不会形成大规模的负面影响, 都需要人工进行判断, 并需要对信息进行监测与评估。对行业有洞见, 一定是深入了解、深入理解这个行业后,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应对传播碎片化, 聚焦目标的“拼凑艺术”。媒体碎片化的东西很多, 要树立清楚的目标。媒体资源比较多, 供应商资源非常多, 客户人脉比较多, 组织起来才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关键问题, 就要找到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三、应对作业流程时效化, 就是扁平式、蜂群式的作业流程。扁平式的例子就是小米。公司非常扁平化, 跟公司团队之间的融合度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发现机制密切相关。蜂群式就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是民主管理制度的精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雇佣关系、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灵活, 因为很多企业负责人会认准你做公关很牛, 你可能做广告很牛, 整合很多东西, 最终聚焦点在于人, 人的价值被发现后, 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分配方式发生微妙的关系, 可能不需要雇佣员工, 可能只是选择合作伙伴, 这其实是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生产分工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公关的机遇
1.技术与大数据。这是无论哪个在互联网论坛或是营销论坛都没有办法避免的话题, 这方面的公司有很多, 做第三方数据, 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客户叫大姨妈, 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女性数据, 它的数据非常值钱, 他可以知道女性在经期的周期中, 每个时点需要什么东西, 可以做精准的女性电商, 所以大数据的电商非常丰富, 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购买什么样的专业装备, 这就是大数据的机遇。
2.专注机器做不了的事情。资源整合与有效沟通, 这是公关公司的强项。现在虽然是智能化、机器化时代, 但有一些事情是需要人与人沟通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十年、二十年以后, 公关都是有价值的, 它的价值还是在于沟通, 在于资源整合。
3.与沟通目标谈恋爱。让他们爱上你, 让他们告诉身边的人他们爱你。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罗辑思维”, 这种运行体系就是深度的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结合体。收集身边很多读书人想要的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分享, 包括他的微信公众号, 每天60秒的马桶时间, 亲近与粉丝交流, 与沟通目标去谈恋爱。
4.助力传统企业转型。通过互联网工具, 建立移动互联时代新型的沟通方式。易观就是典型的案例。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公关这么一个范畴, 更多的是营销活动, 或者是说其他的东西, 但是助力传统企业转型, 在这个时代, 特别是公关公司有巨大的机遇。
5.未来细分行业的小而美。现在可以发现非常大的趋势就是自媒体, 自媒体联盟以及科技博客, 其实最开始专注于IT行业, 引发整个IT行业媒体变革的东西。但现在发现又有了财经自媒体, 有了美食自媒体, 其他各种各样的自媒体, 每个自媒体联盟都是小型的公关公司, 他们能够集聚一帮牛的人为客户做服务, 未来细分行业的小而美也非常有前景, 包括校园营销, 可能有的公司非常小, 但他们做的校园营销非常棒, 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会找专门的校园营销团队来做, 可能就是十几个人的团队, 但做得非常棒。再比如说IT公关, 里面的路数很清晰, 移动互联网营销、财经公关、公益营销, 只要专注里面一个做深做透, 在未来的公关行业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6.新的趋势就是右脑时代。右脑时代里有一个概念, 就是全新思维, 其中包含了创意驱动、设计主导、视觉刺激、通感崛起。
在世界杯期间, 腾讯网运用大量的视觉化设计来做一些东西, 展示腾讯想要输出的一些观点和语境。比如说Ola, 这个词就是Ok的口气词, 放在这里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参与感, 让大家充分互动。
再比如, 世界杯期间支付宝做的营销, 除了图片之外, 还有非常像凡客体和陈欧体, 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 通过非常有共鸣的语言以及图片展现精神风貌, 展示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说在创意的时代, 很多时候是用右脑思维, 用情感去打动别人, 原来做律师、做记者、做医生等比较吃香, 但在未来, 整个创意会有一个大规模的迸发, 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公关时代,微创新决定大未来 篇8
四年前,随着中国几大门户网站的微博相继出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抛开宏大叙事和意义承载,我们以微民的视角审视过去这几年,赫然发现,我们发着微博,看着微电影,玩味着微信,享受着各种App带来的便捷生活和娱乐享受,敏感于细微有趣的变化,关注并传播着点滴新锐资讯,并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生活态度等等。原本微小的个体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微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微时代的主角。
公关走进微时代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也已全面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
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相比之前,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公关的规则也随着这个时代而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向公众,而不再仅仅是以传统意义的媒体为中心。
面对微时代的各种微产品的相继出现与逐步改进,如今微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微博、微电影、微信、App等一系列微势力的认知和基本应用,但对于公关公司而言,仅仅是运用到这些微产品进行粗放式的公关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公关公司的需求了,我们需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微时代媒体环境下脱颖而出,那么,在现有新的传播介质的驱动下,我们就要寻求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就其颠覆性而言,而是更多基于用户体验,也就是微创新。
微创新理念
这是一个并不晦涩的理念,用两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清楚地认知什么是微创新。
案例一:2000年苹果公司的市值只有170亿美元,如今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是什么让客户对其产品趋之若鹜?优秀的用户体验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推动力量。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本来都并非全新品类,但是,卓越的用户体验让它们不断创造新的商业奇迹。苹果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最知名的微创新范例。如今,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决定产品能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
案例二:微时代的各种微产品本身也是微创新的产物。就拿微博来说,没有高深的技术,也没有独到的发明,它就做了一件事把写博客变成了140个字,我们很多人写博客坚持不下来,因为感觉博客写得再好,也无法跟媒体和记者们相提并论,但是微博变成140个字就变成了只要是会发短信就会写微博,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改变,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
公关领域微创新的必然性及理论效应
微创新的必然性
如果我们还在以媒体为中心酝酿爆炸性的事件,或者依然沉溺于所谓的旧公关规则时代的专业创新,而忽视随时都会跟我们有沟通的无处不在的消费者及用户的体验和感受,那么就真的out了。在你还没来得及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你已经输掉了这场新时代的战役,请不要忽视赢得这场战役的标准——用户。
公关的长尾效应
在这里笔者还想提到的一点就是长尾效应。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理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在亚马逊网上书店成千上万的图书中,一小部分畅销书占据总销量的一半,绝大部分的书虽说个别销量小,但凭借其种类的繁多积少成多,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公关的长尾效应也一样,我们不必再孤注一掷于报纸、杂志等的报道,而是与客户建立联系并互动。在公关圈里经常可以听到:“如果我们可以上央视《对话》这个栏目,就一定会火,一定能成功。”是的,我们都希望,但寄希望于在电视节目中一鸣惊人,为什么不运用看似微小的渠道,通过能量的累积来实现此目标呢?我想长尾效应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于我们的微创新。
公关领域微创新之三板斧
如何更好地将微创新的理念运用于公关领域呢?
首先,畅游于大数据,优化用户的媒体环境体验。作为第三方,我们很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Match,而微时代的大数据让我们更有据可依。在传统的公关时代,我们的媒体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基于媒体研究数据获取的数据量有限性、信息获取的难度系数及信息可靠性而言,我们无奈地在粗放的环境下进行了选择,这必然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其次,探索于创意沟通方式,提升用户的沟通环境体验。结合传播介质的传播属性及主要大众的兴趣点,创造一些新的立意。比如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微博体之后,又开始孕育出各种分体——如果体、秋裤体等等,它们比起在微博上露出的平实的语言,更具有微创新精神,能够满足现代语境及社会人群的审美需求,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格律诗词的固有观念,更能吸引信息时代的人群。
第三,从传播源制造到整合媒体,360度全方位公关体验。结合微时代各媒体传播介质的特征整合运用,制造话题或事件,吸引大众的眼球并使其主动成为传播的载体。前不久依云名为《Baby&me》的广告视频发在网上5天就超过了2900万点击率,并在微话题中成为热点。此为依云系列宣传活动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在数码海报上将这种“婴儿——成人镜子舞蹈”的理念带到生活中。
何学林:公关营销时代已来到 篇9
首先我们知道营销环节是由媒体构成的,媒体的数量比十年前增长了十倍,而媒体的版面和频道又扩大了十倍,而且每次广告价格上涨十倍,另外媒体广告数量又增长了十倍,每一个数量的变化,其实是对我们广告效果的一个大稀释,广告价格上涨十倍,我们的广告效果稀释十倍,广告版面、频道扩大十倍,广告眼球又被稀释十倍等等,这样几个因素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总体来讲,我们媒体广告效果被稀释了一万倍,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单靠广告是非常差的,公关营销就登上了前台,所以很多的公关活动应运而生,公关活动不单单需要广告,还需要畅销书,比如说《脑白金》,在公关营销当中活动无疑是非常大的领域,比如说《超级女生》、《赢在中国》、《学习型中国》等等是公关活动的主要一方面。
公关活动与广告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好比风和太阳,广告犹如风,而公关犹如太阳。太阳和风在打赌,看着一个行人穿着一个大衣,风和太阳打赌谁能把他的衣服脱下来,风说我来,我刮大风,然而风没有把大衣刮下来,而太阳用温暖的光让他觉得暖和,慢慢把大衣脱下来。所以这就是公关营销的魅力。
人数据时代的品牌公关策略 篇10
今天,我们正处于万千事物被网络化和数据化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原本纷繁无序的数字变得规律而有意义,数据不仅仅是对客观的记录,更是携带着无数隐含信息的数字信号。我们可以根据对数据的整合、分析来解释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能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推断出其发展规律。这为企业的品牌传播、产品的迭代、公关策略的调整等提供了依据。
庞大的数据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如何从众多的数据中抽取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解读好数据背后的消费行为和品牌关联,我们需要从以往单向度的内容研究转向“内容+关系”的多维度研究,这对品牌公关策略的设定决策性影响重大。我们可以通过“京东数聚汇”的呈现来看看大数据所带来的无穷魅力,2012年京东将8000多万网购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生活喜好数据进行了的全景呈现: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消费行为,例如:江苏的男性喜爱眼部护理,上海男人则倾向清新干爽的面颊,北京男士最爱香水和防脱洗发水,而狂野性感的豹纹装则最受辽宁姑娘欢迎,来自辽宁女性消费者人均购买了4件豹纹商品。相信通过这一组组趣味十足的数据结论分析,为品牌公关策略带来更多的启发,女性裙装在辽宁地区做品牌促销时,考虑一下搭配豹纹商品应该是个不错的组合。
在大数据时代,基于交互性以及智能数据库的管理,消费者的形象被勾勒得更加清晰。品牌公关策略可据此分析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这样就提升了品牌形象推广的精准性,而不会以大量无关,甚至是骚扰信息来挑战用户的忍耐度。大数据时代,媒体环境越发碎片化,面对微信、微博、电视、户外等媒介载体和图片、文字、新闻视频、音频等众多媒介形式,整合媒体传播绝非是道“满汉全席”,媒介经营者将更加注重细分市场,把那“被浪费的50%广告费”损失减到更低,让媒介传播更有的放矢。卡夫食品与百度的传播合作,更让我们了解到大数据对目标消费人群媒体接触习惯研究的启发,根据百度营销研究院显示:在搜索过趣多多和奥利奥品牌之后,百度图片和百度贴吧是消费者最活跃且粘性最高的平台,其次是百度视频和百度知道,相信这样的价值分析对媒介总监的媒介策略无疑是具有变革性的影响。
大数据改变的是思维方式,让我们从因果关系的串联思维转变为相关关系的并联思维,也让品牌传播思路与路径的发生了转变,甚至是商业机遇。利用大数据进行品牌营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运营体系或平台的数据,如京东数聚汇、卓越网图书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另一类是基于媒体信息分析与运用,如受众的接触媒体习惯。《纸牌屋》的参股方Netflix在拿下剧集首播权之前,他们不但通过大数据看到了喜爱观看1990年《纸牌屋》的用户,同时也喜欢导演大卫·芬奇和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以及《纸牌屋》后期的传播将大数据的效应充分发挥。对于Netflix来说,在线播出的便利可以使其通过强大的数据库监测系统,分析在观众的收视情况,乃至他们在何处按下了暂停键,这系列的用户体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 篇11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危机。互联网加速了传播的速度,助推了危机。一个故事,一条新闻,任何人有意或者无意,只要按一下“发送”键,“嗖”的一下跑到网上,立刻就会给企业酿成重大灾祸。20年前,传播方式以纸质为主,企业面对危机还可以从容应对,用几天的时间讨论对策,还可以凭“一把手不在”为由,把一切新闻质询挡在门外。现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了,社会参与的方式变了,危机的形成和处理方式也在变。
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危机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机遇。在这样一个参与度极高、互动性极强的网络环境中,企业可以利用新的工具建立链接,绕过传统媒体建立新的沟通渠道,有效地施展自己的话语权,求得舆论平衡。
危机公关专栏
1、危机中的态度
2、危机中的预防
3、危机中的管控
4、危机中的平衡
5、危机中的机遇
传统的研究和监控手段仅仅是一个基础,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比传统方法多得多的市场数据。例如,谷歌、百度给了我们即时获得市场研究数据的机会,甚至可以很快得到趋势图和对照表。危机的酝酿也很不同:当危机或问题还在初期,博客中布满了各种意见和讨论,接下来挑起危机的,不是新闻编辑,而是一个不明身份的博主的一派胡言,可能浇灭股东的满腔热情,挑得他们义愤填膺,跃跃欲试。
的确,自媒体的博客和微博是对企业舆情监控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危机时分可能失控。企业需要知道,他们当中谁是意见领袖?这些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当然,网站流量和相关评价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数据。另外,这些博主是为主流媒体写作吗?他们是“高影响力”人群吗?
企业与自媒体打交道,不能采用过去那种单向的沟通方式,他们不会听你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对话,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信息不再是简单的你发我收,而是主动定制和过滤。流行的RSS确保媒体、股东和消费者主动向企业寻求信息,目前这已经成为企业的标准服务。RSS的方式保证了企业与网站访问者的互动,企业借此可以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
同理,危机时分的互联网传播也需要互动,以提供事实、获取同情为主。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想法。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危机处理的网站应当确保能够让股东和顾客参与、评估貌似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再满足简单地接受信息。
处理危机要公开和及时
在危机时分,网络监测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快速响应的基础。新媒体的管理方式与传统媒体区别在于:过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媒体,而今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发表意见,他们的诉求成为主要监测对象。
首先,网民对网络的期待是:信息公开、信息更新、信息即时。这对企业来说做到上述3点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危机中。但响应速度表明了企业态度,所以企业一定要对利益相关者开放、信息透明,快速响应。利益相关者来到企业网站,浏览企业博客,希望能很快得到那些棘手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会给企业太多的时间,而是“期待立即回复”。
另外,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从管理层获批现成答案已不适用于今天的企业危机,公众要的是“全新即时”的答复。企业准备好博客了吗?高层领导人发“微博”了吗? 企业执委会准备好网络对话了吗?这实际上是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改变管理态度和管理程序。
再者,信息透明不要小视。互联网不允许企业藏着掖着。而且,在网络上讨论问题时,一定要标明身份,不能处处以维护企业的样子讲话。企业需要开诚布公,虚心与人探讨,要给人留下“靠谱”的印象。网络瞒不了人,一句错话、谎话可能会引火烧身,难以自拔。
有无良方?笔者认为,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未雨绸缪,为危机传播做好预案,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方法,为可能的危机安排对应的方法。其实,网络时代并没有改变危机处理的原则,但是处理危机计划必须是动态的,必须要及时应对。以往标准的应对危机的“锦囊妙计”已经OUT了,作为范本的危机应对脚本即便每季度更新也不能奏效。笔者的建议是,监测市场动态、评估潜在威胁并建立一套从最坏情况考虑的脚本。
动态预案,争取主动
对于网络的深度监测可以保证企业与时俱进。网络时代,企业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学会从“街头巷尾”即那些探讨市场走向和竞争趋势的报告中获取对于企业有用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和分析,能够给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危机预案时提供帮助:互联网上,你可以得到有关信息,得知利益相关者对你企业的看法,能够对于潜在威胁了如指掌。如此,提前安排危机预防和预案,就更能够胸有成竹,克敌制胜。互联网逼着企业打破旧有的依靠管理等级发号施令的传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制止危机蔓延。
传统的传播模式,特别是在企业危机时分的传播模式,是经典的“单向”传播:企业发送,公众接收,企业倾听和评估,然后根据反馈调整后再发出信息……这一系列动作完全是线性的。而在今天网络2.0时代,企业要在各个“点”上下功夫,用优质的“点”连接成优质的“线”。这就要求企业掌控信息的方式是“动态的”,企业主动去找寻参与者和分享者,也许这些人是完全陌生的人。这其实是企业传播的良机,是企业传播专家们唯一可以争取主动的机会。企业借此可以传播你的新路线,你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这些利益相关者帮助企业讲话。
掌握网络时代传播主动权
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是倾听和分享,而不是自说自话。掌握了网络时代传播的主动权,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胜算就获得了一半以上的保证。
1. 做好网站和网站能够提供的动态信息,包括企业领导的讲话、视频片断和解释复杂技术问题的动画集锦。可是今天很多企业的网站甚至没有相关负责人的沟通方式,甚至是电子邮箱,这种情况不亚于传统形式下的“无可奉告”。
2.企业领导人要主动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今天的网络时代,要主动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与他们对话,参与他们的讨论,因为他们才是社交媒体的主宰。
3.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互动。当然,所有的传播都蕴含着风险。他们会怎么讲呢?能够控制他们的讲法吗?能够指挥他们为我们说话吗?毋庸置疑,互联网最好的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你可以在上边放置公开的和诚恳的回应,无论企业的地位如何,都可以用事实为企业讲话,孰是孰非,大家公平对话。
碎片化媒体时代公关如何突围 篇12
今天的公关行业变革,就是第二种,但是很多人却把它做成了第一种。
在这个行业做久了,有些事似乎习惯成自然——一个流弊的案例印证了创意的伟大,我们是优秀的团队……某一天,又一个漂亮的数据印证了自媒体的伟大,我们是优秀的自媒体运营……这么显而易见的发现,让新公司、新媒体赚够了人气,赚够了红利。
可是我们会发现,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大号、同一个品牌的第二个流弊案例在哪里呢?
以我17年公关行业从业经验的记忆,似乎这样的事情,往往都发生在每次媒体的变革期,比如互联网兴起的初期、视频媒体崛起初期、论坛兴起的初期、SNS兴起的初期、微博开创初期、微信的初期,一直到今天的直播。
而曾经被认为可以颠覆行业的公司大多成为了先烈,因为这只是第一种变革(让我们默默的纪念一下曾经辉煌的他们……)
媒体和内容,是传播的基础,这就像李强的儿子不会因为自己姓李,就超越了李强。所以,显而易见,用“媒体和内容”去干掉“媒体和内容”,和让力气最大的勇士把自己抬离地面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听到这里,大多数已经活过10年的传统PR公司老板可能会长舒口气吧?然而这还不是结论。
事实上,今天互联网不断的碎片化(其实早已进入“渣”化状态)、去中心化,却让我们不得已要面对“第二种变革”。
这比面对“第一种变革”更加糟糕。
“碎片化、去中心化”无需辩论,各家PR公司的PPT里经常提到,关键是这一页的后面是什么?如果又是创意和大号,是不是过于牵强呢?我认为凡事有利有弊,碎片化的好处和坏处其实都很明显,好处大概是:
第一,传播门槛低了,每个人自己朋友圈的分享,就有一定的传播价值,而成本是零。
第二,离用户更近了,不再需要“哈”着渠道去打听,用户喜欢什么,不再需要“哈”着媒体去告诉用户你的卖点,我们只需要来自用户的一个回复可能就够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利好,所以开始大规模投入,自媒体、大号投,H5各种尝试,包括网红。某公司利用数百网红搞直播,费用100万,同时在线200万,效果那叫一个“好”。且慢,仔细算算帐,发现非精准用户的单位曝光成本5毛,7亿网民来一遍,3.5亿就出去了,得到的只是一次短暂对妹子的追捧,当然还附属了产品。而做H5呢,10万的制作费不贵,效果呢?自然也是“好”的不要不要的了,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刷量。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一定给你关上一扇门。碎片化除了利好,还有“利空”:
第一,海量的信息让所谓的“创意”不再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在和7亿人战斗,每日创意多如牛毛,一个Big idea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就像网上如果出现1万个郭德纲,你的笑点还那么低吗?
第二,看似便宜的自媒体,在流量疯狂增长的情况下被疯狂稀释。很多“大号”粉丝都是百万级,又如何?被看到、被阅读、被记住的寥寥无几,要想在数千万媒体中找到优质媒体,如同大海捞针。
第三,即使找到了性价比较高的媒体,甚至使用所谓“无成本”的回复、分享、发帖等工作,数量也变得极其巨大,人力投入居高不下。
这时,我们发现碎片化带给我们的利空远远大于利好,我们面对的是近20种媒体、1000万个媒体单元(1分钟看1个,1天看500个,1年10万个,需要用100年),每日数亿条信息、5种传播手段的复杂环境。
我们既“看不到”、也“看不清”,更“做不到”,而这种现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公关行业所要面对的,要么找到一条出路,要么被互联网的碎片化扯得粉碎。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时我想起了某人给我讲述的某公司的“粉丝运营工作”。所谓的“粉丝运营”,其实就是近百名工程师在微博上与用户互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互动是愚笨的,但却是井然有序的。我算过一笔账,一个工程师1天至少可以和300人进行互动,一个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如果是1万元,那么这种精准的互动花费大约是一个月100万,带来的结果是100万精准用户的到达。一个精准用户成本是1元,这是很高的投入产出比。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如果你把碎片化媒体的利好全部收尽,而有效减少利空,效果一定会提升。只不过,行业发展的思路和作业模式,似乎就会与今天的公关完全不同。今天做公关,大多是自由豪迈地驰骋在自己的会议室,天马行空地做头脑风暴。而实际上,一个排期动辄千万,一个创意价值百万的场景,早就应该荡然无存。
今天的作业模式,更像一个现代化工厂,每个动作都在创造一点价值,通过高频、可复制地运转,进而实现了传播的高附加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成百万的精准用户进行互动,需要明确每个营销人员的具体职责,并且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这一切。
这一切也像是一场全球战争,有“雷达”为我们看清环境,有“决策系统”为我们预知风险、把握机会,有“武器”和“组合化团队”保障有序作战。
这一切也更像是工业4.0——大数据、生产线、机器人。
营销是个传统的行业,过去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我们拒绝了信息化的发展,始终保持小而美的“作坊式”作战思路。
但是今天,资源公共化、创意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已经不可避免。我们会被环境推着从1.0直接走向4.0。可以预见的变革是,在新的营销时代,客户的数据被实时抓取,预设的营销参数驱动我们的工作——从回复,到撰写、创意、媒体传播,甚至KOL关系维护。在执行平台上,传统的各项工作任务被细分、打包,形成具体的任务,被最佳资源方领取,企业营销资产逐渐强大,公关公司根据自身优势提供策略、管理、内容、媒体等智能输出。这样的变革必然会发生,而且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就正在用这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适应的过程之后,就是崭新的营销模式。
面对“第二种变革”,我们不应该恐惧,不应该犹豫不决,更不应该自欺欺人地避而不谈。因为环境变化所推动的“第二种变革”,绝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新的机会,一种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机会。虽然看起来会令我们一时手足无措、质疑、难以适应,但却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智慧、更成功。
【网络公关时代】推荐阅读:
网络时代的公关新秩序11-25
网络营销公关11-10
网络传播的危机公关论文08-15
浅谈网络舆情危机的公关06-15
案例之蒙牛与伊利打响网络“公关战”09-06
从网店新规看专家网络公关的作用网络营销09-16
新公关时代05-29
互联网时代的公关法则08-10
大数据时代的危机公关08-14
公关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