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载体时代(精选12篇)
网络载体时代 篇1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是指在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 联系道德养成教育主、客体, 能为主体所操作和控制, 承载和传递道德养成教育内容, 使主客体发生双向互动的一种可控手段和外显形态。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网络时代的新发展, 努力实现道德养成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
一、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 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自身思想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复杂化。不断创新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已经是势在必行。
1.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如何创新道德养成教育载体, 使之既能立足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平等互利的实际, 引导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 树立平等互利、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又能立足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求利性的实际, 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拓、进取、发展与创新的观念和功效性价值观念, 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对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所带来的风险性、不确定性, 就成为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要求。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给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它不但改变着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 加强对网络环境下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的创新, 提高载体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已经成为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3.道德养成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既有政治方面的要求, 又有道德意义上的要求, 还有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方面的要求。与教育内容的这种多样性相适应, 载体也应该丰富多样。原有的载体已经不能涵盖当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 呈现出覆盖的有限性、狭窄性。因此, 载体的创新是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4.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明显表现出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他们不满足于师长的传授, 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 喜欢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 强烈需要别人对其自身能力的尊重与肯定。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变化, 成为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的迫切要求。
二、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的原则
载体创新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才能使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同时, 载体创新必须在教育实践中, 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 根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所以, 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的创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载体创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则。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求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要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观念, 以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为基点, 把教育者和大学生摆在同等的地位上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 不断增强高校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使之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道德主体。
2.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是根据新时期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新变化、新特点而提出来的。充满情感的教育载体, 能更好地调适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调动教育客体的积极性, 提高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过程的效益, 从而达到教育客体身心健康的目标。把情感作为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原则, 使教育载体更能体现人文关怀, 使抽象的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更加人性化。
3.渗透性原则
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影响需要灌输和强制性约束, 但是更重要的是靠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的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品德, 并使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内化的过程一般通过知 (认知) 、情 (情感) 、意 (意向) 、行 (行动) 等阶段。在每一个阶段, 都可以通过高校道德养成载体渗透教育内容来进行高校道德养成教育。
4.可控性原则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这就决定了载体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能为教育主体所把握和操作, 才能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如果载体不能够被教育主体控制, 载体的价值就会消减甚至丧失, 从而游离于高校道德养成教育之外。
5.与时俱进原则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不可能一成不变, 必须与时俱进, 优化创新。一方面, 要随时代的发展, 借助最新的现代科技手段, 运用最新的时尚元素, 不断出现新的载体形式。而另一方面, 旧的载体形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以新的面貌出现, 比如将网络载体与教学载体进行嫁接, 形成新的网络教学载体;将网络载体与心理咨询载体进行嫁接,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 从而使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三、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创新的措施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教育的信息, 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1.创新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是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 这是由学校的性质、任务和行为特点决定的。创新教学载体, 首先, 要做到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教学载体只有不回避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 找准与大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使大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其次, 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发挥品德修养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同时发挥其他课程在高校道德养成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再次, 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加强实践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最后, 要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人格、言行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应加强师德建设, 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做大学生的表率。
2.创新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渗透式、陶冶式、隐蔽式的“无意识”教育, 它以强有力的感染作用和陶冶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创新文化载体, 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载体建设, 发挥文化载体的导向辐射功能、教育净化功能、陶冶塑造功能、凝聚激励功能、约束规范功能、调适慰藉功能。其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用高雅的、高层次的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再次要注重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联系互动, 形成一个形式多样、体系健全的文化载体网络, 使大学生接受最直观的文化熏陶和最生动的道德养成教育。
3.创新活动载体
在网络背景下,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坚持活动载体的运用, 而且要不断对活动载体进行创新。创新活动载体, 首先要对传统的活动载体进行改革, 使这些活动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 进一步增强活动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要克服重娱乐轻教育、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提高活动的层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 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和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指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 将道德养成教育内容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去, 尤其是要加强指导, 配备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 促使社团活动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使其成为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教育载体。
4.创新管理载体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这和管理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创新管理载体, 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 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变管理为服务, 注重人文关怀, 将传统的刚性管理变为柔性管理。其次要科学制定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能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明确规定, 并能综合运用教育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保证贯彻落实。再次要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让大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中来。
5.创新传媒载体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向大学生传输道德养成教育内容, 使之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 接受道德养成教育。创新和发展传媒载体,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加强宏观调控。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把握正确的导向, 对各种内容加以选择, 使大学生在接受传媒信息的同时接受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其次, 必须坚持“育人本位”的原则。传媒载体的内容选择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 贴近大学生心理、满足大学生需求, 以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和形式、新的技术装备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再次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对大众传媒本质的认识, 增强他们对大众传媒各种信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
6.探求网络载体
在网络时代, 要努力根据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高校时尚流行的最新趋势, 积极探求网络载体。探求网络载体, 首先, 要积极开创网络道德养成教育阵地, 使道德养成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 从静态变为动态, 实现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内容、对象和覆盖面的新拓展。其次, 要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载体的认同感。把网络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大学生办实事的现实途径, 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再次, 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养成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 以平等身份与大学生诚恳地进行交流, 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
网络时代迅猛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定势、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高校道德养成教育载体的创新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选择和运用道德养成教育载体的自觉性, 增强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孝红.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2]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程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网络载体时代 篇2
创新活动载体 促进留守儿童工作健康发展
(2009年5月27日)
滕州市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达3万余人,全市仅在校的留守儿童就有6000多名。近年来,滕州市妇联根据中央和省、枣庄市妇联关于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关部署,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享蓝天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使全市留守儿童生活有助、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共享蓝天,快乐健康成长,有力推动了我市留守儿童工作健康发展。
一、建立学校关护网络,发挥关爱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全市各中小学都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对留守学生在每学期开学时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学生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及留守代管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爱心结对制度。组织全体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助,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组织女企业家、大中专院校的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对,帮助他们弥补情感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去年“六一”,我们还专门组织了亲子互动活动,使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寄宿管理制度。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开设亲情联系电话和“亲情网络视频”室,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建立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大家庭。我市的华晨育才学校先后成立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爱心辅导站和快乐成长活动站。主要以留守儿童的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为服务内容,并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08年,华晨育才被省妇联授予“山东省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我们为活动站安装了3部固定电话,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亲情电话卡。同时,联系市新华书店为活动站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图书。“六一”期间,我们又与旺旺集团联合给活动站的留守儿童送去了糖果和饮料为他们庆祝节日。五是建立留守学生托管制度。学校安排专人假期值班,负责留守学生假期的生活、学习。为了培养和提高留守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存技能,学校专门在校园一角开辟了一块田地供学生课外种植活动所用。每逢节假日,留守儿童们便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包水饺和各种实用编织活动。托管班的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墨子纪念馆、红荷湿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参观,接受社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六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制度。通过开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集中对家长或“监管人”进行有关家教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学生” 监护责任意识、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滕州市实验小学先后被全国妇联、省妇联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和“山东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二、建立社会呵护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一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在校内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立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村两委、妇代会、巾帼文明队和村“五老”人员的作用,在全市21个镇街分别利用村委会妇女之家建立校外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真正让留守儿童在校之余有地方去、有人管、有人教、有人爱。级索镇水磨庄村和滨湖镇陈宏楼村利用村文化大院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设立了图书室、活动室和娱乐室,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活动的地方。去年,级索和滨湖被枣庄市妇联授予“枣庄市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市妇联为活动站捐赠了6000元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二是开展“代理家长”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管理等问题,我们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组织巾帼文明队员、“五老”、“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特别是无人管护的儿童,结成大手拉小手帮扶对子,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滨湖镇陈宏楼村退休老教师杨列锦等8名“五老”人员,自愿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教孩子学书法、学绘画、学乐器,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大坞镇退休教师赵曰贵不但帮助学校里的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了对子,还自费购买了一些最新出版的、适合少儿阅读的故事书,赠给东洋汶小学的26名“留守少年儿童”,并连续五年辅导赵浩、赵腾两位“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开展爱心捐助活动。近年来,我们加大对贫困儿童特别是失亲儿童、留守儿童的救助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失亲儿童和留守儿童献爱心、办好事。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争做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共享蓝天活动”、“携手贝因美关注贫困婴儿”和“代理妈妈”等一系列爱心帮扶捐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建立家庭监护网络,增强父母及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一是优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我们联合教育局依托我市1200多所家长学校、母亲课堂,通过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和印发《家庭教育手册》、《100本好书》等家庭教育宣传册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今年4月份,我们邀请北京幼儿教育专家马苓教授、北京早期教育专家胡燕琴教授和中国教育专家曾涛教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增强家长及监护人的科学教子能力。二是建立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向监护人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班主任要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生活情况和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三是开展“农村父母课堂”教育。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积极组织全市农村家长收看“农村父母课堂”栏目,以轻松有趣的电视节目形式,向农村家长传播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普及科学教子的知识和方法。
四、建立政法部门保护网络,构筑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市公安局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依托各地警务室为留守儿童服务,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2007年4月份、11月份,派出所民警连续打掉2个抢劫在校学生财物犯罪团伙,团伙11名成员全部落网,确保了师生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二是提高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市公安局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华晨育才设立了驻校警务室,民警们自愿担当起留守儿童们的“安全导师”,利用暑假及课余时间,开展了“上一堂交通安全课”、“进行一次家访”、“开展一次警营开放日”等活动。去年3月份,派出所驻华晨育才学校警务室民警为了帮助沉迷网络游戏的该校学生李辉戒除网瘾,连续三个周末放弃休息时间,和学校老师一起陪他到活动室下象棋、看课外书,最后终于使李辉成功戒掉网瘾,重新融入到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去。“六一”期间,我们还为华晨育才和实验小学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了600册可随身携带阅读的《安全教育知识手册》口袋书,使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获取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妇联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网络载体时代 篇3
关键词:微时代;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32-01
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对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起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他们是祖国未来之星,从国家教育改革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学生创新方面培养的重视程度。我们共产党是信仰共产主义,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锋,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在这个微时代里对学生党员的培育。
一、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是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次提高培养质量的机遇。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相对于信息时代的传播,传统的教育对于信息的传播显得有些滞后和低效率,这使得一直受传统教育的我们难以一时接受。不仅如此,现在的信息来源广,途径多,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都差不多,这对于教育者的权威性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信息空间的内容包罗万象,即存在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消极悲观的思想传播,如果学生不能筛选出有利的内容,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导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使他们误入歧途。这无论是对于高校学生本人,还是教育者或是家长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做好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的创新,做到党员培养教育的与时俱进。
二、微时代下高校党员所面临的压力
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这对于身为学生的他们无非是有一定的压力。笔者认为最为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来自理想追求的压力。大多数党员都有一个远大宏伟的理想,这种理想也许超过了他们可能实现的范围之内,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中,他们会由于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出现悲观心态。另一个就是学生党员的经历很单调,对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只有理论上的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心得体会,所以对于马克思思想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由于理论学习的思想和实际应用过程总的差距,让学生党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2.关于责任履行的压力。高校的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学生,二是学生中的党员。身为学生,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者,自然会对自己提出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更高的要求,不但学习成绩要出色,其他方面也要领先。而作为学生的党员,他们要承担许多学校的工作。由于学生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上,很少有时间接受系统的培育,盲目的安排许多任务给学生党员,虽然他们在工作上会得到巨大的锻炼和提升,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不能很好的掌握工作与学习间的平衡。这无疑对学生党员来说是一种压力,如何协调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还有在工作时怎么和普通同学相处,这些都是困扰着学生党员的问题。
三、在微时代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1.继承性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必须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创新不代表全盘推翻,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传统的教育只是不能适应微时代的现状,但可以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留下好的部分,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部分进行优化是十分优秀的创新手段。例如传统教育的学生补习班、思想交流会、汇报工作会议等都可以继续应用在党员培养教育当中。而对于思想传播的形式、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可以进行改革创新。
2.潜在性渗透。学生不光要进行理论知识传播,也要在实际中积极参加更多的文化活动,例如阅读一些书籍、看政治新闻、社会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和体会理论知识中的思想,并受到这种积极思想的感化和熏陶,在无形中强化了自己的思想观。
3.高技术武装。微时代的高科技是武装自己最好的武器,想要培养高校学生党员与时代接轨,首先就要让他们认识到高科技对社会带来的益处和影响,其次是要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并熟练的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使之为自己所用。最后紧密结合高科技,将其应用到工作和思想教育传播活动中,让高科技、新技术成为党工作的新战地。
4.现实性的引导。无论是思想教育形式的创新还是高科技的武装,都需要在实践中接受住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真正有利于党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而我们党的制度也都是遵循这句话进行确立的,这才使我党发展的很快、更好。所以我们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载体的创新改革也要结合时代特点,深入社会实践不断的进行深化改进。
对于以上的几点问题,我们牢牢掌握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载体工作进行有效地创新。首先一定要明白在微时代下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开头也进行了很好地说明。其次是要清楚身为学生党员在新时代下面临怎样的压力,并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党员面临的这些压力。只有解决了这些压力,才会使学生党员真正地更好的发展。最后是在对培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改革时,应把握的几个重点,也可以说是注意事项。根据本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载体创新的研究总结,不但要丰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内容,还要提高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是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面对的巨大挑战。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在新的世纪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梁小伊、陈晓梅、刘红斌、张日新.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运行机制探讨.人才培养.2005(6):43。
[2]张丽娜、李民.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状况与教育管理.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9):108- 110。
[3]缔元信.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EB/OL].2010- 09- 06。
网络载体时代 篇4
一、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 是对大量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和传播的过程, 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 积极接受正确的、有利于成长的思想的熏陶。所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去把握则需要谨慎行使。
(一) 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非常快速、便捷的教育途径, 同时, 这一条途径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胃口。我们都知道, 现在的高校学生喜欢上网, 对于他们来说, 网络世界内容丰富多彩、无所不能。所以,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角度来看, 这无疑是当前教育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 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通过手机微信、QQ、微博等现在流行的交流工具与高校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及时传播国家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根据学生思想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同时, 这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还能够准确把握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 优化网络文化。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 丰富了教学的模式, 增加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采取的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 讲课的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进行, 内容死板枯燥, 以至于很多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已, 对于学习的内容也完全限于死记硬背。将网络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以后,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 将网上的优良视频、文化引入到课堂中, 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像以前一样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了。网络教学的推出, 使得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越来越方便, 同时, 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家时政。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只能是正规的照本宣科, 很多的理论都非常空洞, 且教学的内容非常有限。但是, 现在不同以往, 通过互联网, 就能够时时刻刻了解国家的大事, 例如, 2015年国家举行的9·3阅兵仪式, 只要有手机或电脑, 通过网络人人都可以随时查看阅兵的盛况, 而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应当局限于课本, 国家的一举一动更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教材, 高清的视频、壮观的现场直播画面, 其对学生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是教材无法比拟的。
4.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学生虽处于大学的象牙塔中, 但是学习生活的压力也是无处不在的, 通过网络能够找到一个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 无疑是非常有利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二) 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是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 但是也应当看到,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出现了过度沉迷于网络, 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吸烟、酗酒,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摧残心理健康。过度沉迷于网络, 导致了抑郁、失眠、精力不集中, 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二是在网络载体时代下, 网络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 都是一视同仁的。对于网络上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 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同一个层面, 有时候可能学生接受知识比教师还快, 这样教师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学生利用网络可以独立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各方面权威知识或观点都直接公布到网上, 权威随着网路的普及已经不那么神秘。所以, 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已经不能够再以教材为主, 应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充分利用好网络进行教学。三是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和无序性, 网络无界限, 当前针对网络管理的规范制度相对来说尚且不完善, 造成学生网上的不道德行为经常出现, 造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困难。
二、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 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贴近生活。在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题,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工作的需要, 更新教育的内容, 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虽然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和主要内容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 教学的内容也应增加时代的信息, 使得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得以有效的解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最重要的是明确知道学生心理、思想的活动动向, 知道高校学生现在关注什么信息, 多站在高校学生的角度, 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来思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是纯粹的说教教育, 不能只是课堂上的教育, 更多地应当体现在学生生活的点滴活动中, 比如, 学校的宣传栏中、学生宿舍、食堂中。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接收知识, 而是共同探讨和交流。当前高校校园中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 自杀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些事件的发生决非偶然, 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关注高校学生心理成长、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已经非常迫切。
(二) 网络载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成长的高度, 高校应当在校园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校园环境不仅包括学校校园内的人文环境, 还辐射到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对于高校而言, 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积极净化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 及时将不合适的娱乐场所、网吧等进行封杀, 同时保持校园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 使得整体的校园文化干净整齐、绿化到位、环境底蕴丰厚。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关键作用。学校应当积极培育青年教师, 为当前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促进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 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通过整体的校园文化带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做一个有思想、有品德、有教养的社会良好青年。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 坚持从有利于教导学生的角度出发, 积极开展各类网络宣传工作, 创建各类网络交流平台, 并在日常教学中展开必要的心理辅导教学;加大对网络文化的宣传力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 培养专业的、熟悉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在很多高校学生都已经对网络很熟悉的情况下, 教师也不能够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应当及时熟悉网络技术, 避免出现信息、消息滞后的现象。加强网络学习, 及时了解网络上信息变化的动态, 了解当前国家思想政治发展的动态, 发现网络上负面的消息新闻, 并在实践中找到相应的解决这些负面新闻、消息的途径, 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尤其要注意要加大对网络文化的宣传, 进行思想品格教育, 预防为主,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选择正确的信息, 自觉抵制那些错误的、片面的网络信息。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价值观、人身观的修炼, 加强网络法治规定的学习, 教师本身应当知法、守法, 努力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工作中教会学生正确甄别各类信息和自我保护。
三、结语
网络载体时代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引导学生正确筛选网络信息, 充实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建立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 充分融入到学生当中来, 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薄明华, 曾长秋.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网络载体时代 篇5
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林巧华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文章就网络载体在思政工作中的意义展开论述,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有效应用网络载体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网络载体;思考
网络这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言论发表更加自由,信息良莠混杂,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引起价值观的混乱。由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该有效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政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构建一张全面的“网”,高效、快速、便捷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一、网络载体在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学生网民的比重达到了28.8%。从此组数据中可看出网络已深入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思维方式等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网络载体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工具,对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利用网络载体可使辅导员的工作更便捷快速。通过腾讯QQ、飞信、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辅导员可以将重要通知、工作任务即时发给学生或学生干部,特别是在手机上网已普及化情况下,通过网络远程“遥控”、监督、指导学生,解决了学生因上课、实习等原因不能面对面交流、指导的限制。其次,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发现学生思想、心理波动时能予以及时的疏导,及时控制住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利用网络载体可使辅导员工作的维度更广。按照16号文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这个比例使得辅导员不能与每位同学经常性的谈心交流,不能很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借助腾讯QQ、博客、个人网站等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学生的信息,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动态,拓展思政工作的维度;并且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没有被注意到的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从而及时遏制特殊学生的异常举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利用网络载体可节约辅导员的工作成本。借由网络载体,辅导员可在个人平台发布工作文件相关信息,或者给出相关链接,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简略发布通知,等待学生具体反馈,汇总统计。开展校园文化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文件、总结、图片和录像资料。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网络服务器保存原始资料。在这样的模式中,节省的不仅是实物成本,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节约了时间,更为未来工作的开展做出很好铺垫。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载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被当成学生的生活老师、学校的勤杂工,辅导员的地位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非常不完善,大部分辅导员对未来发展前景担忧,这样的局面一方面造成辅导员忙于学生管理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或学校各部门给予的临时性工作,较少机会参加包含计算机应用、沟通技巧等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职业认可度较低使得辅导员失去工作动力,不愿认真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其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工作的能力较低,不懂得建立和维护网站、不知道怎么屏蔽有害信息等。此外,在某些高职院校,计算机这一硬件设施配备不足,辅导员只能利用传统的谈心、下宿舍、短信等方式进行工作。
(二)、高职院校政工队伍(辅导员)在网络平台的搭建、管理上较为欠缺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却比较少,缺少管理和维护队伍,网站的板块单调死板,内容单一,点击率极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该作为校园网络平台搭建、管理主力军的辅导员们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激励机制、缺乏领导重视等原因疏于建设和维护。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载体提高思政工作实效
网络时代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几种重要的网络载体并予以有效应用。
辅导员及时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充电,可以通过同事交流、自学、参加培训等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网络载体,以利于在学生中开展工作。
1、网络聊天工具。目前常见的网络聊天工具(软件)主要有:腾讯QQ、MSN、飞信、UC、网易POPO等等。这些网络聊天工具(软件)大多属于免费、绿色的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不仅可以支持即时文字交流、语音通话、视频对话、文件传输等基本通讯功能.还可以支持群组聊天、收发邮件(短信)、网络文件共享、多媒体文件播放等,大多能实现与移动通讯终端连接。
2、网络信息平台有:学校公共网站、个人博客、BBS论坛等。学校公共网站是学校的门户网站.权威信息都会由学校官方发布。
3、网络服务通道。网络服务通道包括E—mail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信息检索及网络信息下载等几种方式。电子邮件(electromc mail.简称E—mail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在高职院校利用以上三类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师生互动的、有效的、便捷的沟通渠道,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各类信息的管理和规范。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大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好坏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刚进校的高职生,很容易被网上虚假信息迷惑、误导,随意发表或转发不良信息,或者沉迷网络游戏,或者上当受骗,甚至不知不觉中违法了。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常用的几种网络载体,而且要使载体的内容——信息合法、理性、健康。譬如,QQ群、BBS论坛这两个学生交流的活跃区,辅导员既要以参与者得身份参与其中发布各类信息,传达各种文件精神,参与讨论等;又要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兴趣的政治敏感性话题加以引导和教育,对低俗趣味的信息进行屏蔽,对网络病毒、攻击性信息进行妥当处理,对违法的信息及时删除等,做好网络信息的管理和规范。
第三、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形成思政工作的“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而且也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参与。网络载体作为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辅导员要通过这一工具与家长形成“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
首先,辅导员要借助网络载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例如,通过QQ签名、QQ空间,微博,博客等浏览学生发布的信息,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尽早发现问题,疏导教育;还可通过辅导个人博客等网络平台搜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作如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热门话题、就业信息、心理小贴士等材料上传上去,供学生阅读学习,将通过这些提示性、渗透性的手段,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载体与学生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借助网络载体如QQ、飞信、E-mail等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特别是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更需要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换,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等工作;另一方面,借助院系门户网站发布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发挥家庭(家长)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网络时代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不断学习和使用新的网络载体,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新性开展学生工作,把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与网络交流模式起来,实现网上网下的互补统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林佩云,曾雅丽,吴善添,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载体的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2] 秦明承,陈建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教学实践,2010(5)
[3] 陈富泉.网络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报,2009
(2)
[4] 冯军.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研究[J].希望月报,2007(9):12-13.作者简介:
林巧华,女,汉族,1983年1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EL: ***
E-mai: 754363912@qq.com
网络载体时代 篇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郧远源员[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远园-02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海量的数据。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建立了自己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对于高校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就是信息类型繁多。高校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仅包括文字,还有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等。这也要求数据处理人员有着高超的数据处理能力。
价值密度低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项特征。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在产生大量信息的同时,其信息的价值也随之下降。大量无用信息的掺杂导致了有用信息提取的困难度也大大加强。
速度快、时效高使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显著特征。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加强,但同时也提高了人们驾驭信息的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高校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国家所认可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其教育内容、方法的过于单一、枯燥,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成效不大,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的状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媒介将主流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传输给受教育者,进而形成受教育者自己的思想、品德。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这种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媒介。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处于教育者(主体)与被教育者(客体)之间,主要的作用就是连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它不能单纯地被定为实物或是活动,如会议的场所、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因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让主客体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实际物体或具体的活动形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
1静态载体
(1)实物载体。即将实际物体作为载体,比如开会时的场所、材料、设备等;理论学习时的学习材料、学习设备等都是实物载体。
(2)传媒载体。现在的大众传媒载体主要有印刷传媒和电子传媒两大类。印刷传媒有报纸、书籍、杂志等,而电子传媒则包括电视、电影、网络、广播等,其中网络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2动态载体
(1)管理载体。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结合,通过一定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这其实是用外在的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内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规范化、普遍化。
(2)文化载体。是教育者利用文化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
(3)活动载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置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变革
第一,实物载体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校的各种硬件设施都已经进行了更新换代,如由以前的板书、课本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传媒载体的变革,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最大的变化。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当你花一分钟看完一行字时,新浪已经更新了4万条微博,邮箱已经发送了十几万条邮件,百度已经有了百万次的搜索查询,QQ、微信也已经发出来几十条信息……除此之外,各种视频软件、媒体广播也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着信息。然而在几十年前,我们却只能通过书信、电报、报纸、书籍、广播、电视来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时间从几天到几分钟各有不同。如今,我们只需要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个搜索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一切消息。
第三,管理载体的变革。管理载体是指管理者将一定的规矩、制度通过组织体系,向被管理者展示,以此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习工作积极性的目的。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管理这个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要求学生从课堂上学习,管理方法单一,效果甚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已经加强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融入到高校机制、制度及学生日常活动之中。
第四,文化载体的变革。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通过书本文化来传递,内容枯燥乏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人群,有着无限的新奇想法与独特个性,他们敢于去想去做,渐渐形成了独特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校园文化等多种多样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相信可以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第五,活动载体的变革。进入了大学,每个人的时间都充裕起来,而且大学的活动也有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加学校活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学校晚会演出或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会。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多。有了大数据时代快速的信息流通,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也能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
五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的对策
1传媒载体变革的对策
(1)把传统传媒载体与新兴传媒载体相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手机、网络等载体成为人们身边必备的东西,尤其是网络更是无处不在。而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更是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淘汰。但我觉得传统传媒载体中的广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有很大的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学校里的,更有的是一直窝在宿舍里的,而且学习时间相对宽松。而校园广播是全校都可以听到的,所以高校可以在下午下课到吃晚饭这个时间通过广播,让学生播报这一天所发生的新闻、时事、微博热门等,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使内容不会太过死板,中间再配上一些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引起高校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高校也可以开通学习广播的微博,大家可以在微博里发表自己对于新闻时事的见解,广播台进行抽取宣读。也可以发表对广播台的改进意见等,通过网络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对于网络载体来说,高校应该有专门的数据处理人员,每天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了解学生的兴趣、思想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2管理载体变革的对策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求人才本身的作风正、思想高、管理能力强之外,还要符合新时代高校的发展。高校可以尽量吸收新鲜血液,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毕竟年轻人总是更容易交流,更有思想的共通之处,更加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2)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高校的规范化管理。这样能够营造出公正、公平的管理氛围,也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给予学生更多正能量的作风方式。
3文化载体变革的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数据的快速流通,各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这其中透露出的各种学生活动、校园建设、教学设备、管理方式等构成了每所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优化校园环境、丰富高校信息传播媒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4活动载体变革的对策
(1)丰富活动形式,注重实践教学。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为理论教学,主要以课本为载体,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所以我们可以加强实践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中,寓教于活动,能大大地提高教育效果。
(2)着眼于大数据时代,及时收集信息。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及时了解一些公益网站或贫困地区的信息,组织学生参加,从活动中进行思想组织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军党.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与创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4).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石国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4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
网络载体时代 篇7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思想政治
1.“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第一, 移动终端载体。移动终端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社会进步的今天, 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节奏也明显加快,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他们没有耐心去阅读大篇幅的文章, 更加倾向于快速阅读, 通过简短的阅读得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所以,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是碎片化的, 许多学生乐于在手机这种移动终端上阅读新闻, 了解社会热点事件。
第二, 微博载体。微博自出现以来, 受到许多大学生的追捧。微博中所应用的书写方式较为简单, 容易整理与编辑, 方便读者阅读。到目前为止, 微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个创新载体。一些高校不仅应用微博, 还开创了学校的微博, 在微博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地位动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是微时代背景下, 不良信息会通过微平台走到学生面前, 如果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坚定, 就会为其所动,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稳定性。
第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水准下降。信息反馈水准, 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会通过传统的方式将思想政治观点直接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理解与实践中将其转化。但是微时代下, 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
3.“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 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目前, 许多高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 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粉丝。但是, 学生对于学校官方微博的关注, 只是对学校各项事务十分好奇,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部分高校没有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 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微平台的趣味性, 利用大学生关注娱乐事件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微博, 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点, 将学生的兴趣与思想政治教学联系起来。
(2) 奋力缩小思想政治教育微距离。拉小微距离, 主要内容在于接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水平之间的距离, 缩小高校官方微博与学生微空间的距离。努力缩小微距离,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 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教师应当利用微平台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 及时发布科学有效的微信息。在微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不只是建立高校官方平台那么简单。在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之后, 教师还应当在微平台上及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究微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主要表现在发布速度及内容的及时两方面, 提高思想政治微平台的亲和力。除此之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内容的创新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社会热点事件, 有利于引起学生重视。
4. 总结
利用微时代的创新元素,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 利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感受, 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的需求,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琦, 沈涛, 杨艳琼.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红色德育载体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6) .
网络载体时代 篇8
那么学校如何利用网络平台, 积极开展网络校本教研, 提高网络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加强学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首先要明确学校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意义和未来的需求, 使学校每一位领导和教师了解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明确网络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小组成员还要负责维护、管理好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平台及相关的网络设备。同时, 领导小组还要及时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和意见, 及时做好相关软硬件的升级和更新, 以需求促发展。充分满足教师进行网络校本教研的各项需求, 为教师开展网络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
2 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以及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育教学, 较高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学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积极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并给予教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首先, 学校要强化学校领导及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加大培养学校信息技术骨干的力度。其次, 学校要系统的对教师进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训, 要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要为信息技术培训规划出固定的时间和人员, 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培训的质量。第三,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展自我学习。总之, 学校信息技术培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引导和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日常教学与学习的一种工具来使用。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还应使教师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教师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3 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协作教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利用互联网进行协作教研已经成为网络教研的一种普遍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协作教研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由不同的教研者跨越时空的限制对某一教研内容进行的交互与探究, 使研究者对教研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与掌握的教研过程。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教研, 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两种:协同探究与角色扮演。在这种网络环境中, 协作是公开的, 不同的研究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 这种教研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 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参与教研, 使教研的内涵更加全面化。这种教研模式具有自发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利用网络双向视频的交流功能, 可以更直接的开展网络教研, 消除教研过程的虚拟感;学校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提前公布某一教研的内容和时间, 并在规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网络教研, 以提高网络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做好校长在网络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
有人认为开展网络校本教研是教师的责任, 与校长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能否开展好网络校本教研, 关键在校长。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活动中, 校长往往游离于培训活动之外, 最多就是一个组织者而非参与者。如今, 校长是网络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 也是首席参与者。如果没有校长的积极参与, 那网络校本教研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校长要转变观念, 合理地制定规划, 为网络校本教研创造有利条件, 并在网络校本教研活动中做到率先垂范, 为教师树立榜样。校长必须明确自己在网络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网络校本教研的先行者, 更要成为一名支持者和鼓励者。校长的积极参与, 会使那些持观望态度或不愿参与的教师会因为校长的积极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校长还要使教师明确开展网络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而非“跟形式, 走过场”, 这样教师会更乐于参与其中。
中小学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改理念, 只有不断的积极探索, 在集体协作中不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每个人的智慧、经验和理念转化为集体的财富, 做到相互协助、相互交流, 资源共享, 才能让自己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走得更远。而网络校本教研将是最有效的手段。
摘要:当前, 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校本教研的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把网络引入到校本教研, 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已经是许多中小学的主要校本教研形式之一。网络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有效平台。本文以网络为载体, 从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技术培训、网络协作教研以及校长在网络校本教研中的作用四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下, 积极推进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网络,协作教研,信息素养,网络校本教研
参考文献
[1]丁玉祥.新课程观下信息技术推进校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与发展构想[Z].
[2]陈玉芬.浅谈新课标下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Z].
网络载体时代 篇9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各种信息互动载体应运而生, 人们俨然已经进入到“微时代”。此种情况下, 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微公益等新型信息传播工具来获取信息, 这些信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与此同时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机遇和挑战。对此, 应当在“微时代”背景下, 合理利用这些新载体来优化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微时代”的特点, 并且能够有效的落实, 能够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为以后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基础分析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的, 而是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逐步显现和应用的。因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应用是有一定基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微时代”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的情况下,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手机技术在不断的更新, 这使得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 以“微”为标志的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应运而生, 并以应用方便、信息获取快、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尤其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二) “微潮流”基础。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频频出现的各种微潮流, 如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公益等, 都在影响着大学生, 使大学生快速的融入到信息时代中, 并积极推动着各种信息的发展。微潮流使得以个人为主的多元化价值表达不断扩大和发展, 这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影响,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载体应用秩序、载体应用形式等方面受到冲击。
(三) “微群体”的基础。
尽管当下大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作为“微”标志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忠实应用者, 他们已经深受新型信息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成为微群体, 对热点、热议问题或事件进行扩散。所以, 目前广大大学生具有微群体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如若有效的利用这一特点, 则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现状分析
“微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的利用新载体, 可以创新和优化教育工作, 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从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现状来看, 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导致应用效果不佳。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被动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切实有效、规范合理的落实此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并没有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 反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冲击, 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动摇。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能力减弱。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价值观念通过系统的教育形式传达给大学生, 使大学生理解思想价值观念深受其影响, 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微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会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表达出来, 而在之后所产生的舆论信息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这就会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阻碍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应用的对策
(一) 搭建微平台, 鼓励大学生在微平台上讨论。
2014年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 全国90%的普通大学已经推出给自己的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聚集了大批学生粉丝围观。这种形式是高校顺应“微时代”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切实有效的应用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各高校应当积极搭建微平台, 利用微平台来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了解学生的思想等, 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在高校已有官方微博的基础上, 应当积极开通微信公共号、微公益等平台, 通过微平台来发表符合正确思想观念的事件、宣传思想政治及相关活动等, 促使大学生参与其中, 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 使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及时发布微信息, 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新载体来及时发布微信息, 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进而有目的的引导和影响学生, 这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为了使新载体有效被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利用新载体发布信息的过程中, 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 确保频率的及时性。也就是定时更新、发布微信息, 让学生能够经常看到与思想政治有关的信息, 进而使学生形成习惯性的关注,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其二, 内容的及时性。教育者在发布微信息时应以时下最新、最热门、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 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探讨。
结束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 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公益等新载体的开发和应用,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冲击。此种情况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合理利用这些新载体来宣传和教授思想政治知识, 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摘要:在“微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形成了挑战。所以, 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微时代”新载体来优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 本文同样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探究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应用, 旨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1]唐淑玲.“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4.
[2]牟艳娟, 林晋.“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社会科学家, 2012, (11) :114-117
[3]甘霖.“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5, (11) :104-104.
[4]余勇.“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金田, 2015, (4) :185-185.
廉政文化网络载体的构建与管理 篇10
一、信息网络化和廉政文化及其关系
廉政文化, 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 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 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有四个基本范畴: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 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 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 形成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用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
计算机网络“使单子聚集起来, 起到社会节点的作用, 为那些变动不居的单子培育起多重的可以随意选择的亲和关系。”信息网络化作为一种崭新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 处于一种虚拟环境状态, 有其自身的特点:1、交互性。2、便捷性。信息网络化让人们体验了“e网情深的精彩世界”, 但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 同时给廉政文化带来发展机遇。
二、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及给廉政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网络化的现象是内容广泛、资源开放、语言另类、角色虚拟、规范淡薄。虚拟生活凸显感性、个体、游离等后现代特征, 被形象地喻为“后现代游牧部落”, 网络规则的淡薄, 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现实的生活, 并受到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
网络存在的益处和负面影响饮鸩止渴固然不好, 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信息网络化存在许多问题, 但也给廉政文化带来了机遇:一是充实了教育内容, 益于学习;二是利于教育观念现代化和教育主体个性的弘扬和完善;三是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 丰富了生活;四是优化了廉政文化的环境, 拓宽了空间和渠道;五是在主客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更直接更便利沟通的桥梁, 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位一体”的网络廉政文化新模式。
信息网络化给廉政文化的挑战主要有:一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 容易导致人们思想迷失方向;二是垃圾信息对人们思想误导, 从而形成行为误导;三是网络过多介入人们生活, 导致网民心理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增强;四是影响廉政文化大环境;五是影响正常交往, 多数网民挂在网上导致关系“生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平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为我们利用网络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动力, 利用网络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一是受众面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3亿多, 居世界第一位, 平均每5个人就有1个上网。因此, 在网络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能将传播的效果最大化。二是包容性强。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几乎是无所不能。三是速度性快。没有时空限制, 可随时更新, 易抢得传播先机。四是参与度高。运用网络传播廉政文化, 网民既是观众, 又是参与者。有了参与, 廉政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说教的形式, 变得生动活泼, 丰富多采。
三、廉政文化网络载体的构建与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 利用网络进行廉政文化建设, 可以使社会各界网民通过网站了解到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最新内容, 也使廉政文化在网上的空间不断发展壮大。同时, 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宣传, 利用网络进行宣传舆论、传播知识, 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深、渗透力强, 群众关注程度高等特点。以时代的主流文化和旋律, 坚持正面宣传、反面警示, 倡导科学精神, 形成一个大宣传的格局, 可以增强廉政文化的宣传声势和效果。
(一) 廉政文化网络载体的建设有其自身特点。
1、互动性:开辟富有理论价值的BBS发表青少年自己的观点, 参与讨论、交流、反馈;
2、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德育课件来接受德育熏陶;
3、预见性:充分利用网络设计虚拟的德育社区, 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生。
4、“利他”性:源于“利他主义” (altruism) , 即为他人的无私行为。[1]
5、能动性: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 选择网络廉政文化活动。最终使网络廉政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茫茫的网海中, 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富有教育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绿洲。
(二) 廉政文化网络载体构建与管理的途径:
1、网络平台, 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实现教育日常化。
2、健全网络文化规范, 形成有效制约机制。
3、构建系统的网络监督体系, 防止行政权力异化。
4、培养网络宣传骨干, 提升廉政文化品位。
5、建设廉政文化网络载体要强化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是指网上实践主体对于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 构成了教育主体创新和学习的基础。当网络教育成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廉政文化就应当把网民的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这也是廉政文化网络载体建设本质上“自组织性”的内在要求。
6、实现线性教育与多渠道非线性教育相结合。
另一方面, 还要多渠道多途径地拓展廉政文化的载体领域, 积极探索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干群皆宜的宣传教育形式, 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如廉政歌曲曲艺、影视作品、公益广告、绘画漫画、博客贴吧等。
“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4]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从而改变了以往传统上单一的本本模式, 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新形势下, 加强廉政文化网络载体建设是时代赋予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廉政文化、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 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求和廉政文化要求, 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重要阵地。同时要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 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责任, 倡导以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监督机制, 从而使网络载体和廉政文化健康、创新、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庆红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12) :p49-50.
[2][3]董世军, 周占军.廉政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网络载体[J].新长征, 2008, (11期) :p56-57.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载体 涵义 特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覆盖面在不断地扩大,特别在高等学校,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涵义及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中所谓的“网络载体”即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大众传播丰富、生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涵义,必须理解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严格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介体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教育。第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只有把握这个两方面才能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涵义。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大学生又是接触和使用网络最为密集的群体,所以网络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特征
1、网络载体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高效性的传播途径。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具高效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传播速度的快捷、高效,信息更新快速,其信息更新周期以分钟进行计算,是其他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无法比拟的。这种便捷性有利于教育者通过网络及时传播科学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性。正因为如此,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网络载体信息的专门化和海量化。
整个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突破了国家、地域、民族的限制,将整个世界融入到一个地球村中来。以快速的方式将信息传送出去,并且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任何网友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并在网络世界中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并输出信息。其所传播的信息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
3、网络载体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网络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双向平等互动的空间。在这个平等互动的空间里,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积极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提供选择和引导的教育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体现平等性和交互性。网络载体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就为在网上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三、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1、以网络为载体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
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而这就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2、以网络为载体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网络传播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方式相比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同时,网络载体的运用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明确的的现代化信息观念,注重双向交流,形成网络管理组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等。
3、以网络为载体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为载体,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先进文化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使网络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接受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以网络为载体是在网络条件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应充分运用这一新的载体,大力宣传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等等,要努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动活泼,各式各样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陈万柏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网络载体时代 篇12
1 目前大学生浏览的主要网络载体调研
以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1400个学生为调查样本容量,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253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习惯浏览校内相关网络载体约占10.2%,每天习惯浏览社会主流网络载体约占89.8%。因此,可见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占据了大学生主要网络生活。
调查数据还显示,大学生目前每天浏览的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大致可分为四类:(2)
(1)专题网站与主题网页类,主要是大型门户网站或专题性网站,如网易、新浪等网站,大学生每天习惯浏览这类载体占调查对象的56.0%;(2)网络视频与图片类,如优酷、土豆、电子相册等类似网站,占调查对象的70.5%;(3)迅捷即时通讯类,主要是IM类网络即时通讯软件载体,如腾讯QQ、飞信、微信等,占调查对象的73.5%;(4)网络社区与微博类,主要是SNS和微博类社会网络载体,如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朋友等,占调查对象的74.6%。具体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几年前十分流行的BBS类网络载体,大学生浏览量急剧下降,仅约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3%,几年前大学生无法接受的实名制的SNS类网络社区与微博比重大幅提升,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4.6%。因此,通过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积极抢占吸引大学生的网络载体,注重工作实效性,切实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 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内容与主流网络载体的有机融合
由于社会主流网络载体所展现的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3)使得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呈现出不同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成为不同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主战场。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得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对大学生吸引效应强,占据了大学生的主要网络生活;另一方面使得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在管理的可控性上远差于校园自建的网络载体。因此,如何调和两个方面的矛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主流网络载体的有机融合,达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作用,应当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结合调研结果,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下功夫:
(1)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大学生主体导向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言,应遵循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把握其传播特点,增强在网上对大学生舆论引导的艺术、时机、节奏和力度的能力,同时大力支持优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上舆论宣传。特别地,应当积极探索由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网络监管和教育模式。如设立大学生网络思想工作中心,成员主要由大学生组成。通过招聘选拨出符合要求的学生,给这些人交任务,压担子,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求他们及时把握网络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网上舆论,化解和消除学生中存在的偏激情绪或错误的思想观念,促进问题的解决。大学生网络工作中心示意图如图1。
(2)利用迅捷即时通讯类载体的特点,提升教育引导的高效性。交互性强、方便快捷是迅捷即时通讯类载体的最大优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这类载体可以同时与一名或多名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润物细无声”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对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般都会面对上百学生,有时候可以利用QQ类载体的群功能,以一名群内成员的身份与其他学生坦诚进行交流,展开共同讨论,发挥引导学生理性地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隐性教育作用,对增强师生间的感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类载体拥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且受众面更广,辐射力强,速度更快,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建立飞信移动信息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活动载体教育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的强化作用。
(3)重视SNS和微博类社区网络载体,定位好两个“角色”功能。作为目前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类载体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大都采用实名制,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认识“朋友的朋友”,可以记录和分享个人的观念等等,(4)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成为SNS和微博类网络载体的主力军。因此,做好这类载体的关注、引导和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做一个倾听者,积极发现问题。大学生往往会利用这类载体作为手段记录生活的点滴、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乐于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观念以及宣泄一些不满的情绪等等,并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共鸣。通过网络表现自我的形式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针对这种自我表现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坚持“两多一抓”的原则,即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要多关注,对学生正面的表达内容要多认可,对学生反映出的消极内容要抓苗头”,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积极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发表正面言论,形成良性循环和扩散效应;其次,做一个引导者,积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开设有导向性的SNS社区、博客,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习、心理、社会热点、价值观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解答疑问,要从内容、情感和思想三个方面精心设计,以期达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效果。同时,坚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发挥教育的主体性。组建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示范效应强的“大学生网上评论员”队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有效地掌握和引导网上动态,大学生参与舆论引导比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突出网络视频与图片类载体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化。网络视频与图片类载体具有内容生动形象、手段灵活多样等特点,更符合大学生年轻的心理。例如,将真实的安全事故视频植入到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很强的安全警示效果。由于网络视频与图片载体的生动性、可视性的特点,有时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因此应有目的、有方法地积极搜集和整理出一批具有正面引导价值,同时而又具有影响力的视频或图片类网络载体,敢于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创新性地利用这类载体提供的丰富场景和立体式的表现形式,使选取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使学生加深印象、产生共鸣、引发兴趣,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总之,高校在不断加强自身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完善的同时,更应充分利用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吸引力和时代性强的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内容与社会主流网络载体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及时了解主流网络载体上出现的一些敏感、热点和深层次问题;一方面要开展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把进主流网络载体作为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坚持网上与网下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产生共振和谐的机制,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平台。
摘要:高校应面对社会主流网络载体占据大学生主要网络生活的客观事实,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主流网络载体的有机融合。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把主流网络载体归类成四大主要模块,发挥学生主体性,设立专门机构,针对不同模块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与时俱进,切实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网络思想教育,主流网络载体,专门机构
参考文献
①喻运斌.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06(2).
②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
③李育全,王娜.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