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与指挥

2024-05-24

调度与指挥(精选12篇)

调度与指挥 篇1

0 引言

指挥调度系统属于语音通信系统, 在硬件组成上不算复杂, 但是系统一般比较庞大, 牵扯的通信设备较多, 关键点也较多, 系统内部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繁杂。指挥调度中通话质量直接关系到指令的正确下达和接收, 无论在任何状态下都要尽量保障系统不出现任何问题。

1 调度系统性能简介

指挥调度系统在出海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统以提供通播扬声调度功能为基本设计目标, 系统结构的扩展性好, 最多可以分出40个群, 每个群可以拥有1个群操作控制台 (或指挥单机) 和最多59个下级用户。各群可以各自拥有独立的操作控制台或指挥单机, 也可以拥有统一的操作控制台。可以人为地将群分成多个级, 级数不限。

2 船载调度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不同的故障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故障分析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分析各种表现形式, 找出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故障的地点, 以便排除。通信设备如果使用频率高那么故障率也相应较高, 对于指挥调度系统也是如此。为了使故障分析工作有章可循, 下面我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典型故障。

(1) 调度主机硬件故障

在对调度主机的故障进行分析时, 首先要排除外部线路与调度单机的故障原因。然后依照故障现象进行故障部位及原因的判断,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是主机故障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 二是主机整个系统调度用户无信号和操作控制台异常等故障时, 三是倘若整机运行正常, 但只是个别用户或中继存在故障, 则只须替换备用的用户或中继电路板。

(2) 调度单机无法完成初始化故障

调度单机是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决定指挥调度信息的畅通。单机无法完成初始化, 首先使用万用表直接测试终端的两根线, 电压为-48VDC则可以初步判断该用户线与交换机连接正常;其次观察用户单机加220VAC后左下角电源指示和发话指示灯全亮, 若能检测到调度主机的电压则其左下角的发话指示灯会熄灭, 只有电源指示灯亮。最后正确操作单机若能正常通信则该终端线路畅通, 若不能通信可以检查单机或者重复上述检查。

(3) 调度线路故障

调度线路故障主要包括线路短路、断线等故障, 主要表现为更换好的单机无任何反应或无电压, 其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一是水晶头连接线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 二是单机模块或插座接触不良, 三是单机插座来线无电压引起的故障, 应检查调度单机至配线箱线路是否短路、断路, 若出现短路、断路时, 则可用另一组空余备线代替。

(4) 调度中继用户故障

在出海期间, 岸船间进行语音调度通信, 需在调度主机和终端设备之间增加延伸路由方可进行语音通信, 如果调度主机和终端或者两个独立的调度系统之间通信距离较远时, 需要借助中继系统, 为了满足远程传输的要求中继系统对语音编码后再传送, 因此容易出现在更改通信的物理路由时物理链路畅通而语音失步、失真或嚣叫等现象。

针对该现象, 可以对调度主机和终端远程模块进行环路测试, 即可判断调度主机能否正常收到对该终端发出的语音信号。如图1所示, 对于两个独立的调度系统互相级联时步骤方法为:一是先对中继A端进行做环路操作, 此时分别检查A、B两系统语音失步失真现象是否消失, 能否正常通话, 再次对中继B端进行做环路操作, 此时也分别检查A、B两系统语音失步失真是否消失能否正常通话;二是在上述的两次检测中如果任何一方出现现象未消失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故障点就在哪一方面的系统内部, 此时核对出、入系统两个方向的路由直至查出故障点;三是如果上述两次检测中各自都能正常自己发出的语音那么故障出在中继路由上;四是分段排查核对接口型号或编码器 (或保密机) 编码方式等直至查出故障。

(5) 调度电源故障

调度主机的电源应采用华信通一、二次电源结构。其中, 一次AC/DC模块电源输出的48 V电压作为用户馈电和二次电源的输入, 而二次DC/DC模块电源输出的5V, 12V, -5V, -12V电压则作为KCPU等控制公用电路部分的供给。

3 指挥调度系统的维护措施

(1) 控制好机房温湿度, 保证在正常范围内。

(2) 加强管理机器周围不得堆放食物, 这样避免蟑螂、老鼠对调度主机及各类线缆进行破坏, 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调度主机出海期间通常一天24小时正常工作, 遇到在码头或休息期间尽量断开电源, 这样即可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4) 日常维护过程中要预防静电, 调度主机应远离产生噪音和电磁干扰的装置, 避免导电物体穿过风孔或散热网进入主机。

(5) 定期对机柜灰尘进行清理, 清洁时不要直接用液体及喷雾清洁剂进行清理, 避免液体流入工作电路。

(6) 定时检查电压情况, 机器电源采用是额定电压值, 当电源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断开电源与电路, 以免造成损失。

4 结语

调度主机故障现象是多样的, 其原因也是千变万化的, 要求在进行故障分析的时候, 尽可能全面、详尽地了解故障现象以及灵活地运用故障分析方法。当然, 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和设备知识, 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断地工作实践和总结。只有这样, 思路才会开阔, 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会加强。

参考文献

[1]张友胜, 赵钊, 刘振岭.一种新型综合指挥调度系统[J].无线电工程, 2008 (06) .

调度与指挥 篇2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相继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路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在此,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为背景,总结了建设路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建议.

作 者:梁平杜世敏 Liang Ping Du Shimin  作者单位: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刊 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U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路网   调度指挥系统   建设  

调度与指挥 篇3

关键词: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安全;调度指挥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为了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对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大风、暴雨、大雪等)及异物侵限等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汇总各类检测设备的监测信息,实现监测信息分布获取、集中管理、综合运用,全面掌握灾害动态,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报警和预警功能,依据灾害严重程度立即采取相应紧急措施,防止或减轻因灾害引发的损失,避免次生灾害,并为调整运行计划、下达行车管制、抢险救援、维修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依据,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保障。

2、渝利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功能与运用

2.1 系统简介

渝利线是成都铁路局第一条使用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线路,因为地处山区,该系统具备大风监测、雨量监测和异物侵限监测功能。渝利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在沿线通信基站共设置23处基站监控单元、23处风监测点、14处降雨监测点、6处异物侵限监测点。系统设置了1处调度所终端、1处工调终端、1处工务终端、1处通信终端。

2.2 渝利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功能与运用

2.2.1 风监测

(1)系统提供风量告警功能。根据线路状况、列车类型,设置风的告警门限,列车调度员应及时向相关列车发布大风报警临时限速调度命令。

(2)提供历史数据存储、查询、分析。

(3)环境风速不大于30m/s,运行速度不大于120km/h;环境风速大于30m/s,严禁动车组列车进入风区。

2.2.2 雨量监测

(1)实时采集雨量数据,并将降雨量信息及时上传给工务及调度终端。

(2)雨量存储可以记录整个降水过程,包括时段值和累计值。

(3)能随时接收各监测点发送的数据,并存储建立数据库和形成降雨量统计报表,同时具备检索、查询等功能。

(4)限度预案:根据成都铁路局的防洪文件规定,根据小时连续降雨量共设置“出巡”、“限速”、“封锁”警戒值,并发出相应的告警。

2.2.3 异物侵限监测

(1)监测侵入铁路限界的异物,根据告警条件触发列控、联锁系统。

(2)当异物侵限导致双电网断线时,防灾监控终端自动告警,同时向列控联锁系统发送异物侵限告警信号,进行列车联动。

(3)当检测到双电网的一路电网中断时,防灾监控终端发出单电网告警信息,但不向列控联锁系统发送异物侵限告警信号。

(4)异物侵限告警后,在异物侵限设备未修复前,经相关程序确认后,列车调度员可操作系统“上行临时通车”、 “下行临时通车”按钮恢复行车。

(5)异物侵限告警现场恢复之后,方可进行电网恢复。

3、调度指挥安全卡控点

根据渝利线技术设备情况,我认为在渝利线行车调度指挥的工作中,应严格控制以下安全卡控点:

3.1 调度台值守

列车调度员必须死盯死守调度台,因故离台时,须告知列车调度员,保证设备随时处于监控状态。

3.2 告警信息的确认及记录

(1)凡接到告警信息时须认真阅读告警内容,严禁未确认内容就进行点击确认。

(2)确认告警等级、影响范围,对照运行图核实影响车次。

(3)根据告警信息正确处置,情况紧急时立即指示司机立即停车或降速运行。

(4)做好告警信息的记录工作,当多处集中告警时,正确完整记录告警信息为行车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3.3 限速调度命令的发布

(1)列车调度员在发布命令之前,应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并听取有关人员意见。

(2)拟写调度命令时拟写限速里程必须与告警信息限速里程保持一致,并根据限速里程正确选择受令车站。并设置列控限速数据。

(3)审核命令必须执行“二人确认制度”。

(4)列控慢行设置必须执行核对、审核、确认制度。

(5)无线调度命令传输卡控:命令下达后须确认司机签收状态,遇未签收时,使用调度电话与司机核对接收情况;遇列车在进入关系区间前仍未接到调度命令(包括使用列车调度电话发布),立即布置车站拦停列车,交付书面调度命令。

(6)取消列控限度调度命令时,必须确认没有正在执行该限速的动车组列车。

(7)受一个有源应答器只能设置三处慢行的限制,在需要设置合并慢行时,必须执行按最长距离、最低限速值的原则进行设置。

3.4 应急处置关键点

(1)渝利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发出限速告警信息时,对来不及下达调度命令的列车,列车调度员立即向司机发布降速到限速值以下及注意运行的口头指示。

(2)接到异物侵限子系统灾害报警信息后,在设备管理单位检查人员到达报警点前,一是列车调度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查看情况的不确定性;二是必须经设备管理单位检查处理并具备放行列车条件后,方可组织列车运行。

(3)详细掌握本台管辖区段内所有异物侵限监测点为工跨铁还是隧道口。异物侵限子系统故障导致系统不能反映现场情况时,故障未恢复前,在看守人员未到达异物检测点前,列车调度员应下达限速120km/h及以下(异物侵限监测点为隧道口时,限速40km/h及以下)注意运行的调度命令。

4 、结束语

调度与指挥 篇4

核事故主要是指那些有可能对广大公众造成异常照射的超临界事故或(和)放射性物质严重泄露事故。一旦核辐射事故发生,救援人员应携带核应急监测终端,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将现场采集并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监测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及时了解情况做出快速反应,以应对紧急情况,将损失减到最小。但是,传统测量或监测需要人员对仪器实时看护,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人员的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1 技术方案

核事故后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阻隔了事故处置与救援人员的正常进入,因此在对未知放射性强度的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前,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移动式的核辐射环境实时监测设备,实现对事故现场的核辐射程度、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与现场视频的监控,指挥人员可在远程查看,全程指挥救援行动的开展。整个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1.1 远程测控终端设计

远程测控终端采用小型数控车形式,主要对现场的核辐射指标(γ辐射剂量率、总α、总β)、环境指标(温度、湿度、VOC、气压)和语音视频进行数据的采集,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1)前端的各种探测器与传感器,可将环境中的相应信息量化为标准数值,包括有γ辐射探测器、α探测器、β探测器、温湿传感器、VOC传感器、气压传感器。

(2)处理控制模块,模块对各个探测器与传感器有控制功能,同时响应用户的各种指令,完成指令的执行,模块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算法和协议、系统电源管理等部分,是整个设备的中枢。处理控制模块的功能是实现系统中各设备的调度使用和数据的处理。系统中采用的处理器为Atmel公司推出的MEGA16处理器,处理器负责对各探测器输出信号的采集、无线遥控履带车的控制、系统电源的管理等功能。

(3)设备正常工作需要的其它模块,主要包括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通信模块包括履带车无线遥控通信、无线音视频采集通信与本地有线通信。无线遥控通信实现与现场外的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数据无线交互,包括现场数据信息的传送、中心指令的接收。无线音视频采集通信部分采用1.2GHz微波实现将摄像头和拾音器采集到的音视频无线传送到控制中心PC机进行播放。本地有线通信主要为满足本地存储需要,直接存储各种重要信息到处理器内部EEPROM中。

1.2 指挥控制中心远程测控信息系统

指挥控制中心的远程测控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系统在IIS上提供Web服务,空间数据采用百度地图API完成连接,现场采集信息与系统运行数据采用ADO.NET连接。用户在任何能接入系统的计算机中的浏览器中进行登录,即可使用系统提供的所有功能。

系统采用RIA(富互联网应用)技术在浏览器端提供高交互性的较流畅的图形丰富美观的应用。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核辐射指标展示、环境指标展示、在线视频、在线音频、救援队伍跟踪等。指标展示拟采用曲线图与数据表格图文结合方式,图形和数据采用后台静默方式自动更新。系统数据显示界面如图2所示(采用的模拟数据)。

2 结语

本文中硬件系统采用具有高稳定性的AVR处理器MEGA16,具有运行稳定,扩展功能强大等特点。音视频采集采用1.2GHz微波传输方式,具有图像清晰,传输距离远,不受第三方运营商限制等诸多特点。另外,履带车以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其供电电源独立,不影响测量部分电源系统。配套的远程测控信息系统采用静态实时刷新技术,实现了数据与视频的实时监测,可有效应用于核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中。

参考文献

[1]蒋维华,张宪民.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180-182.

[2]中国会议.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阳,2010.

[3]刘振景.辐射场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处理[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调度与指挥 篇5

为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指示要求,突出“实战实用”不搞“花架子”,将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建成我省综合指挥的“先行军”和“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挥中心聚焦为“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众应用、企业发展”服务,构建基于即时数据的情况调度工作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充分集成共享,重要情况的统筹指挥调度,重大部署的数字化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挥调度提供平台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指挥中心一期重点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项,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部门衔接协同,建立值班值守制度,根据数据动态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系统数据对接情况,分批次入驻指挥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实现五大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

政法、应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五个部门业务及技术人员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及交通执法指挥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五个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并启动系统提升工作。

1.“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x人入驻指挥中心。依托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系统,适时会商研判社会治理趋势规律,统筹协调处置和应急指挥,实现重大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的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构建平安地图,依托“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平安地图”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详情、重点人员信息等因素,立体化展示平安创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元素;基于网格员上报事件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功能,增加频发关键字统计功能,形成每月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实现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事件数据能够实时推送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部门;推进与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联通对接,比对省级事项清单、数据规范,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实现省、市、县、乡、社区、网格六级纵向贯通;依托“全民网格员”活动,实现“爱”APP与“全科大网格”APP互联互通,全体市民可以通过“爱”APP实时上报各类事件。

2.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并将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同步中心,实现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指挥中心组织接入相关部门涉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信息系统,为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3.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并根据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方案,完善指挥调度功能。下一步,开发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信息预警、告警、综合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支持全闭环处置;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网络,入海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逐步铺开建设;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对接工地扬尘监控、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与危固废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整合。

4.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

市交通运输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重点营运车辆主动预防系统全覆盖。整合交通视频资源,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推送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交通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动态数据资源(对接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企业平台)。加强与应急、城管、政法委、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交通运输应急事件联动的一张图一体化指挥。

5.数字城管系统

市城市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业务对接、系统升级、行业调度指挥,确保高效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同步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应用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环境卫生监管、园林绿化监管、渣土运输管理、市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子系统。同步完成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平台对接、感知设备硬件部署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改革工作专班。成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xx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大数据局,下设六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该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建立指挥长值守机制。构建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值守,各入驻部门一把手任指挥长,各入驻部门班子成员轮流任值班长,各入驻部门工作人员为具体工作调度员的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中心负责部门间的系统对接、系统运维、数据共享、综合调度和分析研判,并在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级分管同志定期或者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体制,加强入驻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响应解决问题,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会同各入驻部门测算入驻指挥中心经费及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审核后统筹相关资金予以保障,以后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由市大数据局加强市党政信息化资金统筹,优先保障入驻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协同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入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双管人员进行季度管理和考核,按季度通报工作实绩,着力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入驻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

佳讯飞鸿:指挥调度通信行业龙头 篇6

财务数据显示,佳讯飞鸿经营业绩在近3年持续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1.57%。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发行21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项”等项目。

行业龙头地位优势明显

佳讯飞鸿是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国防通信网设备器材进网许可证及欧盟CE认证等多项认证,承接了多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参与了指挥调度通信产品标准的制定。公司研发能力突出,已完成了硬件产品开发平台建设,拥有6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22项、已注册或被受理的专利185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公司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和FH-V088应急通信综合接入系统已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从国内外竞争格局上看,目前国内指挥调度通信产品市场,以美国哈里斯、佳讯飞鸿、江西联创、以色列塔迪兰等厂商的市场份额位于前列。而佳讯飞鸿连续多年在铁路、国防、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整体市场份额达到10.4%。并为包括国庆60周年阅兵、北京奥运安保、“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项目、“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工程、青藏铁路建设、“长城2号”国家反恐演习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提供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及服务,具有高认可度和品牌优势。

不仅如此,随着佳讯飞鸿分销渠道建设的不断完善,2007-2009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9.66%和21.20%。从毛利率来看,随着多媒体指挥调度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及防灾安全监控产品等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拉动,公司综合毛利率呈现出上升态势,盈利能力稳步增长。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为满足管理沟通方便、快捷、高效的要求,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各应用领域保证业务运营高效、安全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交通运输的运行调度、国防的作战指挥、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各行业或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组织都需要便捷、高效的通信指挥,都离不开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是其日常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通信设备,被众多企业纳入了信息化投资的重点进行规划和建设,其市场规模随着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的提高也相应增加。2009年,中国指挥调度通信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21.50亿元。在未来3年,随着本行业下游行业经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行业市场的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20%。据数据预测,我国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市场未来2年的总规模将达52.30亿元。

募投项目增强效益

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篇7

随着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公安通信已从早期的单纯依赖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机, 发展成为运用有线、无线、卫星、网络、视频等多种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阶段。在这种背景下, 整合多种通信手段, 建设具有强大信息支撑, 能够综合分析研判, 可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统一的一体化通信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 全国公安机关已经自上而下建设了多种类型的通信系统, 具备了有线、无线、卫星、视频等多种通信手段, 为全国公安机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但是, 由于这些系统建设处于不同时期, 多按照行政区划, 分级、分层、分片建设, 相对独立, 技术手段单一, 未能有效整合, 无法形成互补, 缺乏信息支撑, 通信保障信息化含量较低, 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通信服务保障时, 存在人工转接环节多、通信建立时间长、语音图像质量差、信息支撑能力弱四大问题。

2. 目标与意义

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发的“公安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是全国公安机关“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平台立足常态、着眼应急, 通过系统集成、信息共享, 创建“横向一体化、纵向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新体系, 变单纯的层级指挥为单兵指挥与层级指挥相结合的综合指挥新模式, 满足了公安一体化指挥“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动、能研判、防得住”的警务实战新需求;同时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 实现公安机

(图片来自网络)

关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提升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看得见”是指依托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和视频平台实现“图像能调出、现场能看清、轨迹能刻画、警力定位准”的目标;

★“呼得通”是指整合公安有线、无线、卫星、移动警务等多异网异构通信系统, 一键直达单兵, 实现点对点、多对多的语音通信;

★“调得动”是指以统一指挥为前提, 以减少层级为关键, 以快速反应、精确打击为目标, 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警种的协同指挥合成作战;

★“能研判”是指通过集成警用地理信息、视频、人证核验、北斗定位、通信基站、交通卡口、旅馆、网吧、行政办公等系统和平台, 汇聚人员车辆定位、人员聚集监控、信息关联分析、行为轨迹追踪、治安态势监控、警情预测分析等数据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为实战指挥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防得住”是指通过人证核验、交通卡口、流动人口数据与五类重点人员数据的比对手段, 结合警情研判结果, 合理规划警力部署, 充分利用警力资源, 从而实现有效预防预警的勤务部署科学化作战目标。

3.平台架构及创新点

3.1 平台架构

平台架构立足公安专网, 通过成熟可靠的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地理信息、视频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 将公安现有的各个通信系统进行集成与融合, 并且以更高层次的通信、视频、数据应用等形式展现出来。平台融合了警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联网、警务综合、接处警、行政办公、值班备勤、人证核验等公安信息系统, 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既可“自上而下”又可“横向铺开”的多异构融合网络, 构建了具有一体化、扁平化等先进特征的新一代公安通信指挥体系 (见图1) 。

3.2 创新点

1) 应用与实战一体化

平台融合集成了警用地理信息平台、视频综合平台、值班备勤系统、网格化巡控、位置定位服务平台, 结合一体化指挥平台、大型安保、智能预案等功能, 实现了实战指挥中平台一体化, 解决了指挥员为了完成指挥需要学习多个平台并在多个平台中切换的弊端。

2) 数据与研判一体化

平台目前规划建设地区60多个热点图层, 通过平台可清晰查看到各类公安处置资源、实时动态警力、静态警力以及公安检查站、清真寺等敏感场所, 平台通过对警情数据展开热点、重防区域、四色预警研判分析, 可发现某类案件的高发时段、高发区域等, 解决了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处置资源、敏感场所、重要出口等数据的“抓瞎”问题。

3) 通信与指挥一体化

为进一步落实整体防控和精确打击的要求, 平台通过对信令网关跨网段路由技术、媒体网关交互技术进行攻关, 突破了异网异构、异地远程等技术瓶颈。完成了有线电话、手机、PDT数字集群、模拟集群、移动警务、卫星通信等多异构网络通信手段的融合与互联互通, 解决指挥员在指挥调度过程中需要手持多种通信设备的负担, 使公安实战过程中通信成本降低, 有效提高了公安通信指挥的扁平化与实战化水平。

4) 部、省、市、县四级调度一体化

平台突破了异网异构、异地远程等技术瓶颈, 可在全国形成一个既可“自上而下”又可“横向铺开”的应急指挥调度网, 实现部、省、市、县实战指挥一体化。

4. 应用实例及前景

4.1. 应用实例

“公安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已经在公安部、新疆公安厅、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等新疆15地州公安局、宁夏银川市公安局等多地完成了应用推广, 并即将在多个省市地区承担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工作。以新疆地区为例, 平台页面如图2、图3所示。

4.2. 平台前景

平台将以公安专网为骨干网, 可以完成PSTN (有线电话网) 、警用无线网、3G移动网等警务指挥调度资源网的融合, 同时依托于公安专网可以进行城域网络延伸, 实现异地远程、异网异构、实时同步指挥调;而且它对公安用户现有设备无任何改变, 具有超强的植入性和融合性, 必将有效提高公安应急指挥的调度效率和速度。

“公安一体化指挥平台”贴近当前社会各管理领域对指挥调度业务的实际需要, 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应急指挥调度领域, 适用于公安、消防、城市管理等各行业所涉及的应急指挥调度业务, 普及面宽、覆盖面大。

5. 结语

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公安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 在实战中真正实现了指挥一体化、应用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和作战一体化, 有效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指挥通信调度能力, 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为构建城市中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我国新一代公安应急指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要: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是智慧城市中应急指挥一体化的典型实例, 是立足常态、着眼应急, 通过技术融合、系统集成, 搭建横向一体化、纵向扁平化的指挥调度模式;变单纯的层级指挥为层级指挥与“点对点”指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实现“指挥能畅通、命令能直达、图像能调出、现场能看清、数据能汇聚、轨迹能刻画、打防能精准”的目标。

调度与指挥 篇8

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是专用调度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由语音调度主机、调度控制台和调度终端组成。不同行业的调度业务实现方式不同, 传统的全双工会议,在会议期间如果大量用户发言, 会产生啸叫; 如果是全单工会议,会议主持人听不到会议成员的发言,阻碍了会议的互动。本文介绍指挥调度系统中一种特殊会议———通播会议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同时在线、分时生效的控制策略,由调度控制台对单双工成员自由控制,可满足电力、轨道交通、政府和军队等行业调度应用。

1通播会议及功能

语音指挥调度会议系统中大量模拟用户加入会议,会造成语音干扰,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通播会议,这种会议由分群、越级、分割、屏蔽和电平调节等一系列功能组成。

通播会议: 由调度控制台控制的一种特殊会议, 调度控制台以广播方式对群内调度终端实施指挥, 通播会议中被调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通信,只有调度控制台与被调成员之间是双向语音通信[1]。

分群功能: 系统根据指挥要求,分出多个群,调度控制台控制每个群内用户的语音通信。

越级功能: 群内调度控制台可以提升群内成员级别,普通通播成员升级为越级成员,越级成员的听说级别和调度控制台的一样,即越级成员与群内其他任意成员是双向话音链路。

分割、屏蔽功能: 在分群通播中为避免指令下达互相干扰,调度控制台根据需要对被调用户的听、说通路分别控制,分割是调度控制台切断群内被调成员的听链路,使其听不到群内任何成员的声音。调度控制台通过分割普通被调用户阻止其收听调度控制台和越级用户之间的通话,同样调度控制台通过分割越级用户阻止其收听指挥员和下级用户之间的通话; 屏蔽是调度控制台屏蔽被调用户的讲链路,阻止其声音传到调度控制台和越级用户,但是被屏蔽的用户能够接收调度控制台和越级用户的指令。

电平调节: 所有调度终端的声音大小可以通过电平形式显示在调度操作台上,通过调度操作台可以直观、准确地找到通播会议中的噪音来源。调度操作台可以调节被调用户的发话声音大小。这一系列调度会议功能形成以语音调度主机为中心,调度控制台为控制点的点对多点的会议系统。

2系统组成

语音调度系统由语音调度主机、调度操作台和调度单机组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调度主机作为语音调度系统的核心设备,配置各种接口板与外围终端连接,接收调度操作台的指令,完成对调度单机的语音控制。主要功能包括: 连接关系的设定与管理、语音交换时隙控制、噪声抑制和线路驱动等功能。

调度操作台为指挥操作员提供可视化界面,指挥操作员通过调度控制台将调度指令发送给调度主机,调度主机按照指令对调度单机的语音进行控制, 并将当前调度单机的听说状态返回给调度操作台。

调度单机作为语音接收和发送者,产生的模拟语音信号通过用户接口单元转换成PCM信号发送给调度主机时隙交换单元,调度主机会议单元从时隙交换单元合成需要的会议; 会议合成的声音通过时隙交换机单元,交换到对应的用户接口单元,用户接口单元将PCM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传送给调度单机[2,3]。

3系统实现

通播会议的系统硬件架构是以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在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基础上,增加电平单元,修改会议单元来实现通播会议和一系列功能。

3.1系统硬件架构

调度主机中与会议相关的硬件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主控单元、会议单元、时隙交换单元、电平单元、以太网交换单元、调度控制台接口单元和用户接口单元等。

主控单元: 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告警检测、连接控制和呼叫控制等操作,是系统的核心设备,采用双热备份系统设计,支持热拔插。

时隙交换单元: 是一个时分结构的无阻塞交换网络,完成主备用交换网语音处理及交换、会议和信令扫描工作。

会议控制单元: 负责会议端口管理和会议混音。

以太网络交换单元: 主控CPU、电平单元与其他电路板的数据消息通过网络交换单元传递。

调度控制台接口单元: 调度主机与调度操作台之间是ISDN 2B+D接口,在两线上传输144 kbit/s的数字信号,信号分为2个B信道和1个D信道。 B信道用于传送数据和语音,D信道用于传送信令。 每个B信道的速率为64 kbit/s,D信道的速率为16 kbit/s。

用户接口单元: 完成模拟用户的接入。

3.2硬件关键技术实现

会议控制单元是整个调度会议实现的核心单元,会议桥产生器支持256会议桥/端口。256个会议端口和外围端口一样在PSA ( Port Structure Array) 中具有相同的PCM SOURCE和PCM ATTEN控制寄存器。此外,所有会议端口在PSA中还有一个会议( CONFERENCE) 控制字。PCM SOURCE寄存器选定一个来自系统中任何SOURCE的PCM端口,包括外围电路、PCMX、PCMEX、会议发生器输出或者信号音发生器输出。会议发生器将压缩的源PCM转换成15 bits的线性码,并按照本会议端口ATTEN寄存器中的数值衰减幅值。会议单元以2的补码形式对PCM进行操作[4]。

会议单元的会议算法是对会议所有成员端口当前PCM采样的线性累加运算。对每一个成员来说, 当前的采样值被累加到和数上,同时上一次的采样值则从和数上被减去[5]。

形成通播会议需要合成2种会议端口: 一种是会议组里所有会议端口的采样和; 另一种是根据CONFERENCE控制字的设置,会议组中越级用户与会议发起者的会议端口的采样和。

3.3系统软件架构

调度主机软件从结构上划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2B+D接口模块、调度分机接口模块、会议端口控制模块、电平服务模块、数据库及配置模块、操作维护模块、邮箱模块和TCPIP传输模块等。

调度主机软件模型如图2所示。

3.4软件功能模块

TCPIP传输模块: 完成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传输层协议的管理; 接收电平服务模块的的数据,并转发给2B+D接口模块; 接收操作维护子系统的数据,发转送给数据库及配置模块。

2B+ D接口模块: 完成解释调度操作台接入模块上报的各种事件,实现会议呼叫分析、会议命令控制和资源请求等。

调度分机接口模块: 负责检测并上报所有与电话有关的动作,例如终端用户的摘机、挂机、拍叉簧和拨号等。同时根据主机的命令,向终端用户播放各种信号音,如拨号音、回铃音和忙音等。

会议端口控制模块: 会议端口控制模块响应逻辑资源请求,实现会议资源分配。该模块管理所有会议资源的状态,在收到调度操作台的会议资源请求时,给指定会议分配会议口; 分配足够的会议端口后,会议端口按照控制指令连接对应的调度分机端口,这样调度分机的讲话混入会议,会议混音后传输给调度分机。

数据库及配置模块: 负责会议的分组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生成、修改和各种参数的配置。

操作维护模块: 负责系统的维护和诊断的操作, 准确定位故障原因及位置; 负责接收数据库维护数据,通过TCPIP协议转。

3.5功能实现流程

通播会议的建立流程如图3所示。

通播会议的建立步骤如下:

1操作人员首先通过操作维护终端配置通播会议号和会议成员,会议的信息存储在数程库中;

2调度操作台向调度主机申请召开某个通播会议,调度主机收到操作台请求,根据会议组号从数据库中查询会议成员;

3会议端口控制模块根据会议成员数量申请会议端口资源创建通播会议;

4会议端口控制模块控制硬件会议单元合成会议混音端口;

5调度主机通知调度操作台会议建立成功,并发送会议成员状态。

通播会议建立后,后续一系列功能实现如图4所示。

通播会议的功能实现步骤如下:

1通播会议建立成功,调度操作台给调度主机发送越级命令,会议单元重新进行会议混音;

2被越级成员的讲链路送到会议单元混音,会议混音端口在送给会议成员之前,减去了成员自身的讲话声音,这样每个成员即能听到其他成员的讲话,又避免自己说话的回音。

3调度操作台向调度主机提出分割申请,时隙交换单元会把成员的听链路与会议混音端口断开, 这样该成员听不到会议的声音。

4调度操作台向调度主机提出屏蔽申请,会议单元中不再混合该成员的讲链路,会议混音端口中没有该成员的声音,其他会议成员就听不到该成员的讲话。

5调度操作台调节某成员的电平。例如某成员讲话声音大,调度操作台为了降低该成员在会议中的讲话声音,调度主机调节发电平,时隙交换单元将该成员的讲话声音衰减后再进行会议混音,其他成员听到该成员的声音就降低了; 反之调度操作台调节某成员讲话增益,那么会议其他成员听到该成员讲话声音就大了。如果某一个成员认为听到的声音小,调度操作台可以单独调节该成员的收电平。

4测试验证

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是靶场指挥调度中必不可少的通信系统。由调度操作台统一控制的会议方式被广泛应用。实际应用中,指挥调度系统中配置了40个通播会议,每个会议配置50个会议成员。调度操作台分为总操作台和群操作台。总操作台可以操作调度主机上配置的所有会议组,群操作台只能操作每个调度操作台所属的会议组。参与调度会议的终端设备有普通电话、电台和调音台等设备。会议召开期间,系统全程录音,调度操作台可以按照分组进行录音查询与回放[6]。

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测试环境示意如图5所示。 按照图5的系统连接方式,对整个语音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系统用户门次满配置可以达到1 024; 会议群数量达到40个; 群内最大用户数量达到255个; 用户录音时长大于8 000 h; 调度操作台控制响应速度小于0.1 s;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大于400 h; 维修性( MTTR) 小于0.5 h( 对一线可更换备件) 。

5结束语

根据该通播会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成功地在语音指挥调度系统上实现了通播会议功能,该系统可满足多行业语音会议的特殊应用场景( 如靶场指挥调度) ,提高了设备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设备部署成本,并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达到了最小的投入产出比。实践证明了该实现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不仅仅适用于该型语音指挥调度系统,对其他类型语音会议系统的实现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摘要:为解决传统语音指挥调度系统中音频会议的缺陷,提出了指挥调度系统中的一种特殊会议——通播会议系统的设计方案,规划了系统的功能构成,分析了系统的业务流程,构建了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架构,实现了会议单元的PCM语音合成算法。构建了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测试环境,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证明了该实现方法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关键词:通播会议,越级,分割,屏蔽,电平调节

参考文献

[1]刘贯中,郑志伟.DDP500大容量数字高度系统[J].广东电脑与电讯,2001(1):60-63.

[2]郑进录,魏晓娅,赵长富.交换机电话会议的实现[J].无线电工程2007,37(4):9-10.

[3]张友胜,赵钊,刘振岭.一种新型综合指挥调度系统[J].无线电工程,2008,38(6):5-7.

[4]李超.基于DSP的音频会议信号合成算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6(8):126-128.

[5]陈凤伟,陈光,陶翠,等.基于DSP的多方会议系统的混音方案[J].通信技术,2011,44(3):80-82.

调度与指挥 篇9

1 Nport在现场的应用情况

在实际的应用中, Nport的两端分别连接其他系统的RS-422串口线和网线, 由交换机连将其接TDCS系统的采集机上。而Nport随机光盘中的自带的安装程序可以对Nport进行设置、将端口映射到其他主机上。笔者在这里指出的是:例如IP地址, 各端口的基本配置信息等Nport的基本信息可在使用前进行配置, 并可保存;而端口的映射只能在本地主机上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Nport并不能保存所有的信息, 要使信息被主机记录, 工作人员必须将端口映射到运行该程序的主机的某个串口上。因此, 采集机映射Nport时, 必须在本地采集机进行, 操作只能遵照两种方式才能完成:一是通过外接键盘、显示器操作;二是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操作。

笔者现将详细对Nport在现场车站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说明。

1.1 与无线车次号系统的连接

无线车次号的传输过程如图1。

通常情况下, 五芯屏蔽线是铁通将接收到的无线车次号传送到Nport上的材料。传送的过程中, 五芯屏蔽线常被连接到Nport的端口P1上, 而端口P2留作备用。图2中的虚线并不是一条真正的连线, 它代表的是一种映射的关系。Nport的端口P1和端口P2口分别映射到采集机的串口3和串口4。在做好映射关系后, 在采集机里增加一个RadioTID.ini的配置文件也是必做的步骤。我们要在c:sampcfg文件夹下放置指定接收无线车次号信息的串口号, 用来被coll2k程序所使用。

1.2 与微机联锁系统的连接

与微机联锁系统的连接如图2。

控显机与Nport之间通过四根五芯屏蔽线采用2×2方式交叉冗余连接, 以保证任何一条线断不会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两个Nport分别映射到两个采集机上。Nport的P1口和P2口分别映射到采集机的串口5和串口6。采集机里与联锁有关的配置文件名为comset.ini, 文件中指定与联锁系统进行通信的串口号, 放在c:sampcfg文件夹下, 供coll2k程序使用。

与列控设备的连接方式和与微机联锁系统的连接方式类似, 只是Nport的P1口和P2口分别映射到采集机的串口9和串口10。采集机里与联锁有关的配置文件名为tcc.ini。

2 Nport的故障处理

2.1 几个与Nport有关的操作以及显示信息的含义说明

按下列步骤通过telnet命令远程登录到N po rt上。

点击开始菜单→运行, 在对话框中输入telnet 172.21.56.45 (Nport的IP地址) 后回车, 弹出Nport的操作界面, Nport所在列的01和02表示该Nport有两个端口, 5232系列的Nport具有两个端口。Type所在列表示端口类型, 可以在Nport的基本配置中进行选择设置, 在这里需要设置成real com类型。后面的4个IP表示Nport每个端口最多可以连接到4台主机, 也就是说每个端口最多可以同时作为4台主机的串口使用。在Nport的基本配置信息中可以对最大连接数进行选择, 范围为1~4,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最大连接数设置过小, 一些主机映射到该Nport的串口便不能被打开, 在界面上则会显示IP地址已被连接到此IP的主机上, 将其作为主机的串口被使用;如果显示listen, 则表示端口未连到主机。然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连接”与“映射”有很大的差别。连接的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正确的映射关系。在做映射关系时, 本地主机的某个串口指向了指定Nport (根据IP地址) 的指定端口这是一定要被明确的。只要指明它们的对应关系, 进行连接时, 便可通过Nport成功通信。

我们一般来这样规定:Txcnt表示端口发送的数据量, Rxcnt表示端口接收的数据量。Txcnt和Rxcnt的变化情况是我们需要观察的。理论上来讲, 当端口有数据通信时, 它们的数值应增加。这足以说明, 在与无线车次号系统相连时, TDCS系统只接收数据, 其发送数据量的数值为0;当与联锁系统连接时, TDCS系统都会增加接受和发送的数值。

至于其它多功能的选项, 如查看和更改Nport的基本设置, 重启等, 读者可自行尝试, 笔者在这里便不再一一实验。

2.2 故障处理实例

(1) 某一新增车站不能接收到无线车次号。工作人员在登录Nport查看其端口接收数据的情况后, 发现:Nport端口2上在接受数据。进过询问、监查, 最终找到了原因, 即端口1故障, 五芯屏蔽线被接到端口2。采集机中的RadioTID.ini文件, 指定的串口号是端口3, 而对应的则是端口1, 将其修改保存, 重启便恢复。

(2) 某站不能接收无线车次号, 登录到Nport上查看其端口接收数据的情况, 端口上无数据接收, 且联系铁通发送模拟车次号也收不到, 判断为Nport故障, 更换并正确设置后恢复。

(3) 某站采集A故障后, 切换到采集B以后, 接收不到无线车次号, 查看采集B的配置文件正确, 映射也正确。登录到Nport上发现端口上只有采集A的IP, 重新查看Nport配置信息, 发现最大连接数设置为1, 更改为4后恢复。

2.3 处理思路及引申

一般情况下, 处理信息传输类故障时, 应按信息流向逐级查找, 逐步缩小范围, 确定故障点。

处理故障时, 首先查看Nport是否有数据接收, 如果没有数据接收, 不能判断是铁通问题还是Nport问题, 需联系铁通共同处理, 通过发送模拟车次号来进一步判断。

摘要:在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中, 因为系统功能的需要都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而Nport就是通过把RS-422串口标准的数据转换为网络标准的作用。

关键词:Nport,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侯启同, 张国侯.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调度与指挥 篇10

关键词:WebGIS,3G,指挥调度,Android,J2EE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次数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安保工作对公安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地震、洪水、雪凝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性事件频发,这些时间和生命紧密相关的情况也给公安机关在抢险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挥效能带来了更多的考验。然而,过去那种利用无线电对讲机进行语音通信的传统指挥方式,由于难以对移动性强、分布性广的外勤警务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远程指挥调度,已经成为制约公安机关提升指挥能力的瓶颈,为满足指挥“可视化、精确化、实时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利用智能手机轻便小巧、便于携带、能自由安装软件等优点,并结合GIS、GPS、3G、流媒体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Web GIS和3G的警务指挥调度系统。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的设计思路是:在公安系统内网中建立本系统的中心平台,主要以各业务功能服务器作为支撑,开发以Web GIS为核心应用的软件系统;另外,在特定的3G智能手机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使其成为本系统的专用移动终端,由公安的外勤警务人员携带。

利用移动终端能够通过3G数字移动通信网向中心平台的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验证通过后便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为移动终端分配静态IP地址,这时在移动终端和中心服务器之间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其中,移动终端最主要的任务是获取GPS卫星的定位数据并实时通过3G无线网络传送至中心平台进行处理,其间中心平台经过GPS数据坐标变换算法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转变成平面直角坐标后和Web GIS服务器生成的电子地图进行匹配,与此同时,客户端能以Web形式登陆中心平台的指挥调度软件系统,进而可以监控到Web GIS电子地图上以图标形式动态表示的移动终端的实时位置,即警务人员的实时位置,还可以向指定的移动终端发送短消息,实现对警务人员的指挥调度。

另外,可利用移动终端集成的摄像头或麦克采集照片、视频或音频信息,一方面可以将采集的现场视频图像经过编码处理后通过3G移动通信网以实时视频流的形式发送到中心平台进行处理,并以广播的形式转发到客户端进行实时播放,从而让指挥员掌握到一线警员侦察到的现场情况;另一方面,移动终端也可以将采集到的照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终端的文件系统内,并能择时通过3G无线网络上传到中心平台的数据库中作为今后工作的档案资料。

在中心平台的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上,还具有最短路径分析、地理信息查询、地图操作、目标历史轨迹回放、多媒体资料查询等功能,为指挥员提供各种决策支持服务。

1.2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前端的手持移动终端群、后端的中心平台、以及前后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三大部分组成,其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1)系统前端:主要是由手持移动终端群组成。移动终端实质是在集成有GPS、摄像头、麦克等硬件模块的3G智能手机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使其成为本系统的专用设备。

2)数据传输网络:本系统前后端之间的数据链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移动终端接入到3G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链路;另一部分是从3G移动通信运营商核心机房到公安内部网的本系统中心平台之间的链路。为提高链路的安全性,对前一部分链路采用建立公安专有APN(Access Point Name,即接入点名称)的措施,使移动终端接入3G移动通信网安全性提高的同时,也确保其享有了独立的网络带宽;对后一部分链路是在3G运营商内部网中建立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的基础上再通过DDN专线接入公安的内部网。

3)系统后端中心平台:系统后端中心平台主要由各级指挥监控平台和中心管理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中心管理平台是本系统的核心,负责运载后端的各种软件系统,以及存储和处理各种数据,主要是由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GIS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短信/语音网关、数据库服务器等部件组成;各级指挥监控平台的客户端PC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中心管理平台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访问和使用软件系统。

2 系统移动终端的设计

2.1 移动终端开发平台

我们兼顾经济性、易开发性、可扩展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比较了曾经风靡一时的J2ME和BREW这两种开发平台[1],以及目前主流的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Plam、i Phone、Black Berry和Android等七种智能手机平台[2,3],最终选择Android作为本系统移动终端的开发平台。与其它开发平台相比Android有以下四个优点:1)良好的开放性。Android系统和SDK都是开源免费的,能够节省开发成本;2)技术完整性和易开发性。Android其核心技术完整且标准化,具有完善的SDK和开发文档,基于Android的API能快速开发应用程序;3)对硬件支持的广泛性。Android系统的可移植性较强,用Java开发其应用程序的兼容性较好,拓宽了对硬件的支持范围;4)灵活性和扩展性强。在Android上可以开发通过API访问移动设备核心功能的应用程序,而任何程序包括Android核心组件都能被替换。

就Android系统架构而言,可以分为应用层、应用框架层、系统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四个层次[3,4],而我们要开发本系统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其实就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API在其应用层上进行开发,其开发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是由Activity、Broadcast Receiver、Service、Content Provide四个组件构成,它们之间又通过Intent实现跳转和衔接[5]。

2.2 移动终端软件设计

本系统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上开发的软件主要有登陆验证、GPS信息采集上传、视频实时传输、多媒体文件上传等几个功能。

1)登录验证功能:此功能是为增强系统在前端的使用安全,设计一个Activity将登录UI上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等验证信息加密打包用POST的方式向后端的服务器发送,收到服务器验证成功的回复后便可进入程序主界面,并和服务器建立一个Socket连接用以传输数据。

2)GPS信息采集上传功能:该功能作为移动终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主要负责采集并解析移动终端通过GPS硬件模块接收到NMEA格式的位置信息,并和移动终端的IMEI号(标识设备的唯一性)封装成IP数据包实时发送到后端的服务器上进行处理,我们将其设计成一个看不到界面的Service位于后台长期运行。Android平台提供的多种与地理定位相关的API为我们开发此功能提供了便利。例如:Location Manager类提供了访问定位服务的功能;Location Provider类具备周期性报告设备地理位置的功能;LocationListener类提供了定位信息发生变化时的回调功能;Criteria类用来自定义定位功能的属性等。另外,Location Manager类定义了多种方法来取得经纬度坐标和其它GPS相关数据的方法,如用get Latitude()返回纬度坐标,get Longitude()返回经度坐标,get Altitude()返回海拔高度,get Time()返回标准时间,get Bearing()返回偏离正北的角度等。

3)视频实时传输功能:此功能是设计一个Activity在调用设备Camera采集现场视频的同时将视频信息进行H.264编码并封装成数据包经RTP(实时传输协议)上传到后端的流媒体服务器,以便使流媒体服务器将实时视频流经过处理并转发到客户端PC上进行实时查看。对于视频采集和编码我们可以通过Android平台中的Media Recorder类来实现,而对于实时传输虽然Android平台本身并没有提供对RTP协议的支持,但我们可以使用开源的Jlibrtp库来实现RTP协议的传输,其中Jlibrtp为Java编写的sourceforge开源项目提供了对RTP传输、RTP数据包定义、P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反馈控制等符合RTP协议传输规范的大多功能[6]。

4)多媒体文件上传功能:此功能是用一个Activity将移动终端在现场采集并存储到SDcard中的照片、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文件通过3G无线网络以POST的方式上传到系统后端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中进行存储。在实际操作中可对要发送的文件进行选择,并可输入发件人姓名、事件时间、事件地点、情况描述等信息,最后一起封装成IP数据包发送。

3 系统中心平台的设计

3.1 中心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

针对公安系统的组织指挥结构和实际工作特点,我们将所有的数据和软件集中在中心管理平台内进行管理和维护,而各级指挥监控平台的客户端与中心管理平台服务器之间则采用B/S模式,所有程序执行和信息处理工作均在服务器端完成,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只需向服务器发出操作和服务请求便可返回处理结果。

中心平台的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主要采用J2EE(Java2 Enterprise Edition)平台的设计架构,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将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为组件或模块,并根据它们所在的各个层次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协同工作,增强了本系统的易维护性,同时,由于Java技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点,可以使本系统不仅能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也可以方便地移植到Linux、UNIX等其它操作系统中,使本系统的灵活性提高。

对于指挥调度系统的核心模块Web GIS而言,我们选择了Map Info公司的Map Xtreme Java Edition来进行开发,它是一个100%的纯Java类集合,与J2EE相兼容,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优点,由于它采用基于组件的策略,使得开发出的系统不仅能够支持多线程,而且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较强[7]。我们用Map Xtreme Servlet构建地图绘制引擎,将Map J对象部署在客户端的Applet中实现对地图显示的管理及交互性操作功能,用渲染器显示地图数据。

我们在客户端引入了Ajax(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引擎。Ajax是XML、CSS、DOM、XHTML、XMLHtpp Request、Java S-cript等技术的集合,可以与J2EE、ASP.NET、PHP等脚本交互[8]。一方面,利用Ajax引擎能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异步通信,即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在等待响应结果的同时允许用户继续与系统进行交互,避免了像传统Web应用那样在客户端发送每种操作请求都要等待页面的刷新,使本系统的交互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Ajax引擎能做到“按需取数据”,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冗余请求和响应数据的传输,有效平衡客户端、服务器和网络传输之间的负载,缓解B/S模式给公安内网链路传输带来的压力。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作为中心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移动终端信息、系统用户信息、历史轨迹信息、历史短信息等业务信息及系统管理信息,并通过Spatialware数据引擎与GIS服务器的Map Xtreme Java组件相连用于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储在SQL Server2005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将基于B/S模式的指挥调度软件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应用层、服务支撑层和数据层等四个层次,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2 中心平台的软件设计

位于中心平台的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区分使用权限的登陆验证功能:主要实现在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登陆软件系统之前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使用人所在组织机构等验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验证请求,不同的用户在验证通过后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系统的使用安全。

2)目标定位及指挥调度功能:主要实现对发回位置信息的移动终端的实时位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动态显示,并可以对需要被监控的移动终端进行选择,实现单一目标和多目标监控;通过在电子地图上选择某一被监控的移动终端可以显示出它的经纬度、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等状态信息以及IMEI号、使用人、SIM卡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同时,可以对被监控终端发送短信指令进行指挥调度;另外,还可以选择某个移动终端对其设定历史时间段等回放条件后,在电子地图上以线条形式标注出其历史运动轨迹。

3)地理信息管理及辅助分析功能:主要实现对地图图层的分层显示和管理,并实现对电子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鹰眼等基本操作;可以通过输入地名、街道名、单位名等信息定位显示该地点的电子地图;可以在电子地图上选择起、终两点或某一多边形区域便可计算显示出该两点间的距离或所选区域的面积;另外,通过输入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后可以以线条形式在电子地图上将两地之间的最短路径规划表示出来。

4)实时视频监控功能:主要实现当有移动终端开始上传实时视频时,系统会以通知的形式进行提示,如需要对此移动终端回传的视频进行查看就选择此终端,进而显示回传的实时视频图像;另外,可以选择对正在显示的实时视频图像进行录像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5)其他功能:如多媒体资料管理、移动终端信息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功能,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展开介绍。

4 结束语

本文着眼于公安机关的实际工作需求,按照“科技强警”的思路充分利用当前在计算机、GIS、移动通信等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基于Web GIS和3G的警务指挥调度系统不仅能够解决以往对外勤警务人员远程指挥调度困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本系统多种功能的应用能够有效辅助指挥机关提高现场感知、决策分析、快速反应等能力,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抢险救灾、警卫安保等任务场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慧,丁革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概述[J].电脑与电信,2009(3):67-68.

[2]李朔峰.J2ME和BREW之分析比较[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20(12):34-36.

[3]张利国,龚海平,王植萌.Android移动开发入门与进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7,8-12.

[4]What is Android[EB/OL].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basics/what-is-android.html.

[5]韩超,梁泉.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00-304.

[6]宋冉昕,谢伟波.基于Android平台的实时自适应音频传输技术及其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890-894.

[7]MapXtreme Java Edition Developer Guide Version 4.8.1[EB/OL].http://www.mapinfo.com.

调度与指挥 篇11

关键词:车辆段;检修生产;调度系统;信息化

1 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对车辆段检修调度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车辆基本参数、检修信息的合成;语言编程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检修调度的多方案比选;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控。研究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对加强车辆动态集成管理,提高车辆周转效率,增强铁路运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车辆段检修调度作业现状

2.1 车辆检修业务流程

车辆段列车检修业务可归纳为“两检、一修、一验”。“三检”即预检和分检,“一修”即车辆修理,“一验”即鉴定和验收。

首先,预检。列车进入车辆段存车线,预检员需登记车辆基本信息,逐车检查列车可疑故障。预检员需手工登记预检情况,并反馈车辆段调度员。同时,将预检情况手工输入车辆检修管理系统(HMIS)。其次,分检。调度员结合车辆段存车线上的车辆数量和检修车间生产能力,根据经验提出车辆检修调度方案。同时,下达当日车辆检修工作计划。随后,机车牵引列车进入检修车间,各检修班组将列车拆解,列车部件送至专业车间检修。第三,施修。各专业车间对列车部件的耐久年限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查,通过取料车间调取维修材料和替换零件。施修过程需要调取大量列车零部件和专业检测设备,为加强列车部件的有效管理,建立了仓库进出料管理系统。第四,鉴定和验收。列车经检修、组装、验收后,按调度员指令拉离车辆段。

2.2 车辆调度工作任务

车辆调度系统是列车检修的核心与枢纽,主要承担计划制定、进度控制、动态协调等任务。

首先,制定车辆段检修计划。一是明确检修承载力和待检工作量。检修承载量包括车辆段检修车间规模、台位数量、零部件库存、检验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正在作业或暂时空闲的台位、设备、人员等动态信息。待检工作量主要是存车线上滞留的车辆规模。二是确定车辆勾序。勾序,即列车由存车线至检修车间的股道路径。由于车辆段股道较为复杂,车辆检修涉及多个车间协同作业。统筹协调机车股道路径能够提高检修效率。三是发出检修指令。确定检修计划和股道勾序后,调度员要将相关信息发至检修车间。同时,告知仓库需调拨的维修零部件。

其次,检修车间进度控制。一是实时监控车间检修作业进度。掌握检修车间各车辆的存放位置、检修进度、物料供应等信息。二是组织车间检修工序,优先安排重要紧急的检修任务,综合调配各检修车间的设备、零部件和技术人员。三是对已完成鉴定与验收的车辆,及时重新编组,组织驶离车辆段。

第三,协调车辆段内外业务工作。协调车辆段和车站的业务关系,使车辆段检修业务总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协调铁路沿线各车辆段的检修任务,从铁路全线车辆检修宏观分析,适时增加车辆段检修业务,或将本车辆段检修业务部分分配至其他车辆段。协调车辆段内部存车线、检修车间、仓库等相关部门,确保车辆段正常运行。

2.3 传统车辆检修调度模式存在的问题

车辆段检修程序复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传统调度管理模式较难适应现代车辆段检修的需求,并存在若干问题。

首先,数据采集问题。数据采集是车辆检修调度的基础环节,需要及时、准确的确定车辆型号、技术参数、主要故障、主要零配件等信息。传统调度管理采用手工登记、纸质传递、逐条录入系统的方式采集信息。预检员先将车辆型号和技术参数进行手工登记,再将纸质登记表格汇总交给调度员,最后将纸质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传统数据采集模式,数据信息错误、遗漏、错位等情况较为普遍;数据采集与交换的及时性较差;数据纳入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系统集成问题。为了增强铁路车辆段检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铁道部先后研发和推广了若干信息管理系统。一是车辆识别系统(AEI)。目前,我国铁道车辆已全部安装AEI识别系统,列车运行过程中,安装在地面的识别装置可以与列车上的标识装置实现信号对接,瞬时获取列车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年检时限和技术参数等,并将上述信息传递至系统数据库。二是网络扣车系统(CMIS)。系统对车辆段管辖范围内的列车进行定位和跟踪,依托AEI识别系统,掌握车辆检修时限,对超过车辆检修時限的列车发出强制检修指令。扣车系统能够减轻预检员逐车检查的工作量,提高预检工作效率。三是车辆技术信息系统(HMIS)。系统完整记录了车辆各类技术参数、历次检修时间、主要故障内容、维修方案及零部件需求情况,为车辆检修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但是,AEI、CMIS、HMIS系统之间尚未建立数据交换端口,暂时无法实现数据远程共享,这使得上述三个系统成为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同时,增加了车型、车号、技术参数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更新工作量。

第三,实施监控问题。目前,车辆段检修车间尚未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即使车辆检修车间已安装视频监控,在调度管理系统未与车辆技术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前,调度员很难从实时画面中判断车辆检修进度。调度员给出车辆检修计划和零部件供应计划后,较难实时获取车辆检修进度。因而,缺乏列车检修进度控制的依据。

3 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设计方案

3.1 总体设计

车辆检修调度系统通过数字化场站平面、检修作业现场监控、车辆基础信息数据,以及车辆识别系统(AEI)、网络扣车系统(CMIS)、车辆技术系统(HMIS)三个系统的集成,实现车辆段检修有序运作。

首先,建立可视化操作平面。系统自动生成股道、存车线、检修车间、列车位置等信息,使车辆段内列车布局较为清晰的呈现在调度员面前。

其次,采集车辆检修动态数据。依托车辆识别系统(AEI)、网络扣车系统(CMIS)、车辆技术系统(HMIS),动态采集列车基本信息和检修信息,为车辆检修调度提供支撑。

第三,实时监控车辆检修进度。在检修车间安装视频监控,直观掌握检修进度。

第四,数据读取与修改。车辆检修调度系统设置“读取”和“修改”两个数据流,单向箭头表示仅“读取”,双向箭头表示既能“读取”,又能“修改”。如AEI、CMIS、HMIS、车辆基础数据等数据,车辆调度系统可读取和修改。数字化场站平面、现场作业信息等数据,车辆调度系统仅能读取,不能修改。

第五,远程查询与统计分析。车辆检修调度系统与互联网各远程终端连接,远程终端可实现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但不能修改数据。

3.2 功能模块

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由八个模块组成。

第一,股道平面模块。股道平面模块涵盖尺度信息和参数信息。尺度信息,即是车辆段内股道的分布形态、长度、宽度、转弯半径等,以及股道中各项设备的位置、平面尺寸和高度等;参数信息,即是股道中库门、台位、调梁机等设备的型号、承载极限、技术参数等。股道平面模块是车辆调度的基础,机车调度、车辆检修等均以股道平面模块为依托。

第二,现车位置模块。在股道平面图以不同色彩的矩形方框表示现车。现车模块记录三类信息,即车辆位置、技术参数、检修进度。车辆检修调度系统将平面直角坐标系赋予股道平面图,可实现现车位置的精准定位,便于调车路径计算。将鼠标移至矩形方框,既可显示车辆基本参数,该数据由AEI系统提供。矩形方框的不同色彩表示检修进度,该数据由HMIS系统提供。

第三,调车作业模块。调车,即是机车和车辆在场站股道中有指向性的位移。调车作业模块通过仿真模拟,能够实时生成和修正调车作业。调车作业仿真模拟分为计划编制和计划执行两部分。计划编制,即是确定车辆进出检修车间的顺序。通过编程和算法,将现车逐车拖曳至检修车间,并完成演示,直到一个批次的调车计划编制完成,最后生成《调车作业通知单》。此外,模拟调车作业仿真模块的数据库要严格按照调车细则进行,限制整个调车过程,如警冲标位置、向空线甩车的规定、成组的规定、调车作业方法(单推多溜、禁溜、推送、单推单溜)等。计划执行,即是对调车作业的实时跟踪。当完成《调车作业通知单》后,现场车辆开始调车,系统会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移信息,该批调车计划可以被执行、打印、以及中断操作。为保证数字化调度现场与实地作业现场的实时同步,调度员还可以与调车组进行实时通讯,以掌握调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在调车执行模块上输入相应的作业步骤。

第四,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由于AEI、CMIS、HMIS三个系统尚未建立数据共享,各自执行不同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格式,不能被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直接识别和读取。需要对AEI、CMIS、HMIS系统的数据进行匹配、筛选、处理,作为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的数据库。基于AEI系统读取车辆标签,包括型号、技术参数、检修记录等,并作为车辆识别的唯一标识。基于CMIS系统读取车辆定检计划,自动更新段内车辆的附属资料。基于CMIS系统读取轮对、轴承等质保数据。

第五,现车信息读取与修改模块。在数字化股道平面图上,矩形方框表示现车位置和修程信息,将鼠标移动至方框,可获得车辆基本信息;双击方框,可显示车辆的型号、技术参数、检修方案、调车计划、台位设置等信息。调度员还可以通过窗口对数据进行修改和调整,添加必要的调度记事、计划安排、备注等。系统也可以形成逻辑运算结果和业务报表。

第六,车间检修计划与执行模块。车间根据检修进度动态要求,由车间调度负责编制修车日计划表,通过操作该模块,给具体的车辆安排待修台位,就可以自动生成车间的修车生产(半)日计划;若需修改现车资料,则可返回编制页面,重新生成修车计划。修车计划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局域网共享。

第七,远程终端查询与分析模块。铁路系统远程终端对车辆段检修情况可进行查询和分析。通过互联网和终端权限设置,铁路系统各级部门和科室,可以查阅不同车辆段检修实况,通过数据报表的汇总,可以分析车辆段内部及车辆段之间检修运营情况。通常,远程终端查询和分析模块仅具有读取数据的功能,而不能修改数据。

第八,辅助模块。辅助模块围绕非检修业务,帮助调度人员实现自动化办公与信息传输,包括:报表自动统计分析模块、车辆检修逻辑模块、内部办公模块、系统数据维护模块等。统计报表是车辆段检修业务水平评估的重要形式,根据业务种类和时序,自动生成各类报表,能够减少调度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车辆检修逻辑模块以AEI系统为基础, 收集车号、车型、制造商、检修时限等信息,再将整理的信息与CMIS和HMIS系统对接,实现数据拓展,生成车辆技术参数、历次检修记录等信息。如制造时间超过15年的罐车自动提示须做水压实验,过期车按前次厂修日期推算轮对质保月数等,均属于这一类业务逻辑判断。内部办公模块承担公文流转、共享、办理等功能,相当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数据维护模块是将与调度指挥工作相关的数据查询、修改功能进行统一,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扩展和改进。如货车基础资料数据库、用户登录信息、系统初始化操作、远程查询日志、施修厂段单位代号或名称、企业自备车终到站名、相关调度工作细则查询等。

4 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测试与调试

系统测试和调整涉及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是建立在AEI、HMIS、CMIS等多个系统上的集成软件,测试的重点包括:一是数据库匹配程度,即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的标识、数据的拓展、数据的动态更新等问题;二是模块算法的逻辑性。各系统模块在调取、修改、计算、运用系统数据时,是否存在错误或冲突,从而导致系统计算错误或系统运行崩溃,尤其是调车路径自动生成的准确性;三是不同软件和模块的兼容性,避免出现数据混杂和扰乱等现象。硬件方面,主要侧重于视频摄像头、光感识别器等设备的敏感度、清晰度、精准度;各类光缆和传输线路的安全性等问题。

5 结语

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铁路运营中的运用,具有多项技术优势。一是数字化场站模拟显示,能够使调度员实时掌握车辆段内各设备、车间、机车的部分情况。二是多系统集成模块。集成现有AEI、CMIS、HMIS等系统功能,实现车辆识别、网络扣车、故障检修等协同作业。三是数据库匹配与动态更新,通过系统数据识别与扩展,实现丰富车辆检修调度的数据支撑。四是严格控制人工数据输入量,自动计算大量数据并生成报表,避免重复手工抄录带来的错误。五是利用现有网络实現不同级别用户组远程查询,信息共享程度高。

参考文献:

[1]钟石泉,贺国光.多车场车辆调度智能优化研究[J].华东交通学报,2004,21(6):25-29.

[2]于洋.吉林车务段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0.

调度与指挥 篇12

关键词:信息系统,灭火救援,指挥调度

从福建漳州“4·6”古雷石化腾龙芳烃有限公司爆炸着火事故、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重大灭火救援战例来看,消防部队救援呈现出现场情况复杂、参战力量多、战斗时间长等特点。其中,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是作战行动的第一要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含指令、控制、通信、分析和信息等部分,是消防部队实施警力调配、信息研判、作战指挥、现场处置等决策过程的综合体现。因此,基于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作战指挥调度体系通过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共享融合,将各类作战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聚合、精确释放,将信息优势经由知识优势和决策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的决定因素,是消防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笔者结合宜宾市公安消防支队构建全程可视化灭火救援指挥辅助决策体系为例,对基于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及其应用技术作些探讨。

1 基于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的基本构成及特征

基于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是集图像语音等数据交互,科学指令与高效执行,及时反馈结合的指挥调度模式,主要由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消防子系统、图像语音综合管理平台、营区监控、3G/4G无线图传、公安“天网”监控、350M数字网、公安350M集群、公网对讲、消防设施远程巡检系统,消防部队专业辅助决策系统等构成,并以强大的图像语音等数据传输设备,实现多向的指挥调度。其主要特征:一是指挥扁平化。以减少层级为关键,由指挥人员直接对处置人员下达指令,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多头指挥;二是“处警可视化”。通过各类视频终端设备,在整个接处警过程中实现全程可视化;三是“辅助决策智能化”。依托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灭火应用计算、化学危险品信息查询、灭火救援圈分析等功能,为灭火救援作战指挥提供信息分析支撑。

2 基于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具体实践

2.1 体系的基本构成

1)预警可视化

一是消防设施远程巡检系统实时监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火情甄别,与单位火灾探测器同步提示报警。火灾发生后,全面显示起火单位各类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并能为灭火组织指挥提供信息决策。二是PGIS消防子系统对接警信息按照空间和时间统计分析,图像显示表达各时间段的灾害变化情况,使决策者能够快速、直观的掌握某个区域或时间段的警情发展态势。

2)报警可视化

灭火救援接处警子系统在按照传统方式受理报警后,通过警情协作模块向报警人发送警情协作短信,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灾害现场图片及灾害位置坐标信息。接警员和各级指挥员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初步判断灾害的发展状况,提前预判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同时,移动指挥终端将报警人定位信息导入互联网导航系统,自动生成出警最佳行车路线。

3)报警信息提取可视化

报警电话呼入后,灭火救援接处警子系统依托手机定位、固定电话“三字段”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词库等辅助定位手段,快速锁定灾害位置,提取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并根据报警人描述的过火面积、被困人员数量等灾情信息,自动判定灾害等级,分析灾害区域周边水源分布以及处置措施。

4)力量调派“一键式”

系统按照火灾五级和抢险救援四级的标准细化调派方案,结合辖区实际,共录入了8大类72项力量调派子方案。系统能够根据灾害地理位置和等级,分析选择灾害区域附近的执勤力量,自动规划最佳路径,实时获取出动车辆GPS信息,最终生成包括灾害位置、灾害等级、第一出动力量编成、最优出警路线的“一键式”调派方案,达到命令传递准确迅速、辅助决策科学高效、组织指挥规范统一的效果。同时,系统通过调取出警沿线的“天网”监控图像,查看道路交通状况,确保处置力量最快达到事故现场。

5)出警监督实时化

力量调度指令下达后,接处警系统终端激活出警单位警铃、警灯及广播自动动作,缩短出动响应时间。同时,系统通过接警台视频监控和营区监控查看接警单接收情况和中队出动情况,避免出现漏警和延误出警救援。

6)处警行动可视化

系统依托3G/4G单兵(车载)图传等移动视频装备,实时了解消防车出动情况、行车路线。通过道路监控、灾害事故现场周边监控、3G图传系统,实时了解灾害事故情况。通过集成350 M常规网和集群网、POC对讲、语音综合管理平台等设施,实现灭火救援语音通讯的“不间断、无空隙”。移动指挥终端将进一步丰富处警力量指令传递通道,能够实时查询警情信息、参战车辆坐标定位、重点单位等辅助决策信息,并开展车辆实施导航、接收各级指挥员文电指令等工作。

7)灾害现场态势感知可视化

将传统空气呼吸器压力表更换为体积同等的智能空气呼吸器管理系统终端,实时检测灾害区域救援人员的身份信息、呼吸状态、气瓶剩余气压和时间、人员运动、环境温度等信息,自动进行静止报警、气压报警和温度报警,实现内攻人员和场外指挥人员的信息交流,全面提升危险作业的防护等级。

2.2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运维配套机制

充分将网络通信、视频监控、GPS、PGIS等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调度指挥有机融合。一是制定可视化接处警操作规范。针对日常警情处置、安全保卫、外出训练等不同情形,完善接处警管理系统操作规范,在实施信息系统体系指挥调度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类系统资源,对出警人员的着装携带、设备使用情况等强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建立相关维护运行管理机制。完善营区监控、现场图传、联网监控的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制度,加强系统设备的巡检和维护,规范管理、复录和存储视频图像、视听录音等资料。

3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的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实现接警席位向战位的转变

传统的指挥调度模式只是简单下达出警指令和人员车辆调度,对灾害现场的信息难以及时有效掌握。该体系依靠数据信息即时传递、人机互动、音视频交互等技术支撑,可以全面掌握警情处置的各个环节。让指挥员更好参与整个处置过程,使指挥中心功能更具实战化,指挥模式更具互动性。

3.2 实现指挥从经验型向规范型和精确型转变

救援现场信息量掌握不足往往会造成指挥员对现场形势判断不准,影响指令的准确性。传统指挥调度模式主要依靠指挥员的工作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来下达指令。而信息系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能够在作战指挥的各环节实现可视化及数据信息传递,帮助指挥员提前感知现场状况,全程掌握警情整体动态,量化判定现场态势,进而使力量部署和具体处置指挥更为精确和规范。

3.3 实现从事后应对向预警处置的转变

传统的指挥模式往往在警情发生后才进行关注、指令,容易影响处置效果。信息系统指挥体系注重数据收集、信息研判、监控巡视、等工作环节,展示灾害区域分布和变化趋势,预先查找火灾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了主动获取各类灾害事件信息的能力。

4 深化可视化指挥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做好消防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工作

《大数据时代》一书指出,世界即将进入数据为“王”的时代。江苏、上海等地已启动全省消防大数据建设工作,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为消防安全管理、防控安全风险提供新途径、新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积极做好进入消防大数据时代的前期基础工作。一是整合共享城市综合信息资源。通过规范的标准接口,对接安监、住建、民政、教育、卫生、城管及水电油气经营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丰富消防数据资源。利用可视化报警平台警情协作短信向社会公众发送消防APP,动员全社会力量分类采集消防基础信息和动态火灾隐患数据。二是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各级指挥中心在接警调度时,要通过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实时录入警情,及时补录警情,避免人工填单、电话调度处警,保证灾情录入、警力调度、现场信息等每一环节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对人员、车辆、装备、预案等其他部门录入的关联数据,要安排人员进行检查核对,保证数据质量,防止数据录入与实际应用脱节。

4.2 强化人机结合训练

上一篇:网络载体时代下一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