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指挥平台

2024-06-22

调度指挥平台(精选12篇)

调度指挥平台 篇1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 各类灾害发生频次日趋增多, 破坏性日趋增强。提高消防部队处置能力是有效控制灾害范围、抢救人员生命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科学调度是有效提高消防救援力量特别是首批到场力量处置能力的关键。因此, 加强指挥调度工作的研究, 对消防部队应对新形势下灭火救援、提高部队处置灾害事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指挥调度工作的现状

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 各级消防机构均完成消防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任务, 系统普遍采用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综合决策等先进技术, 集有线/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于一体, 包括火警受理、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消防地理信息、消防信息综合管理、训练模拟等子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对各类灭火救援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 能够完成接警、调度等基本流程, 但智能化调度方面的设计相对较少, 即便有一些应用也限于设计模式简单的因素, 很难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及扩展性。

在实际指挥调度过程中, 消防接处警人员往往因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匮乏, 容易出现抢险救援调度力量不科学、辅助决策不及时等问题。另外, 消防部队在日常工作中, 特别是在开展“大熟悉、大演练”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各类处置预案, 这些预案收集整理后, 仅仅是存储在计算机中, 尚未发挥在实际指挥调度过程中的效能。各级战训部门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调度指挥环节不断总结的经验, 也不能在指挥调度系统间共享和使用。

基于以上现状, 笔者在灭火救援预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 采用规则引擎技术, 建立独立的、非侵入式的消防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该平台对外提供WebService服务接口, 提供一个分布式应用架构, 能够存储调度规则脚本, 方便各级战训部门、基层中队修改完善已有的调度规则和增加新类型灾害事故处置调度规则。随着规则库不断完善, 可有效解决调度指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问题。

2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的整体设计

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核心是规则引擎。规则引擎由推理引擎发展而来, 是一种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 实现了将业务决策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 并使用预定义的语义模块编写业务决策。接受数据输入, 解释业务规则, 并根据业务规则做出业务决策。大多数规则引擎都支持规则的次序和规则冲突检验, 支持简单脚本语言的规则实现, 支持通用开发语言的嵌入开发。目前, 业内有多个规则引擎可供使用, 开源的代表是Drools, 商业的代表是iLog。考虑消防行业特殊性, 平台采用了Drools作为规则引擎。

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 规则引擎主要和接处警调度系统密切相关。规制引擎应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规则内置在接处警调度子系统中 (见图1) , 直接使用各类规则引擎API和业务数据库, 在调度活动过程中, 直接执行规则计算和查询, 并返回展现在系统中。这种模式优点是系统鲁棒性强、代码执行效率高, 缺点是因系统要避免技术架构、开发语言差异性, 要求开发方技术实力较高, 且未来的升级和维护完全依赖于接处警调度系统的维护, 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一种是将智能指挥调度计算服务器独立出来 (见图2) , 通过WebService等RPC交互方式, 这种方式支持辅助调度计算, 有利于系统部署、升级和维护, 甚至可利用异地的调度计算能力。

通过对两种应用方式的比较, 独立调度计算服务器的方式应用规则引擎更加适应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确定规则引擎应用方式后, 笔者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对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进行设计, 设计共分为4个层次 (见图3) 。

(1) 外部接口层:

负责和接处警调度系统及消防业务数据库进行通信, 获得战力资源数据及相应调度计算情况, 返回调度计算结果。

(2) 核心组件层:

分为调度计算模块和规则库维护模块, 实现实际的调度运算及规则库维护、管理、升级等。

(3) 工具层:

基于Drools的规则引擎, 生成消防预案库数字化后的调度规则库。

(4) 支撑层:

基于Tomcat的应用服务器及关系数据库服务器, 负责底层的系统运行及数据存储。

系统核心用例图 (见图4) 展示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调用情况。两个最高层次的用例为:远程调度计算执行与返回、规则库维护。核心用例远程调度计算执行与返回, 又可以细分为:规则计算接口、战力资源数据获得、规则匹配、调度计算、计算结果并返回。

3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关键功能设计

3.1 规则表的设计

基于消防预案设计的调度规则库是此系统的数据基础之一。如何将预案规则脚本化, 使之能够用于智能指挥调度计算是笔者要解决的重点。按照战训部门分类方法, 处置预案分为总体预案、类型预案和重点单位处置预案3个类型。平台对3个不同类型预案按照不同方式处理。对于重点单位预案, 直接制定规则按照预案调派力量实施调度。对于类型预案, 首先抽取影响调度指令的相关内容 (起火单位名称、建筑物结构、燃烧物名称、人员被困情况等) , 将这些内容参数化, 并针对这些参数制定不同的计算规则, 如:根据建筑类型是否为高层判断是否出动登高、高喷车辆;根据火灾燃烧面积自动计算出动消防水罐车的数量;根据是否有人员被困情况判断是否提示携带破拆、侦检装备;根据燃烧物名称判断是否提供危险化学品处置辅助信息等。通过以上处理后, 按照Drools脚本要求编写并得到一个规则表, 按预案类型确定计算参数后, 可以根据实际作战中的经验总结, 不断调整计算参数, 不断充实调整调度规则库, 最终形成较智能的调度规则库。

以下是高层建筑灾害事故参数的初期规则脚本:

3.2 战力资源数据的设计

战力资源的数据分为可用人员、可用车辆、可用装备3个方面, 其交互方式通过Jdbc访问消防业务数据库, 通过预设的视图提取脚本, 获得相关的支撑业务数据, 通过WebRowSet序列化的XML返回到调度计算平台中。

3.3 规则计算接口的设计

规则计算接口包括入口参数、规则计算过程和调度指令结果3个组成部分。

3.3.1 规则计算接口的入口参数

规则计算接口的入口参数有:灾害类别、灾害等级计算参数、战力资源提取参数。其中, 灾害等级计算参数的数量因灾害事故类型不同而不同, 笔者将其设计为一个MAP记录序列化的XML串, 与灾害类别、战力资源提取参数组织为一个XML流后提交给规则计算过程。

3.3.2 规则计算过程

首先根据灾害类别, 获得匹配的灾害规则脚本, 再解析灾害等级计算参数, 作为规则脚本的计算元素;同时, 通过战力资源提取参数获得可用的战力资源, 也作为规则脚本的计算元素;最后通过规则脚本引擎, 返回相应调度指令结果。

3.3.3 调度指令结果

调度指令结果通过一个XML串返回, 其计算结果有:灾害基本情况、匹配的预案资料、建议的兵力调派指令等内容。

4结语

笔者通过软件工程的系列方法设计出一个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计算平台, 该平台已成功实现于咸宁市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由于使用了独立的计算平台、基于服务的基础架构、标准的交互接口, 该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和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此平台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扩展, 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各种调度力量的行车路线、引入专家系统建立调度专家系统计算平台等, 使调度过程更加智能。

参考文献

[1]刘际.规则引擎在业务逻辑层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院, 2007.

[2]张彪.基于Rete算法的数据库通知引擎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4.

[3]孙懿青.基于规则引擎的自解析匹配推理原型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调度指挥平台 篇2

一、项目应用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腾飞,一切都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发展。集群通信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很长的模拟通信时代后,TETRA系统作为先进的数字化集群通信系统进入了公安、煤矿、港口、机场、电力等行业。为了平滑地过渡到数字时代,如何解决模拟与数字共存融合的问题,也摆在了人们面前。青岛市公安局于2010年部署了350兆TETRA系统,但市局110指挥中心仍有一套接处警模拟系统平台,为了在接处警平台系统上实现班长台动态重组,处警台单呼电台、固定组呼,电台单呼、组呼处警台,以及实时一键报备来接收手持台状态信息等功能,需要接入TETRA系统,实现与TETRA系统联动指挥和调度,对TETRA系统提出了需求。

二、产品应用介绍

1、方案的讨论 根据青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需求,我们对需求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分析,发现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在摩托罗拉系统工程师杨凯的大力协助下,几次去现场测试、论证,推翻后,再测试、再论证,经过反复的、不知疲倦的论证和测试,克服了一个个的技术难点,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其中最主要的突破有以下几点:

① 使用了CCGW作为模拟信道与TETRA系统相连接的桥梁设备 ② 设计了一套完全独立的控制信令集,用于来控制处警台与电台的呼叫 ③ 完全基于IP网络传输指令,使用标准的TCP/IP协议,利于系统集成 ④ 多线程处理并发请求的呼叫连接 ⑤ 基于授权模式的访问接入,安全性好

⑥ 对无效处警台的呼叫连接,自主式垃圾回收策略,用于资源控制 ⑦ 实现基于逻辑控制的摘机拨号、挂机拆线等快捷操作 ⑧ 根据音频信号的A/D转换来控制E/M信号线的切换

2、解决方案结构图解

部署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把CCGW看作是TETRA系统的一个资源,可以进行类似电台的各种操作。对外的模拟通话是通过CCGW的自定义E/M接口来连接,处警台的摘机、挂机、拨号等操作也是通过非话务接入服务器与无线接入服务器之间的完全独立的控制指令集控制,其间通信全部依靠TCP/IP网络连接,跟TETRA系统完全分开,实现起来互不干扰。通过这种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它很大的优越性:

① 在布线上,省略了工程重新布线的繁杂,通过原来的网络环境即可,为以后的维护带来方便;

② 在角色上,处警台相当于TETRA网络中的手持台,但它又有处警台的作用,达到了一举两得,并且它的操作也很简单,只需要摘机后,在键盘上拨打需要单呼或组呼的号码就可以;

③ 在音质上,因为只经过一道CCGW设备的模数转换,音质损失极小,几乎接近TETRA网络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话,声音清晰、延迟小; ④ 手持台、车载台或其他终端可以通过长按终端上的某一个数字键(根据与用户约定好的某一键)达到终端与处警台通话,即实现所谓的电台单呼处警台,或者是把处警台加入到终端当前所在通话组中,实现电台组呼处警台。这种实现的意义也很实用,路面执勤民警只须一个按键就可以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处警台取得联系,增强了通话地针对性。

在青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实现了该解决方案后,我们又把该解决方案拓展到青岛市各区县市指挥中心。实现起来与青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大体一致,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摩托罗拉系统调度台与CCGW,中间的网络通过一个网闸设备把指挥网、公安网与CCGW、摩托罗拉系统调度台连接。

3、警务实战一键报备

TETRA系统与实战警务平台的整合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通过该系统实现警务的一键报备功能。该功能的实现,对实战警务平台来讲,如虎添翼,它打破了信息孤岛,推进了资源向各个环节的推进,把警务工作最大化的纳入了信息化轨道,实现警务机制的管理创新。

下面图示一下实现过程。警务平台系统按照自主约定的按键操作,“1”键表示到达案发现场,“9”键表示处理完毕:

一键报备示例图

青岛全市150多辆巡逻车、84个流动警务室、26个移动治安检查站,在开展警务工作时都要利用350兆TETRA数字集群系统进行“一键报备”,系统自动采集的GPS数据会接合一键报备标注在单兵定位地图(PGIS)上,再配合110接报警精确上图,保证平台能够对高发警情和高发时段进行分析研判,协助民警对警情、案发情况进行同比、环比分析,为布控警力提供准确数据。

一键报备还参与到警务的绩效考核,最大限度的提升警务效能,使警务运行全程留痕、可查可控,确保执法执勤民警在监督状态下工作,对警务运行过程进行持续控制管理和核对校正,使同时设置的监督考核与绩效考核两个板块有据可查。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056-02

1 概 述

现如今,地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相比于城市交通更加的便利,而且对于城市交通拥挤、拥堵的情况,地铁显得“顺畅”的许多,虽然地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交通,但是地铁的安全性却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地铁的运营过程不可被轻易忽视,任何一个很好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乘客的安全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合理的行车调度是地铁正常运行的一个基本保障。我国地铁本身的建设就比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要相对晚一些,虽然一直在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才能在推进我国地铁运行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地铁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行车调度的相关概念

行车调度可以说是调度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行车调度员要担负起指挥列车运行的重要任务,其中还包括列车运行图、运营生产计划、安全落实等等一些关乎人身安全的重要问题,最初的列车运行方式分为时间划分制和空间划分制。

其中时间划分制是指列车司机按照行车时刻表所规定的运行时间,来进行运行,在规定的路段和规定的车站用时间的分隔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以及与其他列车的交错;空间划分制是指规定列车与列车之间要间隔一段空闲的距离,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车站给出的一些指示来将列车驶入相对应的区间内,完成相对应的行车调度。

3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影响因素

3.1 不健全的行车调度体系

地铁相对于其他的交通工具来说,具有安全性高、速度快这样的优势特点,但是我国目前针对地铁行车调度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调度体系,没有一个能够实际参考的标准,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归分华,不仅不利于地铁正常的运行,而且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样的情况。

同时在现有的行车调度体系当中,许多原则在规定上不具备操作性,地铁运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地铁行车的安全运营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收到了发展限制,所以要完善我国地铁的行车调度体系,才能促使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

3.2 调度指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

影响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因素还有现场的管理,调度指挥管理人员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对调度指挥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和安全常识部分没有起到一定的重视程度,对安全组织的监督检查制度也不够力度,导致指挥员对行车调度的判断以及行车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以外情况不能够仔细分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行车调度员对列车的工作状态都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对列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都形成了潜在的威胁,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1]。

3.3 行车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

虽然地铁现在是一种主流的交通工具,但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专业人员却是少之又少,现有的地铁行车调度人员大多数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培训,对安全检查工作的力度也不够大,基本上工作状态就是“马马虎虎”,在没有出现重大事故之前,对安全检查、行车调度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都没有起到应该重视的态度。

行车调度管理人员对行车调度的规律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也没有能够吸取之前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行车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能够直接影响行车调度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设备的安全保障

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很多,而且这些设备的分布区域也十分的广泛,但是目前我国地铁还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行车调度设备,导致现有的设备在使用效率以及性能上都有很大的阻碍影响,所以地铁运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

虽然在实际地铁运营当中,很多地区将地铁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便利出行交通,但是地铁的现有设备在实际的操作运行过程中,相对来说效率比较差,更新换代也比较慢,不仅没有一套完善的行车调度体系,而且没有很有效的形成一套科技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设备体系,导致当前的行车调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4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应对策略

4.1 完善行车调度体系

行车调度体系的完善是地铁安全运行的有利保障,建立健全地铁的行车调度安全体系,是当前地铁相关工作人员最需要落实的事情,要按照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来对行车调度体系进行完善,严格规范地铁的安全快速反映机制,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乘客人员能够自保。

另外,在地铁的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地铁的安全流程来实施行车调度,将实际情况与之前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可以应急的方案,加强平时的演练,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及时作出调整,保证地铁运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做到人性化,不仅能够为地铁乘客带来方便、快捷的出行,而且能够有效的保证地铁乘客的人身安全。

4.2 加强地铁相关单位的管理

行车调度不仅是调度人员自己的工作范畴,而且需要地铁各个相关单位、部门以及组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营系统,保证地铁的顺利运行和良好的运转。

在地铁的运行过程中,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不仅要详细了解列车的编组计划、行车路段、站台情况等,还要清楚的了解现场相关行车人员的自身情况,方便能够对行车调度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下达正确的指令。

行车调度的各个工种行车指挥工作主要是由值班主任或者是负责协调的组织监督人员来进行,所以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跟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因此加强地铁各个相关单位部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方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相互配合,将问题的损失降低的最小,共同避免在安全指挥工作中出现问题[2]。

4.3 提升地铁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地铁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便,其中一个是专业的技能培训,另外就是相关业务的学习。首先对调度人员的技能培训要结合当下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实际的演练,地铁调度人员不仅要熟悉列车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对列车运行的计划图进行熟悉的认识和分析;

在地铁行车的过程中,有许多突发事件是无法避免的,所以相关调度人员要根据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吸取之前事故的经验,增加调度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经验,提升地铁调度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地铁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在提升地铁调度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时候,不仅要对调度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而且要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调度人员参与讲座、实时演练等活动,不断提高调度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4.4 行车调度的安全保障

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也在不断的引进、投资、建设和开发更高科技的设计,这样才能对行车调度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在地铁行车调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引进自动化管理设备,这样地铁行车调度不仅能够实现运输管理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给人员、机器以及整个调度体系都形成一种安全保障。

在地铁行车调度中应用自动化管理不仅能够建立方便控制地铁行车调度的智能平台,而且能对行车调度整个系统都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替代人为操作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隐患,自动化设备很有效的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也能够为地铁行车调度带来充分安全的保障条件。

自动化调度平台的操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的反映和纠正一些突发事件,可以保证地铁能够安全的运行。

5 结 语

地铁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行车调度指挥,更加离不开调度指挥安全工作中一些微小的细节问题,对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逐渐的提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调度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素质能力,在现代化的环境影响下,利用高科技实现自动化的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可以有效的推动地铁行车运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洁,方卫宁.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为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 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8):74-79.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篇4

关键词:指挥调度,可视,语音,文本

1 概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模式, 计算机、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效改进了各种应急指挥调度手段和方式, 指挥调度更为方便、快捷、灵活, 性能更加可靠、稳定、安全。本文重点阐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实现。

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平台由四部分组成:可视指挥调度系统、电话指挥调度系统、无线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通过视频、语音、文本等方式, 以有线、无线等手段实施指挥调度, 通过一个平台、一个网络、统一管理实现指挥调度的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四种方式和任一调度点联络, 丰富了指挥调度手段, 提高了应急响应处理能力, 指挥调度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指挥调度网络平台设计和实现

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技术, 建立高效、经济、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 实现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时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调度方式, 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的需要。

2.1 可视指挥调度系统

可视指挥调度系统是在传统的会议电视系统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视频处理、虚拟网络和数字化通信传输等技术, 实现高效视频指挥调度。在基于IP协议的SDH数据网基础上, 利用MPLS技术构建指挥调度VPN, 各调度点以2M带宽接入, 最终汇集到指挥调度中心。

(1) 设计原则

视频调度系统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应用, 要求作为其基础的承载网络有较高的带宽和对网络中的业务流量有较高的控制能力, 关键性能要求有:

(1) 网络的带宽需求

视频传输对网络的带宽需求为:视频带宽+IP包头开销。常用的计算方法为:视频带宽×1.2为网络带宽的最大需求。

(2) 端到端的时延

视频传输的通用时延为小于150ms。

(3) 时延抖动

音频/视频的传输为实时交互, 网络时延抖动至关重要, 通用时延为小于50ms。

(4) G包率

网络视频传输的丢包率不应该高于1%。

视频调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和标准:

(1) 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较强

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符合相应的音视频国际标准。系统支持H.323、H.263和H.264等视频编码协议, 支持G.722.1 ANNEX C宽带音频协议, 能提供高保真的音频效果, 支持H.239双视频流传送标准, 全面支持SIP, 具备向基于软交换的IP多媒体通讯系统扩展和转移的条件, 便于基于SIP系统的接入, 便于以后系统扩容、升级和与其它系统互联互通。

(2) 系统稳定可靠、操作维护管理方便

视频调度实时性要求高, 关键核心设备必须是电信级产品, 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与维护功能:场点管理和监测、拥塞和流量控制、支持Qo S、系统自检、历史事件记录、故障诊断、告警提示、视频存储查询检索等。

(3) 系统具备一定的安全保密功能

系统满足视频调度特定应用场合的安全和保密要求, 具备AES加密功能, 对媒体流全部加密, 确保视频内容的安全, 同时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具备多级安全体系, 核心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可以物理隔离。

(2) 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原则要求, 选择美国POLYCOM公司的视频会议产品作为核心设备, 实现可视指挥调度系统, 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由中心控制系统和分会场/个人调度终端组成, 中心控制系统由多点控制单元 (MCU) 、一体式调度终端、双流盒、电视墙服务器、录播服务器、数字调音台、显示设备、防火墙等设备组成, 电视墙服务器可以将各调度点的实况在屏幕上动态多画面显示, 录播服务器实时存储调度实况, 便于查询, 通过双流盒设备可以向任一调度点发送双视频流, 60个调度点以2M速率接入VPN, 音频电话可以通过PSTN加入指挥调度系统, 使得指挥调度方式和手段更加灵活。

(3) 功能实现

该系统是一个完全符合H.323、SIP标准, 兼顾H.320标准, 基于TCP/IP协议的开放的视频调度系统, 可以和现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互通。多点控制单元为MGC50, 一体式调度终端为VSX7000e和VSX7000, 个人桌面调度终端为VSX3000, 数字调音台为Symetrix Zone Mix760。调度中心通过VPN对所有调度点实施指挥调度, 根据需要, 可以选定任何一个调度点作为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通过管理终端或遥控器对调度现场进行管理、控制远端摄像头变化等, 任意两个或多个调度点之间通过遥控器呼叫对方IP地址进行视频联络, 图像和声音同步传输。当指挥调度人员不在调度网络系统内时, 可利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通过PSTN接入调度系统, 参与并实施调度。

录播服务器对调度现场实时录像, 可以录制H.261、H.263、H.264、MPEG-4格式, 分辨率4CIF, 音频采用MP3编码方式, 能够同时录制双流盒发送的H.239双路视频流, 第二路视频流可以是辅助摄像机、DVD等动态视频流, 也可以是PC机、图文展台等静态视频流。录播服务器不仅实现了视频内容的存储, 同时实现了视频回放和查询功能, 可将调度现场音视频信号同步广播至各调度点或网内的PC机上, 进行调度视频直播。

在主调度场所, 电视墙服务器将各分调度点现场在屏幕上进行多画面显示。

2.2 电话调度系统

电话调度系统基于PSTN, 通过固定电话对各调度点实施调度。系统核心设备是智能调度机, 智能调度机是在传统的PBX基础上, 结合网络技术, 使操作管理简单化, 同时电话调度系统可以和其它调度系统融合, 进行互通, 形成统一的调度网络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 增加智能调度功能, 使得语音调度、事件查询等更加方便灵活;利用数字传输技术, 多路语音/传真可以并发传送, 电话调度系统网络结构如图3。

(1) 设计原则和方案

电话调度系统的设计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和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 满足可靠、安全、开放和管理维护方便等要求。系统由智能调度机、CTI服务器、录音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调度席位等部分构成, 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 通过30B+D数字中继和PSTN联网, 以PSTN为纽带, 以指挥调度功能为核心, 系统基于TCP/IP协议和Web方式混合通信, 内部采用XML实现数据交换, 软件运行平台为Windows2003/XP, 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3, 系统内电话为40门, 调度席位6个, 系统核心模块 (MPU板、电源板等) 双机热备。

(2) 功能实现

电话调度系统由调度机系统、CTI应用服务系统、指挥调度席位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名单管理系统、报表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传真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调度中心通过调度席位与指定调度点快速建立话音链路, 最多可同时进行30个调度点调度, 或按需要进行分组调度, 实现组呼和通播功能。数字录音系统对调度情况进行录音, 数据库系统存储调度数据, 便于分析、查询和检索, 输出相应报表, 通过传真机服务器同时进行多路自动收发, 支持doc、txt、bmp、jpg、pdf等格式文件, 自动接收并存储。

2.3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是利用北京市800MHz无线政务网平台建立的VPN, 具有组呼、通播、迟后进入、直通、紧急呼叫等强大的指挥调度功能, 同可视指挥调度和电话调度系统相比,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还可在移动状态下的进行指挥调度, 系统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主要由手持通信终端、车载通信终端和固定通信终端等设备组成, 设备由无线政务网 (TETRA系统) 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授权, 依不同权限进行不同调度功能, 中心调度台具有最高调度权限, 系统调度快捷、灵活、方便、保密性强, 通过与固定电话网 (PSTN) 和移动电话网 (GSM/CDMA) 组网, 可有效扩大指挥调度的覆盖范围。

2.4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等环节出现的任何故障、异常现象,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短信平台向相关调度点发送预警、调度指令等文本信息, 可以有效预防重大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缩短应急事件的处理时间, 提高指挥调度的灵活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结构如图5。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由信息收发模块、信息发布服务器、信息发布终端、显示屏幕等部分组成, 通过GSM/CDMA网和上一级调度中心组网。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和广播电视监测平台系统之间通过网关接口互通, 监测系统监测到故障或异常状况时, 通过网关接口向预警信息发送服务器发送信息, 预警信息发送服务器经过分析处理, 通过GSM/CDMA网络向特定调度点自动发布预警文本信息。操作员通过信息发布终端直接发送调度指令, 系统通过GSM网络接收上一级指挥调度中心发布的预警信息、调度指令, 并进行转发。

3 结束语

调度指挥中心 篇5

2011-06-10 11:13:20 来源: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推出了以“安全文化”融入“情感文化”,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相结合的安全文化长廊。

北京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推出了以“安全文化”融入“情感文化”,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相结合的安全文化长廊。

位于小营调度指挥中心员工休息区的安全文化长廊,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制作,于5月下旬盛装亮相,从版面设计到内容构思、选择、制作;从每一段文字,到每一幅图片,均融入了调度人对特有调度文化的诠释。最终形成了具有调度中心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小营指挥中心八层休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全文化长廊共分为行车调度和电力调度两篇内容,其中行车调度所以“安全是地铁永恒的主题,是地铁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为主题内容,以落实安全制度为切入点,以安全制度贵在落实、治控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内容为核心,以敲响警钟,让过去告诉未来、燎原等诗句为展板的闪光点,从各个视角展示了调度中心行车调度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而电力调度所则展示了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为主题,以突出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安全文化、安全警句、安全感悟、火场逃生常识、电力环控调度与安全为内容,从安全的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前提,关怀员工利益的电力防灾环控调度的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长廊突出调度指挥安全的宗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广大员工的面前,使战斗在一线的调度员增强安全意识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使命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安全文化展板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员工的安全知识,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行动上给人以启迪,让调度员在浓浓的安全氛围中接受启示和教育。(调度指挥中心)

300名“幕后司令”掌控北京地铁

《劳动午报》(2011年10月08日 01版)

作为地铁“神经中枢”的调度指挥中心,目前负责着289公里线路的运营。今年起,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平均每天开行4100辆列车。调度指挥中心的300名职工运筹帷幄,精确指挥着列车的运行。

在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调度大厅,每条地铁线路都有一块大屏幕,上面密密麻麻做着各种颜色的标示,显示运营线路及列车当前位置等信息。据北京地铁调度指挥中心陈主任介绍,北京地铁每条线路由行车调度员和电力防灾环控调度员控制,他们也被称为地铁的“幕后司令”。每天,行车调度员按照运行图监控列车是否按图开行,并根据客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上线列车以缓解客流压力,此外还要随时处理突发故障,以保障乘客快捷、安全到达目的地。

“灵敏的反应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调度员必备的素质之一。”陈主任说,每天凌晨三点半,当市民还在睡梦中时,调度员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一天中最紧张的工作是应对早晚高峰,在这些时段我们会通过加开临客列车来缩短列车间隔,缓解客流压力。”地铁1号线行车调度员崔锟说。

电力防灾环控调度员则负责监控地铁供电系统、环控系统设备的运行及应急抢险工作。电力防灾环控调度员倪帆告诉记者:“乘客从走进地铁开始,就可以感受到照明、扶梯、空调、风机等设备提供的服务。我们会根据天气变化来调整地铁内的温度和通风度,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投入使用 可指挥8条地铁 2008-12-26 15:09:40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1350平方米巨大的圆形大厅内,39块大小不一的显示屏或明或暗,本市8条已运营轨道线路的明亮大显示屏正在“工作”,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显示屏上的动态运营线路图及实际监控录像……4号线等其他在建线路的显示屏虽然目前还暗着,但今后将随着它们的建成而先后“亮起来”。

今天上午,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本市轨道交通发展进入网络化运营管理新时代。据介绍,该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集指挥调度和票务清算两大功能于一体,规模最大、接入线路最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轨道交通路网管理中枢。

据悉,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于2005年10月破土动工,指挥中心包括轨道交通路网指挥调度中心、路网票务清算管理中心、14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控制中心及相应配套设施。今年6月9日,随着地铁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全面投入运营,轨道指挥中心的路网票务清算管理中心投入使用。7月,路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具备开通条件,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八通线、13号线、奥运直线和机场线8条轨道线路控制中心进入轨道指挥中心,从而结束了北京轨道交通一条线路一个调度控制中心的历史,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和综合调度指挥能力。

调度指挥平台 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26-02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否完善与及院前急救水平、指挥调度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急诊急救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随着我州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需求也逐年增长,本文通过凉山彝族自治州2005年—2011年“120”指挥调度信息进行分析,为不断完善我州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提高指挥调度质量和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病员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凉山彝族自治州紧急救援中心2005年—2011年有效呼叫“120”的指挥调度信息

1.2方法:对我州7年间院前急救发展情况、呼救病种构成、呼叫出车月、日高峰时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和安克“120”指挥调度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人口487万,其中彝族人口244万、占50.1%[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2005年—2011年全州有效出診117338次,急救伤病员123608人。

2.2院前急救发展情况:七年来有效出诊117338次,急救伤病员123608人次。年有效出诊趟次平均增长率为8.73%,平均发展率为108.73%。年急救病员人数平均增长率为6.73%,平均发展率为106.73%,见表1 (P<0.01)。

年度出诊趟次较上年增长率急救病员数较上年增长率200512510 14200 2006136509.11%146333.05%20071566314.75%1663113.65%20081786914.08%1867112.27%2009181101.35%190171.85%2010189804.80%195873.00%2011205568.30%208696.54%合计117338 123608平均增长率 8.73% 6.73%平均发展率 108.73% 106.73%2.3呼救病种构成: 呼救病种构成前三类依次为:交通伤(33.27%)、除交通伤外的创伤(25.44%)、内科疾病(22.60%),见表2 (P<0.01)。

2.4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呼叫出车月高峰依次为:12、11、8月,低谷依次为:4、2、6月,见表3 (P<0.01)。呼叫出车日高峰时段为16时—02时、低谷时段为02时—06时,见表4 (P<0.01)。

病种病员人数构成比(%)内 科2793522.60%除交通伤外的创伤3144625.44%妇产科90237.30%交通伤4112533.27%中 毒89377.23%儿 科23981.94%其 它27442.22%合 计123608100.00%表3凉山州2005—2011年按月份统计出车情况表

Table 3 Monthly statistics dispatch table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月 份出诊趟次构成比(%)一月100898.60%二月90937.75%三月92257.86%四月89957.67%五月94218.03%六月91447.79%七月99518.48%八月101428.64%九月98298.38%十月100028.52%十一月103838.85%十二月110649.43%合计117338100.00%表4凉山州2005年—2011年按时刻统计出车情况表

Table 4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time out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时 段出车趟次构成比(%)0:00-102798.76%2:00-39193.34%4:00-40253.43%6:00-76866.55%8:00-89297.61%10:00-83547.12%12:00-97518.31%14:00-73346.25%16:00-111949.54%18:00—1553613.24%20:00—1469112.52%22:00—1564013.33%合计117338100.00% 3讨论

统计资料显示,7年来我州院前急救有效出车趟次和急救病员人次逐年增加,年出诊趟次平均增长率为8.73%,平均发展率为108.73%。年急救病员人数平均增长率为6.73%,平均发展率为106.73%。这说明:①随着我州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②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及相关“120”网络医疗机构对“120”的重要性和院前急救知识的大力宣传、普及,我州人民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意识逐步增强。③得益于我州建立了比较完善的“120”院前急救机制[2]。

就院前急救呼救病种构成来看前三类依次为:交通伤(33.27%)、除交通伤外的创伤(25.44%)、内科疾病(22.60%)。可见我州以车祸为主的创伤高居第一位(58.71%),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2, 4,5,6]是危害我州人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为:①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山区地区,山高、路陡,道路状况相对较差。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交通工具广泛应用的同时部分民众在使用交通工具时安全意识缺乏存在疲劳驾驶、超载、无证驾驶、酒驾等情况。③部分民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安全意识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④酒后突发安全事件和治安事件中的打架斗殴等[3]有所增加。因此,应加强我州的城乡道路建设,改进通行状况;加强我州民众交通安全认识以及安全生产和生活的相关知识教育,从而提高我州民众遵守交通规则以及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120”网络医疗机构应加强针对创伤的急救物资、人员准备,加强创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规范急救技术和流程,从而建立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院前急救队伍。

就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来看呼叫出车月高峰依次为:12、11、8月,低谷依次为:4、2、6月。这是由于①11、8月是我彝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彝族年和火把节大假期间外来旅游人员和出行民众较多,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以及假日综合征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②12、8月是一年中相对较冷和较热的季节。气候因素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增加同时驾驶员易疲劳、道路通行情况差(结冰、下雨导致道路湿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5]。③我州农业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86%以上[1],12、11、8月份系农闲季节广大农民朋友慢性病就诊、外出活动、打工的意愿增强,而4、2、6系农忙季节广大农民朋友慢性病就诊、外出活动、打工的意愿下降。呼叫出车日高峰时段为16时—02时、低谷时段为02时—06时。这与我州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规律一致。因此應按照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特点适当调整 “120”指挥调度平台、各医疗机构的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源配置,如:弹性增减“120”指挥平台调度人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车辆及急救物资,以适应院前急救之需要[6]。

院前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情况紧急、工作环境差、病种多样、急救药品及设备有限、急救人员劳动强度大、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应根据这些情况结合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自身特点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点、急救资源,急救人员,加强急救从业人员培训。从而缩短院前急救反映时间、快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应急急救能力、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凉山州政府信息网 http:∥www.lsz.gov.cn

[2]彭重力.重庆市主城区120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7):689-691.

[3]吴群召.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4):319.

[4]曾量波,梁子敬,黄力,等.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59.

[5]张军,宋小玲,黄先玉.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2(13):123-124.

调度指挥平台 篇7

大型养路机械是用于铁路道床、钢轨等基础设施维修、大修工作的大型铁道线路工程机械 (以下简称大机) 。随着我国铁路高速、重载、轨道重型化的发展及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开行, 大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受技术复杂、施工分散、安全风险大、价格高昂等因素影响, 大机的指挥调度工作难度很大。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致力于使大机生产指挥看得见、看得准, 为大机的指挥调度及安全管控工作提供一种从视觉角度解决问题的手段。平台以可视化管理为理论依据,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 有效汇集并优化各类生产信息, 用可视化手段实时、有效地显示大机生产各环节的进程, 切实提高大机生产指挥调度的实效。可以预见,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将为大机的管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基本概念

1. 可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可视化管理 (Visual Management) 是利用人的视觉感知能力, 感知由视觉技术处理后的相关信息, 从而提高人的决策能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该方法最早由日本久留米大学的泽田善次郎 (Sawada Zenjiro) 教授在其著作《工场管理的可视管理》中系统地提出。在企业现场管理中, 将物品进行分类、划线、标识, 使现场规范化、标准化, 是可视化管理的较低水平。高水平的可视化管理是对现场各种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 方便管理者迅速掌握现场情况, 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达到预防或快速处理的管理效果。

2.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定义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是从视觉角度研究解决大机指挥调度及安全管控问题的系统手段。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及视频显示技术, 将大机施工中产生的运行施工、安全质量与设备信息传递到指挥调度中心, 通过车列运行监控、卫星定位轨迹、状态监测与探伤分析等专用技术软件, 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利用视频、模拟轨迹、三维动态模拟、关键数据及报警信息显示等可视化手段, 让指挥调度人员对原始信息、重要信息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 辅助做出管理决策, 切实提高指挥调度的实效。

三、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及主要功能

1.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主体结构采用B/S结构框架, 并集合B/S结构 (Browse/Server) 使用方便、功能界面丰富、C/S结构 (Client/Server) 界面操作强两方面的优点。该平台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和互联网与远程大机目标完成信息传递, 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络与各管理部门联系, 指挥调度人员按照各种视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利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向远程大机目标、内部管理部门下达安全监管、施工管理、设备保障、材料供应的指挥命令。

图1是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示意图。指挥调度员接收到远程大机发生故障的视频信息, 通过企业局域网络向检修车间下达设备抢修命令, 向材料部门下达配件供应命令。安装有卫星定位终端的抢修车、大机在指挥调度平台上能够准确显示它们的运动轨迹, 抢修工程师利用视频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或Internet互联网汇报抢修实际进展, 指挥调度员可以实时化、可视化掌控抢修进度。

2.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关键技术

(1) 模拟轨迹显示功能。利用卫星导航 (北斗、GPS) 定位技术、GSM地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构造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网的多层次、多嵌套的大机车列运行轨迹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安装有车载卫星定位终端 (TCU) 的大机车列或抢修车进行高精度定位, 将其运动状态信息采集并回传, 中心的显示屏上将运动对象的运动模拟轨迹显示出来。同时显示大机车列的运动速度、线别、公里标等铁路特定数据信息, 使调度员对大机的运行轨迹情况做到一目了然。

(2) 视频显示功能。新型号大机为保障运行安全、施工安全, 重点部位都装有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利于操作人员监控动作, 但这些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仅能够由本车操作、观看。指挥调度中心的服务器中安装有利用网络技术的视频传输软件, 可以将远程的大机监控系统拍摄的视频信号实时显示在中心的视频显示屏上, 安全员、设备工程师通过视频切换能随时掌握关键部位的动作情况。图2是DWL-48型捣固稳定车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图, 图3是大机远程视频监控传输示意图。

(3) 关键数据显示及报警功能。大机设备技术复杂、施工分散、工况恶劣, 几个数据无法准确表示出设备状态是否异常、施工进展是否顺利、施工质量是否优秀, 这些工作产生的海量数据不可能同时显示出来, 指挥调度员也就无法迅速准确发现异常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安装有设备管理与技术分析软件, 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显示屏将这些评价结论、关键数据、异常数据、报警信息显示出来, 指挥调度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大机设备状态及异常情况的部位、劣度, 为分析问题原因、研究对应措施打下基础。图4是大机运行监控超速报警信息图。

(4) 三维动态模拟显示功能。出现异常数据、报警信息后, 施工管理工程师、设备保障工程师需要迅速确定异常情况的程度, 分析问题的原因。中心的服务器安装有三维动态模拟分析软件, 能够以三维仿真形式, 演示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关系、拆装顺序, 配合透明化处理, 还可以将液压、机械动作、线路空间尺寸仿真展示给工程师, 帮助工程师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图5是捣固车的油缸三维动态模拟故障报警显示截图。

四、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分期建设的阶段目标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覆盖了大机调车、区间运行、施工作业、车组连挂解体、设备状态监控等主要管控环节的可视化监控任务, 整个平台的建设分为3期3个阶段。1期要实现大机日常生产信息平面显示功能、模拟轨迹显示功能, 完成基础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管控。2期要完成大机视频监控系统的改造和重点安全管控分析技术 (大机运行监控系统、钢轨超探伤损分析等) 网络化改造, 实现大机生产过程的远程视频监控, 实现重点安全监控信息实时传递, 实时显示异常数据、报警信息。3期要完成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实时显示任务, 通过设备状态监测软件实时分析设备状态数据, 实现三维动态模拟显示功能, 帮助设备保障工程师分析故障。

五、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原则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人员组织与培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一些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性、总体性原则。

1. 领导重视原则

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工作是关系到几十亿大机设备资产管理的大问题, 是大机企业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资金、场地、人员, 才能协调好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否则,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就只能是纸上的探讨和方案。

2. 先简后繁、局部先行原则

指挥调度平台功能多样, 不同分系统的关键技术难易不同, 大机硬件配备情况也参差不齐。不能采用一次投入, 全面铺开的建设办法, 应该优先实现技术难度不大、视觉直观感受强的功能, 让一些硬件配备较齐全的大机先用起来, 让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体验到效果, 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3. 标准优先、留有余地原则

依据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该指挥调度平台的网络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等工作需要在接口技术、数据格式等方面优先确定标准, 确保不同子系统、子设备能够与主系统互联互通, 数据能够互读互取。同时还应预留相应的接口及后续模块功能, 为今后接入其他功能预留发展空间和余地。

4.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原则

目前, 黑客攻击、病毒破坏、内部信息窃取等诸多安全隐患肆虐。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时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系统和安全审计等, 建立一整套稳健的网络安全体系, 确保指挥调度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六、结束语

调度指挥平台 篇8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3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 2013年, 境内6.1万个网站和1 090万余台主机被境外远程控制。中国已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 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

如何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大型集团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建成了初有成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但大型集团公司往往具有网络规模大、业务系统多、互联网出口广等特点, 其下属单位技术防护力量也参差不齐, 已建成的安全防护体系往往是点状的、分散的。在信息化全程全网发展的大背景下, 传统信息安全防护手段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安全孤岛问题。长期以来, 大型集团公司主要通过分散的安全设备和系统进行监测和防护, 缺乏对安全事件的一体化联动分析手段, 导致安全监测覆盖面不全、集中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 存在安全孤岛现象。

2) 海量安全告警。大量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各种格式的海量安全告警事件, 并且这些事件中存在大量的误报、漏报, 缺乏对安全告警信息的智能采集分析手段, 信息安全工作淹没在告警的海洋中, 很多安全事件将不能被及时发现。

3) 预警能力不足。对于大多数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都是事后告警、事后处理, 不能实时评估事件影响范围, 不能实时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落后的预警能力将导致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更巨大的损失。

4) 可视化水平低。现有的信息安全监视系统的展示界面不够直观, 可视化展示程度低, 不利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地实时监视, 无法有效了解全局信息安全态势, 制约了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工作效率的提升。

为消缺上述问题, 有必要在集团公司层面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 横向实现对集团公司各单位信息安全状态的实时监视, 纵向实现信息安全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分析、展现、预警和调度指挥, 以推动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工作朝着更加集约、高效、标准的方向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早已开展了信息安全监测预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2010年美国实施了爱因斯坦工程, 该工程对政府网络出口流量进行自动监视和分析, 可以实时识别相应的网络威胁和攻击。英国在2009年的《网络安全战略》提出建立新的网络管理机构的具体措施, 负责基础设施保护的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协调中心开展了信息安全方面的信息搜集和预警工作。中国也很重视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工作, 不少安全厂家也提出运用自身安全设备构建的信息安全日志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 但缺乏体系化的建设思路, 无法适应大型集团公司安全防护需要。到目前为止, 还未能见到一个需求明确、技术先进、体系完备的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 (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 。

2 一体化平台需求分析

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必须坚持“主动、全面、协同、闭环”的原则, 结合大型集团公司安全防护体系现状, 应从技术和管理2个维度综合确定需求。一体化平台应实现对公司各区域、各网络出口安全状态的实时采集和扫描, 应对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确定预警触发条件, 并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调度指挥和应急协同机制对动态的安全事件提供主动式的早期通报, 同时, 应持续挖掘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安全隐患, 让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提前预测和判定风险, 做到及早防范和处置。通过一体化的平台体系实现对集团公司信息安全资源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并通过上下一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形成由分散到集中、由事后到实时、由被动到主动的信息安全能力转变, 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可控、能控、在控[1]。根据上述分析, 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1) 资产备案管理。对各网络出口、业务系统、域名、安全设备、网络设备、主机设备、终端设备等信息资产进行备案登记, 完善的备案机制是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工作的基础。

2) 网络攻击监测。对各网络出口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进行实时监测, 并对事件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3) 病毒木马监测。对各网络出口发生的病毒和木马事件进行实时监测, 并对事件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4) 敏感信息监测。确定敏感字字典, 对各网络出口外发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并对事件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5) 桌面终端监测。对各计算机办公桌面终端的防病毒软件、账号弱口令、USB数据交换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并对事件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6) 网络流量监测。对各网络出口的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不同的协议特征对流量中各种基础信息进行细致分析, 对异常及违规网络流量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7) 漏洞补丁监测。对各类设备、业务系统的安全漏洞及补丁安装情况进行扫描监测, 并对事件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告警。

8) 安全态势预警。对动态采集和扫描到的各类安全日志进行多纬度的归并、统计和大数据挖掘, 将信息安全信息转变为可相应的情报, 对信息安全态势进行预警。

9) 综合全景展现。将信息安全指标以仪表图、泡泡图、星云图、雷达图等形式进行综合显示, 提供高可视化的全局信息安全状态全景展现效果。

10) 调度指挥管理。依托上述各功能点, 建立上下一体、相互贯通的信息安全调度指挥工作机制, 指挥开展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需求架构如图1所示。

3 一体化平台技术架构

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需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和可维护性, 应采用分层技术架构, 平台由安全监测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分析层和可视化展示层组成, 其中安全监测层部署于公司各单位, 数据采集层、数据分析层和可视化展示层部署于公司总部。平台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3.1 安全监测层

安全监测层是整个平台的基础, 每个网络出口均为一个监测点, 安全监测层负责将集团公司各网络出口的各类信息资产纳入监测范围, 监测行为分为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被动监测是对信息网络相关设备产生的安全日志进行接入;主动监测是利用漏洞扫描手段探测信息网络中存在的脆弱性[2]。

3.1.1 日志监测

日志监测应覆盖所有信息网络资产, 并结合现有安全防护体系和实际运行环境, 综合使用本地型日志和网络型日志相结合的监测接入方式。

1) 本地型日志:网络安全设备、平台软件及应用系统自身安全功能产生的日志。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防护能力, 较为全面地记录相关安全事件;缺点是部分系统开启安全日志需占用大量系统资源 (如数据库系统) 。

2) 网络型日志:通过镜像方式, 分析、记录访问各类设备、应用网络资源的操作行为。优点是不占用被监测系统的资源、不需要改造已有系统, 部署灵活;缺点是无法记录本地操作行为, 无法对加密数据流 (如SSH、HTTPS等) 进行分析和审计。具体应用时应对网络安全设备、平台软件、应用系统日志功能进行合理配置, 以适应不同系统、不同组网等情况下的日志监测, 避免功能重叠、资源浪费。例如, 通过本地型日志获取SSH、HTTPS以及非标准应用的用户操作信息, 同时, 为避免数据库系统性能下降, 通过网络型日志获取数据库操作等信息。

3.1.2 扫描监测

依靠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日志仅能识别已发生的安全事件, 并不能对自身的脆弱性进行监测, 一旦自身的脆弱性被攻击者利用, 后果严重, 由于安全漏洞的危害巨大, 在漏洞被利用前应做到及时发现和修复。应建设兼容全球最大的公共漏洞库 (Common Vulnerabilities&Exposures, CVE) 的漏洞扫描系统, 根据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特点, 充分考虑漏洞的来源、可利用度等因素, 制定科学的漏洞扫描策略, 对各网络出口的各类信息资产脆弱性进行监测, 并将扫描监测结果进行接入。

3.2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监测层监测到的安全数据, 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和转换, 将原始数据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标准化规则转化为系统能够识别的标准事件, 并以合适的数据结构对加工后的安全数据进行存储[3]。

1) 传输适配。由于安全监测层的数据来自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设备或系统, 因此存在多种异构的数据源, 数据采集层接口需要提供多种采集方式对安全事件采集进行统一适配, 对于本地型日志应支持Syslog方式、SNMP Trap方式、ODBC/JDBC方式和Socket接口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对于网络型日志, 应支持对流量镜像等方式获取的网络报文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时, 在采集传输过程中应使用安全传输协议, 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清洗校验。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 有效降低噪声数据, 以保证数据采集层工作性能和效率。应对采集到的安全事件进行内容的完整性校验, 防止由于网络错误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事件丢失或事件分析不准确;应对事件是否是为合法设备采集进行校验, 防止某些非法人员利用非法事件制造噪声数据;结合信息安全规则库, 对事件的可信度进行分析, 清洗无效事件。

3) 归并过滤。建设统一的信息安全事件标准化知识库, 对采集到的安全数据中包含的事件名称、设备地址、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事件时间、事件内容、严重级别、协议类型等信息进行归并和筛选, 对采集到的同类型安全事件统一分类、统一命名, 实现对不同安全厂商、不同安全设备产生的海量安全事件信息的标准化处理, 为信息安全事件展示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应综合考虑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表现、引发后果等因素, 参考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结合一体化平台监测预警需要面临的实际环境, 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分类和命名, 划分为网络攻击等若干事件类别。本文以网络攻击事件为例进行描述。网络攻击事件分类标准见表1所列。

4) 数据存储。面对海量的安全数据, 应充分利用Hadoop等先进计算架构, 合理组织数据结构, 建设安全事件数据处理平台, 具备高性能、可伸缩、跨平台、安全的数据计算能力, 为安全事件的深度分析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平台。

3.3 数据分析层

数据分析层是一体化平台技术架构的核心, 其功能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标准化处理后的安全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挖掘, 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功能的数据逻辑和应用逻辑要求, 在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平台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分析, 以便为可视化展示及调度指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1) 事件定级。将安全事件定义为信息、低级、中级、高级、严重5个级别。基于安全事件攻击对象资产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计算出的资产重要性及基于标准化采集定义后的事件类别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采用基于规则、统计的纵向关联分析和基于事件、知识的纵向关联分析, 计算出单个安全事件对应的危险级别。信息安全事件分级标准见表2所列。

2) 态势预警。在对单个安全事件进行定级的基础上, 运用关联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综合计算安全事件影响资产范围、时间、数量、频度等属性, 对各单位、各网络出口发生的高危安全事件进行动态预警, 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地点、时间、类型、影响范围、处置建议等详细信息。

3) 统计分析。提供基于事件位置、类型、资产、时间等多维度的安全事件统计分析能力, 支持基于各安全指标的事件查询, 为各单位、各网络出口、各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态势分析。

3.4 可视化展示层

可视化展示层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工作的人机交互接口。应通过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 以地理图、仪表图、泡泡图、雷达图、星云图、流向图等形式对全局信息安全状态及分项信息安全监测主题 (如资产备案、网络攻击、病毒木马、敏感信息、桌面终端、漏洞补丁、网络流量等) 进行实时全景展示, 使信息安全调度指挥人员能更直观地对信息安全整体态势进行实时监测[4]。假设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下辖杭州分公司和广州分公司, 以地理图对全局信息安全状态进行展示 (见图3) , 以雷达图对各单位网络攻击事件进行展示 (见图4) 。

4 调度指挥工作机制

建立公司总部和下属单位二级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并采用“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调度指挥工作。公司总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负责通过信息安全全景展示平台对信息安全监测指标数据进行7×24 h实时分析, 及时向二级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发布安全风险预警通知, 二级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负责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对安全预警事件进行处置和应对, 同时, 总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需对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后评估, 目的是建立预警、应急处置、后评估三环节于一体的信息安全闭环管理流程, 形成上下一体、互为补充的信息安全调度指挥机制[5]。

1) 预警。建立公司总部、下属单位二级信息安全管理中心7×24 h监测值班制度, 配置安全值班人员通过可视化展示平台实时监测整个集团公司的信息安全状态, 及时发出安全风险预警通知。

2) 应急处置。建立公司信息安全总体应急预案, 制定各级单位信息安全专项应急预案,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安全事件发生时相关单位立即启动专项预案, 及时处置和消缺, 及时向总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反馈处置结果。

3) 后评估。建立信息安全事件预警处置全过程管理机制, 建立安全事件档案库, 总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需要定期总结经验教训, 并将其应用到预警环节中, 从而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预警和指挥水平, 促进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5 结语

在日益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环境下, 传统分散、独立的信息安全手段已无法满足大型集团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的需要。如何在集团公司层面实时有效掌握全局信息安全状态, 并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体系是高级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总体架构, 对一体化平台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上, 设计了层次化的一体化平台技术架构, 并就信息安全调度指挥工作机制的管理流程进行了探讨。

通过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 可以及时掌握全局层面的信息安全状态, 极大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是推动大型集团公司建立健全高级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实现“主动智能的安全防护、集中统一的信息管控”安全策略的具体实践。

摘要:在网络安全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 实现对全局信息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并建立上下一体的调度指挥机制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更是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达到高级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提出了适用于大型集团公司的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调度指挥平台总体架构, 构建了集安全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技术体系, 设计了涵盖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后评估的调度指挥闭环工作机制。该一体化平台位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最顶层, 可满足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 是推动大型集团公司信息安全能力建设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一体化,信息安全,监测预警,调度指挥,总体架构

参考文献

[1]朱晓莉.信息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 2013, 13 (10) :136-137.ZHU Xiao-li.Research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J].Netinfo Security, 2013, 13 (10) :136-137.

[2]孙宇.政府网站安全防御要变被动为主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1, 33 (9) :42-44.SUN Yu.Conversion of passive defense to proactive preventionon government website security[J].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Privacy, 2011, 33 (9) :42-44.

[3]徐茹枝, 郭健, 白瑾.电力信息安全监测管理中心数据采集层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7 (6) :41-44.XU Ru-zhi, GUO Jian, BAI Jin.Research on the data acquisition layer of power information securi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center[J].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10, 37 (6) :41-44.

[4]吕良福, 张加万, 孙济洲, 等.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 2008, 28 (8) :1924-1926.LU Liang-fu, ZHANG Jia-wan, SUN Ji-zhou, et al.Survey of network security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J].Journal of ComputerApplications, 2008, 28 (8) :1924-1926.

调度指挥平台 篇9

1总体设计思路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播出新形势,国家广电总局开发建设了国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开通了总局至省局的平台系统。按照总局要求,设计了省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作为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可靠的技术保障。

整个专用网络设计以省广电局所在地为核心[1],在中心机房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于近端用户(如:电台、发射台办公室、电台管理中心、监测中心等)将利用现有的网络布线系统,结合直拉双绞线,以星型连接结构独立构建核心专用网。对于远端用户(省电视台、省网络集团安全中心、省网络集团安全播出办公室、局发射台等)将利用省广电网络公司的SDH光纤广域网链路连接上面的核心局域网[2]。实现安全播出信息资源共享和调度指挥指令第一时间到达播出第一线,为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并与总局调度指挥平台结合,形成了“总局调度平台省局调度平台-省局属有关单位信息终端”的三级架构模式。

整个网络主干设计为1 000 Mbit/s,各信息点设计提供10/100 Mbit/s局域网接口,以便提高网络中心核心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和处理速度。网络结构为星型连接结构,采用IP协议构建。广域网线路采用E1线路进行连接,能够提供数据和语音的传输。在设计过程中,笔者采用ASP和HTML计算机语言编程技术,将公告发布、数据传输、预警信息发送及视音频通信功能融为一体,并利用先进的网络集成和数字通信手段,通过光纤和SDH环网等设施将网络延伸至省局属各有关单位值班机房。

2总体设计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以H3C S3600-28TP交换机为核心,所有终端都需通过核心交换机与服务器或其他终端进行通信。平台网络设备:交换机、AR28-80路由器、服务器、磁盘阵列均安装于中心机房。另外,根据各终端与信号传输机房相隔距离的不同,又可将网络结构大体划分为以H3C S3600-28TP交换机为核心的近端部分和以H3C AR28-80路由器为核心的远端部分。

2.1近端部分

近端部分包括河南电台、发射台办公室、电台管理中心、 监测中心等计算机终端,其中除个别单位终端位于配楼,其余终端均安装在主楼楼内。H3C S3600-28TP多协议智能交核心交换机与这些终端之间采用100M线速连接[3]。Web服务器通过内置RAID卡管理DELL Power Vault TM MD1000 5磁盘SCSI数据库存储设备(146 Gbyte×5),并采用SQL Server 2000管理数据库信息。H3C S3600-28TP多协议智能交换机提供24端口百兆电口和4端口千兆光/电口。

在核心层和服务器、广域网之间放置一台提供连接广域网链路和安全性的H3C的核心路由器H3C AR28-80,提供网络中心广域网方式接入和安全保证。

关键任务服务器(1台DELL服务器)直接连接在核心层交换机上以对整个信息网络的用户提供1 000 Mbit/s最大带宽的访问。

2.2远端部分

远端部分包括河发射台、电视台、省网络集团安全中心、 河南省网络集团安全播出办公室等终端。该部分所有终端均使用SDH光纤链路,采用带宽为2 Mbit/s的E1线路,通过AR28-80核心路由器与核心交换机相连。整个安全播出专网广域网的核心为1台H3C的核心路由器H3C AR28-80(配置1块1FE、1块8 E1接口模块),通过100 Mbit/s下连三层核心交换机H3C S3600-28TP。整个核心路由器提供多达56路的E1线路接入。同时为完成广域网链路的衔接,在各个接入单位配置接入路由器H3C AR28-09。

2.3软件架构

该平台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用户只需拥有IE或其他网页浏览器即可使用,与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具有操作更简便、维护成本更低廉等优势。管理员终端设在调度指挥中心。

3软件介绍及功能应用

调度指挥平台的应用包含平台主页信息发布、文件传输系统、预警信息系统、视音频通信系统等功能。

前三大系统使用B/S(浏览器/服务器)方式构建,软件源代码由ASP和HTML语言联合编制而成。此构建方式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使用IE等网页浏览器便可以完成相应模块的功能,为用户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其中,主页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用来发布公告、通知; 文件传输系统用来收发文件资料;预警信息系统则用来发送预警短信。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文件传输系统和预警信息系统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方能登录进入。

视频通信模块采用局域网即时通信软件RTX,采用C/S (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实现远程视音频通信功能。

3.1平台主页信息发布

该系统可实现安全播出新闻、公告的发布功能。

平台主页界面如图2所示,平台主页主要包含文件传输系统和预警信息系统的登录框[4],公告栏、安全播出简报、安全播出动态、常用资料下载等栏目。点击相应链接即可下载或查看需要的文件或新闻,点击栏目右侧的“更多”,即可查看该栏目所有的文件或新闻。

1)公告栏:公告栏可发布有关安全播出的通知、要求、公告等内容,平台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播出最新资讯及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2)安全播出简报:由调度指挥中心编撰的每月1~2期安全播出工作简报,以图表加数据分析的形式,明晰直观地反映当月安全播出总体情况,同时也会及时通报当前安全播出的大事要闻,使各省局属有关单位能够及时掌控安全播出的最新安排与部署。

3)安全播出动态:该板块主要挂载全国安全播出事件事故案例、安全播出会议纪要和省局属有关单位工作简报等内容。

4)常用资料下载:该版块主要挂载安全播出相关软件和表单。

此外,管理员可使用新闻管理页面发布、修改、转移分类、查询上述四大板块的公告与通知。

3.2文件传输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各终端用户之间文件收发的功能。

如图3所示,各终端用户使用此页面,在地址列表栏内选中目标终端,在标题栏和备注内填写相应内容后即可发送邮件。如需附带其他文件,还可在页面最下端浏览选中该文件,点击上传文件即可添加附件。接收文件、已收文件和已发文件页面的布局与功能和已收文件页面类似[5]。由于调度指挥平台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因此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文件传输的安全性。

3.3预警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功能。

如图4所示,用户使用该页面查看的预警信息,未查看的信息标题末尾会标注“new!”字样以示区别。信息到达各终端用户时,会以铃音加提示框的方式提醒终端用户接收并查看该信息。用户也可点击个人事务栏下的信息查询,依据相应字段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此外,管理员可使用信息管理页面来管理预警信息。

3.4视频通信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各终端用户之间的视音频通信功能。

如图5所示,各终端用户如需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双击该列表中相应的用户图标,随即弹出文字对话框。在文字对话框中点击标题栏下的视频或语音按钮,弹出的视频对话框或语音对话框,可实现终端之间的视音频通信功能。由于所有终端都安放在了机房,因此在发生重大事件或事故时,事故单位可以使用视频通信功能现场介绍事故的发生情况及处理过程,调度指挥中心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效的事故信息,协助事故单位尽快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

平台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安全、稳定,实用、经济等特性。该平台充分利用了纠错能力高、自愈能力强的省局SDH环网来搭建与互联网隔离的专用局域网络,既节约了网络设施的投入,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件功能实用、操作简便,其架构的开放性为平台下一步扩展其他功能提供了便利条件。

投入试运行以来,该平台不仅提高了调度指挥效能,减少了日常播出管理成本,保障了安全播出信息流转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而且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要保障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与总局指挥平台业务对接和省安全播出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平台各功能之间完善的联动机制,将日常播出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结合了起来,一方面加强管理,减少了事故发生率, 另一方面做好防范,缩短了事故处置时间。该平台在河南省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完善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制,创新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工作方法,构建了全方位、高效能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体系。

4小结

安全播出不出问题作为广电系统的三个工作底线之一, 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该平台不仅担负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理任务, 更是实现广播电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根本保障。

摘要:为切实推进省级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调度指挥效能,按照上级总体部署,结合省级具体情况,设计并建成了省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平台工程。该工程的设计秉承安全、稳定、实用、经济的原则,充分采用当今尖端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将公告发布、数据传输、预警信息发送及视音频通信功能融为一体,并利用先进的网络集成和数字通信手段,通过光纤和SDH环网等设施将网络延伸至省局属各有关单位值班机房,既实现了安全播出信息资源共享和调度指挥指令第一时间到达播出第一线,又为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

调度指挥平台 篇10

关键词:GIS,可视化,调度指挥

1 引言

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确保广播电视宣传任务的完成, 河南省广电局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中心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 切实推进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调度指挥效能。本文着眼于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的信息化, 探讨基于GIS的可视化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

2 基于GIS的可视化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地理信息系统) 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应用系统。基于GIS的可视化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是在广播电视领域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故障,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具有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以及指挥能力的指挥运行系统。

该系统的建设能够保障播出安全, 使调度反应快捷, 指挥有力, 并能预防和减少播出事故的发生。同时, 若有意外及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加强和各播出单位、传输单位、关键机房、监测点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总体规律, 为安全播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基于GIS的可视化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的各功能模块

从模块化角度考虑, 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安全播出管理业务可视化应用、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 以及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

3.1 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

信息集成包括录入与维护静态数据、交互与处理动态数据等功能。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的审计、用户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

安全播出管理的最高决策层是安全播出指挥部, 广电系统各个关键点的安全状况可以通过网络传入指挥部终端, 并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显示。指挥部工作人员利用安全播出的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 以及根据各类信息产生的统计信息做出宏观指挥管理决策。

3.2 安全播出可视化管理业务应用

安全播出指挥部可使用该系统进行可视化操作, 实现人员和勤务管理、安全播出组织管理、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业务应用。

3.2.1人员和勤务管理。

完成各台站信息、台站所属区域信息及台站工作人员信息的管理。

3.2.2 安全播出组织管理。

主要是对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行监督、管理、协调, 汇总上报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制定紧急状态下, 确保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技术方案和调度流程;在紧急状态下, 对全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运行管理和资源统一调配, 并协调与相关部门的有关事宜。

3.2.3 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

制播和传输设备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基础, 要对此类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 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

3.3 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

指挥人员实施调度是基于实时准确的监控信息, 该子系统可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它包括播出情况监控、播出指挥调度、紧急事件应急指挥和播出指挥应用管理等功能。

3.3.1 播出情况监控。

可综合监控播出信号控制系统, 包括对广播电视主要关键点播出状况的监控以及对播出事故恢复处理情况的监控, 此外还可以将关键点的周边信号监测信息显示在GIS平台的可视化界面上。

3.3.2 播出指挥调度。

可实现在基于GIS的可视化播出管理平台下监视省内各广播电视频道, 并可对播出信号控制系统、核心传输交换系统发送控制指令, 从而在指挥人员的干预下实现各系统间的联动工作。

3.3.3 紧急事件应急指挥。

将制定的紧急事件应急指挥预案输入指挥平台, 当紧急事件发生时, 平台能根据紧急事件的属性职能, 快速匹配到相应应急措施, 协调播出信号控制系统、广播电视监控系统、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等, 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3.3.4 播出指挥应用管理。

安全播出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出勤考核、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功能由该子系统实现, 还可完成各种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3.4 综合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

将综合安全播出信息通过省局内部网和总局安全播出平台向安全播出指挥部成员和各相关单位发送。实现在内部网中将台站类型、事故情况、灾害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信息通过WEB方式用图形可视化地提供给用户。

4 结语

本文对基于GIS的可视化广播电视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该系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分析, 完成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可视化安全播出管理业务应用, 以及综合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总的说来, 对该系统的研究, 是对我国广电系统现有安全播出指挥系统的一个挑战, 有益于安全播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美) Kang-tsung Chang.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 2003.

[2]刘南, 刘任义.WEBGIS原理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 2002.

做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

铁路的运行,既关系到国家的人力流动,也关系到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确保铁路安全有序运行,是国家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在铁路运输组织中扮演着指挥中枢的角色,及承担着车、机、工等的协同指挥工作,也承担着人与车的协同指挥工作。所以说,实现铁路运输效益的最大化,离不开铁路调度工作的开展。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工作中,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内容包括对运输中矛盾的调和、对相关利益的分配协调等等,随着铁路运输任务的加重,国家和社会对铁路调度指挥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的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做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就是要在客观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存在的问题

做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首先就是要了解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不能否认,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运输业日渐成熟的环境下,铁路调度运输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不管是整体性还是系统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存的一些问题仍然直接影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效果,甚至威胁铁路运输安全。具体而言,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铁路调度运输指挥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货物运输、游客运输的组织,实现国家铁路运输的高效、有序和安全,可以说,铁路调度指挥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并且,效率、秩序以及安全三者都是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是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更多的关注效率和秩序,对于安全的关注还不够,这对铁路运输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潜在的威胁。同时,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说,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对安全生产定位的偏差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其次,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缺乏系统性。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铁路运输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都在铁路调度指挥的范围之内,正是因为如此,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就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和过程性,对不同环节之间的协调以及不同环节调度指挥之间的协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还比较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不同环节的调度指挥工作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这就直接造成了铁路调度指挥工作效率低以及调度指挥工作开展困难等后果。

再次,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缺乏必要的设备保障。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以协调指挥为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可以脱离必要的设备支持而单独存在,事实恰好相反,在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需要大量设备支持,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设备对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但是,受资金等原因的限制,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很多必要的设备还不是很健全,这直接影响到了铁路调度工作的现代化和科技化。

二、做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做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提高当前铁路调度指挥人员的综合能力,纠正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对安全生产定位的认识。只有铁路调度指挥人员真正意识到安全在铁路调度指挥中的重要地位,铁路运输安全才能真正有保障,提高当前铁路调度指挥人员的综合能力,纠正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对安全生产定位的认识,一是要加强对铁路调度指挥人员的培训,可以设置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将铁路安全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二是要做好内部指挥人员的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铁路运输中安全知识的宣传,让铁路调度指挥人员能有全方位、长时间了解相关知识。

第二,完善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系统。一方面,要将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内部形成完整有序的系统,不同的调整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既能保证调度指挥人员系统的完成工作,又可以有效避免调度指挥工作的环节疏漏;另一方面,要加强铁路调度指挥人员与铁路运输中其它部门有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这可以增加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对铁路运输过程中其它工作环节的了解,进而更好地完成铁路调度指挥工作。

第三,增加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必要的硬件设备。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基本硬件保障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指挥设备,所以说,增加铁路调度指挥的必要硬件,非常关键。同时,硬件设备的增加,必然需要与之适应的人才储备,所以说,在增加硬件设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现有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希武.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思考[J].管理锦囊,2011(17).

边防通信调度指挥工作探析 篇12

关键词:边防通信,指挥工作,探析

目前,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也应充分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 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系统中的不足。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站作为边防部队各机构中交换信息和共享信息的桥梁, 负责着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 所以, 这需要边防部队各个调度站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对于推进国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在边防部队指挥中的通信指挥调度

1.1通信站呼叫转移台

目前, 结合我国当前边防部队指挥中心调度站设置情况, 每一站都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通信警台, 在通信呼叫过程中, 边防部队所有呼叫频台都被其他调度站台所运用中, 确保通信指挥员可以在调度台的作用下, 点击各个频道, 发起实施呼叫和维护通信线路, 也就是两条链线:一是语音通路;二是数据命令通路。从某方面上来讲, 数据命令通路负责着要为整个信息系统调度台, 其中调度台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 可以使调度台与多功能无线服务器进行紧密连接, 在成功连接之后, 数据命令通路在系统矩阵的作用下, 实时控制整个系统, 最后将全部信息传达到各个搭配车台中的有线控制接口、无线控制接口之中。在每次传达通信信息中, 都要制定出与其对应的语音通话流程方案。首先, 从坐席的耳机之中发出语音, 在达到坐席对应的控制器之中, 将语言传输到警台对话机讲之中, 然后在利用调度交换机对每个用户进行制定语音接口, 这样才能使语音指令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其次, 既可以采用有线接口控制器, 也可以采用无线接口控制器, 对准车胎频道和语音频道, 最终传达到移动台之中, 这就顺利完成一次语音通话的传输。

1.2呼叫指挥通信站调度台

在应用移动台呼叫指挥通信展调度台过程中, 在选择与整个移动台相对应的频道之后, 也就可以发起信息呼叫。首先, 通信信息在通过移动台之后, 或者通过高增益的天线事前, 应该选择相对应的频道移动台展开传达, 在成功传递信息之后, 所传达的全部信息都会在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的作用下, 控制器会成功接收到这些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输出。

二、构建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在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包括着两个重要系统部分, 一个是硬件系统, 另一个是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有线、PPT控制装置、坐席控制设备、有线设备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录音软件、维护接口、无线服务软件等等。所有存在无线接口或者有线接口的控制器主体, 在通常情况下, 都可以由有线、接口相互联系、无线终端等等展开科学有效的操作, 控制好和连接好所有信息。

同时, 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通过控制终端, 可以为整个调度系统提供出更多的功能, 也可以详细分析各通信网络信息, 提供出科学合理的服务功能, 对每一个客户端的信息实施有效互动。除外, 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插入和监听多个频道, 及时接收数据和交换数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 所交换的数据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边防部队指挥中心可以放心使用这些数据。

三、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所具有的优势

在制定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方案过程中, 可以充分实现通信指挥中心形式多样的呼叫功能, 比如:群组呼叫、单呼叫功能等等, 可以充分实现调度台和各移动台之间, 互相交流信息和选择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 既可以独立进行通话, 也可以选择群体通话, 同时也能面向整个系统采用广播式呼叫方法。如果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处于插入状态中, 那么可以使指挥调度员更能全面掌握好具体通话状况, 也能进行通信调度, 无论在哪一阶段中, 各个类型的通信资料, 既可以通过有线终端进行查阅, 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进行查阅, 同时, 在资料中也包括着通信时间、通信设备型号、通信详细内容等等方面。

在整个边防部队的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可以综合方案的维护功能, 也能参照信息功能, 对系统进行多元化维护, 确保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提高信息交流和互换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边防事业发展过程中,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应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通信调度指挥结构中不足之处, 确保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应用功能, 显示出多种优势, 解决好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保障通信指挥调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我国国防建设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军用通信网络中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5, (19) .

上一篇:教学改革及其基本理念下一篇:重型机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