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业务(精选4篇)
指挥业务 篇1
1 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性度量
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性定义指的是在规定条件下和约束时间内, 指挥业务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且完成既定功能的能力。在实际计算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性时, 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在服务调用端统计服务执行成功次数与被调用总次数之比来计算其可靠性, 如式1所示:
其中countstotal代表服务被调用次数, countssucceed代表countstotal次调用中成功返回服务执行结果的次数。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Web服务可靠性计算方法, 本文也采用此算法来计算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性。
2 基于冗余的指挥业务组合服务可靠性评价模型
指挥调度系统指挥业务组合服务流程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具有不同业务功能的指挥业务相互关联形成一组具有依赖关系的组合任务, 从而形成更大粒度的指挥业务服务, 满足指挥力量的更高级的指挥业务需求。本文将指挥业务服务组合流程限制为由最常用的顺序流程结构、分支流程结构、并行流程结构和循环流程结构这四种结构之间有限次的递归嵌套。目前, 组合服务的可靠性研究都是基于非储备的可靠性模型进行研究, 而本文借鉴软件容错的思想, 即在指挥业务服务组合流程上的各个任务选取多个待执行的备选指挥业务服务, 每个指挥任务不是只对应一个服务实例来执行, 通过冗余的指挥业务来保证组合服务流程的可靠性。下面对指挥业务服务的原子业务以及四种组合服务流程的可靠性评价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2.1 原子业务
原子业务是指完成某类特定指挥业务的单个指挥业务服务, 是指挥业务服务组合流程的最小单元。其构成可描述为:<原子业务标识, 原子业务名称, 原子业务描述, 可靠性描述, 执行效率>等;设原子业务taski所对应的第j个指挥业务服务的可靠度为CSi, jR, 则原子业务taski的可靠度taskiR可由并联系统公式写出:
2.2 顺序流程结构
指挥业务组合服务中的每个任务对应多个指挥业务服务, 则顺序流程结构在基于冗余情况下的可靠性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假设流程中的每个任务均为原子业务。
设该流程结构中有n个任务, 则整个顺序结构的组合服务可靠度sf.R又可用串联系统公式得到:
由于每个任务均为原子业务, 则该流程结构的组合服务可靠性sf.R为:
2.3 分支流程
基于冗余的思想, 指挥业务组合服务中的每个任务应该对应多个备选服务, 则分支流程的可靠性模型如图2所示, 图中假设流程中每个分支均由原子任务组成。
设该流程结构共有n个分支, 由图2可知, 每个分支上的任务都有可能被选取执行, 所以分支结构的可靠性值应等于分支结构上所有任务的可靠度最小值, 公式如5所示。
2.4 并行流程
指挥业务组合服务并行流程的可靠性评价模型如图3所示, 图中假设每个并行路径均由原子任务组成。
设该流程共有n个并行分叉, 由图3可以看出, 并行结构与顺序结构的处理方法应该相同, 故计算方法类似, 如公式6所示。
2.5 循环流程
指挥业务循环流程的组合服务可靠性模型, 如图4所示, 图中假设被循环执行的路径由一个原子任务组成。
其中g为循环次数, 则该循环结构可看成g个顺序结构串联而成, 则其处理方法与顺序流程类似, 如公式7所示。
3 基于冗余的指挥业务组合服务可靠性计算方法
按照本文的定义, 指挥业务组合服务是由顺序、分支、循环和并行结构经过有限次的递归嵌套组合而成, 为了计算组合业务的可靠性首先需要计算出原子业务的可靠性, 而原子业务的可靠性由与其对应的候选服务的可靠性决定。对于分支流程来说, 分支流程的可靠性由所有分支中各个任务的待执行备选服务中可靠性最小的任务决定;对于并行结构来说, 可靠性的计算方法与顺序结构的计算方法相同, 在此基础上按照在组合流程中嵌套的层次进行递归处理, 就能求出任意嵌套层次中每个任务的可靠性值。根据上节中针对不同流程的指挥业务组合服务的可靠性计算公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冗余的组合服务可靠性计算方法, 该算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
其中ComputeR () 的算法描述如下:
【算法1】基于储备的组合服务可靠性计算算法
//sct代表欲被计算的顺序复合任务, 算法执行后其可靠性保存在sct.R中;
//sct包含的任务task的可靠性保存在task.R中。
本文中指挥业务组合服务被等效视为一个顺序复合流程, 故可以直接调用算法1来计算指挥业务组合流程中各个嵌套层次复合流程的可靠性。
摘要:本文给出了指挥业务服务可靠性的度量方法, 然后对指挥业务组合服务的可靠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的指挥业务组合服务可靠性计算方法。
关键词:指挥业务,组合服务,可靠性
参考文献
[1]Belli F, Jedrzejowicz P.An Approach to th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Software with Redundancy[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91, 17 (3) .
[2]温小云, 师宇杰, 牛忠霞.系统可靠性模型综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5, 6.
[3]卢明银, 徐人平.系统可靠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王一飞, 吴素芹, 王榕.Web服务组合建模的研究[J].通信技术, 2009, 42 (7) .
指挥业务 篇2
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掌握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和有关规章制度,了解煤矿生产技术知识;掌握采、掘、机、运、通风等环节的知识和有关规定;掌握采掘工作面的质量标准;掌握煤矿灾害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及防治措施,能熟悉井下避灾路线。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填报各种报表和各种记录,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规划及业务学习计划
1、按要求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2、培训中心每年至少举办二期全员培训,各科队所有人员轮流参加。
3、各科队每月组织两次集中专业学习。
4、学习内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各科队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事故应急及处置程序。
5培训方式:采取分片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老师由培训中心老师担任,并准备相关培训教材。
6、时间要求:
⑴、管理培训时间每月不少于2次,累计时间不少于4-1-
小时。
⑵、各科队人员每月集中业务学习累计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二、学习记录: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学习都要做好学习记录,内容包括:学习时间、参加人、学习内容等。
三、考核
1、培训及业务学习均由培训中心出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和成绩统计表要装订存档。(并附成绩单)
2、考试成绩作为企业用人和上岗依据。
指挥业务 篇3
一、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实现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实施精益化管理, 充分地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社会责任的理念与方法为指导, 始终坚持“你用电, 我用心”的服务理念, 实行对配网调控和抢修业务的精益化管理, 能够为电网的健康和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时, 以问题为导向, 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主要是因为我国配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电网出现故障后, 不能够进行准确、快速地抢修, 给恢复供电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再加上农村和城市边缘供电能力较差, 不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 由于在短时期不可能改善硬件设施, 这就需要充分地挖掘现有潜力, 加强精益化管理, 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供电服务。
同时, 通过精益化管理, 能够实现对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流程和步骤进行优化, 向全体员工普及社会责任和服务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要求员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实现专业工作与社会责任的有效融合, 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推进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1. 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为了实现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的精益化管理, 在进行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管理时必须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为了提高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的信息化水平, 需要推广和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SG186系统以及调度D5000系统等,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并且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平台为支持, 既能够实现和调度、抢修人员的实时沟通, 还能够将调度和抢修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客户, 以便于客户能够真实、准确的了解故障的抢修状况, 获得客户的支持与理解, 同时提高电网调度和抢修人员的履责能力, 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此外,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技术考核系统, 把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水平和使用率, 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同时根据用户满意度、工单处置效率等, 进行是否利用技术支持手段进行故障判断进行反推, 同时创建自我诊断、分析、解决以及改善管理机制, 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其二, 提高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率和实用性, 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尽可能地将在线运行率控制在100%, 一旦发生故障, 对配网故障进行及时、准确地研判, 然后做好相应的调度工作, 通过信息系统对现场抢修工作进行指挥, 这样能够有效地缩短故障报修响应时间, 快速地抢修, 能够有效地缩短停电时间和降低故障造成额损失。
其三, 综合应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通过创建“集中信息资源、快速联动响应”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对各种信息进行集中处理, 并由各个部门进行相互联动相应, 这样能够显著地提高配网事故抢修体系的运行效率, 实现被动抢修向主动抢修的转变, 能够更加准确、更快地判断设备和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并对故障位置进行确定, 为故障抢修人员的抢修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快速地将故障排除。
其四, 创建PCS-9000配网一体化抢修指挥系统, 该一体化抢修指挥系统充分地利用了智能化技术与网络技术, 能够实现对配网的实时、动态和智能监控和管理, 为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该一体化抢修指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配网调控和抢修管理作为主体, 创建了科学、合理的抢修体系和日常维护体系, 能够对配网运行的各种故障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 然后制定合理、可行的抢修方案, 准确、快速地将配网运行故障消除, 保证配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并且利用该系统的在线监视功能, 还能够为配网调控、运行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
2. 创建调控机制, 实现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的融合
首先, 应该创建配网调控与抢修指挥岗位轮换制度, 配网调控与抢修指挥人员定期地到彼此的岗位进行学习, 通过在具体岗位上的学习, 能够有效地解决对彼此岗位工作内容的了解, 在上下联动的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协同机制下, 进一步地增强配网调度、设备检修、事故抢修等部门之间的跨专业、跨部门协作, 在双方的共同协作下保证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展开, 同时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其次, 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明确上岗标准, 只有持相应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 并且在上岗之前应该做好专业知识考核, 保证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岗位的专业知识, 培养具备配网调控、抢修指挥等综合知识的专业型、全面型人才。再者, 需要做好配网非正常运行状况下的电力用户服务工作, 在对配网进行检修时, 配网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配网抢修指挥人员需要对配网运行进行合理地调整, 以此保证非正常运行状况下, 准确、全面地将停电信息录入系统。
最后, 对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流程和步骤进行优化, 一旦发生突发故障, 能够快速地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 并诊断故障发生的原因, 然后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处理, 通过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人员的共同协作, 能够尽快地将故障排除和恢复供电, 不断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将“你用电, 我用心”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到实处, 保证供电服务工作能够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地提高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形象。
3. 加强培训, 提高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配网调控与抢修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电力企业应该创建实训基地或者培训中心, 要求配网调控与抢修指挥人员到带电作业班、线路维护和抢修班进行根本学习, 这样能够短时间内提高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其次, 定期、按批次地安排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人员到上级调控中心进行跟班学习和经验交流, 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以及实践考核, 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再者, 开展以优质服务为内容的专业技能竞赛, 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所有人员主动参与到竞赛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客服优质服务水平。
4. 强化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
首先, 需要制定科学的配网检修计划, 并且保证检修计划定期、刚性地执行, 尽可能地降低停电次数和缩短停电时间。
其次, 加强配网设备异动管理, 保证配网接线图的完整性和准确率, 为配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再者, 应该制定应急事故预案, 当故障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尽快地恢复供电。
最后, 为了提高配网调控和检修指挥业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还应该创建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保障制度, 以制度为规范加强管理, 明确配网故障评判标准, 规范配网调控和抢修执行业务流程, 每天对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以及故障主动处理率进行通报, 要求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人员不断地完善基础数据, 以此实现对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安全风险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以及精益化管理, 尽快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保证配网能够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 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工作存在密切的关联, 通过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创建调控机制, 加强培训, 强化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 能够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精益化管理, 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摘要:本文针对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实现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推进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希望能够为我国电网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配网调控,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甲庆, 和贝.推进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11) :36.
[2]苏雪源, 詹建荣, 邱炳煌, 等.基于生产管理系统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研究[J].供用电, 2013, 30 (4) :31-34.
指挥业务 篇4
1业务应用操作
地市级95598业务模块处理分为接单转派、业务处理、停电信息管理三个环节。
1.1地市级接单转牌环节
95598业务模块处理模块工作页面有即时信息功能和音乐提示, 报修类业务派单环节处理时限仅为3分钟, 只需选择“发送部门”, 点击“提交”完成。
1.2地市级业务处理环节
报修类抢修类工单需如实填写“到达现场时间、修复时间、抢修现场记录、抢修人员”等内容, 如实选择“故障大类、故障小类、设备产权属性”等。
1.3地市级停电信息管理环节
地市级配网抢修指挥承担单位生产类停送电信息发布及维护工作。只需选择“停电信息管理”下“停电信息采集”就可录入停电信息;只需选择“停电信息管理”下“停电信息维护”就可进行信息维护, 操作十分方便。对于计划停电一般提前7天录入系统, 临时停电一般提前24小时录入系统, 检修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维护工作。
目前配网抢修指挥应用系统为SG186营销系统, 该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用, 总体上设计较优越, 但在部分细节上, 还存在瑕疵。
2模块存在问题及建议
(1) 由于SG186系统数据信息量大, 对硬件及网络要求较高, 在运行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程序运行速度慢的问题, 偶尔有不能登陆工作页面的情况, 系统有时会出现“重新登录” (截图1) 、“主键冲突异常”、“持久化操作基础异常”等现象。
(2) SG186系统停电信息查询业务不便。如截图2, 不能超过三个月。建议停电信息查询业务时间适当延长, 至少保证1年。
(3) 报修类业务接单派单环节处理时限仅为3分钟, 很容易超时, 建议管控系统应用在正常支撑派单工作上, 推进营销流程的流转, 及时刷新, 超过1分钟未处理处理用颜色标注重点提示, 派出处理页面显示超时倒计时, 使派发人员准确掌握时间, 提高派单效率。
(4) 系统不能显示所有已完成的工单、 (国网和省客服) 退单, 且无录音调取功能, 不方便基层班组内部自查、自纠、分析、整改工作。
(5) 上传附件容量较小, 只限5M。建议SG186系统95598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注重实际功能的实现, 稳定、灵活、快捷是保证满足地市级配抢处理应用的关键, 是配网抢修指挥业务高效运转的基本保障。
3结束语
电力抢修对于保证持续供电, 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因此, SG186电力营销系统95588业务系统模块的改进需要进行思考和展望。
摘要:按照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建设要求, 适应95598抢修业务管理模式转型, 构建新型供电抢修业务运作模式, 将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本文从SG186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配网,抢修95598,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高颂九.配电网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中国水利报, 200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