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监控

2024-06-18

指挥监控(精选7篇)

指挥监控 篇1

1 绪论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全面、全程监督管理, 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审批、供应、利用和补充耕地、违法用地查处等情况的监管。按照“整合力量、作好衔接、确保效果”的要求, 做好土地的监管工作, 尤其对存在的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未批先用、补充耕地不落实等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是集土地和房屋管理为一体的管理单位, 以建设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房地统一管理综合平台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准确把握房地资源行业动态变化情况, 科学预测房地产发展的趋势, 以提升为广大群众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

1.1 目标和任务

“天津市房地矿指挥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具备语言通信、远程视频会议、立体图像显示、预警预报、应用系统监控和指挥、综合决策、应急联动等功能的基础平台;集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为一体, 实现业务数据和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共享;实现监控系统在国土部-市局-区县局的统一联网运行和指挥故障处理, 具备遥感监测、执法现场信息采集以及远程应急指挥等功能。

具体要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一是, 建立指挥监控系统平台, 整合目前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正在运行的房、地、矿相关应用系统, 在指挥大屏和电子沙盘上动态叠加、两屏联动和实时显示应用系统审批过程、运行监管、组合统计分析信息成果等。

二是, 完成航拍和卫星影像图的立体化处理, 要求系统平台能够完全装载天津市全域的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和三维立体数据, 确保系统中全市整体影像的运行速度, 以及各类线划图的处理, 允许与应用系统、指挥系统的功能叠加联动使用和数据的随时替换。

三是, 平台能够对国土房管局全市内网、专线网、保密网、跨行业跨局网、远程应急系统等所有联网线路的运行进行监管, 并实现故障处理指挥。

四是, 平台可以实现通过地类、遥感、审批等系统组合筛选非法图斑;管理现场执法网络记录;调用数据中心共享信息;影像同步传输现场执法行为;现场接收指挥中心影像数据信息;以及对执法车辆运行的可视化监控。

五是, 房产指挥监控系统平台具备灵活的扩展性, 能够提供立体空间的高级分析处理功能, 从而充分挖掘三维系统中各项有效数据信息, 发挥系统的集成功能, 进一步扩展监管指挥平台系统的应用范围。

1.2 系统特征

1.2.1 动态、灵活展示土地、房产、矿产、地质、环境、执法、运行、网络、监管等应用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建成后, 能够展示各业务、应用系统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数据集合, 为指挥监控提供高级查询和分析工具, 具备决策支持功能。

1.2.2 通过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联合管理, 构建近于现实的房地矿三维监管指挥系统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以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巡查、土地疑似违法、物业小区、开发区、保护性建筑、楼盘坐落、户主信息等原有业务数据为立足点, 以天津市全域影像数据、专题业务数据、矢量数据、立体空间数据为基础, 通过将现有全部业务数据信息融入立体空间数据的系统中, 构建近于现实的房地矿三维监管指挥系统, 准确直观地反映各类管理对象的空间信息和业务数据, 并实现三维空间的查询和分析。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能够一次完全装载天津市全域的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三维立体数据, 并实现与各类业务数据库关联查询。确保系统在装载全部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流畅运行。在此基础上, 实现基础数据、实时业务数据的叠加、套合、替换、统计等功能。

1.2.3 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经济实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数据和语音已不能满足需求, 还有大量的现场情况需要实时传送。监管指挥系统平台能够通过网络一体化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等设备将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监控监管网络线路网速、丢失、占压、备份、远程、修复、保密、权限、市、区县机房运行、卫星移动通讯、2M计算机专用内网系统 (共享、交换、语音、数据、图像、视频) 、土地信息采集专用联网机站 (网络成图) 以及召开视频会议、查看现场状况、进行异地会商、调用地方数据图像、指挥调度等, 真正实现对房地矿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与指挥调度功能。

1.2.4 具备灵活的扩展性

指挥监控系统在提供数据基础处理功能的同时, 提供了空间数据的高级分析功能, 能够充分挖掘现有系统中有效的数据信息, 发挥系统的集成功能, 进一步扩展三维GIS系统的应用范围。建立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信息化, 加强对城市宏观决策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为政府提供综合决策支持并为其他相关应用系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完善数据安全及动态维护与更新保障机制, 确保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全市各级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信息综合管理手段及科学的城市宏观决策支持, 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

1.3 完成情况和成果应用

整体项目共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到2009年1月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技术培训、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2) 项目实施阶段:到2009年6月完成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 包括平台硬件系统建设, 平台软件系统建设, 平台基础数据集成, 原有应用系统数据标准化整合, 系统扩展应用及其实现。探索新技术手段对天津市房地矿管理的监管应用, 收集使用人员对系统的意见与建议。 (3) 成果整理验收阶段:到2009年9月完成监管系统的成果验收, 以及相关文本报告的编写, 对监管系统进行效益、效率分析评价。

成果应用情况:

一是, 可以在指挥大屏和电子沙盘上动态叠加、两屏联动和实时显示应用系统审批过程、运行监管、组合统计分析信息成果等。

二是, 可以装载天津市全域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和三维立体数据, 确保系统中全市整体影像的运行速度及各类线划图的处理, 允许与应用系统、指挥系统的功能叠加联动使用和数据的随时替换。

三是, 可以对国土房管局全市内网、专线网、保密网、跨行业跨局网、远程应急系统等所有联网线路的运行进行监管, 并实现故障处理指挥。

四是, 可以通过地类、遥感、审批等系统组合筛选非法图斑;管理现场执法网络记录;调用数据中心共享信息;影像同步传输现场执法行为;现场接收指挥中心影像数据信息;以及对执法车辆运行的可视化监控。

五是, 各类项目文档报告和操作手册的编写。

六是, 形成基于房地矿指挥监控技术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1.4 质量保证和组织管理

一是, 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 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二是, 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 借助信息化工具, 对项目的资源配置、组织实施、进度计划等进行管理, 规避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是, 加强人员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均由专人全职承担。

2 概况

2.1 现实需求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契机, 获取统一、完整、真实的高精度数据。通过全市网络基础信息平台, 实现批、供、用、补、查的一体化管理和无线监控网支撑下的执法检查系统;通过将法律法规注入网络平台, 实现审批权限的公开运行和控制自由裁量权;通过“一张图工程”建设, 实现全市“地上图、图上网、在线批、实时新”的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现状

2.2.1 现有硬件及网络系统情况

现有硬件及网络系统覆盖全市21个区县房管局、13个区县土地局、36个直属单位、32个业务处室, 全部由2-8M、100M的专线内网连接, 包括40个内外严格隔离的局域网。内网办公系统有3445台终端机连通各项业务审批和管理;完成了与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的专线联网;与市委、政府、纪检等有直接专线机联网;20条专线完成银行、税务、财政、审批大厅的跨行业联网;执法指挥车具有专用卫星通讯设备, 具备图像、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能力;开发商、中介等可通过外网进入业务数据库, 完成网上售房、备案、预告等业务。

2.2.2 现有业务应用系统情况

现有应用系统覆盖了国有、集体土地的权属登记、变更、抵押、查封的全市区县土地分局联网管理;在土地管理基础上的土地、房产、图形的一体化管理和权属、抵押、查封的全市土地分局、区县房管局的联网管理;商品房、存量房的全市联网房产交易和交易资金监管等全方位的业务。

将业务应用系统细分, 则现有系统主要包括:

○全市统一集中管理土地、房产合一、图形属性合一的房地产权属登记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土地房产的权属登记、发证、抵押、查封等工作;与存量房交易系统、资金监管系统的数据同步、权限制约;与银行、税务的实时信息共享和权限的制约。

○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网上售房备案、预售登记, 在建工程抵押、司法协助以及商品房预购资金使用监管系统。与企业数据同步和权限制约;与银行、税务的数据共享和权限制约。

○基于权属网上的房产交易信息发布;交易签约;变更登记及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

○从签订买卖合同、银行缴费、发放贷款、变更登记、审批、放款、领证的全过程监管。

○土地地类调查、日常监管、用地审批、数据变更、遥感数据叠加、执法数据提取;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同步的地类管理网络系统。

○采矿权审批、探矿权审批、变更、核准、延用、报废等全市网络化管理及与国土部的联网审批。

○其他报部数据与国土部的数据同步和联网审批。

○住房保障的建设、拆迁、购房、分配、租金管理、租金补贴全市联网管理。

○与商品房销售、权属管理等系统的联网查询监控和对社会的服务系统。

○土地交易的招、拍、挂;信息发布、交易签约等;用于完成批准征转土地的供应、建设监管的供地管理系统。

○全市国土和房管部门的网络OA系统。

○城镇建设的土地储备系统。

○房产租赁系统, 等等。

2.2.3 现有监察执法设备情况

区县土地分局配备执法车用于土地执法和使用监管, 该执法车配有车载GIS-PDA-全站系统。具备影像采集系统、卫星通讯系统、车载服务器、GIS、GPS等系统的执法指挥能力;配有用于执法车辆的监管系统, 包括执法车路线设定、回放、实时监控、营救呼救等功能模块;执法车运行监控系统可在80公里外实现数据同步、应急和备份。

2.3 工作内容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实现要在已有天津市全域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基础上, 以北辰区全域和开发区全域为实验区, 完成天津市三维立体空间数据的处理生成工作, 实现建筑物三维模型和三维地表模型的无缝融合, 为监管指挥系统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分析及应用奠定基础。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要提供支持监管指挥系统未来运行的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软件, 以完成各项数据整理、转换和格式统一化工作, 包括:

○基础数据处理系统。

○三维数据的采集、制作及处理系统。

○局数据中心与指挥系统的业务数据同步系统, 实现基础数据的加工、更新、定期替换、修补, 以及不同时期应用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应用系统统一标准下的整体数据同步处理系统。

○异构数据处理系统, 使因开发工具、时间、数据库、数据类型不同而造成的异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可供叠加使用。

○指挥展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专用数据的处理系统。

○数据应急处理系统, 用于数据的远程备份和应急处理。

一揽子数据处理系统要能够独立完成进行三维房地产数据的生产的全部处理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获取合适的影像数据, 利用影像数据可以得到房地产矢量信息数据。包括目标区域的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地面模型 (DTM) 、数字线划图 (DLG) 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以及机载Li DAR数据、数码航空摄影数据等。

要素提取模块:

可以高度自动化获取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数字地面模型数据, 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生产。提取的主要要素为房地产相关数据和主要地物及相应附属设施, 例如, 建筑物屋顶轮廓线、建筑物基座轮廓线、道路、水系、树木、路灯等。

格式处理模块:

对于前期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二维矢量数据等进行统一的格式处理, 即影像和高程模型的重采样 (数据分块、投影转换) 。

几何图型处理模块:

对格式化后的数据进一步整合、处理, 保证建筑物基座能与DEM数据完全吻合。

三维建模模块:

进行建筑物三维建模和地表三维模型的构建, 实现全域标志性建筑物的细致三维建模, 可以快速地对三维大场景进行平移、缩放、旋转。既能满足真实三维场景的美观、逼真, 又能实现大范围三维场景的快速三维可视化。

图型纹理映射模块:

对于域内不同的建筑物细节层次采用不同的纹理映射方式, 实现大面积的建筑物纹理映射。

模型建库模块:

整合前面所有相关的数据, 即影像、高程模型、三维模型等, 将其集成建库, 最终导入三维房地产监管指挥平台, 实现大范围真实三维场景的快速可视化, 为三维GIS房地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软件系统技术

3.1 指挥监控系统的基础平台技术

系统平台能够集成来自于后端的网络系统动态信息, 并提供具体的应用信息, 向最终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的易使用的可视化环境, 提供给用户基于信息可视化和分析服务的指挥监控软件工具系统。

系统基础平台应满足以下要求:

3.1.1 人机界面易操作

○支持中英文界面。

○提供完全的坐标参考支持, 包括客户当地的测量系统。

○用户能执行基本的具体的项目功能:打开现有的项目、编辑项目、保存项目、输入/输出项目, 要素图层管理等。

○用户能制定2D和3D符号, 通过对输入数据的理解和分析来建立符号。

3.1.2 支持2D和3D数据实时浏览和查询

○显示域内的2D、3D数据。

○实现对模式、工具和函数的快速访问。

○作为信息和导航反馈的状态栏。

○2D实用工具, 查看建筑物属性信息、事件资源等。

○完整的3D地图功能体系。

○支持地理要素的2D或3D的预览可视化显示应用。

○导航控制, 实现2D和3D视图的定位操作。

○用户界面应包括“图例”, 使得用户能够设置如何在二维和三维视图中显示矢量数据。

○支持通用的3D建筑和地形模型, 可以选择3D模型符号来支持静态的3D建筑物模型。

○用户能够设置如何在二维和三维视图中显示矢量数据。

3.1.3 支持多类型GIS矢量数据或空间数据

○用户界面应允许用户导入各种来源的GIS矢量数据。

○导入各类型矢量数据。

○记录导入矢量数据的操作。

○在二维和三维场景中查看、处理输入的矢量数据。

○加载的矢量数据与预先产生的3D数据相互关联。

3.1.4 支持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基础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实现缩放、替换、修改、检测、监测、叠加、测算等具体功能。

○三维分析:三维可视化系统能提供一个界面, 以便对事件资源、地理特征, 以及空间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查询和分析等。

○业务层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3.1.5 支持项目型管理功能

○用户将能够保存和加载项目配置。

○创建项目快捷方式并保存在客户工作站中。○利用保存符号和注记的快捷方式启动项目。

3.1.6 支持空间数据要素查询

○显示标题图示, 描述特征及其层。

○显示要素表名称和值。

○正确显示查询的属性结果。

○显示要素附件列表 (见附件管理文档) 。

3.1.7 支持文件附件管理

○显示要素附件列表。

○显示项目附件列表 (如“任务文件夹”) 。

○添加、删除、重排列或重新标注附件。

○通过加载外部应用程序激活文件附件, 以查看该主题的附件。

3.1.8 支持场景生成和管理

○用户界面支持简单的场景功能。

○通过在二维或三维视图中点击方位点来定义和管理路线。

○修改、重命名和移除路线。

○路线可视化显示。

○用户界面可为用户提供创建视线可视化功能。

3.1.9 支持各种标注功能

○标记/注记的布置。

○增强的事件资源符号标注功能。

○打印功能和标示匹配。

○通过输入的坐标来布置事件资源。

3.1.10 支持自定义的实时数据的输入

3.1.1 1 支持不同环境条件场景的模拟和分析

基础平台建成后, 软件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导航控制:用户能在UI中实现2D和3D视图的定位操作, 并反映定位目标视图。

○查看读取的相应鹰眼坐标。

○查看坐标参数信息。

○查看地理或投影信息。

○验证坐标, 以确保与其所在的范围内加载的数据保持一致。

○查看保存的定位列表并允许用户添加、删除、排序、重命名或激活。

○2D/3D同步显示/隐藏切换。

矢量输入工具支持矢量数据和空间数据:用户界面应允许用户导入各种来源的GIS矢量数据。

○导入矢量和空间数据。

○记录导入矢量数据的操作。

○在二维和三维场景中查看输入的矢量数据。

○加载的矢量数据与预先产生的3D数据相互关联。

○支持所有的项目设置。

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查询工具:

○用户界面允许用户创建和执行属性/事件资源查询。

○查看保存的查询操作。

○激活某项查询并在适当的用户界面查看结果。

○查看查询的进展状态。

○从列表中创建、编辑并删除查询。

○创建属性或空间询问, 支持所有可能的预测信息。

○支持所有项目中保存的查询操作。

查询功能:

○为查询命名。

○删除现有的询问。

○保存查询。

○加载查询。

○执行查询。

查询结果:

○保存查询结果。

○打印查询结果。

○复制查询结果到剪贴板。

○用户能够将查询结果表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复制到Windows剪贴板。

○用户能复制整个查询结果到Windows剪贴板。

○查询结果可以表格形式列出。

○用户还可以从查询结果中选择要素并在视图中定位查看该要素。

事件资源管理:支持外部事件资源管理, 如AVL实体, IMS事件或用户建立的空间要素等动态数据。

事件资源分类:UI将显示事件资源的分类信息。

○查看所有的事件资源分类列表。

○激活事件资源相关的属性表, 并且在2D和3D视图中集中显示。

○通过使用UI的刷新功能强迫更新分类显示。

○每个事件资源类的可视化操作将会影响所有地图视图。

○能在项目中保存所有的事件资源设置。

事件资源编辑:用户能创建新的事件资源数据层并进行统计。

○增加新的事件资源要素层并编辑空的要素层 (见编辑功能) 。

○为事件资源层选择数据源。例如, AVL、IMS或用户建立的事件资源数据 (AVL和IMS仅在服务器中使用) 。

○删除事件资源层, 仅适于用户建立的事件资源层。

○编辑事件资源层。重命名或选择符号等。

○创建或编辑事件资源。设置标签、ID、坐标、符号等。

○为事件资源匹配几何参数 (例如威胁半径) 。

○移除事件资源。

项目管理:用户将能够保存和加载项目配置。

○加载某个项目的配置, 保存组件设置和基于数据的存储信息。

○保存项目配置, 保存当前每个组件以及所有相关的设置和数据指针。

○以XML文件形式保存所有项目配置数据, 实现最大限度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查看和编辑开放的项目元数据 (名称、描述、日期) 。

○查看和管理与项目有关的文件附件。

○创建项目快捷方式并保存在客户工作站中。

○利用保存符号和注记的快捷方式启动项目。

地图管理:用户界面应包括“图例”, 使用户能够设置如何在二维和三维视图中显示矢量数据。

○查看当前加载的矢量数据层列表。

○添加、删除、重新排列并重命名数据层。

○每一图层的可视化切换。

○每一图层的选择切换。

○配置每一层可视范围。

○每层的色彩设置。

○设定点层符号大小。

○调节每层显示的性能特点。

○如果适用的话, 查看矢量数据和底图之间的映射。

○在当前的文件系统下输出图层。

要素查看:

○显示标题图示, 描述特征及其层。

○显示要素表名称和值。

○正确显示查询的属性结果。

○显示要素附件列表。

文件附件管理:

○显示要素附件列表。

○显示项目附件列表 (如“任务文件夹”) 。

○添加、删除、重排列或重新标注附件。

○通过加载外部应用程序激活文件附件, 以查看该主题的附件 (例如Internet Explorer, Microsoft Word, Adobe Acrobat) 。

情景工具:用户界面支持简单的场景功能。

○通过在二维或三维视图中点击方位点来定义和管理路线。

○修改、重命名和移除路线。

○路线可视化显示。

○为路线添加外部事件资源, 并以预定的速度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支持所有的项目情景信息。

○视频输出:系统支持二维或三维视图场景的录制, 并以通用的视频格式输出。

可视性分析:用户界面可为用户提供创建视线可视化功能。

○创建视线实例并设置其参数 (如线性、径向和球形) 。

○给事件资源附加视线实例。

○显示视线场景。

○当目标事件资源移动或改变时重新计算相关参数并更新显示。

○在项目中保存该实例。

○用户能够在可视化系统中创建3D目标的影响范围。

○用户将能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创建事件资源移动路线。当事件资源沿着这些路线移动时, 所有的分析信息能动态更新, 包括事件资源影响范围、视线信息、位置信息等。

3.2 系统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以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巡查、土地疑似违法、物业小区、开发区、保护性建筑、楼盘坐落、户主信息等原有业务数据为立足点, 以天津市全域的影像数据、专题业务数据、矢量数据、立体空间数据为基础, 通过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联合管理, 将现有全部业务数据信息融入立体空间数据的系统中, 构建近于现实的房地矿三维监管指挥系统, 准确直观地反映各类管理对象的空间信息和业务数据, 并实现三维空间的查询和分析。

要求指挥监控系统平台能够一次完全装载天津市全域的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三维立体数据, 并实现与各类业务数据库关联查询。确保系统在装载全部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流畅运行。在此基础上, 实现基础数据、实时业务数据的叠加、套合、替换、统计等功能。

系统实现基于本地信息的交互式三维场景展示, 它可以读入各种GIS相关的数据格式并自动转换到系统中, 可以处理各种地图投影模式, 将矢量数据完美地投影到系统地理模型上, 可以实现在观察三维模型时向量数据显示的淡入淡出功能、在二者同时显示时还可以存取到GIS数据库中的各种用户定义的属性数据, 支持在地形模型上透明地叠加与显示向量图, 可以处理大规模的向量图与地形混合的场景。可以同时处理与容纳以几个星球的数据量为单位的海量数据, 并且能通过相关子系统实现地形数据在局域网与Internet上的流畅传送, 从而实现很多地形处理与研究单位地形数据网络化的功能需求, 可以浏览与观看海量的地形数据。

三维GIS数据平台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制定计划和相关程序。

○预设分析模型和仿真模拟用于分析业务计划。

○发布业务计划给本地和远程用户。

○实时监控业务进展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

○通过命令显示实时传达任务并进行评估。

○通过融合多个数据源提供更快、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操作简单, 尤其满足领导、决策者及中心操作人员的日常使用。

○利用三维地形数据库提供准确和可视化的信息。

○快速场景规划、运作和分析。

○融合相关原始数据并转换成客户所需的信息。

○具备实时监控、感知、预警的实时二维和三维可视化及分析。

○可继承包括视频、监控车 (带GPS) 、闭路电视等在内的其他资源设备。

3.3 系统平台对原有系统的集成技术

集成进入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系统覆盖了土地的权属登记、变更、抵押、查封的全市区县土地分局联网管理;在土地管理基础上土地、房产、图形的一体化管理和权属、抵押、查封的全市土地分局、区县房管局的联网管理;商品房、存量房的全市联网房产交易和交易资金监管等全方位的业务。

主要包括:

○全市统一集中管理土地、房产合一、图形属性合一的房地产权属登记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全年土地房产的登记、发证、抵押、查封等。

○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网上售房备案、预售登记, 在建工程抵押、司法协助以及商品房预购资金使用监管系统。

○基于权属网上的房产交易信息发布、交易签约、变更登记及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

○从签订买卖合同、银行缴费、发放贷款、变更登记、审批、放款、领证的全过程监管。

○土地地类调查、日常监管、用地审批、数据变更、遥感数据叠加、执法数据提取, 图形数据同步的地类管理网络系统。

○采矿权审批、探矿权审批、变更、核准、延用、报废等网络化管理。

○与国土部的数据同步和联网审批。

○住房保障的建设、拆迁、购房、分配、租金管理、租金补贴管理。

○与商品房销售、权属管理等系统的联网查询监控。

○土地交易的招、拍、挂、信息发布, 交易签约等;用于完成批准征转土地的供应、建设监管的供地管理系统。

○全市国土房屋部门的网络OA系统。

○城镇建设的土地储备系统。

○房产租赁系统, 等等。

3.4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全系统监控技术

监控子系统建设以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经济实用为总原则。各设备配置经济合理, 高性价比, 且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系统设计选用当今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水平作为设计目标, 采用当今先进技术、高新工艺, 稳定可靠, 操作简单, 维护方便, 符合现有规定标准, 并预留为以后发展的扩充接口。

必须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设备参数显示、调整处理、自动报警 (自我保护) 、故障排除、自控系统。

○实时故障处理、同步监督、数据处理、数据校验同步系统。

○基础构架、维护模块、着色模块、量算模块、手写模块、叠加模块、等展示、处理、维护系统。

○对大屏、电子沙盘等硬件的全面监控支持系统。

○对指挥监控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监控系统。

3.5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扩展应用技术

指挥监控系统要根据天津市现有影像数据、专题业务数据、矢量数据、立体空间数据的特点, 提供高级分析功能, 实现决策辅助支持能力。同时系统提供各种标准API接口, 允许其他系统与本监管指挥系统的实时连接, 并实现对未来建成业务应用系统的智能集成。

3.5.1 环境监测与评估子系统

对天津全域环境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测、模拟、分析和评估, 从而方便地实现环境信息的空间化、可视化管理, 提供一般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具备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 从静态到动态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环境监测模型应用等功能。

环境监测与评估要实现环境信息的空间化、可视化管理, 以及分析、预测等一系列高级功能, 为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提供准确的监测信息和及时的技术支持, 使环境管理与规划决策更为科学、快捷与准确。

环境监测与评估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全域的环境监测分析, 通过监测范围内现场调查、采样, 按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将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检验, 并依据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

○三维可视化管理, 对监测目标区位通过展示系统进行实时的三维显示, 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监测分析结果和评估模型, 根据为关注度因子进行决策支持分析, 为综合防治环境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5.2 地震等灾害预警与评估子系统

通过对平台集成地理信息进行查询、检索、统计和计算, 结合三维GIS的管理功能实时地预警、跟踪、监测地震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三维GIS的特有功能, 辅助开展震后的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为地震救灾指挥和应急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在地震发生时, 在技术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 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应急方案, 为公共安全部门实施各种救灾行为, 提供地震应急所须的各种信息及对策;全面提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地震等灾害预警与评估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能动态地进行地震灾害预测、损失估计。

○突发地震快速响应功能:在震情趋势和灾情的初步判定下, 提供应急相应支持, 并根据现场反馈的灾情信息, 生成灾情现状图。

3.5.3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预警和评估子系统

实现对海水入侵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从空间数据信息的有效获取、储存、查询和处理入手, 提供基于三维GIS的海水入侵地质灾害指挥预警和评估功能。提供有关海水入侵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的全部功能, 各种数据的存取管理, 查询分析、数据预处理分析以及系统维护;进行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专业分析, 提供有关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专业应用,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模型库管理, 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结果图件的整饰与打印输出, 以及简单的系统运行管理等;还可用于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信息、灾害防治信息以及灾情动态等各种相关信息, 为政府有关部门指挥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服务。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预警和评估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分析, 根据海水入侵模型, 实现海水入侵趋势预测;根据海水入侵评估体系, 实现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评估。

○分析结果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将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灾情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及输出。

○趋势预测与灾情评估模型管理;提供对模型库中各种管理功能, 包括查询、修改、删除库中已有的模型, 同时也能向库中添加新模型, 并可以根据模拟结果与实测的对比分析, 对趋势预测及灾害评估应用模型进行评价和演化。

3.5.4 城市景观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

从城市区域规划到详细规划不同层面的应用, 按照统一标准, 建立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矢量数据库, 建设城市平面、高程、坐标数据库, 城市地质与水文数据库, 海岸带管理数据库, 行政区划与地名及建筑数据库, 城市三维景观影像库, 元数据库等空间基础数据库, 实现基本覆盖全市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三维GIS的空间查询功能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为城市建设和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提高城市景观管理的水平和建设项目的审批质量。

城市景观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三维展示功能, 利用系统强大的三维现实功能综合各种数据库, 实现城市的三维景观。

○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通过条件查询显示感兴趣信息, 并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决策支持功能, 利用城市地质与水文数据、建筑数据、地理数据等基础数据, 在各类分析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决策管理和评估。

3.5.5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子系统

以三维GIS平台为基础, 结合遥感技术 (RS) , 利用最新的航片和现有的矢量数据及相关历史数据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通过三维GIS指挥控制系统, 实时实地外业监测, 以便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并对土地利用的时空数据, 包括空间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显示, 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管理工具、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图层的快速叠加显示, 将空间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内容以对应的图层方式分别打开显示, 或相互叠加显示, 实现任意选择各图层进行组合叠加显示和分析。

○地图属性数据统计和专题图制作, 专题图类型包括单值、分段、等级符号、曲线图、面积图、柱状图、点密度、符号填充等。

○条件查询, 通过对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显示和复合分析, 实现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提取的目的。

3.5.6 房地产管理及价格评估、预测子系统

结合房屋和土地的空间地理属性、自然属性、社会人文属性, 使房地产管理向科学、规范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房地产管理体系, 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房、以图管证、以图管档、以图管业。利用三维GIS建立的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能有效地管理房地产权属等数据, 结合房产交易的相关市场价格数据, 实现房地产评估、预测分析等功能, 为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并为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同时为数字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 实现数字房地产。

房地产管理及价格评估预测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综合查询功能, 实现对房屋产权信息、交易信息、房产图形信息的查询检索显示。

○统计功能, 根据设定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房产容积率分析、房产密度分析。

○决策支持功能, 利用房产数据、城市规划数据、地理数据等基础数据, 在各类分析决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房地产拆迁分析、道路拓宽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和预测。

3.5.7 矿产资源管理与监测子系统

利用遥感、GIS和地面调查等手段, 对地区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状况、环境以及安全预警等各方面进行定期监测, 为矿产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生产安全和决策管理进行模拟、仿真和过程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强大工具, 结合各种有效手段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及地表、地下等多维立体空间信息, 利用可视化技术和符号化表示方式来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和显示, 实现这些立体空间的真三维操作, 有效地进行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与监测子系统必须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实现矿产资源储量和矿山基本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及定位。

○实现矿业秩序的实时监测。

○对矿产资源开采现状的实时动态显示。

○对违法违规开采和资源破坏的及时预警。

4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硬件系统技术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要建立一个集视音频控制、指挥调度为一体, 具有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能提供对内、对外图像共享, 具备最高管理权限的综合管理中心。整体平台监管控制、对应系统数据功能的广泛适应性。设计在技术上应具有适应超前性和设备的互换性, 为系统的增容或改造留有余地。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 对所有设置、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留;并且其硬件接口要种类齐全, 符合国家标准, 不同厂家间的同类产品应互相兼容。

4.1 机房建设技术

主机房建设包括:

○机房制冷、二次供电、气体消防、布线、4台HP580服务器系统建设, 用于与主机房数据同步、数据加工、输出和备用、备份、应急等。

○网络设备建设, 保持相对独立;能提调区县、数据中心、直属的实时应用数据。

○配备网络、计算机监控设备。

4.2 指挥大厅大屏显示技术

在14×4M间, 获取最大无缝16:9指挥显示屏一个 (拼缝20毫米以内) 。包括软硬件相关显示处理及支持系统。输出通道不得少于64个。每个投影矩阵分辨率:1920×1080。配IDB互交数字平台, 会议、远程、互联。

大屏幕显示系统需达到的技术要求或指标:

○整个投影屏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 色彩还原真实, 图像失真小, 亮度均匀, 显示清晰, 单屏图像均匀性好。

○具有显示分辨率叠加功能, 可以以超高分辨率全屏显示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工业流程图、工业监控信息。

○支持多屏图像拼接, 画面可整屏显示, 也可分屏显示, 不受物理拼缝的限制, 且任意漫游、移动, 图像可任意开窗口、放大、缩小。

○能够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重新组合, 再现于投影组合屏上, 信号源的显示切换过程无停顿、无滞后感、无黑屏现象。

○可同时显示多路视频窗口, 每个窗口均能够以实时、真彩的模式显示支持多用户操作资源共享, 网络上的每个用户都可对大屏幕进行实时控制操作。

○显示系统的各种功能操作实行全计算机控制, 并可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远程遥控。

○能实现组合屏整体/单屏的对比度、亮度、灰度、色彩、白平衡等参数的统一调节, 全中文的操作界面, 灵活方便。

○大屏幕投影系统能长时间365天连续稳定运行, 整套系统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扩充性, 操作简单, 维护方便, 使用寿命长。

○投影系统的投影单元及控制系统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一体化设计, 安装调试简单, 易于维护保养。

○大屏幕投影系统可以与现有及将要建设的各种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行, 可接入多种图像信号, 支持多路视频信号输入、多路计算机信号输入及网络信号的输入显示 (Composite Video, S-Video, PAL, NTSC等) 。

4.3 电子沙盘技术

建设与指挥显示大屏幕成直角落地电子沙盘一个 (拼缝20毫米以内, 包括相关显示处理软硬件系统) 。输出通道不得少于64个。每个投影矩阵分辨率:1920×1080。

电子沙盘系统需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或指标:

○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 色彩还原真实, 图像失真小, 亮度均匀, 显示清晰, 图像均匀性好。

○具有显示分辨率叠加功能, 可以以超高分辨率全屏显示电子地图。

○支持多屏图像拼接, 不受物理拼缝的限制, 图像任意漫游、移动, 图像可任意开窗口、放大、缩小。

○能够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重新组合, 信号源的显示切换过程无停顿、无滞后感、无黑屏现象。

○可同时显示多路视频窗口, 每个窗口均能够以实时、真彩的模式显示支持多用户操作资源共享。

○显示系统的各种功能操作实行全计算机控制, 并可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远程遥控。

○能实现电子沙盘系统对比度、亮度、灰度、色彩、白平衡等参数的统一调节。

○电子沙盘系统能长时间365天连续稳定运行, 整套系统具有可靠性和扩充性, 操作简单, 维护方便, 使用寿命长。

○电子沙盘系统可以与现有及将要建设的各种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行, 可接入多种图像信号, 支持多路视频信号输入、多路计算机信号输入及网络信号的输入显示。

4.4 综合布线技术

○共需要20个信息点位:满足每个座席的网络连接及有线通信的需求, 即每个座席一个信息点位 (RJ11和RJ45的同时接入, 局数据中心采用8芯光缆, 会议布线采用6类线标准) , 并另设置5个信息点位作备用。

○严格计算中心用电规模, 根据用电规范、设计要求设置电源位置。

○严格按照国家 (综合布线) 相关规定执行, 确保线缆畅通, 提交测试报告。

4.5 座席控制技术 (集成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

○各分座席功能一致, 可方便划分区域。

○总控台掌握最高控制权限, 可对大屏显示图像内容进行控制。

○总控台可随意切换观看各分控台显示信息。

○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监管控制系统的集成。

○交互式电子白板需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包括电子白板分辨率高于1024×768;白板可以与计算机进行通讯, 同步显示内容;操作者可以在白板上运行任何程序, 可以用笔或手指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 并可以实现保存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数据共享;高对比度、防眩光、高益增亮。

4.6 音响系统技术

○调度大厅及参观走廊需配置音响系统, 要求声音清晰, 无杂音串扰。

○总控台要求配备调音台及麦克风。

○调音台要求具有无线麦克风接入功能。

4.7 装饰装璜技术

关于调度大厅的装饰装修, 设计方需提出设计方案, 并绘制效果图。

具体要求包括:

○大厅内至少10排座席 (包括总控制台) 。

○总控制台后置 (位于大厅东侧) , 分调度台分三排放置。

○座席的设计要求美观、实用。

○以大厅南侧立柱中线为界, 立透明幕墙, 分割出南侧走廊为参观走廊;北侧窗体增加内窗, 以达到防尘降噪的效果;走廊两侧设置适量参观座椅。

○大厅顶部灯池需设立维修孔, 以便维修。

指挥监控系统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工程设计规范及要求主要有:《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115-87) , 《民用闭路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BJ16-83) 《建筑通用布线国际标准》 (ISO/IEC-11801) , 《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 (94D801) , 《线槽配线安装》 (96SD181)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年版) ,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0)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2) ,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 (ISO14520) ,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J15-23-1999)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169) ,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 《电子计算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0003-93) , 《计算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6650) 。

5 技术经济分析

5.1 技术实用性与效率分析

指挥监控系统将为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土地执法检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金土工程及土地督察局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工具, 实现批、供、用、补、查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将法律法规注入监管平台, 实现审批权限的公开运行和控制自由裁量权;实现全市“地上图、图上网、在线批、实时新”的精细化管理。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房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行政监管能力和执法检查的力度, 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2 经济可行性与效益分析

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 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发展重大战略任务的内容之一。地理信息应用已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融合,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已成为经济、文化、生活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由此决定了航天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是信息化社会无法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 GIS应用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成为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海洋开发、资源勘探、监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条件, 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本项目的建设将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 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

6 总结

指挥监控系统以1.2万平方公里1/2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起全市域统一坐标、统一精度、统一格式、统一采集成果标准、统一数据库及开发工具的“五统一”网络应用平台。平台的基础层由影像图、地形图、规划图、基本农田、区片价等构成。政策法规融入系统, 杜绝了违规数据的运行。业务数据实现了随系统流程实时更新的长效机制和在统一标准下的信息共享和制约。

指挥监控系统采用统一比对、叠加、互通的开发模式理顺了批、供、用、补、查的结构联动关系。既保证数据的纵向延续运行, 又加强了横向数据的相互制约, 完成从地类到权属的一体化管理。

指挥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全市各区县地类现实状况, 随时掌握土地征收转用和供地实时数据, 耕地储备资源开发和使用状况, 土地的执法巡查和处理状况。从14个单项指标不同角度监控房屋市场运行。5个复合指标对房地产市场运行做出评估。房产交易板块检测对天津房地产市场起到监控和指导作用。

建立覆盖全市域国土房产信息化体系, 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房产的精细化管理, 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和执法检查力度, 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指挥监控 篇2

一 目的

确保操作之安全性、正确性。更好地服务客户。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小区消防监控设备、闭路电视系统、电梯监视系统、对讲系统、周界红外线监控、安保巡更系统、背景音响系统、小区围墙、绿化灯光和喷水池的控制等。

三.职责

3.1 负责监控室监控设备操作。包括消防系统闭路系统。

3.2 负责传达上级通知命令。

3.3 负责监督各规程执行情况。

3.4 负责接听客户来电。熟悉各个事件原委向客户做有必要的解释。登记事件并反映到相应的部门。

3.5 负责收集并管理好保安部各种资料和物件。

四.操作规程

4.1消防设备操作工作程序

4.1.1消防泵

A)自动启动:消防泵控制柜处于“自动”位置,当“火险”时在楼层击碎“消火栓报警警盒”报警,联动柜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消防泵自动启动。

B)手动启动:在消防泵控制柜上把选择“自动/手动”置于“手动”位上,按启动钮即可“手动”启动消防水泵。

4.1.2喷淋泵

A)自动启动:喷淋泵控制柜处于“自动”位置,当车库发生火灾时喷淋头爆裂,水流掣动作联动柜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喷淋泵自动启动。

B)手动启动:在喷淋泵控制柜上把“自动/手动”选择开关置于“手动”位置上,按启动钮即可“手动”启动喷淋泵。

4.1.3消防送风风机

A)自动启动:消防送风风机控制柜处于“自动”位置,当起火时,在楼层打开送风口(也可直接在联动柜上按正压送风口按钮,开启送风口),联动柜发出声光报警,同时送风风机启动送风。

B)手动启动:在消防送风风机控制柜上把“自动/手动”选择开关置于“手动”位置上,按启动钮即可“手动”启动送风机。

4.1.4消防排烟机

A)自动启动:当打开某组烟阀时,联动柜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排烟风机自动启动。

B)手动启动:在打开联动柜上直接按“启动”钮,排烟风机投入运行。

4.1.5消防广播

A)在消防柜上,按消防广播按钮,指示灯亮。

B)把广播开关接通,直接用话筒对小区广播。

C)一旦发生火警需要进行疏散时,放“疏散指挥”录音带或人工讲解进行广播引导疏散。

4.1.6消防电梯(客梯)发生火警时,按消防迫降按钮,消防梯(客梯)降到一楼停止运行。

4.2保安闭路电视系统操作规程

4.2.1 闭路电视录像要求正常运转。不能让非监控人员动用。

4.2.2 放闭路电视录像。查看录像要班长以上领导同意。

4.2.3不能删除录像内容,按规定录像内容保存期为15天。4.2.4不能将电脑做其他用。

4.3电梯监视系统操作

4.3.1 电梯监视器(计算机)显示ON---电梯正常;OFF---电梯关闭;IND---手动状态;ERR---电梯故障。

4.3.2困梯:当计算机显示电梯故障状态时,监控操作员应迅速通过电梯对讲系统与电梯轿厢内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并迅速指派安保赶赴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安抚,同时立即通知电梯维护人员到现场排除故障,在《电梯故障困人情况表》中作好记录。

4.4对讲系统操作

4.4.1业户主叫:听到对讲铃响,应立即查阅对讲主机显示的楼号、层号以及座号,并按发码键与业主对讲。

4.4.2业户通过对讲机向监控室联系,监控员听到铃响三声必须予以应答。

4.4.3接听对讲机语言要规范:“您好,监控中心!”,听清业主问题、要求或报修,并作好记录。

4.4.4监控主叫:当监控员需通过对讲机与业主联系时,可在对讲主机上按相应的楼号层号和座号。

4.4.5当业主接听对讲机时,监控员语言要规范:“您好,监控中心”以向业主报清身份,说明事由要言简意阂,切记不要快速紧张。

4.4.6结束通话要运用结束语:“打扰了,再见!”

4.5周界红外线监控系统操作

4.5.1当班监控员要检查周界红外线布防情况,发现因报警后未恢复布防或因疏忽漏布防的要立即予以布防。布防操作时按顺序输入1,2,3,4,再输入#号键即可完成布防。

4.5.2监控员听到周界红外线报警,要立即通知巡逻文章来源自 房地产E网

安保到布防点查看原因。

4.5.3当需要撤消报警点报警号码时可按顺序输入*、1、# 即可。

4.5.4监控员要对每次报警、布防、撤防予以记录。

4.6安保巡更系统操作

4.6.1巡逻员每次巡更时要检查电子棒电源是否充足,每次巡更完毕后将电子棒插入充电器。

4.6.2巡逻员每天四次对小区进行巡更,巡更时用电子棒按顺序点击巡逻交接点,计算机将根据巡逻人员和巡逻时间录入数据。

4.6.3巡逻完毕后,操作员点击《录入数据》,计算机将显示录入数据状态,一次巡逻完成。

4.7 背景音响系统操作

4.7.1 监控员每天按规定时间开启背景音响,并按排定的CD片曲目进行播放。

4.7.2开启音响按ON按钮,结束时按OFF按钮。

4.7.3监控员要注意播放音响的音质和音量,音量调整后记录刻度,以便达到适当的音量效果。

4.7.4监控员要记录每次开启背景音响的时间与CD片曲目。

4.8小区围墙、绿化灯光和喷水池的控制操作

4.8.1 监控员控制小区围墙、绿化灯光和喷水池的开启与关闭。

4.8.2每天按规定时段、规定数量开启小区围墙和绿化灯光,并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开启时间(原则为天暗开启)。

4.8.3监控员必须接受管理处经理指令,根据需要增加开启小区灯光、音响、喷水池等的开启时间。

4.8.4监控员要对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或故障情况进行记录报修,及时报告维修部门。

4.8.5发现监控范围有异常现象要密切注视跟踪并要巡逻员到现场观察,【有人在电梯抽烟。有人在电梯内蹦跳。有人打架,有装修材 房地产E网料搬进。有物品搬出。有可疑人瞎逛。有破坏公物等】

4.8.6负责处理消防报警。有报警要安排人员查看。有事故要马上汇报。听从领导安排采取相应措施。

5.监控应有的资料:保安值班记录本 来电来访登记 业主基本资料 管理费欠费表 电费欠费表

各种消防器材及消防检查标签 管理处各项管理规定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监控管理规定 保安部通讯录 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讯录 各种服务电话本 保安部各种档案资料 放行条 培训资料

6.严格控制人员出进。非监控不的入内。

7.按时搞好监控卫生。严格认真交接班。

8.安排每个月做一次消防检查。并做好总结。一式三份。保安部一份【存档】。机电部一份【维修】。仓管部一份【补齐缺的器材。】

9.监控电脑不能做其他用。例如放音乐,玩游戏,上网等。

指挥监控 篇3

1设计依据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 11141-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功能设计

1)大屏幕系统可以完成多种模式的显示,目前需求为:装置监控模式、全屏显示视频模式 、全屏显示计算机模式、应急指挥模式、综合显示模式、参观展示模式。所有模式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信号源的选择切换与画面的拉伸或缩小;

2)实现全制式视频信号输入(视频监控、会议电视信号等各类视频信号)的快速显示,能以窗口的形式在显示墙上移动、 无级缩放、跨屏或者重叠等;

3)实现计算机信号(DCS生产装置、综合管理信息、应急指挥系统、共用工程系统等信号)以窗口的形式在拼接墙上快速显示,并且显示窗口可以任意缩放、跨屏移动、叠加或全屏显示等;

4)实现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网络信号同时显示和不同类型信号混合显示的功能;

5)实现分散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信息通过大屏幕集成拼接显示,可完全展示惠州炼油项目全部生产流程及过程信息;

6)实现全厂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息的集成显示,实现与全厂视频监控系统的操控集成;

7)实现全厂范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信息的集成显示, 实现与全厂范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操控集成;

8)实现共用工程、火炬系统、储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各系统信号的接入,实现对各系统信号的调取与控制;

9)LED电子显示屏系统可以显示视频、图象、文字等信息, 用于欢迎词、通知、原油市场信息、新闻视频和图象等信息发布;

10)全彩LED电子显示屏系统,显示图像清晰,具有文字显示,表格显示、时间显示等多种格式,系统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具有集成一体化控制的能力,显示方式应具有翻页、移动、 滚动等功能。

3系统组成

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显示单元拼接墙体、大屏幕拼接控制器系统、音视频切换矩阵、RGB切换矩阵、 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等,以下针对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功能及技术描述。

3.1显示单元拼接墙体

大屏幕显示单元拼接墙只能在指定位置安装为益,选用PDP等离子显示单元进行拼接,对拼接单元统一要求选用42英寸M-PDP无限拼接等离子显示单元。拼接墙要求采用5×13方式拼接,拼接缝小于3mm,拼接平整度、各单元亮度色差要求达到理论最小值,拼接墙采用前维护方式,拼接框架采用高强度轻质美观材料,安装牢固可靠。

3.2大屏幕拼接控制器系统

大屏幕拼接控制器承包人选用Jupiter Fusion 964,Fusion964是Jupiter公司推出的基于PCI-E改进的一款高端多屏显示控制器,可选择LINUX操做系统。该控制器性能优越,最多可以控制32个模拟或数字投影机,模拟输出分辨率可达2048×1536,DVI输出分辨率可达1600×1200。为了满足指挥控制中心多屏拼接显示应用的需求,Jupiter Fusion 964配有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和足够多的模拟和数字输出、输入的选择。

3.3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大屏幕系统软件按基本功能模块划分,主要有:大屏幕管理模块、应用模块、二次开发接口模块等,能够实现单元控制、 信号源、多窗口、运行模式等管理功能,并能够对大屏幕拼接控制器、音视频切换矩阵、RGB切换矩阵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控制, 所有操作均在一个软件和控制界面上完成。

大屏幕系统软件集成对视频信号、RGB信号、网络信号等的控制与操作,并能够以多种窗口的形式将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例如,单屏、共屏、拖拽缩放、任意大小等显示方式;还能够实现图像与信号的切换、显示参数的调节、预案显示等功能; 同时具有端口、权限、发包人等管理功能。

4设计实现

4.1线缆敷设

4.1.1管线敷设

室内管线敷设方式有明敷和暗敷两种。明敷是将导线直接或者穿在线槽内敷设在墙壁等表面;暗敷是先将导线置于墙体中、或者地面内的线槽中。

4.1.2金属管布线

1)建筑物顶棚内,需用金属管布线;2)在潮湿场所,可采用水或煤气钢管,在干燥场所用电线管;3)当3根绝缘导线穿一根管时,导线的总截面积小于等于管内截面的40%,当2根同穿一根管时,线管的内径应大于等于导线外径之和的1.35倍;4) 一般情况下,交流电路穿线时,同一回路的电线穿在同一管内; 5)对于电压小于50V、回路无防干扰要求、同类照明等电路,不同回路的电线可以穿在同一管内;6)明敷管路时,要根据管的直径和类型,合理选择敷设间距;7)若电线管路与其他管路,如热水管,一起敷设时,一般将电线管路置于其他管路下方,并保持适当的间距,若受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在下方敷设,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8)当管路较长或者有弯曲时,应该适当增加装拉线盒,拉线点间按一定规则保持距离。

4.1.3金属线槽布线

1)室内场所明敷管线时一般需要用金属线槽,对于腐蚀比较严重的场所不适用;2)同一回路的电线一般置于统一线槽内;3)线槽内电线总截面一般不超过线槽截面的20%,不超过30根,对于控制电路或信号电路,电线总截面不超线槽内截面的50%;4)线槽一般在土建施工和装修完成后再安装,安装后应将槽内打扫干净。

4.1.4布线要求

1)电缆,所有电缆必须为整根结构。按图施工放线完毕后,需对每根电缆在连接系统前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面测试,要求电缆不短路、不断路、外皮不破损且绝缘符合有关标准且合格。

2)标签,每根电缆的两端应使用同一规格、统一型、准确无误的永久性标志,以标明电缆的编号、用途、设备接驳口编号等全部数据,并将以上内容制表后作为设备调试和日后维修时的标准依据。

3)电缆长度,天花出线盒/应距设备安装点500mm范围内合格地固定。电缆在天花/墙面出线盒处余留6M;电缆在电缆竖井(弱电管笼)分线箱处起余留6M;电缆在地面出线盒处余留2M(除图纸特殊要求外);电缆在机房内从机柜安装处的机柜底部起余留6M。以上电缆的余留长度必须是完好无损的且经测试合格的。

4.2机柜内设备安装

4.2.1安装前备检验

在安装机柜内设备前,要对设备的型号、数量、说明书、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逐一检验,确保设备达到相关标准,并能满足系统要求。

4.2.2机柜安装

机柜在安装时要符合相关要求:底座应安装牢固,并具有一定的防震功能;机柜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偏差小于等于1%;机柜距离墙应在0.6m,以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内部插件和设备要接触可靠,接线端子上面的各种标志要齐全,配线颜色应一一对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应该设有接地端子,接地体,做好接地保护。

4.3场内设备安装

为保障前端设备的稳定运行,电源一般采用稳压电源;有些前端设备远离集中供电,则需要采用就地取电,就地取电时单相电源采用三芯线,三相电源采用五芯线,黄绿双色线需要与接地体相连;施工实践证明,大多数电气故障都是由于线缆接头接触不良引起的[2,3],因此在场内设备安装时,需要处理好各个线缆接头,避免出现接触不良或者绝缘不好的现象。

安装完毕后,对设备进行调试,看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做好安装记录,以备后续检修时用;将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材料收;交工程监理方检查。

5结束语

远程监控及侦查指挥缺陷调研思考 篇4

关键词: 侦查指挥 远程监控

一、传统侦查指挥模式之缺陷所在传统的侦查指挥模式往往通过侦查人员对案件进展情况的判断运用语言传输的方式向指挥人员报告,指挥者则根据侦查人员的汇报情况,进行决策,决定侦查方向。这种侦查指挥模式,由于受语言传输的不稳定性和信息量的多少以及侦查人员的对问题理解能力的高低影响,使得指挥人员有时很难完全作出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侦查方向不明。具体表现为:

1、信息的及时性不好

由于指挥人员不直接接触现场情况,不能同步快速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仅是依靠现场侦查人员的来回汇报,往往在作出决策时,已失去了最佳时机,及时性较低,使得决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2、信息的正确性不高

由于指挥者是靠侦查人员汇报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决策的,往往会受侦查人员的素质能力高低的影响,有时做出的决策存在一定的不正确性,以制定带有偏差的侦查方向。

3、信息的完整性不够

指挥者通过侦查人员的汇报来了解案件信息,没有掌握全面详实的案件信息,往往会遗漏一些细节问题,而有时恰恰一些细节正是突破案件或取证的关键,由于指挥者对信息缺乏直观性和完整性,因此,作出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周密性。

4、信息的互动性不强

传统模式下的侦查取证或审讯,往往是有二至三名侦查人员来完成,由于受到侦查人员的侦查能力及对相关知识情况的了解的影响,同时,又不能及时将信息传出,使得后方人员不能及时支援,互动性不高.不能形成集体协同作战的局面,使审讯和取证工作有时会陷入僵局。

二、当前侦查指挥技术发展的趋势

我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从2000年起步至今,经历了由点及面,由弱渐强的发展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信息一体化网络。随着“科技强检”进程的逐步深入,检察人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也正是在这种网络化日盛的趋势下,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最新的《瞭望》周刊刊文称,反贪侦查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严肃社会主义司法改革的政治方向,发展完善有中国检察特色的职务犯罪侦查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强反贪工作,最高检将以提高侦查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侦查队伍的科技素质为基本任务,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施重点,落实当前、着眼发展、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长远目标是到2007年,依托全国检察数字专线网,建成覆盖全国、安全高效的远程侦查指挥系统。使得办案一线的侦查装备能够保障指挥联络、快速反应、收集固定证据等办案任务的完成,整个侦查队伍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侦查科技队伍。近期的目标是,今年200个大中城市的检察院联网进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指挥系统。

为了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和高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结合当前检察机关对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信息化”、“智化化”侦查指挥室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以计算技术为中心,集电视监控、电话电视、ip专线和计算机专线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于一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案件、指挥办案。同时具备较先进的无线遥感遥控通讯设备,能在复杂条件下对被侦查目标和侦查过程实施远程监控,为指挥办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远程监控与侦查指挥的契合远程监控指挥侦查是指通过电视监控平台、远程无线监控接收平台、示证演示平台、流动侦查指挥平台即专用侦查车等技术设备,使侦查指挥者或侦查指挥中心对于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采取多种媒体方法进行监督,通过收集分析信息,进行决策、下达调控指令及提供帮助等来完成侦查活动的一种同步指挥侦查的形式。它具有直观性、及时性等特点。

职务犯罪侦查指挥是指查处职务犯罪的指挥人员通过及时掌握信息,调动侦查资源和其他力量,同贪污贿赂等犯罪嫌疑人进行智能较量,以实现侦查目标的过程。这里主要强调了信息及时掌控,也兼顾了协调的内容。

指挥监控 篇5

1.1 林火监控的重要意义

林业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体,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森林火灾是林业的主要灾害之一,2008年上半年全省发生森林火灾64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2起、一般森林火灾47起、火警15起,过火面积645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675公顷,损失成林42500多立方米,烧毁幼树75万余株,直接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因扑火死亡3人。森林防火必须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林区大多人烟稀少,早期的林火检测和预警显得尤其重要。

1.2 当前林火检测的手段及其利弊分析

1.2.1 地面巡护

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

1.2.2 了望台监测

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了望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了望是一种依靠了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另外了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

1.2.3 卫星遥感监测

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国家林业局卫星林火监测处为中心,遍布全国林区近200个卫星监测终端站的卫星林火监测网,但尚有不足之处:

(1)卫星对于林区同一点每天只能扫描4~5次, 且每次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 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卫星不能对大部分林区热点进行监测。

(2)NOAA AVHRR等卫星的温度探测范围有限,对于准确判定火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误判、漏判率很高。

(3)卫星遥感监测林火受天气影响较大。在接收到的图像中, 凡是天空布满浓云的, 火场情况便不能看清。

针对以上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建立一套视频监控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数字视频、计算机通信、无线传输网络、智能识别与分析、太阳能供电等相关技术手段的集中使用,将林区的全天候实时视频图像传送到各级林业机关和防火指挥中心,从而形成与卫星遥感监测互补的监测网,大大提高了林火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2 省级林火视频监控与指挥平台的概述

2.1 系统建设目标

实现对林区的危险区域、火灾高发地点、重要目标的实时动态监控和自动巡视。根据业务管辖和需求,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林业机关。通过报警、气象、卫星遥感和视频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时、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动态状况,进行林火的智能识别和预警,适时调度、指挥、处置,达到准确及时扑灭、预防和控制火灾火情、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有效提高针对森林防火的整体处理能力。

系统建成后,要达到监控全省重点森林资源面积70%以上,提高森林火灾的发现率,实现全省森林资源的有效监控。森林火灾的年发生率低于2次/10万公顷,年受害率低于0.1‰,控制率低于10公顷/次。

2.2 系统结构和系统总体框架概述

省级林火视频监控与指挥平台为“省—市—县(监控点)”三级监控网络架构,以地市林业局监控指挥中心为核心节点,省中心、县中心为远端监控。系统包括1个省森林防火监控与指挥中心,11个市级监控中心及视频会议主会场,104个区县监控中心及视频会议分会场,400个远程前端监控点。

整体系统设计为数字接入方式的全数字型。在全省各个林场的监控点安装铁塔并在其上配置视频采集设备,数字编码设备将摄像机输出的模拟信号编码为数字信号,通过微波无线传输设备传输到最近的基站,从基站采用SDH传输网络汇接入地市林业局监控指挥中心(二级平台),进入基层监控中心的数字视频由二级平台统一管理、存储、显示。所有的数字图像上传给省监控指挥中心,同时也分发给各个县的监控中心。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2.3 系统总体功能

2.3.1 林火监控

各监控中心对所辖林区进行24小时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火情或火灾隐患,存储并调看历史监控图像。前端监控点能够清楚地观测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火情和人物活动状况。系统具有自动巡检和火情自动识别报警功能。还可对森林采伐、造林情况、湿地保护、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等森林动植物资源进行监测管理。

2.3.2 远程语音通讯

各监控中心同所辖林区前端监控点进行点对点双向语音通信及各级监控中心对前端监控点的语音广播通信。

2.3.3 视频会议和指挥

系统能够召开“省—市—县”视频会议、“市—县”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基于火险预报分析模型的专家系统和紧急预案系统。

2.3.4 前端周界防范和报警

林区前端监控点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自动探测无关人员闯入铁塔附近,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且联动视频切换,提示各级监控中心人员及阻止现场人员,防止现场重要设备被盗或破坏。

3 重点子系统建设和系统集成方案

3.1 各级监控中心建设

3.1.1 各地市监控指挥中心

地市监控指挥中心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包括了综合管理平台服务器、监控与控制终端、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数字矩阵、录像服务器、电子地图服务器、网络存储磁盘阵列等组件。

中心具有三大主要职能:

(1)将辖区内所有监控点的信号汇集,进行本地监控、管理、调度和录像。

(2)为省监控指挥中心和县监控中心调用前端监控点图像进行视频转发。

(3)第一时间处理报警服务器的报警信号,进行紧急的报警联动监控和人工干预。

中心包括大屏幕图文显示系统,中间为4块50英寸DLP大屏幕,两侧为6台21寸彩色监视器,上部为LED条屏。同时中心还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二级主会场。

系统拓扑如图2所示:

3.1.2 省级监控指挥中心

省级监控指挥中心设置视频管理服务器、监控与控制终端以及大屏幕图文显示系统。中心具有最高的管理和配置权限,能远程配置管理全网所有的设备和软件,能设置任何用户的权限,可以调看、控制任何一路实时图像和任意一段录像文件。预设的相应级别的报警信号可以在中心引起联动。同时中心还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一级主会场。

3.1.3 县监控中心

县监控中心不承载视频接入数据,区县管理的监控点通过市级视频监控平台进行权限划分,能够实时调用管辖区内的林场监控点视频数据以及历史视频数据。

3.2 前端视频信号采集和智能分析系统

为了保证系统的全天候工作,选用红外敏感型彩色转黑白日夜型摄像机,具有超宽动态范围和超强逆光补偿功能,超低照度;镜头选用透红外日夜两用型,50倍电动两可变超长焦镜头,7km外能看清火情和人物活动;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选用螺杆传动的重载室外一体化云台,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的最小角度精度可达0.01°。

火情自动定位功能利用数字云台传回的监测角度值(包括俯仰角度和水平夹角)、摄像机参数和图像采集时间,系统自动计算出火点所在的经纬度,并在电子地图上标识出火点位置。

高清网络视频编码设备在进行模拟视频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同时,对数据流进行智能分析处理。针对每帧图片进行林火识别,如果符合报警模型则通过系统发生报预警,提醒监测人员启动交互式识别系统,进行人工林火识别,同时命令摄像机瞄准目标并固定扫描范围。

利用数字云台的8条自动巡航线和编码设备的智能分析处理实现前端的自动巡检和报警功能。

3.3 太阳能供电系统

大多数铁塔建立在没有任何配套设施的无人区,因此前端视频采集系统必须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

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独立发电成套设备,主要由太阳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保温箱、安装支架、逆变器以及辅助设备组成。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发电,将电能存储在蓄电设备中,同时向系统负荷设备提供电能。晚上利用蓄电池中的电能为负载提供24小时不间断供电,并能保证3天连续阴雨天正常供电。系统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当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年日照总时数、当地的经纬度、光伏系统充放电效率、负载功率等多种因素。

3.4 微波无线传输系统

大多数监控前端铁塔到林区的村镇通常有10~30km的距离,再重新铺设光纤工程量巨大,施工难度高,因此从铁塔到林区中心基站采用微波无线传输方式。

数字视频信号通过微波无线传输系统传送到最近的基站。每个监控点放置1台6Mbps远端网桥,网桥通过其室外单元集成的5.8GHz 20dBi定向天线,将视频图像传回最近的中心基站。最高速率达54Mbps的中心基站能同时接收多路视频图像,远端网桥和无线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可达到30公里。每个林场在方便的地方设置一个基站,接受若干个前端监控点回传的视频信号。每路视频信号占用2M的网络带宽。

远端网桥也可以处于中继工作模式,如果某前端监控点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需要在中间添加中继站点。

3.5 网络传输平台

从林场基站到各地市林业局监控中心采用基于SDH的传输网络和相应的网络设备。传输网络平台也采用三级架构:

(1)省中心采用核心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同时配置622M SDH光端机汇接各地市监控中心上传的视频。

(2)各个地市监控中心采用核心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作为网络汇聚层,配置了若干个SDH 155M光接口板,用于汇接前端所有林区基站回传的以2M为单位的数字视频信息,同时捆绑多个E1信道以不低于32M的带宽接入省监控中心。

(3)各个县的监控中心采用接入路由器和接入交换机,每台路由器通过多个E1接口的绑定,与地市监控中心建立带宽不低于8M的通信信道。

林区基站的每一路D1视频信号都以一个独立的非信道化E1链路传输的方式,通过运营商的光纤SDH传送网接入所辖的地市监控中心路由器的155M光接口板。

这样的网络架构保证了每个前端监控摄像机回传至监控中心均有独立的2M带宽,每个地市监控中心同时能上传16路图像至省监控指挥中心,每个县监控中心能从地市监控中心同时调用4路图像。

3.6 综合管理平台软件

综合管理平台是专为各种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后台综合管理而设计的软件平台,以满足远程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的需求。系统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采用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三层体系的标准化模块结构进行设计,采用B/S方式与传统桌面C/S方式相结合的架构建立整个的数字视频监控网络,完全支持跨网段、跨路由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环境,实现了真正的跨平台操作。

平台由系统管理中心、视频转发服务、硬解码设备、WEB服务、报警中心、GIS服务、存储、客户端等八大模块组成。

4 结束语

本系统功能完善,可靠性高,能实时、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林区的火情,有效地提高了山西省林火预警和防治能力。本系统的二期将建立元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应用模型数据库四大类数据库和相应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结合卫星遥感监控、地形数据和气象数据,综合火灾地区的地形、生态、天气情况,采用科学的分析模型做出火险预报分析、火情分析及态势标绘,对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情况做出科学预测,更好地完成指挥功能。

森林防火是一项复杂、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是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积极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的综合防范指挥体系,建设数字化森林防火平台,对不断提高森林防护整体综合能力、改善与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促进并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凡,袁洁.基于视频的嵌入式森林火灾预警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8,28(1):561-563.

[2]许维胜,田长征,方盛明.基于图像视觉特征的火灾自动识别[J].计算机工程,2003,29(18).

[3]卜玉坤,范强,孙丽敏.基于3S技术的森林火险预警方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矿山测量,2007(1):47-49.

指挥监控 篇6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是由24颗卫星及地面部分组成的全球性的无线导航系统, 它具有全球、全时、全天候、精密、适时、近乎连续的特点, 可以预计GPS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1]。如基于GPS定位技术公交车调度管理系统等, 大大提高了公交车辆的营运效率[2]。我军远程行军演习, 经常是在人迹罕至, 条件恶劣的环境下进行, 车辆调度指挥经常存在延滞情况, 导致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处理, 车队远程行军速度缓慢, 车辆班组机动性和独立作战能力较差。GPS定位技术可以为这些情况下远程指挥及调度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 因此, 本文将G P S技术应用到部队车辆管理中, 建立一个远程行军车辆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 实现对车辆远程指挥, 以提高我军的快速机动能力, 和在山野、沙漠等恶劣环境下对敌的打击能力。

二、GPS远程行军中车辆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的构成

(一) 系统构成

GPS远程行军中车辆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主要由指挥中心接收处理部分和车载设备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指挥中心接收处理部分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军用无线保密通信接收设备、电子地图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大屏显示系统、监控终端, 如图2所示。车载设备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G P S接收设备、显示部分, 军车自带电台, 一级站车队队长和二级站车组班长车辆加装军用电子地图, 配备军用无线加密电台。

指挥中心接收处理部分与车载设备部分之间通过军用无线通信设备连接。车载设备把定位信息及控制信息发至中心, 中心处理后显示在大屏幕上, 中心的指挥信息通过军用无线加密通信网发回车载设备上并显示在本地, 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话设备与中心完成通话功能, 实现对远程行军车辆的监控和指挥。

(二) 主要功能

1指挥中心功能

在指挥中心, 自行开发应用管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通信系统集成在一起, 能够接收和显示多台车辆传送过来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并对误差等进行校正处理, 为部队首长决策提供实时的车辆状态信息。指挥中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1车辆定位导航监控

指挥中心接收车辆发送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屏幕上将对该移动目标进行鲜明色彩及图标的突出显示, 同时在屏幕上自动显示该移动目标的各种参数 (如速度、位置、方向) , 并根据不同的状态显示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指挥中心也能将命令以短信息形式发送给车辆, 同时可对需调用的车辆主动进行监控, 配合电子军用地图, 显示被监控车辆的定位数据及行驶轨迹。

1.2电子军用地图

存储军用的电子地图, 可对当前地图进行分层多级放大与缩小操作;同时, 在丘陵、山地行军时可以显示不同的高程、坡度, 进而来判断车辆是否能够通过;可对地图进行编辑, 以适应道路和建筑情况的改变;并可实现地图漫游, 即地图以跟踪车辆为中心进行自动流动, 以跟踪所监视的车辆;可向大屏幕投影仪输出图文信息, 亦可通过绘图仪输出被选定目标的定点或移动轨迹图。

1.3分区显示

在需要时, 地区地图、市区图可根据不同的监控目标分为多个屏幕, 切割成不同区域或监控目标显示, 即多屏幕监控, 每个终端监控一个屏幕。

1.4指挥调度

指挥中心可利用特殊的军用电台实施通信, 通过单呼 (军用密语) 或群呼, 执行首长命令, 实现车辆指挥调度。

1.5数据库管理

指挥中心具有监控车辆登记、控制、删除, 优先级别控制, 入网控制等一系列用户管理功能, 为确保军事信息安全, 中心受控车辆信息责专人管理, 由首长监督。各车队对本车队人员、车辆负责, 按照指挥中心命令对本队具有指挥权。

2车载设备功能

2.1通信功能

各类车辆均具备调度通信, 移动电话互联通信等话音通信功能。通信方式可采用全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G P R S传送设备既可以用来传送数据, 也可用来接收指挥中心发送的短消息。然后集成信息显示设备和车辆状态控制设备, 就构成了车载系统。

2.2系统定位

军用单兵车辆所在车队可根据战时需要, 向指挥中心发出定位监控请求, 实现指挥中心特殊情况下对单兵的指挥和调度。移动目标请求监控时, 向指挥中心发送监控请求及G P S定位数据。我军现用GPS设备定位精度为l0米内, 通常为5~8米, 对于重点目标我们可以利用差分技术提高精度[3]。

三、系统实现方案

远程行军车辆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能够实现车队的集中指挥、调度, 又能提高车组的独立作战能力, 一方面首长命令通过指挥中心一级一级传达并执行, 同时车辆单元为战时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实时信息保障;另一方面一个战斗班组成一个独立的战斗堡垒, 从而提高部队独立作战能力和远程机动能力。

(一)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由控制系统和显示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系统是一个基于C/S结构的网络系统, 由前置机、监控终端和服务器组成。前置机作为通信服务器, 接收车载设备送回的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送至服务器、监控终端、信息中心和信息显示系统。同时, 系统也可以将控制信息和军事行动命令通过前置机发送到车载单元。显示系统通过与GIS分系统以及信息显示分系统联网组成, 负责显示受控车辆位置信息以及状态信息。指挥中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负责记录军事行动车辆和其它受控车辆的运行轨迹, 轨迹数据可以在未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二) 车载单元

车载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G P S接收设备、军用无线加密通话设备、数据收发设备, 各车辆班班长车上加装军用电子地图, 与GPS相结合进而实现班长对战时道路实时情况的判断、分析, 通过军用车载电台对所属车辆实施指挥, 成为可以独立战斗的班组移动指挥站。

四、结论

随着各国军事斗争的日益剧烈,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建立我军自己的智能车辆调度指挥系统势在必行, 从而实现有效增强我军机动作战能力, 提高部队快速反应及独立作战能力, 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复杂的军事斗争。而该系统的建立也将为部队车辆的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摘要:本文建立了基于GPS的远程行军车辆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远程行军的车辆指挥及调度, 将车辆的状态信息通过现代化的军用无线通信手段传送到指挥中心及相应的移动指挥站, 完成远程行军过程中的车辆管理、突发事件现场的了解, 以及执行战斗任务时的指挥。

关键词:GPS,远程行军,指挥系统

参考文献

[1]张伟宏, 胡劲松, 王力强.GPS系统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 108 (2) , 46-49

[2]董亮.城市公交GPS调度指挥系统.城市公共交通.2005年, 24 (6) , 119-124.

指挥监控 篇7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使用, 实现了对皖电东送工程所辖4个变电站以及线路工程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 加大了对工程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 是公司对施工现场管控的又一强有力的手段。

目前建成启用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对皖电东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进度等实现了远程管理、即时监督。在监控中心可以远程控制采集点设备, 对现场细节进行查看、抓拍和录像;配套的语音系统能够方便地与线路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语音交互, 远程指挥。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下一篇:车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