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调度指挥

2024-06-19

120调度指挥(精选9篇)

120调度指挥 篇1

手机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经/纬度坐标) , 定位移动手机位置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 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 (如GSM网、CDMA网) 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经纬度坐标) , 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 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位置的技术或服务。手机定位按照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自有手机定位系统与公用定位服务。

自有的定位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和政府部门使用的定位系统, 常用于对人员、事件、物品和车辆等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广泛地用于公安执法、物流、长途车定位、紧急救援定位等等。

公用手机定位服务一般由移动运营商来提供, 这种手机的定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专线接入方式, 另一种是短信告知方式。在120指挥调度中心系统通常采用专线接入方式对普通用户手机呼叫120急救进行位置定位, 通过系统集成最终在中心电子地图显示出手机的具体位置, 从而为急救车辆快速到达急救地点提供调度指挥依据。

移动手机定位是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的蜂窝技术来实现位置信息的查询, GSM无线通信网是由许多像蜜蜂蜂窝一样的小区构建而成的, 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编号, 通过手机所在小区的识别号就可以知道手机所在区域。手机小区定位在深圳市区精度范围大致在100米左右, 郊区精度范围大致在200米~500米左右,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 精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同时显示的地标名也在不断优化之中。

在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中, 简单地通过移动运营商专线信息接入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手机呼入快速定位的问题, 尤其在大话务量呼叫的情况下, 为此必须引入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 (Mobil Location Server) 。

一、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 (MLS) 的作用和功能

在公用手机定位业务中需要接入移动专线提供手机相关位置信息, 但是在大话务量突发事件的情形, 手机定位查询信息也将随之出现查询误差, 为此需要在120急救指挥中心部署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 (Mobil Location Server) 。MLS的作用将不仅能对全市使用移动电话拔打120的急救电话用户提供快速辅助定位服务, 而且作为呼叫手机定位服务器首要的问题也要能解决突发呼叫浪涌问题, 以实现120指挥中心快速受理、快速处置、减少误报, 发挥移动电话定为在医疗急救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具体地讲, MLS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解决浪涌受理定位问题:针对同时发起的大量急救呼叫定位需求, MLS能够与部署于中国移动的位置服务前置机PSF等实体协同工作, 对定位结果进行数据综合, 减低定位压力, 提高定位成功率;

●MLS具备定位智能缓冲功能:能够根据中国移动定位平台的最大并发量采取相应的智能缓冲策略, 以最高效率缓解定位系统压力;

●MLS提供将定位结果与定位请求来源关联对应策略;

●MLS提供包括滞后存储, 失效转发, 负载均衡等集群策略。以保障7X24小时的电信级运营。

●MLS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外提供各种接口方式, 能灵活地部署在120急救指挥中心, 在不影响现有120急救受理系统的前提下, 采取耦合方式接入现有系统, 并可方便地与120指挥中心其他信息系统相融合。

二、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 (MLS) 的接入

将MLS部署在120指挥中心, 与现有指挥调度中心数据接口的移动报警定位服务接入网关相连接, 共同完成移动GSM网用户拨打120时的定位及基于位置的调度指挥工作。

2.1 网络拓扑图

图中说明:CMNET:中国移动数据网PSF:定位业务前置机GIS/MAP: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台CTI:计算机电话集成PBX:交换机MLS:移动电话报警定位服务中心设备

2.2 网络组成

如上图2-1所示, 120移动电话定位系统包括路由器网络设备、中国移动的PSF前置设备、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指挥中心受理系统 (包括PBX、CTI、受理台等) 。MLS接入方式说明如下:

●网络接入:MLS设备通过专线方式接入中国移动网络, 再通过CMNET与MDC机房的移动位置服务前置机PSF设备相接;

●位于120指挥中心的MLS与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受理坐席部分 (包括PBX、CTI、受理台等) 通过局域网互联。

2.3 系统结构

2.4 系统流程

三、120移动电话定位服务系统组成

3.1 系统组成示意图

如上图3-1所示, 系统由移动PSF、MLS、系统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指挥中心受理系统所组成;

3.2 MLS的对外接口

在本系统中, 作为核心部分的MLS与移动的位置服务前置机PSF和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相接, 其对外接口包括:

●与移动PSF的接口PSA:完成定位请求转发和定位结果的传送;

●与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的接口PST:完成定位号码的获取和定位结果的回传。

四、MLS功能及性能

4.1 MLS功能

包括报警定位、主叫识别、帐务管理、配置管理、业务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管理、报警实时监控。

4.2 MLS的性能

稳定性与容错性:可以实现7×24小时连续运行;

容量与性能

●定位并发数:所支持的实际最大并发数不小于由运营商的定位平台所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接收定位请求的并发数:能同时接收本地区范围的120高峰期时发起的定位请求;

●告警时延应小于5秒。

时间同步

●MLS与位置服务前置机PSF、系统移动报警定位业务网关等各部分保持的时间精度误差不超过100ms;

安全性

●MLS具备对自身的配置情况、数据端口的工作状态、网络运行情况和操作信息等内容的检查。

●MLS具备良好的访问权限控制功能, 包括业务的配置界面、与其他实体之间的接口配置、重要命令和业务的访问权限控制。对所有的访问进行详细记录。

●对用户对该设备的使用, 可对每个授权用户建立操作日志, 详细记录授权用户操作过程。

五、结束语

手机定位位置服务在“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成功部署实现了移动手机用户在120调度中的基站定位, 进一步缩短了调度时间, 使调度员对报警人的综合信息掌握更全面和准确, 达到了调度员对报警人的准确施救目的。手机定位在“120”指挥调度系统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120”指挥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应急指挥、协调能力, 提升了“120”的公共应急服务水平。

摘要:在日常120中心接警电话中, 手机电话呼救数量已经超过全部呼叫数量的50%。因此, 仅对固定有线电话进行定位已经不能很好满足120指挥调度日常工作需求。本文依据移动通信网络特点, 提出了120指挥调度系统实施手机定位的方法以及手机定位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120指挥调度,手机定位,位置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然.手机定位系统中定位数据管理和高精度定位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软件工程, 2008.

[2]何燕, 胡悍英.GSM网中基于定位的服务及网络架构[J].移动通信, 2003 (5) .

[3]袁玉宝, 邓苏.基于蜂窝通信网络的移动定位解决方案[C].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14届学术年会, 2004.

[4]袁国中.基于场强的GSM无线定位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软件工程, 2006.

120调度指挥 篇2

来源:市卫生局 作者:

在市政府及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于2010年6月8日上午十时整,顺利的完成了120调度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为确保我市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为更好地履行政府赋予的院前急救社会救助职责、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市120调度指挥系统自2004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发挥了其应有的急救调度指挥功能,然而,按照至少4年即应对其进行升级改造的系统技术要求,早已超过更新年限,经常出现设备报警、死机、停机及软件和程序的丢失、损坏,尤其近两年,各服务器不断出现各种硬件故障,硬件设备无法正常采购,严重的影响了正常运行,给人民群众的呼救带来不便,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市各级政府对此情况都十分重视,尤其市卫生局领导亲自出面进行协调,我市财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按照局领导的明确指示,我们本着修旧利废、厉行节约的原则,对中心调度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预算进行了反复磋商,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拨款不足部分由卫生局给予补助,并争取到省卫生厅应急办领导的大力支持,确定省卫生厅应急防控中标单位深圳市中兴信息公司为我们提供系统升级改造服务,系统所需所有软件均由其免费提供,并负责以后的终身免费升级。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们专门成立了120系统切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系统切换工作应急保障预案,与110指挥中心、电信、移动等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在建立了人工120电话接听应急保障通道并将长期保留的前提下,通知各急救医疗分站按规定时间进行车载GPS定位系统更换,以确保系统切换与车载定位无缝衔接,确保院前急救医疗的正常开展。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上午,在市卫生局吴宪局长的亲自指挥下,我们的系统一次切换成功,各项运行指标显示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次系统升级改造,不仅使我市院前急救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调度指挥运行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满足了省公安厅对我市110从四台合一模式切换到三台合一模式(110、119、122)的要求;也确保了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我省承担的应急防控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联网联调工作。

120调度指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华亭县人民医院在2013 年4 月-2015 年8 月救治的200 名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00 例 (2013 年4 月-2014 年3 月未运营120调度指挥) , 男52 例, 女48 例, 年龄4~72 岁, 平均 (37.4±13.12) 岁, 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受伤64 例, 锐器致伤18 例, 溺水7 例, 烫伤11 例;实验组100 例 (2014年4 月-2015 年8 月运营120 调度指挥) , 男51 例, 女49 例, 年龄6~75 岁, 平均 (39.1±12.21) 岁, 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受伤59 例, 锐器致伤17 例, 溺水12 例, 烫伤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因和伤病程度等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方式, 具体包括: (1) 人民医院承担急救任务; (2) 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均未经过严格的培训, 负责人员未各科室医生或者急诊部医护人员; (3) 救护车内设备简陋, 主要有氧气瓶、急救箱以及担架等; (4) 到达患者所在地点后进行简单处理, 一般为止血、固定、供氧等, 无法进行深层次处理; (5) 120 救护车与医院集镇部门没有进行院前急救沟通, 导致院前急救人员和急诊部门医护人员口头交接工作, 延误了治疗时间。

(2) 实验组通过120 调度指挥进行院前急救, 具体包括: (1) 急救任务由华亭县120 调度指挥统一负责; (2) 根据华亭县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 在人口密集以及医疗资源丰富地区设置多个急救站; (3) 急救人员由医院内医生担任, 并且均进行过专业的医疗培训, 对现场患者进行处理了立即对其进行转运; (4) 配备专业救护车, 医疗设备先进齐全, 主要包括便携式急救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气管插管等设备, 到达患者所在地点后可以立即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医疗救护; (5) 救护车和医院急诊部门配置专业通讯设备, 保证医院急诊部门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完成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情况、伤后就诊时间以及满意度和投诉率的不同。其中院前急救的观察指标包括平均调度时间、平均出车时间以及平均到达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用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实验组的平均调度时间、平均出车时间均快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无明显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后就诊时间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实验组患者在伤后15 min~1 h之间的就诊率高于对照组, 但是在1 h之后的就诊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所示。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对于急救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所示。

3 讨论

科学系统的120 调度指挥对于整个救治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相关研究指出, 一个医院的急救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医院的急救反应时间。华亭县成立的120 调度指挥系统配备了先进的无线通讯设备, 使得医院急诊部门能够迅速地了解到患者的伤情, 从而能够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第一时间对患者展开治疗。

120 调度指挥系统拥有完善的网络平台、先进的无线通讯设备、优良的急救车辆与设备, 使得现有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院的开支, 同时能够在重大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故的救援中做出最迅速的反应以及最有效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 华亭县的120 调度指挥系统提高了急救队伍的反应速度和救援时间, 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避免了伤情的进一步恶化,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医院的救援满意度。

华亭县120 调度指挥系统自运用以来, 有效承担了全县的院前急救工作, 同时, 在许多突发事故以及重大事故中显现出了效率高、精确性高的优点。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电话呼救的方式, 在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运用了计算机系统, 新的调度系统技术更为先进、功能更加完善, 是华亭县急救中心的一大重要突破。同时, 该系统结构较为开放,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来进行升级与完善, 使院前急救这一医学领域与信息高速公路领域完美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华亭县120 调度指挥系统的运营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效率, 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有助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应当进一步完善指挥系统,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峰海, 武卫, 郑旭东.优化院前急救网络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06) :881-884.

[2]王丽, 张富强, 何伟锋, 等.120统一调度指挥在危重伤员救治中的作用[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 (04) :5-9.

[3]熊悦安, 雍永权.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 2006 (05) :256-257.

120调度指挥 篇4

“120”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热线,它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接听求救电话,迅速调度急救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张丹,就是其中一人,一干就是6年。

张丹曾是一名临床护士。XX年,我市“120”急救平台投入使用,她成为一名调度员,仍然工作在抢救他人生命的第一线。“120”的特殊性在于,在救护患者的过程中,最初5分钟被称为“黄金5分钟”,调度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根据求救电话的描述,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先期急救处置,为救援争取时间。张丹和“120”调度员不断学习急救专业技术、救护车的调度技能,通讯网络知识、信息工程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行政管理基本原理、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等,不断充实并提高自身业务工作水平。

几年来,为使急救患者得到迅速有效地救治,为不错派一趟急救车,张丹和中心调度员一起,顶烈日、冒风雨,徒步走街窜巷,熟悉城区街道分布情况,熟练掌握全市各区县、乡镇地理位置。“每个调度员心中都有一张活地图,以至于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派车,开展院前急救,尽量不让灿烂的生命在意外中凋零。”曾经一个呼救电话,让张丹刻骨铭心。一个6岁的孩子,爷爷病重,无法自行拔打电话。孩子拿起电话,拔打了“120”,孩子十分着急,语无伦次。张丹在电话里安慰孩子,耐心引导他讲清了患者病情和家庭地址,老人终于获救。这个孩子是“120”指挥中心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120”电话求救者。还有一次,张丹接到一个16岁男孩的呼救电话,男孩声音颤抖,极度害怕。原来,他掉到了深沟里,四周无人,具体位置不清,急需救助。张丹一边安抚着男孩的情绪,一边仔细地询问他大致的方位以及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同时运用平时所学的特殊案例解决方法,联系到了他的家人,男孩最终获救。

“120”指挥调度平台是我市院前抢救的中枢,是我市的窗口单位。调度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和综合的分析能力、指挥组织能力、正确判断病人是否需要急救及病人病情的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于遇到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了解事发现场患者伤亡情况,合理地调派急救车、指导现场的自救和互救,合理地分流伤病员,使伤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6年来,通过“120”指挥中心平台,近百万个呼救电话接听及时、指挥准确、调度快捷,无数个报警地址不详、回呼无人接听的生命垂危患者得到快速抢救。这些年来,张丹和她的同事们共接到呼救电话1441331个,共调派急救车109204次,迅速及时地处置我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100余起,未漏派、错派过1次,也从未接到过患者的投诉和急救站的不满,使

126304名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边防通信调度指挥工作探析 篇5

关键词:边防通信,指挥工作,探析

目前,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也应充分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 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国防事业和边防事业系统中的不足。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站作为边防部队各机构中交换信息和共享信息的桥梁, 负责着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 所以, 这需要边防部队各个调度站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对于推进国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在边防部队指挥中的通信指挥调度

1.1通信站呼叫转移台

目前, 结合我国当前边防部队指挥中心调度站设置情况, 每一站都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通信警台, 在通信呼叫过程中, 边防部队所有呼叫频台都被其他调度站台所运用中, 确保通信指挥员可以在调度台的作用下, 点击各个频道, 发起实施呼叫和维护通信线路, 也就是两条链线:一是语音通路;二是数据命令通路。从某方面上来讲, 数据命令通路负责着要为整个信息系统调度台, 其中调度台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 可以使调度台与多功能无线服务器进行紧密连接, 在成功连接之后, 数据命令通路在系统矩阵的作用下, 实时控制整个系统, 最后将全部信息传达到各个搭配车台中的有线控制接口、无线控制接口之中。在每次传达通信信息中, 都要制定出与其对应的语音通话流程方案。首先, 从坐席的耳机之中发出语音, 在达到坐席对应的控制器之中, 将语言传输到警台对话机讲之中, 然后在利用调度交换机对每个用户进行制定语音接口, 这样才能使语音指令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其次, 既可以采用有线接口控制器, 也可以采用无线接口控制器, 对准车胎频道和语音频道, 最终传达到移动台之中, 这就顺利完成一次语音通话的传输。

1.2呼叫指挥通信站调度台

在应用移动台呼叫指挥通信展调度台过程中, 在选择与整个移动台相对应的频道之后, 也就可以发起信息呼叫。首先, 通信信息在通过移动台之后, 或者通过高增益的天线事前, 应该选择相对应的频道移动台展开传达, 在成功传递信息之后, 所传达的全部信息都会在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的作用下, 控制器会成功接收到这些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输出。

二、构建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在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包括着两个重要系统部分, 一个是硬件系统, 另一个是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有线、PPT控制装置、坐席控制设备、有线设备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录音软件、维护接口、无线服务软件等等。所有存在无线接口或者有线接口的控制器主体, 在通常情况下, 都可以由有线、接口相互联系、无线终端等等展开科学有效的操作, 控制好和连接好所有信息。

同时, 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通过控制终端, 可以为整个调度系统提供出更多的功能, 也可以详细分析各通信网络信息, 提供出科学合理的服务功能, 对每一个客户端的信息实施有效互动。除外, 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插入和监听多个频道, 及时接收数据和交换数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 所交换的数据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边防部队指挥中心可以放心使用这些数据。

三、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所具有的优势

在制定边防部队指挥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方案过程中, 可以充分实现通信指挥中心形式多样的呼叫功能, 比如:群组呼叫、单呼叫功能等等, 可以充分实现调度台和各移动台之间, 互相交流信息和选择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 既可以独立进行通话, 也可以选择群体通话, 同时也能面向整个系统采用广播式呼叫方法。如果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处于插入状态中, 那么可以使指挥调度员更能全面掌握好具体通话状况, 也能进行通信调度, 无论在哪一阶段中, 各个类型的通信资料, 既可以通过有线终端进行查阅, 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进行查阅, 同时, 在资料中也包括着通信时间、通信设备型号、通信详细内容等等方面。

在整个边防部队的指挥调度系统之中, 可以综合方案的维护功能, 也能参照信息功能, 对系统进行多元化维护, 确保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提高信息交流和互换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边防事业发展过程中,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边防部队通信调度指挥工作应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通信调度指挥结构中不足之处, 确保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应用功能, 显示出多种优势, 解决好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保障通信指挥调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我国国防建设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军用通信网络中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5, (19) .

急救调度指挥系统体系架构浅析 篇6

因此, 我们需要利用现在城市蓬勃发展的高科技网络通讯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工程技术相结合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院前急救管理系统, 对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体系进行升级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精度, 准确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救护。

1 系统总体构成描述

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

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急救指挥中心120调度局域网。

有线语音通信系统:中兴公司ZXD1000调度排队机 (双机热备) 。

受理、调度及信息管理:包括呼叫受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

车载卫星定位 (GPS) 、导航系统:实时提供车辆位置和相关节点消息。

数字录音系统:实时录音并实时提供查询。

电子地图应用系统 (下简称GIS) :与120受理系统和车辆定位子系统集成, 为120受理和指挥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 子系统详细说明

2.1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⑴急救中心局域网络。南京120急救中心局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库服务器、车载通信网关、CTI服务器、120业务服务器、GPS业务服务器、120受理调度台 (数据维护) 、数字录音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系统各部分相互协作, 紧密结合。下面对各组成部分做简单功能说明。

a.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所有的急救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料并与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及更新。b.通信网关实现车载数据通过中国移动GPRS无线网络与后台数据交换的透明传输, 同时作为路由网关使用。c.CTI服务器实现后台与ZXD1000排队机的数据交换的无缝连接。d.120业务服务器实现对各个模块指令和监控的功能。e.GPS业务服务器实现管理有关车载的信息数据。f.120受理调度台实现120报警呼入的受理、输入、调度等功能。g.数字录音台:对急救受理到指挥调度的有线 (可以扩展到无线录音) 语音信息实现实时全程数字化录音。数字录音台与120计算机局域网联网, 从而可在120广域网范围内, 实现网上录音信息查询及放音功能。h.网络交换机实现所有网络单元设备的连接交换。

⑵车载信息系统网络。急救车车载终端通过中国电信CDMA网络传输方式与120急救中心通讯, 实现急救车辆与急救指挥中心实时信息交互, 信号范围覆盖整个南京 (可实现全省、全国范围内的定位) , 容量可达到200台套以上。实时使用和监控的能力不低于99辆车, 并能根据需要增加。

2.2 有线语音通讯子系统

南京120急救中心有线语音通讯子系统采用8座席配置。目前通过数字中继与中国电信连接, 支持16路高阻录音。

⑴实时录音功能:对通话过程自摘机通话时开始自动录音, 并分类数字化存于本地录音服务器, 供业务管理系统调用。⑵骚扰电话拦截播放训诫提示功能。对骚扰电话可随时锁定, 该电话再次呼入时自动转入播放训诫提示队列中。⑶实时监听、插入功能。⑷调度机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无缝连接

2.3 受理、调度及信息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集中受理120呼救, 统一调度所有急救力量, 是院前急救系统的核心部分, 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⑴电话求救功能。多路120求救电话同时打入。如果同时呼入电话的数量多于接听人员坐席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将电话排队, 将求救电话顺序接入120坐席;具有多种通讯接口, 可与110、119、122等系统多方联网。⑵误报电话拦截功能。求救电话打入时, 系统有自动语音提示 (用户可自己录制语音提示内容) , 提示非求救电话挂机, 以增加工作效率。系统可实现被叫控制锁定功能, 将骚扰电话锁定一段时间, 或者将其列入报警电话黑名单 (注意慎重使用本功能) , 下次来电话时不予理睬。⑶120受理席位功能。配备8台受理计算机, 能同时处理8起呼救。每一个受理台均是一机双屏结构, 双屏显示为一屏为受理调度表单屏、另一屏为地理信息屏, 减少屏幕切换操作。这种以电子地图为导向, 图文并茂的操作界面, 增加了呼救处置的现场感。来电自动显示电话号码、用户名称、用户地址、用户病历、历史报警电话信息等120报警重要信息, 来电话时即时响应;从急救电话呼入形成急救信息, 系统提供知识库, 结合急救资源形成紧急救护指令;一旦确认求救事件, 通过有线/无线调度平台, 调度指挥救护车紧急出动, 从派车, 记录出车时间、到达时间、完成时间、返回时间, 形成派车记录, 对本次急救任务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通过GIS和GPS系统可以对急救车进行监控和指挥。救护车通告功能, 可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的SMS功能直接向联网救护车发送各种派遣指令、通知、公告等。⑷求救电话数字录音功能。求助电话打入时, 系统便自动录音;通话结束, 自动停止录音;存储录音相关数据, 可关联至急救受理记录便于查询;录音文件自动存放在录音服务器的硬盘上保存;可保存大量数据。录音数据库具有查询、删除 (带权限) 、统计等功能;存储盘空间满可告警, 便于及时转存, 录音文件可转录到其他硬盘或光盘上。⑸三方和多方通话功能。派车后, 如果求救者来电话催问急救车的位置, 可通过三方通话功能将电话接通到急救车里的医驾人员的手机, 指引道路方便快速到达进行抢救。接到病人后, 随车人员可以打电话到120, 坐席人员可以接通急救站或者医疗专家, 实现三方信息沟通和会诊, 节约救护时间。⑹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功能。120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急救卡数据库;院外病历卡数据库;司机、护士、医生、担架工数据库;急救中心值班人员信息数据库;车辆管理数据库;急救患者数据库;综合急救预案知识库;医疗专家数据库;急救单位数据库;电话信息数据库;社会联动信息数据库。

2.4 数字录音系统

求助电话打入时, 系统便自动录音;通话结束, 自动停止录音;存储录音相关数据, 可关联至急救受理记录便于查询;录音文件自动存放在录音服务器的硬盘上保存;可保存大量数据。录音数据库具有查询、删除 (带权限) 、统计等功能;存储盘空间满可告警, 便于及时转存, 录音文件可转录到其他硬盘或光盘上。

2.5 地理信息 (GIS) 子系统

该子系统通过矢量化的城市地理信息, 为就近调派救护车、监控车辆状况提供基础的工作平台。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位置动态更新:当呼救人员或车辆状态改变时, 地图上自动更新其状态。

信息查询功能:可任意查询地理信息。

缩放功能:可对地图中某一指定的局部区域进行放大、缩小。

动态漫游:鼠标在概图上移动, 详图的画面显示跟踪移动。

测量计算:显示当前地图的比例, 测量地图上的两点间距。

轨迹回放:具有对移动目标行驶轨迹显示和回放功能。

分层显示功能:系统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各类地物信息、警用信息等分层显示。

具有就近选择功能:出现急救, 可以选择离现场最近的救护车。

与GPS结合, 为车辆自动定位系统显示移动急救车的实时位置 (实时运行轨迹) 。

2.6 全球卫星定位 (GPS) 车载终端信息子系统

该子系统用来监控救护车的地理位置、车速等, 更加高效的指挥救护车到达指定救护地点。

通信网关通过公网专线与移动服务运营商的GPRS无线网络相连接, 负责进行数据的收发、打包、解包和存储;GPS业务服务器通过接入指挥调度中心局域网和调度指挥系统相连, 进行数据的广播和发送。GIS系统负责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 实现呼救地址定位、车辆定位、监控及轨迹回放等功能。车载终端通过车载主机、车载数据终端及中国移动GPRS无线网络实现数据向中心的传输和交换。

3 结束语

“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接警, 不能录音、定位显示、及时查号缺点;指挥中心与医院、急救站的指挥、调度、反馈脱节, 接警信息不能共享等缺点。能“快速、准确、实用、可靠并成系统化”地进行调度指挥, 实现“接处警方式计算机化、急救判断智能化、指挥系统网络化、指示下达自动化、力量调度集群化、各种信息实时化、急救档案标准化”的目标, 显著提高120急救指挥系统快速反应及科学决策能力, 适应单个或多个求救情况下的各种需求。以高起点、高规格、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优势, 将120急救系统建设成为能快速反应的综合服务系统, 它的建成对改善人们的救护需求、改善120形象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急救调度指挥是院前急救全过程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它主要包括对患者信息的迅速掌握和调度指挥急救车辆两个重要环节。介绍应用计算机及数字通讯技术构成的报警指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效果。

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的选择 篇7

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它负担着全国货运周转量的51.9%和客运周转量的35%。进入21世纪, 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实现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要先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加快铁路运输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铁路运输快速化和客货分离, 是当今铁路发展的两大方向。在繁忙干线新建高速铁路, 也是我国铁路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深化铁路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分析

在我国新建高速铁路中, 跨线客流在高速铁路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除跨线客流比重大这一显著特点外, 在建的我国高速铁路还具备以下特征:

1. 规划路网规模庞大。

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到2020年, 我国高速铁路的总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

2. 不同高速铁路的定位不同。

高速铁路网中的不同线路的速度目标值、目标顾客群体、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在路网中发挥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3. 运输组织模式复杂。

由于存在大量的跨线列车, 许多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将不得不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 有些高速铁路甚至在运营初期还将存在客货混跑的运输组织方式。

4. 高速铁路分期分线建设。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分线建设的实施方式, 所以整个高铁网络的形成将经历一个过渡期, 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过渡期的运输组织模式。

5. 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缺乏经验, 大量的技术理念和设备需从国外引进, 在引进的同时还要消化吸收最终达到再创新的目的。

针对以上特点, 就需要对调度模式的选择进行思考, 选择适合的调度管理模式。

三、对于各种调度模式的评价

目前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全路集中、区域集中、分散及与既有线结合的区域集中, 这四种调度指挥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模式的选择不仅仅要考虑不同调度模式的可行性, 更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我国铁路的实际路情, 争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针对四种调度模式, 通过对其利弊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 安全、灵活、可靠的调度指挥模式。

1. 系统安全性:

系统安全性要求所采用的调度模式具有对设备进行检测, 对设备运行监控的能力, 而且可以实现设备故障的快速恢复;当综合调度中心或者沿线设备出现故障时、线路中断或列车大面积晚点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保持和恢复正常运输秩序的能力。全路综合调度系统风险集中, 它需要高可靠的广域网支持, 如果中心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会导致全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的瘫痪;区域调度集中、高速铁路调度集中和与既有线结合的区域集中模式的局部问题对整体的影响较小, 风险相对分散;

2. 满足高速铁路的分段建设要求:

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个逐线建设成网的过程, 所以所选的调度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可以解决新投入运营的高速线路的调度问题, 能够协调好新投入运营线路与已投入运营线路之间的调度问题, 具备良好调度功能扩充能力。全路集中模式能够从全路的角度直接进行调度指挥工作, 可以大大减少分段建设过程对调度工作持续性的影响, 并且避免重复建设。通常可以通过增设调度台和扩充调度台只能来逐步完善全路调度中心的职能。区域调度集中在分界口调度工作的接续方面以及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逐渐完善需要更加注重分界口的协调指挥, 通过预先规划, 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与既有线结合的区域集中模式与区域调度集中模式类似。

3. 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协调能力: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具有跨线客流大的特点, 大量的本线车流和既有线车流有上下线情况。要协调好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列车间的衔接工作复杂又重要。在不同的调度指挥模式下, 高速铁路和既有线之间行车指挥工作协调协调难易度不同。综合调度指挥模式下, 铁道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路客运专线综合调度与既有线调度。相关的综合调度中心的调度区与既有线路局调度, 在涉及关联性运输调度指挥的关键枢纽及线路区段, 应依据具体的调度指挥权限划分规则协调进行调度指挥工作。比较便于协调。区域集中调度指挥模式下, 相关的客运专线区域调度中心与既有线路局调度中心, 在涉及关联性运输调度指挥的关键枢纽及线路区段, 应依据具体的调度指挥权限划分规则协调进行调度指挥工作。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模式下, 相关的高速铁路通道/线路调度中心与既有线路局调度中心, 在涉及关联性运输调度指挥的关键枢纽及线路区段, 应依据具体的调度指挥权限划分规则协调进行调度指挥工作。由于客运专线公司和铁路局是相对独立的企业法人, 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 所以这两种模式下协调难度较大。与既有线结合的区域集中模式下, 调度系统与既有线一体化管理, 直接协调;与现行管理体制一致, 易于实现高速铁路相关各方的协调。

四、调度模式的选择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特点的分析及四种调度指挥模式的比选, 考虑到高速铁路的建设, 运营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 尤其是考虑到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尚处于初期阶段, 本文认为, 区域集中调度模式是目前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模式。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 发挥高速铁路网络优势, 也利于系统标准统一, 节省建设资金。

另外, 本文认为我国铁路过渡期宜采用与既有线结合的区域调度集中模式, 高速铁路网建成以后则向区域调度集中模式过渡。这样使得改建规模、资源浪费及重复建设程度较小, 而又便于与客货分离运输相适应, 能够实现与全路客运中心建设、动车组维修基地建设的结合;安全性好, 可拓展性强;可以及时掌握全线的行车情况, 确保列车正点安全运行;易于处理高速线路衔接枢纽的运输组织。

参考文献

[1]彭其渊、魏德勇等.《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科学出版社, 2007:3-5

[2]胡思继.《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3]韩弢、刘军、杨肇夏.我国客运专线调度系统模式研究.2006:5

[4]王明慧.中国铁路发展战略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第七卷 (第三期)

消防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的设计 篇8

1指挥调度工作的现状

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 各级消防机构均完成消防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任务, 系统普遍采用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综合决策等先进技术, 集有线/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于一体, 包括火警受理、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消防地理信息、消防信息综合管理、训练模拟等子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对各类灭火救援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 能够完成接警、调度等基本流程, 但智能化调度方面的设计相对较少, 即便有一些应用也限于设计模式简单的因素, 很难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及扩展性。

在实际指挥调度过程中, 消防接处警人员往往因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匮乏, 容易出现抢险救援调度力量不科学、辅助决策不及时等问题。另外, 消防部队在日常工作中, 特别是在开展“大熟悉、大演练”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各类处置预案, 这些预案收集整理后, 仅仅是存储在计算机中, 尚未发挥在实际指挥调度过程中的效能。各级战训部门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调度指挥环节不断总结的经验, 也不能在指挥调度系统间共享和使用。

基于以上现状, 笔者在灭火救援预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 采用规则引擎技术, 建立独立的、非侵入式的消防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该平台对外提供WebService服务接口, 提供一个分布式应用架构, 能够存储调度规则脚本, 方便各级战训部门、基层中队修改完善已有的调度规则和增加新类型灾害事故处置调度规则。随着规则库不断完善, 可有效解决调度指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问题。

2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的整体设计

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核心是规则引擎。规则引擎由推理引擎发展而来, 是一种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 实现了将业务决策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 并使用预定义的语义模块编写业务决策。接受数据输入, 解释业务规则, 并根据业务规则做出业务决策。大多数规则引擎都支持规则的次序和规则冲突检验, 支持简单脚本语言的规则实现, 支持通用开发语言的嵌入开发。目前, 业内有多个规则引擎可供使用, 开源的代表是Drools, 商业的代表是iLog。考虑消防行业特殊性, 平台采用了Drools作为规则引擎。

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 规则引擎主要和接处警调度系统密切相关。规制引擎应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规则内置在接处警调度子系统中 (见图1) , 直接使用各类规则引擎API和业务数据库, 在调度活动过程中, 直接执行规则计算和查询, 并返回展现在系统中。这种模式优点是系统鲁棒性强、代码执行效率高, 缺点是因系统要避免技术架构、开发语言差异性, 要求开发方技术实力较高, 且未来的升级和维护完全依赖于接处警调度系统的维护, 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一种是将智能指挥调度计算服务器独立出来 (见图2) , 通过WebService等RPC交互方式, 这种方式支持辅助调度计算, 有利于系统部署、升级和维护, 甚至可利用异地的调度计算能力。

通过对两种应用方式的比较, 独立调度计算服务器的方式应用规则引擎更加适应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确定规则引擎应用方式后, 笔者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对智能指挥调度计算平台进行设计, 设计共分为4个层次 (见图3) 。

(1) 外部接口层:

负责和接处警调度系统及消防业务数据库进行通信, 获得战力资源数据及相应调度计算情况, 返回调度计算结果。

(2) 核心组件层:

分为调度计算模块和规则库维护模块, 实现实际的调度运算及规则库维护、管理、升级等。

(3) 工具层:

基于Drools的规则引擎, 生成消防预案库数字化后的调度规则库。

(4) 支撑层:

基于Tomcat的应用服务器及关系数据库服务器, 负责底层的系统运行及数据存储。

系统核心用例图 (见图4) 展示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调用情况。两个最高层次的用例为:远程调度计算执行与返回、规则库维护。核心用例远程调度计算执行与返回, 又可以细分为:规则计算接口、战力资源数据获得、规则匹配、调度计算、计算结果并返回。

3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关键功能设计

3.1 规则表的设计

基于消防预案设计的调度规则库是此系统的数据基础之一。如何将预案规则脚本化, 使之能够用于智能指挥调度计算是笔者要解决的重点。按照战训部门分类方法, 处置预案分为总体预案、类型预案和重点单位处置预案3个类型。平台对3个不同类型预案按照不同方式处理。对于重点单位预案, 直接制定规则按照预案调派力量实施调度。对于类型预案, 首先抽取影响调度指令的相关内容 (起火单位名称、建筑物结构、燃烧物名称、人员被困情况等) , 将这些内容参数化, 并针对这些参数制定不同的计算规则, 如:根据建筑类型是否为高层判断是否出动登高、高喷车辆;根据火灾燃烧面积自动计算出动消防水罐车的数量;根据是否有人员被困情况判断是否提示携带破拆、侦检装备;根据燃烧物名称判断是否提供危险化学品处置辅助信息等。通过以上处理后, 按照Drools脚本要求编写并得到一个规则表, 按预案类型确定计算参数后, 可以根据实际作战中的经验总结, 不断调整计算参数, 不断充实调整调度规则库, 最终形成较智能的调度规则库。

以下是高层建筑灾害事故参数的初期规则脚本:

3.2 战力资源数据的设计

战力资源的数据分为可用人员、可用车辆、可用装备3个方面, 其交互方式通过Jdbc访问消防业务数据库, 通过预设的视图提取脚本, 获得相关的支撑业务数据, 通过WebRowSet序列化的XML返回到调度计算平台中。

3.3 规则计算接口的设计

规则计算接口包括入口参数、规则计算过程和调度指令结果3个组成部分。

3.3.1 规则计算接口的入口参数

规则计算接口的入口参数有:灾害类别、灾害等级计算参数、战力资源提取参数。其中, 灾害等级计算参数的数量因灾害事故类型不同而不同, 笔者将其设计为一个MAP记录序列化的XML串, 与灾害类别、战力资源提取参数组织为一个XML流后提交给规则计算过程。

3.3.2 规则计算过程

首先根据灾害类别, 获得匹配的灾害规则脚本, 再解析灾害等级计算参数, 作为规则脚本的计算元素;同时, 通过战力资源提取参数获得可用的战力资源, 也作为规则脚本的计算元素;最后通过规则脚本引擎, 返回相应调度指令结果。

3.3.3 调度指令结果

调度指令结果通过一个XML串返回, 其计算结果有:灾害基本情况、匹配的预案资料、建议的兵力调派指令等内容。

4结语

笔者通过软件工程的系列方法设计出一个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计算平台, 该平台已成功实现于咸宁市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由于使用了独立的计算平台、基于服务的基础架构、标准的交互接口, 该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和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此平台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扩展, 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各种调度力量的行车路线、引入专家系统建立调度专家系统计算平台等, 使调度过程更加智能。

参考文献

[1]刘际.规则引擎在业务逻辑层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院, 2007.

[2]张彪.基于Rete算法的数据库通知引擎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4.

120调度指挥 篇9

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 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 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 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

近年来, 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对应急通信系统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 各部门为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做了不少努力, 目前, 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以外, 包括公安、交通、民航、林业、渔业等在内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也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通信系统。以公安部为例, 目前, 公安部拥有80多个固定地球站、4, 000余个无线通信专用基站、1万余个总信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分别推出了高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和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

不过,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看来, 各个应急通信系统之间, 以及应急通信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成为当前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最大障碍。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 一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另一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 实现部门间的联动。

公安部门承担着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责任, 急需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各类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应急指挥和管理 (包括预防、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恢复) 进行深入的结合, 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综合信息平台, 掌握快速、高效的应急决策利器。

2公安无线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公安各部门将迅速进驻现场开始事件处置及救援工作, 由于现场参与事件处置部门众多, 通信手段存在差异, 必须在现场设立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以保证前方环境及事件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回传到后方指挥中心, 并实现后方指挥中心下发的处置指令得到完美执行。如图1所示, 完善的无线应急通信处置应该具有3层, 并实现4个维度的管理, 具体而言包括语音通信管理、图像通信管理、警力处置管理以及处置预案管理。语音通信、图像通信管理是警力处置的基础, 处置预案的管理就是警力处置的具体实施方法。

3公安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特点

因应急通信具有以下特点:时间不确定, 地点不确定, 通信容量不确定, 网络制式不确定, 通信安全不确定。所以,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应该能做到迅速布设网络, 兼容多种通信制式, 保障重要信息的传输, 快速有效地指挥发, 同时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 打造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小型一体化设计。目前应急通信通常使用的装备主要是配置有“动中通”、“静中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或便携卫星地面站设备。以上系统设备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及新疆715事件等大型自然灾害和安全维稳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通信保障作用, 保证了现场临时指挥部对后端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互联互通, 从而使远程指挥中心能根据现场传输回来的音视频进行及时研判和决策, 并能传达给予现场部署指令。

然而在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中断, 通信车无法进入灾害现场的情况, 就需要小型化的便携应急通信设备能够通过人力搬运快速抵达现场, 进行通信保障。

(2) 快速部署、操作简便。应急通信现场, 情况瞬息万变, 常规的通信车、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设备操作繁琐复杂, 操作系统响应慢, 没有熟练的专业人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移动、部署及应用。应急指挥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现场调度, 需要时快速收起、移动, 只要开启电源, 设备就能快速开机使用。

(3) 持久续航能力。在应急通信现场, 给予设备供电的UPS容量够大才能满足各种集成设备的正常使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如果各种设备功耗小, 同样提供后备电池, 又能满足使用的需求, 将可以为设备提供长久的续航能力。

(4) 操作直观、便宜。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设备需要高度集成化和简捷化, 从而可以在一个界面进行所有现场通信调度, 普通工作人员即可操作。

4江西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特点

根据公安部《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个县级公安机关需配备1套小规模的通讯指挥车”的要求。江西省结合自身情况, 按照指导意见, 区级公安机关配备一套现场应急指挥平台, 用于县区级紧急事故现场组网与调度、现场图像采集与上传、远程指挥。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在任意警用车辆内, 并且根据需要可移动至室内的临时指挥调度场所。

综上需要, 我们使用的应急设备采用拉杆箱式设计, 可拖、可提、可背, 搬运便捷;设备集成度高, 内置集成有专网集群、专网常规、G网手机、固定电话、无线专网视频接收、有线视频接收、3G/4G视频传输、音视频存储、音视频矩阵等功能, 外部扩展有专网通信扩展口、卫星通信扩展口等丰富的功能扩展接口。既可以满足现场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 也能与后端指挥中心音视频进行互通。

设备的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视频两个方面:

在视频方面, 该平台可接收1~2路专网视频和2~3路有线视频, 全屏显示和画面分屏显示, 视频灵活切换, 并对音视频自动存储。同时, 可通过扩展接口连接到其他显示设备。该平台还可利用内置3G/4G视频传输模块或外接专网图传设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现场视频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

在语音方面, 该平台集成常规、集群、公网手机、固定电话等各种语音通信模块, 并可外接多种语音终端或者中转台, 实现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的互联互通以及前端人员、现场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多方的语音会议。

5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应用场景分析

在大型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时, 由于道路中断通信指挥车无法抵达现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作为便携式装备由救援人员携带至现场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解决现场救援人员语音通信、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配合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实现与后方指挥部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在处置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体性事件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附近高楼内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接入城市公安无线通信网和临时组建的现场无线应急通信网, 解决不同警种 (不同制式、不同频段、不同群组) 语音互联互通、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在执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通信车或者临时指挥室内, 对目标区域进行移动性的视频实时监控。当出现突发状况时, 通过该装备对现场周边警力进行指挥调度。

6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具备的功能

6.1语音通信功能

6.1.1专网通信

若突发应急现场有集群/常规信号覆盖区域, 则现场人员可通过集群/常规系统实现对指挥中心的呼叫, 直接和指挥中心进行语音通信。

6.1.2公网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内置G网手机/固定电话语音模块, 通过G网手机/固定电话公网语音链路和后方指挥中心进行联系, 及时了解应急现场的实时情况。

6.1.3卫星语音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外置便携卫星设备, 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语音通信, 及时汇报应急现场的情况。

6.1.4现场语音互联互通

支持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 可外接3路语音设备, 包括数字集群、常规, 模拟集群、常规、短波电台与卫星电话等。

6.1.5多方语音会议

建立应急现场人员、现场指挥部及后端指挥中心的多方通话, 将后方指挥中心按需接入, 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跨部门协同作战。

6.1.6录音查询功能

对调度语音进行实时录音备份, 可以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上回放调度语音也可以通过USB接口导出录音文件并在电脑上回放。

6.2视频通信功能

6.2.1视频采集

该平台内置无线视频接收模块, 可根据实际需求接收1~2路不同频点的无线单兵视频, 并且频点可定制, 视频传输带宽可分为2M或8M两种模式。

该平台具备扩展视频接口, 可灵活接入最多3路有线视频源。车载应用时, 可接入车顶、车内摄像头监控视频源;室外便携应用时, 可直接接入DV、摄像头等作为视频源。

6.2.2视频展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集成1块工业级高清高亮宽温显示屏, 半透屏技术可保证室外强光下的显示效果, 结合4*4视频矩阵以及4路DVR模块, 实现全屏显示和4画面视频显示及灵活切换。

6.2.3视频无线回传

6.2.3.1专网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通过该平台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从而满足现场指挥的监控需求;同时, 可配合车载视频发射机将视频传输到基站, 基站接收后对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通过E1专线、光纤专线、微波等链路方式传输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部署的解码器对IP视频信息解码成模拟视频信号, 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2 3G/4G传输

在公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该平台可采用内置3G/4 G视频传输模块将现场视频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该平台采用3G/4G视频传输时实现如下: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内置3G/4G视频模块对接收到的现场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包, 通过3G/4 G上网卡上传到运营商3G/4 G网络。3G/4 G视频模块可通过双网卡实现负载分流技术, 提高传输带宽和可靠性。

后方指挥中心需向运营商申请公网IP地址 (作为前端3G/4G视频的接入地址) , 通过部署3G/4G视频服务器、3G/4G视频服务软件、3G/4G视频解码器, 实现现场实时视频查看、存储、回放、大屏显示。

6.2.3.3卫星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在现场指挥部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可满足现场指挥调度需求;同时, 该平台可将视频、音频接入卫星系统的多业务接入设备, 卫星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密、调制、上变频后, 传送到卫星地面站, 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解密后, 通过卫星多业务设备, 最终分离成视频、音频等各种业务信息, 其中, 视频通过解码器解码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4视频有线回传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实现视频的IP网络有线方式回传, 在派出所、酒店等固定场所通过有线方式回传最稳定可靠。

6.2.4视频存储回放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内置DVR模块以及64G固态硬盘实现4路视频图像的实时存储, 并可随时本地播放;存储格式可以采用CIF/HD1/D1等方式, USB读取接口可方便进行取证回放。

6.2.5供电模式

220伏交流电、12伏车载直流电、外置电池 (满足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 3种供电方式, 灵活解决设备供电问题。

7结束语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 现场应急通信设备集成度较高, 具备小型化、快速部署、续航能力强、移动性好、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十分适用于县域的救援、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各种事件快速应急通信部署。初步形成以省厅“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和设区市应急通信车为主力, 以县级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动通信保障体系, 大大提高我省公安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公安安全领域小型化便携式装备形态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业务定位和系统组成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小型化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中国无线电, 2010 (11)

[2]孙秀斌.几种应急通信手段现状分析及应急通信体系发展探讨[J].科学大众, 2012 (06) :172-174

上一篇:消防社会管理下一篇:硬质合金涂层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