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效能

2024-10-18

指挥效能(通用5篇)

指挥效能 篇1

摘要: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情况复杂化、任务多样化、力量多元化、行动一体化等特点, 因而,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节奏更快, 指挥协调更难, 指挥政策性更强, 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因此, 应采用正确的指挥方式、方法和手段,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培养, 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提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为提高指挥效能, 应采用正确的指挥方式、方法和手段,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的培养。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非战争军事行动背景复杂, 要求指挥员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

与一般作战行动相比,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 目的重大而特殊。像处置边 (海、空) 防突发事件行动, 尽管某些事件只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 但因涉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等战略层面的利益, 处置行动变得十分敏感而复杂。事关战略全局, 与政治、外交密切相关, 军事行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威、军威。指挥员必须准确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目的, 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辨本质, 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无论行动的规模大小都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深刻领会上级意图,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决策指示上, 紧紧围绕上级意图指挥部队行动, 防止决策失误、指挥失当。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 要求指挥员具备更高的能力素质

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 (海、空) 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等。每种样式又有多种行动, 仅抢险救灾就包含了抗洪、灭火和抗震救灾。针对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情况, 指挥员要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譬如, 维护社会稳定行动, 由于骚 (动) 乱事件的规模、性质通常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 这就使军队遂行维稳任务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当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恐怖骚乱事件时, 通常可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威慑, 力争以和平的斗争方式解决问题;当事态扩大, 发展到动乱, 并有明显的暴 (叛) 乱迹象时, 则需使用军事威慑和有重点的局部武力打击并举的方式, 力争将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当事态继续恶化, 问题性质发生质变形成恐怖暴 (叛) 乱时, 主要实施强有力的武力打击, 坚决、迅速、果断地予以平息。行动时, 军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 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的界限, 做到随机应变, 力争主动。这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非战争军事行动突然, 要求指挥节奏更快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性, 其发生的事件、地点、规模、态势和影响程度是不可预测或难以准确预料的, 而且发展演变速度极快, 部队遂行任务的性质、方向、地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指挥员进行决策的时间和组织行动的时间极为有限。指挥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 加快指挥节奏, 简便控制方法, 缩短指令反馈时间, 提高部队的反应速度, 尽快控制事态。

4.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化, 要求指挥协调顺畅。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化的特点, 决定了行动往往是多系统、多军兵种、多行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 不仅包括军队内部的各个军兵种, 而且还包括地方政府、武警部队, 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力量。由于参与行动的各方面力量平时的指挥体制、通联手段、训练水平、管理方式、队伍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都有很大差别, 加之现场指挥的范围大, 头绪多, 指挥与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反恐怖行动往往在军队、武警、民兵与地方党政机关、公安部门的相互配合下进行, 有时还可能开展国际间合作。因此, 需要各种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 指挥关系复杂, 协调任务重, 协同难度大。

二、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的路径选择

(一) 建立一体化指挥机构

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是多元力量的整体联动, 必须着眼形成整体合力, 加强集中统一指挥。首先, 要明确指挥主体。无论是事先有准备还是应急行动都应把明确指挥主体放在首位, 最大限度地赋予指挥权, 尽快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主体主要由行动地区最高军事机关、担负主要任务的部队、参与行动的最高指挥机关担负, 以利于形成高度的指挥权威。其次, 要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根据投入的建制单位数量、兵力规模、任务范围等因素, 合理确定指挥层次, 构建单级或多级指挥体系。构建指挥体系的关键, 是正确处理指挥层次与跨度的关系, 既不能因纵短横长、指挥跨度过大, 造成控制难;也不能因纵长横短、指挥层次过多, 影响指挥效率。应切实找准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再次, 是要完善指挥机构内部要素。既要保持精干高效、功能完备, 又要避免重叠交叉设置。根据具体任务, 有什么样的指挥需求, 就设置什么样的指挥要素, 确保指挥机构内部设置与联合指挥需求相适应。在人员编制上既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员, 又要有精通专业的技术人员;既要有善于沟通协调的联络人员, 又要有精通法规、民俗的咨询人员。最后, 要理顺各种关系。一是指挥关系, 这是指挥机构与隶属、配属力量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 下级在行动上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 自觉维护上级指挥权威。二是指导关系, 这是根据职责和任务, 对指挥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各级指挥机构业务部门, 有责任和权力对口指导下级部门;指挥机构内部, 指挥中心有责任和权力指导其他业务部门。三是协同关系, 这是参战力量实现整体联动的内在要求。在具体行动中, 没有建立指挥关系的任务部队, 在执行同一任务时应建立协同关系, 既可以由各级指挥机构统一组织, 也可由任务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四是协调关系, 这是军地之间沟通联络的主要渠道。军警民共同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部队应与地方党政部门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协调关系, 确保军警民步调一致。

(二) 灵活运用各种指挥方式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因素制约, 具有特殊性、应急性、多变性等特点, 为提高指挥效能, 必须着眼整体效益, 在统筹兼顾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 果断作出决策。构建军地一体信息网络系统, 定期向驻地办公室、公安局、安监局等单位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驻地社会动态和突发事件情况, 为做好应急准备争取主动。要把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综合指挥与专项指挥、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定点指挥和移动指挥等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划定权限、明确职责, 实施指挥权限调控下的自主指挥。最高指挥机构可将任务部队担负的具体任务, 纳入统一意图下进行整体筹划, 在确保对各级指挥活动实施宏观指导和跟踪监控的前提下, 由各级按照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 实施相对独立的指挥。指挥过程中, 涉及全局的重大行动, 指挥员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或组织专项机构实施专项指挥。除此之外, 各级一般不应干预下级的指挥活动, 一旦出现特殊情况, 则可越级指挥任务部队, 改变力量布局, 调整行动计划, 确保上级意图的圆满实现。

(三) 构建多元化指挥手段

应依托信息化指挥平台, 积极研究探索网络化指挥、军地一体化指挥、贯穿式分散式指挥等方法手段, 主动构建纵横贯通的指挥网络。当部队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时, 应根据力量规模、部署范围和任务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状况, 按照军队、武警、预备役既能互联互通又互不干扰影响;既能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资源又能确保安全保密的原则, 增配机动性能好、通信距离远、受地形影响小的卫星通信和军用移动通信装备, 采取空中转信、地面接力等方式, 建立通信配系、确保动中通、扰中通和实时通。另外, 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辅助决策系统在组织指挥中的应用, 在现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部队预定任务, 增加应急指挥、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和维权等专业指挥模块, 为组织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四)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军兵种及其他武装力量的运用、平时指挥关系的改变等诸多问题, 需要配套完善的法规加以规范。应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大局的高度, 尽快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法制轨道, 配套完善综合性、专项性法规, 进一步明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地位, 为部队行动提供法理依据。应通过法制手段, 进一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体制、机制和相关活动, 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解决好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多头指挥等问题, 使非战争军事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保证组织指挥有法可依、临阵不乱。

(五) 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能力, 根本在于锻造一批高素质指挥人才。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 纳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提升成长起点。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与完成重大任务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在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 磨砺指挥素质, 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战略思维, 尽快满足现实急需。必须注重以课题研究牵引指挥人才培养, 健全实践育人的激励机制, 激发官兵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的内在动力, 努力提高指挥人才的理论素养。必须在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培养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 把高素质人才放在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重要岗位上,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切实以个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部队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清成.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制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指挥效能[J].国防大学学报, 2008, (10) :63-64.

指挥效能 篇2

1 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1.1 作战指挥效能指标体系的构建

影响作战指挥效能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考虑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1.1.1 指挥员

指挥员是作战指挥的核心,掌握作战指挥权力,是军队作战行动的决策者、发号施令者和决策实施的主要监督指导者,对作战胜负负有完全的责任。指挥员负有作战指挥责任的人员,是作战行动的决策者和执行决策的监督者。对指挥员而言,在指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指挥员的素质。指挥员的素质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气质修养等方面。

1.1.2 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是作战指挥组织的结构形式,是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的实践表明,部队要有效地遂行作战任务,达成既定的作战目标,必须有一个组织严密、结构合理、关系顺畅、运转灵活、精干高效的作战指挥机构。作战指挥机构的功能的发挥对指挥效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挥机构的效率、指挥机构的优化程度、指挥机构的生存能力及指挥机构的稳定程度。

1.1.3 指挥对象

指挥对象是是作战指挥的客体,是指接受指挥者指挥的所属部(分)队,它包括下级指挥员、指挥机关及其所属部(分)队。它是指挥者组织领导、控制的对象,是作战命令、指示、计划的执行者、传递者和实践者,是作战指挥效能的最终体现者,在作战指挥中起重要作用。对指挥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挥对象的作战态度、服从意识和理解能力

1.1.4 指挥手段

指挥手段是指挥活动中所运用的指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统称。指挥手段主要包括指挥器材、指挥自动化系统及其相应的操作程序与方法。对指挥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辅助决策能力、指挥手段的稳定程度和指挥手段的再生能力。

1.1.5 指挥方式

作战指挥方式,是指挥者实施作战指挥活动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指挥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程度、与作战条件相符合程度和与指挥者相适应程度。

1.1.6 指挥保障

作战指挥保障,是指为保障顺利遂行作战指挥任务所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对各种信息的依赖性大,对指挥时效性要求高,而作战指挥环境却随着指挥系统成为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而变得更加恶劣而复杂。如何保障作战指挥迅速、准确、稳定、高效地实施,就成了作战指挥实践与理论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指挥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指挥信息保障程度、指挥通信保障程度、指挥自动化保障程度和指挥机构安全程度。

1.1.7 指挥环境

作战指挥环境,是指影响作战指挥活动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我方情况、作战对象情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时间因素和电磁环境等。

由此建立如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2 权重的确定

在综合评判过程中,权重系数的确定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在此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

1.2.1 建立同层次不同指标的判断矩阵

由于直接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比较困难,所以应该在上层指标的要求下,用九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aij},增加标度是为了使评估的结果更接近事实。

表1重要性比较值aij表

1.2.2 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通过前面得出的判断矩阵,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利用判断矩阵来计算各层指标对系统效能的相对权重Wi。相对权重的表达式为:

1.2.3 一致性检验

计算上层指标下的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的时候,同时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因子CR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CI的表达式为:

一般认为当一致性比例因子小于0.1时,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当对矩阵进行适当的修改。

2 作战指挥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算子的选择

在评估作战指挥效能中,被评判对象的因素很多,而且各因素之间还有层次之分,这时,仍用一级综合评判模型,可能得不出有价值的评判结果。对这样的何题,可以采用“多级综合评判”模型。

2.1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1 单因素综合评判

设评价集V具有P个等级:V={v1,v2,…,vp}。在本文中采用4个等级:V1:好;V2:较好;V3:一般;V4:好,并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因素UDi(i=1,2,…,39)。具体做法是:请在每位专家对评价对象的内在因素的对应处打对钩,必须且只能打一处;再对所有有效填表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对应的隶属度(调查表见附录A)。即是说,如果邀请10位专家单独给UDi打分,其中有5人给出“好”,则其隶属度为:μDi=4/10=0.4。依此方法对所有因素隶属度进行计算,则可得UDi。

2.1.2 一级综合评判

2.1.3 二级综合评判

2.1.4 三级综合评判

2.2 模糊综合评判算子的选择

在本文中采取乘与有界和算子M(·,茌)

M(·,茌)算子可以看成是M(·,∨)的“与”运算相同,而“或”运算和M(·,茌)中的“或”运算相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M(·,茌)算子中,在决定各因素的评价对等级vi的隶属度bj时,考虑了所有因素ui的影响,而不是像模型M(·,∨)只考虑对bj影响最大的因素的影响,在R阵的数据信息利用上相比是最优的。

2)由于同时考虑到所有因素的影响,所以各wi的大小具有刻画各因素ui重要性程度的权系数的意义,因此,wi应满足如下要求:

从常用模糊算子对比来看,M(·,茌)算子可以保证阵信息的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而且可以保证A具有权向量性质,所以M(·,茌)算子相比较而言是适用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优化算子。

3 评估实例

对某团实兵演习进行评估,由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三级指标权重为WA=[0.3830 0.2400 0.1437 0.0988 0.0649 0.0438 0.0258(计算过程略)

由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BA=WA·RA=(b1,b2,…,b4)得

对此次演习的作战指挥效能的评价:“好”的隶属度是0.4029,“较好”的隶属度是0.3591,一般的隶属度为0.1548,差的隶属度为0.0833。按平均加权原则,对BA=0.40290.35910.15480.0833评价等级集和,按各级赋值分别为[90 80 70 60]依照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有

该结果评语集中在好和较好之间,基本趋向于较好,符合实际情况。

4 结论

通过前面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某团一次实兵演习的作战指挥情况进行定量测评,最后得出的结论,即是该单位在本次作战演习中的作战指挥的评估得分为80.8149,对比等级参数(90,80,70,60)可以看出,这个结果介于优秀与良好之间,且基本趋向于较好,这与评定组成员对本次演习的指挥情况总的整体表现印象吻合。同时,从这个评估体系运算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各级评估指标所得到的程度系数了解到该单位在作战指挥中各个不同方面的情况,可对其指挥效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来看,该指标体系及模型可行性高,比较适合部队演习中对作战指挥效能进行评估。

摘要: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部队作战指挥的需要,在全面分析作战指挥效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评估,为部队进行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作战指挥效能,模糊综合评判,评估

参考文献

[1]郎守林,于兰欣,张忠良.炮兵作战指挥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马琳,宋贵宝.一种作战指挥效能的混合评估模型[D].重庆:重庆大学,2005.

指挥效能 篇3

指挥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效能与作战背景、作战样式、使命任务、作战对手、系统自身效能等众多因素有关, 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标准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深入分析, 利用建立好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进行评估验证。

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主要思想是根据待评估系统的功能按照要求达到的目标分为若干组成因素, 并依照各个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其分层, 从而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分析每一层因素, 计算得出处于低层因素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权值, 并进行比较排序。在AHP方法中, 准则和目标等因素被分为各不关联的层次, 并形成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 即递阶层次关系。该关系是AHP方法的核心关系, 通过分析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是否有效合理对于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界定待评估系统的边界, 分析系统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 将系统分为不同层次;

(2) 比较每一层次中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 建立权重判断矩阵;

(3)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层次中的各指标权重, 并检验其一致性;

(4) 合成计算各层元素对最高层的权重并进行排序。

评估实例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是对系统自身功能、质量的评估, 即技术性能的评估;是对系统在作战环境中运用效能的评估, 即作战效能的评估。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界定和状态描述、明确假设条件、建立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模型、收集与分析数据、检验评估结论等六个步骤。下面结合层次分析法按照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优先数、计算综合优先数, 确定排序等四个步骤验证其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需要梳理系统主要功能和战技术指标, 然后通过层次结构进行分层描述, 进而构成系统整体指标体系。根据指挥信息系统的使命任务, 通常认为系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八种保障能力, 即人机交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辅助决策能力、系统互通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系统生存能力、情报获取能力、系统安全保密能力。根据上述能力可得出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通用指标体系, 如图1 所示。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中递阶层次一般包括方案层、准则层与目标层三个基本层次, 结合以上内容构建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体系, 可以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作为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目标层;将情报获取能力A1、信息传输能力A2 以及其他能力作为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准则层;共有三套系统参与效能评估, 作为方案层。评价层次结构如图2 所示。

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优先数

在某一准则下, 对于任意两个元素,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哪个元素更重要些及重要程度。即, 若第个元素与第个元素比较得aij, 则元素与元素比较为, 并且有。目前, 多使用1 ~ 9 的比例标度作为赋予重要多少的数值, 即两个元素同等重要, 标度值为1;两个元素中, 元素稍重要, 标度值为3;两个元素中, 元素更重要, 标度值为5;两个元素中, 元素有主导作用, 标度值为7;两个元素中, 元素有强主导作用, 标度值为9;其他折中情况, 标度值可为2、4、6、8 及其他中间值。最终构造出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优先数根据上述判断矩阵求出的最大特征根得到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即在某一准则下的排序权重。其计算方法有幂法、和法、根法、最小二乘法、上三角元素法等。本文采用根法计算优先数, 即,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并计算该乘积的n次方根, 对所得到的n个n次方根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可得到所求的优先数向量。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和优先数如表1 所示。

方案层的判断矩阵和优先数如表2 -表9 所示。

计算综合优先数, 确定排序

为了得到递阶层级结构模型中所有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需要适当组合上一步计算结果, 以计算出总排序的相对权重。这一步通常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 最终得出方案层的优先顺序。具体步骤是首先将准则层的优先数向量作为该层的组合优先数, 然后使用方案层的单排序优先数乘以相应上层元素的优先数并求和, 得出方案层的综合优先数, 如表10 所示。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由上述层次分析法综合优先数的计算结果可知, 系统A的作战效能最好, 特别是它的情报获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辅助决策能力和系统生存能力都是三个系统中最好的。系统B和系统C作战效能基本相当, 系统B在系统安全保密能力上最强, 系统C在人机交互能力和系统互通能力上最强。

结语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层次化, 逐层分析各影响因素, 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范围广、推广应用价值强等特点。通过实例分析, 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过程中,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但是, 层次分析法还处于发展过程中, 其理论不断丰富, 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指挥效能 篇4

一、新形势对公安警务指挥提出的要求

(一) 树立先进的指挥理念。新时期公安警务指挥工作需要更先进的理念指导, 在更科学、先进理念的引导之下, 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现代化的警务指挥体系, 促进警务指挥工作效能的提高。在新形势下的公安警务指挥工作中, 像“主动出击”、“以快制胜”等理念都是值得作为指挥工作的参考的, 公安警务指挥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理念, 最大化地发挥出指挥中心地位的功能和作用。

(二) 重视情报信息的作用。情报信息对公安机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新形势各种多变、复杂的情况要求公安机关的情报处具备更强的情报搜集和处理能力。指挥部门在情报的搜集、分析工作中, 必须严格保证情报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指挥时要对情报进行针对性地运用, 让情报信息成为公安警务的指挥工作最坚实的依据。

(三) 指挥保障要完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 公安警务要想提高指挥效能使之满足时代的需求, 必须要建全指挥保障体系, 为指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形势下公安警务指挥保障需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 规范工作程序, 将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得到落实, 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约束警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二是配备合格的人员, 一支专业的警务人员队伍必将提高指挥的效率;三是加强指挥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将监控体系和指挥中心全部用信息化进行覆盖, 这是当今时代提高公安警务指挥效能不可缺少的科技支撑。

二、提升公安警务指挥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 建设高效反应体系应对警情。现代警务对公安机关面对警情的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且在很多时候快速的反应能够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 为警务指挥工作提供帮助。高效反应体系的建设, 要和指挥工作的开展联合起来进行, 建立完善的调度机制, 保证在警情发生时能够进行有序的调度和工作安排, 不浪费一分一秒, 快速的反应能力也依赖于全面的监管和合格的接警, 做到发生警情时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指挥命令, 从而不出现警情的延误。

(二) 科学把握指挥时间。指挥时间是一切指挥命令保持有效的前提, 在警情处理中, 指挥时间有一个临界值, 但这个临界值并不明确, 在实际指挥中, 往往无法对警务指挥时间进行很好的把握, 失去指挥的黄金时机甚至错过指挥的有效时间对警务的指挥效能有很大的降低。准确地控制好指挥时间需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情报的搜集和传达要及时, 二是对警情的分析及判断要准确, 三是进行作战方案的安排和指挥时, 要能够留出一定的时间, 确保每一项作战任务都能够完成。科学、准确地把握好公安警务的指挥时间将能够为作战的开展提供保障, 是新形势下公安警务指挥工作必须重视的工作。

(三) 减短指挥的周期。由于指挥时间不好控制, 为了保证任务能按计划完成, 达到事先定好的目标, 可从减短指挥周期入手。公安警务在实际的警务处理和指挥作战中, 面临的情况是时刻变化的, 如果指挥周期时间过长, 就不能留有足够的行动时间, 有可能无法完成既定任务, 这样的指挥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尽可能地缩短指挥周期很有必要。

(四) 提高指挥系统运转效率。公安警务的指挥工作是依赖于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来进行的, 指挥效能的提升需要提高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首先要对公安警务指挥系统的结构进行科学地配置, 摒弃效能低、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 指挥系统相关硬件设备的信息化程度要足够高并且可靠, 能够满足实战的需求。

(五) 加强培训和平时演练。公安警务指挥工作最终还是依靠指挥人员来进行, 离不开基层警务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在新形势下提升公安警务的指挥效能, 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提升警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主要从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及平时演练的开展来进行。通过培训让警务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而在指挥实战中不至于没有方向, 而实战演练开展能够提高警务团队的反应力和执行力。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警员的作用, 即便是在新形势之下, 很多传统经验和技巧还是很有效的。

在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中, 公安机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提高公安机关处理能力, 提高警务指挥效能有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公安警务人员需要转变指挥理念, 建立完善的指挥和保障系统,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警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和执行力, 全方位地提高公安警务的指挥效能。

摘要:对当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提高公安警务的指挥效能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指出了指挥效能提高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以提高公安警务的指挥效率。

关键词:新形势,公安警务,指挥效能,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跃岩.关于提升新形势下公安警务指挥效能的思考[J].净月学刊, 2012, 06:24-27.

指挥效能 篇5

1 SOA指挥信息系统概念

1.1 SOA概念

SOA是新一代的软件构建, 在应用过程中, 能够对消息通信、内容管理、工作引流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SOA在发展过程中, 主要体现出了三个方面功能, 具体如下所示:

1.1.1 SOA是服务提供者

SOA能够将信息以标准化形式进行提供, 从而保证数据对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能够对服务请求进行相应。

1.1.2 SOA是服务请求者

SOA在发起服务后, 在接到响应后, 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找到对应的服务内容, 并对服务进行有效地绑定和连接。

1.1.3 SOA是服务注册中心

SOA能够实现服务的发布, 并以注册中心的相关标准进行执行, 能够实现服务有效对接。关于SOA的服务。

1.2 指挥信息系统定义

指挥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涵盖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全过程的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包括了指挥控制、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等模块。

指挥信息系统在未来战争中势必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在发展过程中, 具有以下特点:

(1) 指挥系统具有高度一体化的特征, 是一个完备的整体。

(2) 系统武器化特征。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武器与系统的有机结合, 能够有效提升武器打击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 具有较高的人工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 融合了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系统等, 逐渐实现智能化发展目标。

2 基于SOA指挥信息系统综合效能评估

在对SOA指挥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效能评估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立足于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 能够保证综合效能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 在对SOA指挥信息系统综合效能评估过程中, 涉及到了以下内容:

2.1 连通性

SOA指挥信息系统要想发挥功能, 各个系统之间必须有效地进行联通, 并能够实现信息的传输, 这样一来, 在对SOA进行综合效能评估过程中, 必须要保证SOA系统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2.2 灵活性

SOA指挥信息系统发挥作用, 需要各个系统之间进行灵活合作, 从而对任务进行完成。SOA技术具有松耦合、高可重用等性质, 导致SOA系统应用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这样一来, 才能够充分发挥SOA指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2.3 抗毁性

抗毁性涉及到了SOA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问题, SOA指挥信息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抗毁性, 才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发挥有效作用。

2.4 可靠性

在作战环境下, SOA指挥信息系统必然会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 这种环境下, SOA指挥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发挥作用, 能否适应环境, 是其实现功能的关键。

2.5 准确性

SOA指挥信息系统的准确性主要是指对信息传递是否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能够保证数据交换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保证SOA指挥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功能和作用。

2.6 安全性

安全性是SOA指挥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关键, 只有具备安全性, 保证系统信息不被盗用, 才能够发挥SOA指挥信息系统作用。

在进行SOA指挥信息评估方法选择过程中, 本文主要以模糊综合评判法为主。在分析过程中, 对集合U和V进行定义, 其中, U集合为U1、U2、U3、U4、U5、..., V集合为V1、V2、V3、V4、V5, ..., 集合U和集合V的关系用R表示, 并利用m×n的矩阵进行描述。在进行综合效能分析过程中, 通过得出模型因素, 对性能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基于SOA指挥信息系统抗毁性评估

在对SOA指挥新系统抗毁性进行评估过程中, 主要以Dijkstra算法为主, 其具体算法原理如下所示:

(1) 设置辅助向量D, 并对分向量D[i]进行定义, 找出起始点v到顶点v1的长度;

(2) 对D的初始状态进行分析, 并找到从源点v到下一个顶点最短路径的对应顶点;

(3) 假设S作为从源点v到最短路径长度的顶点集合, 并对最短路径x路径进行求解。

在对SOA指挥系统抗毁性分析过程中, 我们需要根据SOA信息网络系统最短路径相关表, 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抗毁性测度全局效率值E进行测算, 并将其与传统系统抗毁性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SOA指挥系统具有更好地抗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SOA指挥信息系统抗毁性和综合效能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利用SOA技术的指挥信息系统, 具有更好地性能, 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战争需要。在对SOA指挥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效能和抗毁性进行分析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SOA指挥信息系统性能, 合理选择方法, 才能够实现性能评估目标。

参考文献

[1]时伟, 吴琳, 胡晓峰, 张进.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抗毁性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3 (08) :5-9.

[2]蒋胜平, 孙华付, 汪清园.基于二级综合模糊评判的指挥信息系统综合效能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 2012 (04) :36-38+73.

[3]赵云鹤.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 2012 (06) :42-45.

上一篇:甲型肝炎下一篇:社会—功能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