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功能语言学

2024-10-18

社会—功能语言学(共12篇)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1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自人类诞生起就发明了语言, 文化才开始传播, 它连接着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和交流。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笔者将从结构人类学的视角出发, 分析少数民族语言歌词及内容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音乐,歌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 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 代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思维表达意识。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族界标志, 在结构人类学里面把社会的众多成员分为了“我们”和“他们”。让一个民族更加具有民族特性, 更有民族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

一、语言及理解语言

每一个读者都知道语言是用来做什么的, 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 但读者们能给语言下一个自己觉得全面的定义吗?笔者认为语言就是一个独立的表达系统, 但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 有着自己的组合关系和方式, 与社会相互依存, 人们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观念。例如:汉语和藏语一样都是语言, 但有着自己独立的表达方式, 发音不同、字形不同、组合方式也不同, 当然它们各自代表的社会文化也不同。所以语言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一样, 语言文化的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知道了语言是什么之后, 我们又如何去理解不同的民族语言呢?

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组织与制度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包括经济、思想、文化、人生价值观等) 。想要理解一门民族语言, 首先我们肯定要认识这种语言, 然后再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境当中, 比如:汉语里面的“你等着”, 在一对男女朋友的情境对话中读者就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含义。男:亲爱的, 你到那里了?女:我快到了, 你到没有?到了, 你就等着。没到, 你就等着吧!所以不同语境里面同一句话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最后就是分析民族的社会结构 (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信仰) 来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以想要理解清楚一门民族语言需要到实践中去, 简单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加强与民族文化生活的联系。

二、少数民族语言歌词的社会功能

(一) 加强民族的族界标志, 寻找民族的归属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 民族的族性和族界标志越来越不明显, 甚至出现了民族之间的同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有着它特殊的方式, 而音乐的歌词是哪一种语言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歌词的语言直接就可以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是来自于那一个民族, 想要表达什么思想观念。当一个听者听到自己本民族语言的音乐时, 音乐的语言就能和听者产生“文化”的共鸣, 在内心寻找到自己民族的归属感, 同时也可以让外族同胞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色彩识别。一首声乐作品它出自哪个民族的作家手里就应该用哪个民族的语言来演唱, 因为他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以及社会结构, 可以创作出最具有自己民族色彩性的作品。

如一首传统的彝族声乐作品用藏语来演唱, 尽管旋律优美动听, 但笔者相信无论哪一个民族听到都会感觉到作品的不和谐。因为歌词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不同语言的歌词所代表的民族社会不一样, 表达的具体含义也就大不相同, 族内人听着和族外人听后所产生的文化共鸣就更不一样了。歌词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可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 少数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汉语是不一样的, 同一句汉语, 从少数民族人民口中说出来和汉族人说出来的思维逻辑也是大不相同的, 显然句子成分所在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

(二) 促进族群的认同

一个民族的诞生有着自己的族性, 而族性又关系到代代传承的文化特质, 语言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特质。认同就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 去判定自己属于哪一个社会群体, 族群的认同就是将社会划分为“我们”和“他们”的心理或情感成分。想要找到自己所属于的族群, 音乐就是一种媒介, 独特的民族语言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即使我互相不认识, 但说着同一种语言就会让人觉得很亲切, 歌词也同样如此。一个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歌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时代特性, 可以让一个人快速地找到自己的社会群体, 从而促进一个民族的族群认同。

族群的认同既可以是自愿的, 也可以是被迫的, 但音乐的记忆传承这个捷径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如侗族大歌, 在侗族人民心里就好像是基督教的《圣经》一样, 几乎所有的侗族人民都会用本民族的语言唱侗歌, 它的旋律是固定的, 用侗族语言演唱但歌词内容是不一样的, 侗族大歌的演唱就是他们进行族群认同的一个方法, 用来划分哪些是本民族, 哪些是外族。

三、少数民族语言歌词内容的社会功能

(一)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思想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意识的, 而歌词内容则是告诉我们作者具体想要告诉听者他想表达的事项。民族历史文化不单单只是靠书本记录, 也有靠歌词来记录文化习俗的。就好像苗族, 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用口述史来传承历史文化的民族, 所以音乐成为了它们传承历史文化的工具。苗族古歌的歌词内容就记录了苗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习俗, 苗族音乐歌词的内容对于苗族人们来说就是“口头上的民族百科书”, 由此可见, 少数民族语言的歌词内容对本民族文化的记录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但歌词内容是离不开社会存在的, 每一个民族都存在于地球村这个大村落里面。

歌词不仅可以用来传承保护民族文化, 也可以向读者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这里的社会现象就包括了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文化风俗。如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我们的大部分歌词都是歌唱毛主席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就会出现这一个时代的特色性歌词, 而歌词内容也吻合时代背景下的人生价值观。读者可以从歌词的内容里面看到社会热潮、民族文化思想, 少数民族语言的歌词内容对民族文化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增强民族交流, 促进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多元化的民族色彩,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而每个民族传统音乐的歌词内容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在社会之中穿梭着, 就好像一只只有着特定色彩的蝴蝶在这个社会的万花筒里自由地飞舞, 从而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民族传统音乐的歌词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各民族内的文化习俗, 让社会多元化地发展。如苗族《开亲歌》的歌词内容, 向外族人员介绍了本民族的婚俗文化以及婚姻价值观, 通过这些歌词内容, 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苗族的历史婚俗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 歌词内容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 就社会而言, 歌词内容让社会发展的观念更加多元化。

歌词和音乐是分不开的, 而歌词的内容就是音乐所表达的涵义, 我们知道语言可以促进民族交流, 同样, 音乐的歌词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促进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在实际生活中, 音乐的歌词更加容易让人们去理解和记忆, 记住那些已经流失的历史岁月, 在历史的反思下寻求社会更好的发展以及更快的进步。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的重点保护对象, 社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在慢慢消失。在这个文化快餐的时代, 随着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等越来越多新兴文化的不断出现, 笔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 不要忘记民族音乐的传承, 要保护好这笔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2

摘要语言功能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语言形式是体现语言功能的基本要素之一。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对原文整体的准确传达常常是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其过程的结果的译文,要想再现原文的意义,必须兼顾原文的语言形式从功能语言学的的角度看,在翻译这个过程认知中,无论其他因素多么重要,语言形式常常应首先加以考虑。一名称职的译者在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还应对原文语言形式特点作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功能语言形式认知翻译

一、导入

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是语言功能的文本表达形式。作为一种认知过程的翻译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其表现为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而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著作《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中则提出;对两种语言的转换要讲究功能对等[1]。那么,功能对等是如何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即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对语言形式加以运用的呢?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并运用认知科学的一些观点此进行阐述。

二、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

(一)语言形式及其意义。语言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而在某一具体语言内,语言形式则是一个层级概念,它既可指语言符号的图像或一般的表现特征,也可指词语、句式的语序,还可以用来指翻译中原文(或译文)的表现法,如各式修辞格、形象性词语之运用以及单句、复句、长句、短句之铺展安排[2]。

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的辩证统一。它在绝对意义上是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任意性;但语言产生以后,在组合结构上有一定的功能动因,因此,语言符号又是非任意性的[3]。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特点可以产生不同的形式意义。具体说来,它指音韵节奏、词形、词法、句型、句法以及包括修辞格在内的各种修辞手段等形式特点对表达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二)语言功能。所谓功能,有时也称着“意义”,是指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语言具有三个方面的抽象功能,或“元功能”.它们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验功能(ideationalfunction)表达说话者通过语言来描述和认知他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体验。描述其中的状态、事件和各种存在。此时,语言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概念的角度看,任何语言都包含了用于指称周围实体世界的一套及物性系统,。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我们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就是语言的人际功能,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说话者如何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语言在实现以上两大功能的同时,具有使自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境发生联系的自我服务的功能,也就是语篇功能。

(三)同一语内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意义和形式是同一个钱币的两个面,意义本身不但包括语境意义,也包括形式意义”[4]。这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指语言的功能/意义。可见,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语言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受意义的支配并反映意义,是由它所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产生不同的意义。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由意义潜势组成的系统。语言的使用即是语言使用者在意义潜势中的选择。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语言使用中都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因而同一语内的语言形式与其功能联系紧密,语言的功能为其形式提供了依据。一般说来,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尽管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我们会发现语言表达意义的形式往往突破常规但它仍是纯理功能框架下语言形式和意义(功能)动态对应的反映,只是韩氏称之为“语法隐喻”而已。功能主义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解释的主要模式有结构与概念的象似性、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语篇的信息流对结构的影响、语篇中某一语言现象使用频率对结构的`影响、经济原则等。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概念结构。其主要原则有:(1)距离象似(Iconicityofdistance)是指认知或概念上越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的线性距离也就越接近。(2)顺序象似(iconicityoforder)是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其所指对象间的逻辑关系。(3)复杂性象似(iconicityofcomplexity),指语言结构的复杂度反映概念结构的复杂度。如有标记成分的复杂度大于无标记成分;单一概念复杂化必须通过语言结构的并列、从属、修饰来实现。(4)范畴象似(iconicityofcatergorization)则强调属于同一语法范畴的语言成分在概念或认知上趋向于相似。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解释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对应性[5]。功能主义对语言形式的这种功能解释再一次说明:语言功能的表达与传递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

三、认知学中的翻译

(一)何谓翻译。对于什么是翻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奈达的理解是: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并指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也包括语言形式,不但要求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还要求尽可能地形式对等。贝尔认为,翻译是指:

(1)翻译过程,是指翻译活动;

(2)翻译过程产生的产品,也就是译文;

(3)一个既指过程又指过程的产品的抽象概念[6]。上述两人对翻译的论述都反映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翻译不仅要注重过程,而且要注重语言形式(或产品)。

(二)翻译中的认知模式。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进行翻译的过程,侧重的是从人类处理信息的方法方面来解释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始发语)输入――大脑活动――(目的语)输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接触源语材料,这就是输入。译者接触到输入的材料之后,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记忆)。然后经历分析过程,分析过程对输入进行匹配、类推、重组、转换等,以理解其意义并形成对第二语言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译者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输出。也就是说,翻译是通过记忆把源语文本分析成普遍的语义表征,然后将该语义表征综合,构成目的语文本。

需要指出的是: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记忆,分析,语义表征以及综合,无不是人类认知过程的体现。而且,上述过程并非按一定顺序进行,这也许正是当今认知语言学家和其他相关科学工作者亟待揭开之谜。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

(三)翻译中语言形式。翻译的这种“输入―――大脑―――(目的语)输出”过程,其着眼点和归宿都是文本。尽管翻译涉及到多种因素,有些甚至对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输入的对象是文本;在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进行记忆、分析、语义表征和综合的也是源语文本;而输出(或翻译)的结果(或产品)仍然以文本形式出现。文本是翻译之源,也是翻译之本。这里的文本就是语言形式。因而,语言形式翻译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论

综上所述,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对原文整体的准确传达常常是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名称职的译者在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还应对原文语言形式特点作客观的分析。作为其过程的结果的译文,要想再现原文的意义,必须兼顾原文的语言形式。有些译作虽然达意,可一读上去就让人感到缺失,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为语言之间无法弥补的形式差异,致使许多形式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存。因此,语言形式同样与译文质量有关,是译者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翻译时若“不考虑形式,只求达意的译文往往失去原作的风格,味同嚼蜡”[7]。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1

2,7。刘祥清。论形式意义及其翻译[J]。湖南社会科学,;(4):123,115

3,5。武姜生。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福建外语,;(3):12

4。李美霞。三大功能语法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7;(2):92

6。Rodger。Bell。TranslationandT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London:LongmanGroupUKLtd,1991

8。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篇3

关键字:功能;属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4-01

一、多功能思想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可以从具体和抽象具体两个角度出发理解,具体的语言功能是对语言功能进行抽象解释的基础,而抽象的语言功能是对具体语言功能的总结概括,而两个视角下都包括不同的语言功能分类。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具体的语言功能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和儿童期以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过度时期的语言功能。一般意义上的功能是指人们使用语言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功能,如,批评、劝说、安慰、祝福、警告等。这些处在“自然”状态中的语言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功能研究的起点,而它在儿童语言中也有应用。儿童时期的语言功能可以分为7种,即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流功能、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告知功能。这7种语言功能会随着语言使用者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变成成人语言中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在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语言都不是单一功能而是多种功能并存。此外,语言的具体功能是抽象功能的基础,这种在具体语言事实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思想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强调研究理想语言的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

二、双重属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一方面来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其不同的语言认知视角。

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学属性,这主要是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它将语言置于社会语境中,从社会语境中寻找解释语言现象和本质的证据,此外它还将语言置于社会语境中,把语言当做引导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它的重点研究是处于语境中的语言,只有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才能看到语言的真实面貌,从而确认影响语言形成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以便更好的解释语言现象。所以语言的“杂乱无章”是必然的绝对的。

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的认知性。这体现在它的元功能思想中,其中经验功能体现的最为明显。经验功能是指语言使用者对真实世界及本人内心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先前的经历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选择,这里的经历就是先前认知的结果。此外在经验功能的实现方式及物性也体现了认知性,“及物性是有关认知内容选择的结合,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引自,胡状麟,2014)。除了经验功能, 认知与其他功能也有联系,如,在语篇功能中情态附加语要与表示认知概念的主位共同充当复合主位。而在人际功能功能的情态也有认知情态和非认知情态之分。所以系统功能语法与认知有紧密的联系。特殊的认知视角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也使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了双重属性。

三、多方面应用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通过描写语言用途或功能来说明语言系统的语法,因此在很多应用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如:儿童语言发展,语言与社会,语域,语言教学,语篇语言学,文体学,翻译,机译等。这其中既有系统功能语法的直接应用,如,语言与社会发展,也有系统功能语法的跨学科应用,如,机译和语言教学。尤其在语言教学方面,主位推进、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等理论在英语写作、听力,阅读上的应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衍生出了语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话语环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影响,使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功能语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也取的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此不在细述。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足之处

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足之处,朱永生和严世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语的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但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度,很难说这种描写已经穷尽。2)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系统的描写至今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Halliday (转引自,朱永生&严实清,2000)也承认“意义系统的动态模式至今还没有很好的制定,这是语言理论家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应该说客观系统的对语言系统的动态模式进行描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3)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系统所作的研究,离理想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结语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提供了一套描述语言的新视角,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这也也引起了诸多学者对它的研究和思考。其强大是生命力表现在三点(朱永生&严实清,2000),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次,它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最后,有些语言学流派只重视抽象的语言能力,忽视具体的语言使用,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将两者并重。综上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必将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3r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廖传风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研究综述:成绩与不足山东外语教学[J],6,53-60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4

大量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表明, 自然语言输出的意义单位不是单词, 而是由若干个单词组成的组合 (下称为短语) , 短语是词项通过互选 (co-selection) 形成的搭配模式。语篇中短语的反复出现, 对塑造语篇的意义与实现语篇连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Hyland 2008) 。目前学界主要在语料库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大批量语篇中反复出现的短语, 何安平 (2014) 论述了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多种短语的形态、意义与功能, 然而, 在其他理论视角下研究短语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试图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词汇衔接理论视角下研究短语的表意功能。本文首先阐述该理论视角下研究短语的理论支撑:衔接链的形成与互动, 然后分析由80篇新闻由过程与载体衔接链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概念意义有多大的概率出现在读者撰写的摘要中, 旨在衡量它们的互动对塑造语篇大意的重要程度及探索句法与语义的互动关系。

2.词汇衔接理论视角下支撑短语研究的核心理念:衔接链的形成与互动

我们先了解词汇衔接理论 (见Halliday&Hasan 1976, 1985;Hasan 1984;Halliday&Matthiessen 1999, 2004, 2013;Hoey 1991) 视角下支撑短语研究的两个核心理念:衔接链的形成与互动。语篇的两个词项的意义存在以下任意一种关系时:同指 (co-reference, 如:a little girl-she) ;同一词项的语法变体 (如:leave-left) :同义 (如:leave-depart) :反义 (如:leave-arrive) ;上下义 (如:animal-dog) ;部分-整体 (如:branch-tree) , 它们就构成一条衔接链 (cohesive chain) , 衔接链纵向分析语篇的两个或以上词项意义的相同或相似性。另一核心理念为衔接链的互动横向分析不同衔接链的词项在句法层面上的语法关系, 两条衔接链互动的条件是至少有两对以上词项的及物性关系相同 (Halliday&Hasan 1985:91) 。例如:Halliday和Ha san (1985) 分析了例1文本的衔接链互动, 结果见图1。

例1: (见Halliday&Hasan 1985:72) :

1.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girl.

2.and she went out for a walk,

3.and she saw a lovely little teddybear,

4.and so she took it home,

5.and when she got home she washed it,

6.and when she took it to bed with her she cuddled it,

7.and she fell straight to sleep,

8.and when she got up and combed it with a little wire brush the teddybear opened his eyes,

9.and started to speak to her,

10.and she had the teddybear for many many weeks and years,

11.and so when the teddybear got dirty she used to wash it,

12.and every time she brushed it it used to say some new words from a different country,

13.and that’s how she used to know how to speak English, Scottish, and all the rest.

图1:连接两条衔接链上的罗马数字代表它们的及物性关系, 字母i代表施动者-过程关系 (e.g.girl went) ;ii代表过程-受动者关系 (e.g.took teddybear) ;iii代表过程-地点关系 (e.g.got home) ;iv代表言语过程-说话内容关系 (e.g.said words) ;v代表修饰语-被修饰物关系 (e.g.lovely teddybear) 。

衔接链的形成与互动是两个互补的维度, 前者关注语篇的词汇衔接, 后者关注两条衔接链的词汇搭配关系。它们分别对应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短语的两个重要的属性:持续复现和词汇互选。根据何安平 (2014) , 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短语的持续复现属性指的是某个词项与若干个别的词项反复共现形成短语。该属性涉及分析组成短语的词项的形态或意义在语篇的复现, 这与衔接链的形成呼应。词汇互选的属性涉及分析共同组成短语的词项间的语法关系, 这与衔接链的互动呼应。

衔接链的互动产生意义相同或相似的短语集合。例如:图1 (a) 链的四个girl与 (g) 链的combed, brushed和两个washed之间都是施动者-过程的关系。它们构成的短语girl combed, girl brushed, girl washed组成女孩装扮玩具熊系列动作的集合。由衔接链互动产生的短语集合类似Hunston (2008) 论述的语义序列 (semantic sequence) , 即指两个或以上短语的型式可能不同但意义在某方面相似。

3.新闻语篇的过程与载体衔接链的互动对塑造语篇大意的重要程度研究

3.1研究问题

上面提到例1短文的衔接链互动对塑造它的意义与使其连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鲜有文献试图衡量或量化衔接链互动对塑造语篇大意的重要程度, 下面探讨新闻语篇由过程与载体衔接链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概念意义有多大的概率出现在读者撰写的摘要中。本文关注过程与载体衔接链的互动, 是因为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句法理论, 过程与载体共同组成小句的核心 (nucleus) (见Halliday 1994:163) 。小句的其他成分都与核心以某种方式关联, 如施动者 (agent) 是动作的发起者, 情形 (circumstance) 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等。也就是说, 过程与载体的组合简略地表征小句表述的命题 (proposition) (见Li&Hoey 2014) 。

3.2分析的文本

本文分析了从Document Understanding Conferences中获取的80篇新闻和从事信息提取研究的专家们为它们撰写的摘要。Document Understanding Conferences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组织的旨在促进文本摘要自动化 (automatic text summarization) 技术发展的年会。每年该会议都邀请全球从事文本摘要自动化研究的科研机构或团队参加其举办的大型文本摘要比赛, 要求与会者用他们开发的系统为组委会统一发放的文本自动生成摘要, 然后组委会用从事信息提取研究的专家们为这些文本撰写的摘要来评估与会者摘要的质量。该会议的介绍见http://duc.nist.gov/。每篇新闻有3个摘要, 分别由3位专家撰写, 每个摘要包含大约10个字。

3.3研究方法

第一步采用Hoey (1991) 的词汇衔接框架, 分析语篇的任意两个过程的意义是否重复。

第二步分析它们载体的意义是否重复。

Halliday (1994:165) 把各种类型过程的载体定义为:

物质过程:动作者 (中动语态) , 目标 (非中动语态)

行为过程: 行为者

心理过程: 感知者

言语过程: 讲话者 (中动语态) , 对象 (非中动语态)

归属类关系过程: 载体

识别类关系过程: 被识别者

存在过程: 存在物

载体的意义重复的条件是它们在语篇的语境中指代相同事物 (co-referentiality) 或同类事物 (co-classification, 见Halliday&Hasan 1985:74) 。

由于过程与载体的组合简略地表征小句表述的命题, 上述两个步骤主要分析语篇的两个命题的意义是否重复。

第三步把新闻的重复命题分在同一组, 并统计所有命题的频率。完成这一步后, 表述相同或同类概念意义的命题被分在同一组, 而表述不同类概念意义的命题被分在不同组。

第四步分析新闻中哪些复现命题的意义也出现在读者撰写的摘要中。新闻命题的意义出现在摘要中的条件是它的过程和载体分别与摘要某命题的过程和载体的意义重复。Li和Hoey (2014:93) 给出分析新闻命题的过程是否与摘要命题的过程重复的方法, 它们的载体的意义重复的条件是在新闻的语境指代相同或同类事物。

第五步区分新闻的重要和次要命题。由于每篇新闻有3个摘要, 因此如果新闻某命题的意义出现在两个或以上摘要中, 那么它是重要命题。相反, 如果它的意义只出现在其中一个或没有出现在任何摘要中, 那么它是次要命题。

第六步 (最后一步) 把新闻按照下面的方法归类:

第一类 (category1) :新闻中只有频率 (并列) 最高的命题是重要命题。

第二类 (category 2) :新闻中除了频率 (并列) 最高的命题外, 还有其他命题也是重要命题。

第三类 (category 3) :新闻中频率 (并列) 最高的命题不是而其他命题是重要命题。

第四类 (category 4) :新闻中没有一个重复出现的命题是重要命题。也就是说, 表述新闻主旨大意的重要命题在新闻只出现一次。

3.4结果与讨论

图2给出各类别包含新闻的数量及占总数的比例 (C代表Category) 。

下面讨论新闻由过程与载体衔接链频繁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意义出现在摘要中的概率。图2显示C1和C2的新闻 (占总数的54%) 的最高频过程与载体组合的意义都是它们的重要命题, 这表明新闻的最高频过程与载体组合的意义大约有54%的概率是它们的重要命题。C2和C3中20%的新闻的第二高频过程与载体组合的意义是它们的重要命题, 也就是说, 新闻的第二高频过程与载体组合的意义大约有20%的概率是它们的重要命题。因此, 新闻的过程与载体衔接链互动频数位居前二的短语的意义大约有74%的概率是它们的重要命题, 凸显它们的频繁互动对塑造语篇大意的重要性。

本研究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首先, 语篇的词汇衔接与语篇的大意有关联。大量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如Scott&Tribble 2006;Stubbs 2010) 表明, 对比参照语料库后语篇中频数显著的实词是语篇内容的标记 (aboutness indicators) , 它们在语篇的复现形成词汇衔接。Hoey (1991) 的理论是支撑上述观点的又一有力论据。他分析语篇的任意两个句子的词汇衔接, 并定义如果它们有三对或以上词汇存在某种重复关系, 那么这对句子就相互粘结 (bond) 。Hoey指出某一句子与其他句子粘结的数量与它对语篇大意的重要性相关。与众多其他句子粘结的句子通常是表达语篇大意的重要句子, 相反, 与少数其他句子粘结的句子是边缘句子, 它们通常不包含语篇大意的重要信息, 而类似连接词起着连接上下文的作用。此外, 与众多其他句子粘结的句子通常组成连贯、通顺的短文, 而且短文能够概括语篇的主旨大意 (Hoey 1991) 。

此外, 由过程与载体衔接链频繁互动产生的短语的意义对塑造语篇大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与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研究的结论吻合。Sinclair (2005) , Warren (2010) 和Milizia (2010) 等人在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研究短语的表意功能, 他们发现对比参照语料库频数显著的由实词组成的短语凸显语篇的大意。此外, Marco (2000) , Nelson (2006) 和吕桂、何安平 (2014) 等指出关键词与它们周边搭配词的语义关联揭示语篇的本质属性。本文与这些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语篇中频数显著的实词与它们周边词的搭配模式与语篇的大意密切相关。

4.结语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5

1.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表现为语言所使用的语境,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生的。Kramsch认为: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nguage in context is to start not with language, but with context。”(ClaireKramsch1993: 34)。可见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话语有重要作用。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小品剧本等。台词按照应用范围,分为对白,独白,旁白。本文主要从情景语境角度分析话剧剧本语言,验证语境在理解情景化语言中的作用。

2.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

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Halliday在Malinowski与Firth研究基础上发展了语境理论,提出情景语境三

个变项: 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说话方式(mode),即语场,语旨,语式。话语范围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

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话语方式指语言交际所用的媒介或方式。它们分别与语言三

大功能相对应,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3.剧本语言中的语境分析

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

类型和方式,所以语境对话语的语义和形式的组合及语体风格等,都有较大的影

响和制约作用。例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里:

Venice.A court of justice.Duke: Salaries, call Shylock into the court.Salerio: Yes, sir.He is ready at the door.He comes, my lord.从这个对白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再放艇上的一段话,所以语场是法庭,语式是

口语,语旨是传唤当事人。

再如《雷雨》选段:

四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就是白天

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鲁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四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鲁四凤 :钱!?

四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鲁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

喝了!赌了!

四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

么?

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

四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

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四贵(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

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鲁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语场:周公馆

语旨:一对父女的谈话,父亲想让女儿向妻子炫耀现在的生活

语式:对话言语

因此,分析研究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若离开语

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作静态的分析,往往很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真正的结构价值和意义。

4.结语 本文的讨论表明语言使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和功能。在对

剧本语言的理解上我们一定要考虑语境的重要性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

知识如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上下文等也有语言外知识如情境知识和背景知识等。

正好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文字作品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 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89:

24—26.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 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 篇6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广告英语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108-4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our society, the advertisement has already permeated through all respects of people’s life.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advertising languages, advertising English gradually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English family. By its unique style and persuasion power, it arouses attention from many advertisement experts and linguis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function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As to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 it is for the purpose of persuading and urging the reader or the audience to take action; as to the experience function,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the frequency of certain verbs, which transmits the information concisely and effectively, and might increase the language expressiveness, thus urge the consumer to make feedback; as to textual function, advertisement often uses the succinct sentence, which can catch people’s attention immediately and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Key word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dvertising English

1. 引言

韩礼德(M. A. K. Halliday)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但还是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功能包括三方面:

(1)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

(2)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功能。语篇功能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产生与语境相一致的语篇。

上述三种功能用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即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Halliday, 1994: 76)。

广告英语是现代英语中一个概括性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或语域(register)。它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以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的词语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它的提供信息和劝说购买的特殊功能使得它的语言极具鼓动性和说服力;它的最直接目的是引起读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注意和兴趣,给读者留下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回忆;运用恰如其分的承诺,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以取得利润。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出发对广告英语进行分析,了解广告英语的特点,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从人际功能来看,广告意在说服和促使读者或听众对产品从心动转向行动;从经验功能来看,广告中大量采用某些动词,既可达到简明、传达信息的效果,又可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促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做出反馈;从语篇功能来看,广告词中常采用简练的句子,一下子便能抓住人们的视线或听觉,引起人们的兴趣。

2. 广告英语元功能分析

2.1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用途就是人际功能,人们通过它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语言用于建立和维持社会规则,其中包括使用语言本身所产生的交际角色——如提问者和回答者角色。这样一来,社会群体就被分开,个体的身份得到确认和加强。通过个人与他人的互动,语言也使个人的特性得到表达和发展……”(Halliday, 1970: 142-143)。广告词也就是通过抓住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在几十秒的时间内说明理由、鼓动感情,给人以深刻印象,并尽可能促使人们对产品产生兴趣而采取行动。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言语角色和功能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任务只有两个:一个是“给予”(giving),另一个是“需求”(demanding)。交往中所交换的可以是货物和劳务(goods & services),也可以是信息(information),这在英语广告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告语一方面用以交流信息,另一方面用以交流商品或服务,且后者是最终目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流决定其交流语言的强烈的功利性。也就是说,这种语言无论多么讲究其表达的艺术性,最终总是无法掩盖其给予和要求的性质,即对消费者的给予和要求。

来看以下实例:

1)So come into McDonald’s and enjoy big Mac Sandwich.(走进麦当劳,享用大三明治。)

2)Stop in a store near you. Take a look. Go ahead, compare.

See for yourself. So step in and take a look. Visit an authorized IBM Personal Computer dealer.(IBM计算机广告)

这些极富鼓动性的祈使句以一种不由分说的霸权式话语方式,向接受者渗透商品信息。

3)Harmony of style and performance set this new Mazda 6 a part. Qualities are at the heart of every Mazda.(新型马自达6的广告)

4)You won’t find a quicker, easier, nearer way to enhance your beauty.(化妆品广告)

广告4)用比较级的否定形式来表示最高级,言外之意是:“Using our product is the quickest, easiest, nearest way to enhance your beauty.”这样一来,宣传效果比直接用最高级效果更佳。

5)Are guidebooks the only way to a city’s soul?(新加坡旅游发展部的宣传广告)

6)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Microsoft广告)

不难发现,广告中的祈使句和疑问句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是由其本身特点决定的。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祈使语气易于使广告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形成给予和需求的关系,通过建议、请求语气等使消费者接受观点并接受产品。疑问语气的使用具有更加明显的人际交流意义。广告商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让读者进一步参与到广告的阅读中,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陈述句的使用易于在广告商和读者间形成柔和融洽的交流气氛,这将更有利于读者接受产品,实现广告商的最终目的。以上分析显示,广告商通过合理运用语气系统,巧妙采用“问题—解决办法”的语篇模式(黄国文,2001:126),充分发挥各种语气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其推销产品的目的。

2.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用语言与别人交谈,也可以用语言谈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情态、时间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包括感情、信息、思想等)。语言的这种功能在功能语法中称为“经验功能”(ibid.: 148)。当从经验功能来分析语言时,一般侧重于信息的内容,即发生了什么事。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一些单音节动词,如:be、make、get、take、try、go、have、need、see、use、give、ask、choose、call等,目的在于使广告英语简洁生动,内容一目了然。可以看出,虽然广告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但是在英语广告中却很少用“buy”。因为“buy”的定义为“to obtain something by giving money”,容易让人产生广告是在误导消费、只为赚钱的联想。可以把这些动词分为三类:

2.2.1 表示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的动作和过程。如:take, make, use, have, try等。

例句:

7)We make it simple. 一切变得很简单。(Honda汽车广告)

8)Share moments. Share life.(柯达胶卷)

广告商使用这类动词,很显然是敦促消费者立即购买他们的商品。

2.2.2 表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取得和拥有。如:have, get, give, buy, keep, choose等。

例句:

9)You name it, we’ve got it. 应有尽有。

10)Choose once, choose well. 随便挑选,保君满意。

2.2.3 表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喜爱程度。如:like, love, need, feel等。

例句:

11)Feel the new space. 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12)Enjoy Coca-Cola. 请喝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2.2.4 电影海报广告往往用与电影题目相关的句子概括剧情,让观众忍不住想进影院看个究竟。

例句:

13)From zero to hero.(The Mask《变相怪杰》)

14)Everyone wants to be found.(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东京》)

15)Break the silence.(Hannibal《汉尼巴尔》)

这些简单的句子都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见到且会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它们的运用符合广告语言简意赅、通俗并琅琅上口的特点。

2.3 语篇功能指的是信息是如何表达的,它侧重于确定主位成分。在功能语言学中,主位(theme)是信息的起始点,是小句的开始点(the first constituent of the clause)。例如,Passat 1. 8T offers you a whole new world of power.(Passat car ad)一句中,充当主位的是“Passat 1. 8T”,剩下的成分便是述位。主位分为有标记性(markedness)和无标记性(unmarkedness)两种。在陈述句中,当主语充当主位时,这个主位是无标记的;而当其他成分充当主位时,则是有标记性的。在“wh-”问句中,位于句首的特殊疑问词充当主位是无标记形式;在“yes/no”问句中,主语和充当操作词(即传统语法中的助动词,情态动词等)的限定成分一起构成无标记主位;在祈使句中,通常是谓体充当主位,如果谓体前面有否定成分(如Don’t)或加强成分(Do),则它和谓体一起充当主位;如果谓体前面有“Let’s”,则由“Let’s”单独充当主位。通常一则广告必须要以有限的篇幅,在几十秒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所以,广告一般都是将最重要、最能吸引顾客视觉的信息放在最开始,以便观众或读者一目了然,节省消费者的时间。

例句:

16)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轩尼诗酒)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

17)From a heavyweight, comes the latest lightweight. 不同凡响,携带方便。

(Sony耳机)耳机越是轻巧、携带方便,越是受消费者的青睐。该广告巧妙运用“heavyweight”和“lightweight”这两个对比强烈的复合词,突出了产品的特点。

18)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有路就有丰田车。

这是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的转化。“where”和“there”在句子中构成前后呼应,给人一问一答的感觉,既可达到生动、有趣和引人注目的效果,又可有效传播商品信息。

3. 结语

本文主要引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从人际功能、经验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广告英语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通过对英语广告这一特殊语篇的功能语法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广告词的内在意思,从而加深对广告语篇的认识,有助于广告主根据不同类型广告的共性和个性,制作出具有最佳广告效应的英语广告,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这在国际经济、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从而对西方国家广告商品和服务作出更理性的判断。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M]. In J.Lyons(ed.).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1970: 142-143.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 London: Edward and Amold, 1994: 76.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7

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符号系统的语言有着一系列内在和外在的规定性, 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自然也都符合这些规定性, 但除了这些共性之外, 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还各自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 这些不同归根结底都是普通语言认识功能和艺术语言美学功能的不同。

1 普通语言的抽象性与艺术语言的形象性

普通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 而“认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需要从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性质, 因此普通语言在认识上一般是抽象的。艺术语言的功能除了具有认识功能以外, 还要有很强的表现功能。艺术语言的表现功能则要求语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黑格尔说过“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 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黑格尔, 1979) 感官的形象在文学中, 则是通过语言得到表达的, 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则要求调动语言的各种修辞手法和描摹手段。比如, 形容女性漂亮, 普通语言可能仅止于“高挑”、“白皙”、“苗条”等, 而曹植在《洛神赋》当中写到:“其形也,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娇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 灼若芙蓉出绿波。” (朱东润, 2002) 曹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摹洛神的美丽, 这和普通语言的认识和指称功能是极为不同的。普通语言只要使接受者认识到某女性很漂亮即可, 而艺术语言则需要调动一切语言手段使女性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艺术语言的这一生动形象性, 刘勰有很好的说明。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曾称赞诗经的语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 依依尽杨柳之貌, 杲杲为日出之容, 漉漉拟雨雪之状, 喈喈逐黄鸟之声, 喓喓学草虫之韵。”刘勰的话充分说明了艺术语言和普通语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2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和艺术语言的内指性

与其认识功能相一致,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 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 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 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而艺术语言则是内指性的, 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指向作者的心灵世界、指向作品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有时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 就明显违背了客观事实, 但是因为艺术语言是内指性的, 只要符合作者的心境就可以了。再比如雪莱在《西风颂》中写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春天和冬天也不是指季节意义上的冬天和春天, 而是指人生的困境和逆境。再比如, 顾城在他的诗《一代人》当中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其中, 黑夜、黑色的眼睛和光明都表比喻和象征, 喻指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的心胸以及理想。但这样的艺术语言在普通语言中却不常见, 这是由普通语言的认识功能和交际作用所决定的。

3 普通语言的“自动化”与艺术语言的“陌生化”

所谓“自动化”言语, 是指那些在生活当中非常熟悉和经常被运用的言语。由于普通语言的主要作用是认识和交际, 所以若非迫不得已人们必须运用大家都很熟悉的语言, 否则就会影响到交流和认知。而艺术语言却不同, 由于“我们的审美知觉比起我们普通的感官知觉来更为多样化, 并且属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层次。在感官知觉中, 我们总是满足于认识我们周围事物的一些共同不变的特征。审美经验则是无可比拟的丰富。它孕育着在普通感觉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无限的可能性。” (卡西尔, 1985) 当作家追求那些无限的可能性时, 他面临的并不是一个个允许他随意驱遣的词语。所以他们为了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 引起读者的注意, 他们常常打破语言的常规, 通过对普通语言的“形变”、艺术化的“扭曲”去强迫读者仔细阅读和慢慢品味, 从而形成艺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童庆炳, 2008;李荣启, 2005) 。比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诗句:“我们新鲜, 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 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 芬芳。/一的一切, 芬芳。/芬芳便是你, 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 芬芳便是火。/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诗人将本来不是形容人的语言来形容人, 将句子翻来覆去、颠三倒四, 造成了凤凰再生后的强烈的新鲜感、自由感,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效果。艺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可以表现在艺术语言的语音、语法、逻辑等各个方面。但是艺术语言特有的陌生化的表达方式, 突破语言固有规范并非目的, 指示达到特定艺术效果的语言手段, 所以艺术语言的“陌生化”得有一定的度, 否则语言便会产生强烈的变异, 甚至阻挡和拒绝读者的阅读, 以至于适得其反。

4 普通语言的大众化与艺术语言的风格化

普通语言是供人们交流和认知, 普通语言的这个功能就决定了语言使用者要尽量遵守共同的语言规则, 尽量减少“个人化”的东西, 而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形式。比如从口语交流或者学术论文中随便摘抄一些段落, 几乎难以辨认说出这些话的人。而艺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生、世界和情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作为表达手段的艺术语言往往也是非常独特的, 带着鲜明的作者个性的印记。某个作者的艺术语言一旦成熟, 就表现为某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因此一个作家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个读书广博的读者能够通过一定的篇章字句分辨出哪些语言出自哪些作者的手笔。

5 普通语言的单调性与艺术语言的音乐性

普通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认知和交流, 而认知和交流对音乐性一般没有要求。艺术语言则不同, 艺术需要通过语言把作者内心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 而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手段则更加容易表达。因此一般的艺术语言都具有音乐性。仅就文学艺术来看, 学者公认的是诗歌作品的语言具有音乐性, 事实上在散文、剧本和小说中的语言也具有音乐性, 只是不像诗歌中那么明显罢了。艺术语言具有音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人的感情是具有音乐性 (节奏和韵律的) , 比如人高兴时的基本节奏是欢快, 人痛苦时的基本节奏是低缓。艺术作品恰恰离不了表现人的情感。

总之, 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特点以外, 艺术语言还具有凝练性、情景性、独创性、多样性等特点。由于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在功能上的不同, 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呈现出以上不同的特点, 这既是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的不同特点, 也是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的不同功能。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87.

[2]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184.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37.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02.

[5]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4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 篇8

vior) , 力图从说话者的外部因素即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考察。而Lakoff 等认知语言学家则主张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知识 (know-

ledge) , 试图从说话者的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的性质、意义的产生和交换进行研究。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宏观比较

1.关于语言性质的看法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看法。

韩礼德等语言学家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通过语言系统进行复杂而有效的交际, 从而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始终把语言的社会性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研究。第二, 语言是意义的源泉 (resource) 和潜能 (potential) , 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 (sub-systems) 构成的大系统。第三, 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后天发展而成的, 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1]

(2) 认知语言学的看法。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主客体相结合的哲学观,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故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 其描写必须依照认知过程。第二, 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第三, 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组成部分, 而是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 即是说, 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第四, 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 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2]

2.语言学家的任务

(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任务。

韩礼德等人认为, 语言学家应该研究人类真正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所谓理想的语言结构, 找出语言使用的倾向 (tendency) 或原则 (principle) 。语言并非独立自足的, 语义的产生和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家有必要找出语境因素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家还应该注意语言的各种变体 (variety) 以及这些变体的特点和彼此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1]

(2) 认知语言学家的任务。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 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心智的关系, 意义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 认知语言学尊重认知科学的其他领域, 如认知和发展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神经生物学等对大脑和思维所进行的研究, 并努力使其对语言的解释符合已知的对大脑和思维的认识。另一方面,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的认知能力的各个方面、语义因素及交际功能等均对句法规则产生影响。其研究目标是寻找不要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2]

3.研究方法

(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 采取的是机体间 ( inter-organism) 的视角, 主张在语境中研究语义, 把语篇 (包括口头和书面)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 采用功能切分法, 从不同层面分析语篇成分和句子成分所表达的功能。

(2) 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与生物学相关成果密切相连, 由于大脑神经网络、心理认知过程的许多细节是无法知道的, 其研究只有通过观察各种语言现象, 从分析语料入手, 在对语言现象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其中有几种重要的理论方法: Fillomre的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 和构造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 (Cognitive Grammar) ,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和认知语义学 (Cognitive Semantics) ,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 (Mental Space) 。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 两者存在差异, 又可相互补充, 进而充实和提高各自的理论。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

1.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启示

Halliday很早就指出, 语言学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生物体内部研究语言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一是从生物体之间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 并且明确承认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后者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长期以来, 没有对认知语言学给予直接的关注。但是近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也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即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特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和Fawcett的功能认知语言学研究。Halliday和Matthiessen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作是他们的专著《通过意义解释经历:以语言为基础的认知研究方法》, 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即不是要提供一个心理思维模式, 而是一个意义模式。认知是讨论语言的一种方式。把知识模型视为意义就是从语言过程的角度来研究认知, 而不是把意义视为一个思维过程。从意义的角度研究认知是为了能够强调在认知科学中所不强调的人类意识形态的四个方面:一是把意义看作潜势, 看作可以由个体的语言意义行为修饰的系统资源;二是把意义看作可扩展的东西, 即看作不断地通过建立新领域来扩展其能力, 并不断优化已有资源的发展资源;三是把意义看作一种联合结构, 是众人共有的资源;四是把意义看作一种活动的形式, 是由位于每个语言的中心区域的语法驱动的资源。总之, 此方法强调语言干什么, 而不是语言是什么。[3]

Fawcett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作是《认知语言学和社会交流》。在这部专著中, 他力图建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即“心理社会语言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交流。其目的想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更加强大的理论, 可以据之创立一个新的语言学模式, 即从认知的角度来建立一个人类大脑如何在语言选择中活动的模式。他在Halliday四个意义成分 (概念、逻辑、人际、谋篇) 的基础上建起了八个意义成分 (概念、逻辑、否定、交流、情感、情态、主题、信息) 。虽然该模式是认知性的, 但他不是像Chomsky那样严格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而是把两者间的区别缩小为语言潜势和语言实际的区别。[3]

2.认知语言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

Fillmore 框架理论对Halliday的语境理论的启示如下:角色框定和言语功能在社会角色分配和接受方面的可比性;视角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支持有关起点和取向的论断;框架结构与语篇连贯有相通之处;框架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证实文化语境对语篇生成和解读有重要意义。[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是:Halliday在语境研究中来历采用社会文化的方法, 排斥心理认知的方法, 其后果是使他的语境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而Lakoff 和Johnson等人主张从说话者个人入手, 研究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机制及其受到的种种制约, 这种方法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Lakoff和Johnson概念隐喻理论对Halliday的隐喻研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它扩大和丰富了整个隐喻理论。Lakoff 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与Fauconnier 等人的心理空间理论对隐喻形式的解读过程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猜测和描写, 这对Halliday隐喻研究和语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4]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功能语言学侧重语言的社会交际方面,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情景来研究语言, 但也不否认认知心理学方法。认知语言学更侧重说话者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的性质、意义的产生和交换, 但也注意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不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语言学派的差异上, 还要集中在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上。因为, 认清相通之处和发现不同之处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导致语言学研究的片面性。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之处, 前者侧重语言的社会交际方面,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情景来研究语言, 但也不否认认知心理学方法;后者更侧重说话者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性质、意义的产生与交换, 也注意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要差异

参考文献

[1]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区别[J].外院研究.2002 (4) .

[2]张威, 戴忠信.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之宏观比较[J].安徽文学, 2006 (12) .

[3]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 2004 (1) .

浅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篇9

系统功能语言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经基本成熟, 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随着“功能语法导论”这本书籍的出版而成形,在基本理论日渐稳定和完整的基础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更多方面得到长远发展,如语域和语境的探讨研究,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等产生于发展,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语用学的再认识等。

二、理论的发展

(一 )语域理论的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包含语境和语域理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哈桑和韩礼德的共同观点是把语域和体裁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看待, 但是martin则认为语域归属于情景语境的代名词属于话语范围是基调方式的集合体。因此,martin建立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关系框架,把体裁认为是观念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把体裁当做文化层次的观点,而语域则是语境理论的观点,是用来实现体裁的。然而O’donnell则认为语境包含话语的范围、基调和方式,所以语域是语言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形式, 语境则是由意义具体体现的,但是它的表现有很多不同形式。然而martin的观点则认为,因为在体裁研究和实际写作中运用了这一个框架,因此被从事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工作者一致认可,对于语域理论的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而促使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 )体裁理论的发展

体裁原本的意义指一个文学用语, 用来泛指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在则应用于所有语体、语篇的类型,语篇的体裁结构与情景中的语境构型相互联系,是由语境构型决定的。Halli-day非常明确地把情景框架中称做休辞方法 ,把它归属于话语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格里高利在情景语境的变项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变项,叫做功能基调,但是哈桑的观点认为语篇也是体裁结构的一种意义结构, 语篇的体裁结构与情景语境的语境构型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体裁结构是由语境构型决定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马丁认为体裁属于更高水平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语言活动自身,还包含社会行为和行动,给体裁地位的准确定位提供了观念形态的框架、音标表现语法、语法表现意义、意义表现语域、语域则表示体裁,实际上就是把语域和体裁放在语义之上、语言之外。

(三 )评价系统的分析研究

评价系统诞生于韩里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评价系统由语态、情态、归一性表态度的词汇构成,后来马丁等学者对韩礼德的评价系统做了进一步发展, 把词汇作为评价系统表现的形式特点,把评价定义跟价值的评判相关联,语篇中协商态度的类型,涉及的情感、价值及把读者进行详细划分,所以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二者存在互补关系, 二者之间进行何种联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由于二者都是讨论人际意义系统及其体现的,因此二者的关系需要研究明白。

(四 )批评语言学的发展

批评语言学主要产生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一个相对其他比较新的语言学上的一个分支, 批评语言学重点分析研究语言带有的价值系统,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语言被看做社会符号系统。

(五 )衔接理论的发展

在“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后,衔接理论开始被建立,书中对五种衔接手法进行了讨论,分别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随后“语言、语境、语篇”一书将衔接概念涵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parsons对衔接项目的数量和语篇连贯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把语篇衔接和连贯程度有机联系起来。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派别,也是当今社会语言研究的一个主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身来讲,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从前没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有进行研究的条件,所以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前景。首先要研究系统功能语言理论,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促进研究不断发展,其次要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身在其他领域与学科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发展, 如结合社会、人类、学科等,最后语言学在实际上不能取代应用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根本生命力在于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认可和发展。

四、结语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在不断完善中愈发趋向完整和稳定, 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对理论发展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语域概念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语言学理论,可以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进行研究探讨,所以应该加深对基本理论自身、应用方面、跨学科等领域的研究,使其不断发展和深入。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由英国著名的语言专家韩礼德所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新的发展,因为在语域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由原来的意义概念转变成情景概念,对体裁的概念由原来话语方式的组成部分变成一种意义上的构型、观念形态上的具体体现、社会行为规范等,词汇评价系统在语法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针对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批评语言和批评话语分析,语篇衔接概念趋向于语篇的多义性和更多层次发展,语言系统研究由原来单纯从社会角度的研究逐渐向认知角度研究转移。随着系统功能语言的新发展,计算机语言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进一步研究语篇的分析和生成原因,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自身理论上深入发展跨学科和应用上的研究。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10

1. 系统功能语言学总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分支。韩礼德继承伦敦学派的学说,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但是“系统”一词由弗斯首次提出。韩礼德作为弗斯的学生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并强调此概念由弗斯提出。因此首先研究弗斯的学说非常重要。虽然弗斯首次正式使用“系统”这一概念, 但是他也对其提出不同定义。他指出:作为一种形式, 语言在语法和词汇上来讲是有意义的, 而我们根据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多重关系来确定意义。“系统”这一概念似乎显得通俗易懂。但是在语言学系统中, 这一概念魅力十足, 足以激起我们的研究兴趣。作为弗斯的学生, 韩礼德把“系统”这一概念运用于有关现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中。书中他通过分类提出了以下四大种语法定义:系统, 单元, 结构以及类型。由于受到此领域一些专家的影响, 韩礼德对深层结构以及表层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结构的顺序反映出了系统的深层结构, 而不是表面顺序。并且他区分了两个概念:结构和系统。

2.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近期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历了如下发展。从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前页, 研究重点在于微小单元, 比如:语音学、形态学以及词汇学。后来研究重点移至句子结构。在众多研究重点中, 结构主义尤为突出。随后文本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后成为当代研究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尽管系统功能语言学曾以短小句子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最终以文本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文本分析成为研究语言学的主要方法。韩礼德认为:关于系统和文本分析的关系, 不考虑上下文来描述语言是没有用处的, 反之亦然。上下文更像一道程序, 而非一团乱麻。同样, 我们可能会分析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所选择以及摒弃的内容。讲话者最终说出的话, 也就是众多可能用的表达中所选择出的一种。对电话另一端的人, 我们可以有诸多回话。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能也会有各种方式。也就是说, 同样的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以表达, 这是因为一个句子包含诸多方面, 这些方面大致如下:语调、单词重音、句子中单词的顺序等等。这也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势在必行。

在韩礼德看来, 语言本身是一个由小分支组成的庞大复杂的语义系统。语义系统并非仅仅解释为符号系统。众所周知, 字面翻译并不适用于语言学研究, 更不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因此, 研究重心在于意义而非符号。

二.语言教学

关于语言教学过程, 我们应该提到以下概念: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次序等等。把文本分析考虑在内也是很有必要的。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今研究重点。毋庸置疑, 这一研究重点也曾被学者们探讨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我们很容易提到先前课堂和以后课堂的关系。因此文本分析再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1.简介

从时间的观点来说,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者们指出:把语言学研究应用到实践中是很有必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奠基人韩礼德认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诸多。说到教育, 本论文主要关注点在于语言教与学。因此语言教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结合非常重要。关于语言学习, 我们主要关注传统学校以及培训学校的语言学习。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语言教学是必要的。众所周知, 一种语言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哪些方面, 语言学家们观点不一。事实上, 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对语言教学起到支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教师提供语言描述。本篇论文将从单词教学,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 听力教学四方面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再语言教学的应用。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单词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点概念之一就是上下文, 在单词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 单词意义与上下文关系紧密。相比在单独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我们更容易了解单词的意思。因此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解释单词的意思。教师最好在具体语境中为学生解释单词的用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单词。

3.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提到写作评分标准, 教师会被建议给出两组样本答案。这些样本答案在真实考试之后得出, 这样数据才会准确可信。分析这些不同分数的样本答案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高分答案的特征。比如说, 高分答案可能含有以下特征:复杂从句, 插入语等等。教师还可以先给出已评分的样本答案, 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组样本答案的特征。

4.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学生来说, 阅读是一项输入性过程。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有两大特征:系统性以及功能性。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把文本当做系统来读, 而非当做句子串。文章结构中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比如说, 一般来说, 第一段的功能是表达大意。后面几段为文章主旨提供细节信息。当然还会有其他文章结构类型。在阅读之前了解文章各种结构会提高阅读效率。

5.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提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与阅读有一个共同之处, 即均为输入性过程。也就是说同样一段信息,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 听力的对象是音频, 归根到底还是一篇文章。所以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更容易理解此功能语言学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篇文章的上下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自己首先要非常熟悉学生所要掌握的文章类型, 通过上下文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然后通过总结得出比较常见的文章思路。学生掌握这些文章思路之后, 在以后的听力过程中更加容易辨别出所听材料的所属结构, 比如说提出概念-给出定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同时学生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了解, 更加容易猜测出听力过程中出现的生词, 这就是语境的效果。

本篇论文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包括几个方面。在这篇论文中, 重点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单词教学,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 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语言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口语教学等也值得我们注意,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其中的应用也会很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R.H.Robins.General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出版社, 2001.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11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应试能力上,而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词汇,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无法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的现象和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这种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并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它并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系统语法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由实体体现;而功能语法则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的形成正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本学派的理论体系,并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完善理论。这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胡壮麟,2005)胡壮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中,总结了该理论的广泛应用,如: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邻里、学校以及其他社会语境中的作用;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教育方面的和病理性的语言紊乱患者,如“学习迟缓者”“学习差劣者”“失语症患者”和“弱智患者”,克服有关使用语言的各种问题;了解语篇“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探索涉及语言的各种实际活动,如词典和语法书的编撰、司法问题、可阅读性和难度测算方法、机关部门的交际等等。

纯理功能是功能语言学中重要理论。Halliday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don)。概念元功能用于表述经验意义,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system)来体现;人际元功能用于建立和维护语言使用者交流关系,通过语气系统(mood system)来体现;语篇元功能用于构造语义连贯,通过主位系统(themesystem)来体现。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语言学中探索指导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并积极的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

1对阅读的指导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掌握较高的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较高、内容比较广泛的一般题材文章和科普、科技读物。从该要求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实际应用仍然是重点。

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bottom-up strategy),读者先假设将要阅读的内容,边读边检验预测是否正确,证实之后再进行新的预测和检验。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策略(top-down strategy),即遵循从音、词、句到章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三种是相互作用策略(interactive rood-e1),即阅读理解即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这三种策略过于强调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和抽象理解能力,却忽视了语篇的整体存在。阅读理解不是被动地接收字面文字符号信息的过程,而是能动的、充满活力的认知过程。由于语篇是传达作者情感、经历思想的载体,因此,对语篇主题、结构以及文体的分析能帮助读者有效地理解语篇(参见林文治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通过对语篇结构、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的分析,从而掌握语篇的主旨(黄国文)。

语篇分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从语篇机构整体处着眼,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概况主题思想。教师必须打破传统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外语教学方法。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学校和训练中学会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段,找到文章的主题句中心句,总结各部分的大体意思,从而概况文章的主题思想。除了概括能力,学生还要注意培养分析能力。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也是以这些为教学重点。语义领悟在阅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翻译的指导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的要求是:能借助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经过准备,能就课文内容或某一问题进行简短的发言,基本上表达思想。多年来,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翻译教学这一环节不够重视的现象,只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欠缺。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的是词汇层面的静态翻译,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拘泥于原文或译文的表达习惯,因而出现了逐字翻译、用词不当、语体欠妥、搭配不当和逻辑不通等问题。

翻译涉及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建立某种对等关系。对等的两种语言的语篇都可作为同一整体语境中的组成部分而相互替换。原文和译文还要在不同的层次和级阶上相互接触。从形式上讲,翻译对等的基本单位可选在词汇语法层某个级阶上。如,建立在词级上的翻译称为逐字翻译,建立在词或者词组级阶上,将原文的语法结构直接移植到目标语中的翻

译称直译。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是个意义单位,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起作用的单位。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出发点可以说是结构主义的,但是学者们已经不拘泥于一种结构之内来研究翻译。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元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来体现的。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分成若干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这些过程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在翻泽中找到最陪当的对等关系,或者通过这些关系的划分,在相应对等的范围内找到与原文意义最相近的对等。功能语言学中人际语言功能的言语功能有助于学生对原文的把握。通过这一功能,翻译者是自己亲自参与到情景语境中,深层次的理解原文表达的含义和思想,从而在翻译实践中做好理解步骤。

3对写作的指导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写的能力要求是:学生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然而,英文写作向来被认为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中最难、最弱的一项。

在传统的以结构主义为主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偏重语法结构,忽视语言的变异性。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深层意义,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有效地开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系统功能语法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进行谋篇布局的实际能力,使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在语言提供的“潜势”中选择合适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作指导的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此外,对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实践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其理论价值并拓展其应用范围,将语言学的语言与语言外部因素间互动关系的动态研究引向深处。

四、结语

社会—功能语言学 篇12

一、形式学派的“自我检测”方法

形式主义采取自我检测的研究方法。在语言习得的问题上, 形式主义认为语法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健康儿童在任何语言环境中, 无需教授就可以在四岁之前熟练掌握。所以形式学派通过搜集已经出现的句子来总结语法规律, 并且考察一个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也是通过脑海中与生俱来的语法规则进行自我检测。形式学派在语言分析中, 采用数理逻辑的分析方式, 追求高度的形式化, 所以对语言的交际功能无暇顾及。这种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第一, 口语中的句子不可能全部记录在册, 即使记录在册也是非常大的数量, 仅通过一部分来归纳语言规律容易造成以偏概全。比如, 我们分析“给”的词性, 我们举的例子都是“给他一块钱”“给孩子一块糖”。以此下结论说“给”的词性是动词。那就没有考虑到“她给他做了一顿饭”这种情况, 也就是没有考虑到“给”的介词性。第二, 对于一个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不能进行穷尽性考察。尤其在教授外国人时, 只能通过自己的语感对他们所说的句子进行对与不对的判断, 很难解释他的错误说法为什么不对。第三, 通过对一种语言的研究总结出的语言规律很难涵盖整个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 使某种语言的个性和特殊性被放大。

二、功能学派的“采用实际语料”方法

不同于形式学派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严格区分的是, 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在交际环境中试图讲清形势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应该研究“语言”与“言语”并重。“句法不是一个独立体, 而是与语义、语用息息相关。” (屈承熹, 1984) 所以功能学派采取从实际语篇或者口语中对语法进行分析。他们通常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 特别注重口语。

功能学派不仅注重语法结构出现的语言环境和语法单位, 他们还非常注重对语法原则的解释。比如在出现词类活用现象时, 功能学派一定会追问, 为什么词类会出现活用现象?于是张伯江便对词类活用进行了功能解释, 其中就用到了功能语法的基本思想中的“若干基本概念”:生命度、典型性、无指性。并且给出了这几个概念对名词活用的影响。生命度越高的名次越稳定, 活用的可能性越小;名词内部的典型成员比边缘成员更不易活用;从有指意义衍生出无指意义才能产生名词活用现象。

但是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也受到一些质疑。功能语法注重研究实际语料, 而实际语料牵扯的因素很多, 使研究者难以清晰分离出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语篇内的句法结构受内容的制约较大, 有些很基本的结构也可能因内容的关系而不出现。

三、类型学“跨语言验证”法

类型学的跨语言验证法避免了功能语法以偏概全的毛病。语言类型学家相信, 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 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的“特点”之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而得到的语言共性和类型分类的基础上 (而不仅是基于一两种语言间的比较) 。这充分说明了类型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Greenberg以语种库为依托研究并解释世界语言的共性, 1963年, 他建立了30种语言的语种库, 到了1999年扩展到了940种。Greenberg的蕴含共性理论是当代语言类型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他能说明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类型的变异所受的普遍限制。蕴含共性可以由两种逻辑上的等价形式表示, 分别是蕴含性命题和四分表。蕴含关系两端存在各种共存或相斥的可能, 四分表对蕴含关系的各种可能进行了详尽表达和分析。这两种方法使类型学家对人类语言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细致。类型学也有其弊端。类型学研究者不可能同时掌握大量的语言, 因此必须借助语言材料, 而语言材料经过翻译后会略有变形, 研究的严密性也会大打折扣。关于这一点, 刘丹青认为研究汉语并非是需要涉及众多语言, 而是需要“带着类型学的意识来研究汉语”。这也指出了类型学在汉语研究上的作用, 在有了这种意识后, 可以首先对普通话与方言进行对比研究, 然后再考虑世界各地的其他语言。这种思路为汉语研究拓宽了发展方向和研究道路。

四、结语

类型学派不赞同形式学派“自我检测”方法, 但是却采取了与Chomsky相同的思路, 建立了语种库, 使语言研究不断丰富并严谨。类型学派赞成功能学派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但不赞成只在一种语言中进行研究。类型学的跨语言研究方法虽然也有其弊端, 但是给语言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目前的语言研究更加完善。

摘要: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方面来探讨类型学与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差别, 以此来分析比较三大学派的关系, 旨在推动类型学的发展。

关键词:类型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2003 (4) .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J].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 .

[4]屈承熹.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 1984 (4) .

上一篇:指挥效能下一篇:修炼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