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指挥系统

2024-06-27

通信指挥系统(精选12篇)

通信指挥系统 篇1

以往的公安交通管理是以道路设岗、纠察违章、现场处置为基础开展工作,而通信工具主要依赖无线手持电台。这种传统的通信手段在处理大的交通事故、车辆资料查询、城市道路疏通、大型集会现场时常常会显得效率低下,力不从心。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迅速恢复事故现场的交通畅通,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范围,提高国民交通守法意识,保障类似奥运会这样大型活动的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应对突发事件等具有超乎寻常的重要作用。

1 系统组成及链路预算

1.1 系统组成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由“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车、中心站,大、小型指挥车组成,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计算机统一监控管理,具有图文显示、声控告警功能;中心站监控计算机能通过卫星信道遥控卫星移动通信车车顶的摄像机方向旋转;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之间可组成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考虑到系统的扩容和发展,中心站天线的口径和各种设备预留了余量,在工程设计中预留了卫星网络管理功能,用以对通信指挥车和日后增加的通信车的频率、功率、带宽进行管理、按需分配,节约卫星资源。

1.2 链路预算

以亚洲3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参数为例对系统链路参数进行了预算,预算条件列于表1,预算主要结果列于表2,预算的结果也同时适用其他Ku波段卫星。

从表1,表2所列数据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

(1) 如果中心站、通信车互传的Modem仅使用Viterbi译码,降雨时要满足BER≤10-7,则要求ODU发射功率56.2 W;如果Modem使用Viterbi+RS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2.4 dB;如果Modem采用Turbo编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4 dB;

(2) 综合考虑各种因数,卫星Modem使用Turbo编码,通信车配置40 W ODU,中心站配置16 W ODU。

(3) 为提高系统可靠性,中心站ODU、Modem和LNB均采用1∶1热备份工作。通信车的ODU、Modem采用1∶1热备份工作,由于“动中通”天线极化需要实时调整(极化程序跟踪),馈源旋转部分无法承受1∶1冗余LNA的旋转空间和重量,故LNA采用冷备份工作方式,综合业务复用单元也采用冷备份方式。

2 系统功能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要具备多种场合应用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在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上配置多种通信手段,以满足在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下对通信系统的需要。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具有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图像采编及显示、信息存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管理和监控、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等功能。

2.1 设备配置和业务功能

2.1.1 话音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卫星话音通道,提供多路话音通道并预留扩展插槽;配置海事卫星话音通信终端,在海事卫星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中国移动GSM通信终端,在中国移动GSM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公安网数字集群通信终端,公安网同频同播通信终端,在公安网覆盖区内各提供一路话音电路;同时配置公安网车载数字集群通信基站,在公安网覆盖区以外可以建立临时集群通信的覆盖网络,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与交通管理指挥中心进行通信。

2.1.2 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一路卫星高速数据通道和一路异步数据通道,可提供双向图像传输和数据传输;配置中国联通CDMA通信终端,在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数据通道和一路单向低速图像通道;配置移动数字广播电视(DVB-T)终端,接收数字图像;

2.1.3 局域网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局域网接入设备,保障车辆之间进行有线、无线局域网接入。

2.1.4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电视电话会议终端,利用局域网将指挥车中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接入公安专网,实现网内电视电话会议互通。

2.1.5 图像采编及显示

卫星移动通信车外配置一架摄像头,并配置升降自动云台,用于满足现场图像采集的需要;配置专业级摄像机一套,并具有无线图像采集和传输功能;配置显示器,为采编人员提供显示监控的功能;配置音、视频编辑设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切换等;

2.1.6 信息存储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磁盘存储设备,用于图像、数据及话音的实时存储。

2.1.7 网络管理和监控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均配置网络管理和监控设备,用于对站内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同时通过卫星链路中心站和通信车可以相互遥控,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2.1.8 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终端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 通信车通过卫星信道向中心站上报车辆所处位置,同时通过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获取车辆所处位置周边的地理信息。

2.1.9 信息安全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通过配置群路保密设备,可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

2.2 系统总体主要技术性能

(1) 卫星数据业务速率

总速率: 大于双向2 Mb/s,其中: 图像:384 kb/s~2 Mb/s,话音编码:4.8~64 kb/s。

(2) 传输协议:

帧中继

(3) 传输质量

Eb/N0≥7 dB, BER优于10-7。

(4) 互联互通

可接入地面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国际互联网、公安内部网。

3 终端网络的构建

本系统是一个以中心站和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复合式网络,在该网络中可进行话音、图像、数据等业务的交换。各站终端均以IP网络为主体构建,终端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3.1 网络结构

(1) 端站1(卫星移动通信车)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通信;端站2(大型指挥车)、端站3(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与端站1连接,组成一个以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2)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3)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内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方式和CDMA方式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节点的集中式道路查询网络。

3.2 话音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话音业务由IP电话和模拟电话组成,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电话网,并通过实时通信服务器与专网和公网连接;大、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接入卫星移动通信车,通过卫星链路与中心站电话网连通,实现话音通信。

3.3 图像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型指挥车、小型指挥车和中心站通过代理服务器相互控制其图像源,实现远程图像切换。各端站的IP网络通过卫星链路连接到中心站的代理服务器,由中心站的网管中心授予各端站代理服务器适当的权限,就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指挥中心的主控制终端,控制其权限内的局内所有视频源。中心站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控制各端站的视频源。

3.4 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主要是将各端站的终端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的数据查询服务器,便于各端站及时查询相关信息。

3.5 系统监控

通过Delphi软件平台编写的专用监控软件对系统内各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并用RS 232,RS 485和LAN接口进行本地和远程控制。

3.6 系统安全

由于系统有多种接入方式,因此极易造成系统病毒感染和系统冲突。在系统设计时将系统划分成多个VLAN并封闭其多余的端口,能有效防止全系统病毒感染。设计时合理配置三层交换机,可避免系统出现广播风暴造成系统拥塞。

系统终端业务IP网络如图3所示。

4 结 语

“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数据率卫星通信、新闻采集、公安值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本文介绍了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链路预算、设备配置和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网络的构建。该系统在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投入运行一年多来,软、硬件设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系统的建设对于加强首都道路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起到了保证作用,该系统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使用。

摘要: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介绍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网络结构、链路预算、系统设备配置和各种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IP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卫星通信,公安交通管理,IP网络,车载卫星

参考文献

[1]甘仲民,张更新,王华利,等.毫米波通信技术与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康学海.北京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方案论证.内部资料.

[3]熊建芳,高继,任贺宇.嵌入式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3):129-131.

通信指挥系统 篇2

一.总体目标

在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省级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对公众的各类119报警做出快速反应,实现全省灭火救援报警信息接受的多样化、火灾救援发生地点确定的准确化、出动力量编成的科学化、出动命令和火灾救援信息动态发送的迅速化、消防指挥的信息化及揭示消防信息的形象化,最终实现全省范围的数字化接警、调度指挥,提高消防部队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能力,有效地应对各类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主要目标包括:

(1)建立全省统一的119通信调度指挥体系,整合和利用各地(市、州、盟)公安机关CTI接警系统,按照“三台合一”的要求,遵从“物理分离、逻辑集中、信息共享”的原则,分别实现总队、支队、中队三级调度指挥。建立全区、片区、多警协作和社会联动的快速反应体系。

(2)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决策技术,使119通信指挥系统的接警、处警、决策、指挥、协同、资源管理等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反应速度。

(3)建立统一的消防信息数据库,集中存放与管理,实现信息共享。重点加强灭火救援预案、战斗提示卡、化学危险物品灭火救援辅助决策、模拟灭火救援训练、远程对抗训练评判等数据库建设,为全省消防部队火警受理、调度指挥、辅助决策和网上练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设计原则

省级119通信调度指挥系统,遵从以下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近期目标、滚动发展的原则。按照消防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三台合一”,能分级接处警(支队、中队)、能统一调度指挥(总队、支队),按照战时快速反应,平时模拟训练的要求,对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

(2)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原则。充分整合公安和公共通信资源,使调度指挥通信保障有力、投入成本减少、经济实用。本着共享、有序、关联、协同的思想,整合各类设备及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建立“关联应用”体系。(3)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等先进、实用技术,尽可能降低系统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接处警速度和智能化水平。系统设计面向最终用户,必须保证易操作、易理解、易控制。

(4)采用物理集中和逻辑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公安专网,对全省119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实现消防信息采集、管理和存放的物理集中;实现与地(市、州、盟)公安局“三台合一”指挥中心CTI报警接入物理集中;实现消防总队辅助决策系统的物理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逻辑集中的办法,实现总队、地(市、州、盟)公安机关、支队、中队资源共享和指挥协同,实现统一指挥和社会联动。

(5)标准性和可扩展性相结合原则。符合国家标准GB50313-2000《消防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建设技术规范,满足消防业务的实际要求。火警受理处理界面在接警、辨识、编制出动方案、调派出动力量、下达出动命令等过程中,显示内容清晰,符合消防业务流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升级和扩展能力。提出的软件解决方案应能满足该系统业务发展的需要,方便扩大应用范围和提高应用水平;系统中配置的软件和开发的系统便于维护、升级和扩充以及二次开发,并具有支持多种接口的能力。

(6)消防信息集中管理和分散维护相结合原则,建立统一的消防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将所有消防信息集中存放在消防总队通信指挥中心的服务器上,主要由总队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各消防支队和消防中队则负责对本单位消防执勤力量和辖区单位作战预案、战斗提示卡等信息进行维护。三.系统总体结构

省级119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由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的全区火警实时监控席位、各地(市、州、盟)公安 “三台合一”指挥中心的地(市、州、盟)火警实时监控席位、各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的接处警席位、城区消防中队的处警席位、独立接警县(市、旗)消防中队的接处警席位、消防总队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等共同组成,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连接消防总队、消防支队、消防中队和地(市、州、盟)“三台合一”指挥中心,并按照分级接警、统一(分级)指挥、社会联动、快速反应的原则,在省级119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的统一管理框架内处理和应对全省(市、自治区)范围的各种119报警事件。

消防总队软件系统:能实时监控全省(市、自治区)范围的灭火救援出动情况,能动态掌握全省(市、自治区)范围的火灾救援情况,能向全省(市、自治区)消防部队下达作战及增援命令。负责全省(市、自治区)消防多媒体信息的集中管理,能进行全省(市、自治区)消防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提供与办公OA系统、总队消防网站的数据接口。

消防支队软件系统:负责整个地(市、州、盟)的接警、处警、调度指挥工作,负责本地(市、州、盟)的消防信息维护,具有城区消防中队的接警功能,负责向消防总队、地(市、州、盟)公安“三台合一”指挥中心上报火警出动情况。自动更新并输出(供显示)最新数据库信息。

独立接处警消防中队软件系统:负责整个县(市、旗)的接警、处警、调度指挥工作,负责本县(市、旗)的消防信息维护,负责向消防支队、地(市、州、盟)公安局“三台合一”指挥中心、消防总队上报火警出动情况。自动更新并输出(供显示)最新数据库信息。

地(市、州、盟)公安“三台合一”指挥中心软件系统:能实时监控整个地(市、州、盟)范围的火警出动情况,支持警务协作,能动态掌握本地(市、州、盟)范围的火灾情况,能向本地(市、州、盟)消防部队下达联动命令。

成功案例:

四川省绵阳市消防支队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通信指挥系统 篇3

关键词:人工增水;北斗卫星;地空通信;GPS

人工影响天气[1]是指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如果说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那么人工影响天气就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去改造自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主要是指人工增雪和人工消雹,当然也可以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目前,国内目前采用高炮、火箭及飞机等催化工具进行增作业。飞机作业范围大、作业时间长,可以直接进入云层指定位置进行播撒作业。

为了保护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缓解春旱,自1978年冬季以来,新疆人影办一直坚持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由于飞机人工增雪作业需要和多个部门协调,而天气系统的变化又很快,人影办作业飞机使用的传统通讯设备是电台,但是电台的传输方式受距离、电磁波等诸多要素的限制。如果飞机到其它地市作业,还要架设电台的基站等,这在人力、物力等投资是很大的,也给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实际的作业中就经常会出现作业和指挥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因此为了减小指挥与作业间的时间间隔,并且能够及时

按照实际天气情况调整作业方案,提高飞机人工增雪的效果,使决策指挥和作业的实施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特别需要建设一套地空通信系统。另外,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实现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提高科技水平、技术含量和作业效益的转变;以及从传统作业技术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的战略思想,也要求我们的飞机人工增雪工作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与工具。为此,新疆人影办联合北京神州星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了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基于北斗卫星和GPS技术[2]的地空通信指挥系统。

1 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人工作业飞机共有两架运—8型飞机,起降机场分别设在南疆的库尔勒军民两用机场和北疆的克拉玛依民用机场,指挥部设在乌鲁木齐的人影业务中心。考虑到现中国北斗一号系统现已逐步在无人气象站、人工增雪推广等气象领域;得到应用,其优点是[3]覆盖范围广、容量大、抗干扰强、安装维护简单、兼容性强。应用在作业飞机上,使飞机作业时地面空中的相互联系更为简便、快捷。将极大地提高了飞机作业时通讯的现代化水平。所以决定采用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中国北斗卫星进行三处地面(库尔勒、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其中乌鲁木齐人影中心的为通信系统指挥机)和两架空中作业飞机的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在每架作业飞机上安装一台工控机、北斗1号用户机一台、GPS接收机一台、空对地通信软件一套。空中飞机可以通过工控机[4]实时采集GPS信息及温湿仪的数据存储,可以按需定时把空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北斗1号用户机[5]发送到地面指挥中心; 以方便地面指挥中心监控飞机作业时的路线;地面指挥中心安装北斗指挥机和中心服务软件通过加载雷达原始扫描数据和MICAPS云图和机上传送回的飞机位置及温湿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短信方式向空中的作业飞机发送指令,指挥其作业。地面服务软件可同时带多个客户端,客户端可以实时监控飞机轨迹和回放以前的轨迹功能。空中和地面可以通过短信方式进行文字通信。

系统架构图:

图1基于北斗卫星的飞机作业监控系统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2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2.1 实时作业轨迹显示

主要应用在增雪作业飞机,主要实现飞机的实时轨迹显示和实时通信指挥,主要利用北斗的通信功能,利用GPS进行实时定位,由北斗回传信息,在电子地图上显示飞机、车辆的实时轨迹并进行实时的短信互通,实现大规模、大范围增雪作业飞机的实时调度指挥。

图2增雪飞机飞行轨迹界面图

(注:红色为飞机飞行时无作业颜色,蓝色为:飞行中使用的碘化银焰弹作业颜色)

2.2 雷达原始数据体扫叠加

通过调用雷达的原始数据,进行解算,并显示出PPI、CAPPI、RHI。其中PPI 、CAPPI要求显示其三个要素包括强度、速度、谱宽及三要素在14个不同的仰角的具体信息;用不同的颜色在相应的位置标识出。当显示出PPI或CAPPI中的一个要素信息后,同时可以查看RHI的信息。根据雷达的回波信息可以指挥飞机避开较强的回波,以保证飞行机的安全。

图3雷达数据叠加实时监控

2.3 云图叠加

通过调用Micaps云图进行分析,显示,可以供地面指挥人员分析飞机所处的位置云层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预报人员作增雪飞行计划时参考。

图4叠加云图效果图

2.4航线设计

根据天气情况、各地区缺水情况,预报人员可以设计增雪飞机即将飞行的航线,形成文档,存档和上报航空管理部门。设计航线时,可以根据情况修改航线,同时上传给空中端,空中端收到地面传送的航线时,自动显示在空中端的电脑上,监控作业中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是否按照设计的航线飞行。

2.5历史回放

当飞行作业完毕时,自动生成一次作业记录。可以通过“历史回放”功能进行回放某一作业记录的数据(包括轨迹、温湿等),按作业日期时间为文件名进行存储,以方便查找。

2.6 地图服务

地图服务[6]是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电子地图为载体,整合了全国[7]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构建了智能化、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详细的地理、位置、交通等信息展示服务。基本功能包括放大、缩小、平移拖动、地点查询、图层管理、测量面积、测量距离、鹰眼等功能.

(1) 放大、缩小、平移拖动:根据地图比例不同进行放大缩小操作,使用户可以精确的查看所要查询的地点。

(2) 地点查询: 用户只要输入需要查找的地点。点击搜索按钮,系统返回名称中包含您所输入文字的地点名称列表。点击其中一个地点名称,系统自动将该点标记在地图上,并自动居中地图页。

(3) 图层管理:电子地图中所含盖的信息非常广泛,由于各行各业的需求不同,所要查询的信息有所不同,为了让业内用户更方便的观察业内信息,提供了图层管理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指定显示或隐藏、查询状态等。

(4) 测量: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电子地图还包含了一些测量功能,包括测量距离、面积等。

(5) 鹰眼:方便用户的操作,提供鹰眼作为导航图,为用户提供更快捷的地图操作。

2.7 数据服务

作为GIS系统,数据存储与分析是其不可分割的部份,通过与电子地图中的数据进行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行业内的工作效率,由于行业不同,数据关系与结构也各不相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3系统性能

3.1 精度

(1) 在执行历史記录查询的时候,不允许出现因为程序的原因导致读取失败,也不允许发生重复的数据;

(2) 在执行保存数据操作的时候,不允许因为程序的原因发生添加失败的情况,也不允许发生重复的数据;

3.2 安全性

基于SQL SERVER 2000的开发环境自身提供了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同时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和冗余,在SQL SERVER的版本中,只有管理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的成员持有对数据访问的权限,本系统的用户、密码能保证安全。对任务、成员的管理,数据库同时提供了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在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进行数据的快速恢复。在ACCESS版本中,由于一般是针对单机、个人使用,进行了物理文件方式的加密,在程序内部提供解密的方法,其他用户不能人为修改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但是,用户不能删除数据库对应的物理文件,否则数据将会丢失。

3.3 可扩充性

系统在开发完毕以后,实现了单机[8]多任务管理的功能和框架,可以在本框架的基础上,采用VB中面向对象的特点来增加功能模块。扩展后的系统将是一个WEB系统。

4 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今后的设想

4.1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

系统自2008年投入使用后整体性能上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功能上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在一次开机10小时之内稳定运行,但也出现了两次系统故障情况,数据库在故障后中能够在系统安装之后,两小时内恢复。

4.2 今后的设想

系统的设计只考虑“地空”的数据传输问题,而对播撒作业设备没做系统集成,播撒器的开关及作业时间等都是手动进行,系统无法记录作业的轨迹、作业起止时间、作业量等相关信息,无法对直接对作业进行定量的分析。今后如能将烟条和焰弹播撒器的控制及记录都集成到系统内并实施将作业情况传回地面,无疑将提高作业指挥的有效性、实时性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毛节泰,郑国光. 对人工影响天气若干问题的探讨. 应用气象学报. 2003,17(2):1

[2] 鲁郁. GPS全球定位接收机——原理与软件实现.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5-67

[3] 陈振国,郭文彬. 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36-37

通信指挥系统 篇4

指挥信息系统, 是指以信息为主导, 以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由各类高效能软件支持的传感器、传输设备、处理系统和信息终端组成的新型指挥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的指挥形式由“树状”向“扁平”转变, 控制方式由“直线式”延时控制向分布的“节点式”实时控制转变, 平台结构由“平面链接式”向“立体栅格式”转变。通信指挥平台的合理运用, 将对整个通信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提供强力支持。

1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应用现状分析

1.1训练科目少, 缺标准、缺人才

指挥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 各部队院校, 各作战部队都对其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对指挥信息系统在应急作战、常规训练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见解和看法, 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通用的训练科目、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大多通信部队的作战力训练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

此外, 各作战部队主体, 往往提出了自己小范围的训练标准, 各个标准之间缺乏通用的模式, 在训练和演习过程中, 指挥信息系统却不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指挥。另一方面, 指挥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人才还存在欠缺, 技术设备的运用缺乏思想火花的碰撞, 指挥信息系统在作战能力提升上还略显呆板, 缺乏灵动性。

1.2数据支撑少, 缺融合、缺共享

现有的指挥信息系统应用训练, 还是以单模块、单系统为主, 系统运行真实数据请领困难, 模拟数据尚未建成, 很难组织多功能模块的综合组网演练。

各系统数据之间融合与共享机制运行不畅, 各种资源、各种数据还没有高度融合, 融为一体, 在开展一体化指挥行动时, 指挥构成、力量编组、资源分配上无法做到“互联、互通、互操作”, 在指挥能力上无法实现资源整合以及效能倍增。

1.3训用连贯差, 缺互通, 缺应用

目前, 通信部队的指挥作战还主要应用在演习过程中, 平时训练的少, 训练也主要在本部队内部训练, 缺少与相关部队、院校的联合训练。

此外, 在训练和演习中, 基础数据工程未引起重视, 信息种类不全, 格式不一, 数据库互不关联, 作战指挥能力弱, 大多数武器装备尚未与情侦、指控系统实现交链, 实时获取信息和抗精确打击能力弱。

对于通信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指挥信息系统研究的成果不多, 论证不深、分析不透, 平台如何提高指挥作战能力, 作战指挥信息流程如何设置, 数据格式怎么确定。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普遍存在建、学、用、训结合不紧的问题。

2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出现短板的原因分析

2.1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指挥信息系统概念提出以来, 各通信部队虽然都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了学习、探讨、演练, 但是, 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老的作战理念、作战思维还在影响着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者、使用者、训练者, 还没有跳出老式作战理念的范畴, 效果出现偏差。

2.2军事训练上还存在一定的失衡

不管是新兵训练、还是老兵的常规训练, 都还是依据老的模式进行, 没有进行有效的突破。指挥信息系统的内涵包括了“化物”和“化人”两个方面, 但是目前指挥信息系统的“化物”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在“化人”上着力不够, 欠账较多。没有紧贴指挥信息系统展开专业人才的训练和培养。

2.3普及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断档

通信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在普及运用上的扩散力还不够, 指挥信息系统本身不能自动发挥通信指挥功能, 不能生成指挥能力, 只有通过人的指挥运用才能发挥其才能, 因此, 目前的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普及运用还是存在欠缺, 缺乏大量实践运用产生的扩散效应。

3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建设对策

3.1统一指挥, 统一标准

围绕应急作战准备, 统一指挥体系, 统一作战计划、组织指挥和具体行动, 依据统一的标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系统构成要素有机链接。

运用统一的标准对各种指挥信息系统及其配套软硬件, 以及通信指挥系统武器装备以及配套产品的基数体质, 结构模式、功能形态和互联互通互操作等进行规范统一。

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开展训练科目研究, 依据训练科目, 依据指挥信息系统, 训练专业素养人才。

3.2强化手段, 融合数据

通信部队在指挥信息系统应用上要完善侦察、通信等网络系统, 增加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和侦察雷达、火控雷达的干扰装备, 组建具有网络进攻与防护能力的专业分队。抓好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敌各种用频装备电磁参数、侦绕频段、发射功率等情况的掌握, 为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依据通信部队任务需求, 对指挥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适应性完善, 整合各方有利资源, 集成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各类数据资源。

3.3普及运用, 有机结合

推动指挥信息系统在通信部队的建设, 必须把高标准、高质量的建与战备、训练和日常工作的广泛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建用互动, 以用促建, 确保指挥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发挥效益, 提升指挥能力。深化对指挥信息系统各系统组织运用的研究, 强化各系统之间的运用, 坚持从领导做起, 全员扩散, 突出指挥信息系统指挥训练, 促进官兵掌握其主要性能, 并创造性地进行组织运用, 实现人与系统的有机结合。

4结束语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军事指挥系统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新时期, 我国的军事指挥系统正处在改革的重要阶段, 本文对通信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上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训练科目少, 缺标准、缺人才, 数据支撑少, 缺融合、缺共享, 训用连贯差, 缺互通、缺应用等, 并对如何提高通信部队利用指挥信息系统, 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对提高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振权.通信兵基于信息系统的组训方法探析[J].军事通信学术, 2012 (5) .

[2]吕东, 彭庆光.信息化条件下通信兵训练应处理好四个关系[J].国防信息学院学报, 2013 (5) .

通信指挥系统 篇5

项目背景

北戴河应急指挥中心作为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总指挥平台的首个分中心,不仅是2016年秦皇岛市交通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也是河北省市一级的第一个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该项目作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营分析监测、交通应急指挥、交通数据汇集分析以及交通信息文明服务的综合中心,实现了秦皇岛市公路交通运输、水路交通运输、城市交通运输等各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在市级、县级两级管理部门的全面落地,保证了省、市、县三级的交通运输更安全,应急处置更高效。

捷思锐公司为河北省交通厅指挥中心北戴河分中心建设的综合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融合了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办公电话系统、会议广播系统、传统对讲系统、使每个系统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各系统不再孤立,避免信息孤岛。按照用户需求部署了IP可视电话与移动单兵终端,领导通过IP可视电话即可查看视频监控图像,也可与外勤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外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将现场视频图像实时回传指挥中心。

方案设计

组网拓扑

捷思锐公司为河北省交通厅北戴河指挥中心建设的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首先与省厅总调度平台对接,可作为二级平台。同时在各县局部署了三级调度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调度功能。其次融合了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办公电话系统、会议广播系统、传统对讲系统、使每个系统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各系统不再孤立,避免信息孤岛。最后部署了IP可视电话与移动单兵终端,领导通过IP可视电话即可查看视频监控图像,也可与外勤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外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将现场视频图像实时回传指挥中心。为了方便办公和信息传达,系统还部署了传真系统和短信系统。还部署一套移动车载指挥调度系统,可通过无线卫星与北戴河中心通信,实现了车载移动指挥调度。

价值分析

 实现省-市-县三级指挥调度

系统与省厅总平台进行对接,并在所管辖县区部署三级调度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指挥调度功能。

 “三呼一到” 应急指挥

在紧急情况下,指挥中心可以与值班领导、现场人员、各协调部门人员进行音视频通信,实现信息的“三到一通”,即呼得到、看得到、听得到、连得通。

 融合视频,实现多媒体调度

系统融合视频监控系统、华为视频会议系统,并为外出人员配置专业移动终端。指挥中心可调取现场视频监控图像,并将此视频分发给领导IP可视电话和移动指挥终端。领导IP可视电话和移动指挥终端也可直接调取视频图像。移动终端可将现场图像回传至指挥中心。实现以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地理位置等多种形式多媒体调度功能。

 融合办公电话系统,方便日常办公

佳讯飞鸿:指挥调度通信行业龙头 篇6

财务数据显示,佳讯飞鸿经营业绩在近3年持续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1.57%。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发行21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项”等项目。

行业龙头地位优势明显

佳讯飞鸿是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国防通信网设备器材进网许可证及欧盟CE认证等多项认证,承接了多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参与了指挥调度通信产品标准的制定。公司研发能力突出,已完成了硬件产品开发平台建设,拥有6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22项、已注册或被受理的专利185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公司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和FH-V088应急通信综合接入系统已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从国内外竞争格局上看,目前国内指挥调度通信产品市场,以美国哈里斯、佳讯飞鸿、江西联创、以色列塔迪兰等厂商的市场份额位于前列。而佳讯飞鸿连续多年在铁路、国防、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整体市场份额达到10.4%。并为包括国庆60周年阅兵、北京奥运安保、“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项目、“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工程、青藏铁路建设、“长城2号”国家反恐演习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提供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及服务,具有高认可度和品牌优势。

不仅如此,随着佳讯飞鸿分销渠道建设的不断完善,2007-2009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9.66%和21.20%。从毛利率来看,随着多媒体指挥调度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及防灾安全监控产品等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拉动,公司综合毛利率呈现出上升态势,盈利能力稳步增长。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为满足管理沟通方便、快捷、高效的要求,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各应用领域保证业务运营高效、安全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交通运输的运行调度、国防的作战指挥、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各行业或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组织都需要便捷、高效的通信指挥,都离不开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是其日常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通信设备,被众多企业纳入了信息化投资的重点进行规划和建设,其市场规模随着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的提高也相应增加。2009年,中国指挥调度通信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21.50亿元。在未来3年,随着本行业下游行业经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行业市场的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20%。据数据预测,我国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市场未来2年的总规模将达52.30亿元。

募投项目增强效益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 篇7

无线电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利用成熟的卫星通信技术,建设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包括电话语音、视频会议、数据专线及互联网接入等综合业务,并且可以灵活扩充配备各种网络设备,以全方位满足应急通信的各种需求。

2 建设依据及目标

2.1 必要性

针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应急通信现状,为弥补应急通信手段不足的缺陷,从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完善执行任务水平的角度出发,建设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刻不容缓。近期应着重解决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通信需求,一是为抢险救灾提供可靠通信链路;二是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无线电通信安全保障;三是在重要时期对特殊地区施行无线电管制时,建立安全通信渠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传输的畅通是最根本的要求。在当地光缆或者微波等常规传输手段受到破坏无法解决通信问题时,卫星通信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连接,满足应急通信快速、机动、灵活、可靠的要求,为顺利执行紧急任务提供有效的手段。

2.2 设计功能

通过新建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达到以下目标:

(1)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首先是提供指挥中心、机房、现场指挥部、执行任务的各移动站之间的应急通信。

(2)提供对讲机中继系统,作为现场指挥调度的通信工具,并解决现场对讲机系统设备的充电及维护。

3 建设方案

3.1 系统组成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主要由音视频图像系统、传输系统、电源系统和车辆系统等组成。

3.2 音视频图像系统

(1)采用12路电话的语音网关设备,具备FXS接口和FXO接口。

(2)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车上增加一个视频会议终端,可以方便地接入现在已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只需给车上的会议终端配置好相应的数据。

(3)图像传输系统主要包括无线单兵图传、音/视频距阵、图像录播服务器、车顶摄像头等。

(4)数据设备主要包括IP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

3.3 传输系统

3.3.1 传输系统的配置原则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传输接入方式可采用HDSL、微波、PCM 2Mb/s、光波和卫星等传输方式等。

3.3.2 COFDM多载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地区和山地起伏的野外地区,阻挡较为严重,如何实现快速运动中的高质量视频信号的传输,一直是个难题,COFDM多载波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系统使用的技术称为频分复用正交调制,目前,已在移动数字电视上得到广发应用。

3.4 车辆系统

3.4.1 车型选择

选择的原则如下:

必须选择国家发改委允许改装车辆目录上的车辆,交管部门才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放汽车牌照。

越野性能好,有四轮驱动、有较强动力和较好通过能力的车辆。

选择性价比高、到货期短、维护保养成本低、售后服务好的车辆。

3.4.2 设备装车重量核算

小型车辆以一汽丰田陆地巡洋舰4700为例,由于该车车辆空间(后箱体内部净高1100mm,净宽1 100mm)、承载(拆掉后两排座椅后的车辆净载荷能力为747kg)以及风荷有限,因此考虑采用1.2~1.5m口径的车载卫星天线及风冷便携柴油或者汽油发电机,另外,车内需要安装尺寸为600mm×600mm×950mm以下的1~2个机架,用于安装音视频设备、卫星设备及UPS等。基本能够满足装车要求,载重稍有余量。

3.4.3 车辆厢体

车辆厢体应具有重量轻、强度好、无污染、易修复、结构牢固、不易腐蚀、外型美观等特点。整车尺寸应控制在高3m、长6m、宽2.5m之内,并设置符合有关规定的指示灯。车辆应实现有效的密封,特别是在改装过程中由于安装天线和敷设馈线而破坏的区域,应做好防水处理。车辆厢体外部具有与外部系统连接的接口盘,接口盘上应标明相应的接口类型。同时,接口盘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较好地防雨、防尘。

3.4.4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对天线桅杆(塔)的升降、平衡系统、天线方向(俯仰)调节结构、柴油发电机及防雨顶盖等的自动控制功能。控制系统应可实现在外电突然断电时,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供电。同时,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方式和控制方式、能够明确显示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3.5 天馈线系统

3.5.1 车顶摄像机的安装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摄像机安装在顶部与侧面的交界处,其要求如下:

摄像机应能够在任意高度和方向上锁定以保持平衡,锁定后在不使用地面拉线的情况下应具备8级风的能力,12级大风不损坏,特殊情况使用时可配置固定地面拉线以保持抗风能力。

摄像机及固定装置应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主体腐蚀失效期应大于10年。

摄像机及固定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和稳定性,应满足YD/T5131-2005《移动通信钢桅结构设计规范》。

3.5.2 天线系统的安装

当采用VAST方式时,VAST天线应安装在车辆厢体的顶部。在工作时可通过遥控自动调节对所使用通信卫星的通信方位角和俯仰角,要求的通信方位角能在±90°可调,俯仰角能在0°~90°可调,调节精度不大于0.5°,要求天线能在调节范围内的任意方位及俯仰角下锁定。不工作时要求VAST天线反射面应朝厢体放置。

3.6 车载电源系统

3.6.1 供电设备技术要求

交流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为220V/380V (三相五线),额定频率为50Hz,通信电源设备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10%-15%。频率允许变动范围正负4%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在应急车箱体外设有外接市电接口,并配置外接交流电缆,长度不小于50米;内部电源设备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水密接头要求达到防水6级标准。

车内负载均由UPS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每台UPS都可实现对全部负载的不间断供电。在有交流电源供电时,通过UPS为通信设备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同时在浮充状态下对内部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发生交流电源不正常或停电时,由UPS内部的储能设备(蓄电池)放电,通过逆变器和控制器,供通信设备用电。

3.6.2 电源设备配置

应急车的交流供电系统要求就近引入一路较可靠的220V市电,配置1个交流配电箱,1个浪涌保护器SPD (Imax大于等于60kA)。并配置一台发电机和一台UPS,考虑到海拔对UPS输出容量的影响(详见表1),UPS的容量选择为5kVA,同时为保障在外电停止时,能使通信设备有时间保存重要数据,UPS的蓄电池放电时间按5~8分钟考虑。

注: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时,遵循上表降容使用。

3.7 防雷接地系统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应采用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应选择合理的保护等级,确保必要的保护置信度。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后,公众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为及时了解情况、抢险救灾,各有关部门均在建设应急通信系统。而无线电管理部门,承担了重大活动保障、紧急情况通信、特殊地区无线电管制等任务,更应该建立完善自身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本文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围绕上级部门业务规划,找准现有系统薄弱环节,设计了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该系统选用国产成熟技术,以语音视频调度联网功能为主,使用物力抗毁性强的卫星传输手段,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收集和统一指挥协调。同时,本系统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一是通信手段完全依赖卫星,可增加短波通信系统备份;二是现场调度能力有限,可升级本地组网功能;三是天线的架设对车辆通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将来可考虑搬移式设计。

摘要:本文就无线电管理部门应急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具体需求,结合建设的目标和依据,并考虑到现有的技术,重点阐述了利用卫星通信手段建立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本文涉及到卫星通信基本理论、多载波COFDM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特点、防雷工程、车辆改装技术等,着重分析了VSAT卫星系统、卫星通信体制比较、卫星天线系统选择等,详细介绍了硬件的设计改装工作,并对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与实现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应急通信,VSAT卫星,车辆改装

参考文献

[1]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006.

[2]程韧,蒋磊.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郭建等.基于空基的野外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8.

[4]项海格等.VSAT卫星通信宽带技术的发展.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技术第五届国际研讨会,2001.

[5]YD/T 5114-2005.移动通信应急车载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YD/T 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AS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通信指挥系统 篇8

关键词: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SOA,柔性,工作流管理

0 引言

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通信保障。由于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通信指挥控制系统集成在支持数据柔性集成的同时, 也必须支持依据指挥控制流程的任务重组和系统重构。传统的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固定结构的刚性系统, 无法满足不同通信保障任务编组对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个性化需要。另外, 刚性结构的信息系统也不能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及战场环境常常变化的特点, 缺乏灵活性, 因此, 构建柔性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实施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保障的迫切要求。

1 系统概述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上、中、下3级, 每级由指挥所通信指挥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和通信指挥管理支撑系统3部分构成, 共同形成上下贯通、指挥顺畅的网络化、一体化的通信指挥管理体系, 其系统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 中级通信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各军种作战集团 (群) 指挥部通信指挥系统, 下级通信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各类作战部队通信指挥管理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是各级指挥所所属通信部/分队实施指挥控制的信息系统。通信指挥管理支撑系统是支撑各级通信指挥机构掌握通信保障情况, 实施通信指挥调度的业务支撑系统。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收集、通信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综合计划、信息显示、指挥控制、模拟训练等功能子系统组成。

① 信息收集子系统:自动采集各种网络管理监测设备的网络运行状态信息、自动及手工上报的通信保障情况, 为指挥员提供实时准确的通信保障情况;② 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维护通信资源数据。通信资源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是通信指挥决策的基础数据;③ 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完成信息登录、格式检查、通信计算、战损估计、情况综合等;④ 综合计划子系统:通信指挥人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在通信保障信息的支持下, 完成通信保障计划的编制;⑤ 信息显示子系统:以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 为通信指挥人员近实时提供形象、直观、清晰的通信保障综合情况;⑥ 指挥控制子系统:对所属通信部队下达通信保障指示, 实施通信指挥控制。

2柔性需求分析

为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体系结构、运行、数据等方面应具有柔性特征, 这种柔性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1) 结构柔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规模、作战样式、作战地域等要求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具有伸缩性。首先, 系统规模随通信保障任务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参与各通信保障任务的通信指挥信息系统、通信部队指挥系统及通信指挥管理支撑保障系统以及各系统内部功能子系统不尽相同, 其次, 系统可以集成新的系统以及原有系统, 动态地替换功能构件, 或迁移到其他平台。

(2) 运行柔性

支持组织结构、信息流向、通信指挥作业流程等通信指挥要素的动态调整。首先, 系统要支持多种指挥决策方式, 包括问题求解方法、知识处理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等等;其次, 系统要能够灵活地组织这些求解方法;另外, 求解过程中允许用户进行适当的干预;最后, 系统的运行逻辑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动态可修改性。

(3) 数据柔性

数据柔性的具体形式:① 软件可以挂接不同形式的数据源:数据源可以是文本、XML文本、EXCEL 表、数据库等多种数据源, 这些数据可能存放在本地或网络上不同的位置;② 能够采用多种数据形式进行数据的交换;③ 允许数据结构、数据范围和数据类型的变化。

柔性数据集成可屏蔽不同数据源数据在存储格式、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使用户以一致的方式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4) 系统开放性

系统必须具备系统开放性以保证上述3种柔性的实现, 这种开放性同时为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链接提供方便。

3技术实现

3.1总体技术体系结构

采用面向服务 (SOA) 的体系架构, 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来实现系统柔性。如图2所示, 在面向服务的通信指挥管理体系结构中, 系统中的基础共用、通信通用和各分系统的通信专用软件被包装成各种通信指挥业务服务, 通信指挥工作流管理服务依据通信保障任务要求对服务组件进行流程编排, 实现通信指挥流程的动态整合。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中共有3 种角色, 它们分别是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 (UDDI) 。其中服务提供者负责通信指挥服务功能的具体实现, 并通过注册服务操作将其所提供的服务发布到UDDI, 当接收到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请求时, 执行所请求的服务。服务请求者则是服务执行的发起者, 首先需要到UDDI中查找符合条件的服务, 然后根据服务描述信息进行服务绑定和调用, 以获得需要的通信指挥功能。而UDDI则用来为服务提供者提供注册服务, 提供对服务的分类和查找功能, 以便服务请求者发现服务。

通信指挥管理门户是一个将系统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 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门户。它基于Web系统, 向分布各处的通信指挥管理用户提供通信保障信息, 帮助用户管理、组织和查询与通信保障相关的信息。

通信指挥人员使用计算机终端通过浏览器登录WEB门户站点, 完成用户登录及查询浏览数据、分析报表及指挥决策支持信息, 并进行相关通信指挥管理操作。根据通信指挥业务的需要, 用户也可以从浏览器上下载客户端软件进行安装, 通过web服务, 完成通信保障信息的处理和通信指挥控制。

3.2服务封装与发布

系统中的服务包括适用于各级各系统的基础服务、通信通用服务和专用通信服务。各种服务均封装为WebServices 服务软件包, 使用WSDL向UDDI注册。当通信指挥作业流程需要服务时, 服务消费者首先向UDDI发送查找请求、收集并选择合适的服务, 获得需要服务的位置以及服务接口的WSDL 描述信息, 然后通过SOAP协议从中获得相应的服务。

为便于各通信指挥管理系统独立执行通信保障任务, 各系统既相互关联, 又自成体系。各系统设置应用服务器, 管理维护所需的各种服务。其中, 总部级系统中的应用服务器为主服务器, 负责各基础服务软件、通信通用服务软件的版本管理及发布。

系统中的UDDI具有自主性、自治性、协同性和智能性特征, 并呈树状级联结构。总部级通信指挥系统中的UDDI为根节点。每一UDDI负责本系统服务的注册与查找, 同时, 也负责所辖下级各系统的服务的注册与查找。各级的UDDI级联工作, 下级的UDDI向上级UDDI复制所拥有的服务注册信息。当执行通信保障任务时, 依据通信保障任务对部队编成编组的需要, 对参加本次保障任务的系统/子系统进行组织结构、功能子系统等进行整合与编排, 实施系统重构。重构系统时, 一般可指定原高级别系统中的UDDI为重构系统的UDDI, 该UDDI可动态搜集获取所需的服务注册信息并为重构系统提供注册与查找服务, 从而实现全系统内的通信服务动态更新与使用。

3.3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系统完成通信指挥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 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其主要目标是对通信指挥过程中的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各步骤相关的人力或信息资源等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通信指挥流程的自动化。

工作流管理包括工作流过程定义, 工作流部署, 工作流引擎。针对特定通信保障任务, 先要进行工作流过程定义, 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 然后进行部署;当任务执行时, 工作流引擎读取工作流过程定义, 依据现有的通信服务资源进行作业单元的自动组装, 实现通信保障任务流程自动化流转, 保证任务在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人进行处理。

考虑到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引入智能agent, 针对通信指挥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不足或者请求资源不可用等情况, 由agent捕捉工作流运行时环境、资源和用户三者的语义关系, 通过策略匹配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 保证通信指挥流程的柔性运行。

3.4数据柔性

为实现系统的柔性集成, 各种数据源均被封装成粒度不一的数据服务, 根据元数据结构, 不同粒度的数据服务可以按照需要随意组合, 以满足更为复杂的信息访问请求。数据不再以点对点的方式而是以数据服务的方式获取。这种集成是动态的, 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组织数据的集成方式, 得到不同的集成视图, 实现按需集成, 方便地获取最新的数据。

另外, 数据服务也可以与由其他应用、系统封装而成的非数据服务协同运作, 通过流程编排与管理, 一起完成更为复杂的功能。

柔性数据集成体系结构由数据源适配层、服务包装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组成。其中, 数据源适配层由包装数据源的各类适配器组成。它们遵从标准接口方式编写, 能动态加载, 可独立地为新数据源编写适配器, 并方便地接入系统。数据源的类型不限, 可以是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档等。

服务包装层将数据源适配器包装成标准WebServices, 这样就将对数据源的API访问模式转变为服务的提供模式。该层的服务包装器可同时包装多个数据源适配器, 从而能对来自1个或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 以将其转变为更有意义的信息。服务包装层隔离对数据的访问细节和对数据的逻辑处理细节, 又可以解决并发访问问题。

服务层调度服务的执行, 驱动数据集成的处理。它将数据集成请求转变为对服务的调用请求, 查找适当的服务、绑定服务并调用服务。数据访问层提供相应数据源的内容及格式、与该数据源有关的应用系统、使用此数据源的安全性需求、非功能特征等。它主要负责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 也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以一种标准的方式访问它。

为了解决不同系统的数据语义异构性的问题, 集成框架提供语义服务。语义服务根据数据获取服务提供的数据语义信息, 通过本体推理在不同数据源间实现不同模式间的语义匹配和映射。

4 结束语

本文从多样化军事任务对通信保障的需求出发, 分析了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柔性需求, 说明了系统结构柔性、运行柔性及数据柔性的技术实现。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其技术实现方法还依赖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管理, 同时, 网格服务技术、智能协同技术和智能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系统柔性的提升, 相关技术在柔性系统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峻.公开情况信息搜集分析系统总体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 34 (3) :38-40.

[2]王恒, 刘振宇.基于SOA的动态数据集成框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15 (3) :35-37.

[3]姚志林.基于本体的工作流为中心协同工作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浅析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发展方向 篇9

1 简要对消防信息通信的发展史进行回顾

我们国家消防方面的通信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是在我们国家建立以后, 和世界发达的国家地区对比, 其在技术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八十年代可谓是我们国家消防信息通信发展迅速的阶段。自一九七九年, 一系列专用的火警警力调度台的逐渐出世, 慢慢的一些利用公共电路形式的电话交换机被随之取代。现在大多数的城市采用的都是专用的火警警力调度台这一系列的工具, 通信方面有线这个方向的通信网络已经形成。我们国家首个《城镇·公安·消防·部队·通讯·装备·标准》的出台, 加速了我们国家消防信息通信设备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2 消防指挥通信体系现在情况

消防信息指挥通信体系是通信设备与网络有机结合体, 它涵盖了整个的城区, 其中的环节有, 消防队, 指挥通信中心, 指挥车, 城市的主要保护部门与救灾部门等。所拥有的功能为警力的调度, 决定灭火辅助, 火警的受理等。消防的信息通信可谓是消防对工作中关键的组成, 在保障信息的传递完成, 扑救火灾的任务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 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接警的方式集中的指挥调度系统, 移动通信的设备改善也比较的大, 无线移动通信超过二级的网络也初步的建立, 其通信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大量的增加了专用的报警线路与调度的线路。一些地方还使用了公安部专用网络和电信网络, 使得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大部分都是不用纸进行办公。

可是对于体系的建设当中还有这许多不足:

(1) 接警处警的可靠安全性能不够,

(2) 没有完善的报警电话线路的故障警示和调度的检测线路, 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发现, 漏警, 误警的现象极易出现。

(3) 重视投入硬件而忽视了对软件的开发, 造成系统的实用性能太弱, 接警受理的人还得靠调度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一些通信的设备完全是摆设毫无实用。

(4) 不够强大的管理, 不能及时的更新数据和维护系统的硬件设备, 没有落实好管理的制度, 系统未能发挥出自己的有效作用。

3 消防指挥通信体系发展的趋势

现在迅猛发展的电脑互联网技术, 通信工程, 信息的处理, 让城市的消防信息的通信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健全。它可以达到"接警处理警事电脑化, 智能化判断灾情, 网络化的指挥体系, 自动的下达警力调度指示, 联动的辅助, 实时掌握信息, 标准化火灾的档案。不仅如此它还和自动化的办公互相连接, 联动别的报警台和重点的部门, 实现了消防信息指挥通信所需求的准确, 有效, 迅速, 这是未来消防指挥体系建立发展的目标。详细情况如下:

(1) 原始的指挥平台将朝着多媒体多网络多线路呼叫的中心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原来有单一的技术所完成的操作将朝着技术综合, 功能更多, 更加复杂的方向靠拢发展。还有指挥的中心它不单是对电话进行的报警, 人工的报警, 观望报警进行接受, 它还要受理关键部门的自动火灾报警器, 110的指挥平台传达出来的警报, 来信报警, 更有甚者是信息, 传真, 邮件, 等多方面的火灾报警还可以无限的扩展。

(2) 宽带化的通信信息网络。

(3) 系统的技术主导就是三维度的GIS, 现在伴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尤其利用了第三代的无线移动通信, 让GIS完成对小灵通, 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利用基地台定位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4) 增强移动指挥中心的快速组网能力、现场覆盖能力。

移动通信指挥中心由于其机动灵活性和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 在火场指挥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该指挥中心可以进行火灾现场的通讯指挥、查询和调动全市的消防力量、查询消防资料和现场编制灭火方案, 及时进行现场信息收集、与指挥中心进行信息交换等

总之,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已经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消防通信系统组成模式, 并对灭火救援的科学指挥和整体作战效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建设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将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信息支援能力,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摘要:文章主要对我们国家消防这方面的通信体系发展史进行了回顾, 对消防指挥通信系统的现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在有关科技发展的情况, 对未来的消防指挥通信工程的趋势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消防,指挥通信,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通信指挥系统 篇10

关键词:指挥车,方舱,温控系统,系统性能

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是用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和军事指挥的大型作战指挥系统。其可与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多种交通工具配套使用, 满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响应、移动指挥决策和现场应急处置等需求, 是国际领先的大型现场综合指挥调度处置系统。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作为方舱总系统的一个分系统, 可为舱内指挥人员在不同外界环境下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为舱内通信设备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安装温控系统后, 移动指挥系统即使处于恶劣的天气状况也能全天候工作。基于温控系统在整个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系统的重要性, 研究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移动指挥通信方舱温控系统性能的计算, 为移动指挥通信指挥方舱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从而提高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舒适性, 改善指挥员的工作环境。

1 温控系统性能计算

根据总体要求, 整车使用环境为-20~40℃, 对两种极端工况和温控系统的调节时间进行计算, 从这两个方面来衡量整车的温控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1.1 高温和低温两种工况下的计算

1.1.1 高温环境下的热负荷

启动两台空调制冷10 610 W, 整车的热负荷为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外界环境对车体的传热、车内电子设备的散热和工作人员的散热。保持车内的温度为20℃, 外界环境为42℃, 进行初步的热负荷计算:

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为:

在公式 (1)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太阳直射车顶的照射面积, m2;

E——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正午直射时最高值取1 120 W/m2;

A——车体对太阳的吸收率, 取0.75%.

代入数据, Q1=0.047×1.5×17.86×1 120×0.75=1 058 W。

环境对车体的传热为:

在公式 (2)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车体传热几何面积, m2;

T——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

代入数据, 得到Q2=1.5×80× (42-20) =2 640 W。

Q3为室内电子设备发热取1 000 W。

Q4为操作人员热耗1 000 W, 10个人, 每个人的热负荷取100 W, 所有的热量总和为5 698 W。由于5 698 W<10 610 W, 因此, 载车的温控系统设计满足要求。

1.1.2 低温环境下和热负荷

启动两台顶置空调制热, 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内的温度为20℃, 外界温度为-10℃。车体对外的传热为主要热负荷。不考虑太阳辐射、电子设备的发热、操作人员的发热量和载车自带的暖风系统, 进行初步的热负荷计算:

在公式 (3)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车体传热几何面积, m2;

T——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

代入数据, 得到Q=1.5×80×[20- (-10) ]=3 600 W。

由于3 600 W<4 500 W, 因此, 载车的温控系统设计满足要求。

1.2 温度调节速度的计算

衡量整车温控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计算在指定时间内能否将车内空气的温度调节到指定的温度。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工况。

1.2.1 高温工况

按《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40℃时, 车厢内温度在40 min内降低至的摄氏度数不高于30℃。

整车的热负荷为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外界环境对车体的传热、车内电子设备的散热和工作人员的散热。

太阳对车体的辐射热为:

在公式 (4)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太阳直射车顶的照射面积, m2;

E——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正午直射时最高值取1 120 W/m2;

A——车体对太阳的吸收率, 取0.75%.

代入数据, Q1=0.047×1.5×17.86×1 120×0.75=1 058 W。

在公式 (5)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车体传热几何面积, m2;

T——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

代入数据, 得到Q2=1.5×80× (40-30) =1 200 W。

Q3为室内电子设备发热取1 000 W。

Q4为操作人员热负荷1 000 W, 10个人。

所有的热量总和为4 258 W。

当环境温度为40℃时, 车厢内温度降低到30℃时的冷负荷为4 258 W, 工作时降温需 (4 258 W/9 000 W) ×60 min=29℃, 满足《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40℃时, 车厢内温度40 min内降低至不高于30℃的规定要求。

1.2.2 低温工况

按《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30℃时, 车厢内温度60 min内上升至不低于0℃。

不考虑太阳辐射、电子设备的发热、操作人员的发热量和载车自带的暖风系统, 车体对环境的传热为主要负荷。

在公式 (6) 中:K——车体壁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5 W/m2·℃。

F——车体传热几何面积, m2;

T——车体内外最大温差, ℃。

代入数据, 得到Q=1.5×80×[0- (-30) ]=3 600 W。

环境温度为-30℃时, 车厢内温度升高到0℃时的热负荷为3 600 W, 工作时升温需 (3 600 W/4 500 W) ×60 min=48℃, 满足《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环境温度为-30℃时, 车厢内温度60 min内升高至不低于0℃的规定要求。

在高温和低温工况下整车的温控系统都能够满足要求, 另外对《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中关于整车在高温和低温工况时的温控时间要求也能满足。

2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移动指挥通信方舱的温控系统性能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来进行空调系统的选型或者设计, 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方舱内温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麻友良.汽车空调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张蕾.汽车空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通信指挥系统 篇11

摘 要:在论述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建设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构建的三条基本原则,探讨了运用该系统对学员任职能力进行培训和综合检验的方式方法,并就推演系统应达到的训练自由度和虚拟逼真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讨。研究成果可为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指挥所推演系统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初级指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走向成熟,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获得了稳步提升。在这种背景下,组织综合演练、跨区驻训及实弹发射等大型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指挥作业有效训练平台的问题日渐突出。有必要开发一套适应初级指挥任职教育训练要求的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

二、必要性分析

拟开发的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主要是为适应初级指挥任职教育训练要求。可应用信息网络、计算机和模拟仿真技术,根据分队作战、指挥训练等需求,运用军事运筹学原理和先进作战理论,研制开发“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该系统可由计算机虚拟生成基本火力单元兵力、发射架三维实体等战斗环境,以先进的训练方式和接近实战的训练手段,根据己知或想定的程序和数据来描述和推演导弹分队作战准备、作战实施和作战结束全火力突击过程;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决策、指挥、协调控制能力。该系统开发出来后,既要能够对分队指挥员的协同计划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进行训练,也要能够解决作战指挥教学对抗性、随机性和综合性不足等问题,并能够在综合演练之前全面检验学员的指挥能力,通过发现学员作战指挥能力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在综合演练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三、系统构建的原则

系统的构建应遵循易操作性、易拓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应按照软件工程要求,依据实际对抗教学需求进行军事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开发。系统应以数据库为基础,以虚拟现实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作战指挥过程的模拟和评估,从而满足导弹分队初级指挥员训练的需求。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注重整合资源,建立军事数据库

要以现有的想定数据库、网络资源和武器装备参数等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模拟系统数据库。在综合模拟系统数据库结构框架基础上构筑各个想定数据库及其导弹分队战术行动的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作战指挥训练模拟信息支持的需求。同时,应注意通过构建数据库对各方面的数据进行适时的动态采集。

(二)要建立指揮训练模型,构建软件指挥系统

至少要按二维网格建立导弹分队作战指挥训练模型,从模型轴上分为防敌精确打击、防电磁干扰、防敌特袭扰、战术机动、伪装等建立相应的行动模型,从时间轴上分为作战准备、火力突击和作战结束等阶段建立各自的军事模型。软件指挥系统应由指挥控制、决策支持、态势显示、调调指导系统构成,从而保证训练模拟系统的正常运行,软件指挥系统主要用于学员根据不同的席位,通过对有关敌情、社情及现场态势的显示,对其任务进行准确的判定,利用该系统标绘决心图,确定决心方案,选择具体的作战方案组织推演。调控指导子系统要能够对训练进行导调,对学员的误决策、误程序、误操作出修改或终止,通过该系统各种想定的导入,提高学员在应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案拟制、指挥控制、协调和协作能力。

(三)要建立评估模型,构建软件评估系统

模拟系统要能够对学员的决策指挥过程保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评估,没有公正的评估,模拟的结果偏差就会造成错误的效果,致使训练目的产生偏离。在评估模型的建立上,应依据导弹分队作战原则和特点,充分考虑当前蓝军的作战特点,能够引导学员更好地熟悉未来的作战对象。

四、指挥所推演系统运行构想

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的研制,应为分队作战指挥控制、确定方案、推演预案和作战实验,提供一个“练指挥、练协作、练规范、练战术”的先进模拟训练平台;在系统的运用上,应注意结合《导弹分队战术》、《参谋业务》、《作战指挥概论》等课程教学,着眼充分发挥平台的训练效能,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组训模式,提高教学训练的水平和质量。

(一)利用指挥所推演系统组织网上军官编组作业

军官编组作业是部队研究作战方案、总结作战规律的有效训练方法。该系统可以根据军官编组作业的模式,通过网上协同标图、协同想定、协同计划、网络黑板讨论,最终达到训练初级指挥军官能力素质的目的,是对现地军官编组作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易于保障、训练效果好等特点。

(二)利用指挥所推演系统进行人机对抗演练

军官编组作业制定的各类方(预)案只有到现地进行演练才能验证其有效性,仅凭网上军官编组作业仍难以验证方案计划是否完备和周详。为解决编组作业方案计划缺乏定量化检验问题,有必要进行人机对抗演练。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建成后,应能够依托人机对抗演练,可以进行有效地定量检验方案计划,只需将计划输入系统,即可执行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指挥员还可以实时进行修改、补充计划,通过系统反复运行,比较各个方案的忧劣差异,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方案,进而实现系统人机对抗的功能。

(三)利用指挥所推演系统实施红蓝对抗训练

信息化条件局部战争是多军兵种、多空间的联合战争,对指挥员而言,需要有很强的协调、控制能力,要能够协调友邻单位、上级单位、所属加强部队,实施精确火力打击;能够做到用最小的人员伤亡、最小的火力损耗达到预定的作战目的。指挥所推演系统可以考虑将训练人员分成红、篮两个对抗分队,每一个分队则可按照席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考虑由红蓝方各出指挥和操作两名学员负责实时侦察战场态势,通过网络语言等指挥手段,实时传达指挥命令,随机处置战场突发事件;负责操作的人员根据同组指挥员的命令,实时操作系统,干预系统的运行,实现训练目的。

五、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训练自由度

指挥所推演训练系统要给学员足够的自由度,这是分队模拟系统特点之一。应根据已确定的态势,由学员自由地进行决策,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执行任务,而不是通过训练模拟系统进行限制或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某一个过程或规范进行。这就要求教员引导学员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在资源和力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决策和调整,采取有效的行动去完成任务。

(二)虚拟逼真度

指挥所推演训练系统要产生足够的逼真效果,要能够模拟战术级分队行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推演过程中必须能够以比较真实的方式描述作战背景、行动事件之间的拓扑关系和在时间、空间上的态势,产生对现场理解的处理过程,并能够根据时间变化而作出具有逻辑关系的态势报文。没有真实性训练模拟系统将只能是一种低级而无效果的训练工具,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训练目的。只有具备一定逼真度的训练模拟,才能有助于学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六、结语

从模拟训练装备研制和使用的经验与实际效果来看,研制导弹分队指挥所推演系统,可为学员提供“训练大课堂”、“实战大舞台”和“战术演练实验室”,拉近了从“课堂到战场”的距离,是提高教育训练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平台。学员有望依托指挥所推演系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分析和解决作战指挥中遇到的问题,打下坚实指挥能力和作战运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其,敖正军.军队初级指挥任职培训毕业学员能力等级评定亟待解决的六大难题[J].继续教育,2014,(3).

[2]吕云峰.军校教育现实问题研究教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

[3]潘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4]周鑫玲.发挥专业基础实验室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3,(2).

[5]胡晓峰,罗批,司光亚,张国春等.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通信指挥系统 篇12

1 人民防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

1.1 硬件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人民防空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造成国内指挥通信手段未趋于成熟。如:城市、农村两地的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建设差异巨大;多数省市人民防空通信保障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网等没有完善;车载短波、超短波电台和海事卫星电话的机动指挥技术不达标等等, 这些都是通信网络硬件设施不足的表现, 且指挥手段、通信保障技术落后, 在遭遇特大灾害事故之后往往导致通信信号中断, 造成指挥手段欠缺, 既接不通也连不上, 给应急方案的实施带来阻碍。

1.2 软件方面

因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 导致人民防空技术人员未掌握足够的文化知识, 影响了先进通信技术的运用推广。如:素质偏低、人员缺乏、技术落后等, 都会给应急通信网络建设造成不便。很多防空人员遇到专用软件和系统时不会操作使用, 未能对数据信息科学地采集、处理, 难以把握先进信息技术装备的构造、性能, 使用过程出现信息攻击、技术故障时不懂得如何处理, 这对于人民防空指挥通信信息的传递有重要作用。

2 调整人民防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的措施

2.1 调整通信手段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通信手段, 满足新时期人民防空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的运用, 其全球性、移动性、便捷性等优势更加明显, 弥补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的缺陷, 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有着重要作用。而受到电话、话费等因素的限制, 卫星通信紧急是一种应急通信手段, 一般情况下运用的很少。例:四川大地震后, 汶川与外界的第一次联系就是通过第一支进入当地的武警部队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完成, 整个救灾期间中国卫星通信公司为抗震救灾的通信给予保障, 将350部卫星电话投放于地震灾区, 满足了灾区的通信要求。

所有通信方式里, 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制约则是短波通信, 其属于远程通信的一种方法。不管采取哪一种通信方法, 在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上都远不如短波。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推广使用, 早期传统的通信模式运用不断减少。我们必须要对短波通信运用于应急通信的价值给予重视, 及时配备短波电台用作通信手段。例: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地震救灾中能与各地方紧急调配一批短波电台, 利用通信设备指挥救灾任务, 让想象灾情能及时上传下达。

2.2 调整储备机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灾区急救, 遇到突发情况后需建立应急无线通信设备储备机制以优化通信服务, 这就要求现场具备充足的无线电设备。调整储备机制可以保证救援队伍配备有足够的卫星电话、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 及时和其它人员保持联系。

此外, 还要关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通信力量。如:日本阪神地震、印尼大海啸等灾难急救中,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应急通信为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又如:汶川地震灾害出现后, 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就启用了紧急通讯, 参加应急通讯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达200多人, 迅速收集灾区各种无线电信息, 总共收到100余条情况, 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的工作提供方便。合理优化分配无线电爱好者资源, 把其看成人民防空应急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后备力量, 可以大大降低灾情救治工作的难度, 确保灾区人民的人生、财产安全。

2.3 调整专业训练

定期培养人民防空的专业人才, 为应急通信系统的使用提供人才力量。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应满足战争和平时抗灾应急通信的要求, 重点加强人民防空人才建设工作。人民防空专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到救灾工作中, 时刻做好抗震救灾的准备以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此外, 人民防空专业人员要完成灾害应急组织协调工作, 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 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如:分析城市重要目标损害情况, 了解灾害发生对灾区造成的诸多影响, 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设计几套应急方案, 维持防空防灾机制有效运转。同时, 各人民防空部门应加大平时短波通信的训练, 模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无线沟通能力, 为平时抢险救灾和未来防空袭作战做好准备工作。

2.4 调整指挥设备

人民防空部门在救灾工作中, 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下达的指示操作。不仅要积极构建科学的通信指挥系统, 也要尽快调配好各通信系统需要使用的设备, 建立起高效、稳定、安全的无线应急网络, 给政府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保障。抢险救灾的总指挥部在遇到灾情后, 应尽快熟悉灾区的具体状况, 同时设计安排科学的紧急处理策略, 给后期的救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对于救灾现场收集到的各类信息, 应及时反馈给个部门以正确指导救灾工作。除了要做好通信系统的完善工作外, 还要使用功能齐备的通信指挥中枢对通信系统调整优化, 而通信指挥车则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采用先进的多功能通信指挥车对救灾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指挥车担负现场信息搜集、处理、传递等多方面任务, 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通信枢纽。指挥车能结合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通信等方法收集各类资料, 包括:图像、语音、数据等, 让救灾现场的领导人员可了解灾情。同时, 指挥车还能对现场指挥的超短波通信创造中继, 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很多现代化工业在生产时容易发生化学品泄露事故, 给企业和周围的居民安全造成了危险, 若勘察人员直接进入事发现场则自身安全无保障, 这就要利用卫星通信指挥车参与救灾活动。

3 结论

综上所言, 受到科技、经济、人才、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人民防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还存在诸多障碍。这就需要人民防空部门在指挥救灾时做好协调工作, 不仅要合理分配现场人员, 还要规划好各项设备的使用, 积极创建一个立体的应急通信网络, 让防灾救灾的组织指挥通信顺利进行。

摘要:国防军事是国家十分重视的建设项目, 而人民防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在军事、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的运用极为重要, 直接关系着社会人民生活的安定性。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能给安全防范工作创造条件, 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人民防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民防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华磊, 施建市.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应培养三种人才[J].中国人民防空, 2008.

[2]陈如明.应急通信需进一步提高[J].通信机世界, 2008.

上一篇:电视购物2.0下一篇:高校文化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