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感想

2024-09-19

合唱与指挥感想(精选11篇)

合唱与指挥感想 篇1

经过俩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使我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掌握了指挥的一些基本的指挥动作、极大的提高了我的音乐感知能力、锻炼了我的读谱能力、使我更懂得去欣赏音乐。

感悟音乐就是通过听觉去感受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从其定义看出,音乐欣赏就是用耳去听,并且在这过程中通过联想等的一些思维方式去用心体会出来的对该歌曲或者乐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感悟音乐作品的时候,既可以是单纯的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细细地品尝音乐蕴含的感情。

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感悟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在欣赏音乐时,你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在感悟音乐作品时,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合唱与指挥,更是对音乐感知能力的高要求,不仅要我们能够感悟出音乐,还要求我们能够诠释出音乐,把音乐的灵魂展示出来。在这过程中,小到声部的划分、成员的站位,都是培养音乐素养的历程。

毫无疑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们音乐素养,使我们对音乐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认识,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合唱与指挥感想 篇2

一、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虽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步伐不断进步,音乐学专业也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层面轻视合唱指挥课程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形式单一,教学容量小,对教学实践训练的重视和实际力度都不够等等。有些高校甚至将合唱指挥课程分解为“合唱”与“指挥”两个课程,两个部分常常出现只排练不学习基础知识或只学习基础知识不顾及实际操作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显然这些都不符合合唱指挥这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二、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探讨

(一)理论知识为基础

合唱指挥课程不可能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去实践,《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用九章的内容阐述了合唱指挥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姿势、节拍、起收方法、长音、多声部等指挥方法和组织步骤,具体总结了从基础姿势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未来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系统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进程,保证一个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教育标准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合唱学”与“指挥法”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彼此但也必须能够合二为一。如《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对“指挥法”进行具体阐述,第八章和第九章进行“合唱学”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二者的学习能够帮助指挥者更好的理解合唱的含义并了解“指挥法”中一些操作的源头,为更好的进行合唱指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指挥只能沦为节拍器,但同时缺乏理论知识也无法对合唱内容进行有效的指挥,更无法演奏出美轮美奂的合唱音乐。

(二)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书共九章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本教材特别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阐述如何针对不同的合唱内容来具体指挥的基础性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教材的编排有意的为实践留下大量空间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学习完一课的理论知识,大致熟悉了指挥的某一项操作时,可以进行课堂的配套练习,直接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将实际操作训练一并完成,这对学习掌握合唱指挥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编排,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授课计划。合唱指挥作为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经验积累与艺术感悟。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教材中第八章与第九章的内容在提醒我们合唱是由多数人员组成的,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了合唱指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两章像学生阐述了合唱团的组织机构、演出流程及前后准备工作等,这些都是想要提升指挥者的应变能力。但纸上谈兵是不可能产生具体效果的,必须通过实践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实践。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中能够感受到合唱指挥课程的实践程度,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直接的实践教材使用,因此该课程无法脱离实践只讲理论。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必须成为关键性人物,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实践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安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指挥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合唱,通过这种不断的练习找出指挥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将教材内容分化出各个不同的区块,将实践内容放入区块内同理论知识一道完成学习与巩固。合唱指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的指挥人才,指挥人才需要在岗位上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即课程的目的还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行为。高校应该多注意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育壁垒展开多形式多内容的讲解,如对指挥视频的解析等,实现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三、结语

《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为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全面改革提供了一个教材依据。该教材内容与编排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实践性是合唱指挥课程的关键,无法操作的合唱指挥课程是落后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合唱指挥人才奔赴岗位为社会服务。只有将理论知识打基础,以实践为关键的推进合唱指挥课程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高素质的合唱指挥人才。

摘要:合唱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培养和输送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合唱指挥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是无法完全掌握和胜任合唱指挥,因此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是高校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分析,结合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现状对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指挥,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利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唱指挥学习之路[J].黄河之声,2014,02:40.

[2]姜山.浅谈高师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1,07:80-81.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合唱;指挥

1.合唱

高低各部三音同时歌唱称为合唱。

群体多声合唱艺术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民和宣传群众的作用。它在声乐艺术中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1音色变化极为丰富

合唱声部有男、有女、有高、有低,各具自己独特的音色。混声合唱分为四个声部,每个声部又分成两个组,共由八部组成。女高音声部经常担任主旋律,叫做旋律声部。男低音是混声合唱中的最低音(即根音),叫做基础音声部,因为女高音唱最高音,男低音唱最低音,这两个声部又叫外声部。女低音和男高音是担任中间和声部分的则叫两个内声部。由于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由于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所以在歌剧里,从人物形象来说,女高音经常表现年轻少女,男高音表现小伙子,女低音表现老大娘,男低音表现老大爷。许多歌剧合唱及大型作品、艺术歌曲都是以八部出现,声部的分工名称:第一女高音和次女高音为女高音声部,女中音和女低音为女低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和第二男高音为男高音声部,男中音和男低音为男低音声部。这四个声部,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担任声部齐唱,有时分为二部或三部。八个声部各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多声部合唱的音色极为丰富,表现力很强。

1.2富于表现力的合唱力度及宽阔的音域

在声乐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对比是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带有情节的合唱中,它可以表现出各种戏剧性的冲突。幅度变化之大,强弱手段对比之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力度记号表现合唱的情节。

混声合唱的音域有四个八度(从Lowc-Highc),每个声部都有它的中声区和高低声区,声部纵向听起来是立体感,横向的听起来有厚度,合唱具备了宽的音域,表现手段是极为丰富的。

1.3合唱各个声部具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纯粹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根据声部的数量还分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合唱可分为辅旋律声部、和声性声部、和弦基础音声部、主旋律声部、节奏性伴唱声部和装饰性助唱声部。其中主旋律声部是合唱中的主要声部,在合唱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声部都根据它来决定音量、动态和音乐的起伏。其他声部要让位于主旋律声部,在不损害主旋律的前提下,通过音色、音量的变化,对主旋律起衬托作用。

合唱艺术具备了以上特点,就使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它不仅能表现进行曲和雄伟而有气魄的史诗等大型作品,而且还可以表现各种技巧多变的谐谑曲和抒情、优美歌唱新生活的合唱曲。

2.指挥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音乐作品,二是二度创造。

2.1揭示音乐作品

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揭示音乐作品的重要原则是忠实原作。无论是乐队的乐手,还是合唱队的歌手,都是依照指挥通过对乐谱的研究,对作曲家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所作出的解释去唱奏。以期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展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响构思和塑造的音乐形象等,把静止的乐谱转换为实际音响。通过音响,把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

2.2二度创造

二度创造是指挥工作任务的又一组成部分。不同的指挥者,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审美标准、审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在整个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解释和处理方法上会有显著不同。各自独有的音乐思想和性格特征,都会深深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与音响塑造当中。这种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音乐音响基础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家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并更有利于深刻表现原作创作意图,扩展音乐表现力和实际演唱效果的艺术活动与艺术成果,就是指挥的二度创造。

2.3合唱指挥的责任

指挥对合唱队的组织、训练、排练和演出负有领导责任。

2.3.1组织

无论是受命筹组一个合唱队,还是受聘担任指挥,都应对合唱队的整体负责。如合唱队的宗旨,招生、管理机构和章程的制定,训练和排练,演出计划等。

2.3.2训练

一个合唱队要不断进行训练,才能日臻成熟,胜任不同内容、风格和难度的作品,这个日常训练工作,是指挥的重要职责,包括训练方案的制订,训练方法的选择等。从这方面讲,指挥与队员的关系犹如师生,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向大家解释音乐,提出和纠正艺术上的不足,提高集体的合唱技能。有的业余合唱队如同一所普及音乐知识的学校。指挥还要教给他们基础的音乐知识,耐心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2.3.3排练

是指挥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包括选择曲目,案头工作准备﹙阅读总谱,分析、处理乐曲,指挥动作设计,制订排练方案等﹚,根据排练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排练,领导合唱队逐步完成音乐艺术的再创造等。

2.3.4演出

是指挥一系列工作的最后阶段。平时艰苦的训练和排练,将在观众面前开花结果。要尽一切可能把排练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展示给观众,让听众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美。指挥要关心一切可能影响演出效果的因素,甚至演出场地,音响,灯光,服装等,使演出做到尽善尽美。

3.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指挥是合唱队艺术生命的主宰者,因此必须在思想修养,艺术修养,音乐理论和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合唱指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动作协调敏捷、声音洪亮、言谈幽默等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要求的素质。

(2)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记忆力,优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运用无声的哑剧式的语言与演唱﹙奏﹚者沟通思想和意念的暗示能力。如运用手势、头及身体的轻微摇动以及眼神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4)掌握声乐、器乐知识和技术技巧,切实深入地掌握一件乐器﹙最好是弦乐器,如小提琴或二胡等﹚。

(5)通晓音乐理论,其中包括曲式、和声、复调、作曲、配器、音乐史知识等,以及了解古今中外的合唱、乐队和歌剧的经典著作。

(6)熟悉中外文学、历史、绘画、雕塑、体操、健美等,了解形体美。

(7)具备钢琴弹奏总谱的能力。

(8)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艺德高尚、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果斷。

(9)具有高度的鉴赏力和广博的知识及艺术修养,具有丰富的创造幻想和艺术魅力,能把演员与听众的心灵带入艺术表演的境界。

优秀指挥家成功的奥妙,在于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严谨的作风及非凡的感召力。他不但必须能够非常准确地运用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必须懂得如何使性格各异的队员很好地服从于他个人赋予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创造。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激发、刺激并提出实际的概念,以促使由此而产生的那些新的创造和独特概念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指挥的活动纯粹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指挥看做是体现再现性艺术的一种最富有精神因素的形式。只有内心真正地具有精神因素,并能敏锐地感受和创造性地组织,才能胜任这一崇高的工作。

总之,我们要理清什么是合唱,什么是指挥,指挥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在实践教学中循循善诱,利用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告示音乐专业为成为合格的合唱演员和合唱指挥而不懈努力。=

合唱与指挥的说课稿 篇4

我们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的音乐教材。根据教材我自立设想了一堂《合唱与合唱指挥》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合唱与指挥,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依靠,同时学习,同时掌握,同时提高。。本课主要根据合唱教学和合唱舞台表演的规律,结合指挥法,详尽而实用地介绍了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概念和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习、练习,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体验成为切身感受,从而成为知识。

本课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合唱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合唱、指挥两方面的内容。

(1)合唱

讲解合唱学基础理论:合唱艺术概念、合唱声部、统一、均衡、协调、色调、音准、咬字吐字等;合唱团基础训练的手段与方法;练声曲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的合唱作品的演唱;音乐教育中合唱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合唱作品分析与教学方案的设计等。

(2)指挥

讲解合唱指挥知识:指挥艺术概念;指挥的作用和任务;作品排练的准备工作;合唱团组织与训练的基本方法等。

讲解合唱指挥技术:基本姿势、基本图式、起始与收束、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作品处理的相关指挥技术及乐队指挥的基本常识。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填补了中学音乐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中学音乐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走上后能满足在学习中的需要,确立了地位,树立了信心。

3.教学目标

1)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合唱作品二度创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在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4)在合唱和指挥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通过接触和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5)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合唱的方法,指挥的方法以及合唱指挥的配合协作。难点在于多声部合唱的演唱与声部融合,指挥的技术提升,动作的协调优美以及指挥与合唱团的配合协调,结合统一。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示范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有关与合唱相关的图片导入

(二)教授新课

(三)、思考

合唱指挥教案 篇5

(一)第二节 划分声部

课 时:2课时 授课序号:第2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特点、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对比,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准备:钢琴、教材、歌谱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合唱团的特征

合唱团里有所需的声部,有足够数量的人以及在组织上有特定的体裁,这些还不能使这个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合唱团。合唱团应拥有一个艺术演唱集体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称之为合唱音响成分。

首先,全体合唱人员要善于同时唱,也就是说,所有人要象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一首歌曲的演唱。唱时,在同一时间发出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吸气,完成由快到慢和由慢到快的过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节奏齐。同样必要的是,每一个声部和整个合唱团的合唱人员在作品内容要求的地方能够以同样大声或同样小声来演唱。这种个别人在众人中不突出的本领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响力度的平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力度齐。合唱团的全体成员应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正确地演唱自己的旋律,音调纯正,不跑调。每一个人都善于纯正地演唱,就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调的纯正。这个合唱音响成分称之为音准。在合唱曲中,文学的词具有很大的 意义。合唱团人员如果词读得不清晰,会妨碍听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词与曲在一首歌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合唱人员应特别注意所唱作品的词,发音 1 准确和清楚。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吐字。对作品进行卓越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事先要拟订个别地方的不同力度、不同音响色调,亦即色调变化。合唱的上述特征—— 齐(节奏齐和力度齐),音准,吐字,色调变化——只有在其总和中才能造就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团。

(二)合唱训练

1、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循环呼吸:对于需要超过一口气才能够完成旋律线来说,通常需要使用循环呼吸。这里仅谈一下循环呼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弱进弱出原则:换气前,应该有意识fade out;换气后,有意识地fade in。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合唱队员的声音“冒”出去。

二、元音相同原则:换气前与换气后的口腔状态注意保持元音相同,不要滑向其他元音。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咬字和音色的改变。

三、无声换气原则:尤其要控制住吸气时可能发出的任何杂音,不能让听众发现在交替换气。

2、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三)作品训练《欢乐颂》

1、难点训练: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3、分别用“啊、唔、姆”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四)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

【作业布置】 根据合唱课上的发声练习,思考合唱与独唱的差异。

【课后反思】

合唱指挥研修学习总结 篇6

1、《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谢功成根据民歌改编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作品。此曲为单三部的曲式结构,图式:A+B+A’前奏部分的力度术语为强,要求进入时要轻快同时连贯性要强,律动感要分明,而很明显的节奏感则给人以热烈而又欢腾的舞蹈感受。在指挥这个部分时应注意将音乐放在手腕处,用这个手腕处的点来带动手的指挥状态,使音乐能在手的语言运用上给出轻快而又富有动感的、带有跳跃性的舞蹈般的感觉。

在练习击拍的过程中,手腕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手腕如果不放松,就会造成手指不必要的紧张,也因此会影响指挥动作的美观、大方和感情的表达。在指挥过程中,当手腕放松时向上击拍,则手掌的动作也随之向上,而向下击拍时,则手掌的动作也随之向下。所以在指挥中只有保持放松状态,才能使指挥动作表现得美观而又落落大方。当时我是作为这曲目的指挥,因此对此曲作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而合唱部分这首曲跳跃感较强,所以必须要求合唱队员声音要立起。而且歌词是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因此要突出问和答,必须要求队员们把语气也做到位,才能突出此歌曲的风格。

2.《四渡赤水出奇兵》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第四曲,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用女声领唱及女领众合的形式表现行军路途的艰难情景。随后,用二部合唱及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表现人民群众支援红军的情景,并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旋律欢快而亲切。战士乐观自豪的现实。这部分由男声齐唱开始,然后由男中音领唱,其内容乐观自豪,其旋律风趣幽默,表现了战士们高度乐观的革命精神。最后,领唱与合唱相互呼应,将前面的内容再次重复,直至音乐推向高潮结束。

而指挥部分,因为该曲男女衔接部分比较多,所以必须指挥能更到很到的提示,而且曲目节奏性强,指挥一定要很好控制速度,要不就会越唱越快。特别在后半部分,先有男中领唱,再加上男女高和男女低混合,这里指挥必须要做到指挥手势到位,要有点的感觉,才使合唱队员更有气势可言!

3.冼星海作曲的《在太行山上》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在当时起到了振奋人心、抗日救国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歌曲应处理成坚定、热情的情绪。全曲分为两大部分。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第一部分,开始“红日照遍了东方”用较慢的速度,又要控制音量,音色柔和饱满但积蓄着无穷的力量,好似太阳徐徐升起,这里“红日”比喻党和人民强大的力量,音量应渐渐加强。指挥动作注意不要太大,开始是弱起的起拍指挥动作,从“看吧”起,情绪渐渐激动,指挥动作比开始明显大。到第一部分结束音“场”的延长音唱够时,指挥者给予明确的收拍动作,收齐音乐,顺势给出第二部分开始拍的预示指挥动作。第二部分,从前面的抒情性、慢节奏急转至坚定有力、快节奏的歌唱。开头重复了两遍的“我们在太行山”几个字,要处理得短促有力,指挥动作要与第一部分明显对比,用带有弹跳的、直上直下的动作,但“上”字动作不要弹跳,为使它唱满两拍子。要加大指挥动作来突出这几个字。另外,在这首歌曲中有许多低音声部在高音声部唱长音时的填充音乐部分,如“照遍了东方”、“纵情歌唱”、“太行山上”、“千万丈”等地方需要注意,指挥者一定要在这些地点用单手或双手的起拍动作给予提示,确保进入得整齐。总之,这首歌曲的气势大、对比幅度大,因此指挥动作要简洁大气,对比幅度要大。

合唱者必须根据指挥的手势的起伏而演唱,这就使得曲目听起来不会过于机械化,而是倾听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个性倾诉。

高师合唱与指挥改革建议 篇7

一、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均对世界各国的国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国家教育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 我国进入了现代教育史上最深刻、最全面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同时掀起了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合唱与指挥”一直是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1981年9月, 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大纲草案的通知》, 完成了包括合唱、指挥等在内的中国第一套完整的高师院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大纲。1996年2月国家教委体艺卫教司颁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 在这门专业课程设置名称及课时分配中规定“合唱与指挥”为108课时, 其课时要求仅次于视唱练耳课时、钢琴与伴奏课时、音乐简史与欣赏课时。2004年12月教育部教体艺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该方案建议“合唱与指挥”课程从4学分增加至6学分。可以看出, 我国高师的“合唱与指挥”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并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但是, 目前该课程教学踯躅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 存在很多问题, 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胜任合唱排练和指挥工作。

二、当前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由于传统的“合唱与指挥”缺乏一个整体计划和教学体系,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施教过程中, 通常把“合唱”与“指挥”作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 把合唱课变成了“视唱课”、“声乐课”, 指挥课变成了“体育课”。具体来说, 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缺失“师范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普通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高师的合唱教学课程应立足于基础教育, 其性质应是一门师范性和综合技能性较强的课程, 不应成为一般性的基础课程。但是, 目前高师教学计划中“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设置和目的及内容要求, 有着很大的差别, 各高师范院校对于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着对课程定位的不同理解, 教学内容偏离了“师范性”特点。

2、教材内容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合唱与指挥”相关教材非常多, 但缺乏基本上能全国通用的、适合现今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能够体现师范教育特征的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材。无论是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合唱与指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的《合唱与指挥》, 还是秋里著的《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周正松编著的《合唱与指挥教程》等书籍, 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不十分详尽、全面。

3、专业教师的欠缺

高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合唱与指挥”教师, 而多是由声乐教师、器乐教师或理论课教师兼任授课, 或是由院系选送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 这就造成合唱课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 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

4、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需要

目前, 师范院校的合唱课多是专业合唱团合唱排练的教学模式, 学生以合唱队员的身份被定位于某一个声部, 教师从音准、音色、音量、感情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专业性地合唱排练, 其教学过程往往是偏重近期的演唱效果而忽视长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教学组织。因此, 由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合唱教学法”的系统学习, 他们往往只会“唱”合唱, 而不会“教”合唱, 不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组织教学, 更不能适应将来中小学合唱教学工作的需要。

5、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 由于受专业音乐学院办学模式的影响, 高师的学生多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技巧、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对“合唱与指挥”这类集体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 由于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师普遍缺乏科学的合唱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贯彻师范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 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只要声乐学得好, 合唱不用学一样能唱好”的错误思想, 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学习效率不高。

三、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建议

1、构建适应基础教育的合唱教学内容体系

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应以基础内容为主。另外, 从师范实用性的角度而言, 要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中小学合唱队的组织、训练、辅导工作, 就必须要求合唱与指挥的教学要达到一定的规格,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不断自修进步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适合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的优秀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高师在选编教材时, 应从单声部的齐唱开始, 逐步安排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乃至更多声部的合唱。在合唱与指挥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在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曲目的选编中, 要充分地体现合唱艺术的民族性。此外, 高师合唱与指挥的教材中, 还应选编一些不同时期优秀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合唱精品。

3、加强高师合唱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 合唱艺术的创新教学呼唤合唱教师的创新素质。合唱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 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科学研究的意识, 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4、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要合理安排知识点,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 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教学过程中, 对知识点的安排应讲究科学与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有效地掌握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点, 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研修合唱与指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5、完善配套的辅助教学体系, 突出趣味性

一方面, 要建立兴趣小组、多参加艺术实践、广泛接触作品等措施, 以此确保《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之余, 还应定期安排和举办一系列的合唱作品欣赏讲座, 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会, 观摩优秀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出, 对世界一些著名的合唱团队演唱的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讲解, 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 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力。

合唱与指挥感想 篇8

关键词:高师  合唱指挥  教学  改革与探索

高师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调整目前陈腐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探索出一套新的、高效的教学理念,我们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更要从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改革那些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出一套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模式就像排练一样,把学生按声部分为几组,把要学习的歌曲先唱熟,然后分声部进行练习,学生只是练习了自己声部的旋律,其他声部也不会唱。指挥课也是注重手势也不重视歌曲的内涵,就像形体课一样,看的只是动作。其实,不管是合唱还是指挥我们都要先对歌曲的歌词、创作背景、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做个了解,才能感受到歌曲的表现风格。再对声乐、乐理、试唱练耳、和声、曲式等做个分析,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歌曲的特点,使学习者把音乐知识和具体歌曲相结合,才能感受好音乐,进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

在合唱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单单把歌曲教会就万事大吉,还要帮学生全面地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织体特点,再从演唱的角度掌握合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在指挥教学中也不能只是教会不同拍子的图示,还要注重学生的节奏感训练,音准训练,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音乐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把合唱和指挥分开学习,使之合唱和指挥形成脱节,在合唱课堂上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歌唱、站排,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合唱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从指挥者的角度对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做全面的学习和纠正。因此,我们应该把合唱课教学内容与指挥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合二为一,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双向的、综合的交流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体验到从合唱队员到指挥者的角色互换,能够体验到指挥者和合唱者真实感受,通过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和指挥的和谐、均衡、统一之美,作为合唱队员不仅学到了合唱的排练方式和方法,还体会到指挥者给予的各种启发、暗示,把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可以说这种新型的综合教学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很快胜任工作,使指挥和合唱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教学中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在曲目选择、声部编配、排练演唱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各个声部的排列要区别于专业合唱团的固定声部的排列顺序,演唱高声部的学生与演唱低声部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互换演唱声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演唱高声部歌曲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演唱低声部歌曲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在乐曲的指挥方面,教师不能单一的教授指挥图示,要根据乐曲风格的不同把指挥图示与作品风格结合起来,增加指挥者的音乐表现力。作品缓慢、流畅的乐曲,指挥起来就要轻缓、平稳,作品豪放、有振奋特点的乐曲,就要把动作做得急促、有力、动感,要把指挥图示与音乐作品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对音乐的表现力。要想上好合唱指挥课,不单单是聆听合唱的声音效果,还要看是否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在美。

音乐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乐曲风格豪迈奔放,有的乐曲风格温柔婉约。豪放的音乐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歌曲唱在我们的心里,听在我们的耳中,让我们感受到乐曲的风格示气势轩昂,豪情万丈,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婉约的乐曲如《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一曲听罢,美丽的荷塘夜景展现在我们目前,令人柔情似水,回味无穷。因为音乐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在聆听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形象和音乐感情。

有了这种对音乐的感受,证明我们的学生已经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如何表现音乐了。如何表现音乐,每个人表现音乐的方式不同,也是每个同学内在的表现力展现的过程。他们会把这种对音乐的体验,表现在合唱和指挥的过程中,也就是合唱更有深度、有感情,指挥更有内在的美和肢体的美。这种表现音乐的过程不能是生硬的、模式化的,而是在对音乐作品有了极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由心里到外表的、由浅入深的、由实践到创造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思想。

四、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师音乐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授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是合唱指挥的演唱方法和指挥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服务的,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出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去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卢晓进.论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J].大舞台,2011,(10).

[2]姜山.浅谈高师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1,(07).

[3]王爱春.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23).

作者简介:

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专家们朴实的教学态度,他们没有班门弄斧的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就合唱训练中最实际的问题一一做以解答。邱孝胥,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合唱联盟会员,福建省合唱协会会长,福建省歌舞剧院常任指挥,福州大学、福建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省音协室内合唱团团长兼首席指挥,省老干部合唱团艺术总监兼指挥。他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合唱指挥的基本拍和变化拍子指挥方法,他风趣的讲课风格,让我们在紧张的培训中度过了非常轻松的2天多的时间。邱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合唱没有我,只有我们。”曹丁——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现任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常任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曹丁老师浑身散发着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光芒,他对艺术及教学的严谨态度,在当今充满浮躁之风的社会里尤为显得鳯毛麟角,我有幸能听到曹老师的讲课非常的高兴。这次的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增强艺术修养。特别是让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买了一把好琴,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调试,那它流淌出来的音乐肯定是牵强而又不尽人意的。

同样,一个童声合唱队,如果没有指挥精心调试那几十种各具特色的童声,又怎么能获得优美而又和谐、统一的声音呢?而且,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练习也同样需要一步步精心的调试过程,这样才能为一个优秀的童声合唱队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来调试合唱训练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从而最终达到明亮而又优美、统一的声音呢?

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成败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想也容易不集中。而合唱队的人数一般都要在60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学生肯定心不齐,六十个人就有六十种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或者训练开始了,人却到不齐,这更是训练中的大忌。因此,新队员一加入,就要规范好队员的行为: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每个队员心中都要把团队精神放在第一位,杜绝自由散漫的坏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以后合唱队员之间良好的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作为老师,也应在各方面身先力行:认真备好课,上课语言表达清晰,不迟到、不请假,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而起到表率的作用。解决好了合唱队的纪律问题,训练一开始,同学们在发声练习中就能做到:心齐而气息平稳,讲授的发声方法领悟快而声音和谐。这样就提高了合唱训练的质量。

每个人的声音都各具特点,在训练中既要看到儿童发声方法与成人发声方法原则上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到儿童声带的生理特点:气息浅、声音稚嫩、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导致合唱中出现整体声音的不协调及音色的不统一。

如何调和不同音色之间的矛盾呢?

首先:气息的调和在合唱气息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好正确的站立姿势。然后给学生作示范:用腹式呼吸闻远处飘来的花香,停顿一秒后,再缓缓地呼出;或用双手斜拿着歌纸,用控制的气息即腹式呼吸法对着纸角均匀的吹气,而且要使纸角的振动保持一致的频率,不能一会儿弯一会直。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然后逐渐使学生达到气流平稳的目的。然后再用“呜、噜”等容易使声音达到和谐统一的母音来练习歌曲。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歌曲的各种力度变化的训练。

其次:真假声结合的训练,童声合唱训练,在练习气息的基础上更应着重于真假声结合的训练,这样的歌唱不但音色柔美丰满、音质清晰干净,而且发声动态轻快灵巧,强弱变化也运用自如,声音明亮而不喊叫,柔和而不虚弱,而且宜于协调统一。在训练中,运用以假声带头声的科学方法。先让学生尽量打开并放松牙关,然后找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多次练习。感觉找到后,就让学生在高位置上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化方法朗读歌词,激发了学生模仿的兴趣。然后用气息深位置高的方法来发声练习,再引入歌曲教学,从而使歌唱的声音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合唱队指挥,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总结自己的排练实践,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要求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那么在不懈的努力中,合唱中所要达到的和谐而又柔美统一的声音,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合唱与指挥感想 篇10

杨柳雪镇中心学校 李雷年

2015年5月28日,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合唱指挥培训班》,听了况守信老师的精彩讲座,真是受益非浅,现简要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与众人分享。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况老师朴实的教学态度,他没有拿讲稿,而是就合唱训练中最实际的问题一一做以解答。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指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指挥时,动作幅度要小,讲究吸呼接合,手势要明显,注意句子的呼吸,在讲解过程中,教授亲自带我们做示范,并让学员走上讲台进行指挥,纠正错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员提出怎样处理歌曲的呼吸问题,教授利用长呼、短呼这种训练,使此问题迎刃而解,博得全体学员的掌声。同时他因材施教,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从小学教材出发,带领学员们从基本做起,从简单处入手,边唱边指挥,学员们激情高涨,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中小学合唱指挥在学校合唱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小学合唱指挥是学校合唱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导师。因为他直接参与并领导合唱队的选材———排练———演出的全部过程。因此,一个学校合唱队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与指挥者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可以说,合唱指挥是中小学合唱队的‚灵魂‛。中小学合唱指挥的任何一项任务,均是与合唱队员们共同完成的。了解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了解各位学生的艺术修养、趣味以至情绪,从中吸取工作中的灵感与热情。除在排练时进行各种技术方面的严格训练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与发扬校合唱队的潜在的艺术才能,调动合唱队员的艺术创作热情,培养表演能力,同时我也了解到指挥者良好的体态和手势是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重要保证。很难想像一个处处令人发笑的指挥能让参与演奏或听众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美。在这里所说的体态是指:排练时能使演奏员立即明确指挥意图的形体状态;演出时又能让观众欣赏到与音乐形象完全一致的表演。

1.站姿 — 站立时放松,挺胸、收腹,两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左脚可以微微向前,以保证行动自由。

2、坐姿 — 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的位臵,身体直立;两脚分开;左腿可以微微向前。前臂微微弯曲,双手向前方伸出,与肩同宽。

3、手位 — 音乐开始信号手抬起时微微弯曲,上肢离开体侧大约30度,前臂与身体成垂直方向向前平伸,手掌一般保持握球的状态。

不论何种体态,最核心的部位是‚ 歌唱状态 ‛,即必须始终保持兴奋的面部表情,两眼时刻处于与合唱队员一起进行歌唱的心灵交流状态。指挥的面部表情十分重要,也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心灵集合,要在你的脸上;特别是你的眼神里体现出来。这样又可以节省手上的‚废话‛;而转向更多的‚气质指挥‛。合唱队员的乐器是他们的‚嗓子‛,这个特殊‚乐器‛质量的优劣,决定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而合唱指挥的体态、指挥时的歌唱意识,直接影响着歌者的情绪。他说:‚在我们练习上述所有的挥拍技术时,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 — 用你的面部表情,传递音乐;传递你的要求;帮助大家保持激情。‛

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 篇11

【关键词】 合唱指挥;案头工作;音响观念;排练计划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案头工作,据《当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出版)解释是:“导演、演员对剧情分析、演出场景、角色的表演要求等所做的文字工作。”指挥就像一个导演一样,通过研究作品来设计排练的全过程,直到作品完成演出。由此可见,案头工作是一个指挥完成作品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完善的案头工作,指挥就可能在排练中毫无计划,甚至误读作品、曲解作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合唱活动主要还是群众歌咏的形式,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以革命歌曲为主,歌谱也主要是简谱,因此指挥在做案头工作时只要能够分析歌词内容,简单地研读总谱就可以开始排练了。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总量不多,而且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同一种风格。而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合唱艺术开始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合唱作品蜂拥出现,合唱指挥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合唱的案头工作。著名的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先生在他的《合唱学新编》提到的“有关合唱作品的选材、准备、排练及演出的一些建议”就是对指挥的案头工作的要求。而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编著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合唱》一书中,在每个作品前均附有“参考提示”,对作品的背景、作者、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作了简要的阐述,尤其对作品中的难点、排练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以及排练的方法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提示,这为指挥者提供了一个案头工作的基本范本。本文根据两位大师的要求,结合笔者在合唱排练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同时针对当下合唱比赛和演出的要求,对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提出一些新的理解。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至少应当包括作品分析、总谱研读、风格定位、排练计划、指挥设计、演出编排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作品分析

指挥对合唱作品的分析,不仅仅是了解词曲作者那么简单,首先应当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基本情况、歌词的中心思想,最好能理解词曲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思想,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基本风格。如果是中国作品中有关少数民族的题材,还要有意识地了解甚至分析少数民族典型的音乐特征,例如具有蒙古族音乐特点的作品《八骏赞》、具有藏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天路》以及云南著名作曲家刘晓耕创作的《水母鸡》、《撒里啰》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现在不少合唱团参赛的作品,但是如果不能把握作品中民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包括语言的特点,就无法准确表达作品。其次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特点。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创作的不少现代合唱作品,在曲式、调性、和声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比如甘霖的《雪域向往》有很多处是“泛调性”和“无调性”的结合、4/4拍和4/8拍的纵向并行,而且没有再现部;又如曹光平的《天湖纳木错》中有大篇幅的自由化的无小节、无节拍的设计,快速多变的节奏型,甚至有十二音序列结构的技法运用。这些都对指挥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总谱研读

总谱研读,英译为Score Reading,这是指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合唱的总谱研读与交响乐的总谱研读一样,一般都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用眼睛“阅读”总谱,把谱子当中的旋律读出来,因为当今的合唱作品极少是用同一个声部从头到尾演唱下来的,旋律可能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因此可以先把旋律划出来,熟悉旋律的基本线条,掌握其乐句和情感的脉络,并把它完整熟练地演唱。第二个步骤就是在钢琴上把合唱总谱弹出来,想象总体的合唱音响,感受作品的和声进行,建立准确的作品结构概念。在弹奏总谱时可以左手两个声部,右手两个声部,也可以左手一个声部,右手三个声部。合唱部分弹奏完成后,指挥对作品就有了总体的音响概念,此时必须对作品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如果是有钢琴伴奏的作品,此时就要找两个人来用双钢琴完整演奏作品,一个人弹钢琴伴奏,一个人弹合唱部分。因为合唱的钢琴伴奏也是作品的一个声部,它与合唱的演唱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有的合唱作品中的某个乐句或乐段甚至由钢琴担任主旋律,合唱为伴唱,因此用双钢琴演奏合唱作品才能准确表达有钢琴伴奏的合唱作品。第三个步骤就是背谱,只有准确地把谱子的每个声部都背下来,才能在排练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著名指挥大师严良堃曾经说过:“指挥要把谱子装在脑子里,而不是把脑子装在谱子里。”

三、风格定位

在分析完作品并认真研读总谱后,接下来就要准确定位作品的风格。对西方合唱作品首先要明确其是哪一类型的作品。古典作品、流行合唱、歌剧合唱、现代作品以及后现代作品对合唱的音色、音响感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同是古典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也有较大的差别,如中世纪的合唱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作品的风格就不同。中国合唱作品更是要区分它们是艺术歌曲、民歌合唱、现代作品、流行合唱,还是原生态的合唱,因为它们对演唱的声音、情绪的表达、舞台的表现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主旋律题材的合唱作品要求声音高亢明亮、情绪饱满激昂;艺术性较强的作品要求声音轻柔优美、声部和谐均衡;民歌合唱类的作品则要求声音具有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舞台表现上更具有民族特色,比如穿戴民族服饰或运用少数民族特有的伴奏乐器等等;而流行合唱则更强调丰富的舞台调度与表演。现代合唱作品则更多的是多元文化风格的一种拼贴。比如,南开大学合唱团演唱的《盛世梨园情》把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等形式加入作品的表演中,是戏曲与合唱的一种结合;而该团演唱的另一首作品《天地太极》则把中华武术与中国书法艺术拼贴到合唱作品中。由此可见,当下的合唱作品可以说是五彩斑斓,作为指挥在排练前准确定位作品的风格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只有把握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选择适合作品的音色特点和适宜作品的舞台表演,当然这对指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排练计划

指挥的排练计划是为一首作品的完成拟定一个总体的规划,既要有时间的安排,又要有内容的安排,同时还要预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指挥的排练计划要详尽而全面。如果有演出或比赛的任务,则要根据时间进度的长短做出适当的安排。而具体到每次的排练都要有详尽的计划,要把对作品的分析、总谱的阅读以及风格的定位融入到排练计划中去。排练中作品的教唱、学唱、分声部练习、合成、细排等这些步骤也都要列入到计划中,但更为重要的是合唱的声音训练这一大块的练习需要认真地规划,并保证训练的时间。合唱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门类,首先应对声音有要求、有训练,因此合唱的声音训练在每次的排练中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安排,通常一次2小时的排练,至少要有45分钟到1个小时的声音训练时间。具体安排建议如下表:

训练项目时间安排要求

热身运动5分钟活跃歌唱器官

基础声音训练10分钟调整歌唱状态

呼吸训练10分钟气息控制

与气量扩张

节奏训练5分钟结合作品

音准训练10分钟旋律音准、

和声音准、

大小二度

共鸣训练10分钟高位置、统一、

产生泛音

色彩训练10分钟结合作品风格

合唱声音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每次排练时要能够坚持不懈,并保证足够的时间,同时要给每个合唱队员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使他们坚持“听合唱”的意识。

五、指挥设计与演出编排

指挥的设计是保证排练顺利完成的一个前提。每个作品在排练前指挥应对左右手的分工、预备拍的打法、与钢琴伴奏的配合等等做一个充分的准备与设计。要在排练前与钢琴伴奏老师和合唱队员进行沟通,让大家明白指挥的意图及其对作品的处理方案,要设计好指挥动作,特别是关于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同时要在乐谱上做好标记。预备拍的设计尤为重要,指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示,预示得准确才能让合唱队员准确地演唱。而且指挥的动作要一致,不要每次排练都不一样,这样会让队员不知道哪次是对的。

演出的编排有两块的内容,一是对正式演出前走台、彩排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演出场地的音响效果提前评估,因为音乐厅与剧场和广场的音响效果不同,这就需要指挥对合唱队演唱的音响适时调整,因地制宜地创建最美的合唱音响。另一方面是对合唱队舞台表演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听合唱,合唱艺术同样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合唱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城墙式”、“队列式”的队形,可以有许多种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的合唱,已经把民族舞蹈与合唱结合,甚至把民族的生活场景也搬上舞台。当下的合唱表演在追求声音美的同时也在追求舞台表演的美,如今没有任何表演的合唱已经很少了。因此指挥也要设计合唱的队形、动作等等,当然也可以请专业的舞蹈老师设计一些合适的表演。不过,合唱毕竟是唱,也不能以表演为主,而忽视合唱。

由此可见,指挥的案头工作是非常繁琐和细致的,它对指挥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有较高要求的。一个好的指挥必须具备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声乐、中西方音乐史、指挥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文学及表演方面的知识。总之,指挥在排练之前充分的案头工作将会使整个的合唱演出有条不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挥大师马革顺先生说过:“对作品进行深思熟虑的计划、安排和对作品进行充分详尽和深刻的准备及研究是指挥必不可少的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上一篇:x中开展“四建两创”活动的情况汇报200下一篇:就业保障协议书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