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素质教育

2024-11-25

合唱与素质教育(共10篇)

合唱与素质教育 篇1

校园合唱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 在合唱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形成协作、自律、条理清晰等优秀品质。对于开放式的大学生活, 合唱让学生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之外, 更增加了学生组织策划能力, 好的作品更是一个集体凝聚力的完美再现。

一、对当下高师合唱教育现状的思索

(一) 合唱教育是当代发展的趋势所向

当下学科交叉的教育现状要求合唱这种综合类艺术形式广泛开展, 高教音乐教育在多年来在探索与积累之后, 也在自我更新中发生着改变, 这是当今高校音乐教育成功的原因所在。新的高校音乐教育的观念让高校合唱音乐教育的定位日渐明晰, 凸显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主体地位。教材内容的扩展, 让高校音乐教学方法自我更新, 也提高了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科学细致的教学体系加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是高校音乐素质的保障, 而高校合唱活动的展开和实践, 使这些理念和革新融会贯通。而合唱教育也是音乐教师体现人生价值和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 这是一个双赢的事业。

当下的高校合唱教育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音乐人类学基础上以实践为中心触及多元化、本土化的合唱作品。这些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改革教学手法为辅助,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愉悦感, 让艺术审美回归到学生主体。

(二) 合唱审美观念与评教思路逐步更新

在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确立基础上, 艺术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但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 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媒体、多元传播的社会环境下, 引进外国新教学法和更新高校音乐教育理念也刻不容缓。以往的合唱学中认为, 很多人分几个声部加上一个指挥, 就是一个合唱作口, 对学生没有量化式的要求, 使得这种活动开展之后效果不明显。这种只重结果不关注演唱和听众个体的做法, 在当下高校合唱艺术教育中得以改善, 对于声部、音准、节奏等这种音乐的缓急、疏密的基础性追求, 转向了更具质感的训练。宏大的场面和音量, 只是厚重情感的物化表现形式, 在表演处理上加入持续低音、增加和声的作法会让感情更有层次感。在高潮处除了重音、快节奏和高音区的旋律之外, 还要有厚重的低音区支撑、线条清晰的中音区描述音乐事件, 在对演员的歌唱上要求放而不白、厚而不闷, 这样的高潮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持久绵长。音乐如诗, 合唱则是赞美诗, 是众人为一种心情的呐喊, 有放纵更是包容, 而合唱的音色更像一幅立体感强烈的3D画作, 真实、动人又不失优美。在高校合唱体验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熟悉人声之间的和谐把握, 还要学会人声与器乐“和鸣”的能力。大学合唱教育过程中要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 这是学生直接从合唱活中受益的保障。在合唱活动开展, 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的审美自觉性。教师专业细致的指导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便捷地收获感悟, 而客观、中肯的评价刚会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认识错误的重要性。

(三) 合唱艺术让教育从音乐转向人

20世纪后半叶, 国内外教育界发起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的改革浪潮。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 围绕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摈弃了传统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教学法, 转用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一场关注个人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革命, 诸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德国的音乐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英国关注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都是为学生自我能力的充分体现而做出的改革, 让每一个大学生的表现成为一个享受过程。这场改革落实在合唱教育中, 是让从培养喜爱合唱音乐的兴趣开始, 在提高学生的自律、表达能力的同时, 提高其专注、协调素养, 这些转变都表明, 关注教育成果首先应该关注音乐的第一主体——“人”, 将教学目标从“音乐本质”转向“人本质”。

二、合唱艺术中的教育塑造

(一) 合唱教育让个体走向奉献

常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从音乐中找到勇气和信心, 因而成为文化修养、情感素质的重要标志。而合唱艺术正是将人声置于宠大的音乐体系中, 寻找整体性的奉献感。在较大型、完整的合唱艺术中, 除声乐表现形式外, 还包括时代性的创作技巧手段、伴奏的音乐形式、作品体裁相对应的乐队配置等等因素的参与, 对表演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 在这种表现方式中有着个人的奉献精神。正因如此, 合唱艺术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比器乐更直接细腻, 使观众与表演者之间更容易建立起共鸣的桥梁, 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合唱培养下的纪律性是没有争辩意识的, 合唱教育要求音乐作品表演时旋律和节奏精确, 个体无条件服从整个作品体系。与此同时, 表演者在进行合唱艺术表演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音乐创作, 在这个全新的创作体验中培养了听觉的辨析能力和音乐多重思维能力。因而每一次好的排练或演出, 都是难得的精神享受之旅, 合唱艺术魅力展示的同时心灵得到了升华。

(二) 合唱教育让说教成为自觉

合唱审美教育能够打动人的灵魂和引出精神, 合唱审美艺术的普及让社会和谐更具体。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德国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 宗教改革的歌曲是宗教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合唱中, 对于艺术和谐与美的追求自觉形成意志, 是众人统一的、自发性的, 它比行政的约束更有温情和说服力。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让学生在合唱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认识能力, 在对作品严谨、出色的演绎中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康德认为:“要使受本能驱使的自然人转变为能够自觉运用社会规范来支配行动的道德的人, 不能单纯依靠道德规范来约束, 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对美的追求, 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 使人摆脱自然欲望的束缚而变得富有教养, 从而塑造出‘文化、道德’的人, 并由此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因大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 所以合唱艺术教育让“教育”的说教整合在音符中, 让冰凉的警告化作温情抚慰心灵。而合唱艺术的审美也以全新的姿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领域, 并左右着人的观念和日常行为。

(三) 合唱教育能够体现人文关怀

当代高师教育中合唱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了给学生提供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机遇外, 更是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和乐观精神。合唱艺术审美和实践, 内在充实人的情感世界, 外在提高学生气质, 让学生智力多元发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塑造自我意识时能够保持积极的良好心境。在合唱实践中多人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与环境的统一, 学

浅论大学生热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刘华安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大学生热爱流行音乐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主要原因, 由于流行音乐具备的时代性、文学性、情感性、新奇性、美帅性、易学性, 让大学生对流行音乐如此热衷。同时自己身为大学生的一员, 也希望我们这些大学生能正确的接收流行音乐, 吸收精华, 去掉糟粕, 让我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音乐;原因

当代的大学生, 都是一群充满活力的“80”“90”后, 他们都喜欢追赶潮流, 所以任何时尚的东西都使他们产生好奇心, 并在以后热捧它, 时尚的音乐也是如此, 现在的大学生都钟爱流行音乐, 那么他们为什么钟爱流行音乐?现在社会是流行音乐高速发展的时代, 音乐人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歌曲, 也造就了一个个星光闪耀的明星, 这些歌曲有的优美动听, 有的火爆热烈, 有的高亢激昂, 有的低沉婉转, 凡此种种, 都有一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使你不得不陶醉其中, 比起古典的高雅音乐更具有流行色彩。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音乐艺术门类充实着大学生的心灵, 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等众多音乐门类, 使得大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欣赏与消费, 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迅速、有效和广泛。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大学生迅速成为了追捧各种音乐的一员。流行音乐成了学生最热捧的音乐种类之一。

对于大学生为什么钟爱流行音乐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流行音乐的时代性吸引大学生

所谓流行音乐往往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都在发生着改变, 这种改变总是伴随着时代的气息。所以流行音乐有着过时与流行之说。大学生热爱的流行音乐一般都是与他们同时代的能产生共鸣的音乐形式相通的。大学生是最能反映时代的前沿的人群之一, 无论社会发展到了什么状态, 他们的接受能力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捕捉时代的特点, 接受并适应。

二、流行音乐的文学性吸引大学生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 歌词的魅力是不能磨灭的。流行音乐的歌词大致反映的内容只要以爱情文学为主, 社会文学为辅。大学生是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一般比平常人的文学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要强。歌词往往是很直接或者隐晦的歌唱感情的内涵, 大学生能够很快的捕捉并深刻的理解。很多大学生都热爱文学, 文学中的绝大部分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描写, 人伦或者天伦的关系, 往往是最受重视的, 当然在现在, 大学生越来越对社会现象感兴趣, 对国事天下事都有了解, 所以现代文学所反映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情感大学生都是能够接受的, 何况是艺术化的歌词文学。

三、流行音乐的情感性吸引大学生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生理状况正是产生情感的最热时期。对异性的吸引和喜爱是天生的, 在于异性之间的交往中, 大学生自己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往往又容易被诗化。流行歌曲中的歌词经常会反映这种男女之间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人的思想与歌词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共鸣, 喜爱的必要因素就已经存在了。大学生通过各种流行歌来抒发自己各个时期的不同情感体验, 有时欢乐, 有事沮丧, 有时悲伤, 有时疯狂。流行音乐总是能够在最佳的时机出现, 或者说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有了新的情感表现, 想唱歌的时候, 总是能够找到与之情感对应的歌曲, 并且有事那么的贴切, 所以没有办法不喜欢。

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拥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合唱审美中, 对人生真谛的质问, 正是对人文关怀的关注。这种关怀在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自由与平等, 是一种宗教性的终极关怀, 具有神圣性。让人与身体、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 正是宗教和音乐的最终目的。融天、地、人、神为一体, 超越了个人的情感

四、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大学生

流行音乐中音乐表现的元素是多元化的。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电子音乐与传统音响的碰撞,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这些都充满着新奇。大学生天生就对新生事物感兴趣, 凡是出来的新生事物无论好坏, 总是先拿来再说。这种强烈的拿来主义也推动大学生时代性的动力。新奇的东西往往有表现为高科技, 所以这与大学生这个时候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不谋而合, 这也是潜意识中的对科学的热爱的表现。

五、流行音乐歌手的外表吸引大学生

由于市场化的流行歌坛, 歌手的高富帅是少不了的。要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 外形是第一印象。唱片公司总是能发现并培养出很多帅气或者漂亮的歌手, 根据歌手来培养出一大群粉丝, 有了固定的人群的追捧, 就不愁销量。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人都喜欢美的东西。大学生容易在感情最容易触动的时刻, 出现这些漂亮帅气的歌手, 往往就能够满足他们的心里对美好的最求, 也希望自己的追求者有这样的条件, 要是没有, 歌手的外形与内涵就会成为大学生的美好的憧憬, 成为人生奋斗的目标, 当然有时有点盲目过分的追求, 但是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爱美的事实。

六、流行音乐的易学性吸引大学生

我们经常在讨论一个问题, 就是大学生为什么总是喜欢流行歌曲比喜欢古典音乐多, 其实很简单, 除了以上的各点以外, 容易学唱是很重要的。人总是有惰性的, 容易的东西能够很快被人接受并传唱。流行歌曲不像古典音乐, 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才能获得一定的鉴赏或者演奏的能力。流行歌曲的获得是不需要任何门槛的, 只要你不是哑巴就能够学唱, 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 朗朗上口, 旋律节奏简单, 歌曲意境通俗易懂, 所以不仅仅是大学生, 就是小学生都能很快的接受, 所以流行音乐能够吸引住大学生这是很关键的条件。

虽然刚才论述了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但是, 不一定这都是好的。前面说到大学生是受高等教育的一代人, 要有清晰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 不能够盲目的跟风, 否则就与常人无异。由于大量的商业的成分迅速渗透到流行音乐中, 现在有一些流行音乐向低级趣味发展, 简单乏味的旋律, 低级淫秽的歌词, 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生心健康, 那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音乐呢, 这是以后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我们需要利用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引导, 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正确评价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尊重并引导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 加强对不良流行音乐的监管, 多渠道多手段的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这些都是良好的方法。

学校各方面的正确引导, 使我们大学生多接触一些高雅音乐, 多去听一些艺术家的演唱会或演奏会, 这对提高自身的修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只要正确选择好音乐, 既能满足自己的喜好, 又能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让当代的大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来适应学习和生活。

倾注关爱于全人类, 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自己以外的他物。

以普及教育拉动合唱 篇2

回顾三年来的协会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抓主题活动,扩大合唱协会的影响力,推动全省合唱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我们结合实际,先后策划、组织开展了排演《黄河大合唱》、千人合唱《长征组歌》《牺盟大合唱》等经典合唱作品的活动,举办了2005年、2006年省城合唱交响音乐晚会。

二是抓普及活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合唱组织的艺术合唱意识。

为了尽快提高山西合唱艺术水平,我们从基础做起,为合唱活动搭台,为合唱团队创造交流空间。2006年3月份举办了“三晋之春”合唱音乐会,有来自全省的13支合唱团,800余人参加了演出。2007年5月举办了第二届“三晋之春”合唱音乐会,来自全省的28支合唱团参加了演出。今年5月将举办第三届“三晋之春”合唱音乐会,已有40多支合唱团报名参加。

同时,我们加强与院校合作,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合唱指挥培训班,为基础组织培养艺术骨干。

山西的合唱已不再满足演唱简单的群众性齐唱和二声部合唱曲了,而呈现为多声部、多形式的融合,在声音上从过去的“喊着唱比音量”,声音“白、散、挤、扁、低位置”,发展到今天的讲究声音的高位置和音色美,追求声音的合谐统一。另外,在声音技巧方面,有些团队不仅能演唱难度很大的作品,而且在声音上也都达到专业和准专业水平,如:晋城蓝焰合唱团、山西青松合唱团、阳泉春之声合唱团、山西省干部合唱团及山西省合唱协会爱乐合唱团等。

三是抓创新活动,促进全省各级合唱组织努力提升艺术合唱水平。

成立协会以来,坚持创新是我们的一贯思路,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创建、办好直属合唱团,打破协会不带团的惯例,二是尝试市场化运作合唱演出活动,保障合唱组织的经费得到不断补充,保持合唱团员对排演的新鲜度及其责任心,有利提高合唱组织的艺术水平。三是建设协会的信息窗口,注重合唱活动的宣传工作,为此我们建立了“山西省合唱协会”网站。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新观点:

1、合唱事业是朝阳事业,协会是为专业合唱艺术家打造平台的设计者,同时是把业余合唱爱好者团结在一起的引导者。

2、合唱事业是团队精神的展示舞台,协会理应是团队精神实践者。

职业学校合唱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实践,探究,职业学校

一、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 一)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形式

合唱是音乐中的一门综合艺术,普及性最强,大众参与面最广。它是用集体的音响来表达音乐内容的,其独特形式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 二) 合唱教育是中职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从笔者多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信心,不愿接受老师及家长的规范教育,不正确的择业观给他们带来自卑情绪,因而前途渺茫,虚度光阴。针对中职生以上的情况,我们认为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1) 提升学生团结合作、与人共处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3)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训练高水平的合唱队伍

( 一) 组建合唱队

首先,要确定指导老师。一个合唱队的水平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指导老师的能力。其次,选拔队员。人员的选定上不能以声音好坏、节奏感作为最重要的选择,而是以是否感兴趣为重点,否则学生无法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合唱队的人数一般40 ~ 100人之间。

( 二) 声部划分和组合

初期可根据队员声音的音域和音色进行声部划分,明亮、柔美的声音划为高声部,坚实、丰满的声音划为低声部。

( 三) 合唱队的训练

1. 发声训练。发声练习主要是对发声的姿势、呼吸、咬字发音、练声等方面的训练。1唱歌姿势对合唱队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头部正直,身体端正,保持自然放松,上身自然直立,两肩自然下垂,挺胸收腹,精力集中,眼睛平视前方,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2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学会呼吸、正确呼吸,是创造歌唱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合唱中会用到的呼吸有整体性的呼吸、声部性的呼吸、循环性的呼吸; 在呼吸训练中可通过闻花香、吹蜡烛、数数等方式进行纯呼吸练。3咬字发音。合唱中的咬字发音,声母按照“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韵母则根据“四呼”的原则发送到吐字的着力处,合唱时的咬字发音要根据作品来变化,抒情类作品要求吐字发音清晰柔和,雄伟壮阔类的作品,强调声母。4发声训练。合唱队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合唱队发声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使合唱队整体成员学会科学、和谐的发声,创造理想的合唱整体效果。合唱发声训练一般从适中的声区和力度开始,解决学生刚入队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等问题。

2. 合唱排练,合唱排练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时间要在1个小时以上。1曲目选择,合唱曲目首先应该内容健康,然后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其技术难易程度应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2乐器伴奏,作为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伴奏是合唱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合唱的伴奏常用乐器为钢琴,其他有特点的乐器如手鼓、三角铁、沙锤,还有纯人声的无伴奏合唱。3合唱排练的步骤与方法,在排练时,应该让学生熟悉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音乐的基本内容等。教师对作品进行讲解说明,并进行指导范唱,帮助学生提升对作品的认识。学生演唱完后,教师进行教唱,使学生明白演唱过程中的不足,如有条件,教师可要求学生逐一演唱,也可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教学,如此更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合唱教学实例

我校在2008年组建了第一支学生合唱队,在2011年又组建了一支教师合唱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兄弟院校提供参考建议。

1. 在合唱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网络的力量,收集一些精彩的合唱视频,特别是一些具有表演元素的合唱。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合唱魅力,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合唱。让他们感受合唱的音响效果,对作品有整体的感受。然后再播放视频,这样的视听效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2. 接着列出几个知识要点: 速度、节奏、音色、情绪等。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点,有意识地进行欣赏活动,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后。开始学习合唱歌曲,先选择一些通俗合唱歌曲,例如一些俄罗斯歌曲改编的二声部合唱,《小路》《哎哟妈妈》,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简单,声部简单易学。以情带声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分析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内容,会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清晰的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把握,引导学生体验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3. 进入合唱练习时,先初步让学生自己选择高低声部,高声部音较高但旋律容易学,低声部发声容易但却是需要较好音准。分声部,分小组,最多五人一组即可,小组之间相互聆听,彼此找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接着增加难度,要求不同声部的小组结合练习。小组之间搭档,并进行表演比赛。在这样的刺激之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自我挑战的心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

4. 当学生接受了这种音乐形式后,便是展开式学习。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进行发声练习,正确的发声能使大家的声音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声部和谐统一,男女生发声方法各不同,但都切勿大声喊唱。音乐欣赏,合唱在世界音乐中,它是西方宗教音乐的重要体裁,是歌剧里重要的唱段; 欣赏各种形式的合唱表演,使学生具有独立欣赏合唱的能力。学习指挥,指挥在合唱中起着主导地位,指挥的意图是每个参与者都必须了解的,学习指挥手势能更好的相互协作,合作更加默契。合唱中律动,简单的肢体语言能增加合唱的乐趣,使合唱教学更加丰富和完善。

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初探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合唱团;发声习惯

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与各大城市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教学相比,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近几年来,随着“坚守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教育阵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农村文化艺术”的步步深入,一个以“艺术养心,文化育人”的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乐清这个仅有××小学的农村市就有小学生合唱团30多个,茗西小学作为偏远的农村村小之一,作者亲身经历了茗西小学合唱团的创建及参与了优化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个探索过程。

一、合唱团的创建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受各种条件限制,音乐艺术教育很难开展,建立规范的合唱团定期进行合唱艺术教学训练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刻不容缓要做的是合唱团的创建和合唱艺术的教学。但农村小学的各项硬件都比较简陋,诸如合唱训练时需要的固定场地、演出时的台阶、音响器材和合唱训练必需的伴奏乐器都不具备,估计还需要学校领导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合唱训练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排练,合唱团人员需要从各个班级挑选出来。相关老师对合唱团的创建持有何种态度,能支持吗?除此之外,被挑选的学生参加合唱训练是否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又关系到学校家长能否正确理解合唱艺术教学的思想认识,家长能理解吗?坚持创建合唱团还是放弃呢?面对摆在面前的很现实的一系列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作者决定先行动起来。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请美术老师画了一张很美的“合唱团专用教室”图片,贴在破旧不堪的黑板上,并在旁边用粉笔写下:茗西小学合唱团今天正式成立。这里没有领导的贺词,也没有同事的关心,更没有学生家长的到场询问,但作者坚信,在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只要有学生在,只要能在合唱艺术教学上狠下功夫,并取得合唱艺术的显著成绩,那么,

“争得学校领导的重视,赢得学校同事的支持,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这三大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一定能得以优化的。

二、合唱艺术教学的实施

合唱艺术效果的好与差取决于音乐老师的合唱专业艺术教学水平。那么,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丰富自己的合唱艺术修养外,研究合唱的教学技能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合唱艺术教学是集声乐、视唱、和声和表演为一体的歌唱艺术,所以作者认为规范课堂合唱教学是第一步。

1.精选发声练习曲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她们)的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声带处于稚嫩阶段,如果音乐教师对发声练习曲不加选择的话,很容易会因为发声练习曲选择不当而导致学生的声带受损,所以作者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发声习惯进行发声练习曲的分类选择:①对歌唱时喜欢喊叫的小学生,就选择带“u”的发声练习曲来帮助纠正其喊叫的坏习惯;②对歌唱时由于怕羞而音量过于低弱的小学生,就选择带“ɑ”的发声练习曲来培养增强音量的好习惯;③对于歌唱时方法不当而出现音色沉闷暗涩的小学生,就选择带“ɑ”和“i”的发声练习曲来改变以上不正确的现象,使这些小学生的声音逐渐变得明亮。

从合唱艺术教材的特点来看,其作品的拍子都各有不同,有的是三四拍,有的是四四拍,有的是四二拍,还有的是八三拍和八六拍等等,所以根据作品的拍号,选择相对应的发声练习曲有利于提前体验作品的节拍感。同时针对有关具有多附点音符的合唱作品,作者考虑到此类作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会选择类似于

的发声练习曲,让难点先现解决。当然,有时针对情绪比较活泼的合唱作品,作者也会选择类似于发声练习曲,从而营造轻快欢乐的气氛,为更好地表现作品埋下伏笔。

2.正确教授歌唱的技法

合唱艺术教学不同于独唱艺术教学,由于独唱音乐是单旋律艺术,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追随音色的个性美,而合唱艺术教学是多声部合唱艺术,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强调学生极力锻造音色的共性美。也就是小学生在演唱作品时,必须要实现合唱音色的统一美。而在合唱艺术教学中,作者发现农村小学合唱团的学生,音色很难统一。他们(她们)不仅不知道运用高位置发声,而且和声感很差;农村小学生的见识面比较窄,表现力也很差,但他们(她们)的模仿力却很强,对于这种状况,作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歌唱方法,给这些合唱团员进行了正确的音色调整:

(1)歌唱时的姿势

歌唱姿势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演唱的效果和整个团队的表现美感,所以作者除了在合唱艺术课中多次给他们(她们)示范外,还利用小学合唱音乐教学挂图,让他们(她们)反复模仿,互相观赏,并让姿势好的小学生轮流到教台桌前示范,大大增强了各合唱团员的表现欲望。

(2)歌唱时的口形

记得作者在合唱课中曾经问及“在演唱歌曲时的口形”,作者发现他们(她们)的表情非常茫然,这说明这些小学生平时很少注意歌唱时需要一张略微带“O”状的“打哈欠”的口形,所以作者特在教室里摆置一面大镜子,让这些小合唱团员在上合唱课之前先训练一下自己的口形,并让这些小合唱团员各备一枚小镜子放在书包里,供平时上合唱课时用。

(3)歌唱时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这话足以说明在合唱作品的表现中,正确控制和训练呼吸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作者启发学生去体验“吸气如闻花,呼气如吹灯”的效果以及感受遇到悲伤时泣不成声的感觉,有时作者让小学生通过“先闻书本气味,再吹课本纸张”的训练,理解和完成气息控制的四个步骤:①准备;②吸气;③保持;④呼气,从而达到运用气息来歌唱的声音效果。

(4)歌唱时的和声

合唱作品往往都是由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旋律构成的,小学生不仅要有很好的视唱和听音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和声感,可前面已提到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对合唱曲目的欣赏机会较少,同时他们(她们)喜欢演唱的作品大都是单声部旋律的歌曲,为了使这群农村小学生对和声的训练不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作者不得不从和声游戏开始,比如,“好朋友,手拉手”(作者事先把相隔三度或六度的音符放在一起,让小学生分别来取走各自的音符,同时以音乐教师弹的国际标准音为依据,各自唱准拿在手上的音符,然后手拉手来到老师面前进行和声音程的表演),“三口之家,快乐出发”(把三大正三和弦1 3 5,4 6 1和5 7 2分别以“三口之家”为单位,在黑板上画三个家庭,让9个小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音符,成为“三口之家”中的一大成员,老师按序对三个家庭成员进行和弦训练)等游戏训练,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和声表现力。

(5)歌唱时的咬字吐字

通常而言,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业务水平的关系,语文教师在普通话的把关方面不如城市小学那么严格,所以小学生在歌唱时,对咬字、吐字都不大注意,而咬字、吐字的准确与否对合唱作品的表现以及音色的统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作者在上合唱艺术课时,经常把容易模糊的词或字列出来,查对好字典,标明拼音,根据“字头—字腹—字尾”进行分析,使他们(她们)从小就养成字正腔圆的良好演唱习惯。

(6)歌唱时的情感表现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常常是人们用来赞美歌唱演员的。但作为音乐教师在合唱艺术的教学中应该以此来作为要求合唱团员实现合唱艺术表现的最终目标,可农村小学生恰恰在合唱作品的表现方面不是很强,他们(她们)只会学会歌曲,而不知道如何表现歌曲,作者便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乐句、呼吸以及表情术语等入手,进行有关讲解和训练,帮助合唱团员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合唱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欣赏合唱的作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自会吟。”这句名言激励了多少艺术创作者走上创作之路。“引以为鉴”这个成语成就了多少初学者获得求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积极引导小学生多唱优秀歌曲,多听典雅音乐,特别有利于滋润小孩的幼小心灵。尤其是合唱音乐作品具有艺术风格多样,声部层次感强,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统一美等特点,作为一个合唱艺术教师,更要知道合唱音乐作为一种公共艺术不应该成为城市小孩享用的专利。所以在合唱艺术教学课中,作者经常播放一些思想健康、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的少儿合唱作品,供小学生欣赏,在课外,作者还经常鼓励小学生随时倾听电影、电视、电脑里播放的少儿合唱作品,让这群农村孩子关注合唱艺术、了解合唱艺术、接触合唱艺术,最后表演合唱艺术,使他们(她们)从大量欣赏合唱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这种特有的共性美。

三、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的成效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年的合唱艺术教学教育的探讨和实施,这所偏僻山村的小学合唱团终于取得了合唱艺术方面的成绩,在乐清市第×届的合唱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同时“艺术养心,文化育人”也争得学校领导的认可和重视,赢得学校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默许,其他兄弟学校也纷纷来参观取经。合唱专用的场地有了,合唱时需要用的台阶有了,贵重的合唱伴奏乐器钢琴配置也解决了。在三年左右的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教学中,作者真正意识到合唱艺术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时间的细腻的训练工程,因此要想在这方面能更上一层楼,音乐教师必须加倍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学习和借鉴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合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刻苦研究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特点,不断培养农村小学合唱团团员的音乐听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拉近了与城市小学合唱团的距离或超过城市小学合唱团的合唱艺术水平,使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合唱艺术的训练和表演中,不仅获得视听感官健康的快乐,并得到合唱音乐艺术的认识启迪和精神升华,让孩子们终身享受音乐,并在合唱音乐艺术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郭广慧.浅析农村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6.

合唱与素质教育 篇5

抗日战争合唱歌曲的创作取材很多都是以贵州为背景, 例如《忆秦娥, 娄山关》田丰编创,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七律, 长征》等等, 在合唱中所出现的背景很多发生在贵州地区, 这让熟悉贵州风土人情的本地学习者占有了很大的作品理解优势, 在排练和演唱的过程中很顺利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去。

贵州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 在诸多的民族音乐中更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声复调合唱“侗族大歌”, 这在很多地方是无法拥有的, 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 那响彻山泉的声音让听众如痴如醉, 也很好的启发了本地音乐工作者的创作和演唱思路。

二、贵州省师范院校发展合唱的现状与困境

教学模式的僵化, 笔者走访省内多个师范院校, 发现上课的模式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 而忽略了合唱教育的特殊性——实践。当然在很多院校都成立的合唱团, 并且不定期的参加合唱比赛, 期间也获得了很多经验, 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机会参加, 而且毕业以后同样是参加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去, 在教学中忽略了主体。

对外教学演出交流机会少, 经费紧张, 无法聘请相关专家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了交流才能更好的改变和进步, 由于经费紧张, 很多学校不愿意派遣老师外出学习, 更不会派遣合唱队出省参加合唱比赛, 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属于被淘汰的队伍, 所以这种情况恶性循环, 愈演愈烈, 省外的水平日渐提高, 而省内则是闭门造车, 固步自封。

含本地区音乐元素的新作品非常少, 新作品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合唱的发展, 然而仅仅依靠师范类高校的专业作曲来创作合唱作品, 还是具有很大的困难, 相比其他发达的地区有专业音乐院校的创作, 在这方面, 贵州省的师范类院校确实起步很晚。

合唱队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相比沿海地区, 省内的艺术学生没有多少基础, 所以在演唱时受限很多, 例如看不习惯五线总谱, 只会汉语中文, 不能演唱外国的一些原文作品, 这种种条件虽然都可以努力克服, 但时间上比起来已经是落后一大截。

三、如何扬长避短, 走出困境, 迎来新的发展

改变师范类传统教学模式, 变老师主导为学生主导,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讨论, 并得出排练的最佳方案, 老师最后作总结性发言, 每个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填鸭式教育, 缺乏主动性, 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合唱, 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开动脑筋学习其他科目。

利用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举办合唱音乐节, (如2015年贵州凯里即将举办的中国民歌合唱节) 这样一来, 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比赛, 获得交流, 对省内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场音乐教育的盛宴, 比赛后专家也会进行讲学点评, 相信坚持下去回去的巨大进步。再就是省内可以定期举办全省性质的合唱比赛, 各地级市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大家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合唱比赛加以提高, 排练和演唱的热情更会推动合唱事业的繁荣发展。

邀请有实力的作曲家, 来贵州地区采风创作, 把贵州的音乐素材好好利用起来, 实现传统与现在, 西方与东方的音乐碰撞, 借此更可以提高本地区的音乐创作水平, 为大家搭起来更广阔的创作平台。

提升合唱队员的整体素质, 有意识的运用五线谱进行排练, 作品内容可以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只要能坚持下去, 肯定可以达到一定的识谱高度, 再有就是可以演唱一些外国作品, 国外的合唱作品和声复调都很成熟, 演唱起来对合唱队听觉水平的训练有很大的提高, 更利于合唱队声音的凝聚力, 使大家从声音上融为一体, 更加感受合唱的巨大魅力。

总之, 合唱教育利国利民, 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可以愉快的参与其中, 享受音乐享受团结的力量, 享受和谐的人际关系, 是人们交流的良好渠道, 是学生们综合教育的最好体现。目前, 贵州省的合唱教育与全国其他地方比较起来, 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但是, 只要师范类院校的合唱教育水平提高了, 就能带动省内整体的合唱水平并获得巨大的发展。因此, 只要调整好思路, 相信在这么多好的条件下, 贵州省的合唱教育定有绽放光彩的一天。

摘要:合唱教育在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师范类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离不开参加或者指导合唱的身影, 所以, 我们需要正视合唱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发展环境。贵州省地处西南云贵高原, 交通不发达, 经济也比不上东南沿海地区, 所以在合唱的发展交流上, 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贵州省师范院校合唱教育的实际发展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合唱教育,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阎宝林.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

[2]田晓宝.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与思考[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国臻.合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合唱与素质教育 篇6

一、合唱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 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培养

合唱作为声乐演唱的综合艺术,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的方法、声部的训练和配合, 还可以培养学生识谱、节奏、力度、和声、调式等基本乐理知识。

2. 对音乐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和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来扩大音乐视野, 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在一般情况下, 欣赏一些高水准的合唱曲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 心旷神怡。在训练和演唱过程中, 每个合唱队员要学会倾听和配合, 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使其对音乐的旋律美、情感美、各声部间的和谐美、音色美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同时, 为今后欣赏多声部音乐, 如室内乐、协奏曲、交响乐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合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合唱活动在排练和演出中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比如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的表现手法等, 这就需要积极调动成员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4. 合唱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合唱艺术是由集体一起努力协作完成的, 合唱中声部的协调和统一、声部的配合与均衡能培养一种集体合作的品质。合唱要求每个声部之间要和谐、统一, 不能喧宾夺主, 彰显个性, 只要有一位成员有不协调的表现, 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这就要求每个学生既要有独立的声部观念, 又要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 合唱的音色、节奏、力度、速度不允许有半点随意。所以在合唱的排练与演出中, 每个人必须各守其位, 并且相互合作、相互配合。

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明显表现出集体主义精神的缺失, 我们可以通过合唱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每一个合唱成员自尊自爱, 认识和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大家庭的温暖, 改变他们散漫、自我等不良习惯, 学会与人沟通和互相信任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5. 陶冶情操, 塑造完美人格

作为艺术教育重要形式的合唱艺术, 我们可以通过演唱优秀的合唱作品, 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人格得到提升。比如“一首雄伟、刚毅、豪迈的合唱曲《祖国颂》能够使人意志坚定、情绪高昂、充满进取的精神;一首富有诙谐风趣, 格外活泼的《阿拉木汗》能够使人觉得轻松愉快;一首欢快明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能够使人驱散悲哀和忧愁而变得乐观向上, 对未来充满希望。” (1)

二、对普通高校合唱教育的发展建议

1. 加强合唱教学的常规训练

要提高合唱教学水平, 首先要保障基本的常规训练。在每次合唱排练之前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 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合唱训练的结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制定训练计划, 根据作品的需求, 对呼吸、音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尽可能的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 注意整个训练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艺术性, 可用亲身示范、或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法来提高合唱训练效率。

2. 选择多元化的合唱作品

在高校中开展合唱教育就是要开阔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在合唱作品的选择上就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遵循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 循序渐进地通过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提高合唱团的演唱能力。” (2) 这就是说我们既要兼顾到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 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在选择传统的、经典的合唱作品的同时, 也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合唱作品, 如爵士、流行风格的作品, 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 顺应时代的发展。

3. 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加强合唱基础训练的同时, 还应在校内外进行合唱的表演和比赛活动, 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在实践中吸取经验, 得以提高。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和组织沟通能力, 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极大的好处。

4. 加强师资队伍

一个好的合唱团体必定会有一个好的指挥, 因此好的师资队伍是合唱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我们应该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还可以请专业的指挥家、教授为合唱团体开设讲座、进行技术指导等等。

合唱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合唱可以感受到这种歌唱艺术的魅力,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学习和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目前, 我们大多数院校都组建了合唱团,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合唱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普及音乐教育,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合唱

参考文献

[1]黄璇.试论合唱艺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艺术探索.2004.4.

[2]张唯佳.论合唱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J].文教资料.2010.1.

论校外合唱教育 篇7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审美教育, 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 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素质和精神面貌。而校外合唱教育正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校外合唱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我国的童声合唱教育是在解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这种艺术形式在少年儿童歌咏活动中一直起带头作用, 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童声合唱逐渐开展起来, 但是全国各地的童声发展并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都出现了一些有一定水准的校外童声合唱团。而此外城市的校外合唱团水平则多停留在中等的水平,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校外合唱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所以, 中国校外合唱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为校外合唱教育也和教育一样, 受到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 思维方式的影响。

针对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 校外合唱教育的缓慢发展主要是受到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现有的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中国漫长的封建教育桎梏了人们的思想,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占据了家长的思想。在高考指挥棒指挥下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地位的背景下,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将课外的宝贵时间用在唱歌, 特别是合唱上很不支持, 产生了一些片面的错误的想法。诸如小学阶段时还可以让孩子玩玩, 等到上了初中, 学习压力一大, 就不乐意让孩子参加了;唱歌是“不务正业”, 会浪费时间, 时间应该用在学习上;合唱就是大齐唱, 大家一起唱, 没意思, 要唱就要唱独唱……上述的想法直接导致校外合唱团的生源危机和训练中的人员不稳定等等因素, 加大了校外合唱教育的难度, 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校外合唱教育的现状, 必须改变家长陈旧的观念, 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宽松氛围, 为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 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固然有着一些外在的困难, 但是内环境的成功创设也会反作用于外环境, 逐渐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 我国相当一批优秀的校外合唱团体的受欢迎程度就是明证。只要充分把握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在“内功”上多下一些工夫, 就能在校外合唱教育的发展上迈进一大步。校外合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如下:

2.1 学生来源广泛但人员稳定性较差

学生来源广泛, 人才济济, 不乏有相当一批声乐条件优异的学生, 但由于学生来自于各个学校, 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与学校合唱团相比校外合唱人员流动性大, 缺乏稳定性。只有加强科学管理, 增加合唱团的吸引力, 才能使合唱团的人员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保证人员的稳定, 才能有效的利用人才的优势, 提高排练的效率。

2.2 教学设备较先进, 师资力量较强

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学设备一般来说, 都强于普通学校的配置, 有宽敞的排练室和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等硬件, 另外还有良好的师资力量, 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各种音乐比赛、活动的信息。

2.3 活动的舞台大, 实践的机会多

相对于一般的学校, 校外合唱团的舞台更为广阔, 实践的机会也更多。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只有在平时踏实训练, 有一定水平的团队才能把握机会。另外, 机会有时并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 在社会团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惟有主动出击, 不断寻找和开拓新的机会才是明智之举。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进行积极地锻炼, 对稳定合唱团的优秀生源和增强合唱团的吸引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严格管理和科学系统训练的前提下, 我们必须大胆改变固有思路, 勇于创新, 狠抓质量, 不放过每一次演出和实践的机会, 主动地和各种社会团体联系, 送“戏”上门, 让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得以不断磨练技艺, 提高专业水准, 得以充分的锻炼。

合唱团只有通过内环境的成功创设, 化劣势为优势, 用严谨的学风, 踏实的训练和广阔的舞台实践才能保留优秀的生源, 并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

3 校外合唱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正因为校外合唱教育有着校内合唱团所不具备的优点, 所以当一支合唱团在科学地管理, 有效地训练, 丰富地活动后, 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和影响便可见一斑, 具体作用如下:

3.1 进行审美教育,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完善人格

在人类发展史上,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被人们所接受, 它是一种普及性最强, 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一。系统、科学的合唱训练会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感悟到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到个人对集体、对生活的责任, 体现了艺术育人的特殊功能。而校外合唱

教育因其广泛的活动对象、较强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演出交流活动等特点,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合唱教育不仅教会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更教会了学生做人的真谛, 让人终身受益。

3.2 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

学生在紧张的校园生活之外, 如何合理的安排课外生活, 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娱乐活动, 是一件让全社会都为之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双休日等课外时间, 我们惊讶的发现社会上并没有很多适合学生的场所, 各种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团体和机构少之又少, 青少年宫等一些校外机构的数量与广大学生的需求相比, 实在是杯水车薪。更多的学生要么被繁重的课业、各式各样的文化培训压的疲惫不堪, 要么在课余时间无所适从, 很容易就被社会上一些庸俗文化所包围, 整天沉湎于电子游戏、上网聊天、或加入一些无聊的追星一族等, 有些学生甚至已经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 时间长了, 就会导致精神极度空虚, 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目标,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学生中有一定的数量, 个别的学生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和关注。所以,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是一件全社会都为之关心的问题。

相反, 参加校外合唱团的学生较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校外合唱教育正好提供了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在课外的时间将热爱唱歌的学生聚集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阔了眼界, 加深了对学生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体验。

第一, 他们在课外时间有了明确的任务, 有事可干。第二, 合唱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拓视野, 提高音乐修养和技巧, 扩大音乐视野, 培养审美情趣。在合唱训练和学习中, 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在感情上得到满足。第三, 合唱训练, 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体会到合作精神带来的巨大魅力, 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伟大的音乐家普罗柯耶夫说过:“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 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所以学习合唱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素质, 他们能对美作出界定, 对不良文化有一定免疫力, 因此能有选择的吸收有益的音乐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 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交流、出访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 使学生的特长得以较为全面的展示, 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因此在校外合唱教育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目前心灵空虚, 精神上无所寄托的状况, 使学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审美素质, 得以主动的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作风, 远离游戏机, 毒品等危害青少年成长的东西。正如伟大的乐圣贝多芬所说“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 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当你能感悟音乐的美, 也就会同时理解生活很多美好的东西, 所言所行都会向着美的标准前进。

在新世纪之初, 校外合唱教育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 为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继续努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能在全国建立一个校外合唱团的网络, 通过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的机构建设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参与到校外合唱团的行列中来, 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使校外合唱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沈建军.音乐与智力[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

[3]沈建军.音乐与思维[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论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8

一、合唱艺术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以人声集体演唱为形式的综合性协调艺术,是若干人分成几个声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演唱。合唱的基本要求和最高标准是“和”,“和”包括音和、声和、情和。音和指音高、 节奏、速度、力度的准确以及和声、织体、结构的清晰;声和指歌唱音色和状态的统一;情和指对乐曲的律动、感情内涵、整体气质都有高度一致的诠释和细腻准确的体现。音和是基础,声和是手段,情和是目的。在学生合唱时,要求其集中精力、听从指挥、 注意配合,把个体自然地融合于集体,不但要演唱自己的声部, 还要兼顾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与其他声部及指挥充分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合唱艺术能培养学生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审美教育大体可分为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两部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具有音乐教育的一般审美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和健康人格之美,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三、合唱艺术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形象思维方式

感情塑造是音乐的特征,构成音乐的感性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具有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的音响材料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织体等表现手段来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 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经常进行合唱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使学生精力更集中,反应更敏捷,记忆力更强,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合唱还能充分体现音乐和语言的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显然,合唱作品在词语方面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能用言词的概念去影响演唱者和听众,更能体现和培养一定的艺术形象思维。

四、合唱艺术能强化学生演唱技能,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众所周知,合唱作品通过人声才能揭示作品内容的意义,才能塑造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合唱讲究呼吸、气息、发声、吐字, 歌唱时根据演唱需要,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时快时慢,通过合唱训练显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此外,合唱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和声部间的层次感,使学生从音乐的优美旋律和鲜明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

五、合唱艺术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和个性平衡发展

自信是成功的内在必要条件,合唱教育对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不容忽视。合唱教学过程是训练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合唱曲目排练成熟后最终要走向舞台演出或参赛。通过演出表现音乐内容、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思想感情、接受听众意见;通过参赛表演获奖对学生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懂得任何事情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同时,以优美的合唱作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不仅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个性深层次的问题, 协调和完善学生个性的平衡发展。

六、合唱艺术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热情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合唱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广泛、最能使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合唱教学、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爱党爱国的思想十分自然地融入其中。我国的合唱曲目众多,各个时期都有优秀的合唱作品,如抗战时期的《在太行山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祖国颂》等,不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使人精神振奋。再如《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最危险的时候”。 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内容的讲解、教学与演唱,能让学生深刻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结出的音乐之花如此辉煌,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那些爱国主义战歌激昂的旋律和壮美的歌词时刻感召年轻人的爱国之心,时刻激励年青一代努力奋发、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总之,合唱这颗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正在放射着灿烂的光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合唱的艺术特性、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不断向合唱艺术的高层次攀登,使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合唱艺术是一门高雅艺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合唱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建立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形象思维方式,强化演唱技能,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增强自信心,调和个性平衡发展,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合唱艺术,集体主义,审美价值,爱国主义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合唱与素质教育 篇9

【关键词】合唱 教育 小学音乐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10-01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足迹。古希腊时期,器乐音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人们已经用合唱来演唱多声部的复调音乐。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童声合唱又以其独有的音响效果而列在合唱的首位。

童声合唱首先音域宽广,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其次音色丰富,每个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都有不同的效果。然后力度变化大,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f,都是童声合唱所能够胜任的力度变化范围,任何个人都是不能与之比美的。再次声音层次多,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最后,童声合唱比一般合唱更有表现力。由此看来发展童声合唱是很有必要的!

一、合唱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便于施行、易于接受。合唱比其它音乐表演艺术,特别是器乐来说,更易于掌握。只要是12个人以上就可以组成一个合唱队。多则不限。特别是偏远的一些小学在没有条件进行器乐普及教育时,合唱是最好的音乐普及教育手段。

二、合唱易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均由人声表达,故对孩子们的感情表现要求更为直接。另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会接触到音乐的旋律、和声,这对于训练小学生特别是初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听力等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置身合唱中,不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对于训练孩子们熟悉和掌握音乐的复杂能力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对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以及利用对各种音乐风格,作家的了解来培养和发展音乐感,都有极大的好处。因而合唱在音乐教育中一直都具有特殊的功用。

三、培养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又是在提高孩子们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童声合唱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们的形式美、内容美,必然要通过演唱才能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运用理性、感性的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的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了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在这一层次上,每个孩子以及所处的声部必然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这种深入到音乐内部的音乐欣赏是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够感受的到的。并且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受到相互气氛的影响感情起伏也比独唱和齐唱大,对于孩子们的身心都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孩子们的心灵的境界与音乐一起得到升华。比如:在童声合唱作品中《鳟鱼》,《妈妈教我一只歌》,《友谊地久天长》,《雪绒花》等中能使孩子们懂得友谊,尊重,爱国的重要性。使孩子们感受到置身合唱中的一种身临其境进行创造和欣赏的双重趣味。

四、童声合唱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许多孩子合在一起唱歌就行的。它要求孩子掌握的唱歌方面的技巧比独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小学生的声乐训练无疑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和挑战,但是同时也能使孩子的音乐和歌唱能力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学习合唱不仅能获得正确的发声,同时也能锻炼孩子们声音的协调性。童声合唱要求1、唱准、唱熟自己的声部。2、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要以其他的声部为依据。3、保持声部的音色特点。4、声部的演唱要从整体的效果出发。5、声部的地位是否明确。6、演唱时的姿势呼吸,表情是否正确等。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合唱教育是系统的,是很有针对性的对孩子音乐启蒙的一种教育方式。

五、小学生是人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黄金阶段,而合唱所要求的放松站立,或上身浅坐的姿势,两眼平视,稍提眉,略带微笑等是对人的良好形体的一个锻炼,单独练习很枯燥,小孩子也不接受,但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合唱这样一个形式输出,让所有的小朋友参与其中,提高孩子在课堂上的積极性,好与不好在孩子们的眼中自有比较。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学习到声乐的知识,还能端正孩子的形体,与此同时合唱所要求的快吸慢吐、快吸快吐、慢吸慢吐、慢吸快吐等练习对增强小学生的肺活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六、根据全国现在的音乐教育形式来看,合唱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的小学校都建立起了以自己学校为单位的童声合唱团。今年重庆市举行了童声合唱的比赛。同样是在今年重庆市人民小学学生合唱团就代表全国小朋友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一起交流合唱的经验,这说明童声合唱的教育已经在小学的课堂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说明重庆市的课堂合唱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可见抓小学生的合唱教育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任务。不但要教,而且还要教出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小学生进行合唱素质教育的一个更为潜在的优势,也是其他音乐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合唱要求孩子们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合唱讲求共性,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众人合一是最高标准,简单说是:和谐。学习童声合唱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使孩子更加自信,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从间接上看,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都比较强,让他们通过音乐,通过合唱在表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又兼顾整体团队的共性,让他们时刻意识到,团队的协作和集体的荣誉永远高于自己的利益。从音乐的课堂上,折射今后的人生,在娱乐轻松的环境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文思隆编

[2]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著

[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合唱》陈万桢著

我国小学合唱教育的发展历程 篇10

一、学堂乐歌时期的合唱教育

合唱音乐是从欧洲传到我国,在我国已经发展一百多年,对于我国早期合唱音乐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欧洲基督教音乐的传入和我国“乐歌运动”的开展,“学堂乐歌”在内容及音乐上适应了我国的需要,所以它能够在20世纪初形成并风行全国。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兴起以后,很多有志的知识分子们都到异国求学新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这时候的合唱艺术发展,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及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堂乐歌”期间是学习欧洲文明和富国强兵、改良国家、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上符合了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群众革命要求。早期“学堂乐歌”教学主要是采用日本乐歌和欧洲歌调。特别是日本,清政府曾派遣了提学史黄绍箕到日本了解音乐教育情况,“学堂乐歌”在音乐方面直接而深刻受到了日本学校歌曲的影响。另外一些歌曲是以我国传统音乐配词,例如《采茶女》、《茉莉花》等。

“学堂乐歌”当时大部分采用齐唱的手法,形式简单, 但是却奠定了多声部合唱的基础。李叔同和沈心工就是当时出现的比较杰出的乐歌创造人物,沈心工的典型作品《鹑鸽鸽》是以两个二声部所组成的合唱曲,《光福之柏》是以二声部的伴唱与一个高声部的主旋律相结合的作品,《巢中鸟儿啼》是以二声部合唱或重唱并运用复调模仿手法写成的。沈心工还自己整理一部专集《心工唱歌集》,同时还有用于教学的唱歌集《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等,沈心工的作品对于乐歌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叔同当时的作品以青少年的学校生活为主,《春游》、《西湖》、《采莲》等都是三部合唱曲,《归燕》、《莺》、《送别》都是四部合唱,这些歌曲都比较注重文辞的生动秀丽、曲调流畅优美,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的完美结合。

“学堂乐歌”在于音乐教育事业方面对我国音乐艺术的贡献突出,在群众中流传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质量。另外,“学堂乐歌”为以后创作许多的革命歌曲提供了音乐方面的素材,在其内容和政治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军歌与工农革命歌曲的演唱创作都与之有较大的关联。同时,“学堂乐歌”推动了合唱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使得欧洲音乐的模式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得以跨越,以爱国为目的的群众歌咏活动在生活中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近现代的小学合唱教育

对于我国合唱音乐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的活动是五四运动的开展,这个时期让我国合唱事业彻底在中国大地生根,五四运动是一场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新文化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得以提倡。我国一些音乐组织和社团正在这个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相继涌现,这些组织和团体为中国合唱音乐打开了窗户,让更多人学习和了解合唱,虽然当时只是一些业余的组织,却带动了一些专业的教育出现在校园。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一些音乐科目,指导和培育专门音乐人才。

一大批适合教学和课堂的歌曲被创作出来,也解决了当时教材缺乏的问题,合唱在校园发展开始有声有色。五四运动为课堂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抗日时期合唱教育发展带来了思想基础。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唱教育

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称之为最动荡不安的时代, 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抗日救亡运动歌曲在思想和行动上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音乐工作者联盟”等相继出现,聂耳、任光、萧声等音乐家创作大量爱国歌曲,这些歌曲给群众很大的鼓舞。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黄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写的,体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过热情。一些爱过音乐者纷纷从国外回来,积极活跃于中国的乐坛。而以李抱忱最为热心教育,十多所大、中学合唱团的联合大合唱演出活动都是他曾促成的。在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中,推动了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的是高涨的全民族抗日斗争情绪,加之合唱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曲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典范。这个时期的歌曲合唱,标志着我国合唱艺术走向成熟。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是民主自由向往之地,当时的音乐合唱作品体现了青年不为艰难,勇于牺牲,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新中国解放时期的合唱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社会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音乐艺术百花齐放,合唱音乐在这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中小学教育开始进行音乐教育。这一时期的合唱音乐作品以歌颂祖国,表达千百万群众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为背景,作品以群众歌咏为主,主题和创作技巧上更多地采用了多声部音乐的表现手段等。如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王萃的《歌唱祖国》,李劫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刘炽的《我的祖国》、《祖国颂》,朱践耳的《接过雷锋的枪》等。

为了适应少年儿童心理、生理上的特殊要求,也为了小学教育的发展,一些作曲家创作了齐唱、领唱与合唱的曲目, 以李群的《我们的田野》、寄明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贴近小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合唱教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鼓舞下,音乐加强了与国际交流,走出了“文革”的阴影,中国合唱艺术创作出现了繁荣时期,优秀合唱音乐作品数量多,题材广泛,是前所未有的。

小学音乐合唱教育在这个时期有更多适合他们的德育美育教育作品,童声音乐大量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出现,鲍元凯创作的《景颇童谣》、何振京创作的《猫头鹰》、陆在易于1986年创作的《朝霞》和1990年创作的《回来吧 ! 可爱的云朵》等都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随着合唱艺术发展,为了更加体现合唱艺术的价值,出现了表演形式,大量音乐乐器和多媒体场景运用,各种口哨、打哆嗦、拍手跺脚等表演的表情动作加入,使得合唱更丰富多彩起来。

总之,随着经济和交流的不断发展,合唱音乐教育在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中不断得以发展,国际比赛和交流会更加促进其发展,也会拓宽教育的空间。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育是艺术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道德素养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合唱教育的发展历史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比较,显得非常短暂,中国的合唱教育经历了近百年的曲折行进道路。在这段历史中,合唱教育的发展,也体现了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步伐。

上一篇: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下一篇:学生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