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课堂

2024-11-06

合唱课堂(共12篇)

合唱课堂 篇1

合唱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能突出技能学科的特征, 适合于班级歌唱教学, 是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来说: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 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 既宜于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审美能力, 又宜于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 使学习更富有实效。

就个人而言, 要想真正学好音乐、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 让音乐的美伴随生活、伴随一生, 那就要求个人要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拥有较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对某项音乐专长的学习, 而在众多的音乐专长里把人声作为乐器的歌唱是最合适的, 它可随身携带, 可随时随地进行练习。面对班级这样群体性的歌唱教学, 合唱既能突出技能学科的特征又能照顾到班级的群体性, 是不二的选择。以下结合笔者“初中音乐合唱进课堂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的心得, 谈谈“合唱进课堂”的基本环节。

一、明确“合唱进课堂”的内涵

理清“合唱进课堂”内涵是实施“合唱进课堂”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合唱进课堂”不能照字面理解成音乐课堂教学多一项合唱教学的内容, 它是歌唱教学的一种模式———合唱式歌唱教学法。以班级为对象的学生群体与百里挑一的合唱队员有着质的区别, 绝不适合将专业合唱训练的方式套用在课堂的歌唱教学上。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合唱进课堂的内涵, 分清“合唱进课堂”与合唱教学的区别,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合唱相关能力要求, 建立长期的、循序渐进、可操作的训练目标支架, 从心理上放下合唱难的思想包袱, 为合唱进课堂做好心理上的接受和准备。

二、支架引导, 填充、整合难度适宜的合唱素材

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毕竟区别于合唱队的教学, 教师切不可用训练合唱队的要求和高度进行课堂的合唱教学, 那样的教学对师生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也绝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与收获。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参考美国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借鉴和吸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根据合唱的训练步骤搭建相应的中、长期支架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必要的简单合唱曲及相关能力练习的补充, 并整合成有梯度、可持续的新教材, 为合唱进课堂提供教学内容保障。

三、完善自我, 掌握和熟练运用合唱教学的方法和要求

合唱教学是以气息、科学歌唱方法 (高位置歌唱状态) 训练为核心, 含音准、听力、速度、节奏、控声、歌唱心理等相关歌唱能力训练的系统歌唱教学。要将这些内容与要求有效地融入课堂歌唱教学, 虽然不要求教师自身有过硬的歌唱能力, 却要求我们至少要拥有听辨对错和正确示范的能力, 掌握和熟悉运用合唱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至少应具备此项能力训练的科学方法。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 都有一定的歌唱基础;大多数教师也都接触过合唱训练, 多少有些经验与积累, 在这基础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完善自我, 掌握及熟练运用合唱教学的方法与要求, 为“合唱进课堂”提供必要的技术能力保障。

四、“合唱进课堂”的实施

面对班级这样的群体, “合唱进课堂”的实施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要讲究实施技巧, 切不可生搬硬套合唱教学的模式机械地进行各种合唱能力的模块训练, 这样的方法很快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给吓没了, 合唱的实施方法必须做到不是合唱训练却又能达到合唱能力训练的效果。教师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 对所需渗透的能力通过夸张、形象的表演与示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及时切入相应能力的渗透教学, 这种根据目标支架将各种合唱能力的训练无形地融于歌唱教学过程是“合唱进课堂”的有效实施方法, 它既可以完成歌唱教学的内容, 又可以让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合唱进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所渗透的能力训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气息训练

歌唱气息控制是歌唱的基本技术, 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气息控制能力决定歌唱者的演唱能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流动、张弛可控、有表现力的声音必须以气吸作为基础。气息的训练方法很多, 如“闻花香”、“狗喘气”、“打哈欠”、“吃惊”等,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方法与经验进行, 但都必须给学生一个气吸支撑点的概念和感觉, 让学生深刻理解是科学歌唱的声音由气息带出并支撑着的声音, 而不是用“喉咙”唱出声音。推荐方法:用“ho”、“hu”先进行短促的气息练习感受腹部弹跳的支撑点及气息送经声带的感觉, 然后再用打哈欠的感觉进行有控制气量的叹呼气式长音练习, 最后再选用适合的歌曲旋律进行长短气息练习。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通过范唱或示范音乐, 引导学生通过听辨有无气息支撑歌唱的区别, 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气息歌唱的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气息体验与练习, 达到融气息训练于歌唱教学中。

(二) 高位置声音练习

现行的合唱歌唱方法大多采用直声唱法, 它属于美声唱法的范畴, 是美声唱法的一项技能。“合唱进课堂”歌唱教学的声音训练应该遵循直声唱法的原则, 做到有气吸支撑点、高位置及通灵的, 但只要是科学的声音就可以了, 不管是什么唱法, 教师都应该遵循直声唱法的原则结合个人的方法与经验进行系统的歌唱教学。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 或称其“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 歌唱感觉也比较轻松, 音色比较明亮优美。合唱的声音由个体的声音融合而成, 它不强调明亮, 更讲究个体声音的圆润、通灵, 以及集体 (声部内与声部间) 声音的融合、统一与和谐。要达到这个效果, 就得对所有个体进行高位置声音的训练, 使之融合、统一为一个整体。中小学生的合唱一般采用直声唱法, 讲究气息支撑下的高位置发声, 练习方法也有很多:如“打哈欠式发声”、“跟远方的人打招呼”、“哼鸣”等, 让学生明确保持喉部放松多用鼻咽壁的力量进行发声。推荐方法:在打哈欠的状态上进行保持口形的“hu-o-ɑ-e-i”母音的长音练习, 待状态相对稳定后, 高音区多用带“i”和“e”的母音进行练习, 以利于高位置歌唱习惯的养成, 中低音区的声音训练应该在高位的基础上加上开喉及叹气的感觉, 多用带“u”和“o”的母音进行练习以增强中低音区的音色的饱满与厚度。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通过用夸张的高位置声音范唱或示范音乐, 引导学生通过听辨有无高位置歌唱的效果, 激发他们对学习高位置歌唱的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高位置歌唱体验与练习。待学生对气息与高位置歌唱有一定体会, 后可多用“哼鸣”进行气息与高位置歌唱的同步练习。

(三) 视唱练习

视唱的含义为看谱, 即唱旋律。此项音乐能力对学生能否深层次走进音乐、掌握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视唱能力一般通过用元音或唱名曲音阶、音程、旋律等进行练习, 练习过程一定要遵循“由用钢琴带学生练唱到逐步脱离钢琴独自哼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推荐方法:找一些学生熟悉的简单歌曲, 要求学生根据对歌曲的音高及节奏的印象对歌唱旋律进行视唱, 此法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积累视唱能力的基础。此外, 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聆听自己所唱的旋律, 并用心感受其音高, 这有助于学生快速培养音高概念。

(四) 多声部练习

多声部练习是合唱训练项目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是掌握合唱能力的重要标志, 它同时包含着个人演唱能力、集体意识、协调与合作能力等内容的学习, 是“合唱进课堂”歌唱教学方式的意义所在。一般可采用听辨单音、音程、单旋律、二部旋律及模唱的从简到难的方式进行, 逐步培训学生从单声部的有音高概念到音准把握、从多声部的音程概念到掌握音准。面对班级这样的歌唱群体, 教师应该降低要求, 务必通过夸张的对比示范和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融多声部练习于学生的歌唱对抗游戏中, 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进行练习。方法有很多:找些学生熟悉的简单儿歌, 将节奏一样、感觉差不多的两条旋律当做二部进行练习, 对熟悉的歌曲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比较自信, 也容易找到感觉, 很快就可达成。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确立多声部练习的信心。如:

也可引导学生找出单旋律小节或乐句的和弦根音为旋律编配简单的二部长音或节奏根音旋律, 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多部练习, 都应该强调学生在自信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要聆听其他声部音高, 以在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多声部练习的音程概念的培养, 这样才能有效且相对快速地锻炼学生的多声部合唱能力。

(五) 歌唱心理练习

这里的歌唱心理指克服心理障碍, 养成相对夸张的音乐表现意识与习惯。许多人或合唱队, 他们的歌唱都很漂亮, 可你总觉得这歌声少了点什么, 实际上少的就是歌唱心理, 他们有唱歌的技巧却无善于表演的歌唱心理。“音乐是语言尽头的一种情感”,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在诠释着某一份特定的情感, 没有情感的歌唱只能称之为唱歌, 要想完美诠释音乐的内涵,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心理是从唱歌升华至歌唱的翅膀, 它是歌唱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可通过情绪模仿、场景表演、模仿幼儿园教师夸张地给小朋友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方式进行表演心理的训练。

此外, 教师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学生噪音保护的角度出发, 多采用“轻声唱法”进行训练。“轻声唱法”是指在保持良好歌唱状态的情况下多用气息进行小音量的重情感演唱, 它既可有效保护学生的声带, 又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到喉部不使劲而使用鼻咽壁张力的感觉, 能让学生有效感受及巩固歌唱气息与歌唱位置。这一点很重要, 教师在任何内容的训练过程中都应该经常要求和提醒学生采用“轻声唱法”。

本人通过一年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合唱进课堂”歌唱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多声部合唱能力及合作意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效果,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当然,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合唱训练习惯, 只要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中、长期合唱能力提升的目标将各项合唱能力 (特别是多声部歌唱与合作能力) 训练有效地融入歌唱教学中, “合唱进课堂”就会摆脱口号, 得以实现, 将音乐歌唱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初中音乐合唱进课堂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的心得, 阐述了初中音乐合唱进课堂的必要性, 总结了“合唱进课堂”的四个基本环节:1明确“合唱进课堂”的内涵。2支架引导, 填充、整合难度适宜的合唱素材。3完善自我, 掌握和熟悉运用合唱教学的内容和要求。4“合唱进课堂”的实施。师者若能将各项合唱能力 (特别是多声部歌唱与合作能力) 训练有效地融入歌唱教学中, “合唱进课堂”就会摆脱口号, 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进课堂,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 (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4]金世余.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J].研究, 2006 (2) :96-97.

[5]邹初本.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6]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5) .

合唱课堂 篇2

一、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合唱中的审美艺术和统一。

2、做好合唱前的发声训练。

3、展示前阶段学习的《快乐的少先队》《你我手拉手》

二、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合唱中的审美艺术和统一。

同学们,经过这学期校本课程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当我们唱歌时应保持一种最兴奋、最积极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整个身心都要投入到音乐之中。

合唱要达到和谐统一。首先各声部的音准、音色的协调统一,情绪上的和谐统一、发声的和协统一,三者合协统一了,那我们的演唱就会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2、发声练习

音阶练习 1 2 3 4 5 6 7 1 1 3 5 3︱1 —︱ wu 1 3 5 1 ︱5 3 1 ‖ ma(断音)mi(连音)

3、排练《快乐的少先队》《你我手拉手》

下面我们一起再复习一下《快乐的少先队》《你我手拉手》这两首歌。《快乐的少先队》

● 高音区不要躲,用气息支撑

● 轻声演唱,不要喊唱,在控制音量的同时,还要保持积极的状态。

● 情绪饱满、欢快的。● 练唱副歌部分 ● 完整演唱 《你我手拉手》

善用合唱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合唱教学;音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简单中却蕴含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大道理。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独立“打天下”,任何人都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有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将来大有裨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会学生学会齐心协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应重视并善用合唱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互助的合作精神,陶冶性格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精神面貌。

一、渲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受家长宠爱的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合作的意识。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合唱,就必须首先调动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合唱充满期待,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合唱的基本任务,从而领略到合唱的魅力。

例如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款款深情,笔者以PPT的形式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闻一多的形象和“七子”的涵义,然后再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先念歌词,体会作者将澳门比做一个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这种深情。接着听范唱视频(容韵琳版),抓住歌词中“诉说”、“期盼”、“呼唤”等核心词汇进行跟唱。通过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渲染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用歌声表现情感的积极性,也能为有感情的合唱打好基础。

音乐充满了情感的色彩,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完整的表达作品的深刻内含,也能从心理上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情感,使合唱成为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到歌声的美好。

二、善用乐器教学,完善合唱课堂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纯粹由人声演唱的合唱形式在单一、机械的反复练唱中,容易让学生失去原有的积极性。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情绪,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合唱效果。

例如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口风琴学具乐器,在结合键盘乐和吹奏乐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中,口风琴都能参与到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中来,如歌曲《种太阳》、《小纸船的梦》、《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不仅能令我们的音乐课堂增色不少,也能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再比如竖笛,不仅价廉物美,且声音比较准确,可以在学校被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难题,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避免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辨和识谱能力,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三、注重科学发声,提升合唱水平

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二声部视唱,还不会掌握正确的发声艺术。合唱是声音的共性艺术,在演出时是整体二度创作,合唱的声音训练甚至比对独唱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也应教会学生科学发声的方法,奠定合唱的根基,提升合唱水平。

1.“吹乒乓球”训练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命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鼻息,比如“吹乒乓球”训练的方式,不仅简单、方便、有趣,也能使学生的气息越来越深。训练时,可以把一个乒乓球置于一个玻璃杯杯口,要求学生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吹出,不要把球吹跑。然后逐渐把杯子移远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去掉实物,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地进行“吹乒乓球”训练。

2.“闻花香”深呼吸练习

歌唱中用的最多的吸气方法就是“快吸慢吐”,“闻”就是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要口鼻同时吸气,用“闻”的方式做到用鼻子吸气比较深,尽量将气息保持住,吸一点、再吸一点、深吸一口……最后将气吐尽。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避免提肩、提气的坏习惯。

3.半打哈欠的训练方法

人在“打哈欠”时,器官状态处于较为自然的“高位置”、“低气息”,这与正确歌唱的状态相似。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半打哈欠这一有趣的训练方法:半打着哈欠,舌头平放,上颚一定要抬起来,并及时制止学生拉下巴,让腹、腔、头三腔上下贯通。只有打开喉咙,放开下巴,才能有圆润而优美的发声。

4.声部间的均衡训练

要想取得合唱的最佳效果,就需要强调整体观念,树立群体意识。合唱的表现力很丰富,而声部间的均衡是展现合唱是否“平衡与和谐”的命脉。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歌声进行声部间的均衡训练,既要做到注意把音唱准,又要避免压倒另一个声部,才能让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

总之,学习合唱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道德提升和对性格情操的熏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听摇滚乐,嘴里哼着流行乐,更要着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大合唱艺术表现形式传播为契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琤.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0.8:63-64

[2]潘贵涛.谈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文学与艺术,2009.12:185-186

生态音乐课堂凸显唯美童声合唱 篇4

关键词:兴趣,生态,活动,美

在现实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非生态因素, 在音乐课堂中最常见的就是“喊唱”现象。我们的学生兴致勃勃、欢天喜地地来到音乐课堂, 他们认认真真、兴趣盎然地歌唱, 对于喜欢的歌曲大声喊唱。他们善于表现自己, 却缺乏审美能力, 开口就是大嗓音, 认为大声歌唱, 声音洪亮就是唱得好,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喊唱”。那么, 怎样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生态, 我们的歌唱更唯美呢?

一、随时培养学生歌唱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 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课堂上我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 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中心, 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 以优美的范唱、演奏和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并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验, 耐心地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地对学生讲解,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师生成知音和朋友。在课外, 我尽量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同他们一起歌唱、表演, 让他们感受到歌唱的魅力, 激发他们对歌唱艺术的热爱。总之, 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轻松愉快地歌唱, 因为好的心境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准备。

二、随时提醒学生音量的控制

在上音乐课时, 因为学生的“喊唱”问题, 我首先用语言来时时提醒他们, 每一节课都要随时提醒, 然后随着学生的掌握程度依次减少语言上的提醒。这种提醒, 我尽量让语言不死板, 用一些比较风趣的语言来说。比如, 当有学生出现“喊唱”时, 我边寻找, 边说:“是谁把高音喇叭拿到教室里来了呢?”等等来作提醒。还有让他们对比感受两种不同唱法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音乐效果, 如在他们喊唱完后, 我立即轻声唱歌, 或是请喊唱的学生和轻声唱歌的学生, 来作鲜明的对比演示, 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最后用琴声来提示他们, 久而久之, 孩子们的轻声歌唱的习惯就基本形成, 不会再出现喊唱的现象了。

三、学生要有正确的歌唱方法

要想获得唯美的童声,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躬着背塌着腰, 这时的孩子感觉是最放松的, 但是长此下去, 他们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 对歌唱没有积极性, 更加不会有参与表演的激情。这时简单粗暴的批评没有任何效果, 于是我说:哇, 我们班级里游来了几只小虾, 看看在哪里呢?这时孩子们一下子都坐神气了。另外在上课多加强气息的训练:深呼吸, 比如“闻花香”让学生想象来到了开满鲜花的花园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 再慢慢地吐出来;用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捉蝴蝶的感觉体会气息保持;用吹气球的感觉体会慢呼;给小皮球打气训练腰部的弹性及力量。其中发声练习是基础的、最重要的, 也是最难的、最让人厌烦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原理, 发声练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唱好歌, 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 更不要因为羡慕别人的歌唱得好就只想快速追求结果, 而忽略了这个漫长而需要务实的练习过程, 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此外, 练声时间不宜太长, 要明白学生需要适当休息, 练声时音域也不宜过高, 应在学生自身音域条件范围之内。正处变声期的学生要让他们尽量不唱歌或少唱歌。

四、教师要有多样的教学方法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口腔打开、声音要竖等这些非常抽象的专业术语, 很难被我们的孩子真正理解。一般的发声练习都是简短的元音或母音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兴趣。于是我选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的其中一段旋律, 让学生作为练习曲来唱。如《同一首歌》, 歌曲优美、舒展的旋律, 非常适合训练连音唱法。果然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了, 唱得格外认真。而《只要妈妈露笑脸》这首歌, 我把它作为跳音练习来给孩子们练, 欢快活泼的旋律, 学生喜唱、乐唱, 在不知不觉中, 在学生没有感到是在发声练习时就达到了发声练习的作用, 效果更好。在教学中, 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唱歌时很紧张, 表情、动作僵硬。在教学时我尝试了一些方法, 如情境法:在教学中, 我很注重情境的创设。在教《愉快的梦》时, 我首先用图画、音乐、语言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了夜空的景色和宁静的环境, 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 哼唱旋律, 真正做到轻松自然地歌唱。又如微笑法:在歌唱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笑着唱。我自己首先要微笑, 试想如果老师板个脸, 学生怎么可能轻松起来呢?更不要说笑着唱了。学生在歌唱时, 我走到他们中间, 有意识地拍拍你的肩, 摸摸他的背等, 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帮助他们找到歌唱的位置, 这种从心底发出的兴奋、松弛的声音正是我所期望的饱满、圆润、富有生命力的声音。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 篇5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中学生体验和感知多声部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的良好途径,但现阶段,合唱教学并未引起一些学校及音乐教师的重视,成为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通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作用,也探讨了优化合唱教学的诸多有效方法,期待在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促进本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优化

在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合唱的歌曲,如《红河谷》《故乡的小路》《小小少年》《美丽的黄昏》等,可谓是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这些宝贵教学资源的应用,有些教师只教一个声部,甚至是干脆跳过不教,致使合唱教学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缺少对合唱教学的正确认识,缺少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效果。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儿童音乐教育依赖于指导者,因此,这些指导者必须是最好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从柯达依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理解,音乐教师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认识合唱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广为借鉴,形成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从而肩负起自身使命,不辜负自己光荣人民教师的称号,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徜徉于音乐海洋中。

一、审视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合唱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彰显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面貌。以下是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例谈。

1.途径之一: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中国自古就有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动听的音乐不但能够带给人美感,也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放松,给人心灵慰藉。合唱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歌唱呼吸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的歌唱方法讲究“腹式呼吸”,用鼻子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至15秒的时间,然后再徐徐呼出,长期进行此类呼吸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肺活量,提高学生控制膈膜、腹肌和腰肌的能力。(2)合唱教学重视咬字吐字训练,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演唱者吐字咬字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唱缓慢抒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柔和圆滑,字头音符占据较长的时值;演唱热情欢快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轻快敏捷;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要求演唱者演唱韵母时要保持不变,但演唱声母时要喷薄有力。在上述原则的约束下,学生经过长期的演唱练习后,咬字吐字能够变得更为灵活,学生变得口齿更为伶俐。(3)视唱是合唱的基础,练耳是合唱的保障,合唱教学不能缺少视谱即唱与听觉训练,其中,视唱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按乐谱要求准确唱出曲调的能力,听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辨别音乐节奏、记忆音乐以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向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使学生能够同时运用脑、眼、耳、口这四个器官,达到协调一致,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2.途径之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世界前进,想象力较知识更为重要。合唱教学活动将歌曲旋律与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如,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两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在学生的脑海里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再如,该册书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在饱满的情绪和亲切的和声中,学生能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蓝天、白云、碧波、少年……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仿佛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综上所述,在聆听和感悟优美音乐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音乐的神奇,感悟音乐文化的魅力。

3.途径之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现阶段,学校的培育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庭成员的娇宠溺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缺少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合唱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矫正性格上的不良习惯,合唱教学强调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从而使自己与他人的声部融合起来。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初学合唱的学生易于受到他人演唱的干扰,往往试图通过提高嗓音来掩盖他人的声部,却往往使整个合唱变得刺耳难听,声部变得极为不协调。其实,合唱中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成的,合唱是一门群体合作艺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长时间的排练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心灵上的默契,树立起责任意识,扮演起应有的角色,学会尊重他人,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途径之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首好歌曲,往往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作品意境,而合唱艺术是一项带有综合美感的艺术,凝聚着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与复调美,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传达的美感,在将歌曲的优秀元素展现出来的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带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如,四年级下册的《红蜻蜓》,这首歌曲旋律抒情、节奏舒缓、音色柔美,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聆听和合唱这首歌曲,都能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再如,六年级下册的《飞来的花瓣》,歌曲有优美的旋律、细腻的语言和力度的对比,学生用心演唱这首歌曲时,能够体悟到学生对教师的质朴真实情感。面对高难度的音乐作品,很多学生明显存在技术缺陷,但通过欣赏合唱视频和聆听合唱录音,能够令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适当引导学生感悟合唱作品中节奏、和声、曲调等元素对作品情节及情感变化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作用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5.途径之五:完善学生品格修养

除以上论述的诸多作用外,合唱教学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实现升华,完善学生品格修养。这是因为,我国优秀合唱曲目众多,如三年级下册的《嘹亮歌声》、四年级下册的《东方明珠》和六年级上册的《同一首歌》等,都寄托了一些美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中国俗语有云:“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美好的合唱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合唱往往一训练就要几个小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合唱教学易于学生形成刻苦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也利于学生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在坚定了学习态度之余,也强化了学生挑战困难的决心,提高了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品格修养的形成,对于合唱教学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优化合唱教学的有益尝试

众所周知,虽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合唱教学是颇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在领悟到合唱教学诸多作用的基础上,很多音乐教师认真开展合唱教学,但却往往遇到共同的难题,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歌曲分外动听,令很多学生陶醉其中,但当教师兴致勃勃地要教学生演唱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显出畏难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发出嘘声,最终合唱教学艰难地进行,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出有益尝试,来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在进行合唱教学中进行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功,但基础训练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手势教学还能够让学生训练自己的音准。

2.由易到难,在进步中不断提升自己

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合唱相对齐唱要难一些,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用手势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的安排,适当地提高教学的难度。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这一课的时候,在能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歌曲的后半段让学生采用轮唱的方式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表达荡秋千时的欢乐心情。这种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3.从细节做起,注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是提升合唱教学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节奏练习,诸如平稳的节奏、变化的节奏等,这样还能让学生养成对节奏变化良好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今后的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4.均衡发展,训练学生的反应灵敏度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灵敏度是衡量一个人合唱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识谱的灵敏度,要眼快于口,统一的灵敏度、校音的灵敏度等等,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各声部的音量等都要达到一个均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灵敏的辨音能力。

5.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于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多么有趣的教学内容,只要被引入刻板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进行合唱练习,这些优秀的作品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种合唱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并且在引导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合唱节目。比如,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氛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立体的感受,眼观、耳闻、身感同时进行,这种引导中就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比如,在多声部合唱歌曲面前,学生的耳朵就远远优于自己的嘴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另外,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比如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合唱操。

6.认真总结,在教学中不断探寻规律

俗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合唱基本功的养成不是等到学生升至中高年级才开始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开始其人生中的第一节音乐课,这种累积已经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自身特点,活泼、好动、有好奇心,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寻合唱教学规律,使这项教学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互补,悄然提升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兴趣。具体介绍如下:(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合唱教学同样如此,在正确、科学、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而教师也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愉悦性。(2)合唱教学与音乐实践交织互补,既是指在音乐教学领域,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交织进行的,也是指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多种音乐能力均应在音乐实践中得到提升,学生在合唱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自信心更加坚定。(3)注重趣味性,悄然提升音乐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使他们“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为此,合唱教学应尽力避免那种成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枯燥技能训练,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多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充分体悟到合唱的美,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若想将合唱教学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除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外,也要掌握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做出积极努力和尝试。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我们的教学中来。最后,用柯达伊的话与大家共勉:“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授音乐和唱歌,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的心灵,这种热诚将会延续他们的一生。”有幸,我们成为音乐教师,有幸,我们能成为将渴望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心灵的人,但愿我们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优化

在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合唱的歌曲,如《红河谷》《故乡的小路》《小小少年》《美丽的黄昏》等,可谓是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这些宝贵教学资源的应用,有些教师只教一个声部,甚至是干脆跳过不教,致使合唱教学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缺少对合唱教学的正确认识,缺少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效果。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儿童音乐教育依赖于指导者,因此,这些指导者必须是最好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从柯达依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理解,音乐教师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认识合唱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广为借鉴,形成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从而肩负起自身使命,不辜负自己光荣人民教师的称号,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徜徉于音乐海洋中。

一、审视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合唱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彰显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面貌。以下是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例谈。

1.途径之一: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中国自古就有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动听的音乐不但能够带给人美感,也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放松,给人心灵慰藉。合唱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歌唱呼吸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的歌唱方法讲究“腹式呼吸”,用鼻子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至15秒的时间,然后再徐徐呼出,长期进行此类呼吸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肺活量,提高学生控制膈膜、腹肌和腰肌的能力。(2)合唱教学重视咬字吐字训练,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演唱者吐字咬字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唱缓慢抒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柔和圆滑,字头音符占据较长的时值;演唱热情欢快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轻快敏捷;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要求演唱者演唱韵母时要保持不变,但演唱声母时要喷薄有力。在上述原则的约束下,学生经过长期的演唱练习后,咬字吐字能够变得更为灵活,学生变得口齿更为伶俐。(3)视唱是合唱的基础,练耳是合唱的保障,合唱教学不能缺少视谱即唱与听觉训练,其中,视唱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按乐谱要求准确唱出曲调的能力,听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辨别音乐节奏、记忆音乐以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向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使学生能够同时运用脑、眼、耳、口这四个器官,达到协调一致,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2.途径之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世界前进,想象力较知识更为重要。合唱教学活动将歌曲旋律与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如,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两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在学生的脑海里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再如,该册书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在饱满的情绪和亲切的和声中,学生能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蓝天、白云、碧波、少年……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仿佛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综上所述,在聆听和感悟优美音乐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音乐的神奇,感悟音乐文化的魅力。

3.途径之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现阶段,学校的培育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庭成员的娇宠溺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缺少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合唱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矫正性格上的不良习惯,合唱教学强调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从而使自己与他人的声部融合起来。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初学合唱的学生易于受到他人演唱的干扰,往往试图通过提高嗓音来掩盖他人的声部,却往往使整个合唱变得刺耳难听,声部变得极为不协调。其实,合唱中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成的,合唱是一门群体合作艺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长时间的排练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心灵上的默契,树立起责任意识,扮演起应有的角色,学会尊重他人,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途径之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首好歌曲,往往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作品意境,而合唱艺术是一项带有综合美感的艺术,凝聚着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与复调美,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传达的美感,在将歌曲的优秀元素展现出来的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带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如,四年级下册的《红蜻蜓》,这首歌曲旋律抒情、节奏舒缓、音色柔美,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聆听和合唱这首歌曲,都能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再如,六年级下册的《飞来的花瓣》,歌曲有优美的旋律、细腻的语言和力度的对比,学生用心演唱这首歌曲时,能够体悟到学生对教师的质朴真实情感。面对高难度的音乐作品,很多学生明显存在技术缺陷,但通过欣赏合唱视频和聆听合唱录音,能够令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适当引导学生感悟合唱作品中节奏、和声、曲调等元素对作品情节及情感变化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作用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5.途径之五:完善学生品格修养

除以上论述的诸多作用外,合唱教学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实现升华,完善学生品格修养。这是因为,我国优秀合唱曲目众多,如三年级下册的《嘹亮歌声》、四年级下册的《东方明珠》和六年级上册的《同一首歌》等,都寄托了一些美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中国俗语有云:“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美好的合唱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合唱往往一训练就要几个小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合唱教学易于学生形成刻苦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也利于学生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在坚定了学习态度之余,也强化了学生挑战困难的决心,提高了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品格修养的形成,对于合唱教学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优化合唱教学的有益尝试

众所周知,虽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合唱教学是颇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在领悟到合唱教学诸多作用的基础上,很多音乐教师认真开展合唱教学,但却往往遇到共同的难题,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歌曲分外动听,令很多学生陶醉其中,但当教师兴致勃勃地要教学生演唱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显出畏难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发出嘘声,最终合唱教学艰难地进行,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出有益尝试,来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在进行合唱教学中进行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功,但基础训练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手势教学还能够让学生训练自己的音准。

2.由易到难,在进步中不断提升自己

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合唱相对齐唱要难一些,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用手势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的安排,适当地提高教学的难度。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这一课的时候,在能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歌曲的后半段让学生采用轮唱的方式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表达荡秋千时的欢乐心情。这种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3.从细节做起,注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是提升合唱教学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节奏练习,诸如平稳的节奏、变化的节奏等,这样还能让学生养成对节奏变化良好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今后的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4.均衡发展,训练学生的反应灵敏度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灵敏度是衡量一个人合唱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识谱的灵敏度,要眼快于口,统一的灵敏度、校音的灵敏度等等,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各声部的音量等都要达到一个均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灵敏的辨音能力。

5.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于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多么有趣的教学内容,只要被引入刻板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进行合唱练习,这些优秀的作品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种合唱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并且在引导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合唱节目。比如,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氛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立体的感受,眼观、耳闻、身感同时进行,这种引导中就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比如,在多声部合唱歌曲面前,学生的耳朵就远远优于自己的嘴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另外,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比如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合唱操。

6.认真总结,在教学中不断探寻规律

俗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合唱基本功的养成不是等到学生升至中高年级才开始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开始其人生中的第一节音乐课,这种累积已经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自身特点,活泼、好动、有好奇心,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寻合唱教学规律,使这项教学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互补,悄然提升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兴趣。具体介绍如下:(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合唱教学同样如此,在正确、科学、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而教师也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愉悦性。(2)合唱教学与音乐实践交织互补,既是指在音乐教学领域,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交织进行的,也是指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多种音乐能力均应在音乐实践中得到提升,学生在合唱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自信心更加坚定。(3)注重趣味性,悄然提升音乐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使他们“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为此,合唱教学应尽力避免那种成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枯燥技能训练,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多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充分体悟到合唱的美,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若想将合唱教学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除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外,也要掌握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做出积极努力和尝试。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我们的教学中来。最后,用柯达伊的话与大家共勉:“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授音乐和唱歌,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的心灵,这种热诚将会延续他们的一生。”有幸,我们成为音乐教师,有幸,我们能成为将渴望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心灵的人,但愿我们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杨玮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艺海,2011(11):149-150.

[2]孙丽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3(05):108.

[3]黄秀丽.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3(07):124.

[4]孙艳侠.浅谈怎样教好小学音乐[J].学周刊:C,2012(05):188.

[5]李伟.谈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2(09):175.

[6]蔡萱红.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海峡科学,2009(04):96-97.

合唱课堂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技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 初中音乐课堂更加重视合唱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音乐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 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音乐演唱技巧的提高, 养成良好的音乐合唱基本素养。

一、重视音乐欣赏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初中音乐课堂的欣赏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 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音乐的基本素养。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音乐实践欣赏课程, 除了人教版教材的合唱内容外, 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优秀的合唱作品, 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些经典的合唱作品、比赛获奖合唱作品、国内外专业的合唱作品等, 激发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音乐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合唱作品的对比、归纳以及总结, 不断探索合唱演奏艺术的魅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到合唱艺术节奏、音色以及力度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 增强对合唱学习的热情。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常将唱歌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然而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方法, 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厌烦。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帮助学生在掌握了合唱基本知识的前提, 找一些具有相同合唱形式的歌曲, 为学生提供合唱欣赏的素材, 使学生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 感受合唱表演中和声的变化, 体会合唱作品的无穷魅力。例如, 学习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时, 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进行合唱曲录音的收集,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基本掌握合唱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并在欣赏合唱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深刻的理解合唱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创新歌唱教学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初中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音乐合唱方面的基本技能。初中阶段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合唱理论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以及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其中理论知识包含两方面, 一是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是合唱的基本要求与理论知识。通过这两方面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基本的掌握合唱的技巧, 有助于合唱实践演唱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进行渗透式的教学, 避免过于集中的进行讲授, 使学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的时间, 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音乐合唱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合唱方法, 才能有效的提高歌唱技能。因此,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音乐课上进行发声练习, 通过基本发声理论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发声练习的实践体验。结合教师的亲身示范,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呼吸和发声, 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拥有优美的音质与准确的音准, 并且吐字发音清晰。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合唱, 使学生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合唱的魅力, 提高课堂合唱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歌曲情感方面的处理, 养成良好的歌曲演唱习惯, 并逐渐渗透歌唱的技能与技巧, 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 诠释作品的不同风格与内涵, 使学生在音乐合唱学习的过程中, 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强化合唱基础训练, 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识谱训技能,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音准概念, 从而帮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稳定各个声部的构建, 避免破坏了合唱艺术的完美体验。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 可以通过歌曲教学的方式, 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的识谱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 再进行唱歌识谱的练习, 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学习的难度,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逐步的加入音乐记号、装饰音以及表情术语等, 对歌曲进行合理的分析, 使学生全面的领悟合唱歌曲的真正内涵。音乐的节奏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 教师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 可以将单一声部的节奏练习, 逐渐升级为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培养学生的声部意识, 增强对音乐的节奏感。音准方面的训练, 主要培养学生音准的听辨能力, 这是合唱队员必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具有游戏性质的训练, 帮助学生直观地分辨大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全音与半音之间的区别, 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多声部方面的训练, 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这也是合唱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多声部歌唱的训练以二声部为宜, 学生达到一定水准后, 再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

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不同于专业的合唱队训练, 由于学生歌唱水平的参差不齐, 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接受的程度存在差异性。因此, 顺利的完成合唱训练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困难, 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音乐欣赏教学, 强化学生合唱的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从而提高音乐合唱技巧。

参考文献

[1]黄晓云.让美妙的和声在课堂上交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浅析与新课程要求下的策略优化思考[J].画刊 (学校艺术教育) , 2013, 04:46-48.

[2]陈慰.初中阶段学校合唱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黄黎芹.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 (中) , 2014, 12:123.

[4]丁春新.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 2014, 45:46-48.

[5]王飞.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 2015, 11:89.

合唱课堂 篇8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这些现象, 我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结合歌唱发声, 训练初学学生采用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 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 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在教学初期,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 不会保持气息等现象, 采用他们能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力一法进行练习。如:利用打哈欠、叹气、闻花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呼吸;用形象的理解气息保持和控制;用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等。采用这些直观的比喻方法, 另一方面, 训练学生的科学发声;一方面, 为一定难度的合唱练习做技术准备。

二、演唱方法和音乐知识的渗透

合唱时教师应将音乐知识或演唱力法传授给学生, 但是问题就在于, 学生没有了演唱的兴趣, 何谈学习力一法和对知识的兴趣呢?相反, 学生有了演唱的欲望, 也会尝试去接受与之相关的演唱力法和音乐知识, 比如:如何修饰歌唱时的音色, 如何练习歌唱时的吐字, 如何让声音更有力更坚实, 如何控制声音的强弱等。再如, 连音线的意义是什么, 节奏中的强弱规律如何表现, 保持音、顿音、跳音又怎样来演唱。解决了这些疑问, 才能更好地将合唱教学进行到底。

三、强调熟练唱准谱

在同节奏的多声部歌曲中, 声部的唱名不同, 比较容易分辩, 而唱歌词时, 因为音高上的区别, 学生易混淆。实践下来, 那种马虎唱谱或直接唱歌词等方法, 必会事倍功半, 只有熟练地唱准谱, 才能在合唱中进行深层次的协调与配合。因此, 我们强调平时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与学习, 这是集体合唱的基础和前提。

四、与不同声部合作, 进行辅助训练

在教唱多声部曲时, 可先由老师分别弹奏或唱下一声部, 与第一声部合作, 初学唱多声部时先轻声, 当感觉负责下面几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 再逐渐放开声音一起合作。老师的弹奏或唱随机地由大声变为小声, 完整表现时仅在某些音上“搀扶”一下, 以找到多声部自然协调、合作的效果。

五、先教下面的声部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 常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既然第一声部易给他们较深的印象, 在教学之初, 可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 先教下面声部, 待学生对其他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 再唱第一声部。如:二声部歌曲《欢乐颂》, 这首歌的第一声部都耳熟能详, 第二声部相对陌生。我们可以先唱二声部, 待唱准后, 两声部便能直接合起来。即, 对于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 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作不同安排。这种训练, 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 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 以利于学生唱好、唱准各声部旋律为前提。

六、加强音准训练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 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所以, 合唱要求音准的绝对准确, 合唱的音准训练需由浅入深地进行, 结合视唱练耳的学习, 先练习旋律、音程、节奏。通过和声训练, 要求学生做到监听另几个声部的音高及声音效果, 在逐步训练中使学生的音准配合能力得到提高。

七、注重音色的处理和表达

训练合唱歌曲, 最终要达到一个可接受的和谐效果。鉴于此, 我们不强调个别声音的突出表现, 而强调整体和谐的声音表达, 即强调一种集体协作精神。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示范, 提示学生逐字逐句地准确表达, 启发他们用心去歌唱, 以做到以声传情。如歌曲《我和你》, 在练习时, 注重在每一字的咬与吐、乐句的音量强弱上对学生进行要求, 力求表达出全世界人民希望团结、和平的共同心声。

八、保护特长与张扬个性

在合唱当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来编排合唱中的各个环节, 比如,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朗诵;流行歌曲唱得好的同学领唱或分角色演唱;乐器好的同学负责演奏……还要鼓励学生们进行角色创新, 改变原有的模式, 换成学生喜欢的,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 否则就会失去章法。

九、在音乐合作中, 激发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 这种音乐特色技能训练,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同时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因为, 合唱就是集体行为, 要求所有同学都投入。

合唱的运用, 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信音乐教师也会有相同的感受。虽然, 实际操作会很繁琐, 但通过多试验、多练习、多创新、多改革, 可以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 感受幸福、感受快乐、感受努力带来的成功!付出总会有收获, 当然这种收获可能是潜移默化的, 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更努力, 一定会有收获。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合唱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歌唱表现形式, 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合唱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歌唱的快乐、体验不同合唱音乐的美, 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独特的功能。同时, 这也是一个难度较大, 起效时间较长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合唱课堂 篇9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足

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合唱学习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推广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授合唱是否积极至关重要。合唱教学是一种对学生素质及教师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学科,因此很多教师会主动放弃合唱教学。另外,部分学校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因此对知识成绩的重视远超过对能力的重视,而作为难以通过卷面分数体现的合唱自然被忽视。

(二)合唱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气息控制方法、不同声部配合、如何掌握音准等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才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当前多数小学合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合唱某一首或某几首歌曲,并且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有关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合唱教学丧失了兴趣,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自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小学生对合唱学习存在畏难心理

正如前期所说,合唱学习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唱对每个音节,并且学生之间要数量掌握不同声部配合方法。同时,合唱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每一首歌曲都进行反复合唱训练,而训练又往往枯燥无味。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面临的困难,承担的任务较重,因此多数学生对合唱教学普遍存在畏难心理,进而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有效性也就难以保障。

二、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开展合唱教学时需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技巧引导、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对教学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内在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课堂合唱学习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提高小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第一,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培养独特人格魅力。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且多数小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出自其对某位任课教师的喜欢:小学生喜欢某位老师,自然爱屋及乌喜欢这位老师的课程。所以,提高小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的关键在于使小学生喜欢上音乐教师。对此,教师务必要着重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欢上自己,进而喜欢上音乐教学。

第二,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欣赏。反复的合唱训练往往是学生失去对歌曲的兴趣,进而影响其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感染性与表现力,进而逐渐培养提高对合唱教学的兴趣。

(二)注重技巧的引导

合唱十分注重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并且各个声部之间要协调、平衡、统一,只有这样一首歌才能被完美的演绎出来。然而合唱中对气息的控制、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对音准的掌握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方法,并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及时纠正,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器乐在表现不同声部音准以及音高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握音准与音高。例如:先知道学生分声部进行演奏,待学生基本掌握不同声部的音准与音高后,再引导其进行合奏练习,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合唱教学的难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有较大提高。例如:教师在声部配合教学时,将学生感觉困难的声部改为同度,从而使合唱的难度适当降低,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这样由易到难的学习会使学生感觉更加轻松,促使合唱学习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合唱课堂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音乐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教学中,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因此, 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对合唱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 切实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由于合唱会分为多个声部, 对不同声部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不一样, 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乐理知识缺少了解, 因此内心对陌生事物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同时, 合唱教学需要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而学生之间形成默契配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 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承受较高强度的合唱训练, 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 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以练代学的方式, 教师意在通过反复练习达成教学目标。但是, 合唱教学本身非常讲求技巧与配合, 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虽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度, 但是对于唱法技巧的提升并无裨益。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 激发学生热情

虽然在当前的音乐合唱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 真正出于热爱与兴趣的学生数量极少, 大部分学生都是被迫参与其中。因此, 要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就必须扭转这一局面。首先, 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合唱练习。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来看, 其中大部分歌曲都是比较传统、老旧的歌曲, 但是在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下, 这些歌曲根本不符合学生兴趣。因此, 教师可以选择中国风音乐代表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兰亭序》等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其次, 创新合唱教学环节, 给予学生更多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是音乐课应该实现的一个目标。所以, 教师可以对合唱教学环节进行创新, 增加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女对唱等环节, 提升学生的参与乐趣。

(二) 加强技巧引导

在合唱教学中, 光是以练代学, 其效率必定不会太高。因此, 在合唱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技巧引导, 在提升学生合唱配合默契度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唱功技巧。从合唱的角度看, 呼吸控制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不懂得控制呼吸节奏, 经常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 吐气发音都不标准。因此, 教师需要先对学生出现的呼吸节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技巧培训, 将呼吸方法传授给学生。其次, 在合唱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音准和节奏把握的引导。比如, 在教学《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 教师要先讲清楚整首歌曲可以拆分成多个段落, 并逐段训练学生的音准和声部转换。

(三) 利用乐器辅助教学

乐器是提升学生把握音准和音高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乐器必定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乐器的选择上需要注意, 一定要选择音准和音高表现较为明显的乐器。比如, 在教学《送别》时, 其是二声部歌曲, 因此可以进行分声部教学。在对不同声部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辅助, 可以用钢琴辅助一个声部的教学, 再用长笛辅助另一个声部的教学。这样, 通过乐器辅助、声部分离的办法, 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不同声部的音准和音高进行明确的区分, 更可以让其在乐器的帮助下迅速掌握音准、音高。在学生对不同声部熟练掌握之后, 就可以展开合奏练习。

(四) 合理设置教学难度

教学难度和教学效率成反比, 教学难度越高, 教学效率就越低。因此, 教师应该对合唱的难度进行合理设置, 避免一开始就设置难度较大的内容,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从教学原理角度讲, 由浅入深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合唱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先从简单的歌曲教起, 在学生逐步掌握唱法与技巧之后, 再逐渐教学难度较大的歌曲;在教学流程的设置上, 教师也应该遵从这一原则, 先从简单的教学活动开始, 再逐渐转入难度较大的教学活动。比如《欢乐颂》, 这首歌曲的节奏轻快、难度较低。因此, 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之前, 先播放两到三遍, 让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 教师示范演唱这首歌曲, 并对其中较为关键的点进行讲解;最后, 就可以让学生分声部练习。这样, 将合唱教学拆分为多个不同的环节, 并按照难度有序排列, 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 可以大大强化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 合唱教学是关键。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合唱教学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热情、加强技巧引导, 并在教学中引入乐器辅助, 同时合理设计教学难度。如此, 就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 2015 (23) :41-42.

浅探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法 篇11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我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法入手,从现在合适的教学作品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教学。

一、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作品

小学生未经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其音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嗓音、性格特点选择符合音乐教学要求,并且适应大部分学生审美能力和心智特点的歌曲。作品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排练时选择学生喜爱的作品能让学生真正愉快地投入到训练中,以积极主动的心情学习声乐配合教师排练,反之,如果选择作品不当,学生在排练时毫无兴趣,把合唱训练当做任务来完成,这样的训练,只能曲高和寡,训练效果低下。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担任数个班,甚至数个年级的音乐课程,曲目的选择就要从实际出发,兼顾大多数人的学习兴趣,例如年龄层次和欣赏水平相差不大的班级可以练习同一歌曲,既兼顾了大家对曲目的选择又减少了工作量,而高年纪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或者更加流行的歌曲,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曲目的兴趣需求。曲目题材选择上要积极向上,规避不良思想内容,热爱青春热爱祖国的校园题材为佳,还可以选择有一定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教育深刻的歌曲来演唱,教师介绍作品时应该说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表达出的内涵和感情以及作品在和声技巧应用上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逐渐领会到和声的作用和多声部演唱带来的震撼效果,逐渐爱上合唱这一表达技巧。

二、掌握合唱基本技巧

在合唱这个大团队中也是由一个个小的个体组成的,要想更好地达到合唱效果就必须把每个个体都训练好,要能够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首先我们要锻炼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就是学习的时候让学生全面接触关于音符和节拍,比如有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唱的方式,边唱边打节拍,边唱边读乐谱,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其次要多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让学生达到很好的合唱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循序渐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将视唱的歌曲抄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能够认识乐谱,然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视唱练习。再次我们要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听说能力在合唱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听好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音准是否到位,还要能够听出其他学生的发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多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欣赏和评价,让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听觉兴趣能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提高和锻炼。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语言来进行感受,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我们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巧妙地掌握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对文章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表达,在进行合唱歌曲教学的时候,我们先要让学生欣赏每一首歌曲的构思和表达,不同内容的歌曲在表现和处理上就会大不相同,在选取合适的合唱作品之后,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内容,比如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结构形式,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够认真把握歌曲背后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无论是抒情悠扬,还是雄伟壮阔,学生在合唱的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现,要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感觉自己就是作者,身临其境地将音乐作品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在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作品和掌握合唱技巧之后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要想更好地进行合唱演奏,不仅需要每一个个体具有很强的能力,还需要学生能够齐心协力完美合作,才能将一个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的情况下感受集体荣誉感,在愉悦的合作氛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能量,在合作之中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魅力,将音乐作品进行完美展示和演奏。

合唱课堂 篇12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

1. 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需要根据声部配合的不同、音准掌握知识点的不同等,对不同教学方法加以采用,教学方式只有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合唱教学目的。但目前一些小学音乐合唱教师并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合唱某首歌曲,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将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单调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对合唱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强。

2. 合唱学习兴趣不浓厚。

合唱教学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但小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未能注意到学生理解力问题。合唱教学中,有时学生需要反复地合唱训练一首歌曲,而教师不擅长引导,只一味地赶进度,机械式训练忽略了学生差异,导致一些小学生对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合唱学习缺乏主动性,恶性循环,自然较难保障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改进策略

1.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

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展开多维度教学,以此激发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在合唱教学伊始,教师可进行轻松的基础训练,为合唱做准备的同时,放松课堂紧张氛围,比如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时,可采用半打哈欠或咬苹果等简单直观方式。在练唱方式上,可直接教授学生第二声部,通过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第二声部学习的恐惧感提前打破。也可采用两声部歌曲进行并驾齐驱的教学,即可将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让学生对两个声部进行平行学唱,待学生分别掌握两个声部后再分声部合起来,进行合唱教学。

2. 利用多种辅助方式,提升小学生合唱教学学习效率。

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学生对音准和音程的掌握往往不够准确,教学过程常常因该种困难而难以展开,但学生在器乐的引导下却能够很快对音准和音程加以把握。如在学习《送别》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时,因该歌曲在旋律方面比较简单,教师即可让学生通过竖笛、口琴等器乐先分声部演奏旋律,在互相聆听的基础上合奏,然后要求学生在合唱中采用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在合唱教学中,可指定一些同学轮流交替地对每个声部进行伴奏。当课堂教学中小乐器比较缺乏时,也可由教师利用钢琴对一个声部加以担任,对合唱教学给予辅助。在这种辅助步骤的过渡教学中,学生即可有效地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巧用方法指导,调动小学生合唱学习主动性。

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合唱学习中十分重视的,只有各个声部之间保持协调与统一性,才能完美地对一首歌进行演绎。在合唱的配合方面,教师可采用一定的技巧,引导学生对基本技巧方法加以掌握,并及时纠正学生训练中的错误,促进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暗示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课堂合唱教学中的暗示可以从音乐本身出发,也可以由教师通过体态进行暗示,教师应对暗示效应巧妙地运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如在学习《小鸟小鸟》时,教师即可采用音乐暗示。通过对低声部旋律的播放,指导学生学习高声部;当学生熟悉了高声部后,可播放高声部旋律指导学生唱低声部,使学生在这种“和声”暗示中形成学习惯性,除了可以强化学生合唱抗干扰能力外,还可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体态暗示如语言、延伸、手势等,都可以用在合唱教学中,引导学生接收相应的合唱信息。如在学习《两只老虎》时,教师可通过手势变化提醒二声部的同学接入的地方,在合唱中如果加入手势暗示,往往学生学习效率就很高,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合唱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课,能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美妙的音乐体会其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内心为音乐所表现的美所陶醉和折服,并且引起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应直面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多种辅助方式、巧妙的指导方法,不断改进合唱教学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教学方式,能够在熏陶学生音乐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唱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一篇: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