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教学(通用12篇)
小学合唱教学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在聆听沪港女子合唱音乐会时的切身体会与感想, 分析了上海与香港两支合唱队在音乐会曲目的选择、音色效果、演唱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及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 并简单阐明了这一音乐会带给笔者的启示。
关键词:合唱音乐会,演唱效果,合唱教学,音乐表现
在祖国六十周年华诞期间, 众多庆祝活动和文艺演出异彩纷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 最令笔者难忘并引发思索的是“沪港女子合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由香港浸会女子合唱团与上海万方女子合唱团联袂举行的合唱音乐会, 两合唱团在演出选曲、音色处理、表现风格等方面显露出很大的不同, 这令人感到意外并深思良久。
通过音乐会主持人和曲目单上的介绍, 得知香港合唱团所要演唱的曲目多为欧洲歌曲, 个人因曾经多次欣赏欧洲的特别是奥地利的青少年或女子合唱团的唱片, 故而对其音乐风格和音色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所以在演出开始之前对音乐会怀有某种设想和期待。然而听到的演唱效果却与期待中的大相径庭, 相比之下, 万方女子合唱团的演唱却似乎更接近印象中的欧洲版本所展现出来的风格, 两合唱团的演唱效果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颇值得思索。
香港合唱团演唱的多为欧洲歌曲, 因是非中文乐词, 我们难以洞晓其歌词含义而只能通过对歌曲的旋律、音色和语音等方面对歌曲进行把握, 故关于歌曲的歌词与旋律风格尚不多论。现只从音色、整体音响效果等方面来看待这种差异。在音色效果上, 前者缺少如青少年那种嘹亮的嗓音和生气, 声音显得有些稚嫩, 色彩略微暗淡, 声部似乎时而不够均衡, 显得技术平平, 但这却带给人一种自然质朴的、似乎带有民间日常生活气息的声音, 令人感到自然轻松而无华丽矫饰之感。而后者的演唱, 声音清澈嘹亮且富有穿透力, 咬字清晰, 和声丰满、匀称, 十分悦耳赏心, 甚至有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使听者产生一种渴望与之同唱的冲动。
就此, 出于自身职业的敏感性, 笔者联想到了我们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音乐会上两支合唱团演唱效果的差异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笔者分析认为, 之所以港沪两团的演唱风格有这般的不同, 大致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首先, 是合唱团的成员构成差异:前者乃香港教会性质的学校艺术团体, 其参与者未必是长期受到严格专业音乐教育的学员, 而后者则由接受多年音乐训练的专业学员组成, 这自然就在个人演唱能力的起点上产生了不同。
其次, 香港高校的教育思想与大陆存在明显不同, 这也间接地对具体艺术观念及审美理想和趣味产生影响, 因此, 其演唱更为朴实。相比之下, 后者的演唱大概是过于追求整齐划一, 或者是出于对所谓纯正的欧洲合唱风格的追求而丧失了自己原本应该具有的富于特性的色彩, 尽管其演唱的曲目多为中国歌曲, 但是在技术和作品处理上却尽是舶来品的天下。
演唱风格的不同, 必然对音乐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效果。前者的演唱, 声音朴实真切, 情感表现比较内省;后者的演唱, 有时令人感觉声音过于响亮, 情感表现比较外露。由此可以看出, 不同的音响风格带给人不同的欣赏效果。而演唱效果的不同, 又与情感处理和技术的应用在演唱中所占分量的轻重相关。由此联系到我们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我们的合唱队与香港浸会合唱团一样, 也都是非专业的合唱爱好者, 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不能如同对专业合唱团体一样。这就要求, 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像专业合唱团体那样单方面强调所谓整齐划一, 既不能过分要求学生歌唱的音色和风格等方面的齐一性, 更不能把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按照一种规范的要求去表现和处理, 简言之, 即不能把技术性问题放在首位, 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以情带声, 在尊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达到声部与音质的平衡与自然, 获得真切自如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贝内特.雷默 (美) .《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
小学合唱教学 篇2
新课标中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以及小学教师的认同。合唱教学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是提高学生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和声感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本文就合唱教学的指导、教师教育与教学科研对于合唱教学的关注以及对于合唱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一、合唱教学的科学指导
课改以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学音乐生们进行合唱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音乐观摩课以及教研活动等方式来让大家重视合唱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以及公开课视频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好地体会合唱的真谛。课改以来,各类音乐观摩课以及展示活动对于音乐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在平时的公开课程中,很少有合唱教学的公开课,即使有了这样的公开课,也是很少听到理想的和声效果,缺少合唱教程。在合唱教学指导中,合唱教学不适合“异地借班”上课,“单一课时”难以展示合唱教学的过程,主观上近年“课改”热点重在创造、兴趣、综合等,减少了对于传统歌唱教学尤其是合唱教学的关注。其次,在合唱教学的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给学生们具体、直接的指导,但从合唱的教学角度来看合唱的教学案例偏少,多为“单一课时”而没有单元设计,缺少对合唱教学的过程展示。在日常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多首歌曲的学习并行,交错进行,一首歌曲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分课时进行。这种课程安排方式相对于逐课学歌的方式,更能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音乐学习规律,在一首合唱曲需要很多课时才能学会,并且需要不断的复习和提高。理想的合唱案例应该在单元设计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课时方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反应日常课堂中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设计单元安排和课时教案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安排一到两个课时方案,单元安排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简单一些,但是课时安排应该尽可能详细一些。在进行合唱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课时,设计单元课时与设计课时方案的过程时候要尽可能地安排得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合唱教学的素养。
二、合唱教学的教研探索
在改进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和教学科研要不断地提高对于合唱教学的关注度,在进行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寄希望于教师教育以及培训的学校,尤其是音乐教育学或者教学法以及合唱与指挥的课程,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可以很好地提升学校的音乐合唱教学水平,教法和合唱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合唱的教学水平,承担教师教育的学校要重视小学合唱教学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未来教师指导课内外合唱的能力。在职音乐教师大多数会缺乏高水平的合唱体验以及指导合唱的能力,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训学校要把合唱教学法渗透到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合唱教学法紧密地联系到课堂教育实践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提高音乐合唱的水平。其次,教师要加强关于合唱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近期,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以及著作等大量的涌现,这很好地显示了音乐教育研究的进步,然而与此并存的就是一些学校中音乐教学的薄弱,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学校中存在着很多与合唱教学教法有关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比如教学教法问题,儿童和声感的发展培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当前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及学校要更加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对于这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合唱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合唱;识谱;兴趣;由浅入深
合唱是小学校园艺术活动中最广泛、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启迪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音乐情感和集体意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合作共处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那么要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合唱中来并喜欢合唱呢?
一、从兴趣入手,做好音乐基础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谱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事半功倍、教得轻松。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觉得识谱特别枯燥。因此,我常常将识谱教学形象化,增强乐谱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识谱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单音时,我给每一个单音赋予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3是懒洋洋的小猫咪,唱起歌来“mi~mi~mi~”,1是小木棍,敲在地上“do~do~do~”等,并通过唱名找音符等各种游戏巩固学生的认识、加深印象。在平时的歌曲教唱过程中,我都会挑出一些旋律简单规整的歌曲带唱旋律。尤其是一些节奏简单的歌曲,我会让孩子们试着认一认每一句句末的那个长音,或是每个句子中节奏较长较有代表性的单音,然后以师生接龙唱的方式唱会曲谱,在指导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不再接唱单音,而是试着唱唱一小节、一个短小的乐句等,由小而大,循序渐进。在反复的、有指导性、有趣味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良好的读谱能力,为合唱歌曲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拓展教法,帮助学生在合唱中找准定位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学生才能主动学习。首先,要注重聆听旋律对孩子的影响。在许多乐曲中,不乏以不同声部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合唱曲。在欣赏这些歌曲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听一听其中有几种旋律,每个旋律像谁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旋律放在一起又像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音乐形象,从而对作品有更为清楚的认知。其次,由浅入深地进行合唱训练。我将小学阶段教学的合唱曲分为三类:第一类,轮唱式。这类合唱曲音乐形象明显,听起来层次分明,如三年级的《两只老虎》,四年级的《小树长高了》和《小黄鹂鸟》。在教学这类歌曲时,我强调了指挥的作用,用教师的身势动作帮助学生在合唱中找准定位。第二类,伴唱式。这类合唱曲往往只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旋律,其余声部轻巧、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如三年级的《梦之船》等。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先让学生唱好主旋律,再以与录音合唱、与教师合唱的方式让他们体会主旋律部分在整首歌曲中的位置,然后再要求学生听辨其他声部的伴唱,想象与单一主旋律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最后分组合作表现。第三类,同行式。这类合唱歌曲属于同度音程行进的,合唱难度较高,学生也容易跑调,如五年级《蓝色的雅特朗》、六年级《冬天的请帖》。在教学这类歌曲时,常常会出现因担心学生唱不好而教师一味包办等问题,其实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音准训练。遇到这一类的合唱歌曲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指导这一类合唱教学时,我会将不同声部的旋律分别展示,先分声部解决问题,将不同声部唱准、唱好,然后对学生提出合唱要求及注意事项,包括轻声演唱、注意聆听自己的声音、控制好音准等。有时,我还会使用不用音色的乐器与录音合作,为学生伴奏,帮助他们找到各自声部的旋律。总之,教师应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合唱中找到定位。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小学合唱教学引领的方向分析 篇4
关键词:多听,多想,多练
童声合唱教学是音乐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的有效途径。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童声的发展划分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变声期三个阶段。小学合唱团多选择童声成熟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合唱团已可以承担一些较复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唱。但遗憾的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验中,唱歌教学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唱歌中的合唱教学更是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
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合唱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艺术活动,大多数老师遇到多声部歌曲都选择只教唱主声部,而忽视了学生多声部合唱的训练。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选用一定比例的合唱歌曲,引领和构建学生合唱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在合唱教学领域作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
一、多听——建立好声音概念,挖掘合唱魅力
1.听经典曲目。听经典曲目,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丰富音乐记忆,积累音乐素材,激发合唱热情;更能够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使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对好声音的概念,加深他们对好的合唱声音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中国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杨鸿年老师创作改编的作品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的范例,如《猜调》、《闲聊波尔卡》、《牧歌》等。还有许多中外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壮族歌曲《水母鸡》,美国著名电影《修女也疯狂》插曲《I will follow him》,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等等。
2.听自己演唱。合唱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具备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理想的音色变化。首先要求学生记住C大调音阶中la(6) 为标准音,模唱并记住音高,然后老师在琴上弹标准音和任意一个音构成的章程。以“6”为基础,比“6”高的音,按音阶往上推;比“6”低的音,按音阶往下推,就这样由la出发去推找各音,如“g1”“b1”“f1”……这个练习帮助学生唱标准音的固定音高和其它各音的音高。以听为主的训练是提高音准、和声感觉的有效办法。
3.听他人演唱。音准、节奏、音色、丰富的音响,是合唱艺术中最主要的技术核心。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听他人的声音,用来检验自己的音量在声部中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自己所在的声部在整个合唱队伍中是否达到均衡的要求,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二、多想——灵活处理教材和重点,增强合唱兴趣
1.灵活处理教材。课标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小学二年级就将《两只老虎》这首歌编创成轮唱的形式演唱,学生在轮唱中感受到依次进入的各声部互相交织、叠置,构成此起彼伏的声音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2.合理安排重点。合唱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善于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重点,一切教学从重点出发,辅助一些教学手段,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灵活化,引导学生开口合唱,喜欢合唱。
音乐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教师是学生合唱兴趣的主导者,要通过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教学重点的准确定位,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三、多练——善用窍门训练,提高合唱质量
斯皮格在他的练声曲前言中说到:“系统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在歌唱中的必要性,是音乐歌唱研究中任何其它分支所无法比拟的。”
1.发声训练。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对学生来说,就要做到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然后有控制地收缩腹肌,同时让横隔膜和胸腔逐渐扩张,将气吸均匀、持续、柔和地吐出。发声训练的成效在合唱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声部训练。合唱是多声部的歌曲表现形式,教学中发现唱高声部的学生学得快而准,而唱低声部的同学学得慢,效果不好。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邀请一位高声部表现好的同学演唱,教师担任低声部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声效果;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感。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指挥是这个集体的引领者,担任指挥的教师要明白积极的教学术语提示对学生的合唱状态起着良好的影响。选用简短而精炼的教学术语,在合唱排练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方法初探 篇5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仔细翻看新人音版音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内容:一年级就出现了5首二声部歌曲欣赏,二年级出现了4首合唱欣赏和一首合唱演唱,三年级二声部歌曲演唱达到了5首,而从四年级开始教材中合唱歌曲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难度也逐步提高,五年级上、下册合唱教学内容占接近一半,足以看出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区进修学校的带动引导,我区广大音乐教师近年来对合唱教学有所重视,也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究。然而,由于起点较低,大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合唱教学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前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学生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些都直接影?到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低年级没有做合唱教学基本训练,到了高年级学生正是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快的阶段,不太喜欢表现自己。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
2.教师方面
很多音乐老师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学中普遍存在我教你唱,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传承试教学,教学中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合唱歌曲简单的理解成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拼凑。在合唱教学中教得机械,学生学的无味。所以就会出现只教一个声部的现象。
大家都面对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合唱课太难教了,一两节课根本不够,而如果花更多的时间去教,那么其他内容就来不及上了。在我看来,并不是合唱课难度大,而是我们学生从低年级过度到三、四年级,没有做好合唱的能力准备。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不管是节奏、音准和声感、声音美这几样合唱最基本的能力都达不到。因为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没有进行持续系统训练。因此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我们孩子的合唱也是,必须在小学三个阶段进行坡度式的教学,通过低段1-2年级渗透、3-4年级简单合唱,5年级完美合唱这样三个阶段达到完美演绎合唱作品的目的。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怎么来完美演绎合唱作品,而小学阶段的合唱渗透性教学,却是像房子的基石一样,虽然朴素但却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我们做的一些工作
近几年在区进修学校的推动下,我们有机会聆听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理念的专业培训,同时也在教学中进行了许多实践层面的尝试。从4月份开始举办的我区中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优秀课例展示到我们学校已经是第四站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区来自实验学校、南营李家小学、王村中心小学、北门里小学的7位音乐老师出示了合唱教学公开课。
围绕区进修学校2016年组织周村区第一届合唱教学比赛和今年组织的一系列合唱教学优秀课例公开课,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见到了合唱教学的踪影。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教师们对合唱教学从思想上更加重视,教师实施合唱教学的意识加强了,课堂上需要扎实进行的合唱基本功训练做得更多了,初步解决了难唱的合唱曲学生实施不了的“眼高手低”的现状,我们学校的合唱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1.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功训练。尝试将进修学校引领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去,通过每节课问好歌、二声部练声曲、复习歌曲和新歌学习、二声部处理、乐曲欣赏、再见歌等环节,增大了课堂容量,改变了以往一节课上单一的歌曲教唱和乐曲欣赏一个环节,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我们还根据进修学校共享的教唱歌曲的律动视频,为每首歌曲加入了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兴趣点更多了,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课上进行的二声部的教唱活动增多了,为二声部歌曲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孩子多聆听合唱歌曲。经常安排学生聆听中外合唱歌曲,让学生在聆听经典合唱中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喜爱之情,在聆听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从一到三年级的,我们尝试在班里进行持续系统训练。区进修学校李蓓蓓老师牵头成立了一、二年级备课组,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为每节课都进行了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件制作。组织骨干教师为课本上的学唱歌曲加入二声部。备课组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为二声部歌曲打谱。由于有了这些好的素材,这学期我们在班里尝试了《小雨沙沙》《春晓》、《布谷》《小蜜蜂》《我的家在日喀则》、《金孔雀轻轻跳》等二声部歌曲的演唱,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最初学习二声部歌曲时确实很难把两个声部合到一起,但通过每节课新授课之前的复习歌曲,循序渐进的一点点渗透,慢慢地孩子们的第一首二声部歌曲演唱的有模有样了,之后的二声部歌曲教学由于有了之前的合唱基础和情感体验,孩子们学习起来上手更快,我们又在演唱时加入歌曲声音的处理、咬字吐字的处理和歌曲演唱情感的处理,孩子们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加强了,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美的熏陶。对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二声部合唱的成功经验、孩子们声音和音乐美感的的进步让教师本身也有了自我认同和职业幸福感。我们希望通过1-2年级的渗透,3-4年级简单合唱,5年级完美合唱这样三个阶段的合唱渗透性教学,为孩子们将来能完美演绎合唱作品打好基石。
三、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我们今后的一些打算
作为老师,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合唱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小学 班级合唱教学
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学校的重视以及学生们的欢迎。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歌唱教学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一、灌输正确的合唱理念,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灌输正确的合唱理念,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聆听是基础,兴趣是关键,学生不喜欢合唱、害怕合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正确的合唱理念,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合唱是怎么一回事,以为合唱就是齐唱。为了灌输正确的合唱理念,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作品的选择上可以是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也可以是课外优秀合唱团的作品。通过视听结合的办法,不但能让小学生安静聆听,还能在多次观摩中让学生明白歌唱状态、歌唱方法、音色处理等完美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一个好的合唱演员是一个好的独唱演员,而一个好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合唱演员,合唱不能缺乏组织纪律性和协调性,在合唱中,发出异样的声音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性,和谐、美妙、动听的和声可以带领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受到美的熏陶,渴望听到合唱美好的声音,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
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在教学中加入节奏声势律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节奏练习的方法有很多,并能实践于每一节音乐课堂中。训练时,加强简单节奏训练,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比如聆听歌曲或乐曲时在手心轻轻跟着旋律的拍点打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身体部位打节奏等。根据学生好动的特性,在教学中趣味性的贯穿节奏声势律动,帶给学生非常享受的喜悦感。
(二)气息训练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而学生唱歌时普遍采用胸腔呼吸,存在气息浅、吸气抬肩、气息保持不住等情况,为了让声音稳定而灵活,可采用“闻花”式的深呼吸练习;用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同学之间相互检查气息状态。懂得吸气后再理解气息怎样去保持和控制。比如去抚摸熟睡的婴儿,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去摸,这种感觉就是气息保持。再比如吹蜡烛的感觉,吹气球的感觉等等。这样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方法,学生易接受,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笔者把呼吸分为三块,整体呼吸、声部呼吸和循环呼吸。循环呼吸比较困难,要求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间隙进行不被察觉的呼吸,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气息训练可以和歌唱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音准练习
音准是合唱的重重之重,发声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歌唱的状态,在发声练习中指导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发声方法,学会相互聆听,辨别音色。音准较弱的学生学会听边上同学的音准,及时靠拢。音准较好的学生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音准练习贯穿于所有的歌唱教学中。一、可以有效的利用柯尔文手势作为一个常规练习,唱音阶的上下行,对于素质较好的班级加上音程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尝试音程的双声部练习。二、运用“轻声”高位子哼唱法找音高。在歌曲音域较高的地方,有学生会出现喊唱现象,要改变学生用脖子喊唱的习惯,“轻声”高位子能避免学生喊唱,有效克服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采用打呵欠等放松练习,用气息支撑的力量找到音高的位置,使学生能更加自信地找到音高,准确地唱出来。轻声演唱还能有效的统一音色,培养学生倾听和统一音色的习惯。具体做法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开喉咙,利用哼鸣,轻声歌唱。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探究班级合唱教学领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有正确的理念向导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较强的声乐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对合唱作品有改编能力、敏锐的听辩能力和作品的鉴赏能力、合唱总谱的阅读能力、和声、曲式的分析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指挥能力等等的综合能力,才能较好的引领着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演唱能力,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和进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等方法。学生的歌唱水平是老师自身素质的侧影,也是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每位老师都应怀着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香港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这也是香港童声合唱发展迅速的基础。是的,合唱需要基础,需要方法,更需要热情。相信,只要坚持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提高我国合唱教育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浅谈小学中的合唱教学 篇7
学校合唱队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风景线。同时, 学校合唱队也频频亮相在各种声乐活动中。学校合唱队不同于专业团体的合唱团, 它是一个时间较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丰富校园文化的一个团队。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组建、训练好学校合唱队呢?以下是本人通过十多年教学实践得来的体会, 在此与同行们切磋交流。
一、挑选学员
在小学期间, 最佳选择对象是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 如:音准、节奏、音域、歌唱能力等, 也就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 是用个别成员声音的组合及集体的音响声音发出的总和来表达艺术的形象塑造。所以, 在挑选队员的时候, 就必须设定一个范围, 找一个参照标准, 然后再选拔队员。这样, 在合唱训练中力求音质的统一就容易些了。
二、气吸的掌握与运用
1. 在大自然中, 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我们会深深吸一口气, 也就是保持气息的感觉。我们要像闻花朵的气味一样, 即要柔和又要深入地吸入, 再用吹走灰尘的方式, 慢慢地吹出, 要用吹蜡烛的感觉训练快吸快呼, 将气息像吐蚕丝一样均匀地呼出。这种方法既有步骤有规律, 同时富有兴趣, 让学生容易掌握, 使呼吸自然、均匀、舒畅、不僵硬、不紧张。
2. 训练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
歌唱的发声是人发声器官运动所造成的。所以要培养训练发声器官能自如调节自己声音的能力, 要改变那种只会用脖子拼命喊唱的习惯,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演唱, 具体做法: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 松开喉咙, 利用哼鸣, 轻声歌唱。如:练习母音“O”。让学生找含着一口水的感觉, 用打哈欠的感觉轻声歌唱:5 4 3 2|1---||。吐字咬字的方法主要分为:双唇音、舌尖音、唇齿音、舌根音、舌前音、翘舌音、舌齿音。常用的训练有几种:ma、la、da、gao、kai、lai、mo、no、mi、lu、yu、ji、xi.吐字时要把字喷射出去, 不能含在嘴里、让人感到歌含糊不清。咬字时要尺度把握恰到好处。唱得要清晰、均匀、统一、自然、流畅, 也就是说唱歌时要做到“字正腔圆”, 有准确的吐字基础, 发声的练习是为表达作品内容创造条件。在开始练习时, 需要针对作品的情绪和内容, 选取适当有效的练声曲, 进行一系列字头、字腹、字尾的发声技巧训练。
3. 发声练习学习合唱歌曲。
首先全班同学一起学唱难度较大、旋律性较差的二声部, 这样, 在学生的头脑中, 第二声部先入为主, 印象较深, 而第一声部旋律流畅, 即使放在后面学唱也不会因二声部在头脑中的印象而给学唱带来困难。等学生把两个声部都唱熟练后, 教师让学生唱一个声部, 自己用琴弹奏另一个声部, 让学生体会二个声部同时进行的和声效果, 再让二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唱, 等两个声部的演唱达到和谐统一后, 教师再对作品进行思想内容的挖掘、分析, 从而理解掌握歌曲的性质和艺术风格的特点。必要时还要交代作品的历史背景, 以便学生更全面理解作品。
三、唱歌姿势和状态
合唱是集体音乐表演, 是多声部音乐。强调的是和谐、共性。所以合唱对每位演唱者的姿态都有较高的要求。
1. 演唱的姿势问题。
唱合唱曲时, 直立放松, 自然大方, 端正挺拔, 不前俯后仰。要有自信, 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放松自己。
2. 演唱状态。
头、眼不要过分晃动。眼睛是与合唱队沟通情感的最好器官, 要表现出作品的喜、怒、哀、乐。作为一名演唱者, 要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状态, 通过面部和眼神来反映歌曲的思想感情, 必要时可以有一点形体动作加以衬托, 但动作只是歌声的辅助, 一定要恰到好处。
四、歌曲处理与要求
1. 歌曲的艺术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 也不能只讲感情不讲声音。
在演唱时要把歌曲艺术形象地表达出来, 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一般开始宜分声部练习。在这时就要认真校准自己的声部。音准、节奏一定要正确。可用琴反复练习, 直到唱准为止, 甚至能背谱演唱, 这样才能为歌曲唱出情感。
2. 演唱歌曲的表现手段。
小学合唱教学 篇8
一、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
合唱教学是异于独唱的,我们曾经认为学生在独唱与合唱学习中,前者是弱于后者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更容易被别人所注意。而事实上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能忽视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在独唱中很投入,但到了合唱中却似乎困难重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有学生认为合唱中体现不出自己的基本功,故难免滥竽充数;二是确实是不会合唱,尤其是当自己的节奏与整体不符时,容易影响学生的合唱心理。由此来看,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唱应当具有的态度,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教学重心就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合唱的指导。
小学生毕竟是天真的,合唱这样的集体行为往往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更多的细节指导,同时还不能忽视合唱兴趣的激发。一般来说,合唱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歌曲入手,先让学生在较低难度的情境中掌握合唱的基本功。如在“旋转红黄蓝”(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大风车》,用歌声表达自己童年的欢乐情绪,在学生独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看他们在演唱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尤其是小组内同学协调合唱时会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声部结束不齐这一现象上,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释放出学生的自主配合的能力,又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的重点。到了全体学生合唱时,笔者先让学生降低音量或采用哼唱的方式,注重自己的演唱与他人协调。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在后面的合唱训练中就可以规避相当一部分常见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
合唱教学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也是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功密切相关的。笔者曾经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合唱教学,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坦率地说,对小学生实施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也是有一定的挑战的,因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较少,且难成系统性。再加上音乐教学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是否有必要采取这种专业的、系统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合唱,确实是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那我们将永远不可能给学生真正完整的音乐教育,说不定还会荒废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最后决定了尝试。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是借助于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面高低不同的位置,来表现七个不同唱名的方法。这种通过将直接的音乐要求转换成间接的身体动作的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要求转换成视觉要求,其对学生的音乐直觉与反应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柯尔文手势,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一种良好对应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跟学生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教师手势的过程中唱出相应的音符。这个过程一般来说首先是分解的,后来是综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的细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柯尔文手势,可以通过手形的变化和手势的高低来帮助学生学习音阶,可以在示唱时辅以手势,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势。尤其要提醒的是,应当提醒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自己也去模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表示,这样一边自己表示,一边观察老师的表示,如果其中出现不一致时,这样的不一致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掌握趋向熟练。
三、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
教学设计往往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设计往往更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音乐教学的评价往往不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之内,因而音乐课常常成为随心所欲的课;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缜密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保证。
对于合唱教学而言,教学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二人合唱中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突破合唱难点,如在“友邻多佳音”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我的小花园》这首曲子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在内涵感受中确定合唱的概念。
对于教学设计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注意到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就是通过乐器去帮学生把握在合唱中需要的乐感。这一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学生的合唱过程中,其注意力分配是可以在自己演唱和听乐器中完成的,但如果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醒,那效果就很差。因此,通过乐器进行合唱乐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总之,作为教学预设的一种体现,教学设计在合唱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合唱效益的作用,故教学之前必先优化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合唱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有技巧地培养基础,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通过有技巧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篇9
一、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堂合唱教学不同于合唱团的训练,合唱团的成员都是由老师精挑细选的音乐素质相对较高的同学,而课堂合唱教学面临的是普通学生,他们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嗓音条件各不相同,很多教师遇到合唱内容一般都绕道而行。合唱教学之所以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教师两方面找原因。
(一)学生
班级中有多少学生,那么就有多少种音色,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歌唱水平,音乐基础,学习习惯也各不相同,在大部分学生的概念里,谁唱的响亮谁就唱的好听,唱歌某种程度上成了喊歌,老师们也经常会发现,学生们缺乏整体意识,即使教会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也经常是互相攀比,自顾自的唱自己的声部,常常是高声部洋洋得意,低声部唉声叹气,听不出任何的美感。
(二)教师
合唱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但有些教师自身就怕麻烦,缺乏信心,没有正确的合唱意识,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枯燥的学唱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一遍遍的教一遍遍的唱,机械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们学的无味,兴趣难以持久。
二、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开展合唱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音乐是感性的,与其花很多的时间讲解什么是合唱,不如让学生直观感受。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的经验是同一首歌曲,可以独唱与合唱两种演唱形式对比着听,让学生通过聆听,直观感受合唱,体会合唱比独唱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另外可以给学生多观看一些国内外著名合唱团的演出视频,学生熟悉的校合唱团及老师本人参加合唱比赛的视频,也可以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及兴趣小组等这些阵地,播放欣赏一些经典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合唱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合唱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该如何训练呢?如果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轻声”“高位”,很多学生伸长脖子喊唱,声音嘶哑、僵硬、刺耳,儿童的声带本身就比成人小一半左右,非常脆弱和娇嫩,因此青少年采用轻声歌唱是符合他们的声带发育规律的,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唱歌要像说悄悄话一样,但不要虚,想象一个人站在远方听自己唱歌,你要把声音送过去,目的是让他们把声音建立在气息上,放松喉咙,使声音明亮集中。在最初的发声练习时可采用母音”U”,”U”能使声音集中,位置升高,喉头下沉,口型收拢成圆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口中像含了一口水,用自然的声音轻唱,再把这种感觉转移到歌曲的演唱中。演唱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微笑的状态,长期坚持,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多样的教唱方式
1. 在练声中解决难点
小学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较短,7至10岁的儿童持续注意时间约在20分钟左右,10至12岁的儿童约为25分钟,大部分的合唱歌曲难点在第二声部,教师应充分利用注意的最佳时间,在课堂的开始可以把歌曲中的难点作为发声练习曲,一来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地最佳时间解决了难点,降低了后面学习的难度。二来练声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先难后易,先教二声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先教一声部,后教二声部,但学生对曲调的印象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朗朗上口,旋律性强,易唱易记,有的大家都耳熟能详,而二声部相对陌生,旋律曲调难唱易跑,因此在教唱时可以把顺序调整一下,把一声部暂且放在一旁,先教二声部,两个声部别平均用力,做到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先难后易,让学生绕开了二声部难唱的思想障碍。
(三)合理利用乐器辅助教学
在二声部合唱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好音准,这时乐器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辅助作用,班级中有些同学能演奏一两种乐器,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先让这些同学先分声部进行旋律的演奏,再进行合奏,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在学唱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各担任高低声部的演唱和演奏,这样学生就能在各自声部的乐器带领下顺利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合奏伴着合唱,合唱伴着合奏。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担任一个声部,进行过渡,先由老师演奏二声部,带领二声部学生轻声与一声部的学生合作演唱,当二声部的同学感到有把握之后,教师钢琴演奏的声音可以随机调整大小,最后只是在某些有困难的音或旋律上加以辅助,这样合唱歌曲的学习便能水到渠成,反之,教师也可以辅助一声部,。使之能与二声部顺利合作。
课堂合唱教学由于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位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希望在各位老师的不懈努力下,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合唱的魅力。
摘要:本文围绕着“小学课堂合唱教学”这一主题,从当下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于课堂合唱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小学音乐教师借鉴参考,让合唱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课堂合唱教学,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浅议小学合唱教学互动排练方式 篇10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 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偏差, 作品选择成为小学合唱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选择相对经典的合唱曲目, 学生不容易掌握;如果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较远的曲目, 学生体会不到曲目表达的情感, 达不到预期的合唱效果。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 教师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演唱作品。首先, 要保证作品演唱的难度在小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尽量选择容易掌握、难度较小、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作品。其次, 要保证小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只有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才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达到合唱表演的预期效果。第三,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演唱曲目, 教师可以选出几个相对合适的曲目, 然后让学生对各曲目进行比较, 最后由学生确定演唱曲目。在作品选择的过程中,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才能够保证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合唱表演。
二、加强基础训练
合唱曲目确定之后, 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基础训练。在开展基础训练时,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演唱能力, 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在合唱中扮演的角色。然后, 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演唱的声部,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再稍作调整即可。因为学生所处的声部是自己选择的, 所以在基础训练过程中,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 学生会以最佳状态完成训练任务, 进而促进合唱训练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对不同声部学生的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各声部学生演唱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配合练习, 以达到和谐、均衡的合唱效果。同时, 每次合唱练习完成之后, 教师都要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并指导改正, 最终达到更高的演唱水平。基础训练是保证合唱教学效果的关键, 经过基础训练,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演唱曲目蕴含的感情, 而且能够促进小学合唱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互动排练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加强的同时,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被重视起来。传统的合唱教学, 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 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严重被忽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反复性练习, 演唱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合唱水平势必下降。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排练, 改善了单纯传授音乐知识的弊端, 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合唱教学, 学生能够学到音乐知识, 教师也能够收获到成就感, 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 共同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互动式合唱教学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势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唱作品展示
在进行合唱作品的展示时, 要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引导学生不断研究、创新合唱表演。小学阶段的学生与成年人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学生能够把很多个性而新奇的演唱效果展示出来。所以, 在合唱教学互动式排练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自己对作品的认知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各个声部对合唱表演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 将其表演出来, 教师通过DV将不同声部的表演录制下来, 再播放给学生看, 最后选择能够把作品意境展现出来的最佳方案, 最后在对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改善, 以保证完美的合唱曲目表演。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或想法被采纳, 不仅信心倍增, 而且积极性与主动性瞬间提高, 全身心地投入到合唱排练中。这样的互动式排练教学, 学生不仅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而且促进了小学生合唱教学排练效果的提升, 实现了合唱教学的根本目标。
五、结语
互动式排练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虽然小学生的合唱技能、表演水平与成年人相比较是稍微的幼稚了点, 但是学生获得的音乐体验与享受是非常宝贵的。因此, 采用互动式的排练方式进行小学合唱教学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互动排练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得到高度的重视。本篇文章从选择合适的作品、加强基础训练、加强互动排练式教学、合唱作品展示四个方面对小学合唱教学中互动排练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合唱教学,互动排练,小学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凌莉丽.小学合唱教学中声部的融合训练[J].大众文艺, 2012 (17) :266.
[2]陆菲.浅谈合唱初学者的排练技巧[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9) :74.
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篇11
在课上,笔者直接先把歌曲二声部部分拎出来让学生学唱。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学唱每个音的唱名,果然几乎没有效果,学生唱了音名就没办法顾及到音准,有了音准就忘了唱名。可见,在没有乐理知识的学生眼中,唱名和音高是两码事,唱名没办法让他们准确地找到音高,而只能增加他们在学唱歌曲中的负担。虽然笔者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教学生每个音对应的唱名,但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使得唱名学习的进度变得很慢。不过,无论是低段学生还是中高段学生,对老师手势的高低走向比对每个音的唱名反应要快得多,在还没有教授柯尔文手势的情况下,笔者的手往下,他们的音也会跟着变低,笔者的手往上,他们的音也会跟着变高。
于是笔者第二次教五年级的孩子学唱歌曲的二声部部分时,分别用右手和左手做低声部和高声部的柯尔文手势高低走向,全班同学用“lu”音学唱。学唱两个声部阶段是全体学生一起唱,不分声部,但教师的左右手一定要分声部,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学生看明白教师的左右手手势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音高走向。通过手势指挥,学生开始很好地掌握了两个声部的音准。
在学生掌握了音准后,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高声部出现了四拍的长音,还有几个前倚音,这些节奏上的难点,尽管笔者范唱了很多遍,学生也很努力地学,但一直学不到点上。可是如果放弃之前的手势再运用其他肢体语言就会影响好不容易掌握的音准。这就得另寻方法来解决这些节奏上的问题。在合唱中,如果两个声部的节奏无法吻合,再好的音准都是徒劳的。这时笔者想到了近几年来运用得很普遍的图形谱,图形谱和柯尔文手势都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音乐,但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柯尔文手势是国际统一的,而图形谱则可以是每位教师自己原创,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创作不同的图形谱,大多运用线段、曲线等表示。
笔者用蓝色线段代表低声部、红色线段代表高声部,学生们可以通过线的长短、变化来掌握音的长短和前倚音。经过音高、节奏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唱准各声部,但还不能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这时还需要做一个简短的练习:在学生唱熟两声部旋律后,右手和左手分别用手势带低声部和高声部的主干音,低声部唱mi持续音,高声部找la,在学生音准稳定后,练习两声部八分音符。以此类推,低声部唱准mi、la、do,高声部唱准mi、la、do和高音mi。每一遍都要让学生关注教师的手势,学生唱准主干音后让他们加入歌词,结果一下子就唱准了。由此可见,前期环节音准、节奏基础铺垫得好,后面二声部合在一起就非常容易。
笔者认为,在小学合唱教学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低段教学中乐理基础非常重要。使用简谱课本的地区要让学生学习简谱唱名和节奏,使用五线谱课本的地区则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五线谱中各音的唱名和节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的音乐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每节课应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由自己学唱,到小组合作,或让校合唱团成员或是班里音乐水平相对突出的学生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准又好,再让孩子们一起合唱,体会和声的和谐之美。
2.注重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渗透。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不是合唱歌曲,都要运用手势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和教师达成一定的默契。教师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表现音的高低、长短,也可以表达歌曲乐句的不同情绪。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手势,便会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个音的理解,再结合平时学习的乐理知识,学生渐渐就开始可以自己对着谱子模唱乐句。
3.在平时的单旋律歌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色的练习。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的声音是好听的,怎样的声音是刺耳的,平时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有练声环节,调整学生的发声方法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并且利用练声曲进行不同节奏型的训练,达到熟悉各种基本节奏型的目的。要指导学生将不同的个性音质融入发声状态相对统一的合唱之中。
浅议农村中小学童声合唱教学 篇12
我认为, 如果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特别注意以下有关问题, 将有利于合唱团队整体沿着正确的方向, 不断提高。
1.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参与意识等。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 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特点, 合理地划分声部
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 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 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 唱低音较易的为低声部;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 胸腔共鸣好的多为低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 年龄较大的则放在高声部。
3.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 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 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 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 自己调整音高, 以达到协和的状态。
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 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
(2) 运用“轻声”唱法, 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教师在训练初期应时常提醒学生用轻声去歌唱, 避免声嘶力竭。在合唱训练之前做好放松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如老方法:打呵欠、模拟喝水、闻花香, 哼鸣练习等, 尽量让喉咙打开, 颈部放松, 气息流畅自如。
(3) 形成正确的气息支持, 是稳定歌唱状态的关键。
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状态, 简单操作方法如下: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下, 口鼻同时缓慢地吸气, 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 然后保持吸气状态, 缓慢而均匀地呼气, 并发出“S”声, 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 同时, 小腹略向内收, 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 反复练习。
(4) 练声, 要追求音质自然、舒适、优美、清晰。
发声训练通常从适中的声区和轻声 (mp-mf) 力度开始, 并以多数同学的能力水平为基础, 掌握适当的训练进度。常常提示学生以像说话、朗诵一样的感觉来发声, 结合发声, 同时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之后, 逐步用轻声带假声, 以假声找“头声”, 逐渐扩大共鸣腔, 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小学合唱教学】推荐阅读:
中小学合唱教学05-14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例08-09
小学合唱组教学计划08-20
小学童声合唱12-26
小学合唱论文09-05
小学合唱歌曲09-28
小学生合唱歌曲大全 精选小学生大合唱曲目01-17
小学音乐校本合唱教材05-20
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教案09-06
小学生合唱兴趣培养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