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论文

2024-06-16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论文(共10篇)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论文 篇1

嗓音是一种天赐的自然乐器, 每个发育健全或健康成长的中学生都有一副正常的嗓子, 可以说, 歌唱是最早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 也是人们表达抒发内心情感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但是, 中学生相对小学生而言, 随着身体、思想的逐渐发育成熟, 再加上变声期对其嗓音的冲击干扰, 使得他们不好意思或不愿当众歌唱。团体形式的演唱, 有助于他们克服羞怯、不自信;而且作为音乐演唱的团体形式, 合唱比独唱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音乐能力和个性方面, 发挥着更加积极地作用。在集体形式的演唱中, 大家聚集在一起, 为了创造美而齐心协力、亲密无间, 这对培养学生未来集体工作必备的个性品质, 如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为共同目标协调奋斗的能力等具有独特地作用。因此,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唱教学, 如组建校合唱团、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等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校合唱团往往挑选音乐素质较高的极少部分学生组成, 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获益, 而以每个班为基础建立的“班级合唱团”则大大加强了合唱的普及性。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 马修老师面对这样一群问题学生:他们不仅性格怪异, 演唱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莫杭治”音准节奏感较好, 大部分学生一般, 个别学生 ( 如郭邦) 甚至五音不全找不着调。但在马修老师的指导下, 每个孩子都唱在其中, 乐在其中, 收获在其中, 音乐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教育家费奥多罗夫经过多年研究也表明, 通过课堂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和美学教育, 班级合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 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形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合唱团”, 这是我们正在追求的理想目标。

一、“班级合唱团”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

1. 自唱摸底, 知己知彼

班级合唱开展之前, 我们仿照马修老师的做法, 让每位学生自选歌曲片段演唱或跟老师模唱, 教师做好详尽的记录工作, 如学生的音色特点、音准节奏感觉等, 作为第一手资料保存下来, 为班级合唱教学的开展建立“人才库”。同时, 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在今后合唱教学的开展中更加得心应手。

2. 感知先行, 视听结合

班级合唱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有合唱的多声部音乐听觉感知, 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面对一批批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 要想让他们快速了解合唱并喜欢去唱合唱,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合唱作品本身的旋律美、色彩美、和声层次美、意境美深深的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变“要我唱”为“我要唱”。我们首先挑选了几首经典的、和声清晰的、音效很好的合唱作品视频,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角度感知合唱丰富的音响色彩以及正确的歌唱状态, 而不是仅仅从认知层面上了解合唱。接着指导学生听辨高低声部的旋律走向、音色特点等。一般而言, 学生往往对主旋律高声部较易听辨, 而对起和声支撑的低声部不敏感, 教师可在让学生局部的反复听辨中轻声示范哼唱低声部, 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低声部进入学生听力的关注范围, 这样的视听欣赏可陆续安排两三节课。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式张口唱之前有计划有目的的欣赏, 可以提高对合唱的感受力、理解力, 培养初步的和声听觉和歌唱状态, 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班级合唱团”的教学推进

1. 良好歌唱习惯的建立与培养

学生有了前面合唱作品欣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后, 进一步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和习惯。如改掉只用喉咙歌唱的不良习惯, 调动全身器官参与歌唱;吸气时, 如闻花香, 沁人心脾的花香要吸到横膈膜深处, 并萦绕心间 ( 保持气息) ;一张嘴歌唱就要把口腔打开, 并且以眉心为中心, 脸像一朵绽放的花朵一样。浙江外国语学院陈祥文老师说的三个“起来”形象的概括了良好的歌唱应有的积极状态, 即“眉毛扬起来, 眼睛亮起来, 脸颊笑起来”。教师用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良好的歌唱习惯, 并要求学生在每一次歌唱中都带着这种积极地状态来歌唱, 不断地寻求声音的横向和纵向的统一, 即学生之间声音的相互靠拢, 最低音与最高音之间的统一等。

2. 循序渐进的和声感觉练习

(1) “卡农”形式训练声部的独立性

“卡农”即轮唱是合唱的特殊形式, 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例如:

1 = C 2 /4 ( 三小节卡农)

/ /: 1 3 ∣ 2 1 2 3 ∣ 1 - ∣ 3 5 ∣ 4 3 4 5 ∣ 3- : / /

两个声部一先一后间隔三小节演唱同一旋律, 两个声部纵向结合起来又有了合唱的效果。“卡农”形式中的乐句此起彼伏, 远比单声部演唱有趣得多, 而且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练习,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复调感及和声感。“卡农”形式的演唱为发展多声部演唱能力创造了条件。

(2) 简单长音、固定低音的伴唱

班级合唱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扮演“魔术师”, 引导学生感受和声世界的奇妙感觉。在学生学会演唱教材上的一些大小调歌曲之后, “魔术师”为这些歌曲部分或全部乐句配上正三和弦的主音、属音或下属音的根音作为二声部的旋律音逐一加入。一方面, 在这样的演唱中可以培养学生低声部演唱的调式感;另一方面, 演唱这种即兴编配的作品, 更能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浙江宁波市音乐教研员、省特级教师黄伟平也指出: 在音乐课堂中侧重合唱方面的教学已是现今的发展趋势, 但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部分并非多声部, 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编配二声部, 当然这也考验着我们音乐老师的和声配置以及编曲能力。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学习、积累、尝试、听辨, 这项技能是能得到提高的。

固定音型就是对相同音乐素材的多次重复, 如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二声部就是这种形式。

固定音型合唱曲首先要对这个音型进行强化教学, 使其稳固后, 让固定音型按一定速度先唱, 随后主旋律声部再加入, 这样的安排能让合唱声部的稳固性明显提高。

(3) 对位、错位节奏合唱过渡到同步节奏合唱

对位节奏, 是指两个声部形成你长我短的对比性节奏关系。例如, 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下面这个片段中, 两个声部的“啊”你疏我密, 此起彼伏。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往往对差异性较大的事物不易混淆, 上例中一声部在二分音符上保持两拍时, 二声部则以短八分音符进入, 疏密不同的节奏区分较清晰, 合作演唱时声部间不容易互窜。所以这类合唱或乐句可以提出来先唱, 让学生在配合默契的歌声中感受到合唱的快乐并树立起合唱的自信, 在此基础上再迈向较难的同步节奏合唱。同步节奏作品往往上下声部节奏一致或相似, 但旋律相差三到五度音程, 受趋同心理影响, 比对位节奏作品要难唱。如歌曲《渴望春天》《红河谷》等。对于这类作品或乐句, 可以打破常规教法, 先熟悉低声部, 让低声部先入为主, 牢牢占据了稳固的地位后, 再学习高声部。因为旋律性强的高声部相对来说要易学易唱些。当两个声部都可以独立的演唱时, 教师巧妙地运用“渐入叠加式”铺陈设垫, 逐步推进声部合作。在演唱中引导学生, 高声部就像红花, 低声部像那绿叶, 红花要有绿叶扶,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听觉及时调整声部的音色、音量、速度等, 以达到最佳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为了达到较好的演唱效果, 可先让“人才库”中音准节奏较好的部分学生演唱某一声部, 教师在其第二遍反复时轻轻加进另一声部;在榜样学生形成的较稳固的声部中, 逐渐增加各声部的人数, 以稳的、准的逐步带进一般的、不稳的。以梯队形式层层进入, 最后达到班级合唱的和谐统一。

三、“班级合唱团”教学策略的运用

1. 充分发挥榜样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学习合唱最好的方式是模仿, 我们要树立声音相对正确的榜样性学生示范, 先抓骨干, 以点带面, 层层推进。虽然这些演唱水平较好的学生也还未完全掌握老师那样的合唱技术方法与素养, 但他们却能以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通过本人的演唱告诉其他同学正确的演唱方法。并且, 他们还能找到比教师和成年人的语言更恰当、更贴近他们的词语, 让其余同学更快的“心领神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这种强势的模仿能力, 通过单人模仿、多人模仿、声部之间的模仿等解决声部横向与纵向的统一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榜样学生的自信, 又发挥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还培养了几个小助手,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 创设情境, 以情带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术, 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情感的传达。班级多声部的合唱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 力求从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塑造形象, 引导学生把握准确的声音形象, 感悟发声技巧, 避免抽象的专业术语产生的枯燥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市优质课比赛中, 某小学优秀教师在教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时, 把高低声部的旋律形象地比喻为两只飞得不一样高的红蜻蜓的飞行轨迹, 带领学生在红蜻蜓飞行的意境中慢慢掌握了两个声部的合唱, 整堂课就是在这样一种美的意境中诞生了美的声音。创设情境, 以情带声, 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同样不失为“妙招”。如在歌曲《猎人合唱》第二乐段衬词“啦”的二声部学唱中, 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多跳进的高声部好像是一群开朗豪放的纵马猎人在热烈快乐的放声歌唱, 而较平稳的低声部恰似那较含蓄的、偷着乐的骑马歌唱者。借助具体形象和意境的引导, 学生较容易唱出我们想要的声音效果———高声部明朗、热烈, 低声部则平稳、浓厚。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启发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 并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 即能让学生“从内心起歌”, 那么很多训练中的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3. 巧用激励, 巩固成果

合唱是一门需要时间和毅力的艺术, 贵在坚持。初中三年, 如何让学生保持住良好的的学习状态, 使“班级合唱团”蒸蒸日上, 这需要教师和学校巧用激励, 创设平台。如在“班级合唱团”学会演唱一些作品后, 教师适时用相机、录音设备记录下学生的合唱片段或作品, 并让作品出现在班级电脑多媒体中或学校的电子大屏幕上。能在学校欣赏到自己班级的演唱, 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对班级合唱团的成长具有肯定、激励的正面引导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校艺术节、歌咏比赛等促进班级间合唱的展示。当班级合唱团取得成绩后, 引导学生给父母、班主任写感谢信, 如“感谢父母给我一个音乐的脑袋”, “感谢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等。巧用各种激励手段, 能及时巩固“班级合唱团”的成果, 并为部分优秀学生入选校合唱队以及后期的进一步训练赢得家长和其他教师的支持。

经过循序渐进的合唱教学训练, “班级合唱团”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形成了“班班有歌声, 人人会歌唱, 个个懂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展现班级合唱独特魅力的同时, 更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 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班级合唱团”以班级为单位, 大大增强了合唱的普及性与受益面。班级合唱教学的开展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还要巧用策略, 并且及时巩固成果。

关键词:班级合唱团,教学策略,合唱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1.

[2]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1.

[3]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0.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论文 篇2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刘慧霞 摘要:

合唱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及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更 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合唱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

何培养学生的班级合唱能力,也是一个价值较高的实践课题。本文分析了学校乃至班

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集中了自己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教学

经验,一方面证实了合唱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希望以微薄的经验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 班级

合唱教学

一、进行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

童声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高雅的艺术,具有精深的艺术性。学校的儿童合唱包括课堂唱歌和学习和合唱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通过合唱的学习训练陶冶情操,拓宽音乐视野等。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广州、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的童声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童声合唱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是这样的合唱团,其组织形式通常是以少年宫、学校为单位选择出来的优秀学生作为团员来进行合唱的训练与表演的,对于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合唱还不能普及,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班级合唱教学为数不多,这就使班级合唱研究很有意义。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艺术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加强合唱教学是重要方式之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阵地,从合唱练习入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古希腊的史书中记载:“古希腊主要为宗教节日训练合唱队„„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学校合唱教育的雏形”。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使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这也是香港童声合唱发展迅速的基础„„”;而全日本的童声合唱比赛,不仅有校级合唱团比赛,更有为数众多的班级合唱团参加。

所谓班级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

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能够真正普及合唱教育

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从而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能够坚持每周两次的正常训练

与校级合唱团相比,班级合唱训练可以通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两节音乐课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的正常,能够促使合唱学习系统化,学生学习更加科学化。不像校级合唱团,为了演出或比赛,往往是突击式的训练„„

(三)便于组织和管理

所有的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这为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任何学校只要有音乐课、有音乐教师都可以成立班级合唱团,并在班级中选出声部长,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唱学习。

当然,进行班级合唱也有起不利的方面,在教学中,受学生人数或者声音特点的限制,声部可能不够齐全,童高音相对人数较多,或者相对较少都可能影响班级合唱的效果,但作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合唱团中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合唱学习中成长。

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不难看出,合唱的聆听与学唱有相当高的比例,从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到三年级的合唱欣赏内容的数量的增加,再到四年级少量合唱曲的学唱,直至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合唱歌曲的学唱,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加强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

二、学生对班级合唱教学的态度分析

在进行班级合唱教学前,对教师和学生做了抽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师生对合唱的态度是不容乐观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的影响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制约了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发展,各种影视、广播等音

乐媒介,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承认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连许多的作曲家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儿童合唱作品的创作也是屈指可数,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二)传统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中国的合唱发展相对于西方合唱艺术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传统的中华民族音乐,大多都是五声、七声凋式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横向的单旋律线条,中国的合唱艺术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真正发展,而西方音乐则是在和声、对位等各方面一直均衡发展,自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宗教音乐已经从单旋律向复调音乐发展,出现了平行四度的而声部,16世纪把和声运用到合唱的创作中„„在合唱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己的劣势。受传统音乐审美的影响,学生对但声部歌曲的兴趣远远高于对于合唱歌曲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前,原来的音乐教材上在民族器乐、声乐(独唱)等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对学生合唱的欣赏聆听有一定的制约,新的教材虽然在合唱的欣赏、聆听以及学唱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但教师在真正的操作中却并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师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纵观一线音乐的教学,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齐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而老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视音乐兴趣”或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我们所见的大多数的音乐课堂——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动动、玩玩,忽视了让学生的静听,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而片面的淡化,很多课堂上学生玩的起劲,但歌曲的学习不敢恭维,很多低年级老师只重视了学生的兴趣而片面的、过多的淡化了合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到了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技巧跟不上,再高的音乐兴趣也会丢失,合唱是艺术,而艺术要有学习的途径,只有掌握了合唱艺术的演唱方法以及技术,学生才会自信的演唱,试想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单旋律的歌曲都唱不好的班级,怎么可能唱好合唱呢?合唱必须有一定歌唱能力,对于声部的学习和配合,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动动、玩玩,效果可想而知。很多老师课堂上的合唱聆听可以凑合听听,但真正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却只学旋律声部,另外的声部反正学生学不好,干脆就不学,就连所有的音乐老师公开课,合唱的课型也很少,以致于造成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误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三、合唱教学在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一)强化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音乐不单是横向的旋律线条,更需要纵向的和声及织体表现,才能形成音乐的美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兴趣入手可以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还可以根据合唱发展的脉络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增加观摩与欣赏的机会。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听觉,体会和声的美感,体会合唱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训练计划。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从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开始,过渡到四小节简单的和声训练,从简单的轮唱逐渐渗透到两个声部演唱。在歌唱的方法上,主张轻声唱谱子,并学着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追求和谐与融合的音响效果,等音准、节奏、气口都准确了,再填词。这样,课上、课下相结合,真正把合唱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合唱练习。另外,教师自身也要掌握合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改变创作一些简单有趣的片段练习,提高驾驭班级学生合唱的能力。

(二)寓教于乐,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的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国外合唱团的排练,对寓教于乐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捶打敲击,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练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学生紧张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对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都是大有益处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另外,经常给学生作多声部的节奏训练,让学生玩乐中对节奏逐渐掌握;还有把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在不同的调上让学生分组同时演唱,先从两组唱五度音开始,在慢慢过渡到三组,每组都是三度音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调性造成的声部立体感等。还可以在把上课前的问好歌改为两个声部,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允许的一次不准,几次可后,学生唱准了,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会更有兴趣的在课堂上学习合唱歌曲。另外,在学唱歌

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在我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对于班级中的校合唱团成员,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小组里演唱不同的声部,逐渐锻炼声音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同一个小组内演唱不同声部的人数,直至全班打乱位置让声部完全和谐,让个体的声音融入到班级的音乐海洋中。声音的融合是合唱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化难为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寻找和谐。对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子、打比方,深入浅出,让学生在生动的体验中反复琢磨、反复实践,获取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声音的融合。

(四)注重音乐,恰当选择演唱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情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是具有非具象的、非现实的和想像空间性的,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而这些情感常常是语言难以表现的。

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加入舞蹈、打击乐和道具,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已成为当今合唱的潮流。它打破了以往合唱的概念,不仅丰富了表演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给传统的合唱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国际上许多优秀的合唱团在演出过程中,舞蹈与打击乐的运用,体现了音乐的独特风格,他们或舞或歌或奏,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声势律动,或加入简单的辅助性的动作随合唱歌曲的学习又一定的积极的影响。或根据歌曲的内容改编一些简单的多声部音效组合,声势组合乃至小组不同人物的合作都能对合唱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巧妙设计教学,把握班级合唱教学的细节

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合唱教学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他们的生活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事半功倍,让学生很快的学会合唱,体验其魅力。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五年级《迷人的火塘》两个声部我设计成学生模仿侗族的对唱,在对唱环节突破了合唱难点,学习效果明显。

2、根据学生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在合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减法。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小螺号》这首歌曲时,巧妙的运用了加法——把原本单旋律的歌曲变成了好听的二声部歌曲。同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减法,我在《小鸟,小鸟》一课的教学中就巧妙运用了减法,待学生学好简化谱后,在加上原谱的学习。

3、角色化的合唱学习

很多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

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如今家乡山连山》中,设计

成母子的音乐游戏,《春雨蒙蒙的下》中的三度音程合唱设计成大雨小雨的歌等,让学生在角色中轻松会唱。、4、利用器乐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

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小

白船》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得到解决。

当然还有:先入为主学习二声部,师生、生生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平行地教学唱两声部等方法。

当然,要想把班级合唱教学继续深入,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 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比如合唱作品的改编能力、学生练声曲的写作等等,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的合唱总谱阅读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怡笑大方。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继续努力思考,更希望得到老师和音乐同行们的指导,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能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制订

《合唱指挥与训练》

高奉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唱艺术手手册》

孙从音 主编

小学音乐课中班级合唱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班级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概念被提出,学校教育不再以成绩论输赢,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陶冶孩子艺术情操的重要阶段。音乐作为一种应用最广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欢,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合唱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创造班级良好氛围的方法,因此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开展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合唱可以在多人多声部的配合下,将音乐的含义表达的更加深刻,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增强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创建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的音乐课堂,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把歌唱得多好,掌握多少歌唱技巧,而是要向学生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利用音乐教学来起到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拥有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那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是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养成集体主义精神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合唱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之后,一是要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萌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激情,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体会音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情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二是要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要做好集体的配合,融入到集体中,以集体声音的美妙为中心;三是通过童声合唱,让孩子们体会到团体合作的力量,让教学理念得以成为现实,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逐步探索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

3.合唱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分阶段进行教学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重点的做到分阶段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乐的接触较少,对于合唱这种形式更是不熟悉,因此此阶段需要做的主要是先教会学生识谱,再纠正学生的音准,先不强求“唱好”,而是让学生“唱准”,在此基础上再加强节奏和配合上的练习。对于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演唱习惯,分设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唱、轮唱,再配合乐器进行整体联系,注意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和表情的控制。到了高年级的阶段,则更偏向于艺术体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纠正和自我提升能力,主动欣赏揣摩作品的内涵,强调音色、力度、节奏、快慢等多方面的配合。

3.2 注意因材施教

合唱中最怕的就是教师强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发声器官发育不完全,童声比较尖锐高亢,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声音偏低沉,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现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团体中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合适的定位,愉快的参与到合唱中。在班级里,有些学生比较害羞,就鼓励这些学生先大胆的唱出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最终达到最好的配合效果。

3.3 进行多维教学

进行合唱教学不应该单纯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多维教学。先欣赏再教学。教师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一般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曲调明快,简单易学,积极向上,是较好的合唱素材。在进行合唱练习前,先让学生充分欣赏体会所选择的作品,和学生探讨如果用合唱的方式,怎样才能将作品体现的更好。进行户外教学。音乐的产生必然是有感而发,尤其是很多儿歌,和自然界联系密切,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户外,沐浴在春光下,或者伴着夏日的微风,看着秋日的硕果,感知着冬日的白雪,学生将感受到心境宽广,自然而然的就将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

3.4 排练音乐剧

音乐剧是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剧种,为了更好的展现作品的生命力,教师可以采取音乐剧的形式进行合唱教学。挑选活泼开朗,喜欢表演的同学在舞台中央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分列两旁,随着剧情的推进,合唱不同的曲目,这样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摆脱了单一曲目练习的枯燥无味,选择合适的作品来推进剧情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在表演中将曲目串联起来,配合表演、道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合灯光、音效,让音乐课堂变得“高大上”,赋予作品新的活力。

3.5 班歌、校歌的合唱练习

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校歌,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班歌,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首选这两首歌,一是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二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也是进行集体教育的手段。在进行班歌、校歌的合唱练习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班级间的竞争,为了班级的荣誉,学生将练习的更加认真。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中班级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开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合唱教学,探索开展合唱教学的不同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也学会做人的道理,真正起到音乐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珠.小学班级合唱排练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6):230-230.

[2]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180-181.

[3]王琼敏.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5,(21):187.

中职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4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需要全体成员默契配合才能达到美妙的效果。同时, 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 由于中职校生源素质的日趋下降, 学生难管理, 老师课难上,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将合唱教学以班级音乐课的形式开展起来, 那么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感, 而且能培养学生统一协调、相互谦让、和谐共处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彼此间、师生见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思考着, 尝试着, 开始在学校里进行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年下来, 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施难度较大, 但收获很多。我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从“听”入手,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建立起与音乐的伙伴关系。

班级合唱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初中校, 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音乐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职校, 情况更不理想。有的学生以前很少上音乐课, 平时甚至很难有歌唱的机会, 接触的歌曲很少, 和音乐似乎有很遥远的距离。面对这种情况, 我就先从“听”入手, 利用校园里的多种教育媒体, 充分创造音乐的氛围, 让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悄悄浸润着同学们的耳朵。

例如:利用校园广播站, 每天定时播放合唱歌曲和合唱知识, 时间可长可短, 内容可以一周一换。让学生们每天都能听到优秀的合唱作品, 耳熟能详, 随口而唱。

另外, 每节课前后, 当学生进出教室时, 播放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 (也可播放学生收集的作品) , 为学生创设歌唱氛围, 等等。在不知不觉中, 音乐就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空间, 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好伙伴。

二、结合学生实际, 循序渐进地开展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合唱教学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音乐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学会唱谱、自学歌曲, 又要通过各种手段, 让他们彼此间学会配合, 能用和谐的声音进行多声部演唱, 从而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一) 内容

1.统一音色, 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良好的声音是合唱的基础, 练习中要求各声部音色完全一样是很难做到的, 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各声部的音色比较接近, 将不可协调音色 (包括尖细、嘶哑) 统一到圆润、明亮、柔和的可协调音色中去。例如:首先教会大家正确呼吸, 在良好呼吸的支持下做几个母音的发声训练, 如“O”、“U”、“A”等, 此类母音的发声因口型收成圆形, 可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 改变喊叫的习惯。训练时可引导学生设想嘴里含着一口水, 不能吐, 也不能咽, 就这样保持“含”的姿势, 在这种状态下发“U”音。“U”音色稍暗、柔和, 用它进行训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 克服喉音, 大声吼唱, 位置低, 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另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用耳听, 使自己的声音向周围音色靠拢, 最终使合唱中听不出尖声、喊声和哑声。

2.朗读歌词, 矫正咬字、吐字习惯。通过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 结合发声, 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逐步养成习惯, 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实践证明用朗读与唱歌结合的方法训练咬字、吐字是可行有效的。

3.练好齐唱, 树立唱好合唱的信心。齐唱教学是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基础。齐唱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呼吸、发声, 而且能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声音, 控制音高、音色等多种能力, 培养良好的声音效果。良好的齐唱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唱合唱的信心。

4.从视唱入手, 逐步进入二部合唱。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唱完整个多声部合唱歌曲, 可以先从短小的二部视唱着手, 而且应从轮唱开始, 这是合唱教学的过渡。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唱二声部歌曲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训练声部速度保持一致的良好手段。在练习时, 我就选择一些旋律基本相同的轮唱练习曲, 因为旋律相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 这是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力能帮助学生听清楚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层次分明的歌声, 并时刻注意使自己声部的速度与其他声部保持一致。如:

此类曲子音准应该没有问题, 容易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消除合唱的心理压力。

5.改编歌曲片段, 为歌曲配置简单的第二声部, 丰富练习种类。

练习中, 我把以前学生熟悉的歌曲片段进行改编, 为歌曲配置了简单的二声部, 丰富了视唱练习种类。

例如:《剪羊毛》改编为:

如《踏雪寻梅》可改编为:

6.加入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协调力。从开展简单的多声部节奏练习入手, 方法上, 可以先是声部与声部之间的配合, 然后让学生手脚并用, 一人完成多声部的节奏, 从而达到培养节奏感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如:

(二) 方法

1.从“师生合作”入手, 为学生的演唱搭建桥梁。合唱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合作, 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 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 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 以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 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 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 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 待达到“火候”时, 再让学生将两个声部合起来, 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 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 使之能顺利地与二声部合作。在与低段学生合作时, 创设情境, 采用分角色合作演唱也特别能激起学生兴趣。如在学习《萤火虫》时, 第一部分, 低声部主旋律, 同学们比较熟悉, 而高声部是伴唱旋律, 听起来有些陌生。于是, 老师唱伴唱, 唱得稍响, 学生唱旋律, 唱得稍轻, 要求学生边唱边听老师演唱的声部, 合作较好后再变换角色演唱, 直到学生声部间学会配合为止。这样, 学生的和声听觉会越来越敏锐, 在听觉提高的同时, 和声的表现也会增强。

2.鼓励学生多唱, 开展形式多样的合唱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我在学生中了解到, 没有学会合唱歌曲前, 大家总认为合唱只是合唱队员们的事, 普通班级学习合唱太难了。发现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后, 我便鼓励学生要多唱多练,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于是在活动中我就建议学校开展学生合唱比赛。现在, 每年我们都要组织以“五月放歌”为主题的班级合唱比赛, 为学生创设了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的平台, 我也从中发现和培养合唱骨干学生, 增强了合唱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 渐渐对合唱有了浓厚的兴趣。

3.发挥学生特长, 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合唱歌曲时, 感到难度较大的是合唱部分, 如果硬唱谱, 则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于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特长生的能力, 让他们当声部长带领大家分声部练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课时, 我请歌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同学们学习曲调, 进行分声部练唱, 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刍议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实践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在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借助音乐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参与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才能获取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好音乐知识与技能,感悟到音乐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际教学中,需要在音乐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学习好合唱知识。

一、做好合唱前的准备工作

合唱有一定的专业性与艺术性,不论是哪一首合唱歌曲,其中都会涉及许多的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协调。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没有基础的农村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同时还需要关注节奏与曲调的教学。比如,在教学《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时,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声部的不同,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适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要做好单声部节奏的训练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掌握好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简单节奏的培训。利用浅显易懂的讲解方法与有趣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其次,要做好多声部节奏的训练工作。学生在练习好单声部节奏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练习二声部上的节奏了。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两个声部节奏准确度和清晰度的练习。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让学生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弹性跳跃的感受,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声音,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两个声部连绵起伏的感受,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借助合唱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才能产生出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合唱与独唱对比的方法来让学生练习同一首歌,比如《好花红》《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太行山上》《归园田居》等民歌,以此来让学生体验在不同唱法下歌曲的感染力,或是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较为优秀的合唱作品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比如,上文提到的《在太行山上》,教师可以具体讲解这首歌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歌一部分是慢板,一部分是快板。前半部分具有一定的号召型,有一种太阳冉冉升起的感觉,这是歌曲的铺垫。到了后来就是快板,词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情绪的释放,并且从内心涌出一阵热浪。

三、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提高多声部演唱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基础训练创设和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单音练习开始,然后即兴和声练习。保证学生在一开始就进入到合唱的状态中去。在进行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在进行音节练习时,还可以将学生分组,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同时进行,在练习节奏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对简单的节奏进行改编,将其演变为合奏。比如,在练习《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过程中,农村学生由于没有基础,许多人会出现找不到拍子的情况,这会造成整体合唱的节奏混乱,教师可以适当简化节奏,让学生循着简单的节奏进行合唱,从而降低难度。

其次,利用乐器来进行辅助和声。学生在学唱二声部歌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音准不足的学生难以掌握好音准与音程的现象,所以也就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借助乐器,如竖笛等来帮助学生掌握好音准与音程,利用有步骤的过渡来帮助学生解决音准上的问题,从而提高合唱的效果。

最后,歌曲学唱增减和声。由于受到多种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的孩子在音乐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以此来协调好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学《好红花》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第二声部采取简化的处理,借助骨干音来进行演唱。同时也可以将原本简单易学的单旋律歌曲演变成好听的二声部歌曲,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悟,带给学生新鲜感。

综上所述,在农村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学生在合唱训练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进行创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同时还要做好深化与完善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崔玉兵.声韵相随童声飞扬:浅谈农村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8):156.

[2]王郁婕.浅谈农村学校合唱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4):94.

[3]张敏.中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刍议[J].小作家选刊,2016(7):26.

初中班级合唱教学论文 篇6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音符和节奏, 具备了学习合唱的能力。

一、教学准备

音乐因其学科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均采用小班教学, 义务教育的班级编制都是几十人的大班, 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既考虑大众, 又兼顾个体, 经过诸多实践和研究, 则应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教学中, 有的孩子音乐基础较好, 而有的孩子课外不接触专业的音乐学习, 这就造成音乐水平的差异性。为了便于合唱教学的开展,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教师对全班学生做的音乐综合评定分组, 每个组都有两到三个有音乐学习经验的学生做核心人物, 授以音乐小组长一职。在学习新内容时也可以临时让这些小组长们组成一个小组, 演唱歌曲较难的部分或者担任视唱工作的小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有: (1) 每个孩子各有特长, 让学习音乐的孩子担任组长可以锻炼这部分孩子的音乐能力和组织能力; (2) 让没有专门学习过音乐的孩子在音乐课上少一些负担, 不会因为难度变大而被动放弃学习; (3)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布置一些练唱曲目,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可以减少课堂上重复练习的时间, 而这些时间可以花在感情的处理、歌曲的创编和各声部的配合上。

二、歌曲的选择要切合实际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的艺术门类,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声部间的配合, 在刚开始的学习中, 可以直接用单音代替曲目练习, 例如“13”、“135”、“1351”音符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训练了唱准长音的能力, 而且训练了倾听的能力, 为以后的多声部歌曲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三年级孩子不应给太大压力, 歌曲的选择要以简易为主, 以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轻松掌握歌曲并乐在其中为主, 这样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最好以二声部合唱曲目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主旋律感兴趣, 抗拒学习难度大的二声部, 这时可将难度大的二声部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主旋律因为比较容易掌握, 分配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小组。因为班级合唱区别于专业合唱团的训练, 不用过多考虑音色、高低音的等分配的常规原则, 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合唱学习的过程中来, 感受合唱的声部分配。虽然违背了这些常规原则, 但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这对其他没有体验过合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经历。

在进行了最基础的训练之后可以考虑更多歌曲的学习, 歌曲的来源很广, 课本、电视、电影, 等等。首先, 根据孩子的水平, 可以考虑学习简单的歌曲, 一般以两个声部的合唱曲为最佳。其次, 不一定要学习整首曲子, 而是学习一个简短的主歌或副歌, 或者仅仅只学习衬词部分, 其余部分改为倾听为主,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便于坚持, 也能在以学期为单位的短的学习时间内欣赏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变被动到主动

合唱的学习有很多专业知识的讲授, 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玩乐中掌握知识比传授一些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专业术语更有价值, 因此应更看重学生的参与, 在参与中学习, 让学生成为创作者。

(一) 节奏的创作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有了节奏的支撑, 旋律才得以或深沉或缥缈, 或素雅或妖娆, 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节奏至关重要。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认最基本的节奏型, 例如四二拍子:

除了附点节奏和切分音节奏以外, 这些节奏的击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 这时我结合所学曲目让他们填词, 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以《在祖国的怀抱里》为例, 歌曲为两段体, 每段三个乐句, 每个乐句间有一个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如第一句歌谱如下:

我让学生在这个休止符这里进行节奏的创编, 按照之前的分组, 小组开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 给学生时间上台汇报演出, 集思广益, 每个小组都有奇思妙想。除了用拍手的形式表现外, 有的小组还给节奏型加了歌词, 用念的方式给曲子加了衬词, 有的能力强的小组甚至给节奏型加了旋律, 表演时还进行了分工, 有的同学拍手, 有的同学演唱。有过这样一次成功的创编经历,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有了更多的灵感。

(二) 演唱形式的创编

在湘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学生开始接触“轮唱”这种演唱形式,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旋律, 但不是同时开始齐唱, 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 达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演唱形式, 通过把《两只老虎》进行轮唱的改变, 丰富了歌曲结构, 像游戏一样的演唱形式让学生非常感兴趣, 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这种演唱形式的创编, 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多年以前》就是学生非常喜欢和愿意拿来改编的曲子, 在这首曲子的练习中, 能力强的学生演唱第二声部, 晚于第一组学生一到二小节演唱, 结尾的方式也让学生自己组内设计并且排练, 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有一些小组让乐感好的学生演唱, 稍差的学生加入了动作表演, 有的组还自制小乐器伴奏, 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 得到了享受和锻炼。

(三)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布置下去的演唱曲目, 一定要及时检查, 如果只布置而不给学生展示, 就只会大大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 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团队, 各司其职, 教师进行及时帮助和辅导, 并做好平时成绩的记录, 现在电子设备发达, 可以把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保存好, 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示和锻炼。

三、合唱教学的学生评价

由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别, 在期末考试时应该就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标准的考试, 可以让程度高的学生和程度低的学生自由组合, 以10人以内的人数为合唱单位, 选择合唱曲目排练并表演, 只要程度低的学生能够完成小组分配的演唱任务, 教师就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合理的成绩, 而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评判每一个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减少压力,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班级合唱的训练。

四、班级合唱教学的局限和反思

尽管班级合唱教学有诸多优势,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合唱需要很多时间排练, 没有一个合唱团队是排练一两次就能达到好的演唱效果的, 但是对于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 除了课堂上的时间外, 没有更多的时间召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训练。虽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练习, 但是缺乏老师的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 加上音乐课也有教学任务, 因此在合唱的开展上存在力不从心之感。

(二) 在分层教学中,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别, 无形当中加深了不同“等级”之间学生的隔阂, 容易助长“优质学生”自傲的习气, 也易造成对“困难学生”的歧视, 在班上容易造成不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 由于合唱教学是一个较系统的学习过程, 最终加重了教师备课、授课、课堂管理的负担, 使已经繁重辛苦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劳累。

班级合唱教学进行了这段时间, 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 在学习中进步, 在进步中实践, 在实践中出真知, 摸索怎样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还有很多教学工作有待改进。道路艰辛, 但是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更多学生的学习, 因此仍有探讨和研究的必要, 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创建适合当今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发展优质教育而努力。

摘要: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有诸多益处。合唱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 对小学生来说并不简单。面对班上五十多个学生的大班,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 也就是根据学生本身的程度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如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不把歌唱变成负担, 有助于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拥有主动权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接受新知识较快。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有助于孩子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学习合唱的能力, 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合唱的基础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合唱形式,分层次,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班级合唱教学在音乐课中的尝试[J].试题与研究, 2010 (3) .

[2]韩得森.论合唱艺术中的共性和个性[J].中国音乐, 2002 (3) .

[3]王晔.浅谈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J].小学时代, 2010 (5) .

[4]江贤根.让学生在和谐的声音中体验美——中小学合唱教学之探索[J].大众文艺, 2011 (4) .

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篇7

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主要受众是以青少年为主的初中生,初中生的合唱技术水平上跟专业的合唱团相差很大、对于合唱的态度相差也很大。因此,套用合唱团的训练方法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是行不通的。立足现实,初中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必须在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教学内容的难度要相应下调。

二、调查实践研究结果

本人近年来在对本市近初中音乐教师的采访中发现,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所用的音乐教材对于合唱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初中教材为例,《雪绒花》《彩云追月》《我和你》《一二三四歌》《红河谷》这几首合唱教材的难度很大,另外还有一些合唱曲目难度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在合唱《一二三四歌》中,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调整气息并很好的应用于高声部的演唱上为难,在整体演唱上也经常地遇到学生们在如何把握演唱的跳跃感与吐字的清晰度方面的问题。再看,歌曲《红河谷》中的“大地等人们来将他开垦”这句歌词,很多老师就表示,这首歌的情绪是饱含情感的,但是要求在合唱中要做到尽量用假声演唱,这就给合唱造成了难度,因为不是专业歌手的学生很慢结合吐字、气息,做到有控制而连贯地演唱,所以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看到增强学生们的演唱水平就要在教学中做到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下文将着重阐述。

三、合唱教学方法

(一)气息训练

能够成功地控制歌唱时呼吸系统的气息流动,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是最基础的能力。没有气息,歌唱也就无从谈起。气息的控制能力也直接决定了声乐表演者的技术水平。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很多诸如“嗅花”、“呵欠”、“大吃一惊”等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气息控制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擅长方向和实际水平合理选取气息训练方法教授学生。但是,无论教师选用的是哪种方法,其核心目的都是使学生体会到真正科学的发声方法都是由气息带出来的。在此,笔者推荐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得到了实践肯定的气息控制方法:第一步、身体挺直,发出类似于“ho”、“hu”的声音,在发声的同时,感受腹部肌肉的运动,找出其支撑点。第二步、模拟打呵欠的样子,感受不同方式打呵欠对气量的影响。第三步、挑选一个旋律较为简单、节奏较为缓慢的、适用于初学者的歌曲,带领学生进行长短句练习。气息的训练是歌唱艺术的开始。

(二)高位置声音练习

直声唱法是当今主流的歌唱方法,其是没声唱法的一个分支,也较为适合初学者使用。在初中的实际教学中,直声唱法的使用可以为教师的教授节约更多的精力。在这个唱法的原则下,教师则要根据自己的擅长方向和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成体系的歌唱教学。直声唱法的发声位置相当高,但是,较高的发声位置并不会显得虚浮,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直声唱法是有气息支撑的。其训练方法也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喉咙放松状态下的鼻咽壁发声方式。这种方法可以采用以下训练方式:首先、在打呵欠练习的基础上,延长发音,并将单纯的“hu”改为“hu-o-a-e-i”的发音练习。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时,可以用“i”和“e”两种母音进行高音联系。母音联系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养成歌唱时的高位置发音的习惯。另外,不仅如此,在高位置发音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中低音发声的培养。其主要运用开喉和叹气的方法,加强学生“u”“o”两种母音的实际联系。不仅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采用较为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对于直声唱法的兴趣,加强他们的技术水平培养。当学生对于歌唱的气息控制有了初步的改善之后,“哼鸣”法就可以主要用于教授学生掌握气息和高位置歌唱配合的歌唱方法。

(三)多声部练习

多声部训练是合唱训练中的精华部分,但是,也相应是其中最难的部分。多声部的训练最能体现学生的合唱水平,是整个学生合唱团的个人技术水平、协作能力的整体表现。其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的意义之所在。多声部训练通常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渐难的方式逐步加强对学生合唱水平的培养。从最基础的听辨单音、单旋律到难度较大的二部旋律、模唱,多声部的训练在于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音准基础之后,在多声部的音程概念上有进一步的把握。毫无疑问,这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要通过较为夸张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概念。要开展学生的声乐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首先、寻找旋律基本相同的两首儿歌,将其视为两个声部,教授学生,培养其合唱的感觉,引导其对于二部长音和节奏根音旋律的把握。但是,教师最应该声明的一点就是,学生在演唱自己的声部时,必须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从而培养学生的音程意识。这样,学生的合唱水平才能有质的提高。

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初探 篇8

一、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各科教学的发展。其中, 初中音乐教育也受益颇多, 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教学手段也更新了。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也备受校领导们的关注, 越来越重视合唱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我们音乐教师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探索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但是, 在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一些旧的教学习惯还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所以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1. 教学内容没有感染力。

对于课堂内容, 教师有时只凭主观意志来决定, 学生学什么, 要教什么, 可是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于如何选择合唱歌曲, 部分音乐教师也是按自己的偏好来挑, 学生喜欢与否可能没有考虑到。有一些歌曲都是成年人的作品, 这些混声并不适合初中生来演唱, 训练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不喜欢, 被压抑性地学习这些歌曲,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成绩, 但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

2. 学生合唱时的生理状态很难把握。

合唱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初中生, 在初中阶段, 他们面临的是生理上的变化, 这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重要的生理变化期, 训练学生的声乐要很小心, 但是有些音乐老师无视学生的变声期, 只顾合唱效果, 这只会让合唱活动走形式化道路。

3. 合唱活动的开展很困难, 原因是主科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

合唱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搞合唱活动, 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主科老师与家长并不十分理解合唱音乐的重要性。在学校, 主课老师很占上风, 家长也认为副课老师得围着主课老师转。因此, 合唱活动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且中学生要成绩面前, 不得不缩减学习音乐的时间。还有就是学生来到合唱活动中, 但是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来合唱只是来玩, 没有认识到合唱其实能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心情。一些学生来参加合唱态度不够端正, 为了完成老师交的任务而已。因此, 合唱队成员的不稳定性也阻碍了合唱教学的发展, 主要问题还是没有足够多的训练时间。

二、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1.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挑选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 合唱教学一定要视学生为主体,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比如说初中生对于流行乐是很有兴趣的, 再就是电影的主题曲, 那从中, 我挑选了一些童声版的主题曲, 让学生来感受一下音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能分享到不同的看法。最后把谱子给学生看, 学生当然会非常喜欢, 都兴奋地自学起来, 排练就会事半功倍。

2. 根据学生的生理变化, 安排教学内容。

初中生面临着青春期的变化, 会出现很明显的生理变化如身高声带和外貌等。那么音乐老师要关注这些生理变化, 适当地挑选好教学内容。从声音的变化方面来看, 有一部分还未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正在变化之中, 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变化。还没有变声的同学可以演唱高声部的内容;正处于变声当中的要学习好歌谱知识, 让声带得到充分休息;变了声的学生则可以试着演唱成人的声部, 注意音域, 选择适合他们的声部。

3. 用好音乐课, 把合唱练好。

音乐课的课堂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到合唱教学中, 因为学生的学业非常紧张, 难以挤出额外的时间来训练, 音乐课是必修课程, 其他主科老师和家长也没法干涉的, 这就能够保证合唱的时间和场地。初中生一个班级通常是五十多人, 可以组建一个基础型的合唱队。要唱好合唱, 发声一定要准确, 要掌握好发声的技巧, 注意正确的呼吸习惯。合唱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和谐稳定整齐的音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唱准确, 也就是音准。可以用钢琴来辅助, 让学生跟着钢琴练唱旋律, 然后只给旋律的和种调式的三和弦, 接下来让学生清唱, 最后再分声部清唱,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唱和定音准音的能力。

4. 通过第二课程来宣传合唱文化。

课堂上, 还有许多事情不能完成, 通过第二课堂来补充, 效果是很好的。在我校, 在每年进初一的学生中来挑选部分学生来扩大合唱队伍, 在平时音乐课中, 我也会特别留意在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课堂上经常宣传合唱队的活动, 在生员方面, 我校合唱队队伍壮大。在音乐课堂和第二课堂上, 最终目的就是排练好大合唱。展现的平台也有很多, 如学校艺术节以及市县合唱活动等。

结语

在中学里, 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音乐老师要将合唱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优惠的音乐环境, 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在理论上, 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在合唱教学中,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 能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也是我们音乐老师的所努力的方向。

摘要: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要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 要取得统一的音色,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过程。合唱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是初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同时, 可以通过各种活动, 来展示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歌曲。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园南中学2008-2009年度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工作总结园南中学, 2009.

[2]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 02.

[3]周卫平.从作品的声、情、意入手加强形象思维及其理解力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 (09) .

初中合唱教学与选曲的新理念 篇9

一、《新课标》下初中合唱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标》较以往更注重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一个高效而有活力的合唱课堂, 应该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 《新课标》下初中合唱教学的新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通过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要“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在初中合唱教学中, 我们要由过去偏重于人文审美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审美和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 即关注音乐本体的同时, 重视音乐技能的学习。具体到合唱训练中, 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音准、视唱练耳、节奏、气息、发声方法、歌唱姿态等的规范, 并尽可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以音准和识读乐谱学习为例,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不但要“具备识谱能力”, 而且还要“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那么在初中生的合唱训练中, 五线谱教学应尽量采用首调唱法。它的唱名和音程有着固定的关系, 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音高的概念和提高识谱的能力, 即能唱准音的能力。借助柯尔文手势或者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旋律、情绪的把握。比如柯尔文手势, 它对每个音的稳定性和倾向性都做了简洁生动的阐释, 对学生唱准、唱稳每个音都有肢体上的指导。这种方法的运用比仅用器乐教唱识谱的教学方式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学生在没有钢琴伴奏的情况下也能把歌曲唱准了。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强化音高概念, 真正掌握音乐基本知识。

以节奏感的培养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停顿和律动特点, 来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比如初中生对三连音比较难把握, 它容易和切分音型或者前十六后八的音型弄混淆, 那么可以通过念“电灯泡”这个词来找三连音的感觉, 也可以选择有鲜明节奏的歌曲来进行演唱训练。比如《阿拉木汗》里面就有着丰富的切分音节奏, 反复演唱它能够强化学生对这类型歌曲节奏的感知和把握。

2. 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合唱教学中

《新课标》提出“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 即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对音乐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而且还要通过音乐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 (如舞蹈、影视、美术、诗歌等) 和其他学科 (如心理学、民俗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的有机联系。这样, 教师才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合理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比如, 教师对民俗学、语言学有研究, 就可以在合唱教学中依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点, 对作品的语言、情感做出更贴切和更细腻的指导。《五哥放羊》是一首陕北民歌, 想要味道纯正地唱好这首歌, 教师需要掌握陕北人的咬字发音的特点。比如, “正月”在普通话发音里, 是行腔饱满而圆润的“zhēng yuè”, 在陕北方言中则念成“zēn yuè”, 发音时舌头略微靠前且偏扁。这样的处理能让音乐作品更鲜活并更具表现力, 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探索的兴趣, 由此学生也就能了解陕北地区的生存环境和民风民俗。总之, 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唱是集体的音乐实践活动, 要想很好地表现一个作品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具体来说, 首先, 它需要大家在合唱时统一速度、音准、感情、咬字、呼吸及基本唱法。在做好这些细节后, 大家的音色才容易融为一体, 情感上也才容易引起集体的共鸣。其次, 它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各个声部与音乐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之间的关系, 领唱与合唱的平衡关系等。要完成这些工作, 需要学生长时间的排练与磨合。学生在合唱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 不仅能提高演唱的水平, 增进彼此的情感,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新课标》下初中合唱选曲的新理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由于没有固定的合唱训练教材, 加上有的音乐教师对合唱训练不够重视, 选曲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容易造成演唱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音乐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 对合唱曲目进行慎重的选择。

1. 唱“美曲”———选曲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伴随着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逐步成熟, 初中生在唱歌方面的水平也相应提高了。但是由于他们正处于变声期, 声带稚嫩脆弱, 教师在选择演唱作品时应该多选择一些以中音区为主、音域跨度不大、难度较为适中的经典“美曲”, 如《阿拉木汗》《二月里来》《雪绒花》《乘着歌声的翅膀》《铃儿响叮当》等。这些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曲目, 它们在旋律、结构、意境上都极具美感, 歌词也具备口语化、形象化、诗意化的特点。它们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 引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思考, 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2. 唱“俗曲”———选曲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初中生对于各种流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唱歌也不例外。《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我相信》等旋律流畅生动的通俗歌曲, 由于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于初中生来说, 这些“俗曲”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宣泄性,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背景下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由于学生喜爱这些歌曲, 加上它们内容积极向上, 教师可以主动教他们学习。由于有兴趣学, 学生自然容易学会、学好, 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也会相应得到快速的提高。

3. 唱“异曲”———选曲要注意文化多样性

在《新课标》的“总目标”里提到要“尊重艺术, 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因此在选择初中合唱曲目时, 也可选择国外优秀的合唱作品。这些与我国歌曲风格差别很大的“异曲”, 能让学生了解全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音乐传统, 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如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苏格兰民谣《绿袖子》和奥地利名曲《蓝色多瑙河》等, 它们是世界各民族不同音乐风格的优秀代表, 它们能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 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4. 唱“乡曲”———选曲要注意体现民族性

在《新课标》里提出“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 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因此, 在选择合唱作品时, 我们也应该选择具有本民族、本土特点的音乐, 如《瑶山夜歌》《三峡·我的家乡》等。广西素有“歌海”之称, 这里有丰富的“乡曲”等着我们去传唱, 如《老友记》《赶圩归来啊哩哩》等。这些歌曲唱不尽的是家乡的山水和风情, 承载的是浓厚的乡土文化和情感。演唱这些歌曲, 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5. 唱“红曲”———选曲要注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浅谈初中生合唱教学四步曲 篇10

一、精选合唱队员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合唱团, 选择具备较好歌唱条件的队员是最基础一步。在平时训练与教学中, 很多学生参加合唱团的积极性很高。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严格筛选。首先选拨合唱队员的过程中, 不能草率选人;其次, 对于入选的学生不能随意决定进入那个合唱声部, 如果这样就会在以后的排练中会后患无穷。

1.注意音准

注意音准就是要求注意学生在歌唱时, 音发的准不准。一位连自己声部都无法唱准的学生是无法把握合唱的音准的。不仅如此, 他一个人的“威力”足以让周围四五位队员跟着跑调。因此队员必须进行听唱、模唱等测试, 合格后方可入选。

2.注意音色

就是看学生唱歌的时候唱的声音洪亮不洪亮, 不同的声部对音色的要求不同。高声部的音色要清脆、明亮, 中、低声部的音色要厚实、圆润。选拔时, 既要把握音色标准, 但也不能强求个个都是好嗓子, 只要选择接近音色标准的就可以了。在日后的正规训练中, 学生的各种音色会相互融合, 逐步达到音色的统一。

3.注意节奏

就是看学生唱歌的时候节奏跟没跟上、唱的对不对。把课堂和平时的训练结合起来, 每节课前唱一首歌。先听一遍, 把节奏听准了, 再轻声跟歌曲演唱。堂堂课这么做, 久而久之。同学们唱准节奏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为合唱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发声呼吸训练, 学唱每个声部的旋律, 做到各声部和谐

科学地发声是进行多声部合唱教学的第一步, 扎实的声乐功底是进行合唱的先决条件。歌曲教学前的发声练习, 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培养学生自然优美声音的必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倾听、对比、体验, 找到一种科学的、协调的歌唱方法是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在教唱学生歌唱时要避免喊唱的情况出现, 培养他们在气息支持下轻声歌唱的习惯。再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下, 引导学生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 我主要采取如下的训练方法:要求学生自然放松, 笑肌上提, 打开口腔, 可以用“深度打哈欠”等方式来感受, 从发声器官的构造到口鼻咽腔打开状态的部位训练, 从横膈肌等器官的主动配合到各部位的放松协调, 一步一步扎实科学地自我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决定着歌唱的质量。正确的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离开了呼吸就无从发声, 也就不会为以后获得正确的高位置声音共鸣打下坚实的基础。演唱歌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点。呼吸是发声和歌唱的动力, 良好的呼吸是获得动听歌声的重要条件。在这个教学环节上, 我采取了让学生“闻花香”办法来感受吸气的方法;用吹薄纸的办法体会呼气的方法;还用均匀吐气、急吐气、停顿等方法, 让学生体会气息保持的感觉。这项训练需要长期坚持, 不断加强, 才能为学生演唱歌曲长音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做到换气自如。

合唱训练要遵循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假声后大声的原则;确定好训练的角度, 采取全曲分声部训练, 或者是分段的同时, 一边分声部一边集中整合练习。在这个训练过程中, 我认为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基本操作。

首先, 教师要选定合适的歌唱曲目, 把合唱队员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相应的声部。其次, 分声部学习合唱歌曲的乐谱, 要求做到十分熟练, 做到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将歌曲音调演唱准确。将学生在演唱中音调不准的地方, 拿出来反复练习, 直到将音调唱的十分准确为止。再次, 将重点、难点部分单独拿出来强化训练, 注意学生的咬字、吐字、节拍、发音等问题, 力争做到各项训练准确无误。第四, 教师要把歌曲各声部旋律结合起来练习。指挥务必做到及时指挥各声部成员准确进入自己的角色, 各声部成员要唱准本声部的旋律, 最终做到几个声部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声部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五, 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 要注意到各个声部间速度、强弱的统一。

三、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 它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声音, 一味地重视与强调声音在歌唱表演中的作用, 忽视了歌曲本身的情感, 让聆听歌曲的人感受不到歌曲的内涵, 体会不到歌曲的韵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教师要善于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师要理解合唱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体会歌曲所呈现的意境;然后再以真挚的情感, 去引导学生, 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 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演唱效果。通过训练要让学生懂得演唱每一首合唱歌曲, 必须要用心的去演唱, 要带有感情的来演唱, 只有这样才能打动欣赏者的内心, 让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四、树立良好的舞台形象

合唱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形式, 同时它也是一种高雅的舞台表演艺术。因此, 在合唱教学中, 我还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要树立良好的舞台形象, 这也是决定合唱表演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一说起合唱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人数众多、队列整齐、着装统一、声音洪亮等。其实, 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也是不完整的。为了赢得一个好的舞台形象, 在日常的培训中, 对所要表演的曲目进行认真剖析, 结合曲目自身特点将舞蹈、朗诵与歌唱曲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演唱形式上更多地采用多声部混声演唱形式。例如, 2011年我校在排练合唱时, 根据时间短, 没服装这一实际情况, 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决定排练能以最短的时间出最大成效的《爱我中华》《草原迎宾曲》, 采用多种变换形式, 作曲设计高潮, 将汉族歌曲和蒙族歌曲相结合, 外围女生穿学校的蒙古袍, 中间男生穿学校刚发的校服。并加进了舞蹈, 树立本校合唱风格特色。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严格的训练, 我校合唱团表演水平逐年提高, 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2011年在教育局主办的全区中小学合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 教师要善于根据合唱作品的内容挖掘新的舞台形象, 恰当加入舞蹈、打击乐、道具, 并通过变换队形等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 从而丰富表演内容, 大大提高合唱作品的表现力, 给传统的合唱舞台形象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音乐教育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音乐教学成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一门课程, 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 组建校园合唱团, 参与各种音乐竞赛, 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