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精选3篇)
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 篇1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同时也是班主任, 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 学生学习很认真, 班级成绩也很优秀。但是我的课堂上始终觉得同学们学习很疲惫、很累, 也很被动, 课堂上发言不积极主动, 经常就是那寥寥无几的几个同学举手, 课堂没有活力, 缺乏生机。我多次在课后思索: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我的讲解学生听不懂?是我提的问题难度大了吗?还是我提的问题的方式不对?还是我要求严了学生害怕不敢回答?还是学生就是不喜欢数学不愿意回答?还是学生就是回答不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在一次学校英语组的公开课上, 我随着听课老师一同走进了该班教室, 听完这节课, 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震惊:该班的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 举手非常积极, 举手率基本上达到90%,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面也很广,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很高, 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特高, 尽管是较难的英语口语交流或情景对话, 同学们都进行得热火朝天, 有部分同学为了让老师叫到他回答问题将手在课桌上不停的敲, 嘴里不停的叫:“老师, 我, 老师, 我, 我……”甚至还有部分同学见老师不叫他跑上了讲台。我看到这里不仅陷入了沉思, 不停的问自己,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反差情况, 同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课堂表现这么大的区别?为什么每期期末考试数学优生人数就是超不过英语?原因就应该在其中吧。回到办公室与英语老师进行了交流和请教并且对自己彻底做了反思。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率,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
强的学科,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不能急于求成, 不得使用严厉的目光藐视学生, 应该使用和善及期待的目光与学生对视和交流, 暗示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让学生有胆量和勇气站起来回答你的问题。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下。这时老师不但不能批评学生, 而应该从侧面对这位学生加以鼓励, 鼓励他有勇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 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避免学生有话不敢说, 怕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 在同学面前丢脸, 受到同学的嘲笑。只要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就不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来影响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根
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有区别的请学习成绩在不同层次上的同学回答。这样尽量保证每个举手发言的同学都能够表达清楚老师需要的答案, 既增强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也减少了你自己阐述的时间, 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而节约时间。更可以让很多勉强能回答又回答不全面的同学会积极配合你的课堂结构和迎合你的课堂气氛而举起手, 不会产生因为你的问题难度大而无人举手的尴尬局面, 从而增加你的课堂气氛、激情和活力。
三、教师在课堂上抽调学生
回答问题的面要广, 心里要有计划和安排, 不得把问题的回答者集中在某几个人或某几排座位上, 这样会给长期举手而没有机会抽到的同学心灵上造成伤害, 他们会认为反正我每次举手了你也不让我回答, 我就不举了吧, 反正你也不喜欢我。这样就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激情和学习的自主性, 进而影响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师生的关系。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激情的调控。
四、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
题, 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确没有理解不能解答, 但是老师提问后其他同学都举手了。这时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心里是很矛盾的:不举手嘛, 其他同学看不起我, 认为我太笨;举手嘛, 怕老师抽到我不能回答, 那更是丢脸。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在下面要多与学生交换意见, 真正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 然后与他们私下里形成约定:你可以每次都举手, 你会了的就举右手, 不会的举左手, 希望你在不断的学习中举左手的次数要越来越少。这样作为上课的老师你就会了解到这个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不会对差生造成伤害, 还有利于老师的课后辅导从而提高课堂的连贯性和活力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 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五、老师在数学课上提出的
问题在一段时间后还没有同学举手发言密切配合你时, 这是作为老师不得六神无主, 更不得谩骂学生:“说他们真是没有用, 这么简单的问题就不能回答。”这样会很伤学生的自尊心, 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会让学生对你产生怨恨情绪, 让很多的学生生你的气去了, 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这时老师应该分析自己是不是题目难度太大, 还是条件有问题, 还是题意不明确……你应该采取引导提示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开导学生, 启发学生, 触发学生的灵感,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而解决问题化险为夷。
六、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与老
师密切配合, 这与老师是否爱学生有密切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 作为当地的学生大部分父母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较多, 从小就缺少父爱和母爱, 本身就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 老师只有从关心学生的身体、生活和学习,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期间有什么困难, 与学生交朋友, 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 这样他们会对你所交的学科感兴趣, 在你的课堂上与你积极配合。这样可以增加你的课堂活力, 提高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和活力不仅来自于课上, 还来自与课外;不仅是老师的激情,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配合;不仅是的优生的回答, 应该是全体性的参与。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 教室这个舞台要合理的交给学生来表演, 你的教学自然会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 篇2
一、教学要保障, 纪律必先行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 要想搞好教学, 那可真是纸上谈兵。要想搞好课堂纪律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 教师自己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其次, 作为教师必须一视同仁, 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一些教师易犯的毛病就是对学生不公平, 对优生特殊关爱, 对学困生瞧不起或不理不睬, 这样会使学困生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而我却相反, 对学困生更关心些, 这样他会觉得扰乱纪律或不学习会对不起老师。荀子说过:“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蒙上阴影, 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三是要有较强的教学本领。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改变那些过时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才感兴趣, 课堂纪律自然就会好。
二、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环境, 让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过程应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果颠倒了这一过程, 由教师来完成, 那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将失去个性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 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 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找出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教师要提能引发学生积极心智活动的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 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问题, 鼓励学生求异的问题,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的问题, 点拨学生归纳总结的问题, 引导置疑的问题等等。只有学生在思考或动手操作中产生了疑问, 并提出来, 这才是主动积极的自主性学习。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 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而对于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关心他, 而不是歧视他, 从而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一学科重要而去努力学好它, 常常是因为喜欢某科教师而努力学好该科。因此, 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 愿意谈论生活中的某些数学话题,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 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的交往, 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能够更好地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将会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自己的教学威信, 结合教学展示自己扎实的数学功底, 漂亮的板书, 独特巧妙的构思, 乃至于整洁的衣着, 亲切、自然、大方的教态, 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你、信任你、佩服你, 进而喜欢听你的数学课。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关心、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的情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能受到教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他们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让他们课前进行预习, 课堂上专心听讲, 课后及时总结、复习, 同时还要多做练习, 才能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发现规律、产生技巧, 所谓熟能生巧, 就是这个道理。但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上所花工夫不少, 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 这也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的表现, 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既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为了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也可以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 让成绩好的学生事先准备好发言稿, 在班上作经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措施
由于每个人智商的差异, 基础的不同和理解能力的差别,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根据现在教育的现状, 所有学生拥有的课本、习题、考试卷样样相同, 教师都用同一标准去去教育、衡量学生, 这就出现了教师心目中的优、中、差生。我认为这样对学生很不公平, 也许差生在学习方面不行, 但在其他方面却比较优秀, 而有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在其他方面可能会不如别人。因此, 我认为, 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分层教学, 即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知识, 完成不同的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材料,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表现出来, 并及时给予肯定, 加以表扬,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从而使他们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师备课时, 不但要备课本,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 考虑哪个层次的学生该掌握哪一部分知识,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期望值。
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 篇3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已深刻认识到现代职业指导是评价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 职业指导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成败。职业指导教育只有得到社会、企业、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才能发挥其对个人职业发展、对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在职业指导过程中, 职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是否融洽, 意义尤其重大。
美国中学职业指导过程中师生配合的特点
在职业指导教育目标方面, 教师与学生主体明确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强调“生计教育”, 教师面向学生传授将来工作、生活及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社会应变能力。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态度, 了解实现自己职业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定期为学生提供体验真实职业生活的实习机会。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则是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的指导者。
在职业指导教育内容方面, 教师与学生沟通顺畅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内容涵盖四个方面, 包括指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谋生以及如何爱自己与他人。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可细分为八个主要内容, 即生涯认知、自我认知、鉴赏与态度、决策技能、经济认知、工具及方法应用、就业技能及教育认知。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能够消除心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在毕业离校时达到教育认定、生涯安置、就业技能、生涯决策、经济了解、自我社会满足、自我认定、生涯认定等八个方面的要求。美国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涉及人生各个方面, 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教育观念,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个人生活愉快、有意义的目的。
在职业指导教育课程方面,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1908年, 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在波士顿建立了第一个职业局, 这个职业局服务于已获得工作或失业的所有年轻人。1911年, 布鲁菲尔德在哈佛大学使用帕森斯模式, 设计并开始传授职业指导的第一门课程。在美国, 如想获得国家注册的职业指导员证书, 除了通过国家生涯指导考试外, 还需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经验。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覆盖面广, 可为学生提供许多职业决策, 具有职业指导人本化、个性化和层次化的特点。美国中学的职业指导课程注重整合且综合性强,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能力, 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成果。美国曾尝试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全部课程, 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但一直坚持做得更好。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与其他职业中学里, 每个学生的课程选择都是与职业指导员商榷后做出的, 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致。可以看出, 美国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局限于职业指导, 还包括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能力。
在职业指导教育模式方面, 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以发展职业生涯意识、促进职业生涯探索、做好最充分的职业生涯准备为目标。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施方法分为三种: (1) 开设与职业指导相关的课程。职业指导教育通过相关职业教育课程渗透到学校课程中, 主要通过教师的作用和影响, 协调各种学习经验, 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 (2) 组织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实践工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实地参加与在校学习相关的生产劳动, 即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表明, 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活动参加生产劳动,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职业道德, 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工作, 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3) 通过模拟游戏平台, 让学生尝试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模拟游戏可以减少工作环境的危险, 也没有很大的限制,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指导教育。另外, 美国的中学还有职业咨询、计算机辅导教学等补充活动, 虽然耗费很大, 但为学生提供的职业咨询是非常完善的, 计算机辅导教学使得职业指导更加趋向科学化、高效化。
我国职校职业指导过程中师生配合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指导起源于1916年, 清华学校校长周诒青先生为了指导学生择业, 在校内首倡职业指导活动, 成为我国第一位倡导职业指导的学者。1917年, 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与一些同仁在上海创立了第一个提倡职业指导的学术团体———中华职教社, 并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社训和宗旨, 宣传和实施职业指导, 标志着我国有组织的、系统的职业指导开始实施。职业指导在我国发展到今天, 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职业指导课程教材质量较低, 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不完善首先, 我国职校的职业指导教材使用很随意, 既不规范, 也不科学。有些学校使用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教材代替职业指导教材, 有些学校自编职业指导教材, 但内容粗浅。其次, 职业指导课程教材使用单调。职校所开设的主要职业指导课程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职业指导是课程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但理论知识远远超出实践活动, 并且课程结构安排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不利于教师的课堂调度, 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互动参与。往往是教师“满堂灌”,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效果不佳。
职业指导人员水平较低, 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我国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相当薄弱, 专业职业指导员即使有, 与学生的接触也非常少, 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有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在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招生, 或者临近毕业时指导一下学生如何写求职简历, 根本无法发挥专业职业指导人员的作用, 更谈不上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完善自己。另外, 职校的职业指导人员还包括系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一线教师, 他们大多缺乏职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仅凭常识和工作经验教导学生, 毋庸置疑, 会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无论专业职业指导人员还是其他教师, 由于缺乏职业指导知识, 缺乏对政府劳动部门、企业、家长及市场的了解,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只能游离于职业指导的边缘或根本不着边际,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甚至整个人生规划。
职业指导内容不平衡, 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不重视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内容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就业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指导相对而言做得好些, 而在心理咨询指导、法律法制观念、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指导、升学等方面则明显薄弱。据调查, 学生被问及职业指导内容是否有作用时, 多数表示作用不明显, 甚至有的反映这只是一门课程, 合格就行。学生不能通过职业指导了解自己及专业发展的前景, 教师不能通过职业指导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就业时的困惑和自卑。
职业指导方法单一化, 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认识不到位职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课堂教学或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进行灌输。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单一, 教师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缺乏必要的心理测试与调查分析。因为缺少必要的现代化职业指导方法与手段, 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不到位, 不能与职业指导人员很好地沟通, 使得职业指导工作不能向前发展。这样, 学生的职业心理会出现偏颇、不健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不注重社会价值; (2) 就业观念陈旧, 缺乏创业意识; (3) 对自己定位过高或偏低, 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 (4) 社会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心理抵抗情绪, 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及就业发展。
美国中学职业指导对我国职业指导的启示
应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开发, 使其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源泉职业指导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职业指导教育的开展, 也有利于课程教材的改革。职业指导已进入学科领域, 应该独立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课程既是学科课程, 也是活动课程, 应带有现代课程的特色, 必须融合相关职业指导要素, 不断完善职业指导内容。除了有职业指导人员专门负责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之外, 其他任课教师也应该在学科教学中结合职业指导, 挖掘本学科领域丰富的职业指导资源, 架起沟通教育与职业的桥梁,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开绿色通道。
应强化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使其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航标学生的职业发展最初是在学校萌芽的, 所以职校的职业指导人员素质需要大力提高。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除通过国家职业指导员考试外, 还应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和职业经验。要想成为专业职业指导员, 必须具备与职业指导相关的更多的能力与学识。其次, 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学历水平。我国职校职业指导员学历水平不够高, 层次参差不齐, 能够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的寥寥无几, 因此, 必须提高我国职业指导员的学历要求, 至少应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再次, 要强调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学习。职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 自己也要研究职业指导理论,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
应建立专业职业指导模式, 使其贯穿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虽然北京、上海及沿海城市职校的职业指导走在了前列, 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环境的职业指导模式。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全方位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 并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所以, 在完善职业指导内容的前提下, 教师应积极创新职业指导模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预定的职业指导效果。首先, 职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离不开课堂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可增加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以学校 (教师) 为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职业指导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职业指导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 开设职业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 开始一些新型课程。其次, 职业指导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现代化手段。现代化手段包括创建职业咨询网络、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等。职业咨询网络除了有网上专门职业咨询机构、专业职业咨询师之外, 还应建立网上历届校友咨询机构, 有利于学校与往届学生的工作信息联络, 有助于本届学生的就业选择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有益于职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完备的信息系统包括图书馆提供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书籍, 计算机网络中心提供政策变化、市场需要、企业招聘、各个城市的职业发展特色、各类职业指导活动模拟平台等方面的内容。
师生配合默契意味着职业指导能够走向成功, 对教师而言, 使学生对职业指导感兴趣, 并且能通过职业指导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衡量其职业指导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而言, 通过职业指导及其他学科认识自己, 了解专业, 能够明智地就业和创业, 则是其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波普.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的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 (3) .
[2]黄鸿鸿.美国中学职业指导的历史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 1992, (2) .
[3]向才毅, 常献贞.中职校职业指导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9) .
[4]喻春兰.从国际教育视野看我国的职业指导[J].职教论坛, 1998, (12) .
【合唱教学的师生配合】推荐阅读:
高中合唱教学的策略11-08
音乐课上的合唱教学10-16
合唱及教学10-22
合唱课教学07-19
小学合唱教学08-06
高中合唱教学11-01
高职合唱教学11-16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09-22
农村中学合唱教学艺术的探析与思考10-19
幼师合唱教学问题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