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2024-12-12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精选9篇)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1

合唱音乐有着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 是艺术文化殿堂的一朵开放的奇葩。它产生于人们最普遍的生产、生活中, 并随着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的发展, 而逐渐深化, 融入到人类音乐文化的璀璨星空中。

一、合唱音乐渊源

(一) 合唱形式的产生

十三、十四世纪以后, 欧洲音乐出现了多个旋律组合的复调因素, 复调音乐的产生为歌唱从单旋律向多声部发展, 奠定了深厚的音韵基础, 从而合唱音乐开始蔓延, 随后合唱形式开始在欧洲的教会里, 作为积极宣传教义的形式被推广, 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教会的影响力, 使合唱事业在西方音乐中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 合唱以唱诗班的形式, 为西方宗教信徒的聚众祈祷, 创造了神圣而光辉的篇章, 也是西方基督教从精神上拉拢教众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 合唱在中国的传播

19世纪末, 合唱音乐在中国广泛流传, 尤其在新式学堂, “学堂乐歌”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诞生;同时, 合唱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合唱演绎的中国史

近百年的中国合唱音乐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 是一部交织的交响合唱乐曲, 它从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到寻求救国、强国、富国之路,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合唱成为政治传播工具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中国从新音乐萌芽状态下, 合唱音乐传递的是政治气氛下, 反帝反封建意识潮流, 从而唤醒国人斗志;抗战时期, 群众歌咏革命高潮掀起, 吹响跟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号角, 中国合唱音乐, 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协作、一致抗日最有力的文化宣传手段;解放战争时期, 合唱音乐成为舞台的主旋律, 传递着苦难民众渴望建立新中国的呼声, 也是跟官僚资本主义、地主资产阶级作斗争的强大武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 合唱音乐,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把精神利器, 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30年间, 合唱音乐, 尤其红歌走红大江南北, 代表的是历史、回顾、展望, 代表的是强大、震撼、恢弘, 是永不停歇的强国、富国、乐民的交响合唱曲。

3.合唱是中国的文化基石

无论什么时期, 中国合唱音乐, 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 它是人民表情达意和国家政治的宣传工具, 扮演着传递民声和推动文化的一个角色, 也就是说, 社会功能的强大作用, 从来都占着当仁不让的位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合唱音乐起到文化宣传和精神鼓舞的积极效用, 作为宣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组织手段, 为稳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而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

二、合唱音乐理念

(一) 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在《论语》著述中曰:“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人的诗学、礼学, 其实质是从个人的修养、修为起步的, 以自觉、向善、求仁的意志为出发点;然后在做人、成事上, 以礼实现人的自立;在音乐和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 即完成于学乐, 达到人的最高境界。其儒家认为, 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方式作为载体与手段, 致力于高尚的审美教育思想, 当然也指的是音乐教育的宗旨, 这里的乐, 既是音乐, 也包涵歌唱。

(二) 合唱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正因为音乐本身的教化功能对于人的身心灵影响如此强大, 合唱是人们互相合作、协调、领悟、渗透、融入、和合的一种高端音乐艺术, 更强调身心的应对、和谐、贯穿和统一, 同时也体现了合唱音乐在音乐美学中, 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是很多人、很多颗心灵之间的交相呼应, 博大、圣洁、崇高、完美。

(三) 合唱音乐的人文关怀

儒家音乐审美的最高标准是“和”, “和”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 即歌唱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和合、唯美、律动、感人。也正是音乐的产生, 是由于人的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出的声音, 当合唱是众人心声的节拍, 是众人心灵交汇的奏鸣曲。二十一世纪将是引领世界再创辉煌的时代, 合唱之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历史意义极其重大。

三、合唱技巧

(一) 合唱概要

1.合唱分类:

从性质类别分, 常见的合唱有同声合唱 (男声、女声、童声) 、混声合唱 (男声与女声、童声与男女声) 两种;从演唱形式分, 有齐唱、轮唱, 二部、三部、四部等复调的合唱;从形态特征分, 还有和声的、支声的, 有伴奏或无伴奏的, 有齐声、轮声的, 有领唱、重唱等的, 是一种群体歌唱艺术。

2.合唱特点:

合唱的特点一是, 声域宽、气息长、力度大、音色多;合唱特点二, 应该是均衡而协调, 有节奏, 其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协调取决于声音的谐和、音准。

3.混声合唱的特色:

混声合唱一般为男女声部混合, 如女高音SOPRANO, 声音明朗、轻柔、和美, 女低音AITO, 声音充沛、坚实而圆润;男高音TENORE, 声音明朗、清晰、柔和、厚重, 男低音BASSO, 声音铿锵、有力、充沛而宽厚。

(二) 合唱的呼吸

1.整体划一的呼吸, 合唱的全体成员, 要异口同声, 需要同呼、同吸, 同时换气, 即使是数十、数百人, 如同一人多口同行, 这是合唱最常用的呼吸法。

2.声部同一性呼吸, 在有复调的合唱作品中, 以声部为单位的呼、吸、换气, 他们是统一呼吸的。

3.循环连续性呼吸, 不同人呼吸的气息不同, 在演绎合唱过程中, 需要据个人呼吸的深浅长短, 作不同的呼、吸、换气, 但整体声音必须延连不断, 可以依据自己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技巧的配合而灵活变化。

(三) 合唱发声

合唱最重要的是起声, 众口起声时必须统一, 它影响着合唱队发音质量。而为了对合唱队音量的统一, 半声、轻声、抑制声的歌唱方法是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技巧。

1.激起, 是合唱的主要起声法。合唱发声前需要准备好气息的支持, 声带是非常紧迫、靠拢的, 随时处于闭合状态, 同时, 共鸣腔要打开, 在意识中要准备好所要发出的音高、音量、音色, 并要有相应器官的配合;当横膈膜突然向内挤压时, 就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而发声。要求发声干净、利索、整齐而富有弹性, 而且要有音头发声。

2.舒起, 顾名思义, 舒缓发声, 发声前先呼气息, 声带不需要靠得太拢, 无音头, 音质较暗而沙, 发声时有声母“h”的声音。其音量小的弱声并不等于松弛的轻声, 相反要求技法较高, 需要更集中、更有力度。

3.半声, 是演唱者较少使用本嗓, 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 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制声音。这种声色的穿透力很强, 凝聚气息, 并有良好的共鸣。

4.轻声, 是在正常发音状态下, 减少音量的一种技巧, 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 优美的含蓄。

5.抑制声, 更侧重于表情达意, 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每个唱词的始终, 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 往往表现悲伤、痛苦、愤怒这类情绪的。

6.直声, 是发声后不让声音波动, 实际上是一种灵活的发声, 以少波动为宜。

(四) 合唱技法

1.合唱中的咬字和吐字

咬字与吐字是歌唱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合唱中也尤为重要, 因为合唱歌曲, 以跟听众产生共鸣为目的, 除旋律之外, 其咬字和吐字的真切、清晰, 是整首歌主题的命脉。咬字和吐字, 对作品的整体表现而言, 需要合唱者养成一种有力的喷吐习惯, 良好的归韵和收声行为。而对作品的要求, 抒情时, 需要舒缓而有张力, 吐字清晰、柔和;叙事时, 舒缓而娓娓动听;激昂处, 波澜壮阔, 彰显力度, 强调的是声母, 并尽量保持韵腹和韵尾结合体的连贯, 和字与字之间的衔接。

2.合唱中的发声

要想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的身体需要结合正确的共鸣、舒缓的呼吸和声带的振动, 然后随着音域的高低起伏, 创造出高低、长短、舒缓或急促、错落有致的歌声。而每个人的每一个发声器官都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一些变化, 他们细微而又灵敏, 微妙而又抽象, 这些细微的变化, 就是形成个体差异, 集体音融, 达到合唱和美的声音, 这也正是合唱时歌唱有难度的地方。

四、合唱的音色与色彩

合唱声音优美动听, 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音色和色彩。合唱的各个声部在歌唱的音高、音低的音量上, 和音色等多方面所具有的不同音响特征, 而由此才构成了丰富的多人一起歌唱的色彩。在合唱中, 每个人不同音色的组合, 形成富有层次的, 具有合唱音响的艺术效果, 有所有参与合唱者色彩的各种调和对比的综合展现, 最后形成了合唱的色彩。因合唱的音色、速度、音准、音量四大基本因素而构成整体的合唱色彩, 故而, 正确把握和解读其合唱各因素的概念及尺度的标准, 便研究关于合唱色彩的关键所在。

其中合唱的音准包括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两个部分, 前者是各声部自身形成的, 它们的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横向的, 呈现了各种不同的音响特征;后者是各声部之间相互间作用形成的, 它们各声部间的音程关系是纵向的。

合唱的音量把握是对众多歌唱者音量的协调和融合, 通过歌唱时大家对气息的统一和歌唱力度的一致变化来达成整个音量的调配。

在合唱中, 音乐速度也是影响音乐色彩的重要因素。合唱速度的快慢影响合唱音色的紧张与舒缓。在通常情况下, 合唱速度较快时, 其音乐的音响色彩较为浓郁、厚重, 体现了内在的力量和博大;合唱速度较慢时, 其音乐的音响色彩较为淡雅、柔曼、回味, 体现了浪漫、无尽。

合唱艺术中歌唱技术起支撑作用, 因为没有歌唱的技术就不可能有合唱的和谐与统一。正是因为合唱是多个演唱者应用歌唱技术来完美演绎, 也是歌唱者个体的融合和配合, 所以, 个人演唱技术也需要有强大而深厚的演唱内功。然而, 一个独唱者能在凤毛麟角中崭露头角, 不一定能够在合唱者中有更大的融入和更广阔的发挥, 因此, 一个合唱团员在培养中, 更是难能可贵的, 也是人格聚焦的魅力展现。当他能以个人的独特在合唱中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还要兼顾自己团队的光辉, 而给予每个团员的带动, 这也是合唱难得的、伟大的, 轰然长天之浩气。合唱艺术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领域中, 占有不可磨灭的, 起主导作用地位的艺术, 它是一种博大、气魄、永久、无敌的艺术形式,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 给中国、给世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因此, 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独占鳌头的奇葩。

摘要:合唱艺术是演绎时代、积淀文化, 为历史、为经济、为政治服务的一种艺术产品, 它也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比独唱难度大, 合唱需要通过歌唱技术以及歌唱的音色、色彩、音量、速度等元素来完美组合, 继而达成完美的合唱。

关键词:传播工具,文化基石,人文关怀,合唱发声,合唱呼吸

参考文献

[1]高晓进, 王磊.合唱艺术中呼吸的运用与声音的控制[J].中国外资, 2011, 12.

[2]肖伟华.浅析美声歌唱技巧在我国合唱艺术中的作用.音乐大观, 2012, 07.

[3]顾春雨.合唱艺术理念上可喜的飞跃[J].人民音乐, 2011, 09.

[4]刘洁.合唱课实践性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 2011, 09.

[5]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郭锐娟.试论合唱艺术的人声交响美[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7]韩婧.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8]周霞.论中国合唱艺术中的民族语言特质[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9]肖伟华.浅析美声歌唱技巧在我国合唱艺术中的作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08.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2

提起合唱,可能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合唱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唱同一首歌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姜老师的讲授下,5个星期、20个学时的学习,我对合唱有了全新的理解。接下来,就让我来浅谈一下我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把我在课堂上学习与感受到的合唱的精神魅力与丰富内涵展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从合唱的定义上展开来重塑对它的认识。简单地说,合唱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从它的定义上看,对合唱歌曲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要是多声部的声乐作品,并且一个合唱团队应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成员都扮演着一个声部的角色,而并非是所有的人一起在那里齐唱。合唱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合唱中的和声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步或不同步进行产生的纵向音响效果,因而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和声可以使合唱产生恢宏无比、气吞山河的震撼效果,如我们欣赏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等;也能表现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效果,如拉索的《回声》、瞿希贤的《牧歌》等。

所以,合唱主要是靠声音及音色的搭配,而不是靠气势或者是动作等等来表现一种情绪。在合唱艺术中,声音始终是核心要素,如果说独唱追求的是个性,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为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要求其歌唱发声的统一和谐,才能形成共性的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但是,合唱艺术也注重每位成员的声音质量,合唱团员需要对合唱的声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注重能将自身的个性融入合唱共性的声音中。它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虽说一个大的合唱团队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画出这道亮丽的风景,保证合唱团队的质量是一定不能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并不是我们想的在合唱团前面划下手势,做下动作,他在合唱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他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指挥要情绪到,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内心的感情融会在动作之中,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有了合唱团员的歌声和指挥官的动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算是一场真正的有质量的高艺术水平的合唱。以合唱的定义为线索,我们已经可以整体把握合唱是什么,以及它相关的和声、指挥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从合唱的艺术特点来进一步认识合唱艺术。在这次选修课上,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合唱的六种艺术特点。第一,音域宽广。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而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混声合唱的音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八度。各个声部都有它的中音区和高、低音区。衔接起来表现纵的有立体感,表现横的有厚度。如赵元任谱曲的《海韵》,带有女高音独唱的混声四部合唱,通过高低音的交互表现,展现了女主人公拒绝平庸,追求自由的勇气,具有鲜明形象和浪漫主义色彩。第二,音色丰富。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抒情种类,还有每个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在合唱中,往往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如歌剧合唱中,女高音经常表现年轻少女,男高音经常表现小伙子,女低音经常表现老大娘,男低音经常表现老大爷。第三,音响层次多。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在合唱训练中,音响平衡是正确展示音乐形象,反映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第四,气息持续长。合唱的呼吸有三种:整体呼吸、声部之间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在声乐表演中,只有合唱中才有循环呼吸。它可以表现一种特殊的效果,在音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循环呼吸,使听众没有呼吸之感为标准,这是合唱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一个人的气息量是有限的,慢唱时一口气最多也就唱八拍。而合唱可使用“循环呼吸”,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用以表现较缓慢、连贯、悠长的作品,在无伴奏合唱中,效果尤其明显。在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分声部练习来亲自感受气息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并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在合唱中换气,和其他队员形成循环呼吸,让整个合唱不中断。第五,力度变化大。在声乐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变化是最有表演力的一种形式。在一些有情节的合唱中,它可以表现出戏剧性的特点。合唱的力度交化幅度大,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鼓舞人心。它可以从最弱到最强(ppp-fff),还有突强、突弱、渐强、渐弱等表现手段。第六,表现力强。这也是所有音乐作品的一个共性,一个作品的创作,都是为了表现一种思想和情绪。合唱可以表现各种种类的作品,不论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不论任何历史时期、不论任何情绪、不论任何风格的作品,都可以通过合唱来进行完美的表现。在课堂上欣赏的众多合唱作品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如《游击队歌》,进行曲的群众歌曲,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乐》,正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开创了合唱交响曲的先锋。

不管前面的六种艺术特点如何配合,以何种方式展现,都是为了突出合唱艺术协调、均衡、谐和的三大特点,从而体现一种艺术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蕴含的思想。

最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更深层次地认识合唱,理解它所展现的社会价值及意义。在本次选修课开始时,老师就给我们强调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在了解合唱艺术的同时,促进同学们形成和谐意识。合唱团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它要求高度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效应,具有严格的纪律。在排练和演唱活动中,团员们互相帮助和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团员们在指挥的带领下,学会倾听自己和整体的声音,为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整体的中去,有时要调整,有时要克制,这正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所以合唱团员的集体观念最强,合唱团员之间的关系最融洽。此外,很多合唱作品内容本身就能产生集体主义意识。那首气势恢宏的合唱作品《欢乐颂》,真正唱响了人类的和平心声,传达出全人类的集体意志。振奋人心的《长征组歌》也表现了中国革命烈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消灭敌人的决心与毅力。而在当今多元化的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尤其在中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情况下,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合作精神是人们社会工作的需要,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正好合唱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大量带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合唱作品内容,能给合唱队员以集体主义感受,合唱队员从中也能得到集体主义的情感体验。我们大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逐渐增强合作意识,把“小我”放入团体的“大我”之中,将来步人社会,就能成为一名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合作意识的新型人才。

合唱对每个人的音乐功底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要你有兴趣,只要你爱好合唱,都可以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和大家一起感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故而,合唱体现出很强的群众性和参与性,是一种大众文化,对于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冼星海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至今仍燃起人们对祖国锦秀河山的热爱,它成为了一种具有倔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感召、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强烈感受到以黄河船夫为代表的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性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定的反抗侵略者的英雄气慨和奋斗精神,体会到中华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解放流血奋战的场景。合唱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合唱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所有表达的情感,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我们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时,会因激情的旋律、生动的歌词而深深感动,通过体验合唱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通过歌声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国主义教育寓予合唱艺术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之中,把爱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增强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3

一、指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指挥作为连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间的纽带,在指挥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传递给合唱团员,力求达到三者的统一。那么首先指挥就要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深刻的理解合唱作品。

1. 指挥对合唱团员的主导作用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只有好的指挥才可能训练出优秀的合唱团。他在合唱团是艺术指导者,是组织者。人们常说:“没有不合格的合唱团员,只有不合格的指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必须像一个统帅,能够对合唱团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指挥要成为一个“统帅”,必须在“三大语言”—-音乐语言、指挥语言、文学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音乐语言指挥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全面、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手之妙韵源于心之妙思”,因此,作为一名指挥首先要心里有,手上才能体现出来。要具有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对人声的认知及应用能力。要做到对作品的感知,首先要分析合唱谱子,具有对合唱总谱的熟练阅读能力,并对作品中的结构、和声、复调都要有正确的把握;其次就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意义,准确定位其声音形象。另外,还要多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团体的演唱,通过对比研究.建立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在人声的认识和应用方面,首先最好自己比较系统的学过声乐,要明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艺术的关系。对各种人声有着准确的了解。如男高音高亢嘹亮的声音感、男低音厚实庄重的声音感、女高音华丽漂亮的声音感、女低音淳朴深情的声音感等等,这样才能够感知美好声音的产生过程。

文学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作为指挥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指挥能很好再现作曲者的意图,恰如其分的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合唱作品本身就是音乐和文学的合成品,只有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指挥动作的掌握而没有或缺乏对文学语言的学习研究,就会削弱其解释作品的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指挥不但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更要涉猎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其他领域,才能从更高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作品,理解听众的审美需求,达到作品与听众心灵需求之契合。

指挥语言指挥动作是指挥的音乐灵魂的物化和外化形式,能帮助演奏(唱)者感知和表现音乐。优美的指挥动作不仅能把握住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等,更能产生一种美感、引导合唱团员更好的表现作品。当然作为一种表现音乐艺术的动作体系,指挥动作始终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优美姿态,必须满足“稳、准、省、美”的基本要求,即神情自如,动作准确、简练、大方而放松。同时,指挥动作还应考虑演奏(唱)者的心理感受的规律和特征,以使指挥动作的方式和意图易被对方所理解和接受。

当然,做一个合格的指挥者除了要具备以上“三大语言”之外,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有了全面的思想修养,才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合唱团员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人的实践活动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又是对这种限制的超越。人的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主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主动性是一种制约。另一方面,主动性又成为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生产劳动来发展、完善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合唱团员的受动性是指合唱团员在合唱活动中要受到指挥和其他合唱团员的制约。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合唱团员同样具有主动性,即合唱团员既要受到指挥和合唱团整体的限制,又有其个人的主动性,体现了创作主体主动性的一面。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合唱团员可以根据指挥的要求以及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趣味、生活经验,来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合唱团员怎样才能把握好“度”,做到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呢?在合唱中,除了要有一名高素质的、能使合唱团员“合”在一起的指挥外,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了解合唱性能的合唱团员也是使一个合唱团达到高水平的必要条件。合唱团员在听从指挥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入主动性的学习与创造,做一名合格的合唱团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团艺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合唱团员要热爱合唱,具有奉献,团结协作精神才能更好的与其他合唱团员相处,才能甘愿将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中.而不是自己“冒尖”,发挥“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

其次,合唱团员要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能有声音发抖、发哑等不良发声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音响的协调统一。

再次,合唱团员要具有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学会倾听,倾听自己的声部以及整个合唱团体的声响,才能更好的调节自己在合唱团中的位置,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最后,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也是做一个合格合唱团员的必备条件。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才能唱出真实的情感,直达听众的心灵深处。

3. 合唱团员个体与合唱团整体的统一

合唱作品是通过人声来揭示作品内容的意义,塑造艺术形象。同时,合唱又是一种集体人声演唱形式,因此演唱者更需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到最有效的作用,达到个体与团体的统一。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很好的声音不加选择的放在合唱团中,就很可能破坏合唱团的声响。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因此,合唱团员在演唱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个性,发挥声音的“群感性“,但是每个声部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色彩。我国著名青年指挥家,“Tiankong”合唱团指挥田晓宝教授提倡:“合唱团员演唱时最重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唱”。”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达到合唱整体音响的和谐统一。

二、指挥、伴奏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合唱分为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唱。在有伴奏的合唱作品中,合理、恰如其分的伴奏,同合唱一样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合唱伴奏不仅仅是起着确定音高、引入合唱的作用,而且起着强化旋律、丰富和声、与人声部分来共同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它会出现在作品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我们可以从它的音型、和声、织体、节奏、旋律等全方位去把握它,完美的表达合唱艺术的魅力。

合唱一般常见的伴奏形式有:钢琴、手风琴、管弦乐队、民族乐队等等。出于音乐表达的需要,伴奏在合唱曲中不同的地方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处理指挥、合唱团与伴奏三者的关系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前奏

前奏是合唱的起始,犹如指挥的预备拍,预示着作品的感情、速度和力度,因此指挥应当特别重视,要求合唱团员在前奏时就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

比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作曲,邵永强作词的合唱曲《大漠之夜》的前奏是由钢琴弹出两个八度的C音,由远至近,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给人一种孤寂感和苍凉感,让合唱团员很快就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

间奏

间奏在合唱作品中对于乐句、段落以及乐章之间的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间奏对音乐的烘托、调性的转换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黄水谣》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奏,音乐由高到低,最后停在长音震音上,情绪明显由第一段的欢快愉悦转为悲痛阴郁,引出第二段的音乐。

尾奏

尾奏对音乐起着补充与加强的作用,使音乐表现得更加完满,常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在合唱部分结束后,指挥仍然要照顾到钢琴,合唱团员也不能从音乐的情绪中走出来,直到全曲的结束。

音乐学院作曲、韦翰章作词的《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尾奏,延续了合唱部分的感情基调,清灵透彻,淡雅无暇,留给人们无限的空幻与惆怅。

歌声中的伴奏

歌声中的伴奏主要起着衬托作用,能够给演唱起到和声与织体上的支持。有伴奏的合唱作品较之无伴奏合唱作品而言,和声一般不是那么完整。因此,此时的伴奏能够填补和声,增强和声的力量,并且能够加强低音,增加和声的厚度。但是指挥也要注意除了前奏、间奏和尾奏以外,都要控制伴奏的音量,特别如果是乐队伴奏时,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控制住伴奏的音量,取得合唱与伴奏的均衡。

完美的合唱艺术表现是指挥与合唱团员的共同艺术追求,它应将作品的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与音乐美感准确的呈现出来,使指挥与合唱团员,歌声与伴奏达到理想之契合,要达到这种契合则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构筑,从而展现合唱的人声交响美、器乐伴奏美和表演和谐美等综合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灵芬.合唱指挥远程教育讲稿.(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M], 2003.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基里尔·彼得罗维奇·康德拉申.指挥家的境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海尔曼·舍尔欣.指挥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合唱艺术讲座 篇4

合 唱 与 和 声——《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

1.合唱艺术起源于15世纪前后的欧洲教堂,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现已跨入歌剧与音乐会的舞台,并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合唱是人声和谐美的结晶,它不但具有人声交响的特征,在旋律上变化万千,而且更有复调美、节奏美、和声美以及各声部之间所形成的对比美。男低像大地,女低像小草;男高像天空,女高像白云。如此丰富独特并充满意境变化的声音组合,无疑会产生无可名状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完整的混声合唱,大多拥有八个声部,在音域上可扩展到四个八度甚至更多。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歌唱所达不到,也无法替代的。因此,合唱在人类音乐史上将始终是一束盛开的鲜花,也是一门像交响乐一样很深邃的艺术。

3.合唱作为一种声音和声艺术及表现形式,现已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或流派。一种继承教堂唱诗班的风格,要求声音空和通,直接在高位置上用半声、直声或假声进行训练,声音相对没有波动,和声音响纯净,易于协调,着重纯与美的表现,但声音缺乏自下而上、从前到后的张力,虽声部间音色变化不大却极具感染力;一种源于意大利歌剧唱法,要求声音纯和实,多通过美声的面罩或咽腔共鸣追求声音的表现,不同声部间音色对比层次清晰,声音丰满、结实,强弱分明,着重

力与美的结合,极具震撼力。

4.前者不苛求团员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基础,只要有好的视唱和音准;而后者则极为重视良好的声乐训练基础和团员的个人嗓音条件。前者多为非职业团体所追求,而后者多为职业团体所采用。相对而言,要求直声和半声较易,要求力度和厚度较难,要求和谐统一的力度和厚度就更难。

5.前者在曲目的选择上多以宗教、古典的轻音乐和现代的室内音乐或爵士音乐为主,国内非职业团体则多以民歌为主;但真正具有职业水准的后者则不仅可以演唱前者的曲目,还可以演唱前者难以驾驭的“贝九”、“黄河”、“弥赛亚”等这样一些对声音要求较高的作品,而前者演唱这样的作品则会感到力不从心。

6.前者容易只追求和声和谐,而忽视了声音的表现;而后者容易只追求音色、音质和音量,而忽视了和谐这一合唱艺术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或是两者折中,要看

合唱队/团整体的个人条件。美声功底好的可选择后者,缺乏美声基础或民歌嗓音多的团队可选择前者。这两种风格唱法除了在声音基础方面的不同之外,其它各方面基本都具有共性的要求和追求。

7.前者对指挥的声乐水平要求相对不高,而后者对指挥的声乐水平要求极高。许多国际一流合唱团的指挥曾经是学美声的,而中国的合唱指挥多由某一器乐专业改行,或是搞作曲的,或是音乐教师,即使是学声乐的,也多是学民族唱法或半民半美的,即使是学纯美声的,也大多只知往前唱或只知往后唱。所以,很少有指挥能分辨现代美声和传统美声的不同发声方法及字声结合点,能视作品要求去选择不同的唱法并现场示范,更很少有指挥认真研究过声乐理论,能讲解不同声音的训练方法。

8.指挥是团队的核心。不论什么风格的高水平合唱,对指挥的要求都是全方位的,技术、艺术、音乐、声乐、文学、历史、语言表达、形体、舞蹈、修养以及个人整体魅力等。一般而论,演唱水平主要取决于指挥水平,但真正高水平并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指挥十分罕见。

9.好的钢伴如同半个指挥,可直接导致日常排练的效果以及演唱的成败。指挥、团员和钢伴三者的专业素质对任何高水平的合唱团都是相辅相成的,若分别对其重要性给出一个百分比,那应该是4/4/2。

10.指挥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是一个很难的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课题。如何能把对作品的理解及其艺术的内涵生动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并转化到手势和肢体上,如何能准确及时地向每个声部都发出手势,是合唱指挥的不断追求。

11.好的指挥手势清楚、轻柔、稳重、生动,手臂、手腕乃

至手指的动作收放及幅度都会运用的恰到好处。手之妙运,源于心之妙思。好的指挥周身流淌着音乐,甚至只看其背面的灵动,就足以使观众陶醉在合唱艺术的美妙旋律之中。12.“只有不好的指挥,没有不好的合唱团”,此话对指挥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团员的声音条件和能力永远是第一性的,没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建筑师也建不出好楼房。在非职业的合唱团里,多数团员没有能力按照一个专业指挥的要求去做。只是相对而言,好的指挥可以使自身条件和专业素养差的合唱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短时间训练有较大的进步,但一个合唱团的声音本质条件是难以改变。

13.合唱指挥只要不能根据曲目做出字声结合点是往前或往后安放的分别要求,音色与音质以及合声的真正统一就很难达到。当然即使指挥能够要求,也能分别做出示范,但是在目前中国一流的合唱团里,80%以上团员也难做到,而在国外的一流合唱团里,80%以上团员都能做到。这是因为发声方法和训练功底不同。

14.一般的合唱指挥,即使是往前唱也都不知如何去要求。他们一般要求往上唱,往头顶唱,虽然声音也能够松通,也容易达到和谐,但却缺乏具有良好音质和音色的高位声音。声音无密度和力度,送不出去,只有嗡响,而缺少鸣响。15.指挥要有能力控制并统一每个合唱队员不同的颤音波频,但也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全体团员不论什么作品都出直声。直声只适合部分曲目,决不是全部。一个合唱团的风格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团员的发声位置和团员的颤音波频决定的。16.指挥必须分声部,一个队员、两个、三个直至把全体队员的声音位置统一在一起,把颤音波频融在一起,直至分不出

张三李四的不同声音,这需要各声部团员相对稳定的站位,长期的声音磨合,也需要指挥耐心地去工作。非职业合唱在声音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多数团员喉咙没有打开,没有统一的字声结合点,共鸣混浊,满口是音,而喉咙打开的团员又多缺少良好的声带闭合,以致整体缺乏应有的音质、音色和力度变

化。17.好的指挥能够仔细地展现每一乐句,甚至每一音符的收放、强弱,起伏跌宕都独具匠心,换气点(气口)设计准确,循环呼吸圆润连贯;好的指挥朴实自然、严谨热情、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充满炽热的情感,有娴熟的指挥语汇,但从不炫技,技巧只是表达作品的手段;好的指挥能够要求每个合唱队员都有一个统一的用声及位置标准,力度与音色的控制恰到好处,能对不同声部的调配得心应手,能使声部走向自然生动,音乐的表现恰如其分。18.国内的许多指挥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和学识修养的缺乏,他们往往一叶障目,唯我独尊,并自欺欺人地认为,在声音和音乐处理方面,只有感觉和风格不同,没有清规戒律。还有的宁可自己到外面去学习,也不愿请其他指挥或专家给自己的团员上课或排练。

19.好的指挥短时间就可解决各种作品的艺术及和声处理,但却难以用短时间解决腔体、力点、音色、强弱、声频以及共鸣的对比调整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鉴美声系统的训练方法。

20.初级的合唱多喜欢玩弄声音共鸣和音量,高音控制力弱,没有“关闭”,“太海”,多成喊叫状,声部间没有清晰的音色层次对比,想以声震人,但声音却无穿透力,自己听着很大但观众听着却很小;成熟的合唱多追求音质、音色、声音控制,强弱对比、速度变化、统一的字声结合力点,谐和的共振峰,追求能充分展现声部间特定的不同声音形象,能根据作品风格和音乐形象运用不同的声音色彩,追求丰富的声音表现,收放自如、声部均衡清晰、音响干净、色调精致,抒情性与戏剧性兼备,能充分表现纯人声的力与美。

21.世界顶级的合唱团多是由美声或歌剧演员组成的职业团体。世界各地的国际合唱比赛多是由非职业团体参加的国际文化交流。2007年青岛首届国际合唱节,所邀请的一个韩国普通职业合唱团明确表示:“参加演出可以,但不参与比赛。”该团的声音幅度和控制能力,美妙和谐富有变化的音色和极具震撼力的和声共振及其多种风格的艺术表现,最终倾倒了参加比赛的所有团队。使他们领略了什么是天籁之声,什么是真正的合唱与和声艺术,明白了国际高水平合唱的先决条件究竟是什么。22.具有世界水平的职业合唱团在不到四千万人口的韩国竟然有15个,而且全部由政府出资,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还有15个是半职业的,团员全部从歌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挑选,最大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的合唱代表了国际合唱的顶级水平,特别是韩国的国家合唱团。而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政府出资的合唱团却寥寥无几。

23.独唱演员不适合参与合唱的观点很普遍,其实不然。只是独唱演员控制自己的声音使之融入和声,需要一个因人而异的时间过程。当然,这也与独唱演员的个人修养和指挥的现场要求有关,但若其他合唱队员的嗓音条件和声乐基础太差,则难以与之为伍。所以,团体和个人之间的相互选择与磨合十分重要,适合的才是好的。

24.假若全体队员都具有美声唱法的独唱演员水平(不包括民族唱法),都具有打造良好的腔体和嗓音条件,字声结合点都可以根据曲目风格和指挥要求,前后自如转换调整,强弱变化

驾轻就熟,那最终的声音效果必将是令人震撼的。世界顶级合唱团的大多数演员都可以独唱,新成立的中国大剧院合唱团,团员都是各专业院校尖子生,许多都具有一定的独唱能力。25.顶尖的歌剧演员或经过特别方法训练的美声歌手,真的难以适应合唱。若为和声,让他们收敛自己的声音或改变自己的唱法,那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则是极其不利的。为此沈湘和王信纳两位美声大师分别有过被从教堂唱诗班和中央歌剧院合唱团“赶”出来的经历。

26.高水平的合唱团对团员年龄的要求十分严格,很难想象20多岁和50-60岁的声音能高度谐和统一地融在一起。这也是多数非职业合唱队/团达不到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20-30岁时的声音是有些青涩,融合度与圆熟度尚需修炼,但这时期的声音质感、新鲜、光泽,其密度与力度都不是50-60岁时的声音所能比及的,特别是女声,差别会更明显。27.不同队员由于个人条件和训练基础不同,其音量和共鸣自然有不少差距,但队员间音量的统一,相互听着唱,声音靠着唱十分重要。小音量的人在合唱音响要求大和强时会达不到整体要求,但他不会破坏整个音响,但音量大的队员,如不加以控制就会破坏周边团员的声音把握,就会扰乱整体和声。28.轻声、半声、抑制声或直声的方法训练,是合唱队员必备的技巧。许多作品或许多作品的部分乐章必须运用小音量的声音去描绘,弱声并不等于松弛的轻声,正相反,它要求声音更集中有力,因为弱声更有助于高位置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与声部之间,因作品需要在音量和强弱调节上常会有不同要求,这是指挥的作业和必修课。

29.不论什么唱法,只要字声能统一在相同的位置上,都会得到好的和声,即使是用通俗或流行唱法。由“超女”组成的小团队合唱,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嗓音条件,同样的唱法,唱在同一个力点位置上,同样具有极好的感染力。

30.不论是用现代美声还是传统美声,只要方法统一,声音位置统一,一个训练有素的由三十人组成的美声合唱团队,会比一个由六十人甚至更多人组成的,但是没有受过良好美声训练的合唱队所发出的声音更具震撼力。

31.颤音,特别是微颤是合唱中保持声音统一平衡和协调的重要因素。没有很好的腔体打开和稳定统一的字声结合点就不会有和谐微颤的声波控制。在高水平的合唱团里,只要有一个人的声音颤幅波动与别人相差过大,这个人就很突出,就会使声部音响的声波和力度相互抵消,这个团的水平就打了折扣。合唱指挥家吴灵芬说:“一个合唱团的水平是以那个最差的人为尺度的。”

32.“听着唱”应是每个合唱队员的必修课,一定要听着两旁站立队员的速度、节奏、力度、强弱、音色、位置、收音甚至呼吸去唱,要各自不断调整自己的声音以达到相互统一和谐,在这基础上还要能够听到其它各声部的声音,这是合唱意识,这是个人修养,这是高水平合唱的基本保障。33.由于中外绝大多数的合唱团都缺乏良好的声音条件和专业的美声训练,所以他们大多选择往前唱,声音集中向上,追求直声效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团员的声音条件、训练程度、喉咙状态及声带闭合等方面的差距,往后唱所造成的声音不统一。维也纳合唱团的声音总是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们自幼就把字声结合点放在咽腔。

34.合唱的吸气不同于独唱,不宜有声音,不宜让观众看出来,有声音的吸气,气息是吸不足的。合唱队员发声器官的状态,要永远像满弓待发,两头都到极端,这样才能一触即发的产生出作品所需要的饱满和或强或弱的声音。

35.合唱要求低声部的音质和音色向高声部贴靠,以使整体音响统一,因为元音在声音升高时,由于混声和关闭的需要,会向e和o音变形,而在中低声区一般不存在元音变形的问题。36.除音准之外,声音和谐的另一要素是声部均衡,是各声部间音量和音色的均衡。为此,各声部的人数和站位是不应按高矮的,不应有固定比例和标准,要根据队员嗓音条件和相互磨合的实际情况安排变化。

37.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主旋律声部,其它声部都是辅旋律。因此,在音量的掌握上都必须视主旋律声部而变化,其它声部只起烘托和伴唱及和声作用。主旋声部正因为是主旋律,所以它的音量与音色应当比较穿透些,但在高音时其穿透的要求就不需过于强调,因为高声部的地位已给了它较有利的条件,即使与其他声部的音量音色一样,也足以突显它的音响效果。

38.合唱的“起声”,即发音开始的一刹那,多用“激起”少用“舒起”。这两种“起音”的区别在于声带的闭合状态。“激起”时声带闭合的较紧,“舒起”时声带闭合的不太紧,因而部分气息全漏掉,音质会较暗并带有辅音h的音色,这样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会散。起声前,口腔打开的状态一定要提前至少一拍做好,位置要提前想好,不可仓促慌忙地张嘴。

39.合唱的共鸣训练可多用哼鸣,但声音的集中点一定要高于鼻梁,要在其之上并尽可能把声音送到鼻梁之外。可找“半哼半唱”的发声状态,当这种状态稳定后,再逐渐把口张开一些并保持上下共鸣比例适当。

40.成功的合唱团有2个基本评判标准:一是有深厚的美声基础和良好的嗓音条件,什么作品都能驾驭;二是缺乏美声基础,嗓音条件不足,但和声训练有素并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如华师大的天空女声合唱团,她们几乎没有可以登台独唱的队员,甚至其领唱也远不能够出彩,但她们整体的声音造型统一、清纯独特。

41.合唱其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有所体验。合唱的最大特点是“和”,音和、声和、情和。音和指音高、音准、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声和指各声部间发声方法、位置、音色、歌唱状态;情和指感情、气质、表情、姿势、呼吸、意境描绘等。42.合唱要达到和谐统一,首先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喉咙打开,这样才能气息深,位置高,声音竖,声音才能响而不燥,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这样才能做到良好的声带闭合,产生纯净和直透心扉的音色。许多合唱团没有自知之明,作品选择不当,盲目图难图大,结果高音上不去就用假声替代,这就失去了声音应有的自然美,使人听起来很难受。43.多数合唱队员的声音只能强不会弱。究其原因,一是发音方法不正确,喉咙打开不够,腔体与声带的松与紧以及气息的调节没能掌握好;二是个人文化、文学及艺术修养不够,脑海里不能描述作品所需要的音乐形象。团员的文化修养对作品的理解十分重要,能否找到第一人称的感觉去唱,咬字与吐字的轻重语气能否符合作品的意境和音色逻辑,这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对任何一个作品都应有满腔的热情,但又必须十分冷静。

44.和声共振是合唱艺术追求的声音极致,但国内鲜有合唱团能够整体达到这种难以名状的声音境界,甚至也鲜有并排站立的两个团员之间能相互感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共振和声,即

两个人发声方法相同,两个声音在同一音高位置上,音波声频达到高度一致,进而使声音能在体外,在耳朵的上方产生碰撞,发出一种特别的,只有两个人彼此才能听到独特的声音鸣响。所以,好的指挥会用同一个乐句音高的字声做标尺,逐声部,逐队员试量发声位置和音波频率,各声部选出最和谐的2-3人排靠在一起,同时要求声部其他团员的声音以此参照靠拢。吴灵芬教授的女儿,美国合唱指挥博士在青岛歌舞剧院合唱团排练时就曾这样要求过。试想若全团每个人之间,每个声部之间都能达到这样的和声共振,那么其音响效果必将是天籁般的,无可比拟的。

45.在合唱团里唱歌,既是追求和声艺术的过程又是被管制或自我控制的过程,全体队员都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声音个性。这是压抑的、痛苦的,但从中获取的却是快乐。合唱讲究方法,但更注重个人修养,只要有一个人想突出自己,不知道控制,不知道听靠自己声部其他人的声音,不知道与其他声部寻求和谐平衡,就会毁掉整个团的音响效果。

46.合唱也是一种视觉艺术,观众虽然听不到每个人的声音,但却可以看到他们的声音。面部表情呆滞的、眼睛不拢神的、姿态不雅的,特别是由于发声方法不正确而导致口型嘬扭的都会直接破坏观众的审美。所以,口型的统一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47.声音和音准是合唱的两大支柱,也是两大难题。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仅是合唱的基本功,也会使音准得到极大的改善,而良好的视唱和音准对声音色彩和质量的改善却没有什么作用。虽然合唱首先要听的是声音,但音准欠缺的声音则永远达不到合唱艺术所应有的基本要求。声音和音准兼备的合唱队无疑是一流的,但在我国二者兼备的却很少。

48.为什么国外的合唱团音准普遍好于国内的合唱团,原因之一是他们用五线谱。唱简谱的合唱队在音准方面永远会感到 先天不足,永远达不到真正高水平的合唱所应有的要求。但通过坚持用正确的美声方法加强声音训练,无疑会弥补缺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9.对非职业合唱团来说,一般好的男高和女低较难找到,这需要“就地取材”,自行培养。号大的女高音可改女低,打开喉咙,接通胸声,多用真声,加强气息和胸腔共鸣,立刻就会得到女中的音色。小号的男低可改男高,加强声音调节,多用声带的边缘振动,多用半声寻找并保持高位置,减少胸腔共鸣,就可临时替代男高音。

50.许多合唱队人数不少,音量却不大,自己听着大,观众听着却不大,自己感到是在做弱声处理,而实际发出的却是虚散声,无论强弱音都不具应有的穿透力。这些不仅是声音概念问题,更是发声方法问题。好的声音近处听不大,远处听不小。51.国内多数非职业的合唱团,即使有声乐功底也多是在民族唱法或半民半美唱法基础上的。合唱追求共性,而用民族唱法却难以掩盖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嗓音,难以达到和声共振。52.世界顶级的合唱盛事是每四年一次,由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合唱联盟”主办的合唱研讨会(symposium)。届时,将有从40个国家选拔出来的40个合唱团参加,并有10个大师级的指挥家带团现场教学演出,中国尚未主办过这样的合唱盛会。有专家评估,中国的整体合唱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落后了30年,以致中国著名合唱指挥家萧白先生在看到中日合唱水平的差距后,感慨万分,并发誓不再搞合唱。

53.中国合唱与世界高水平合唱差距如此之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其滞后的合唱作品。中国的合唱作曲家大多没有唱过合

唱,甚至没学过声乐,而国外的合唱作曲家大多从小就是在合唱队里长大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发声方法和声音概念。亚洲最伟大的男高音吴文修认为:“合唱团获得和声之美的首要方法是先用声带后端小声唱母音,音色要尽可能暗些,不可唱亮,声音往后送,这样才能获得优美的具有感情浓度的合唱和声,成人和童声都是如此”。

54.室内合唱是独特人声管弦魅力的最佳体现,一般有24-36人组成,属室内乐范畴。在组织结构、艺术追求、声部搭配、曲目选择等方面,是当今世界合唱艺术的最高形式。它不仅要求作品精致、演唱精致,指挥细腻、钢琴伴奏有独立的艺术表现,要求团员在意念、情感和发声方法等方面高度谐和,还要求各声部线条清晰、透彻、平衡、追求带有字声共鸣小点的泛音共振,这是一种物理声响学的效果,绝不是人数多和音量大所能达到的。在2008年1月举办的中国首届室内合唱研讨会上,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代表队独领风骚,展示了中国室内合唱的前景。

55.伦敦爱乐合唱团是由89人组成的大型合唱团,但却极少追求声强气壮,多保持室内乐式的柔和音响,清澈华丽,讲求纯声或直声,不用颤音,既有深沉又有欢腾,既有委婉又有

壮丽,声音丰富多变。56.当代合唱有往“视听双效”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流行、现代及戏剧之间。不少国内外合唱团开始比拼特色,有的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爱尔兰凯尔特合唱团的天籁之声和质朴无华的表演已倾倒了世界各民族观众。中国的“国交”合唱团正在学习尝试,但这仅仅是大众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条件的团队或女声小团队偶尔为之,可调情添味,若刻意追求,合唱就会变成歌舞或一种另类的表演形式,就会本末倒置,这

不仅会影响所应追求的声音表现,还会给人一种声音不足,动作补的感觉。真正国际一流的混声合唱团,一般不会尝试这样的变化,因为性别、年龄不同,又缺少专业舞蹈肢体训练的合唱队员难以动在一个和谐的节拍感觉上。特别是,当表现欲强弱不同的队员同台表演时,反差会更大。

57.为与世界接轨,中国音乐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合唱指挥系。由长期致力于中外合唱艺术研究的吴灵芬教授任系主任,多种风格的声乐训练已成为他们的主要课程之一。不难想象一个由合唱指挥系学生组成的合唱队,又受过严格系统的发声训练,加之合唱指挥家吴灵芬教授多年的亲授调教,他们的和声会产生何种美妙的效果,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又会为中国的合唱事业带来多少华彩生机。该系每年的本科招生名额只有5名,但2009年却只招了2名。不是因为无人报考或是录取门槛太高,而是多数考生文化素质较低,他们不读文学作品,缺少文化积淀,甚至不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58.中国大剧院於2009年冬季开始组建合唱团,全国300多名专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闻风而至,但最终合格的还不足20人。中央歌剧院招考合唱队员时,800多名报名者中,合格的竟不足30个人。报名者个个都有一流的嗓音条件,但真正得法的并不多。最不应该的是多数考生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读出经典咏叹调的唱词,甚至不识五线谱,还有的男士不知这样的艺术殿堂应需何种艺术形象,竟然带着耳环,留着长发去应试。

59.我国的“青歌赛”自第十三届起首增合唱,虽令人欣喜,但却不无遗憾。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再大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至今对这种源于西方的合唱,在声音和艺术上还没有形成一种相对统一的审美标准和概念定式。评委打分,大相径庭。如

此高雅的人声(和声)大赛,现场竟加用了电声。阵容大、嗓门高,广场歌咏般的表现仍被视为高分评判的尺度,而监审组里竟无人从事过合唱专业。“青歌赛”增加合唱是政治需要,还是艺术需要?是为提高民族素质,还是为振奋民族精神?若导向和观念不清,从评委选择到评判标准必将无的放矢。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在第十四届时已有改善。

60.自1980年举办第一届北京合唱节,1990年成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合唱组织——中国合唱协会,到2008年“青歌赛”加合唱,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和文化现象,中国的合唱方兴未艾,其发展速度之快已超乎想象。仅北京市就有三千多个合唱团,广东省有一万多个合唱团,但多由老年人和在校学生组成。虽极富群众性,但多受抗战和文革时期合唱题材与风格影响。而真正具有艺术性和国际水准的合唱团却为数极少。“和谐社会,合唱要先行”。时代在呼唤合唱,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更需要合唱,只要有群山,就必定会有珠穆朗玛峰。

秦皇岛金音合唱团

吴天霖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5

( 一)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留守幼儿普默、习惯独来独往、胆小、不合群, 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遍存在孤僻的心理, 比较沉呵护, 跟同龄孩子相比, 留守幼儿的性格会比较内向一些。而合唱教学属于一项全身心参与进来的音乐实践, 当这些学生进行合唱的时候, 听到自己跟其他和唱者一起发出的美妙声音, 能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还能放松紧张的大脑, 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 也是情感孕育的重要时期, 合唱教学给了这些农村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 合唱既消除了单独唱歌的紧张感, 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参与后的愉悦感, 能够消除自卑心理, 建立自信心, 肯定自我, 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 二)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不是特别好,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家长的观念中, 努力学习主课, 考上大学才是以后的出路, 音乐知识的学习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 当家里的顶梁柱都外出务工的时候, 老人还要承担起农活, 繁重的劳力让这些祖父辈没有精力全身心的照顾这些留守儿童, 只求吃饱穿暖, 不会教给其音乐知识, 音乐素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合唱涉及到的音乐要素比较多, 最基本的就是音准, 这对合唱艺术表现力的影响非常大。合唱要求多个声部相互渲染, 要求音色和谐统一, 需要合唱队员多加练习, 尤其是声部练习。当学生参与合唱的时候, 能够直接体验音乐中的各个要素, 明确其中旋律的发展趋势, 感受到和声的不断变化, 对声部的和谐、平衡有更直观的体验。长时期的练习锻炼了其反应能力, 让他们感受到合唱是一门音乐艺术, 这门艺术跟干农活、做家务不同, 属于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 久而久之, 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培养了其音乐素养。

( 三) 合唱教学是一项群体活动, 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父母也都有计划生育意识, 所以, 家长的孩子数量也都不多。 加上很多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 祖父辈对其比较宠溺, 而父母觉得不能经常陪伴孩子, 回来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其要求,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 个性鲜明, 缺乏集体观念, 合作意识淡薄。而合唱教学非常强调团队意识, 一个小的合唱队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 在这个群体内开展合唱活动, 进行合唱训练, 能够教给学生很多团队合作知识, 让学生通过合唱来认识社会交往。合唱教学要求所有合唱团成员都要听从指挥, 不能有单独行为, 要服从指挥以及曲谱的安排, 通过对各个声部进行协调合作, 实现声部之间的融合, 让音色变得更加的整齐, 这些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纪律性, 让他们有集体观念, 具备集体意识, 能够跟他人一起合作, 具备合作的艺术与方法, 让这些学生受益终身。

( 四) 合唱教学形成的合唱艺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管是在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是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内容。我国的合唱历史不算特别长, 但是从这百余年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状况: 凡是参加过合唱的人员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在合唱中, 如果是唱那些情感比较激昂的歌曲的时候, 就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 尤其是那些具备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 集合了艺术性与思想性, 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比如, 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个特殊的年代引发了中国合唱团体的成长, 这些优秀的歌唱团体演唱了诸如 《游击队歌》等爱国歌曲, 尤其是那一部影响深远的 《民族大合唱》, 这部作品以黄河作为创作背景, 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品格与斗争精神, 痛诉了侵略者带给人民的苦难。当学生明白了这个历史背景, 一起合唱这首曲目的时候, 怎么会不引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呢?

二、农村中学合唱教学艺术

在农村中学,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 但是合唱教学仍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 音乐器材等方面的设备不完善, 加上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都不是特别到位, 这就导致了合唱教学成效不高。因此, 要注重农村合唱教学艺术才能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

( 一) 激发学生兴趣是合唱教学的前提

从心理学上讲,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 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时候, 其情绪也会改变。农村中学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是特别好, 加上长期的不重视, 在进行合唱的时候会出现节奏混乱、声音杂等状况, 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 “教师教, 学生学”的模式,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要提高合唱教学艺术, 就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思考, 站在激发学生合唱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很多农村的学生都比较害羞、内向, 感觉自己唱不好, 音乐教师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合唱跟人类情感最为接近,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中学生优秀合唱团体的表演, 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勇敢的走进合唱队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歌曲, 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合唱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 音乐接受能力也不同, 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就像前文我们所说农村学生的识谱能力很差, 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情况, 用足够的耐心进行分阶段教学。可以采用简谱与线谱同时教学的方式, 一步步的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先合唱简单点的歌曲, 之后再填歌唱谱, 通过这些逐步在学生脑海中刻画高音的概念, 调动起合唱学习的兴趣。

( 二) 学生自主探究是合唱教学的推动力

在合唱教学中, 提高教学艺术才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而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记住学习内容的重要方式。而由于农村教学的特殊性, 在小学阶段很多都是代课教师教学, 教学模式不先进, 很多学生都习惯老师填鸭式的灌输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弱。所以, 合唱教学要培养其自主研究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 通过自主讨论、摸索, 找出其中的规律, 这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学到的知识, 最不容易忘记。比如, 节奏在合唱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数字教学一样, 属于基础教学。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演唱好自己的那部分节奏, 这样才是完整的艺术品。在节奏练习的时候, 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上课伊始,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熟悉节奏的相关知识, 然后自考、讨论。在练习过程中, 可以要求学生准确的把速度与节奏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歌曲运用不同的节奏感受, 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练习同一个节奏, 从容易到难, 从2 / 4、3 /4、4 /4等。像在学习 《渴望春天》 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 就可以让学生在听的时候自主数节拍数, 感受节拍的特点, 找出其中强与弱的规律, 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 三) 科学的训练是合唱教学成功的保证

农村地区一些小学基础设施差, 师资力量不够, 就没有开设音乐课。因此, 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进入中学之后才开始接触的音乐课, 合唱也是以前所不曾接触过的内容。他们刚开始就会把合唱当做是大家一起 “齐声”唱, 认为合唱就是一起开始、一起停的唱歌, 对于声部、音准等问题也是一窍不通。因此, 在进行合唱训练的时候要掌握科学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合唱中的声部组合, 让他们明白什么是 “合唱”, 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训练:

首先是音准问题。人们想起一首歌曲的时候, 会首先想到其旋律。如果合唱中音准不协调就会对整体合唱效果产生破坏。这其中有三个要求需要注意: 合唱指挥、合唱环境与合唱队员。在训练的时候, 要注重学生的吐字和气息, 可以让学生通过 “闻花香”的方式来进行腹部呼吸练习, 还可以用 “打哈欠”的方式练习放松下巴等, 让学生大声唱, 创造适宜的合唱环境。

其次是声音杂的问题。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学生的声音有的过高、有的过低, 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调整好气息, 造成猛然的上升或者下降。在训练的时候就要跟学生进行沟通, 提高其自信心, 帮助其掌握节奏方法, 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让学生自己找感觉, 能够哼唱出旋律。

( 四)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合唱教学的基础

优秀的合唱教师是合唱的组织者, 也是合唱的领导者, 因此, 要具备指挥能力, 还要有敏锐的听觉、准确的节奏感, 具备读谱能力, 还有处理合唱作品的能力。在农村中学中,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限制, 中学的教学条件有限, 那些优秀的音乐学院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 而有的教师虽然暂时在农村地区发展, 当自身能力足够的时候会跳槽去条件好的城镇地区, 造成音乐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不上去。因此, 要提高合唱教学艺术,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基础。教育部门要提供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增加现有教师的培训, 让他们能够跟其他优秀音乐合唱教师进行交流, 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 结合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作为音乐合唱教师, 要主动给自己充电, 广泛涉猎包括美学、民俗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能力, 还要跟优秀教师学习合唱指挥, 能够根据合作作品的内涵与速度设计指挥动作, 从而保证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 合唱属于一项团体性质的活动, 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 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进行合作, 彼此烘托开展演唱, 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 在农村中学合唱教学过程中, 要依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 不断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为农村教育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合唱又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能够培养农村儿童 (尤其是留守儿童) 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中学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接着从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中学合唱教学艺术。

关键词:农村中学,合唱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 2015 (08) .

[2]刘豆豆.把“我的声音”融入“我们的声音”——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析[J].才智, 2015 (10) .

[3]桂敏.初中阶段学校童声合唱教学之初探[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2014.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6

首先来谈一谈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呼吸方法无外乎有胸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三种, 我们提倡用腹式呼吸法作为歌唱的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是当前世界上较普遍采用的方法。由于用腹部呼吸, 容易使气息吸的深、吸的到位, 所以就容易打通整个管道, 使声音有致远性, 穿透力强, 并能够很好的保持住气息。另一方面, 腹式呼吸动作小, 能够使整个合唱队保持稳重、大方。

呼吸在合唱中还有几种特定的处理技巧, 更是应该掌握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第一是整句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最常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合唱队一句一换气, 呼吸点明确, 整齐统一、干净清楚, 便于更好的表现整个音乐作品的完整性。例如歌曲《我的祖国》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 字数不多, 乐句规整, 饱满的呼吸能够赋予乐句清澈的声音, 然后吸气再唱下一句“风吹稻花香两岸”。依此类推, 使整个歌曲连贯委婉, 声音的线条起伏连绵, 给人以美感, 从而更好的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是断句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为了强调某一个情感点或某一个字, 而把一整句拆开唱, 形成一种重点突出的效果。这种呼吸法要求指挥者把呼吸点给清楚, 合唱队员要断音干净、起音利落。例如在演唱《大刀进行曲》时, 整个乐句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按常规理解应该一口气把一整句唱完, 如果我们在“向”字后面换气, 再唱“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这样处理更能够突出乐句的重点, 使音乐作品产生一种气势, 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另一种作用是在高音前的换气。为了把乐句中的高音唱得饱满、足拍, 合唱队往往需要在一个乐句的高音前换气。例如歌曲《怒吼吧, 黄河》最后一句“发出战斗的警号”虽然是一句话, 但“号”字是在一个高音上的延长, 所以要在“号”字前吸气, 才能把最后一个高音更完美的表现好, 从而把整个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种是分声部穿插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由两个或多个声部交叉换气, 演唱不同的乐句, 从而出现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还经常用于复调中。例如在演唱歌曲《在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一句时, 第一个声部演唱的“方”音还在延长时, 另一个声部要紧接上“照遍了东方”。男声部和女声部交替呼应, 描绘了一幅祖国壮丽大好河山的景象, 给人一种自豪和信心。后几句同样是这种表现手法, 反复强调重点,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达到了渲染气氛的效果。

第四种是循环性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做出不等时的呼、吸、换气, 整体声音延连不断, 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这种呼吸法是合唱中比较难的一种, 它既体现了合唱队员对呼吸技巧的运用, 更体现了合唱队的整体演唱水平。这种呼吸法在无伴奏的合唱中运用较多, 因为要保持有足够的和声效果, 各个声部的合唱队员要轮流换气, 不出现声音和声部的断层, 所以对整个合唱队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一个延长音上让不同的人演唱出相同的声音频率, 要控制得恰到好处, 例如无伴奏合唱《回声》、《牧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歌曲都有这样的要求。

以上提到的各种呼吸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往往在一首歌曲里同时出现多种技巧, 所以我们只有把各种呼吸方法都娴熟的掌握住, 才能在歌唱中运用自如, 达到气声合一的效果, 也才能真正体现合唱艺术的魅力。

合唱时除了掌握呼吸方法外, 还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合唱队音量的统一, 轻声、半声、抑制声的歌唱方法是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技巧。这种轻柔的唱法是调节歌唱器官、改造合唱队的嗓音、提高嗓音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发声的缺点一般都是由于发声生理机能的各组肌肉和神经系统工作不能协调的结果, 首先是吐字不清, 母音不纯, 音色不美。其次是喉头卡紧, 咽腔打不开, 呼吸支持不好, 用不上力, 失去声音的协调性。通过轻声练习, 就可以锻炼歌唱时需要牵动的神经和肌肉, 比较易于做到正确的打开喉咙, 提起软腭, 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音量小的弱声不等于松弛的虚声, 相反要求更集中, 更有力。正如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老先生所告诫的:合唱中, “当你开怀畅唱时, 即是你犯错误之时”, 把合唱变成了个人的引吭高歌, 从而也就使自己的种种缺点和毛病暴露无遗, 在歌曲力度上、感情的表达上不能和整体配合, 做不到相互“照顾”和“相互衬托”, 更谈不上合唱中鲜明的层次变化。所以合唱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应学会“控制”声音。而“控制”最直接的方法是轻唱。轻唱可以使嗓子省力, 避免嗓音疲劳, 并能使整个合唱队的声音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轻唱能掩饰歌唱者的种种缺点和毛病, 正如指挥家李心草所说“高水平的合唱队能够用最小的音量唱出最清晰的声部”要想使整个合唱队“静下来”必须使每个合唱队员都能“轻着唱”。要有足够的耐性进行这样的训练,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就能使整个合唱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合理的呼吸运用和声音的控制是合唱艺术中的核心, 是提高整个合唱队演唱水平非常关键的部分, 也是衡量一个合唱队艺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只有靠一点一滴技术的积累和情感的投入, 才能成就一个高水平的合唱团。

合唱的艺术与技术 篇7

黄汛舫 (1954—) 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1977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 (现武汉音乐学院) 理论作曲系。1982年春季毕业, 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做过记者、编辑和音乐音响导演等工作, 并广泛涉足各个领域的音乐创作。1996年调入武汉音乐学院任教。他创作的作品体裁众多, 其主要的作品有:“计算机音乐《图谱》, 2001年参加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暨中青年作曲家交流会;管弦乐《蚂蚁》, 1990年获湖北省“鹤声杯”管弦乐大赛一等奖、1992年获全国“黑龙杯”管弦乐大赛优秀创作奖;曾侯乙编钟编磬与民族管弦乐队《九歌》 (与别人合作) , 女声无伴奏合唱《工尺谱游戏》, 2004年获第四届《金钟奖》优秀作品奖等。”1

《炊烟》是黄汛舫教授在2004年7月份所写的一部女声无伴奏合唱曲, 共长5’18”, 此首作品在同年同月中由湖北天空合唱团在德国不莱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中首演, 并荣获银奖, 在国内也进行了几次演出, 且得到了一些好评。

在黄讯舫教授所作的作品中被大家广为知晓的是一首他在2004年获第四届《金钟奖》的优秀作品奖的女生无伴奏合唱曲《工尺谱游戏》, 这首作品是他的一个思想理念的开端——伴奏的音色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合唱的音乐性表达, 合唱尤其是无伴奏合唱可以追求一种独立表达音乐的形式——避开、淡化歌词的文学性, 强化合唱的音乐性, 追求音响的整体性的观念, 那么《炊烟》这首女声无伴奏合唱曲就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实践。

二、《炊烟》的多元遐想

《炊烟》是完全没有歌词的合唱创作, 全曲六个声部以汉语拼音的韵母发音, 进行即兴式的演唱, 中国汉语拼音的韵母共有36个——a、o、e、i、u、v、ai、ei、ao、an、en、ang、eng、ong、ia、ie、io、iao、iou、ian、in、iang、ing、iong、ua、uo、uai、uei、uan、uen、uang、ueng、ue、uan、un (此外还有zh、ch、sh、r、z、c、s等7个声母成为音节时所用的韵母“i”) 。要求线性材料运行平滑、无痕迹。曲作家运用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声部音色的统一而随机改变歌词发音, 以求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同时, 为了就是音乐内容避开常规的歌词, 试图用标题“炊烟”来引导听者在听觉上和思绪上形成的想象, 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曲式结构。

整首作品带有浓厚的表现主义音乐特证, 以20世纪复调音乐手法为主导, 把一幅“炊烟袅袅”的图画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作品的曲调素材是取自曲作者的另一首室内乐的作品《笛膜》, 其作曲技法大胆的将民族调式和20世纪的作曲技法结合在一起, 即“曲调是基于五声调式, 主要运用了微复调手法——模仿, 并结合多调性、多调式纵向重合等, 构成非常规合唱织体。”

《炊烟》全曲共72小节, 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调性分布在各个声部, 主要有D徵—G徵—A商—D宫, 有些声部形成了调性的对比, 如:第一部分的材料1 (11—16小节) 中的女高音第一声部的结束在D徵调上, 而在次女高音的第一声部则结束在G徵调上; (见谱例4) 曲子在发展到材料2 (17—22小节) 时, 六个声部结束在五个调性里——G徵、A徵、C徵、E商、B角调。 (见谱例5)

引子部分的开头更是暗示了全曲的音乐关系——Sol、La、Si、Mi。 (见谱例6)

作者在这部合唱作品的写作中还大量的运用了传统观念下的二度关系的不协和音程的进行, 给听者一种貌似紊乱却井然有序的音响造型效果, 以期唤起对人文景物的多元遐想。纵观谱例我们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尾声中都有所见。 (见谱例7、8、9)

此首作品在力度上的写作也是很特别的, 从谱例中我们只看到引子部分和尾声的最后三小节标记了弱音记号, 即五个“p”, 以及尾声59小节标记了唯一的“f”的记号, 其它地方都没有力度的要求。在谱例中, 笔者还看到作者做有这样一条注释——总体音量控制在最弱状态, 音量变化求其自然。但在听音响时会发现中间部分是用了很强的力度来表现的, 不难看出, 作者给了合唱指挥更多的发展空间, 合唱指挥也把“炊烟”随风飘荡的形象塑造在听者的眼前。引子和尾声的力度的标示, 很似形象的把那刚刚缕燃起与最后被随风吹散的余烟的烟条的朦胧美展露无疑, 好一幅“炊烟袅袅”的画图。

笔者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作曲家所受到的西方作曲技术的影响。

三、西方作曲技术的影响

各种西方音乐、理论知识体系、作曲技法等伴随着“学堂乐歌”传入到了中国。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 与世界的接壤和交流机会的增多, 中国的作曲家或多或少的都收到西方作曲技术的影响。黄汛舫也不例外, 黄汛舫是在文革之后参加高考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习, 在当时, 虽然有许多作曲家是在民间音乐艺术的熏陶下长大, 但在正值西方文化逐步的进入中国的时期, 黄汛舫和众多作曲家一样进行了一系列的西方音乐文化的学习。真正的作曲, 这个时期他亦然是才开始接受的专业训练。

在他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中, 最为明显的西方作曲技法就属复调的写作, 笔者在此节中主要对其作品中的复调手法的运用做简要的分析和叙述。

创作《炊烟》起因于黄汛舫教授对现代音乐技术应用可能性的思考——以20实际复调音乐手法为主导, 因此这首作品有着复调式的织体, 大量的不协和音程的运用, 使得整首作品都笼罩着一种朦胧、幽静、田园恬静的美。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加引子和尾声。引子有着贯穿全曲的音乐关系, 节奏的错位——让音乐一开始并利用复调的技法让听者就能感受出炊烟冉冉升起的缓慢、细腻的感觉。

第一部分共包含两个乐句,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的模仿密结合应的复调手法, 即11—16小节的女高音第一声部四度平行到了女高音第三声部并进行模仿 (见谱例13) 。紧接着新的音型的出现, 表现出炉灶里的火慢慢燃起后, 炊烟的形状也在慢慢变大, 变密集 (见谱例14) 。第二乐句 (17—22小节) 女高音第一声部进行了一次模仿, 向下做了八度移动至次女中音声部模仿了第一个声部。 (见谱例15) 。

第二部分则是上方三个声部与下方三个声部形成“音块式”的复调关系, 以不同的节奏形成对比。 (见谱例16)

第三部分, 次女中音第二声部先行进入与女高音第二、三声部形成对比, 不协和音程的进行, 犹如炊烟被风吹散后又迅速回到了原型一样, 它们之前有着自由模仿的形式即开头模仿后来形成对比。 (见谱例17)

第四声部和尾声中的不协和音程越来越多, 而且在模仿中形成一对矛盾的铺垫, 也有形成类似于静像关系的进行, 好似风在吹动着炊烟, 而炊烟在伴随着风的旋律在翩翩起舞一样。

这首作品有着表现主义音乐形式的特点:“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力度变化;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等等。”但又有着印象主义描绘的对象——炊烟这一日常生活中的情景, 它周围的色彩、光线和气氛等等无一不描绘的淋漓尽致。其它两首作品虽不像《炊烟》这样运用较多的西方技法, 但在曲中的创作手法依然是采用中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

四、结语

《炊烟》这首作品曲调依然是基于五声调式, 虽然以20世纪复调音乐手法为主导, 有着多调性、多调式纵向重合等, 所构成的非常规合唱织体, 却亦然有着音乐整体音响的“井然有序”的听觉效果。横向看谱面, 《炊烟》这首作品就如同其名字一样, 炊烟袅袅随风而动的在有条不紊的游动着, 音区一直都保持在小字二组的a与小字组的f之间, 六个声部一直运用的高音谱号, 力度也在有规律的发展着即“PPPPP—f—PPPPP”, 线性材料从力度中体现出其运行的平滑、无痕迹。纵向来看, 它又是凌乱的, 节奏不同步, 六个声部在交措对位着。但是, 听觉上有着听似凌乱的脚步声, 又整体感非常强。

《炊烟》这首作品除了调性的运用是中国的民族调式之外, 其他的都是采用的西方作曲技法。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深受西方作曲技法影响下在结合本民族的思想非常巧妙的进行中西方作曲法结合的作品。同时也是曲作者在创作始一直在追求着“万变不离其中”、避开淡化歌词的文学性, 强化合唱的音乐性, 以及追求音响的整体性这一合唱的独立表达音乐的形式的执着。用着不同的形式、不同作曲方式、不同的内容在表达着同一思想。

参考文献

一、曲谱文献

[1]无伴奏女生合唱《炊烟》.

二、音响文献

[1]无伴奏女生合唱《炊烟》.演唱:湖北天空合唱团.指挥:田晓宝.录音: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徐四中长度:5ˊ18〞.

三、采访文献

群众合唱艺术的特征探析 篇8

一、合唱的审美特征

合唱起源于宗教, 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在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合唱渐渐具备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1.叙事性

合唱最初的形式是圣咏, 基督教 (或认为犹太教) 为了宣教, 将经文和神的事迹编成歌词, 用简单的曲调加以演唱, 主要表达了对神的歌颂与热爱, 后随着复调和声的出现, 合唱正式形成。正是由于合唱源于宗教的宣教活动, 用音乐的方式对神的事迹进行解说就成为了原始合唱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以原始合唱就具有了较强的叙事性。后来的合唱在发展中仍然保持了叙事的特征, 只是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宗教性表达。如冼星海的合唱作品《在太行山上》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太行山民众“打东洋”“上战场”的悲壮抗日篇章。

2.和谐性

和谐与统一是合唱艺术一个永恒不变的审美标准。合唱对和谐的要求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高的, 无论是和声进行还是演唱音色, 甚至包括伴奏都要求高度的统一。合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不和谐的表达都将影响到整体的艺术效果。这种和谐统一的意境往往可以用来表达一些细腻的情感和宁静的安详, 整个声音的组合使听众可以全方位置身其中, 身临其境, 给人以完美的感官和精神的愉悦。

3.协作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出的形式, 高度和谐的统一性必然要求合唱团的成员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对情感的理解也不同, 每个人在演唱作品时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及处理方式。但合唱对每个演唱者的要求却是极为严苛的, 它要求每个成员放下对事物独特的理解, 放弃属于自己的声音特征而去求其“中”, 求其“和”, 使整个集体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以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去应对, 在指挥的统一指挥下步调一致地去处理每一个节奏、每一个强弱、每一个音色。任何一种突出性的表现对合唱整体而言都是毁灭性的, 所以每个合唱队成员都要倍加细心地在团队中寻求“中”“和”之道。

4.大众性

合唱是我国广大民众均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首先因为合唱是一项可参与性极强的集体活动, 很多单位和组织都希望借助这项活动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 所以合唱的成为了集体活动的首选。其次我国的合唱作品多已深入人心, 成为广大民众传唱的经典曲目, 合唱这种形式也已被接受, 大家的认可度较高。再次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 大家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 而音乐则是没有界限的, 大江南北的人都可同唱一首歌, 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5.艺术性

合唱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它演唱形式不可比拟的。合唱通过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及张弛自如的力度表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 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如史诗巨制《黄河大合唱》通过黄河这一载体, 寓情于境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其中《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气势恢弘的轮唱犹如黄河疾风呼啸般的奔流而过荡涤了侵略者的累累罪恶, 表现了黄河儿女坚强不屈的抗战热情。又如《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 合唱队以变化分明的强弱对比再现了黄河船夫们由远及近及远的行程变化, 将听众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 令人浮想联翩。

二、合唱与群众艺术的关系

所谓群众艺术, 就是以自娱自教为主导动机,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文化娱乐活动, 群众性是它的基本属性。合唱兼具了艺术性与大众性, 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参与意愿极强的一种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合唱是群众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承担了大众娱乐的任务。而群众艺术又为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其不仅是音乐厅的宠儿, 更成为普通民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合唱与群众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 不可分割, 如何成功的开展群众合唱活动, 既体现其艺术性, 又可兼顾大众娱乐性是群众合唱的发展重点之一。

三、群众合唱的成员构成

群众合唱的成员构成比较复杂, 一般来讲并非按照专业需要、声部设置来组建合唱队, 而是根据群众兴趣或是比赛表演的等活动的需要而临时组建的。如很多地方群众自发组织流动性的合唱团, 训练时间松散, 训练地点多以公共休闲区为主, 缺乏专业的指导;又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了应付上级下达的合唱比赛任务临时组建的合唱团;再如一些诸如音乐培训班、老年大学之类的社会教育机构按参与者的兴趣爱好组建的群众合唱团等等。

四、群众合唱的特点

1.业余性

群众合唱团是非专业的组织, 所以业余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群众合唱团大多缺乏专业性的指导, 没有形成系统的歌唱声音概念, 伴奏简单甚至缺失, 更缺乏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素养的合唱指挥。就参与合唱的成员来讲, 绝大多数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 缺乏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 无法识谱试唱, 完全靠口口相传来学习歌曲, 有些人甚至缺乏基本的音准概念;另外群众合唱参与者普遍缺乏合唱的基本常识, 不懂得音量的合理控制与音色的和谐统一, 缺乏团队协作的基本意思, 难以凸显合唱的美感。

2.随意性大

群众合唱的成员构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尤其是休闲场所的群众自发性合唱团, 人员老龄化严重且缺乏有效的组织纪律, 人员流动性大, 无法按照合唱的规范要求进行正规的排练。且排练过程简单缺乏专业指导, 指挥与演唱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无法排练出成型的合唱作品, 更无艺术性可言。就歌曲的选择方面, 群众合唱对合唱曲目的认识不足, 不会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有时一味的追求高难度的大作品, 不仅难以驾驭, 对个人的发声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3.声部不均衡问题显著

因为群众合唱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 很难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合唱格局, 其中声部不均衡的问题显著存在。合唱艺术讲求和谐统一, 多声部的均衡是合唱艺术性体现的一种基本方式。声部的均衡主要要求人数的均衡、音量的均衡与音色的均衡, 在音量上, 男声部自然音量较大, 所以要适当控制不能压过女声部, 而非旋律声部不可压过旋律声部, 音量的均衡才能突出和声的鲜明

社区文化建设之管见

赵晓丽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市街道文化站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本文从社区文化的含义入手, 分析了社区文化的特点和组成结构, 并对社区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文化观;建设拙见

社区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方方面面, 建设抓得好, 对塑人、导人、育人, 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文化工作网络业已基本形成, 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物质的发展是需要正确的导向、优越的体制、良好的机制和宽松的环境的。

一、社区文化观

我们在了解社区文化的概念定义之后, 还必须掌握社区文化的以下方面, 社区文化才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视觉文化。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 现在的社区在视觉文化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一个社区少则一个群居小区, 整体划一;多则五六个群居小区俯视鸟瞰, 风格各异, 别有情趣。物业管理接收后, 不能一味地去追究经济效益, 尤其在初期阶段, 少赚甚至亏损一点, 也要在一个小区标志系统上作全面的统筹设计, 力争做到和谐统一, 有章可循。

环境文化。一个小区环境文化建设的如何, 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归属感, 影响着业主的居住生活质量。所以说, 任何一个小区都要文明整洁, 抓好环境质量, 合理配置好资源, 注重环境保护, 考虑居民的生活舒适与便捷。培养居民业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把所居环境的一草一木视为自有物品, 养成爱护环境、关心家园的良好习惯。

制度文化。城市社区、居住小区也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性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前提是得有个组织, 就是各社区要通过做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 以小区为单位, 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 在委会上研究讨论制定各类制度。如此, 既能提高广大业主对制度的认可度, 又可保证物管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

精神文化。一是可以利用多种纪念日和传统节日, 组织宣传小区的精神文化。二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一个小区或整个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一定要把尊老爱幼作为重点, 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分散的居民群众, 增强社区凝聚力, 增进居民业主间的感情。三是社区要协助物管企业实施一些文明创建工作, 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和提高其文化素养。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拙见

(一)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认识上要与时俱进

社区文化虽是群众文化, 但也不仅仅就是组织些唱歌、跳舞、下棋、玩牌。社区文化有其历史渊源, 也存在其发展规律和与主旋律的清晰。而音色的均衡则要求合唱团成员不应有过于个性化的音色, 同时在演唱表现时不可过于突出。要想达到声部的均衡就必须在合唱团成员的音色选择上及各声部的人员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而群众合唱团往往难以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 无法实现声部的均衡。如高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 如果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组建的话, 就会造成因学科不同而男女声比例失衡的情况, 如理工科学院, 往往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比例, 即使全院系所有的女生都参与合唱也无法实现女声部较好的音响效果, 文科院系反之。

总之群众合唱艺术是一门被大家广泛接纳并喜爱的艺术门类, 但发展群众合唱应该充分认识其特征, 并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群众合唱艺术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会起到较好地推动作用, 所以有效的发展群众合唱艺相当的发展空间。要从构建和谐社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高度, 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 提高政府官员, 社区干群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度。

(二)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实施上要突出政府牵头、引导协调作用

社区文化组织和实施主体不是政府, 而是社区、物管或一些社团组织。但政府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要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要有强化的协调机制, 要注重资源整合, 确保政府多部门对社区文化建设能真正有责负、负起责。具体为:要突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作用, 科学地搞好社区区划。要以自然小区为基础, 综合地理、人员等因素, 科学设置社区。实现社区文化“三贴近”, 即: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鼓励专门的社会文化团体负责社区日常文化活动的开展, 政府可以采取尝试与社区中介签定协议的方式, 给予资金资助, 并做好监督和调控。

(三)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经费上要建立多元化投入筹措机制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以及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 这是困扰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最大难题或者说“瓶颈”。首先, 政府要投资, 而且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纳入文化投入资金额度, 专款专用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中要有相当的比例下放到社区。其次, 就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开展、运营, 实行良性互动。具体就是各社区都要充分利用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优势, 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对社区文化建设“输血”。

(四)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动方式上要勇于创新

一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方式, 还要把握两点:一要一改目前全国大部分社区普遍存在的主要参与者清一色老年人、儿童和弱智群体的情况。要注重吸纳中青年这一层的居民参与, 毕竟这一层面的人存在知识程度高、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等优势, 吸纳他们等于注入新鲜血液。

二要积极建立社区内的文化社团组织制度。针对社区成员的不同文化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 形成社区文化特色, 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率, 以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此, 社区文化活动方式创新了再创新, 活动内容丰富了再丰富, 就会长期蓬勃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报》2012年4月22日《社区文化建设》.

术, 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养, 可以被视为当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顾明曦.论群众艺术与大众娱乐[J].神州民俗, 2012 (184) :81-83

[2]任岩.合唱的审美特征[J].文教资料, 2011 (1) :92

浅谈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 篇9

一、合唱的艺术特点

其一音域宽广。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 从男低声部的最低音到女高声部的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

其二音色丰富。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抒情种类, 还有每个人的不同音色, 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

其三力度变化大。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f, 都是合唱所能够胜任的力度变化范围, 任何个人都是不能与之比美的。

其四音响层次多。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 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

其五表现力强。合唱可以表现各种种类的作品, 不论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不论任何历史时期、不论任何情绪、不论任何风格的作品, 都可以通过合唱来进行完美的表现。

二、作品分析与艺术处理

1.《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此1983年7月为战斗在太行山区的游击队创作的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这是一首二曲式结构的混合声二部合唱作品, A段式以抒情性音乐为主, 它与B段战斗性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该曲的旋律走向是从全曲最低音开始上行, 歌曲采用具有冲击力的附点音符及切分音等节奏和富有棱角的旋律五度。七度音大跳等主要音乐创作手法, 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排山倒海的气势。

《在太行山上》的第一句女声“红日照遍了东方”是这一首作品的音乐主题, 旋律由低往上发展, 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景象, 这里的女声部应唱出庄严肃穆的意境。当女声准备进入时, 指挥者的眼睛应该在起拍动作之前注视该声部。第二句“自由之神在纵情唱歌”的音乐走向是由高往低走, 与前面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中国人民向往自由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因此这里合唱队要唱得非常自豪和充满信心。为了使男声的第一句“照遍了东方”的进声整齐, 起拍的的动作要稍大一些和明显一些, 指挥的基本动作应该以“摸”为主, 指挥动作要舒展, 宽广, 流畅。到了“听吧!母亲叫儿子打东洋”和“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地方, 应在抒情与力度上有一个较大的对比, 音乐应迅速突弱下来, 用温柔和慈母般的语气演唱该乐句, 表现了母亲送儿子和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情景。在中间部分的合唱“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地方应该乐句逐渐往上推, 做渐强的音乐处理。

B段作者采用了动感鲜明而有力的进行曲节奏, 生动地展现出游击队员在高山密林之中神出鬼没地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画面。因此, 这里的指挥动作应改为用“顿”的指挥手法使动作变得简明果断, 富有棱角, 从而突出该进行曲的风格与特点。同时指挥者应配合指挥的动作, 很自然地表现出紧张而又坚定的表情。演唱B段的第一遍时, 合唱队应情绪非常饱满, 又弹性, 又信心, 果断地演唱。可采用中等速度 (1=70拍) 演唱, 到了“敌人从那里进攻”的地方在速度上应采用渐快的艺术处理。当反复进入到第二遍时, 为了表现出更为激烈的战斗气氛, 可采用比较快的速度 (1=140拍) 及“P”的力度演唱, 并配合渐强的艺术处理, 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必胜的性念。进入放慢的最后, 结束句“敌人从那里进攻”的地方应注意切分音的节奏, (重音时在“人”字而不是强拍的“敌”字, 因此在指挥时就不要按照正常的强弱规律屈强调强拍的“敌”字的硬起拍“人”字的重音) 。到了“我们就要它在那里灭亡”的地方应做一个较大的吸气动作, 提示合唱队员深呼吸及后半拍起拍的准确进声等等。

2.《牧歌》

合唱《牧歌》是1954年我国著名女作家瞿希贤根据一首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而改编的一首无伴奏的合唱作品。该曲是一首单乐段曲式结构的合唱作品, 但在改编的技巧上,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变奏曲式的手法, 将该乐曲的每一段旋律, 和声, 织体等方面都加以发展, 它丰富了该单曲乐段曲式结构作品的艺术效果。

演唱该曲时, 应注意运用流畅, 均匀的歌唱气息及优美, 圆润的旋律线条, 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辽阔的大草原的自然美景。

《牧歌》的第一句时以女声低音声部的哼鸣开始, 音乐是由低往高走, 表现了草原的早晨格外宁静, 一缕缕薄雾在空中漂浮的音乐意境。这里的女低音声部应唱得非常的松弛和流动, 并注意找头腔共鸣和声音高位置。第一句女低音声部的预备拍与起拍的指挥动作应做到安静, 轻柔。在唱到“翠绿的草原”时进声点要整齐, 力度处理成“mf”即可。往后演唱时应唱准装饰音“的”字的时值 (应为十六分音符) , 指挥的动作应与八分音符有所变化。由于乐曲进行至“朝霞迎接我”是全曲的最高点, 因此, 应采用“f”的力度重点突出该乐段, 在女高音声部“生活是这样幸福”的地方应迅速弱下来, 形成比较大的对比。此时再将将男高音Solo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及男低声部应一一交代清楚;在结束句的女高音领唱时, 其他声部应控制的很轻, 做和声背景衬托。该作品的指挥图式应采用曲线运动式的第二拍子图式, 指挥的基本动作应以“摸”为主, 应注意主题的变奏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 当复调音乐中各声部进行时, 双手的分工应明确, 尤其时各声部的起拍应及时给与提示。

3.《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曲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 中国少年合唱团指挥,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杨鸿年教授根据门德尔松的同名歌曲改编成女声合唱。该曲是一首三段曲式结构的合唱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流畅的节奏, 和谐的音程, 简洁的织体, 细致的力度变化, 营造出轻盈飘逸和温柔甜美的音乐情绪。该作品的音乐特点即是典型门德尔松的音乐分格, 也是该曲主要音乐表现特色。

演唱该合唱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应采用均匀, 流畅和连惯的气息来演唱该曲;

第二, 注意多处的前倚音装饰音, 后半拍起拍, 变化音等;

第三, 该作品在采用合拍指挥的方法时, 应注意每小节的强拍, 次强拍及弱拍的变化等;

第四, 该曲的第一句是由第一小节弱拍进入的, 应注意起拍自然, 整齐和音乐情绪的一致等。

除此之外, 由于女高音声部主要是担任主旋律声部应突出外, 还要控制好与其他声部的整体音响的均衡问题。曲中的“膀”字和“旁”字及“待”字等多处的六度音程的大跳, 应注意持声音的统一和高位置。“啊”是在重低音区, 应尽量使声音位置靠前和保持高位置, 才能很好地与其它各声部保持声音的和谐与统一。乐曲进行到“憧憬着幸福的梦”是全曲的高潮, 应做渐强的艺术处理, 并将音乐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力度控制在“f”即可。结束句应做减弱及渐慢的艺术处理, 力度控制在p至ppp的音量之间, 使音乐表现出一种甜美的音乐情绪与梦幻般的音乐意境。

该作品应采用合拍的指挥方法, 即每小节打二拍, 指挥动作应一“摸”的基本手法为主。

4.《蓝色多瑙河》

该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的最具经典的圆舞曲代表作之一, 该曲也是每年受世人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重头戏”及压轴曲目。该圆舞曲是由一个引子, 一各尾声和五段小圆舞曲等七各部分组成的音乐作品。

第45小节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 由于该主题音乐是表现一派春回大地及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 展现了美丽的多瑙河在晨曦中迷人的景色。男高音与男低音声部演唱“春天来了……”时应注意慢起渐快, 渐强, 男声部在演唱该乐段时应唱的富有生气和结实有力。指挥该乐段时应采用3/4拍子的正常指挥方法。第46小节女高音声部与女低音声部的“哈哈”应唱得欢快, 短促, 有弹性。由于该乐段音乐速度较自由, 因此, 应注意各声部的进声点要准确, 整齐。第62小节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啊春天来了”的乐句应立即进入正常 (稍快) 速度及“f”的力度演唱, 该音乐表现了阳光下多瑙河更加妩媚动人的景象.这里的指挥图示应该为合拍指挥, (以每小节打以个2/4拍子的图式) .第77小节的合唱“春天多美好……”转入A大调第一圆舞曲的副题部分, 应给人以亲切合清新之感。演唱时应注意力度要控制得很弱, 使之与第89小节合唱“春天来了……”的“f”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变化.第93小节合唱“多么鲜艳的玫瑰……”是第二圆舞曲的主题部分, 该主题音乐回到了第一主题的D大调上, 但在音乐创作手法上却做了展开的艺术处理, 使音乐情绪更加轻快与热情。第111小节的“那露水在绿色的草地像珍珠发光”时第二圆舞曲的副题部分, 该副题部分时建立在降B大调上, 旋律流畅优美, 曲调清新优雅。指挥该乐段时应注意指挥线条的对比与变化。第143小节的“白云像面纱”是第三圆舞曲的主题, 该音乐主题是建立在G大调上, 其不规则的音乐节奏及音乐走向是该音乐的主要特点。第162小节“啊, 春天来了”是第三圆舞曲的副题部分, 该乐段具有情绪热情奔放, 织体错落有致, 强弱起伏较大等特点。

第182小节是第四圆舞曲的主题, 该音乐主题是建立在F大调上, 该音乐旋律华丽优雅, 充满活力与动感十足。202小节的“春来了”是第四圆舞曲的副题, 演唱时应做到从容不迫和保持饱满的热情。

第230小节的饿“那小鸟在树林力高声唱”是第五圆舞曲的主题, 该音乐主题是建立在A大调上, 本小节的切分音和跨小节切分音使该主题音乐情绪更加灵动与充满生机。第251小节“多美好!”是第五圆舞曲的副题, 该主题音乐坚定有力, 情绪亢奋, 曲作者通过四分强音, 休止符以及急速的音阶下行, 将音乐推向全曲之最高潮。

指挥该曲时, 可以综合运用“摸, 拉, 弹, 挑”的基本手法, 并注意合理运用合拍及各乐段之间的过度与衔接, 尤其时弱拍的起拍动作要准确, 指挥的特点应清晰, 合唱的进声点要整齐等等。

结语

以上所阐述对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仅是本人在长期实践和不断学习过程中谈及的一些感触, 认识与经验总结, 文中难免有认识相对不够成熟的地方, 恳请诸位多提宝贵意见;然即使稍嫌粗陋, 也可坐抛砖引玉之用, 借此机会使得众家齐商、同觅良筞, 为我们共同热爱的合唱事业的发展创新做出一点借鉴之功, 才时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聂中明等.百首中外合唱歌曲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2]孙从音.合唱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3]胡立志.合唱与指挥.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4]陈家海.合唱名曲指挥设计.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上一篇: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下一篇: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