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与指挥》(精选11篇)
高校《合唱与指挥》 篇1
合唱指挥课程是合唱与指挥两个部分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训练,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课程,使每一位学生既是合唱指挥者又是合唱参与者,以双重身份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揣摩和演绎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实践性训练。
一、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虽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步伐不断进步,音乐学专业也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层面轻视合唱指挥课程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形式单一,教学容量小,对教学实践训练的重视和实际力度都不够等等。有些高校甚至将合唱指挥课程分解为“合唱”与“指挥”两个课程,两个部分常常出现只排练不学习基础知识或只学习基础知识不顾及实际操作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显然这些都不符合合唱指挥这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二、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探讨
(一)理论知识为基础
合唱指挥课程不可能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去实践,《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用九章的内容阐述了合唱指挥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姿势、节拍、起收方法、长音、多声部等指挥方法和组织步骤,具体总结了从基础姿势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未来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系统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进程,保证一个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教育标准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合唱学”与“指挥法”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彼此但也必须能够合二为一。如《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对“指挥法”进行具体阐述,第八章和第九章进行“合唱学”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二者的学习能够帮助指挥者更好的理解合唱的含义并了解“指挥法”中一些操作的源头,为更好的进行合唱指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指挥只能沦为节拍器,但同时缺乏理论知识也无法对合唱内容进行有效的指挥,更无法演奏出美轮美奂的合唱音乐。
(二)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书共九章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本教材特别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阐述如何针对不同的合唱内容来具体指挥的基础性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教材的编排有意的为实践留下大量空间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学习完一课的理论知识,大致熟悉了指挥的某一项操作时,可以进行课堂的配套练习,直接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将实际操作训练一并完成,这对学习掌握合唱指挥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编排,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授课计划。合唱指挥作为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经验积累与艺术感悟。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教材中第八章与第九章的内容在提醒我们合唱是由多数人员组成的,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了合唱指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两章像学生阐述了合唱团的组织机构、演出流程及前后准备工作等,这些都是想要提升指挥者的应变能力。但纸上谈兵是不可能产生具体效果的,必须通过实践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实践。
从《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中能够感受到合唱指挥课程的实践程度,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直接的实践教材使用,因此该课程无法脱离实践只讲理论。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必须成为关键性人物,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实践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安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指挥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合唱,通过这种不断的练习找出指挥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将教材内容分化出各个不同的区块,将实践内容放入区块内同理论知识一道完成学习与巩固。合唱指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的指挥人才,指挥人才需要在岗位上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即课程的目的还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行为。高校应该多注意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育壁垒展开多形式多内容的讲解,如对指挥视频的解析等,实现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三、结语
《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一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为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全面改革提供了一个教材依据。该教材内容与编排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实践性是合唱指挥课程的关键,无法操作的合唱指挥课程是落后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合唱指挥人才奔赴岗位为社会服务。只有将理论知识打基础,以实践为关键的推进合唱指挥课程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高素质的合唱指挥人才。
摘要:合唱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培养和输送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合唱指挥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是无法完全掌握和胜任合唱指挥,因此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是高校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这本教材的分析,结合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现状对合唱指挥课程理论与实践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指挥,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利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唱指挥学习之路[J].黄河之声,2014,02:40.
[2]姜山.浅谈高师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1,07:80-81.
[3]张成康.高师合唱指挥教学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113.
高校《合唱与指挥》 篇2
在培训中,覃教授认真负责系统地进行着培训,他的精神及幽默风趣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学员,大家激情高涨,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高级营养’。他由什么是“合唱指挥”开场,他说:“合唱指挥不能分开,指挥是合唱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人将指挥益为合唱团的灵魂。俗话说:“以为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直接而具体;介绍指挥的基本姿势及基本节拍图示在击拍法中学习了三种即直线型、曲线型和混合型,了解合唱声部的音域,混声合唱的写作手法;具体讲解了合唱的协调、均衡与协和;介绍了合唱队的各声部人数配备:合唱队组建训练。结合合唱作品的分析手把手教我们《为了谁》、《映山红》、《团结就是力量》、《鼓浪屿之波》、《忠诚》等合唱作品的指挥,让我们每个学员受益匪浅。现将本次的培训总结如下:
一、合唱指挥基本姿势及图示
1.站姿
站要直两脚和肩同宽,左脚或一脚往前或往后移一步。手的位置和肩同齐(开始)与肩同宽(可以左手或右手在前)眼高手低,手腕,肘,肩要协调。
2.训练指挥图示
(1)单拍子(可以左手或右手在前)
强拍:强拍是从上何下,强拍是处下向上。
弱拍:弱拍上下柔拍、强性歌性要有弹性。
四三拍指挥图示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强性歌曲用直角三角形,柔性歌曲用等边三角形作指挥图示。
(2)复拍子(每小节两个以上相同的单拍子组成):七拍子的要拆开4+3拍
3.起拍的指挥动作
起拍的指挥动作包括三个部分:预备、吸气、起喝、
(1)预备:双手自然平举、安洋地注视合唱团员,用眼睛与他们交流,取得信任后果断开始。
(2)吸气:又叫预备拍、指发音的前一拍。
(3)起拍。
(4)收拍和指挥、收拍的操作在指挥活动作中有相当比重、手得干净利落,停断及时,这都有指挥表达终止音响的手段应该是精确、显著的。姿势动作要自然、明了。作一名合唱指挥人员对作品要熟悉、句子不能分开,心中要有拍数。
二、合唱训练
1.声音要和谐。怎样把那么多的声音训练成为一个声音?
在训练时从用非常态法,就是打开喉咙、把牙根打开、打哈欠似、打开时可以学狗叫、也可以学其他动物叫。
(1) 5 4 3 2 ∣ 1 - - - ║
唔
(2) 5 5 5 5 │ 5 - - -║
Ma me mi mo mu
(3) 5 4 3 2 │ 1 - - -║
Ye
Lu
yue
(4)5 3 1 - │ 5 3 1 - ║
Mi mi mi ma ma ma
(5)练习长音
5 - - - ║
绿
鱼
哟
2.多声部练习
四声部先发布练习,再合唱。
女高: i - - - ║
男高: 3 - - - ║
女中: 5 - - - ║
男低: 1 - - - ║
在四声部合唱时,先的声部保持住,其他声部逐渐跟入,最后四声部合唱。
3.在合唱训练时要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声音和音色以我们在训练是要抓住一下几点:
(1)排练时可以用合唱曲的旋律作开声练习,用母音、或用 Iv en luo
(2)从用大声喝改美声唱。
(3)在唱歌前大声朗读歌词,好歌曲,必须要读好歌词,吐字要准,如果将大为说的“要唱好歌曲必须要读好歌词”
(4)唱歌时学会用半声来唱,即一半假声一半真声。
三、合唱队形
根据声音效果,通常将声部相对集中排列。同时考虑旋律声部和低声部两个外声部的重要性。合唱队的队形编排有这几种方式:
1.——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
这种优点是两个外声部靠在一起保证合唱的音响框架;两个内生部靠在一起使和声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
2.——男高——男低——
——女高——女低——
这种的优点是突出了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合作关系,不足之处是内声部相隔较远。
3. ——男低——男高——
——女低 ──
——女高——
这种的优点是旋律突出,男声部在后面能沉住声音。
以上三点是相互联系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破坏指挥艺术的完整性。总之要把合唱作品的内容在感情反应出来就要求合唱指挥要具备高度的工作热情,丰富的音乐修养,充沛的思想感情、敏锐的听觉、有很好的声音鉴赏能力。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及咬字吐字等有关知识,熟练的指挥技巧,很强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鲜明的节奏感、很好的记忆力,善于内在的交流、赋予表情的眼神和有潜发的工作能力。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 教学改革 创新分析
合唱指挥作为我国高校的新兴学科,教学基础相比其他音乐门类学科是十分有限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合唱指挥的改革相对滞后、成效不大,因此,急需加强学科改革的力度与创新性。而其改革主要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策略、课程设置等措施来实现其创新性,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合唱指挥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合唱指挥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高校中合唱指挥教学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同时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由于这一教学队伍人员的欠缺,制约了合唱指挥专业的发展。我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的招生人数逐渐增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合唱指挥教师更加缺乏。很多高校采用乐器教师或声乐教师兼职教学的方法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有的高校还选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随后参与合唱指挥教学。这些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性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有些随意。总体来看,合唱指挥教学缺少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2.合唱指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尤其缺少对学生主观性学习的培养。高校对合唱指挥教学内容处理不够深入,大部分学生并不十分理解教师所讲的概念。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模式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本身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有限,因此,学生对所受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
3.合唱指挥教材具有局限性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但是目前合唱教学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并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大多数高校的教材是由专业教师根据经验与资料编制而成的。这些教材受到教师个人能力、主观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高校之间教材差异较大,进而导致缺少完整且系统的合唱指挥教材。
4.教学课程设置相对单调
大部分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设置较为单调,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代变化结合,更新速度较慢。教师评判形式、考试形式相对单一,不能具体而准确的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这极易造成学生合唱指挥能力的培养上的偏差。
二、合唱指挥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革新
1.科学的课程设置
合唱指挥专业课程应该体现合唱与指挥间的联系性,所以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这一点。科学的将合唱和指挥合二为一,是合唱指挥课程设置的目标。虽然合唱与指挥在分开状态下可以突出指挥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使教学缺乏整体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教学,学生指挥能力可以得到系统性的锻炼,并获得有效的提升。针对目前学生本身对合唱指挥认知度不够的问题,高校应该适当添加合唱及指挥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合唱指挥艺术,并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寻求和发现合唱指挥这门艺术的规律性和内涵。科学设置课程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因此,应该有机的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合唱与指挥教学才能够同步进行。
2.完善的教材内容
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材应该体现出为教学课程实践服务的专业性原则,并分别制定出适合各种教育层面的通用教材,这样才能体现合唱指挥教学的专业性和统一性。高校可以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选择和制定教材,并使教材的内容和功能体现出专业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教材编制中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同时将教材与现代音乐艺术的最新动态相结合。可以合理地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因素,从而使教材既突出基础性,又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在理念知识框架构建时要准确把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并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内容设置顺序。合唱指挥专业是一门音乐艺术学科,教材中应该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合唱指挥教学教材内容也要为弘扬传统、为民族音乐服务。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不能被忽视。
三、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革新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主体,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凸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能够主动融入课堂,并积极思考、提出、探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实践中。其实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本身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数量,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实践机会,并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合唱指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结合这一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音乐审美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和教学手段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体验转变成成为肢体动作。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对培养学生音乐思维及表现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指挥姿势教学时,可以选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片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这场“试听盛宴”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学生在体验艺术家的风采后,教师问学生:“大家觉得指挥家的动作有哪一些,哪个同学可以到讲台上示范一下。”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思维,想象力、音乐表现力等能力也同时被开发出来。
2.“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
目前高校合唱与合唱指挥独立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该转变。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两门学科相互脱节, 这显然制约了学生“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置学科互动的教学场景, 让学生体验合唱队员到合唱指挥的角色互换过程。例如,教师在讲授合唱指挥的主要任务这一课时,在课堂开始时创设角色互换的体验环节。首先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合唱队员,另一部分同学依次指挥不同的乐章。在合唱完后,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对他们的演出给予积极的评价,然后询问学生:“大家觉得合唱和指挥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同学们真实的体验了角色变化带来的不同,同时也从两者的角度思考了如何实现合唱与指挥的良好配合,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了教师的问题。
这种联合教学的方式让合唱指挥学生学会控制音准、节拍的规律, 并学会如何配合合唱部分的节奏。教师在联合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指挥与合唱协调角度思考, 并掌握多声部合唱、音色、音量转换等环节的具体指挥方式。教师在分析或排练作品时,也可以引入这种联合互动教学, 使合唱与指挥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从而使学生在双重角色的转变中感悟到指挥的“统率”作用,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合唱指挥的实践技能。
3.心理效应与律动教学方法的利用
很多教育者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发现,情感因素加入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越来越多利用愉悦性的教学方法,逐渐关注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性。心理效应与律动教学就是现代教学引入情感因素的具体体现,这种情感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处在人生中心理逐渐成熟、快速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烈、情感丰富、理性思维不强等特点。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大学生表现出情绪波动性大、行为多变等显著特征。虽然情绪上有些不利因素,但是这时大学生理性思维在不断增强,加之学生本身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所以对专业学习比较有利。 教师在合唱指挥教学中,要善于因势利导,巧妙的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投其所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愉悦的参与到热情的学习和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心理效应与律动教学,教师首先要多关注近期学生普遍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特征,进而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在进行合唱指挥排练时,教师课前观察到学生进入春天后,课堂上情绪不高,有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于是,教师组织一次户外排练活动,组织同学们来到绿水青山中,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放声歌唱,尽情释放指挥的激情。教师也要加入到学生中,一起来表演。排练休息时,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坐在草地上,交流谈心,并询问学生“大家觉得排练中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环境的感染下,兴奋异常,从而能积极排练、认真思考教师问题,并主动回答。学生在增加了排练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指挥技能。
结语
面对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学现状,高校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从而为提高我国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的整体水平寻求新的途径。合唱指挥教学的革新,要从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等方面开始,积极探求和开发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合唱指挥专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在教学革新中,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使学生们对合唱指挥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加投入,从而为我国合唱指挥专业培养大量的人才,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德森.高师合唱指挥课程综合改革构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0(11).
[2]孙瑜.对中国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渠道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8(11).
[3]刘波.高校合唱音准教学法研究[J].中国音乐,2013(1).
[4]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5]陈开颖,刘韧.中国合唱指挥教材、教学、作品收录状况综述[J].人民音乐,2007(2).
[6]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J].音乐研究,2000(2).
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琐议 篇4
一、加强合唱与指挥的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 它要“众口谐调、均衡统一”, 讲究的是歌唱的共性, 追求一致性、默契感。演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 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
1.歌唱技巧的培养
学习歌唱首先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 这是学习歌唱技能的基础。其次还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清晰的咬字、吐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训练时, 要进行一些呼吸练习, 如闻花、抽泣、咳嗽等, 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针对唱歌时咬不准字头, 归不好字韵, 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 结合发声, 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逐步养成习惯, 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2.视唱能力的培养
歌唱的先决条件是演唱者音要准。在音准教学中, 首先是单音训练, 然后是音阶训练, 同时重视练耳, 耳朵听不准, 就谈不上唱准音,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 教师可弹奏简单的乐句旋律, 让学生辨别唱名, 从音阶乐句听起, 逐步发展到分解和弦, 直到较难的旋律音阶。可进行听记练习, 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 以增强学生的试唱能力。
3.加强和声训练
合唱是多声的艺术形式, 它需要节奏统一、速度统一、力度统一、呼吸统一等, 为此,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和声基础训练。坚持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 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 逐步到和声音程, 从分声部唱到视唱, 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和声练习。随着训练的深入, 让学生接触轮唱以及二部、三部、四部的合唱。合唱与指挥前的基本训练是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一基本功训练扎实, 合唱教学才会有好的效果。
4.指挥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有指挥歌曲的能力, 因为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和生命。要了解指挥的站立姿势、双手姿势、持棒姿势、动作范围、双手分工, 然后要熟练掌握常见节拍指挥图示, 还要学会分拍与合拍、起拍与收拍等。学生只有掌握了以上知识, 才能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这一教学理念。
二、加强音乐欣赏, 促进合唱与指挥教学
合唱与指挥用声音表达感情。在掌握基本知识训练的同时, 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音乐表现, 为达到这一目的, 应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从而促进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提高。
欣赏教学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逐步发展音乐想象力,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受与理解成为音乐欣赏的首要问题。音乐作为一种艺术, 它不仅有音乐音响的外部形式, 还有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学生正确感知音响是欣赏音乐的基础, 而体验感情并进行联想和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音乐形象, 是欣赏音乐的关键。
音乐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来进行的, 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 有效地传达出音乐艺术的表情性质。感知旋律感主要是对旋律进行特点的感受, 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及其中蕴涵的感情内容的体验。如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 低音区回旋、优美而舒展的旋律仿佛是二泉夜色淡淡的描绘, 而在中高音区的旋律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情绪明显地激动起来, 表现作者面对祖国的大好山河, 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发出的感慨。
客观存在的各种节奏, 经作者主观选择加工, 才能成为音乐作品的节奏。学生通过节奏的掌握, 不仅能感受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还能理解作品的感情内容。在多声部的音乐中, 音色和和声起着很大的作用。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织、同时进行的。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 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在音乐以外的音素中找到理据, 标题音乐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 而无标题音乐作品则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感情内涵, 一方面要反复倾听, 细致体会, 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方面——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及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获得对作品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如:《月光》钢琴奏鸣曲, 作者贝多芬, 德国人, 创作于1801年, 当时他恋爱失败, 这是献给恋人的作品。失恋加上耳鸣, 使他在作品里反映了痛苦失望的情绪。这样, 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平静和暗淡的色调;转入第二乐章小快板, 情绪比较活泼、愉悦、仿佛是瞬间留下的温存微笑;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 表现了与命运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音响和感情体验唤起对相关生活意境产生的想象与联想, 借助于此, 学生不仅在自己头脑中出现原作的艺术形象, 还会以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丰富与补充原作的艺术形象。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在欣赏第十三曲《天鹅》前先讲牧羊人在秋天的暮色里, 看到一群天鹅向南飞, 一只却踌躇不前, 原来还有一只天鹅已经死去。于是牧羊人把死天鹅埋起来, 那只天鹅还是不肯离去, 直到三天后才慢慢离去。第二年的春天, 牧羊人发现那只天鹅又站在了埋葬天鹅的地方, 久久不肯离去……学生听完上述故事, 再去听乐曲, 自然会理解天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三、了解作品, 增加情绪渲染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常常感到学生缺少音乐的表现力, 常见他们面无表情地歌唱, 这是对音乐作品理解不深的表现。对此, 教师要把作品的内涵揭示给学生, 使他们动情去歌唱。不同的音乐作品要用不同的演唱方法, 如瞿希贤编曲的《牧歌》音量不能过强, 音色要根据曲调的进行、和声织体的浓淡而定。开始女中音浓厚、温和和深沉的歌声把人们吸引到草原, 接着由低音的模仿歌声回响在旷野, 草原显得宁静、深远、神秘……四部混声合唱的出现, 使人感到阳光灿烂、金色的草原呈现在眼前。通过分析, 从感性认识提升到更贴近作品内涵的音乐形象之中, 学生演唱才能充分掌握歌唱的尺度。合唱高低声部的组合、和弦功能的运用、音色力度的对比、音域的选择, 是独唱、独奏及其他艺术所不能相比的。合唱能使情绪得到最大的渲染, 使学生得到鼓舞、感悟、振奋、满足。冼星海的混声四部合唱《怒吼吧!黄河》, 乐曲开始旋律上行自然挺进, 四个声部同时演唱, 象征着黄河掀起波澜, 发出怒吼, 一浪高过一浪, 有排山倒海之势, 暗示着被压迫人民敢于抗争的精神, 节奏急促、情感浓烈, 压抑的情绪有如火山爆发一般迸发出来,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一下子把情绪引向高潮。尾声在尾音上, 同音不断进行, 造成紧张、急促的情绪, 特别是色彩和弦、不协和和弦的运用, 暗示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这些手法的运用, 都是以渲染情绪为目的, 达到表现音乐主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合唱与指挥讲座学习心得 篇5
--舒安中学 田媛
3月25日在东湖路学校音乐教室听了陈国权教授的“合唱与指挥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合唱作为一门艺术。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现行的素质教育就已经要求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合唱教学训练,已经在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声音和谐美与学习协调、合作精神。因此,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我们音乐教师来说,必须真正具有合唱与指挥这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有责任与义务去承担合唱与指挥的课堂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乃至带领学生参与课外合唱艺术活动。现实里,只要我们老师都能坚持不断学习与大胆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自信且潇洒地走上合唱与指挥这个亮丽的舞台。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等特点,分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等两类,包含着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多声部的、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其协调性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人数达到60人或以上的称为“大合唱”。
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还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又是表演者。指挥动作需坚持省、准、美的原则。指挥的关键是把握好作品的预备拍、起始拍与收拍。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最高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指挥则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合唱与指挥的实践操作程序:准备 →案头 →排练 →演出。
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要造条件让学生热爱合唱;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唱歌之间的关系,做到学习唱歌两不误,并且建立常规训练;强调素质训练,建立良好完善的管理体系,轻松诙谐的教学环境采用劳逸结合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学生始终处于激情与和创意多多的训练状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演出经验与自信,锻炼了意志,增强承受力,拥有了一技之长;也可以让老师在实践中锻炼了教学能力,取得了教与学丰收,拥有了自信和领导的赞赏,赢来了社会对个人与学校的良好影响力。
浅谈合唱与指挥中的发声训练 篇6
关键词:合唱 发声训练 练声曲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36-01
合唱的发声训练,包含着发声的基本训练、音准及节奏的训练。合唱的发声训练还要求每个合唱队员在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倾听周围队员的歌唱,通过倾听别人的歌唱来调节自己的声音,以此来达到与整个合唱整体歌唱声音的融合与统一,以培养主动与合唱整体歌声融合的能力,这就要求合唱队员要做好演唱合唱作品之前的发声训练的练习。
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合唱队员发声器官各部分的状态,使之尽快进入到歌唱的积极状态。因此,在发声训练中要逐步使合唱队的队员们掌握和运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各发声器官的功能,以提高歌唱发声中包括节奏、音色、音量、音准、呼吸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取得更为理想的合唱的整体效果。
一、练声前的准备活动
我们都知道,在做运动之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同样,在发声练习之前,我们同样也可以先做一些准备活动,来调动各发声器官歌唱的积极性,使各发声器官更快的进入到歌唱的积极状态。
1、 腰部运动:上半身可以左右转动,前俯、后仰或者左右侧弯;
2、 肩部运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胳膊的前、后旋转运动,抖肩练习等;
3、 颈部活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缓缓的转动颈部;
4、 脸部运动:用手指或手掌按摩面部及颈部,充分调动脸部的肌肉。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按呼吸节奏来有规律的做,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免起到事半功倍、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发声的基础训练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原理是一致的。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应该最好保持站立的姿势,双脚成“丁”字步形或双脚略微分开,这样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取得良好的发声训练的效果。如果要坐着练习时,双脚要平放在地面上,双腿不能叠起或交叉,上半身保持站立时的歌唱姿势。
在做发声训练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训练的是长音与顿音的演唱。长音的演唱想要平稳,就要在发出声音后要通过均匀的输送气息来保持音量与音准的一致,切记声音不要突然的变大或变小,这就要求用腹部的支撑力适当的控制气流来支持声音;而顿音的演唱则要求声音要饱满,有弹跳力,声音要有高位置。在气息的运用上与长音也不太一样,发顿音时气息不持续输送,而长音则要求气息要持续输送,长音的收声要干净、整齐。
合唱的发声训练应从适中的音区和适中的力度开始,然后逐步扩展音域和力度,但要以多数合唱队员为基础,适当掌握训练的进度,还要严格的把握好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不能贪功,只讲求进度而忽略了质量。在发出良好声音的时候,还要注意倾听同声部其他队员的发声,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声音,来达到与整个合唱整体声音的融合与统一。
三、单声部练声曲的练习方法
对于单声部的旋律练习,虽然它的旋律是比较简单的进行,但也包含着有调式调性,要在旋律的进行中掌握音准、节奏的准确与歌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每条单声部练声曲,都要从适中的音高上开始训练,然后以半音上行或半音下行的方式来移调到一定的音高高度,然后再以半音下行或半音上行的方式回到起始的调上面。单声部练声曲的发声技能的训练要求和进度,应以多数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为基础,要兼顾其他队员的条件,不能急功求进。
四、多声部练声曲的练习方法
多声部的练声曲相对于单声部来说要难一些,要区分出各个声部要演唱的旋律。合唱中的混声合唱通常有四个声部,它们以意大利语的第一个字母为该声部的缩写符号。
女高音声部(Soprano 缩写为S)女低音声部(Alto 缩写为A)
男高音声部(Tenore 缩写为T) 男低音声部(Bass 缩写为B)
由于各声部都有其自身在音区、音色和音域上的特色,所以各声部的特点也不相同,应根据其特点区分和决定不同的声部划分。
女高音声部的特点:高音明亮、清脆,中音柔和、丰满;
女低音声部的特点:中音柔和、响亮,低音饱满、浓厚;
男高音声部的特点:高音明亮、抒情,中音结实、饱满;
男低音声部的特点:中音强劲、庄重,低音浑厚、深沉。
多声部练声曲和单声部练声曲的方法差不多,也是以半音上行或下行的移调方法进行训练,训练的音域和音量都要适中,便于低音声部在音量、音色上向高音声部靠近,从而比较容易的获得合唱整体的谐和和均衡。
多声部的练声曲,虽然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旋律而且比较简易平稳,但却同时唱着不同音高的音,这就要求每个合唱声部的合唱队员,不但要保持自己声部中声音的统一,而且要取得各声部间音准的谐和与音量、音色的均衡。多声部的练习比单声部的练习更难了一层,但是也更接近合唱歌曲的演唱状态,可以这么说,多声部的练习为合唱歌曲的排练奠定了基础。
五、练声曲的运用与选择
用练声曲来进行严格的合唱训练,让队员们掌握呼吸、发声等的规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再形成完善的合唱技巧,是合唱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方法的有效办法,在联系中对每一条练声曲的要求都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有不同的音高及不同的节奏,但是又应该有各自的重点,如音域的扩展,声音高位置的稳定,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还有多声部的和谐等。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练声曲的选用上,不要过于频繁的变换练声曲,也不要呆板的只使用一条练声曲,这样做只会导致合唱队员注意力的分散和注意力的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使用同一条练声曲,可以达到多种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练声曲或改编练声曲,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合唱的训练应该目的明确,尤其是合唱的发声训练更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必须要结合合唱队员的基本情况来制定计划,选择、编写练声曲,病要考虑到多数合唱队员的情况,既要抓住各项训练内容的特点与规律,又要掌握他们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武冠 高奉仁.合唱与指挥[M].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2] 高奉仁. 合唱指挥与排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析高校合唱指挥教学 篇7
一、当下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 对于合唱指挥教学没有正确认识。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合唱与指挥是相互融合的整体,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辅助、相互渗透的。合唱是合唱指挥课程的开设基础, 也是连接其教学和实践的关键。但是, 一些专家、教师没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合唱指挥教学, 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指挥的重要性和教授“如何指挥”, 没能将合唱和指挥融合在一起, 难以实现良好的合唱指挥教学效果, 也使得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此外, 基于这种不全面的认识, 一些专业研究者往往忽视了从合唱的角度对合唱指挥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而更注重对指挥进行相对独立性的研究, 导致合唱指挥者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完全操控整个合唱局面, 一旦参与合唱者出现问题, 难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容应对。
其次, 合唱指挥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当下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大都依然沿用了言传身教的传统方式, 重视理论灌输和技能训练, 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然而, 教师的单纯讲解很难让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抽象理论理解透彻, 而且, 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疏忽会导致学生不了解自身的实际能力、难以发现自身的知识缺陷、实践能力差。此外, 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在合唱指挥教学中得以有效运用, 如多媒体教学等, 这对于合唱指挥教学的长足发展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
再次, 合唱指挥教材有很多问题。当下, 我国有很多版本的合唱指挥教材, 然而这其中却极少甚至没有适应高校教学要求的。高校采用的合唱指挥教材也没有统一版本, 其内容虽然相差不多, 但都没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而且有些教材的一些内容存在理论化严重、学术色彩浓厚等不合理、不全面的现象、不适用于学生难以适应音乐教育发展要求。
最后, 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学师资匮乏。虽然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 近几年高校合唱指挥教育有了发展, 然而依然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合唱指挥教师, 一些高校的合唱指挥课多由声乐器乐教师或者经过专业院校短期培训的合唱指挥教师来上, 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变动大、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的出现。此外, 合唱指挥教学所学的专业设备也难以得以配备齐全, 导致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二、解决对策
首先, 正确认识合唱指挥教学。合唱指挥教师要认识到合唱是合唱指挥教学的开设基础, 要同等重视合唱与指挥, 将合唱与指挥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教学和训练, 逐步从传统的合唱、指挥独立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在指挥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站到合唱者的角度把握指挥知识, 并能从合唱者的心理进行体会和把握, 以更好地把握指挥方式和指挥技巧。这对于学生将来的指挥实践和现场的把控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 改进合唱指挥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要将学生技能训练、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起抓。此外,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不仅要将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进来, 还要充分有效地运用到合唱指挥教学中, 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图像、文字以及音响等形式将音乐作品在不同合唱速度、不同音域和不同声部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 以加深学生对合唱作品的认识以及对合唱指挥细节的精确性把握:教师还可通过计算机将学生日常的指挥实践视频进行储存, 并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反复的观看中明白自身知识的欠缺, 以及合唱指挥实践能力需要完善的地方。
再次, 完善合唱指挥教材内容。高校合唱指挥专业选用教材要以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实用为基础, 而且要能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内容上, 高校合唱指挥教材教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要精准地体现合唱指挥教学目标, 要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在语言上, 高校合唱指挥教材要力求深入浅出, 切忌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
最后, 加大师资投入。高校音乐专业要重视合唱指挥教学师资的投入, 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队伍, 不仅要引进优秀的专业合唱指挥教师, 也要重视在职合唱指挥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学校可以定期为合唱指挥教师安排培训, 同时, 在职教师也要自觉进行学习, 学校要对合唱指挥教师的进修学习给予充分的支持。此外, 高校音乐专业要重视合唱指挥专业设施的配备, 要在保障合唱指挥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上, 逐步完善专业设施设备, 以不断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 促进合唱指挥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 在时代大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今, 认清我国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不断总结对应措施。我们要积极引进科学先进合理的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掌握合唱指挥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合唱指挥教学的发展。
摘要: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新课程。此课程以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 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 更好地提升音乐素养, 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充分理解此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 当前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很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 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期能够为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
参考文献
[1]韩英辉.合唱指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1 (6) .
[2]杨明刚.高师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 2011 (23) .
[3]应玫.浅谈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7) .
[4]刘文华, 王冬梅, 谢莉.关于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S1) .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篇8
1. 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合唱指挥可以说是合唱团队的灵魂, 合唱指挥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内容的表达是否到位, 对整个合唱效果影响重大, 因此, 合唱指挥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非常关键。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合唱指挥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 全面提高合唱指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以往的合唱指挥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对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片面的强调指挥教学, 而忽略了合唱的重要作用。往往造成学生在合唱指挥过程中不能完全操控整个合唱局面的现象。而且, 在教材内容方面一些较为经典的教材比较稀少, 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往往缺少既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式, 又能体现合唱指挥教学目标, 同时还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大多雷同, 缺乏新意, 有的基础存在不合理、不全面的问题, 这便阻碍和影响了合唱指挥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另外, 教学方式的落后, 也是目前合唱指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创新对策
2.1 完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强调合唱与指挥的内在联系性, 并将其合二为一, 通常情况下合唱与指挥是分开的, 且教师和学生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指挥的主体性。这样容易使合唱指挥教学缺乏整体性, 使学生的实践指挥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高校还应该补充合唱艺术发展史和指挥艺术发展史等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合唱指挥艺术, 能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合唱指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到合唱指挥的重要性,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培养, 因此应该将理论与技能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 使合唱与指挥教学能够同步进行, 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合唱指挥综合水平的提高。
2.2 完善教材内容
教材选择对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系。教材的内容和功能应该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与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 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理念知识构建上要准确把握, 系统而科学。教材的内容编写与曲目选择都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 也要突出音乐教育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流行元素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爱好, 同时, 也要积极弘扬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合唱指挥教学应该重视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对每位学生提供均衡的实践机会, 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 全面掌握合唱指挥的综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还应该表现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等方面。合唱指挥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 它与音乐欣赏不同, 需要采用特别的思维方式和音乐形象来丰富音乐表现手段,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内心体验, 也需要学生能够将这种体验转变成肢体动作, 从而完美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 在合唱指挥教学中, 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手段, 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2.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为合唱指挥教学改革带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和达到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 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因材施教, 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典型代表, 它的直观性和丰富性, 能够为合唱指挥教学带来全新的视听效果, 多媒体能带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 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 在网络环境下, 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多元化模式也可以快速实现,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 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文献,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和大量的合唱指挥视频。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畅快的交流,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2.5 成绩评估标准的改革
在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估方面, 应该改变以往单一依靠期末考试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而且部分学校对评分标准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 一些合唱指挥考试变成了视唱考试, 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应该由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期末考试等元素共同体现。高校应该科学的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估, 科学的划分评分比例, 不能仅以考试来定成绩, 评优劣。
3. 结论
总之, 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 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了当代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走向。在合唱指挥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应该本着积极创新的精神, 系统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总结经验, 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 实现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琳.浅析合唱指挥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文学界, 2012, 5:303~304.
[2]杨明刚.试论高师合唱指挥课程的综合改革[J].大人文艺, 2011, 8:255.
高校《合唱与指挥》 篇9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都是建立在教育主体的研究之上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学生勤勤恳恳,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更有少数学生缺乏上进心,不喜欢学习。倘若教师采用千篇一律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不恰当的。当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无法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二)合唱指挥课缺乏重视
由于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普及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校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成绩和音乐演唱能力等,合唱指挥课被看成“形式课”,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合唱指挥课的教学课时不足。
(三)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合唱指挥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课程,一些高校却忽略了合唱指挥课程中的实践性应用,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合唱指挥基础课程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理论课,实践教学被严重削减,课程教学也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四)合唱指挥教材具有局限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依托于教材,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但就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合唱指挥教学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并且缺乏足够专业性。绝大多数的高校所沿用的教材都是由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部门所提供的资料编制而成的。这种教材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需求,但也存在诸多局限。
二、合唱指挥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革新
(一)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合唱指挥教学包括了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体现合唱与指挥间的联系性。进行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的融合,并发挥出两者合力,是合唱指挥课程设置的目标。虽然在分开状态下,指挥的主体地位更容易凸显,但是也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欠缺整体、系统性。只有进行两者的融合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指挥能力得到系统锻炼,并获得相应程度提升。高校应适当地增添合唱及指挥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教学模块,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合唱指挥这门学科的艺术内涵,并充分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
(二)完善教材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为课程实践服务的,高校在进行合唱指挥教材编撰时应体现出为教学课程实践服务的专业性原则,并制定出适合各种教育层面的通用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合唱指挥教学的统一性和专业性。还要明确教材内容的中心思想,合理地引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因素,让教材不仅具备基础性,更能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此外,在构建理念知识框架时要准确把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并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内容设置顺序。
三、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革新合唱指挥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高校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活动时,只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充分产生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课堂“填鸭式”教学为开放性“主动实践”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合唱指挥社团、深入社区、企业进行合唱指挥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形成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要想形成自身的特色教学模式,应在实施合唱指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首先,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依托合唱指挥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巧,以突显出合唱指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欣赏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旋律中体会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在这种潜移默化地熏陶之下感受合唱指挥的艺术美。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合唱指挥”课程的学科特点,重视与音乐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横向联系,通过整合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三)实现“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式的活动过程,合唱指挥教学更能够体现这种对话式的精髓。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合唱指挥的艺术指导,实现两者的融合,让课堂成为音乐熏陶的主阵地,让学生的情绪能够和音乐形成默契,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也能够对音乐产生别样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时,应加强“合唱”与“指挥”的联合教学,引导学生从指挥与合唱协调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掌握多声部合唱、音色、音量转换等环节的具体指挥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合唱指挥的主要任务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角色互换的体现环节。先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合唱队员,而另一部分学生依次指挥不同的乐章,在合唱活动结束后,进行双方角色互换。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演出予以积极、中肯的评价,然后引出“合唱和指挥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学生在角色情景中真实地体验到了角色变化所带来的不同,同时也从两者的角度思考了如何实现合唱与指挥的良好配合,基本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再如:为增强学生合唱指挥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1)引导学生多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歌声与微笑》节目,让学生在观赏中学习;(2)定期举办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合唱指挥音乐会”,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观摩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感受合唱艺术魅力的同时又提升了技巧和素养。
(四)执行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
合唱指挥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学科课程,其关乎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因此教学评价目标要向培养与发展学生全面的音乐能力靠拢。这就要求学校要实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转型;评价单纯的理论知识与简单技能向评价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转型;由学生被动接受考核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转型。为此,高校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评价模式,构建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形成三级联动评价机制,促进评价模式向多元化、时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舞台表现及时评价,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素养,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教育发展形势下推进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立足当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找出改革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乐人才。
摘要:新教育发展形势下,如何立足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型,以切实提高合唱指挥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敏.合唱指挥学科特点与教学观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高校《合唱与指挥》 篇10
(一) 分级训练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要对音乐类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合唱指挥》课提出分级训练的设想?首先, 这是在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针对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根据时代特点、环境特征、学生自身情况等因素, 在《声乐》《键盘演奏》《器乐演奏》《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书法》《朗诵》等多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诸多课目所列专业技能中, 选择其中五项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 因材施教并作出评价, 以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 《合唱指挥》课正是这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指导范畴下的多项课目之一。
《合唱指挥》历来是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然而传统的《合唱指挥》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仍不尽完善。就艺术教育规律而言, 《合唱指挥》教学缺乏像其它学科那样明确界定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能够指导和规范教学的教材;其次, 就技术训练而言, 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的教学似乎也没有明确学生专业程度的具体要求, 这些因素对教学产生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合唱指挥》分级训练以级别的概念明确了学生在该课考核中程度的差异, 规划出合唱指挥教学要求的基本规格, 这不仅有利于在教学中系统规范地选择或制定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 而且还有利于公正、严谨的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差异, 从而强化了考核的激励机制。此方案在教学实验中, 还将进一步采纳业内前辈与同行专家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使之更趋完善。
(二) 分级训练的学术背景
分级教学, 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其接受知识的潜能,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级训练的学术背景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狭义的角度仅是从某一个专业的领域来看, 而广义的看, 更能说明相同规律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共同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将“教与学”这二者主客观因素通过分级训练的办法科学而合理的结合, 同样也反映在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当中。
儿童‘分级阅读’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开展, 证明了分级阅读研究对于提升少年儿童读者阅读水平的重要意义。因为分级阅读细化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能培养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尊重, 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充分感受读书之美。再比如杨细萍、吴海容撰写的论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训练模式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9期) , 同样谈出了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观点。还有谢承义、熊章绪编写的《微积分分级训练教程》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邢德峰汪波撰写的《探索新大纲士兵分级训练的路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熊江平的《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分级强化训练150篇八年级》 (中国华侨出版社) 、缪应祺仰榴青袁爱华写的《普通无机化学精要与分级训练》 (东南大学出版社书籍作者) 等, 以上实例, 虽所跨学科各不相同, 但都将分级训练的采纳进自己的学科当中, 这充分说明分级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有着广泛学术背景的。
(三) 《合唱指挥》课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
首先, 按照级别训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有步骤的进行此课的学习, 仍需遵循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教学规律。
其次, 可将学制细分为若干时段, 并在不同时段末期对学生进行考核检验, 根据考核来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进一步灵活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曲目和教学方法。
二、《合唱指挥》课分级训练的具体实施
(一) 课程训练规划
本课程试从大学本科二年级开始设置, 到大四第一学期末结束, 学制为五个学期。以我国普通高校常规课时设置为参照, 以每学期教学周为18周为准, 每周2节课来计算, 应上90周共计180节课, 五个学期里减去国家法定的三个重大节假日 (三个五一、两个国庆、两个元旦, 共约10节课、以及期末最后一周考试 (10节课) 外, 预计实际总课时约为160节, 平均每学期课时总量约为32节, 共16周, 每周2节。
为使学生扎实的学好每首作品, 计划每学期选学3至4首风格不一的中外作品, 每首作品学时为4周, 共8节课, 其中, 前4节课来学习作品的合唱演唱 (合唱训练) , 后4节结合作品的演唱来学习作品的合唱指挥技法, 并按照级别递进来逐级增加曲目难度和规模, 具体的教学曲目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教材中遴选。学生每学期应完成一个级别的学习任务, 随着年级的升高, 曲目的级别也同步提高。
(二) 受训学生规模
欲将此训练计划得以实施, 需客观认识到这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它是在一个课时段内, 将两种知识技能“合二为一”的来完成教学的课程。要想让课程有质量的进行, 就不得不审慎的编选上课学生的人数规模。就一般规律而言, 多数人事培训工作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相等的时间段内, 对不同水平的人群进行培训, 人数少的一组总是会比人数多的一组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要高的多。
从合唱演唱训练的角度来看, 在人员素质较好的前提下, 学生的人数可以多多益善, 但是从指挥技法教学的角度来说, 即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都好, 如果大规模的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该课的训练, 也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和进度, 因为, 合唱演唱训练的教学特点是在人员素质均好的前提下, 参与演唱的人越多越好, 是群体性或小组性的集体课, 有高度的整合性;而指挥技法的教学是偏重于对每一个学习指挥的个体的关注和训练, 具有极强的个别针对性。一个完整的课时对于少数学习指挥的学生来说还够用, 而要在一个课时内面对大量学习指挥的学生, 教学质量的高低, 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鉴于我们面对的受教群体是高校音教专业的本科生, 他们不同于其它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 (单一专业系别的学生只需学好某一个专业技能即可) , 可以将时间和精力较为集中的安排专业学习, 由于音教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或社会文艺活动的组织和演出, 客观上, 他们需要的本领是多才多艺, 如果要想让音教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 既有质量、有效率的学好合唱演唱又学好合唱指挥, 同时还要兼顾学习其它的专业技能, 合理地鉴选和编排上课人数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三) 曲目级别与要求
训练曲目共分五个级别, 一级为初级, 五级为最高。
1.说明
(1) 合唱曲目浩瀚如海, 且许多业内前辈业已著有许多合唱或合唱指挥方面的书籍, 基于前辈们著作的基础上, 选出一部分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曲目, 再按照难易程度做以编排, 从而使学生更为明确的进入不同阶段、不同级别的学习。
(2) 由于学生已同步进入到多声部《和声理论》课和《视唱练耳》课的学习, 所以在级别训练计划中, 合唱作品声部的多与少不作为主要的难度参考。)
2.一级曲目
目标要求:能够准确地演唱并指挥篇幅较小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作品。
具体技术要求:
演唱方面:对合唱作品的音准、节奏、力度要把握准确, 声部间配合准确, 作品的感情表现准确。
指挥方面:指挥图示准确, 能较为清楚的指挥出不同声部的进出和衔接, 初步指挥出合唱作品的感情色彩。
(1) 《在太行山上》 (混声二部, 冼星海曲)
(2) 《灯碗碗开花在窗台》 (女声二部合唱) 山西民歌, 徐武冠、张强编)
(3) 《猎人合唱》 (男声三部合唱, 韦伯【德】曲)
(4) 《希伯来奴隶合唱》 (混声四部, 选自歌剧《纳布柯》, 威尔第【意】曲)
(5) 《半个月亮爬上来》 (无伴奏混声四部, 新疆民歌, 王洛宾改编)
(6) 《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 (无伴奏混声四部, 柴可夫斯基【俄】曲)
3.二级曲目
目标要求:能够较自如地演唱并指挥中小型篇幅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作品。
具体技术要求:
演唱方面:对合唱作品的音准、节奏、力度要把握准确, 声部间配合较为默契, 作品的感情表现更为饱满。
指挥方面:指挥图示准确, 能准确指挥出不同声部的进出和衔接, 有表现的指挥出合唱作品的内容和情绪。
(1) 《乘着歌声的翅膀》 (女声三部合唱, 门德尔松【德】曲)
(2) 《飞来的花瓣》 (混声四部, 瞿希贤曲)
(3) 《阿拉木汗》 (混声四部, 新疆民歌, 谢功成改编)
(4) 《黄水谣》 (混声四部, 冼星海曲)
(5) 《保卫黄河》 (混声四部, 冼星海曲)
(6) 《夜曲》 (塔涅耶夫【俄】曲)
4.三级曲目
目标要求:能够较自如地演唱并指挥中型篇幅和有一定难度技巧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作品。
具体技术要求:
演唱方面:对合唱作品的音准、节奏、力度要把握准确, 声部间配合更为默契, 作品的感情表现更为饱满。
指挥方面:指挥图示准确, 能准确指挥出不同声部的进出和衔接, 较为自如地指挥出合唱作品的感情表现。
(1) 《西风的话》 (混声四部, 茅沅改编)
(2) 《闲聊波尔卡》 (三部合唱, 约翰施特劳斯【奥】曲)
(3) 《春潮》 (女声三部, 拉赫玛尼诺夫【俄】曲)
(4) 《雪花》 (女声三部, 爱德华-埃尔加【英】)
(5) 《缆车》 (混声四部, 路易兹·邓察【意】曲)
(6) 《青春舞曲》 (混声四部, 维族民歌, 王世光改编)
5.四级曲目
目标要求:能够准确地演唱并指挥中型或中型以上篇幅和难度技巧较高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作品。
具体技术要求:
演唱方面:对合唱作品的音准、节奏、力度要把握准确, 声部间配合默契, 作品的感情表现丰富、饱满。
指挥方面:指挥图示准确, 能准确指挥出不同声部的进出和衔接, 准确的把握合唱作品的内涵。
(1) 《送别》 (混声四部, 李叔同曲, 茅沅改编)
(2) 《悄悄地、悄悄地》 (男声合唱, 选自歌剧《弄臣》, 威尔第【意】曲)
(3) 《牧歌》 (无伴奏混声四部, 东蒙民歌, 瞿希贤改编)
(4) 《为什么不尽情欢乐》 (混声四部, 选自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斯美塔那【捷克】曲)
(5) 《波西米亚人之舞》 (无伴奏混声四部, 选自歌剧《卡门》, 比才【法】曲)
(6) 《南屏晚钟》 (混声四部, 王福龄曲, 陈国权改编)
6.五级曲目
目标要求:能够准确地演唱并指挥中型或中型以上篇幅和难度技巧较大的多声部合唱以及领唱与合唱作品。
具体技术要求:
演唱方面:对合唱作品的音准、节奏、力度把握准确, 声部间配合默契, 作品的感情表现丰富、饱满。
指挥方面:指挥图示准确, 能指挥出不同声部的进出和衔接, 深入的把握合唱作品的内涵并在指挥中表现出来, 较好的协调领唱与合唱的音响平衡关系。
(1) 《掀起你的盖头来》 (混声四部, 维族民歌, 孟卫东改编)
(2) 《怒吼吧, 黄河》 (混声四部, 冼星海曲)
(3) 《家乡的黄昏》 (无伴奏混声四部, 巴托克曲, 苏乔夫编, 盛茵译配)
(4) 《村民合唱》 (混声四部, 选自歌剧《乡村骑士》, 马斯卡尼【意】曲)
(5) 《阳关三叠》 (女领唱与混声四部, 古曲, 王震亚改编)
(6) 《哈利路亚》 (混声四部, 亨德尔【德】曲)
三、结语
高校《合唱与指挥》 篇11
一、指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指挥作为连接作品与合唱团员之间的纽带,在指挥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传递给合唱团员,力求达到三者的统一。那么首先指挥就要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深刻的理解合唱作品。
1. 指挥对合唱团员的主导作用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只有好的指挥才可能训练出优秀的合唱团。他在合唱团是艺术指导者,是组织者。人们常说:“没有不合格的合唱团员,只有不合格的指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指挥必须像一个统帅,能够对合唱团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指挥要成为一个“统帅”,必须在“三大语言”—-音乐语言、指挥语言、文学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音乐语言指挥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全面、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手之妙韵源于心之妙思”,因此,作为一名指挥首先要心里有,手上才能体现出来。要具有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对人声的认知及应用能力。要做到对作品的感知,首先要分析合唱谱子,具有对合唱总谱的熟练阅读能力,并对作品中的结构、和声、复调都要有正确的把握;其次就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意义,准确定位其声音形象。另外,还要多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团体的演唱,通过对比研究.建立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在人声的认识和应用方面,首先最好自己比较系统的学过声乐,要明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艺术的关系。对各种人声有着准确的了解。如男高音高亢嘹亮的声音感、男低音厚实庄重的声音感、女高音华丽漂亮的声音感、女低音淳朴深情的声音感等等,这样才能够感知美好声音的产生过程。
文学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作为指挥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指挥能很好再现作曲者的意图,恰如其分的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合唱作品本身就是音乐和文学的合成品,只有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指挥动作的掌握而没有或缺乏对文学语言的学习研究,就会削弱其解释作品的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指挥不但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更要涉猎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其他领域,才能从更高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作品,理解听众的审美需求,达到作品与听众心灵需求之契合。
指挥语言指挥动作是指挥的音乐灵魂的物化和外化形式,能帮助演奏(唱)者感知和表现音乐。优美的指挥动作不仅能把握住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等,更能产生一种美感、引导合唱团员更好的表现作品。当然作为一种表现音乐艺术的动作体系,指挥动作始终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优美姿态,必须满足“稳、准、省、美”的基本要求,即神情自如,动作准确、简练、大方而放松。同时,指挥动作还应考虑演奏(唱)者的心理感受的规律和特征,以使指挥动作的方式和意图易被对方所理解和接受。
当然,做一个合格的指挥者除了要具备以上“三大语言”之外,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有了全面的思想修养,才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合唱团员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人的实践活动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又是对这种限制的超越。人的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一方面,主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主动性是一种制约。另一方面,主动性又成为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生产劳动来发展、完善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合唱团员的受动性是指合唱团员在合唱活动中要受到指挥和其他合唱团员的制约。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合唱团员同样具有主动性,即合唱团员既要受到指挥和合唱团整体的限制,又有其个人的主动性,体现了创作主体主动性的一面。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合唱团员可以根据指挥的要求以及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趣味、生活经验,来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合唱团员怎样才能把握好“度”,做到受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呢?在合唱中,除了要有一名高素质的、能使合唱团员“合”在一起的指挥外,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了解合唱性能的合唱团员也是使一个合唱团达到高水平的必要条件。合唱团员在听从指挥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入主动性的学习与创造,做一名合格的合唱团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团艺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合唱团员要热爱合唱,具有奉献,团结协作精神才能更好的与其他合唱团员相处,才能甘愿将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中.而不是自己“冒尖”,发挥“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
其次,合唱团员要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能有声音发抖、发哑等不良发声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合唱音响的协调统一。
再次,合唱团员要具有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学会倾听,倾听自己的声部以及整个合唱团体的声响,才能更好的调节自己在合唱团中的位置,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最后,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也是做一个合格合唱团员的必备条件。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才能唱出真实的情感,直达听众的心灵深处。
3. 合唱团员个体与合唱团整体的统一
合唱作品是通过人声来揭示作品内容的意义,塑造艺术形象。同时,合唱又是一种集体人声演唱形式,因此演唱者更需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到最有效的作用,达到个体与团体的统一。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很好的声音不加选择的放在合唱团中,就很可能破坏合唱团的声响。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因此,合唱团员在演唱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个性,发挥声音的“群感性“,但是每个声部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色彩。我国著名青年指挥家,“Tiankong”合唱团指挥田晓宝教授提倡:“合唱团员演唱时最重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唱”。”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达到合唱整体音响的和谐统一。
二、指挥、伴奏与合唱团员之契合
合唱分为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唱。在有伴奏的合唱作品中,合理、恰如其分的伴奏,同合唱一样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合唱伴奏不仅仅是起着确定音高、引入合唱的作用,而且起着强化旋律、丰富和声、与人声部分来共同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它会出现在作品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我们可以从它的音型、和声、织体、节奏、旋律等全方位去把握它,完美的表达合唱艺术的魅力。
合唱一般常见的伴奏形式有:钢琴、手风琴、管弦乐队、民族乐队等等。出于音乐表达的需要,伴奏在合唱曲中不同的地方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处理指挥、合唱团与伴奏三者的关系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前奏
前奏是合唱的起始,犹如指挥的预备拍,预示着作品的感情、速度和力度,因此指挥应当特别重视,要求合唱团员在前奏时就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
比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作曲,邵永强作词的合唱曲《大漠之夜》的前奏是由钢琴弹出两个八度的C音,由远至近,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给人一种孤寂感和苍凉感,让合唱团员很快就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
间奏
间奏在合唱作品中对于乐句、段落以及乐章之间的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间奏对音乐的烘托、调性的转换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黄水谣》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奏,音乐由高到低,最后停在长音震音上,情绪明显由第一段的欢快愉悦转为悲痛阴郁,引出第二段的音乐。
尾奏
尾奏对音乐起着补充与加强的作用,使音乐表现得更加完满,常给人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在合唱部分结束后,指挥仍然要照顾到钢琴,合唱团员也不能从音乐的情绪中走出来,直到全曲的结束。
音乐学院作曲、韦翰章作词的《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尾奏,延续了合唱部分的感情基调,清灵透彻,淡雅无暇,留给人们无限的空幻与惆怅。
歌声中的伴奏
歌声中的伴奏主要起着衬托作用,能够给演唱起到和声与织体上的支持。有伴奏的合唱作品较之无伴奏合唱作品而言,和声一般不是那么完整。因此,此时的伴奏能够填补和声,增强和声的力量,并且能够加强低音,增加和声的厚度。但是指挥也要注意除了前奏、间奏和尾奏以外,都要控制伴奏的音量,特别如果是乐队伴奏时,更不能喧宾夺主,要控制住伴奏的音量,取得合唱与伴奏的均衡。
完美的合唱艺术表现是指挥与合唱团员的共同艺术追求,它应将作品的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与音乐美感准确的呈现出来,使指挥与合唱团员,歌声与伴奏达到理想之契合,要达到这种契合则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构筑,从而展现合唱的人声交响美、器乐伴奏美和表演和谐美等综合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灵芬.合唱指挥远程教育讲稿.(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M], 2003.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基里尔·彼得罗维奇·康德拉申.指挥家的境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海尔曼·舍尔欣.指挥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高校《合唱与指挥》】推荐阅读:
高校合唱与指挥课教学05-31
高校合唱指挥课05-14
合唱与指挥感想10-23
合唱与指挥教育06-07
高校合唱教育05-10
高校合唱排练05-27
高校合唱团的训练方法07-25
普通高校合唱团发展10-02
合唱指挥的心理学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