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材

2024-06-11

合唱教材(共3篇)

合唱教材 篇1

合唱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它融汇声乐、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等许多音乐专业学科知识。合唱教学也是广大音乐教师为之烦恼的课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 笔者摸索出在常态化的教学中, 合唱教学教材的梳理起到的一个关键作用, 包括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依托教材, 提升能力

学生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具有典型的合唱特点, 如:三年级的《夏夜》《月亮钩钩》;四年级的《红蜻蜓》《好月亮, 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五年级的《七子之歌》;六年级的《同一首歌》《幽静的山谷》等。笔者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一个学期中在学好其他歌曲的基础上, 侧重一两首合唱歌曲的教学。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是能让学生吃饱、吃好、吃透、以点带面突破合唱教学的瓶颈;二是常态化的积累渗透在合唱教学中。有了这样的课时积累, 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师生之间的合作就有的放矢地进行了。

此阶段的练习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 就是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一是倾听琴声;二是倾听自己唱的音是否与琴声的音准符合, 同时音量是否控制轻柔;三是要学会不仅要听到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到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然后根据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到了四年级, 又可以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可以完整地进行Ⅰ级、Ⅳ级、Ⅴ级和弦的和声接龙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除了Ⅰ级主和弦之外, 还有Ⅴ级属和弦、Ⅳ级下属和弦的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纵观我们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中的和声走向, 掌握了Ⅰ、Ⅳ、Ⅴ级大三和弦的和声, 也就掌握了合唱歌曲中一大半的和声音程, 其中有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小六度等一些常用音程。到了五年级时, 再把一些色彩性较丰富的小三和弦加入进来, 此时的和声接龙游戏就显示出水到渠成般的顺畅。这个阶段的学生因为每节课音阶模唱、听辨旋律音程、和声接龙的练习, 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较为准确的音高概念, 之前又有了大三和弦的铺垫, 学生们自然可驾轻就熟地掌握了。小三和弦的进入, 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和声色彩上多变的感受。其中小三音程与大三音程的掌握可以反反复复地通过钢琴的听辨来感受大三和小三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为学生们唱好合唱歌曲服务。到了六年级, 教材中出现了更多的合唱歌曲, 而且合唱歌曲出现的形式比过去更难了, 以前的合唱歌曲的主歌部分是单旋律的齐唱, 副歌部分才是二声部的合唱;六年级的合唱歌曲中出现了从头至尾的二声部合唱。在分层次的推进中, 合唱教学的难点就被一层一层地解决掉了。

二、乐器教学, 穿针引线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的学生有一大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 更不用说是乐器学习了, 刚好在苏少版三年级的教材中, 就有口琴和竖笛的教学版块, 笔者给自己提出一个目标:“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演奏家、演唱家, 但演唱和乐器作为音乐素养最基础的要求, 一定要人人都有参与和享受美妙音乐的权利。”当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件乐器进行教学, 等学生能吹奏音阶以后, 笔者把它运用到课前的常规积累中听听和声的美妙效果;也可以运用到合唱歌曲的某一句中, 听听合奏版的和声效果, 从而对自己的合唱有一个实际的、触类旁通的演练。如果你注意观察, 你会发现每当学生们能参与到合奏的学习活动中时, 心理会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他们很乐意、积极地参与进来。老师此时要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边吹奏边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以及和谐的声部效果;然后, 再把它运用到合唱歌曲中去,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个体差异, 分层推进

经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演唱能力后, 我发现一个班上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孩子:一是音很准, 无伴奏也能唱准, 且稳定性很强;二是音准较准的, 听着伴奏能唱准, 但不稳定;三是音特别不准的, 听伴奏也走音的。结果是不能告诉学生的, 但在分声部的时候, 有意识地把三类学生平均安排在两个声部里, 最重要的是把一类学生的座位安排在声部的前、中、后三个方位, 并且“他”的周围安排三四个二类和三类的学生。我的意图是让二类学生在一类学生的互补下越唱越准, 同时也让三类学生在团队的影响下有所进步, 当然对三类学生来说, 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给他们设计一个递进式的进步过程:对口型—心唱—轻声唱;其实聆听能力的培养对这部分的学生来说, 非常重要, 通过六年的实践, 学生也尝到了合唱的甜头。

随着老师心态的开放、理念的开放、课堂的开放, 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到合唱的魅力和学习合唱的乐趣, 也享受到合唱教学所带来的快乐!

合唱教材 篇2

——教材二声部合唱教学

【摘要】作为我国在歌唱活动里最为普通的歌唱方法,不但是我国很多学校所采取的歌唱教学方式,能够比较好地使得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很好培养,不但如此,对于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美,能够对于教学的实际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堂精彩;二声部;合唱教学

二声部合唱,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不同的声部进行相关的演唱,从专业的层面来说,二声部就是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出现了高低两个不同的声部,每个声部因其特色而产生区别,交错在一起会形成婉转而动听的美妙曲调,十分动人心弦,所以,二声部合唱因其特有的特点而成为了合唱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一、二声部合唱的课堂教学背景

对于音乐课而言,进行二声部合唱是一门在课堂上的必修专业课程,但是,鉴于二声部合唱的灵活性、不易掌控性的特征,致使二声部合唱的教学常常会不易进行。所以,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过程又是不容易进行控制的,如果教的太多,学生的自我发挥性便会因此缺失,但是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言传身教,又会导致其对相关音乐内涵一窍不通,在演唱时会因此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技术上的音准以及情感方面的投入。相比小学以及幼儿园学生来说,初中生对于感情的理解以及技术层面的了解更加完整,但是,由于对于音乐的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固定,所以,可塑性相比较幼儿园以及小学学生来说更加弱一些,教师要想通过教育来激发初中学生的情感是非常不容易的。除此之外,因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惯于喜欢学习音乐乐理知识,而常常缺少表现力,即对于实际的歌唱并没有兴趣,要想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歌唱积极性非常不容易,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虽然掌握并且对音乐知识存在一定的了解,换言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这种音乐素养可能会对他们的歌唱表现有所制约,进而促使他们不能够很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分人的授课难度甚至比对于音乐一窍不通的人的授课难度更大。总的来说,二声部演唱起来的难度比一般的合唱的演唱难度要大得多,但是,因为二声部能够表现出同一首音乐的不同风格特色出来,所以,二声部演唱是备受教材推崇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问题解决方案

1.准备阶段:二声部教学从平时抓起。谈到二声部教学,我想每位音乐老师都觉得不易。初中一年级就涉及了二声部的歌曲教学任务。我们为什么不把功课做在前面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即兴表现刚进校的学生表现力很好,他们愿意而且乐意去展现自己的歌喉,表现自己的舞姿。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就渗透二声部的教学,为以后初中二年级的二声部教学打好基础。比如,在初中教授《买菜》这一课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浓厚,他们也都会熟练地演唱或者表现歌曲了,这时我在学生唱最后一乐句“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时,同时加入我唱“—哎呀呀—哎呀呀—拿不了”和学生配合,让学生一下子就觉得很好玩,对这种形式产生了兴趣。这样,在升入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觉得那么很难接受了。1.1基本训练

在每节课上课前,老师大多安排练声或者节奏、音符等的基本练习,这为接下来的课堂歌曲教学打好基础。这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穿插设计二声部的练习。不一定非要等到哪天学唱二声部歌曲的时候才进行,工作可以做在前面。比如,我们可以用相同节奏但不同音高的两个声部曲子进行练习。一个声部保持同音(可以先从入手),另一声部唱三度的上行音列。等到掌握以后可以增加难度,进行下行音列的合唱教学。

2、进行阶段: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平行”教唱两个声部

对于一首新的二声部歌曲,在平时教学中把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来学习,让学生平行地学唱两个声部,然后再分声部合起来,形成合唱。在教唱时教师可以从两个声部的关系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较轻松地学习第二声部,切记不能让学生把第二声部(低声部)认为是较难的声部,要让学生把两个声部同等对待,在心里对它们有学习的欲望,而不是害怕唱低声部。教师要让学生找两个声部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或者让学生找乐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会唱高声部的基础上自学,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相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某次活动中某老师执教的《蜗牛》,该老师就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声部的不同,把难句单独摘出来练习唱,只要把难句练好,其余学生自己也就搞定了。2.2轮唱入手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在唱二声部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多次体会轮唱的效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再找来二声部曲目,这样由易到难就顺利多了。比如在教授《月亮钩钩》这首歌中就运用了轮唱的形式,一句“舅舅在前,我在后,我们怎样用歌声表现呢”自然地引出了轮唱,在轮唱的基础上再找出两个声部的不同,再整合演唱,也就简单多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让学生充分聆听了,欣赏了音乐,才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单声部歌曲是这样,二声部歌曲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音乐辅助设备、钢琴、人声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他们体验、感受。这样多体验多感受的方法,不用教师生硬地去教,学生就已经在玩中、游戏中学会这二声部了。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教师和音乐配合演唱,教师唱第二声部,音乐播放第一声部在学唱主旋律之后,教师和着音乐加入第二声部,让学生觉得新鲜,原来音乐这样丰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心里也就迫不及待地想学第二声部了。2.3跟伴奏音乐唱

开始时学生可以先跟着合唱音乐,分别找到自己相应的声部,并轻声演唱。等到掌握后,可以跟着伴奏音乐分别进行配合唱。比如活动中的冯老师,就是在教唱的时候让唱第一声部的同学和第二声部的音乐配合演唱,而让唱第二声部的同学和第一声部的音乐配合演唱。除了用伴奏音乐进行交替外,教师还可借助钢琴进行练习,效果也是一样的。

3、后续阶段:多方位聆听多声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著名的合唱曲目,感受音乐魅力校园是音乐传播的主要空间,平时不仅要播放著名的国内外单声部曲目,而且可以播放一些多声部的歌曲,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听觉冲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领悟能力。进行班级、校园二声部演唱比赛学校应多借助“六一”、春节等孩子们喜欢的节日,让他们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有音乐学习后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比赛活动可以是班级形式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学校还可以把优秀的合唱队员组建成校合唱队,由专人负责,多参加多表演,还可把比赛成果录制成视频,向小演员及家长展示,这样他们学习合唱的热情将愈发高涨。

三、结语

通过各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二声部合唱的各种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领悟能力。进行班级、校园二声部演唱比赛学校应多借助国庆、春节等学生们喜欢的节日,让他们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有音乐学习后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比赛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学校还可以把优秀的合唱队员组建成校合唱队,由专人负责,多参加多表演,还可把比赛成果录制成视频,向家长们进行展示,这样他们学习合唱的热情将愈发高涨。参考文献:

经典合唱教材难以普及原因之我见 篇3

一、指挥者顽固的歌咏合唱思维。

当前我国国内合唱发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群众歌咏合唱, 二为艺术性合唱。一些指挥认为艺术性合唱不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 这种观念导致在宣传经典合唱艺术作品上, 指挥者本身没有起到引领、导向作用, 反而是一味的去迎合, 致使艺术性合唱难登“大俗之堂”。合唱艺术真正要得到发展, 必须跳出群众歌咏合唱的思维, 由歌咏水平过渡到艺术水准。

中国的合唱队伍分布不均, 数量虽多, 但优秀的队伍却屈指可数, 所以, 如何从一个合唱大国, 走向合唱强国, 是每一位从事合唱职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里面除作曲家及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外, 指挥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手段。而推广和普及经典合唱作品, 是推动合唱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五线谱多声部视唱教育的落后。

以开篇所述三套教材为例, 都是线谱版, 这就要求我们的线谱教育必须同步。现如今国际合唱交流都是使用五线谱, 而我们的合唱团演唱用谱, 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简谱版, 简谱的大量使用不仅严重影响国际交流, 也制约着我们的合唱艺术的发展。且合唱团训练时, 多是重声音、轻视唱。在排练时, 专家们往往强调最多的还是音准问题。五线谱多声部视唱, 在解决合唱音准以及和声的训练功效上是简谱视唱无法相比的。而合唱是多声部音乐, 只有通过五线谱演唱者才能更直观感受音程之间的距离, 以及旋律走向和音高变化, 这些都有助于演唱者更形象和准确的表达乐谱之意。可以说, 五线谱多声部视唱是目前制约我国合唱艺术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 也是一些经典的合唱教材无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归根究底, 仍然是基础音乐教育落后所致。

三、各国及我国各民族原文语言的演唱能力不够。

歌词是合唱的灵魂, 对歌词意思以及发音的分析直接决定合唱演唱水平的高低。然而原文演唱经典西方合唱文献是与中文翻译版在演唱感觉上是有差别的, 原因是西方经典合唱作品本身在创作上, 与语言的发音是紧密相关的, 只有用原文准确演唱后, 才能真正感受到其经典合唱艺术之美。合唱作品中大到音乐风格的把握, 具体到节奏的划分, 很多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 译成中文, 翻译再好, 由于语言发音上的差别性, 很多艺术上的感受是根本无法领悟到的。当然,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西方合唱作品中文翻译版, 对于在我国普及西方经典合唱艺术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从我国合唱艺术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 用原文演唱的各国及我国各民族经典合唱作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四、演唱者对于经典合唱教材中的中外不同时期合唱艺术作品音响的学习、研究较少。

因为陌生而产生距离。随着中国合唱作曲家的技术水平日益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读谱教育水平的高低已经是制约我国合唱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上述的五线谱多声部视唱教育的落后, 加上演唱者对各国及我国各民族语言发音的能力不足等其他因素, 导致大部分西方及我国各民族的不同时期经典合唱作品, 难以在演唱实践中实现音响化, 这也是导致我们的经典合唱教材只能被“供奉”, 而不是被普及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儿童游乐园下一篇:摄影作品的欣赏论文